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鸡蛋沉浮实验

鸡蛋沉浮实验

鸡蛋沉浮实验
鸡蛋沉浮实验

鸡蛋沉浮实验蒋晓天

实验目的:探究鸡蛋在不同的食盐水中的沉浮情况

实验猜想:鸡蛋的沉浮与食盐溶液的密度有关,食盐溶液密度越大,鸡蛋受到的浮力也越大,食盐溶液的密度越小,鸡蛋受到的浮力也越小

实验材料:盐,三个相等透明容器,筷子(玻璃棒),约1200ml水,大小形状质量差不多的三个鸡蛋

实验步骤:

1.将水平均分成三份,倒入准备好的三个容器中,将鸡蛋放入

2.第一份不动,拍照

3.向第二份中逐渐加盐至鸡蛋悬浮在溶液中,拍照

4.向第三份中逐渐加盐至鸡蛋漂浮在溶液中,拍照

5.收拾实验用品,把水倒掉,筷子放回筷子槽。

实验现象:第一份未加食盐,沉在了水底。在第二份中加了大约25g食盐后,鸡蛋悬浮在了水中。在第三份中加入了比第二份的25g略多一些的食盐后,鸡蛋漂浮在了水上。

实验结论:鸡蛋在不同密度的食盐溶液中的沉浮情况也不同,食盐溶液密度越大,鸡蛋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反之,食盐溶液的密度越小,鸡蛋受到的浮力也越小。

2014.8.25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比较鸡蛋在淡水、盐水中的沉浮

《比较鸡蛋在淡水、盐水中的沉浮》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鸡蛋的沉浮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2.技能目标:能随着加入盐的量观察鸡蛋的悬浮程度,会记录和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体验在鸡蛋沉浮实验中两人合作探究和分享实验经验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才能浮起来,并且悬浮的程度与盐水的浓度有直接关系。 2.活动难点:做盐水浓度与鸡蛋悬浮程度关系实验时能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能清楚表达试验过程和结果。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杯、勺子、筷子、鸡蛋若干;清水、盐,记录纸和笔若干。 2.经验准备:大班幼儿已经在生活中获得一些沉浮的感性知识,如人会游泳才能浮在水面,不会游泳的人需要借助游泳圈才能浮在水面,石子投入水中会立马沉入水底等。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设疑导入 1.教师出示图片:一个人躺在死海上舒适地看书。 2.教师:在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可以浮在水面没有沉下去?你觉得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吗? (二)基本部分 1.介绍试验教具,设疑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并介绍:两个透明的玻璃杯装着一样多的水(先不说出一杯是清水一杯是达到一定浓度的盐水),一枚鸡蛋;突出两个玻璃杯是一样的,里面的水也一样多。 (2)教师提出问题:把蛋宝宝放到第一个水杯里(清水),再把它放第二个水杯里(盐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初步感知蛋的沉浮现象 (1)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鸡蛋在两个杯子中沉浮的情况。 (2)教师提问: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怎么到了第二个杯子里会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3)幼儿自主探索: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原因:鸡蛋在装有淡水的杯子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里是浮上来的。 3.引导幼儿操作材料,深入理解沉浮与盐量的关系 (1)教师进一步引导:蛋宝宝放在盐水里都会浮起来吗?要放多少盐才会浮起来呢?我们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2)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两一组,合作探究。 (3)教师提供操作材料:每组一个玻璃杯,一份食盐,一根小勺,一根搅拌棍,记录纸和笔。 (4)教师提出实验要求:明确加盐、搅拌和记录方式等。 (5)幼儿合作操作实验并进行记录,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4.说一说沉浮规律,分享和总结经验 (1)请小组幼儿展示记录纸,并谈谈实验过程和结果。 (2)教师继续提问引导:为什么蛋宝宝在刚开始加盐的时候没有浮起来,后来再接着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 盐水 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 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 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

浮沉子实验报告

浮沉子实验报告 篇一:浮沉子实验报告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可乐瓶里的浮沉子实验报告 制作人:甘胜军(XX130168)、张萍萍(XX130113) 实验器材:可乐瓶1个,小药瓶1个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开始小药瓶悬浮在水中;用手挤压可乐瓶,就可以看到小药瓶下沉了;松开手,小药瓶又浮了起来,恢复到初始状态。你竟能随心所欲控制它的浮沉。而且随着你手的力度变化,你还能控制它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那忽上忽下神奇的浮沉子,很是有趣。实验原理:(1)在大瓶中装水至将满而未满的程度,将做好的浮沉子开口端向下放入瓶中,调整浮沉子刚能竖直浮出水面,拧紧瓶盖,这样大瓶的上部就被封闭了一段空气。浮沉子不下沉,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是由于受到浮力的作用。浮沉子能静止浮在水面,是由于浮沉子所受的浮力和重力二力平衡的原因。 (2)接下来,当用手挤压瓶子时,大瓶上部被封闭的空气体积减小,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增大(波以耳定律)。这增大的压强传递给水,将水压入小瓶中(如右图示),小瓶中的空气被压缩(帕斯卡原理)。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

后,使浮沉子的重力增加,当浮沉子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由于非平衡力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浮沉子就向下沉。 (3)而一旦松手,不挤压瓶子时,大瓶恢复原来的容积,瓶内压强减小,原来小瓶中被封闭的空气压强较大,体积会膨胀,将水从小瓶中压出去。流出一些水后的浮沉子,重力减少。当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上浮。 如果手用力恰当,使得浸没在水中的浮沉子所受的浮力与重力平衡,则浮沉子将悬浮在液体中的某一位置。 通过这个精彩的实验,你不仅能看到颇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也一定能启迪你的智慧。现在你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吗?那么请你用身边的材料也快来做个浮沉子吧!和你的同学、朋友们做的浮沉子,比一比,交流探讨探讨,相信你还会有新的收获!篇二: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 浮沉子的实验与解读 题记:没有实验的物理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的实验是盲目的。正是实验家使理论家保持老老实实的态度。——帕格尔斯,物理学家。 “浮沉子”原名“笛卡儿潜水器”,最早是由法国科学家笛卡儿(rene descarte, 1596-1650)在十七世纪为了示范浮力定律而发明的。“浮沉子”也是八年级物理浮力学习后一个课外小实验。“浮沉子”不仅是一个“好玩”的玩具,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树皮拓印 实验目的:用拓印的方法观察树干 实验器材::白纸、笔 实验步骤: 1一只手将白纸按在树干上。 2、另一只手用铅笔在白纸上涂磨。 3、取下涂磨的纸与别的组进行比较观。 观察到的现象:树皮上有() 。 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 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叶的标本制作 实验目的::学会制作叶的标本。知道叶的标本与认识叶的作用 实验器材::各种叶、标本纸、固定胶等 实验步骤: 1、选择几种完整的叶。 2、将不同的叶,正面朝上平放在标本纸上,尽量做到美观大方。 3、用固定胶固定。 观察到的现象: 。 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观察狗尾草 实验目的:观察狗尾草特征 实验器材:摘一棵狗尾草 实验步骤: 1、在野外取一棵狗尾草。 2、观察它的的根、茎、叶、花、果实。 观察到的现象:茎较(),多()。 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 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认识各种各样的叶 实验目的:认识到不同的树叶,形状是不同的,叶脉也不同 实验器材:各种叶、放大镜 实验步骤: 1、将各种叶平放在一块。 2、观察比较 3、用放大镜观察叶脉及其他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的树叶,()是不同的,叶脉也()实验结论:

三年级上册演示分组 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蜗牛观察实验 实验目的:认识蜗牛的反应;蜗牛的运动;蜗牛吃食物 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 实验步骤: 1、观察蜗牛的爬行①将捕捉到的蜗牛放在黑暗的盒子里一段时间,②实验时拿出来放在小玻璃片上,观察它的爬行, 2.蜗牛食性实验,在盘子周围一圈分别间隔放上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②、放入蜗牛,指导学生安静,耐心观察,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3.蜗牛对刺激性的反应①、把蜗牛放在盘子中间,在蜗牛面前滴一点醋或一点酒,观察其反应。(不要倒在蜗牛身上)②、静静观察,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蜗牛除了吃菜叶还喜欢()。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 立刻()。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报告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实验报告 篇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3、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鸡蛋的沉浮》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小班科学教案《鸡蛋的沉浮》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mall class scientific lesson plan "The Ups and Downs of Egg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小班科学教案《鸡蛋的沉浮》 活动背景 沉浮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和常见的科学现象,它表示了物体在水中的一种绝对的、肯定的终极状态,幼儿对它的认识是确定性的。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这一模糊、复杂的现象对幼儿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师遇之或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或搪塞而过,但它却真切、实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时常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猜测、寻找、自我探索,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这一现象,激发幼儿从小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设计理念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许多道理和知识,都有可能成为幼儿科学启蒙的素材,孩子总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中了解和认识世界。一件在成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在幼儿眼里却是那么的新奇有趣,也正是因为这些早期经验的获得,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使得孩子的生活富有生气和活力,他们的心智得以有益健康地发展。

本次活动分:猜一猜、找—找、说一说四个步骤进行:经历了激趣——发问——探索——交流的过程,做到激之以情,调情入境;授之以法,启发思维;导之以行,探索规律。让幼儿在动中学习、趣中思考、奇中发现、乐中获取,达到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增强活动性、鼓励创造性的目的。最终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达到“我会学”。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存在。 2.幼儿能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能积极思维,有主动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烧杯两只(分别装等量的淡水、盐水),鸡蛋一个,放大的记录纸一张。 学具:1.实物:鸡蛋、盐、碗、盆、勺子、烧杯、抹布每组各若干。 2.磁吸标记、记录表、水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蛋宝宝沉浮的位置 1.出示内装等量淡水、盐水的两个烧杯,引导幼儿比较:两个烧杯中的水一样多吗。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浮力大小对比 二、实验日期 2016年9月4日 三、实验材料 1.玻璃杯 2.食盐 3.鸡蛋 4.茶勺 5.筷子 四、实验过程 1.取出玻璃杯,倒入自来水, 水量约为杯子容量的3/4; 2.将鸡蛋放入淡水中; 鸡蛋很快沉入水底: 3.取出鸡蛋,往水里加入3大茶勺食盐; 4.拿筷子在杯中快速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 5.将鸡蛋放入刚刚搅拌好的盐水中; 6 .鸡蛋没有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 五、实验结论: 1.清水的浮力小,在清水中鸡蛋会沉入水底; 2.盐水的浮力大,在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 六、理论基础: 把生鸡蛋放在淡水中,它会下沉,因为鸡蛋的重力比浮力略微大一些。

当同一个鸡蛋放在盐水里时,它会浮起来,这是因为虽然鸡蛋的重力保持不变,但盐水所产生的浮力变大了,这个比较大的浮力抵消了鸡蛋的重力并且阻止它下沉。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图一白醋图二 白水 盐水 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 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 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 鸡蛋沉浮小实验 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中心学校 六班柳智如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美丽神 奇的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科学奥秘。赋予人们更多的科学想象。 记得有一次,老师在科学课上布置了一道作业——把一个鸡蛋放入一杯盐水里,仔细观察,会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到底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呢,真的会不可思议嘛,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实验名称:减少空气阻力 (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目的: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实验现象: 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实验结论: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注意事项: 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3、实验名称:辨认物体 (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实验目的: 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 实验材料: 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实验结论: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注意事项: 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测量水温 (第6课哪杯水热)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 水温计、烧杯、水 操作步骤: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结论: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 注意事项: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一定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 5、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 (第7课水温的变化) 实验目的: 了解水温变化的规律 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实验15—20分钟。 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降到一定温度(室内温度)不再下降。 注意事项: 1、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 2、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链接:水温变化规律形成的原因 水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这与温差有关。 给凉水加热时,热源是不变的,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热源释放的能量相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凉水的温度是应该均衡上升的。但由于水在加温的过程中与外界出现了温差,而且温差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大,因此水的蒸发和热传递加快,热水对外散失的热量呈直线上升状态,温度越高(低于沸点),单位时间内散失的热量越多。所以,在热源不变的情况下,水升温的规律就是先快后慢。 热水降温时,起初温差较大,单位时间内热水向散失的热量较多,降温的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差逐渐变小,单位时间内热水向外界散失的热量也逐渐减少,降温的速度也随之减缓下来。 补充实验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实验步骤: 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 杯子放进冷水的水槽,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子静放在桌子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盐水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

因素。实验结果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 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doc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 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 盐水 图三 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 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 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 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

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 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实验结果 现象和结论: 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 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 实验步骤: 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实验名称:减少空气阻力 (第3课科学在我们身边) 实验目的: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实验材料: 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实验现象: 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实验结论:

流线型的物体能减少空气阻力。 注意事项: 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 3、实验名称:辨认物体 (第4课怎样认识物体) 实验目的: 学会辨认物体的方法。 实验材料: 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实验结论: 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实验顺序。 注意事项: 1、在用“闻”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不要直接靠近实验物体,

要用手扇动,使气体飘过来闻。 2、在用“尝”这种方法时,提醒学生要用筷子或玻璃棒蘸取少量的物品来尝。 4、实验名称:测量水温 (第6课哪杯水热) 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 水温计、烧杯、水 操作步骤: 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结论: 温度计能准确的测量水温。 注意事项: 在测量之前要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说明:本活动按“教师出示材料样本—学生预测和思考沉浮理由—小组实验观察”的顺序进行,因为观察前的预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更是调动学生思维的必然条件。而且选择的7种物体是一组有结构的材料,既有容易判断沉浮的,也有难以直接判断沉浮的,比如胡萝卜、蜡烛头等,这样的设计都体现了用材料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 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这两列。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鸡蛋浮起来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鸡蛋浮起来 了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科学《沉与浮》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进一步让幼儿探索介于沉与浮之间的 悬浮现象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这一模糊、复杂的现象对 幼儿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师遇之或视而不见,但它却真切、实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时常 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科学《浮起来的鸡蛋》这个活动。 本次活动分猜一猜――试一试――做一做――说一 说四个步骤进行:经历了激趣――发问――探索――交 流的过程,做到激之以情,调情入境;授之以法,启发 思维;导之以行,探索规律。让幼儿在动中学习、趣中 思考、奇中发现、乐中获取,达到发展幼儿的自主性、 增强活动性、鼓励创造性的目的。 在活动中通过直观延演示法,实践操作等教学手法 来完成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发现鸡蛋沉浮状态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发生。 2.在实验操作中学会观察现象并记录,乐于用自己

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 3.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悬浮的鸡蛋》课件。 2.记录表一张。 3.盐、鸡蛋、透明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猜想办法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听!(鸡妈妈买了盐、糖、酱油、 生粉、味精用篮子装好准备回家,发现自己刚下的 蛋不见了。鸡妈妈着急的到处找,找呀找,发现鸡蛋掉 进了一个深深的坑里,鸡妈妈怎么也拿不出来,请小朋 友帮鸡妈妈想想办法。)你们有办法吗? 2.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的办法来帮助鸡妈妈,那会不会成功呢? 二.初步探索、发现奥秘 过渡:于是鸡妈妈来到了大二班,看见老师把鸡蛋 放在装有水的罐子里, 觉得很奇怪。(小朋友猜猜看,老师要来干什么?)原来我们今天要借鸡妈妈的盐、糖、酱油、生粉、味精 来用一下。做一个鸡蛋能否浮上来的实验。你们想试一

鸡蛋在液体中沉浮的奥秘

《鸡蛋在液体中沉浮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沉与浮》内容的拓展。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展开活动。学生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影响物体的沉浮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继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调制一杯能使物体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体时,物体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知道了有些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上浮,知道了能够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具备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因此,学生的思维难度不太大。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对物体沉浮的关注,只落到物体的本身,如大小、形状、轻重等,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方面的经验,本课将引导学生展开对另一变量——液体密度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证据。

2、培养学生做事严谨的态度,注重安全的意识。 教学重点:液体的性质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教学难点: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鸡蛋、鹌鹑蛋、桂圆粒、石子、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四个不锈钢勺子、2个滴管、课件; 小组准备:两个勺子、一个250毫升烧杯、一根牙签、一支塑料棒、1份食盐、1份白糖。 教学过程: 一、观察现象,引入新课。 1、师演示一个鸡蛋在两个杯中液体中一沉一浮的实验。 2、学生提出疑问,进行猜测。 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一个实验现象引入本课研究内容,通过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进行的时候说明自己的理由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进行有理有据的推测的科学习惯,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观察、实验比较两杯液体。 1、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两杯液体是不同的呢? 2、学生尝试用看、闻等方法辨别。 3、用加热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4、引导学生分析:我们用加热的方法,发现1号杯的液体没留下什么,2号杯的液体中有白色粉末。说明了什么呢?(生:这两杯液体不同。生:鸡蛋浮起来可能是因为2号液体中溶解了一些物质) (设计意图:对两种不同液体的比较,学生已经学习了多种方法,在这里通过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明白在不同的环境下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学生演示实验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实验中的危险和不必要的失误。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明确,作出科学判断,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 三、调制一杯使物体浮起来的液体。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土壤成分的探究课题了解土壤实验名称 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时间 组次小组成员 探究土壤的成分实验目的 土壤、烧杯、水、搅拌棒、纸巾、蒸发皿、石棉瓦、实验材料三角架、酒精灯 实验步骤: 1、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然后用手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发现什么,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土壤刚放进水里和过了一会儿的发现。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耐心观察3—5分钟。 4、学生分组实验,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5、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上面放上盛有土壤的蒸发皿,下面用酒精灯点燃加热。闻一闻发现了什么, 6、注意酒精灯使用:(1)使用前,酒精不超过瓶体的2/3。(2)打开灯帽,点燃火柴由下往右上方在灯芯上划过,使灯芯点燃。(3)用外焰加热。(4)熄灭酒精灯时,不要吹灭,用灯帽盖上灯芯,使火焰熄灭。 我们的发现: 1、餐巾纸会有明显的斑迹,说明土壤中含有。 2、土块中冒出,过一会土壤 ;表明土壤中含有。 3、停止搅拌,土壤出现 :大颗粒在,是 ;细小颗粒在是。

4、把土壤放在火上烧看到有冒出后,闻到的气味,说明土壤含有。 实验结论: 土壤的主要成分有。 星光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NO:2 课题肥沃的土壤实验名称做 肥料袋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时间组次小组成员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腐殖 质的形成过程,建立腐殖质概念。实验材料塑料袋、水、土、菜叶、泡过的茶 叶、线。实验步骤: 1、把水、土、菜叶、泡过的茶叶、等装进塑料袋扎紧。 2、抖动塑料袋让里面的材料拌匀。 3、把袋子放到黑暗的地方。 4、每周观察袋中发生的变化并记录。 我们的发现: 周次 1 2 3 4 5 袋里变化 实验结论: 我们生活中的植物类垃圾是可以制成的。 星光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NO:3 课题果实和种子实验名称观 察种子的内部构造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时间组次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认识种子的内部构造 实验材料蚕豆或菜豆等其他种子、水、烧杯、放大镜、捏子、小刀实验步骤: 1、把蚕豆种子放到烧杯中用水泡发。 2、用刀把泡发的蚕豆种皮去掉。 3、把种子剖开观察,用文字或图画描述。 我们的发现: 我观察的种子名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鸡蛋的沉浮》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鸡蛋的沉浮》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背景 沉浮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和常见的科学现象,它表示了物体在水中的一种绝对的、肯定的终极状态,幼儿对它的认识是确定性的。而介于沉与浮之间的“悬浮”现象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这一模糊、复杂的现象对幼儿来说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师遇之或视而不见或避重就轻或搪塞而过,但它却真切、实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时常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猜测、寻找、自我探索,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这一现象,激发幼儿从小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设计理念 “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许多道理和知识,都有可能成为幼儿科学启蒙的素材,孩子总在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中了解和认识世界。一件在成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在幼儿眼里却是那么的新奇有趣,也正是因为这些早期经验的获得,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内容,使得孩子的生活富有生气和活力,他们的心智得以有益健康地发展。本次活动就缘于一次不经意的谈话:班上的汪洋小朋友跟大家描述起在乡下外婆家经历的一幕情景,外婆家的一只小水缸里漂浮着许多鸭蛋,他一时兴起,用手压住蛋欲使其沉下去,可那些鸭蛋在水面上晃悠来晃悠去,不听使唤。在旁默默听着的曹颖马上说道:“我看到妈妈把煮熟的鸡蛋放到水里后是沉的,不是浮起来的。”个别大胆的孩子纷纷猜想着可能是鸡蛋和鸭蛋、生与熟、冷水与热水的原因所致吧!也有的孩子疑惑不解,向我投来了求助的目光。于是,一个设想在我头脑中酝酿而成。 本次活动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说一说四个步骤进行:经历了激趣——发问——探索——交流的过程,做到激之以情,调情入境;授之以法,启发思维;导之以行,探索规律。让幼儿在动中学习、趣中思考、奇中发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材料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实验 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鸡蛋的浮沉实验

鸡蛋的浮沉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浮力大小对比 二、实验日期2009年8月5日 三、实验材料 1.玻璃杯 2.食盐 3.鸡蛋 4.茶 勺 5.筷子 四、实验过程 1.取出玻璃杯,倒入自来水(就是淡水),水 量约为杯子容量的3/4; 2.将鸡蛋放入淡水中;鸡蛋很快沉入水底:

3.取出鸡蛋,往水里加入3大茶勺食盐; 4.拿筷子在杯中快速搅拌, 使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 5.将鸡蛋放入刚刚搅拌好的盐水中;鸡蛋没有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

五、实验结论: 1.清水的浮力小,在清水中鸡蛋会沉入水底; 2.盐水的浮力大,在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 六、理论基础(摘自小学科学网): 把生鸡蛋放在淡水中,它会下沉,因为鸡蛋的重力比浮力略微大一些。 当同一个鸡蛋放在盐水里时,它会浮起来,这是因为虽然鸡蛋的重力保持不变, 但盐水所产生的浮力变大了,这个比较大的浮力抵消了鸡蛋的重力并且阻止它下沉。 七、联系实际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死海,含盐量极高,是普通海水含盐量的10倍,游泳者极易浮起。

鸡蛋的浮沉实验 一、新课导入: 回忆一下小学科学课老师当初给你们做过的鸡蛋浮沉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二、教学过程 我们中学老师非常感谢你们的小学科学老师给你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你们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实验器材:杯子、水 师:谁愿意上来闻闻老师这个杯子里是什么?谁敢尝试一下呢?(无色无味的水)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生鸡蛋。现在,老师要请一个同学把鸡蛋放进杯子里,你们猜猜鸡蛋会怎么样? 学生上讲台演示实验:将鸡蛋放入水杯中 实验现象:鸡蛋一下子就沉到了杯底 思考:此时鸡蛋受到浮力吗? 师:老师手里有一袋生活中天天见到的食盐,能让鸡蛋浮起来,你们相信吗? 师:老师现在又要请个小助手了,帮我把盐非常缓慢地添加到杯中。 学生上讲台实验演示:先放了一点盐,然后用筷子搅拌了一下,让学生确认已经是盐水了(盐在水里慢慢地溶解) 实验现象:鸡蛋直立起来,但是没有浮起来 思考:不是盐水能让鸡蛋浮起来吗?出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来回答;可能食盐添加的不够多!(盐少了) 师:你们觉得鸡蛋能浮起来吗?现在是什么原因没有浮起来呢?老师再请位同学上来帮忙继续添加食盐。(要求还是缓慢添加) 学生演示的动作:又倒入少许盐,不断地搅拌使其溶化。 实验现象:鸡蛋慢慢地浮起来了! 思考:你们说说,鸡蛋为什么开始不能浮起来后来能浮起来? 引导学生去思考水—盐水变化的量是什么,让学生理性思考问题:同一个鸡蛋在盐水中到的浮力比在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变大的根本原因原来是液体的密度发生了变化。当液体的密度变的足够大的时候,产生的浮力。 学生分组实验: 让你们的鸡蛋浮起来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实验的安全性、强调合作! 三、进一步上网查资料,了解中学物理浮力知识,了解除了改变液体密度改变浮力外,还有其他的方式;潜水艇、气球轮船的浮力知识应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