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课时练习题

青岛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课时练习题

青岛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课时练习题
青岛版科学五下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课时练习题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课时练习题

稻庄镇中心小学王兴军(根据资料整理)

1、《食物到哪里去了》

一、填空

1、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 唾液 )。

2、嚼馒头时,感觉有点(甜),是因为( 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

3、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4、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胆汁)、(胰液)。

5、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在人体内不断地被(分解)、(燃烧),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水、尿素等。它们和不能被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呼吸)、(排汗)、(大小便)等途径被排除体外。

6、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是(小肠)。

7、食物在(胃)里被(研磨)和(分解)。

二、判断

1、唾液中的消化酶可以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吃饭时看书、看电视对消化系统没有影响。(×)

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4、我们应该做到不挑食、合理营养。(√)

5、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内被吸收。(√)

6、口腔只是食物的通道,食物在口腔中并不消化。(×)

7、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

8、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

9、大多数食物是在口腔中被消化的。(×)

10、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

三、选择

1、检验唾液消化淀粉的试验中,用到的药品是(C)

A煤油 B酒精 C碘酒

2、食物经过食道来到(C)

A胃 B肝 C小肠

3、下列哪种做法不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功能?(C)

A吃饭定时定量B吃饭后不立即运动C边看电视边吃饭

4、边看书边吃饭会(B)

A分散精力,使饭粒进入气管B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影响食物的消化C帮助记忆

四、简答

1、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2、观察下图,写出人体的消化器官

3、说一说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答:食物→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体外

4、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的?

答: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5、将一块馒头放入口中咀嚼,你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嚼馒头时,感觉有点甜,是因为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五、观察与实验

1、设计实验证明:唾液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

实验材料:淀粉液、试管、碘酒、滴管、温水、水槽

实验过程:①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②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入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

2、把一份米饭放在一个小盘里,把咀嚼后的另一份米饭放在另一个小盘里,分别滴上一滴碘酒,我们发现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入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这是因为淀粉遇碘变蓝色,这个实验说明唾液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

2《我们的呼吸》

一、填空

1、(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

2、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不同)。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二氧化碳)多,(氧气)少。

3、吸气的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呼吸器官主要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6、人体进行气体交换是在(肺)中进行的。

7、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8、呼吸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9、(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中(“燃烧”),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10、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呼出的气体中,发现(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了)。

二、判断

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我们呼出的气体里面氧气的量减少了。(√)

3、人呼出的气体主要是氧气。(×)

4、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人在吸气时,胸部会扩张。(√)

6、在空气污染的地方生活,呼吸系统会受损害。(√)

7、人在运动时呼吸会加快。(√)

8、少量吸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9、人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吸烟者得呼吸系统疾病的机率比不吸烟者要高。(√)

10、人吸进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三、选择

1、人体吸进与呼出气体的过程是(A)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鼻

C鼻—咽—喉—支气管—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

2、下列气体能支持燃烧的是(C)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氧气

3、下列不是呼吸器官的是( A )

A食道 B鼻腔 C气管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

A二氧化碳 B氢气 C氧气

5、咳嗽大多是异物进入了( C)

A鼻B喉C气管

6、吸烟会损害人的( C)。

A心脏 B胃 C肺

四、简答

1、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2、填写人体的呼吸器官。

、说一说吸烟对呼吸器官的危害有哪些?

①吸烟会引起肺部病变。②吸烟会导致气管炎。

③吸烟会造成肺气肿。④吸烟会引起喉癌。

、小实验:用一根吸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

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血液把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和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交给呼吸器官、排泄器官排除体外。

二、判断题

1、心脏在我们的腹腔左侧。(×)

2、所有人的心跳次数都是相同的。(×)

3、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和运动状态,心跳速度相同。(×)

4、人在情绪激动时,心跳会明显加快。(√)

5、脉搏的跳动是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6、活动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

7、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从而推动全身的血液不停地流动。(√)

8、在动脉中流动的血液含氧气丰富。(×)

9、体育运动员每分钟心跳次数要比一般人的少。(√)

10、心跳速度越慢越好,肺活量越大越好。(×)

11、多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对我们的心脏和血管都有好处。(×)

12、少量饮酒,少吸烟,可以增强心脏功能。(×)

13、心脏位于胸腔正中间。(×)

14、我们的脊髓也可以发布简单的命令。(√)

15、人体心脏的跳动次数是不变的。(×)

三、选择题

1、身体内分布最广的血管是( C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2、以下关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不科学的是( B )

A体育锻炼要长时间坚持 B体育锻炼时间越长越好

C体育锻炼不仅使人的肌肉更结实,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3、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 B)次

A 80—120

B 60—90

C 60—100

4、一天体育课上,李晓明跑完一千米后坐下休息时,听到胸腔( A )的心脏“扑哧、扑哧”跳动的声音。 A 左侧 B 右侧 C中间

5、静脉里面是( C)

A静脉血 B动脉血 C不一定

6、血液循环的发动机是( A )

A心脏 B血管 C脑

7、心跳不加快的是( C)

A情绪激动 B体育锻炼 C睡觉

8、人体内血液的动力来自( D )

A血压 B脉搏 C地心引力 D心脏收缩

四、简答题

1、血液在身体内是怎样循环的?对生命活动有什么作用?

2、我们常听说“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30岁的人60岁的心脏”,这种现象是怎样造成的?

3、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哪些?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呢?

4、测一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的心跳,你有什么发现?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的心跳都不相同;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新生儿心跳很快,每分钟达140次;成年人中女性比男性心跳稍快。

5、心脏跳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性别;②年龄,③状态;

6、观察下图,填写心脏的构造

4、《脑与神经》

一、填空题

1、脑是人体的,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并能把下达的命令传达给。

2、大脑内的神经中枢包括、、、等。

3、神经系统包括、、。

4、盲人看不到五彩缤纷的世界是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出现问题,但他们的耳朵比一般人的灵敏是由于他们的神经系统比正常人的发达。

二、判断题

1、脑下达的命令通过神经系统传达给人体各部分也需要一定时间()

2、科学的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

3、盲人只能通过语言传递信息。()

4、手语是聋哑人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5、当人体的某个神经中枢受损时,人体会强化其他神经中枢的作用来弥补。()

6、头脑越用越灵活,所以我们不能休息,要坚持学习。()

7、只有休息好,才能工作好。()

8、为了做到科学用脑,我们可在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音乐课。()

9、大脑只有不断使用,才能变得灵活聪明。()

10、聋哑人主要靠手语传递信息。()

11、不同人的大脑反应速度是相同的。()

12、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越用越灵活。()

13、盲人的触觉非常敏感。()

三、选择题

1、下面哪种说法不科学()

A长时间读书写字 B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C一节语文课后安排一节音乐课

2、一个大脑功能正常的人,某个部位瘫痪,而其他部位正常,造成那个部位瘫痪的可能原因是()

A大脑所传出的信息始终绕过瘫痪部位

B瘫痪部位的神经线坏掉了

C瘫痪部位没有信息反馈给大脑。

四、简答题

1、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常会感到头晕、头疼、头脑不灵活。这是为什么呢?怎样做到科学用脑?

2、在“抓尺子”游戏中,我们的脑与神经是怎样工作的。

3、学校的课程表为什么要将各科间隔安排?

4、观察下图,填写认识脑的构造。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模版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空气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出空气的特点。 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 能够流动的气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3、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 教学材料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海绵、毛巾 演示材料:打气筒、气球、水槽 1 找空气 教学过程 一、猜谜 1、让学生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2、引出课题:空气在哪里?是什么样呢? 二、找空气 1、要研究空气,先要找到空气,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 生汇报 2、组织学生收集空气。 到小组想去的地方用保鲜袋收集空气。 通过在不同的地方找空气,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周围有空气。 三、观察空气 1、提出问题:空气找到了,小组讨论并汇报实验方法,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它? 2、分组观察,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学生用眼、耳、舌头等感官非常自然轻松地来了解空气的特点。

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小结:空气没有颜色、透明的、 3、感受空气的流动性:观察空气并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先将气球吹涨,再对着自己的手或脸放气。你有什么感觉?说出自己的感受。 4、归纳: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能够流动的一种气体。 四、到处有空气 1、空气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空气的存在呢?个别回答并演示方法。 开拓学生思维,例如你怎样证明这个气球里有空气呢? 观察实验现象。 2、演示实验:将气球放进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个别回答 4、出示实验材料,你猜它们里面有空气吗?怎样证明? 学生填写猜测,引导学生学习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探究,物体里有无空气。 4、小组讨论并回答。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及判断结果。 汇报实验结果,有不同结果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习惯。可以重做一次。 五、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2、回家之后,将今天的海绵或别的物体里面有空气的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回答让学生对所学东西做个回顾。使学生将科学带回生活中,也引起家长对科学的注意和重视。 3 纸风车 教学目标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那么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生发表意见)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⑴、提出问题:我们吃下去的东西,经过了哪些地方?生充分发表意见。出示消化系统挂图,让学生对这图形说一说事物的旅行,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经过哪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和评价。⑵、谁能说说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和评价。 三、深入研究。 同学们知道了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那么回忆一下刚才吃馒头的体会,你们知道是如何被消化的吗?①、学生分小组交流。②、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关于食物如何被消化我们可以用实验来研究一下。你们可以根据桌子上的实验仪器,根据实验报告上的提示做实验。③、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如下实验报告单:提示: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里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过一会,分别往两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不加入唾液的淀粉液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完后,提问: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全班交流。④、教师小结:在我们的口中有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它分泌

的唾液里有一种促进事物消化的酶,能把它变成麦芽糖,所以我们把馒头多咀嚼一会,就会觉得有点甜。⑤、下面的消化又是怎样的呢?看课本图画。并全班交流。 四、反思生活,健康生活。 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后,你有什么感想?(分组讨论)教师小结:是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消化系统,原同学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五、作业拓展。 了解了我们的消化系统以及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之后,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课后进一步研究探索。 1、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我们身体个部分吸收的呢? 2、病人在重病期间无法进行饮食时,为了维持生命,他们怎么获得需要的营养的呢?六、板书设计:事物到哪里去了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胰七、教学反思:第2课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能力目标: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情感目标: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教学策略:分组讨论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青岛版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正品】

青岛出版社科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 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 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一年级现有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25人,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 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 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我们一起学科学》、《我们怎么 知道》、《玩中学》、《水》、《工具是个好帮手》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 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 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为学生初学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体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各有功能,食物按顺序进入消化器官,知道消化器官在人体内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图画上,不断补充自己的想法,最后画出比较完整正确的消化过程图。通过三次强而有力的查找资料的指导,能很好的掌握方法。能正确体验胃的蠕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交流,善于观察信息,完善自我认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消耗大量能量,知道我们用什么办法补充能量吗?(食物) 知道食物进入我们人体后要经过哪些地方吗? 学生答,教师重要的记板书(改为已经事先准备好的贴纸: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口腔腺。胰) 老师:还有补充吗? 他们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经过讨论以后的决定,或者还有意见的那有什么办法呢?引入下面) 二、消化系统的认识 老师发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那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确切知道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路线?

学生:查资料 老师:课堂上,觉得资料比较方便,所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小组长分发资料) 投影2 教师指导,先别忙动手,先明确目标,再快速查阅,抓住重点,圈出关键词。 学生查找。老师:看哪个孩子查的最快最好 2分钟后学生举手示意。 老师:事物进入人体后经过哪些地方,你圈的关键词是? 学生答,教师指导查阅资料的过程。 老师:食物经过依次的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贴出几个关键词: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 这些消化器官是孤立的吗?不是,用粉笔加以连接。连起来形成的通道叫做消化道。 老师:同学们发现没有,有几个消化器官中有一些帮助消化的结构,你能找到这些结构并把他们圈出来吗? 老师:板书口腔腺,肝(胆),胰。叫消化腺(教师将贴的字调整顺序) 板书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 消化道和消化腺共同组成消化系统。食物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人体内部的能量就是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进行的。 三、消化气管位置的认识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整个消化系统,那你知道?这些器官人体的位置?他们又是怎么连接的吗??楼老师这里有一些器官的模型,请你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器官在我们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结束,也是小学阶段《科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学习知识经验,他们对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领悟新的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欲望更强烈。因此,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在内容选择上,注意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努力体现内容的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的变化,使学生学会在整体上领悟科学本质。在科学探究上,以自主性探究为重点,更加显性探究方法的培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要求学生走向成熟,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生能用发展的、辩证的、充满兴趣的眼光看待科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做一下说明: 一、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在全套教科书中的位置及特点: 1、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的理念贯穿全套教科书。纵观这八册教科书,“问题”观念贯穿始末。从三上册第一单元开始,就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初步培养问题意识。如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主要启发学生大胆提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多;第二课《我们周围的动物》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第三、四、五课不仅让学生提出问题,还启发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最后一册科学,仍从更深层次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二单元的寻找达尔文的足迹,就隐含着大量的问题,如“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是从哪里来的?

是怎样做到繁衍不息的?为什么有些生物会灭绝?”等,且目前尚无定论,少年儿童对这些科学之谜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人类进化、恐龙灭绝、鸟的起源等问题充满了探谜的渴望,让学生像个小科学家一样去搜集这方面有关的资料,提出自己的假说,来解释这些未解之谜。这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用科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2、探究层次逐步拓深。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科学探究的层次也逐渐深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由基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逐渐向自主探究过渡,学生的实验是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技能的综合。如第一单元第四课《通电的线圈》,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极和磁性大小的因素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设计对比实验,也可以有侧重点的研究其中一个问题,也可以不做任何要求,作为一个大环节整体放开,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方案自由展开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结论。 3、注重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追寻达尔文的足迹》、《科技与未来》等单元的设计,注意了信息的采集、甄别、生成和应用等方面的渗透,以各类学说、假说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接受前沿性的观点和学说,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4、注重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在内容选择上,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容构建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 1.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要求: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1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 等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2、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 3、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等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4, 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 5.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 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6. 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 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7.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8.(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9.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10. 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11、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12、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13、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 (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 14、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 15、 16、瞳孔---光圈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片 17、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察)的仪器.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清楚地看到 敌人阵地的情况. 18、潜望镜中的镜子表面是(平)的. 19、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2)块平面镜. 20、想看自己脑后的头发.需要(2)面镜子. 21、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研究出很多的“眼睛”供人类使用.例如商场里有(监控器).医院里有(电子胃镜)、(CT扫描仪)等.地震现场有(生命探测仪).道路路口有 (电子监控中心).太空中有(哈勃望远镜). 22、电子胃镜主要由(内镜)、(视频处理器)、(电视监控器)三部分组成. 23、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4、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和适宜的(温度). 25、辣椒播种前5天.应用温度为(52—5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种子.置于室温下(8—12)小时. 26、人们浸泡种子的目的是为了(催芽). 27、在浸泡种子期间.要经常翻动种子.以利(透气).在水分不足时应(淘洗)种子.当 有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8、构造齐全的花由(雄蕊)、(雌蕊)、(花瓣)、(萼片)组成.这样的花叫(完 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29、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传粉.许多片花瓣组成(花冠).(花萼)和(花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1.食物到哪里去了 一、填空 1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等器官。(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2.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咀嚼和(胃)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3.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4.在口腔内酒被初步消化的营养物质是(淀粉)。 二、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试管两支、烧杯、温水、碘酒、滴管、淀粉液。实验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三、问答题1.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1)不挑食。(2)吃饭定时定量。(3)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5)饭前便后要洗手。(6)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2. 为什么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答: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馒头里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 2.我们的呼吸 一、填空 1.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3.呼吸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4. 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问答1.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1)不吸烟。(2)要注意环境卫生。(3)寒冷的冬天要带口罩。(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心脏和血管 一、填空 1.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2. 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3.心脏的内部有4个腔: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填图时和试卷的左右相反) 4、血管是(管状构造),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5.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 二、问答 1.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1)科学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3)不吸烟、不喝酒。 4.脑与神经 一、填空 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5.凸透镜 一、填空 1、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 2.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3、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利用的是凸透镜(放大)的作用。太阳灶是利用了凸透镜的(聚光)作用。照相机的镜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作用。 4、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近)距离(纸屏远)时,蜡烛的像(到立的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远),距离(纸屏近)时,蜡烛的像是(到立的缩小的像;) 6.照相机和眼睛 一、填空 1、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片 2、眼睛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包括: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四部分。 3.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 7.保护眼睛

青岛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1走近工程师教学设计

21.《走近工程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走近工程师》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设计与发明》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指导学生先通过了解“中国天眼”工程,再进一步认识了解工程师,认识到工程的建造需要工程师的智慧,通过了解认识更多的工程和工程师,意识到工程师的重要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问题与猜测,通过著名工程“中国天眼”为切入点,引出工程师,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工程师,工程师是做什么的,这些工程和他们有什么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为后面的学习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第二部分探究与实践,通过展示古今伟大工程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经验交流讨论自己对于工程和工程师的了解,同时通过展示多组工程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工程的雄伟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程师是运用了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第三部分拓展与创新,通过认识了解工程和工程师,动手实践感受工程师的设计创造。通过设计纸船和测试载重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科学知识应用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先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伟大工程与它背后的工程师,通过设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感受工程师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解决问题,在亲身实践中了解工程师的伟大。 【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比较重要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建立初步的探究意识,他们开始摆脱幼儿的心理、行为、思维方式,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观念、体验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态度的重要时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了解工程师的作用,知道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室友工程师设计创造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科学技术的学习影响下,对设计制作载重量大的纸船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尝试设计创造。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讨论了解工程和工程师的过程中,感受伟大的工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感受工程师的设计创造过程,意识到设计与发明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 了解工程师的作用,知道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室友工程师设计创造的。 【器材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A4纸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 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7.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9.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娱乐活动)。 10.(噪声)、(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11.蝙蝠能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 12.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空气 1、找空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2、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 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性趣;能尊重事实, 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 学生解释谜底:空气。 教师展示小魔术:做关于大气压力或压缩空气的小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一次导入探究活动。 二、活动过程 1、想办法,找空气。 (1)提出问题:找一找,哪里有空气。 (2)小组合作设计找空气的方案。 (3)交流找空气的方法。

(4)分组找空气。 (5)汇报、交流通过哪些方法找到了空气。 2、实验探究“杯子中是否有空气”。 (1)提出问题:杯子中有空气吗?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 (3)小组讨论试验方法。 (4)交流试验方法。 (5)小组实验探究。 (6)得出结论:杯子中也有空气。 3、交流试验情况,获得结论。 (1)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你们有哪些发现? (2)学生列举实例,得出结论:我们周围有空气。 4、拓展活动 1、提出活动指向: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2、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想。 3、引导学生课下找衣服验证。

2、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点。 3、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谜语导入。 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解释谜底:空气。 关于空气,你们有哪些了解? (二)演示小魔术——纸为什么不会湿? 教师提问:为什么纸第一次没有湿,第二次湿了?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对空气的探究活动。 三、活动过程 1、实验探究:空气有什么特点? (1)提出问题。 (2)小组讨论怎样观察空气。 (3)交流观察空气的方法。

(完整)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28人,经过上学年的科学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五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空气的秘密,初步了解空气的性质特征。

2、探究周围的动物秘密,知道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与运动方式,认识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3、知道生活正的常见材料,认识观察体验不同的布料,认识观察体验塑料,认识观察不同的石头。初步认识这些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认识生活中周围的一些常见植物以及植物的生活环境,认识土壤,了解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认识蚯蚓,学习蚯蚓的生活习性,了解土壤中的常见生物群体。 5、了解番茄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了解后期番茄酱是加工产品以及生活中的自然生长的农产品与后期加工的产品。了解工业产品并学习动手制作小挂钩,培养动手能力。 (三)能力培养 1.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和交流。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 4.培养学生能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设计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和假设相比较。 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和评议,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内容与实施 第一周1、找空气 第二周2、认识空气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基础训练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 山东莒南秦茂盛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1. 食物到哪里去了 我想研究的问题 2.食物在人体里的运动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3.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4.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观察实验 我的体验:食物经过口腔、食道、胃等 我的交流:食物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我的发现:食物在人体里的运动变化过程复杂。我的交流: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胰等 我的发现: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胰等 我的猜想:唾液能初步消化淀粉。 我的方案:取两支试管,倒入等量的稀淀粉液,在其中的一个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然后向两只试管中滴入同量的碘酒,观察现象。 我的记录:

试管1 淀粉液、 碘酒、试 管不加唾液变蓝色 试管2 加唾液没有变化 我的发现:唾液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填一填 1.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呼吸、排汗、大小便。 2.蓝 3.唾液腺,淀粉,麦芽糖。 4.消化,小肠 5.不挑食,定时定量,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不是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生活中的科学: 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2.我们的呼吸 我想研究的问题 2.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3.我们的呼吸器官有哪些? 4.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观察实验 我的体验:屏住呼吸。 我的交流:不舒服。 我的发现: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 我的猜想: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不相同。 我的方案:1.收集呼出的气体,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充满空气的杯子里。2.用打气筒通过橡皮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内充气,用嘴通过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内吹气。 我的记录: 火柴继续燃烧 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青岛版小学科学共八册教材目录(最新)

青岛版小学科学共八册教材目录(最新)三年级上册 一单元 1、玩具里的科学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3、科学在我们身边 4、怎样认识物体 5、给文具分类 6、哪杯水热 7、水温的变化 8、哪杯水多 9、有趣的不倒翁 10、认识水 11、有趣的浮沉现象 12、改变浮和沉 13、水面的秘密 14、水往高处走 15、天气与生活 16、今天的天气 17、我的雨量器 18、我的风向仪 19、一周的天气 20、空气在哪里 21、空气的成分22、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研究与实践 1、拆装玩具 2、科学探索的故事 三年级下册 1、小车的运动 2、玩滑梯的启示 3、跷跷板 4、弹簧里的学问 5、有趣的磁铁 6、指南针 7、认识太阳 8、太阳和影子 9、用太阳计时 10、制作小计时工具 11、灯泡亮了 12、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13、谁的本领大 14、安全用电 15、我们的身体 16、骨骼 17、关节 18、肌肉 19、蚂蚁

20、它们都是鸟 21、猫和兔 22、多样的动物 研究与实践 1电在生活中的用途 2饲养小动物 四年级上册 1、我们的食物 2、我们的营养 3、饮食与健康 4、水变咸了 5、怎样加快溶解 6、做一杯饮料 7、水里有什么 8、植物的身体、 9、植物的根 10、植物的叶一 11、植物的叶二 12、植物的茎 13、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14、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5、小火箭 16、瓶“吞”鸡蛋的秘密 17、水流有力量18、杯子变热了 19、水变热了 20、它们会生热吗 21、谁热得快 22、太阳能热水器 研究与实践 1食物里的有害物质 2太阳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四年级下册 1、温度计的秘密 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3、认识的岩石 4、做个岩石百宝箱 5、岩石的用途 6、岩石的风化 7、土壤里有什么 8、土壤的种类 9、土壤与植物 10、保护土壤 11、认识光 12、玩镜子 13、筷子折了 14、彩虹的秘密 15、飞旋的陀螺

青岛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空气 风车转,柳枝摇,风筝飘飘入云霄。 看一看,找一找,空气特点我知道。 1 找空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空气到处都有、到处都是特点。 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喜欢进行小实验,探究空气的秘密。 教具准备:砖块、土块、海绵、塑料袋,水槽、杯子。 教学过程: 一:让孩子知道空气的特点 (1) 教师出示一个塑料袋(装空气)。塑料袋鼓鼓的。 师:小朋友塑料袋里装的什么呀? 生:空气。 师:空气宝宝,我好想跑出去和小朋友玩一玩…… 让孩子自己说出空气的特点。 二:做实验证明被杯子里面有空气。 (1)在玻璃杯里放入面巾纸,将杯口朝下,垂直放入水中,过一会将杯子垂直拿出来,杯中的纸没有湿。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 (2)同样做实验,这一次杯子斜斜的插入水中,这一次纸湿了,为什么?幼儿猜想,教师最后总结原因 三:学生自己找空气。 (1)同学们,杯子里面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 (2)哦,这么多地方有空气,那教室里哪里有空气呢? (3)那外面哪里有空气呢? (4)原来啊,到处都有空气。 拓展活动: 1、“抓空气”游戏结束本次活动(记住塑料袋用完不要乱扔呦。) 2、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2、认识空气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索,让学生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学生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3、培养学生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教学准备: 塑料袋,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气球等。

教学过程: 1、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 (1)请学生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气球都鼓起来。 (不能装东西) (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 (3)请学生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 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2、认识空气 (1)让学生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实验:空气助燃 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教师小结: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 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 空气和水有什么区别? 3 纸风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由拆解折纸作品探索学习风车折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表现的能力。 2.通过折纸作品的变式操作激发学生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 教学准备 1.正方形纸若干,小木棒,安全剪刀,纸风车作品。 2.大风车片头曲音乐。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玩风车,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手里的风车可以怎么玩呢? 教师播放大风车片头曲音乐,学生跟着音乐按照自己的想法玩自己的风车。 二、探索风车的折法,形成步骤图 1.自主探索。 师:这么好玩的风车,是怎么折成的呢?小朋友自己试一下,一步一步拆开,然后一步一步折好,看能不能折成好玩的风车? 学生独立拆解,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及时给予引导、鼓励。 2.共同探索。 教师出示范例风车作品,同学生一起分步拆开并呈现每一步形状,形成拆解

(word完整版)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及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一年级的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经过学前教育的学习,基本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二、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总目标: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5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

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动坐不住的问题,在课程中增加游戏等环节,匹配孩子的年龄特点。 3、挖掘科学知识、科学概念与兴趣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知识为载体渗透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孩子对科学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 4、动手做,玩中学,一年级不侧重原理性的东西,重在接触和体验,让学生在亲自经动手的过程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5、要求学生只要做试验就要做记录,引导学生如何做试验记录,培养学生做记录的好习惯。 五、教学方法设计 1、动手做,玩中学,一年级不侧重原理性的东西,重在接触和体验; 2、采用类似情境式和实验的教学模式,但是对一年级学生会降低难度,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不过分强调知识点教学。同时,针对一年级学生好动坐不住的问题,在课程中增加游戏等环节,匹配孩子的年龄特点;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4、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5、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学情分析: 通过半年来的科学课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喜欢动植物,能参与课堂学习,动手实践操作,但观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目的的观察,不会从动手操作中总结经验,学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强,喜欢单独行动。本学期在学生在以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科学教材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逐步展开教学内容的。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随着学生成长过程中生活经验圈及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探究学习活动安排,尽可能让学生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利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教材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每个阶段设计了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如种凤仙花单元,分别设计了播种(认识植物的种子)、观察茎叶的生长(认识植物茎叶的特点)、研究凤仙花的花(认识植物花的构造)、对“结果”的观察研究(认识植物果实的特点及存放种子的方法)、对凤仙花一生的生长情况进行整理(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而且,每一课有较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活动,便于教师操作。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关联的,它们是根据植物自然生长过程有机编排的,在教学实践中,有利于教师针对植物生长阶段的最佳时机,调整实施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