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

200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累计分别为934.51万辆和938.05万辆

2009年,我国产销汽车1379.10万辆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双超1800万辆蝉联全球第一

车企疯狂扩产计划遭遇治堵:产能过剩可能重现

2011:车市分化年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产销快报

长安汽车2010年12月汽车销量增近50%

一汽夏利2010年销量同比增近18%

上海汽车2010年销量数据点评:盈利仍有上升空间

江淮汽车盈利预增点评:传统业务依然稳健,轿车业务突破在即

江铃汽车2010年销售数据点评:产品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稳居全球第一

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分别达到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稳居全球产销第一。12月份,汽车产销分别为186.48万辆和166.6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6.27%和下降1.79%;同比分别增长22.30%和17.90%。

2010年,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分别是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比亚迪、华晨和江淮,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559.6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6%。其中上汽销量突破300万辆大关,达到355.84万辆,东风、一汽和长安销量均超过200万辆,分别达到272.48万辆、255.82万辆和237.88万辆,上述四家企业共销售1122.02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62.1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双超1800万辆蝉联全球第一

中新网1月10日电今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0年汽车产销数据,中国国内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80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再次蝉联全球第一。

数据显示,2010年各车型全面增长,自主品牌份额有所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十大特点:特点之一:延续上年走势产销再创新高,但增速逐月回落

继上年高速增长后,我国汽车工业再次取得良好成绩:2010年全国汽车产销1826.47

万辆和1806.1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产销再创新高,刷新全球历史记录。但由于2009年走势前低后高,而2010年上半年产销水平较高,造成2010年以来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同比增长由年初80%回落至32%;与上年产销增长48.30%和46.15%相比,增幅分别回落15.86个百分点和13.78个百分点。

今年的增长表现为高速增长,既有政策的促进因素,也有消费者担心政策退出引发的提前消费因素。

特点之二:各类车型全面增长,整体增幅达三成

2010年,各类车型全面增长,其中,乘用车产销1389.71万辆和1375.78万辆,同比增长33.83%和33.17%,增幅较上年回落20.28个百分点和19.76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分别为436.76万辆和430.41万辆,同比增长28.19%和29.90%,增幅与上年大致相当。

特点之三:基本型乘用车(轿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共销售949.43万辆,同比增长27.05%,增幅与上年48.07%比较,回落21.02个百分点。在轿车主要品种中,除排量3升以上销量同比有所下降外,其它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排量1.6-2.0升和2.5-3.0升增幅均高于同期,分别销售215.27万辆和6.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77%和39.7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2.44个百分点和5.86个百分点;排量1.6升以下车型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明显减缓,共销售663.18万辆,同比增长27.98%,增幅与上年66.83%比较,回落38.85个百分点。

特点之四:SUV和MPV增势迅猛,交叉型乘用车需求由热趋稳

2010年SUV销售132.60万辆,同比增长101.27%,高于乘用车平均增速68个百分点。

2.0升及以下车型仍呈现高速增长,保持了市场占有率第一(市场份额占到SUV销售总量的60%)的位置,其中2.0升及以下四驱车型销售30.11万辆,两驱销售49.87万辆,同比增长均超1倍。

2010年MPV销售44.54万辆,同比增长78.92%,增幅高于同期52.80个百分点。分排量看,1.6升及以下增速最高,2010年销售15.10万辆,同比增长3.9倍;2.0-2.5升继续占最大比重,销售16.74万辆,同比增长47.47%,占MPV销售总量的37.58%;2.5升及以上大排量品种需求有所下降,共销售3.31万辆,同比下降2.94%。

2010年交叉型乘用车受购置税优惠政策力度减弱等因素影响,增幅明显减缓。销售249.21万辆,同比增长27.77%,与同期相比,增幅减缓55.62个百分点。细分看,排量小于1升车型需求依旧旺盛,销售133.02万辆,同比增长59.60%,1-1.6升增势大幅下降,销售115.61万辆,同比增长3.83%,增幅较上年减缓79.13个百分点。

特点之五: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

2010年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占乘用车总量比重68.77%,比同期下降0.88个百分点;

1.6升及以下轿车销售占轿车总量的比重69.85%,比同期增长0.51个百分点。

大多消费者对购置税优惠政策力度敏感。2010年优惠政策力度有所减弱,1.6升及以下车型市场份额开始下降,7月落至最低点。节能惠民产品补贴政策的实施,对该类车型市场份额回升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消费者对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的预期,四季度该类车型销售火爆,11、12月市场份额均超过70%。全年呈“V‘字形态。可以看出,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受政策影响非常明显。

特点之六: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2010年自主品牌表现值得肯定,同比增长高于行业同比平均增长,市场份额有所提升。2010年,乘用车自主品牌销售627.30万辆,同比增长37.0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60%,比上年提高1.30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93.30万辆,同比增长32.2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89%,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特点之七:客货车市场全面增长,重型货车销量首超百万

2010年,客货车市场全面增长,客车表现明显好于上年,重型货车销售火爆,首次突破百万大关。2010年货车销售386.11万辆,同比增长30.47%。其中,重卡101.74万辆,同比增长59.93%,增幅高于同期42.22个百分点;中、轻、微卡增幅较上年呈不同程度减缓。2010年,微卡销售61.21万辆,同比增长19.90%,增幅较上年减缓52.90个百分点;

中卡销售27.18万辆,同比增长4.94%,增幅较上年减缓19.62个百分点;轻卡销售195.98万辆,同比增长26.13%,增幅较上年减缓3.85个百分点。

2010年,客车销售44.31万辆,同比增长25.14%,增幅高于同期21.19个百分点。其中,大客增速明显,销售6.88万辆,同比增长45.87%;轻客增速居次,销售28.44万辆,同比增长26.42%;中客增速相对略低,销售8.99万辆,同比增长9.68%。

特点之八: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

2010年,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与同期比,上汽销量由上年270.55万辆提升至355.84万辆,同比增长31.53%,净增85.29万辆;东风、一汽和长安同时跨入200万辆阵营,分别销售272.48万辆、255.82万辆和237.8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05%、31.55%和27.22%。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和北汽共销售汽车1271.0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70%,其中,乘用车共销售1005.69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3%;商用车销售265.32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62%。

2010年销量前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559.60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6%。

特点之九:汽车出口逐步恢复

汽车出口呈现逐步恢复态势。据中汽协会对汽车整车企业出口的统计,2010年汽车出口54.49万辆,同比增长63.94%。其中,乘用车出口28.29万辆,同比增长89.18%,商用车出口26.19万辆,同比增长43.28%。2010年与2008年比较,出口下降11.83%。由于国际经济仍没有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汽车出口还没有回到危机前水平。

特点之十:汽车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据我会整理的全国汽车行业15163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快报数据,1-11月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上年同期,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350亿元,同比增长38.82%,累计实现利税总额5119亿元,同比增长54.81%。

17家重点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显示,1-11月完成营业收入19124亿元,同比增长41.52%,约占行业的48.60%;完成工业增加值3987亿元,同比增长45.21%。

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仍将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仍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出口逐步恢复;另一方面,购置税优惠等多项促进政策已经退出,北京市限购政策的示范效应,用车成本将有所增加等。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将对2011年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诸多影响。调整结构,鼓励和发展小排量、节能环保汽车应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基调。

2011年协会预测,汽车产销增长速度为10-15%。

车企疯狂扩产计划遭遇治堵:产能过剩可能重现

1月8日,《亚运后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讨论稿)》发布。

广州跟进治堵,今年车市可能“重现产能过剩”

1月8日,《亚运后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讨论稿)》发布,提出包括“年内提高停车费”、“研究收取交通拥堵费”、“研究推行限禁外来车进城”等30项措施。

业内人士分析,广州将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可能出台限制汽车消费政策的城市。如果越来越多的城市限购汽车或提高汽车的使用成本,今年汽车业或将再现产能过剩,车企特别是跨国车企在华的投资步伐或将放缓。

庞大的扩产计划

可查资料显示,目前全国667个大中城市中,有2/3的城市称高峰时段交通拥堵。这让车企担心北京、广州的做法会起到示范作用,2011年的车市有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可能。

据悉,今年仅北京一个城市,汽车销量将由2010年的80万辆减少至24万辆,加上以旧换新,估计新车销量也只有去年的一半。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2010年各大合资车企都出现供不应求、产能紧张的情况,跨国公司此前纷纷宣布扩产计划。

1月7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2011年至2015年大众汽车集团将在中国投资106亿欧元。这被称作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投资。

不止是大众,标致雪铁龙也已宣布将把它与东风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的生产能力从45万辆提高到75万辆,同时还将在深圳与中国的长安汽车公司合资建一家新的汽车生产厂。

宝马汽车公司去年6月宣布在沈阳的第二家工厂动工,将合资企业的产能由现在的7万多辆提升至30万辆;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后也计划在国内建设产能可达30万辆的3家工厂。

相比之下,自主品牌车企的扩张更迅猛。

可查资料显示,比亚迪将新增80万辆产能,吉利汽车新增的产能在100万辆以上,长城汽车在天津的新基地规划的产能也在50万辆。

仅到2011年底,若各大汽车公司规划产能变成现实,届时国内14家主流汽车公司累计产能将达到2300万辆,加上国内其他汽车公司,汽车行业总产能将在2500万辆以上。也就是说今年汽车销量比去年增加700万辆才能消化这些产能。

车市前景难以预料

不仅如此,车企在扩张产能的同时还疯狂扩张经销商网络。而当像北京这样的情况开始蔓延时,投入巨资的经销商势必面临生死考验。

对车企来说,今后的经销商网络布局如何调整也是一大难题。

分析人士指出,一旦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北京,再加上汽车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汽车下乡等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同时退出,2011年车市的前景难以预料。

“中国的汽车销量是最难预测的。”多家车企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影响中国车市的因素太多,不想错过像2009、2010年这样的井喷,但又担心猝不及防的“调控”,导致产能过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市场贸易委员会秘书长张伯顺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去年中国汽车爆发式的增长是不正常的,而车企在去年的基础上宣布扩张,难免会出现产能过剩。

据了解,目前车企都在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暂时还没有车企宣布调整扩产计划。

2011:车市分化年

自主品牌为生存而战?

“自主品牌今年日子可能会苦乐不均,坚持走技术路线的日子可能会好过一些。但一直走低价路线的企业,受的影响会更大。”

“如果小苗长成树了,那么寒冬来的时候,它不会受太大影响。如果还是正在成长的小苗,那问题就大了。”奇瑞汽车新闻发言人金弋波昨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

他做的这番比喻是指2011年车市对自主品牌企业的影响,寒冬代指汽车消费增速放缓,小苗则隐喻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对于2011年的汽车市场形势,汽车企业、汽车经销商以及咨询机构普遍认为,增长率将降低至10%~15%。

危机四伏

对自主品牌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在过去2年车市高增长中,自主品牌车企坐享车市向上的利益,大部分企业对产能均实施了大幅扩张。市场一旦下滑,产能即存在过剩风险。对于自主品牌而言,由于畅销产品均集中在1.6升以下市场区间,市场下滑将促使这一区间竞争加剧,这也正是自主品牌区别于合资品牌更大的风险所在。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自主品牌汽车公司人士则更直接地表示,规模比较小的自主车企将到生死存亡的关头。“过去2年市场好的时候都没发展起来,市场不好的时候还会有机会吗?”他反问。

风险首先来自于产能。

数据显示,国内排名前六的汽车集团2012年产能(含规划中)已达2200万辆。尤其是在2009、2010两年,圈地扩张成为自主车企的主旋律。包括长安、比亚迪在内的汽车公司纷纷扩建产能。国土资源部一度叫停比亚迪汽车西安产能项目。在微车市场,产能扩张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2009年,我国微车总产能约为200万辆,到2012年,这一数字将达500万辆。

其次,当市场出现增速下滑,原本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也将被打破,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合资企业产品下探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包括合资的自主品牌也会投放到1.6升以下车型市场,对自主品牌产生影响。”金弋波说。

在过去20年里,自主品牌在几乎“无人问津”的廉价车领域站稳脚跟,成长为中国第一大汽车阵营。不过从2010年开始,外资品牌开始涉足自主品牌的“根据地”。

2010年初,上海通用雪佛兰新赛欧上市,最低售价5.68万元。此后,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日产等公司纷纷推出合资自主品牌。根据其品牌定位,拥有合资品牌血缘关系的“合资自主”将主攻10万元以下市场区间,与自主品牌短兵相接。

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对本报记者表示:“合资公司一旦大举进入低端市场,对自主品牌而言将是灾难性的后果。”他表示,即使自主品牌汽车公司产品的配置与合资公司相当,但由于品牌相差甚远,更多的消费者甚至愿意多花1万~2万元去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

与此同时,合资公司资金与技术实力强于自主品牌公司,使得合资企业完全有能力通过价格战打垮竞争对手,通过牺牲一个细分市场来实现整体市场的掌控,这样也挤压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

“自主品牌今年日子可能会苦乐不均,坚持走技术路线的日子可能会好过一些。但一直走低价路线的企业,受的影响会更大。”海马汽车市场部部长汤斯对本报记者表示。

如果将自主品牌企业按其销量规模分成三个层级,年销量低于10万辆、自身又缺乏资金背景的自主品牌车企日子将更加难过。

“如果你的盘子已经有几十万辆了,具备了一定的占有率、品牌知名度,像吉利和奇瑞这样的,受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如果基数很低,又没有办法弄到足够的发展资金,那么这个时候就有生死存亡的风险了。”一位在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就职的人士说。

他认为,力帆、华泰、华晨等自主车企2011年将面临更大的风险。以力帆为例,该公司从2005年进入乘用车市场,2009年,年销量方达到6万辆。尽管力帆通过上市可以谋求更多的发展资金,但自身业务如果无法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其生存仍有较大的风险。“市场好的时候你都没有发展起来,市场不好的时候不是更加难搞了?”

探寻新药方

面对重重困难,自主品牌的应对之策恐怕难以再沿用之前的老方子了,需要从根本上寻找一条真正属于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

目前,自主品牌低排量、低价格的产品在二三线以下市场依然有巨大的优势。据吉利高层透露,在中国汽车市场上,以吉利、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在三四线市场的份额已达80%。但是,如果不能向上突破,合资自主的下压将难以规避。

比亚迪汽车公关部经理徐安对本报记者表示,2011年,比亚迪还将在高性价比的基础上,继续尝试高端突破,打破合资品牌在1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的市场垄断。

除了自主品牌自开药方,业内专家也为其支了招。汽车专家张志勇表示,2011年,车市回归常态,自主品牌可以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前2年,车市的疯狂增长,使自主品牌的精力都放在了市场上,只是重复地开拓渠道、销售产品,以此去满足政策刺激下产生的需求,忽略了品牌、技术、营销等其他方面。

另外,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还需要顺应汽车市场重心的发展趋势,把握细分市场的潜在需求。除了轿车市场之外,SUV、MPV等目前潜力巨大的细分市场应该成为自主品牌产品布局的重点。

去年年底,江淮汽车正式布局多功能商业车市场,以此开拓新的细分市场。江淮多功能商用车公司总经理林啸虎表示,目前国内进入这个细分市场的厂家非常少,同时该市场的潜力还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多功能商用车结合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技术的升级。

相对乐观的人士认为,虽然自主品牌2011年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但也不会太过严重,一方面,在近几年的品牌培育中,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已经有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政府早就明确表示,将在自主研发和创新方面给予自主车企更大的财政支持,在终端消费市场也将继续加以更多税收优惠的间接扶持。

中外世界各国电动汽车地发展

中外世界各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金炜众 (信息工程与科学学院) 摘要:自研发出世以来,电动汽车经历曲折的百年历史。如今,电动汽车有着零排放、低噪音和高效率 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家高度重视。美国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较快;日本采取多种优惠政策,鼓励与支持电动汽车发展;法国将电动汽车发展规划命名为“绿色”事业;我国在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正在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电动汽车;发展历史;政策;零排放;低噪声 1.引言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电动汽车无燃机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不产生排气污染、噪声也较小,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是十分有益的,几乎是“零污染”。同时电动汽车的应用可有效地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可将有限的石油用于更重要的方面。因此,电动汽车的开发研究和产业化受到世界各发达国高度重视。 2.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 电动汽车的历史可追溯到1834年,那年ThomasDave Venport制造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它由一组不可充电的干电池驱动,只能行驶一小段距离。第一辆以可充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于1881年在法国巴黎出现,它是法国工程师Gustave Trouve 装配的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 1886年,rankSprague设计生产了有轨电车。从此,电动汽车流行起来,在车辆运输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成为金融巨头的代步工具及财富的象征。1890年,美国人里克制成美国第一辆三轮电动车;1891年,美国人莫里森制成了第一辆四轮电动车,这使电动车向实

用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19世纪末,许多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公司都开始生产电动汽车。最早的电动汽车制造厂是由Morris和Salom拥有的电动客车和货车公司。另一个比较早的电动汽车生产商是Pope制造公司,到1898年底,Pope造了大约500辆Columbia型电动汽车。英国的伦敦电动出租汽车公司1897年生产了15辆电动出租车。法国的BGS 公司在1899 -1 906年也生产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商用型电动汽车,包括小汽车、货车、客车和豪华轿车。 第一辆时速超过100公里的汽车是电动汽车,即“Jamais Contente”,由一个比利时人驾驶,它是一辆子弹头的电动赛车,在1899年5月创下时速为110公里的记录。 进入无马车时代以后,电动汽车进入了一个商业化的发展阶段,此时的电动汽车有辐条车轮、充气轮胎、舒适的弹簧椅和豪华的车装饰。到1912年,美国有34000辆电动汽车注册。 1911年,Kettering发明了汽车发动机起动机,使得燃油汽车对于电动汽车司机来说更具吸引力,从此打破了电动汽车在市场的主导地位。而福特大批量生产福特T型车,使其价格从1909年的850美元降到了1925年的260美元,加速了电动汽车的消失。燃油汽车的续驶里程是电动汽车的2~5倍,且使用成本低,到19世纪5O年代,电动汽车几乎消失了。[1]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由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警醒,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认知,公众对核事故风险的担忧等,促使世界能源结构加快向清洁可持续能源体系转型。未来二三十年,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集中供应能源体系将转变为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多样的、分布与集中供应相结合的智慧网联、可持续能源体系。绿色低碳成为发展新理念,汽车节能、排放标准持续提升,促使以燃料节约化、排放洁净化、能源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节能环保汽车迅猛发展,推动了汽车动力技术创新变革。我们

各国汽车市场简况

各国汽车市场简况发布时间:2007-10-13 10:43:11 作者:信息来源:阿里巴巴 印度汽车市场简况 印度近年来国民收入稳定增加,中产阶级数量上升,加上汽车货物税近年来逐渐下调,以及贷款税率的下降,使得印度汽车销售每年都在增加,汽车工业每年复合增长率约在20%左右,产值约200亿美元。 印度第一大车厂为印日合资的Maruti Udyog,年产约40余万辆;其次为印度本土车厂Tata Motor,该公司在成功并购韩国Daewoo印度公司后,销售量突飞猛进,年产30余万辆;第三大车厂为本土车厂Mahindra & Mahindra,主要生产货车、牵引车及客货多用途车,年产各种车辆约12万辆。摩托车最大厂为印日合资的Hero Honda,年产200万余辆,全国市场占有率约4增以上;第二大摩托车厂Bajaj Auto,年产150万余辆;第三大摩托车厂TVS Motor,年产110万余辆。 印度汽车零部件主要厂商约有400家,其中以年营业额在100万至1,000万美元规模的厂商最多,有198家;100万美元以下的小厂有95家;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厂则有25家,总产值约60亿~70亿美元,直接从业人员达25万人。 印度汽车零部件业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技术落后、质量不佳、不良率过高、过多小厂不具有经济规模、缺乏研发能力以及仿冒品、瑕疵品充斥等。其中,仿冒品及瑕疵品充斥是印度汽车零件业最大的问题,市场中约有4成系原装进口,3成为当地品牌,另约3成则为质量低劣的仿冒品及经过翻修的瑕疵品。 印度汽车零部件生产中OEM约占3成,主要的客户包括美国的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德国的梅塞德斯-奔驰、宝马、奥迪,瑞典的沃尔沃,日本的五十铃、尼桑及意大利的比亚乔等。 日本汽车市场简况 2004年日本国内新车总生产台数为1,050万余台,市场规模庞大。日本整车厂本身零配件自制率较低,仅约30%(欧美成车厂约40%~70%),但由于日本汽车厂与汽车零配件厂间建构了密切垂直分工体制,外人极难介入其间。但近年来,随着国外资本进入日本汽车厂家,以及国际汽车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交易系统已逐渐崩溃,形成外国汽车零配件开拓日本市场的良好契机。其市场概况如下: 日本汽车零配件进口金额约1兆750亿日元(93亿美元),主要进口产品分别为安全带、剎车板、方向盘、离合器、车轮、前保险杠、换档杆、车用电线组件、活塞内燃机、轮胎、车用音响、车灯(照明机器)、雨刷、底垫、钥匙,安装用具等;就进口地区来看,以亚洲地区最高,其次为欧州和北美州,亚州地区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大陆,泰国、菲律宾、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及中国台湾等。 日本国内销售金额较大的产品依次为轮胎、机油、汽车导航系统、蓄电池、CD/MD、轻合金轮圈、车灯,这些产品约达8,110亿日元(70亿美元)市场规模。另外,去年(2004)销

中国汽车保有量、

中国汽车保有量、千人汽车保有量及汽车潜在需 求分析[图] 2019年04月24日 13:41:10字号:T|T 一、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分析 2018年1-11月,我国共销售汽车2287.1万辆,同比减少0.1%,其中乘用车1930.4万辆,同比减少1%。预计2018年全年销量同比负增长。受益于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2016、2017年汽车销售维持了较高的景气度,但也提前透支了汽车消费,加之2018H1三四线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区楼市旺盛影响,2018年汽车消费趋弱。 未来中国汽车销量慢增长将成为常态。2019年,三四线城市仍将是增长主力,驱动因素主要为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乘用车批发销量增速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17年中国汽车保有量2.17亿辆,2018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比2017年增加2285万辆,增长10.51%。 2011-2018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3年至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CARG达到17%,20187年底,国内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89亿台,汽车千人保有量从2003年的17台达到2017年的156台,用时14年。纵观全球,中国千人人均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对比日本、美国两大汽车大国,其实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还是相对很少的。

2013-2018年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走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是170辆左右,距离主要发达国家保有量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比如美国的千人保有量大概是在800辆左右,欧洲、日本大概在500-600辆左右。所以,未来一段时间,汽车消费潜力还是有,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大的。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分析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 北美以美国为代表;南美以巴西为代表;欧洲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亚洲以韩国为代表;日本单独分析。 一、日本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汽车工业是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10%,占整个制造业从业人员的7.1%,汽车及与之相关部门从业人员总数约655万人,约占日本从业人员总数的11%。 日本汽车工业从确立到居世界首位大体经历了30年时间,即从50年代通过政府保护和扶持及企业界大量投资引进技术、改造设备和扩大生产能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到六七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的腾飞。 1980年,首次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1980年汽车产量比1970年增长1倍以上,为1104万辆)。80年代以后,日本汽车产量一直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1 / 4以上,出口汽车每年都在600万辆左右,汽车出口额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0%左右。 二、日本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 在日本汽车工业生产体系初步形成以后,为了提高汽车工业的集中度,日本政府于1961年5月提出了“少数企业、少数车种和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工业集团化设想”。按照这一设想,日本汽车工业希望改组为大批量生产集团、高级特殊车生产集团和微型车生产集团等三大集团,每个集团下属2-3家公司。这一设想强烈地反映出日本政府希望汽车工业迅速建立起经济规模生产体制和成长为出口产业的政策目标。虽然这一设想由于各企业的抵制和当时在保护政策下汽车工业存在的超额利润而未能实现,但却能根据国情,通过扩大投资,以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系列化,最终解决了经济规模和批量生产体制的问题。其主要特点是零部件企业可以从整车企业得到稳定的订货,得到技术、资金、人才和信息方面的帮助,并事先了解整车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方向和向外订货的方针,从而放心地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形成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而整车企业通过与零部件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节约了投资,分散了风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独特的产业组织结构,使汽车整车企业的自制率低于30%,外协率超过70%,其相对稳定的集团内交易部分地取代了市场调节,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市场的不稳定因素,避免了大企业同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形成了一种大企业之间激烈竞争、中小企业则以参加大企业组织的系列集团展开间接竞争的分层次竞争体制。在政府政策的保护和汽车企业的培养扶植下,通过技术引进、自行开发、合资经营和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经过30年的努力,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在轿车、轻型车用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及产品技术的应用上已经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由此也确立了日本在产业竞争方面的优势地位。 如日元升值期间,受汇率变动影响,韩国的汽车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韩国汽车零部件需大量从日本进口)。 最后,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开发体制和生产体制也是日本汽车工业保持长久旺盛的重要因素。 三、日本发展汽车工业的道路 1、日本汽车普及化历史轨迹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先后成立,推进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二战前,日产汽车产量达5万辆。二战期间,日本汽车工业服务于战时体制,汽车年产量下降到几千辆。二战后,日本经济呈现混乱状态,粮食严重不足,国民生活十分困难,到处是一片饥饿的凄凉景象。

国内外汽车维修行业现状

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呈现高速增长势头,当年被许多业专家公认为中国开始进入汽车社会。在汽车消费结构方面,家庭购买比例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市场需求的主体,中国从此将开始进入稳定增长的良性的汽车市场。与去年相比,虽然今年汽车市场的销售涨幅有所回落,但市场需求潜力并没有缩减,只是由于汽车频繁降价,以及汽车消费和使用环境等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使得消费者持币待购,需求暂时得不到释放。当然,随着竞争的激烈汽车销售越来越走向微利时代,而汽车后市场则随着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成熟而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前景。 目前,国的汽车后市场比较混乱,还处于初期的调整和扩阶段。但巨大是市 场潜力和快速的增长速度,都给商家带来了很好的市场机会。市场开放后,多方 力量在角逐国汽车维修保养市场。随着国外汽车服务巨头的进入,汽车后市场竞 争的激烈愈演愈烈。 第一部分:维修市场状况 一、国外汽车维修行业状况 国外汽车维修业已基本以小型化企业为主。在美国,目前约有30 多万家营业性的汽车维修企业,这个数字与我国汽车维修企业数量基本接近。其维修企业分为三种类型,分类方法也与我国汽车维修企业类型很相似,但美国的汽车维修企业则明显呈小型化特征。据调查,美国平均每家汽车维修企业有专职雇员( 管理人员)4.5 名,专职维修技工24 人,维修工位6 个;这些企业中有62.7% 属个人所有, 6.2% 是合伙经营的,31.1% 则为股份;企业年营业额在5—10 万美元( 约合41—83 万元人民币) 之间的个人所有小型企业占85.8% ,而年营业额超过40 万美元(约合330 万元人民币) 的大型企业,则大多数为股份。对比国汽车维修行业,国外该行业的做法对发展来讲更有促进作用。先进的维修养护连锁网络,完善的汽修服务体系以及健全的汽修行业标准,必将为国的汽车维修行业带来新的思路。 1 、美国汽车维修:连锁经营唱主角 专业连锁维修店是美国人为驾车维护的首选,许多人把它形象地比作汽车售后服务行业中的“ 麦当劳”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美国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第

201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

2014年国内汽车保有量将近1.4亿,就2013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到1.37亿辆,从2400万辆增长到1.37亿辆,近十年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是2003年汽车数量的5.7倍,占全部机动车比率达到54.9%,比十年前提高了29.9%。 全国有31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天津、成都、深圳、上海、广州、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汽车数量超过200万辆,北京市汽车超过500万辆。全国主要城市汽车保有量前十: 汽车保有量第一:北京 拥有汽车总量537.1万辆,到2012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495.7万辆,仅2013年一年增加将近4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07.5万辆,私人汽车中轿车298.2万辆,分别增加17.8万辆和12万辆。 汽车保有量第二:重庆 拥有汽车总量399.8万辆,从去年汽车的保有量的前十名跃居第二,在2013一年汽车数量猛增70万辆。 汽车保有量第三:成都 拥有汽车总量336.1万辆,仅次重庆。自从2013年以来,成都每日(工作日)平均新上牌汽车1874辆。此外,全市驾驶人374.18万人,排名副省级城市第一。 汽车保有量第四:深圳 拥有汽车总量290.5万辆,就2013年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上升是290.5万辆,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私人小汽车拥有量183.43万辆,增长17.1%。 汽车保有量第五:上海272.3万辆至2013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民用汽车271.86万辆,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私人汽车141.32万辆,增长17.8%。 汽车保有量第六:广州269.5万辆2012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04.1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9%;其中私人汽车164.69万辆,增长10.6%。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110.28万辆,增长10.7%;其中私人轿车98.52万辆,增长10.9%。 汽车保有量第七:天津258.9万辆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258.9万辆,增长13.3%;其中,轿车拥有量185.64万辆,增长18.4%。民用私人汽车拥有量196.17万辆,增长15.9%;其中,轿车拥有量129.14万辆,增长20.9%。当年新注册民用汽车34.70万辆,增长4.5%;其中,新注册轿车23.17万辆,增长2.8%。 汽车保有量第八:杭州251.7万辆。 汽车保有量第九:苏州245.0万辆私家汽车保有量继续增加。年末拥有机动车239.27万辆,其中汽车177.90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18.1%。私家汽车保有量144.54万辆,比上年增长20.6%。 汽车保有量第十:郑州230.8万辆。

2011年汽车产销量及历年纪录

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及历年纪录 网易财经1月20日讯工业和信息化部于今日发布2011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公告。公告显示,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实现了平稳增长,汽车产销量双超184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积极推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出口高速增长,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汽车产销量双超1840万辆 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产销量月月超过120万辆,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汽车销售超过1850万辆,再次刷新全球历史纪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2011年累计生产汽车1841.89万辆,同比增长0.8%,销售汽车1850.51万辆,同比增长2.5%,产销同比增长率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31.6和29.9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市场保持平稳增长,商用车市场下降较为明显。2011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448.53万辆和1447.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和5.2%,同比增长率较2010年分别下降29.6和28.0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93.36万辆和403.2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0%和6.3%,同比增长率较2010年分别下降38.1和36.2个百分点。(见附图1~3) 2011年12月,全国汽车生产169.20万辆,同比下降9.3%;汽车销量168.92万辆,同比增长1.4%。其中,乘用车生产136.42万辆,同比下降5.6%,销售136.89万辆,同比增长4.6%;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2.78万辆和32.0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1.9%和10.4%。 2011年1~4季度,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8.2%、-0.8%、4.4%和-0.7%。 二、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平稳发展 2011年,在节能汽车推广政策的作用下,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保持平稳发展。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全年累计销售983.93万辆,同比增长4.0%;占汽车销售市场的53.2%,汽车市场占有率较2010年增长0.8个百分点(见附图4)。 三、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略有下降 2011年,由于汽车下乡、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征等刺激政策的退市,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9.4%,回落明显。受此影响,2011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611.22万辆,同比下降2.6%,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42.2%,市场份额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94.64万辆,占轿车市场的29.1%,市场份额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较排名第二的日系车高出7.5个百分点(见附图5)。 四、节能汽车推广政策成效显著 2010年6月,节能汽车推广政策开始实施。至2011年9月,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车型由推广前的101个增加到427个,14个月共生产433万辆。 2011年10月,节能汽车推广政策调整,将节能汽车推广标准提高了8%,推广车型综合工况燃

世界汽车制造商面临的问题

世界汽车制造商面临的问题分析 ——欧债危机的影响 引言:从08年金融危机后,欧洲的债务危机威胁全部欧洲主权国家的信贷情况,欧洲再次爆发信贷危机,而这次危机波及的范围较广,尤其对汽车制造业进行了致命的摧残。至此,欧洲各国的的汽车制造业走向低谷,世界汽车制造商应如何面对,中国车企应如何迎接此次挑战才可以避免欧洲式下滑?欧洲汽车制造业能否安然躲过此次波及全球的危机? 一中国现在汽车制造业的现状 (1)乘用车市场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占绝对主导 从各细分车型销量占乘用车销量的份额来看,2001年至2010年,轿车的份额从56.1%增至69.0%,是乘用车市场近十年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力;微客的份额从38.6%降至18.1%,减少明显;SUV的份额从3.3%增至9.6%,是增长最快的细分车型;MPV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但比较稳定。 (2)商用车市场平稳发展 2001-2010年,国内商用车销量从109.6万辆增至430.4万辆,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6.4%。总体上看,商用车市场增长较为平稳。 进一步从各细分车型销量占商用车销量的份额来看,各细分车型占比较为稳定。其中客车占比较小;轻型货车占比最大,接近商用车市场

近一半的份额,皮卡即属于轻型货车类车型;微型货车和重型货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改变了“缺重少轻”的格局,使得商用车的发展更符合市场需求。 (3)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 近年来,自主品牌汽车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地逐步发展,在我国汽车行业中的竞争力逐渐提升,市场的份额也逐年提高。由于自主品牌商用车的稳定增长,自主品牌乘用车近年来的不断突破,2009年自主品牌汽车产量占比已经由2005年的27.6%上升到了44.5%。 (4)我国汽车总保有量增长较快,但人均保有量依旧很低过去十年间,我国汽车总保有量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1,802万辆增长到2009年的6,288万辆,年均增速为16.9%。十年前,汽车对国内绝大多数人来说还属于奢侈品,但十年后,汽车正开始走进普通百姓的家庭生活。 从人均保有量来看,2009年,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已从2001年的14辆上升至47辆,但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以2007年的同期数据进行比较,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低于全球平均141辆的水平,更低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600-800辆的水平。(5)进口汽车所占市场份额较小,不足以影响我国汽车市场结构 2010年,我国汽车进口总量为81.3万辆,仅占同期我国汽车市场份额的4.4%,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很小。另外,从进口汽车的产品

各国汽车设计发展简介 欧美历史悠久

各国汽车设计发展简介欧美历史悠久 [导读]汽车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专业的学科,它在外观设计、人体工程学、机械设计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下不断进化着。 汽车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专业的学科,它在外观设计、人体工程学、机械设计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下不断进化着。而我们这里所提到的汽车,实际上包含了摩托车、卡车、巴士以及货车、轿车等等种类。现代汽车的功能设计,往往需要有一大批不同专业的团队来共同完成。不过,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汽车设计大多等同于外观设计,所以,一般汽车设计师都拥有艺术背景,同时又具备工业设计或交通设计的专业知识。 早期汽车设计在美国

汽车诞生至今不过100多年,其发展进化的主要区域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当然,这两地的汽车设计也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美国,汽车设计于1924年来到了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年开始,美国汽车市场开始呈现饱和趋,所以为了保证销售量依然能够稳步增长,通用公司总裁阿尔弗莱德提出了“车型年份”的概念,也就是每年推出一个小改款用以说服消费者每一年都有购买新车的理由。

这一计划在业内被称为“动态淘汰”,它对汽车行业、产品设计、甚至是美国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汽车巨人亨利·福特却对此没有兴趣,他始终坚持设计的完整性与简单化,正因如此,通用在1931年超越福特,成为了汽车市场上的龙头老大。由于采用了推出年度改款的理念,也使得通用汽车开始采用“body-on-frame”理念,而非欧洲市场上流行的整体车身设计,以简化不断变化的设计带来的制造难题。

1934年克莱斯勒带着全新的发明和空气动力学设计推出了著名的“Airflow”,然而由于过于革命性和独特,克莱斯勒又不得不被迫对其后来的车型进行改款,这一次也让整个汽车行业认识到了“先锋设计”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中国汽车保有量到底是多少

中国汽车保有量到底是多少? 公安部交管局日前发布信息,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多万辆。 机动车包括汽车和摩托车 公安部交管局的数字发布后,媒体纷纷进行解读,但是,有的根本没弄清楚机动车的含义。一家地方媒体评论说,全国机动车拥有量达到1.99亿辆,相当于全国平均七个人一辆汽车。 这个解读其实是不准确的,在1.99亿辆机动车中,有1.14亿辆是摩托车。摩托车也属于机动车范畴。 公安部交管局所统计的8500多万辆汽车,包括大约1500万辆低速货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用车。一般认为农用车和拖拉机一样,属于农业机械。农用车的牌照是由地方农机局发放,而并非由交管部门下属的车管所发放。 如果减去农用车,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实际上只有7000万辆,低于日本的7500万辆汽车保有量,约相当于美国2.85亿辆汽车保有量的四分之一。 千人汽车保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28辆。而中国目前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52辆,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如果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汽车保有量应该是1.56亿辆。 美国是全世界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国家,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950辆,在一些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一般都超过千人500辆。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汽车大国,去年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新车市场,汽车保有量近年来迅速扩大。 虽然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是汽车迅速增加带来的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汽车增长要与社会协调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能源和土地资源相对短缺,如此低的汽车保有量,已经对能源供应、环境保护、交通通畅和城市秩序带来巨大压力。 全国五分之一的大城市由于汽车尾气排放,空气污染严重。由于同样原因,全国110个中大城市达不到二级空气标准。

2014年全国汽车产销量概述及2015年市场预测

2014年汽车市场运行情况概述及2015年汽车市场形势预测 一、2014汽车工业产销情况 2014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372万辆和2349万辆,同比增长7.3%和6.9%。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992万辆和1970万辆,同比增长10.2%和9.9%;商用车产销分别为380万辆和379万辆,同比下降分别为5.7%和6.5%。 二、2014年汽车市场的主要特点 1.全年汽车销量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低于年初预期 全年汽车销量达到2349万辆,再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但由于受到增长基数高、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大及商用车市场下降等原因影响,使今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有较大回落,且低于年初行业预计的8%-10%的增长速度。 2.行业前十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107.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8.9%,高于全行业增速2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9.7%,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3.乘用车销售增速平稳,SUV、MPV继续高速增长 2014年乘用车销售1970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9.89%。其中轿车增速放缓,SUV、MPV依旧保持高速增长,交叉型乘用车则继续下降。 乘用车分车型看:轿车销售1238万辆,同比增长3.1%;SUV销量为408万辆,同比增长36.4%;MPV销量为191万辆,同比增长46.8%;交叉型乘用车销量为133万辆,同比下降18.1%。市场结构上,轿车占乘用车比重62.8%,比去年下降4.2个百分点;SUV占比20.7%,比去年提高4个百分点,MPV占比9.7%,比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交叉型乘用车占比为6.8%,比去年下降2.4个百分点。 4.商用车销量降幅较大 受宏观经济和相关政策法规影响,今年的商用车市场销量降幅较大。全年商用车销售完成379万辆,同比下降6.5%,分车型看,其中货车销售318万辆,同比下降8.9%,客车销售61万辆,同比增长8.4%。 货车车型中,受国四排放标准执行后带来成本上升和厂家生产准备不足等原因影响,使轻型货车出现了大幅下降,全年降幅达到了12.9%。由于轻型货车占到货车的比重较高,导致货车整体出现了较高降幅。 客车方面受到城市公交(含新能源车)、校车增长及轻型客车带动,使客车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5.新能源汽车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随着政府全面出台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企业对产品的升级改进和社会对新能源汽车认可度的提升,2014年新能源汽车有了较快的发展,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5万辆,同比增长32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5万辆,同比增长208%,插电式电动车销售3万辆,同比增长878%。 6.中国品牌汽车市场份额继续下降 受到合资企业生产的外国品牌汽车在新车推出数量和推出速度上的加快、中小型车推出力度的加大以及产品价格下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下降,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但中国品牌SUV市场份额上升,成为亮点。 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757万辆,同比增长4.1%,占有率为38.4%,比去年下降2.1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轿车销售277万辆,同比下降17.4%,占有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比较分析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比较分析
刘志强
(江苏大学交通工程系, 212013) [摘要] 本文在分析比较中美日等国道路交通现状、交通安全的发展情况、采取的相应对策以及其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我国现阶段交通特点、 交通安全的状况、交通安全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在交通安全管理的总体框架下,交通安全技术手段的提高是我国交通安全管理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实施分阶段的、递进的安全管理对策和开展长效管理,提高交通安全技术,建立“点—线—面”的立体控制系统和道路交通 安全保障体系,才能提高我国交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
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和国际红十字会的联合研究报告预测,未来的交通事故将与严重疾病一样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 原因之一。但目前各国政府却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放在这些疾病的治疗而不是放在解决道路安全问题上。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出现而产生。要消灭交通事故,做到“零伤亡”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建立 一个相对安全的交通环境,给交通参与者提供宽恕的交通氛围,使交通真正实现快速、舒适,成为一件爽心悦目的事。 本文在分析比较中美日等国道路交通现状、交通安全的发展情况、采取的相应对策以及其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开展 了对我国现阶段交通特点、交通安全的状况、交通安全技术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在交通安全管理的总体框架 下,交通安全技术手段的提高是我国交通安全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实施分阶段的、递进的安全管理对策 和开展长效管理,提高交通安全技术,建立“点—线—面”的立体控制系统和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才能提高我国交 通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能。 1.中外交通安全情况 1999 年,全球约有 75 万人死于交通事故。TRL(Transportation Research Labs )的一项研究表明,1999 年道路交通 事故的全球分布如表 1 所示,其中,近一半的死亡事故(约 44%)发生在亚太地区。 比较中、美、日、印的交通事故的走势有较现实的意义。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和日本,具有较大的机动车保有量和 道路密度(表 2),在国内通过实施“3E”工程,交通安全的形势大为改观,车辆事故率及里程事故率均持续下降,多 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并趋于稳定,一些主要西方国家的交通事故率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 1985~1999 年日本则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 1 万人左右的水平上(图 1)。从 1985~1999 年中、印两国交通事故的 对比可以看出,同为人口大国、发展中国家的中印两国交通事故均呈上升趋势(图 1),随着两国机动化水平(中国机 动化水平增长率高达 16%)的提高,如果不对道路安全项目进行改进,这种趋势将一直继续下去。 2.中国交通事故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1 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 10 万人。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 保有量的增加,道路里程的延伸,道路交通愈趋复杂,交通事故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02 年,我国公安交通部门共受 理交通事故[1]案件 773137 起,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 109381 人死亡,562074 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3.24 亿元。因 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10 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近年来持续攀高。 交通事故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对社会的安定团结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自 70 年代以来,我国交通事 故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0 万人口死亡率一直攀升,图 1 为中印日等国部分年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统计情况。 3.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3.1 现阶段我国交通的特点 道路交通安全受到人-车-路以及交通环境这四位一体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交通安全环境则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混合交通状态严重 对交通事故产生的交通特点分析可知,混合交通条件下发生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 55.9%,同时还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占 67.2%);当混合交通且缺少交通控制时,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 50.8%,死亡人数占 62.4%(1998)。 车辆性能差;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车况的好坏、车辆的性能等直接影响着道路交通的安全。与发达国家 相比,我国交通运输中的车辆总体特征表现为:耐用好修,适应炎热、严寒的气候,无装饰,车辆只具备基本性能。 目前国内车辆普遍不适应持续高速行驶的工况,因此在高速公路上表现不佳;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 件损坏,均可成为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 机动车辆组成结构畸形 国内机动化水平低(表 2),但交通事故率高。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报告还表明,发达国家 (这里指 OECD 成员国)的交通事故和机动化水平与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较,亚洲国家的机动化水平最低,但 交通事故率最高。 2002 年,全国在用机动车保有量为 79,756,763 辆,其中,汽车 21,417,279 辆,占机动车保有量的 26.85%,而农用 运输车、拖拉机、挂车等则占 73.15%,因此车辆整体性能较差。而由这些车辆组成的混合交通流将对交通安全构成致

中国汽车保有量状况

中国汽车保有量状况 当今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这种形势下,汇聚全球汽车业的精英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围绕当前汽车发展工业当中基础性,现实性,前瞻性的议题来举办论坛,应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对中国乃至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汽车业,汽车市场为例,经历了数年波动之后,目前总体呈现出稳定复苏的态势,特别是今年美国汽车市场复苏强劲,美国上个月产销同比增长超过15%,日本虽然受地震灾害影响,但是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产销增幅高达53%,汽车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 欧洲市场呢,由于受部分国家主权再危机的影响,上半年汽车累计产销量都下降了7%,可以说成为唯一下降的主要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在连续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09年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之后,应该说,现在已经进入了低速稳定增长的这么一个阶段,今年1到7月份中国汽车产销1096万辆和1097万辆,同比增长4.8%和3.6%,应该说产销增速在明显放缓。但是进出口却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今年1到6月份,我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了77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其中,进口增长20.5%,出口增长16.9%,应该说中国的汽车在世界汽车市场中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尽管当前全球的汽车市场冷热不均,复苏的步伐有快有慢。但是我觉得整个汽车产业正在进行着深度调整,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越来越成为竞争的焦点。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应该说不管是水平还是质量,都在不断的提升。汽车工业未来应该充满希望。 当前我国按照第二个十二五计划,实现了又快好发展,汽车工业作为我们机械主要产业,它占到了30%左右,也是我国国民支柱产品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连续在国务院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规划,以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当中都对此做了专门的表述,国家已经把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先导产业给予支持,为我们发展明确了方向,今后将按照国家要求坚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重的方针。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传统汽车工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水平。加快升级换代。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快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和节能汽车的研发。整合资源,尽快的来攻克先进的关键技术,突破电池科技技术,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特别是要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为实现汽车强国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我们也同样的充满信心。目前中国汽车的保有量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一半,中国汽车消费需求仍然十分旺盛,也为汽车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内需潜力,同时随着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化对外交流的合作日益增多,我国将更加重视出口市场结构优化,产品品质跟议价能力的提高。在世界汽车市场定会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世界各国汽车文化概述

世界各国汽车文化概述 美国汽车 一.设计理念 从福特的T型车开始,美国人对汽车的设计总是往实用的方向靠拢,每退出一种造型汽车,都一定要最符合当时人们的需求。 1.宽、大、豪华式美国本土车的共性 这种设计依赖于两个因素:美国经济比较的发展,美国人的个性特点。比如美国的国情是地广人稀,恰好与中国、欧洲都有很大差异,美国车有足够自由的空间任意驰骋。再如,美国的经济发达,油价较低,美国人愿意使用悍马之类的大排量汽车。 2.舒适与实用兼而有之 美国很少有小道,美国汽车不需要高驾驶精度,为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更加舒适,而更加强调减震效果。 美国汽车设计得动力十足,也是出于实用主义,美国人总是喜欢在车后面拖挂东西,只有足够大的扭矩才能满足。 二.制造理念 相比于中国人把汽车看做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相比于欧洲人把汽车当做是工艺品制造,美国人对待汽车的态度非常简单,只要能安全、舒适,什么品牌并不重要。美国车经常出现质量问题,也与美国人换车周期较短有关,并不是说美国人生产不出高品质汽车。 三.汽车使用 1.随意性较强 美国人讲求个性,美国人买车都是一个裸车的概念,从内到外的装饰都是买车人自己的选择。 2.汽车使用幽默 美国宽大的汽车折射出了美国人二战之后绝地重生的感觉。也被赋予美国人的价值观、生活形态以及情感需求,折射出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审美取向。比如天生幽默的美国人喜欢在车尾贴上“不要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撞上来吧,我正需要钱!”等标语。 法国 一.设计理念 法国人的浪漫闻名世界。同时,法国也是一个具有时尚前卫风格的国度。法国车的设计承载着法国本土气息,在借鉴德国车比较先进的理念外,还发扬自己本身的时尚前卫的特质。 可以说法国车是时尚、科技和一个比较高水准工艺的综合体。当然这些也是相对而言,法国车给人的感觉是风格和设计理念比较独特。 法国车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更突出在新设计的外延方面,像微型车的精巧、

世界主要国家的轿车保有量

世界主要国家的轿车保有量 99-12-2 时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 1995.1 581,542 241,926 246,560 191,186 155,915 200,822 1995.2 648,031 384,769 241,142 152,329 151,644 153,573 1995.3 798,720 647,798 360,744 181,849 185,916 175,975 1995.4 685,873 321,728 297,329 138,770 161,355 140,929 1995.5 825,177 293,379 321,607 152,658 157,665 167,179 1995.6 852,785 397,398 326,766 134,901 198,012 160,114 1995.7 721,286 426,914 268,387 33,459 92,832 155,094 1995.8 806,417 253,196 216,764 468,945 133,231 79,436 1995.9 714,899 407,717 272,191 140,069 116,585 124,941 1995.10 701,561 353,497 267,454 136,605 162,360 115,868 1995.11 644,463 380,406 262,242 143,055 172,849 148,920 1995.12 654,287 335,178 232,875 71,540 142,140 96,952 1996.1 566,987 258,246 275,607 191,761 184,541 198,037 1996.2 690,539 404,748 266,700 159,013 177,378 161,556 1996.3 792,851 633,045 375,378 180,275 191,942 175,170 1996.4 760,839 336,883 336,525 162,618 183,244 150,564 1996.5 871,159 306,135 338,790 165,685 156,597 164,500 1996.6 792,358 386,758 316,540 141,266 134,489 152,600 1996.7 732,361 457,396 304,859 39,150 234,474 157,000 1996.8 749,884 257,263 228,316 479,409 171,317 74,000 1996.9 696,638 429,668 274,624 138,059 216,484 116,000 1996.10 677,950 394,508 285,918 154,733 202,150 144,500 1996.11 590,449 429,060 260,066 135,342 135,090 134,000 1996.12 604,738 375,018 232,997 78,141 144,385 111,000 1997.1 612,012 298,033 266,069 206,784 122,320 1997.2 457,947 注 1):美国数字为销售数字单位:辆 资料来源: 日本汽车生产协会

2011-2012中国汽车保有量情况

2011-202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情况调查分析 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7313717.html,) 日期:2011-11-2 随着我国从2009年开始连续两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目光集中到我国汽车销售后产生的市场空间这块“蛋糕”上,盯紧了汽车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钱袋子。如何迎接“汽车后市场”的挑战和机遇,近日在沈阳举办的“汽车工业发展新趋势研讨会”上,专家们就此进行了探讨。 庞大的“汽车后市场”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介绍,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汽车产量从2000年的200万辆增加至2010年的1800万辆,进入了汽车制造工业大国行列。“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速为25%,汽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5%。 在汽车供应量持续增加、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新车销售的利润越来越薄。与此同时,日趋成熟理性的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等问题也越来越挑剔,随着城市的扩张,车主们到汽车4S店的距离一般较远;遇上节假日出行的高峰期,到售后服务店检测汽车的客户往往要排队……如何解决消费者购车的后顾之忧以及在汽车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成为制造商必须考虑的问题,也造就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所谓“汽车后市场”,指的是汽车售出之后的维修、保养、服务以及所需的汽车零配件、汽车用品和汽车材料的市场。据统计,2005年我国“汽车后市场”的营业额为880亿元,到2009年增加到2400亿元,预计到2012年左右增至49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9%。最近在沈阳举行的汽车工业发展新趋势研讨会上传出信息,“汽车后市场”正逐渐成为整车销售之后的中国汽车市场第二块“大蛋糕”。 一汽丰田公司工会主席霍裕民表示,在国际上重要的汽车生产企业中,售后服务利润是整车销售利润的3倍。因此,“汽车后市场”是这些公司的重要利润增长点。目前在中国,首次购车比例高达80%,而在国外不足20%。一旦中国的首次购车比例下降到50%,“汽车后市场”的容量将会更大。 外资公司悄然布局 面对这个庞大的市场,许多外资公司开始悄然布局,首当其冲的是跨国零部件供应商。据了解,目前博世已在国内建立500多家汽车维修店;日本最大的汽车用品经销商“黄帽子”计划在2015年前将中国直营店和加盟店数量增加到500家;美国通用汽车集团下属的维修连锁企业AC德科数年前就进入中国,目前已在国内主要城市布局,并立志成为华东汽车快修的龙头老大;3M在中国则将其8000种汽车售后产品覆盖到700家特约美容店、6000家汽车维修厂和4S销售中心;德国的伍尔特集团在中国100多个城市建立起销售服务网络,致力于汽车后市场服务…… 伍尔特集团中国总裁都德福表示:“未来十年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对伍尔特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虽然中国目前的汽车后市场与欧美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正是这样,才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说,目前伍尔特集团在中国的汽车后市场年利润是5亿元人民币,但是,预计到2020年,伍尔特在中国的后汽车市场可以实现年利润200亿元人民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