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县级经销商的管理

县级经销商的管理

县级经销商的管理
县级经销商的管理

县级经销商的管理

对于厂家来说,提起这个县级经销商不稳定,市场操作能力差,忠诚度不高等等问题,亦是老生常谈了。同时,县级经销商身上所出现的问题,在地级乃至省级总代身上也照样会出现,不单单只有县级经销商才有这些问题,或者说,当前的县级经销商,也是地级经销商的早期形态。

至于如何解决,无数专家大师也说了无数遍,翻来覆去不过那么几招,说了十几年,却一直都在原地打转转,根本上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经销商管理问题还是年复一年的出现。

什么叫不稳定?什么叫市场操作能力差?什么叫忠诚度不高?看起来似乎是把责任都推到经销商头上了,经销商落后,经销商目光短浅,所以经销商需要被教育,需要被管理。厂家把自己当成管理者,把经销商看成是下属,是被管理者,起根上就开始出现矛盾了,因为,经销商也喜欢把自己当成本土市场的管理者,在这二亩三分地,可是我说了算,也在试图把厂家变成听话的下属,你们厂家要承担费用,你们厂家要进行投入,你们厂家要~~~。谁是老大谁是兵,在这个问题就开始产生冲突了,双方都把自己当成是管理者,这不打起来才怪。

笔者是一个经销商,最起码,厂家和经销商,应该是平等的商业合作关系,双方都是平等的,谁都别试图当对方的管理者,先确定这个前提,接下来我们再来他们具体合作中所出现的问题。

从大的趋势来看,厂家销售工作中的渠道下沉越来越明显,从早年的几个省放一个经销商,然后到地级市为单位设置经销商,到现在县城都要单独开经销商,无论是厂家直接来与县级经销商合作,还是通过地级经销商来实施对县级经销商的管理,这县级经销商不稳定,操作能力差,忠诚度低等等问题,亦是常见,其实,这类问题都只是浮现在表面的现象而已,解决问题别纠结在表面,而是得从问题背后的问题入手,抓到根源,方才解决问题。

1.了解是合作的基本前提,厂家对经销商的了解究竟有多少?也许与地级经销商已经有过多年的磨合,算是有点明白了,可现在又要展开与县级经销商的深入合作,了解工作有做到位吗?可不能简单用应对地级经销商的思路来应对县级经销商,这两者之间在市场背景,规模,经营业态,管理特点等等方面还是存在不少差异的。所以说,这了解工作先得到位,同时还得搞明白地级经销商与县级经销商存在那些差异点,不能简单的套用原来的经销商管理政策。

2.县级经销商不稳定,操作能力差,忠诚度低等问题,众多厂家都在面临这些问题,说明众多厂家的经销商管理思路同质化,这管理思路同质化必然带来同质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了同样的管理结果,所以,同样的问题才会同时在多个厂家重复出现,我们天天都在喊差异化,喊定位,喊创新,其实,更多只是在喊口号,差异只是传说~~~。当然了,现在各个厂家所制定出的经销商管理策略也许没有错,可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所谓的策略几乎就是按部就班的,经销商见得多了,早已烂熟于心。

从哪里可以体现差异化,机会点很多,笔者只是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各厂家在向经销商强调合作政策和收益时,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如何做更大的业绩,帮经销商赚更多的利润,可是,这做生意,业绩也只是过程,大家最终要的是结果,既是净得利润,在业绩与净得利润之间,还有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成本,所以古人一在强调生意要开源节流,既要增加业绩,同时还得降低成本,这两个综合在一起,最后才能将从根本上提升净得利润,但现在目前的厂家只是在强调如何开

源,但绝少有提到如何帮助经销商节流的,既是帮助经销商省钱,若是有厂家一方面帮助经销商提升业绩,同时又帮助经销商降低成本,两条线一起运动,从根本上提升经销商的净得利润,算不算差异化的一种呢?

3.从贸易关系到合作关系

虽然绝大多数厂家都在声称在与经销商精诚合作,其实,怕是有相当多的厂家,也就是把经销商看成是销售工具而已,至于县级经销商,更是低级的还带点土气的销售工具,双方往来的指导思想,其实也就是贸易关系,所谓贸易关系,就是一手钱一手货,厂家那些政策和管理模式,都只是为了卖货服务的,更进一步的来说,也只是为了厂家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经销商的最大价值就是听话配合,拿钱进货,认真卖货。当经销商自身出现问题,销售能力下降时,先进行些教育洗脑,若没见效就要以跟不上厂家发展为理由,除之~~~。

厂家这么想,经销商也会这么想,当厂家的产品在销售推广工程中存在难度时,便会要求厂家进行投入和支持,若是厂家不给,便有可能直接放弃,也不可能为厂家进行一些市场建设,品牌培育之类的工作,这个厂家的产品做不下去时,中断合作,再换厂家就是了,反正新厂家源源不断的出来,至于窜货和破坏价格体系之类的事情,虽然破坏了厂家的市场整体持续和长远利益,但满足了经销商当前利益,经销商当然是照干不误。

那什么是合作关系,在贸易关系的基础上,还会关心另外一方的整体成长,并及时帮助合作伙伴预防或是解决问题,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厂家,在面向经销商时,除了常规的产品销售工作外,还应主动帮助经销商收集发现各类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帮助经销商解决各类问题,提升其销售能力,完善管理体系,建立规划,并从预防的角度避免新问题的出现,真正意义上实现合作关系。

以上所说的三点,深入了解经销商,实现差异化合作策略,从贸易关系提升到合作关系,若是能做到这三点,文章开篇所提到的那些忠诚度问题,不稳定问题是否就能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或是解决?

老员工究竟是财富还是老仇人

经销商研究者/潘文富

按照现在的职场说法,连续在一家公司工作三年以上的,就算是老员工了,在经销商公司里,老员工的数量也不少,有些还是老板家里的亲属,并且是老板一起渡过最艰难的创业阶段的,这类老员工的身份地位更是不一样。

有不少老板认为这老员工熟悉市场,熟悉客户,有经验有能力,也是公司的财富嘛,还得要想方设法把这些老员工留下来呢。不过,从管理的角度来说,这老员工(尤其是存在亲属关系的老员工)的管理难度,恐怕要比外部常规招聘进来的普通员工难得多,话不能说的太重,不好动辄拉下脸,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还不能把老员工直接开除了,当然了,也有老板认为,老员工并不是什么财富,思想守旧,执行力差,人事成本高,且知道的太多,离职之后的破坏能力强,甚至可以说成是公司里潜在的敌人。

针对老员工的问题,一百位老板有一百个看法,接下来,我们分别从老员工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两个角度,分别来阐述下这个老员工

说老员工是财富的,无非是出于以下原因:

1.工作时间长,各方面情况都很了解,驾轻就熟,有一定把握,不会走弯路,不会出现常规性错误,甚至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之出,也能把握的很好,很是让老板省心。

2.知根知底,这么多年的接触和了解,人本身,性格脾气,能力水平,缺点毛病,乃至家庭情况,都非常了解,相对个人的安全系数较高。

3.有良好的客户关系,各级客户都熟悉,有感情基础,沟通顺畅,对客户有一定的事务协调能力,有些时候老员工还能在客户那里卖卖面子。

4.业务经验丰富,由于有着多年的实际工作积累,掌握了大量的成熟业务经验,操作流程清楚,也许缺乏理论高度,但毕竟都是来自与一线实际工作,针对对象清晰,实用性强,见效率高。

5.积累的私人感情,这人和人相处,必然会积累感情,在工作或是生活上,老板和员工往往出于个人角度,给予一些帮助,诸如员工帮老板处理了一些老板不方面出现的事情和麻烦,或者替老板顶了点什么事情下来,而老板也会帮助员工介绍对象,托关系为员工的父母住院找人,安排员工子女的上学问题,找人为员工买房子省钱,甚至是借钱给员工买房子。

6.~~~~~

以上这几点,就足够让很多老板舍不得老员工了,自然要想方设法把老员工留下来,加薪,配车,给股份,把自己的外甥女许配给他,实在不行拍下老员工的裸照……总而言之,务必要把老员工给留下来,财富嘛。

当然,有的老板可不这么看,因为这老员工身上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

1.摆老资格,强调自己在公司内部的面子和地位

2.在老板下达任务时,找老板讨价还价

3.对市场麻木,缺乏创新意识

4.排挤新员工,直接打击新员工的工作和创新热情

5.带头违反规章制度,摧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6.拉帮结派,形成非法小团队

7.人事成本太高

8.对抗管理,有时候老板都叫不动

9.熟悉业务技术,更熟悉作案技术~~

10.知道了太多不该知道的东西,诸如税务,产品质量,老板的阴招,老板的家事~~~

出于以上这几点原因,老员工在一些老板眼里,那简直就是老仇人,在潜在的最大敌人,是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欲除之而后快……

老员工的正面价值这里就不说了,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员工存在的问题上,既然是老板和老员工之间存在问题,那么,想必这老板和老员工各自都存在一定的原因,解决问题先得要分析问题,接下来,我们分别从老员工和老板各自的角度来分析,这问题背后的根源究竟出在那里。

从老员工的角度来看:

1.自己积累了这么多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比公司里新来的员工),能力更强,但待遇与我的能力不对等。

2.老员工的工作年限一般较长,也就是说,在这家公司,跟这个老板,耗费了我这么多的时间,甚至是我自己几年的青春岁月都耗费在这家公司里,可是,我又得到了什么,无非每年一点工资普调而已,若是这些年的时间不耗费在这家公司里,而是跳槽到别的公司,那收入和发展会怎么样,甚至干脆这些年自己直接创业,那今天的我,又该是什么样的了。

3.被老板罚款,责骂,追究责任,不但有经济损失,丢面子,更严重是让我身心受到伤害,降低我的精神生活质量。

4.看到老板逐年增加的营业收入,对应的个人财富增加,去年买房今年换车,我2又获得了什么,或者说,我这点钱算什么。

5.在这几年的工作过程中,也曾有某某公司的老板邀请我过去,还给我开出了什么样什么样的待遇条件,可是,为了当前的公司和老板,我放弃了这些新的发展机会,全心全意留下来,现在有点后悔呀……

从老板的角度来看:

1.把员工看成是公司的资产,甚至是自己的资产,怎么能容许属于自己的资产有异心!

2.不了解人际之间的双积累效应,只要是人和人在一起相处,首先自然会积累感情,当然了,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自然也有些矛盾纠纷摩擦之类,诸如老板对员工罚款之类,这些矛盾纠纷摩擦会汇总成抱怨,这些抱怨也会被积累起来,最终形成了人际之间的双积累效应,感情在积累,抱怨在积累,这两个积累是同步的,既是有多少年的感情,就会有多少年的抱怨,有些时候老员工突然的叛变,往往就是因为多年的抱怨积累集中爆发的后果。

3.关注公司的整体发展,员工只是公司发展过程中工具,对员工的个人发展缺乏深入研究和考虑。或者,只是简单把员工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结合起来,动辄说公司发展了,你们大家就会怎么样……

4.老板充其量只是员工的第二管理者,员工的父母家人才是员工的第一管理者,但是,大多数老板都认为自己就是员工的管理者,强调自己对的管理技术对员工的作用效果。

解决思路:

具体的解决方案过于繁杂,篇幅有限,这里只介绍一些基本的解决思路,即是问题解决的方向。

1.挖空脑袋,工作归根结底是靠技术在运行,技术就是经验就是方法,只不是,这些技术和经验,现在是存放在各个员工的脑袋里,甚至变成一些老员工摆资格讲条件的素材。再说了,这些经验和技术都是在公司里学到的,而且还是老板给交的学费,知识产权理应归老板,应该集中起来,汇总成公司的业务运行体系。

2.测算改造成本和替换成本,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是可以被教育或是改造好的,老板得要测算一个成本,究竟是改造的成本高,还是重新培养一个新员工的成本高,或者两条腿走路,改造与引进培养同步,根据实际情况择优选用。不过,在笔者看来,另可让快马慢下来,也别指望给慢马加鞭。

3.联合真正的管理者,前面说过,父母才是员工真正的管理者,要想真正管好员工,就必须联合员工的真正管理者,员工的父母,所以,员工(尤其是老员工)的家访工作必须执行,定期的节日礼品,年度的餐聚,通用员工父母对员工的管理和影响,起到强化管理和后台牵制的作用。

4.老员工的主要价值除了在工作上外,还可以发挥其培训价值,培训新员工和低级员工,将老员工的技术经验复制到其他员工身上,将老员工变成公司内部兼职培训师,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进行经验技术复制,一般来说,十个人以上的经销商公司,至少就得有一位兼职培训师,并且至少是每月组织两场内部培训会。

5.老员工不但有着大量的经验技术,还有着熟悉的人脉资源,这经验技术可以挖出来,可以复制,可人脉资源总不能复制吧,这人脉资源得要转接,既是通过客户档案,短信平台,老板亲自拜访,定期礼品,定期聚会等形式,将老板与客户的沟通机制建立起来,避免只是员工与客户长期接触,应是形成老板和员工,双线的客户接触机制,将这些客户人脉资源稳定明确的转接在公司和老板身上。

权利是谁给的

安排并指挥下属工作,这是作为企业管理者的基本工作之一。但是,许多新官在刚上任的时候,就指挥不动员工,交代下去的工作,下属们阳奉阴违,或者是敷衍了事,甚至干脆置之不理,有些时候,新官说话还不如下属群中某位资历较深的老员工说话好使,原因也是很简单,下属不买帐呗。就是不认你这个新官。并且,在新官刚上任期间,新官的更上一级也在关注新官的状况,若是连手下这些人都摆不平,那这官位的稳定性也就很难说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树立管理者的威信,为今后的管理工作铺平道路,有些新官上任时先烧几把火,设法烧得让下属怕,或者,走来就玩几个下马威,试图以此来震住下属,可是,效果往往很是有限,并且还容易导致大家刚一见面就恶化了干群关系,或者新官放火的时候没把握好,结果把自己给烧着了。

管理下属是需要权利。新官们的都知道这个道理。并且,新官们还都以为这权利是自己争取来的,或是更上一级赋予的,并把职务和权利看成是一体化的,一并降临到自己头上的。有职务自然是有权利嘛,并以此来指挥下属,新官们心里还认为,当下属嘛,就要服从管理,服从领导嘛,下属若有不从,必不爽。续痛苦,言道:这群人咋就这么难管呢?

很多企业管理者很是推崇军队的管理模式,下属的绝对服从的确让管理者感觉很爽,现在市面上甚至还有本这方面的书<向解放军学习>,笔者个人认为这简直是痴人说梦。军队管理与企业管理完全是两回事,根本上就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差别,军人在军队里高度服从管理,那是因为这服从管理的背后是因为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担负着国家安全的重责在身,这是值得拿自己的热血甚至生命去奉献的。可是,说句到位的话,在企业任职时担负着多么重要的责任呢?满足了谁的需求呢?企业是个商业机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更进一步就是为了老板赚钱,为了老板的新房子,新车,乃至更多的姨太太,这些能与国家与民族的需要相提并论吗?再者,下属不服从管理的最严重后果不外乎丢掉这份工作,虽说现在就业市场的确有

些僧多粥少,竞争也的确有些激励,还没至于到失业既饿死的程度吧,把老子惹急了,老子还不伺候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并且,许多员工在面临新任领导上任之前,往往就已经开始准备退路,万一和这个新领导相处不来,赶紧闪人。

其实,许多管理者(尤其是初任管理者)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也是一种主观上的错误,就是以为这职务和权利是一体化的,在自己被任命职务时一起获得的,其实,这职务的确是上一级所赋予的,但是,这权利却是下属给的。并且,新官们往往是按照常规意义上的领导理论来理解下属,认为这作为下属,自然得要服从上级的安排指挥,其实,这也是从主管上拔高了员工的服从和被管理意识。

古人有曰:”文人相轻”。其实,现在是人人相轻,开车的看不起走路的,走路的看不起扫路的,国人的自我意识很强,都觉着自己是个人物,迟早是要出头的,暂时状况只不过是屈就,国人谁都不喜欢被管理,在面对管理者时,排斥和对抗是本能,是自然的。现在来个新官就想管我,你凭什么管我?!当然了。中国人也是讲道理的,若是这个新官确有些过人之处,或者给自己带来足够的利益,也是服管的。

所以,笔者建议各位管理者,尤其是刚走上管理岗位的新官们,这职务是老板给你的,可这管理下属的权利。可是由下属给的。得要自己设法来向下属争取,一般来说,获得下属的认同是获得权利的第一步,带给下属利益是获得权利的第二步,带领员工创造新成就是获得权利的第三步。新官上任伊始,你就得来自己做出证明,你凭什么能做他们的领导,过人之处在那里?或者你给下属们带来的新利益在那里?别指望凭着你那官衔就能领导下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