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研政治背诵笔记(完整版)

考研政治背诵笔记(完整版)

考研政治背诵笔记(完整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2016考研政治串讲笔记(打印版)

2016考研政治系列教材

考研政治串讲笔记

(串讲班专用)

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哲学部分总图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考点群1:导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伟大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根源)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马、恩的革命实践及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其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其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前言问题+唯物论

考点群2:哲学基本问题及哲学派别的划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1)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1)根据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根据世界是否能认识的不同回答,可划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考点群3:唯物论——马克思的“物质”指什么

马克思主义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唯一特性)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起源:(1)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起决定性作用。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②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不显著的运动)。

③运动的绝对性体现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

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④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

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有意识作指导,但仍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物质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2)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考点群4:物质的一种——实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基本特征:(1)直接现实性;(2)自觉的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基本形式:(1)生产劳动实践。(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4)教育;⑤艺术。实践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2)实践集中表现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

关系: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

(1)自人类产生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

(2)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使之依赖于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

域。(3)实践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辩证法部分

考点群5:世界的总状态——“联系→发展”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

方法论意义: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1)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2)新事物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考点群6:事物是如何联系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和逻辑矛盾区分)。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

(2)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意义: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的作用表现:(1)矛盾双方利用对方的发展

使自己获得发展。(2)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3)矛盾双方可向自己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的作用表现:

(1)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构成事物的量变。(2)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事物发展不仅相反相成而且相辅相成。说明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例如,“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

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3)构成事物的诸矛盾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其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解决的形式: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矛盾分析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的认识方法。考点群7:事物是如何发展的——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事物渐进过程连续性的中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5)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分析的态

度,对其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形成一个周期。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考点群8:基本范畴——弥补三大规律的空白

原因与结果。特点:前后顺序;必然联系。区分:“有因必有果”和“有其因必有其果”。可能性与现实性。区分:可能与不可能;抽象的可能与现实的可能;好的可能与坏的可能。现象和本质必然和偶然内容和形式

考点群9:人们了解辩证法得到的思维——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关系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考点群10: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区别:前者自发、盲目的;后者是有一定目的人有意识的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

(1)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2)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4)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笔记:

主体=人=主观+肉体客体:实践认识的对象

篇二:2016考研政治课堂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总论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

2.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3. 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

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即与时俱进;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一部分、哲学

二、唯物论

(一)物质观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1

3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历史贡献: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历史贡献就是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4.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①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②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③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物质的定义方式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6.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7.物质和运动:

①运动的定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②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

③方法论:脱离物质谈运动,导致唯心主义;脱离运动谈物质,导致形而上学。8运动与静止:

①静止的定义: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②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对立统一):相区别,运动的绝对性,静止的相对性;相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方法论批判:夸大静止,否定运动,将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扩大运动,否定静止,

2

将导致诡辩论的错误。

9物质运动与时空:

①时空的定义: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②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③时空的特点:客观性、有限性、无限性、相对性、绝对性。④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10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②社会物质性表现:人类社会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的实践活动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①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

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③物质世界

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

(二)意识观

12.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①意识的定义: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的产生:三个发展阶段(一)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二)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三)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③意识产生的影响因素: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言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

④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⑤意识能动作用:(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

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

(三)实践观

14.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

①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②实践的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③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科学实验。

15.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所独有的活动,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是,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17.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8规律及其客观性: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

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是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

4

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三、辨证法

(一)两大总特征

5

篇三:考研政治无敌笔记————毛概总结超清晰一天背完

1. 中共一大――1921年7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2. 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

考研政治必背的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必背的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必背的知识点归纳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考研政治必背的知识点归纳,欢迎阅读与收藏。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 1.规律与规则不能混同,规律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而规则是人为制定的、主观的。当然,合理的规则必须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 2.规律的重复,是本质性、必然性内容的重复,不是具体事件的重复,因为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 3.假象和错觉不是一回事情,假象是事物的一种现象,是客观的;错觉是错误的感觉,是主观的。当然,如果为假象所迷惑就会产生错觉。 4.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两者之间不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而是体现与被体现的关系,即现象不是反映而是体现本质。 5.唯物辩证法和诡辩论具有本质区别。 第一,前者既承认区别又承认联系(既讲非此即彼、又讲亦此亦彼)。后者不承认区别只承认联系(不讲非此即彼、只讲亦此亦彼)。 第二,前者既承认运动又承认静止(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后者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第三,前者既坚持两点又分清主次,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后者虽然坚持两点但不分主次,属于均衡论。 6.部分质变归根到底是量变,不是质变。 质变有爆发式飞跃和非爆发式飞跃两种基本形式。量变有数量变化与结构变化两种基本形式。 7.不能把矛盾的同一理解成等同,同一是矛盾双方的同一,是以差异为前提的;也不能把斗争混同于斗争的具体形式,如错误地认为

斗争即对抗。 8.矛盾斗争性的无条件性,不是讲矛盾双方的斗争不需要条件,不受任何条件约束,而是指矛盾双方的斗争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但斗争的具体形式受不同条件的制约。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同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普遍存在于特殊之中,没有超出特殊;整体由部分构成,但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已经超出部分。 10.“事物既然是永恒发展的,就不存在静止或者倒退”,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考研政治知识要点 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

考研政治必背题笔记

答题模板: A和B的关系 A是什么B是什么+A和B的关系+方法论(所以我们要) 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中....) 关系上的套话 A不能离开B,A离开B不能单独存在。 B不能离开A,B寓于A之中 腿姐万能模板: 应付马原分析题第(2)问,如何对待/理解/处理/启示类问题? 我们应该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学习和运用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把握事物规律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把握机遇,从偶然中发现必然。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不断推动认识的深化发展,将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推动认识与实践历史的、具体地发展。

辩证法部分 (联系是什么)联系就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及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联系是事物固有的、客观的,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与多样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实现方式)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所以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提高活动自觉性。 (新)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过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将事物看作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内容与形式、现实与可能不太容易考,可以不背 (关系范畴)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关系1)原因和结果是辩证统一的,原因与结果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关系2)原因与结果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等。 所以我们要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增强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3.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机遇、机会这类体现偶然性) 背诵:范畴+对立统一+所以我们要(既...又...) (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偶然性中有必然,任何偶然的东西都必须受必然性制约。必然性中有偶然,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补充,而且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方法论)所以我们既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又要注重偶然性,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4.现象与本质辩证统一 背诵:范畴+分别是什么+两者什么关系+所以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关系范畴)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现象)和内部联系(本质)相互关系的范畴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本质是什么)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相对稳定的,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什么)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个别的、具体的、多变易逝的,可以直接为人的感官所感知。 (两者的关系)本质决定现象,本质问题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任何现象都从某方面表现本质,本质总要通过现象表现。 所以我们要通过现象看清事物的本质。

考研政治笔记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 2.意识本质,意识是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可以转化成 物质,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意识的主观性:表现为它是对客观事物的近似真实的反映,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和虚 幻的反映,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6.“坐地日行八千里”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7.机械唯物主义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的储藏所,割裂了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 系。 8.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转化而实现的。 9.矛盾的性质是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0.事物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及其转化所体现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表明事物的发展 过程既有历史的联系,又有不同的历史阶段。 11.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 看,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12.假象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表现,是客观的;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认识,是主观 的。12.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强调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13.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决定性的环节是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 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在观念中建构起实践改造所应达到的理想客体。 14.真理的具体性,内容上讲,真理是运动发展着的事物的多方面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 的统一;形式上讲,真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理论体系。 15.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 16.旧唯物主义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17.生产方式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 范畴是标志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劳动资料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合称生产资料。现实的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18.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错误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19.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出发点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 动规律。 20.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 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保存或转移价值。 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剩余价值学说,枢纽是劳动二重性学说。 22.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一个 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一方面通过具体劳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并将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的新的产品中去;另一方面,通过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并实现价值增值。 23.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 2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区分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靠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积聚是直接通过资本积累使个别资本增大。资本

【考研政治】20大笔记及口诀

●精神状态:【自~首~刑~法】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勇毅前行、踔厉奋发 ●三个务必:【不~苦~善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三件大事:2个一百(党100岁、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小康)+中特新时代●国防和军队改革:【解~体~局~面】{结构、体制、格局、面貌}一新 ●6个坚持:【自首人系文兄】自信自立、守正创新、人民至上、系统观念、 问题导向、胸怀天下 ●新时代新征程共产党的使命/中心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 年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人~富裕~物~和谐~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巨大、共同富裕、 物质与精神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前进道路把握重大原则:党领导、色道路、人中心、改开、斗争 ●四个伟大: ➢伟大斗争是精神:【战斗神】敢于面对各种挑战 ➢伟大工程是基石:【党公鸡】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 ➢伟大事业是旗帜:【色试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梦想是目标:【复兴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前进道路五大原则:【党(领导)~人民~斗争~(走)改革~道路】①党领导 ——领导力量②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本理念③发扬斗争精神——精神力④深化改革开放——路径选择⑤中特道路——道路选择 ●

经济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主题:高质量发展【高手/高瞻远主】●第一要务/要义:发展 ●发展经济着力点:实体经济 ●乡村振兴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根基:粮食安全 ●战略方向/主线:【侧方/公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上合组织:【互互平协文明发展】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 谋求共同发展 ●啥 依法治国 ●核心:宪法 ●依法治国基本格局:【公~民~严~学】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严格执法、科 学立法 ●法治的生命线/司法活动最高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私房线】 公正司法 ●法律的生命力:【执行力】严格执法 ●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全民守法 ●法治的龙头环节:科学立法 ●最本质特征/最大优势:党的领导

考研政治背诵清单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 大革命时期——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土地革命时期 三、《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11月)——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1.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的特征。 2.阐述了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探索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道路 1.阐述了建立红色政权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多久”的疑问。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五、《反对本本主义》(1930)——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抗日战争时期

考研政治背诵笔记(完整版)

考研政治背诵笔记(完整版) (一)考研政治核心考点背诵笔记陈闫编写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马克思主义哲学序论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性。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阶级性、实践性。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唯物论10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自然界和精神)的关系问题。1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第二,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12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13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关于各种派别的言论,此处不列出,请参见我编写的《哲学派别言论汇总》,博客上有)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金木水火土元气)中寻找世界的本

原。15近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时,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1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17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比如牛顿)。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19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主观精神(人的)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20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上帝、理、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21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22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导致形而上学或者唯心主义。2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一是指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没有发生某种特定的运动;二是指事物处于量变阶段而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2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第一,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第二,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变化,是运动过程中的某种稳定状态。第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第四,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5时空的特性:时间具有一维性,空间具有三维性;时空都是客观

考研政治_哲学原理_背诵版

《生活与哲学》38条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30)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系列(完整版)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系列一: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准备阶段,对于考生来说,需要把握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具体来说,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等… 这一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准备阶段,在宏观上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主要内容和特征进行了阐释,对于考生来说,需要把握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虽然一般不涉 及大题,但是却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奏与铺垫。 具体来说,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激化 主观因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 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大理论成果: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考研政治复习精华笔记(重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二单元辩证法(重要章节) 3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7、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单选) (1)联系是指事物间、现象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是把普遍联系的原理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 (3)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世界上每一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它事物、现象有某种联系或关系。第二,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第三,每一事物和现象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环节,每一事物通过自身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 (5)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38、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1)联系的多样性是指在普遍联系中,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联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任何一种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联系。条件是指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选择题)人们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条件、具体分析条件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好工作。 39、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发展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根本法则。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3)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在运动变化中体现出来;变化可以是上升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运动,而发展则是前进性的变化。(运动概念最大,发展概念最小) 40.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分析题) (1)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且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恒地存在。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3)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41、规律及其客观性。(单选) (1)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 (3)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和重复性(是指规律作用的重复)的特点。 (4)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物质世界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创造或者消灭物质,也就不可能创造或消灭规律,只能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5)在规律的客观性问题上,坚持辩证的决定论,反对非决定论和机械决定论:①决定论是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的哲学学说,一般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②非决定论是否定规律及其客观性和必然性的哲学学说,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③机械决定论是只承认规律及其客观性和必然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和偶然性的作用,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④辩证决定论是既承认规律及其客观性、必然性,又承认主观能动性和偶然性的作用。 4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选择题)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四个方面: (1)普遍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普遍联系的观点,形而上学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或只承认事物的外部联系而否认其内部联系。 (2)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而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至多只承认事物的量变。 (3)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主张用全面的观点去研究、观察和解决问题,而形而上学则片面地去观察、研究问题。 (4)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区别。 43、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背诵版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 2、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其含义有二: (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这是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的一般本质;(2)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 3、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1)客观现实性;(2)自觉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 4、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2)处理和变革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验;(4)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5、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1)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2)实践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相互作用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人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2、主体是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包括:(1)人本身的自然力,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物质基础;(2)主体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智力因素;(3)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实践主体能力结构中的精神动力因素。主体能力结构中的这些要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 实践主体的社会结构可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四个层次,不同的主体之间也发生着相互关系。

考研政治毛概必背内容总结(背诵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李大钊及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2)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经过延安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的共识。 (3)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毛泽东思想 a.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②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考研政治冲刺背诵笔记(罗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绪论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选择题考点】 〔1〕思想道德为法律体系提供价值根底。 〔2〕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3〕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笔记&点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择题考点】 〔1〕富强、、文明、和谐〔国家层面〕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 〔2〕当代中国最根本的价值观念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与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表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笔记&点拨 一、追求远想坚决崇高信念 〔一〕什么是理想? 【选择题重点】 〔1〕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理想是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开展的向往与追求。 〔3〕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 〔1〕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 〔2〕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3〕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论述题重点】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4.实现理想的动力:信念【选择题重点】 〔1〕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2〕信念是一种坚决不移的精神动力。 〔3〕信念具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然而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科学的信念会客观实际的改变而与时俱进。 5.信念的特殊形式:信仰【选择题重点】 〔1〕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 〔2〕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3〕信仰对人的行为有着最大的统摄力

2023考研政治总结笔记

2023考研政治总结笔记 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涉及国家、政府、政策以及国际 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家、政党、民主等。 1. 国家 国家是具有独立主权的最高政治组织,它由人口、领土和主权三个要素构成。 国家的基本职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发展经济等。 2. 政党 政党是具有一定思想纲领和组织形式的政治组织,它的主要职能是参与政治竞争、组织选举、制定政策等。政党对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 民主 民主是指人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民主具有平等、自由、公正等特点,它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标志之一。 二、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拥有坚强的组织力量和领导能力。它在中国的政治体系 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领导和协调的作用。 2.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实行多党合作制度,除了中国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参与政治活动。各党派共同参与国家政权的组织和管理。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 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特征之一。

三、全球政治格局与中国的发展 当前全球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多极化发展 全球政治格局由过去的单极化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作为新兴大国正在崛起,其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2.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 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的战略,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3. 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全球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互利共赢合作,实现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四、政治理论与实践 政治理论是指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的理论体系。政治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核心,它包括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这些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提供了指导。 2. 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主义政治理论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艰苦探索的结果。这一实践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民主法治和中国政治改革 中国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民主制度,保障公民权利,促进政府治理能力和公信力的提升。 五、政治与公民的关系 政治与公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政治影响着公民的权益和生活方式。

考研政治笔记2篇

考研政治笔记 第一篇: 考研政治笔记 政治是考研的一门重要科目,它包括了政治理论、中国革命史、中国建设史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等内容。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切忌死记硬背,要善于思考和理解。 政治理论是考研政治的基础部分,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等内容。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发展道路。同时,还要熟悉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中国革命史是考研政治的重点部分,它包括了中国革命的起源、发展和胜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领导和发展等内容。我们要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贡献。同时,还要熟悉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和历史教训,总结中国革命的规律和成功之道。 中国建设史是考研政治的重要部分,它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经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内容。我们要了解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和阶段性成果,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和发展道路。同时,还要熟悉中国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发展模式,总结中国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发展道路。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是考研政治的难点部分,它包括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战略等内容。我们要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制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规划和制度建设。同时,还要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战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和道路选择。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多做政治题的练习和分析,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同时,还要注重政治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结合,提高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只有积极备考,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二篇: 考研政治笔记 政治是考研的一门重要科目,它包括了政治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世界史纲要和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等内容。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和理论原则,切忌死记硬背,要善于思考和应用。 政治纲要是考研政治的基础部分,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以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等内容。我们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原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论断。同时,还要注重实践理论的结合,提高政治思维和判断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的重点部分,它包括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重大转折,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等内容。我们要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同时,还要总结中国近现代史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

考研政治复习笔记

考研政治复习笔记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等重要内容。 2. 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它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发展是客观规律的产物。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分析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趋势性。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和规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核心要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工人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先锋组织。它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党的总纲和基本纲领 党的总纲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纲领。基本纲领是总纲的延伸和细化,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任务。 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既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对市场的有效监管。 2.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2023年考研政治拿下马哲22分重点笔记(超强)

2023年考研政治拿下马哲22分重点笔记(超 强) 1.《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原理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5)辩证的否定观;(6)否定之否定规律;(7)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论述中日关系及和谐社会)(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和形式)(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1)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反对均衡论)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12点属“辨证唯物主义”范畴,13-20点属“历史唯物主义”范畴。 (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

(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17)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9)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0)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2.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静也,动之静也”,“静者静动,非不动也”。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片面夸大运动、否认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相对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代表观点是庄子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把生和死,可和不可的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抹煞了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和之间的区别。“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但如果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就陷入了不可捉摸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泥潭。反过来片面夸大静止、否认运动,则会导致绝对主义和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不动论)否认运动,把相对静止看作绝对不动,代表观点是“飞矢不动”,“天不变,道亦不变”。 5.意识的本质

考研政治背诵笔记(完整版)

考研政治背诵笔记(完整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2016考研政治串讲笔记(打印版) 2016考研政治系列教材 考研政治串讲笔记 (串讲班专用) 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哲学部分总图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考点群1:导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伟大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根源)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马、恩的革命实践及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其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其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前言问题+唯物论 考点群2:哲学基本问题及哲学派别的划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1)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1)根据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根据世界是否能认识的不同回答,可划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考点群3:唯物论——马克思的“物质”指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