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晋方言入声韵的演变-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晋方言入声韵的演变-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晋方言入声韵的演变-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晋方言入声韵的演变-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第三届晋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7年8月10日——13日于山西大学

晋方言入声韵演变史*

乔全生

(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太原030006)

提要本文对晋方言入声韵的演变作了简述,从历史上看,保留不保留喉塞韵尾都是唐五代西北地区不同方音在晋方音中的投射。保留喉塞韵尾的晋方音并州等片反映了自《变文》、唐末诗文用韵和罗常培所依据的对音等韵尾弱化以来的特征,不保留喉塞韵尾的汾河片反映了自唐五代波书及宋西夏汉注音等阴入同韵以来的特征。

关键词晋方言入声韵演变史

晋方言并州片等入声韵保留喉塞韵尾,汾河片入声韵尾均已消失,大多与阴声韵同,个别入声韵自成一类。从历史上看,保留不保留喉塞韵尾都是唐五代西北地区不同方音在晋方音中的投射。保留喉塞韵尾的晋方音并州片等反映了自《变文》、唐末诗文用韵和罗常培所依据的对音等韵尾弱化以来的特征,不保留喉塞韵尾的汾河片反映了自唐五代波书及宋西夏汉注音等阴入同韵以来的特征。这两种不同的类型之间历史上有没有联系,是怎样的一种联系,如何各自演变到今天,现试述如下。

《变文》、唐末诗文用韵所反映的唐五代西北的一支方音入声韵尾已发生很大变化,韵尾弱化,可能为喉塞韵尾[- ],应是今晋方言并州等片保留喉塞韵尾的最早源头。唐五代西北方音演变到宋西北,据汉字、西夏文互注音,入声与舒声同在一韵,应是汾河片入声消失的最早源头。

罗常培、周祖谟合著的《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认为,“可能在汉代某一种方言中所有入声的韵尾(包括[- 、- 、- ]三类),都已经失去,或变成- 。”(1958)周大璞认为“这恐怕说得过早了。到了晚唐,倒是有这种可能的。”(1979)从《变文》的入声通押情况看,这个结论是可信的。周先生把变文中的入声韵分为八部,并说明各部之间的通押情况,除了同韵尾通押之外,如:[- ]韵尾的质物与月薛通押,[- ]韵尾的觉铎与屋浊、昔锡、职德的通押,还有不同韵尾的韵部通押,如:[- ]韵尾的质物与[- ]韵尾的昔锡、职德的通押,[- ]韵尾的合叶与[- ]韵尾的月薛通押。不管韵尾相同与否,均可以通押。说明当时西北方音入声韵尾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 ]、[- ]尾的区别已经或正在消失,或许已变为喉塞韵尾[- ]了。从同时或稍后的太原文士用韵中也可得到呼应。

唐末山西太原文士用韵深臻曾梗摄入声开始混用。如唐彦谦五古《早行遇雪》二十7675叶:急白色湿恻。“急湿”是深摄,“恻”为曾摄,余为梗摄。五古《春风》二十7676叶:惜益识。“识”为曾摄,余为梗摄。温庭筠七古《西陵道士荣歌》十二6715叶:脉色直。“脉”为梗摄,余为曾摄。唐末太原府文水人武平一《东门颂》三2722叶:率恤栗黜秩溢术日逸荜驿失述。“驿”为梗摄,余为臻摄。已流露出入声[- ]、[- ]尾字合流的痕迹。

宋代太原文士用韵也是各摄入声字互叶。王安中、米芾的诗中“德质部”与“月业部”互叶,如:米芾五古《赏心亭晚望》十八12254叶“白月”,今太原话“陌”韵的“白”与“月”韵的字相叶。“德质部”与“屋烛部”互叶,如:王安中五古《次秦夷行观老杜画像韵》二四15991叶:粟麓陆足逐伏束辱卜秃足墨服肉俗触绿。“墨”属梗摄,余为通摄。这些字在今太原话也是相叶的。又米芾杂古《夜登鉴远观江南野烧作》十八12267叶“蜀国谷

*作者简介:乔全生(1956—),男,山西临汾人,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生导师,山西省语言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为汉语方言学和语音史。

*本文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09)《晋方言语音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竹”。“蜀”为烛韵字,“谷竹”为屋韵字,“国”为德韵字,今太原话仍然叶韵。屋烛部与觉铎部相叶,在王安中的诗中,觉韵“角”押入屋烛部一次:如:《过平安小集》二四15988叶“曲束促谷角玉笃绿溽屋录局竹菊”,“角”句“鸣乌尾毕逋,喜信乱城角”。今太原话觉韵与屋烛韵同韵。

同时期同地区还有两位作者的诗也反映德质与屋浊相叶。如刘从益五古《过蔚氏怀阮籍》三34叶:宿束木物骨玉哭。“物骨”为德质部,余为屋烛部。元德明七古《谢张使君梦弼馈春肉》二271叶:玉骨独蓿屋肉腹足绿。《广韵》收[- ]尾、[- ]尾的字相叶。

金代元好问诗中,德质与屋浊相叶三例:七古《过晋阳故城书事》四46叶:秃没镞。乐府《后平湖曲》四79叶:物足。七古《云岩》四49叶:沐物。由于用例很少,是偶叶,还是方音的反映,一时难以断定,但从今太原方言以及并州片方言看,这几部是押韵的。

从晚唐、宋代山西文士用韵似可看出今晋方言入声韵合并的源头迹象,入声辅音韵尾弱化为喉塞韵尾之后,原来主要元音相同相近的韵母则趋于合并。可以说,今晋方言入声韵的大量合并简化,发端于晚唐五代,盛行于宋,保留至现在,没有经历《中原音韵》前后北方官话入声演变的过程。

汾河片入声的消变不同于并州等片,而是另一种情形,它是唐五代、宋西北另一支方音的遗衍。

罗常培认为四种对音的入声韵尾已变为[- ]、[-r]、[- ] ,带音比较容易丢掉或变为部位相近的元音。(1961,69)[-r]、[- ]两个收声从五代起就露出消失的痕迹了。“在《开蒙要训》的注音中也恰好有两对以德韵合口注屋韵一等的例。”(1961,148)这与今晋方言的入声情况基本一致。

波书所反映的唐五代西北的一支方音入声韵尾脱落更加明显,丢失塞音韵尾后与舒声同韵。这是汾河片入声消失的最早源头。且这支方音从唐五代到西夏汉互注音所反映的宋代西北方音是一脉相承发展下来的。

波书曾摄通摄入声丢失塞音韵尾很突出,“北“对音 ,“屋”对音 。咸深摄入声字对音是-pi -bi,山臻摄入声字对音是-ri,山开三入薛明的“灭”对音mye,塞音韵尾- 已经丢失,与丢失后鼻韵尾的“明mye”同音。宕江曾梗通对音是-hi:-hi ki。有的促声韵字有好几个对音说明了入声消失的过程。如:法 : > : > : (张清常1963)这应该说是宋西北时入声最先消失的记载。

十二世纪藏文注音的西夏残经中,继续保持着波书的特点,入声字与舒声字共为一韵。现胪列如下:布北,谋沐,姑故股皷羖孤榖,缚福腹伏斧富,路鹿爐碌,勿,竹珠帚猪煮粥朱诛,逐,叔芍,六驴,如弱,北哺,具玉宿续,母暮木莫,暮莫谋;每墨,蔬數庶樹書梳鼠,石食世植,璃離力犁,皮鼻被琵脾霹,妻戚,西细息夕,夷椅衣荑乙(М.В.СОФРОНОВ1968)

金末晋南人侯善渊诗词用韵有6例阴入通叶。(丁治民2002)除1例重复外,尚有5例:《一叶舟》519叶:立迹(入)瑞翠(阴)。《渔家傲》534叶:隙力息的匿壁砾碧(入)骑奕波(阴)。《姹》356叶:八啄雅觉撒匝。《减字木兰花》515叶:色舍。从晚将近一个世纪的《中原音韵》入声字归字来看侯善渊的入声通押现象,其入声的演变大体一致。说明晋南话当时的入声已经归入舒声,也说明了侯善渊的诗词用韵阴入通叶与上述唐五代时的入声消变、波书中的入声消失一脉相承。这是最早反映晋南话入声不复存在的珍贵资料。反映出金末晋南话固守唐末入声归舒声的特点。

如上所述,唐五代西北方音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入声消变均在今晋方音中保留下来了,且历千余年而无大变,这与山西所处地理位置的封闭、人口的相对稳定有密切关系。

现将晋方音入声韵演变图示如下:

切韵唐五代宋(西夏)金现代方言点- 、- 、- ———- ——————- ———————————- 并州等片 [- 、-r、- ]/?————?————?———?汾河片朱熹时代的通语,入声韵尾仍有[- ]、[- ]、[- ]三类的区别,除[ ]转变为[ ]以外其他都没有混乱。但是后代入声的消失,应该是以三类入声混合为韵尾[- ]作为过渡的。宋词用韵反映了这种情况,以辛弃疾词最为明显。由此看来,三类入声合并为一类,在宋代北方话中已经开始了。在吴方言里,大约也是从宋代起,入声韵尾已经由[- ] [- ] [- ]合并为[- ]了。至今北方某些方言还保存入声,也是以[- ]收尾的。(王力1985)晋方言中保留的入声[- ]尾也当是从宋代开始的。关于中古塞音韵尾消失的先后顺序,鲁国尧先生指出:“当中古的入声韵在削弱时,入声字的 、 、 三尾在融合的过程中是 尾、 尾向 尾字集中靠拢的,尤其是以央元音为主元音的深摄入声和臻摄入声,他们分别和 尾字合用,或者一块和 尾字合用。”(1981)

姜聿华先生也认为:“收- 、- 及部分收- 尾的字已变成收- 尾,而大部分- 尾的字当保持- 尾,在三个韵尾消变的过程中,- 尾是最后消失的。”(1985)

我们考察宋代山西南部闻喜人赵鼎、山西东南部长治人刘浚词后,二人的入声用韵情况与鲁先生的结论是一致的。如:

赵鼎《双翠羽》1224叶:馥玉独属熟辱读木。同为通摄屋烛韵,不相混用。收[- ]尾。

《花心动》1226叶:叶结雪册灭越阔色石。“册色石”为梗曾摄德质韵,余为咸山摄月帖韵。收[- ]、[- ]尾的字杂入收[- ]尾的字中。又如《好事近·雪中携酒过元长》1227叶:息雪发阙。“息”为曾摄字,余为山摄字。也是收[- ]尾的字杂入收[- ]尾的字中。

《好事近·杭州作》1225叶:叶夕迹息立。“叶”为咸摄字,“立”为深摄字,余为曾梗摄字。收[- ]尾的押入收[- ]尾的字中。

月帖韵中为收[- ]尾与收[- ]尾相押。如《蝶恋花》1221叶:雪洁怯月铁结绝切。“切”为咸部收[- ]尾,余为山摄收[- ]尾。[- ]尾与[- ]尾先期合并。刘浚的词也是这样。如《期夜月》1356叶:月折结越别瞥节绝雪怯彻发阙。“怯”为咸摄字,余为山摄字。

今晋东南方言还保留着入声,从入声消失的情况看,也是收[- ]、[- ]尾的咸深摄入声先与舒声合并。这点在《上党梆子》的唱词中已显露出来。如:《徐公案》484叶:铡煞法家话铡扎上铡衙娃铡他杀大。“法”是咸摄字,“铡煞扎杀”是山摄字。

反映晋中方言的《中路梆子》也是这样。如《打渔杀家》93叶:下察掛差花芽假衙大法。“法”是咸摄,“察”是山摄。

尽管山西方言的入声已收喉塞韵尾[- ],但从入声韵消失的时间先后上还是原收[- ]尾、收[- ]尾的入声字先消失。

但有人从梵汉对音所反映的宋初汴洛方音的韵母系统看,唇音塞尾保留,舌头、舌根塞尾已不存在或变成喉塞韵尾。(储、张1996)可能这是另一支方音的反映。

到宋西北方音促声韵尾完全脱落。许宝华先生的《论入声》认为“到了宋代,从骨勒茂才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对西夏文的汉字注音来看,入声字基本上自成一类,这说明当时的入声调类还是存在的。但是已出现不少阴声和入声同注一个音的例子。……这个现象说明,当时的西北方音中,塞音韵尾肯定已不再存在了。西夏文的藏文注音也能证实这一点。从《掌中珠》注音的许多例子,可以看出跟汉语入声相对应的藏音已不再有- 、- (- )、- 之类的韵尾,而是一个纯元音,或是后面带有一个- 尾,这个- 尾可能就是- 尾的译音。《掌中珠》一书作于西夏仁宗干佑庚戍二十一年,即公元1190年。所以可以断定,西北的方音到十二世纪末塞音韵尾已经完全失落,至多只剩下一个喉塞韵尾- 了。”(1984,441)入声德韵与入声屋韵同韵史: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记载:“且四方之音不同,国墨北惑字,北人呼作谷木卜斛,南方则小转为唇音。北人近于俗,南人近于雅。”据周祖谟

先生分析,赵彦卫,河南开封人,云麓漫钞有开禧二年自序,宋宁宗开禧二年为公元1206年。《广韵》“国墨北惑”为德韵字,“谷木卜斛”为屋韵字,两者相去较远。罗常培所录四种藏汉对音材料中“国墨北惑”与屋韵字韵母相同,与赵彦卫所言宋代北音情况相似。今山西晋城太原等地国与谷音亦相同。(2001,661-662)周先生所言极是,这两组字在今晋方言入声区读音一致。

今晋方言入声韵尾只有一个喉塞韵尾[- ],这点与十二世纪的西北方音是一致的,但从主要韵母上看,晋方言已经大量合并。总的看,古入声韵在今山西方言有入声的四个片中的音类和音值,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 两组8个韵母,共69个方言点,所占比例最大。2 三组9-11个韵母,4个方言点。3 一组4个韵母,3个方言点。后两组所占比例很小。可以说山西境内晋方言大体是“两组8韵”型。

下表分别以太原、离石、长治、大同方言为例,两组韵母中一组是低元音[ ]、[ ]、[ ]、[ ],一组是高元音[ ]、[ ]、[ ]、[ ]。这8个入声韵分别由以下古入声

沈括《梦溪补笔谈》卷一云:“经典释文,如熊安生辈,本河朔人,反切多用北人音;陆德明,吴人,多从吴音;郑康成,齐人,多从东音。如‘璧有肉好’,肉音揉者,北人音也。‘金作赎刑’,赎音树者,亦北人音也。至今河朔人谓肉为揉,谓赎为树。……官名中尚书,本秦官,尚音上,谓之常书者,秦人音也。至今秦人谓尚为常。”沈括是杭州人,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卒于哲宗绍圣二年(1095)。《广韵》“肉”为屋韵字,赎为烛韵字,音肉为揉,入声读为平声;音赎为树,入声读为去声。沈括说宋代河朔人谓肉为揉,谓赎为树,与今日官话区大多数方言一致,但与晋方言不同。也与中原官话汾河片大多数方言不同。晋方言的“肉赎”还是入声字,“揉树”还是舒声字。汾河片“肉”读[ ],“揉”读[ u],二字不同音,“赎”读[ ],“树”读[ ]或[ ],也不尽同。这说明宋代入声字的读音在晋方言与北方其他官话中已经有了明显的分歧。

中古的陌麦德职韵演变到今天的普通话,非唇音演变的顺序是:陌麦韵: / → → → ,德韵: → → (王力1980)山西方言汾河片的大部分方言陌麦韵以及职韵庄组字演变只停留在[ ]的阶段,没有发展为央元音[ ]或后元音[ ]。德韵演变是塞尾丢掉后变为 韵尾,读为[ ]。汾河片方言与中原官话开封话演变一样。晋方言保留入声的地区,这几韵的主要韵母演变为[ ],韵尾演变为喉塞音[ ]。即: / / → 。

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与晋方言中部并州片比较,在入声韵演变上有以下区别:汾河片方言的入声韵早在唐五代宋西北就丢失了入声韵尾,保留了部分韵类的区别和部分等的区别;晋方言其他片至今还保留着入声韵尾,其韵类却合并了。(沈明2000)

王力先生说:韵尾[- ]、[- ]、[- ]在北方话里的消失,是比较早的事。我们知道,韵尾[- 、- 、- ]是和入声有连带关系的。……依我们的观察,首先是收[- ]的入声消失了。黄公绍的《古今韵会》(书成于1292年以前)是保存着收[- ]和收[- ]的入声的。到《中原音韵》,入声就完全消失了。(1980)

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的入声韵在金末应该是弱化或消失的状态,这在侯善渊诗词用韵阴入通叶中已可见一斑。但在入声韵的归并上却与通语不相一致。如入声觉韵在通语与药铎韵互叶,在晋南话却与月贴部相押。如:

诗《七绝》307叶:匝角发。杂古《觉》354叶:匝朴法瞎邈撒。杂古《法》356叶:答学觉啄岳朴。

词《望远行》541叶:诀说觉彻月缺。

丁治民认为,今晋南汾河片方言入声韵消失后变成了阴声韵,但觉韵仍与药铎韵合流,如:闻喜“确药[ ]”、临汾“学约药[ ]”。因此,这一特点在现代方言中已无法找到其演变的轨迹,它在何时形成以及如何发展,尚待进一步考证。(2002)在晋南方言中还找不到觉韵与月贴韵合流的痕迹。

有一种现象比较特殊,在金末山西怀仁人高道宽的词中有入声药、觉韵与效摄押韵的例子。如:

《苏暮遮》1192叶:药妙捉觉灼勺约脚。“妙”是效摄字,余为药觉韵。

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一是入声字舒化后与效摄合流,一是舒声促化后与药觉韵同韵。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种值得探讨的现象。

白朴、马致远押歌戈韵的曲子中,分别押入了“索阁”和“绰着”,这四个入声字押入歌戈反映的可能是当时中原官话特点。现晋南中原官话汾河片方言还保持与歌戈同韵。

晋南的《蒲州梆子》古入声药铎韵与月帖韵互叶,如《三家店》215叶:过说我哥过磨错活我合破波过么我坡过哈多。“错”是铎韵,“活”末韵,“说合”是月帖韵。

从历史上看,晋方言的入声韵尾经历了由塞音韵尾[- ]、[- ]、[- ]到喉塞韵尾[- ]的弱化过程,从文献看,这个弱化过程当自唐五代开始,至宋金完成。如同王力先生所说:“在官话系里,入声大约是先经过 - + - + - = - 的阶段;宋末的时代,很可能是像现代吴语的入声,只念促音,不复分为- - - 三大系统。”(2002,789)晋方言也是这样,历近千年而无大变。除共有的少量字入声舒化外,还有部分字舒声入化。“从纵向说,自从《中原音韵》以来,入声就明显走向弱化了;从横向说,现代方言中不但大多数官话入声消失了,在湘语中大多只有入声调类而没有塞音韵尾,甚至连闽语和粤语这些比较保守的方言里也有一些点入声消失了……而在晋语,入声不但没有消磨减弱,反而呈扩大的趋势:舒声入化,词头词尾(圪、子)入声化,部分入声音节不是简化而是繁化。……这种情况不但与江淮官话的入声有别,甚至和其他东南方言的入声也有区别。”(李如龙2001,42)有些舒声入化的现象清代县志中有记载,如“娶媳妇”的“娶”等字。

主要参考文献:

[1]沈括.梦溪笔谈[M].四部丛刊续编53册.

[2]储泰松.施护译音研究[M].薪火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

[3]丁治民.金末道士侯善渊诗词用韵与晋南方言[J].古汉语研究.2002,(3).

[4]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鲁国尧.宋代苏轼等四川词人用韵考[A].语言学论丛[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8).

[6]罗常培.周祖谟.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M].科学出版社.1958.

[7]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又见,史语所集刊甲种之十二.1933.

[8]沈明.晋南中原官话韵类的特点[A].首届官话方言国际学术讨论会[C].青岛出版社.2000.

[9]王力.汉语史稿[M].中华书局.1980A.

[10]王力.汉语语音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1]王力.汉语诗律学[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2]许宝华.论入声[J].音韵学研究.中国音韵学会编.中华书局1984,(1).

[13]张清常.唐五代西北方音一项参考材料——天城梵书金刚经对音残卷[J].内蒙古大学学

报.1963,(2).又见,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14]周大璞.敦煌变文用韵考[J].武汉大学学报.1979,(3,4,5)

[15]周祖谟.宋代方音[A].周祖谟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又,问学集[M].中华

书局.1966.

[16]М.В.СОФРОНОВ.ГРАММАТИКАТАНГУТСКОГОЯЭЬ?КА[M].ИЭДАТЕЛЬСТВО.НАУ

КА.Главная ребакцця восмочной лцмерамуры Москва.1968.

三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说课稿(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三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说 课稿(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三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说课稿(参考 文本) 一、教材分析 《春天的雨点》是义务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写人记叙文。文章记叙了乌汉娜老师为上课走神的学生达丽玛补课并护送她回家的事,赞扬了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这位学生的祟高的职业道德。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两条思路写。一为达丽玛“走神”——“知错后悔”——“发誓”——“专心”。二为乌汉娜老师“发现”、“补课”——“放心”——“护送”。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文章对乌汉娜老师这个主要人物,主要是通过外在行为、语言、神态的描述,她的思想认识、心理活动没有提及。 再从整个单元来看,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

惯为要义,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培养语感能力。语感能力的形成从根本上说,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自己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习得的。所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更好的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春天的雨点》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浓浓师生情的课文。“情”是课文的灵魂,如何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这种师生情呢?我想,通过创设情境,领悟课文情感是一种方法。我对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做了如下的设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竭力”等词语,理解“竭力、发誓”等词语的意思。 2、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3 、能根据课后作业第3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4、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按课后习题要求一自学课文,做读书记号,学习部

中古声调及其演变概论

【论文关键词】声调中古语音近代语音现代语音【论文摘要】声调是字音(音节)的要素之一。音节有声调是汉藏语系语言的特点,在汉语以及与汉语同系的语言中。声调在区别词的意义方面的重要性和声母、韵母相等。本文从古音声母清浊方面,就汉语的声调及其发展演变,对中古语音的声调、近代语音的声调以及现代语音的声调做了简单的思考与论述。所谓声调,是指音节读音高低升降的变化。汉语从何时起就有了声调的存在,现在还无法断言。通常认为,上古汉语也应该有声调的区别,但究竟有多少个调类,它们可能的调值如何,至今尚无定论。而中古时期的汉语语音的声调区别已经得到了共识,并且,当时的音韵学者已开始对这种区别进行了深入的、系统的研究。一、中古语音的声调概述汉代以前,人们还不知道有四声,直到齐梁间骈体文盛行,受佛教转读佛经声调的影响,逐渐觉察到自己的语言中也有声调存在,开始以“宫、商、角、徵、羽”五音对字音进行归纳,随后定出“平、上、去、入”,通称为四声。《切韵》、《广韵》、《韵镜》及《七音略》等都是按照“四声”分韵的。四声的名称起于南北朝齐梁时代(五世纪末六世纪初),据《南史•陆厥傅》说:齐永明年间,“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脁,琅玡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为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永明时期的这段叙述是平、上、去、入“四声”名称见于记载的较早的材料。此外,《梁书•沈约传》云:“约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襟,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武帝雅不好焉,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周颙传》记云:“颙始著《四声切韵》行于时。”“四声”只是归纳了中古时期语音的调类,至于各个声调具体的调值如何,古人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古人的形象的描绘中感受到大致的概括:“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急而促。”我们由此可推测,中古时期四声中的平声是平调,入声是短促调。因为平声没有升降,较长,而其他三声或有升降或短促,所以“平声”与“上、去、入”三声形成了平与仄两大类型。中古时期的“四声”,发展到现代汉语方言里,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则只有三个(宁夏银川话只有平、上、去三个声调),多则有十一个(广西南宁心圩平话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甲、阴去乙、阳去、阴入甲、阴入乙、阳入甲、阳入乙等十一个声调)。但是,不管声调多少,或是如何变化,都与古代“平、上、去、入”四个声调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由于受古声母清(全清、次清)浊(全浊、次浊)的影响而发生了分化。有的分,有的合。二、由中古语音声调到近代音声调的演变近代音的声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明确列出,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与现代北京话的四声完全一致,只是具体的归字有所不同。概括的说,近代语音声调突出的特点就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empirenews.page--] 平分阴阳《中原音韵》里,每一个韵部的平声都明确标出“平声阴”和“平声阳”。平声的分化以清浊为条件,中古清音声母的平声字分化为阴平,中古浊音声母的平声字分化为阳平。这一变化,使得中古平声清浊的对立转化为声调类别的对立。浊上变去中古的上声字在《中原音韵》中分化为上声和去声两大类。上声的分化也是以清浊为条件的,其规律是:原清音声母、次浊声母,上声字仍读上声,全浊声母上声字则变读为去声。入派三声到了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把古入声字归入阳平、上声、去声。汉语音韵学称之为“入派三声”。“入派三声”的规律性很强,由于声调的变化常常受声母清浊的影响而变化,古入声字的变化也受声母清浊的影响而“入派三声”:清声母字变读上声,例字:笔、法、尺、塔;全浊声母字变读阳平,例字:白、读、舌、绝;次浊声母字变读去声,例字:纳、辣、灭、热。 [1][2]下一页有些学者如陆志韦、杨耐思、 “入声派入平、李新魁等先生认为元代仍然存在入声。《中原音韵•正语作词起例》中说: 上、去三声者,以广其押韵,为作词而设耳。然呼吸言语之间,还有入声之别。”三、现代汉语声调的发展现代汉语声调,与近代汉语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入

[VIP专享]认识《平水韵106部》和辨识入声字

认识《平水韵106部》和辨识入声字 目标: 1、认识押韵 2、掌握《平水韵106部》,了解《词林正韵》《中华新韵》和“十三辙” 3、了解四声,掌握入声字 难点:掌握入声字 一、认识押韵和平水韵 1、什么叫押韵: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比如绝句,在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最后一字,律诗第一、二、四、六、八句最后一字,用同韵部的字,就叫押韵。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先来看看唐朝各个时期一些著名诗作的用韵: 初唐时期,以初唐四杰为代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押韵的字秦、津、人、邻、巾,在《平水韵106部》上平十一真部里 《咏鹅》 洛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押韵的字鹅、歌、波在《平水韵106部》下平五歌部里 “初唐四杰”后以陈子昂为代表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押韵的字戎、雄、中、功,在《平水韵106部》上平一东部里

盛唐时期的代表李白和杜甫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押韵的字光、霜、乡,在《平水韵106部》的下平七阳部 中唐的白居易和晚唐的“小李杜”为代表,其诗作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唐朝诗人在写诗时就已经在押“平水韵”了。 2、什么是平水韵 那什么是《平水韵》呢? 其实,唐朝时《平水韵》还没有成书。 隋朝末年陆法言所著的<<切韵>>。一直以来,人们都说“切韵”有206部,但据现代学者考证,《切韵》 是193部,“切韵”到了唐朝改为“唐韵”。但唐朝规定,有些韵可通用,所以实际只有112韵。唐诗的押韵应该就是押“唐韵”,到了宋朝,“唐韵”改为“广韵”、“集韵”,又有几个韵同用,实际只剩下108韵,作为宋代诗词押韵的标准。到了南宋末,平水人刘渊根据这些韵书著成《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因刘渊是 平水人,所以又称为《平水韵》。刘渊又把同用的韵都合并起来,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到清代康熙 年间,张玉书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我们现在所说的《平水韵》实际是指《佩文诗韵》,因为《佩文诗韵》基本上按刘渊的《平水韵107部》进行合并和增删,所以我们又延续 “平水韵”的叫法,一般就称《平水韵》或《平水韵106部》。 因为“平水韵”是从“切韵”等韵书一脉相承而成,因此,我们又称唐诗押的是“平水韵”,当然这种说法的严密性,我们就不去讨论。 《平水韵》按四声分类,分为平声调、上声调、去声调和入声调,平声调又分为上平和下平,上平声15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声15部,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上声29部,如一董、二肿、三讲、四纸……等;去声30部,如一送、二宋、三绛、四寘……等;入声17部,如一屋、二沃、三觉、四质……等。 每一部里都列有若干字,这些字就是我们说的同韵字,诗词讲究押韵,要用同一韵部或允许通用韵部里的字。 3、什么是四声 根据汉字的发音音节的高低变化分成了四种声调,唐宋时期的发音,我们称为中古音,中古音的四声,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这四个声调同时也说明字的发音方法。《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叫《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歌诀我们暂且不研究科学与否,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诗词创作时,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

东莞话入声韵尾演变初探

东莞话入声韵尾演变初探 【摘要】东莞话属于粤方言莞宝片的次方言,粤语的入声韵尾与阳声韵尾整齐对应,而东莞话的入声韵尾则出现大量混用情况。本文通过描写东莞话各入声韵尾的合流和舒化情况,总结出东莞话的入声韵尾演变规律。 【关键词】东莞话;入声韵尾;舒化 引言 东莞市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北邻增城、博罗,南面深圳,东接惠州,西面与南沙、珠海隔海相望。因盛产莞草,故得名于“广州之东有莞草”,曰“东莞”。东莞境内通行粤语和客家话,主要通行粤语,客家话的使用区域较小,主要集中在东南部靠近惠阳和深圳的几个镇,仅有一个纯客镇樟木头通行客家话,其他几个镇都是客粤混用。 东莞话属于粤方言莞宝片,有与广州话语音、词汇、语法相一致的特征,也有其独特的地域特点,表现在语音方面,如声母中没有流音[l],古来母字东莞话 声母都读[?]。广州话的阳声韵尾与入声韵尾对应整齐,而东莞话的入声韵尾比 较复杂,有入声韵尾与阳声韵尾不对应的现象,还有入声韵尾脱落的现象。本文将参考詹伯慧、陈晓锦著《东莞方言词典》所录语料,对东莞话的入声韵尾演变进行分析。 一、东莞话声、韵、调概述 东莞话在语音上具备粤语的基本特点,如1.古“微”“明”两母字合流念m-,如“微”读mei21,“文”读m?n21,;2.古“非”“敷”“奉”母字和“晓”母合口一二等韵字都读f-,“分”读f?n213,“副”读fu32,“妇”读fu13,“呼”读fu213.;古“疑”母一二等字声母读?,“我”读??13,“牙”读?a21;古“见”组字不论洪细,一律念k-或k‘-;4.有自成音节的声化韵,如“唔”为m;5.只有一套塞擦音声母ts- /ts‘/s①。以上这些共同特点可以证明东莞话属粤语。而与广州话有相似之处的同时,东莞话在语音方面有异于广州话的特点。下面以东莞莞城话为例,参考王力,钱淞生(1949)《东莞方音》以及詹伯慧,陈晓锦(1997)《东 ①本部分所列举粤方言共同特点皆引自詹伯慧,丘学强《广东粤方言的共同特点述略》,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6-7页。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1~2单元达标测试卷 亲情春天的脚步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基础达标我会做 一、字词积累。(26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___”。(6分) 懂.得(dǒn dǒng)漆.黑(xīqī)跌.倒(diēshī) 沉醉.(zuìzhuì) 建筑.(gǒng zhù) 仿佛.(fófú) 2.请用“√”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6分) (1)这件事我们要先调.(diào tiáo)查,然后才能进行调.(diào tiáo) 解。 (2)妈妈用抹.(māmǒ)布把芳芳在桌子上涂抹.(māmǒ)的东西擦 干净了。 (3)那个蒙.(ménɡměnɡ)古族人是我的启蒙.(ménɡměnɡ)老师。3.看拼音,写词语。(8分)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6分)

渴望愿望希望 (1)成为一名海军一直是我心底的(),因此我的风筝是一顶 水兵帽。 (2)达丽玛多像一只()飞出笼子的小鸟。 (3)我真()爸爸早点回来。 飘扬飘舞飘洒 (4)补课完毕,她才看到窗外正()着细细的雨丝。 (5)五星红旗在空中迎风()。 (6)几片黄叶在秋风中自由自在地()。 二、句子训练。(6分) 1.乌罕娜老师的伞被一个外地的兽医借走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见老师出来了,达丽玛的笑脸像绽开的花朵。(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一下子搂住冬冬,激动地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仿写句子,前面写人物动作,后面写人物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我能行 三、语言感悟。(10分) 1.我能把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8分) 春回()()春意()()()()春色 春光()() 鸟()花() 莺()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6.巨人的花园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26.巨人的花园 一、看拼音写词语。 yǔn xǔ jìn zhǐ pò sǔn qì qiánɡ hū xiào 二、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覆.盖(fù) 一缕.(lǚ) B. 搂.住(luǒ) 喧.闹(xuān) C. 树荫.(yìn) 凋.落(zhōu) D. 叱.责(chì) 名牌.(pái) 三、比一比,再组词。 酷()拆()添()损()增() 醋()折()舔()捐()赠()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盛开 ( )( )成荫 ( )( )飘香 狂风( )( ) 瑟瑟( )( ) ( )( )呼啸 五、照样子写词语。 1.例:火辣辣(ABB) 2.例:瑟瑟发抖(AABC) 3.例:草翠花开(含近义词) 六、查字典填空。 “损”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画。“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减少;②损害;③损坏;④刻薄;恶毒。 在下列句子里“损”应选择哪种解释?(填序号) 1.损.兵折将() 2. 损.人利己() 3. 完好无损.() 七、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 B.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 C.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 D.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课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巨人回来前,花园是孩子们的乐园;

巨人回来后,花园里一派凄凉。巨人醒悟前叱责、赶走孩子们;醒悟后和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巨人砌墙后花园里总是冬天的景象;拆墙后花园里春天降临了。 2.与文章主题不符的一句话是( C )。 A.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D.分享是快乐的源泉。 九、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啊!”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1.这段文字的作者是国童话作家。 2.“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中的“春天”指的是。 3.片段中描写巨人醒悟后的行为的句子是,巨人在醒悟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两者之间形成鲜明。 4.片段中“”和“”两个词语表现出巨人深深的自责与悔恨。 5.“巨人终于明白”,他明白了什么? ( ) A.春天不到花园里的原因,是自己太任性——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B.因为春天还没到来。 6.巨人感谢孩子的原因是( ) A.孩子使他明白:快乐应与大家一起分享,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B.孩子给他带来了快乐,孩子们和他一起玩耍。 十、开心阅读。 种植春天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格冷酷。他的国家里所有的地方都盖着厚厚的白雪,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望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皇宫的门前。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

盐城市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高中三年级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市2018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付梓.(zǐ)悫.直(qiào)巷.道(hàng)纨绔.(kù) B.守拙.(zhuó)忖.度(cǔn )龟.裂(jūn )恫.吓(dòng) C.龃.龉(jǔ)神祇.(qí)对峙.(zhì)攻讦.( jié) D.攥.握(zhuàn)炽.热(chì)嫉.恨(jí)蕴藉.(jiè)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按步就班不可思议姹紫嫣红黯然失色 B. 雷霆万钧出类拔萃融汇贯通相形见绌 C. 四季常青心无旁鹜理屈辞穷鬼鬼祟祟 D.病入膏肓察言观色迷离惝恍疾言厉色 3.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错误 ..的一组是 A. 礼尚.往来(崇尚)沸反盈.天(充满)功败垂.成(已经) B. 明日黄花 ..(菊花)不欺.暗室(昧心)天真无邪.(不正当) C. 久安(太平)沉沦之渐.(沾染)厥.功甚伟(其、他的) D. 举一反.三(类推)不即.不离(接近)尤不可觏.(遇见)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是诗人,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的多。外国的诗人,何尝不然? A. 特别而那么而也 B. 尤其就那么但也 C. 特别而所以而又 D. 尤其都所以但又 5.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句是 A.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 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B.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意味着人类进入对可持续发展的理 念达成高度的共识,面对现实迎接挑战以造福子后代。 C.作为名人,频繁亮相在聚光灯下的生活让素来沉浸在自己文字中的莫言颇为痛苦,不 堪其忧,想重回到书桌写好作品。 D.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将在全国围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第二季” 活动。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引起人们深深地思考。 B.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入声字和平水韵表

一、古入声字和平水韵表 (一) 古入声,有的方言今仍读入声。如广州、上海、苏州、南京、太原、张家口等;有的方言这类古入声字,今不读入声,分别归到其他声调里去了。如古入声字,郑州今大部分归阴平,少部分归阳平,重庆今归阳平,普通话分别归入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为便于查检,本表入声字按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次序排列。同声调的字按声母的次序排列。有些字加小注,如发(~生),“~”符号,表示省略。 1、普通话今读阴平字的入声字 b八捌钵拨剥逼鳖憋擘(~开) p泼劈撇瞥扑仆拍霹泊(湖~) m摸抹(~桌子) f发(~生) d答~理搭褡滴跌督掇剟裰咄 t塌踏(~实)剔踢帖贴怗秃托脱突 n捏 l拉勒(~住) c擦撮(轻~) s撒(~手)缩塞(堵~) z h 只汁织扎(~营)桌卓倬捉涿拙摘粥 c h 吃插出戳拆(~开) s h 虱湿失杀刷说叔淑菽 j激迹击墼积绩勣缉屐夹(~攻)揭结(~实)接噘撅撧锔掬鞠q七柒漆戚沏掐切曲(~线)屈缺麯 x吸翕歙悉蟋析息熄惜昔夕汐锡晰淅蜥膝瞎歇楔蠍戌薛削g搁(~下)疙胳割鸽刮聒郭 k瞌搕磕哭窟 h喝(~水)忽惚唿豁劐黑 o一壹揖押鸭噎掖屋挖曰约压 2、普通话今读阳平字

b拔跋钹魃白舶帛伯泊(停~)箔勃渤脖鹁博薄(厚~)礴搏膊驳别蹩醭 p璞僕仆(~人)濮 m膜没(~有) f乏伐筏阀垡罚佛弗拂彿绋笰伏茯袱服(~从)菔韨绂福幅蝠辐 d答(问~)瘩沓达鞑妲靼怛得德笛迪狄荻敌嫡镝觌翟籴的(~确)碟蝶喋堞牒迭叠独读犊牍渎毒夺铎踱度(忖~) z杂砸则择泽责啧帻箦贼足卒族镞昨 s俗 z h 直值植殖执职扎(挣~) 铡闸宅折辙摺哲辄谪蛰竹竺烛躅逐轴妯酌浊镯琢啄濯擢茁斫斵 c h 察 s h 十什拾石食蚀实识舌折(弄~)孰熟秫赎芍 j及级汲岌笈亟极殛吉急即脊(~梁)瘠疾嫉蒺集籍藉(狼~)辑楫戢棘夹(~衣)荚郏颊洁絜结(~局)拮诘劼颉劫桀傑杰羯碣竭偈节栉捷婕睫截局跼菊橘决抉诀玦倔(~强)掘崛桷厥蹶(一~不振)獗橛谲觉爵嚼绝矍攫躩钁 x席媳习袭檄侠狭峡狎辖黠协勰胁颉撷穴学 g格阁骼革隔膈国帼虢骨(~头) k咳壳 h合盒曷盍阖劾核阂貉涸翮斛滑猾活 o额 3、普通话今读上声字 b笔卜百佰柏北 p癖撇匹朴(~素)蹼m抹(~药) f发理~法 d笃 t塔獭铁帖(柬~)庹s撒(~种)索z h 嘱瞩眨窄 c h 尺 s h 蜀属 r辱 j戟给脊(屋~)甲岬胛蹶q乞曲(歌~) x雪血宿

春天的雨点阅读答案

春天的雨点阅读答案 禾苗是需要雨露滋润的,孩子是需要老师的关爱和教诲才能成长的。本文讲的就是一个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故事。阅读本文时,要认真地体会反映人物情感和文章中心的句子。 达丽玛坐在教室的板凳上,圆溜溜的一双眼睛正望着老师乌汉娜,但是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到大草原上去了。达丽玛,这个问题你来回答。乌汉娜从四十二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走了神的眼睛。达丽玛站起来,无法回答,脸羞得红红的。放学后,你到办公室来,我给你补这堂课。达丽玛坐下来,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 孩子们活蹦乱跳地背着书包放学了,达丽玛低着头走进了办公室。乌汉娜让达丽玛坐在自己身边,像是对着四十二位学生,又开始讲课了。达丽玛望着老师(严厉严肃)的面容,认真的表情,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她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印在心里&& 补课完毕,她才看见窗外(飘洒飘扬)着细细的春雨。 老师,下雨了达丽玛惊奇地问。你没看见闪电吗没听见雷声吗乌汉娜问。达丽玛摇摇头。你什么都没听见乌汉娜又问。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讲课了。是呀,她只听到老师沙哑的嗓音,只看到老师发干的嘴唇,哪注意到闪电、雷声乌汉娜忘记了一切疲劳,压抑住心头的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我放心了&& 二十一岁的乌汉娜解开蒙古袍衣襟,把十岁的达丽玛搂在身旁,在绵绵春雨中,送孩子回到家,然后扭身走了。达丽玛摸着自己干干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深沉)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细雨朦胧中远去&&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着蓬勃的(生气生机)。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思考练习 1.划去文章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用仿佛写一句话。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概括出第一、二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有一句话既点了题,又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原文中用__________画出来。 5.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乌汉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达丽玛的

韵母的演变

一、研究韵母的方法 要了解《广韵》的韵母,必须从分析它的韵类入手。我们知道,《广韵》二百零六韵,其中平声五十七韵,上声五十五,去声六十一,入声三十四。但是仅仅从这些韵目上是看不出《广韵》的韵母的系统的,因为“韵”不等于“韵母”,也就是说二百零六韵并不等于二百零六个韵母。要分析《广韵》的韵母系统,必须要从反切入手。我们知道,《广韵》每个韵下都是用反切来表示它的读音,这些反切的上字就区别了它们的声母,下字则反映了它们的韵母,所以如果一个韵下的反切下字不同类,那么它们就属于不同的韵类。陈澧(1810--1882字兰甫,号东塾,番禺人。)的《切韵考》就是根据反切的原理,用系联的方法考求《广韵》的韵类的。 他的基本条例是:“切语下字与所切之字为叠韵,则切语下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韵必同类也。”,如:“东”韵里有“东”德红切,“公”古红切,“东”用“红”作反切下字,“公”也用“红”作反切下字,那么“公”与“红”属同一韵类,这是“同用”的例子。 又如,“公”古红切,“红”户公切,“公”与“红”互为反切下字,这是“互用”的例子。 再如“东”德红切,“红”户公切,“东”用“红”作反切下字,“红”又用“公”作反切下字,东、红、公属一个韵类,这是递用的例子。 这是基本的形式逻辑,根据这种系联的方法,《广韵》二百零六韵的反切下字,有的系联为两类,有的系联为三类,最多的系联为四类,最小的只有一类。就说“东”韵,它共有三十四个小韵,共用了十个反切下字,通过系联十个反切下字为两类:一类是“红,公,东”;一类是“弓,戎,中,融,宫,终,隆”。这两类之间没有同用、互用、递用的例证,也系联,所以东韵有两个韵类。 陈澧通过系联法,把《广韵》平上去入二百零六韵的一千一百九十个反切下字,一共系联为三百一十一个韵类。 反切下字非常复杂,系联起来也不是每个韵都很顺利。如唇音字的反切下字,往往开口合口混用,也就是说开口切合口,合口切开口。这个问题历来各家处理不一致。“盲”,武庚切。可以用开口“庚”字作合口字“盲”的反切下字。(开口呼:凡韵头是[u]或是以[u]作主要元音的,就是合口呼;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不以[u]作主要元音的,就叫做开口呼。)另外,还有重纽纽问题。非常复杂。后人有不同意见。最多的有335个(黄侃),最少的有290个(高本汉)。到今天为止,关于《切韵》声类韵类的细节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可见《广韵》音系的研究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除了用系联的方法给反切下字分类以外,还必须参考等韵图。 韵类不等于韵母。韵类和韵母虽然都要求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都相同,但韵类要区别声调,而韵母却不要区别声调。(或者说只要求辨舒促就可以了。)因此290个韵类并不就是《广韵》的290个韵母。根据归纳韵母的原则,凡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韵类,依平、上、去相承归为一韵母,入声单算一个韵母。 二《广韵》韵和现代普通话韵母的比较 一般认为《广韵》的韵母约在140个左右,而现代汉语普通话只有39个韵母。只及《广韵》的四分之一,大幅度地简化了。不仅普通话如此,现代汉语的各地方言的韵母数也没有超过100个的;有些南方方言虽然复杂,它们的韵母数目也不及《广韵》多。比如苏州话,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6.巨人的花园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26.巨人的花园 一、看拼音写词语。 yǔn xǔ jìn zhǐ pò sǔn qì qiánɡ hū xiào 二、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覆.盖(fù) 一缕.(lǚ) B. 搂.住(luǒ) 喧.闹(xuān) C. 树荫.(yìn) 凋.落(zhōu) D. 叱.责(chì) 名牌.(pái) 三、比一比,再组词。 酷()拆()添()损()增() 醋()折()舔()捐()赠()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盛开 ( )( )成荫 ( )( )飘香 狂风( )( ) 瑟瑟( )( ) ( )( )呼啸 五、照样子写词语。 1.例:火辣辣(ABB) 2.例:瑟瑟发抖(AABC) 3.例:草翠花开(含近义词) 六、查字典填空。 “损”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画。“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减少;②损害;③损坏;④刻薄;恶毒。 在下列句子里“损”应选择哪种解释?(填序号) 1.损.兵折将() 2. 损.人利己() 3. 完好无损.() 七、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 B.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 C.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 D.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课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巨人回来前,花园是孩子们的乐园;

巨人回来后,花园里一派凄凉。巨人醒悟前叱责、赶走孩子们;醒悟后和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巨人砌墙后花园里总是冬天的景象;拆墙后花园里春天降临了。 2.与文章主题不符的一句话是( C )。 A.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B.给永远比拿快乐。 C.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D.分享是快乐的源泉。 九、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噢!是这么回事啊!”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1.这段文字的作者是国童话作家。 2.“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中的“春天”指的是。 3.片段中描写巨人醒悟后的行为的句子是,巨人在醒悟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两者之间形成鲜明。 4.片段中“”和“”两个词语表现出巨人深深的自责与悔恨。 5.“巨人终于明白”,他明白了什么? ( ) A.春天不到花园里的原因,是自己太任性——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B.因为春天还没到来。 6.巨人感谢孩子的原因是( ) A.孩子使他明白:快乐应与大家一起分享,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B.孩子给他带来了快乐,孩子们和他一起玩耍。 十、开心阅读。 种植春天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格冷酷。他的国家里所有的地方都盖着厚厚的白雪,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望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皇宫的门前。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任务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演变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奠定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包括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十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学习内容要求再分若干章节,循序渐进,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教学中要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以及它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以叶蜚声和徐通锵编写的《语言学纲要》为基本教材,另外有《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作为配套的辅助教材。《纲要》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学习指导书》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另外还根据教材和课程教学的要求编拟了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 (二)音像教材的使用 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语言基础理论的认识。录像课为IP电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 (三)计算机课件 本课程计算机课件(CAI)为网络版,主要用于网上教学辅导。采用超文本手段,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组织在一起,并通过其独有的超级链接方式相互指向,构成一个具有立体感的整体教学系统,以方便学生阅读、浏览。本课程的教学是信息的集合,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解疑释难非常方便,因此课件网络版将是本课程最重要的辅导方式。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可以随时借助计算机网络课件解疑释难,解决自学中碰到的问题。 网络课件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二是各章综合练习题与自测,三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内容,介绍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名家名著,以使学生开启视野,扩展知识,提高水平。网络版课件内容逐级逐层链接,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自由选择。 此外,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教学建议 (一)主教材《语言学纲要》是以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这两个概念为纲组织相关的内容,尽可能使复杂的语言现象条理化、系统化。因此教学中要紧扣这两个概念,使学生能以此为视角去观察语言的结构,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学习普通语言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具体语言学方面的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便于理解有关问题。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本科阶段的《汉语专题》、《语法研究》、《汉语倏学》、《英语》等。尤其是有关汉语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三)语言学概论课程是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到语言现象比较多。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涉及到语料分析的实例,应以

先秦古韵三十部和“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韵目上课讲义

先秦古韵三十部和“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韵目

一“叶音说”为什么是错误的? “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 二熟记先秦古韵三十部和“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韵目。 1. 先秦古韵三十部是: 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 第一类之部职部蒸部 第二类幽部觉部冬部 第三类宵部药部 第四类侯部屋部东部 第五类鱼部铎部阳部 第六类支部锡部耕部 第七类歌部月部元部 第八类脂部质部真部 第九类微部物部文部 第十类缉部侵部 第十一类叶部谈部 2. “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的韵目是: 上平声入声下平声入声 一东一屋一先九屑 二冬二沃二萧 三江三觉三肴 四支四豪 五微五歌 六鱼六麻 七虞七阳十药 八齐八庚十一陌 九佳九青十二锡 十灰十蒸 十一真四质十一尤 十二文五物十二侵十四缉 十三元六月十三覃十五合 十四寒七曷十四盐十六叶 十五删八黠十五咸十七洽 三写出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四种格式的 平仄。 1. 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 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 仄起平收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 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解释下列名词: 孤平拗救: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是“拗”的一种形式)。但“孤平”可以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变平。这就是“孤平拗救”。 破读:是指在阅读古书时,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破读音主要是声调的变化,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读为去声;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之间则有着历史的联系。例如“王”字,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读平声,是名词,帝王的意思;而在“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中破读为去声,是动词,称王的意思。后者的意义和读音是由前者演化而来的。 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时的三十六个声母,包括: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见溪群疑,晓匣影喻。相传这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大体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 出韵:近体诗用韵,要求必须用“平水韵”中同一韵部的字,否则就叫“出韵”。 双调:词的一种,指包含两段的词。这两段叫前后阙或上下阙、上下片等。 借对:近体诗特有的一种对仗,指利用一字多义或两字同音的特点来构成对仗。 词牌:是各种词调的名称,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 近体诗:诗体名,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包括律诗、绝句和长律。是唐初形成的一种以讲究平仄和对仗为主要特点的诗,也叫“格律诗”。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律诗和绝句的句数是固定的,每两句构成一联,律诗四联八句,绝句二联四句。长律超过四联,数量不限。 一字豆:词当中特有的用在句首起领起作用的单字,叫做“一字豆”,又作“一字逗”。一字豆在语气上有短暂停顿,通常是动词或虚词,大多是去声字,不出现在一首词首句和末句。常见于《沁园春》、《望海潮》、《六州歌头》、《扬州慢》、《寿楼春》、《忆旧游》等双调词中。 重唇音:音韵学术语,按发音部位而划分的声母的一类,即今“双唇音”,发音时气流在双唇间受阻而成音。三十六字母中的重唇音是“帮滂并明”。 绝句:近体诗的一种,全诗共四句,是律诗的一半,故称“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分别简称“五绝”、“七绝”。 排律:又叫长律,近体诗的一种。句式、用韵、平仄等方面与律诗相同,但句数超过八句,为偶数句。对仗要求严格,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中间各联一律用对仗。以五言为常见,七言较少见。多人联句的诗常用排律。 五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和破读字。假借字请说明此字的本义,破读字请说明其本音,并说明与本音、破读音相应的意义以及这两个意义之间的关系。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六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教学 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春天的雨点(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21个词语的意思。 3、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运用读书记号阅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行动和心理的词句。三、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 1、大家都已学过了《春晓》,我们再来一起背一下好吗? 2、揭示课题,古往今来,赞美春天、春雨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赞美的是什么呢?(二)、自学课文,并检查自学情况

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按课后习题1的要求做读书记号。 2、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学习生字新词。 3、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议议,记记。 师点拨重点:唇(chǘn),不能读成chén (晨)竭(念jié,不念jí) 2、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酌情处理。 3、课文主要写了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给课文分段 我们在第七册已经学过了好几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还记得吗? 请自选一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 1,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2 按时间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3 按地点变换顺序给课文分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巨人的花园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26. 巨人的花园 五、照样子写词语。 1. 例:火辣辣( ABB ) 2. 例: 瑟瑟发抖( AABC ) 3. 例: 草翠花开(含近义词) 六、查字典填空 画。“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减少; ②损害;③损坏;④刻薄;恶毒 在下列句子里“损”应选择哪种解释?(填序号) 1. 损.兵折将( ) 2. 损.人利己( ) 3. 完好无损.( ) 七、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 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 B. 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 C. 霜把所有的树枝涂成了银色。 D. 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 , 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课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巨人回来前 , 花园是 孩子们的乐园 A. 覆.盖( f ù) C. 树荫.( y ìn ) 一缕.(l ǚ) 凋 . 落 B. D. 搂.住( lu ǒ) 叱 . 责 喧.闹( xu ān ) 名牌.( p ái ) 三、比一比,再组词。 酷( ) 拆( ) 添( ) 损( ) 增( ) 醋( ) 折( ) 舔( ) 捐( ) 赠( )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 整。 ( )( ) 盛开 ( )( ) 成 荫 ( )( ) 飘香 狂风 ( )( ) 瑟瑟 ( )( ) ( )( ) 呼啸 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看拼音写词语 y ǔn x ǔ n zh ǐ p ò s ǔn q ì qi án ɡ h ū xi ào ch āi ch ú li ǎn ji á áng y ì ēng ti ān l ěng k ù 损”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______ ,再查音节 ____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再查 y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