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闲话中国人》读后感

《闲话中国人》读后感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闲话中国人》读后感
寒假在图书馆借了几本书,本想发愤图强,多给自己充充电,可是只读完了其中的两本书,一本书是孔庆东的《独立寒秋》,另一本是易中天的《闲话中国人》
易中天的《闲话中国人》,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对中国人的生活现象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发掘其文化内核,并给予理论的阐述。他指出,中国人的种种生活现象,都可以从中国文化内核--群体意识中找到原因。他不是简单地称中国人"丑陋"或"高尚",而是剖析中国人的文化心理。饮食、穿衣、单位、家庭、人情、面子......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惟其是最基本的,人们对这些时时处处可见的现象,也就习以为常,乃至麻木不仁了;极少有人去深究为什么是这样,它与中国文化是怎样的关系?易中天独具匠心的,从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中,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里,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指出这一切之所以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在于中国文化的内核是"群体意识"。它由近及远,于细致中阐发了中国文化的要旨。
该书特点之一,是用"闲笔"来写"正书"。这是研究中国文化的著作,但却不像一般专著那么抽象,那么理论化,那么枯燥。全书讲述老百姓(当然不只是老百姓)的事情,态度闲适,读起来轻松愉快,而又深刻地切中要害,令人常有"还真是那么回事"的感慨。
该书特点之二,是深入浅出。在对林林总总的生活现象进行剖析时,或诠释字词,或引经据典,从本义到广义,从现象到本质,像与你聊天般地娓娓道来,揭示出这些现象深刻的社会性。
该书特点之三,是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既是"闲话",就不能做"官样文章"。作者往往用生活习惯用语叙述生活习惯,风趣幽默。
' l9 L% q# k1 h* g; S 该书特点之四,是结构上环环紧扣。从饮食到服饰,从单位到家庭,从面子到人情到友谊,把各个似乎是不相关的方面,从一引申到二,从二引申到三,看完这一章还想接着看下一章。
$ E2 g& S) Y T- q# i( o 易中天首先提出一个命题,叫"看不懂的中国人"。他举的例子是腐败。提起腐败,中国人咬牙切齿痛心疾首恨之入骨。渴望腐败的大约只有一种人--在种种权钱交易或权色交易中拉皮条的。奇怪的是多数人不喜欢腐败,但他们又离不开腐败。比如公款吃喝,我发现有些大骂公款吃喝是腐败的人,只是因为自己没有条件"腐败"才慷慨陈词,一旦有人请他出席公款宴请时,他是欣然赴宴的,且

吃之无愧。但并不妨碍他们在讲台上反对公款吃喝或写文章声讨公款吃喝。连"自己的饭基本不吃"的角色也高喊"反对公款吃喝",反了几十年,禁令年年发,而公款吃喝愈演愈烈。我猜想,恐怕没有几个官员敢拍胸膛:"我就没有公款吃喝过!"这是什么原因?易中天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做了分析,老祖宗留下不少为人处事的遗训,有些遗训是互相矛盾的,如老祖宗教导我们要"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又告诫说要"少管闲事"、"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就是说"见义勇为"是对的,"少管闲事"也是对的。这种"二律背反"铸造了中国人的双重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耿直而又圆滑,坦诚而又世故,多疑却又轻信,古板却又精灵,讲实惠却又重义气,尚礼仪却又少公德,主中庸却又走极端,美节俭却又善排场,守古法却又赶时髦,知足常乐却又梦想暴发,烧香算命却又无宗教感,爱抱团儿却又窝里斗,爱挑刺儿却又会打圆场,不爱管闲事却又爱说闲话,懂得"只争朝夕"却又主张"慢慢来"等等,易中天把中国人的双重文化心理刻画得真真切切,每个中国人几乎都可以对上自己的性格密码,集丑陋与高尚于一身。易中天说"看不懂的中国人",其实他已经看懂了。
读完《闲话中国人》后脑子里的确有一些东西想写出来,又不知道如何下笔,于是就再翻开这本书的代序又看了一遍,眼前又是一亮,这不是就是我想说的话吗!于是把本书代序中的一些原文抄袭下来,也没经过作者同意,就是我的读后感了!对不起了老易!!
















读后感


数学组


张建柱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均来自个人收藏,觉得不错,上传到文库,与大家分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