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材料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材料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材料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材料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交流

关于书名:又名《西行漫记》,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没有用《红星照耀中国》的原书名,而改为《西行漫记》。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共十二篇,约30万字,收集黑白照片70余张,生动介绍了斯诺所认识的共产党人当时在苏区的日常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斯诺自己是这样说这本书的:“这本书绝对不能算作是正式的或正统的文献,在这里我所要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同在一起的这些日子所看到的、所听到而且所学习的一切,作为美国记者,做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人之见的报告。”斯诺又在序中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上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这本书的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

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斯诺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为什么有人口中说成“饥饿的土匪”的一群人,却成了中国的救星,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在那么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战胜困难,建立了新中国?就来看一位美国记者是如何“做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人之见的报告”。那么,又是什么震撼了斯诺,让一个外国人在弥留之际说出了“我热爱中国”,就到《红星照耀中国》中寻找答案。

听景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课

听景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课 一天之中,最有感触的事情我总想通过文字记录下来。今天分享的是景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分享课。 《红星照耀中国》是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名著必读书目。教学难度很大。原因有两个:第一,这本书是以外国人的身份讲述中国红军长征及其西安事变等时期的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把它啃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会影响教学效果。第二,这本书是第一次列入名著必读书目,可供借鉴的范例少之又少,全靠老师摸索。但我们的景庆,竟然在这么短时间就做到了,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她是怎么操作的呢? 景庆将整个课堂分成三个活动: 活动一:感知内容。(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思路清晰,最快速理清作品的整体内容。如果在ppt上显示答案,对于听课的老师以及没有认真读作品的学生来说,更好。) 活动二:红军人物纪实。(采用学生上台汇报的形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组推选的代表非常优秀,基本上能结合文本,既有作者的观点,也有自己的感受。老师不只是单纯地听,在需要点评的时候能够停下来进行引导:如,你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对毛泽东的印象和在阅读之后对毛泽东的印象,发生的哪些变化等等。美中不足的是:这个环节介绍的人数稍微有点多,敏芳老师也有同感。如果能选择性的进行介绍,节约出一些时间提高课堂的深度会更好。当然,准备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做成ppt展示,在录播室完

全可以让学生实现自我操作,听课老师和学生对学生讲的细节也可以更加清楚。) 活动三:课堂小结:你认为中学生为什么要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学生的发言也很精彩,教师最后的文字和诗歌总结更加精彩。在如何使课堂更加精致方面,景庆是做的越来越好了,在这方面自己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多多向她学习。) 我的感受:这堂课将课型定位为交流课十分合适。环节不多,提问不多,时间刚好,且步步深入。既有师生互动、也有生生互动。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学生在进教室前和上完课之后状态的变化,无疑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 但就像景庆自己说的那样:目前这堂课的交流还是浅层次的,局限于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即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写了什么。周老师经常教育我们,教师上课不仅要跟学生讲清楚写(读)了什么的问题,还要讲怎么写(读)的问题。所以是不是可以在作品的特色方面进行挖掘,进行深度的交流。 敏芳老师觉得,既然是纪实作品,是不是可以在这个方面入手? 我认为可行。 但结合这堂课,景庆的教学重点是感受人物风采,结尾也提到学习一种精神。是否也可以从精神方面进行挖掘?就好比珠海四中的孟报春老师在进行《老人与海》教学时,向学生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自己的马林鱼?你是怎样面对的?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行拓展,联系自身,走向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 小学生读书心得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范文小学生读书心 得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的魅力,是细致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今天在这分享一些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一 作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战士的重重疑问,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然后他运用平实、质朴的文字把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的呈现在了这本书上。斯诺的语言很平实,他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的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笔,即使朴实无华,但他笔下的人物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特点。他记录了一些革命领导者的事迹,如毛泽东、周恩来、贺龙、彭德怀、徐海东等,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叙述,如苏区教育(比如红军大学)、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正是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对国民党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横亘在漫漫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对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国之祸的革命先驱更加心生敬畏。一幕幕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虽没有浓墨重彩的渲染,却令人激动不已。毛泽

东夜晚在灯前认真摆弄飞蛾、百姓们“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从容不迫地从事田间劳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嘶哑却嘹亮的呐喊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苏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部队、一段令我们自豪与骄傲的历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乃红军气概。恰如斯,他们才走完,六千英里遥遥长征路,虽坎坷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那“正西风落下长安,飞鸣镐。”的战争年代,他们知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但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毛主席的誓言,亦是红军战士的誓言。《红星照耀中国》这一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从前未知的红色革命,这段历史是刻印在我的心中的,已经无法磨灭,红军们通过昂扬斗志为我们得到的美好生活,我绝不能够辜负。(陈美彤)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篇二 80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层层谜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真实记录,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证明了一个记者的正直和职业道德,斯诺客观详实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纲领,让全世界知道,在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真正的未来在哪里。 另一方面,这本书也是研究党的历史、了解领袖们的资料,作为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篇阅读指导教案

《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篇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浏览第四篇文本,感知主要内容。 2.把握作者笔下的《一个共产党人的由来》,通过了解毛泽东的成长经历,感受毛泽东的斗争精神。 3.讲解人物故事,感受人物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人物精神。 【教学方法】速读法,精读法,选读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速度第三篇,了解主要内容。 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1——童年 主要讲述了毛泽东主席童年时代的学习生活劳动的经历。 2——在长沙的日子 主要讲述毛泽东主席在湖南长沙那段时间的求学和从军的经历。 3——革命的前奏 主要讲述毛泽东在1918年~~1920年之间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的转变过程。 4——国民革命时期 主要讲述毛泽东主席在国民革命时期(1921--1927)的人生经历。 5——苏维埃运动 主要讲述了毛泽东主席参与组织建立苏维埃政府的人生经历及苏维埃运动的成长过程。 6——红军的成长 主要讲述了毛泽东等人领导的红军成长的过程及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 三、专题探究 1.选择毛泽东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绘制其成长路线图。

从1912年到1918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了5年的数。五年总共花了160块钱,其中三分之一用于购买报纸书籍(1911~1927未曾间断)期间政治思相形成,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趣事有:反对自然科学,讨厌静物写生课,图画考试乱考,“袁大胡子”,杨昌济老师的鼓励,唐教员给的《民报》的旅行鼓舞,和同学萧瑜在湖南徒步旅行五个县。1917年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影响下,和几个朋友成立“新民学会”(其他地方也成立如“互助社”、“辅辅社”等对中国政治产生了影响的青年组织),专门谈论大事,也一体育锻炼。此时毛泽东的思想比较复杂,有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但反帝反封建是明确无疑的了。 2.从红军的成长史、红军的组成、红军的纪律、红军的战术几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本进行专题探究,和同学们交流心得。 例如:红军的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八项规定(上门板、捆铺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买东西要付钱、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三项守则(对敌人要斗争到死、要武装群众、要筹款帮助斗争)。 四、巩固练习 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五、作业: 修改完成两道专题探究题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共 2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党军队的新*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泽东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在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象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 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

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比当今,我们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这一块儿,这是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军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提到红军,另一个比提的就是长征了。电视里所演的长征真的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红军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摆脱危险困境。无论是四度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江等等都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一)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一)导语 有这样一位西方新闻工作者,弥留之际,他在病床上用生命的最后力量,面对中国派去的医疗小组,说出了一句话:“我热爱中国。”他的遗愿是把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中国燕京大学的校园里。 他是冲破国民党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在红色区域(苏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西方新闻工作者。 有这样一位美国作家,他的十一本著作是中美人民友谊的催化剂。就中美两国关系来说,他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而他个人却曾经因为自己的作品,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看作危险分子,不容许报刊发表他的文章,甚至被迫迁居瑞士。 他的其中一本著作1937年10月在伦敦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几十年来畅销不衰。你猜出是谁了吗? 没错,这位便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这部被一版再版的著作就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简介: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或译《西行漫记》;原著书名《RED STAR OVER CHINA》) 【内容】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以一位外国记者的身份客观公正、毫无党派之见地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将领的情况。其中,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书中还特别详细地介绍了举世无双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历程。本书及时澄清和批驳了国民党散布的红军是“流寇”“赤匪”等种种谎言,成了许多外界人士认识红军和共产党的新起点。 【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封面见上图) 【备注】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并重印发行多次。 二、“斯诺风” 作为第一个能够到红区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注重实地考察。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_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得范文5篇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_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心 得范文5篇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大家读了这本书有什么心得体会?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范文 作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战士的重重疑问,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冒生命危险奔赴当时被刻意曲解的革命根据地,与革命领导人进行谈话,然后他运用平实、质朴的文字把一段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岁月鲜活的呈现在了这本书上。 在书中,斯诺还对国名党进行狠狠的驳斥,驳斥了他们一直对外宣称共产党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的这种行为。他在书中对毛泽东大加赞赏: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的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除此之外,还有头脑冷静不屈不挠的周恩来,战无不胜的林彪,令地主乡绅闻风丧胆的贺龙,还有彭德怀、朱德、洛浦、徐特立、左权等一批优秀的革命领袖,以及他们那讲不完的英雄事迹。他们用

那火一样的爱国情怀,燃起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他们用那铁一样的坚定意志,斩去了旧中国的病根肿瘤。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这些革命先驱虽出身平凡,却有一股刻在骨子里的救国救民意识。身为领导人,却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摆架子,他们那颗爱国爱民之心,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当时中国四万万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幅幅画卷展开,不带过重的色彩,却让革命先烈们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群有气魄有力量有风度有抱负的领导者,知道了一个真实的充满生活和活力的苏区,了解了一段令我们骄傲自豪的历史。 80年后的今天,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已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 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布满层层迷雾,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冒险进入那里,去看清迷雾后的真相。一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与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苏区。经过访问与调查,迷雾背后的真相终于向外界揭开,他将在此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用平实、质朴的文字将这段历史记录了下来。在书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许多红军革命人物,有精力过人、一丝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1、几百年来,中国的文人一直要努力凌驾于人民之上,跻身于高高在上统治人民大众的一小批官僚阶级之列——所凭借的手段就是把象形文字和仅有的一些知识据为己有,以此来控制乡村的愚昧的武器,而不是用来启蒙。但是新的孕育却产生了一种现象——这个婴儿不但要同“愚昧的大众”共享知识,而且要把大众理想化。 2、我的职位地位,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名字,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 3、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4、只内战,不抗日,难道这是爱国?——张学良 5、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红星照耀中国》 6、只有当你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所经过的那种突出的孕育过程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答复。这一孕育的合法产儿显然就是现在这支红军。 7、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 8、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的垂着穗的玉米田。 9、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生的造反者。 10、刘龙火拿烟,酒,茶来招待我,向我提出无数的问题。他和他的朋友们非常好奇地翻看我的照相机,鞋子,毛袜,我的布短裤的质料,不时发出赞美的声音;对于我的卡其布衬衫的拉链,更是赞不绝口。总的印象似乎是:我的行头不论看起来是多么可笑,显然非常实用。我不知道“共产主义”在实践上对这班人意味着什么,我准备眼看着我的这些东西很快地被“共产”——但是当然没有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了解过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种伟大,将会给中国带来新的辉煌!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900字,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出国留学网查看。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证明了一个记者的正直和职业道德,斯诺客观详实的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纲领,让全世界明白,在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真正的未来在哪里。 另一方面,这本书也是研究党的历史、了解领袖们的资料,作为在当时写成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不仅仅详细介绍了红军的征战史,并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报道和解释,从某种角度来讲,这是第一部把新的中国介绍给世界的书,也是中国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回顾党和军队的途径。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国土,而当权者的屠刀则指向人民,整个中国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迫切的需要有人站出来挽救危局,这个人无疑就是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初期,由于共产国际的干预和一些不安定因素,曾受到过很大的损失,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局面。然而领袖们的睿智使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确立坚定不移的纲领,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为中国,为中国人民,进行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

只有人民拥护和支持的政府,才能让国家看到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没有被侵略者的刺刀击退,没有被当权者的白色恐怖吓倒,在无数人的流血牺牲之后,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崇高的事业。 在多方打击和封锁的状况下,共产党和所领导的队伍却在逐渐壮大,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没有人能再轻视这股不可抵挡的力量,一切关于“无知土匪”的谣言不攻自破,这是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政党,这是一个有着执着信仰、严格纪律的政党。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红星照耀中国》能够让我们明白,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经受过的苦难、牺牲,这天的幸福来自昨日的奋斗,多少人的流血才造就我们这天的辉煌。 历史是沉痛的,幸而这种状况不会再次发生,党领导下的中国日益强大,但是,昨日的硝烟虽已散去,鲜血虽已干涸,这段历史却该永久保存在后代子孙的记忆。 了解过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种伟大,将会给中国带来新的辉煌!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心得五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心得五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1 如果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来看近代中国的战争史是怎么样的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给出了答案。 在寒假,我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跟随着斯诺的脚步,我去遍了整个红色区域,与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的领袖、将领面对面。合上书本,心潮久久未能平静。在书中我看到了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的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看到了毛泽东的质朴纯真,爱军爱民、看到了周恩来的平易近人,温和尔雅、看到了彭德怀的率真爽朗、吃苦耐劳…… 这本书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章节是“悬赏两百万元的首级”斯诺记述了林彪的一些生平、他在红军大学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一些他观看了红军剧社的表演以及采访红军剧社社长危拱之的一些情况。其中红军大学中的将士们将敌人的传单反过来当作笔记,在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头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样一座“高等学府”中艰苦学习。为什么红军战士能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艰苦学习作战本领呢?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 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阅读着这一本书,现在的我们生长在和平时代,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我们通过这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看到了共产党员为革命胜利流下的滴滴鲜血。仿佛感受到他们无私的品德,如今的我们,也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史重任,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所以,我要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克己奉公的无私,我也要学习他们面对强大敌人不服输,敢于客服困难的精神。我更要坚定信念,尽力守护祖国,守护这一来之不易的和平!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使我更深地了解红军,了解红色革命。红军战士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今天的美好生活,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建设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 红军成功地突破了第一道碉堡线以后,就开始走上了它的划时代远征,长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做出不懈努力,表现了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种红军英雄气概也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红军说到长征,一般都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最远的地方出发,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为止。陕西和福建相隔几千里,加上一些世界最难通行的小道,还有敌人的突围和偷袭,可以说,这是一次可歌可泣的远征。 中央红军在出发时,大约8.6万人,枪支33244支,但平均每支枪不到56发子弹,即便有刀补上,但还有很多人是赤手空拳和敌人战斗。在经过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的征途中,红军损失惨重,到最后长征结束,也就剩下8000人。 每每听红军老爷爷讲起当年红军远征的故事,总会想起红军们一张张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与指导 (1)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阅读与指导 (假期“通读”+开学后“研读”)计划六周阅读任务单(一)第一周预读——阅读序言部分,及八上语文课本64页,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2.这本书的问世有何意义?3.如何理解书名的含义? 阅读任务单(二)第一周阅读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带着哪些问题出发的?(批注法:在文中标注出来)2.作者一路上遇到的人和事,了解作者进入红区的方式和路线。(文图转换:用线性图标注) 阅读任务单(三)第二周阅读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思考以下问题:1.画出周恩来的人生轨迹,了解周恩来的成长史。2.“贺龙的精彩人生”,列表概括“贺龙”的相关事件和人物性格。(提炼内容,解读人物性格) 阅读任务单(四)第三周阅读第三章“在保安”。阅读第四章“一个共产党的由来”,思考以下问题:1.毛泽东的成长过程中有不少人和事对其产生影响,请以《毛泽东成长历程中的“重要他人”》为主线梳理其“童年”、“青少年求学阶段”、“参加革命之前”对其产生影响的人和事,及毛泽东的思想发展。(可以用思维导图方式呈现,也可自己设计)2.阅读第三章“苏维埃掌权任务”、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说说你对毛泽东的印象。(为毛泽东写一个小传。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指导) 阅读任务单(五)第四周阅读第五章“长征”1.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标注出重要事件。(手绘路线图,标志重要地点及事件) 2.阅读后就以下问题绘制一张表格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红军如何应对(理解红军长征的精神)3.根据红军长征的中的具体数据绘制一张创意数据图,简要谈谈感受。 阅读任务单(六)第五周阅读第六章“红星在西北”1.根据原著内容,以“志丹其人”为题,为刘志丹同志写一篇人物简介。 阅读任务单(七)阅读第七章“去前线的路上”(略)阅读任务单(八)(略)阅读第八章“同红军在一起”阅读第九章“同红军在一起”(续) 阅读任务单(九)(略)阅读第十章“战争与和平” 阅读任务单(十)第六周阅读第十一章“回到保安”,第十二章“又是白色世界” 1.完成人物档案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出身于家庭童年经历受教育状况参加革命原因参加革命的经历 2.中国共产党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同其他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党人究竟有哪些地方相像,又有哪些地方不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1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南京国*党军队的新*封锁,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泽东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在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象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 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

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比当今,我们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这一块儿,这是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军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提到红军,另一个比提的就是长征了。电视里所演的长征真的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红军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摆脱危险困境。无论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400字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400字导语:《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红军书籍,是一部报道性强的作品,真实记录了中国革命时期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毛主席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西行漫记》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作家社此次推出中译本七十周年纪念珍藏版的《红星照耀中国》,获得译者董乐山先生家属独家授权。书中首次汇集1937年英文初版、1938年中译本初版、1939年英文修订版等三个早期不同版本中的所有珍贵图片。 新版《红星照耀中国》的图片安排,以1937年、1938年、1939年三个不同版本危险后顺序,前面版本中已用图片,后面不再出现。凡英文原版中的图片,则尽量援用最初说明,以使读者了解该书与西方读者最初见面时的原貌。 一、浅谈本书及作者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 撼世界的成就。”这是美国记者白修德对这本书以及作者斯诺的评价。是的,就 是埃德加·斯诺,这位作为第一个到中国红色地区完成长达7年采访的西方记者,揭开了无数当时令人无法理解甚至在外界看来扑朔迷离的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 作者长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甚至于许多领导面对面交流,也正是应为这样本书的内容大到毛主席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他站在非常可观的角度,从小人物的小事件中,不仅反映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心理状况,更是从侧面的角度表现出红军以及那些遥不可忘的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觉悟。

《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13号 红色中国解谜之旅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浏览目录,了解作品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2. 选读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选读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教学方法】范例法,点拨法,猜读法,速读法,批注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二、读目录,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一)猜读题目 (二)浏览目录 学生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三、选读,了解人物故事,感受红军精神 (一)选读。学生选取书中报道人物的任意章节,速读,摘记人物的主要经历及作者的评论,标注最让人感动的故事或细节,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师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布置作业 阅读全书,继续解密。 【板书设计】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美国】

附1:《红星照耀中国》导读整体规划(作者:13号选手) 计划用4周的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其中1-2节是导读课,第3节是读书汇报课,第4节是读后感写作指导课。具体如下:第一课时,阅读目录,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选读报道人物事迹的任意章节,了解人物的故事,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学习“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的方法。 课后作业: 阅读全书,继续解谜。建议,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①者先后报道了哪些红军将领、战士的事迹?请你划出这些人物的主要经 历及作者的评价,标注最让你感动的故事或细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②苏维埃的政治、经济、工业、教育、文化、生活是怎样的? ③共产党认为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党的基本政策、战略是怎样的? ④随着采访的深入,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第二课时,《长征》专题导读。结合原著,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依次写下红军牺牲的人数、主要故事,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探讨长征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学习“读长征,探原因,悟精神”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整本书的主题思想: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宛如一颗颗光华璀璨、熠熠闪亮的“红星”,照耀在中国的土地上,给中国,给亿万人民以新的希望。 课后作业(任选其一): 1.搜集、阅读其他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书籍等资料。 2.阅读《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 3.阅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第一个长征报告》(作者:陈云)。 第三课时,举行读书汇报会。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主题,作主题发言: 1.我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将领或战士皆可,要求结合原著,说清楚人物的主要经历、主要性格或品质,并说清楚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2.我心中的长征。可以从宏观的视角解读,也可以从微观的视角观察;可以用理性的方式分析我对长征的认识,可以用感性的方式抒发我对长征的情感…… 3.我所了解的苏维埃。要求结合原著,说清楚苏区的创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外交、生活等,可以综合各方面说,也可以只讲其中一方面。 4.难忘的西北之旅。要求以斯诺的口吻,讲述在红色苏区采访的主要经历、感受,要有具体的、最难忘的人、事或场景。 5、魅力四射的报告文学——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可以从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多角度叙事手法、叙议结合等角度出发。 课前各小组交流,组员依次发言;选出各组代表上台发言,教师点拨,总结。 第四课时,读后感写作指导。首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最有话可说的一个点,可以是红军中的一个人,一个故事,或者战争与生活的一个场景,或者共产党的战略、战术,作为读后感的切入口;接着确定读后感的中心,画出思维导图或者写作提纲;然后当堂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个片段;课后扩充成篇。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范文(12篇)

最新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范文(12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一): 一、著作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而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状况。因当时中国实际现状,该书最初以《西行漫记》为名出版。 二、书中主要描述人物及其非凡传奇的人生 斯诺经实地采访,用真实而生动的笔调描述了诸多红军领袖及将领非凡传奇的人生经历,其中尤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为生动且极具代表性。 文中写毛泽东每一天工作十三、四小时,然而身体十分健康、生命时刻充满活力,身体仿佛如铁打的一般。这一切都得益于小时候在田里干过农活,当他在一师范读书期间和好友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似的团体、他们常常故意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中去游泳、在雨中光着脊背、于黑夜在狂风暴雨中跑完岳麓山并说是为了要体验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的感觉——————说这些都是为了要锻炼自己。毛从小喜欢读书,熟读《三国》、《水浒传》、《西游记》、、、、、、18岁的时候他在校六个月后退学,给自己拟定了自修计划,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并且由始至终都认真执行着,每次他都是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到闭了门才出来。期间他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暑假中和好友肖子升故意不带分文、环绕洞庭湖徒步游行一周,走完湖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海湾的冰上散步;登上《三国》上的徐州城墙;绕行当时颇具盛名的南京城墙。毛性格质朴纯真、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又很复杂的人,南京悬赏20万买他的人头,而他却时常在大街上和农民聊天、身边最多有一位警卫员。 朱德于云南讲武堂毕业,是著名将领蔡锷的军官。他放弃荣华富贵毅然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在长征中尤其是当张国焘决定南下的时候带领四方面军在川西北进行艰苦斗争并最终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篇阅读指导教案

《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路上(1课时) 教学目标: 1.浏览第二篇目录,了解主要内容。 2.了解在通往红都路上遇到的人和事,了解周恩来和贺龙的人生经历,感悟他们个人的人格魅力。 3.选读人物故事,感悟他们个人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浏览第二篇目录,了解主要内容。 2.了解在通往红都路上遇到的人和事,了解周恩来和贺龙的人生经历,感悟他们个人的人格魅力。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二、速读第二篇,概括主要内容。 1——遭白匪追逐 主要讲述了斯诺在进入安塞途中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后由赤卫队卞队长口述得知),同时也介绍了国民党通过“民团(即白匪)”(犹如保甲制度)这一组织来对地方进行统治和镇压的政策。途中斯诺遇见的第一个红军姚战士带领他到达安塞并护送他到白家坪见到了周恩来同志。 2——造反者 本节不但讲述了周恩来如何接待斯诺,并安排他一个92天的采访红区旅程及项目(简介“红小鬼”),而且比较详细介绍了周恩来(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的人生经历与其独具一格的人格魅力。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伍豪、少山、冠生等,江苏淮安人,籍贯浙江绍兴,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政务院和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等直至逝世。 3——贺龙二三事 主要讲述了斯诺去保安路上的见闻趣事和有关贺龙同志(被国民党称为“劣迹昭著的土匪头子”)人生经历及其独特的个人魅力。(由红军指挥

员湖南人~~李长林讲述的趣闻轶事) 贺龙(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4——红军旅伴 主要讲述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士及其家庭因长期被剥削压迫,而不堪忍辱负重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故事。 如十七岁的福建“老狗”、十六岁的江西“老表”、四川的农村少年、十九岁的湖南“铁老虎”、二十四岁的江西“大人”班长、浙江的、陕西的、甘肃的------这支来自五湖四海组成的真正的“全国性”的红军队伍,尽管他们都遭遇过不同的人生悲剧,但他们团结一致、遵守纪律,一路高歌一路情,走到哪里都被爱到哪里,就是这样的一群红军旅伴陪伴着“洋鬼子”斯诺进入保安城。 三、专题研究: 1.画出周恩来的人生轨迹图,了解周恩来的成长史。 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清朝大官,父亲教书先生,母亲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南开中学~~南开大学~~1919年领导学生运动遭遇逮捕,在天津被关押一年。 法国巴黎~~英国~~法国~~德国~~1924年回中国。 26岁任黄埔军校秘书(布留赫尔将军的亲信),后任政治部主任。 28岁组织上海罢工起义后遭蒋介石“上海大屠杀”逃至武汉。 组织八一南昌起义后至汕头,又去组织广州公社,失败后转入地下活动。 1931年进入江西福建苏区,任朱德红军的政委,后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个子清瘦,中等身材,胡子又长又黑,外表稚气,大又深的眼睛富有热情。头脑冷静,深思熟虑,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态度温和文雅,谈吐缓慢安详。 2.列表概括贺龙的相关事件和人物性格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2篇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2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12篇 篇一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

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泽东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在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象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 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

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对比当今,我们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这一块儿,这是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军队。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800字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800字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血的历史图册,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共及其军队所经受的苦难、牺牲。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中共党人的每一次浴血奋战,多少人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这不得不使笔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毅然离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业,为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为党的革命事业倾尽一生心血,鞠躬尽瘁。在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路程上,面对重重挫折打击,不管是林道静还是保尔,他们都不曾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他们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他们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有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是一笔无价的财富了。 以上的种种,不得不使笔者在深有感触与热血激情的情况下,去阐发感慨:这是怎么样的党,多么伟大的党!纵有千万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红”这样的党,文字是多么苍白无力,但有林道静、保尔以及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斯诺这样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们愿意为党的胜利倾注一切,就连出身在美国在生活背景、语言、习俗各方面有差异

的埃德加·斯诺都从中国革命和它的领导人身上,感染了火一样的热情,在艰苦斗争时用自己的笔进行战斗,只为了他开始“信仰”的一切——党。 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只有大概十二三岁。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用自己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我想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很大部分跟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为有数据显示,长征时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还是作为一种实际政治力量,对于塑造中国20世纪的作用影响巨大:一般来说,青年倒向了哪边,历史就向哪个方向前进。 我想,红军长征期间,能够大量涌向这样一批的被后人所赞赏的青年,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当时的政治环境也造就了他们这样坚韧的性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