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2007级地理科学刘昕05 1.什么是土地?什么是土地资源?什么是土地资源学?简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土地指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区域,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与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历史综合体。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质学科,综合了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其次,它是一门基础学科。

土地与土地资源是有区别的,土地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土地资源是土地的一部分,属于经济范畴,人类利用后能带来财富,土地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2.简述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

答:(一)自然要素:1.气候要素:气候要素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地特性而言,主要表现在太阳辐射,热量和降水三个方面。

2.地质地貌:地质地貌条件主要从地表形态,地貌类型和地表物质组成三方面影响土地资源。

3.土壤:土壤的形成是成土母质、地貌、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函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土地的综合特征。对农业土地利用而言,土壤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土壤质地,土层厚度,土壤降分和PH值。

4.水文因素:水是土地的重要组成要素,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配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的效果。

5.植被: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土地资源生产力的代表者,也是土地综合特征的反映。

(二)社会经济技术因素:1.经济因素。2.技术因素.3.社会因素

(三)区位因素:土地最基本的特性是其位置的固定性,在土地用途相同、土地质量相似的情况下,由于区位不同,同样的投入,但取得的经济效益不同。故土地在区位上优于其他土地,即具有区位优势。

3.什么是土地资源调查?简述土地资源调查的主要方法。

答:土地资源调查是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基础,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土地资源调查的方法有常规野外调查法和遥感调查法两类。1、常规野外调查法步骤:选择调绘路线→地形图的定向定位→土地(资源)类型图斑的勾绘。2.遥感土地资源调查的程序:1.准备阶段2.野外概查3.野外验证 4.转绘成图5.面积量算6.成果报告编写与成果检查验收。

4.简述土地潜力评价,适应性评价和经济评价的特点与方法。

答:土地潜力评价是一种一般目的的土地评价,并不针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而是从气候、土壤等主要环境因子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方面,揭示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在生产力。它是在一定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其方法有定性和定量两类。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已经对农、林、牧、渔等各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差异的评定。其方法为①根据不同用途:宜农、宜林、宜牧、宜渔业、宜灌溉②根据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适宜、较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

土地经济评价是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按土地评价的方法可谓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其方法是采用土地经济分级:按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性状,或生产力(产值)的大小,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城镇土地、农用地的分等定级。

5.简述气候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种,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照、热量、水分、风等。气候资源把气候同经济活动结合起来,使气候获得了重大价值。比如我国西北地区雨少、云少、多风的气候,就具有丰富可供利用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雨热同期,则是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良好气候资源。气候资源的基本特征:(一)气候资源的可再生、无限性和有限性。(二)气候资源再岁随时间变化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和波动性。(三)气候资源空间分布上的有规律性和区域差异性。(四)气候资源各要素之间、气候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依存行和不可替代性。(五)数值特征: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数值范围内才具有资源价值。气候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的特点是:①普遍存在性②具有数值特征③较大的变率

6.简述气候资源主要类型及其利用价值。

答:气候资源主要类型有: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风能资源、大气成分资源等。

1.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绿色植物的光合系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进入生态系统的唯一通路,也是食物链的起点。光能资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阳能的直接利用,如太阳能发电、供暖等;一是太阳能中的光合有效辐射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换为有机物,如森林、草场、粮食作物等,从而为人们所利用。

2.热量资源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提供的热量多少,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根据各个地区热量资源的不同,人们可种植不同的作物。

3.水分资源总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季节与高温生长期一致即水热同步,有利于农业生产。但另一方面因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匀,而使得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很难得到所需的水分。全国的降水分布呈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

4.风能的利用早已被人类所认识,用风车驱动帆船、排水等已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风能的分布对于城市、工业布局和设计也有重要意义。

5.大气成分资源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分布及季节变化除对气候有影响外,对作物的光合作用至为重要,二氧化碳是陆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碳源。故人们有效的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于农业生态和作物生长有重要的意义。

7.简述气候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开发,及其再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答:气候为农业提供了光、热、水、空气等能量和物质,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地的气候资源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一个合理的种植制度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气候资源,挖掘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已建成高占、优质、高效农业;取得农作物生产的最佳社会经济效益。(1)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水稻生产优势。在长江流域、华南、西南平原与河谷地区,水稻生长季200~365天,雨量1000~2200毫米,辐射总量亦较多,水、热、光匹配同季时间长,河网发达,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可大面积种植双季稻,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水稻气候优势区。应确保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投入,推广良种,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和总产。(2)冬小麦气候优势区位于江淮之间。在苏北、安徽淮南、鄂北建立我国南方小麦生产基地,这有利于充分发挥气候优势,获得高产和稳产。(3)充分发挥黄淮海平原,东北松辽平原及西南地区玉米生产的气候潜力。(4)扩大和稳定北方大豆气候优势区的大豆生产。我国东北中东部地区,气候半湿润和湿润,是北方凉温长光照春播大豆带的气候优势区。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资源中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与热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光合作用最适宜的温度是20~C一30~C,其下线温度为O~C 一5、,这对规划作物布局、安排农事活动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个地区热量的累积值不仅决定该地区作物的熟制,还决走着农作物的分布和产量。另外,农业生产受降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就

是现代社会,人与自然斗争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以露天作业为主的农业仍然要“靠天吃饭”,这个“天”既是阳光,也是雨露。总之,水分是农业生产必须条件之一。

俗话说“风调雨顺”。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靠夏季风输送,因而季风的强弱进退,必然会对全年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则表现在气候资源与农业不同温度带积温不同,耕作制度、作物种类不同干湿状况不同,植被、农业类型不同。

8.简述水资源的概念及其特性,并举例说明。

答:水资源的概念1、广义:地球上水圈内的水量总体,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2、狭义:水资源包含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是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分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

水资源的特性:1、资源的循环性。2、储量的有限性。全球淡水资源的储量是十分有限的,全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且淡水资源的大部分储存在极地冰帽和冰川中,真正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0.796%。3、分布的不均匀性. 全球水资源的分布表现在大洋洲径流模数为51.0L/(s.km2),澳大利亚仅为1.3 L(s.km2),亚洲为10.5 L(s.km2)。最高和最低的相差数倍或数十倍。我国水资源在区域上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说来,东南多,西北少;沿海多,内陆少;山区多,平原少。在同一地区中,不同时间分布差异性很大,一般夏多冬少。4、利用的多样性。水资源是被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广泛利用的资源,不仅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生活,还用于发电、水运、水产、旅游和环境改造等。5、利、害的两重性。水资源具有既可造福于人类、又可危害人类生存的两重性,水资源质、量适宜,且时空分布均匀,将为区域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和人类社会进步做出巨大贡献。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又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

9.简述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情况,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举例)答:人类在早期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在农业、航运、水产养殖等方面,而用于工业和城市生活的水量很少,直到本世纪初,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仍只占总用水量的12%左右。随着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长以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的消耗量越来越大。世界用水量逐年增长,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却不会增加;甚至会因人为的污染等因素而使其质量变差,可利用数量减少。据统计,近40年来,全世界农业用水量仅增加了2倍、工业用水增加了7倍,而生活用水增加的更多。近年来,我国江河流域普遍遭到污染,且呈发展趋势。对全国55000km的河段调查表明,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的河段约占23.3%,45%的河段鱼虾绝迹,85%的河段不能满足Ⅲ类水质标准,生态功能严重衰退。

保护水资源,首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

10.简述贵州水资源的特点以及其开发利用前景。

答:贵州水资源的特点: 1、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年内分配不均。2、受地质地貌影响,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3、地下水丰富,可开发利用潜力大。4、水利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的条件优越。开发利用前景:首先,水能资源丰富,在全国名列前茅,贵州海拔从2900米降至137米,河流比降陡、落差大。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发电量1642亿千瓦小时),居全国第六位,每平方公里面积蓄能108千瓦,居全国第三位,为全国平均数70千瓦/平方公里的1.5倍。贵州电网水电装机容量突破300万千瓦,达320.5千瓦。贵州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南线各电源省中唯一具备“水火互济”优势的省份,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其次,几条主要干流形成“富矿地段”,利于建立梯

级体系,配置大型电站,构成水电中心,按水细分,省境内长江水系水能理论蕴藏量1107.5万千瓦,占全省水能总量的59.1%,其中乌江干流424.4万千瓦,占长江水能蕴藏量的38.3%,可开发站点18处,总装机容量450.63万千瓦,年发电量233.04亿千瓦小时,地位十分突出。第三,水能资源分布相对均衡,有利于地区性的开发利用。第四,开发条件好,河流上游开阔,具有建龙头水库的的天然条件,可调节径流,提高全河梯级的保证出力和资源利用率。大坝、水库大都位于深切峡谷,坝线短,相对工程量和淹没损失量都比较少,单位造价低。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岩溶水,将能使贵州摆脱缺水困境。无论从减少耕地淹没、节约水利投资,还是从增加水资源可采量、扩大供水覆盖面的角度看,加强岩溶水资源的综合开发,都是解决贵州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正确途径。

11.简述旅游资源的特性及其研究意义。

答:旅游资源的特性:(一)广泛性:旅游资源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品种的多样性,类型的复杂性,分布的多域性。(二)时代性: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内容。(三)变异性:旅游资源还有变异性的特点。(四)地域性: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的地方和民族特色上。五)交叉性:旅游资源的交叉性主要表现在同一地区多种类型的交错分布。(六)永续性:综观旅游的发展史,人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使用的价值。七)季节性:旅游资源的季节性是由纬度和地势、气候、日、月运动等因素决定的。(八)增智性:旅游资源一般具有文化属性。研究意义:旅游资源的范畴几乎是无所不包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旅游资源都值得开发或都适合于现在开发,也并不是所有的旅游资源都采取几种固定的开发模式或都是为了满足所有旅游者的需求。为此,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旅游资源的属性和旅游资源的范畴,目的是为指导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确保旅游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2.简述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及旅游评价的程序和内容。

答: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1.从资源利用角度分为可再生性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前者指那些旅游过程中被部分消耗掉,但仍能通过正当途径再生产所补充的一类旅游资源。后者指那些在自然生成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遗存物 2.从资源功能角度分为:观赏型旅游资源,康乐型旅游资源,科考型旅游资源,体验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和购物型旅游资源…3.从开发现状角度分为:已开发旅游资源、潜在旅游资源4.从游客体验角度分为:原始地区、近原始地区、乡村地区、人类利用集中区、城市化地区。5.从资源特性与游客体验综合角度分为:利用导向型游憩资源和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6.国家标准分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评价程序:1、大众评价方法。2、专家评价方法。3、定性评价方法:(1)“三三六评价方法”。(2)“资源――环境评价方法。其次,对旅游资源所处的环境进行评价,一般考虑以下7个因素:季节,联系,污染,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市场。

旅游评价的内容:1.旅游资源的特性和特色。分特性评价和特色评价。2.旅游资源的数量、密度、布局。3.旅游资源的承载力。4.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5.旅游资源的区位与环境状况。6.地区经济发展水平。7.建设施工条件13.简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

答: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一)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模式选择

1、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消极的,已是被实践所否认的。为保护而保护,这是文物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别不是旅游业的目的。

2、为开发而开发。这是盲目的,是小农意识。就像农民在水乡养猪、河里养点鱼一样,养大了卖出去,取得个人利益,而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则全都不管。

3、为保护而开发。如果这个景观是唯一的、独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须是通过保护来开发的。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可分成三类:一是完全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二是政府与企业进行垄断性开发。三是完全由政府为主体开发。重要的旅游资源应取后两种开发模式。

4、为开发而保护。可以选择在政府严格规划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开发。有些项目规划好以后,可以将项目30年的经营权公开拍卖,国有资产就可以实现最大化,而且是一次性收入。(二)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一、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的、和谐的生态系统。二、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应该受到良好保护的。生态资源与一般的资源是不同的,是不可再生的,不可逆的。三、是发展生态旅游要强调当地群众的参与性和收益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