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关于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关于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关于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关于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总局根据税收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促进税源管理,推动税收管理专业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有效方法,是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迫切需要。队伍建设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人才保障,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处于中心位置。让“想干事”的有舞台,“能干事“的有岗位,“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出事”的有激励。结合我市国税实际情况,对专业化队伍建设作如下探讨。

一、加强税源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前期在专业化管理方面省市局先后进行了从征、管、查三分离到责任区管理员管户制模式的探索。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专业化管理的应用,也应在探索的基础上,动态地、系统地认识和推进。专业化管理队伍建设作为专业化管理的人力保障,在专业化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夯实征管基础,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加强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和完善专业化税收管理体系需要专业化管理队伍。人的因素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要建立专业化的税源管理体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有利于理顺工作流程,密切分工协作;有利于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管整体效能;有利于进行分权制衡,提高廉政水平。通过实行专业化管理,

不断丰富税源管理手段,可以增强税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推动税源管理的专业化。

二、是提高纳税服务质量,促进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需要专业化管理队伍。由于专业化管理更具针对性,因此,在管理过程可以及时宣传税收法律、法规,通过教育、辅导、帮助等形式,矫正纳税人未遵从税法的行为,引导纳税人自觉遵从税法,促进纳税人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更加准确及时的申报纳税。因此,建设专业化管理队伍,对税源实行专业化管理,能够将纳税服务细化到每一个管理阶段,更好的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纳税服务更具针对性,从而大大提高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便于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

三、是税收管理状况,需要建立专业化队伍。目前,尽管在税收征管上已经实行了分工与协作,但这只是专业化管理的前提。由于税收管理员职责较为广泛,所管理的纳税人在管理类别上,既涉及增值税纳税人,又涉及所得税纳税人;在管理项目上既涉及纳税申报,又涉及纳税服务、税源监控、核定税额等诸多方面,造成税收管理员不可能对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这要求在专业化管理上也要随之改革调整,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

二、税源管理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培训方式,强化能力建设。要按专业化要求,制订专业化人才培养计划,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数据分析工

具运用、税源管理平台应用、专业化团队运行、情报分析应用等方面开展多层次专题培训。通过专家讲座、案例教学、在复杂程度较高的专业化管理环节探索建立“导师制”等培训方式,立足岗位,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

二、完善用人机制,实现人尽其才。以税源专业化改革为突破口,实现综合改革目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开展人力资源状况和结构分析,合理使用现有的人力资源,按照有利于发挥人员的工作特长,推行竞岗、选岗机制,做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注重岗位成才,合理配备资源。在合理设置专业化管理岗位的基础上,注重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按照"高风险岗位、高素质配备、高标准要求、高奖惩对应"的要求,突出岗位成才,在工作岗位上锻炼人才队伍,注重干部职工价值、潜力的开发。规范轮岗制度,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便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加强专业化队伍的建设。

四、加强风险内控,降低执法风险。实行专业化管理后,必将产生部分高风险岗位,如管理不到位,容易产生腐败。因此,应进一步深化风险管理理论在专业化管理中的应用。要将风险控制理念贯穿于不同类型企业、不同事项管理的全过程。科学界定各管理岗位的风险管理职能。通过岗位风险体系的建立,科学分解税收管理员职责,深化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建设。将各项税收风险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对内保护干部、对外防范税收流失。

五、完善激励机制,推进团队建设。将税收管理专业化团队和岗位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和成长的主要阵地,根据团队和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团队和岗位职责,确定所需的专业背景、业务专长等,择优选配团队成员。完善团队考核机制,对专业团队要建立单独的考核办法,团队成员个人考核以在团队工作绩效为主,年度考核和评优名额要向团队成员倾斜,提升团队成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乔帅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为主要方法,采取纳税评估的手段,依托税收专管员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是今后税务管理的主流方向。 一、信息共享方面 我局目前已初步形成征管股国地税、工商部门数据交换,二分局、国土部门信息交换,信息股综合治税平台,三大信息共享机制。但交换的信息存在局限性,信息利用率不高,以国地税信息交换为例,目前仅涉及漏管户信息、税款缴纳信息,发票开具信息、代开发票信息交换目前尚未启动。目前的基础数据质量还难以有效支撑后续的风险管理和基础管理,而风险管理和基础管理效率不高又导致基础数据失真,形成不良的循环。第三方数据来源渠道狭窄,普遍存在“进来的信息用不了,想用的信息进不来”的现象,对第三方数据的深度加工和利用仍显不足,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二、分级分类管理方面 我局目前采用的管理模式是分地域,不区分行业划分管户。每个管理单位同时存在多种经济体,多种行业,多种规模的纳税人。这种模式下管理趋于粗放型,税收管理大户小

户一把抓。重点税源分散在各个分局,加之目前管理人才极度匮乏,人力紧缺,管理人员能力有限,造成税源管理无法实现精细化。 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设置,对管户划分采取规模划分、行业划分的形式,对现有的各类纳税人进行梳理和划分,将同一类(行业、规模)纳税人归并到一个征管机构负责,实现征管事项与征管机构之间的一一对应,实行“一类事项一家负责”。 另一方面,专管员只需针对所管理的某一个行业进行专项突破,熟悉一个行业的风险指标,由从前的一对多,演变成一对一,有利于专管员素质的提升,便于定向性税务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精细化管理,有助于降低税收风险的发生几率。 但值得注意的是,打破属地管理会导致税务机关与地方政府的对接不畅,税源调整频繁,难以及时调动地方政府协税护税、参与社会化综合治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建立长效的、社会化的税源风险管控机制。 三、纳税评估方面 (一)现行纳税评估主要为事中、事后管理,要将事中、事后纳税评估,向事前风险管理过渡。 (二)将区域性、宏观性风险指标指标细化为分行业、细化性指标,建立、健全本区域各行业、各规模纳税人的风

对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阅读: [ 582 ]次发布时间:2012-8-15 税源管理是当前税收征收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源变化趋势越来越快,税源结构越来越复杂,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使得税源监控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税源管理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税源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本文就如何强化税源管理,提升税源管理水平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税源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税源特点与征管力量失衡是造成税源控管乏力的一般性问题 一是农村征管机构收缩后,税收管理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城镇,税收征管属于“放羊式”管理。 在相对粗放型的征管模式下,税务机关难以实施现代化税源管理的措施。由于人员的过于集中,导致基层征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大大减少,农村税收征管被边缘化。由于税收信息来源渠道较窄,掌控的税源信息有限,且对有限的税源信息分析、利用不够,致使税收管理部门对纳税户数、纳税人基本情况、税源结构及变化趋势情况不明,税源底数不清;二是税收征管力量与征管面积对比,差距十分悬殊。过去是二人以上管一个乡镇,如今基本上是一人管几个乡镇,税收执法力量十分单薄,这样,税源监控管理乏力、税收征管不到位、征管基础被弱化是显而易见的;三是随着征管条件的不断改善,基层管理分局税收征管的机动性和有效性有了显著提高,但由于管理方式单一,对税源的控管在时间上、人力上和措施上都得不到保障,税源得不到有效控管;四是税源管理采取“抓大放小”的方式,造成了大的税源没有管好、管到位,小的税源又没有去管,即所谓的西瓜没有抱着又漏了芝麻,税源流失十分严重。 (二)疏于管理和放任自流,是税源管理乏力的主要问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的 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全市公路系统“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市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行业建设年活动要求,并结合我局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局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我市公路工作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公路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干部职工队伍的活力、优化干部职工队伍的结构,切实履行好职能,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干事创业、风正心齐、纪律严明”的干部职工队伍,为推进我市公路事业实现新跨越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任务目标:干部队伍建设达到政治素质高,讲政治、顾大局,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精通业务,廉洁奉公;业务骨干队伍专业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职工队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团队精神。

二、加强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 (三)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把深化“六学六创一建”和“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公路实际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指导公路管理、建设和养护工作。 (四)加强行风作风教育。经过加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执法纪律教育,增强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政治上、思想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教育全体干部职工继承和发扬公路系统优良传统,树立廉政自律意识,保持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良好行风作风,继续发扬铺路石精神,树立公路系统良好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行业的社会满意度。 (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局属各单位要深入结合自身工作的性质、特点,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持续、深入地开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文明市民教育,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公路人核心价值理念。

关于完善当前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关于完善当前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 青岛国家税务局耿博 国家税务总局在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全面推进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税源管理要求,并不断促进纳税服务,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强化内部监督制约,以期提升征纳双方税法遵从水平。各基层单位结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税务局系统机构改革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8]10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税收征管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9?16号)等文件精神,以及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的要求,开始了新一轮的税源管理体制改进和探讨。 一、关于税源管理专业化体制改进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应当确立:把握“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新时期税收工作主题和“法治公平、规范高效、文明和谐、勤政廉洁”的要求,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为基本点,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以办税服务、税源管理、税务稽查三个专业板块为主体,以税源管理一体化联动和监督制约两项长效机制为纽带,切实加强信息化应用建设,形成专业化的税源管理新体系的目标,切实提高征管质效和纳税遵从。实施的具体原则应把握如下几点: 1、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征管工作全局,从大局着眼,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激励制约,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强化一体化联动机制;把握信息管税、风险管理的

方向,推动征管组织结构的转变,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2、依法治税。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和总局规范性文件,对纳税人科学分类,对征管任务和环节科学分解,推进专业化管理;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征管流程为导向,规范设置机构和业务规程、岗责;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提高行政审批等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保障执法过程和结果的法制公平。 3、优化服务。落实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牢固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打造以纳税人交明白税、便捷纳税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为目标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税务机关对服务工作的持续改进,做到依法、公平、文明服务,构建和谐征纳关系,促进纳税遵从。 4、信息管税。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应用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高度融合,着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 5、风险管理。以税法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规划风险管理目标,实施风险分析、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人税法遵从风险,并通过强化监督制约降低内部执法风险,减少税收流失。 二、应当改进的主要内容 (一)完善专业化的办税服务 税源管理专业化离不开办税服务的专业化,办税服务的改进是税

加强我国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加强我国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笔者从事多年的基层税收管理工作,就如何加强税源管理进行了一番思考,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税源管理机构职能“缺位”。在新一论征管改革中,随着征、管、查分离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税务专管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由“管户”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管事”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情税”和“关系税”,有利于税务系统的廉政建设,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两少一多”现象:税收管理员下户调查研究的少了,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少了,依靠纳税户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指导征收的多了。如申报不实,出了偷漏税问题则由稽查部门去处理。这样一来,在税源的管理上便出现了“空档”,管事与管户在相当程度上脱了节。由于征、管、查之间始终处于变动磨合的状态,未达到统一和规范,税源管理的职能存在“缺位”现象。办税大厅征收人员不再下户,就表征税,被动接受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并不能主动收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动情况;基层分局(所)的税收管理员对税源控管乏力,由过去的专管员下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成了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对辖区内的税源底数不清,户籍不明,造成大户管不细、小户漏管多,“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凸现。 问题二:税源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在当前税源管理过程中,单一地以

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工作重心侧重于重点税源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非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某些区域及工作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传统的税源管理手段相继取消而丧失,而新的信息管理手段又未到位,基层税务干部普遍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有的被动地等待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寄希望于省局为他们提供“一步到位”的办法和手段。虽然近些年加大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征管业务流程微机管理,但目前税源管理系统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对税源的状况不能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此外,还建立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税源监控网络和管理监控机制,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传递渠道单一、滞后。 问题三:部门协调配合不得力。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银行、质监、土管、城建、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更谈不上信息高度共享。从内部来看,征、管、查三部门、机关科(股)室之间、上级局与下级局之间在强化税源管理方面还存在工作脱节,协调配合不畅,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良性税源管理机制,适应现代税源管理的监控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作文/zuowen/ 问题四:税源管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困扰基层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征管力量不足,城乡税源管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基层税源少、人员多,而城区或重点税源单位税收任务重、

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加强地税基础管理规范化工作的思考 西峰区地方税务局高希成 近年来,随着各项税收征管措施的落实,税收征管水平不断提高,征管服务质量明显增强,全区地税整体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当前税收征管基础工作中仍然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税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制约着地税规模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因此,进一步加强地税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工作成为推动地税发展的必然。 一、当前地税基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外部数据信息的采集录入,忽视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从目前来看,由于涉税信息动态性强、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等原因,税务部门采集的涉税信息不准确、不全面、不及时等现象还依然存在,以致据此录入系统的数据不能如实反映纳税人的真实生产经营情况。 (二)重视起征点以上户的管理,忽视未达起征点户的管理。有相当一部分管理部门对起征点以下的户跟踪管理户不及时,一旦确定为未达起征点户,就被边缘化,很少再去问津,以至于定额调整、资料报送、纳税申报等事项就很少再去过问,即使达到起征点也不及时调整定额,形成事实上

漏征现象,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三)重视地税直管户的管理,忽视国地税共管户管理。地税征管人员往往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了地税直管户的监管上,而对国地税共管户的管理重视不够,漏征漏管现象比较突出,致使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为依据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流失比较严重。 (四)重视计算机的管理应用,忽视入户巡查巡管。近几年来微机的应用已覆盖到地税征管的各个环节,但个别环节的运用不够深入。同时税收管理员把绝大部分建立用在了对从征管系统下达任务的操作上,对日常巡查巡管走过场甚至不深入到户,致使对实际情况掌握了解不够,影响了管理实效。 (五)重视征管资料的管理,忽视征管资料的深度分析。税收管理员只就资料管资料,对各类征管资料不进行认真的分析,不去认真挖掘各类资料内部的价值信息,使征管资料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往往是征管年度一结束,就将资料束之高阁,这实际上是对征管资料的极度浪费。 (六)重视主税种的管理,忽视其它税种的管理。突出体现在外来(出)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税收征管上。各施工地税务机关只注重管理重点工程的营业税,忽视对企业所得税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管理。不少外来施工单位只要取得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就万事大吉,由于机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税发〔2010〕10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税源 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鉴国际税收管理先进理念和经 验,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税源管理新途径,税务总局决定, 在上海、 江苏、安徽、河南、广东、青岛国税局和广东、山东地税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开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集团大量增加,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企业核算的电子化、团队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风险性不断加大,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等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由税收管理员属国税发〔2010〕101号

地管户、粗放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更新理念,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 二、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 (二)基本原则 1.依法实施 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坚持依法征管原则,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执行好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求实创新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国际税收管理先进理念和经验,勇于创新税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税源管理规律。 3.积极稳妥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统筹兼顾,精心组织,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细致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积极稳妥地组织试点

健全体系完善措施稳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健全体系完善措施 稳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 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要求,我局确立了“充分依托省级数据大集中平台,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信息管税为依托,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纳税评估为重点,以管事为主,管事、管户制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全面建立征、管、评、查相互制约、协同管理、全程监督和信息共享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一、建立基点,完善专业化管理组织机构 为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我局结合实际,建立起了扁平化的工作机构,搭建税源专业化管理基本框架。 一是设立征收局。进一步实行集中征收,建立集约化、全程化、规范化相结合的纳税服务体系,保证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事项在征收局的各个办税网点均可办理,拓宽“区域通办”业务范围,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二是组建税收风险评估局。负责税收风险的应对和实体化的评估,管评分离,实现税源管理的动态化和科学化,突出纳税评估专业化。 三是重组税源管理分局。组建重点税源管理分局,我局重点税源管理分局现负责县本级企业、金融保险企业、房地产、区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医院学校及辖区内部分100万元

以上其他企业的征收管理,所管辖纳税人上年度地方税收收入占全区地税总收入的75%以上。同时依照行政区域设置6个一般税源管理分局。 四是成立评估稽查选案委员会。负责纳税评估、日常检查、税务稽查对象的确定和分派工作,实现选案与评估、稽查相分离,以提高评估有效率和选案准确率。 五是对个体(零散)税源实行社会化管理。在个体工商业户税收管理上,联合国税部门共同委托各乡镇人民政府代征,建立“个体税收代征点”,稳步推进个体税收社会化综合治理。 六是建立专门的数据管理专门机构,负责采集外部数据,对涉税申报数据进行审计、分析、比对、应用和风险指标识别排序,牵头全局各部门科学利用数据,排除涉税疑点、化解涉税风险。 二、找准支点,建立专业化管理保障机制 为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顺利推行,我局结合实际建立并完善了岗责体系、制度规范、综合信息传递等机制,进一步夯实了专业化管理工作的运行基础。 一是完善了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科学设置岗位,在整体职能划分上,按照“管户制”向“管事制”转变的原则,将原有七十个管理区域缩减为十六个税源管理小组,将管理员按照工作岗位职责编入各管理小组。确保了各项工作平稳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法规 策划 乐税网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 【标 签】加强税源管理 【颁布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文 号】国税发﹝2006﹞149号 【发文日期】2006-09-28 【实施时间】2006-10-01 【 有效性 】全文废止 【税 种】征收管理 自2011年1月4日起,全文废止。《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布全文失效废 注释:参见: 止、部分条款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为进一步贯彻2004年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和2006年全国强化税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税源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现结合近年来工作实践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加强户籍管理,夯实税源基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税务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按照《》(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换发税务登记证件的通知 税发〔2006〕37号)和《》(国税发〔2006〕38号)要求,认真做好税务登记证换发工作。要结合税务登记证换发工作,对比相关统计资料、工商登记和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对辖区内的管户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摸清税源底数。要加强对各类企业、代扣代缴单位、个体工商户及未达起征点的纳税人的户籍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等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单位也要纳入管理,并将上述各类纳税人、单位、组织的有关涉税信息,按照“一户式”管理的要求,逐户建立户籍管理档案。同时,加强对房屋、土地、车船等财产登记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要在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纳税人资料的同时,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户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辖区内管户的动态监管;定期开展年检和换证工作,查找漏征漏管户,及时掌握纳税人的变动情况。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刘晓东 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税务机关在征管体制、机制、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突破。在经历征、管、查三分离后,随着以专业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推进,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等税源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征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如何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成为当前税务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徐州市国家税务局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条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路,为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架构。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徐州市国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总体思路是试图建 立一个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覆盖市、县(区)、分局三级横向联动、纵向互动的税源管理专业化运行机制。 (一)科学分类,在税源管理对象上实行多元化管理 按照纳税人特点,遵循“抓大、控中、规范小”的原则,以规范化、集约化为基准科学划分税源,实施科学的层级管理。 一是重点强化大企业管理。建立机构集中管理,将全市126家市属及以上企业和市区外资企业集中到大企业管理

机构统一管理,有机整合纳税咨询和辅导、纳税申报与税款征收、税务审计与强制执行等纳税服务与执法功能;拓展渠道采集数据,以重点企业上报数据为依托,管理员下户为抓手,有效采集所需数据,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比对分析;依托建模动态监控,对烟草制造、批发零售、电力行业、房地产、通用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进行调查摸底,制定出行业相关指标、参数和模型,结合评估方法,实行动态监控。 二是专业控管中小税源户。分级分类建立中小税源户管理手册,统一标准,规范流程。实地调研新办企业,在税务登记、发票审批、一般纳税人认定等环节从严把关,避免产生漏征漏管;围绕物耗、能耗、产销率等主要涉税经济指标,测定行业基准税负和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通过对纳税人同期申报数据的比较,结合历年来稽查、评估案例的分析,形成税收管理指南,提高风险的准确性预警的准确性;对有风险和异常情况多的企业,实行集体纳税评估和实地核查制度,运用税收情况分析,实行重点监控。 三是逐步规范零散税源管理。按照地段、规模、行业对零散税源进行分类管理,对税负明显偏低的纳税户,进行重点检查,进一步核定其营业额;对未达起征点的纳税户采取上门查看的方式,要求其对全年的经营情况进行一次性申报;对经营正常但未办营业执照的临时户,按经营条件相同

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漏洞明显增多,探索税源建设新途径、新办法更显重要。笔者就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做以下粗浅的看法。 一、对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的认识 税源建设,广泛讲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经济管理部门围绕税源健康、稳定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新措施。对税务机关来说,税源建设包括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两项内容。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对税收收入的来源和渠道,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现代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跟踪和纳税控制,保证收入实现的管理活动。其核心是通过管理缩小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实现对税源的监控。具体地讲,税源管理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以及协税护税等诸多工作。税源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为实现税收目的,无偿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自然人提供的税法宣传、咨询以及办理涉税事项等各种服务。 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执法责任的体现,税源服务是税务机关义务责任的体现。一方面,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行使管理权,对税源行使监控管理权,防止税源流失和税收不公;另一方面,税务机关也必须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为纳税人无偿提供税收服务,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税源的发展壮大提供服务。税源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税收的管理水平,税源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的质量。加强税源建设是坚持依法治税原则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笔者认为加强税源管理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税源管理的认识,改变“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树立“以管促收、管理前移、精细管理”理念,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职责到位的原则,认真落实税源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切实达到税源管理的目的。具体讲,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一)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税收管理员是联系征纳双方的桥梁和纽带,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是抓好税源管理的关键之所在。按照属地管理、分片负责的原则,明确规定税收管理员的职责范围,使税收管理员及时地对责任区内的纳税人的户籍、税基、税源管理进行按月调查分析,适时催报催缴,深入纳税户核实与监控经营状况。 (二)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办法。一是对重点税源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根据重点税源企业具有财务核算健全、财务电子化管理程度高、纳税意识较强、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把一些既懂税收征管又精计算机操作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集中起来,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实施监控。二是对中小企业实行分行业管理。在督促中小企业建帐建制、规范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分行业管理,掌握各行业中小企业税源的规律,通过纵、横对比,强化管理,实现中小企业

加强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的几点思考 一、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征管的重要性 重点税源企业不仅是税务管理的重点,更是税收增长的重点。以税源二股为例,税源二股共管户96户,其中重点税源企业11户,占比11.46%。2015年1-6月共入库税款7296万元,其中11户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款6120.1万元,占全部入库税款的77.21%,数量不足15%的重点税源企业贡献了近80%的税收,由此可见,重点税源企业对税款的贡献是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所以,做好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征管,是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的前提与保障。 二、目前重点税源企业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沟通不及时导致的税企信息不对称 税务机关为适应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建立了一系列税企网络沟通平台,比如税源二股建立了“和谐征纳”QQ群,通过QQ群,税务机关可以及时传达各项税收政策和需要企业配合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纳税人也可以在线向税务机关提出日常经营面临的有关税务的疑惑。但是,这种由于某项具体工作而传递的信息,由于缺乏系统的管理,税务机关所获取的获取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滞后的、单一的,并不能清晰、准确的反应企业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纳税服务的深度。 (二)涉税服务内容针对性不强 当前大型企业集团由于其跨地区经营而形成众多分支机构的经营形式,其内部管理模式多为跨地经营、总部决策、集中核算。税务机关缺乏针对此类型企业而形成的管理模式,比如由于分支机构与总部两地的基层税务机关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在年度汇算清缴时往往产生一些问题。 (三)税收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模式不适应 目前,重点税源企业平均每月固定报表7张,不定期报表5张,包括重点税源数据报表、大企业直报分析等。一方面,税务机关通过查看企业上报的各项报表及时便捷了解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加强管理;另一方面,重点税源企业自身由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税源联动管理的思考及建议调研报告

加强部门协作促进税源联动管理的思考及 建议调研报告 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就是整合职能配置,整合数据应用,在各级部门之间,上下层级之间以及税源税基管理的主要环节之间,建立起职责清晰、衔接顺畅、重点突出、良性互动的管理机制。税源管理联动机制能够有效地整合现有资源,形成税源管理的合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部门与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特别是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但是,由于受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职责存在交叉现象,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等因素影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衔接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影响了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如何理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顺畅的部门协作机制,对于充分发挥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作用,深化税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自从实行征、管、查机构三分离改革以来,各级都按照征、管、查机构三分离原则,设置了相应的机构。但是,这些机构职能划分不够清晰,分工不尽合理,如不少税务机关就存在管理部门和稽查部门检查权限划分不够明确,征收部门和管理部门共同行使个体户日常管理和税款征收权现象,甚至出现多个部门都有权管理同一事情,且不同部门在处理同一问题时意见各异,造成纳税人左右为难,不知听谁为好,严重影响税收执法的严肃性。

二是部门配合不力,工作衔接不畅。目前,部门之间如何协作,缺少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衔接制度,如对征收部门如何根据管理部门的纳税评估和稽查部门的稽查结论征收税款,以及收缴滞纳金和罚款,其征收情况如何通知管理部门、稽查部门;管理部门如何根据征收部门的征收情况和稽查部门的稽查情况实施管理,其管理情况如何告知征收部门、稽查部门;稽查部门如何根据征收部门的征收情况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情况选案稽查,其稽查结果如何通报管理部门、征收部门这些制度制定得不是很详细和具体,造成征、管、查三方工作上时有脱节现象发生,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 三是信息不共享,信息传递和反馈不尽如人意。在现实工作中,征、管、查各部门间过多地强调征收、管理、稽查应该“各司其职”,缺少必要的沟通和联系,导致出现征、管、查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的现象。管理部门和征收部门不能及时将征管过程中发现的信息告知稽查部门,致使稽查部门难以从征收管理中获得稽查案源信息,在选案时缺乏依据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征收部门不能及时将查补税款入库情况告知稽查部门,导致稽查部门难以及时掌握案件执行情况。稽查部门不能及时将纳税人的违法作案手段和检查处理结果告知管理部门,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所管纳税户涉税违法信息,同时管理人员与稽查人员交流、研讨又少,没有经常性地开展必要的协调,管理人员忙外部管理,稽查人员忙外部检查,彼此之间较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彼此一些本应共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是近年来各地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止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在现实税收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强化税源控管,规避执法风险是当前应该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征纳双方的博弈冲突日见凸显。一是税源急剧扩大和税源变化日趋复杂,给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个体纳税信念即纳税支出与纳税人对政府提供服务的期望值不符从而产生的税负不公感觉也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和阻力。这种情况下,以目前的征管人力物力财力,若要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即实现征管效能的最大化,就必须寻找科学有效的税收管理模式。因此,对所管辖的纳税人采取科学合理的指标确定其应纳税款就不同程度存在风险,按风险程度高低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有利于税务机关实施有效管理,避免国家税收流失。税收风险按其内容划分主要有两种:一是税源监管风险,二是税收执法风险。(一)税源监管风险。近年来,税务违章越来越多,金额越

查越大,究其原因,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税制结构是否合理、税种设置是否科学、征管环节的多少、纳税手续的繁简以及税率是否适当、是否超出了纳税人的心理及经济承受能力、逃避税收得到的利益与被处罚应付出的预期代价之间的权衡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纳税人决定是否采取逃避税收的行为,是税收征管中产生漏洞的潜在危机。为弥补这些漏洞,就需要税务机关、税务人员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并寻找对策,强化税源管理,遏制偷税行为的发生。这种对税款实现潜在的影响实际上就是一种税源监管风险。(二)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带来的执法风险,以及执法程序不严谨、执法随意性大带来的执法风险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的执法风险。同时随着整个社会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纳税人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于税务机关执法手段、征管方式等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执法方式简单,容易诱使征纳双方矛盾激化,也会相应使执法人员执法风险加大。 二、税收风险管理的核心 在当前税务系统强调既要强化管理、又要优化服务的大背景下,通过实施风险管理,一是实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二是规避税收执法风险,有效提高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当前的税收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实施税收风险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意见 (讨论稿2010年1月11日) 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必须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按照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关于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要求,现结合各地税源管理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的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企业税务处理团队化、电算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税源管理人员少和纳税人户数多等矛盾日益突出,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加大,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只有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落实信息管税要求,通过税源专业化管理,把有限的征管资源用于风险大的行业和企业,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任务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征管规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纳税人规模、行业及其缴纳的税种为主等对税源进行分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完善运行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达到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一)对税源科学分类,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地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税源的分布以及机构人员状况,一般在县(区)范围内,突破属地管理界线,以规模、行业及其缴纳的税种为主,兼顾风险和存续期等,将纳税人大体分为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包括中小税源和个体工商户)两类;有条件的地方可扩展到地市范围,重点税源一般是指企业数量占当地企业总数比重较小(20%左右)、年税收收入占当地税收总收入比重较大(80%左右)的纳税人;重点税源以外的其他纳税人则为一般税源。也可以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行业分布情况,按行业进行分类。 (二)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机构和岗位职责 1、合理调整税源管理机构职责 在对税源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省以下直接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源管理的机构职责进行调整。在原则上保持现有税源管理机构不变的基础上,按照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的分类调整管理机构的职责;使原有按片管户的税源管理机构改变为按规模(行业、税种)分类的税源管理机构。重点税源管理机构,要配强、配齐管理力量,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根据风险预警开展纳税评估;一般税源管理机构,可按税源管理事项实施专业化岗位管理;在税源管理机构内部可根据行业特点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和人员,以摸索行业管理规律。各地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对机构职责进行调整。 2、合理调整税源管理岗位职责 税源管理岗位主要承担户籍管理、宣传辅导、催报催缴、档案管理、发票管理、定额管理、欠税管理、信息采集、调查核实、纳税评估、任务执行等11项职责。 改变目前分户到人的管理办法,根据税源分类和税收管理员实际合理调整税源管理岗位职责。对重点税源,一般设置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两类岗位;对一般税源,可设置日常管理、综合事务、纳税评估等岗位,按岗位履行相应的税源管理职责;纳税评估岗应配备综合素质较强的人员,逐步形成专业化评估团队。 (三)建立和培养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 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对税源管理人才进行专业分类,将纳税评估、反避

浅谈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工作 作者:章春军 来源:《商》2016年第30期 摘要:本文探讨了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重点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进行了重点税源工作分析,就如何进一步做好重点税源管理工作,提出了优化队伍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动态监控,完善监控制度、优化纳税服务、服务总部经济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重点税源;税源监控;税源分析 重点税源管理就是以重点税源企业为具体对象,通过建立税源数据库,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分析、预测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深化和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不断推进。重点税源管理工作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一、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高征管绩效的需要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现有,在编人员63人,协税员16人,其中管理一、二、三科从事具体征管业务26人,而征管户超过20000余户,人均管户将近800户,且征管范围涉及中央税、地方税,还有社保费、水利基金等规费,征管事务繁杂,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2013-2015年分局组织税收收入分别达到了45.75亿元、52.99亿元、60.67亿元,良好的收入形势正是分局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的结果。近些年来,分局不断拓展重点税源监控面,重点税源税收收入和在总体税收收入中的比重稳步提升,已经占同期税收总收入的80%以上,而重点税源户数基本维持在300户左右,占管户企业的比例只有1.5%左右,按照“抓大控中定小”的思路,把有限的征管资源聚焦到重点税源企业上,征管绩效得到有效提升。 (二)培育税源、保障税收持续增长的需要 还是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我局征管企业特点:1.征管企业户多,有近2万户,大多为中小企业,2.行业单一,良莠不齐,工业、房地产业企业小而少,3.大中企业流失严重。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要实现组织收入的可持续发展确实很困难,原来我局抓收入只要抓房地产企业,而随着可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必须需要寻找新的税源增长点,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税负变动趋势,及时准确掌握应征税款的总体规模、分布情况和税收收入结构,而且可以为分析区域内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内在联系提供客观依据。及时了解走访培育新的潜力企业,使一批中小企业发展成长。使税收收入保持稳定持续增长。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认识

一、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认识 (一)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对税收管理来说,专业化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税收管理专业化探索。总局这次提出的税源管理专业化与以往以征管查三分离等为重点的专业化不同点在于,一是本次专业化的领域主要限于税源管理领域,也就是,不包括税收服务和税务稽查的专业化。二是现在探索的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其鲜明特点在于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不同的管理导向,形成不同的专业化管理格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就是要将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根据税收风险发生规律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按照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等要求,进行专业化职能配置。 (二)税源管理专业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本次税源专业化管理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探索实践中,应当坚持这样一些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原则。坚持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就是要根据不同纳税人存在不同的风险特征,对纳税人实行分类管理;将税源管理指向由管理所有纳税人转为管理有风险的纳税人,将有限的税收管理资源由用于管好所有纳税人转为优先用于遵从风险较高的纳税群体和领域。二是坚持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的原则。税收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始终要以是否有助于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不断提高,是否有利于最具效率地促进纳税遵从来规划和展开,并以此作为衡量、检验这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三是坚持基于信息化的原则。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税收管理的体制、机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实现税收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条件。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要自觉适应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税收管理带来的深刻变化,加强征管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信息化推动专业化,建立符合信息化条件下税收征管新趋势、新特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四是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近年来,税收征管业务流程再造、税收信息化建设、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建设、全面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税源管理专业化的要求,也为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同时,推进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化对完善税收管理体制机制、转变税收管理方式方法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继承发展各项有益成果,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五是坚持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原则。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体现与科学化、精细化要求相适应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格局,是破解人少户多、征管效率低

加强税收专业化的调研报告

加强税收专业化的调研报告在近期召开的全国税务系统企业所得税管理与反避税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应在继续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全面推行专业化管理。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不仅是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要求,也是对整个税收征管的要求。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笔者结合××实际,进行了调研与思考。 一、充分认识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实现税收科学化管理、深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专业化管理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其中,科学化强调探索和掌握管理的规律,是加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精细化强调管理要精确、细致和深入,是加强管理的具体要求;而专业化管理强调根据纳税人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管理,是加强管理的基本方法。离开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就很难实现。 其次,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强化各类税源管理、推进依法治税的有效举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纳税主体个性化差异日益明显。从我市来看,全市59592户纳税人中,国有企业560户,集体企业1676户,股份制企业5490户,“三资”企业1602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0264户。这些纳税人不仅所属行业、经济性

质、纳税能力不尽相同,而且在内部控制、会计核网算和税法遵从度等方面也有明显差异。比如,世界跨国500强企业在我市投资的近40户“三资”企业,普遍采用erp系统进行内控和核算,而国内的中小企业一般采用手工核算,有的新办企业基层是请人代账。鉴于企业情况千差万别,税收风险大小各异,税收工作需因企制宜,分类管理。否则,极易出现“大户管不透、中户管不细、小户管不住”等现象。 再次,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实践。随着近几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纳税户数不断增多,税收管理员工作量明显加大,加大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涉税事务日趋繁杂,不少税收管理员因事务性工作缠身,很难有时间、有精力对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风险企业的疑难税收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影响了税源管理质效。此外,上级部署开展的一些行业性税收管理措施,比如对商业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滞留票专项核查,由于商业企业颁布在全市200多个税收责任区,基本上所有税收管理员都要摸索和实践,最后还不能达到规范统一的效果。因此,在人少事多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征管效率,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点探索和实践。 二、准确把握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 根据总局会议精神,所谓税收专业化管理,就是根据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