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整理优化版)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整理优化版)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整理优化版)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整理优化版)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用具及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

2.试剂:氯仿

3.培养基:

1)液体牛肉膏培养基:胰蛋白胨2g,牛肉膏0.6 g,NaCl

1g,加H2O至2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菌;

2)3×牛肉膏培养液:胰蛋白陈3g,牛肉膏0.9g,NaCl 1.5g,加H2O至1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菌;

3)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

1.5g琼脂粉,121 ℃20min高压灭菌;

4)半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

0.7g琼脂粉,121℃20min高压灭菌

4.仪器及其他用品:灭菌试管、灭菌吸管、玻璃涂布器、无菌

细菌过滤器(孔径0.22um),培养皿,蓝盖试剂瓶,恒温水

浴锅,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

1.噬菌体的分离

(1)制备菌悬液:用接种环在斜面上挑取少许大肠杆菌菌苔

接入盛有5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1)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后

置37℃培养过夜。/取大肠杆菌斜面一支,加4ml 无菌水洗

下菌苔,制成菌悬液。

(2)增殖培养:在盛有10mL 3倍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2)

大的试剂瓶中加入噬菌体原液20mL和大肠杆菌悬液0.3mL,混合后置37℃振荡培养12~24h。

(3)制备裂解液:将上述混合培养物分别倒入五支10mL无菌

离心管中,经4000r/min离心15min;将上清液小心的转入

另一无菌离心管中。

(4)确证试验所得裂解液经37℃培养过夜,经无菌检查没

有细菌生长的滤液作进一步证明噬菌体的存在;还可加入几

滴氯仿,稍作混合,备用。

(5)噬菌体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加入0.1mL(1

滴)大肠杆菌菌液,用灭菌玻璃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

培养基表面上。待平板菌液干后分别滴加数小滴裂解液于其

上,置37℃培养过夜。如果滴有裂解液处形成无菌生长的

透明或浑浊噬菌斑,便证明裂解液中有大肠杆菌噬菌体。

2.噬菌体的纯化

(1)取上经证实的噬菌体裂解液0.1mL于一支无菌试管中,再加入0.1mL新鲜的大肠杆菌悬液,混合均匀;

(2)取上层琼脂培养基溶化并冷却至45℃(可预先溶化后置45~55℃水浴锅内保温备用),加入0.2mL上述噬菌体与细

菌的混合物,混匀后快速倒入底层培养基上,铺匀,置37℃培养12~24h;

(3)取出培养的平板仔细观察平板上噬菌斑的形态特征(如噬菌斑形状、大小、清亮程度等)。此过程制备的裂解液中往

往有多种噬菌体,需进一步纯化;

(4)纯化时,通常采用接种针在单个噬菌斑中刺一下,蘸取少许噬菌体接入含有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中,置37℃振荡

培养,直至试管中菌悬液由浑浊变清;培养物经离心后取上

清液,再重复步骤⑵、⑶直到出现的噬菌斑形态一致为止

注意事项

1.使用仪器要保证是灭菌的;

2.注意琼脂的浓度;

3.氯仿是易燃品,应远离火焰

一、生物测定法

1、双层琼脂平板法

1)倒下层琼脂

融化下层培养基,倒平板(约10mL/皿)待用。

2)倒上层琼脂

融化上层培养基,待融化的上层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每管中加入大肠杆菌菌液0.2mL,上述噬菌体增殖液0.2~0.5mL,混合后立即倒入上层平板铺平。

3)恒温培养

30℃恒温培养6~12h观察结果。

4)观察结果

如有噬菌体,则在双层培养基的上层出现透亮无菌圆形空斑──噬菌斑。

2、单层琼脂平板法

省略下层培养基,将上层培养基的琼脂量增加至2%,融化后冷却至45℃左右,如同上法加入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增殖液,混合后迅速倒平板。30℃恒温培养6~16h后观察结果。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1、倒平板

将融化后冷却到45℃左右的下层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倾倒于11个无菌培养皿中,每皿约倾注10mL培养基,平放,待冷凝后在培养皿底部注明噬菌体稀释度。

2、稀释噬菌体

按10倍稀释法,吸取0.5mL大肠杆菌噬菌体,注入一支装有4.5mL1%蛋白胨水的试管中,即稀释到10-1,依次稀释到10-6稀释度。

噬菌体与菌液混合

将11支灭菌空试管分别标记10-4、10-5、10-6和对照。分别从10-4、10-5和10-6噬菌体稀释液中吸取0.1mL于上述编号的无菌试管中,每个稀释度平行做三个管,在另外两支对照管中加0.1mL无菌水,并分别于各管中加入0.2mL大肠杆菌菌悬液,振荡试管使菌液与噬菌体液混合均匀,置37℃水浴中保温5min,让噬菌体粒子充分吸附并侵入菌体细胞。

接种上层平板

将11支融化并保温于45℃的上层肉膏蛋白胨半固体琼脂培养基5mL分别加入到含有噬菌体和敏感菌液的混合管中,迅速搓匀,立即倒入相应编号的底层培养基平板表面,边倒入边摇动平板使其迅速地铺展表面。水平静置,凝固后置37℃培养。

观察并计数

观察平板中的噬菌斑,并将结果记录于实验报告表格内,选取每皿有30~300个噬菌斑的平板计算噬菌体效价。

计算公式:N=Y/V×X

(N:效价值,Y:平均噬菌斑数/皿,V:取样量,X:稀释度)

例如:当稀释度为10-6时,取样量为0.1 mL/皿,同一稀释度中3个平板上的噬菌斑的平均值为186个,则该样品的效价为:N=186/0.1×10-6=1.86×109。

结果

1、噬菌体检查

2)绘出平板上的噬菌斑检测结果,指出噬菌斑和宿主细菌。

2、噬菌体效价测定

1)平板上噬菌斑数目

噬菌体稀释度 10-4 10-5 10-6对照

噬菌斑数(个)/皿

平均每皿噬菌斑数目

2)计算噬菌体效价(即噬菌斑形成单位pfu, plague-forming unit).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大肠埃希氏杆菌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目的】 1.培养自主查阅资料,自行设计、整理实验方案,自己安排实验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大实验进一步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培养无菌意识。 3.培养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从污水中分离和纯化大肠埃希氏菌噬菌体的原理。 5.掌握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以及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培养噬菌体的方法。 【实验原理】 1.凡有寄主细胞存在的地方,一般都能找到其相应的噬菌体。粪便和阴沟污水等往往是各种肠道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的栖居地,故常能从其中分离到各肠杆菌噬菌菌株的相应噬菌体。 2.从自然界分离某一噬菌体的一般方法是: (1)培养寄主细胞(大肠杆菌); (2)采集含有相应寄主细胞的噬菌体(阴沟污水); (3)将样品内的细胞进行富集培养; (4)制备噬菌体裂解液; (5)检测噬菌体是否存在; (6)噬菌体的纯化及效价测定。 3.培养基的配制(配方)与灭菌 (1)3×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 牛肉膏9克,蛋白胨30克,NaCl 15克,自来水1000ml,Ph 7.2-7.4.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 牛肉膏3克,蛋白胨10克,NaCl 5克,自来水1000ml,Ph 7.2-7.4. (3)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牛肉膏3克,蛋白胨10克,NaCl 5克,琼脂条20克,自来水1000 ml,Ph 7.2-7.4。 (4)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半固体培养基: 牛肉膏3克,蛋白胨10克,NaCl 5克,琼脂条7克,自来水1000ml,Ph 7.2-7.4。 封好做好标记于121℃灭菌20min备用 【实验材料及器皿】 1.菌种:大肠埃希氏菌。 2.噬菌体样品:矛坡的阴沟污水 3.培养基:3×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半固体培养基。 4.仪器: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冰箱,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酒精灯,量筒,微量移液器及枪头,火柴,接种针,标记笔,无菌涂布棒,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电热炉,玻璃棒,牛皮纸,纱布,PH试纸,橡皮筋。 【实验方法步骤】 第一周:实验方案的讨论与完善 第二周:培养基的配制及相关实验器材的灭菌 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00ml,并取三个试管各加入3—4ml以搁斜面保留菌种 3X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50ml,装小三角瓶内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100ml分装到5个大试管中,每管9ml,并依次标记10-5—10-1,剩余的装试管做好标记 离心管12个(包好) 无菌水2管(3—4ml每管)

微生物菌种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纯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 1、用固体培养基分离和纯化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称为菌落。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可以成为对该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大多数细菌、酵母菌、以及许多真菌和单细胞藻类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孤立的菌落,采用适宜的平板分离法很容易得到纯培养。所谓平板,即培养平板的简称,它是指固体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冷却凝固后,盛固体培养基的平皿。这方法包括将单个微生物分离和固定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里面。固体培养基用琼脂或其它凝胶物质固化的培养基,每个孤立的活微生物体生长、繁殖形成菌落,形成的菌落便于移植。最常用的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固体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这种由Kock建立的采用平板分离微生物纯培养的技术简便易行,100多年来一直是各种菌种分离的最常用手段。1.1 稀释倒平板法 首先把微生物悬液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1.2 涂布平板法 因为将微生物悬液先加到较烫的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且采用稀释倒平板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其做法是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

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综述

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综述 摘要:生物大分子包括核酸DNA和RNA、多糖、酶、蛋白质以及多肽等。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是生物研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当前医学,药学及生命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为大分子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本文对以沉淀、透析、超滤和溶剂萃取为代表的传统分离技术, 以及色谱, 电泳等现代分离技术的发展概况、方法、特点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分离技术生物大分子 1前言 生命科学的发展给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生化、分子研究要求提取分离高纯度,结构完整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活性的生物大分子样品,这就使得分离技术在各项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生物大分子分离技术的研究也就随之产生。同时,随着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纳米材料、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也为生物大分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具有如下特点:生物样品的组成极其复杂,许多生物大分子在生物样品中的含量极微,分离纯化的步骤繁多,耗时长;许多生物大分子在分离过程中就非常容易失活,因此分离过程中如何保证生物大分子的活性,也是提取制备的困难之处;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各种参数对溶液中各种组成的综合影响,很难准确估计和判断。这些都要求生物大分子的分离技术以此为依据,突破这些难点,优化分离程序以获得符合要求的生物大分子试剂。 2传统分离技术 被广泛应用传统的生物大分子分离方法有透析、溶剂萃取、沉淀和超滤等,它们都是一些较早就建立起来比较完善的的分离方法。 2.1透析法 1861年Thomas Graham发明透析方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实验中最简易常用的分离纯化技术之一。在生物大分子的分离过程中,除盐、少量有机溶剂、生物小分子杂质和浓缩样品等都需用到透析。现在,除半透膜的材料更加多样化,透析方式也更加多样。透析法主要是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例如分离和纯化DNA、蛋白质、多肽、多糖等物质时,可用透析法以除去无机盐、单糖、双糖等杂质。反之也可将大分子的杂质留在半透膜内,而将小分子的物质通过半透膜进入膜外溶液中,而加以分离精制:透析是否成功与透析膜的规格关系极大。透析膜的膜孔有大有小,要根据欲分离成分的具体情况而选择。透析膜有动物性膜、火棉胶膜、羊皮纸膜、蛋白质胶膜、玻璃纸膜等。分离时,加入欲透析的样品溶液,悬挂在纯化水容器中,经常更换水加大膜内外溶液浓度压,必要时适当加热,并加以搅拌,以利透析更快。最后,透析是否完全,须对透析膜内溶液进行检测。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优化版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实验用具及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 2.试剂:氯仿 3.培养基: 1)液体牛肉膏培养基:胰蛋白胨2g,牛肉膏0.6g, NaCl1g,加H2O至2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菌; 2)3×牛肉膏培养液:胰蛋白陈3g,牛肉膏0.9g, NaCl1.5g,加H2O至1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 菌; 3)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 1.5g琼脂粉,121 ℃20min高压灭菌; 4)半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 0.7g琼脂粉,121℃20min高压灭菌 4.仪器及其他用品:灭菌试管、灭菌吸管、玻璃涂布器、无菌细菌 过滤器(孔径0.22um),培养皿,蓝盖试剂瓶,恒温水浴 锅,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 1.噬菌体的分离 (1)制备菌悬液:用接种环在斜面上挑取少许大肠杆菌菌苔接入盛有5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1)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后置 37℃培养过夜。/取大肠杆菌斜面一支,加4ml无菌水洗下 菌苔,制成菌悬液。

(2)增殖培养:在盛有10mL3倍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2)大的试剂瓶中加入噬菌体原液20mL和大肠杆菌悬液0.3mL,混 合后置37℃振荡培养12~24h。 (3)制备裂解液:将上述混合培养物分别倒入五支10mL无菌离心管中,经4000r/min离心15min;将上清液小心的转入另一 无菌离心管中。 (4)确证试验所得裂解液经37℃培养过夜,经无菌检查没有细菌生长的滤液作进一步证明噬菌体的存在;还可加入几滴氯 仿,稍作混合,备用。 (5)噬菌体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加入0.1mL(1滴)大肠杆菌菌液,用灭菌玻璃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 基表面上。待平板菌液干后分别滴加数小滴裂解液于其上, 置37℃培养过夜。如果滴有裂解液处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 或浑浊噬菌斑,便证明裂解液中有大肠杆菌噬菌体。 2.噬菌体的纯化 (1)取上经证实的噬菌体裂解液0.1mL于一支无菌试管中,再加入0.1mL新鲜的大肠杆菌悬液,混合均匀; (2)取上层琼脂培养基溶化并冷却至45℃(可预先溶化后置45~55℃水浴锅内保温备用),加入0.2mL上述噬菌体与细菌的 混合物,混匀后快速倒入底层培养基上,铺匀,置37℃培 养12~24h; (3)取出培养的平板仔细观察平板上噬菌斑的形态特征(如噬菌斑形状、大小、清亮程度等)。此过程制备的裂解液中往往 有多种噬菌体,需进一步纯化; (4)纯化时,通常采用接种针在单个噬菌斑中刺一下,蘸取少许噬菌体接入含有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中,置37℃振荡培

磁珠法分离纯化DNA原理及其步骤

磁珠法分离纯化DNA原理及其步骤 日期:2012-05-22 来源:互联网 标签:核酸纯化核酸分离磁珠法纯化DNA 摘要: 磁珠法纯化DNA主要是利用利息交换吸附材料吸附核酸,从而将核酸和蛋白质等其细胞中其他物质分离。本文主要概述了磁珠法纯化DNA原理、核酸分离与纯化的原则、核酸分离与纯化的步骤。 欢度大力神杯之夏,参与BRAND竞猜活动,获赠BRAND产品! GeneCopoeia:qPCR mix免费试用体验活动开始! 磁珠法纯化DNA主要是利用利息交换吸附材料吸附核酸,从而将核酸和蛋白质等其细胞中其他物质分离。本文主要概述了磁珠法纯化DNA原理、核酸分离与纯化的原则、核酸分离与纯化的步骤。 磁珠法纯化DNA原理 磁珠法核酸纯化技术采用了纳米级磁珠微珠,这种磁珠微珠的表面标记了一种官能团,能同核酸发生吸附反应。硅磁(Magnetic Silica Particle)就是指磁珠微珠表面包裹一层硅材料,来吸附核酸,其纯化原理类型于玻璃奶的纯化方式。离心磁珠是指磁珠微珠表面包裹了一层可发生离心交换的材料(如DEAE,COOH)等,从而达到吸附核酸目的。不同性质的磁珠微珠所对应的纯化原理是不一致。使用磁珠法来纯化核酸的最大优点就是自动化。磁珠在磁场条件下可以发生聚集或分散,从而可彻底摆脱离心等所需的手工操作流程。Omega拥有全面的磁珠法核酸分离试剂盒,基于这种技术的试剂盒,名称前都有’Mag-Bind’。 核酸分离与纯化的原则 核酸在细胞中总是与各种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核酸的分离主要是指将核酸与蛋白质、多糖、脂肪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分开。在分离核酸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核酸分子一级结构的完整性:排除其他分子污染。 核酸分离与纯化的步骤 大多数核酸分离与纯化的方法一般都包括了细胞裂解、酶处理、核酸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物质分离、核酸纯化等几个主要步骤。每一步骤又可由多种不同的方法单独或联合实现。 1. 细胞裂解:核酸必须从细胞或其他生物物质中释放出来。细胞裂解可通过机械作用、化学作用、酶作用等方法实现。 (1) 机械作用:包括低渗裂解、超声裂解、微波裂解、冻融裂解和颗粒破碎等物理裂解方法。这些方法用机械力使细胞破碎,但机械力也可引起核酸链的断裂,因而不适用于高分子量长链核酸的分离。有报道超声裂解法提取的核酸片段长度从< 500bp ~> 20kb 之间,而颗粒匀浆法提取的核酸一般< 10kb。

噬菌体分离

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噬菌体生理特性研究 1.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的纯化 划线分离纯化 2. 变形杆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分离 器材: 菌种:变形杆菌、大肠杆菌 噬菌体样品:阴沟污水(100ml),土壤 培养基:3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4瓶,每瓶50ml),牛肉膏培养液,牛肉膏蛋白胨半固体培养基(倒上层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倒底层用) 仪器:离心机,细菌滤器,抽滤装置,恒温水浴锅,无菌涂布器,无菌吸管等 步骤: a.培养大肠杆菌至对数期600nm(OD值0.8左右) b.增殖噬菌体样品:取上述大肠杆菌培养液6ml于盛有50ml 3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的三角瓶内,后加入污水样100ml(离心并过滤除菌),继续37℃摇床振荡培养12-14h,以增殖噬菌体。 c.制备裂解液:将以上培养液3000r/min离心30min,将上清液过滤除菌,取100ml 滤液及5ml大肠杆菌液加入50ml 3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37℃培养12-18h 进行噬菌体富集。 d.将以上富集液3000r/min离心30min后,取上清液10mL加入5mL 3×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及相应宿主菌液1mL,室温下放置1h,37℃ 120rpm振荡培养 3.5h。 e.收集噬菌体:将上述培养液于4℃下12,000g 离心30min,上清液再经微孔滤膜(0.22μm)过滤,滤液即为拟含有相应宿主菌噬菌体的原液。 f.验证噬菌体存在:在大肠杆菌平板上,滴加上述滤液5-7小滴,同时滴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进行标记,37℃培养18-20h,若出现噬菌斑,则证明滤液中存在噬菌体。 3. 变形杆菌噬菌体、大肠杆菌噬菌体纯化 (1)用接种环取菌液一环接种于液体培养基内,再加人0.1ml大肠杆菌悬液,使混合均匀。 (2)取上层琼脂培养基,溶化并冷至48℃(可预先溶化、冷却,放48℃水溶箱内备用),加入以上噬菌体与细菌的混合液0.2ml,立即混匀,并立即倒人底层培养基上,混匀,置37℃培养12h。 (3)此时长出的分离的单个噬菌斑,其形态、大小常不一致,再用接种针在单个噬菌斑中刺一下,小心采取噬菌体,接入含有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内。于37℃

分离纯化(1)

1.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化学、微生物免疫学、和药 学等的原理与方法制造的一大类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的制品。 2.生物制品:主要指菌苗、毒素、应变原与血液制品等。 3.合成与部分合成生物药物:以天然药物为分子母体,经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修饰改造合成 的生物药物。 4.基因药物:以基因物质(RNA或DNA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药物基础,包括基因治 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5.反义药物:以人工合成的十至几十个反义寡核苷酸序列与模板DNA或mRNA互补形成 稳定的双键结构,抑制靶基因的转录和mRNA的翻译,从而起到抗肿瘤和抗病毒的作用。 6.疫苗:使用病毒或立克次氏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组织培养后,加以处理制成,可分 为弱毒疫苗和死毒疫苗。 7.类毒素:使用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加入甲醛处理后,使之变为无毒性但仍旧有免疫原性的 制剂。 8.细胞破碎:采用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设法使胞内产物最大 程度的释放到液相当中,破碎后的细胞浆液经固液分离除去细胞碎片后,再采用不同的分离手段进一步纯化。 9.过滤: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多孔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 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 10.料液:在溶剂萃取中,被提取的溶液被称为料液。 溶质:在溶剂萃取中,欲提取的物质被称为溶质。 萃取剂: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 11.反萃取: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一般为水溶液)相接触,使某种被萃取的有机相溶质转 入水相的过程。 12.萃取液:含溶质的萃取剂溶液。 萃余液:被萃取出溶质以后的溶液。 13.双水相萃取:又称水溶液两相分配技术,它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 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 14.临界胶束浓度(CMC):是胶束形成时所需表现活性剂的最低浓度。 15.正常胶束:将表面活性剂溶于水中,当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就会在 水溶液中聚集在一起而形成聚集体,通常情况下,这种聚集体是水溶液中的胶束,被称为正常胶束。 16.反胶束:将表面活性剂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并使其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便会 在有机溶剂内形成聚集体,这种聚集体被称为反胶束。 17.超临界流体: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的流体,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 点的状态。 18.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一些溶剂流体所具有(特 异增加物质溶解能力)来进行分离纯化的技术。 19.固相析出技术:通过加入某种试剂或改变溶液条件,使生化产物以固体形式(沉淀和结 晶)从溶液中沉降析出的分离纯化技术称为固相析出技术。 20.盐析法;是利用各种生物分子在浓盐溶液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向溶液中引入一定数量的 中性盐,使目的物或杂蛋白以沉淀析出,达到纯化目的的方法。 21.有机溶剂沉淀:向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性的有机溶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其沉 淀析出的分离纯化方法。 22.凝胶层析:又称分子筛层析,是将样品混合物通过一定孔径的凝胶固定相,由于各组分 流经体积的差异,使不同分子量的祖坟的一份力的层析方法。 23.类分离(组分离):将分子量极为悬殊的两类物质分开的方法。 24.分级分离:将分子量相差不大的大分子物质加一分离的方法。 25.离子交换法:利用溶液中带电粒子与离子交换剂之间结合力的差异进行物质分离的操作 方法。 26.有效粒径:指筛分树脂时,10%体积的树脂颗粒通过,而90%体积的树脂颗粒保留的筛 孔直径。 27.均一系数:指能通过60%体积(筛上体积40%)树脂的筛孔直径与能通过10%体积(筛 上体积90%)的树脂的筛孔直径之比。均一系数越接近1,表明树脂颗粒越均匀,在文献上常常见到用筛目数表示树脂粒度。 28.树脂再生:使用过的树脂重新获得使用性能的处理过程。 29.转型:树脂去除后,为了发挥其交换能力,按照使用要求人为地赋予平衡离子的过程。 30.毒化:指树脂失去交换性能后,不能用一般的再生手段重获交换能力的现象。 31.洗脱:离子交换完成后,将树脂所吸附的物质释放出来重新转入溶液的过程。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授课教案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授课教案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熟悉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了解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基本原理;熟悉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掌握分离纯化的特点与一般步骤;了解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历史;熟悉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分离纯化的特点与一般步骤;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分离纯化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放大和验证工作。教学课时:4 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分离与纯化的概念与原理 一、生物物质的概念、种类和来源 1. 生物物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活性多肽类、蛋白质、酶类、核酸及其降解 物、糖、脂类、动物器官或组织制剂、小动物制剂、菌体制剂 2. 生物物质来源:动物器官与组织、植物器官与组织、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细胞培养产物、血液、分泌物及其代谢物 二、生物分离纯化概念 指从发酵液、动植物细胞培养液、酶反应液或动植物组织细胞与体液等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 三、生物分离纯化技术

生物技术 上游: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组织工程;下游:生物产品的回收——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主要包括离心技术、细胞破碎技术、萃取技术、固相析出技术、色谱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等。 四、分离纯化基本原理 有效识别混合物中不同组分间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差别,利用能够识别这些差别的分离介质或扩大这些差别的分离设备来实现组分间的分离或目标产物的纯化。

第二节分离纯化策略 一、生物分离纯化技术的特点 1. 环境复杂、分离纯化困难 2. 含量低、工艺复杂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优化版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优 化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用具及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 2.试剂:氯仿 3.培养基: O至1)液体牛肉膏培养基:胰蛋白胨2g,牛肉膏0.6 g,NaCl 1g,加H 2 2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菌; O至2)3×牛肉膏培养液:胰蛋白陈3g,牛肉膏 0.9g,NaCl 1.5g,加H 2 1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菌; 3)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1.5g琼脂粉, 121 ℃20min高压灭菌; 4)半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0.7g琼脂粉, 121℃20min高压灭菌 4.仪器及其他用品:灭菌试管、灭菌吸管、玻璃涂布器、无菌细菌过滤器(孔径 0.22um),培养皿,蓝盖试剂瓶,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 1.噬菌体的分离

(1)制备菌悬液:用接种环在斜面上挑取少许大肠杆菌菌苔接入盛有5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1)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后置37℃培养过夜。/取大肠杆菌斜面一支,加4ml 无菌水洗下菌苔,制成菌悬液。 (2)增殖培养:在盛有10mL 3倍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2)大的试剂瓶中加入噬菌体原液20mL和大肠杆菌悬液0.3mL,混合后置37℃振荡培养12~24h。 (3)制备裂解液:将上述混合培养物分别倒入五支10mL无菌离心管中,经 4000r/min离心15min;将上清液小心的转入另一无菌离心管中。 (4)确证试验所得裂解液经37℃培养过夜,经无菌检查没有细菌生长的滤液作进一步证明噬菌体的存在;还可加入几滴氯仿,稍作混合,备用。 (5)噬菌体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加入0.1mL(1滴)大肠杆菌菌 液,用灭菌玻璃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上。待平板菌液干后分别滴加数小滴裂解液于其上,置37℃培养过夜。如果滴有裂解液处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或浑浊噬菌斑,便证明裂解液中有大肠杆菌噬菌体。 2.噬菌体的纯化 (1)取上经证实的噬菌体裂解液0.1mL于一支无菌试管中,再加入0.1mL新鲜的大肠杆菌悬液,混合均匀; (2)取上层琼脂培养基溶化并冷却至45℃(可预先溶化后置45~55℃水浴锅内保温备用),加入0.2mL上述噬菌体与细菌的混合物,混匀后快速倒入底层培养基上,铺匀,置37℃培养12~24h; (3)取出培养的平板仔细观察平板上噬菌斑的形态特征(如噬菌斑形状、大小、清亮程度等)。此过程制备的裂解液中往往有多种噬菌体,需进一步纯化;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介绍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介绍 酶的分离纯化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即抽提、纯化、结晶或制剂。首先将所需的酶从原料中引入溶液,此时不可避免地夹带着一些杂质,然后再将此酶从溶液中选择性地分离出来,或者从此溶液中选择性地除去杂质,然后制成纯化的酶。 关键词:酶抽提纯化结晶制剂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 盐析亲和沉淀有机溶剂沉淀 生物细胞产生的酶有两类: 一类由细胞内产生后分泌到细胞外进行作用的酶,称为细胞外酶。这类酶大都是水解酶,如酶法生产葡萄糖所用的两种淀粉酶,就是由枯草杆菌和根酶发酵过程中分泌的。这类酶一般含量较高,容易得到; 另一类酶在细胞内产生后并不分泌到细胞外,而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称为细胞内酶,如柠檬酸、肌苷酸、味精的发酵生产所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就是在多种酶催化下在细胞内进行的,在类酶在细胞内往往与细胞结构结合,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催化的反应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使许多反应能有条不紊地进行。酶的来源多为生物细胞。生物细胞内产生的总的酶量虽然是很高的,但每一种酶的含量却很低,如胰脏中期消化作用的水解酶种类很多,但各种酶的含量却差别很大。 因此,在提取某一种酶时,首先应当根据需要,选择含此酶最丰富的材料,如胰脏是提取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淀粉酶和脂酶的好材料。由于从动物内脏或植物果实中提取酶制剂受到原料的限制,如不能综合利用,成本又很大。目前工业上大多采用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获得大量的酶制剂。从微生物中来生产酶制剂的优点有很多,既不受气候地理条件限制,而且动植物体内酶大都可以在微生物中找到,微生物繁殖快,产酶量又丰富,还可以通过选育菌种来提高产量,用廉价原料可以大量生产。 由于在生物组织中,除了我们所需要的某一种酶之外,往往还有许多其它酶和一般蛋白质以及其他杂质,因此为制取某酶制剂时,必须经过分纯化的手续。 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蛋白质很容易变性,所以在酶的提纯过程中应避免用强酸强碱,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操作。在提纯的过程中通过测定酶的催化活性可以比较容易跟踪酶在分离提纯过程中的去向。酶的催化活性又可以作为选择分离纯化方法和操作条件的指标,在整个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始终要测定酶的总活力和比活力,这样才能知道经过某一步骤回收到多少酶,纯度提高了多少,从而决定着一步骤的取舍。 酶的分离纯化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即抽提、纯化、结晶或制剂。首先将所需的酶从原料中引入溶液,此时不可避免地夹带着一些杂质,然后再将此酶从溶液中选择性地分离出来,或者从此溶液中选择性地除去杂质,然后制成纯化的酶制剂。下面就酶的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作一综合介绍: 一、预处理及固液分离技术 1.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 高压均质器法:此法可用于破碎酵母菌、大肠菌、假单胞菌、杆菌甚至黑曲霉菌。将细胞悬浮液在高压下通入一个孔径可调的排放孔中,菌体从高压环境转到低压环境,细胞就容易破碎。菌悬液一次通过均质器的细胞破碎率在12%-67%。细胞破碎率与细胞的种类有关。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九答案

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模拟试卷九答案 装 订 线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离心分离技术:是基于固体颗粒和周围液体密度存在差异,在离心场中使不同密度的固体颗粒加速沉降的分离过程。 2.物理萃取:即溶质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萃取剂与溶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3.有机聚合物沉析:利用生物分子与某些有机聚合物形成沉淀而析出的分离技术称为有机聚合物沉析。 4.平衡离子:离子交换树脂中与功能基团以离子键联结的可移动的平衡离子,亦称活性离子。 5.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根据物质的带电性质不同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葡聚糖凝胶可使用那种溶剂溶胀(C ) A.甲醇 B 乙醇 C.缓冲液 D.乙酸乙酯 2.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C ) A.离心 B 过滤 C.超滤 D.双水相萃取 3.最常用的干燥方法有( D ) A 、常压干燥 B 、 减压干燥 C 、喷雾干燥 D 、以上都是 4.物理萃取即溶质根据( B )的原理进行分离的 A.吸附 B.相似相溶 C 分子筛 D 亲和 5.适合小量细胞破碎的方法是( B ) A.高压匀浆法 B.超声破碎法 C.高速珠磨法 D.高压挤压法 6.关于分配柱层析的基本操作错误(D )。 A 装柱分干法和湿法两种 B 分配柱层析法使用两种溶剂,事先必须先使这两个相互相饱和 C 用硅藻土为载体,需分批小量地倒入柱中,用一端是平盘的棒把硅藻压紧压平 D 分配柱层析适用于分离极性比较小、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大的成分,或极性很相似的成分。 7.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越小,颗粒的沉降速度( A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8.“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B ) A .极性溶剂 B .非极性溶剂 C .水 D .溶剂 9.关于大孔树脂洗脱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A 、最常用的是以高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B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C 、对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D 、如吸附系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时,则常常仅用水洗就能解吸下来。 10.亲和层析的洗脱过程中,在流动相中减去配基的洗脱方法称作 ( D ) A 、 阴性洗脱 B 、剧烈洗脱 C 、正洗脱 D 、负洗脱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常用的滤布材料 ( C ) A. 法兰绒 B. 帆布C. 滤纸 D.斜纹布 12.阴树脂易受有机物污染,污染后,可用( B )处理 A 柠檬酸 B 10%NaCl+2%~5%NaOH 混合溶液 C 氨基三乙酸 D EDTA 13.HPLC 是哪种色谱的简称( C )。 A .离子交换色谱 B.气相色谱 C.高效液相色谱 D.凝胶色谱 14.适合于亲脂性物质的分离的吸附剂是( B )。 A .活性炭 B.氧化铝 C.硅胶 D.磷酸钙 15.分离纯化早期,由于提取液中成分复杂,目的物浓度稀,因而易采用 ( A ) A 、分离量大分辨率低的方法 B 、分离量小分辨率低的方法 C 、分离量小分辨率高的方法 D 、各种方法都试验一下,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机溶剂被细胞壁吸收后,会使细胞壁膨胀或溶解,导致破裂,把细胞内产物释放到水相中去。(√ ) 2.向含有生化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性的有机溶剂,能使生化物质沉淀析出。(√ ) 3.等电点沉淀在实际操作中应避免溶液pH 上升至5以上。(√ ) 4.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影响凝胶的形成。(× ) 5.当气体的温度超过其临界温度,压力超过临界压力之后,物质的聚集状态就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成为超临界流体。(√ ) 6.冻结-融化法冻结的作用是破坏细胞膜的疏水键结构,增加其亲水性和通透性来破坏细胞的。(√ ) 7.盐析作用也能减少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提取液中的水分含量减少。可以促使生化物质转入有机相从而提高萃取率。(√ ) 8.氨基酸、蛋白质、多肽、酶、核酸等两性物质可用等电点沉析。(√ ) 9.甲醇沉淀作用与乙醇相当,但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比乙醇、丙酮都小,所以应用广泛。(×) 10.若两性物质结合了较多阳离子(如Ca2+、Mg2+、Zn2+等),则等电点pH 升高。(√ )

噬菌体的检测

噬菌体的检测 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操作: 器材以及药品: 1.器材:试管及试管塞(已灭菌)、移液枪(200ul以及5ml)以及相应的无菌枪头、90mm 平板(已灭菌)、250ml三角瓶、酒精灯、琼脂粉、分离提纯的噬菌体液以及敏感菌(已经活化好的)。 方法及步骤: 1.配制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1000ml水:10g蛋白胨:5g酵母粉:5g氯化钠)、1.5%的固体培养基、0.7%的半固体培养基; 2.倒平板:将1.5%的固体培养基熔化,每个平板倒10-15ml的1.5%固体培养基,然后静置至平板上没有水珠为好,平板数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3.分装0.7%的半固体培养基:将0.7%的半固体培养基加热熔化,然后用5ml的移液枪向每个试管(已灭菌)加入5ml的半固体培养基;试管的数量和上一步平板数是相同的。如果试管很多,防止培养基凝固,可将已分装好的试管放入水浴温度为55℃左右的水浴锅中保温; 4.等到试管中培养基温度降至45 ℃-50 ℃之间(不烫手)时,迅速向试管中加入100ul 敏感菌和100ul的噬菌体液(噬菌体浓度要适当,这样才能看到明显的噬菌斑),摇匀; 5.将摇匀好的该培养基迅速倒入之前已倒有1.5%固体培养基平板中,晃动平板,使其铺满平板,静置; 6.待所有平板倒好后(最好静置2h左右),将其放入30 ℃恒温箱中培养12h左右,即可观察有无噬菌斑。 注:所有操作在酒精灯旁进行! 噬菌斑效果图

培养噬菌体的方法: 一. 液体培养法 1. 将指定之寄主细菌以液体培养法于适当温度下培养,一般培养16~24小时。 2. 将噬菌体原液100 μl 与寄主细菌悬浮液300 μl均匀混合,静置15分钟使其感染。 3. 将混合液接种至含10 ml新鲜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于适当温度下振荡培养约8~24小 时,培养时间依噬菌体之不同而异。 4. 将培养液移入离心管中,以10,000 rpm (5,000 g)离心10分钟,以沉淀寄主细菌。 5. 将上清液移至新管中,以0.22μm孔径之过滤器(filter)去除残余菌体,即得不含寄 主细菌之噬菌体原液。但因噬菌体原液呈透明状,无法以肉眼直接判断其增殖效果,故应测定其效价以确认增殖培养之成效。 二. 双层琼脂培养法 1. 将指定之寄主细菌以液体培养法于适当温度下培养,一般培养16~24小时。 2. 将噬菌体原液100 μl 与寄主细菌悬浮液300 μl均匀混合,静置15分钟使其感染。 3. 将混合液加入5 ml 冷却至45℃的0.7﹪琼脂培养基中,均匀混合后立即平铺在已倒 好的1.8﹪琼脂培养基平板上。 4. 待平板凝固后移至适当温度之培养箱中,一般培养8~24小时,培养时间依噬菌体之 不同而异。 5. 以上述相同之步骤制作另一不含噬菌体之对照组。 6. 将培养好的平板与对照组比较其澄清度,一般含噬菌体之平板呈澄清状,而仅含寄主 细菌之对照组则呈混浊状。 7. 将含有噬菌体之平板置于-20℃下4~5小时后,取出置于室温下解冻。 8. 将解冻后产生的液体移入离心管中,以10,000 rpm (5,000 g)离心10分钟以沉淀寄主 细菌。 9. 将上清液移至新管中,以0.22 μm孔径之过滤器(filter)去除残余菌体,即得不含寄 主细菌之噬菌体原液。 三. 表面琼脂培养法 1. 将指定之寄主细菌以液体培养法于适当温度下培养,一般培养16~24小时。 2. 将寄主细菌悬浮液3 ml均匀平铺于1.8﹪琼脂培养基平板上,静置2小时。 3. 将多余的寄主细菌悬浮液吸出,再将噬菌体原液0.3 ml均匀涂抹于平板上。 4. 于适当温度下培养约16~24小时,培养时间依噬菌体之不同而异。 5. 取5 ml 新鲜液体培养基加入平板中,以L 形玻棒刮洗下平板表面之菌体。 6. 将刮洗下之液体移入离心管中,以10,000 rpm (5,000 g)离心10分钟以沉淀寄主细菌。 7. 将上清液移至新管中,以0.22 μm孔径之过滤器(filter)去除残余菌体,即得不含寄 主细菌之噬菌体原液。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优化版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优化 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用具及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 2.试剂:氯仿 3.培养基: 1)液体牛肉膏培养基:胰蛋白胨2g,牛肉膏0.6g, NaCl1g,加H2O至2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菌; 2)3×牛肉膏培养液:胰蛋白陈3g,牛肉膏0.9g, NaCl1.5g,加H2O至1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 菌; 3)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 1.5g琼脂粉,121 ℃20min高压灭菌; 4)半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 0.7g琼脂粉,121℃20min高压灭菌 4.仪器及其他用品:灭菌试管、灭菌吸管、玻璃涂布器、无菌细菌 过滤器(孔径0.22um),培养皿,蓝盖试剂瓶,恒温水浴 锅,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 1.噬菌体的分离 (1)制备菌悬液:用接种环在斜面上挑取少许大肠杆菌菌苔接入盛有5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1)的试管中,混合均匀后置 37℃培养过夜。/取大肠杆菌斜面一支,加4ml无菌水洗下 菌苔,制成菌悬液。 (2)增殖培养:在盛有10mL3倍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2)大的试剂瓶中加入噬菌体原液20mL和大肠杆菌悬液0.3mL,混 合后置37℃振荡培养12~24h。 (3)制备裂解液:将上述混合培养物分别倒入五支10mL无菌离心管中,经4000r/min离心15min;将上清液小心的转入另一 无菌离心管中。

(4)确证试验所得裂解液经37℃培养过夜,经无菌检查没有细菌生长的滤液作进一步证明噬菌体的存在;还可加入几滴氯 仿,稍作混合,备用。 (5)噬菌体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加入0.1mL(1滴)大肠杆菌菌液,用灭菌玻璃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 基表面上。待平板菌液干后分别滴加数小滴裂解液于其上, 置37℃培养过夜。如果滴有裂解液处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 或浑浊噬菌斑,便证明裂解液中有大肠杆菌噬菌体。 2.噬菌体的纯化 (1)取上经证实的噬菌体裂解液0.1mL于一支无菌试管中,再加入0.1mL新鲜的大肠杆菌悬液,混合均匀; (2)取上层琼脂培养基溶化并冷却至45℃(可预先溶化后置45~55℃水浴锅内保温备用),加入0.2mL上述噬菌体与细菌的 混合物,混匀后快速倒入底层培养基上,铺匀,置37℃培 养12~24h; (3)取出培养的平板仔细观察平板上噬菌斑的形态特征(如噬菌斑形状、大小、清亮程度等)。此过程制备的裂解液中往往 有多种噬菌体,需进一步纯化; (4)纯化时,通常采用接种针在单个噬菌斑中刺一下,蘸取少许噬菌体接入含有大肠杆菌的液体培养基中,置37℃振荡培 养,直至试管中菌悬液由浑浊变清;培养物经离心后取上清 液,再重复步骤⑵、⑶直到出现的噬菌斑形态一致为止 注意事项 1.使用仪器要保证是灭菌的; 2.注意琼脂的浓度; 3.氯仿是易燃品,应远离火焰 一、生物测定法 1、双层琼脂平板法 1)倒下层琼脂 融化下层培养基,倒平板(约10mL/皿)待用。 2)倒上层琼脂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前言 噬菌体是以细菌为寄主的一类非细胞微生物。目前对于噬菌体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人和动物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方面,在环境的治理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我们试图分离纯化污水中的噬菌体,掌握其生物学性质,应用所得噬菌体处理、净化生活污水,减少生活污水中病原性细菌的危害。本研究以从小鹅中提取的大肠杆菌为宿主菌,从污水中分离噬菌体并进行纯化,最后绘制一步生长曲线。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种及样品 菌种:从小鹅中提取的大肠杆菌,由老师提供。 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农大出水口。 1.1.2试剂 1mmol/L CaCl2溶液 1.1.3试剂的配制 (1) 液体牛肉膏培养基:胰蛋白胨5g,牛肉膏1.5 g,NaCl 2.5g,加H2O至5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菌。 (2) 3×牛肉膏培养液:胰蛋白陈3g,牛肉膏0.9g,NaCl 1.5g,加H2O 至100mL,pH7.4,121 ℃20min高压灭菌。 (3) 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1.5g琼脂粉,121 ℃20min高压灭菌。

(4) 半固体牛肉膏培养基:每100mL液体牛肉膏培养基加入0.7g琼脂粉,121℃20min高压灭菌。 1.1.4主要仪器 电热恒温培养箱(SHEL·LAB)、 电热恒温水温箱(HHW21·Cu600,XMTD)、 恒温摇床(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仪器厂)、 通风柜(M·TFG-A)、医用净化工作台(苏净集团安泰公司)、 台式离心机(eppendorf)、 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BECKMAN COULTER)、 超低温冰箱(Forma Scientific)、 YM50全自动不锈钢立式电热蒸汽消毒器、 针头式细菌过滤器、0.22μm微孔滤膜(上海市新亚净化器件厂)、 微量移液器(GILSON)、UVette(Eppendorf)。 1.2方法 1.2.1噬菌体的分离 1.2.1.1摇菌 老师提供的大肠杆菌液加入5mL1×牛肉膏液体培养基,混合后,37℃振荡(120rpm)14h,此时大肠杆菌达到了对数生长期,取出4℃保存。 1.2.1.2噬菌体分离 从农大出水口采集未经消毒处理的污水样本一瓶,经双层滤纸粗滤后取用50mL,加入氯化钙母液(终浓度为1mmol/L),再用0.22微米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取10mL滤后液加入5mL3×牛肉膏培养液,再加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及原理

(二)利用溶解度差别 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外部因素有:1、溶液的pH;2、离子强度;3、介电常数;4、温度。但在同一的特定外部条件下,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1、等电点沉淀:原理: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其净电荷为零,由于相邻蛋白质分子之间没有静电斥力而趋于聚集沉淀。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他的溶解度达到最低点。在等电点之上或者之下时,蛋白质分子携带同种符号的净电荷而互相排斥,阻止了单个分子聚集成沉淀,因此溶解度较大。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可以把蛋白质混合物分开。当pH被调到蛋白质混合物中其中一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这种蛋白质大部分和全部被沉淀下来,那些等电点高于或低于该pH的蛋白质则仍留在溶液中。这样沉淀出来的蛋白质保持着天然的构象,能重新溶解于适当的pH和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中。 5、盐析与盐溶:原理:低浓度时,中性盐可以增加蛋白质溶解度这种现象称为盐溶.盐溶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吸附某种盐类离子后,带电层使蛋白质分子彼此排斥,而蛋白质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却加强,因而溶解度增高。球蛋白溶液在透析过程中往往沉淀析出,这就是因为透析除去了盐类离子,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增加,引起蛋白质分子的凝集并沉淀。当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溶解程度开始下降。当离子强度增加到足够高时,例如饱和或半饱和程度,很多蛋白质可以从水中沉淀出来,这种现象称为盐析。盐析作用主要是由于大量中性盐的加入使水的活度降低,原来溶液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自由水转变为盐离子的水化水。此时那些被迫与蛋白质表面的疏水集团接触并掩盖他们的水分子成为下一步最自由的可利用的水分子,因此被移去以溶剂化盐离子,留下暴露出来的疏水基团。蛋白质疏水表面进一步暴露,由于疏水作用蛋白质聚集而沉淀。 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保持着他的天然构象,能再溶解。盐析的中性盐以硫酸铵为最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而溶解度的温度系数较低。 3、有机溶剂分级分离法: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和丙酮等)能使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在室温下有机溶剂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如果预先将有机溶剂冷却到-40°C以下,然后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有机溶剂,以防局部浓度过高,那么变性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缓解。蛋白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也随温度、pH和离子强度而变化。在一定温度、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引起蛋白质沉淀的有机溶剂的浓度不同,因此控制有机溶剂浓度也可以分

的分离纯化.doc

mRNA的分离纯化 【实验原理】 真核生物的mRNA分子是单顺反子,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转录产物。真核生物的所有蛋白质归根到底都是mRNA的翻译产物,因此,高质量mRNA的分离纯化是克隆基因、提高cDNA文库构建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哺乳动物平均每个细胞含有约1x10-5g RNA,理论上认为每克细胞可分离出5~10mg RNA。其中rRNA为75%~85%,tRNA占10%~16%,而mRNA仅占1%~5%,并且mRNA分子种类繁多,分子量大小不均一,表达丰度也不一样。 真核生物mRNA有特征性的结构,即具有5’端帽子结构(m7G)和3’端的poly(A)尾巴——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的3’端存在20~300个腺苷酸组成的poly(A)尾,通常用poly(A+)表示,这种结构为真核mRNA分子的提取、纯化,提供了极为方便的选择性标志,寡聚(dT)纤维素或寡聚(U)琼脂糖亲合层析分离纯化mRNA的理论基础就在于此。 一般mRNA分离纯化的原理就是根据mRNA 3’末端含有多poly(A)尾巴结构特性设计的。当总RNA流经寡聚(dT)(即oligo(dT))纤维素柱时,在高盐缓冲液作用下,mRNA被特异地吸附在oligo(dT)纤维素柱上,在低盐浓度或蒸馏水中,mRNA可被洗下,经过两次oligo(dT)纤维素柱,即可得到较纯的mRNA。 目前常用的mRNA的纯化方法有: (1)寡聚(dT)-纤维素柱层析法,即分离mRNA的标准方法; (2)寡聚(dT)-纤维素液相离心法,即用寡聚(dT)-纤维素直接加入到总的RNA溶液中并使mRNA与寡聚(dT)-纤维素结合,离心收集寡聚(dT)-纤维素/mRNA 复合物,再用洗脱液分离mRNA,然后离心除去寡聚(dT)-纤维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