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题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A.18世纪末

B.20世纪初

C.19世纪末

D. 19世纪40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实践条件是()

A.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

B.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准较之以前有很大提高

C. 世界地理大发现

D.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3、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条件的有()

A. 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万有引力定律

B. 达尔文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

C.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

D.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现代系统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

B. 法国的启蒙哲学

C. 美国的经验论哲学

D. 德国的宗教改革理论

5、世界观是()

A. 人们对世界的看法

B.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C. 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D. 人们对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看法

6、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

A. 哲学就是世界观

B.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 世界观就是哲学

D. 哲学与世界观没有联系

7、哲学基本问题是指()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

8、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A.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

B. 是否承认事物是运动的

C. 是否承认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9、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 唯意志论和存在主义

10、评判一种哲学是否为“真正的”哲学,即是否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要看()

A. 是否以思想的形式表现时代精神

B. 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C.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D. 是理性主义还是非理性主义

11、思维和存在无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论

B、二元论

C、诡辩论

D、不可知论

12、正确处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学习科学的关系表现为()

A.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学习科学

B. 只求学习科学,认为没有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C.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学习科学是相辅相成的

D.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当作平行的知识学科去学习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14、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1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就是()

A. 发展

B. 就是位置的移动

C. 物体形状发生变化

D. 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

16、下列命题中未能正确反映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有()

A. 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的, 不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B. 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没有的

C.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17、“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A、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B、行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C、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D、夸大了客观条件的作用的错误观点

18、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

求我们()

A、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C、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19、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导致()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20、劳动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

A. 劳动改变了自然界

B. 劳动提供了人类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

C. 劳动制造了生产工具

D. 劳动形成人脑,产生语言,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1、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A. 脱离人身的纯粹的逻辑思维运动

B. 物质

C. 高度复杂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D. 高等动物的脑活动

22、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下列命题中未能表达马克思这句话的含义的有()

A. 意识就是物质

B. 意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C.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

D.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不会与物质本身完全一致

23、马克思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还得用物质的力量去摧毁。这句话的含义是()

A. 意识发挥能动作用,必须依赖于必要的物质力量

B.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C.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考虑到所改造对象的存在环境

D. 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2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首要前提是()

A. 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手段

B. 必须考虑到被改造对象与环境的关系

C. 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D. 必须认识和相信意识主动创造性的巨大能力

25、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的哲学思想是()

A. 规律是普遍的

B.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的联系

C.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 规律是固定不变的

26、把感觉经验当作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

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2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普遍联系和发展

B. 运动

C. 物质第一性的原理

D. 矛盾规律

28、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

A. 无差别的事物的直接同一

B. 有相对独立性的相互区别的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C. 相互区别的事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合一

D. 不同事物机械性的组合

29、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A. 辩证法

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3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31、“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体现着()

A.矛盾的斗争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32、一般系统论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

A. 一般系统论有跨学科性质,也是一种哲学观点

B. 一般系统论与普遍联系观点是完全相同的

C. 两者没有内在联系

D. 一般系统论证实并丰富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33、发展的实质是: ()

A. 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B. 否定、破坏现存事物

C. 事物量的方面的扩充

D. 特定事物的不断完善

3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的()

A. 发展过程及状态

B. 发展的总趋势

C. 发展的内在动力

D. 发展的前进性运动

35、世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历史的、暂时的。这句话表现的哲学思想是()

A. 唯物主义的

B. 形而上学的

C. 符合发展观点的唯物辩证法

D. 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36、矛盾是指()

A. 人们思维中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前后不一致

B. 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C. 在事物中能够排除的不一致性

D. 由于主观原因造成事物的自相冲突

37、唯物辩证法理解的矛盾同一性是()

A. 包含着对立的同一

B. 事物内部的完全同一

C. 逻辑上的没有冲突

D. 思维上的相互协调

3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 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B. 联系和发展

C. 对立统一关系

D. 辩证否定

39、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的哲学基础是()

A.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原理

B. 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C.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D. 辩证否定的原理

40、下列关于质的命题中, 错误的有()

A.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

B. 质是事物自己固有的,不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

C. 认识质是认识事物的起点

D. 质与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

41、俗语“过犹不及”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A. 抓主要矛盾

B. 正确处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D. 处理事物要掌握适度原则

42、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千流,无以成江海。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A. 工作中要抓住主要矛盾

B. 要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

D. 要正确“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43、“千里之堤,毁于蝼蚁之穴”。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D. 质变是量变的积累和相加

44、“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A. 混淆是非界限的相对主义观点

B. 混淆肯定和否定的区别的形而上学观点

C. 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法关系

45、下列俗语中表达必然性的有()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因祸得福

C.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D. 失败是成功之母

46、法国生物学家莫诺认为, 偶然性是生命起源和发展的基础, 这种观点的哲学基础()

A. 只承认必然性, 否认偶然性的观点

B.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C.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 实事求是的观点

47、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有()

A. 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 真象表现事物本质, 假象不表现事物本质

C. 真象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 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D. 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 假象外显于事物表面

48、现象的特点有()

A. 不能直接为感官感知

B. 是同类事物中共同的、一般的东西

C. 是相对稳定的

D. 是多变易逝的

49、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 能通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 这说明()

A. 本质和现象是完全一致的

B. 本质和现象没有丝毫联系

C. 现象就是本质, 本质直接就是现象

D. 本质和现象有同一性, 现象背后都有本质

50、环境问题是指()

A. 自然环境好坏的问题

B. 环境污染问题

C. 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

D.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

5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

A. 直接决定社会性质来实现的

B. 直接决定社会变革来实现的

C. 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来实现的

D.通过对人的生理、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的

52、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状况是()

A.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增长快

B.人口数量少,密度低,增长慢

C.人口实现零增长

D.与物质生产相适应

53、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

A. 劳动者与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关系与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54、下列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A、监狱 B法院 C、哲学 D、语言学

55、对于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应当从()

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

B.人口因素中去寻找

C.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中去寻找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

56、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A.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D.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5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58、“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句话是说()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

D.生产力要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59、社会形态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

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60、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是()

A.哲学 B.艺术 C.政治法律思想 D.宗教

61、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的根源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矛盾

C.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派系之间的矛盾

62、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的理论前提是()

A.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

B.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

C.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3、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标准是()

A.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 B.人们的宗教信仰状况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64、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主要区别在于()

A.人化自然有属人的性质,自在自然在任何意义上都没有属人的性质

B.自在自然是既成不变的,人化自然是随着人的实践而变化的

C.人化自然经过人的实践改造,自在自然则没有经过人的实践改造

D.自在自然是人化自然的前提,在人的实践中向人化自然转化

6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点的错误在于 ( )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我猜测

66、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67、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A.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C.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68、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6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实践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70、运动是物质的 ( )

A.根本属性 B.唯一特性 C.外部现象 D.内部本质

71、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 ( )

A.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B.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

C.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过程 7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 (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辨证法 ,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两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73、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

74、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即反映特性。这种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7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 , 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

A.不懂得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B.不懂得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抹煞了意识的本质特征 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76、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

A.主观努力 B.思想斗争 C.制定政策 D.社会实践

77、唯心主义在意识作用问题上的错误是 ( )

A.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D.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 , 又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78、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精神的 C.世界是统一的 D.世界是发展的

79、在关于世界的本原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 ( )

A.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论和经验论的对立

80、“人有多大胆 , 地有多大产 ; 不怕办不到 , 就怕想不到 ; 只要想得到 , 啥也能办到”。这是()

A.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

8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82、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论 B.不可知论 C.诡辩论 D.二元论

83、哲学上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84、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创造的

C.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 D.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

85、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

8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是()

A.阶级性 B.科学性C.革命性 D.实践性

87、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实事求是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为人民服务

88、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8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点的错误在于 ( )

A.没有自然科学的依据 B.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辩证法

C.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是对物质的自我猜测

9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91、事物的规律是 ( )

A.事物的特殊的联系 B.事物的普遍的联系

C.现象之间的联系 D.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92、客观规律和人的关系是()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93、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现实世界是在()

A.以自然界为前提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的 B.人的能动作用下生成和发展的

C.人的实践基础上生成和发展的 D.正确思想的指导下生成和发展的

94、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

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 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95、作为阶级社会发展动力的阶级斗争,是指()

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

C.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 D.只是经济领域内的阶级斗争

96、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相互作用形式

C.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97、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

C.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98、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生产斗争 C.科学实践 D.社会基本矛盾

99、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

A.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 B.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

C.社会成员是否团结一致 D.基本的经济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100、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

A.惟一标准 B.最高标准 C.普遍标准 D.特殊标准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①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②知识的汇总

③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⑤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有()

①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③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⑤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3、坚持可知论的哲学派别包括()

①辩证唯物主义

②旧唯物主义

③主观唯心主义

④彻底的唯心主义

⑤朴素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是由于()

①实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统一

②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历史观的统一

③无产阶级和被压迫群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理论武器

④发现了唯物史观

⑤代替了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①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的科学性的统一

②把自己的哲学叫做实践的唯物主义

③联系和发展的统一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⑤为无产阶级斗争实践服务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本质区别表现在()

①阶级属性不同

②服务对象不同

③理论实质不同

④前者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后者是现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⑤前者以实践为基础,后者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论或主观经验的基础上

7、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仍然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哲学是因为()

①它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

②它是分析现时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

③它能解决一切具体问题

④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解决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的正确方法

⑤它使哲学发展到顶峰

8、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①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④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

⑤物质是运动的源泉

9、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其含义是()

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②物质是可以认识的

③物质是属于共性的范畴

④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⑤物质是主观的产物

10、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

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②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③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④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⑤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11、辩证唯物主义对运动的理解为()

①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②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从单纯的位置移动直到思维的变化

④是相对的

⑤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2、列宁指出:“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表明()

①意识是在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来的

②反映特性是一切物质共有的反映形式

③反映特性是植物特有的反映形式

④反映特性是原生动物特有的反映形式

⑤反映特性是动物特有的反映形式

13、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

①折衷主义

②唯心主义

③不可知论

④庸俗唯物主义

⑤绝对主义

1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

①充分发挥个人积极性

②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③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

④集中群众的智慧

⑤同事物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15、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区别是()

①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

②人的意识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人工智能没有创造性

③人的意识是精神活动过程,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过程

④电脑只是人脑的延伸和补充

⑤电脑不能完全取代人脑

16、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段话体现了()

①观念的东西不同于物质的东西

②观念是物质的东西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③观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④观念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⑤物质是第一性的,观念是第二性的

17、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分歧表现在()

①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物质的,二元论认为世界是精神的

②一无论坚持唯物主义,二元论坚持唯心主义

③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本原,二元论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

④一元论是可知论,二元论是不可知论

⑤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18、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的意识活动()

①饥餐渴饮

②趋利避害

③胡思乱想

④审时度势

⑤神机妙算

19、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

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②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

③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⑤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20、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其实质是()

①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②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③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④事物由高级到低级的运动变化

⑤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

①时间上出现的先后

②形式是否新奇

③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④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⑤是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22、恩格斯说:“旧形而上学意义下的同一律是旧世界观的基本原则:a=a,每一个事物和它自己同一,一切都是永久不变的,太阳系、星体、有机体都是如此。……”恩格斯在这段话中揭露的形而上学的错误是()

①把同一理解为与自身等同

②否认同一中包含着差别

③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④以绝对同一中思维

⑤承认同一中包含着差别

2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体现了()

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特点

④不同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不同的

⑤事物彼此之间存在着差别

24、“张三是人”,这句话体现了()

①一般与个别相联系而存在

②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③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

④个别与一般的区别是相对的

⑤不包含一般的个别是不存在的

25、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④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⑤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26、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

①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

②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

③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

④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⑤质变中渗透着量变

27、肯定方面是指()

①好的方面

②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③正确的方面

④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⑤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2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①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②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

③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事物发展是笔直的

⑤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29、否定之否定形式的特殊性表现在()

①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

②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主观的

③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④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⑤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单纯的证明工具

30、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

①形式虚无主义

②只要内容,不要形式

③形式主义

④只要形式不要内容

⑤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

31、列宁指出:“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其含义是()

①本质就是现象

②现象就是本质

③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④现象总是从不同侧面表现本质

⑤现象和本质相互依存

32、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①客观性

②阶级性

③革命性

④能动性

⑤社会历史性

33、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①渔民捕鱼

②运动员比赛

③工人炼钢

④警察追捕罪犯

⑤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34、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①自然性

②客观性

③对象性

④社会历史性

⑤创造性

3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实践决定认识

③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④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⑤认识和实践互相决定

3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①人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②人的主观精神的活动,具有随意性

③人的能动的活动,具有自觉性

④人的社会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⑤人的本能活动,具有遗传

37、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的关系是()

①自在自然是人化自然的前提

②自在自然在人的实践基础上向人化自然转化

③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相互作用

④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都是人的实践的前提

⑤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都是由人的实践区分和确立的

38、主体和客体的双向关系表现在()

①实践中,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②认识中,观念形式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

③主体变为客体和客体变为主体④主体改造并反映客体

⑤客体被主体改造和反映

39、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同动物改变周围环境的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

①前者是精神活动,后者是物质活动

②前者能在客观世界打上意志的烙印,后者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活动

③前者具有社会性,后者不具有社会性

④前者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后者随着生物进化而进化

⑤前者具有直接现实性,后者是自然本身的一种活动

40、实践的辩证的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

①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动②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③运动过程中某种稳定形式④衡量运动的尺度

⑤指事物仍然保持自身的性质

41、恩格斯说时间和空间即“物质两种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

①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②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③时间和空间可以离开运动着的物质④时间和空间概念是客观时间空间的反映

⑤时间和空间是人脑中自生的主观概念

42、按实践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现象()

①镜中花,水中月②阶级斗争

③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④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计划

⑤日月星辰和山川河流

43、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间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①宇宙热寂说②非欧几里得几何学③牛顿力学④相对论⑤唯能论

44、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主要表现在依赖()

①人的大脑②思维的发展③人的各种感觉器官

④客观存在⑤自然界的存在

45、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在理论上会导致()

①机械唯物论②庸俗进化论③庸俗唯物论④各种唯心论⑤折衷主义

46、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原因是 ( )

①坚持主张物质的决定作用②不能科学地解决意识的起源问题

③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④由于唯心主义的狡猾和诡辩

⑤不懂得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47、相对静止是指 ( )

①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②运动的一般状态

③与运动完全对立的状态④在特定条件下 , 事物特定的运动停止了

⑤在特定条件下 , 事物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变

4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表现在 ( )

①把无限多样的物质归结为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

①不理解原子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无限可分性

③不理解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④不理解特殊和一般的辩证统一

⑤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49、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指 ( )

①时间和空间可以脱离物质独立存在②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③时间和空间随着人们的观念变化而变化④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

⑤“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不能否定的

50、根据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 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①知识就是力量②理想是前进的灯塔

③志不强者智不达④恒心是目的的最近道

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51、实践的辩证的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 ( )

①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物质的存在的方式

③思维领域以外的一切变化④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⑤物质的根本属性

52、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 ( )

①反映世界②创造客观规律③改变历史规律

④改造世界⑤创造宇宙万物

53、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

①时空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②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绝对时空”

③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④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⑤时空是“绝对观念”外化的产物

54、在意识能动作用问题上,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 ( )

①意识在一切条件下都有能动作用②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有能动作用

③只有错误的思想,才有能动作用④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能改造客观世界

⑤意识越符合人的愿望,能动性越大

55、下列成语和常用语说明意识能动性的是 ( )

①胸有成竹②守株待兔③料事如神④心静自然凉

⑤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56、办一切事情都需要有革命热情和求实精神。这是因为 ( )

①有高度的热情就能从实际出发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

③认识客观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革命热情和求实精神结合才能科学地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

⑤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57、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①纸上谈兵②画饼充饥③实事求是

④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⑤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58、下列哪些说法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

①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的活动才有自由

②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④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⑤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59、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 ()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②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所以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60、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物是观念的集合③理在事先

④心外无事,心外无理⑤吾心即宇宙

6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从内容上看它是()

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

⑤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62、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

①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②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③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④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⑤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3、旧历史观的主要缺点是()

①看不到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②看不到社会运动的特殊性

③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作用④看不到阶级斗争的作用

64、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原因是()

①那时社会发展没有客观规律

②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斗争不力

③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难以揭示比较隐蔽的经济根源

④剥削阶级思想家有意歪曲解释社会历史

⑤社会领域人们有意识活动造成意志支配历史的假象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5 DDCAD 6—10 BAACA 11—15 DCCDD 16—20 DACAD 21—25 CAACC 26—30 DABCD 31—35 CDACC 36—40 BAACD 41—45 DCBDA 46—50 BCDDD 51—55 CDDDD 56—60 BDBDC 61—65 ADCCB 66—70 CBACA 71—75 CBDAC 76—80 DACAB

81—85 DBDCC 86—90 DBDBC 91—95 DDCDB 96—100 DCDDB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①④⑤

2、①④⑤

3、①②④⑤

4、①②③④

5、

①②⑤

6、①②③④⑤

7、②④

8、①②③

9、①②③10、

②③④⑤

11、①③⑤12、①②13、②④14、②③⑤15、

①②③④⑤

16、①②③⑤17、③⑤18、③④⑤19、①②20、②⑤

21、③④⑤22、①②④23、②③④⑤24、②③⑤25、

①②③

26、②④27、②⑤28、①②⑤29、③④30、

①②③④

31、③④⑤32、①④⑤33、①③34、②③④35、

①②③④

36、①③④37、①②③④⑤38、①②39、②③④⑤ 40、

②③④⑤

41、①④42、①②⑤43、②④44、①③④ 45、

①③④⑤

46、②③⑤47、①④⑤48、①②③④⑤49、②④ 50、

①②③④

51、①②④⑤52、①④53、①③54、①④ 55、

①③④

56、②③④⑤57、③④58、①③⑤59、①③⑤

60、①⑤

61、①②③⑤62、①②③⑤63、①③64、③④⑤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题带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C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中世纪唯名论哲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近代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A A.作为“科学之科学”的哲学 B.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C.一切唯物主义哲学 D.一切思辩的哲学 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C A.掌握基本理论 B.亲自参加实践 C.理论联系实际 D.虚心向人求教 5.物质的惟一特性是D A.实际存在 B.运动变化 C.可感知性 D.客观实在性 6.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D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7.时间和空间C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C.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自身 8.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 9.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C.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1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管在发展中曾遇到和仍将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它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取得巨大的成就和胜利。这说明( D)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真相和假象的区别在于(D ) A.真相是客观存在的,假象是主观想像的 B.真相是表现本质的,假象是不表现本质的 C.真相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表面 D.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4.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B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 A.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B.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表象 C.从概念到判断,从判断到推理 D.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 16.在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多数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的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定是非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 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唯心主义 D.怀疑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②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④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两个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①社会历史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① 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发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② 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 ③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②自然科学前提③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 ①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②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③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二、物质与意识 1.辩证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 2.意识的起源、 本质与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①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②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③ 哲学的主要派别 ①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意识的本质 ③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④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①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 1、唯心主义得两种基本形式就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与辩证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得唯心主义与不彻底得唯心主义d、自然观上得唯心主义与历史观上得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得某种具体实物瞧作就是世界得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就是b a、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得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得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得意义得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得根本分歧就是d a、肯定世界得统一性还就是否认世界得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就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就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就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就是指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得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得普遍状态 6、时间与空间就是c a、物质得唯一特性 b、物质得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得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得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得实质就是d a、事物数量得增加b、事物得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得变化d、新事物得产生与旧事物得灭亡 8、在生活与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b a、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得原理b、量与质相统一得原理 c、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得原理 d、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得原理 9、有得哲学家认为,世界上得一切现象都就是有原因得,因而一切都就是必然得,偶然性就是不存在得。这 就 是 一 种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 习题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1、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 (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范畴是( B )。 A ?—切哲学的基石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石 C .辩证法的基石 D .世界观的基石 2 ?把物质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 C )。 A .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 .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 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 D )。 A .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 .庸俗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4.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 A .客观实在性 B .可感知性 5.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 .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6. 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和纯粹的抽象,这是属于( B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7.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 C )。 A .互不相关的两回事 B.物质对运动来说可有可无 C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运动对物质来说可有可无 8.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观点是对运动的( D )。 A .朴素唯物主义理解 B .机械唯物主义理解 C .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D .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9. 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 A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 .否认静止 D .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10. 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A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C .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D .夸大静止的绝对性 C .具体性 D .真实性 A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 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acoin!”(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单选)D A联系发展的观点 B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人民群众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单选)A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单选) D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单选)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单选) D A求实创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包括(多选)BCD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两大贡献是(多选)AC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科学社会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唯物主义 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多选)(BCD)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 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单选)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多选)ABD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单选)D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多选) 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意味着(多选)ABCD A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C.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物质的观点 B. 运动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发展的观点 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 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形而上学理解的矛盾的同一性是()A. 没有差别的同一性 B. 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 C. 包含差别的同一性 D. 具体同一 7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和可知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8.人们制造飞船,发射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是()A.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B.对规律的辩证否定 C.对规律的根本改造 D.对规律的发展9.“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 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 A.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B. 只看到共性和个性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 C. 既看到了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D. 既没看到共性和个性的区别,又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12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 13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 .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19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 单项选择题答案] 1.D 2.C 3.A 4.C 5.D 6.A 7.B 8. A 9.A 10.D 11.A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A 19.D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法经历的基本形态有()A.朴素辩证法B.唯心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D.自然辩证法 2 时间空间作为“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 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4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5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 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第小题 1 分,共30 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d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c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c 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b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a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d a较差的可能性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a主观精神的产物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d a伟人之言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a —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b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预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是() A.中国哲学、埃及哲学、德国哲学 B.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印度哲学 C.中国哲学、英国哲学、法国哲学 D.中国哲学、俄国哲学、日本哲学 2.时间的一维性是指它的() A.可逆性 B.不可逆性 C.无限性 D.持续性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依据的辩证法原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4.“激变论”的错误在于() 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否认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C.否认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D.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观点表明() A.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获得知识 B.每个人的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 C.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 D.学习间接经验是得不到真知的 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7.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D.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8.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其中杰出人物() A.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专指历史上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 C.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 D.是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 A.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B.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C.人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 A.马克思、爱因斯坦 B.牛顿、爱因斯坦 C.马克思、牛顿 D.达尔文、牛顿 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反杜林论》 D.《国家与革命》 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 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 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 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分析与综合 C .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 17.从(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A.创造者 B.继承者 C.主要内容 D.阶级属性 18.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 )时代 A.自由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和平发展 D.资本主义 19.马克思恩格斯的(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A.高尚人格 B.崇高理想 C.奋斗精神 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 20.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 )的统一。 A.科学性与革命性 B.世界观与方法论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政治与经济 21.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是( )。

《公共基础知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在社会科学领域,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所提供的思想材料,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思想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及时总结了工人斗争的经验,对前人的思想成果进行了积极的批判总结,特别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核”,经过艰辛的探索和研究,创立了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的规律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万物的共同本原或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唯物主义哲学主要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列宁科学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3.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机考复习题

9、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B、一种方法 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 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案:D】 1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答案:C】 20、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B、可知与不可知有无同一性 C、先知与后知有无同一性 D、矛盾有无同一性 【答案:A】 25、二十世纪初以来流行美国的、以杜威、詹姆士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 ()。 A、人本主义 B、实用主义 C、科学主义 D、历史主义 【答案:B】 29、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A、阶级矛盾和阶层矛盾 B、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C、生产矛盾和生活矛盾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答案:B】 36、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C】 39、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 C、一切自然现象 D、客观实在性 【答案:D】 4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或本质是()。 A、原子 B、物质 C、精神 D、运动 【答案:B】 4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 B、静止 C、规律性 D、可知性 【答案:A】 44、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诡辩论

【答案:B】 4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主义 【答案:C】 46、承认相对静止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 【答案:A】 47、静止是指()。 A、同运动对立的事物存在状态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的不运动 D、静止是无条件的 【答案:B】 49、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在于()。 A、无论何时何地运动无条件存在 B、物质运动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答案:A】 51、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存在运动之中 C、不包含运动于其中 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练习测试题 1.名词解释 (1)哲学 (2)世界观 (3)唯物主义 (4)辩证法 (5)马克思主义哲学 (6)方法论 (7)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 (二)自我测试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答案 (1)哲学:哲学是理论论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自发的、不系统的形式。(3)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哲学家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唯物主义。 (4)辩证法: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6)方法论:就是用一定的世界观去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学说。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也叫做指导思想。 (7)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派别,都是属于唯心主义。 (8)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它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否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章《物质、意识和实践》 (一)练习测试题 1.名词解释 (1)物质 (2)意识 (3)运动 (4)静止 (5)时间 (6)空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一、单项选择 1、人类解放就是(C )。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D.不受任何束缚 2、人民群众的主体(D )。 A.是体力劳动者 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 C .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3、技术社会形态是(A )。 A.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划分 B.以生产关系性质划分 C.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程度划分 D.以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划分 4、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是(A )。 A.夸克禁闭理论 B.达尔文进化论 C.相对论 D.细胞学说 5、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D )。 A.科学、技术、生产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程 C.“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不占主导地位 D.“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占主导地位 6、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C)。 A.生产关系 B.宪法 C.国家 D.政党 7、从总体上和根本上说,人的解放程度总要受到(A )。 A.生产发展的制约 B.生产关系的制约 C.社会进步的制约 D.上层建筑的制约 8、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B )。 A.客观实在性 B.主观能动性 C.规律客观性 D.运动绝对性 9、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 A.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 10、暴力革命是(B )。 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 D.社会革命的特殊形式 11、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A )。 A.生物圈 B.大气层 C.生态系统 D.地理环境 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3、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是(D )。 A.一般的政治斗争 B.思想斗争 C.经济斗争 D.夺取政权的斗争 14、或然率是指(.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B.可能性在量上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C.必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判定 D.偶然性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15、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 A.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16、社会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 A.阶级关系 B.夫妻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 17、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 含义(C )。 A.把实践归结为纯主观的、纯精神的活动 B.把实践看成个人的生活 实践或犹太人的利己主义活动 C.认为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D.把实践看成人为应付C环境所采取的生物性的活动 18、劳动对象是指(C )。 A.生产资料 B.各种产品 C.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 D.各种生产工具 19、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D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20、解放思想体现着(B )。 A.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C.唯心主义与认识论的统一 D.唯物主义与可知论的统一 21、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C )。 A.贝克菜和休漠 B.谢林和费希特 C.叔本华和尼采 D.黑格尔和孔德 22、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 )。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2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B )。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 D.经济基础的发展 24、生产力的含义是指(C )。 A.人的体力的支出 B.人的脑力的支出 C.所有制、分配关束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25、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B )。 A.运动的、发展的 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 D.实践的、客观的 26、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劳动 ( D )。 A.已成为可有可元的事情 B.已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 C.已不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 D.已成为一种高度自觉、自由、自主的活动 27、否定之否定规律( A )。 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表现出来 C.在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 D.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经过肯定和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28、社会革命(D )。 A.在生产力发达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B.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C.在人民群众觉悟高的国家才会发生并取得胜利 D.在具备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的国家才会发生 29、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D ) A.根本和条件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