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4第四章 注意

04第四章 注意

04第四章  注意
04第四章  注意

第四章注意

1.注意概述

1.1注意的定义: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指向性:心理活动或意识的朝向

集中性:在某一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

1.2注意的功能

选择、维持、整合

1.3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的动摇现象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

注意的动摇现象: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

1.4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

意义:完成复杂活动的重要条件。

2.选择性注意及其理论模型

2.1研究范式

2.1.1双耳分听任务

2.1.2追随任务

2.2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

提出者:Broadbent,1958

2.2.1主要假设:人的信息加工容量有限。

信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被选择。

对信息的选择取决于刺激的物理性质。

选择过程发生在所有高级信息加工之前。

2.2.2支持过滤器模型的实验证据

Broadbent的双耳分听实验

Cherry的追随实验

2.2.3反对过滤器模型的实验证据

Gray & Wedderburn的双耳分听实验

Treisman的追随实验

2.3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

提出者:Treisman,1960

2.3.1主要假设:人的信息加工容量有限。

信息按照衰减的方式被过滤。

对信息的选择取决于刺激的物理性质、高级分析水平的状态。

选择过程发生在早期。

2.3.2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比较

改进之处:全或无=〉衰减、单一通道=〉多个通道

相同点: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

过滤器位于意义分析之前,属于知觉水平。

过滤器作用相同——选择信息。

2.4反应选择模型(Response Selection model)

提出者:Deutsch & Deutsch,1963

2.4.1主要假设: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得到加工。

选择过程发生在后期反应阶段。

对信息的选择取决于刺激的重要性。

2.4.2支持反应选择模型的实验证据:Shiffrin(1974)的辅音识别实验

2.4.3有关争议:Treisman和Geffen(1967)的研究

Moray(1970)的皮肤电反射研究

3.分配性注意与中枢能量理论

3.1研究范式:双作业操作(Dual-task performance)

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作业(主要作业、伴随作业),观察他们的活动业绩。

主要作业对伴随作业的干扰程度,可以作为个体对主要作业注意程度的指标。

3.2中枢能量理论:

个体在完成某项心理操作时,其认知资源(Cognitive resources)或中枢能力(Central capacity)具有一定的限度。

在个体需要同时完成一种以上的作业时,需要把有限的资源有控制地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中。

不同作业对认知资源的需要不同。

作业绩效与作业的性质、作业之间的关系有关。

3.3单一资源理论(Single resource theory)

提出者: Kahneman,1973

3.3.1主要观点:人的认知资源总量有限。

注意是一种用于完成作业的数量有限的资源。

个体根据资源分配方案有控制地分配注意。

当各个作业所需要的资源总和小于个体的认知资源总量时,即可同时

完成多种作业

3.3.2四个影响因素:持久性倾向对容量要求的评价、临时性意向、个体的唤起水平

两种限制:资源限制: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

材料限制: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

3.3.3支持单一资源理论的实验证据:Johnston & Heinz(1978)的双作业实验

Johnson & Wilson(1980)的双耳分听实验

3.3.4单一资源理论的不足:Allport (1972)的双作业任务

3.4多重资源理论(multiple resource theory)

提出者: Allport,Navon & Gopher,1979

3.4.1主要观点:信息加工系统存在多重通道或机制。

每个通道有其自己的容量。

多重资源的分配模式。

3.4.2不足:没有说明多重资源的性质和种类。

忽视中枢机制的调节作用。

作业复杂时,完全不相似的作业也能互相干扰。

4.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

4.1控制性加工:需要注意参与,容量有限,较为灵活,适用于变化的环境。

自动化加工:无需注意,不受控制,没有容量限制,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4.2 自动化加工的实验证据

4.2.1 Stroop任务:色词书写颜色与色词名称不一致导致颜色命名的反应时延长。

4.2.2启动作业(Priming task)

启动效应:一个先快速呈现的刺激(启动刺激),会对紧接着出现的第二个

刺激(目标刺激)的加工产生影响的现象。

分类:促进、激活作用:正启动

阻碍、抑制作用:负启动

4.2.3视觉搜索作业(V isual search task)

特征整合理论(Treisman & Gelade, 1980)

特征:某个维量(形状、颜色)的一个特定值(三角形、红色)。

客体:一些特征的结合(红色三角形)。

4.3自动化的形成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单选题 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 C.表象D.想象 2.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 (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B.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D.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出现 "睡眠锭"波的阶段 C.深度睡眠阶段 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D.催眠已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 A.注意不集中B.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D.注意的动摇 11.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有关。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稳定性 C.背景的绝对强度D.对象的绝对强度 12.一个熟练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 13.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 A.脑干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 C.选择过滤器D.朝向反射

第四章 意识与注意

第四章意识与注意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意识 2、注意: 3、有意注意: 4、随意后注意: 5、无意注意: 6、注意的稳定性: 7、注意的分配: 8、注意的转移: 9、注意的范围; 二、填空 1、由于注意的程度不同,意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醒状态是意识的常规状态,此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识变换状态。 3、人类睡眠过程包括两个时相:______和______。 4、______与______是常见的两种睡眠失常,前者表现为难以进入或保持睡眠状态,后者则相反。 5、做梦是睡眠时脑的正常活动,做梦一般发生在________阶段。 6、催眠状态下,受试者心理上将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 7、______是经由冥想或静坐达到的一种意识状态,身体放松,意识明晰,可对身心锻炼和戒烟戒毒有一定帮助。 8、根据注意指向的对象不同可把注意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9、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不同,将注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注意具有四个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注意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 12、注意不是独立的________,而是一切心理活动的________。 三、判断题 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2、注意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始终。() 3、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4、注意起伏是一种分心现象。() 5、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者在各种活动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6、手、脑、眼、耳、口并用,注意就容易集中和维持。() 7、注意的分配是注意的涣散即分心。() 四、选择题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紧张性 D、选择性 2、注意是一种()。 A、心理过程 B、个性特点 C、共同特征 D、心理状态 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 A、指向和集中 B、观察和思考 C、分配与稳定 D、需要与态度 4、注意的指向性与下列选项中哪种功能相联系?() A、维持或保持 B、调节与监督 C、选择功能 D、预见功能 5、突然敲门声,打断教师讲课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属下列哪种注意现象?()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6、有预定目的,有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第四章语法答案(20200629101531)

第四章语法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 内部曲折一一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元音或辅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 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如英语的所谓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 格一一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同其他词的关系,它的意义是直接和句法相关的。性一一通过词(名词、代词等)的形态变化表现事物的性别特征。欧洲的许多语言中都有。 屈折词缀一一黏附在词的后面,只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构成新词的词缀。 黏着语素一一不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黏着语素。 体--- 体(aspect)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 最常见的是完成体和未完成体(或持续体、进行体),此外还有起始体、继续体、中断体、反复体、短时体(或瞬间体)等等。 时一一时是动词的语法范畴,时(tense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这时间往往以说话的时间为准,分为现在、过去、未来。 词法一一语素组合在词的规则和词的变化规则合称词法。 二、填空 1、和动词有关的语法范畴有时、体、(态)和(式)。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3、在workers中,worker这一部分可以称为(词干)。 4、按照词法结构类型,语言可以分为(词根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 5、句子的最大特点是(有语调)。 6仅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是(单纯词)。 7、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语素)o 8、和名词有关的语法范畴有性、格、(数)。 9?词的组合有五种基本类型,例如“研究问题”属于(支配式),“跑的很快”

属于(补充式),“马上出发”属于(偏正式),“火山爆发”属于(主谓式)

注意力训练方案(一)

集中我的注意力 【活动背景】 学生注意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习时学生注意力分散,就很难集中在一定的学习对象上,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教材,所以,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发展特性,设计此次课堂。 【活动目的】 让孩子意识到培养注意力的重要性 让孩子掌握一定的注意力训练方法,并且自我加强 【活动对象】四年级学生 【活动阶段】第一阶段 【活动环节】 一、课堂导入(暖身阶段): “反着做”:老师发出口令,学生做相反的动作。比如老师说“起立”,学生坐下;老师说“举左手”,学生举右手;老师说“睁眼”,学生闭眼等等,以游戏进入主题,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 (起立、举右手、闭眼、举左手、睁眼、睁眼)、说话、坐下、起立) 俄国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注意是一扇门。”我们所要学习的一切知识都要从它那里通过,在学习中,只有时时、处处集中注意力,才不会让知识从我们身边溜走。

二、转换阶段 对于集中注意力,你有什么小妙招呢?学生谈谈自己的小妙招。三、游戏时刻: 1、 游戏名称:拍拍手 游戏规则:听到动物名称拍两下手 如:大象、企鹅、葡萄、橘子、老虎、桃子 第一组:小狗、狗大便、树叶、牛、柠檬 第二组:泥土、小鸟、秋天、青蛙、铅笔 第三组:公鸡、蒲公英、苹果、猴子、书包 第四组:西瓜、熊猫、香蕉、喜鹊、学校 游戏形式:首先进行全班练习,然后分组进行,可分左右两大组 游戏名称:大家一起来找茬 游戏规则:给出相似的两个图,让孩子找出两张图的不同之处。 游戏形式:全班共同完成 2、分享时刻: 小组分享: 你有什么秘籍,让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全班分享:(5分钟) 1、在上课或者做作业中,你会经常觉得自己出神,无法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意识与注意练习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一、填空题 1、介于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之间,高度卷入的幻想活动室(白日梦状态)。 2、睡眠可分为两种状态:(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做梦是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3、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梦魇、夜惊、睡眠窒息和(嗜睡)。 4、注意的种类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5、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 二、单项选择题 1、(A l p ha)波出现在睡眠的(A)阶段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2、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A)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梦境在(D)开始出现。 A睡眠初期 B 睡眠中期C睡眠晚期D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三、名词解释 1.意识:意识是指人运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外身心状态和环境的觉知。 2. 注意:是我们从无线的信息(外界、信息加工过程中)中针对部分信息进行主动加工的过程,包括指向集中、激活和抑制。 3. 有意注意:即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即随意后注意,兼具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点。它像有意注意那样有预定目的,但又像无意注意那样不需要意志付出努力,因此它是一种有预定目的,但又像无意注意那样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5.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6.无意注意:即不随意注意,是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四、问答题 1、意识有哪些不同的状态?㈠可控制的意识状态;㈡自动化的意识状态;㈢白日梦的意识状态 2、什么是生物节律?生物节律对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性、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人处于正半周期为节律的高潮期,高潮期内人的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 人处于负半周期为节律的低潮期,低潮期内人的心情不佳,容易疲劳、健忘,工作效率低;正弦曲线与横轴交点这一天称为“临界点”,三节律的3个临界点互不重叠称为单临界点;2个临界点重叠称“双临界点”;3个临界点重叠称“三临界点”;临界点及前后一天为临界期,三节律同时在负半周期重叠的日子,也称为“临界期”;在临界点及临界期内,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极不稳定,做事非常容易出 现失误。 3、人的睡眠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第一阶段:过渡期。心跳呼吸变缓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脑电波变为规律的α波。

第四章 语法

第四章语法 1. 什么是语法? 语言是由语音形式、语义内容、结构关系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构成了语言。语音是语言的形式部分,词汇是语言的意义部分,语法是语言单位的关系部分,说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的问题。三个部分在语言中的作用:没有语音形式,语言无法存在,没有词汇的内容意义,语言就是毫无作用的空壳,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散沙。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一,且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又最容易被忽视的要素。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也就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共同理解、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的语言组合法则的整体。语法的规则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是语言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说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 2.语法具有哪些特点? 1) 抽象性:概括了次的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即语法规则是词和句子在言语活动的运用中所归纳出来的共同点。每条语法规则都支配着一大群的词和句子。 2) 稳固性:每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大都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变化得很慢,就保证了语言为各时代的人服务。 3) 民族性:各个民族语言的语法都有自己的特点。 3. 怎样认识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由哪两种规则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A. 组合规则就是把语法单位组成更大单位所遵循的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 组合规则的特点: 1) 组合规则是抽象概括的,它不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语素或词的组合,而是对一系列同类结构的概括。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说话时现造的。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高度抽象概括。 B.聚合规则就是语法单位归类的规则,语法单位替换的规则。用有限的规则表达无限的内容需要用聚合规则,按照聚合规则同类的单位在同一位置可以互相替换,因为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因此,利用聚合规则,我们

注意力大班训练第1节

泡小学习能课教案 第一节课(11月25日周五下午二点至三点): 课程目标:1、初步让学生体验注意力集中的美妙感受。 2、分别让学生认识和体验到听觉注意和视觉注意两种学习最主要的 注意方式。 3、继续全面细致的了解每个学员的学习能力水平。 课程内容: 一、通过老师生动、有趣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学习能力课程(2′) 大家知道我们今天要上的是什么课吗?是“学习能力课”。一提到学习有些小朋友就要皱起眉头了,呵呵,有没有这样的小朋友?但是我要告诉同学们我们的学习能力课也可以叫做学习游戏课,我们把学习当作游戏来玩,在玩中学,你们想不想上这样的课呢?那么既然要玩游戏,我们这门课究竟要玩一些什么样的游戏呢?我们要玩的游戏主要有四种:他们分别是“听力大冲浪”“眼力大比拼”“巧手变变变”“感统游戏园”。哇,听到名字就好想玩了呀!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别着急,老师现在还要再考考你们,首先“听力大冲浪”从名字来看是怎样的游戏?对了,“听力”肯定就是用耳朵认真听才能完成的游戏,“眼力大比拼”呢?对,眼睛仔细的看才能完成的游戏,“巧手变变变”就是动手玩的游戏,而“感统游戏园”则是一种好玩的运动游戏,老师们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感统玩具在一楼。我给我们这门课起了一个小名,叫“聪明灵巧”课。他们每一字就代表一种游戏,大家猜一猜,“聪”代表那种游戏?“聪”有一个耳字旁,所以代表“听力大冲浪”。“明”呢?眼睛看得清楚叫“明”,所以代表的是“眼力大比拼”,“灵”是指我们的身体灵敏灵巧,成为一个运动能人,这个在我们的感统游戏园里可以达到,最后一个就是“巧”,是指我们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就一定就是“巧手变变变”游戏了。 二、宣布上课的规则(3′) 好了,上游戏课,也是上课,既然是上课那就要遵守上课的纪律,我只给同学们提两项纪律,一是:端正的坐姿,二是:要发言先举手。大家能不能做到?如果能做到我们就可以一直玩游戏,如果做不到我们就停下来练习课堂纪律。李老师还是通情达理的,有时候我们玩游戏同学们会比较兴奋,坐姿不端正,随便说话的情况难免就会出现,我会给你们三秒钟的时间让大家调节自己的姿式和状态,我会用数123的方式提醒大家,当我数到3时,大家也要用端正的坐姿和整齐的口号回应我。什么样的口号“请坐端”。好现在我们大家就来练习一下。还有一种情况是,大多数同学都能遵守端正坐姿和举手发言这两项纪律,但是有可能各别同学不能遵守,并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到其它同学上课,我会给这样的同学三次机会,如果三次机会你都没有珍惜,那么你将需要到安静角里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当然在安静角里反思的时候你是不能参加我们的游戏的,但是如果你想好了,也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为此向大家道歉的话,你随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老师会给你机会,并让你重新参加我们的游戏。 三、初级注意力训练----视知觉、听知觉基础能力活动训练。 1、听力大比拼:听觉专注力、分辨能力训练---听词拍手游戏(15′) 按顺序读词组(共40个),当听到词组属于“野生动物”时,双手击掌,同时说“嘿”,当听到词语属于“家养动物”时右手握拳竖直向上举,同时说“哈”

3.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心里的过程和属性。一般来说,意识可以看成是觉醒状态下的知觉,包括对客体的知觉和把自己与其他个体及物体相区分的基础。 (二)意识的种类 意识是一种心理心态,它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意识存在一般性变化,如觉醒、惊奇、愤怒、警觉等。由于疲劳、谵妄、精神恍惚、催眠或药物等原因,人的意识会与正常状态下的意识有明显的不同,比如睡眠、做梦、白日梦等都属于异常意识状态。 (三)意识的功能 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意识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它增加了 个体的生存机遇,因为它使人们把有目的的意志行为建立在对现实的最佳解释和最佳决策的基础上,使人们能够把握感知觉信息的意义以服务于具体时间、空间上的生存目的。 意识以三种重要方式帮助人们把握由感官所接触到的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意义。其一,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涌入的刺激能量;其二,使人们依据知觉组织的规律,把连续不断 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其三,使人们能利用过去记忆对现时 输入信息做出最佳判断和行为。正是通过意识,人们才能够分析因果关系,想象现时不在眼 前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向着人们预期的目标指引行为。 意识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在经验的背景上,有选择地分析客体和事件,对客体现实进行主动的稳定的认识。只有在意识水平上,高级的心理过程才得以发生。而这使人们具有灵活

的、适宜的、反应的潜能,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四)睡眠与梦2 睡眠时并非完全失去意识,睡眠是意识的一种形式。睡眠分成四个阶段和快速动眼睡眠阶段。第一阶段: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眠阶段,身体放松,呼吸缓慢,但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这一阶段约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出现频率更低的波,偶尔出现“睡眠锭”脑电波,即一种短暂爆发、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个体很难被唤醒。这一阶段大约20分钟。 第三阶段:脑电波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3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的脑电波。 身体继续放松,血压、心跳、体温下降。该阶段约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大都数的脑电波开始呈现为3波。这个阶段被称为深度睡眠。身体各项指标都变 慢,梦呓、梦游、尿床等大多发生在这个阶段。个体在此阶段很难被唤醒。 第三、四阶段通常被叫做慢波睡眠(SWS )。几乎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否则, 就预示着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 快速动眼睡眠:3波消失,高频率,底波幅的脑电波出现。身体如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肌肉松软,呼吸急促,血压不规则。睡眠者的眼球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 如生的梦境。 第一次快速动眼睡眠一般持续5至10分钟,大约90分钟后,会出现第二次快速动眼睡眠, 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在这种周期性的循环中,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 复几次。随着黎明的接近,第三和第四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最后一次快速动眼随眠长达 1小时。 二、注意概述

第四章语法1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学 1、 语法 语法就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即词语的组合规则。 哪些词语能相互组合,哪些词语不能组合;哪些词语能以这种方式组合,哪些词语能以那种方式组合;词语在组合时,形式是否要发生变化,又要怎样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是语法。 语法的几种基本性质: 1.语法的规约性 所谓语法的规约性,是指语法对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有制约性。 2.语法的抽象性 语法是不能直接感知的抽象存在物,它潜存于具体的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中。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语法知识,或者语法学者对语法的描述,都是从具体的话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3.语法的生成性 语言的生成性主要体现为语法的生成性。 二 、语法学 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语法学内部又可分词法、句法和超句法三部分。 词法研究词的结构和功能,词的形态变化和语法范畴。 句法研究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功能以及句法变换。 超句法研究语段(或称语篇、句群、篇章等)的结构,研究句子之间的语义关联、关联手段等。 词法和句法两部分是传统语法学的两大分支。词法又称形态学,包括构词法、构形法和词类问题。超句法是现代语法学增添的新内容,也有人将这部分内容独立开来,称为篇章语言学或语篇学等,还有人将它们归入话语语言学或语用学等语言学分支中去。 此外,语法学也可分为普通语法学和具体语法学、共时语法学和历时语法学、理论语法学和3应用语法学等分支。 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学的核心内容,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没有不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也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如"慢慢、高高"表示很慢、很高的意思,其中"很"(程度高)的意义是通过重叠形式表示的,所以这种重叠形式就是一种语法形式;由这种重叠语法形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就是语法意义。而"猩猩、哥哥"也都是重叠形式,可是它们重叠后并不表示什么语法意义,因此这种不表示语法

注意力训练1

儿童注意力训练课程一般是三个月为一个训练周期,共72个课时,分36次上完,一个半小时一次课(两个课时)。 注意力训练课程包括:课堂行为训练、听觉专注训练、视觉与观察力的专注训练、记忆力的专注力训练、阅读的专注训练、想象力的专注训练、思维的专注训练以及克服作业磨蹭的训练八个容。 (一)课堂行为训练 课堂行为训练用以纠正课堂不良行为,将不良行为向良好行为发展,也是注意力训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放在训练的第一个月。以纠正不良的坐姿、举手姿势、站立姿势、看图姿势以及翻书速度慢的训练为目标,训练方法包括眼耳追老师训练、试点凝视训练、放松训练等。(详细资料参考附录注意力课堂行为训练)其中以纠正不良坐姿为例:例如:以一分钟为单位纠正学生的坐姿,记录中途每个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表现并做记 在学生表现中可以以记分的方式填写,满分三分,学生表现的不良行为老师以口头方式说出哪些地方表现的不好,然后对相应的学生在相应栏填写。同样的其他行为的纠正都可以使用这表格。等到所有的学生的表现都是满分的时候终止这一个行为的训练。在前五次课上的前45分钟来依次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为了防止学生的行为出现反复的现象,可以中间间隔几次重新练习。 学生的课堂行为训练主要放在注意力训练的第一个月的上半月强化进行,下半月要伴随着课堂训练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纠正为主。注意力训练的第二个月中还是要以课堂训练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纠正为主。最后一个月行为训练不占据任何时间,在途中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要给予相应的惩罚。训练的重点以专注力和持久性的培养为重点。 (二)听觉的专注训练 听觉训练主要的训练容包括:听觉分辨能力训练、听觉记忆能力训练、听觉理解能力训练、听动协调能力训练四个部分,是注意力训练的核心容,贯穿于三个月的训练过程中。每个课时中听觉训练的时间要在20到25分钟,听觉材料要逐渐加大难度,训练学生的听觉宽度和记忆广度,其中更重要的是要记录学生在听觉训练的过程出现的不良行为并纠正。具体容如下: ①听觉分辨能力训练 训练的目的是要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对听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辨别的能力,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训练的题目包括听音辨别、辨析错误、对听觉材料中个别字、词判断出现的个数。 ②听觉记忆能力训练 训练的目的是要通过训练来提高孩子的短时记忆、记忆广度等,减少对较长听觉信息的记忆损失。能够在听的过程中训练孩子的专注力与持久性,同时还要记录学生在听觉训练的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并予以纠正。训练的题目包括:用声响节奏法或数字记忆法训练听

第四章 语法

第四章语法 一、名词解释 1.句子2.词组3.词4.语素5.词类 6.形态7.语法意义8.语法形式9.语法手段10.语法范畴 二、填空 1.________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语法单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______。 5.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7.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________,“being”中的ing是________,“reader”中的er是________。 8.________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10.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_____语素,把词尾叫作_____语素。 11.汉语语素中,大部分是_____语素,_________不多,没有_________。 12.________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13.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_______。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________,其构词规则又叫作___________,或叫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5.体现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6.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________。 17.词形变化的多数形式是________,也有一些使词根内部的元音和辅音_________。 19.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汉语属于_________。 22.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_________;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组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B.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C.我们日常使用语言离不开语法规则 D.语法规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 3.()在语言中处于枢纽地位,一般把它作为分析语法结构的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A.句子B.词组C.词D.语素 4.对英语单词“workers”的分析,()是正确的。 A.work是词干 B.er是词尾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属于() A.选择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2.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定向性注意 3.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的是( ) A.偏好简单的刺激物 B.偏好曲线 C.偏好对称的刺激物 D.偏好集中的刺激物 4.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A.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 B. 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C.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 D.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5.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 A.选择性增强 B.范围扩大 C.稳定性提高 D.分配提高 6.在1/20秒时间内,幼儿能注意到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黑点数是()A.1~2个 B.2~4个 C.4~6个 D.6~8个 7.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8.幼儿园老师上音乐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的品质是(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9.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 A.稳定性比较差 B.范围比较小 C. 分配能力较差 D.转移能力有限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注意

2.选择性注意 3.无意注意 4.有意注意 三、简答题 1.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2.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语言学概论--第四章 语法

?第四章语法 1. 解释“语法”。 答: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 解释“递归”。 答: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3. 解释“语境”。 答: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4. 简答语法规则的抽象性表现。 答:语法规则作为人们说话时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具有高度抽象的性质。词语和句子的数量是无限多的,因此不可能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都建立一条规则,于是就需要把各种现象加以归类。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对人们说的爸械牡ノ弧⒔峁购凸叵档哪持掷嗟母爬ǎ?┤嗣窃谒祷笆庇纱思氨耍?岳嘞啻樱?谟筛髦掷啾鸸菇ǖ牡ノ弧⒔峁购屠嘞档目蚣苣谘〕鲆痪湟痪浜细竦幕袄础? 5. 简答语法规则的递归性。 答:“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6. 解释“历时语法”。 答: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7. 解释“共时语法”。 答: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8. 解释“个别语法”。 答: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9. 解释“句子”。 答: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0. 解释“语法规律”。 答: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11. 解释“普遍语法”。 答: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12. 解释“核心语法”。 答: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3. 解释“外围语法”。 答: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1.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属于() A.选择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2.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 (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 D.定向性注意 3.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的是( ) A.偏好简单的刺激物 B.偏好曲线 C.偏好对称的刺激物 D.偏好集中的刺激物 4.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A.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 B. 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C.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 D.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 5.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 A.选择性增强 B.范围扩大 C.稳定性提高 D.分配提高 6.在1/20秒时间内,幼儿能注意到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黑点数是( ) A.1~2个 B.2~4个 C.4~6个 D.6~8个 7.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 8.幼儿园老师上音乐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的品质是( )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9.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 A.稳定性比较差 B.范围比较小 C. 分配能力较差 D.转移能力有限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注意

2.选择性注意 3.无意注意 4.有意注意 三、简答题 1.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2.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 3 、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意识与注意练习题

三、意识和注意 一、填空题 1.注意的品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人们对事物注意时是否需要意志的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梦多发生在() A.过渡期 B.轻睡期 C.沉睡期 D.快速眼动睡眠期 2.双耳分听实验多被研究者应用在()研究中 A.注意起伏 B.注意转移 C.选择性注意 D.非选择性注意 3.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4.注意的初级生理机制是() A.大脑皮层功能 B.特异通路 C.朝向反射 D.边缘系统 5. 一般在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之后,仅相隔2?3秒就发出起跑信号,是为避免运动员成绩受()的影响。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动摇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注意的衰减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布罗德班特 B特瑞斯曼 C.诺尔曼 D约翰斯顿 7.()能够很好地解释在某些情况下人为什么对一些刺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现象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 C 认知资源理论 D多阶段选择理论 8.人们对自己的名字之类的刺激比较敏感,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这种现象可用()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后期选择理论 C.衰减理论 D.认知理论 9.人在每一瞬间,将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些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这一特点指的是注意的() A.指向性 B.集中性 C.目的性 D.能动性 10.“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始不能成”,这说明了() A.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B.注意分配的规律 C.人不能同时干两件事情 D.动机定律 11.人们每天晚上大约经历()次快波睡眠阶段,且每次快波睡眠时间逐渐()。 A.7?9次,增加 B.7?9次,减少 C.4?6次,增加 D.4?6次,减少 12.注意的转移与人的神经活动的()特性有关 A.强度 B.兴奋性 C.灵活性 D.平衡性 13. 由多依奇(Deutsch)提出,认为早期的信息加工是没有选择性的,信息都可得到识别,信息是否被注意,是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做出反应选择的注意选择理论是()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多阶段选择理论 14.可以很好地解释人们同时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注意理论是()

注意力一

注意力一 介绍 注意力研究在历史性、理论性以及应用性上都体现出其重要性。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个世纪以前美国心理学奠基人詹姆斯.威廉曾在他的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原则》上花费了一整章去阐述注意力(1890)。兴趣注意力研究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领域在人文主义时期第一个世纪的前半个世纪走向衰落,与此同时,注意力被视为一个不能直接测量的精神调解变量被错误的摈弃也因此被看作是科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事情。然而,尽管处于这样的一个时期,还是有少数有关注意力转换的经典研究如《杰西德著作》(1927)和《科莱克著作》(1947)出版。之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正如在下一章讨论的那样兴趣注意力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因此到目前为止兴趣注意力仍然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上来看注意力的理论重要性。第一,作为人类信息处理上三大主要限制之一(另外两大限制是存储记忆和反应速度),注意力处理能力研究是它自身的根本利益:我们一次能做多少任务呢?我们从一个任务转换到另一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呢?在视野上我们又能够把注意力部署的有多宽呢?第二,注意力属性的研究是研究其他心理学现象的基础:注意力对于保持信息的短时记忆和将短时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是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说必须要重视注意力。注意力又是影响决策和感知处理 的一种潜在的至关重要的成分。

注意力的应用重要性显然也体现在几个方面。例如,上述记忆,学习,决策的领域全部都扩展成现实问题,比如目击证人的证词,培训,选择和展示设计等,因此在这些问题下的有关注意力的成分也都自然的按比例放大。但是注意力挑战和问题不仅仅只存在于实验室中:分心司机的危险,为了对大量数据的理解分析而导致的注意力的超负载,在电子工作中对注意力极速转换的要求,假警报捕获注意力的成功或失败,以及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孩子们的行为都是相近的例子。 注意力的种类 注意力有着不同的种类包含很广泛的现象。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奠基人—蒂奇纳尔(1908,p.265)在介绍有关注意力的篇章中曾写道“注意力已被运用到心理学的历史中去表示不同的事情”,并且专门用一个段落去陈列注意力在这些不同的事情表示的不同的意思。在当代的书中包含数个可以运用在高速驾驶的情景下被阐释的注意力种类。面对多种干扰的情况下,司机在驾驶任务中首先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然后在没有任何犯错的情况下完成了任务。因此,注意力集中可以被应用到一个任务或一个特殊渠道或者是环境信息资源中。然而,司机们不仅仅只是执行一项任务,他们经常会面临多种选择。例如,保持车道和查看地图。这种情况下,注意力是被定义在一个总的水平上的选择性注意力,例如选择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项任务上。或者在一般水平上选择性注意被视觉扫描所代替,正如从一个地方看向另一个地方。选择性注意的内在概念是一种注意力转换的思想,也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 .注意 B .记忆 C.表象 D .想象 2 .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 A ?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稳定 B .注意的起伏D .注意的转移 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 ?随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 ?持续性注意 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 来解 释。 A .过滤器理论 B .衰减器理论 C.认知资源理论 D.双加工理论 5.研究者通常用(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 ?双耳分听实验 B .警戒作业 C.双作业操作实验 D ?速度实验 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A ?随意注意 B .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朝向反射 7.梦通常出现在( )。 A ?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 B. 出现"睡眠锭"波的阶段 C. 深度睡眠阶段 D. 快速动眼睡眠阶段 8. 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 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 D.催眠已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 9. 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 释。 A .过滤器理论B. 衰减器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 D. 认知资源理论 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A .注意不集中B. 意志努力的结果 C.刺激的意义性 D. 注意的动摇 11.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 )有关。 A .注意的选择性B. 注意的稳定性 C.背景的绝对强度 D.对象的绝对强度 12.一个熟练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 .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 C.多阶段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13.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 ) A .脑干网状结构B. 边缘系统 C.选择过滤器 D. 朝向反射 单选题

小学五年级 注意力训练1----注意集中(上)教案

注意力训练1---注意集中(上)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注意集中的重要性; 2.掌握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3. 训练学生的注意能力,促进学生注意集中能力的提高。【教学内容】 1.注意集中的重要性 2.注意集中测验 3. 注意集中的方法 4. 注意集中训练 【教学难点】 注意集中方法的掌握 【课程安排】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导入课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注意集中”。(可以鼓励学生讲故事,如果学生讲不清楚的话,老师再具体讲) 引导学生认识到:小猫开始没有钓到鱼,是因为它不够专心,它的视线总是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蝴蝶飞过来了,就去抓蝴蝶,蜻蜓飞过来了,就去抓蜻蜓,三心二意,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情。 参考资料:小猫钓鱼的故事 猫妈妈带着小猫去钓鱼。它们来到一条弯弯的小河旁,拿出鱼竿规规矩矩坐在地上,开始钓鱼了。一开始,小猫专心致志地钓鱼。一会儿,一只小蜻蜓飞过来了,它高高兴兴地飞来飞去,小猫放下鱼竿,就扭过头去抓那只小蜻蜓。又过了一会儿,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小猫就去捉小

蝴蝶。猫妈妈对小猫说:"快过来呀,妈妈又钓了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小猫说:"妈妈,我顾不上,我正在捉小蝴蝶,我等会儿再钓。"猫妈妈说:"小猫,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而不能一心二用、三心二意。"小猫听了猫妈妈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小猫想:“我今天是来钓鱼的,不是来捉蜻蜓和蝴蝶的”。小猫决定回到自己的原位上开始钓鱼。最后,小猫终于钓到了一条好大好大的鱼。 二、认识注意集中 举例说明“注意集中”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关系: 例如:写作业的时候,需要注意力集中。如果脑子里总是想着要出去玩,心里的小兔子乱蹦,注意力不能集中,作业也不能及时完成。这样既没学好,也没玩好!如果集中注意力,不被外界干扰,就可以快速完成作业。作业写完了,就可以好好玩了。以此说明:注意力集中与我们有着重要的关系。 三、注意集中测验 步骤 1、教师按照标准读出指导语,确保学生了解测验的任务和作答要求; 2、教师发出统一指令,要求学生打开电脑屏幕,登录系统进行注意集中测验;

四川理工学院 心理学教案 第三章 注意和意识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7学时) 一、章节名称及学时分配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注意和意识的概念 2、了解注意的种类(理解三级记忆系统) 3、理解注意的品质 4、学会把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四、教学重、难点:注意的种类和品质 五、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法 六、教学组织与设计 1、注意与心理过程相比而言,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教学中,拟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让他们理解这一点; 2、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区别是本章的重点,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平时学习中的疑惑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主动质疑,主动解惑; 3、注意利用学生的前科学知识,创造问题情景,纠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形成准确的知识体系。 七、教学内容: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1学时)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attention)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它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方向。所以,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

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如学生在听课时,他的心理活动不是指向教室里的一切事物,而是把教师的讲述从许多事物中挑选出来,并且比较长久地把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师的讲述上。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度。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缩小;指向的范围广泛而不集中时,则整个强度就降低。人在注意高度集中时,除了对目标事物之外,对自己周围的其他事物就都会变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听课时不仅是指离开一切与听课无关的事物,而且也是对与听课活动无关的甚至有碍的活动的抑制,这样,对教师的讲课就得到鲜明而清晰的映像。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因为心理过程是对特定客观现实进行反映的过程。注意本身并不反映事物及其属性,它没有独立的对象。通常心理学家把注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当人在注意什么时,它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当中,成为这些过程的一种共同的特性而与这些过程分不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注意都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起作用。平时我们常说“请注意黑板”“请注意我下面的问题”,这并不是说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可以离开认识过程,实际上只是说“请注意看黑板”“请注意听我下面的问题”,只是在口语中把“看”字和“听”字省略掉了。 二、注意的功能 注意的基本特性决定了注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的一些主要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一)选择功能 注意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种种刺激中有选择地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自身需要的,并且和当前活动有关的刺激。由于注意的作用,外界刺激进入感知、动作和记忆的范围便大大缩小了,其中一些强的、重要的或新的刺激占着优势,另一些弱的、无关的或非常熟悉的刺激则受到抑制。注意的选择功能使人有可能将有关信息检索出来,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当前活动。 (二)保持功能 注意的保持功能表现在心理活动在时间上的延续。注意的保持功能使人从外界获取的感知信息或从记忆中提取的信息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意识中,从而实现对这些信息的深加工,使有用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为人利用有用信息完成当前活动提供保障。没有注意的保持功能,所有信息在意识中转瞬即失,人的任何智力操作都没有办法完成。 (三)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对于提高人的活动效率至关重要,只有在注意的状态下,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监督。在注意状态下,人可以发现和纠正活动中的错误,提高活动的准确性和速度。同时,当活动的条件或人的需要发生变化时,可以适时分配注意和转移注意,使人能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注意使人实现对活动全程的监督,适时调节,从而顺利地完成活动。 三、注意的外部表现 人处于注意状态时,会产生系列生理反应,如心脏、血管、呼吸、内分泌腺分泌量、皮肤电反应、瞳孔大小以及脑电的变化等。这些反应可以作为注意的生理指标。不仅如此,从行为上还可以观察到机体的各种定向反应。人在集中注意时,行为上的变化主要包括:(一)适应性的动作 人在注意状态时,常伴有一些适应性的行为。如人在注意听一个声音时,耳朵就会转向声源的方向,所谓"侧耳倾听";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就会把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所谓"举目凝视";当沉浸于思考或想象时,就会出现眼睛朝着某一方向“呆视”着,好象看着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