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闽粤赣三地客家方言的语音比较

闽粤赣三地客家方言的语音比较

闽粤赣三地客家方言的语音比较
闽粤赣三地客家方言的语音比较

闽粤赣三地客家方言的语音比较

一、

客家方言原来只分布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即闽西、粤东和赣南。

从明代末年到清代初年,由于经济、政治和军事等诸方面的原因,以广东省东部为中心的闽、粤、赣之交大批居民迁往广东中部、沿海地区和广西、江西、湖南、四川、香港、台湾等地。

清代中期以后,又有许多客家人继续迁往东南亚,甚至远徙到欧美大陆。把客家话也带到了这些地方,形成了今天的客家方言分布格局。

江西境内的客家话可分为客籍人说的客籍话和本地人说的本地话。

客籍人指明末清初从闽西、粤东(主要是粤东)迁来的客家人,他们的客家意识很强。

本地人指在客籍人迁来之前就已经在赣南定居的居民,对那些客籍人来说,他们自称本地人,没有客家意识。

客籍话主要分布在赣西北、赣中山区、赣西罗霄山脉地区及赣南南部紧邻粤东的地区,如武宁县西南、修水县南部、铜鼓县大部、上犹县西北和崇义县西北、井冈山、寻乌县、定南县、龙南县等。

本地话主要分布在赣南中部地区,如赣县、于都、大余、南康、上犹、信丰、安远、瑞金西南等。

宁都、石城话也属本地话的范畴,他们本来也都没有客家意识。

在福建,客家话主要集中在闽西山区的明溪、将乐、顺昌、建宁、泰宁、邵武、光泽、宁化、清流、长汀、连城、武平、上杭、永定这十四个县,又以宁化、清流、长汀、连城、武平、上杭、永定等七个为主。

此外,在闽中、闽东、闽北还有一些大小不一的客家方言岛。闽西客家话以长汀客家话为代表。

在广东,主要分布在梅县、大埔、兴宁、五华、蕉岭、丰顺、和平、龙川、紫金、河源、连平、始兴、英德、翁源、仁化、平远等县,另外还有44个县分布有客家话。

由于明末清初迁往各地的客家人多来源于广东嘉应州,即今天的梅州,因此梅县被认为是粤东客家话的代表。

闽、粤、赣三地客家话虽然有共同的特征,也有各地自己的特点。其共同的语音特征是:

1.古全浊声母与次清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时不论平仄都合流为送气清音。

2.都有一部分轻唇音字读重唇。

3.精组声母与洪音韵母相拼时,与庄组声母、知组二等声母相混同。

4.牙喉音声母逢开口二等韵未颚化,仍读? ,韵母为洪音。例如: 见母字 家架阶界街解交教监间江讲角夹甲------ [

溪母字 揩楷敲嵌掐确——————————---- [

疑母字 牙咬眼颜硬额岳—————————---- ?

晓、匣母字 虾下夏鞋效校咸狭闲限瞎项学---------- [

影母字 鸦哑亚鸭压———————————---- [

5.疑母洪音字声母为? 。

6.果、假二摄主要元音普遍为? 和? 之别。而且果开一和果合一舌齿音都没有[ 介音。假摄三等章组声母字的韵母为? ,其他声母字的韵母为[ια]例如: 果摄 多左坐歌可河饿妥糯—— [

假摄 把马茶沙家牙下虾夏—— [

假开三(章) 遮者蔗车扯蛇社舍――?

假开三 借斜谢爷野夜爹惹写――[ια]

7.开口一等和江摄二等读[ ,入声(如果有入声的话)读? ;宕摄三等读[ ,入声读? 。它们的主要元音都是[ ? 。

宕摄一等 帮忙当汤脏仓桑冈刚杭(含三等“张章昌”等)——[

入声 博落托诺作凿昨索各恶 ———————————— ?

江摄二等 邦绑撞窗双江讲虹项巷—————————————[

入声 驳雹桌捉觉确岳学———————————————[ ]

宕摄三等 娘良将枪相疆让强央样—————————————[

入声 略爵鹊削脚虐约药———————————————[

8.梗摄字有主要元音为? 的白读音。其阳声韵母为[ 、? 、[ (或 的鼻化音),入声韵母为? 、? 。彭泽、波阳、横峰、鹰潭等地除外。例如:

开口 争冷正整生声硬郑————————[

齐齿 名明病精清醒惊轻————————?

合口 梗———————————————[

入声 百白摘拆尺石隔客————————?

壁劈踢锡吃———————————?

9. 流摄一等主要元音为? 或? ? ,韵母多为? ? ;三等韵

母多为[ 。

10.遇摄疑母字往往读声化韵,其中“五”字除石城之外都读? ? ,不少地方“吴、

午、鱼”等字也读? ?? 。

下面,我们主要分析它们在语音上的区别。

二、

(一)声母区别

1.关于轻唇音字读重唇。

江西客家话的帮组字都读[π][π?][μ],非组字读[φ][?],各地非敷奉微四母字读

[π][π?][μ]的情况不同,客籍话和宁石话字数较多,本地话较少。

如上犹县非母字读[π][π?]的有“甫痱”,敷、奉母字读[p?]的有“扶伏辅孵”,微母字

读[μ]的有“忘望尾网蚊问袜亡巫诬” ;南康县非母字读[π][π?]的有“甫”,敷、奉母字

读[π?]的有“扶伏辅孵”,微母字读[μ]的有“忘望尾网蚊问袜亡巫(痱)” 。

闽西客家话中古非敷奉母字今多读[f],少数口语常用字读[π][π?],如“飞痱肥分粪

放蜂腹”等。闽西各地在轻唇读重唇方面表现往往不一致,如“飞”在长汀、上杭、永定、

宁化读[π],在连城读[π?];“舞”在长汀读[μ],在宁化读[μ?]。但其中还是有一些规律

的,如非母字一般不送气,敷、奉母字送气。

广东客家话中非母字有相当多的轻唇读重唇,如梅县非母字读[π][π?]的有“甫斧粪

痱缚发腹分复”,敷、奉母字读[π?]的有“伏辅孵吠扶坊放房冯翻缝番藩纺”,微母字读[μ]

的有“忘望尾网蚊问袜亡巫诬” 。

从比较中我们发现,闽粤赣都有轻唇不彻底的现象。在轻唇读重唇的字数方面,梅县

最多,其次是闽西,赣南最少。

2.来母细音读[τ]:

江西客家话不论是客籍话还是本地话,[ν][λ]都区分得很清楚,只有大余县南安镇泥

来洪混细分。

但是来母细音字在本地话中多读[τ],特别是原属南安府的大余县南安镇、上犹县东山镇

和社溪乡、南康县蓉江镇等比较突出。客籍话和宁石话则基本没有这种现象,或只有少数几

个古来母细音字读[τ]。

闽西来母三等有读[τ]的现象,而且内部比较一致。如连城、长汀、上杭、武平都读[τ]的字有:李里鲤留榴林粒笠栗凉量两粱力领岭六绿;都不读[τ]的有:理流柳廉痢亮谅。当然各地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如“笠里”在宁化、清流、永定仍读[λ],在连城、长汀、上杭、武平读[τ];其中,连城读[τ]的最少,长汀最多。

在粤东客家话中这种现象基本上没有了。

3.尖团音情况:

江西客籍话和宁石话多数地方都分尖团,本地话多数地方不分尖团,特别是古属南安府的各县。

客籍话分尖团的常见情况是精组字读[τ?、τ??、?]或[τσ、τσ?、σ],见组字通常读[κ、κ?、η]。

本地话分尖团通常是精组字读[τσ、τσ?、σ],见组字读[τ?、τ??、?]。宁都话则有所不同,其见组细音字读[τσ、τσ?、σ](韵母同时变为洪音),与闽西长汀一带有点相似。

粤东客家话多数分尖团,见组细音韵字读[κ、κ?、η]是其特色。闽西则分尖团与不分尖团约各占一半。

4.各地古溪母字的读法很特别。粤东客家话有较多的古溪母字读[η][φ]的现象,如“开、口、糠、坑、肯、去、起、气、器、弃、溪、翘、壳”,读[φ]的有“苦、裤、阔”。

江西本地客家话古溪母字读[η]的较少,如“开、口、糠、坑、肯、去”,读[φ]的很少,只有“苦、裤”,读[?]的也只有“起、气”。

宁都、石城很少有这种读法。闽西客家话的情况大致与江西本地客家话相似,但“壳”字读[η]。

5.古晓、匣母合口字读[φ]:

在江西客籍话和宁石话中,古晓、匣母逢合口韵字都读[φ],如“火祸花华红毁或划画荒魂欢淮槐桓”等。

在本地话中,只有古模韵字“湖胡呼糊虎户戽”等字读φ],其余各韵的晓、匣母合口都读[η]。粤东、闽西古晓、匣母合口字基本上都读为[φ],但长汀、武平也有少数字读[η]。(三)韵母区别

1.韵母是否简化方面

与《切韵》的193韵或《广韵》的206韵相比,客家方言的韵母数目要少得多。梅州话的韵母较多,有74个。闽西客家话与江西本地客家话的韵母则大大简化了。

韵母简化的主要表现:(1)复合韵母的元音韵尾[ι、υ]失落而单元音化;(2)阳声韵尾[μ、ν、Ν]的失落,或变为鼻化元音;(3)入声韵母的丢失。

(1)元音韵尾是否丢失变成单元音

江西宁石话和客籍话复合韵母丰富,有元音韵尾[ι、υ];在本地话中,元音韵尾[ι、υ]基本失落,韵母向单元音简化。例如其蟹开二韵母为单元音Θ,没有元音韵尾I;效摄字韵母为单元音[ ],没有元音韵尾[u]。

宁石话、客籍话 本地话

蟹摄 i e ue

ai uai Θ uΘ

ei uei e ue

止摄(合)ei uei e ue

效摄 au

iau i

流摄 Εu io

iu iu

闽西客家话古蟹效流三摄字也无[ι、υ]韵尾,例如:

例字 宁化 清流 连城 长汀 上杭 永定 武平

牌 p?αp?αp?e p?e p?Εi p?αi p?α

外 ΝuαΝαΝu Νue ΝuαΝαi ΝuΕ

腿 t?uαt?uαt?ue t?ue t?Εi t?ei t?ei

料 li u li li li lie li?u li u

休 xieu ΣiΦΣ ∝Σi?∝?iu ?iu ?iu

而以梅县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话却是复合元音保留完整,元音韵尾[ι、υ]基本无失落。例如其古蟹摄一等开口字今读[αi]韵或[oi]韵。

盖koi 改koi 海hoi 载tsαi 乃 nαi

(2)鼻音韵尾是否丢失变为鼻化元音,入声韵尾是否丢失

江西境内的客家话中,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等九摄舒声字的韵母根据它们的鼻音韵尾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与之相应,以上九摄入声字的韵母根据它们的韵尾情况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宁石话基本保留了古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三类阳声韵的鼻音韵尾[μ、ν、Ν],即咸、深二摄字收-μ尾,山、臻二摄字收-ν尾,宕、江、曾、梗、通五摄字收-Ν尾(但曾、梗二摄的细音韵字收-n尾)。与之相应,宁石话的入声字也保留了 [π、τ、κ]三个塞音韵尾。即咸、深二摄字收-π尾,山、臻二摄字收-τ尾,宕、江、曾、梗、通五摄字收-κ尾(但曾、梗二摄的细音韵字收-τ尾)。

而客籍话中,[-μ] [-π]两个韵尾基本消失。古咸深、山臻、宕江曾梗六摄的阳声韵字的韵尾大都合流为[-ν]。入声字的韵尾大都合流为[-τ],宕、江、曾、梗、通五摄阳声韵字的韵尾为[-Ν] 其入声字的韵尾为[-k]或者至少全部入声字有[-/]尾。

本地话却有不同的表现。其各摄阳声韵字除少数保留[-Ν]尾之外,多数鼻音韵尾失落,而以鼻化元音为韵腹。部分地区咸、山二摄阳声韵字变读阴声韵,入声字没有[π、τ、κ]三

种塞音韵尾,有的连喉塞音韵尾[-/]也不很普遍。

闽西客家话中,古咸、山、深、臻等摄字今读均无μ、ν韵尾,和其他阳声韵一样读为Ν尾韵或鼻化韵。其中,永定的山咸为鼻化,深臻曾梗为[-ν],宕江通为[-Ν]。连城分为两套,山咸细音为阴声韵,无鼻韵尾,其余为[-Ν]。而长汀的所有九摄均以[-Ν]为韵尾。另外,闽西客家话的入声韵也演变较快。虽说多数方言仍保留入声塞尾,有阴、阳入之分,但从韵部来看,入声韵尾已不再保留塞尾[π、τ、κ],而只剩下喉塞[-/],少数客语甚至连[-/]也消失了,仅存一个调位,如连城新泉的畲部浊入归阳平,清入尚存,至于长汀连城的入声韵则归入阴声韵中,入声声调也已不复存在了。例如:

例字 宁化 清流 连城 长汀 上杭 永定 武平

贪 ∨τ?αΝ∨τ??α)∨τ??αΝ∨τ?αΝ] ∨τ??α)∨τ?Θ)∨τ?αΝ

山 ∨σΘ)∨σα))∨σα∨σαΝ∨σα∨σΘ)∨σαΝ

心 ∨σιΝ∨σ?Ν∨σεΝ∨σεΝ∨σ?Ν∨σ?Ν∨?ιΝ

顺 σΕ)ι?Σ?Ν?ΣuεΝ?ΣεΝ??σ?Ν?σ?Ν?σ?Ν

粤东客家话则基本保留了古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三类阳声韵的鼻音韵尾[μ、ν、Ν],,与之相应,入声字也保留了 [π、τ、κ]三个塞音韵尾。

2.圆唇元音的多少

江西境内的宁石话、客籍话以及闽西客家话和粤东客家中,古一等韵字多以[ ]或[o]为主要元音,因而以[ ]或[o]为主要元音的韵母较多。例如ο、ιο、οι、οΕ、ομ、ον、ιον、οτ、ιοτ、 Ν、ι Ν、 κ、ι κ等。而本地客家话韵母中的[o]元音比较少,例如其蟹摄一等字就不读oi而读e或 ue。

3.咸摄的一二等字是否有区别的痕迹

在客家话中,一等主要元音多为[o],二等主要元音多为[α],因此当一摄之内存在一、二等韵时,往往保留着一、二等区分的痕迹,特别是牙喉音字更加明显。这种情况在咸、山、蟹、效四摄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

例字 甘 监 肝 间 该 街 高 交

宁都(宁石话) kom kαm kon kαn koi kαi kαu kαu

上犹(本地话) ku ) kα) ku ) kα kue kΘ k k

定南(客籍话) kαn kαn ko?n kαn ko? kαi kαu kαu

长汀(闽西客话) k Ν kαΝ ku) kαΝ kue tΣe k k 梅县(粤东客话) kαm kαm kon kαn koi kαI kαu kαu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江西境内的客籍话和梅县客家话的咸摄一二等是混读的,而本地话和宁石话以及闽西客家话的咸摄一二等字是有区别的。

4.遇摄二个三等韵是否有区别痕迹

《切韵》音系的鱼虞两韵上古有不同的来源。鱼韵来自上古鱼部,而虞韵字大部分来自上古侯部,只有唇音字来自上古鱼部。在《切韵》时代,这两个韵的主要元音也有区别,所以鱼韵总是独用,而虞韵总是与同摄的模韵通押。中古以后,鱼、虞、模三韵逐渐靠近,并终于合并为元代《中原音韵》鱼模韵。在现代普通话中,鱼虞两韵的字基本上合流为u、y

两个韵母。

在客家方言中,鱼虞两韵的大多数字也合并了。但是,也有一部分鱼韵字的韵母很特别。这些少数的鱼韵字的韵母为e(或?等),以此显示着鱼、虞二韵的区别。其中,宁石话有十个以上这样的鱼韵字,而且与之相邻的闽西客家话也和宁石话情况相似:

例字 蛆 女 猪 苎 煮 薯 书 梳 锯 去 渠 鱼 圩 鼠 锄

宁都 ?iΕτ?iΕτ??iΕτ?iΕσα?iΕσ?κiΕ?iΕτ?iΕΝiΕ?iΕσα 石城 τ??iΕ?i?τs?τσ??τs? s? s?κ? h?κ?Ν? h?τσ??

宁化 Νi?τs?τs??τs? s? s?κ?κ??κ?Ν?

而本地话中,大约有5—8个鱼韵字具有这种韵母。例如:

例字 蛆 女 猪 苎 煮 薯 锯 梳 渠 鱼 鼠

南康 τσετσ?ετσε sεκε sεκεΝε

于都 τσ?ε?iετΣετΣ?ετΣεΣεκεΣε

上犹 τσετσ?ετσε sεΝε

但是,江西境内的客籍话的鱼韵字一般都没有这样的韵母,而且这种情况与以梅县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话是一样的。例如:

例字 蛆 女 猪 煮 书 薯 去 锯 鱼 鼠

定南 τ?i ni τσυτσυτσu σu ?i τ?i Ν?σu

全南 τ?i ni τσυτσυσu σu ?i τ?i Ν?σu

梅县 τ?i ni τσυτσυσu σu ?i κi Ν?τσ?u

四、声调比较

1.古入声调的变化。

客家方言的声调与古代的平、上、去、入四声相比,或有分化,或有归并。综合看来,影响其声调分化的主要因素是古声母的清浊和古韵类的不同。如受声母的清浊的影响,入声的清声母字为阴入,浊声母字为阳入。而古韵类的不同影响调类分化只见于入声。

在江西境内的客家话中,宁石话的古入声字仍读入声。其中宁都依古声母清浊分为阴入和阳入,石城入声不分阴阳,只有一个入声调。客籍话的古入声字也是仍读入声。并且也根据古声母的清浊分为阴入、阳入二调,阴入调值低,阳入调值高。而本地话中,入声多依古韵类的不同来分类。即古咸、深、山、臻摄入声字为一类,宕、江、曾、梗、通五摄入声字为另一类。有些地区只有入声调,没有入声韵母,如上犹县的东山镇。有些地区完全没有入声调,更没有入声韵母。如安远县的欣山镇。

而在闽西的客家话中,入声也演变得很快。其中,上杭、永定、武平的入声分阴阳,但入声[π、τ、κ]尾都已消失,只剩喉塞尾[-/]。宁化和清流入声只剩一个,宁化保留清音入声,浊入归去;清流保留浊音入声,清入归上声。而长汀和连城的入声都已消失,长汀的清音入声归阳平,浊音入声归阳去;连城的清音入声归阳去,浊音入声归阴去。

在梅州的客家话中,入声保留得非常完整,塞音韵尾[π、τ、κ]都未消失。因声母的清化,入声一分为二,即依声母的清浊分为阴入与阳入。

综上所述,江西境内客家话的入声调是基本消失或只有一个调;而且闽西客家话的入声调也有消失的趋势。只有梅州客家话的入声调才保留得非常完整。

2.去声是否有阴阳分流

在江西本地和闽西客家话中,去声字大都阴阳分流。有的去声分为阴阳两类,有的去声虽然不分阴阳,但古去声字清浊分流。

在梅州客家话中,去声是不阴阳分流的,它的去声只有一个调。江西的客籍话也与梅州话相同。

3.全浊上声字、次浊上声字是否读阴平

客家方言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特点,即部分全浊上声和次浊上声归入阴平,尤其是全浊上声归阴平。在这上点上,江西的宁石话、客籍话与闽西客家话、梅州客家话的情况大致相当。它们有较多的古上声全浊、次浊声母字读为阴平。其中,全浊上声读阴平的有:坐、簿、柱、在、弟、被、舅、淡、旱、辫、断、丈、动、重、近、上、下、厚、苎、拌等20个左右。次浊上声读阴平的有:马、码、瓦、雅、惹、野、也、每、尾、里、耳、理、鲤、礼、蚁、美、吕、旅、鲁、卤、买、乃、奶、卯、恼、咬、偶、儡、某、亩、有、满、懒、免、暖、软、冷、猛、领、岭、往、染、两、养、痒等45个左右。而在江西本地客家话中,虽然也大都有这种浊上归阴平的现象,但只有全浊上声读阴平的字与上述情况大致相同,次浊上声读阴平的字在数目上却要少大约2/3 ,即只有:尾、里、鲤、奶、懒、软、岭、两、暖、痒等10多个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地话中的大余南安话、安远欣山镇话、上犹东山镇话只有极少数浊上归阴平的现象。

刘纶鑫 1999,《客赣方言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江西客家方言概况》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音韵学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蓝小玲 1999。《闽西客家方言》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林立芳 1997,《梅县客家方言语法研究》,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李如龙 2001,闽西客家方言语音词汇的异同,《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客家话的介绍

客家语 客家语(Hak-ka-ng?),简称客语(Hak-ng?),在非正式场合又称客话、客家话等,在部分地区还称涯话、新民话、广东话(或土广东话)、怀远话、惠州话(广西等地)等,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国际语言代码:ISO 639-3 hak)。 客家语言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直到20世纪才开始定名为客家语。语言学者 对于该将其归属至汉语方言,或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特别在中国国内,被认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语言学术研究中,以梅县话为代表,但现实中惠阳话影响较大;在台湾以四县腔为代表。 客家语集中分布在粤东、闽西、赣南,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含台湾),以及马来西亚等国一些华人社区。 历史上,客家语曾是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境内主要流通语言之一;曾是太平天国的“国语”,广泛用于其官方文书中[3]。因客家人传统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客语的传承曾一度依赖 于不受外界干扰的封闭社会和口口相传的严厉祖训。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封闭社会被快速的城市化瓦解,传承客家语的传统法则也在信息时代逐渐被抛弃,客语因此成为世界上衰落最快的语言之一。台湾地区曾于1988年发生了还我母语运动,后来逐步发展客家语现 代媒体,使客语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客语流行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公共生活领域(如广播电视、交通服务)语言服务的出现等,使客语走出封闭,迈向现代化,融入了时代潮流。目前,客家语是台湾官方语言,苏里南法定语言。 定义 属性 客家语(英文:Hakka Chinese,客语白话字:Hak-ka-ng?,客语拼音:Hag5-ga1-ngi1),简称客语(Hak-ng?),非正式场合又称客家话、客话(但客话在一些场合、地区另有所指而非客家语),在一些地方又有涯话(即厓话[7])、雅话、土广东话(广东话[8])等称呼,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或汉语方言)。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客家语归属至方言,抑或是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在中国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的一支语言;在中国国内则认为是汉语七大方言(官话、客语、粤语、赣语、湘语、吴语、闽语)之一]。此语言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而正式被定名为客家语是20 世纪的事情。 客家语是汉族客家民系(包括粤东客家人、东江水源人、粤西-桂南涯人、四川广东人)的母语,分布区域非常广泛,遍及中国东南沿海、南部、西部等省份、香港新界北区、台湾、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区(如毛里求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等。)。但因为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流行文化,客家语在中国北方的知名程度远不如粤语、闽南语高。 特殊作用 客语的特殊作用,就在于它是客家民系的认同标志。

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老工业基地、民族地区名单

原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老工业基地、民族地区名单 一、关于支持原中央苏区县问题。原中央苏区县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地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色贡献和重大牺牲,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同意将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你省的20个原中央苏区县(市、区),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时参照执行西部地区政策。具体是: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漳平、平和、将乐、沙县、邵武、诏安、武夷山、光泽县、建阳。 二、关于支持革命老区问题。中国革命老根据地简称革命老区或老区,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经研究,同意将你省曾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蕉城、福安、福鼎、寿宁、屏南、周宁、霞浦、柘荣、吉田、松溪、政和、延平、连江、罗源、福清、安溪、永春、南安、晋江、泉港、德化、南靖、漳浦、长泰、云霄、城厢、涵江、荔城、秀屿、仙游、同安、翔安32个县(市、区),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时参照执行中部地区的有关政策。 附件3: 特殊地区类型及范围 1、中部地区 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6省。 2、西部地区

四川、重庆、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内蒙古等12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6省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243个县,以及湖北恩施州、湖南湘西州、吉林延边州。 中部六省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243个县 3、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黑龙江、吉林、辽宁(不含大连市)以及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

客家方言研究

鲁东大学文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语言调考查与研究》课程论文 课程号:1101020 任课教师王宝刚成绩 论文题目:客家方言语言研究 (题目要求:手写。) 正文 (正文要求:打印;另起一页;页面横排,分两栏,留装订位置。每页上都需手写学生信息,包括: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等。 )

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使用方言的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客家方言是汉族语言的一个分支。了解客家方言有助于了解古今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也可以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构成及其特点,这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将从词汇方面论述客家方言的特点,主要包括古词语的运用、方言词语的创新、词汇意义的差异、语法意义的差异、构词的差异这五个方面。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河南,安徽,山东)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后又因战乱和人口膨胀等原因一部份又从这三地继续迁往全国其他省份以及东南亚,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湾、四川和湖南部分地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的华侨、华裔中也有使用者。使用人口约3700万。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 如上所述,客家人民大多数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由于所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帮能保持其传统观念,如文化、礼俗、语言等,但客家人的多次迁徙,在汉语区沿途停留,难免受到其它方言的影响,加上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当今客家话有许多其独特的地方,接下来,将论述的是客家方言的语音和词汇方面的特征。 先从语音上来看: (一)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的归纳从语音角度来划分,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可归纳为单音节叹词、双音节叹词和多音节叹词三类,具体如下: 1.单音节叹词有亥[xai51]、、的[ti35]、、嗯[en51]。 2.双音节叹词有哦喉[o33xo35]、妈嘞[mɑ55lei55]、啊嘞[ɑ55lei55]、。 3.多音节叹词有妈嘞家嘞[mɑ55lei55t??ɑ55lei55]、啊呀嘞[ɑ55i??55lei55]。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的语义特点叹词是要表达一定的情感或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将叹词分为表情感的叹词和表指示的叹词两大类。 (二)表情感的叹词 1、亥[xai51](发音短促) 1表惋惜之情。例句:亥,冇哩哇!(亥,没有了哇!) 2表失望的感情。例句:亥,考得介差!(亥,考得那么差!) 3、哦喉[o33xo35] 1表惋惜之情。例句:哦喉,介荷包跌了哩哇!(哦喉,我的钱包掉了!)2表示突然想起忘带了某物或忘了某事。例句:哦喉,记蒙!(哦喉,我忘记了!) 4、啊嘞[ɑ55lei55] 表惊讶之情。例句:啊嘞,[niu??55]处的样子哟!(啊嘞,怎么这个样

浅析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及语音特点 - 定稿 -

目录 一、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 (2) (一)特定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各县客家方言的分布特点 (2) (二)粤北最具代表性的纯客市、县、镇 (3) (三)粤北各县市客家方言的形成的历史根源 (4) 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特点 (5) (一)从客家方言的源流去溯源客家方言的传播 (5) (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在传播中显示出的特点 (6) 三、客家方言的常见语音、词汇特点 (7) (一)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 (7) (二)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毕业论文提纲 浅析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及语音特点 10级语教5班101305048 邓红玉 引言 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或“客话”,个别地方也称“催话”、“麻介话”、“新民话”、“土广东话”。它是汉语七大方言中内部比较一致的一种方言。在粤北地区很多地方都属于客家方言区,其中广东韶关境内就分布着许多纯客县市。从根源追溯客家方言在粤北地区的发展和传播,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更,客家人在粤北地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也因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而使客家方言在各个地域之间不断的发展壮大。但交通的闭塞使得客家人无法与外界更好的沟通,因此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语言又存在着各自的差异性。 正文 一、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分布 (一)特定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各县客家方言的分布特点 (二)粤北最具代表性的纯客市、县、镇 (三)粤北各县市客家方言的形成的历史根源 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的特点 (一)从客家方言的源流去溯源客家方言的传播 (二)粤北地区客家方言在传播中显示出的特点 三、客家方言的常见语音、词汇特点

(一)声母韵母的发音特点 (二)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 结语 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虽然都具有客家方言的基本特征,但是无论在语音上和词汇上,县与县之间,甚至村与村之间均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内部的差异性,除受历史行政区划的影响外,与居民的迁徙时代及来源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对客家方言的研究,有利于客家方言更好的发展。客家方言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我们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粤北地区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粤北客家文化,我们应该重视和发展,同时客家话作为粤北地区纯客县的一种标志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盛誉,那么我们更应该把客家文化、客家方言保存好,发扬好。 客家文化是一种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客家话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作为文化载体在传播发展。客家文化是民族特色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客家方言更具民族特点,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从方言词看广西粤语平话与江西客赣方言的关系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林亦(")!*—+,女。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广西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攻方向: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史。 江西社会科学 ,-./01-234-.524-6/467%&&"年第8期文学?语言 从方言词看广西粤语平话与江西客赣方言的关系 !林亦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 %"&&)*+#摘要$本文列举部分江西客赣方言中较为特殊的词汇,与广西的粤语、平话作比较,探讨其共 同来源以及方言词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客赣方言;粤语;平话;方言词 #中图分类号$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8’&&!"’&* 江西与两广地理上连成片,也是中原汉语进入东南地区的主要通道。但由于历史行政区划不同,人们往往只注意两广汉语方言的相互影响,而不会考虑广西与江西的联系。 本文试图通过列举江西客赣方言中一些较为特殊的词汇,与广西的粤语、平话作比较,来探讨其共同来源以及方言间的相互影响。粤方言主要以南宁、梧州白话为代表,平话方言以亭子、宾阳话为代表!。 客赣方言儿子称“崽”,儿女叫“崽女”,南宁、梧州白话同。亭子平话儿女叫“男女”,如“老子男女” (父亲儿女+, 说“崽女”是受白话的影响。宾阳平话儿子叫“侬”、“儿”,儿女也称“侬”。蛋叫“春”,是客家方言词汇,赣方言基本不说。广西宾阳以“客话” (平话+为主,使用人口占:&?以上。有%&?左右的人口说新民话(客家话+。 宾阳平话把蛋也叫“春”,显然是受客家话的影响。因为白话和其他地区的平话说蛋不说春。 水渠,客赣方言有%"个点称“圳”,或称水圳,圳崽等。广西汉语方言中,这种说法罕见,广东粤方言说,如“深圳”。宾阳平话也说“圳”,可能是受客家话影响。南宁、梧州白话和亭子平话都不说。福建省西北靠近江西 的邵武、光泽、泰宁、建宁、将乐、明溪等地的方言也说“圳”。此字《集韵》作“0”,“沟也。”朱闰切。 追,赣方言多说$@‘.%, 客家方言说“邋”。南宁、梧州白话同赣方言。亭子平话同白话,宾阳平话则说“邋”,当是受客家话的影响。 乞丐,客赣方言有"<个点说“ 告化”(或告化子、告化仂+。宾阳平话也说“告化”。白话则说“乞儿”。亭子平话有“救化子”“乞儿”两说,后者当是受白话的影响。 独轮车,临川、安远、龙南、全南、定南等地叫“鸡公车”。广西的玉林、宾阳等地也叫“鸡公车”。 说话义带“打”字,这在汉语方言中比较少见。聊天,江西萍乡话称“打闲讲”,上高话说“打乱话”;说梦话, 赣方言说“打梦话”、“打梦讲”、“打梦天”“打开声梦话”等。宾阳平话聊天叫“打讲”,与赣方言有相似之处。 炒菜锅,江西*!个客赣方言点只有*个点说“锅”,其余说“镬”或“镬头”。白话也说“镬”;平话以及勾漏片、钦廉片粤方言多说“铛”。 器具的底部,客赣方言几乎都称“癚”,如碗癚,镬癚等。白话同,甚至还说“脚癚”“袜癚”等。但平话一般说

方言研究

浅析我国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如皋分院中文与社会科学系徐静静 【摘要】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各地大力推广普通话,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方言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社会上出现了若干观点,部分专家认为大力推广普通话可以完成民族语言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而另一部分专家呼吁保护方言这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在传承和保护方言的同时合理推广普通话。本文试图从以上几种角度出发,对方言的存在意义进行讨论,进而对如何保护传承方言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方言;现状;保护与传承 一、引言 方言的起源应该就是语言的起源。最先的方言实际上就是语言,当然,最先的语言实际上也就是方言。语言刚刚产生,分化与统一都还谈不上,语言和方言就是一致的。语言的统一和分化,往往和社会的变迁联系在一起,社会的变迁,语言就发展、变化,逐渐就产生了语言的分支———方言。 二、我国方言的现状 我国的汉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由于历史与地理条件的影响,根据语言特点可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有此可以看出,汉语的分布也存在相对分散的南北差异。 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

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普通话。语言交流的障碍消除了,普通话成为我国正式的官方语言。但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竟将其与保护方言对立起来,致使近年来中华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很多地方的方言都在逐渐消失,一些少数民族甚至发展到了只有几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还会说方言的情况,一旦这些老人百年之后,这些地方的方言也将彻底成为历史。 方言日渐衰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普通话的冲击:大力推力普通话是现代人交流的大趋势,而且讲普通话是从孩子抓起,这固然是件好事,但随之也会带来方言的萎缩。 2、部分人主动选择放弃方言:农民进城打工者遍布中国甚至世界,一些青壮年纷纷告别了故乡走进了城市,在家留守者大多数是老人。随着国家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给这些打工者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于是这些打工者进入城市后更愿意在城市扎根下来,自然而然的就放弃了方言,从而讲起普通话。 3、以普通话为主流的交流日趋密切:我国的大交通已经建成立体便捷的交通体系,全国各地的县级以上城市都慢慢加入了这样便捷的交通网,交流联系上日益密切,民众迁移变得更加容易,各地都可以逐渐成为一个个不同大小的移民区,这更加速了方言的消亡速度。 4、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外语热潮兴起:近年我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必然会掀起一股又一股的外语热,讲外语及外语的翻译也是以普通话为基础,所以这也会加快方言的消亡。

客家话

客家话 种类 生活在东江流域的惠州、河源等地的客家人,使用的客家语言,有两种。一种是与梅州客家话有细微区别的语言,称之为"水源音"。也是客家先民来到岭南后逐东江水而居所使用的一种语言。秦始皇发动五十万兵马南征时,赵佗带领一支人马在江西南部驻扎,在赣江上游的桃江或贡水濂江、湘水,通过定南水、寻乌水下东江,任为龙川县令。东江流域的客家人自秦汉以来一直至今所使用的"水源音",同时又叫做"蛇话"。赵佗,又称赵他,无论是"佗"还是"他",实际上都是指"蛇"。《说文》释:"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古岭南为南蛮之地,到处瘴疠,虫蛇满地,人们"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汉书·地理志》)1996年在东江边发现恐龙蛋化石后,1999年又发现恐龙化石,说明远古的东江流域是恐龙的故乡。化石历史科学地说明远古的东江流域为龙蛇之地并不为过。人们说赵佗时的话语,自然就是说"蛇话"了。河源佗城水源音客家话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客家话,可以说是秦朝军队到达广东后的最古老的客家口音的承传。河源、惠州水源音客家话(也称为"老客语")与离之千里与广州方言区千年隔绝的梅州大埔(东晋时期建县)、福建诏安、饶平客家话十分一样,而与梅州音客家话略有区别。这一种老客家话,其发音干脆利落,

富于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听之,仿佛让人听到了几千年前古中原的金戈铁马之音,仿佛使人听到了几千年前的关中地区流行的周朝雅言之音,非常具有刚劲强健之气,实在值得广泛推广。与梅州客家话相比,是一种更加古老的客家话(古龙川,地跨粤中、粤北、粤东、赣南、闽西、闽南等漫长而广阔的地带,这一带的先民,就是古中原地带所带来的古老的语言(来自古中原的客家话,形成于秦汉时期)。 另外一种是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话,相对水源音老客家话,则相对显得柔和一些。相对于水源音客家话而言,梅州客家话是一种新客家话(形成于宋朝)。如果说水源音客家话富于男子汉的阳刚之气,那么,梅州音客家话则相对显得有两分女性的阴柔。如果这两者完美结合,则可保客家话永葆生机和活力。惠州、河源、东莞客家先民南迁路线,一条是从陕西关中地区直接进入,一支从中原再经过韶关而来,一支大致沿淮河、过安徽、抵福建、江西、到广东梅州一带,再转到惠州。从梅州来的归善(今惠阳)客家先民,其南迁的路线,大致上是沿淮河到达安徽南部,再到福建、江西边界,然后来到广东梅州一带,最后再由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一带迁移到这块风水宝地,安居在高潭、安敦、多祝、白花、梁化、新庵、稔山、平山、良井、永湖、麻溪坑、淡水、镇隆、龙岗、坪山等山区、半山区。如果惠州、河源客家话与梅州腔客家话实行完

招标课题申请书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 投标申请书 课题名称_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 建设研究 首席专家_ 陈文华_责任单位_________江西师范大学____________填表日期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4年3月制

填表说明 1、投标人承诺对所填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若填报失实或违反规定,投标人和责任单位将承担全部责任。招标单位有权使用本表和课题成果的数据和资料。 2、封面上方2个代码框不填,其他栏目用中文填写,其中“涉及学科”填写一级学科名称;“所在单位”填写经费管理单位。 3、“数据表”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主题词——按研究内容设立。一般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涉及学科——与封面同,一般不超过3个。 责任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 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要填写详细地址,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请准确填写有效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和固定电话号码)。 预期成果——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可选报1—2项。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 4、本表各栏除特别规定外,均可以自行加行、加页。其他注意事项,详见各表脚注。 5、标书一律用计算机填写。标书报送一式16份,其中1份原件,其余可复印。请用A3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成册。

目录 一、基本信息 表1.数据表 (03) 二、研究队伍和研究基础 表2.首席专家情况 (04) 表3.课题组成员情况 (05) 三、课题设计论证 表4.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08) 表5.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09) 表6.总体框架、预期目标和基本内容 (11) 表7.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13) 表8.拟突破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点和特色 (16) 表9.主要参考文献和研究资料 (17) 四、研究计划 表10.课题组成员的任务分工 (18) 表11.研究进度和时间安排 (19) 表12.成果形式 (19) 五、研究经费 表13.经费预算表 (20) 六、审核意见 表14.责任单位审核意见 (21) 七、招标单位评审意见

我国7个方言区

我国7个方言区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都是不一样的,自然各个地区的语言习惯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地方语言我们称之为方言,语言学界将我国总共划分成了7个方言区域,分别为: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贛方言和粤方言。如果按使用人口数量排序的话,第一名官话方言是毫无争议的。(参考图1) (图1) 一、官话方言 使用人数:100000万+ 官话方言——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北方语言统称,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高,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也最多,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5%。 官话方言又被称之为是北方方言,不仅辐射范围最大,使用的人口也是最多的。要知道,我们平日里所说的普通话,就是从官话方言演变而来。如果将官话方言细细划分的话,还可将它分为东北话、北京话、河南话和西南官话等。 (图2) 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赣方言主要形成时间是在我国历史上的宋朝时期,发展到现在它的使用人数并不算很多,大概在5500万左右的样子。 二、湘方言:4500万+ 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主要分布在湖南地区和广西的部分地区,以长沙话和湘乡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在4500万以上。(参考图2) 三、赣方言:5500万+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以南昌话、抚州话为代表,江西省 的方言片区十分复杂,不仅有客家话、闽南语也有自己的赣方言。 主要分布在江西境内以及鄱阳湖周边、湘东、闽西北、鄂东南、

四、吴方言:9000万+ 吴方言——又称江南话、吴越语,已有将近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底蕴深厚,吴方言被称为是我国最温柔的方言体系,“吴侬软语” 一词很好的概括出了这种方言的特点。吴方言主要集中在东南沿 海经济发达的地区,例如: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 江西东北部等地区。3000年的历史发展到今日,使用人数已经 超过了9000万。(参考图3)(图3) 五、闽方言:8000万+ 闽方言——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沿海平原、台湾及海南四省,使用人口约在8000万左右。 六、粤语:10000万+ 粤方言——又称广东话,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主要分在广东、广西、海南、香港和澳门,而且,在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一些地区的华人社区中也有使用;另外,粤方言还是香港和澳门的官方语言。现在会说粤语的话,在很多人眼中你就是一个时尚的崽。毕竟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总量最高的一个省份,其语言和文化也在某些方面影响着我国甚至全球。粤语以珠三角为中心,在两广、海南甚至东南亚地区华人之间都是使用粤语的。现在粤语已经是香港和澳门两个地区的官方语言,使用人数超1亿人。 七、客家方言:7000万+ 客家方言——台湾省的官方语言,也是除普通话外唯一被外国 (苏里南共和国)列为法定语言的汉语方言。因为客家人大多 都是从我国中原地带迁徙到全国各地去的,所以就造成客家方 言分布范围广但又比较分散的这种局面。我国广东、福建、 台湾、江西、湖南、浙江和四川等地都有使用客家语言的人存 在。另外,在东南亚和美洲的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 使用人口在7000万以上。(参考图4) (图4) 好了,亲爱的小伙伴们,关于我国的“七大方言区”,你是不是都已经知道了呢?你的家乡话属于哪一个方言区呢?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词典(教你说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四川方言 说明 一、以成都话、重庆话为主, 收录有代表性且具有较强地方色彩的方言词、方言熟语1400余条。 二、有音无字的条目, 用同音字表示, 并在该字右上角标以“*”号表示。 三、全部条目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方话基本词汇调查表》按意义划分为32类, 另有熟语一类, 按类排列, 各类中的条目按音序排列。多义词意义跨类者, 只在一类中出现。 四、用汉语拼音字母注出条目的成都话读音, 成都话不说的方言词语, 按通行地的语音同成都音的对应关系折合为成都音。成都话声母[]用双字母gn表示, 声母[z] 用r表示; 声调用阿拉伯数字“1”、“2”、 “3”、“4”标在音节右上方表示调类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有规律的连读变调, 先注本调, 后注变调, 用A→B表示, 其中A表示本调, B表示变调, 如“坝坝ba4ba4→ba4ba1”。 五、释义用普通话解释方言词语的方言义项, 一般不考察词源或理据。 六、例句中出现本词条, 用符号“~”代替。 七、条目具体分类如下: 1.天文、气象 2.地理 3.时间、节令 4.人品 5.亲属称谓 6.婚育 7.丧葬8.人体9.人体动作 10.疾病、医药11.器具12.饮食 13.房舍14.服饰15.交通、邮电 16.农业17.植物18.动物 19.商业20.学校教育21.祭祀 22.文体娱乐23.交际24.一般动作 25.一般名物26.性质、感觉、状态、颜色27.方位 28.指代29.量词30.副词 31.介词32.连词、助词33.熟语 1. 天文、气象 扯霍闪ce3ho2san3打闪。 扯露水ce3nu4sui3 下露。 打白头霜da3be2tou2suang1 下很重的白色的霜。 打霜da3suang1 降霜。 发霞fa2xia2 出现霞光。 霍闪ho2san3 闪电。 回霜hui2suang1 降霜后晴天转阴天。

蕉岭铁山嶂风电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简本

蕉岭铁山嶂风电场项目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简本) 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的要求,对于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广东省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重大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围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等方面开展。 梅州蕉岭铁山嶂风电场项目工程建设任务以发电为主,规划供电范围暂定为蕉岭县电网。本工程风电场所发电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风电将会对广东电网供电能力形成有益的补充。蕉岭铁山嶂风电场项目涉及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多方面、多主体的利益协调,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梅州蕉岭铁山嶂风电场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控措施和紧急预案。 为此,编制单位通过现场踏勘,问卷调查,召开以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为代表的座谈会,在大量收集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本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结论,编制《梅州蕉岭铁路山嶂风电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本次评估的利益主体包括梅州蕉岭铁山嶂风电场项目范围内的本地居民、县、镇、村各级政府及周边地区利益相关者。 一、梅州蕉岭铁山嶂风电场项目建设合法性评估 考察建设梅州蕉岭铁山嶂风电场项目的决策内容和程序是否符合当前国家和广东省的法律法规和梅州市的有关规定,从而对梅州蕉岭铁山嶂风电场项目建设的合法性作出研判。 (一)梅州蕉岭铁山嶂风电场项目建设决策内容的合法性评估 梅州蕉岭铁山嶂风电场项目建设经过充分论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编制梅州蕉岭铁山嶂风电场项目总体规划。 在遵循上述法律法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国土资源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27号令)、《关于完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查报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7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能规划[2014]38号)及土地管理法、城市拆迁安置补偿条例等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梅州蕉岭铁山嶂风电场项目建设和土地、房屋征收工作,程序合法。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客家俗语是客家方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客家人精神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客家俗语具有特殊的语言、文化价值,并已处于濒危境地,需要予以特别的关注、研究和保护。文章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对保护客家方言,特别是保护客家俗语重要性的认识;要创造条件建立赣客俗语语料资源库;要对客家俗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此外还要重视客家俗语的当代发展研究。 标签:客家方言俗语价值研究保护 “俗语”作为熟语的一种,是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群众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的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而简练的语句。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以及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等具体语言类型。 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堪称中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俗语是客家方言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客家人精神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自然现象、社会发展和人生哲理的经验性总结,是客家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记录着客家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客家人心理意识层面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透视客家人文化心理的窗口之一。 一、客家俗语的研究现状 正是因为客家俗语具有特殊的语言、文化价值,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者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 (一)论文方面。有的是以单篇论文的形式,探讨客家俗语的语言类型和文化价值。例如:郭起华的《客家人价值观的民间视野——客家谚语解读》(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卢小燕的《从客家谚语透视客家人的农业文化心理》(农业考古,2007);温珍琴的《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饮食文化》(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练春招的《从客家谚语看客家的家庭观和家庭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等。这些文章从不同文化侧面对客家俗语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在文中列举了不少客家俗语例句。 (二)论著方面。随着“客家热”的兴起,已有一些论著对客家俗语语料进行了搜罗和整理。例如:何石松的《客谚一百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涂春景的《形象化客话俗语1200句》(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冯辉岳的《客家谣谚赏析》(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2004)等。以上三部专著均为台湾出版,说明在搜集整理客家俗语语料资源方面,台湾学者走在了前列。大陆方面也稍有类似成果,如陈泽平、彭怡玢的《长汀客家方言熟语》(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此外,罗家珍、林立芳、饶长溶所主编的《客家话通用词典》(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中,辑录了300多条客家地区流行较广的谚语、歇后语。较之单篇论文,这些编著所搜集整理的客家俗语资料要丰富得多。

客家方言与文化

客家方言与文化 客家方言与文化作者:罗肇锦 今天的题目「方言与文化」,在进入主题之前,先与大家谈谈整个汉方言的演变情况,从中了解几个汉方言间的关系,及其历史上的问题。此为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直接来谈方言在文化上的意义,及在文化上帮助我们解决了那些问题。在此部分,举几个例子对大家解释。首先谈方言与国语的问题。方言即是早期与官话对称的东西,早期有所谓雅言、通语、正音,就是官话,我们这里称「国语」,这几个名词里面,大概就属国语用得最菜。国语一词的由来,以我目前手上所看的资料,是满清初年(刚入主中原)时,因惧怕他们整满洲语到满人地区会被汉化,所以就要求当时的满洲八旗人,通通要讲满洲语,还要学会骑马射箭,谓之「国语骑射」,希望他们满洲人,一定要保留自己的语言之外,还要会骑射,如此才得以统治大汉天下。没想到至乾隆时,北京城附近大概汉人居住的关系,满洲语几乎也已受到汉语影响,而改变很多,尤其是乾隆年间,实施的制度较开放,不再要求汉人一定要说满语,这样放松之后,使得满汉间的距离被打破,同时汉人数量多,又开始使用许多汉语,满语在受汉语影响下,慢慢演变,成为现在的官话系统。

他们这样地保存国语,所以现在的国语,即是外国人所称的满洲话,后来一直沿用下来。民国初年,曾经有人提议改为别种称呼,其中详细情况,很难找到正确的解答,总之,后来仍沿用国语来称呼官话。今日所见之官话,到底有那些非汉语成分?也就是说国语(满洲话)中加入而形成的,其中有许多非汉语成分,而且以汉语来说,最后期的汉语,等于是客家话。给它一个名称,客语可以说是汉语的终结语言。这样讲或许太过武断,事实上客语也是有别的成分加入,可是整个汉语,改变最大的是客家话之后的几百年中,满蒙语的成分加入。随便举几个例子来谈谈。第一个最明显的就是「儿化」的问题。所有长江流域以南如上海话、广东话、闽语、客语、湘语、赣语等,均无儿化现象。「儿化」的来处,是从满蒙语言成分所带进来的,在华夷译语的对照中,许多词后面都带有「儿」的音,例如「小孩儿」「花儿」,此种习惯带进来之后,便保留下来。因此,今日在台湾不管是河洛人,还是客家人,在念「儿化」时念不出来,因其语言成份中没有此种现象,例如在念「一会儿」时,会儿的ㄦ「ㄦ」化了。「儿化」之「儿」不是独立的成分,而是加在其前面原来句里的附带成分,可见「儿化」根本不是汉语成分,而是满蒙语成分加进来的。第二个例子,日下入声的消失。入声在汉语中,是非常重要的成份,我认为整个汉语入声的消失,就是把汉语现在诗词各方面的最高层次的东西丢

江西人学习普通话的词汇规律

第一节江西人学习普通话的词汇规律 本部分主要从江西省内客赣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来总结方言词汇的规律。 一、词语构成的音节数量不同 方言区的普通话练习者要注意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对比关系,寻求练习的规律(以下例子,“——”前为方言,后为普通话)。 1.客赣方言中有一部分单音词,与之相应的普通话是复音词。 塘——池塘田——水田 壮——肥胖碱——肥皂 2.有些词在客赣方言中是复音词,但在普通话中却是单音词。 脚鱼——鳖虾公——虾 3.普通话中是双音词,但在客赣方言中是三音节词。 手指甲——指甲打摆子——疟疾 檐老鼠——蝙蝠胸脯前——胸脯 二、构词语素不同 方言中存在许多与普通话同义异形的现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构词语素完全不同。 当兵——参军晓得——知道 告化——乞丐土狗——蝼蛄 2.部分语素不同。 月光——月亮春上——春天裤脚——裤腿 新妇——媳妇锁匙——钥匙对子——对联 作田——种田面盆——脸盆番薯——红薯 3.语素相同,但顺序不同。 天晴——晴天干笋一笋干紧要——要紧 闹热——热闹欢喜——喜欢碑石——石碑 三、词义不同 有些词方言和普通话中都有,但词义却不尽相同。 1.方言词义范围大于普通话。 丑——普通话中主要形容人的容貌,客、赣方言中却还能形容“脾气”,指脾气不好时说“脾气丑”。 碗——普通话中主要指“吃饭的碗”,方言中还兼指茶杯。 茶——普通话中主要指“用茶叶泡成的饮料”,方言中所有喝的开水都能称为“茶”。 跌——普通话里,“跌”主要有以下几个义项:①摔倒;②(物体)落下:跌水③)物价下降:跌价。 客赣方言中除了上述意义外,还有④遗失:跌了钱;⑤家道衰微:跌苦;⑥丢丑:跌面子。 2.方言词词义范围小于普通话。 饭——方言中只指“干饭”,普通话中“饭”可指各种主食。 面——方言中专指“面条”,普通话中凡磨成粉的东西都叫“面”。 3.有些词在客赣方言中与在普通话中意义完全不同。 房——普通话中,“房”指整个房子;客赣方言中,“房”只指屋子,即房子里的房间。 屋——普通话中,“屋”指房子里的房间;客赣方言中“屋”指整个房子,所以建房称为“建屋”。 4.有些意义,普通话通常只用一个词来表达,客赣方言却要据具体的情况用多个词来表达。例如“买米”、“买油”、“买布”“买肉”、“买豆腐”、“买药”在

五华县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五华县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体育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促进全县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擦亮足球之乡品牌,配合建设“工业新城、宜居五华”的发展大局,根据《国家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粤府〔2016〕119号),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体育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五华县体育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整体和谐稳定;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体育产业稳步增长,体育事业发展成就喜人。 (一)群众体育取得丰硕成果。十二五期间,全县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健全了体育组织体系建设,完善了赛事体系建设,基本形成县镇村三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季季有赛事、月月有活动、处处有精彩”的良好氛围;成立各类协会12个,体育指导员服务站6个,健身气功站点13个,晨练晚练健身点58个,100%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

施。全县每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32万人,国民体质测定合格达标的人数比例达到86%;举办各类体育赛事85次,其中羽毛球6次、篮球15次、足球16次、中国象棋7次、乒乓球4次、自行车5次、台球3次、其它体育赛事29次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4平方米。 (二)竞技体育实力稳步提升。成功承办梅州市第七届市运会,规模和参赛人数居历届之首。足球职业化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2015年梅州五华足球俱乐部挺进中甲联赛,五华县成为国内唯一一支县级拥有甲级职业球队的城市。在2016赛季中梅州五华足球队已提前保级成功。五华U12少年足球队夺得2015年中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全国冠军和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乙组冠军;同年7月,五华U12少年足球队代表中国出征素有“小世界杯”之称的哥德堡杯国际青少年足球赛。 (三)体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制定出台了《五华县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华府办〔2013〕105号),体育产业政策不断完善。围绕建设幸福导向型产业集聚区,以足球产业为重点,逐步加快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彩票等体育产业发展。 (四)足球事业打开新局面。制定出台了《五华县足球进政企、进学校、进乡村》(华府办函〔2013〕3号)、《五华县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不断完善足球运动基础设施,倡导全民足球运动,积极构建足球梯队建设,推动足球运动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启动五华县“新球王足球人才

客家方言的形成

在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客家大本营内部,虽然中有南岭之隔,但自古以来,不论是由赣南,还是由闽西出发,进入岭南的通道都有数条。这些通道不仅把赣南、闽西和粤东北地区在地理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且还为各自人民的相互迁移提供了条件。而大本营地区纵横交错的山脉,却把这一地区从总体上天然地分割开来,从而使这里北与鄱阳湖流域分开,东与闽南相阻,南与珠江流域分割。这一天然独立的地理单元,一方面为客家文化的历史生成提供了空间条件,另一方面又为客家文化保存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系个性,提供了保证。 正是粤闽赣三角地区这广袤的山地丘陵地带,相对与外界隔绝,使之成为客家民系、客家文化乃至客家方言的产生与初步形成的先决条件,同时又因为这片区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客家方言受周边的语言文化影响比起其他地区的语言要小得多,客家方言因此进一步发展与定型、成熟。 客家方言的形成原因——地域文化 客家方言它是一种在古汉语基础上独自发展演变并吸收了百越族成份的汉语方言。客家先民原为中原汉人,由于历史上的战乱、饥荒,很早就开始从中原从长江以南迁徙,到北宋末年,有大批中原汉人迁徙到赣南、闽西、粤东交界处,形成以赣江、汀江、梅江流域为中心的连片区域。地理环境由宽阔的平原变成了偏僻的山丘林地,原有的麦作文化变成了盆地的稻作。这群社会生活共同体与中原汉人隔离疏远,与当地原住民却往来密切,共同开发了这片山区。在这种客观环境的变更和客土文化交融下,这一群体的语言发生了不同于中原汉语的变化,既有继承古汉语的一面,又有独自的变化发生。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一些不与中原汉语发生相同或同步变化的现象,有自己的发展方式,终于演变为汉语的一种方言,即客家方言。

陆军军史:中国解放军闽粤赣边纵

陆军军史:中国解放军闽粤赣边纵 1947年6月成立闽粤赣边人民解放军总队,归隶属于中共中央香港分局(1949年4月改为华南分局)的闽粤赣边区工作委员会领导。总队下属3个支队,除早先成立的粤东支队外,其闽西支队、闽南支队均成立于1947年8月。1949年1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在广东大埔成立,司令员刘永生、政治委员魏金水,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铁坚,副政治委员朱曼平,政治部主任林美南,兵力约8000余人。闽西、闽南支队依次改称闽粤赣边纵队第7、8支队。此外,闽西南地区尚有几支县区游击队。这些游击队和两个支队,后来统归于1949年6月成立的闽粤赣边纵队闽西南临时联合司令部领导,各县游击队相继改编为独立团。8月,闽西南地区的游击队已发展到7000余人(含国民党起义部队)。 民国36年(1947)5月中旬,按中共闽粤边区工委决定,由闽西南地委抽调人员成立的边区工委特务队和梅埔地委特务队合编,在大埔县坪沙成立粤东支队,下编4个中队和1个教导队,支队长刘永生,政治委员杨建昌,副支队长程严、廖启忠、徐达,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立朝,参谋长郑金旺。支队成立后,执行边区工委“先粤东后闽西南,以粤东为重点,普遍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在粤东开展游击战争。全队70多人。11月,支队兵分3路发展新游击

区,并建立了梅埔丰、梅兴丰华、饶和埔丰、梅兴平蕉、永和埔、杭武蕉梅等6个连片游击区及各边县游击大队。民国37年1月,根据粤东地委决定,各边县游击大队统一编为粤东支队独立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共8个大队。同年4月成立独九大队,次年1月成立独十大队。同年6月,粤东支队和直属中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 直属第一团。 同时,重新组建粤东支队。同年10月,粤东支队在大埔洲瑞大坪顶正式成立。以郑金旺为司令员,廖伟为政委,王立朝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以梅埔丰边游击队为独立第一、二大队(同年10月,独一、独二大队各抽一部分队员组建粤东支队直属第四团,两大队番号撤销,余部合编为海洋大队,大队长张其耀,政委何勇为);梅兴丰华边游击队为独立第三大队;梅兴平蕉边游击队为独立第四大队;饶和埔丰边游击队为独立第五大队;埔永梅边游击队为独立第六大队;杭武蕉梅边游击队为独立第七大队,韩江税收队为独立第八大队还有直属独立第九大队(独九大队于1948年4月改编为直属第二团)。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东支队所属各边县独立大队领导人任职 表表8—1番号名称 主要领导人姓名

江西以及江西方言

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江西自此而得省名,又因“章”“贡”二水汇合而成的赣江自南而北贯穿全境而简称赣。在这片物产丰厚的沃土上运用着特色各异的方言。前不久,在某论坛里,哪里方言最像普通话让九江和赣州网民互喷口水。 江西没有权威方言 从目前比较统一的说法,江西省的汉语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话,另有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和徽语分布。其中,赣方言是江西省最主要的方言,它不仅覆盖了全省面积和人口的三分之二,甚至还分布在湖南、湖北、安徽、福建等邻省的部分地区。而客家话主要分布在该省南部的17个县和西北部的铜鼓县。 南昌大学客赣方言研究中心的胡松柏教授认为,赣方言从统计上覆盖了省境内62个县市,是江西的主流方言,但没有形成权威方言。作为赣方言代表的南昌话,只在南昌地区通用。南昌话与同样属于省会城市方言广州话相比较,远没有广州话那样强大的对粤方言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赣方言内部差别是比较大的。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江西省内的赣方言区,可以分为南昌片、宜春片、吉安片、抚州片和鄱阳片。虽然同属赣方言区,能听懂南昌话的人不一定就能听懂萍乡话或余干话。 江西吴语保存了较多古吴语特点 吴越是古老的东方民族的民系之一,春秋时期吴越虽为两个敌对的国家,但其实又是同民族,同文化,同语言的兄弟国家。一般认为,越代表广义土著,吴代表古中原来迁,最早的吴越矛盾大概源于此。但春秋以后,尤其是孙权剿抚山越以后,吴越再无敌对关系。 江西吴语指赣东北信江上游玉山、广丰、上饶一带的方言。江西吴语与浙江南部的吴语属于南部吴语。赣东北是江西和福建、浙江、安徽的交界地区,方言种类颇多。信江上游玉山、广丰、上饶一带南面有武夷山,北面有怀玉山,南北交通都不方便,而东西之间水陆可通,与浙江的联系密切,语言也自然比较接近。南宋辛弃疾曾在上饶留下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著名词句,说明上饶一带说吴语已有悠久历史。 但江西吴语也有一些跟浙南吴语不同的说法,如玉山、广丰称“穿衣”为“着衫”,上饶也有不少地方叫“着衫”。“坐着吃”,江西吴语一般说“坐到吃”。“水开了”,江西吴语有“水溅了”,和“水滚了”两种说法,玉山说“溅”,广丰说“滚”,上饶说“溅”说“滚”的都有。这些发音方法和现在通行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的北部吴语相比更古老。胡松柏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普通话的不断普及,北部吴语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已经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江西吴语区因为受其他语言冲击较小,因此古吴语的特点保留的更为明显。 九江赣州谁也别争最像普通话 前不久,在一家并不知名的论坛,有网友就发起了江西哪里方言最像普通话的争论,结果九江和赣州网民为此争论不休,大有不吵出个正宗官话出自自己所在城市不罢休的架势。网友“血的微笑”说,说到方言,在江西,最接近普通话的无疑就是赣州话,特指赣州城区的方言,是独立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孤岛方言,来源是明朝左右形成的西南官话,官话就是古代对于普通话的说法,无论从语音和构词来说,江西任何地区的方言都没有赣州话接近普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