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

1. 区域内发达的制造业和资源优势

2. 国与国之间存在历史矛盾和政治障碍

3. 国际贸易规则的适用和统一度不足

4. 区域间贸易规模快速增长,跨境投资不断增加

5. 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平台的逐步建立

二、注意问题

1. 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尤其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2. 如何化解历史政治问题对贸易合作的影响

3. 如何加强金融合作,提高风险磨合能力

4. 如何统一贸易规则,建立健全合作机制

5. 如何加强人才和科技合作,提升创新合作水平

三、制造业贸易合作

当前东北亚地区在制造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在某些制造领域拥有领先地位,区域内不断加强的制造业贸易合作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和促进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同时,各国在制造业贸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加强贸易协调和处理贸易争端。例如2016年,中日关系恶化导致的中国对日出口下降,这对东北亚地区的制造业贸易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四、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威胁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合作和经济增长。各国应该通过合理

的贸易政策和制度来促进自由贸易,维护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贸易体系的正常运转。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贸协定等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缓解保护主义带来的压力,促进区域内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

五、投资合作

区域内的跨境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对于东北亚经济发展和增长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同时,跨境投资也面临诸多的风险和挑战,例如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市场准入难问题,以及不同国家投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的差异等问题。因此,各国应该加强投资合作及风险管理,为区域经济贸易提供更稳健、可持续的支撑。

六、案例分析

1. 中国与韩国自贸协定

中国与韩国于2015年签署了自贸协定,取消了大部分商品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强了双方在制造业、服务业、投资等方面的合作。该贸易协定对于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深入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 日本对华出口的影响

中日关系恶化导致日本对华出口下降。这对于东北亚地区的制造业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钢铁、机械、汽车等产业。这就需要各国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

3. 三星电子在中国的投资

三星电子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拓展,尤其是在中国电子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在投资合作中需要加强风险管理,遵循投资规律,弘扬诚信合作的精神。

4.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贸协定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贸协定于2010年和2015年签署,取消了双方大部分商品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对于促进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深入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 朝韩关系改善对东北亚地区经济的影响

随着朝鲜半岛局势缓和和南北对话的增多,朝韩之间的合作逐渐展开,这将对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朝韩之间的合作不仅会增加对朝鲜的投资和援助,在区域经济合作中也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中的政治障碍及其规避策略浅析

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中的政治障碍及其规避策略浅析 摘要:政治障碍是困扰当前东北亚经济合作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些障碍性因素涉及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朝鲜核问题等。正确对待历史问题和现实争议,共同抛弃“冷战思维”,采取政经适当分离、以经济合作促进政治互信等一系列途径规避和缓解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政治障碍,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无疑最为符合东北亚国家的共同利益和战略诉求。 关键词:东北亚;经济合作;政治障碍;规避策略 东北亚经济存在着高度互补性,且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近年来,东北亚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但这种高度互补性并未自动的导致区域合作,况且,稳定的区域经济合作必须建立在适当的国家间政治合作的基础上。目前东北亚经济合作面临着诸多障碍,政治障碍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朝鲜核问题等,突破这些非经济性症结是促进东北亚经济整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出路。 一、区域一体化与东北亚经济合作进度 冷战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作为经济全球化一部分的区域一体化浪潮方兴未艾,并逐渐形成3大经济圈: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亚经济圈(10+3)。这三个经济圈的GDP占世界GDP总量的3/4,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走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相比之下,东亚经济圈的实力最弱。从地区内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比率看,欧盟为63%,北美自由贸易区为54.1%,而中日韩三国贸易总量仅为区域内贸易总额的19.3%,可见差距很大。 近年来,东北亚国家认识到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纷纷采取积极措施,加快了区域经济合作步伐。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了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并发表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三国宣称将致力于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和平对话,促进地区稳定与繁荣。2005年7月,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宣布扩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的实施范围,使其扩展到韩国的部分地区、中国东北三省和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2005年9月,中、朝、韩、俄、蒙五国签署“大图们江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推动东北亚国家经贸往来和区域合作,中国政府在吉林省长春市已经举办三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活跃了合作氛围,取得了巨大成功。 上述进展表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来势迅猛,且取得了

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问题研究

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问题研究 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但其目前开放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未能充分释放对外合作活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跨境合作需求不断增加,次区域合作逐渐加入现有对外合作模式。基于东北沿边地区区位优势,分析现有次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建立经济增长带、调整贸易结构及完善跨境区域交流合作机制的对策,以期促进东北沿边地区次区域合作发展,从而促进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 标签:沿边地区;对外开放;次区域合作 东北沿边地区位于东北亚地区核心地带,与俄罗斯、朝鮮、蒙古有着较长的接壤边界线,在这条边界线上分布着大量的沿边口岸。这样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东北沿边地区进行次区域合作。但是由于东北沿边地区当前整体实力较弱,造成其对外开放程度偏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因此,在我国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深化经济合作的背景下,以小区域经济往来带动大区域经济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带动整个区域一体化为主要模式,促进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跨越式发展。 一、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基础 东北地区由三省一区构成,其沿边地区是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主要战略区域。黑龙江省现有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25个,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10个,境外经贸合作区6个。主要进行次区域合作的前沿地区是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对应的黑河,以及与俄罗斯滨海边疆首府符拉迪沃斯克对应的绥芬河。其中,绥芬河拥有东北地区唯一一个沿边陆路综合保税区。 吉林省主要拥有的是图们江次区域合作区,该合作区是由五国共同组成,是东北亚开发最早的一个次区域合作区,以针对性贸易和便利化投资安排为主要工作机制。作为该次区域合作区核心城市的珲春市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区,以其良好的区位优势成为“三区一体”的国家级开发区。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唯一一个拥有出海口的地区,是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东北亚经济圈的“大通道”,更是推动“环渤(黄)海次区域合作”的龙头。而且它还拥有东北地区三大“国家战略”中的两个。它的经济总量在东北地区所占比重较大,2014年的GDP为28 626.58亿元,占东北地区GDP总额的38.04%。 内蒙古自治区的首要次区域合作前沿城市满洲里,承担了对俄贸易总额的60%以上。因其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而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已然成为我国与俄、蒙贸易的主要交通纽带。同时,二连浩特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次区域合作前沿城市,其拥有唯一一条与蒙古接壤的铁路口岸,同时也对应着蒙古最大的陆路口岸扎门乌德,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要点与契机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要点与契机 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明显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就与经济合作相关的因素而言,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安全形势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各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体制不对接:一些国家只有局部地区位于东北亚,而其经济重心却位于其他地区,如俄罗斯;美国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裹足不前。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不利因素确实很多,但这不意味着东北亚地区缺乏合作的可能和美好的前景。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的互补互利是推动其合作的内在基础,中日韩经济一体化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要点所在,而振兴东北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和新契机。 一、互补互利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力是各国经济的互补互利。互补可以发挥各自优势,互利则可以充分调动各国的积极性,从而不断的推动经济发展。东北亚地区目前的三个热点地区和一个潜在的待开发地区,正是以这种互补互利为基础的。 1.环黄渤海地区。日本方面正在逐步改变现行的行政结构,实行地方分权,使位于黄海沿岸的九州地区对外开展环黄海经济合作积极性大为提高。韩国方面近年来实施了西海岸开放计划,环黄海城市加强了与日本九州地区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城市的区域合作。中国方面环黄渤海的城市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天津市除在塘沽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之外,又筹建了滨海新区;大连市开辟了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北地区惟一的保税区,使得环黄渤海地区有望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一个紧密型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区。 2.环日本海地区。自1994年以来一年一度的“环日本海地区国际交流与合作地方政府首脑会议”上,中国吉林省、日本鸟取县、韩国江原道、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以及蒙古中央省的政府官员,就资源开发、经贸合作、港口利用、航线开通、旅游观光、环境保护、人才培训、文化交流等各个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并对“构建环日本海国际经济合作体系”和“建立经济交流据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磋商,推动了东北亚各国合作的日益升温。 3.中国图们江地区。图们江比邻俄罗斯与朝鲜,是开展国际区域合作得天独厚的地区。自1992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韩国、北欧、“全球环保基金会”等机构先后投资近1亿美元,支持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和环境保护。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还特设了图们江开发项目秘书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00

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 1. 区域内发达的制造业和资源优势 2. 国与国之间存在历史矛盾和政治障碍 3. 国际贸易规则的适用和统一度不足 4. 区域间贸易规模快速增长,跨境投资不断增加 5. 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平台的逐步建立 二、注意问题 1. 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尤其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2. 如何化解历史政治问题对贸易合作的影响 3. 如何加强金融合作,提高风险磨合能力 4. 如何统一贸易规则,建立健全合作机制 5. 如何加强人才和科技合作,提升创新合作水平 三、制造业贸易合作 当前东北亚地区在制造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在某些制造领域拥有领先地位,区域内不断加强的制造业贸易合作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和促进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同时,各国在制造业贸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加强贸易协调和处理贸易争端。例如2016年,中日关系恶化导致的中国对日出口下降,这对东北亚地区的制造业贸易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四、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威胁东北亚地区的贸易合作和经济增长。各国应该通过合理

的贸易政策和制度来促进自由贸易,维护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贸易体系的正常运转。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自贸协定等多边贸易体系的建立,有助于缓解保护主义带来的压力,促进区域内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 五、投资合作 区域内的跨境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对于东北亚经济发展和增长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同时,跨境投资也面临诸多的风险和挑战,例如在一些重要领域的市场准入难问题,以及不同国家投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的差异等问题。因此,各国应该加强投资合作及风险管理,为区域经济贸易提供更稳健、可持续的支撑。 六、案例分析 1. 中国与韩国自贸协定 中国与韩国于2015年签署了自贸协定,取消了大部分商品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加强了双方在制造业、服务业、投资等方面的合作。该贸易协定对于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合作的深入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 日本对华出口的影响 中日关系恶化导致日本对华出口下降。这对于东北亚地区的制造业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钢铁、机械、汽车等产业。这就需要各国加强政策协调,共同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 3. 三星电子在中国的投资

东北亚区域合作战略概况

东北亚区域合作战略概况 作者:闵健峰 来源:《中国市场》 2019年第6期 摘要:东北亚区域是被极度关注的地区。该区域不仅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又富有极大的挑战。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合作的必要性日渐凸显,但现状不是很乐观。本文从战略 的角度出发,试图打造全方位战略解释,分析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前景、现状、困境等,好把握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东北亚;区域合作;战略;发展 1 战略背景 20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发生了巨变。不仅仅表现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还表现在欧洲的 另一方西欧。西欧各国由670年代起展开一体化进程,并取得显著成效。新自由主义理论大厦 夯实建立在国际社会之中,区域一体化理论被各国所关注,所借鉴。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 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992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倡导下,中、俄、朝、韩、蒙五国共同启动了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 2 战略价值 东北亚虽然只是世界的一角,但其潜力确是不可小觑。东北亚各国都有很强的互补性。其 中有两个强大的经济实体,不管是资金还是市场都有着极强的保障。而其他国家也可以提供丰 富的战略资源。俄罗斯东部的经济虽然并没有向西部那样发达,但是,那里自然资源丰富,被 称为世界最后一块"净土"。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俄罗斯东部的价值日渐凸显。这势必会给蒙古、中国、日本等周边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且,还有韩国可以做桥梁的作用的国家,可 以为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做良好的经济联系。可以说,东北亚各国产业结构梯次分布,资源 禀赋不同,为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如果,这些国家能够实现高度经济配合,势必会进一步解放 区域生产力。 而且,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之所以说东北亚经济潜力大的原因在于:东北亚区域的GDP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总量占亚洲的73%。15年内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可望 超过25万亿美元,成为与西欧、北美三足鼎立的经济区。这数据间接提示到,东北亚区域经济潜力无限,如果这一地区进行合作,那么一定会有可观的经济成果。 3 战略定位 我国在《规划纲要》上对图们区域开发进行了战略定位。我认为这同样也是对东北亚合作 区域的定位。其主要内容有: 我国沿边开放开发的重要区域。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为主体,鼓励在促进沿边地 区与内陆腹地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开拓陆海联运国际运输新通道、探索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 作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在更高层次(东北亚,东亚)上向纵深发展,为全国沿边开放开发提供经验和示范。 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适时推进跨境交通运输工程合作建设步伐,尽快打通东 北东部铁路和公路大通道,逐步建成我国东北地区新的国际通道。

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与“中蒙俄”两条主线融合发展研究

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与“中蒙俄”两条主线融合发展研究 作者:申刘涵旭冯晓玲 来源:《辽宁经济》2022年第08期 〔内容提要〕在逆全球化盛行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各个国家寻求经济增长、降低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威胁的重要手段。亚太地区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进入低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在国际经贸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五国也积极顺应世界局势的变化,积极寻求区域经济合作及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为世界及本国经济中做出重要贡献。其中中日韩三国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对推动中日韩三国进行更深入的经贸合作产生重要影响,而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蒙俄三方深入合作和共同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中日韩”和“中蒙俄”两个次区域合作的角度出发,分别基于中日韩自贸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经贸合作对次区域的经济合作进行研究,以期提出促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相关建议,进而为促进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与“中蒙俄”两条主线融合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日韩自贸区;东北亚区域合作 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逆流中,自由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中各类不确定因素增加,区域经济合作成为重要应对手段。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五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做出重要贡献。其中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对推动中日韩三国进行更深入的经贸合作产生重要影响,而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蒙俄三方深入合作和共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中日韩”和“中蒙俄”两个次区域合作的角度出发,分别基于中日韩自贸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经贸合作对次区域的经济合作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促进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与“中蒙俄”两条主线融合发展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及措施。 一、促进中日韩经贸发展的政策建议 中日韩三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三大经济体,近年来三方都在积极推动自身的自贸区建设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对于實现各国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内多边贸易的蓬勃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截至2022年7月,中日韩自贸区进行了16轮谈判,中日韩三国已经开始推进落实自贸区建设的三国领导人共识,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议题展开了实质性磋商,但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制约三国经贸合作的不利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从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中日韩自贸区的健康发展及中日韩经贸合作的深化出发,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1.进行贸易转型,培育市场提供者 中日韩自贸区这一设想是2002年在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是中国参与的经济体量最大、占中国外贸比重最高的自贸区之一,但对中日、中韩双边贸易合作现状分析发现,中日、中韩经贸发展存在着经济结构差异大、贸易政策缺失以及区域外力量影响等制约因素。从贸易规模上来看,中日双边贸易规模虽然可观,但受两国外交关系影响尚未保持平稳增长,中韩贸易规模除受2009年金融危机和2016年中国经济政策调整影响下降外,一直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日韩的双边贸易规模除受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基本也保持稳定。从贸易结构来看,中日、中韩和日韩的双边贸易商品中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等产品所占比重均较大。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及各种不确定性加大的情况下,东亚地区可以通过“贸易转型”,在东亚培育最终产品的市场提供者,进而摆脱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提高东亚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此外,中日韩自贸区建立后的贸易扩大效应将有利于三国降低本币钉住美元的需求,逐步减少美元储备,进而减轻对“美元体制”的依赖。因此,鉴于良好的政治互信是经济贸易合作的基础,三国应着眼于未来,通过对话协商而非对抗的方式解决矛盾和分歧,寻求更多的利益结合点和发展对接点,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政治保障。

新冠疫情下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探析

新冠疫情下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探析 内容摘要: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 的沉重打击。拥有包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和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世界重 要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也在此次新冠疫 情中,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其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大幅萎缩,经贸发展举步 维艰。本文从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现状、造成的影响入手,进而对东北亚区域经 贸发展走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冠疫情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 一新冠疫情下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现状 (一)东北亚区域贸易合作 新冠疫情从2020年年初开始陆续在全世界蔓延,受此影响,2020年东北亚 区域双边和多边贸易相比往年有小幅下降。2020年东北亚各国实现贸易额74872 亿美元,其中中日韩三国贸易额分别为46462亿美元、12752亿美元和9801亿美元,分别增长1.5%、-14.2%、-6.3%,并且占东北亚区域贸易额的62.1%、17.0% 和13.1%,在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下,中日韩继续发挥着引领东北亚区域贸易增 长的核心作用。相反,贸易规模相对较小、进出口品种相对较单一的俄罗斯和蒙 古国,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其2020年贸易增长显著下降,分别增长了-15.2%和-6.4%。朝鲜则继续受联合国制裁,进出口贸易维持在低位水平,因此在此次新冠 疫情下,受多重压力的影响其贸易额受到巨大打击,贸易下降了73.9%。 1.中日贸易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中日两国经贸合作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总体上保持平 稳运行,为东北亚乃至亚洲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据中国海关总署公 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日贸易总额为3175.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0.8%。其中,中国对日出口1426.6亿美元,同比下降0.4%;中国自日进口1748.7亿美元,同

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东北亚政治形势有利于本地区经贸合作 目前,与西欧国家相比,东亚地区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处于一种较低级状态。在亚洲范围内,与东南亚地区松散联盟的国家关系相比,东北亚地区国家间的关系更落后一个层次。在欧洲,类似于中日、韩日之间的历史纠纷已不可能发生;日韩两国那种在海上剑拔弩张的军事对峙局面,在西欧更是不可想象。欧洲有柏林墙的倒塌和东西德的和平统一,而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南北分裂与对峙的紧张局面依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如果在这种反差强烈的东西方对比的背景下观察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政治形势,结果就可能使人感到有些失望。 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扩散与深入发展,使东北亚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而区域外单打独斗式的双边结盟或合作,无助于自身政治、经济安全的建立。所以,政治对话和经济合作是区域内各国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同样,在东北亚地区,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准发达国家的崛起及其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中国作为最大后发经济体的和平崛起及在国际事务中大国地位的日益凸显,也是当今东北亚国际政治关系的重要特征,是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东北亚国家和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新势力的崛起使区域内的发达国家再也不能以传统的心态看待邻国,也使区域外的发达国家不能再以高人一等的心态蔑视东北亚国家。新的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加之新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催生了当今东北亚国际政治形势的新特点。 东北亚地区的信任缺失状况在全球具有代表性。当今世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东北亚地区都有突出的表现:朝鲜核问题久拖不决、六方会谈时断时续、朝鲜半岛南北的长期分裂与对峙、日本与中韩关系的长期恶化、朝鲜与美日关系的长期僵化问题等,都与国家间缺乏相互信任有关。可喜的是,现在有关各方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与发展问题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东北亚地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比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特点,研究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创建合作机制及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标签:东北亚欧洲联盟区域经济 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东北亚地区面临着如何巩固和深化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挑战。本文将结合研究对象自身的经济特点,通过分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背景,借鉴欧盟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区位优势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科学依据,研究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途径。 一、发展背景及条件 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和多样性,但该地区经济贸易合作日趋频繁,区域内相互依存程度较高,要素资源等经济条件的互补性很强。而且东北亚的经济富有活力,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因此,东北亚进行区域合作和实行经济一体化的优越条件十分显著。 1.地理界定 广义的东北亚(按国家划分)指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狭义的东北亚(按地区划分)指中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俄罗斯的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在地区经济合作领域中,东北亚地区的合作范围不是以各主权国家的整体为单位,而是以各国实际的参与地区构成,包括俄罗斯东部地区,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日本的北部、西北部地区,韩国,朝鲜,蒙古,即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其面积为17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亿,占亚洲总人口的20%。 2.历史进程 近20多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酝酿于初步发展阶段,此时出现的是双边合作和非制度化形式的合作;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实质性合作开发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了东北亚多边经济贸易合作,并开发和建设了很多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地区,例如珲春依据独特的区位优势,由原来封闭寂静的边境小城,迅速变成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进入新世纪,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首先,在APEC框架下,建立与“东盟—中日韩10+3”并驾齐驱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刻不容缓。随着2003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以及东盟—中日韩10+3机制的进展,东北亚经济合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不仅地方政府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浅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浅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东北亚地区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蕴含潜力不断释放,东北亚地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快速发展,不仅对推动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更与东北亚各国提升国际地位、促进经贸合作水平,改善地区人民福祉息息相关;然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经过多年努力,东北亚国家已经在区域合作及局部合作中实现突破,但仍需要改善和加强,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关键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东北亚地区在自然地理上包括俄国、韩国、朝鲜、日本、中国、蒙古六个国家,作为热点地区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地缘区位的相邻优势、经济发展的互补优势、互利共赢的合作优势,决定了东北亚各国之间的多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是由于受到政治、历史、领土以及经济发展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国家间互信程度较低、局部矛盾不断、加之美国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东北亚区域形势诡谲多变;这些问题一直以来都阻碍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一、东北亚区域合作现状 一东北亚国家间经贸合作日益紧密 在世界整体经济形势依旧严峻的大背景下,东北亚地区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880亿美元,中国连续三年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韩的贸易额为2563亿美元,同比增长%,创历史新高;中日双边贸易额为3325亿美元,中国继续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中朝经贸合作发展较快,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韩日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在中小企业对策对话、自贸协商、环境领域等方面保持着密切合作;中蒙贸易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东北亚区域有望成为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区域之一; 二东北亚地区次区域合作生机勃勃 目前,东北亚地区虽然没有形成规范的国际组织,但是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开展了不同规模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影响力比较大的有环日本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各国就环日本海经济圈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达成共识,还在资源开发、港口利用、开辟交通航线、旅游观光、环境保护、人才培养等领域的进行密切合作;环渤海地区以中日韩三国为主,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渤海海域发展的趋势,相关的投资、技术及贸易有着频繁的联系;环渤海地区有望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一个紧密型次区域经济合作区; 三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提速 当前,建立自贸区、推进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WTO成员国也不同程度的加入区域性经济组织,以加速各自的发展;在东北亚地区中日韩FTA谈判于2012年末开始正式启动,大大推动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韩自贸区也迈出实质性步伐;自贸区的建设将有力地推进东北亚及亚太地区一体化进程; 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比较乐观,也取得了较为显着的成绩;但不能否认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经济合作的发展和突破; 一政治因素的问题 东北亚地区政治环境复杂多变,重点集中在:朝鲜半岛局势不稳,美国插手东北亚政治局势;地区国家岛屿争执不下,意在夺取海洋权益;美韩签订FTA,共同谋取经济利益等

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机制的建构

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机制的建构 1.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的特点 1.1东北亚民间经济关系格局的特点 目前,东北亚地区已初步形成以"四化";为特点的民间经济格局,即参与国家多元化;资源、资本、技术、劳动力互补化;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和消费的多样化;合作企业中小型规模化。由于东北亚国家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均存在明显的梯度,短时间内政府合作形成"东北亚经济圈";并非易事,但民间经济往来却变竞争为合作,构筑"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良好经济合作态势。如日本拥有丰富的资金和技术,但资源贫乏、劳动力价格高;韩国在某些技术领域占有优势,但同样面临资源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中国资源和劳动力较为丰富,市场空间大,但资金技术方面对外依赖较大;朝鲜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缺乏;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自然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和技术,特别是在俄罗斯。经济上的合作为东北亚各国开展深层次民间合作及发展政府间进一步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2东北亚民间文化关系格局的特点 经济联系是现实的、短期的、功利的,而文化联系却是软性的,产生的影响会持久、广泛。一般而言,国家之间的文化联系底蕴比经济利益更为深厚。在东北亚地区,除俄罗斯以外,其他国家均属于同一文化圈,其最大特点就是以儒学为主导,佛教为主要宗教。儒学的整体主义、温情主义、权威主义影响甚至决定了东北亚伦理文化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独特,不同于西方的东北亚价值理念。在这里,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虽然不是同一民族,但在文化上同属于儒家一脉。蒙古因为历史的原因也受中原儒家文化和满族文化影响颇深。历史上,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均将本民族文化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相融合,并将其本土化,从而形成了东北亚以儒家文化核心的多元性文化格局。进入新世纪,当代儒学开始复苏、转型,区域内儒家文化逐渐扩大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东西方民间文化开始和谐相处,东北亚区域民间文化共同体将形成,这种"与时俱进";的文化会推动东北亚未来的政治合作、经济发展。这种文化交流情形正如亨廷顿所说:"以意识形态和超级大国关系确定的结盟将让位于以文化和文明确定的结盟,重新划分的政治界线越来越与种族、宗教、文明等文化的界线趋于一致,文化共同体正在取代冷战阵营,文明间的断层线正在成为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界线";。目前东北亚民间文化交流形式较频繁、多样,领域涉及教育、文艺、体育、宗教、民族等诸多方面。 2.东北亚民间经济文化合作的当前进展 当前民间交流合作进展顺利,稳中有升,各国民间企业、社团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努力,合作更加务实。中国地处本区域经济核心位置,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同各国开

浅析新时代辽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重点

浅析新时代辽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重点 作者:于玲玲路鸣宗慧 来源:《辽宁经济》2022年第05期 〔内容提要〕新时代,辽宁深度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应结合国家层面对辽宁等东北地区的战略定位和开放部署以及新一轮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的实际需要,主动谋划合作重点,以合作促转型、促发展、促振兴。 〔关键词〕对外开放东北亚经济合作辽宁振兴 注:本文系2019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辽宁深度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与策略研究(编号:L19BGJ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有利于为振兴发展提供开放新动能 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以区域优先开放带动全方位开放的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我国的增长奇迹,也是新时期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略。长期以来,相对于东南沿海地区,辽宁的对外开放度不高,影响了全省经济开放发展,同时也制约了辽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时代,辽宁必须加大开放步伐和开放力度,以加快开放倒逼深化改革,形成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辽宁是东北地区中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且地区生产总值占东北三省总量近50%,外贸进出口总额占比近70%,客观条件使辽宁在面向东北亚扩大开放、打造我国对外开放新前沿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引领作用。建议辽宁提高对打造为对外开放新前沿的战略认识,在面向东北亚的开放合作中进一步提升辽宁的投资吸引能力、产业竞争能力和民生保障能力,从而助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2.有利于通过扩大开放倒逼改革,助推“补短板” 通过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利用外部力量破解辽宁振兴发展中面临的经济结构、体制机制等问题。一是面向东北亚扩大开放,有利于推动辽宁形成全面开放合作的大格局,加快补齐“开放短板”。二是吸收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承接、转化先进技术,助推辽宁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资金积累,为振兴发展带来新动力。三是通过扩大開放,倒逼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适应国际经济合作的一流营商环境。 3.有利于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中亚经贸合作现状及问题

中国中亚经贸合作现状及问题 2014-04-07石油观察 文|李大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是建设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能矿资源非常丰富,与中国经济结构具有明显互补性。加强中国和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对贯彻“向西开放”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和中亚五国双边贸易状况 (一)双边贸易规模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但近期增速有所放缓 21世纪以来,中国和中亚五国双边贸易总额呈现高速增长趋势。2002年~2012年,中国和中亚五国双边贸易总额年均增速达36.4%,显著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速,个别年份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增速甚至超过800%。2012年,中国和中亚五

国的双边贸易总额合计高达459.43亿美元。其中,进口246.4亿美元,出口213.1亿美元,分别较2001年增长29.4倍、24.2倍和43.3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基础设施投资调整,中国和中亚五国双边贸易规模增速有所放缓。2013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对中亚五国双边贸易总额为371.1亿美元,同比增长15.5%,仍呈进一步放缓态势。 (二)中国是中亚五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哈萨克斯坦占据较大比重 中亚五国经济总量较低,并非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国。本世纪以来,中亚五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已由2001年的0.38%上升到2012年的1.19%,地位有所上升,但仍处较低水平。 然而,对于中亚五国而言,中国已经基本取代俄罗斯,成为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目前中国已经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 2012年,对华贸易总额占哈国贸易总额比重超过1/4,占乌国1/5左右,占塔国40%,占吉、土两国50%以上。在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和中国有着上千公里的相邻边境线,且在中亚五国中经济总量最大,工业化水平较高,一直是中国在中亚五国中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本世纪初中哈贸易占中国和中亚五国贸易的比重一度接近90%。 近年来,随着中亚其他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能矿资源的不断开发,特别是中土天然气管道的建成,有效促进了土库曼斯坦等国向中国出口油气资源,中哈贸易占比有所下降,但2012年仍高达55.9%。 (三)中亚五国对华出口以能源矿产品为主 中亚五国由于工业化程度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对中国出口商品以自身资源禀赋具有优势的能源矿产类初级产品为主。哈萨克斯坦石油储量较为丰富,加之通向中国的输油

中国东北亚战略合作探析

中国东北亚战略合作探析 摘要: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需要认清国际形势,找准中国的战略定位,本 文通过对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国际环境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中国与东北亚各国 的关系,认为中国应加强东北亚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发展,维护自身利益,促进东北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北亚战略合作 一、中国东北亚区域概况 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中国疆域辽阔,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与众多国家接壤,且海岸线漫长,东部和东南部 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国的安全问题复杂多变,周边态势并不十分稳定,因此,中国要想在 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要保证门户安全,需要从周边做起,这就牵扯 到与中国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东北亚国家。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到美国因素。 二、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关系 (一)中俄关系 1、经济方面 苏联解体之后,随着中俄政治关系不断改善与升级、双方高层就经贸领域问 题真诚的协商与发展经贸公示的增强,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经历了涨伏后,双边经贸关系于1995年逐渐步入正轨,并向健康、平稳、有序的方向发展。[1] 近20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双边贸易额增长14倍。中国连续 两年成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诉求,双方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发挥 更大作用,必然需要强大经济实力的保障,因此,双方应加强经贸领域的合作, 强化战略伙伴关系,提高自身的政治安全。 2、政治、军事方面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两个常任理事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 要作用。“作为一个最大的国家,俄国始终是中国决策人的主要关注对象。这两个国家都有理由感到自己在地缘战略上是不安全的。两国都有能力危及对方的切身 利益”。[2]自1992年俄罗斯独立以来,中俄之间的政治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 阶段。即“互视为友好国家”阶段,“建设性伙伴关系”阶段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阶段。 在军事合作方面,中俄两国举行了多次联合军事演习,在较为敏感的军事技 术合作领域,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通过这些合作,中俄两军的关系更加的密切,互信的程度也进一步提升。 可以说,中俄的战略合作是世界上最成熟的,也最有新战略内涵。它的深化 对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有着具足轻重的作用。 3、文化方面 同样,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中俄关系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 起着一种桥梁纽带的作用,并且,中俄双方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催生出了中俄文 化年,从2006年开始至今,中俄文化年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加深了两国的 理解,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和交流。 中俄两国作为双方重要的合作伙伴和友好邻居,和平友好的关系不仅有利于 自身的发展和稳定,也有利于促进东北亚问题的解决和地区局势的稳定,因此,

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

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 中国和韩国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合作始终保持了迅猛发展的势头。经贸合作不仅给双方带来共同利益,也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而当今的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日渐密切,通过友好的政治关系,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2010年,中韩贸易额207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其中我国出口687.7亿美元、进口13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1%和35%。我国逆差69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42.5%。从数字上再次说明韩国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而韩国在华投资新批项目1695个,同比增长1.6%,我实际使用韩资26.9亿美元,同比减少0.3%。截至2010年底,韩累计对华投资项目数52172个,实际投资金额473亿美元,因此说明韩国是我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 《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韩合作以“10+3”为舞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机制。更重要的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开始从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将为东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2005年韩国的外贸总额5,00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韩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以此为契机来推动韩中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亿美元,远高于同期韩日之间的贸易768亿美元的贸易额。2006年中韩贸易额是建交当年的26倍,15年来双边贸易平均年增长为26%。 韩国企业已开展所谓“KOINA”(KOREA+CHINA)战略,强调不再把中国看成外国市场,而是与本国形成单一经济圈;也不再把中国当成赚取低廉工资成本的生产基地,而是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建立“第二集团”,作第二次创业,在中国当地进行生产、研发、行销等所有领域的活动,如SK、LG、三星都采取这种战略。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成长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消费方式逐渐以高价产品为主,

东北亚区域各国间贸易特征研究

东北亚区域各国间贸易特征研究 第一章概论 1.1引言 东北亚地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集中了有着巨大潜能和旺盛活力的国家和地区,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地方。这里好多地方已经有了发达和比较发达的工业,交通和通信设施,不仅区域内有紧密的互相联系,而且与周边国家也有着日益开展的经济合作关系。这里沿海有众多大、中型港口,同海外的联系密切 在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经济区域性合作趋势明显增强。随着欧盟货币一体化的实施和中国加入WTO,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转向亚洲,亚洲经济发展的主体在东亚,而东亚经济发展的热点在以中日韩为中心的东北亚。因此,加强东北亚经济区域合作应当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1.2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东北亚是东亚的重要一角,而且被认为最具有合作潜力的一角。但是目前东北亚区域合作处于低水平状态,各国贸易发展不平衡。本人通过对东北亚各国间贸易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分析当前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指出这种现状的原因并探讨出好的解决办法。使其有地缘优势的亚洲各经济体的财富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从而也将其命运编织在了一起,最终达到增强其相互依赖、了解和信任,增强其共同体感和同舟共济感,实现本区域的永久和平、和谐与繁荣之目的。 东北亚区域合作对于东北亚六国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从中可以获得极大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安全利益,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机遇。为此,本课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3本文研究的背景 1.3.1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东北亚各国家和地区间的贸易来往发展迅猛。从与我国的贸易关系来看,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韩国成为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蒙古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俄罗斯;中俄贸易从1982年恢复边境贸易以来,总体看来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中朝贸易近年来也不断升温,这不仅仅是一种地缘亲和,也归因于两国由来已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但总体看来,蒙古以及朝鲜在东北亚的贸易规模在其外贸比例中已经占有了很高的份额,两国大部分外贸往来都来源于该区域,韩国的比例也比较大,但略显不足,中国和日本在该区域的贸易额增加较快,但还有很大的潜力。 近年来,东北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尽管如此,与其他经济合作区相比,东北亚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仍然较少。目前,东北亚各国的GDP之和约占亚洲的80%和世界的20%,对外贸易总额约占亚洲的40%和世界的10%。但与欧盟地区内贸易占其总额的63%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54.1%相比,东北亚区域内贸易占其总贸易额的比重仅为2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东北亚区域内经济合作空间仍然很大,合作潜力尚待挖掘。 1.3.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各国贸易间发展不平衡 中日韩贸易迅速扩大,朝、蒙、俄贸易萎缩,并对中日韩三国的贸易依赖不断加深。过去俄(苏)占朝对外贸易的70%,现在下降到一成以下,而日、中、韩占朝外贸的70%。过去俄(苏)占蒙古贸易的80%,现在下降到1/3,日、中、韩占蒙贸易的2/3。 2)资金问题 东北亚缺乏筹措开发资金的国际性金融机构。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开发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图们江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大大制约了该地区的开发进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