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完整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完整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完整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冀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1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3.2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5.教学方法

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

6. 教学准备(工具和资源)

7.教学过程

2019八年级生物上册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练习题 (新版)苏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7.19.1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选择题 1.人属于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2.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是() A.动物 B.绿色植物 C.微生物 D.细菌 3.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大兴安岭林区 B.池塘中所有的鱼和水草 C.湖泊中所有的生物 D.草原上的羊 4.在欧美流行一种生态球,其中有绿藻、2-3条小鱼、泥沙等,在这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使小鱼长时间存活必须要提供()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太阳能 D.足够的有机物 5.田鼠吃农作物,猫捕食田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民养猫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猫的数量增加了,田鼠的数量就会减少 C.猫的数量不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D.“农作物→田鼠→猫”组成了一条食物链 6.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剑水蚤→微小的水生植物→小鱼→蜻蜓的幼虫→大鱼 B.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大鱼→小鱼→蜻蜓的幼虫 C.大鱼→小鱼→蜻蜓的幼虫→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 D.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 7.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由此,可推断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A.水蚤、鱼 B.鱼、水蚤 C.藻类、鱼鹰 D.鱼鹰、藻类 8.绿色食品指的是() A.绿颜色的食品 B.经济价值高的营养食品 C.有叶绿素的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食品 二、填空题 1.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部分和部分组成的。 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与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由很多食物链,它们彼此相互交错形成了。 3.在一定的区域里,与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叫做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一般包括、、和四个组成部分。 5.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包括、、和等,生物成分包括、和。 6.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和,分解者是。 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与的食物关系。 8.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 9.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并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的现象。 三、问答题 1.请你用直线将下列两行有所属关系的名词连起来。 水草藻类草食鱼人细菌狮子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八年级生物 生态系统的组成学案 苏教版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组成学案苏教版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学习重点】 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举例说出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自主学习】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1、在一定的区域里,与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一般包括、、和四个组成部分。 3、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包括、、和等,生物成分包括、和。 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和,分解者是。 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与的食物关系。

6、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中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一般用“→”表示,食物链的起点一般是。 7、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 三、生物富集及其影响 8、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并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的现象。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大兴安岭林区 B、池塘中所有的鱼和水草 C、湖泊中所有的生物 D、草原上的羊 2、人属于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3、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是()

A、动物 B、绿色植物 C、微生物 D、细菌 4、在欧美流行一种生态球,其中有绿藻、2~3条小鱼、泥沙等,在这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使小鱼长时间存活必须要提供()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太阳能 D、足够的有机物 5、田鼠吃农作物,猫捕食田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民养猫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猫的数量增加了,田鼠的数量就会减少 C、猫的数量不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D、“农作物→田鼠→猫”组成了一条食物链 6、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剑水蚤→微小的水生植物→小鱼→蜻蜓的幼虫→大鱼 B、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大鱼→小鱼→蜻蜓的幼虫 C、大鱼→小鱼→蜻蜓的幼虫→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 D、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四节生态系统(1)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前预习 1、在一定地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举几个例子、 、。 二、基础与巩固 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整个池塘B.池塘里全部鱼C.池塘里全部植物D.校园里全部生物 3、下列不能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A 、一片草原B、一群牛C、一片森林D、一条河 4、2000年我国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查员的调查对象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应该属

于()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5、沙漠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差别很大,形成这种差别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空气B、温度 C、阳光 D、水分 6、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植物 B、动物 C、食肉动物 D、微生物 7、下列叙述中,一定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只烧杯和其中的半杯水(无动植物) B、一口枯井 C、一棵橘树及生长其上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 D、一块水稻田 8、下列关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海洋中的动物大都能在水中运动B、深海中的鱼类常常眼睛退化 C.地球上全部海洋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 D. 海 洋 中 的 动 物 种 类 很 多9.善于挖洞的或能快速奔跑的动物一般生活在哪一个生态系统中()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

10、在一座小山上,生长着许多草、树、鸟、昆虫、蛇等生物,他们与其生存环境组成了一个()A生态系统 B 生物群落 C 生态因素 D 生物种群 11、一个充满生机的鱼缸构成了一个() A 种群B群落 C 生态系统D以上都不是 12、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农田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三、拓展与提高 13.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的分支学科怎样划分的?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及其研究内容对象? 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 3.环境生态学产生与发展过程。 4.当今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有机物的污染 5.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积化;政治化。 6.名词及术语 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生态学,环境危机,地球温暖化,臭氧层空洞,酸雨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反馈。 生态破坏: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类干扰条件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保护生态对策的科学。 环境危机:由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导致地区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环境功能的衰退或破 坏,从而严重影响和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地球温暖化: 臭气层空洞: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 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教案《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一、概念解析 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生态系统就是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的有机结合,而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的,所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的相互制约和影响使得它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又是有限度的。不同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不同的,这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能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这样他们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个知识体系。 二、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了解生物圈”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本节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生态系统,由此概念又衍生出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些名词。而生态系统又与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四、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技能目标: (1)能将前面所学概念与本节概念联系起来; (2)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 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六、教学难点: 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 七、教学方法: 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探讨和交流相结合 八、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要求,为使学生能深层次理解概念,并会将各个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特作如下设计。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旧知回顾: 1、"生物的生活环境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冀教版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1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3.2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5.教学方法 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 6. 教学准备(工具和资源) 7.教学过程

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举例说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 能力目标 1. 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并探究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到爱护生物、保护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 1.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猜俗语,应分别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师:这其中就蕴含着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这是十分常见的一种联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生态系统的知识,走进第十九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新课 (一)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师:刚才我们讲到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实际上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取食关系。 师:没错,这实际上是生物之间的取食关系。从图片上我们看到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那么虾米吃什么呢? 师:俗语说虾米吃泥巴,这里要提醒大家,虾米吃浮游生物,而浮游生物又可分为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究其根本,虾米吃浮游植物。那么,同学们能尝试用箭头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吗? 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 师:这种生物之间通过取食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的链就叫做食物链。那么谁能够用相同的方法来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呢? 这里要注意食物链的起始端不是蝉,蝉需要取食植物汁液,树是起点,这样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需让学生知道书写食物链规范:(1)植物是起点(2)合理的取食关系(3)箭头指向取食者

生态学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外来因子D.变动因子 2.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约因子 3.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 4.当光强度不足时,CO 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至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 5.一般来讲,当生物生长旺盛时,其耐性限度会[]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确定 6.蒲公英、杨树、柳树等植物光补偿点位置较高,它们属于[]A.阴性植物B.中性植物C,阳性植物D.酸性植物 7.在海洋的深层浮游植物很难生存的原因是[] A.光线微弱B.营养减少C.没有土壤D.盐分较大 8.在太阳光谱中,能被叶绿素吸收,对叶绿素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的光是[] A.蓝、绿光B.紫外光C,红、橙光D.红外光 9.很多鸟类迁徙和开始生殖的时间取决于[] A.食物的丰缺变化B.温度的变化C.日照长短变化D.降水的变化 10.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 A.光饱和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

11.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 ] A.平均温度B.发育的时间C.有效积温D.发育起点温度 12.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 A.有利B.不利C.一样D.不确定 13.地中海果蝇的生物学零度是13.5℃,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是250d℃,则其在26℃条件下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 ]A.30dB.50dC.40dD.20d 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旱生植物特征的是[ ] A.通气组织发达B.叶片呈针状C.有白色绒毛D.角质层加厚 15.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 A.低渗的B.高渗的C.不确定D.等渗的 16.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 ]。 A 生物量 B 生长速度C分布范围D 发育程度 二、填空题: 1.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 2.按环境的性质,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划分,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 3.某生物对某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该种生物的——。 4.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有一个或两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该因子称为——。 5.小麦的生物学零度要比咖啡的生物学零度——。 6.适应于弱光地区生活的植物称为——。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案 语:为你精心的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喜欢就我们后续更新吧! 1、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阐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任务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复习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5-26,完成下列知识点后,小组内核对并提出疑问)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与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 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部分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 接的以植物为食物) 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或粪便中的有 机物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环境 中,供植物重新利用) 部分----- 3、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是: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友情提示

(1)生产者: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学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分解者:以各种细菌和真菌为主,也包括蚯蚓、白蚁等动物,它们都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巩固提升 1.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下列各项能表示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的水 B.黄河中所有的生物 C.黄河中的所有鱼类 D.整条黄河 2.“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 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水稻”和“青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苏教版生物八上19.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 ②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③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④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 ①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 ②培养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②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①举例说出周围的生态系统。 ②说出生态系统中的基本成分。 ③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 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这些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物质(成分)组成?分析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新课学习 了解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师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可见,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它们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把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讲述:一口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同理,一块草地,一片森林,一块农田,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小到一口池塘,大到地球上全部生物及环境,即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图片展示:生态系统结构图;生态系统概念图;生态系统的成分。 图片:食物链和食物网; 激趣设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主要是由于什么关系而联系再一起?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关系。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即食物关系。 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把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文字资料: 食物链: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由捕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链,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青虾,青虾吃泥巴(实际上,青虾吃的是水中的浮游生物)”。生物体内以寄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链,叫做寄生链,如马蛔虫寄生在马的体内,某些原生动物又寄生在马蛔虫的体内;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叫做腐生链,在热带雨林这样的生态系统中,腐生链就占有突出的地位。捕食链中包括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绿色植物体内的能量是沿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的途径流动的。在捕食链中,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够明确地

016-19.1生态系统的组成(苏教版)

课题: 016-19.1生态系统的组成 编写人: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学习目标】 1.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重难点】 重点:1.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P101-105,找出以下知识点 1.在一定的区域内,____与____通过不断的_______和_______,互相____、互相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一般都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3.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生物成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 4.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指_______,消费者包括_____动物、____动物和_____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_____和_______。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_______与_______的食物关系。 6.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_______。 7.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之间互相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络,我们称之为____。 8.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_____并_______某种元素(如铅、汞)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如化学药剂DDT ),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________的现象。生物富集常常伴随_______而发生。 【小组讨论】 1.认真阅读P103《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尝试用箭头表示这些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2.该生态系统中存在几条食物链?举例说明。 导 学 案 装 订 线 ——————————————————————————————————————————————————————————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5.教学方法 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 6.教学准备(工具和资源) 以生态系统为专题,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 7.教学设计思路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变纲要(试行)》中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基于这种理念,我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服务于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四个机会: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机会;合作探究、动手尝试的机会;在线答题,及时反馈的机会;网络论坛,各抒己见的机会。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体现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强调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情感的升华,最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8.教学过程

环境生态学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复习要点 1.环境生态学的定义 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就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一)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原理与规律 (二)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 (三)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保护措施的研究 3.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内容(包括那几块内容)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反映了地球上包括植物、动物、菌类等在内的一切生命都有各不相同的特征及生存环境,它们相互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包括: /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 4.环境的概念 ?环境科学研究的中心事物是“人”,则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学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5.生态因子的概念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 :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 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能缺少的环境要素。 生态环境:一定区域所有生态因子的总和。 生境(Habitat):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 6.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五个方面) ?综合作用:生态因子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主导因子作用:生态因子非等价 ?阶段性作用: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生态因子间不可替代,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 –直接因子:直接对生物发生影响的生态因子 –间接因子: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对生物发生影响生态因子 7.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说课稿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 统说课稿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说课稿 单位东滩头中学 班级七年级一班 学科生物 教师王旭冉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说课稿 东滩头中学王旭冉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选自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二节第一课时。该课时既是前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延伸,也是下一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铺垫与引领。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更加明确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中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学生的总结和认知能力有限,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三、学习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终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我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资料,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不要人为破坏任何一方面,进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依据学习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增强爱护环境,爱护生物的情感。 四、教法学法 说教法: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采用了实例探究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说学法:“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采用发现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流程 在整体教学流程的设计,我以注重培养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指导思想,课程开始时,通过展示几张视频和图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由学生比较熟悉的视频图片入手,通过精美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

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10 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课时训练 苏教版

第25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基础演练】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草履虫 B.细菌 C.蘑菇 D.草 2.消费者是指( )。 A.生命活动中需要消耗能量的生物 B.不能直接利用外界的无机物制造成自身有机物的生物 C.能分解有机物的生物 D.生命活动中需要分解有机物的生物 3.以下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其原因是( )。 A.生产者能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B.生产者都是绿色开花植物 C.生产者总是处于食物链的开端 D.生产者自身消耗的能量最少 5.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 )。 A.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不会与别的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 B.它们生活需要的能量少 C.它们分布广、数量多 D.能使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6.下列没有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态系统是( )。 A.沙漠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7.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种细菌和霉菌均不存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B.草木繁盛,动物大量繁殖 C.人类将免于病患 D.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 8.下列食物链能成立的是( )。 A.阳光→草→兔→狐 B.田鼠→蛇→山鹰 C.植物→鹿→羚羊→狮子 D.植物→鼠→蛇→山鹰 9.草原上的狼、狐会危害家畜,如果猎手无节制地大量捕杀狼、狐,最终导致( )。 A.畜牧业得到发展 B.草原植被破坏 C.牧草生长良好 D.草食性动物不断进化 10.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食物网的主要原因是( )。 A.每种生物只能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B.每一种生物都能以多种生物为食 C.某些生物在一条食物链中被多种生物所食 D.某些生物不只在一条食物链中而是在多条食物链中被食 11.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减后增 12.自然界中,虎、狮、豹等大型肉食动物的数量远远少于其他动物,其原因可解释为( )。 A.个体大,不易找到栖息场所 B.繁殖能力比小型动物低 1

(完整版)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学

论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学的相互关系 ——学习生态文明相关文件的体会 一、当今环境现状 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全球生态问题。这个问题高 度概括了人类前途、命运与共的同一性,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者 一个民族的事情。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 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14 年11 月,国家发改委起草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

见》上报国务院,经过审议批准后,中央对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整体 部署。2015年3 月2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年9月11 日,中共中央政治召开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生态文明与生态学密不可分。生态文明的发展与建设,离不开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的支撑。科学的发展能够带来对生态系统更透彻的理解,提供更有效的维护和保育措施。而生态文明建设,也会为生态学及相关学科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推动科学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以生态学这一学科为理论基础的,并且生态学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反之,生态文明建设也为生态学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平台以及研究对象,二者关系十分密切但并不等同。 二、相关概念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学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 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 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 明进步状态。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是通过人和环境的和谐相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实现的目标,而达成目标的途径则是人和环境的和谐相处,即实现人类社会的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就是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人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员》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看录像和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与“分角色扮演与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通过“开眼界”和“实际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3)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1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3.2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学情分析 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八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5.教学方法 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 6.教学准备(工具和资源) 以生态系统为专题,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 7.教学设计思路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变纲要(试行)》中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基于这种理念,我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服务于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四个机会: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机会;合作探究、动手尝试的机会;在线答题,及时反馈的机会;网络论坛,各抒己见的机会。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体现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强调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情感的升华,最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8.教学过程

八年级生物上册19.1《生态系统的组成》练习题(新版)苏教版

7.19.1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选择题 1.人属于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2.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是() A.动物 B.绿色植物 C.微生物 D.细菌 3.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大兴安岭林区 B.池塘中所有的鱼和水草 C.湖泊中所有的生物 D.草原上的羊 4.在欧美流行一种生态球,其中有绿藻、2-3条小鱼、泥沙等,在这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中,要使小鱼长时间存活必须要提供() A.氧气 B.二氧化碳 C.太阳能 D.足够的有机物 5.田鼠吃农作物,猫捕食田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民养猫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猫的数量增加了,田鼠的数量就会减少 C.猫的数量不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D.“农作物→田鼠→猫”组成了一条食物链 6.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A.剑水蚤→微小的水生植物→小鱼→蜻蜓的幼虫→大鱼 B.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大鱼→小鱼→蜻蜓的幼虫 C.大鱼→小鱼→蜻蜓的幼虫→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 D.微小的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大鱼 7.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由此,可推断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A.水蚤、鱼 B.鱼、水蚤 C.藻类、鱼鹰 D.鱼鹰、藻类 8.绿色食品指的是() A.绿颜色的食品 B.经济价值高的营养食品 C.有叶绿素的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食品 二、填空题 1.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部分和部分组成的。 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与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由很多食物链,它们彼此相互交错形成了。 3.在一定的区域里,与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叫做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一般包括、、和四个组成部分。 5.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包括、、和等,生物成分包括、和。 6.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消费者是和,分解者是。 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与的食物关系。 8.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 9.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并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的现象。 三、问答题 1.请你用直线将下列两行有所属关系的名词连起来。 水草藻类草食鱼人细菌狮子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总结

环境生态学课后题整理 其实还有好多填空题考点,比较琐碎!大家good good see吧!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 它包括4个层次的内容: 1)生物在其历史条件下的适应; 2)种群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3)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4)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 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 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 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为什么说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生态学研究的主流

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出现全球人口、环境、资源等威胁人类生存问题出现,生态系统研究成为生态学研究主流 论述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书上有) 讨论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书上有) 第二章:个体 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 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 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

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 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于最小量的那种营养物质 5.谢尔福德耐性定律:一种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 境的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 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耐性限度,则使该物 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外延为耐性定律: 对 于具体的生物, 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 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又称阈值), 它们之间 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 限度, 其中包括最适区, 适宜区和高低死亡 限(见耐受曲线) 。 6.限制因子定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 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 子 7.适应:是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 的特性与性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 或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