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本文由nohtaet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六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一、新乐府运动

(一)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新乐府运动,运动。杜甫首创新题乐府。运动。杜甫首创新题乐府。在白居易等人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下,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下,乐府诗自觉弘扬风雅比兴传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扬风雅比兴传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发挥政治讽喻功能,发挥政治讽喻功能,因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峰。新乐府” 创作高峰。“新乐府”是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乐府诗,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

(二)新乐府运动兴起的背景

1、中唐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宦官专权,朋、中唐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宦官专权,党争斗、藩镇割据,异族入侵,党争斗、藩镇割据,异族入侵,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日益尖锐,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统治阶级日益腐化。日益腐化。从而激发了志士仁人的改革热文学领域内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情,文学领域内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随之而兴。随之而兴。

2、陈子昂、杜甫等人的进步诗歌主张,特、陈子昂、杜甫等人的进步诗歌主张,别是杜甫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创作经验,别是杜甫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创作经验,给新乐府运动以直接的启示。新乐府运动以直接的启示。

3、大历以来的形

式主义诗风,从反面激励、大历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新乐府诗人追求风雅比兴。新乐府诗人追求风雅比兴。 4、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纳谏”态度,、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纳谏”态度,也鼓励了新乐府诗人的创作。也鼓励了新乐府诗人的创作。

一、元结、顾况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叟,河南鲁山人。曾任道州刺史。元结论诗在内容上强调文学的美刺教化作用,形式上反对雕琢、崇尚古朴。其诗多针砭时弊之作,代表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对陷于苦难的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两诗直抒胸臆,讽刺辛辣,跌宕起伏,感人至深。杜甫高度评价这两首诗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同元使君舂陵行》)

顾况(,—806,),字逋翁,苏州人。曾任著作郎,因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晚年隐居茅山,自号华阳山人。顾况的文学主张与元结相近,认为诗乃“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悲歌序》),反对徒求文采之丽。所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开元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声。其中第十一章《囡》用白描手法,深刻揭露了闽吏取幼童作阉奴的惨无人道的罪行,揭示了奴隶身心的深重痛苦,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元结、顾况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叟,河南鲁山人。曾任道州刺史。元结论诗在内容上强调文学的美刺教化作用,形式上反对雕琢、崇尚古朴。其诗多针砭时弊之作,代表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对陷于苦难的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两诗直抒胸臆,讽刺辛辣,跌宕起伏,感人至深。杜甫高度评价这两首诗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同元使君舂陵行》)

顾况(,—806,),字逋翁,苏州人。曾任著作郎,因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晚年隐居茅山,自号华阳山人。顾况的文学主张与元结相近,认为诗乃“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悲歌序》),反对徒求文采之丽。所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开元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声。其中第十一章《囡》用白描手法,深刻揭露了闽吏取幼童作阉奴的惨

无人道的罪行,揭示了奴隶身心的深重痛苦,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结

新乐府运动以盛唐后期的元结、期的元结、中唐前期的顾况等人为先驱,以张籍、况等人为先驱,以张籍、王建、李绅、王建、李绅、元缜等人为中坚,而白居易则是这一中坚,运动最杰出的代表。运动最杰出的代表。

二、白居易生平与诗歌理论

(一)白居易(772—846),字白居易( ),字 ),乐天,祖籍太原,乐天,祖籍太原,后移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 ),生于河南新 (今陕西渭南县),生于河南新郑县。二十九岁中进土。郑县。二十九岁中进土。此后的生活、思想和创作,生活、思想和创作,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贬江州司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

仕途顺遂,思想上以兼济天下为主,仕途顺遂,思想上以兼济天下为主,诗歌以创作讽谕诗为主。他中进士后,任校书郎。三十五岁,讽谕诗为主。他中进士后,任校书郎。三十五岁,授周至县尉。长恨歌》即作于此时。授周至县尉。《长恨歌》即作于此时。三十六岁擢翰林学士,次年除左拾遗。擢翰林学士,次年除左拾遗。在此三年任左拾遗期间,他进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高峰。秦中吟》期间,他进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高峰。《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均作于此时。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均作于此时。在为母居丧三年中,写了

《采地黄者》村居苦寒》丧三年中,写了《采地黄者》、《村居苦寒》、新制布裘》等同情人民的现实主义诗篇。《新制布裘》等同情人民的现实主义诗篇。其间政治热情开始冷淡( 独善其身” 政治热情开始冷淡(“独善其身”的思想渐渐发展。

后期

白居易四十四岁,白居易四十四岁,因上书请求追捕刺杀宰相的凶被权贵诬陷,贬为江州司马,手,被权贵诬陷,贬为江州司马,进入他独善其身的后期生活。在贬官江州司马时,身的后期生活。在贬官江州司马时,作《琵琶寄寓自己的不平与愤懑。行》,寄寓自己的不平与愤懑。这时还写了著名的文学论文《与元九书》后任忠州、杭州、的文学论文《与元九书》。后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为百姓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州等地刺史,为百姓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五十五岁后,历任秘书监,河南尹、太子太傅等职。五岁后,历任秘书监,河南尹、太子太傅等职。晚年闲居洛阳履道里,自号“香山居士” 此时,晚年闲居洛阳履道里,自号“香山居士”。此时,受佛道思想影响,思想趋于消极,受佛道思想影响,思想趋于消极,创作上也以闲适诗为主。七十五岁卒。适诗为主。七十五岁卒。

思想

白居易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也吸取释道思想。白居易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也吸取释道思想。前期,前期,以“兼善天下”思想为主,积极入世,关兼善天下”思想为主,积极入世,心国家人民。他的诗歌创作充满现实主义精神。心国家人民。他的诗歌创作充满现实主义精神。后期,后期,以“独善其身”思想为主,并和释道思想独善其身”思想为主,结合,明哲保身,乐天知命,较前期思想后退,结合,明哲保身,乐天知命,较前期思想后退,但终其一生,未与权奸同流合污。诗歌创作,但终其一生,未与权奸同流合污。诗歌创作,大多为独善

之义的体现,闲适、感伤成为主调。多为独善之义的体现,闲适、感伤成为主调。

(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1、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他主张诗歌应积为时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

极反映现实,干预生活。极反映现实,干预生活。 2、讽谕美刺的创作要求。他要求诗歌创作只有讽谕美刺的创作要求。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 3、著诚去伪的创作

态度。他要求诗歌创作取材著诚去伪的创作态度。必须真实,尚质抑淫,著诚去伪” 必须真实,要“尚质抑淫,著诚去伪”(《策林》)。 4、关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他把内容放在首要关于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地位,要求形式为内容服务。地位,要求形式为内容服务。

三、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白居易诗,今存三千八百多首。三千八百多首白居易诗,今存三千八百多首。五十一岁时,五十一岁时,他曾把自己的一千三百多首诗分为讽谕闲适、讽谕、三百多首诗分为讽谕、闲适、感杂律四类。伤、杂律四类。其中讽渝诗一百七十多首,取材广泛,七十多首,取材广泛,批判性和战斗性强,战斗性强,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歌的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新乐府》五十首,颇具讽谕之特色。特色。

(一)白居易诗歌的内容

1、讽谕诗、(1)“惟歌生民病”是讽谕诗的突出主题。 ) 惟歌生民病”是讽谕诗的突出主题。 (2)批判统治阶级“轻裘肥马”的骄奢生 )批判统治阶级“轻裘肥马” 活。 (3)批判“急敛暴征”,反对各种弊政。 )批判“急敛暴征” 反对各种弊政。 (4)反对穷兵黩武,表达爱国情感。 )反对穷兵黩武,表达爱国情感。

(5)反映妇女痛苦,关心妇女命运。 )反映妇女痛苦,关心妇女命运。

作品欣赏

1、《采地黄者》《采地黄者》

2、《观刈麦》、观刈麦》

3、《卖炭翁》、卖炭翁》

4、《杜陵叟》、杜陵叟》

5、《上阳白发人》、上阳白发人》

6、《缭绫》、缭绫》

2,感伤诗,

白居易的感伤诗有一百多首,白居易的感伤诗有一百多首,其中广为传诵的有《长恨歌》琵琶行》诵的有《长恨歌》、《琵琶行》两首叙事长诗。长恨歌》前半部分,长诗。《长恨歌》前半部分,写明皇迷恋声色和杨贵妃因色得宠,是写实,声色和杨贵妃因色得宠,是写实,批判了皇帝的荒淫误国和贵妃的恃宠致乱; 皇帝的荒淫误国和贵妃的恃宠致乱;后半部分,部分,写李杨爱情的毁灭以及唐玄宗对贵妃的缠绵相思,是写幻,妃的缠绵相思,是写幻,对李畅爱情悲剧寄予了一定的同情。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长恨歌》长恨歌》

前半部分,写明皇迷恋声色和杨贵妃因色得宠,前半部分,写明皇迷恋声色和杨贵妃因色得宠,是写实,是写实,批判了皇帝的荒淫误国和贵妃的恃宠致后半部分,乱;后半部分,写李杨爱情的毁灭以及唐玄宗对贵妃的缠绵相思,是写幻,贵妃的缠绵相思,是写幻,对李畅爱情悲剧寄予了一定的同情。了一定的同情。从作者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看,同情多于批判,从作者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看,同情多于批判,惋惜多于谴责。全诗构思精巧,故事曲折,惋惜多于谴责。全诗构思精巧,故事曲折,描写细腻,语言流丽,感情缠绵婉转,有很强的艺术细腻,语言流丽,感情缠绵婉转,魅力。魅力。

《琵琶行》琵琶行》

写琵琶女飘零馋悴沦落天涯的生平遭遇,写琵琶女飘零馋悴沦落天涯的生平遭遇,并以此引发出自己遭谗受贬,政治失意的满腹怨愤,引发出自己遭谗受

贬,政治失意的满腹怨愤,表现了对琵琶女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现了对琵琶女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抒写了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较之《长恨歌》的天涯沦落之恨。较之《长恨歌》更富有现实意全诗情节曲折,描写细致,人物刻划生动,义。全诗情节曲折,描写细致,人物刻划生动,气氛渲染浓郁。气氛渲染浓郁。其中对琵琶女的演奏技艺作了出色的描摹,运用多种多样的比喻,色的描摹,运用多种多样的比喻,把抽象的乐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从而以音乐形象为媒介,把艺人沦落之叹和文人失意之慨,媒介,把艺人沦落之叹和文人失意之慨,自然地揉合在一起,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揉合在一起,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3、闲适、杂律诗、闲适、白居易的闲适、白居易的闲适、杂律等类诗歌数量较多,歌数量较多,但成就不如讽谕其中优秀的作品有《诗。其中优秀的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暮江吟》行》、《暮江吟》、《大林寺桃花》桃花》等。

(二)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点

1、讽谕诗的绝大多数是以典型的一事入、使主题集中、突出。诗,使主题集中、突出。

2、讽谕诗以叙述为主。、讽谕诗以叙述为主。

3、故事生动,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形象鲜明。

4、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在叙事时质朴平易,、白居易的诗歌语言,在叙事时质朴平易,不加夸饰,在描写形象时,简炼精确,不加夸饰,在描写形象时,简炼精确,抓住特征;在刻划心理时,精警明晰,住特征;在刻划心理时,精警明晰,鞭辟入里,形成一种浅切质朴的风格特色。入里,形成一种浅切质朴的风格特色。

白居易的地位和影响

白居易的诗歌,白居易的诗歌,当时在人民中即广为流传,在人民中即广为流传,甚至远播国外,甚至远播国外,在人民中产生广泛影响,民中产生广泛影响,在朝鲜、在朝鲜、日本也有一定影响。定影响。

作品欣赏

《琵琶行》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夜深忽

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

泣。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注释】

,、左迁:贬官。左迁:贬官。 ,、凡:共。间关:鸟鸣声。 ,、间关:鸟鸣声。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秋娘:歌妓们的通称。 ,、秋娘:歌妓们的通称。争缠头:竞相赠送财

物。 ,、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 ,、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浮梁:江西景德镇。 ,、浮梁:江西景德镇。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向前:刚才。 ,,、向前:刚才。 ,,、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 ,,、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评析】评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

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妓、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 损害的乐妓、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 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 忽闻”“琵琶声” ”“琵琶声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 ”“暗问移船”“邀相见” ”“邀相见“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 然后歌女才“半遮面” 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 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

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 有情” 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 诉尽了

“ ”“声声思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 心中无限事”

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善才服” 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 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 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然而,时光流水,数”。然而,时光流水,“暮去朝来颜色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 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

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 如私语” 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 刀枪鸣” 珠落玉盘” 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 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作品欣赏

《长恨歌》长恨歌》

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1、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2、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3、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君

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

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悠悠生

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4、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临邛道士

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

闻海上有

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

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清长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层次脉络。理清长诗的基本情节和叙事层次脉络。依据作品实际,

2、依据作品实际,认识本诗主题思想的两重性及其主导面。把握主人公李、杨的艺术形象。

3、把握主人公李、杨的艺术形象。领会本诗情节曲折多变、人物生动细腻、

4、领会本诗情节曲折多变、人物生动细腻、描写和叙述及抒情紧密结合的特点。及抒情紧密结合的特点。熟读全诗并背诵其中的句子。

5、熟读全诗并背诵其中的句子。

(一)作者及作品背景作者:白居易(772,864),字乐天, ),字乐天 1、作者:白居易(772,864),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山居士,是中唐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新乐府运动”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事而作” 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意义。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意义。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情致曲尽,流传广泛,叙述,语言浅显,情致曲尽,

流传广泛,相传老妪都能听懂。代表作有《琵琶传》《长恨歌》》《长恨歌听懂。代表作有《琵琶传》《长恨歌》. 2、作品背景:《长恨歌》主要描写李隆基(唐玄作品背景: 长恨歌》主要描写李隆基( 与杨玉环(杨贵妃)之间的情事。宗)与杨玉环(杨贵妃)之间的情事。 a.史实史实( a.史实(略)

b.作品背景: b.作品背景: 作品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806),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被任为长安西南的周至县县尉。这年冬天,他与友人陈鸿、周至县县尉。这年冬天,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一起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暇游,谈及李、杨之事。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暇游,谈及李、杨之事。王质夫认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白居易,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质夫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质夫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传奇《长恨歌传》。

《长恨歌》关于李、杨情事的叙述描写,虽依据长恨歌》关于李、杨情事的叙述描写,一定的史实,也采纳了一些民间传说,一定的史实,也采纳了一些民间传说,但更多的是作者的艺术想象和创造。上述有关史实背景,可以作为阅读、的艺术想象和创造。上述有关史实背景,可以作为阅读、理解作品时的参考,理解作品时的参考,但不足以作为绳墨来

衡定诗中的描写是否符合史实。写是否符合史实。以李、杨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的有: 以李、杨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的有: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

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昇《长生殿》等。其中以《长恨歌》为最。其中以《长恨歌》为最。

(二)层次结构(为四个部分) 层次结构(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李、杨会

合经过及李对杨的宠幸。 1、第一部分: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宠幸。前六句:先叙述李、杨会合过程。简洁明快,前六句:先叙述李、杨会合过程。简洁明快,舍去一切枝蔓,为下文大肆铺叙留足余地。前两句暗寓讽意,一切枝蔓,为下文大肆铺叙留足余地。前两句暗寓讽意,讽喻君王多年专求美色,荒废国事。讽喻君王多年专求美色,荒废国事。接下来十六句:写李、杨遇合后的欢爱眷恋,接下来十六句:写李、杨遇合后的欢爱眷恋,为后文写二人诀别、相思、长恨作铺垫其中“ 作铺垫。文写二人诀别、相思、长恨作铺垫。其中“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两句,指明玄宗迷恋美色,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两句,指明玄宗迷恋美色,废弃朝政; 春从春游夜专夜” 三千宠爱在一身” 弃朝政;“春从春游夜专夜”、“三千宠爱在一身”,则突出贵妃得宠专房。则突出贵妃得宠专房。

后四句:写因贵妃之故,杨门举家腾达。后四句:写因贵妃之故,杨门举家腾达。贵妃势焰熏天,竟使天下父母易志,以致当时流传的民谣说: 熏天,竟使天下父母易志,以致当时流传的民谣说: 生女勿悲酸,“生女勿悲酸,生男勿欢喜”; 生男勿欢喜” 男不封侯女作妃,“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看女却为门上楣。”

2、第二部分:叙述安史之乱爆发,贵妃因禁军兵第二部分:叙述安史之乱爆发,变而殒命,玄宗哀伤不已。变而殒命,玄宗哀伤不已。前六句:叙述变生不测,战乱骤起。前六句:叙述变生不测,战乱骤起。接下来十句:写马嵬驿兵变,贵妃丧生。从这开始,接下来十句:写马嵬驿兵变,贵妃丧生。从这开始,作者对李、杨的态度已由批评转为同情,作者对李、杨的态度已由批评转为同情,感

情也由怨恨转为哀怜。转为哀怜。再下来八句:描写玄宗幸蜀途中感怀贵纪,再下来八句:描写玄宗幸蜀途中感怀贵纪,面对巴山蜀水,不胜哀伤。圣主朝朝暮暮情” 山蜀水,不胜哀伤。“圣主朝朝暮暮情”是这几句的神魂。末四句:写安史之乱平定,玄宗起驾回京,路经马末四句:写安史之乱平定,玄宗起驾回京,嵬驿时,凭吊贵妃遗踪。嵬驿时,凭吊贵妃遗踪。

3、第三部分:写玄宗重返长安后对贵妃的无穷思第三部分: 念。前六句:写玄宗初回长安时,睹物思人,恍若隔世。前六句:写玄宗初回长安时,睹物思人,恍若隔世。接下两句: 春风桃李” 秋雨梧桐” 接下两句:用“春风桃李”、“秋雨梧桐”概括一年四季、各种场景,显示玄宗对贵妃的思念无时不在、年四季、各种场景,显示玄宗对贵妃的思念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处不在。再下面四句:写玄宗的凄凉晚景和感伤怀抱,再下面四句:写玄宗的凄凉晚景和感伤怀抱,与第一部分的有关描写遥相对比,虚写他对杨的怀念。一部分的有关描写遥相对比,虚写他对杨的怀念。末八句:写玄宗因思念贵妃而彻夜难眠。末八句:写玄宗因思念贵妃而彻夜难眠。后两句承上启下:既收束上文,以想入非非表明思念之深; 承上启下:既收束上文,以想入非非表明思念之深;又开启下文,引发出下文的道士招魂。开启下文,引发出下文的道士招魂。

以上三部分,写人间,以上三部分,写人间,主要交待了玄宗贵妃情事的起因: 起因:重色发展:贵妃得宠、玄宗恋色误国,发展:贵妃得宠、玄宗恋色误国,引起安史之乱结果:贵妃被处死,结果:贵妃被处死,玄宗出逃及返长安后对贵妃的思念接下来第四部分诗人将故事进一步向前推展,,写接下来第四部分诗人将故事进一步向前推展,,写第四部分诗人将故事进一步向前推展,, 仙界,以丰富的想象和富于才华的文笔,仙界,以丰富的想象和富于才华的文笔,构思和描写了贵妃死后独居仙山的故事,补足了对悲剧人物贵

妃的描贵妃死后独居仙山的故事,凄楚动人,颇具魅力。写,凄楚动人,颇具魅力。

4、第四部分:写身登仙界的贵妃对玄宗的无限思念第四部分: 和忠贞不渝之情。和忠贞不渝之情。前四句:写玄宗让道士去寻找贵妃的亡魂,前四句:写玄宗让道士去寻找贵妃的亡魂,以其想入非非写对贵妃的诚挚思念,入非非写对贵妃的诚挚思念,紧密呼应第三部分的后两句。接下来十句:写道士寻觅贵妃的曲折经过。接下来十句:写道士寻觅贵妃的曲折经过。“忽闻海上有仙山”一句生面别开,使情节绝处逢生,海上有仙山”一句生面别开,使情节绝处逢生,情节顿生波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波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再下面十二句:写道士终于找到贵妃。再下面十二句:写道士终于找到贵妃。“云鬃半偏新睡觉”以下所写太真的步态、容貌,新睡觉”以下所写太真的步态、容貌,是道士眼中见到的景况,透露出太真对玄宗的真情。的景况,透露出太真对玄宗的真情。其中“花冠不整下堂来”写出了急切之情; 其中“花冠不整下堂来”写出了急切之情;“泪阑春带雨” 干”和“春带雨”则淋漓尽致地描写压在她心头的各种感情象决堤的江水一样涌了出来,十分动人。感情象决堤的江水一样涌了出来,十分动人。末二十句:写贵妃对玄宗的思念和忠贞。末句“ 末二十句:写贵妃对玄宗的思念和忠贞。末句“此恨绵绵无绝期”既点题,又有悠远之意,耐人深思遐想。恨绵绵无绝期”既点题,又有悠远之意,耐人深思遐想。

(三)思想主旨关于《长恨歌》的主旨历来是众说纷纭,关于《长恨歌》的主旨历来是众说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讽喻说。 1、讽喻说。爱情说。 2、爱情说。双重主题说: ?3、双重主题说: 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 作了明显的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

诚笃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的诚笃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

a.首先从故事的完整性来看; a.首先从故事的完整性来看; 首先从故事的完整性来看

b.主人公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 b.主人公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 主人公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

c.从作者对这一悲剧所抱持的态度和感情倾向来看。 c.从作者对这一悲剧所抱持的态度和感情倾向来看。从作者对这一悲剧所抱持的态度和感情倾向来看

(四)艺术特色作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长很歌》在叙事、作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长很歌》在叙事、抒写景、章法、语言、修辞等诸多方面,情、写景、章法、语言、修辞等诸多方面,成就都斐然可观,这里择要作些评析。可观,这里择要作些评析。故事情节生动曲折。 1、故事情节生动曲折。长恨歌》之所以激动人心,《长恨歌》之所以激动人心,原因首先在于其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诗人围绕人物思想感情的发让整首诗的情节跌宕起伏,穷极变化,展,让整首诗的情节跌宕起伏,穷极变化,富有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息和传奇色彩,这充分体现了作者艺术构思的奇妙和想象力的丰富。象力的丰富。复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加深理解( 复述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加深理解(略)

2、刻划人物细腻传神。本诗塑造了李、杨两个人物刻划人物细腻传神。本诗塑造了李、形象,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的行为举止,形象,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他们的行为举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到人物内心,细腻刻划了他们的心理活动。深入到人物内心,细腻刻划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唐玄宗(李隆基) 贪求美色,贪图淫乐,唐玄宗(李隆基):贪求美色,贪图淫乐,穷奢极欲,荒废朝政,穷奢极欲,荒废朝政,对贵妃铭心刻骨的相思。对贵妃铭心刻骨的相思。杨贵妃(杨玉环)

作者主要抓住了她的美貌和忠贞美貌和忠贞。杨贵妃(杨玉环):作者主要抓住了她的美貌和忠贞。

3、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叙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全诗以叙事为主,兼以抒情和描写,全诗以叙事为主,兼以抒情和描写,始终贯穿着叙抒情、描写熔于一炉的特

色。同时又富有变化,事、抒情、描写熔于一炉的特色。同时又富有变化,时而叙事(叙事详略适宜,舒卷自如)、时而写景( )、时而写景而叙事(叙事详略适宜,舒卷自如)、时而写景(景物描写也渗透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时而抒

情。 )、时而抒情描写也渗透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时而抒情。或者以叙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抒情与写景结合,或者以写景与事与抒情结合,或者以抒情与写景结合,叙事结合,三者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和谐; 叙事结合,三者变换灵活自由,转接自然和谐;又互相配合协调,共同为表现主旨、刻划人物而服务。配合协调,共同为表现主旨、刻划人物而服务。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唐代新乐府运动兴起的原因 大历以来, 形式主义诗风再次抬头。先是大历十才子「歌升平, 咏山水,赞隐逸」, 后是虚美诗文泛滥成灾,毫无兴喻规刺。现实主义诗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要求重振自《诗经》、乐府沿续下来而为杜甫集大成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对形式主义的诗风进行反击。 安史之乱后,唐室内则宦官弄权, 藩镇割据,外则吐蕃入寇, 河遑尽失, 百姓生活困苦, 使诗人不得不正视现实, 大声疾呼。于是一个以反映群众疾苦、揭露社会黑暗为内容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运动就勃然兴起。 唐宪宗即位后, 一度中兴, 敉平部分藩镇。于是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诗人以诗歌促使统治者振作精神, 恢复治世。 新乐府诗的特点 新乐府诗创始于杜甫, 但「新乐府」一名则是由白居易提出的。它的基本特点有三: (1)用新题 从建安时代起,文人乐府也有少数写时事的, 但多借用古题,反映现实范围既受限制, 题目和内容也不协调。新乐府则自创新题,所以又名「新题乐府」。 (2)写时事 用新题写时事,始自杜甫, 但并不是所有新题乐府诗都写时事。新乐府则专门「刺美见事」, 即反映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3)不入乐 新乐府虽称作「乐府」, 但并不入乐。由于它们的体现了汉乐府反映现实, 讽刺时事的精神,所以又是真正的乐府诗。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表现在《与元九书》中,其诗论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重视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 白居易认为一诗歌一方面可帮助帝王感化人心, 治理天下;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它了解下情,补察时政。强调诗歌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 从而达到「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上下胥悦, 内外文和」的政治目的。又提出「文章为合时而着,诗歌为合事而作」的口号, 认为诗歌应该「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 (2)阐发了诗歌的特性: 情、语、声、义。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莫始乎言, 莫切乎声,莫 深乎义」,提出了诗的四要素。「情」与「义」是内容,「言」与「声」是形式。「义」即《诗经》的六义,主要是指那种「美刺」的精神。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才能感人至深, 并感人为善,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效果。 (3)文学应植根于现实生活 白居易认为文学应植根现实生活, 写作必须关心政治。《秦中吟序》说:「贞元、元和之际, 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 因直歌其事。」便是这一理论的实践。 (4)要求形式为内容服务 白居易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新乐府序》说:「其辞质而径, 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所以他「不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而力求做到语言的通俗平易,音节的和谐婉转。 (5)反对脱离现实的作品 白居易重视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 彻底否定了六朝以来那些脱离现实的「嘲风雪, 弄花草」的作品;认为屈原只「得风人之什

第十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第十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发布时间:2009-1-24 14:16 第十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从代宗大历年间至文宗太和年间的文学一般称为中唐文学。“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的转折点,也是唐代诗歌的转折点,简要来说,就是从浪漫主义转向了现实主义,杜甫是这一转变的代表人物,至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则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白居易之前,元结、顾况等人作为杜甫的同道,提出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作实践,从而成为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第一节元结、顾况: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元结、顾况等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但据有关史料看,杜甫、 元结等人并不为时人所重,从现存的10种唐人选本看,杜甫诗仅被选入唐末韦庄所编的《又玄集》。而在当时受人推重的是大历十才子以及刘长卿等人。但这并不等于抹杀了元结等人的意义,相反,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先驱者的历史功绩。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人。少不羁,17岁方折节读书,早年科举失意,生活贫困,曾归隐余山,天宝十二年(753年)中进士。“安史之乱”后 为肃宗赏识,曾为道州刺史。元结的卒年正是白居易的生年,元结的诗歌理论对白居易很有影响。元结关怀民生疾苦,提出“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乐府序》)的诗歌创作主张,要求诗歌能“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风之流”(《二风诗论)。这些主张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缘事而发”,反映现实的基本精神。白居易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掀起了新乐府运动。 元结的创作实践了他的诗歌主张,反映民生疾苦,表达对人民的同情,有时达到了十分深切的程度。如《系乐府》中的《贫妇词》: 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嘶。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麑。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出门望山泽,回头心复迷。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写贫妇无法应付官吏的压迫,“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与杜甫的《石壕吏》十分相像。《农臣怨》写百姓哭诉无门: 农臣何所怨,乃欲干人主。不识天地心,徒然怨风雨。将论草木患,欲说昆虫苦。巡回宫阙傍,其意无由吐。一朝哭都市,泪尽归田亩。谣颂若采之,此言当可取。

《古代文学》第六章 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

第六章新乐府运动与白居易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 ◆主要成员:元稹、白居易、李绅、张籍、王建等。 ◆“新乐府”的概念:指自命新题以写时事且能播之于乐曲的乐府诗。 ◆“新乐府”诗特点:写实,风格平易通俗 【附】“乐府诗”的发展 ?《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杜甫新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元、白等人的新乐府“歌诗合为事而作”。 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追求浅切、明白的语言,使老妪能解。重内容轻形式。“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由于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有的作品流于抽象说教:由于强调通俗,有些作品直白浅露,缺少美感和韵味。 第二节白居易 一、简介 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卒谥“文”,后人又称为“白文公”。一生经历代、德、顺、宪、穆宗五朝。 以四十四岁(815)贬江州司马为界,一生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兼济天下”是其主导思想,创作不少讽谕诗; 后期“独善其身”是其主导思想,创作了感伤诗、大量闲适诗、杂律诗。 白居易生前多次编集自己的诗文。会昌五年(845),即他逝世前一年,他作《白氏长庆集序》云:“白氏前集《长庆集》五十卷,元微之为序;后集二十卷,自为序;今又续后集五卷,自为记。前后七十五卷,诗笔大小凡三千八百四十首。集有五本:一本在庐山东林寺经藏院,一本在苏州南禅寺经藏内;一本在东都圣善寺钵塔院律库楼;一本付侄龟郎;一本付外孙谈阁童。”由于五本分藏,他的诗文基本得以保存。今存白诗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 白居易于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在洛阳城东南履道里的家宅中与世长辞,时年75岁。死后葬于香山寺东北的琵琶峰上,以便使他永远和龙门山水相依为伴。 二、诗歌分类: ?白居易诗歌现存有近二千七八百首,为唐人之最。在江州自分其诗七八百首为四类(《与元九书》): 1、讽谕诗——美刺比兴,因事立题,新乐府150首。 《秦中吟》(十首),“一吟悲一事”,“卒章显其志”;集中暴露官场腐败、权贵骄横而百姓多苦难的社会现实。 《轻肥》则将矛头直指宦官集团。 《新乐府》(五十首) 讽谕诗以《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议婚、重赋、不致仕、伤宅、伤友、立碑、轻肥、歌舞、五弦、卖花)为代表。 此类诗(讽刺诗)之特点: ?题材广泛,多反映揭露时弊; ?主题集中,“一吟悲一事,”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及代表人物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及代表人物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及代表人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多未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的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到了“元白”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的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师友诗传续录》载:“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创为新乐府,亦复自成一体。”新乐府运动在贞元,元和年间与韩柳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文坛,有着共同的社会原因。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 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除白居易而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新乐府运动主要作品: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并为新乐府运动中的优秀作品。 ★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他们同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元白”并称,在元稹、白居易生活的那个时代即已盛行。白居易序刘禹锡诗云:“予顷与元微之唱和颇多,或在人口。…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又《旧唐书·元模传》:“稹聪警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白居易、元稹等诗人的主要文学活动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因而把他们创作的诗歌和仿效他们的作品统称”元和体。”《新唐书·元稹传》:“稹尤长于诗,与白居易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又唐李肇《国史补》:“元和已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矫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元和体。’”后宪宗殁,穆宗立,改年号为长庆(821—824),白居易、元稹将自己的诗歌编辑成集,分别名《白氏长庆集》、《元氏长庆集》,故又称他们的诗作为“长庆体”。 小编提示: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新乐府运动特点及代表人物》,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语文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上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元白诗派的重写实、尚通俗的诗风,其远源可以追溯到三百首中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一批具有写实倾向的诗人创作,尤其是伟大诗人杜甫的创作。如有名的“三吏”、“三别”、《兵车行》、《悲陈陶》、《哀江头》等。这些诗作有两点最值得注意:一是继承了古乐府的形式,自拟新题,缘事而发,写真实实事、亲身见闻;二是以朴实真切的语言乃至口语入诗,力求通俗浅显。白居易继承杜甫写实传统的意识是非常明确的。元稹则更欣赏杜诗通俗化的倾向。在这一诗歌通俗化的过程中,张籍、王建、元、白等人由于诗风相近,成为元白诗派的主要成员。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重要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白居易作诗2800余首,有“诗王”之称。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前两类体现着他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

008第七章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第七章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以七五五年的安史之乱为分界线的唐代文学,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急剧变化,也起了一个很大的转变。这转变,总的说来,便是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杜甫是这一转变的旗手。经中唐前期到贞元、元和年间,现实主义已逐渐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散文方面有韩柳的古文运动,小说方面则传奇达到空前的繁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歌方面出现了白居易诸人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贞元、元和年间,内则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战乱频仍,赋税繁重,外则吐蕃回纥,不断入侵,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尖锐化,迫使诗人们不能不正视现实;另一方面,社会比较稳定,并曾一度在形式上获得全国的统一,也为诗人们的改革现实带来一线希望。这就是以批判现实为主旨的新乐府运动产生的社会根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二十首》序文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予取共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盖十二而已。昔三代之盛也,士议而庶人谤,又曰:‘世理(治)则词直,世忌则词隐。’予遭理(治)世而君圣盛,故直其词以示后,使夫后之人谓今日为不忌之时焉。”元诗写于元和四年,正足以说明这种情况。 “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乐府诗集》分乐府为十二类,共最后一类标名为“新乐府辞”,即本于白居易。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这里有三点须说明:一是用新题。从建安时代起,文人乐府也有少数写时事的,但多借用古题,反映现实范围

既受限制,题目和内容也不协调。新乐府则自创新题,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也有一些自创新题的,但内容又往往不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是从杜甫创始的,但还不是所有新题都写时事。新乐府则专门“刺美见(现)事”,所以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便全都列入“讽谕诗”。三是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因此尽管实际上它们全是“未尝被于声”的徒诗,但仍自名为乐府,并加上一个“新”字以示区别。这从音乐上来说,是徒有乐府之名;但从文学上来说,却又是真正的乐府,因为体现了汉乐府精神。 概括地说,由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而写时事,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这因事立题,经元结、顾况等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准则,所谓“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新乐府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元稹、张籍、王建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 第一节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 白居易是杜甫的有意识的继承者,也是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沿着杜甫所开辟的道路进一步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实 主义诗歌的高潮。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下硅(陕西渭南县),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本文由nohtaet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六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一、新乐府运动 (一)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新乐府运动,运动。杜甫首创新题乐府。运动。杜甫首创新题乐府。在白居易等人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下,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下,乐府诗自觉弘扬风雅比兴传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扬风雅比兴传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发挥政治讽喻功能,发挥政治讽喻功能,因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峰。新乐府” 创作高峰。“新乐府”是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乐府诗,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 (二)新乐府运动兴起的背景 1、中唐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宦官专权,朋、中唐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宦官专权,党争斗、藩镇割据,异族入侵,党争斗、藩镇割据,异族入侵,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日益尖锐,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统治阶级日益腐化。日益腐化。从而激发了志士仁人的改革热文学领域内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情,文学领域内的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随之而兴。随之而兴。 2、陈子昂、杜甫等人的进步诗歌主张,特、陈子昂、杜甫等人的进步诗歌主张,别是杜甫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创作经验,别是杜甫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创作经验,给新乐府运动以直接的启示。新乐府运动以直接的启示。 3、大历以来的形

式主义诗风,从反面激励、大历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新乐府诗人追求风雅比兴。新乐府诗人追求风雅比兴。 4、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纳谏”态度,、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纳谏”态度,也鼓励了新乐府诗人的创作。也鼓励了新乐府诗人的创作。 一、元结、顾况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叟,河南鲁山人。曾任道州刺史。元结论诗在内容上强调文学的美刺教化作用,形式上反对雕琢、崇尚古朴。其诗多针砭时弊之作,代表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对陷于苦难的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两诗直抒胸臆,讽刺辛辣,跌宕起伏,感人至深。杜甫高度评价这两首诗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同元使君舂陵行》) 顾况(,—806,),字逋翁,苏州人。曾任著作郎,因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晚年隐居茅山,自号华阳山人。顾况的文学主张与元结相近,认为诗乃“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悲歌序》),反对徒求文采之丽。所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开元稹、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先声。其中第十一章《囡》用白描手法,深刻揭露了闽吏取幼童作阉奴的惨无人道的罪行,揭示了奴隶身心的深重痛苦,有强烈的感染力。 一、元结、顾况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叟,河南鲁山人。曾任道州刺史。元结论诗在内容上强调文学的美刺教化作用,形式上反对雕琢、崇尚古朴。其诗多针砭时弊之作,代表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对陷于苦难的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两诗直抒胸臆,讽刺辛辣,跌宕起伏,感人至深。杜甫高度评价这两首诗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同元使君舂陵行》)

第二十二章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第二十二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一、名词解释 1、新乐府: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2、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 3、张王乐府:中唐诗人张籍、王建的合称,二人借长于乐府诗,内容多反映民生疾苦,诗风浅近,故齐名。 二、论述题 1、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要点和得失 参考答案:白居易在总结前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中。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强调诗歌与政治与现实生活、民生疾苦的密切关系,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和“唯歌生民病”等口号;二是提出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形式应服务于内容。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进步意义表现在: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并且使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病,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局限性表现在: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诗歌的功能,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影响了对前代作家的正确评价。此外,在强调政治内容时,忽视了诗歌的抒情意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2、如何理解《长恨歌》的主题? 参考答案:《长恨歌》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白居易的本意是要“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所以,诗的前一部分对君主的耽色误国和贵妃的专宠有所讽刺。但是,一方面由于作者对明皇的看法存在着矛盾,毕竟这个历史人物既是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又是“五十年太平天子”和悲剧的承担者,所以在描述杨、李爱情悲剧本身时,又抱着同情态度,用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和语言把这场悲剧写得缠绵悱恻,使得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了。这就出现了双重主题彼此纠缠的现象。既有讽刺,又有同情。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因而《长恨歌》留给读者的,主要不是对唐明皇和杨贵妃荒淫误国的批判,而是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深深感动。 3、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白居易叙事诗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贯穿于叙事全过程的强烈的抒情性,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染力。《琵琶行》与《长恨歌》是杰出的代表。强化抒情因素的方法是:(1)叙述、描写事件,运笔极为简约,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务求尽情,抒情叙事结合得天衣无缝,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2)在叙事抒情中,往往采用精致生动、声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元稹、白居易與新樂府運動 唐代中期,大致與韓愈、孟郊等人同時,有一批詩人在另一個不同的方向上也掀起了一股新詩潮。其顯著特點,是以樂府——特別是新題樂府的形式,來反映社會問題,針砭政治弊端,以期達到實際的社會效果。同時在藝術表現上,這群詩人也大多努力以平易淺切的語言、自然流暢的意脈來增加詩歌的可讀性(這一特點恰好與韓、孟一派詩人相背反)。他們中包括張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紳等人。以前人們曾把這一新詩潮稱為「新樂府運動」。 早在安史之亂前後,杜甫就曾以樂府風格的詩篇針砭現實,《兵車行》、《麗人行》等擺脫古題,「即事名篇」(元稹《樂府古題序》),其實已經是一種新題樂府,只不過「新樂府」的觀念沒有被明確提出。大歷、貞元年間,顧況也寫過一些運用俚俗語言反映現實社會問題的詩篇。從貞元末至元和初,張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紳諸人先後步入仕途。 他們作為新進官員,具有較高的政治熱情和積極表現自己的願望,而元和初憲宗頗思振作,這也給他們帶來一種興奮。因此,他們彼此唱和,相互呼應,熱情地以詩歌形式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反映各種嚴峻的社會問題,企圖把詩歌作為有力的政治工具來使用。諸人中,張、王最早從事這一類型的寫作,而「新樂府」概念的形成,則始於李紳的《樂府新題》二十首。其詩已佚,但從尚可知道的詩題來看,其內容特點是清楚的。李紳的創作引起元稹、白居易的熱烈響應,並由他們——尤其是白居易,把新樂府的創作推向高潮,白氏的《新樂府》五十首,成為這一新詩潮的代表作。這一詩潮的高峰期為元和四年(809)前後,為時不很長。 除了新題樂府,這群詩人當然還寫過很多其他類型的詩作,各有不同的成就。 張籍(約766—約830)字文昌,蘇州(今屬江蘇)人,貞元十五年(799)進士,曾任水部郎中、國子司業。有《張司業集》。他為人熱情誠懇,交游很廣,與以韓愈為首的詩人群體和以白居易為代表的詩人群體都有密切的關係。正如他自稱的「學詩為眾體」(《祭退之》),他既寫有像《城南》這樣頗似孟、韓的作品,也寫有《宿江店》、《霅溪西亭晚望》這樣近似大歷十才子詩風的作品,也寫有《野老歌》、《廢宅行》這樣反映現實、通俗曉暢的樂府詩。 白居易《讀張籍古樂府》稱讚張籍「尤工樂府詩,舉代少其倫」。他的樂府詩題材很廣泛,有的描寫了下層百姓的困苦生活,尤其是官府的賦稅過重所造成的壓迫,如《野老歌》寫貧困老翁所種的糧食「輸入官倉化為土」,只好「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食」;《促促詞》寫貧窮人家的男子成年在外奔波,女子「自執吳綃輸稅錢」,夫婦不能團圓; 《山頭鹿》則寫道: 山頭鹿,角芟芟,尾促促。貧兒多租輸不足,夫死未葬兒在獄。早日熬熬蒸野岡,禾黍不收無獄糧。縣家唯憂少軍食,誰能令爾無死傷。 也有寫戰爭給百姓所帶來的痛苦的,如《董逃行》描述了戰爭中「重巖為屋橡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的緊張狀況;《征婦怨》描述了戰爭後「萬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的淒慘景像;《涼州詞》更指斥「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表達了民眾渴求安定統一的願望。此外,張籍樂府詩還寫了一些民間日常生活的題材,如《白鼉鳴》寫人們久旱之中終於盼來降雨的情景:天欲雨,有東風,南溪白鼉鳴窟中。六月人家井無水,夜聞鼉聲人盡起。 而《江南行》則描寫了江南各種具有顯著地方特點的風土人情,宛如一幅民俗畫卷。 讀張籍的樂府,很容易感受到其中一部分作品的民歌風味,像《長塘湖》、《雲童行》、《白鼉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杰出领袖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杰出领袖 新乐府运动是一座诗坛丰碑。白居易积极谏言,促成了新乐府运动,他奉旨行事,上通下达,积极运作,并身体力行,使新乐府形成风气,形成流派,形成规模,是新乐府运动的杰出领袖。 【主题词】 新乐府采诗谏言运作力行领袖 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素以“诗书之族,礼仪之邦”著称。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群星灿烂,唐代更是诗体出新,百花竞艳,呈现出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两千三百多个诗人作诗近五万首,李白、杜甫、白居易并称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公元772年生于河南新郑,公元846年终老洛阳。自顾况引荐,进士及第,步入仕途,直到分司东都,退老洛阳,醉吟香山,白居易一直置身官场,以诗为伴,是我们熟知的政治家和大诗人。他恪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原则为人处事,遵循“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标准作文赋诗,其人格诗品堪称表率,是享誉世界的一颗文化巨星。 白居易一生以诗为话,著述颇丰,传世诗文七十五卷,计三千八百四十篇,在唐代首屈一指,而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讽喻诗和感伤诗,其中的新乐府、歌行曲尤其引人注目。上个世纪20年代初,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据此在其《白话文

学史》中首称“新乐府运动”。其后,陈寅恪先生在其《元白诗笺征稿》中也认为,“乐天之作新乐府,实扩充当时之古文运动,而推及之于诗歌”。这就是说,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波及到诗界,形成了诗歌革新运动,即胡适先生所说的“新乐府运动”。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劳动人民地位的提高,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受到高度评价,于是“新乐府运动”便被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定义下来,白居易也被定义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倡导”,“带头提倡并引导”也,不啻现在意义上的领导,实际上白居易正是“新乐府运动”的杰出领袖。 白居易是怎样“倡导”新乐府运动并成为新乐府运动杰出领袖的,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乐府”。 “乐府”,本为官署之名,始于汉代。是汉代设立的音乐(实际是文化,因为它包括诗、礼、乐、舞等)机构,《汉书·礼乐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慰,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章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汉书·艺文志》也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有感于哀乐,缘于事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考其史实,乐府之职“在采诗被管弦以入乐”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和搜集歌辞”。而细分歌辞,朝廷典礼所用的乐章主要是由文人写作的;配着“俗乐”(民间

元白与新乐府运动

第六章 元白与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新乐府乐府-乐府旧题-拟乐府-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结顾况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李绅等人以乐府特别是新题乐府的形式反映社会问题针砭政治弊端以期达到补救时弊的社会效果艺术表现上努力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的意脉增加诗歌的可读性时代背景与发展历程宪宗颇思振作中兴之君张籍元稹白居易李绅等新进官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和积极表现自己的愿望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杜佑屡降玺书访人急病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白居易《与元九书》新乐府运动时间高峰期元和四年809前后元和四年809李绅《乐府新题》二十首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白居易《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又有张籍《野老歌》王建《田家行》新乐府运动理论白居易《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企图把诗歌作为有力的政治工具来使用宣传政治主张反映严峻的社会问题 1诗歌的政治社会功能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则知虞道昌矣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观国风之盛衰王政之得失的客观作用君主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讽刺的主动征求上以补察时政下以泄导人情的主观责任 2创作目的上强调讽喻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救济人病裨补时缺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读张籍古乐府》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3创作内容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4艺术上要求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重写实反映现实生活语言通俗易懂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白居易的讽喻诗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存诗二千八百余首唐代最高产的诗人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徳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题广泛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揭露了当时的各种弊政《重赋》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