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感冒拔罐疗法

感冒拔罐疗法

感冒拔罐疗法
感冒拔罐疗法

感冒拔罐疗法

————————————————————————————————作者:————————————————————————————————日期:

中医拔罐的方法及禁忌

中医拔罐的方法及禁忌 我国中医文化历史悠久,而且历来备受欢迎,它在疾病的治疗方面不仅有着很大的贡献,同时也给社会医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你知道中医在拔罐的过程中是如何用好这个小罐罐的吗? 拔罐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火罐法: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有下列几种方法: (1)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辟谷,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2)闪火法: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4)贴棉法: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e05833544.html,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2、水罐法: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法: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 温馨提示: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 有些人在身体感觉不舒服的时候,会选择拔火罐。通过拔火罐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同时还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的治疗。但是拔罐也有一些禁忌,一起来看看。 禁忌一:同一位置反复拔 很多患者生病后,常在同一个位置反复拔火罐,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比如红肿、破损。 建议:拔火罐的时候,可以在多个位置拔,以增加治疗效果。 禁忌二:拔火罐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溃、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感冒。

拔火罐的原理作用方法及禁忌

拔火罐的原理、作用、方法及禁忌 一、拔罐法的作用: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主要用于风湿痛、老寒腿、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痹痛”筋骨酸楚、伤风伤寒所致的感冒头痛、腹痛及哮喘等症有治疗作用。如人到中年,筋骨疼痛显然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寒湿诸邪入袭而留驻于骨关节,加上中年之后其气渐衰,血行缓慢,血不运而通行不畅以致诸证渐出。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通络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火罐用在人体穴位上,可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疾病。 二、拔罐的原理 当人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毒、外伤的侵袭或内伤情志后,即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病理产物,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这些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中医认为拔罐是通过罐内负压的作用打开毛细血管及毛汗孔,使局部产生收缩和冲挤的相互作用,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而致淤血,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排出体外,达到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调动人体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的斑印及颜色的定义: 1、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血压高,或有温热之邪。 2、罐印微白,触之不温,多为经寒血虚,证见体乏无力,面色无华。 3、罐体内壁有水气兼见水泡者,表示该部位有湿气,为常期涉湿或穿潮湿衣服有关。 4、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为寒凝血瘀,为风寒流注于皮下经络。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双虚或气血阴阳不调。 6、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经行不畅。 7、罐印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气血不宣所致皮表不得儒养。(白而无色多表示局部中层、深层神经系统应不良)。 8、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经行不畅,有血瘀现象。 9、罐印出现水泡和水珠状,表明患者体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或属炎性水肿,如果拔罐后水泡色呈血红或黑红色,为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为经逆。 10、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证见身体发热伴有头晕目眩者,表明患者热毒阳盛伤阴,阴血亏损。 11、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伴有丹痧瘀斑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此为阳盛伤阴,为肝气郁结涉及脾血受统不正,可见所触肌肉均有疼痛感。 12、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文,多表明患者患有潮湿、风邪入表症。 13、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和凉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 14、一般正常健康者罐色红白隐隐,触之微温,无太大皮表疼痛感。 三、拔罐方法: 1、辩证施治:拔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虚、实、寒、热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治疗头痛,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疗,这时就要分清症候,在太阳穴和督脉大椎、风府、陶道穴拔火罐,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偏头痛伴有眩晕眼花、耳鸣者,可选风池、天窗、肩中

拔罐法技术规范

拔罐法技术规范 二、拔罐疗法的适应范围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吸拔经络中的风寒湿气外出,还具有引出排脓等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痛、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痛、胃痛、疡初期未溃时,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等病症。 三、拔罐疗法常见的吸拔方法 ①闪火法: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在罐内闪火排去空气,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②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并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③架火法:用一直径2~3cm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火罐扣上。 四、常用的拔罐法及操作 ①坐罐:要求主试者用闪火法拔罐,用止血钳夹住一个经95%乙醇浸泡过的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绕1圈迅速退出,并立即将罐口扣在放术部位,使罐吸附在皮肤上。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过多,亦勿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 ②闪罐:用闪法火将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取下,取下拔上,直至皮肤潮红充血为度。 ③走罐:选用口径较大、罐口平滑的玻璃罐,先在罐口和施术部位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住,然后以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向左、右施术部位往返推动,至较大面积的皮肤出现潮红为度。 ④针罐:先将针刺入穴位,待得气后将留置穴位,然后用闪火法,以针刺部

位为中心,将罐拔住,约10~15min,至皮肤潮红充血起罐。 ⑤刺络拔罐:在施术部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地叩刺出血,再拔上火罐,留置10~15min后。起罐后擦净血迹。 五、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①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火罐。 ②拔罐时应选肌肉丰厚的部位,而在肌肉浅薄、骨骼突出、皮肉松弛、毛发较多的部位不易吸拔,罐易脱落。 ③体位要适当,拔罐过程中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④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须慎用。 ⑤拔罐时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过多,亦勿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 ⑥拔罐一般可出现局部红晕或紫绀色,一般不须处理,会自行消退。若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出现水泡,小者当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大的须用消毒针将水放出并包敷,防止感染。 ⑦起罐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即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⑧应用针罐时,应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撞压针入深处,损伤脏器及血管。故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针罐。 ⑨使用多罐时,火罐的排列顺序不宜太近,以免皮肤被牵拉产生疼痛。 ⑩应用刺络拔罐时,出血量须适当,一般5~7ml。

拔罐治疗病理分析及实例解读

拔罐后皮肤颜色说明 2009-03-07 22:27:33 来自: [已注销] 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 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 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 鲜红而颜、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红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 皮肤微痒风邪、湿症 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 罐中有水珠者寒湿重 紫红、暗红阴症、寒症、血郁 潮红、淡红虚症 局部很快恢复原样说明快痊愈 有位医生的体会: 根据前贤的经验和我多年临床观察的总结,现介绍火罐印迹的临床体会,我认为凡肌体及内脏功能失调者,均会出现不同颜色的火罐印迹,对于诊断和指导保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罐印紧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3。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4。淡紫发表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 6。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我常在临床上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来治疗、调节内脏功能。 7。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 8。行罐或坐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 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的多次拔罐。 9。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寻麻疹状),提示为风椰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 10。随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随着减轻,且不易现罐印,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 【拔罐印色素反应如下】: 1、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2、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3、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 4、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5、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6、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7、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

刺络拔罐治疗感冒

刺络拔罐治疗感冒 刺络拔罐治疗感冒 治法:令患者充分暴露背部,伏卧于治疗床上,先在患者背部涂少许香油,然后用闪火法将一中号玻璃罐拔于大椎穴处,而后用双手将罐由大椎穴沿督脉向下拉至腰部后起罐,再用上法分别在督脉两侧各旁开1.5寸、3寸的膀胱经上,由肩部向下拉至腰部后起罐。反复施上法于督脉、膀胱经上3~5次,再将背部的油擦拭干净。继而在大椎、肺俞穴常规消毒后各点刺2~3下,再用大号玻璃罐在该处拔罐20分钟,起罐后消毒。隔日施术1次。 结果:治疗161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1天。经治疗1~3次,痊愈大椎、太阳穴放血治疗感冒 治法:取仰卧位,先取两太阳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浅刺,每穴刺3~5针,挤出少量血液,每穴0.5~1ml。而后取坐位,头向前低,取大椎穴,用三棱针刺3~5针,再拔火罐,出血量1~3ml,隔日治疗1次。 结果:治疗244例,病程短者半天,长者半月。经1次治疗痊愈57例,2次治愈98例,3次治愈66例,好转23例,有效率100%。 体会:大椎、太阳穴放血,可起到祛风、泄热、解表、通络止痛之功,无论是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有良好效果。若再配合适当的抗感冒药治疗,效果更好。 山东256200 邹平县中国银行门诊殷风新刘叶青针刺大椎、足三里穴治疗流行性感冒 治法: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屈曲,用力以手抱头,使颈部和胸部最大限度地向前弯曲。医者一手持毫针向大椎穴徐徐刺入0.5~1.5寸,另一手以大椎穴下方沿脊柱至尾部施以循按手法,然后行透天凉手法。捻针5~10分钟,捻转时腰脊或尾骶部产生凉意为宜,捻转后留针15分钟后出针。然后毫针直刺足三里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后出针。 结果:治疗初发流感32例,经1~3次治疗后,痊愈耳穴贴压治疗感冒 治法:取肺背俞穴点刺放血配合大椎隔姜灸治疗感冒 治法:取肺俞、厥阴俞、脾俞、胃俞、膈俞、大椎穴。患者取伏卧位,暴露背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分别在肺俞、膈俞、胃俞、脾俞、厥阴俞点刺后挤压出血,每穴挤血8~10滴,然后以干棉球擦净血迹,再将大椎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放血8~10滴,再将4cm×4cm大小、厚0.2cm的姜片置于大椎穴上,另将艾绒捻 制成 3cm的艾炷置于姜片上灸,每次灸6壮,每壮燃烧完毕后再更换另1壮。以

拔罐疗法教案

《拔罐疗法》 陆昊 2012-8-3 (一)定义 拔罐疗法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为什么说咱们祖国医学在几千年后逐渐被老百姓忽略,而拔罐一直在民间流传,就说明它不光方便,快捷,而且确实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所以说我们作为医者就更要掌握好,应用好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这是因为中国远古时代医家,应用动物的角作为吸拔工具的。那么现在呢,临床上常用的罐有竹筒的陶瓷的还有抽气的玻璃的 (二)操作方法 我主要说下玻璃罐的使用方法用镊子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扰1~3圈,迅速的将罐子扣在应拔的部位。 (1)涂水在拔罐地方,事前先涂些水(冬季涂温水)。涂水可使局部降温,保护皮肤,不致烫伤 (2)火焰朝罐底:酒精棉球火焰,一定要朝向罐底,万不可烧着罐口,罐口也不要沾上酒精 (3)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用右手持罐,左手持镊子,右手动,左手不动。(中医院教材) (三)基本手法 咱们这教材上一共就是4点即闪留走刺络 闪罐 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病例。

留罐 这就好理解了,就是拔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 (这里注意一点)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走罐 咱们书上说的走罐,其实应该叫推罐,顾名思义就是推着罐子走,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凡士林),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刺血(刺络)拔罐法 用三棱针、粗毫针等,先按病变部位的大小和出血要求,按刺血法刺破小血管,然后拔以火罐.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刺血治疗的方法。 (四)常见疾病 感冒腰痛病带状疱疹 感冒腰痛病一起讲 都是是取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走罐和留罐法。 这里提到经络了我就简单的说一下人体经络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足太阳膀胱经是十二正经里的一条经脉 位置: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部位起于(睛明穴),上达额部,络脑,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大家不搞针灸,简单记就行,督脉就是大梁骨自上到下。膀胱经就是脊柱双侧旁开1.5寸这两溜。 感冒:1将罐扣在督脉上,走罐3~5次。 2再移至膀胱经,走罐3~5次。 3将罐留与大椎风门肺腧等穴 腰痛:1将罐扣在督脉上,走罐10-15次。 2再移至膀胱经,走罐10-15次。 带状疱疹(重点) 这块也毫不保留的分享给大家伙,应用好了,钱是大大的。 局部取穴刺络放血拔罐

最新感冒拔罐疗法[1]1

感冒拔罐疗法[1]1

感冒拔罐疗法 感冒是生活当中最常见的疚病,涉及到千家万户。患了感冒,许多年轻一点儿的人一挺就过去了,那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强。有一些人患了感冒,是吃些感冒药帮助挺过去。还有一些体质较差的人患)感冒,为了很快治好感冒,则去医院输液。 患了感冒吃药、点滴,虽然无可非议,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会发生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不但造成抗药性的出现,同时也容易引起新的疾病发牛。治好了这种病,却导致了另一种疾病的发生,而且更难治疗,得不偿失。 一般来说,感冒分为风热型和风寒型。对于风热型,我们拔大椎区,因为火和热是向上走的,对于风寒型,拔腰中区,因为寒、凉是在下面。但是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于是我们可以在大椎区和腰中医两处都上罐,不管是风热型还址风寒型,都会起作用。如果发热,可以将大椎区改为神道区,也就是大椎区下移一个罐口部位。如果检验白细胞偏高,有炎症,则加拔肝区和脾区,因为肝藏血,脾生血,引起感冒的病菌也是存在于血液之中的,我们吸拔肝区和脾区,可以增加免疫力,帮助消灭病菌。对于中医来讲,以胸膈为界分上、下.对应手足三阴、三阳的经脉,上管火,下管寒,所以,我们拔罐,总是一上一下地选择上罐部位。 普通的感冒,大都是偶感风寒,属表证.肺主表,所以还应该在肺区上罐。轻微感冒拔大椎区、腰中区即可,稍重一些在大椎区两侧加拔肺区,或肺上尖区,发热加拔脾区、肝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上:指吸拔大椎、神道区;下:指命门、腰中区和尾根区;左:指脾区,包括脾上尖、脾下

尖区;右:指肝区,包括肝上尖、肝下尖区。左脾右肝,一定要记住,是最常用的部位。 许多人有这样的经历:连续输液10多瓶也没见感冒好转,吃了好长时间的药也不见强。这是因为他们的体质比较差,应该从提高自身免疫力着手来治疗,而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快捷方法就是拔罐。我们在用拔罐治疗感冒的时候,为了尽快治愈.可以每天拔3-4次,也可以每天拔l—2次,时间可以从40-50分钟,甚至一小时。虽然痛一点,但是效果有时比点滴要好得多。如果感冒的同时伴有严重的咳嗽,在拔罐的同时,取一杯温开水,每当要咳嗽之前,用水压一下咳嗽,起止咳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一小时用一杯水就够了,按照中医理论,肺主肃降。清气上升,提供人体需要的氧气,浊气下降,以浊气下达小腹为顺,通过胃肠排出。肃降不利,才导致气逆而咳。胃肠有阻遏肺气肃降之嫌,所以加拔胃肠部位。 吸拔华盖区可以治疗咳嗽,效果较好。对于感冒伴有咳嗽应拔华盖区。有的感冒是由于胃肠问题引起的,所以,脐中区及附近的胃肠区、气海区,应该根据需要上罐。 感冒,这里是指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春秋气候变化时多有发生。俗话说:无火不感冒。实际上,易患感冒的人,多是自身经络不畅通,身体免疫力差,以至稍受风寒,感冒上身。 感冒的症状一般有两种:一是发热、多汗、咽痛、咳嗽;二是不发热、无汗、头痛。对于不发热的情况,取大椎区和腰中区上罐,对于发热的情况,取神道区、腰中区、肝区、脾区上罐。对于发热重的病例,根据情况可以一日上

感冒拔火罐

感冒是一种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喉肿痛、脉浮。感冒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外感病邪不同,感冒分风寒、风热和暑湿3型。 一、风寒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方法一 (1)选穴大椎、背部膀胱经穴。 (2)定位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背部膀胱经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1.5寸和3寸。

(3)拔罐方法采用走罐法。走罐处涂以姜汁作润滑剂,来回走罐以皮肤呈紫红色为度,最后将罐留在大椎、肺俞上20分钟。也可采用排罐法,留罐20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 2、方法二 (1)选穴大椎、肺俞、合谷、列缺。 (2)定位大椎:见前。 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 处为取穴部位)。 合谷:第1、第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中点(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

列缺: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①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为取穴部位;②腕关节掌屈,在桡骨茎突上方可摸到一裂隙处,此处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 二、风热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轻、发热重、头痛、有汗、流浊涕、痰黄稠、口渴、舌苔薄黄为主要症状。(二)治法

感冒的中医外治法

感冒的中医外治法 风寒感冒: 1.葱白头、生姜各30克、食盐6克,白酒1盅,将前3味药共捣烂呈糊状,入酒调匀,用纱布包紧,涂擦前后背、手足心及腘窝,涂擦1遍后,让患者安卧,一般30分钟后即有汗出。 2.白芷3克,冰片0.6克,共研细末,过筛,贮瓶密封,用时取药粉适量,药棉裹之,塞入一侧鼻孔内,每侧鼻孔交替塞30分钟,每日3次,3日为1疗程。 风热感冒: 1.桑叶、菊花、薄荷10克,连翘20克,生姜10克,桂枝6克,青葱1根,将诸药打碎分2份装入布袋,水煎20分钟,先取1袋熨颈、项、肩、背等处,稍冷则更换药袋,交替使用,每次30-40分钟,每日2次,3日为1疗程,同时也可用药汁熏洗各部位,以加强疗效。 2.银花4克,连翘4克,桔梗2.4克,牛蒡子2.4克,淡豆豉2克,甘草2克,竹叶1.6克,上药共研细末,过筛,取药粉适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包扎固定,每次贴药4-6小时,每日2次。 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 取穴:风池、大椎、曲池、合谷等。 配穴:风寒感冒,加风门、肺俞;风热感冒,加鱼际、外关;暑湿感冒,加支沟;气虚感冒,加气海、足三里;阳虚感冒,加百会、关元;血虚感冒,加血海、三阴交;阴虚感冒,加太溪。 2.耳针疗法: 取穴:肺、气管、内鼻、脾、三焦、耳尖等。 局部消毒后,耳尖穴点刺出血,余穴每次选2-3个,双侧同时针刺,捻转泻法,留针10-20分钟。 3.电针: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风池等穴。每次选取2穴,以毫针刺入,产生针感后,加电刺激,选取适当的波型和频率,以病人出现能耐受的麻胀感为度,每次通电时间10-20分钟。 4.刺络疗法: 取穴:尺泽、委中、少商、大椎、耳尖、耳垂等。大椎挑刺出血,并拔罐5-10分钟;尺泽、委中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令其血流自止;少商、耳尖、耳垂诸穴,点刺出血数滴即可。 5.皮肤针疗法: 风寒感冒取脊柱两侧、肘窝、大小鱼际、鼻部;风热感冒取胸背部、风池、大椎、合谷、曲池。以中度或重度刺激,每日治疗2-3次。 6.头针疗法: 取感觉区、胸腔区,平刺,每次捻转1-3分钟,留针15分钟。 7.光针疗法: 取穴:大椎、风池、风门、膈俞、合谷、曲池、鱼际、外关。 每次选穴2-4个,用氦-氖激光器照射,功率一般为10-30毫安,照射距离为20-30毫米,每日照射1次,重症每日照射2次,每次每穴照射2-5分钟。 推拿疗法: 手法:拇指按揉风池、风府、大椎、外关、合谷、曲池,拿肩进。 风寒感冒,加用拇指禅推法自攒竹穴沿足太阳分布推至天柱穴,以疏通足太经络,止头痛,利肺窍,按揉列缺以宣肺止咳、助汗解表;外感风热者,加用拇指禅推法自印堂沿督脉分布推至神庭穴以祛风热,再用拇指抹法自印堂穴沿前额分别向两侧抹至太阳穴,以疏风散热,通络止痛。 风寒感冒苏叶、杏仁、白芷各10克研末,连须葱白3茎、生姜1片捣烂,诸药混合后搅拌均匀,加入少许蜂蜜调成膏状。用时取适量敷于脐部,每天更换1次,待微微出汗即可。 自汗、盗汗五味子、黄柏、枯矾各等分,共研为细末,用时将药末用醋调成糊状,填满脐眼,每天换1次,7天为1疗程。

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发布时间:2014-05-26 来源:养生围观:4292次 字号:T|T 【导读】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有哪些?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怎么看?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症状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拔罐治疗感冒技术

拔罐治疗感冒技术 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古称角法,又称吸筒法//那么罐分为几种:现在比较长用的有玻璃罐竹罐陶罐抽气罐等//1.玻璃罐是目前最常用的罐,它是由玻璃加工制成,其优点是罐口光滑,质地透明,使用时可观察到拔罐部位皮肤充血淤血程度,便于掌握情况;缺点是易摔碎损坏。//2.竹罐优点是轻便、廉价。不易破碎;缺点是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强,不易观察皮肤的变化。大家看一下第一个是竹火罐,是要用火来拔罐的,后面一个是竹药罐他需要放在热水中煮沸利用热力的作用来拔罐的,后面会详细讲到的。//3.陶罐由陶土烧制而成,形如石臼,罐口平滑,其优点是吸力强;缺点是易破碎,不易观察皮肤的变化。后面一张图片他是一个五行能量罐,不同的颜色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大家看一下这个罐罐底凹陷//4.抽气罐其优点是不用点火,不会烫伤,使用安全,可随意调节罐内负压,控制吸力,便于观察等。它是家庭最适用的罐。// 拔罐的方法 1.火罐法 (1)闪火法:以持针器或血管钳夹住95%的乙醇棉球,一手持点火工具,一手持罐, 罐口朝下,点燃后将火迅速深入罐内旋转一周退出,迅速将罐扣在选定部位。 特别提示:拔罐前要检查保证罐口光滑无破损;拔罐时要防止点燃后酒精棉球不能 下滴烫伤皮肤;点燃酒精棉球后,切勿较长时间停留于罐口及罐内,以免将火罐烧热烫伤皮 肤。// (2)投火法:用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火罐吸拔在选定部位。 因罐内有燃烧物质,火球落下易烫伤皮肤,故只适宜身体侧面横拔。// (3)贴棉法:用1~2cm 大小酒精棉片,贴在罐内壁的中下段或罐底,点燃后,将火 罐迅速吸拔在选定部位上。贴棉法在临床上使用的并不多。// 2.煮罐法 此法一般使用竹罐,将竹罐倒置在沸水或药液中,煮沸1~2 分钟,用镊子夹住罐底, 提出后用毛巾吸去表面水分,趁热按在皮肤上。通过热力的作用来拔罐的。// 3.抽气罐法 用抽气罐置于选定部位上,抽出空气,使其产生负压而吸于体表。// 三)拔罐法的操作方法有留罐.走罐.闪罐.抖罐.揉罐下面主要讲留罐.走罐.闪罐这3个比较常用的 1. 闪罐:以闪火法或抽气法使罐吸附于皮肤后,又立即取下,如此反复操作,直至皮 肤潮红发热的拔罐方法,以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他有温经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年老体弱,发病长的虚弱病症// 2. 留罐:又称坐罐,即拔罐后将火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10~15 分钟,然后将罐起下。作用温经散寒,舒筋去湿 适应症:此法适用于临床大部分风寒湿热所致背腰骶四肢关节疼痛病症,是最常用的拔罐法。 特别提示:儿童拔罐力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在肌肉薄弱处拔罐或吸拔力较强时, 则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3. 走罐:又称推罐,先在罐口或吸拔部位上涂一层润滑剂,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再以手 握住罐底,稍倾斜罐体,向前后推拉,或作环形旋转运动,如此反复数次,至皮肤潮红、深 红或起痧点为止。有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加快血液循环,推动新陈代谢,对改善偏瘫后遗留的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等问题有很好的疗效。适用于急性热病或深部组织气血瘀滞之疼痛、外感风寒、神经痛、风湿痹痛及较大范围疼痛等。 特别提示:选用口径较大、罐壁较厚且光滑的玻璃罐;施术部位应面积宽大、肌肉丰厚, 如胸背、腰部、腹部、大腿等。// (四)起罐方法 起罐时,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轻轻按压,使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不可 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感冒(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 多因病邪侵入人体肌表所致。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入,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 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肃。 ?那么大家想一想怎么样用拔罐来治疗感冒?拔哪里?有没有人知道?下面我们一起

中医拔罐疗法

中药拔罐疗法:俗称俗称药罐疗法,又称中药拔罐疗法,它是指中药与拔罐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拔罐能够通经脉,调气血,平衡阴阳,祛病健身。 中药拔罐疗法起源 中药拔罐疗法,古称药角法。在马王堆出土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晋代医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有以制成罐状的兽角拔脓血治疗疮疡脓肿的记载。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则进一步阐述了“角法”的操作方法:刺破患处,用竹管吸拔出血。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火罐,江右及闽中者皆有之,系窟户烧售,小如大人指,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或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巅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合入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患者但觉有一股暖气,从气孔透入,少顷火力尽,则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不必服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对罐具疗法的出处、形状、适应病证、操作方法及优点等做了详细的介绍。以后,拔罐疗法逐步发展,罐具从兽角、竹筒发展为金属罐、陶罐、玻璃罐,乃至抽气罐、挤压罐等;操作方法也从留罐发展为推罐、闪罐;配伍方法也从针刺、艾灸、按摩、中药发展为配合电针、红外线、石蜡等;适应范围从吸拔脓血发展为治疗风寒痹痛、虚劳喘息等外感内伤的数百种疾患。据罐具、操作方式、部位及配合疗法等的不同,分别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祛风除湿、温固阳气、舒筋活络、清热泻火等功效。如留罐法以祛寒作用为主;闪罐法以驱风作用为主;走罐法以活血通络作用为主;多罐法以泻实作用为主;疏排法以补虚作用为主;拔关元可祛寒,拔大推则能清热;若配合灸法或红外线照射法,能增强其祛寒作用;配合针刺、药物、按摩等法,可增强拔罐疗法的治疗效果,并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拔罐疗法为中国的传统医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广为流传。好轻松拔罐器,扬弃了古老点火拔罐法的操作不便、容易烫伤、不安全、施治部位受限和适用范围小的弊端,改点火烧真空为真空枪抽真空,使治疗罐具吸附于体表穴位,形成局部充血,促使人体经络通畅、祛风除湿、驱寒拔毒、祛病健身。好轻松拔罐器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及家庭自我保健。负压原理 负压存在于人体内的原理以及其与各种疾病的辨证关系等,都是较为复杂的学术问题,恕本文不在做赘述。其实负压可以存在于任何特定的范畴之内,并起着相应的作用。人体内所存在的负压与体外自然界的大气压力所呼应,共同规范了人体各部位的形状;人体内负压充斥在脏腑、骨骼、肌肉、神经……间的每个角落,保障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正常有序。负压的恒定状态通过运动和传递来实现,每个人都具备自动微调体内负压的能力,体外环境的微弱变化和体内各部位的微恙都是可以不治自愈的。超出自我调节能力的负压失衡,如长时间工作、生活在空调室内、烟酒过量,坐、立姿式错误等所引起的体内负压失衡,其表现症状就是平常所见到的各种疾病,这就需要应用一定的方式,经过外力的调节来综整,恢复体内负压的正常,从根本上消除疾病。 (一)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知,沟通仙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它通过罐体过缘的按压及负压的吸吮,刮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循经传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达到通其经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祛病健身的目的。 (二) 双向调节异病同治 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和独特的功效,在取穴、操作等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大椎穴刺血拔罐法,既可治疗风寒感冒,又可治疗风热感冒,还可用于内伤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健康理念】:好轻松?好健康?好生活 中华好轻松拔罐疗法—主病病症与选穴 症状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拔火罐人体背部穴位图

人体背部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症状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 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 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 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 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 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 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 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 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 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

感冒拔罐疗法

感冒拔罐疗法 感冒是生活当中最常见的疚病,涉及到千家万户。患了感冒,许多年轻一点儿的人一挺就过去了,那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强。有一些人患了感冒,是吃些感冒药帮助挺过去。还有一些体质较差的人患)感冒,为了很快治好感冒,则去医院输液。 患了感冒吃药、点滴,虽然无可非议,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会发生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不但造成抗药性的出现,同时也容易引起新的疾病发牛。治好了这种病,却导致了另一种疾病的发生,而且更难治疗,得不偿失。 一般来说,感冒分为风热型和风寒型。对于风热型,我们拔大椎区,因为火和热是向上走的,对于风寒型,拔腰中区,因为寒、凉是在下面。但是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种,于是我们可以在大椎区和腰中医两处都上罐,不管是风热型还址风寒型,都会起作用。如果发热,可以将大椎区改为神道区,也就是大椎区下移一个罐口部位。如果检验白细胞偏高,有炎症,则加拔肝区和脾区,因为肝藏血,脾生血,引起感冒的病菌也是存在于血液之中的,我们吸拔肝区和脾区,可以增加免疫力,帮助消灭病菌。对于中医来讲,以胸膈为界分上、下.对应手足三阴、三阳的经脉,上管火,下管寒,所以,我们拔罐,总是一上一下地选择上罐部位。 普通的感冒,大都是偶感风寒,属表证.肺主表,所以还应该在肺区上罐。轻微感冒拔大椎区、腰中区即可,稍重一些在大椎区两侧加拔肺区,或肺上尖区,发热加拔脾区、肝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上:指吸拔大椎、神道区;下:指命门、腰中区和尾根区;左:指脾区,包括脾上尖、脾下尖区;右:指肝区,包括肝上尖、肝下尖区。左脾右肝,一定要记住,是最常用的部位。 许多人有这样的经历:连续输液10多瓶也没见感冒好转,吃了好长时间的药也不见强。这是因为他们的体质比较差,应该从提高自身免疫力着手来治疗,而提高自身免疫力的快捷方法就是拔罐。我们在用拔罐治疗感冒的时候,为了尽快治愈.可以每天拔3-4次,也可以每天拔l—2次,时间可以从40-50分钟,甚至一小时。虽然痛一点,但是效果有时比点滴要好得多。如果感冒的同时伴有严重的咳嗽,在拔罐的同时,取一杯温开水,每当要咳嗽之前,用水压一下咳嗽,起止咳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一小时用一杯水就够了,按照中医理论,肺主肃降。清气上升,提供人体需要的氧气,浊气下降,以浊气下达小腹为顺,通过胃肠排出。肃降不利,才导致气逆而咳。胃肠有阻遏肺气肃降之嫌,所以加拔胃肠部位。 吸拔华盖区可以治疗咳嗽,效果较好。对于感冒伴有咳嗽应拔华盖区。有的感冒是由于胃肠问题引起的,所以,脐中区及附近的胃肠区、气海区,应该根据需要上罐。 感冒,这里是指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春秋气候变化时多有发生。俗话说:无火不感冒。实际上,易患感冒的人,多是自身经络不畅通,身体免疫力差,以至稍受风寒,感冒上身。 感冒的症状一般有两种:一是发热、多汗、咽痛、咳嗽;二是不发热、无汗、头痛。对于不发热的情况,取大椎区和腰中区上罐,对于发热的情况,取神道区、腰中区、肝区、脾区上罐。对于发热重的病例,根据情况可以一日上罐2—3次,甚至5次。对于儿童发热的情况,可以在后心区上罐,时间可以短一些,20分钟左右即可,多拔两次。 有的发热是由于其他病症引起的,比如是因为胃肠疾病引起的,还要参考其

治感冒咳嗽 中医针灸疗法

治感冒咳嗽中医针灸疗法 入秋天气渐凉,温度降低感冒也趁虚而入。免疫力较低的人感冒后常常出现反复咳嗽,打针、输液、吃药效果不明显,而且对身体的伤害也不言而喻,这时不妨试试针灸。 一类患者多属虚寒体质,空调冷气、初秋早晚间的凉气即可使感冒后咳嗽反复发作,这类咳嗽多数是轻咳,程度不剧烈,但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有的患者吐少量清稀痰;有的没有痰;有的患者大便稀或较软;有的患者早晨起床咽喉不适。一般认为抗生素属寒性药物,所以虚寒体质者不宜长时间使用抗生素。针灸、拔罐、穴位红外线照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比较好,不妨一试。 如果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没有时间到医院治疗,可以自己在家用艾条灸穴位,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后不但可以使咳嗽好转,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列缺、尺泽、肺俞是治疗咳嗽的常用穴位,取穴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在家进行。 取穴方法 列缺: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时两手掌心向下,虎口交叉;左手在上时,左手食指指尖处为右手列缺穴;右手在上时,右手食指指尖处为左手列缺穴。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取穴时掌心向上,手臂上抬,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处即为尺泽穴。双侧尺泽穴取穴方法相同。 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低头,颈后突出的椎骨是第七颈椎棘突,其下第三突起处即为第三胸椎,肺俞穴(双侧)在第三椎骨旁边开一指处。 艾条灸法 点燃艾条靠近穴位3~5分钟。若皮肤感觉发疼可晃动艾条,增减艾条与皮肤的距离。若艾条没有用完,在艾条燃烧端滴几滴水熄灭艾条,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在艾灸之前推按这些穴位,可以增强疗效。具体方法为:大拇指指尖按压双侧列缺、尺泽穴,每个穴位15~30次;用食、中二指端按揉肺俞穴约15~30次;用两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约分推30~50次。 大便经常稀或较软者,可配合服用参苓白术散;晨起可用淡盐水漱口润咽喉。 小编温馨提示,如果一种方法治疗感冒咳嗽感觉疗效不明显,那么不妨针灸、拔罐、穴位红外线照射综合治疗,效果会更好,不妨一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