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_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_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_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_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_

地理学科是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其中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在哪里如何熟练掌握地图

在哪里也即是准确的区域地位,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很多学生的难点。由于在平时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从而拿到地图读不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呢?我觉的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可采用蒙图,在地图上标注出主要的地理事物的方法;并教会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拿到地图可以从下面入手:

1.掌握绝对定位: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来确定该区域的大致范围;或根据地理坐标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的空间。例如拿到北美地图可重点掌握

30°N,66°34′N及75°W、120°W所经过的地区。

2.掌握轮廓特征:包括陆地、国家、大洲轮廓、省区轮廓,河流、湖泊形状轮廓,铁路的走向等。

3.掌握海陆位置:拿到一幅区域地图我们应该了解其海陆位置从而更好的定位。如某大陆东部为大西洋,西部为太平洋,且在南半球,则可确定为南美洲;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例如大自流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若能确定某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即可确定其为大自流盆地。

4.抓住特殊地理事物或区域典型特征来定位。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典型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在学习中应该特别的重视。如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英国伦敦大本钟,法国巴黎凯旋门、艾菲尔铁塔,上海东方明珠塔,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泼水节等。除此以外,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可以判断是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海岸还是大陆西海岸。要达到熟练掌握地图的目标必须坚持每日读图,只有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成功构建心里地图。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有什么

即通过图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等事物状况,并以此推断其它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有人说,学习区域地理特征时,可以把区域当作一个大箩筐,然后分成两格,一格装自然地理特征,另一格装人文地理特征。这个比喻很形象,对我们学习区域地理很有帮助。

自然地理这一格主要装: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范围(主要的地理界线,如控制经纬线、重要山脉、河流等)、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生物(植被、动物)、自然资源等。

人文地理这一格主要装:人口、民族、宗教、历史文化、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区位条件、耕作制度、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等)、工业生产(区位条件、工业类型、工业基地、工业部门)、交通、商业贸易、旅游、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高中区域地理学习方法:为什么

即理解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难点所在。掌握了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只解决了有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原因,即解决地理特征为什么的问题。如资源与工业生产;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气候、地形、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地理是高中生在高中时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不仅仅因为这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也是因为高中地理学习是锻炼学生积极探索真理获得经验和体会的一个研究、学习过程。因此高中地理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提升高中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维创新能力。 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学生对地理知识不能够很好地掌握。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地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地理教师在讲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不同的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地理知识储备是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运作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也千差万别。这样就导致了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模式和思考模式都不一样,可能会出现和教师的思维有出入的地方。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采取自己的单一措施对学生进行教学,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高中地理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排斥的心理。 2.地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与学生互动

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在平常上课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自己的教案或者备课书来教授地理知识,从来不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与地理相关的有趣知识和问题,更加不会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不会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和自我思考中记忆一些地理知识。授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高中生正是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和质疑的年龄,他们喜欢自己去探索知识和真理,这样才能感觉有成就感,并且对于得到的结果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经常与学生互动,找到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小问题或者小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演讲。 二、解决对策 1.地理教师对于不同的学习人群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正是上面所提到的,由于地理教师在课堂的知识讲授上教学方法单一,最后导致了很多同学对于高中地理失去了兴趣和爱好。所以为了使高中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较好地掌握地理技能,我们的教师需要改进地理教学模式。其中对于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认真听讲,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进行学习即可。但是对于那些喜欢思考的学生,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尽量对这些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发散思维,积极地思考和想象。这样的方法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体会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体会 地理教学要正确把握好教材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的放矢。 标签:地理教学结合实践转变教学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更多的跨世纪人才,在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为确保新课程方案试验不变形、不走样,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高中地理教师,应寻找新的教育教学规律,探索一条新的教育教学思路,首先必须提高教学思想,明确新教材的教育教学目的,然后认真学习“新纲” (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大纲),领会“新纲”精神,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的变化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好教材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的放矢。为此,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图若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 4.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45分钟内不易完成任务。 5.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 二、问题出现后的解决方法 1.明确新时期高中地理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切实转变教学思想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

如何学习区域地理讲课教案

如何学习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的学科,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不仅揭示特定区域的自然特征,而且区域的社会、经济、历史等因素,研究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为人们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等提供理论依据。 区域地理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1.人地研究:把特定区的人与地理环境看作的一整体,研究环境对人和人对环境的相互影响。 2.景观研究:研究区域地理景观的特征及其历史发展。 3.区域地理调查、区划和规划:对区域的地理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考察,评估自然条件和资源基础,进行区域特征和区域分异的研究。 4.专题性区域研究:研究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 5.区域综合研究:对某一区域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综合研究,结全实际情况,提出区域开发、利用和改造的措施和途径。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原 理都可以在诠释区域事物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并能反映出学生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状 况。同时区域地理也是难点,知识点繁、杂,只要是地球上的区域都有覆盖。 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区域地理呢?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学好区域地理的方法: 一.找准位置——在哪里 任何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准确的地理位置和较明确的地理范围。弄清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第一步。 从地理位置看,一个区域或某个地点有其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绝对位置指其经纬位置。 在找准位置的同时,还要掌握它的轮廓特征及其海陆位置。 二.掌握特征——有什么 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有人说,学习区域地理特征时,可以把区域当做一个大箩筐,然后分成两格,一格装自然地理特征,另一格装人文地理特征。 其中自然地理包括: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范围(主要的地理界线)、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生物(植被、动物)、自然资源等。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民族、宗教、历史文化、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区位条件、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等)、工业生产(区位条件、工业类型、工业基地、工业部门)、交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 三.弄清原理——为什么 “为什么”,即理解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难点所在。掌握了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只解决了“有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原因,即解决地理特征“为什么”的问题,如资源与工业生产;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气候、地形、河流、工农业与人口、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复习的一般 思路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 一、把握区域特征: 主要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复习时一般可这样分析区域: 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 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如太平洋水系等)、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度)、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间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 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困惑与经验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困惑与经验 发表时间:2016-01-12T16:12:52.343Z 来源:《教育研究》2015年9月供稿作者:宁舒超[导读] 新疆第八师石河子高级中学在高一现实教学中课时不足,以及产生的无法将地理这门生活性学科多方面展现出来的问题。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之我见〔摘要〕地理教学,三年一个周期中,仅根据个人情况梳理新课改以来所在的普通型高中,地理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一现实教学中课时不足,以及产生的无法将地理这门生活性学科多方面展现出来的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时,面临的困惑。根据 高考考纲要求,如何高三复习中重难点突出体现,如何解决学生答题不准等现实问题。将因此产生的困惑与部分问题自己的处理方法总结出来,以此与大家探讨,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导。 〔关键词〕经验困惑方法 1 高一阶段的经验与困惑 1.1 困惑:必修一对于我校的学生,如果严格按照36 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可能学生几乎全部知识点都是夹生饭,且对于学生公民地理素养的培养也没有较大帮助。 原因,其一,必修一的内容是自然地理的原理。原理性的知识,需要一个理解的过程,不完全是死记硬背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地球运动的内容,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3课时,大概只能讲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其二,必修一在高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平行班的孩子可以不必做过多的深挖,但是对于实验班的孩子,该在高一做提点的地方还是挺多的,如果不提点,高二、高三有些内容再加进来有些来不及,高一的预热期必须有。但是,课时不足。其三,课表要求我们做的是提升公民地理素养,在必修一的教学中,有很多可以让学生实地观察、观测的活动,但是活动可以课余做,点评课堂做最好,这样同学之间的交流会更有利学生的成长和对知识理解、再生活中的应用。但是,最大的困难的是课时量不足,学生勉强能够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梳理,对于实地活动,几乎无力涉及。 1.2 经验。 1.2.1 必修一的经验,理论性较强,而且地理学科地图是基础,所以原理形成图、分布图、成因图等图形的记忆、描画很重要,再者必修一的知识点比较细碎,所以听写必不可少。适当的利用中秋、秋分、冬至等节气,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这一难点知识。 1.2.2 必修二、三两本的知识连贯性好,能形成各自独立的一个个逻辑思维模式。同时,必修二、三的对于学生的思维连贯性、拓展性,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已经开始涉及,并考察!所以,必修二、三基本原理相对必修一稍少,但是能力要求更高。所以,必修二、三主要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审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重要的典型案例和典型的答题用语,需要学生初步掌握!这里一般情况下,适当的使用案例教学法,老师示范一个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再让学生初步模仿分析一个问题,及时总结与反思,对学生比较实用。 2 高二阶段 2.1 困惑:从高考角度考虑,选修和区域地理的课时安排矛盾。高二如果按课时学习选修知识,则一个学期最多学习一本半选修,选修在高考中分值10 分。如果消耗一学期学习选修,则区域地理学习时间变短。高考地理全部是在世界地区和中国地图上考察一个区的发展情况,所以,区域地理是高考地理的底图!如果复习时间不足,可能导致高考地理空间定位的基础出现问题,如果定位错误,高考44 分选择可能得不了多少分,而46 分的两道分析题,更是无从下手、瞎编乱造,“大题基本靠编”的后果,就是基本不得分。能否选修只重点学习一本书,将时间节省出来复习区域地理。因为区域地理就意味着高考一轮复习的开始。如果一来,我们基础的较薄弱的学生,能够扎扎实实的复习一遍一轮,至少可以巩固基础,才能更好的为高三的拔高做准备。 2.2 经验:选修,以灾害的类型、分布、成因、危害、防治为主线,分类归纳,学生强化记忆。以听写或默写为主。区域地理,空间定位,以练为主,练习读图判定,或者自己画图。地图,当心中有图,自然可以定位准确。只是,心中有图,很难做到。至少需要一年的巩固,才能够大概做到“心中有概图”。 3 高三阶段 一轮复习,该提升的难度要逐渐提升,因此,在高一阶段,我们就会将一些东西提前预热,这样到高三正式提升,学生不会觉得过度太大,突然变得很难。一轮尽量让基础弱的孩子多少再听懂一些知识,基本的技能尽量练会。同时,程度较好的孩子要求提高难度的知识要逐步掌握。一轮时,最好每天给学生讲一道分析题,逐渐渗透解题的方法。因此一轮重要知识听写不可少。 一轮复习末二轮复习起始之时,最好系统的讲一讲7 类不同大题的答题的方法和5类选择题的做法。因为一轮当中,我们逐渐的渗透,学生可能自己有所总结,此时再系统的复习一下,对于二轮系统复习辅以综合性练习巩固学生的解题方法,效果比较好! 经验1:4 月底时,对于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地理高考11 题选择,44 分,如果学生可以稳定的将选择题拿到8 题以上,则要求他们将重点放在46 分的分析题的解答上,因为选择8 道以上,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而此时,如果将分析题分数提高,地理高考及格就不难了。 经验2:选修内容可以重点强化15 课时左右,而后,做综合模拟试卷的时候,遇到再讲,在5 月中旬时,对选修做一定的小结,小结学生一年以来遇见的所有类型的选修,还有哪些选修知识点没有遇到,以防止有漏掉的备考范围。 经验3:从高二时的4 月到高三时的3月,国内外重大时事,给学生及时提点,可以自己编一些题放在月考试卷当中,让学生逐渐习惯高考用时事做引考查自然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考法。 经验4:地理考试从2013 年起,自然地理的比重比之前加大很多2013 年选择中有6 题,2014 年有9 题。而自然地理是最能够拉开分数差距的,所以,的自然地理者的天下,因此在复习中,侧重一些自然地理的原理理解及应用。 经验5:答题要求:高一敢答(鼓励学生想到了,就写出来,不怕写错),高二会答(经过思考,逐渐有逻辑的写,对答案做一定的取舍),高三精答(规范答题,言简意赅)!作者单位:新疆第八师石河子高级中学

浅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浅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 郑州19中高二地理备课组杨晓燕 一、为什么要解读课标? 《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标、研究课标。 有人对教学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课程标准比作圆心,教学目标是半径,无论圆多大,都离不开圆心。课程标准作为实施教学的核心要素,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圆心找不准,我们的教学就谈不上有效和高效。因此,解读课程标准就是找准圆心,然后通过研读教材来理解课标,同时用对课标的理解来把握教材。 二.我们如何解读课标 下面,我们以“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这条课程标准为例,对这条标准进行解读示范。 首先,对这条标准进行分解,确认其“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认知内容”是什么。从这条标准可看出:“运用示意图”属于行为条件,“说明”属于行为动词,“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属于认知的内容。 第二,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习水平。国家课程标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对应中(见下表),“理解水平”包括有“解释、说明、运用、……”,我们可以确定,本条标准认知要求属于理解水平层次。

课程标准行为动词与水平要求 (了解:要求对所列地理基础知识的含义及其相关背景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是什么,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理解:对所学的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事物及现象有正确的理会,能够解释、举例或变形、推断,并能利用知识解决(如解释或说明)问题。应用:将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运用于新情境中,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第三,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从本条标准中“运用示意图”可知,要求学生具有读图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并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解释岩

浅谈区域地理教学对策与技巧

浅谈区域地理教学对策与技巧 区域是位于地球表层的具有一定范围界线的地域空间,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综合体。区域作为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理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李特尔认为,地理学的着眼点在于研究地球表面,寻求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他指出:“地理学研究的目的,要求人们将活动及其空间作为一具统一的舞台,因而要叙述的不但仅是这个舞台,而是它与人的关系。”詹姆斯(P?E?Janes)和琼斯(C?Jones)在《美国地理:回顾和前瞻》中指出:“一般说来,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的特征以及各个地方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含义。”我国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不但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区域地理学作为地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协助学生获得区域地理学习基本的方法,构建区域地理学的学习模型,是地理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区域地理的教学策略与技巧作初步的探讨,与广大同仁商榷。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理解和理解本地、区域、国家乃至世界相互关系的前提,也是进一步学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形态,探究区域地理特征的基础。地理位置就是地球表层某一地理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是该事物同周围事物关系的总和。地球上任何事物在特定时间只能占有一个地理位置,不同事物往往具有各不相同、各有特点的地理位置。它往往决定该事物其他要素的组合特征。如不同的地理位置形成不同的气候、土壤、植被及人类活动类型。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要广泛采用区域地图引导、启发学生描述和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学会对地理位置做出分析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探究水平。 纬度位置主要从区域与特殊纬线及区域所跨的纬度范围来理解和确定。如出示“我国东北地区地图”,能够让学生描述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使学生理解到东北地区的纬度位置介于北纬40°30′至53°34′之间,在温度带上属于温带及寒温带。冬季半年,太阳高度角小,且昼短夜长,地面获得的光热较少,成为国全国最寒冷的区域;夏半年,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夜短,获得较为丰富的太阳光热,有利于一年一熟作物的生长。 海陆位置主要从濒临的海洋、距海远近和位于大陆的位置等几方面来确定,它能够在一定水准上反映一个区域的干湿状况,也能够决定一个地区的交通便利水准。如通过引导学生读《世界政区图》可确定我国的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使我国东部地区深受太平洋的惠泽,气候湿润,具有显著的季风气候;沿海地区多海湾、港口,海洋航运便利,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经济地理位置是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往往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如我国的上海市位于我国长江入海口处、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海洋航线与内河航线的交汇处;沪杭铁路与京沪铁路交接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使上海市拥有发达而广阔的经济腹地,也使上海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空间分布空间分布一般指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在地球表层展开的空间范围和位置排列状态。对于空间分布的学习主要通过观察地图、略图或模式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展开范围和空间排列状态等,通过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关系的辩识和评析,以及对空间排列状态的观察和归纳,最终确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分

区域地理教学一般思路

区域地理教学一般思路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我认为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 一、把握区域特征: 主要是教会学生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我复习时一般这样分析区域: 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 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 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制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 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 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 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 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等方面分析。 ⑸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 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⑹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 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②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沙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8-09-03T16:24:49.4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9期作者:刘开列[导读] 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以及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第二中学535400 摘要:高中课程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等。在这样的规划下,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理念确定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兴趣课堂气氛 一、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正是从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提高,提出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传统的地理教学由于过多地强调了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体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当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于此,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注重将高中地理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过程与目标上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学生运用地理原理以及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经验来对地理现象进行解释,甚至提出新的见解。教师在这种学习中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注意获取与加工信息的质量,帮助学生提高筛选、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生活是对课堂教学元素的拓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地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尝试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能力。 二、活跃课堂气氛的途径 1.教学意境创设。地理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有着情境性,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意境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预设的问题作为知识的概括和升华,难度比较大,不过,很多学生都可以从这些问题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找到好的思维模式。然而,老师不要把答案直接给学生,应该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经过他们的思考,去探索研究问题的独特性和差别。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老是难于摆脱直接提问的牢笼,好多问题都没有层次性,都只是浅层级的剖析性问题。就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平时遇到的都是困难程度较大的一些问题,老师要注意问题的深度和层次,可以把困难程度较大的问题进行分解,预设有一定层次的子问题,慢慢地将学生引向新的高度去进行深刻地思考,使他们能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深刻。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通过多媒体设施,把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一些知识,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增强了教学效果。在多媒体的带动下,学生会更加的积极主动,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都会得到提升。 3.课堂启发式教学手段。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主参加多元、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取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学形式。经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捷和独立。教师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巧妙设计,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深入思考中,非常有利于课堂气氛的维持,还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深度。 4.课堂中评比模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地理学习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情意、举止神情、价值观的变动,使其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实际现象可以看出,多元的综合评价模式的使用是突破点。 三、做好基于学生本身的互动式工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互动中要充分发挥地图、模型等重要的教学道具的作用,让学生在演示、想象、类比等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画面效果,提升学生的认识。 比如,对“中国的铁路骨架”这课内容,笔者采用了让学生现场画示意图、演示特定旅游线路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比起单纯由教师画图讲解更活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而在讲解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过程中,笔者先给学生梳理出这一节的三个重点内容——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要学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心中有数。然后,在讲解重要知识点时穿插一些经典案例。参考文献 [1]刘平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索.教育界,2013,(28)。 [2]宋玉椿如何搞好高中地理的复习.考试周刊,2012,(75)。

浅谈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7-09-22T17:28:10.887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5期作者:张佩兰[导读] 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重视教学环节的制定与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张佩兰甘肃省积石山县积石中学731799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活动主流。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当紧抓课堂这一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转变与更新教学观念,学习并掌握新课程理念及标准,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地理课程教 学目标,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重视教学环节的制定与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构建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高中地理不同于初中地理,它不仅需要简单的记忆与理解,更加强调的是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挥,加之其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以及繁冗复杂的概念定义,使得高中地理这门学科的难度要明显高于初中地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低迷。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 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这种“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方式成为了制约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一种无形力量,阻碍了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与实施。在新课程背景下,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应当将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教学过程而非教学结果上,放在揭示学科知识形成规律而非生搬硬套上,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情感交流,内化教学知识,展示学生风采。这就需要我们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当彻底转变教学方式,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心理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创新教学方式,创设各种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教学《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一课时,教师可采取“探究合作式”教学方式,让学生以自身实际经验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单位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与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高效地理课堂。 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操作 地理是一门抽象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教材中常常涵盖有大量的知识结构,加之过多的专业术语,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无疑难度较大。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按照课本教材进行照本宣科,不仅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无从适应,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其教学效果也不言而喻,更别提有效性课堂的构建。为此,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就应当潜心钻研教材,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加强课堂实践操作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其能够学以致用,在不断的实践、讨论与操作中消化与巩固相应的教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在教学《气压带与风带》一节时,如果直接讲授与教学,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且难于理解,这时教师就可将教学内容优化与整合,过滤掉教材中的繁文缛节,以课堂实践的形式来突出本次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概念的基础下,让学生就具体情况进行动笔绘画与实践操作,让其在不断动笔与动脑过程中,巩固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丰富教学手段,调动主观情绪 学生是以其他物质为载体习得相关学习内容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下课本教材、教学教具、实物地图以及黑板粉笔来实现学习内容的传递,而现代教育教学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录像、投影等多种渠道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运用其集图像、声像、文字以及视频等于一体的功能,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单,将学生置身于一种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让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愿意学习、乐意学习并爱上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合理选用、设计教学课件,并借助其他教学手段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 总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注重过程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还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观情绪,将其带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主动学习、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教学结构的优化并构建出高效的地理课堂。

B区浅谈高二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B区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思路 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原理都离不开区域地理中具体的地理事象,都可以在诠释区域事象中得到完整的体现,并能反映出学生基本的地理思维能力状况。研究近年来地理高考题都会发现区域地理是地理高考的主旋律之一,如历年来的全国文综Ⅰ地理卷和文综Ⅱ地理卷都将区域地理的比重控制在30%左右。同时区域地理也是难点,知识点繁、杂,只要地球上的区域都有覆盖。再加上区域地理内容本为义务教育内容,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所有使用的“区域”都只是作为“案例”,由于某些原因,放到高中阶段学习,所以课堂时间紧张,补充的课外知识有限,学生大多兴致不高,导致整体学习效率偏低。显然,对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区域地理学习到位,并且具备区域分析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考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特点之一区域性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是要我们抓住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一、“在哪里”—如何熟练掌握地图 “在哪里”也即是准确的区域地位,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也是很多学生的难点。由于在平时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从而拿到地图读不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呢?我觉的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可采用蒙图,在地图上标注出主要的地理事物的方法;并教会学生正确的读图方法。拿到地图可以从下面入手: 1.掌握绝对定位:根据经纬度分布规律来确定该区域的大致范围;或根据地理坐标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占据的空间。例如拿到北美地图可重点掌握30°N,66°34′N及75°W、120°W所经过的地区。 2.掌握轮廓特征:包括陆地、国家、大洲轮廓、省区轮廓,河流、湖泊形状轮廓,铁路的走向等。 3.掌握海陆位置:拿到一幅区域地图我们应该了解其海陆位置从而更好的定位。如某大陆东部为大西洋,西部为太平洋,且在南半球,则可确定为南美洲;通过某地理事物与周围相关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它的区域位置。例如大自流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若能确定某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即可确定其为大自流盆地。 4.抓住特殊地理事物或区域典型特征来定位。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都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典型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在学习中应该特别的重视。如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英国伦敦大本钟,法国巴黎凯旋门、艾菲尔铁塔,上海东方明珠塔,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泼水节等。除此以外,根据气温和降水情况可以判断是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海岸还是大陆西海岸。要达到熟练掌握地图的目标必须坚持每日读图,只有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成功构建心里地图。 二、“有什么” 即通过图掌握本区域内气候、地形等事物状况,并以此推断其它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等。有人说,学习区域地理特征时,可以把区域当作一个大箩筐,然后分成两格,一格装自然地理特征,另一格装人文地理特征。这个比喻很形象,对我们学习区域地理很有帮助。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 万事开头难,好的课堂指导无疑会让整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 堂指导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对其中的三种进行简单介绍:趣味指导、材料指导和直接指导。所谓趣味指导即是用一些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指导方式。材料指导可以是一 个小故事、一篇文章,甚至是带有地理知识的一句话。材料可以是教师准备,也可以让学生 自己搜集。趣味指导、材料指导形象生动,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直接指导就是开门见山、不做任何铺垫的指导方式,更加直接,也更适合高中生的理 解能力和思维模式。 2.优化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 (1)优化教学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利用 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播放视频和幻灯片或者利用地理教学模型来进行模拟教学等方式来吸 引学生,将学生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 (2)教师应时时刻刻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综合考 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师个人的授课特点、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情况、每个学生接受新 事物的能力和水平等。在课堂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敢提问,不要 怕出错,不要怕被嘲笑。同时,教师还应在适当的时候加大课堂传授的信息量,针对学习比 较优秀的、学习能力一般的、学习比较困难的不同类别的学生分类进行不同量知识的传授。(3)倡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几个人一小组,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讨。教师要多鼓励学习小组对一些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实践、探讨、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共 同提高。 (4)改良考核机制。考核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教师的考核,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分数、升学率等教学成果,也应把教学模式、教学创新等方 面考虑在内。对于传统的只凭分数对学生进行片面评判的评判标准我们应及早抛弃,新课程 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评判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仅 仅限于考试分数,将学生按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这样不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 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不要说为国家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了。因此,我们在评判学生是 否优秀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并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鼓励和指导。 二、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上课气氛和课外的上课气氛是不一样的。相比较而言,课外的上课气氛比课堂的上课 气氛要更加浓烈一些,学生在课外上课会比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所以,教师应该多多开 办一些课外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去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当教师将 书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讲解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展课外认识活动,促使学生更深一步地理 解这些理论内容。当讲到野外辨别方向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并根 据书本上说过的内容来辨别方向。 例如,可以看树叶茂盛程度的不同来辨别方向,长得比较茂盛的那一边就是朝着太阳的;或 者是看树轮的密集程度,树的年轮之间的间隙越窄就说明树轮就越密集,而朝着北边的树轮 一般都比朝着南边的的树轮要密集,也就是说,树轮长得比较密集的那一边就是北边,比较 稀疏的那一边就是南边。 三、课后巩固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方法浅谈

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方法浅谈 发表时间:2017-09-20T15:59:50.87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1期作者:许红生[导读] 所谓概念教学就是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梳理,了解地理原理规律。可以说概念教学对学生整体地理教学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思考,阐述一些有关地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许红生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503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随着外部整体教学环境的变革,在不断地进行深化,在这种变革下,为教育工作者研究高中地理的概念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所谓概念教学就是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梳理,了解地理原理规律。可以说概念教学对学生整体地理教学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思考,阐述一些有关地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关键词:概念教学地理方法高中 在新课程中,要求老师的教学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成为研究者、反思者。教学理念的提升使得对于教学行为的完善得到反思:高中地理的教学由课堂教学以及考试组成,其中课堂的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课堂上对于地理概念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想有效提高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对概念教学进行思考。对于概念教学的方法,我有下面几个思考: 一、实地考察法 有些高中地理知识非常的抽象,一味地照本宣科是毫无效果的,需要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的考察。通过对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观察,再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进行综合总结,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将其形成理论知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们之间或多或少都有着一定的关联,在进行观察时,要将其看成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的西北地区,与海的距离远,海洋潮湿的气流很难到达,所以就形成了大陆性气候,因为这个原因,在西北地区降水量很少,气候干旱,地表缺水,河流不多,同时因为气候干燥的原因,物理风化以及风力显著,这就形成了大面积的戈壁和沙漠。通过对西北地区的实地考察,要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通过观察某个地理环境因素的改变而了解到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又比如说人类大量地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对森林又大量破环,这就使得土壤中的碳元素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并使得两极的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一部分的沿海城市比如说马尔代夫。在进行实地考察时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从局部到整体,最后综合考虑。 二、抓住关键词 在对地理事物进行本质特点的描述时,真正能表达其内涵的往往就只有几个词语。因此,老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复杂又专业的语句更加会让学生搞混淆。比如在理解“宇宙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个知识点的概念时,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物质这个词语,但是对于“宇宙间”这个词语的概念还是很模糊。这时老师在进行讲解时就要让学生了解到,地球也属于宇宙之间,但是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可以认为是地球物质,不是天体,并强调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当学生讲清了界线这个词,学生就能很好地对这个知识点进行理解。要想培养学生抓关键词的能力,除了需要老师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主探究,在对新的知识点进行预习时,学生可是试着自己找到关键词,看看通过关键词能否更好地理解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就会慢慢地养成抓关键词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归纳法 高中地理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学习的内容又多又杂。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整理归纳,那么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概念就会弄混淆。利用归纳法能够使学生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对地理知识掌握得更加的扎实。对于归纳法需要对较长的较复杂的地理知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以及多方位的理解。比如说在对“自然资源”这个知识点进行学习时,对其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根据这句话,可以将其归纳为两种属性,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对两个属性的特征进行解释,并举出适当的例子。这样的归纳使得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了。 四、类比法 类比是一种根据一定的标准来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具体来讲就是将教学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然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客观的眼光,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在这种方法的实践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课本教材,将教材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比较,搞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几种关系。首先是近似关系,比如说天气和气候、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利资源以及水力资源都是概念含义非常相近的词,不加以比较和分析很容易会弄混淆。其次是矛盾关系,比如说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寒流和暖流等,对于这些概念的理解要从内涵入手,找到它们之间的差异,确定矛盾的所在之处。然后是包含关系,如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城市环境都表示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它们的概念范围有大小之分,这就是说它们之间存在包含关系。最后是概念广义和狭义,有些概念的表述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教学时,要确定“广”和“狭”之间的区别。在进行类比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参考文献 [1]文淑君高中地理概念教学方法探究[J].青少年日记,2015年11期。 [2]王智智例谈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的方法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3年31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