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华大学药理习题集

南华大学药理习题集

南华大学药理习题集
南华大学药理习题集

南华大学药理习题集

作业习题

◆药理学总论◆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血液造血系统的药物◆呼吸消化系统的药物

◆激素内分泌系统药物◆抗生素及化疗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物◆实验及设计实验

◆综合练习(一)◆综合练习(二)

药理学总论

一、单选题:

1.药物的ED50是指药物:

A.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B.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C.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D.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2.某患者胃肠绞痛,用阿托品治疗,病人胃肠绞痛明显缓解,但显现口干,排尿困难,后者为:

A.药物的急性毒性反应所致

B.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C.药物引起的后遗效应

D.药物的特异质反应

E.药物的副作用

3.某患者经氯霉素治疗伤寒,一个疗程后,显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后者属于:

A.继发反应

B.毒性反应

C.变态反应

D.后遗效应

E.副作用

4.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 A.解离少,再吸取多,排泄慢

B.解离少,再吸取少,排泄快

C.解离多,再吸取多,排泄慢

D.解离多,再吸取少,排泄快

5.以近似血浆T1/2时刻间隔给药,为迅速达到稳态浓度,可将首次剂量:

?A.增加半倍 B.增加一倍 C.增加二倍

D.缩短给药间隔

E.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6.按一级动力学排除的药物,其T1/2:

A.固定不变

B.随用药剂量而变

C.随血浆浓度而变

D.随给药次数而变

7.药物在血浆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下列哪项正确:

A.药物作用增强

B.临时失去药理活性

C.药物代谢

D.药物排泄加快

E.药物作用减弱

8.有关一级动力学排除,错误的概念是:

A.现在血药浓度与时刻呈直线关系

B.指单位时刻内排除恒定比例的药量

C.血药浓度按等比级数衰减

D.又叫恒比排除

E.T1/2恒定

9.产生副作用时所用的剂量为:

A.极量

B.治疗量

C.大于治疗量

D.半数致死量

E.最小中毒量

10.药物在血浆中要紧与何种血浆蛋白结合:

A.脂蛋白

B.白蛋白

C.球蛋白

D.血红蛋白质

E.载脂蛋白

11.大多数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滤过

C.简单扩散

D.易化扩散

E.胞饮

12.药物发生毒性反应可能说法不对的是:

A.一次用药超过极量

B.长期用药逐步蓄积

C.病人肾、肝功能低下

D.高敏性病人

E.病人属过敏体质

13.受体兴奋药的概念是:

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

B.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较弱的内在活性

D.与受体无亲和力与内在活性

E.以上都不对

14.受体阻断药(拮抗剂)的特点是:

A.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D.有亲和力,有较弱内在活性

E.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15.地高辛T1/21.6天,按逐日给予恒定治疗剂量,血浆浓度达到坪值的时刻是: ?

A.10天

B.12天

C.6-7天

D.4-5天

16.某药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排除,一次静注后第一小时测得的血药浓度是100ug/100ml,第十小时测得的血药浓度是

12.5ug/100ml,该药的半衰期是: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E.5小时

17.经反复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敏锐性降低称为:

A.抗药性

B.适应性

C.成瘾性

D.耐受性

E.依靠性

18.药物的半衰期是指:

A.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刻

B.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刻 ?

C.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的时刻

D.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刻

19.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

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B.药物脂溶性强弱

C.药物水溶性大小

D.药物对受体亲和力高低

E.受体兴奋时的反应强度

20.A药比B药安全,依据是:

A.A药的LD50/ED50值比B药大

B.A药的ED50/LD50比B药大

C.A药的LD50比B药小

D.A药的LD50比B药大

E.A药的ED50比B药小 ?

21.治疗量是指什么量之间:

A.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

B.最小有效量与极量

C.最小有效量与最小致死量

D.常用量与最小中毒量

22.药物的变态反应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与剂量大小

B.与年龄性别

C.与药物毒性大小

D.与遗传因素

23.产生副作用的缘故是:

A.药物作用选择性低

B.用药剂量过大

C.用药时刻太长 C.个体对药物反应太强烈

24.下列说法哪一点为错误:

A.同一药物可有不同剂型

B.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吸取率不同

C.不同药剂所含的药量尽管相等,药效强度不尽相等

D.缓释制剂利用有药理活性的基质或包衣阻止药物迅速溶出

E.肠外给药一样除油溶长效注射剂外,还有控释制剂可操纵药物恒速开释及恒速吸取

25.吸取特点为:

A.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减慢药物吸取

B.食物对药物吸取总的来说阻碍较大

C.饭后服药吸取较平稳

D.抑制胃排空药能加速药物吸取

E.四环素与Fe2+不相互阻碍吸取

26.药物副作用:

A.常在较大剂量时发生

B.一样不太严峻

C.是能够幸免的

D.并非药物效应

E.与药物选择性高有关

27.药物效应强度:

A.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小

B.与药物的最大效能相平行

C.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

D.反映药物与受体的解离

E.越大则疗效越好

28.有关内在活性哪一点是错误的:

A.两药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内在活性

B.内在活性用α表示

C.内在活性范畴为0%-100%

D.两药内在活性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亲和力

E.兴奋药与拮抗药均具有内在活性

29.受体:

A.是动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蛋白组分

B.为客观存在的实体

C.作用机制大多尚未被阐明

D.为一个空乏笼统的概念

E.分子在细胞中含量较高

30.下列不正确的为:

A.药物作用为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

B.药物作用有其特异性

C.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D.药物作用有选择性

E.药理效应与治疗成效意义相同

31.pKa:

A.仅指弱酸性药物在溶液中50%离子化时的pH

B.其值对各药来说并非为固定值

C.与pH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以指数值相应变化

D.pKa小于4的弱碱药,在胃肠道内差不多差不多上离子型

E.pKa大于7.5的弱酸药在胃肠道内差不多差不多上离子型

32.关于口服给药错误的描述为:

A.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B.多数药物口服方便有效,吸取较快

C.口服给药不适用于首关排除多的药物

D.口服给药不适用于昏迷病人

E.口服给药不适用于对胃刺激大的药物

33.血脑屏障:

A.是血-脑、血-脑脊液及脑脊液-脑3种屏障的总称

B.其中脑脊液-脑屏障是阻碍药物穿透的要紧屏障

C.是大脑自我调剂机制

D.可使季铵化阿托品易于通过

E.使治疗脑病可选用高极性的药物

34.生物利用度:

A.是指通过肝脏首关排除前进入血液中的药物相对量

B.反映药物吸取速度对药效的阻碍

C.是原料药物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D.相等的药物,口服后测得的量-效曲线的AUC不等

E.其口服时运算式为F=(静注定量药物后AUC:口服等量药物后AUC)×100%

二、多选题

1.药理学:

A.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

B.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差不多理论的基础学科

C.是为防治疾病提供差不多理论的基础学科

D.研究的要紧对象是机体

E.研究属于狭义的生理科学范畴

2.药物不良反应包括:

A.副反应

B.毒性反应

C.后遗效应

D.停药反应

E.变态反应

3.药物作用机制包括:

A.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B.阻碍核酸代谢

C.阻碍生理物质转运

D.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E.对酶的阻碍

4.首过排除是药物口服后:

A.经胃时被胃酸破坏

B.经肠时被粘膜中的酶破坏

C.进入血液时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失活

D.经门脉入肝脏被肝药酶灭活

E.极性过高不能经胃肠吸取

5.亲和力:

A.单位为摩尔

B.为解离常数负对数

C.与分子量成正比

D.仅为兴奋药所具有

E.常用pD2表示

6.部分兴奋药:

A.与受体亲和力小

B.内在活性较大

C.具有兴奋药与拮抗药两重特性

D.与兴奋药共存时(其浓度未达Emax时),其效应与兴奋药拮抗

E.量-效曲线高度(Emax)较低

7.第二信使包括:

A.G-蛋白、环磷鸟苷

B.核糖核酸、肌醇磷脂

C.环磷腺苷、钙离子

D.蛋白酶、P450

E.肌醇磷脂、镁离子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为:

A.药理学研究中更常用浓度-效应关系

B.药理效应强弱为连续增减的量变,称为质反应

C.TD50/ED50或TC50/EC50所表示安全指标十分可靠

D.动物实验常用LD50/ED50作为治疗指数

E.ED95--TD5之间称为安全范畴

9.生物转化:

A.要紧在肝脏进行

B.第一步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部为结合

C.与排泄统称为排除

D.要紧在肾脏进行

E.使多数药物活性增强,并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

10.有关药物排泄正确的是:

A.碱化尿液可促进酸性药物经尿排泄

B.酸化尿液可使碱性药物经尿排泄减少

C.药物可自胆汁排泄,原理与肾排泄相似

D.粪中药物多数是口服未被吸取的药物

E.肺脏是某些挥发性药物的要紧排泄途径

11.零级排除动力学:

A.药物血浆半衰期不是固定数值

B.机体只能以最大能力将体内药物排除

C.其排除速度与C0高低有关

D.为恒速排除

E.亦可转化为一级动力学排除

12.一级排除动力学:

A.药物半衰期并非恒定值

B.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C.为绝大多数药物排除方式

D.其排除速率为体内药物瞬时排除的百分率

E.其排除速率表示单位时刻内排除实际药量

13.表观分布容积:

A.为表观数值,不是实际的体液间隔大小

B.为静脉注射一定量药物待分布平稳后,按测得的血浆浓度运算该药应占有的血浆容积

C.与血浆清除率在一级动力学药物中各有其固定数值

D.不因剂量大小改变其数值

E.在多数药物中其值均小于血浆容积

14.血药稳态浓度(Css):

A.在一级动力学中,约需6个t1/2才能达到

B.达到时刻不因给药速度加快而提早

C.在静脉恒速滴注时,血液浓度能够平稳达到

D.在第一个t1/2内静脉滴注量的1.44倍在静脉滴注开始时

推入静脉即可赶忙达到

E.不随给药速度快慢而升降

15.下列哪些临床合理用药时应加以考虑:

A.使血液浓度波动于最小中毒血浆浓度(MTC)与最小有效血

浆浓度(MEC)之间治疗窗

B.医师应依照病人肝、肾功能调整剂量

C.临床治疗常需连续给药以坚持有效血药浓度

D.一样可采纳每一个半衰期给予半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

加倍的给药方法

E.临床用药可依照药代动力学参数来运算剂量及设计给药

方案

16.下列有关房室模型的正确叙述为:

A.药代动力学房室是按药物分布速度以数学方法划分概念

多数药物按单房室模型转运

B.用同一药物试验,在某些人呈二室模型,另些人可能呈

一室或二室模型

D.同一药物静脉注射时呈二室模型而口服呈单一房室模型

E.房室模型为药物固有的药代动力学指标

17.阻碍药效学的相互作用包括:

A.生理性拮抗

B.生理性协同

C.受体水平拮抗

D.相互阻碍排泄

E.干扰神经递质转运

18.阻碍药物作用因素包括:

A.年龄,遗传专门

B.性别,病理情形

C.适应症,抗菌谱

D.药物剂型,配伍禁忌

E.内心因素,药物耐受

三、填空题

1.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 ??)。

2.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有()、()、()、()、()。

3.药物生物转化包括( ) 、( ) 、( )和

( )四种方式。

4.副作用是指药物在( )下显现的与( )无关的作用,这是与( )同时发生的药物固有作用。

5.治疗指数是指( )的比值,该比值越( ),说明药物的安全范畴可能越大。

6.两药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的强弱。

7.按一级动力学排除的药物半衰期与()高低无关,是()值,体内药物按瞬时血药浓度以恒定的()排除,单位时刻内实际排除的药量随时刻()。

8.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自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器官组织的过程称()。

9.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内浓度()细胞外,静滴碳酸氢钠,可使药物从细胞()向细胞()转移。

四、简答题

1.阻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2.阻碍药物吸取的因素有哪些?

3.量效曲线及其意义?

4.比较零级动力学排除与一级动力学排除的特点?

5.受体有哪些类型?结构特点如何?

6.G蛋白如何介导受体效应?

7.按一级动力学排除的药物T1/2什么缘故是恒定值?

五、名词说明

1.药效学

2.药动学

3.药物受体

4.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5.毒性反应

6.被动转运

7.继发反应 8.药物作用选择性

9.高敏性 10.药物相互作用

11.副作用 12.后遗效应

13.不良反应 14.血药浓度半衰期(T1/2) 15.生物利用度 16.量效关系

17.房室模型 18.稳态血浓度(血浆坪值)

19.恒比排除(一级动力学排除)

20.恒量排除(零级动力学排除)

21.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

22.半数致死量 23.半数中毒量

24.半数有效量 25.化疗指数

26.治疗指数 27.抗菌谱

28.抗菌活性 29.耐药性

30.安全范畴 31.治疗矛盾

32.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现象

33.阿斯匹林哮喘 34.水杨酸反应

35.奎宁丁晕厥 36.?调剂麻痹

37.调剂痉挛 38.反跳现象

39.耐受性及快速耐受性 40.戒断症状

41.表观分布容积 42.肝肠循环

43.再分布 44.折返兴奋

45.首剂现象 46.兴奋剂

47.拮抗剂 48.部分兴奋剂

49.竞争性拮抗参数(pA2) 50.药酶诱导

51.药酶抑制 52.分离麻醉

53.首过排除(首过效应,第一关卡效应)

54.肝药酶 55.胆碱能危象

选择题及填空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2.E

3.B

4.A

5.B

6.A

7.B

8.A

9.B 10.B 11.C 12.E 13.A 14.C 15.C 16.C 17.D 18.D

19.E 20.A 21.B 22.D 23.A 24.D 25.B 26.B 27.C 28.E 29.B

30.E 31.C 32.B 33.A 34.B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E

3.ABCDE

4.BD

5.ABE

6.CE

7.AC

8.BC

9.ABC 10.ACDE 11.ABDE 12.BCD 13.ABCD 14.BCD 15.ABCDE 16.ACD 17.ABCE 18.ABDE

三、填空题

1. 吸取;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2. 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

3. 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4.治疗剂量;防治目的;防治作用

5.TD50/ED50 ;大

6.内在活性

7.血药浓度;固定;百分比;递减

8.吸取;分布

9.低;内;外

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

一、单选题

1.新斯的明选择性最高的系统是:

A.心血管

B.眼、腺体

C.骨骼肌

D.胃肠平滑肌

E.气管、支气管平滑肌

2.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最常见的副作用是:

A.心动过速

B.体位性低血压

C.腹泻

D.调剂麻痹

E.急性肾功能衰竭

3.肾上腺素可用于:

A.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的心跳骤停

B.预防支气管哮喘

B.充血性心力衰竭 D.各种休克、腰麻引起的低血压

E.荨麻疹等与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关的皮肤粘膜症状

4.用于鼻粘膜充血水肿的常用药物是:

A.多巴胺

B.异丙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

E.麻黄碱

5.去甲肾上腺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给药方法是:

A.静脉点滴

B.皮下注射

C.肌肉注射

D.溶液口服

E.溶液灌肠

6.传出神经:

A.包括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和运动神经

B.从中枢发出后,都要通过神经节,更换神经元,才达到效应器

C.也称自主神经

D.有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之分

E.从中枢发出后,中途不更换神经元,直截了当支配效应器

7.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消逝:

A.要紧是被神经突触部位的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所破坏

B.要紧被细胞内的单胺氧化酶所破坏

C.要紧靠突触前膜将其摄入神经末梢

D.要紧靠心肌、平滑肌组织摄取

E.要紧从突触间隙扩散到血液中,最后被肝,肾中的酶破坏

8.乙酰胆碱作用的消逝:

A.要紧靠心肌、平滑肌组织摄取

B.要紧是被神经末梢处的胆碱乙酰化酶水解

C.要紧是被神经突触部位的胆碱酯酶水解

D.要紧由于它从突触间隙扩散到血液中

E.要紧被突触前膜将其摄入神经末梢

9.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包括:

A.全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B.除了支配汗腺的分泌神经和骨骼肌的血管舒张神经以外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

E.运动神经

10.对新斯的明描述错误的是:

A.口服吸取少而不规则

B.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C.能可逆地抑制胆碱酯酶

D.治疗重症肌无力最常采纳皮下注射给药

E.过量时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11.对吡啶斯的明描述错误的是:

A.作用坚持时刻较新斯的明持久

B.要紧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

C.可用于手术后腹气胀和尿潴留

D.禁用于支气管哮喘

E.作用较新斯的明强

12.安贝氯铵:

A.骨骼肌兴奋作用连续时刻较长

B.直截了当兴奋M和N胆碱受体

C.禁用于重症肌无力

D.骨骼肌兴奋作用较新斯的明弱

E.口服给药无效

13.下列那个症状提示为中度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A.恶心,呕吐

B.肌束跳动

C.流泪,出汗

D.尿频,尿急

E.腹痛,腹泻

14.对中度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患者可用

A.氯磷定和毛果芸香碱合用

B.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合用

C.阿托品和毒扁豆碱合用

D.氯磷定和毒扁豆碱合用

E.阿托品和氯磷定合用

15.氯磷定:

A.水溶液不稳固

B.能直截了当对抗体内集合的乙酰胆碱的作用

C.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

D.不良反应较碘解磷定大

E.对有机磷中毒时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的疗效好

16.对慢性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A.单用阿托品疗效好

B.单用氯磷定疗效好

C.合用阿托品和氯磷定疗效好

D.目前尚无专门治疗方法

E.合用阿托品和毒扁豆碱疗效好

17.下列那种受体属配体门控通道型受体:

A.α1肾上腺素受体

B.β肾上腺素受体

C.M胆碱受体

D.N胆碱受体

E.α2?肾上腺素受体

18.关于尿量已减少的中毒性休克宜选用:

A.异丙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去甲肾上腺素

D.肾上腺素

E.麻黄碱

19.肾上腺素升压作用可被下列哪类药物翻转:

A.M受体阻断药

B.N受体阻断药

C.β受体阻断药

D.α受体阻断药

E.H1受体阻断药

20.去甲肾上腺素:

A.心脏兴奋,皮肤粘膜血管收缩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加大

C.肾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扩张

D.心脏兴奋,支气管平滑肌松驰

E.明显的中枢兴奋作用

21.去甲肾上腺素用于: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过敏性休克

C.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D.支气管哮喘

E.稀释后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22.对苯福林(去氧肾上腺素)描述错误的是:

A.升压作用连续时刻较去甲肾上腺素持久

B.使肾血流减少,但不如去甲肾上腺素明显

C.除静脉滴注外,也可肌内注射

D.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兴奋瞳孔开大肌,引起瞳孔扩大

23.对肾上腺素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使肾血管收缩

B.使冠状血管舒张

C.皮下注射治疗量,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D.使皮肤粘膜血管收缩

E.如剂量大或静脉注射快,可引起心律失常

24.肾上腺素用于:

A.心脏骤停,各种休克早期

B.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

C.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

D.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

E.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感染性休克

25.多巴胺用于:

A.急性肾功能衰竭,抗休克

B.心脏骤停,急性肾功能衰竭

C.支气管哮喘,抗休克

D.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功能不全

E.支气管哮喘,急性心功能不全

26.下列哪个不是麻黄碱的适应症:

A.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

B.感冒引起的鼻塞

C.防治硬膜外和蛛网膜下麻醉引起的低血压

D.过敏性休克

E.缓解荨麻疹的皮肤粘膜症状

27.下列何药可用于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A.去甲肾上腺素

B.异丙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肾上腺素

E.麻黄碱

28.下列哪些为扩血管抗休克药:

A.阿托品,去甲肾上腺素,山莨菪碱

B.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山莨菪碱

C.阿托品,间羟胺,多巴胺

D.去氧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东莨菪碱

E.山莨菪碱,阿托品,多巴胺

29.下列哪些药可用于支气管哮喘

A.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B.多巴胺,麻黄碱

C.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

D.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E.苯福林,多巴胺

30.下列何药是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

A.可乐定

B.酚妥拉明

C.妥拉唑啉

D.哌唑嗪

E. α-甲基多巴

31.肾上腺素升压作用可被下列哪类药物所翻转:

A.M胆碱受体阻断药

B.N胆碱受体阻断药

C.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D.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E.H1受体阻断药

32.下列何种不是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的临床适应症:

A.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B.充血性心脏病引起心力衰竭

C.休克

D.大剂量可用于心绞痛治疗

E.嗜铬细胞瘤

33.用于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的药物是:

A.多巴胺

B.酚妥拉明

C.东莨菪碱

D.普萘洛尔

E.哌唑嗪

南华大学外科学总论网上作业

休克 1. 填空题:(3.0分) 休克的一般监测指标除了血压、脉率,还包括1. 2. 3. 参考答案:精神状态、皮肤温度色泽、尿量 2. 单选题:(1.0分) 下列对休克病人的紧急抢救中,那种不适宜 A.病人的体位采取头和躯干抬高15°-20°、下肢抬高20°-30° B.尽量控制活动性大出血,可使用休克服(裤、袜) C.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D.保持病人安静,避免过多搬动 E.可间歇吸氧,给氧量每分钟6~8L 参考答案:A 3. 问答题:(1 4.0分) 暖休克和冷休克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异同。 解答: 参考答案:临床表现冷休克暖休克神志躁动、淡漠或嗜睡清醒皮肤色泽苍白、发绀或花斑样发绀淡红或潮红皮肤温度湿冷或冷汗温暖或干燥cap充盈时间延长1~2秒脉搏细速慢、有力脉压(kpa)<4(30mmHg)>4(30mmHg) 尿量(/h)<25ml >25ml 肿瘤 1. 单选题:(1.0分) 下述关于恶性肿瘤的病因中不正确的是 A.烧伤深瘢痕长期存在易癌变 B.致癌病毒主要是指DNA肿瘤病毒 C.吸入放射性粉尘可致骨肉瘤和甲状腺肿瘤等 D.相当数量的肝癌、食管癌、鼻咽癌患者有家族史,说明遗传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致癌因素之一 参考答案:B 2. 单选题:(1.0分) 有关交界性或临界性肿瘤的病理特征正确的是 A.多起源于两种组织的混合肿瘤 B.多生长在两个脏器之间 C.包膜完整,但分化不良 D.肿瘤形态属良性,常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 E.有时可发生远处转移 参考答案:D 3. 单选题:(1.0分) 良性与恶性肿瘤判定中,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A.生长方式 B.生长速度

生物化学试题带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E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D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是( B ) A、磷酸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 酸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首先合成的是( A ) A、IMP B、AMP C、GMP D、XMP E、ATP 6、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的方式是( B )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脱水脱氨基作用 7、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条不正确( D ) A、产生NADH和FADH2 B、有GTP生成 C、氧化乙酰COA D、提供草酰乙酸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运转 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C )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9、下列何种酶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D )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一磷酸甘油脱氢酶3、E. 10、DNA二级结构模型是( B ) A、α一螺旋 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 C、三股螺旋 D、走向相反的左手双螺旋 E、走向相同的右手双螺旋11、下列维生素中参与转氨基作用的是( D )

A、硫胺素 B、尼克酸 C、核黄素 D、磷酸吡哆醛 E、泛酸 12、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 B ) A、尿素 B、尿酸 C、氨 D、β—丙氨酸 E、β—氨基异丁酸 1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信号是( D ) A、UAG B、UAA C、UGA D、AUG E、AGU 14、非蛋白氮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D ) A、氨基酸 B、尿酸 C、肌酸 D、尿素 E、胆红素 15、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的方式是( B )

南华大学2010级医学文献检索考试答案

南华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信息检索和利用课程考试试题答案 考试科目: 所属院校: 任课教师: 考试时间:2010-11-10~17 考生姓名:考生学号:考试成绩: 一、理论部分(50分) 1、以下几篇文献分别是哪种文献类型,利用哪四种具体方式获取下列文献的原文。(12分) ①刘瑶, 黄卫国, 袁静萍, 等. 二烯丙基二硫对小鼠肾包膜下移植人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4; 20(7):835-836. 文献类型、获取方法: 答:文献类型:期刊文献; 获取方法:1)通过中国知网获取,2)通过万方全文数据期刊库获取,3)通过维普期刊数据库,4)联系文章作者获取全文 ②Hong YS, Ham YA, Choi JH, et al. Effects of allyl sulfur compounds and garlic extract on the expression of Bcl-2, Bax, and p53 in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cell lines. [J] Exp Mol Med, 2000, 32(3): 127-34. 文献类型、获取方法: 答:文献类型:期刊文献; 获取方法:1)通过PUBMED获取,2)通过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期刊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14811451.html,/)获取,3)通过Korean Medical Citation Index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14811451.html,/index.php )获取,4)联系文章作者(yshong@mm.ewha.ac.kr )获取全文 ③廖前进. 二烯丙基二硫体内外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及机制研究. [D] 南华大学, 2005. 文献类型、获取方法:

南华大学生物化学题共16页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4、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 A、有反密码环和 3’—端有—CCA序列 B、有密码环 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 D、5’—端有—CCA序列 5、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D ) A、C+A=G+T B、C=G C、A=T D、C+G=A+T 6、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D)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A和G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内侧 7、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 B )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C )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 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10、tRNA的三级结构是( B ) A、三叶草叶形结构 B、倒L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11、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A )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 D范德华力 12、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B ) A、3',5'-磷酸二酯键 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碱基堆积力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13、Tm是指( C )的温度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 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 D、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 14、稀有核苷酸碱基主要见于( C ) A、DNA B、mRNA C、tRNA D、rRNA 15、双链DNA的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含量高的是( D ) A、A和G B、C和T C、A和T D、C和G 16、核酸变性后,可发生哪种效应?( B) A、减色效应 B、增色效应

【精品】西大基础生物化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问答 1.什么是生物化学?它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2.生物化学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个时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举各时期一二例重大成就。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 一、问题 1.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有何重要意义? 2.蛋白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其基本结构单元是什么?写出其结构通式。 3.蛋白质中有哪些常见的氨基酸?写出其中文名称和三字缩写符号,它们的侧链基团各有何特点?写出这些氨基酸的结构式. 4.什么是氨基酸的等电点,如何进行计算? 5.何谓谷胱甘肽?简述其结构特点和生物学作用? 6.什么是构型和构象?它们有何区别? 7.蛋白质有哪些结构层次?分别解释它们的含义。

8.简述蛋白质的-螺旋和—折迭。 9.维系蛋白质结构的化学键有哪些?它们分别在哪一级结构中起作用? 10.为什么说蛋白质的水溶液是一种稳定的亲水胶体? 11.碳氢链R基在蛋白质构象中如何取向? 12.多肽的骨架是什么原子的重复顺序,写出一个三肽的通式,并指明肽单位和氨基酸残基。

13.一个三肽有多少NH 和COOH端?牛胰岛素呢? 2 14.利用哪些化学反应可以鉴定蛋白质的N—端和C-端? 15.简述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机理,并概要说明变性蛋白质的特点。 16.简述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17.试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8.蛋白质如何分类,试评述之。 二、解释下列名称 1.蛋白质系数2。变构效应 3.无规则卷曲 4.-螺旋 5。-折迭6。-转角7.盐析8。分段盐析 9。透析10。超滤11.氨基酸的等电点(pI)12。稀有氨基酸13.非蛋白质氨基酸14。Sanger反应15。Edman反应16。茚三酮反应 17。双缩脲反应18.超二级结构19.结构域20。肽平面及两面角

纳米技术在药物及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第30卷第2期Vol.30No.2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Nanhua University(Medical Edition) 2002年6月 Jun.2002 纳米技术在药物及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汪煜华,廖端芳 (南华大学药理教研室,湖南衡阳421001) 摘 要:纳米技术是指在100nm以下水平对物质和材料进行研究处理的技术。由于其独特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或界面效应,可以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全新的功能,在药物及药理研究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就纳米技术在纳米控释系统、新药理作用的发现、中药的开发及新研究方法的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纳米粒子; 药物载体; 抗肿瘤药物; 中药 中图分类号:R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10(2002)02-0176-03 1 引 言 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1~100nm之间)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操纵)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与技术1。 最早提出纳米尺度上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恩曼,他在1959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如果人类在原子或分子的尺度上加工材料、制备装置,将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发现。他指出我们需要新型的微型化仪器来操纵纳米结构并测定其性质。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发明了费恩曼所期望的纳米科技研究的重要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微观表征和操作技术,纳米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纳米技术的研究领域包括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及纳米结构的检测与表征。纳米材料包括纳米微粒与纳米固体。纳米微粒是指粒子尺寸为1~100nm的超微粒子,纳米固体是指由纳米超微粒子制成的固体材料。纳米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原子畴(晶粒或相)尺寸小于100nm; (2)很大比例的原子处于晶界环境,有大量的界面和自由表面;(3)各纳米单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由于这些结构特点使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效应,包括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或界面效应,因此在性能上与相同组成的传统概念上的微粒材料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和新的功能,有着被广泛应用于各材料领域的潜力2。纳米器件是指利用尖端直径小到足以插入活细胞而不严重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获取活细胞内足够的动态信息,反映其功能状态的微型传感器。纳米器件的应用为生物、生理、药理等形态和机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3。作为纳米技术重要的研究手段,扫描探针显微镜(SP M)可用于检测纳米结构,直接观察原子、分子及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与特性,亦可用于移动原子和构造纳米结构,同时为科学家提供在纳米尺度下研究新对象、提出新理论的微小实验室4。 2 纳米技术在药物及药理研究中的应用 2.1 纳米控释系统 聚合物微粒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后使大分子的特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表面效应是指超细微粒的表面积随粒径变小而大大增加,易与其他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体积效应是由于超微粒包含原子数减少而使带电能级间歇加大,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因能级间歇的不连续而发生异常。这两种效应具体反映在纳米高分子材料上,表现为随表面积激增,粒子上官能团密度和选择性吸附能力变大,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缩短,粒子的胶体稳定性显著提高。人们利用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丙烯酸酯等高分子材料的纳米级微球或微囊作为药物的载体,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药物控释体系5~8。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具有以下特点:(1)到达网状内皮系统分布集中的肝、脾、肺、骨髓、淋巴等靶部位;(2)具有不同的释药速度; (3)提高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度;(4)提高胃肠道中的药物稳定性;(5)有利于透皮吸收与细胞内药效发挥。 纳米控释系统在抗肿瘤药和免疫抑制剂方面的应用。纳米控释系统用于抗肿瘤药物的转运载体很有前途。由于抗肿瘤药物在发挥抗肿瘤细胞的同时,亦可损伤正常细胞。恶性肿瘤细胞有较强的吞噬能力,肿瘤组织血管通透性较大,故静脉给予纳米粒子可在肿瘤内输送,从而提高疗效,减少给药剂量和毒性反应。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证明,喜树碱制成P oloxamer-188包衣的固体脂 671

普通化学与放射化学试卷

第页 共5页 1 南华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普通化学与放射化学 课程试卷(A/B 卷、05级矿资专业) 一、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 30 分) 1 Q V =△U 的应用条件是 封闭系统 ; dv=0 ;w , =0 ; 2 在温度T 和压力p 时理想气体反应:(1)2H 2O (g )=2H 2(g )+O 2(g ) K 1θ (2)CO 2(g )=CO (g )+1/2O 2(g ) K 2θ 则反应:(3)CO (g )+H 2O (g )= CO 2(g )+H 2(g 的 K 3θ 应为 32K K θθ= 。 4放射化学的特点 放射性 、不稳定性 、 低浓度和微量 5某一核素在裂变过程中产生的几率,称为 裂变产额 。 6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2 ,价电子构型为 3d 54s 2 。 7超导电性是指当温度降到接近 绝对零度(0K ) 时,许多金属的导电性会突然变得接近 无限大 的性质。 8府蚀电池中,极化使阳极的电极电势 增大 ,阴极的电极电势 减小 ,腐蚀速率 减慢 。 9按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特性可将材料分 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生物医学材料 。 二、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下列符号中,不属于状态函数的是(D ) (A)T (B)P (C)U (D)Q 2.下列物质的△f H m θ 不等于零的是( D) (A) Fe (s) (B) C (石墨) (C) Ne (g) (D)Cl 2 (1) 3.在下列几种反应条件的改变中,不能引起反应速率常数变化的是( C ) (A) 改变反应体系的温度 (B) 改变反应体系所使用的催化剂

(医疗药品管理)南华大学药理习题集

(医疗药品管理)南华大学药理习题集

作业习题 ◆药理学总论◆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血液造血系统的药物◆呼吸消化系统的药物 ◆激素内分泌系统药物◆抗生素及化疗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物◆实验及设计实验 ◆综合练习(一)◆综合练习(二) 药理学总论 一、单选题: 1.药物的ED50是指药物: A.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B.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C.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D.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2.某患者胃肠绞痛,用阿托品治疗,病人胃肠绞痛明显缓解,但出现口干,排尿困难,后者为: A.药物的急性毒性反应所致 B.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C.药物引起的后遗效应 D.药物的特异质反应 E.药物的副作用 3.某患者经氯霉素治疗伤寒,一个疗程后,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后者属于: A.继发反应 B.毒性反应 C.变态反应 D.后遗效应 E.副作用 4.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5.以近似血浆T1/2时间间隔给药,为迅速达到稳态浓度,可将首次剂量: ?A.增加半倍B.增加一倍C.增加二倍 D.缩短给药间隔 E.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T1/2: A.固定不变 B.随用药剂量而变 C.随血浆浓度而变 D.随给药次数而变 7.药物在血浆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下列哪项正确: A.药物作用增强 B.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C.药物代谢 D.药物排泄加快 E.药物作用减弱

(完整版)生物化学试题 华南师范

华南师范大学历年考研试题 生物化学 一、是非题(本大题共10小题,你若认为该题陈述的观点是正确的,请在题号前的括号里写“+”;若认为该题陈述的观点是错误的,请在题号前的括号里写“?”。每小题答案真确得1分,错误倒扣1分,不作答0分。整个题满分10分,最低0分)。 ()1、研究蛋白质结构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所有蛋白质都具有四级结构。 ()2、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的内部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并不导致一级结构的破坏。 ()3、纯化DNA时,可用稀碱处理核酸粗提物以除去RNA杂质。 ()4、大多数真核生物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含有不为多肽链的“居间顺序”(内含子),在成熟的mRNA中不表现其转录片段,表明编码基因在转录过程中,内含子不被转录。 ()5、酶是蛋白质,遇热易变性失活,故酶促反应会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6、酶的某些基团经化学修饰后,其活性丧失,是因为这些基团均参与组成酶的活性中心。 ()7、三羧酸循环是生物体内有机物质彻底氧化的必由途径。 ()8、氰化物中毒的原理是它能阻断呼吸链末端氧化酶的电子传递途径。 ()9、同工酶能催化同一化学反应是因为这些酶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10、利用同一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产生的粘性末端的DNA片段,都能通过互补碱基配对连接。 二、择填空(本大题共10分,全部为单选答案,满分10分)。 1、根据Watson-Crick模型,1μm DNA双螺旋片段平均核苷酸对为 A、294 B、2702 C、2941 D、3921 2、对全酶分子而言,在下列功能中,不是辅因子的功能。 A、决定酶的专一性 B、基团转移 C、传递电子 D、催化反应 3、下列反应途径不能直接产生3-磷酸甘油醛。 A、糖酵解 B、磷酸戊糖支路 C、糖异生 D、乙醛酸循环

食品辐照

食品的辐射保藏调研 一食品辐射保藏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 食品辐射保藏——是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射能量照射食品或原材料,进行杀菌、杀虫、消毒、防霉等加工处理,抑制根类食物的发芽和延迟新鲜食物生理过程的成熟发展,以达到延长食品保藏期的方法和技术。这种技术又称为食品辐照(Food irradiation)技术。 辐照食品——经辐照技术处理后的食品。在我国《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附则中定义:辐照食品是指用钴-60、铯-137产生的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低于10MeV电子束照射加工保藏的食品。 2、食品辐射的较其他方法的优越性: (1)非热作用,食品内部温度不会增加或变化很小,故有“冷杀菌”之称,而且辐照可以在常温或低温下进行,因此经适当辐照处理的食品可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和质构,有利于维持食品的质量; (2)节能与冷冻保藏等相比,能节约能源。据(IAEA)报告,冷藏耗能324MJ/t,巴氏消毒能耗828MJ/t,热杀菌能耗1080MJ/t,辐照灭菌只需要22.68MJ/t,辐照巴氏灭菌能耗仅为2.74MJ/t。冷藏法保藏马铃薯(防止发芽)300d,能耗l080MJ/t;而马铃薯经辐照后常温保存,能耗为67.4MJ/t,仅为冷藏的6%。 (3)无残留物:与化学保藏法相比,辐照过的食品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是一个物理加工过程,而传统的化学防腐保藏技术面临着残留物及对环境的危害问题。 (4)辐照技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射线(如γ射线)的穿透力强,可以在包装下及不解冻情况下辐照食品,可杀灭深藏在食品内部的害虫、寄生虫和微生物。正因为此,它被大量应用于海关对进口物品(食物、衣物等用品)的防疫处理,以确保进口物品不携带有害生物进入国门。还可与冷冻保藏技术等配合使用,使食品保藏更加完善,这是其他保藏方法所不可比拟的。 3、缺点与局限性: (1)投资大, 及专门设备来产生辐射线(辐射源), (2)安全防护并需要提供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辐射线不泄露;对不同产品及不同辐照目的要选择控制好合适的辐照剂量,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3)高剂量下的感观性状变化 (4)接受性由于各国的历史、生活习惯及法规差异,目前世界各国允许辐照的食品种类仍差别较大,多数国家要求辐照食品在标签上要加以特别标注。 二食品辐照保藏原理 一、食品辐照的物理学效应 1、原子能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原子能射线(γ射线)都是高能电磁辐射线“光子”,与被照射物原子相遇,会产生不同的效应。

南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药理教研室授课教案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案首页 教研室:药理学教师姓名:罗其富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一节四环素类 一、概述 1、1948年首次用于临床的金霉素,50年代土霉素,四环素于50年代相继问世. 2、为不同四环素的天然产物. 3、四环素类抗生素为广谱快效抑菌药,对需氧及厌氧菌,革兰阳性及阴性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及一些原虫等均有抗菌活性。 4、由于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的广泛长期使用,很多病原微生物对立已产生了相当程度的耐药性,目前已有更有效抗菌药物供应临床因而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5、金霉素现已限外用。土霉素基本不同,四环素尚用于一些感染性疾病。 6、半合成四环素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由于抗菌谱广,抗菌防性强,耐药菌株较少。目前较为常用,已有替代四环素之势。 7、四环素中以米诺环素的抗菌作用最强,多丙环素其次,四环素最差。 二、四环素与土霉素 (一)抗菌作用 G+ G- 对肺炎支原休,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具有抑制作用。 对病毒,真菌,绿脓杆菌无作用 (二)作用机制 1、与细菌核蛋白体30亚基结合,阻止蛋白质合成移动复合物的形成。 2、抑制aa-tRNA进入A位,从而阻止肽链延伸和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3、引起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使胞内核苷酸和其它重要成份外漏,抑制DNA复制。 (三)耐药机制 1、肠杆菌肝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通常由质粒介导及传递,诱导其他敏感菌转呈耐药或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细菌细胞膜对四环素的通透性降低,四环素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或外流增多所致。 2、耐药性产生缓慢,可在同类品种间呈交叉耐药。 (四)体内过程

1、口服易吸收但不完全,吸收为60-80%。 2、空腹时吸收较好,与含有钙,镁,铅,铁等离子的药物或食物同服,可 因四环素与这些离子结合而影响其吸收。 3、口服吸收有一定限度。 4、分布广泛,易渗入胸腹腔,能沉积在骨髓,牙齿及釉质中。 5、乳汁浓度可达血浓度的60%,有肝肠物质循环。 6、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排泄。 (五)临床用途 1、立克次体病,四环素治疗斑疹伤塞恙虫病的首选。 2、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3、回归热,霍乱,破伤风,炭疽等。 (六)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药物对胃肠道直接刺激所造成。 2、肝肾毒性。 肝毒性:四环素沉积于肝细胞线粒体,干扰脂蛋白的合成和甘草之酯的输出,引起肝脏脂肪性变,特别易发生孕妇及肾功能低下者。 3、对牙齿和骨发生的影响 儿童服用四环素无论疗程长短均可使牙齿黄染,剂量越大,牙釉质黄染 药物对乳齿危害最大的时期为妊娠中期到出生后4-6个月。 8岁前的儿童其牙齿仍易受四环素类药物的影响。 4、过敏反应:多见皮疹 5、二重感染 由于四环素抗菌谱广,引起二重感染的机会较多,多发生在用药后20天之内。 A.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使敏感菌受到抑制,而不敏感最易在体内生长繁殖,造成二重感染。 B.多见于儿童,老人,体质衰弱者 C.病菌以白色念球菌为多 难辨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七)药物相互作用 1、与二价,三价阳离子形成难溶性结合物

南华大学药理习题集

作业习题 ◆药理学总论◆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血液造血系统的药物◆呼吸消化系统的药物 ◆激素内分泌系统药物◆抗生素及化疗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物◆实验及设计实验 ◆综合练习(一)◆综合练习(二) 药理学总论 一、单选题: 1.药物的ED50是指药物: A.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B.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C.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D.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1 / 187

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2.某患者胃肠绞痛,用阿托品治疗,病人胃肠绞痛明显缓解,但出现口干,排尿困难,后者为: A.药物的急性毒性反应所致 B.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C.药物引起的后遗效应 D.药物的特异质反应 E.药物的副作用 3.某患者经氯霉素治疗伤寒,一个疗程后,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后者属于: A.继发反应 B.毒性反应 C.变态反应 D.后遗效应 E.副作用 4.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5.以近似血浆T1/2时间间隔给药,为迅速达到稳态浓度,可将首次剂量: ?A.增加半倍 B.增加一倍 C.增加二倍 D.缩短给药间隔 E.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T1/2: A.固定不变 B.随用药剂量而变 C.随血浆浓度而变 D.随给药次数而变 7.药物在血浆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下列哪项正确: A.药物作用增强 B.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C.药物代谢 D.药物排泄加快 E.药物作用减弱 2 / 187

8生物化学习题(答案)

8脂类代谢 一、名词解释 1、柠檬酸穿梭:就是线粒体内的乙酰CoA 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然后经内膜上的三羧酸载体运至胞液中,在柠檬酸裂解酶催 化下,需消耗ATP 将柠檬酸裂解回草酰乙酸和,后者就可用于脂肪酸合成,而草酰乙酸经还原后再氧化脱羧成丙酮酸,丙酮酸经内膜载体运回线粒体,在丙酮酸羧化酶作用下重新生成草酰乙酸,这样就可又一次参与转运乙酰CoA 的循环。 2、乙酰CoA 羧化酶系:大肠杆菌乙酰CoA 羧化酶含生物素羧化酶、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 )和转羧基酶三种组份,它们共 同作用催化乙酰CoA 的羧化反应,生成丙二酸单酰-CoA 。 3、脂肪酸合成酶系统:脂肪酸合酶系统包括酰基载体蛋白(ACP )和6种酶,它们分别是:乙酰转酰酶;丙二酸单酰转酰酶;β- 酮脂酰ACP 合成酶;β-酮脂酰ACP 还原酶;β-羟;脂酰ACP 脱水酶;烯脂酰ACP 还原酶 4、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 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 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5、ACP :酰基载体蛋白,通过硫酯键结合脂肪酸合成的中间代谢物的蛋白质(原核生物)或蛋白质的结构域(真核生物)。 6、乙醛酸循环:一种变更的柠檬酸循环,在其异柠檬酸和苹果酸之间反应顺序有改变,此外,乙酸是用作能量和中间产物的一个 来源。某些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出现乙醛酸循环,它需要二分子乙酰辅酶A 的参与,最终合成一分子琥珀酸,此琥珀酸可用以合成糖类以及细胞的其他组分。 7、酮体:在肝脏中由乙酰CoA 合成的燃料分子(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 酮体过多将导致中毒。 8、脂肪酸的α-氧化:α-氧化作用是以具有3-18碳原子的游离脂肪酸作为底物,有分子氧间接参与,经脂肪酸过氧化物酶催化作用, 由α碳原子开始氧化,氧化产物是D-α-羟脂肪酸或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二、填空 1、乙酰CoA 和CO 2生成丙二酸单酰CoA ,需要消耗1高能磷酸键,并需要生物素辅酶参加。 2、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原料是乙酰CoA 。 3、丙酰CoA 的进一步氧化需要生物素和B 12辅酶作酶的辅助因子。 4、脂肪酸的合成需要原料乙酰CoA 、NADPH 、ATP 和HCO 3-等。 5、脂酸合成过程中,乙酰CoA 来源于葡萄糖分解或脂肪酸氧化,NADPH 来源于磷酸戊糖途径。 6、乙酰CoA 羧化酶是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限速酶,该酶以生物素为辅基,消耗ATP ,催化乙酰CoA 与HCO 3-生成丙二酸单酰CoA , 柠檬酸为其激活剂,长链脂酰CoA 为其抑制剂。 7、脂肪酸从头合成中,缩合、两次还原和脱水反应时酰基都连接在ACP 上,它有一个与CoA 一样的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长臂。 8、真核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都是通过需氧途径合成的;许多细菌的单烯脂肪酸则是经由厌氧途径合成的。 9、三酰甘油是由3-磷酸甘油和脂酰CoA 在磷酸甘油脂酰转移酶的作用下先形成磷脂酸,再由磷酸酶转变成二酰甘油,最后在二酰 甘油脂酰转移酶催化下生成三酰甘油。 10、乙醛酸循环运转一次消耗2分子的乙酰-CoA ,合成琥珀酸,该过程是在乙醛酸体中进行的。 11、在脂肪酸的分解代谢中长链脂酰辅酶A 以脂酰基形式运转到线粒体内,经过β-氧化作用,生成乙酰CoA ,参加三羧酸循环。 12、酮体是指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 13、一个碳原子数为n 的脂肪酸在β-氧化中需经2n -1次β-氧化循环,生成2n 个乙酰CoA ,2n -1个FADH2和NADH(H+)。 14、脂肪酸β-氧化在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进行,脂酰-CoA 每进行一次β-氧化就分解一分子乙酰CoA ,它本身缩短了2个碳原子。 15、饱和脂酰CoA β-氧化主要经过脱氢、水化、脱氢、硫解四步反应,β-氧化的终产物是乙酰CoA ,每次β-氧化可产生5 A TP 。 16、α-氧化的结果产生了缩短了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17、磷脂合成中活化的二酰甘油供体为CTP ,在功能上类似于糖原合成中的UTP 或淀粉合成中的ATP 。 三、单项选择题 1、脂酸的合成通常称作还原性合成,下列哪个化合物是该途径中的还原剂? A 、NADP + B 、FAD C 、FADH2 D 、NADPH E 、NADH 2、在高等生物中,下列哪个酶是多酶复合物? A 、乙酰转酰基酶 B 、丙二酸单酰转酰基酶 C 、β-酮脂酰-ACP-还原酶 D 、3-羟脂酰-ACP-脱水酶 E 、脂酸合成酶 3、下列有关脂肪酸从头生物合成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 A 、它并不利用乙酰CoA B 、它仅仅能合成少於10个碳原子的脂酸 C 、它需要丙二酸单酰CoA 作为中间物 D 、它主要发生在线性体内(在胞质溶胶) E 、它利用NAD +作为氧化剂(NADP +) 4、在脂酸生物合成中,将乙酰基从线拉体内转到胞浆中的化合物是 A 、乙酰CoA B 、乙酰肉碱 C 、琥珀酸 D 、柠檬酸 E 、草酰乙酸 5、从甘油和软脂酸生物合成一分子甘油三软脂酸酯,消耗多少个高能磷酸键? A 、1 B 、3 C 、5 D 、7 E 、9 (每分子甘油磷酸化生成甘油-α-磷酸时,消耗1个高能磷酸键;每分子软脂酸活化成软脂酰CoA 时,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1+ 3×2=7) 6、在胆固醇生物合成中,下列哪一步是限速反应及代谢调节点? A.、焦磷酸牻牛儿酯?焦磷酸法呢酯 B 、鲨烯?羊毛固醇 C 、羊毛固醇?胆固醇 D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CoA ?甲羟戊酸 E 、上面反应均不是 (这步反应由HMG-CoA 还原酶,该酶是胆固醇生物合成中关键性的限速酶。它是产物反馈抑制的关键部位,食物胆固醇抑制胆 固醇合成主要是抑制了HMG-CoA 还原酶的合成) 7、在哺乳动物中,鲨烯经环化首先形成下列固醇中的哪一个?(鲨烯?2,3-环氧鲨烯?羊毛固醇) A 、胆固醇 B 、2,3-脱氢胆固醇 C 、羊毛固醇 D 、β-谷固醇 E 、皮质醇 8、甘油醇磷脂合成过程中需哪一种核苷酸参与? A 、ATP B 、CTP C 、TTP D 、UTP E 、GTP 9、脂酸β-氧化的逆反应可见于

南华大学辐射剂量与防护课程复习题集

南华大学辐射剂量与防护课程复习题集

南华大学辐射剂量与防护课程复习题集 一、概念题 1、比释动能 2、确定性效应 3、组织空气比 4、当量剂量 5、能量注量 6、吸收剂量 7、随机性效应 8、百分深度剂量 9、有效剂量10、.粒子注量11、电离辐射12、线能13、随机性效应14、平衡当量氡浓度15、平衡因数16、体膜17、参考人18、滞留函数19、能量注量率20、比有效能21、辐射化学产额22、待积当量剂量23、周围当量剂量24、定向剂量当量 25、衍生辐射场 二、填空题 1、量热计按对芯体热散失采用的修正方法不同可分为(绝热型)、(等温型)、(准绝热型)、(稳态型)、(动态型)。 2、天然辐射源主要指(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 3、剂量计的指标主要有(绝对剂量计和相对剂量计)、(能量响应和LET响应)、(重复性、均匀性和准确度)、(探测限和测定限)和(量程和线性)等。 4、核事故按性质可分为(超剂量事故)、(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放射源丢失事故)、(表面污染事故)、(超临界事故)。 5、内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为(包容)、(隔离)、(稀释)和(净化)。 6、粒子注量Φ等于(单位体积内)的径迹总长度。 7、辐射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辐射平衡状态,它们是(完全辐射平衡)、 (带电粒子平衡)、(δ粒子平衡)、(部分δ粒子平衡)、(过渡平衡)。 8、放射性核素按毒性可分为(极毒组)、(高毒组)、(中毒组)和(低毒组)四组。 9、常用的几种气体型辐射剂量测量仪为(外推电离室)、(自由空腔电离室)、(正比计数器)。 10、热释光剂量计主要用于(辐射防护)、(辐射治疗)、(环境监测和考古)。 11、辐射防护限值一般可分为(基本限值)、(导出限值)、(管理限值) 和(参考水平)四个级别。 三、选择题 1、固体核径迹探测器不能测下列哪种辐射粒子。( d ) a、质子 b、α粒子 c、高能裂变碎片 d、γ射线 2、带电粒子在物质中以下列哪种形式沉积能量。( a ) a、电离和激发 b、光电效应 c、康普顿散射 d、弹性散射 3、用探测效率为10%的气体探测器测量一种衰变常数为1min-1的放射性核 素,在一个半衰期内总计数为1×105(每次衰变释放一个粒子)。问在计数区间的开始时刻的活度。( b ) a、1×105衰变/分 b、2×106衰变/分 c、2×105衰变/分 d、1×107衰变/分

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科简介

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科简介 招生专业方向——100100基础医学 _ 01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发病学与防治基础 _ 02心肌损伤与保护分子生物学 _ 03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病因发病学与防治基础南华大学病理生理学科由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和机能学实验中心(部分)组成,是湖南省重点学科-南华大学基础医学重要组成学科之一。学科带头人为南华大学副校长姜志胜教授。学科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和2010年作为重要支撑学科,为成功申报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做出突出贡献。学科现有海外引智高端人才湖南省“百人计划”专家1人,湖南省“海外名师”1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导师队伍已实现博士化且一半以上有出国留学经历;其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和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人选5人次,学科人员结构合理。 学科现承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病理生理学前沿专题讲座》、《医学分子生物学》、《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本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能学》、《生物信息学》和《组织工程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任务。其中《病理生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为省级优秀教研室。学科近5年

来主编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和实验教材3部和参编教材6部,主编专著4部。 学科建有动脉硬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合作建有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是国内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学科团队现为湖南省(首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依托单位;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主编单位;建有和维护“中国动脉硬化网”。 学科在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研究领域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历年来学科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近20项;近5年来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0项,科研经费超100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学科每年招收培养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20余人。 学科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方向的科学研究,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与凝练,学科形成了三个主要科研方向:1.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主要是从事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研究、药物研发和临床防治基础研究,包括心肌缺血与保护研究;2.糖脂代谢紊乱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主要是从事脂代谢紊乱机制与防治研究和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的机制与药物研发研究;3.气体信号分子心脑血管效应及应用研究:主要从事硫化氢、一氧化氮等气体信号分子在心脑血管中效应研究与以气体信号分子为靶点的药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习题与答案

第0 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分子生物学 2 .单克隆抗体 二、填空 1.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 )、 ()三部分。 三、是非题 1、20 世纪60 年代,Nirenberg 建立了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合成体系。研究结果 发现poly(U)指导了多聚苯丙氨酸的合成,poly(G)指导甘氨酸的合成。(×) 四、简答题 1. 分子生物学的概念是什么? 2. 你对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和包括的研究范围是怎么理解的? 3. 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有哪些方面? 4. 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景如何? 5.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的社会意义和科学意义是什么? 6.简述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中的三大理论发现和三大技术发明。 7. 简述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8. 二十一世纪生物学的新热点及领域是什么? 9.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20 世纪后叶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 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起了革命性的变化。试阐述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三大基 本原则,三大支撑学科和研究的三大主要领域?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一门学 科,而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指基因和蛋白质两大类;分子生物学以遗传学、生物化 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的多种生命现象进行研究。 2 .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抗体。 二、填空 1. 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 重组技术 三、是非题 四、简答题 1. 分子生物学的概念是什么? 答案: 有人把它定义得很广:从分子的形式来研究生物现象的学科。但是这个定义 使分子生物学难以和生物化学区分开来。另一个定义要严格一些,因此更加有用: 从分子水平来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从分子角度来解释基因的结构和活性是本书 的主要内容。 2. 你对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含义和包括的研究范围是怎么理解的?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 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 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

南华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药理学期末考试

南华大学2013 –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药理学A 课程试卷(A 卷 模拟 11级临床医学 麻醉学专业) 考试日期:2014年1月9日 考试类别: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 (每个 4 分,共 20 分) 1. 药物 药物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 药物包括有利于健康的催眠药、感冒药、退烧药、胃药、泻药等等各种药品。药物可在药店购买。处方药必须凭处方购买。 2. 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 3. 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F )是指经过血管外途径给药后被机体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用F 表示,F=(D/A )X100%。A 为药物直接进入体循环的所能达浓度,D 为口服相同药物剂量后体循环所能达到浓度 4. 首关消除 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人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 5. 药物清除半衰期 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问。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6. 表观分布容积 是指当药物在体内达动态平衡后,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之比值称为表观分布容积。 7. 治疗指数 通常将药物LD50 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是评价化疗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二、简答题(共小题,共分) 1.呋塞米。氢氯噻嗪、安体舒通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郡位在髓袢升支粗段.选择性的抑制NacI的重吸收,又称袢利尿药。由于本类药物对Nad的重吸收具有强大的抑制能力袢利尿药通过对血管床的直接扩张作用影响血流动力学。对心力衰竭的病人.呋塞米和依他尼酸能迅速增加全身静脉血容量。降低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呋塞米还能增加肾血流量,改变肾皮质内血流分布,其作川机制尚来完全阐明。这些作用与其利尿无明显关系,吲哚美辛也可减弱这种扩血管作用,可能与该类药促进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袢利尿药主要用于肺水肿和其他严重水肿以及急性高血钙等。 1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静脉注射呋塞米能进速扩张容量血管。使回心血量减少.在利尿作用发生之的即可缓解急性肺水肿,是急性肺水肿的迅速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同时由于利尿.使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增高,也有利于消除脑水肿,对脑水肿合并心衰者尤为适用。 2其他严重水肿可治疗心、肝、肾性水肿等各类水肿。.主要用于于其他利尿药无效的严聃水肿病人, 3急慢性肾衰竭急性肾衰时.袢利尿葑可增加尿量和K。的排m.冲洗肾小管.减少肾小管的萎缩和坏死.但小延缓肾衰的进程;.大剂量呋塞米可以治疗慢性肾衰.增加尿量,在其他药物无效时,仍然能产生作用。.其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对肾衰也有一定的好处。 4高钙血症本类药可以抑制Ca。’的重吸收,降低血钙。通过联合应用袢利尿药和静脉输入生理盐水而大大增加Ca’。的排泄.这对迅速控制高钙血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5加建某些毒物的排泄应用本类药物.结合输液,可使尿量增加.在一天内达到5L “上。主要用于某砦经肾排泄的药物中毒的抢救,如K效巴比妥类、水杨酸类、溴剂、氟化物,碘化物等。 不良反应:1水与电解质紊乱常为过度利尿所引起,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氧性碱血症.长期应用还可引起低血镁, 2耳毒性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呈剂量依赖性 3高尿酸血症 2.甘露醇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1脱水作用静脉注射后,该药不易从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向血浆转移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可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甘露醇口服用药则造成渗透性腹泻,可用于从胃肠遭消除毒性物质。 甘露醇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安全而有效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青光眼急性发作和病人术前应用以降低眼压。 2利尿作用静注甘露醇后,血浆渗透压升高,血容量增加,血掖黏滞度降低.并通过稀释血液而增加循环血容量及肾小球滤过率。该药在肾小球滤过后不易破重吸收.使水在近曲小管和髓袢升支和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减少,而产生利尿作用。以上作用导致肾排水增加。 另外,由于排尿速率的增加,减少了尿液与肾小管上应细胞接触的时问,使几乎所有电解质的重吸收也减少。如抑制髓袢升支对Na‘的重吸收,可以降低髓质高渗区的渗透压.进 而抑制集合管水的重吸收。~般在1岫20mm起效,扣3h达高峰.持续6^8h。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