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代早期法国的乡村共同体与村民自治

近代早期法国的乡村共同体与村民自治

近代早期法国的乡村共同体与村民自治
近代早期法国的乡村共同体与村民自治

近代早期法国的乡村共同体与村民自治

熊芳芳

在西方史学界方兴未艾的地方政治史研究中,作为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欧洲农民政治实践载体的乡村共同体及与之相关的村民自治问题备受关注,而国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刚刚开始[1]。近代早期,法国农民的政治生活主要以乡村共同体[2]为中心展开,欧洲其他地方的情况也大体相似。它通过村民会议及其代表自主地管理乡村中的公共事务,是一个具有自治意义的基层政治单位[3]。法国学者普遍认可乡村共同体在近代早期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在变化的程度上尚存在争议。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指出,旧制度时期乡村共同体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其自治权完全丧失了[4]。阿尔贝·巴博从制度史层面对18世纪勃艮第和香槟地区乡村的管理进行了考察,他认为这一时期乡村共同体仍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权[5]。此后,对乡村共同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社会经济性质的探讨上。20世纪70年代,随着政治史的回归,地方政治史研究出现新的高潮。让·雅卡尔在1976年呼吁扩展对法国乡村共同体管理方式的地区性研究[6],随后,让-皮埃尔·居东对旧制度时期法国乡村社会生活及其制度框架进行了梳理,不过其依据的研究成果相对有限[7]。2008年,安托万·福兰出版了与巴博著作同名的《旧制度时期的村庄》一书,对近代早期法国乡村基层的管理方式和农民的政治生活进行了全面探讨,并指出17世纪下半叶之前法国乡村共同体管理模式的地区差异是真实存在的,此后不同类型的乡村共同体最终转变为统一的市政机构[8]。

总体上看,法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非常深入,不过对乡村共同体自治方式在近代早期转变的背景和原因的分析则略显散乱。本文试图结合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梳理法国乡村共同体的起源、基本特点及其自治方式的基础上,将乡村共同体放入近代早期法国社会经济形势以及王权扩张的大背景之中,缕析其自治方式的转变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有关乡村共同体的起源虽然存在争论[9],但我们仍然可以理出一条大致的线索。从10世纪开

始,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乡村人口不断聚集,出现了相对集中的聚居区。最初,堂区和地方宗教团体将这些地域上相邻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形成某种“情感共同体”。从12世纪起,领主制在乡村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开始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村庄居民通过共同负担领主的各种捐税和劳役,增强了彼此间共同承担义务的责任感,从而催生出“乡村小集体”。另一方面,为从领主手中取得司法豁免权和公有地的使用权,在教会和地方宗教团体的支持下,农民

也倾向于组成牢固的“村民团体”与领主进行斗争[10]。从12世纪末起,有些村庄同城市一样获得成立公社的特权契约。大多数村庄都从领主手中取得了特许状,在这一基础上逐渐形成村庄的习惯法,并初步取得了“共同体”这一称谓。13世纪的地方文献已提到乡村共同体的基本活动,包括选举共同体的代表、负责地方行政和治安、管理公共财产和资源、共同承担领主的封建义务等,这表明这一时期共同体已经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组织。例如12世纪,北部皮卡迪地区的契约文书中一般使用“某某地方的人”之类的说法,到1250年左右,“某某共同体”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用语[11]。

百年战争和黑死病带来的动荡推动了具有自我保护性质的乡村共同体的进一步发展。中世纪晚期的封建主义危机大大削弱了地方领主的力量。为重建毁于战争和瘟疫的庄园,领主不得不对农民作出诸多的让步,并认可了乡村共同体的法人地位[12]。14世纪,国家也沿用地方领主的征税习惯,以法令的形式将共同体作为王室的基层税收单位确立下来,并赋予其法人身份和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力(但并非正式的基层行政单位)[13]。

16世纪时,“共同体”一词已经频繁出现在各类政令文书中,这说明这一政治实体已普遍存

在。整个王国当时共有四万多个乡村共同体。在地域划分上,乡村共同体与庄园和堂区往往混杂在一起,自中世纪以来便没有严格的区分标准。较大的共同体有时隶属几个不同的领主,或由堂区及附近的村庄组成,也有可能由分属于几个不同堂区的相邻小村庄构成。有时一个大堂区还会被分成几个共同体[14]。大体而言,在法国中心地区如诺曼底和巴黎盆地,以及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共同体组织较为松散,一般与堂区重合,受领主的束缚较少。在法国北部、东部和东北部以及中部的部分地区,地方领主势力较为强大,对共同体事务干涉较多。法国南部和东南部共同体的组织结构则更为稳固,多以“市政委员会”的方式来管理共同体,具有较强的自治传统[15]。

乡村共同体从全体居民的利益出发,通过沿用下来的村规民约构成的习惯法[16]约束共同体居民的行为,调解成员之间的争端。无论哪种类型的乡村共同体,其首要职能都是对公有地和农事的管理。例如,禁止圈占公有地,实行强制轮作,规定统一的耕种和收割时间,共同行使对牧场和林地的使用权,任命专人看管共同体的庄稼、牲畜或其他公有财产等。公有地及与之相关的集体权益是共同体的经济基础。不过,这种集体约束的程度存在地方差异。法国北部和东部的敞地制地区,对公有地使用的规定非常严格。卢瓦河南部的集体义务则较轻,甚至允许进行圈地。而在诺曼底和布列塔尼等居住较为分散的博卡日地区,共同体的精神并不完全反映在土地的集体组织和耕作上,更重要是村民彼此之间紧密的社会关系和互助实践[17]。除公有地和农事外,共同体还负责部分甚至全部的堂区事务(尤其在共同体与堂区重合的地方),如管理教堂财产,维修教堂和本堂神甫的住宅,维护道路、桥梁、水井和公墓地,修建学校,救济穷人等。此外,乡村共同体还是一个基层税收单位,无论是领主税还是王室税的评估、分摊和征收,均需借助于共

同体的自我管理来完成,共同体居民在承担各种赋税和义务时具有连带责任。当然,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实体,共同体有权签订契约,支配共同体的收入。在出现与共同体有关的纠纷时,它还可根据习惯法作出裁决,或由共同体的代理诉讼人将案件提交给领主法庭或王室法庭进行审理[18]。

作为乡村基层组织,共同体的自治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习惯法为基础,通过村民会议[19]及其选举出来的管理人员自主地管理共同体的公共事务[20]。其中村民会议是乡村共同体的最高权力机关,共同体的公共事务均由其进行决议。

在中世纪,召开村民会议一般要得到领主的同意。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随着领主制的衰落,在

法国的大部分地区,领主对村民会议的干涉日益减弱。不过,领主形式上的同意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出席会议的情况仍然存在[21]。不同地方召集会议的频率并不相同,比如里昂地区每年平均召开5次到6次[22]。由于保留下来的会议记录也无法反映真实的情况,福兰认为可能存在大量无记录或者记录丢失的村民议事会议,共同体也可能会因为一些并不重要的事务时常召开不定期的会议[23]。召开村民会议要进行预先通知,一般由本堂神甫在主日布道时宣布[24],有些地方则通过教堂钟声或敲鼓来召集附近的村民。所有大会均在礼拜日或节假日的弥撒结束后举行[25],一般在教堂前的广场或公墓地等公共场合[26]。

中世纪的习惯法规定所有共同体居民均有权出席村民会议并参与共同体事务的管理,因此村民会议体现出“直接民主”的性质[27]。村民会议的组织原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由一家之长作为代表出席大会[28]。与欧洲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在法国的很多地方,领主和本堂神甫作为共同体成员也可与会,或派其代表出席

并主持会议[29]。较为正式的会议还要求有一名书记员或公证员负责记录会议内容,并起草大会决议。村民会议讨论的问题涉及共同体事务的各个方面,包括商议农事活动和与共同体共有财产的出售、购买、交换、租赁等有关的问题,分摊维修教堂、本堂神甫的住宅、共同体的公共建筑、道路和池塘所需的资金和劳力,审查共同体的账簿等。此外,选举共同体的管理人员也是村民会议重点讨论的问题,如选举共同体的代表,任命征税员、放牧员、看护员、巡逻员以及学校教师等[30]。在近代早期,缴纳王室税、为过往军队提供食宿、战争期间服兵役、组建自卫队等问题往往是村民会议的主要议题。会议对出席人数有最低的要求。如果是与王室直接税有关的会议,要求一半以上的纳税人出席。与共同体债务有关的会议,要求2 /3以上的家长代表出席。如果讨论永久性转让公有财产,或分摊领主捐税、劳役等问题,则要求所有居民代表出席[31]。

村民会议只负责对共同体事务进行表决,还需有专人来执行会议决议,行使乡村日常事务的管理权[32]。福兰将这些人统称为“村官”[33]。在地方文献中,村官的名称不尽相同。在法国中部和北部,村官称“执事”,南部称“执政官”,他们一般是共同体的主事者[34]。在需要时,共同体会委派多个管理人员。如普罗旺斯地区,除主事者外,共同体内还有专门负责度量衡和食品质量的监察员,评估土地价值和损失的评估员,负责会议记录的书记官,以及管理共同体财务的财务官等[35]。村官一般由村民会议从共同体居民中选举和任命,任期为一年,经同意还可连任。不同的地区委派村官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如诺曼底地区以投票方式进行民主选举,有些地方则以抽签方式决定村官人选,或由上一届执事提出候选人。法国南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村官有时直接由领主任命[36]。

村官的职权来自村民会议的委任(有些地方还需领主名义上的授权),也由其撤销。村官所负责的事务涉及共同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管理共同体的财产,将共同体账簿提交给村民会议审查,召集或主持村民会议,监督共同体的习俗和

惯例的遵守,处理与共同体有关的诉讼,以及保管与共同体有关的文件等[37]。而在朗格多克,委托给村官管理的公共事务包括监督村民遵守主日休息的情况,核查度量衡,规定食品价格等[38]。在勃艮第和香槟地区,村官还负责统计村中种马的数量,关注动物疫情,监督道路的维修,防止居民侵占公有农具和牲口等。香槟地区保留下来的记录中规定,如果村官没有很好地监管田地中的虫害造成的损害,罚款30利弗尔[39]。如果不了解牲口发病的情况,罚款50利弗尔[40]。

村官也是乡村共同体与外界联系的代表。一方面,他代表共同体居民的利益,向领主或王室官

员传达村民的要求或意愿。在与领主发生冲突时,村官作为共同体的法律代表可以向王室法庭提出诉讼。另一方面,他以领主或国家的名义管理共同体,负责法令的传达,以及各种赋税或劳役的摊派和征收等[41]。

担任村官本身并无薪酬,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一定的好处。有些地方的村官在任职期间可以通过缴纳固定的王室税,免除需轮流担任的巡逻任务等[42]。有些共同体会支付给村官一定的报酬,或从公共财产中支付,或从共同体所征税额中按一定比例抽取[43]。同时,这一职位还可能带来某些荣誉(这一点可能会吸引部分村民)。例如,诺曼底的村官可以在教堂中居于特殊位置,或在堂区举行的各种仪式中举旗,凡担任过此类职务的居民在堂区仪式中都有一定的优先权[44]。此外,这一职务也可能为村民谋求其他更有权势的职位提供机会。拉加代克对布列塔尼卢维涅(Louvigné)堂区的研究表明, 27%左右的税务执事最终晋升为堂区的教会财产执事———对堂区居民而言,这算是很高的职位了[45]。

但是,这些好处远不能抵消其工作成本。以专门负责征收王室税的税务执事为例,编订税册、征收赋税的工作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还有很大的风险。由于共同体居民在缴纳赋税时具有连带责任,税务执事须以自己的财产作担保。如果有人

拖欠或拒缴税款,税务执事则要自己出钱垫付,或采用强制手段征税,以确保税款按时上缴。此类职位对普通村民而言无疑是苦差,为完成征税任务,他们往往倾家荡产,甚至还因此被送进监狱。鉴于这一点,村官一般由经济状况较好的村民担任。正如巴博指出的,在旧制度时期,一般义务都是与权利相伴随的,但村官一职却完全是负担[46]。

负责行使乡村公共事务决议权和管理权的村民会议和村官,是村民自治的主要体现。但受近代早期法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其实际运行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法国的乡村史家普遍认为在亨利二世统治时期(1547年—1559年在位),法国的乡村人口、农业产量和农民生活等各个方面达到繁荣的顶点,同时也是乡村共同体发展的鼎盛时期。1560年之后,法国进入一个萧条时期[47],货币贬值、物价飞涨[48]以及频繁的农业歉收[49]预示了危机的到来。从16世纪中叶开始的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乱[50]更是雪上加霜,成片的村庄为过往军队劫掠所毁,大量土地被抛荒。与频繁的战乱相伴随的是王室税负的不断攀升。从16世纪下半期开始,法国农民的人均税负开始大幅度增长,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上半期。据统计, 18世纪30年代农民的实际税负比16世纪60年代增长了近7倍[51]。

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乡村共同体的开支逐渐增大。从16世纪下半期开始,除常规开支外,为驻军或过往军队提供军需,向军队行贿请其撤离,重建为战争或驻军所毁的教堂,向税收官行贿以换取适当的税收摊派额,以及发生税务纠纷时付给律师和法庭的费用等成为共同体的主要负担。乡村共同体的公共收入主要来自公有财产,本身十分微薄,根本无法满足这些巨额的开支,以至于这一时期很多共同体均是负债累累。共同体组织结构更为松散的北部地区受到的影响更大。勃艮

第一个只有7户居民的村子所欠债务为6099利弗尔,另一个拥有25户居民的村庄欠债高达1·5万利弗尔[52]。在共同体无法偿还债务时,只得转让或出售公有财产,地方领主和城市资产阶级则借机大肆侵占公有地。1586年到1594年间,洛林地区的一个共同体负债2263法郎[53],不得不转让部分公有林地,获得2500法郎用于还债。随后的驻兵又给其带来6000法郎的债务,另一部分公有林地被出售[54]。勃艮第北部的一个共同体负债1. 8万利弗尔,为偿还债务最后被迫转让了所有公有地[55]。公有地的转让同时也意味着与之相联系的共同体居民享有的各种集体权益失去依托,习惯法被破坏。

共同体财务状况的恶化,公有地及集体权益的不断丧失,无疑会降低人们出席村民会议、讨论公共事务的热情。福兰指出,村民会议的出席率从16世纪到18世纪不断下降,到18世纪,高缺席率已成为村民会议召开时的常态[56]。以法兰西岛为例, 1600年到1642年间布瓦西堂区有120户居民,在41份保留下来的大会记录中,每次与会人数为5人到64人不等。拥有200户居民的维勒瑞夫(Villejuif)堂区, 17世纪上半期每次与会人数为9人到69人不等。从1660年到1702年,每次与会人数为2人到81人不等。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只有十五六名代表出席,仅占全部居民的7·5%[57]。法国东部博若莱的贝尔维尔堂区共有398户居民, 1695年举行的8次会议只有67户居民出席[58]。

与此相关的问题是经常出席大会的居民代表所占的比例。据雅卡尔统计,维勒瑞夫堂区1660年到1702年间的记录中, 71次大会有316名不同的人与会,到会总人次为1289。其中119位只出现过1次, 128位只出现过2次—5次, 36位出现过6次—10次, 21位出现了11次—15次, 12人的出席次数超过16,只有10%左右的居民出席率达到或超过40%[59]。在贝尔维尔堂区1695年举行的8次会议中,有1人出席了7次会议, 3人出席了4次会议, 6人出席了3次会议, 14人出席了两次会议, 43人出席了一次会议[60]。这些出席率较高的居民逐渐形

成村民会议的核心群体[61],与会人数的减少,使其得以掌控共同体公共事务的决议权。

自17世纪起,村民会议的决议权逐渐从中世纪的全体或大部分共同体居民手中转移到这一核心群体手中。这些人代表其他居民,对共同体的公共事务进行商议并拟定大会决议。诺曼底卡昂的比伊堂区共有40多户居民, 1646年的一份大会记录如下:“为商议事务……该堂区居民集会……出席代表为……(共有16个人的姓名被列举出———引者注)代表该堂区之全体居民,堂区居民已签署之决议对缺席者具有同等之效力。”[62]这份记录明确表示出席的16人可代表“该堂区之全体居民”。从笔者所见的其他近代早期的堂区会议记录来看[63],无论与会人数多少,会议记录一般都是如此表述。如福兰所言,少数人的决定即等同于整个共同体的决定[64]。

那么,这些核心群体属于乡村社会中的什么阶层雅卡尔的研究表明,在17世纪的巴黎地区,经常出席大会的村民一般较为富有,如中等农民、经营有方的手工业者、小商贩等,但不一定是那些最富有的租佃农场主[65]。法兰西岛大部分堂区中与会率超过40%的代表来自少数几个家庭,这些家庭的经济状况在乡村中居于中等[66],但在共同体事务中却是最活跃的力量。里昂附近拥有346户居民的博热堂区在1754年到1761年间仅有35户居民经常出席共同体大会,多来自中等的乡村有产者或商人家庭[67]。可见,村民会议的决策权并不一定完全掌握在乡村中最富有的居民手中。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对乡村共同体而言,分摊和缴纳各种赋税、共同承担义务是共同体居民关心的头等大事。缴纳赋税越多的家庭,意味着越能为共同体分担义务,理所当然对共同体事务就越有发言权。可能的情况是,某些租种领主土地的租佃农场主,或是购买土地的城市资产者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免税权,不与共同体

其他居民一起分担赋税,因此也就被排除在共同体事务的决策权之外。这是福兰提出一个重要原则是“谁付税,谁决策”(Qui paie, décide)[68]。那些经常出席村民会议、享有表决权的居民往往是共同体的主要纳税人,他们利用经济上的优势把持了乡村的政治权力。例如,在1767年至1769年布列塔尼卢维涅堂区的税册上,拥有决议权的22人中,有13人属于缴纳堂区半数以上王室税的前56位纳税者之列[69]。而诺曼底的有些堂区则直接用税册代替村民会议的成员登记簿[70]。在十七八世纪的法国,具有“直接民主”性质的村民会议逐渐演变成为由这些主要纳税人组成的“寡头统治”机构———村民“委员会”[71]。

近代早期的社会经济形势从内部促使共同体自治方式发生变化的同时,乡村共同体面临的危机也为王权向地方的渗透提供了契机,君主政府乘机逐步强化对这一地方实体的直接控制。乡村共同体陷入债务危机,公有财产大量转让,实际上意味着国家税源的流失[72]。早在16世纪中期,为确保基层纳税单位乡村共同体的纳税能力,使其免受其他竞争者的过分剥夺,国家便开始积极地干预乡村共同体的事务[73]。1630年,路易十三在部分省份设立监察官,由其负责地方事务的管理。“福隆德运动”之后,监察官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行政和税收的控制。自1661年起,国王授权监察官全面接管地方的行政、财政和司法事务,并要求其在全国范围内对共同体债务进行核查和清理,包括取消不合理的债务,强行降低债务利息,制定债务偿付方式,禁止共同体随意借债等。此外,政府还强迫一些公有地的买主归还已买土地,严禁公有财产的随意买卖或抵押,并确保共同体居民享有的集体权利[74]。在农民、领主和国家的三角关系中,农民把这种干预看作防备领主侵犯共同体利益的权宜之计,因此王权利用这一机会扩张的同时为自己涂上了有效的“保护色”。里格斯指出,监察官利用债务问题掌控了乡村共同体

的经济命脉,这一看似保护实则监管的做法实际上“剥夺了其几乎所有的行动自由”[75],将共同体置于政府的“财政监护”[76]之下。

与此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乡村共同体的控制。自17世纪开始,地方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的权利被进一步限制,村民会议逐渐为王室监察官所掌控。有些地方,村民会议的召集要得到王室监察官的授权,出席的人数由其决定,制定的债务偿付方式和期限也由监察官进行审批[77]。不过一直要到18世纪中叶,大部分地区的村民会议由王室代理监察官主持后,乡村共同体才被置于国家的直接控制之下[78]。而村民大会向村民“委员会”这种“寡头统治”模式的转变正好与国家希望以方便且有效之手段控制地方社会的意图相契合,因此得到政府的支持并加以推广。1689年,朗格多克开始推行小型的“政治委员会”之后,便不再召集共同体大会了。在勃艮第和下奥弗涅地区,也确立了类似的代表制度[79]。1776年和1777年,香槟地区的监察官创立所谓的“缙绅委员会”,专门负责共同体公共事务的协商和管理[80]。

机构的变化引起会议地点的改变,出现了相对固定的、专用于共同体公共活动的场所。法国南部很早便存在这种“公共之家”,其他地方则出现较晚。布列塔尼卢维涅堂区的会议地点在18世纪上半期从教堂广场、公墓地转到了教堂内的圣器室,与会的人数则缩小为由12人组成的“委员会”,初步具备了以代表制为基础的政治实体机构的形态[81]。与此同时,出席共同体大会、享有决议权的资格越来越受限制。尤其是17世纪下半期和18世纪王室政府进行的税制改革,使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和财产日益成为参与共同体大会、享有表决权的条件。在法国西部,以财产作为参与居民大会的资格限制早在16世纪已经出现,安茹地区堂区大会的记录中经常提及“居民和有产者大会”[82]。在南部的普罗旺斯,要进入“委员会”也有最少纳税额的限制[83]。1690年巴黎最高法院规定,在巴黎附近的阿尔让特依堂区,缴纳直接税超过100利弗尔的居民才有权出席村民会议

[84]。也有少数地区例外,如法国南部的比利牛斯山区,一直到大革命之前仍以传统的村民会议和“直接民主”的方式来管理公共事务[85]。

诸多地方性变革最终推动了1787年6月法令的出台,政府要求在王国各个省区建立“市政会议”,由领主、本堂神甫以及根据共同体大小选出的3到9名成员共同构成,同时规定纳税额在10利弗尔以上的居民才能与会[86]。此后,在法国的绝大部分地区,村民会议从全体共同体居民均享有参与权和决议权的“直接民主”转变为“具有寡头统治和纳税选举性质的代表制”[87]。

在控制村民会议、推广“代表制”的同时,君主政府还加强了对村官的控制。除负责共同体日常事务的管理外,村官还是处理共同体对外关系的代表,因此国

家在与领主争夺乡村控制权时,不会忽视这一重要角色。路易十三曾下令禁止地方人士(主要是领主)干涉堂区居民委派村官[88],通过认可共同体自身选举和任命村官的权利以换取其合作。面对王权的渗透,地方领主则不断强调他们对地方事务的管辖权和司法权。但是在近代早期,随着具有近代意义的常规税体制的建立,共同体作为国家基层税收单位的作用进一步突显出来,村官与王室官员的接

触更为频繁,日益成为“国家的工具,而不是共同体的代表”[89]。路易十四甚至在1702年3月出台法令,要求在王国的每个堂区建立“终身执事”[90]。虽然这一法令收效甚微,但充分体现了政府试图将村官转化为正式的国家官员,代表国

王管理地方事务的意愿。

村官身份的转变与其管理职权的变化密切相关。在近代早期,征收王室税、承担王室徭役、招募民兵、为过往军队提供宿营地和军需等事务日益成为村官的主要职责。受这一时期乡村共同体内忧外患的影响,村官一职的负担更为沉重,

村民们大多找借口逃避。而那些较有权势的居民,尤其是村民“委员会”中的成员往往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这些职位分派给其他人[91]。因此担任村官的并非总

是乡村中的上层,很多小农、佃户或雇工也会被迫承担这一职位。他们可能一字不识,加上在村中并无威望,无疑会为乡村事务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为此,监察官动辄以罚款或监禁相威胁,要求那些较为富有且识字的居民担任村官。到18世纪,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监察官逐步篡取了委派和撤销村官的权力。有些地方的村官由村民会议提名,监察官授权[92]。有些村庄由其指定候选人,再进行名义上的投票。村官直接由监察官指派的情况亦很普遍[93]。

1787年6月的法令规定,按城市的市政管理体制在乡村中建立代表制度,执事由堂区大会选举,任期为三年,并规定纳税额在30利弗尔以上的居民才享有被选举权[94]。纳税额的限制实际上使大部分的乡村居民丧失了被选举权,从而也就剥夺了共同体的自主管理权。在法国大部分地区, 1787年和1788年选出的乡村执事均属于富有阶层,且大多来自共同体之外[95]。在此之前,虽然共同体居民对担任村官一职并不十分热心,但至少村官是从共同体居民中选举出来的,是共同体的一员,并代表共同体的利益。此后,乡村共同体完全处在外部势力的控制之下,农民参与管理乡村事务的热情进一步受到打击。

1787年法令的颁布是乡村共同体向正式的行政单位转变的开始。1789年12月法令最终将其纳入国家行政体系中,并对这一政治实体的名称、管辖权和组织方式等均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实现了乡村基层管理组织的正规化[96]。

综上所述,近代早期法国的社会经济形势以及王权的扩张分别从内部和外部引起了乡村共同体自治方式及其性质的转变。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造成乡村共同体公有财产的大量流失,人们参与管理乡村事务的热情普遍降低。作为共同体主要纳税人的部分村民则利用这一机会及其经济上的优势地位逐渐把持了乡村的政治权力,决议权从全体村民手中转移到村民“委员会”之手,带来乡村共同体内部权力机构性质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利用乡村共同体在近代早期所遭遇

的经济困难,将其置于自己的“财政监护”之下。在掌握共同体经济命脉的同时,中央政府逐步实现了对这一地方政治单位的直接控制。从外部推动了乡村共同体运行方式及其性质的根本性变化,中央政府将其从具有“直接民主”性质的自治实体转变为以代表制为基础的国家正式行政单位。由村民会议选举产生、代表共同体居民利益管理乡村事务的村官转变为正式的国家官员,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乡村共同体的政治“现代化”。

这一转变同时也是近代早期乡村共同体自治权逐步丧失的过程,绝大部分农民被排斥在共同体的管理体系之外。不过,作为乡村共同体主体的农民真正关心的并非共同体自治权利的大小,而是保证其基本生存需要的公有地和集体权利问题。18世纪的王室官员出于维护国家税收收入的目的,利用农民的这一心态,鼓励其向领主的封建权利提出质疑,由此激化了农民与地方领主之间的矛盾[97]。大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要求,在废除封建领主制的同时,部分地保留了构成乡村共同体社会经济基础的公有地和集体权利,使其在法国长期延存,直到20世纪中叶才完全消失。

注释:

[1]赵文洪从不同角度对中世纪欧洲的村庄自治及其表现形式进行了解读,并肯定了中世纪欧洲村庄共同体的自治性质;参见赵文洪:《中世纪欧洲村庄的自治》,《世界历史》2007年第3期;《庄园法庭、村规民约与中世纪欧洲的“公地共同体”》,《历史研究》2007年第4期;《欧洲公地共同体管理中的法制因素》,《史学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公地制度中财产权利的公共性》,《世界历史》2009年第2期。

[2]在近代早期法国的地方文献和已有的研究中,它有不同的称谓,比如村庄共同体(Communautévillageoise),农业共同体(Communautéagraire),农民共同

体(Communautépaysanne),居民共同体(Communautéd habitants),地域共同体(Communautéterritoriale或Collectivitéterritoriale),以及堂区共同体(Communautéparoissiale)等。最常见的是“Communautérurale”这一表述,与“村庄共同体”和“居民共同体”等概念混用。安托万·福兰:《法国的乡村共同体:定义和问题》(Antoine Follain,“LesCommunautés rurales en France. Définitions et problèmes”),《历史与乡村社会》(Histoire etSociétésRurales)第12卷, 1999年第2期,第12—13页。这里笔者根据法国学者惯常的表述译为“乡村共同体”(也有学者译为“农村公社”,但在法语中,“公社”一词一般对应的是“la commune”,其词义和性质从中世纪到19世纪有很大的变化,不能简单地与“la communauté”等同。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因涉及社会经济性质上的争论,需另作专文探讨)。

[3]杰罗姆·布拉姆:《15世纪至19世纪欧洲村庄共同体的内部结构与政治》(Jerome Blum,“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Polity ofthe European Village Community from the Fifteenth to theNineteenthCentury”),《近代史杂志》(TheJournalofModernHistory)第43卷, 1971年第4期,第542—576页。

[4]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AlexisDe Tocqueville,L Ancien Régime et la Révolution),巴黎1866年版,第71—76页。

[5]阿尔贝·巴博:《旧制度时期的村庄》(AlbertBabeau,Le village sous l Ancien Régime),巴黎1879年版。

[6]让·雅卡尔:《对居民共同体的思考》( Jean Jacquart,“Réflexions sur la communautéd habitants”),《里昂地区经济和

社会史中心集刊》(Bulletin du Centre d histoireéconomique et sociale de la région lyonnaise) 1976年第3期,第1—25页。

[7]让-皮埃尔·居东:《旧制度时期法国的乡村社会生活》(Jean-Pierre Gutton,La sociabilitévillageoise dans la France d AncienRégime),巴黎1979年版。

[8]安托万·福兰:《旧制度时期的村庄》(Antoine Follain,Le village sous l Ancien Régime),巴黎2008年版。

[9]保罗·乌利亚克:《中世纪法国南部的村庄共同体》(PaulOurliac,“Les Communautés villageoises dans leMidi de la France auMoyen Age”),罗贝尔·福西耶:《中世纪法国北部的村庄共同体》(RobertFossier,“LesCommunaut és villageoises en France duNord auMoyen Age”),弗拉朗历史委员会指导委员编:《中世纪至近代早期西欧的村庄共同体》(Comitéde Direction de laCommission d histoire de Flaran, ed·,LesCommunautés villageoises en Europe occidentale duMoyenAge auxTempsmodernes),《第4届弗拉朗国际历史学会议论文集》(Flaran 4)1984年,第13—27、29—53页;让·雅卡尔:《对居民共同体的思考》,《里昂地区经济和社会史中心集刊》1976年第3期,第3—9页;让-皮埃尔·居东:《旧制度时期法国的乡村社会生活》,第21—28页。

[10]马克·布洛赫:《法国乡村史的独特性质》(Marc Bloch,Les caractères originaux de l histoire rurale fran aise),巴黎1988年版,第199—201页。

[11]让·雅卡尔:《对居民共同体的思考》,《里昂地区经济和社会史中心集刊》1976年第3期,第5页。

[12]乔治·迪比、阿尔芒·瓦隆主编:《法国乡村史》(GeorgesDuby etArmandWallon, dir.,Histoire de la France rurale)第2卷,巴黎1975—1976年版,第134页。

[13]希尔顿-刘易斯·鲁特:《国家与村庄共同体:十七八世纪的勃艮第》(Hilton-LewisRoot,“Etat etCommunautés villageoisesdans la Francemoderne: en Bourgogne auxXVIIeetXVIIIesiècles”),《近现代史杂志》(Revued histoiremoderne et contemporaine)第39卷, 1992年第2期,第304—305页。

[14]让-皮埃尔·居东:《旧制度时期法国的乡村社会生活》,第18—21页。

[15]加布里埃尔·奥迪西奥:《昨日之法国人》(GabrielAudisio,Lesfran aisd Hier)第1卷,巴黎1993年版,第39页;安托万·福兰:《旧制度时期的村庄》,第432—438页。

[16]有关“村规民约”的探讨,可参考赵文洪:《庄园法庭、村规民约与中世纪欧洲的“公地共同体”》,《历史研究》2007年第4期。

[17]阿尔贝·索布尔:《18、19世纪法国的乡村共同体》(Albert Sobou,l “The French RuralCommunity in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过去与现在》(PastandPresent)第10卷, 1956年11月号,第82—83页。

[18]希尔顿-刘易斯·鲁特:《国家与村庄共同体:十七八世纪的勃艮第》,《近现代史杂志》第39卷, 1992年第2期,第304—306页。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国家将共同体的各项集体权利和义务明确列入王室的司法体系中,用王室法

庭取代领主法庭,逐渐控制了地方司法。

[19]也有“共同体大会”(Assemblée de communauté)、“居民大会”(Assembl ée d habitants)、“堂区大会”( le Général de paroisse)等不同表述。不过,村民会议并非普遍的存在,如前所述,法国南部地区主要通过由少数人组成的“市政委员会”来行使共同体公共事务的决议权;在共同体与堂区重合的地方,堂区大会则兼任村民会议的职能;此外,英国普遍存在的村民会议与庄园法庭重合的情况在法国并不多见。

[20]赵文洪:《中世纪欧洲村庄的自治》,《世界历史》2007年第3期。

[21]安托万·福兰:《旧制度时期的村庄》,第226页。

[22]让-皮埃尔·居东:《旧制度时期法国的乡村社会生活》,第71页。

[23]安托万·福兰:《16世纪至18世纪乡村中的管理、统治和服务》(Antoine Follain,“Gouverner, dominer et servir au village XVIe-XVIIIesiècles”),《乡村调查》(Enquêtes rurales)第11卷,2007年专刊《乡村中的社会、权力和政治》(Société,pouvoirs etpolitiquedans les campagnes),第15—16页。

[24]1695年和1698年的王室法令剥夺了本堂神甫的这一权利,不过很多地方仍遵循此惯例。让-皮埃尔·居东:《旧制度时期法国的乡村社会生活》,第73页。

[25]安托万·福兰:《旧制度时期的村庄》,第234页。

[26]让-皮埃尔·居东:《旧制度时期法国的乡村社会生活》,第74—75页。此举显然是为了防止村中某些人勾结起来伪造会议记录,损害共同体其他居民的利益。

[27]让-皮埃尔·居东:《旧制度时期法国的乡村社会生活》,第69页。不过福兰也指出,这是权利而非义务,习惯法并不强迫所有人与会。安托万·福兰:《旧制度时期的村庄》,第252页。

[28]安托万·福兰:《旧制度时期的村庄》,第219页。

[29]罗贝尔·芒德鲁:《近代法国导论》(RobertMandrou,Introductionàla France moderne.Essai de psychologie collective 1500 -1640),巴黎1974

年版,第130页;杰罗姆·布拉姆:《15世纪至19世纪欧洲村庄共同体的内部结构与政治》,《近代史杂志》第43卷, 1971年第4期,第550页。

[30]阿尔贝·巴博:《旧制度时期的村庄》,第46页。

[31]安托万·福兰:《旧制度时期的村庄》,第253页。对缺席者一般会有所惩罚,如罚款或要求其承担某些公共事务。

[32]在中世纪,领主从自身利益出发应该是支持这一做法的,对其而言,与村中个别代表打交道要比直接面对每户村民更容易。杰罗姆·布拉姆:《15世纪至19世纪欧洲村庄共同体的内部结构与政治》,《近代史杂志》43卷,1971年第4期,第556页。

[33]安托万·福兰:《16世纪至18世纪乡村中的管理、统治和服务》,《乡村调查》第11卷, 2007年专刊,第13—14页。托克维尔将这些管理者统称为“堂区官员”(fonctionnaires de paroisses),巴博使用的是“syndics”一词。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第40页;阿尔贝·巴博:《旧制度时期的村庄》,第56—72页。本文采用福兰的提法,将其统称为“村官”,负责某项具体事务的村官则称“执事”。

[34]此外还有procureur, trésorier,maires,échevins, jurats, lieutenants, députés, régents, fabricants,marguilliers, collecteurs等不同称呼,名称的差异可能意味着管理职能略有不同。

[35]莫里斯·博尔德:《近代早期南部省区的村庄共同体》(Maurice Bordes,“Les Communautés villageoises des provincesméridionalesàlépoquemoderne”),弗拉朗历史委员会指导委员编:《中世纪至近代早期西欧的村庄共同体》,第163页。

[36]安托万·福兰:《旧制度时期的村庄》,第309—310页;阿尔贝·巴博:《旧制度时期的村庄》,第60—64页;让-皮埃尔·居东:《旧制度时期法国的乡村社会生活》,第86页。

[37]阿尔贝·巴博:《旧制度时期的村庄》,第65—66页。

[38]莫里斯·博尔德:《近代早期南部省区的村庄共同体》,弗拉朗历史委员会指导委员编:《中世纪至近代早期西欧的村庄共同体》,第159—160页。

[39]近代早期法国的货币单位, 1利弗尔( livre tournois)等于20苏(sous), 1苏等于12德尼(deniers)。

[40]阿尔贝·巴博:《旧制度时期的村庄》,第66—67页。

[41]杰罗姆·布拉姆:《15世纪至19世纪欧洲村庄共同体的内部结构与政治》,《近代史杂志》第43卷, 1971年第4期,第557—558页。

[42]阿尔贝·巴博:《旧制度时期的村庄》,第70页。

法国近代史

法国近代史 (faguo jindaishi)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发展,直至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法国是世界近代史上阶级斗争最激烈、政治发展最曲折的国家,从1789年到1871年先后经历五次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各阶级、各党派创造和试验了各种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和行政法律制度。由于法国是欧洲最先进的大国之一,法国的政治文化对于世界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 史学界一般以1789年爆发的大革命作为法国近代史的开端。在革命之前,以绝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为特征的旧制度已衰落式微。频繁的对外战争、宫廷的奢靡浪费和贵族的免税特权致使波旁王朝陷入难以解决的财政危机。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激励了改革社会的普遍愿望。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与旧制度的矛盾日益激化。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开始。这次革命鲜明地宣布自由、平等、法制和民主原则,坚决废除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在与国内外反动保守势力的搏斗中,人民群众被广泛地发动起来,推动革命沿上升路线发展,从1789年到1794年先后经历了立宪君主制、吉伦特派共和国和雅各宾派民主专政。1794年热月政变结束了恐怖统治,但未能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稳定下来。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通过雾月政变上台,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在国内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在国外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使法国一度称霸欧洲。1814年拿破仑被反法联军击败而退位。1815年3月他重返法国,建百日王朝,6月在滑铁卢彻底失败。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章》,承认大革命所确立的经济秩序和自由权利。法国的经济开始从多年战争的破坏中恢复。1824年查理十世继位后倒行逆施,背弃《宪章》,激起社会上普遍的不满。1830年7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代之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为国王的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实行立宪君主制,政权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政府残酷镇压30年代初的工人运动(如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和共和运动,以确保资产阶级的秩序。工业革命开始展开,纺织业和铁路建设发展较快。40年代,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日益增长。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人中迅速流传。中小资产阶级要求扩大选举权。政府拒绝改革,激发了1848年2月革命。七月王朝被推翻,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革命的显著特征是工人阶级为争取权利而奋勇战斗。工人代表也进入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的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对此深感恐惧。是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遭到残酷镇压。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的迷恋,当选为总统。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翌年,加冕称帝,自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稳定了法国政局,鼓励经济发展。在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国成为欧洲的工业大国。政治体制也由50年代的专制帝国演变为60年代的自由帝国,议会的权力逐步恢复,出版、集会、结社和罢工等权利被肯定。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拿破仑三世为谋求军事和外交威望,参

法国的高考作文题目 我惊呆了!

法国的高考作文题目我惊呆了! 作文,是考验一个学生的思考水平的方式。 法国是一个善于启蒙的国度 产生过近代很多思想家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文题目吧! 2015年法国高中会考作文 文科考生试题/ Série L (littéraire)(三选一) 1. 尊重所有生命是一种道德义务吗?(Respecter tout vivant est-ce un devoir moral?) 2. 我是由我过去经历所塑造的吗?(Suis-je ce que mon passé a fait de moi ?) 3. 对法国政治哲学家亚历西斯·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中 的一段文本作出解读。(Explication d'un texte extrait de "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 d'Alexis de Tocqueville) “无论什么时代,或多或少总是存有着专断的信仰。信仰产生的方式 不同,其形式和对象也会产生变化;但是完全没有信仰,就是说没有 人们不经争论、放心接受的意见,那是不可能的……” “Les croyances dogmatiques sont plus ou moins nombreuses, suivant les temps. Elles naissent de différentes manières et peuvent changer de forme et d’objet ; mais on ne saurait faire qu’il n’y ait pas de croyances dogmatiques, c’est-à-dire d’opinions que les hommes reoivent de confiance et sans les discuter……” 社会经济科考生试题/ Série ES (économique et social)(三选一)

最著名的十五位西方哲学家

最著名的十五位西方哲学家 著名的西方哲学家有: 西方古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西方中世纪:奥古斯汀、阿奎那 西方近现代: 英国: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斯宾塞;罗素、维特根斯坦; 法国:笛卡尔、莱布尼兹、帕斯卡、斯宾洛莎、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孔德、帕格森、萨特、福柯--; 德国: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弗洛姆、马尔库塞、阿尔都塞-- 美国:詹姆士、杜威、波普尔--; 最著名的十五大哲学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培根、笛卡尔、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罗素、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 1. 柏拉图: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 2.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及科学的集大成者。 3. 培根:第一个提出了实验法、归纳法,进入近代的第一人。 4. 笛卡尔:大陆唯理论的创始人,确定了理性的价值。 5. 洛克:对于经验论哲学进行了最系统的阐述。 6. 休谟:将近代哲学中的根本矛盾揭示出来。

8. 黑格尔:辩证法大师,全面总结了近代哲学。 9. 马克思:提出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哲学,极大的影响了历史。 10. 尼采:他的唯意志超人哲学让人深受震憾, 11. 罗素:逻辑实证主义权威,学富五车的人物。 12. 维特根斯坦:哲学天才,也属逻辑实证主义 13. 胡塞尔:现象学宗师。 14.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大师。 15. 萨特:存在主义大师,对时代风气有重要影响。 但这并非我所喜爱的哲学家,我喜欢的十大哲学家是: 柏拉图、霍布斯、拉美特利、霍尔巴赫、斯宾洛 莎;孔德、斯宾塞、马克思、尼采、罗素。

法国近代史概括

法国近代史概括: 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发展,直至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法国是世界近代史上阶级斗争最激烈、政治发展最曲折的国家,从1789年到1871年先后经历五次革命。在这个过程中,各阶级、各党派创造和试验了各种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和行政法律制度。由于法国是欧洲最先进的大国之一,法国的政治文化对于世界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 史学界一般以1789年爆发的大革命作为法国近代史的开端。在革命之前,以绝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为特征的旧制度已衰落式微。频繁的对外战争、宫廷的奢靡浪费和贵族的免税特权致使波旁王朝陷入难以解决的财政危机。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激励了改革社会的普遍愿望。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第三等级与旧制度的矛盾日益激化。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开始。这次革命鲜明地宣布自由、平等、法制和民主原则,坚决废除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在与国内外反动保守势力的搏斗中,人民群众被广泛地发动起来,推动革命沿上升路线发展,从1789年到1794年先后经历了立宪君主制、吉伦特派共和国和雅各宾派民主专政。1794年热月政变结束了恐怖统治,但未能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稳定下来。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将军通过雾月政变上台,于1804年建立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在国内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在国外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使法国一度称霸欧洲。1814年拿破仑被反法联军击败而退位。1815年3月他重返法国,建百日王朝,6月在滑铁卢彻底失败。 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颁布《宪章》,承认大革命所确立的经济秩序和自由权利。法国的经济开始从多年战争的破坏中恢复。1824年查理十世继位后倒行逆施,背弃《宪章》,激起社会上普遍的不满。1830年7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代之以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普为国王的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实行立宪君主制,政权落入大资产阶级手中。政府残酷镇压30年代初的工人运动(如1831年和1834年里昂工人起义)和共和运动,以确保资产阶级的秩序。工业革命开始展开,纺织业和铁路建设发展较快。40年代,社会各阶层对政府的不满日益增长。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在工人中迅速流传。中小资产阶级要求扩大选举权。政府拒绝改革,激发了1848年2月革命。七月王朝被推翻,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年革命的显著特征是工人阶级为争取权利而奋勇战斗。工人代表也进入了资产阶级共和派的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对此深感恐惧。是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遭到残酷镇压。12月,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对拿破仑的迷恋,当选为总统。1851年12月,他发动政变,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翌年,加冕称帝,自称拿破仑三世,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拿破仑三世稳定了法国政局,鼓励经济发展。在第二帝国时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法国成为欧洲的工业大国。政治体制也由50年代的专制帝国演变为60年代的自由帝国,议会的权力逐步恢复,出版、集会、结社和罢工等权利被肯定。共和运动、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拿破仑三世为谋求军事和外交威望,

西方哲学发展史

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共同历史源头。 一、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 黑格尔:运用了“代”、“期”和“段”这样三级分期法。 罗素:基本上沿用了黑格尔的历史分期法。 对西方哲学史可作以下划分: 古代哲学(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哲学) 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 中期(苏格拉底至亚里士多德时期) 后期(后亚里士多德时期) 中世纪哲学(西欧封建社会哲学) 前期(教父哲学) 后期(经院哲学) 近代哲学(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哲学) 以意大利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英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法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德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现当代哲学(19世纪中期以来) 前期(19世纪中后期) 中期(20世纪前期) 当代(20世纪后期至今) 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进展 1.古希腊罗马哲学 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之前是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派别。主要代表性人物:毕达哥拉斯。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又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主要代表性人物:赫拉克利特。 爱利亚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巴门尼德、芝诺 巴门尼德:“存在”概念是对一切事物所有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属性的抽象。芝诺:论证存在的唯一和不东,否定“多”和运动。 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来论哲学 克服了以往从具体感性事物中寻求本原的局限 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气、火、土。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发展阶段,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时期。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人成为与自然并列的哲学主题。

浅析古代、近代、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析古代、近代、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作者:吴娜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上海,200093 刊名: 安徽文学(下半月) 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2009(3) 参考文献(9条) 1.杨方从西方哲学的三次转向看哲学对象的演变[期刊论文]-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2.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1984 3.杨方从西方哲学的三次转向看哲学对象的演变[期刊论文]-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4.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求是 2002(02) 5.罗素逻辑原子主义哲学 1996 6.维特根施坦逻辑哲学论 1962 7.杨方从西方哲学的三次转向看哲学对象的演变[期刊论文]-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8.韩秋红;史巍从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看近代知识论哲学[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9.涂红亮语言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地位 1993(07) 本文读者也读过(3条) 1.欧祝平现代西方哲学主要特点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3) 2.张岱年中国哲学的演变及其现代价值——梅良勇著《中国古代哲学论稿》序[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8(2) 3.刘伟.LIU Wei古代政治哲学的两个理想之维[期刊论文]-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2161034.html,/Periodical_ahwx200903182.aspx

哲学的分支

[编辑本段]哲学的分支 由于研究范围种类的不同,哲学可分为: 利他主义——反现实主义——佛教哲学——儒家思想——享乐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理想主义——非现实主义——逻辑正确主义——悲观主义——道家思想——自我主义——理性主义——现实主义——唯美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非理性主义——斯多噶主义——存在主义——形而上学——功利主义—…… 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哲学可分为: * 哲学史 o 东方哲学史:印度哲学中国哲学史伊斯兰哲学日本哲学 o 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俄国哲学 o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科学哲学 * 现代哲学生存哲学分析哲学人文哲学解释学符号学 实用主义哲学 * 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教育伦理学政治伦理学家庭伦理学 生命伦理学生态伦理学 * 美学美学史艺术美学技术美学 * 形而上学* 现象学* 过程哲学* 知识论 * 死亡哲学* 人生哲学* 法律哲学* 心灵哲学 * 墨家哲学* 当代英美哲学* 比较哲学* 当代法国哲学* 哲学哲学

与哲学相关学科 * 相对论 * 量子力学 * 混沌学 * 弦理论 * 思维科学 * 人工智能* 心理学 * 信息论 * 语义学 * 科学社会学* 逻辑学* 科学学 * 控制论 * 机械论 其他与哲学相关的学科 * 数学哲学* 宗教哲学* 政治哲学* 法律哲学 * 物理哲学 * 天文哲学* 化学哲学* 语言分析哲学 * 佛教哲学 * 教父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 日常语言哲学* 自然哲学* 经济哲学* 同一哲学 * 思辨哲学* 生物学哲学*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 历史哲学 * 易学* 经学* 玄学* 灵源泛哲学体系 * 诸子哲学 哲学命题 * 自由意志* 决定论* 因果律* 随机性* 白马非马 * 百姓日用即道* 悖论* 变化日新* 辩者二十一事 * 体用一源 * 天道自然* 万物皆备于我 * 物极必反* 心统性情* 心无本体 * 新故相除* 形质神用* 性即理* 性日生日成* 一分为二 * 一物两体* EPR悖论 * 坚白相盈*矛盾论* 仁为万物之源 * 天不变道亦不变 哲学著作 周文王《周易》 老子《道德经》

近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评述

试 述 萨 特 存 在 主 义 思 想 概 述 课程名称:近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评述学院: 学号: 编号: 姓名:

[摘要]:存在主义一词的拉丁文existentia,意为存在、生存、实存。存在主义哲学论述的不是抽象的意识、概念、本质的传统哲学,而是注重存在,注重人生。但也不是指人的现实存在,而是指精神的存在,把那种人的心理意识(往往是焦虑、绝望、恐惧等低觉的,病态的心理意识)同社会存在与个人的现实存在对立起来,把它当作唯一的真实的存在。萨特的存在主义~ “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萨特标榜个人的生活、自由、存在放在第一位!但我个人认为“存在主义”的意义是“存在必有其合理性”。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必有我们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不必作过多的烦恼与焦虑,不妨效仿老庄的哲学思想来知道我们的人生,即我所谓的“存在主义”。 关键词:存在、本质、人生、自由 萨特哲学思想:人生是荒谬的,现实是令人恶心的;人存在再先,本质在后;人存在并选择着,自由创造,而后获得自己的本质,人在创造自我本质的过程中,享有充分自由。 一、“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的存在主义第一要素“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所谓存在,首先是“自我”存在,是“自我感觉到的存在”,我不存在,则一切都不存在。所谓“存在先于本质”,即是“自我”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的“自我”决定自己的本质。 难道只因萨特的存在主义来自战争中的特殊环境,人们就说他不免偏激。那么“一般来说,人总是受‘本质’支配,只有在极端的情况下,才会回到‘存在’”这句话我个人认为是否也偏激呢? 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存在这个世界上,然后才能体现自己的本质,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如果一个人都已经不存在,所有的一切对于他来说还存在吗,对于他来说还有什么本质吗,对于他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吗?而那些存在的人来说他们还有存在的意义,他们能决定自己的本质,但这些只是对于存在的人来说,试想如果连你自己都感觉到自己不存在,对于你就像空气一样,你还有什么本质而言,你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而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因此我不觉得萨特的观点有所偏激。我认为他的前提条件是对于不存在的人

大国崛起之法国篇

《大国崛起》法国篇读后感 《大国崛起》法国篇重点介绍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社会变革,及此后法国陷入长期社会动荡的情况。1789年之后不到100年时间里,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三个共和国。激烈而反复的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消耗着法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动荡的局势使经济发展缺少必要的、稳定的社会基础,法国的大国之路因而变得格外曲折。 法国的崛起,可以归结为“一个思想,两个事件,三个人物”。 首先,我们来谈谈“一个思想”。法国的思想用三个词概括就是:自由,平等,博爱。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体系,是直接传承于“启蒙运动”的进步思想。.启蒙运动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令人民能享有真正的人权,并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正是在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以及狄德罗等“启蒙先驱”思想的引导下,法国开启了大革命之路,也真正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之路。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它宣称“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该事件从根本上推翻了皇权统治,为人权和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逐渐发展,并在全世界发挥作用。 然后我们再来谈谈“两个事件”,即“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扩张”。然而,这两个事件又无法脱离我们所说的“三个人物”,即,路易十四,拿破仑和戴高乐。 首先谈到的是路易十四。路易十六通过高度的集中统治,将法国带入鼎盛时期。他强调了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他把他个人对艺术的喜好,带入了整个国家,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化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路易十四亲自创办了法兰西舞蹈学院,音乐学院,喜剧学院,建筑学院和科学学院。这一时期的古典主义艺术发展到了高峰,也对后来思想的解放有着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路易十四对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也作出了“意外贡献”。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其财政大臣柯尔培尔执行重商主义政策。具体政策如下:1.吸引和鼓励外国工匠到本国来,以提高本国手工业水平或者扩大本国工业范围;2. 推行保护关税; 3. 政府积极帮助建立新工业和改造旧工业; 4. 由政府把过去行会对工业生产的管制扩大到全国范围,通过政府的干预、监督来保证工人的技术和产品的质量。 重商主义作为一种政策来说本质上是封建性的,但它的理论思想却是资产阶级的。商主义虽主要是一种经济政策,但它集中地体现了当时西欧国家组织发展的许多特点:它以民族国家为单位考虑问题,反映并巩固了国家的民族性;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全国性政策,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加以推行,反映了国家的中央集权性;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国家机构社会职能方面的变化。它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危机,巩固了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另一方面,重商主义的许多思想都属于早期资本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法国重商主义发展的背后实质是封建王朝的推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国家过度干预经济,限制了经济的自由发展,专制政府的苛捐杂税,铺张浪费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引发革命。

西方哲学史[第十章文艺复兴与近代哲学的萌芽]课程复习

第十章文艺复兴与近代哲学的萌芽 一、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含义 1.文艺复兴的含义: 十四世纪以后,随着古代典籍陆续从阿拉伯重新传入欧洲,在反对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斗争中,先进思想家们对非基督教的古代世俗文化发生了兴趣,怀着极大的热情搜集、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发掘古代文化遗产,研究古代语言、历史、文艺、科学和哲学,仿照古典作品进行创作,古典文化的研究蔚然成风。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 2.文艺复兴的意义: 实质上是借古希腊文化作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欧洲一次新的文化、科学和哲学发展的开始。 1.人文主义的含义和基本精神。 (1)人文主义的含义。 原义:即“人文学”,指一种与神学相区别的世俗的学问,包括文法、修辞学、历史学、诗艺、道德哲学等。 哲学上的含义:指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2)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 抬高人的地位,贬抑神的地位。 2.人文主义的核心和哲学基础——人性论。 (1)反对中世纪抬高神、贬抑人的地位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 (2)认为感性欲望是人的本性,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要求人生

的享乐和个性的解放,肯定现世生活的意义。 (3)认为理性是人的天赋本性,反对神学贬低理性的观点。 (4)认为人性包含着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哲学思想 文艺复兴另一个历史功绩是“自然的发现”,表现为自然哲学的思想。 对世俗生活的重视必然引起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使人们开始用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神学的眼光去面对自然界,为16世纪以哥白尼的天文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繁荣打下了基础。因此称文艺复兴带来了“自然的发现”。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运动 1.马丁·路德的宗教哲学。 “因信称义”说:马丁·路德通过引用原始基督教的教条“因信称义”来阐发自己的宗教思想,意思指人的灵魂得救不在于教会,也不在于“事功”,只在于个人的内心信仰。只有信仰才是获救的必要条件,“事功”只是信仰的结果。 2.加尔文的宗教哲学。 “先定”说:“先定”说指宇宙中的一切都源于上帝永不更改的安排和命令(“先定”),因此个人得救是上帝预先的拣选,早已注定;个人的功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是表明实现了上帝所赋予的先定使命。 二、近代哲学的萌芽 (一)近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理性主义特征的关系 1.近代自然科学本身就充满着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哲学精神。 (1)近代自然科学体现了探索自然奥秘的求知精神。

现代西方哲学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 本章概述 实证主义沿着经验主义哲学的思想路线,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本章主要介绍实证主义的概况和其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和思想理论。 一、形而上学的困境与实证主义的形成 实证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实证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它是在西方近代哲学陷入危机以及随之在西方哲学界兴起的对它的批判浪潮中形成的。19世纪30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主要代表有孔德、穆勒和斯宾塞。 19世纪中期,随着集近代理性主义大成的黑格尔派哲学的解体,盛极一时的近代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休谟之后英国哲学的发展大体上走的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持怀疑态度的休谟路线。法国18世纪大革命后,原来被理想化的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在许多方面越来越暴露出它们的种种欺骗性,原来被视若神圣的理性观念也显示出它们的种种虚幻性。 就其基本思想路线说,实证主义可以说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提出怀疑的休谟经验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但又根据新的形势对休谟等人的理论作了修改和补充。他们仍然把经验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否定认识(现象)经验以外的实在(物质或精神)的可能性,明确提出要抛弃对世界的基础、本质等本体论问题的研究。他们要求超越心物、主客、思有等二元对立,强调人类知识的力量,强调运用实证科学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可能性。在方法论上,他们接受19世纪以来的科学方法,反对与黑格尔主义相关的理性主义的辩证法。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他们提倡科学、进步和改革,但不赞成革命。 二、实证主义的流传 19世纪中期和下半期,在法、英两国就已出现了一批实证主义的信奉者。在法国,较著名的实证主义追随者有拉菲特、李特列、丹纳、芮南等人。其中丹纳的《艺术哲学》在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有较大影响,芮南以《耶稣传》称著。在英国,19世纪下半期与穆勒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接近的哲学家主要有培恩、西季威克,以传播孔德的实证主义为己任的哲学家主要有康格累沃、布累杰斯等人。实证主义在其他西方国家都有相当广泛的流传。 实证主义不仅是19世纪的哲学流派,在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中仍然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它最早强调哲学应当以自然科学为榜样,因而被认为开创了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后来在西方各国流行很广的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当代西方的某些科学哲学流派是实证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新康德主义、实用主义等流派与实证主义在一些基本观点上也极为接近。

近现代法国教育的发展史

近现代法国的教育 一、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 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教育 (一)历史背景 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法国在这一时期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而且是当时欧洲君主专制国家的典型,王权和神权极度强化,天主教在法国的势力十分强大。虽然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资本主义就已萌芽,并在17世纪形成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但是由于政府不直接办学,新教各派力量薄弱,所以天主教会紧紧控制着法国的学校教育。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压制直到18世纪才有了显著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矛盾伴随着这个过程而不断增长和激化。法国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突出地以宗教斗争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学校教育 1、初等教育 新教: 出现一些新教派别,如胡格诺派和詹森派等,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各自的教义。詹森派学校不同于天主教,尤其是耶稣会的学校。它们重视数学、地理、历史的教学,强调学习本民族语言并用民族语言教学,注意采用实物教学和进行练习,着意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在当时的法国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可惜它只存在二十多年,到17世纪60年代就被耶稣会派封闭了。 天主教: 天主教神甫拉萨尔(LaSalle)于1684年创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后来成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用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目的是对抗新教的办学活动,维护天主教的势力。该会所办的学校在法国当时的初等教育方面占据统治地位。18世纪法国国王又曾发布命令,指出学校应受天主教僧侣的监督,儿童应当学习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 2、中等学校 中等教育学校主要有耶稣会中学和文科中学,它们以拉丁语及“七艺”科目为教学内容,经院主义气息十分浓厚。成立于1611年的“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中得力量仅次于耶稣会。圣乐会中学显然就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入学者都是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这种中学在前四年学习法语不学拉丁文,高年级学习拉丁文不学希腊文。拉丁文的教学不重文法而重阅读原著,注重历史教学,加强数学以训练思维,增加实科方面的内容,使物理、化学在课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圣乐会的教育活动一直继续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法国的中等教育有一定的影响。 3、高等学校 到18世纪法国共有22所大学,超过其他欧洲各国,其学术水平在西欧也很高。法国大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大多产生于中世纪。在16世纪前后,巴黎大学已拥有许多个学院。与初等和中等教育一样,这一时期法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天主教会的管辖之下。大学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经典;排斥新教徒,从1638年起还停止向新教徒颁发学位;同时极力扼杀进步思想,法国资产阶级哲学家、科学家笛卡儿(1596—1650)和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尔维修的著作都被巴黎大学列为禁书。在当时的大学

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科学哲学技术概论”课程论文 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姓名: 学号: 系部: 专业班级: 任课老师: 2013年12月10日

摘要 文艺复兴时候的很多著名哲学家同样又是很棒的科学家或者博物学者等等, 但是后来科学由于门目扩大,所以被独立的划分成一个学科,早期的科学与哲学基本上是不分离的。就是说早期的时候你可以叫一个科学家叫哲学家。所以在哲学与科学之间是有着一定联系的。 关键词:科学的起源;科学与哲学的发展历史

ABSTRACT science and philosophy is basically not separated in the early,the people who is a scientist is a Philosopher too.So,there is something similar between science and philosophy. Key Words:the Origin of scien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philosophy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录 ........................................................................................................................ III 1古希腊的哲学 (1) 1.1古希腊哲学的产生 (1) 1.2古希腊哲学的历史地位 (1) 1.3古希腊哲学与科学 (2) 2 西方近代哲学 (3) 2.1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3) 2.2中期近代哲学 (4) 2.3 康德时期及以后 (4) 2.3.1德国古典哲学 (4) 2.3.2德国唯心主义 (4) 2.3.3理性主义 (5) 3 科学的发展 (5) 3.1 近代科学 (5) 3.1.1理性客观 (5) 3.1.2可证伪 (5) 3.1.3存在一个适用范围 (6) 3.1.4普遍必然性 (6) 3.2 科学与哲学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1) 致谢 (2)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

二十世纪法国哲学的现象学之旅 大致说来,法国二十世纪哲学有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布伦茨威格(L.Brunschvicg,1869-1944)的新观念论和柏格森(H.Bergson,1859-1941)的生命哲学相互竞争的时代(自二十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第二阶段是以萨特(J-P.Sartre,1905-1980)和梅洛-庞蒂(M.Merleau-Ponty,1908-1961)为代表的现象学-存在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3H时代(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至六十年代初);第三阶段是以列维-斯特劳斯(C.Levi-Strauss,1908-)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和以福柯(M.Foucault,1925-1984)、德里达(J.Derrida,1930-1994)等人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起支配作用的3M时代(自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第四阶段是由后结构主义的延续(德里达、福柯等)、后现代主义的兴盛(利奥塔[J-F.Lyotard,1924~1998]、布尔迪厄[P.Bourdieu,1930-1922]等)与现象学的复兴(列维纳斯[E.Levinas,1906-1995]、利科[P.Ricouer,1913-]、亨利[M.Henry,1922-2002]、马里翁[J-L.Marion,1946—]等)共同构成的多元共生的综合时代(自六十年代初以来)。应该注意的是,前后阶段的进展并不以“飞跃”的方式出现,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象学运动其实贯穿了全部四个阶段,但它在各个阶段的地位和表现具有很大的不同。 一

在二十世纪法国哲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自二十年代初起,学术界开始了引进德国现象学的努力。施皮格伯格告诉我们,当现象学在法国舞台上出现的时候,柏格森森主义仍然是占支配地位的哲学,而布伦茨威格则代表着柏格森直觉主义的对立面。[1]梅洛-庞蒂也谈到,在萨特和他本人完成哲学学业(一个是1928年,一个是1930年)前后,法国哲学思想只有两种主导性的势力,即布伦茨威格和柏格森两股势力。但他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思想是布伦茨威格的思想”,而不是柏格森的思想。原因在于,布伦茨威格的哲学尽管“相当浅薄”,但他因为掌握了大学哲学教育及教师资格考试的权力而享有“权威”地位,而柏格森因为没有在大学占据一席之地,故影响有限,或者影响还不十分明显。梅洛-庞蒂同时认为,柏格森更为重要,因为他为后来的人指明了一条与笛卡尔主义和康德主义通过布伦茨威格导致的观念论相反的方向。[2]阿隆(R.Aron,1905-1983)则提到,当时可供选择的权威只有三人,即柏格森、阿兰(é.C.Alain,1868-1951)和布伦茨威格。他同样承认了布伦茨威格的主导地位,与梅洛-庞蒂不同的是,他“从正面意义”上认为布氏在索邦是“权威的权威”,并表示,“他的著作使我们不能不有所尊重”,“它包纳了科学文化和哲学文化”。[3]暂且把谁是“权威”放在一边,问题在于,布伦茨威格和柏格森都认可了对现象学的引进。就柏格森主义而言,无论是胡塞尔本人还是法国现象学的早期代言人都看到了柏格森思想与胡塞尔(E.Husserl,1859-1938)思想的某种相似,许多人甚至过分强调了这种

第八章近代欧洲唯理论哲学

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相同点: 1.源于相同的历史任务。蓬勃发展的自然科学,要求哲学为自然的深入研究,提供系统的认识方法,认识理论的诞生由此开始。 2.理论基础相同。由于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许多近代哲学家纷纷向自然看齐,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视为哲学的楷模。 3.它们的思维方式都是形而上学的,都是把理性的不同方面对立起来。 4.它们均脱离社会实践来探讨人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在认识上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5.各有其片面的真理性

第八章: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唯理论哲学 (并不在第七章之后,而是同时发生、出现。) S1、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当英国的经验论的奠基者培根35岁的时候,在冰天雪地里为一个实验而劳碌奔波时。不久,大陆唯理论的创始人笛卡尔,却安坐在温暖如春的火炉旁凝神沉思。 这个鲜明的对比,勾勒出经验论和唯理论南辕北辙的理论特征和学术同格: 看看笛卡尔先生:(佩戴长剑,爱睡懒觉、喜欢安静和沉思冥想、喜欢思考) Rene Descartes ,1596、3、31—1650、2、11 出生于法国杜兰省哈耶地方的一个贵族家族,其父是穿袍贵族,当地地方议会的议员和地方法院的法官,有相当多的地产,家境富裕。但笛卡尔出生不久,其母亲即因肺结核逝世,婴儿也受感染,医师预言他很难存活。幸亏乳母精心抚育才免于夭折。笛卡尔终身未娶,与哲学为伴,但有一个私生女。 他天生体质嬴弱,敏感多疑,对周围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父亲见他颇有哲学家的气质,亲昵地称他为“小哲学家”,这种气质给他的哲学打下了深深的烙印。7岁时候进入了耶稣会学校(即当地最好的学校——拉夫赖公学)学习,学习课程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法文、物理学、数学、逻辑学、道德、形而上学等,为他打下当时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数学基础,并从古典学中了解了以往的主要学问。 此间学校对孩子们要求甚严,一大早就得起身背诵《圣经》。但对笛卡尔却是例外,校方为照顾他的孱弱的身体,特许他可以不必受校规的约束,早晨不必到学校上课,免受风寒引起肺炎,可以在床上读书。因此,他从小养成了喜欢安静,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此间学校读了8年。 1、1612——1616年。1612年16岁的他到巴黎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律,4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2、1616年——1628年。虽然笛卡尔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却认为除了数学以外,任何其它领域的知识皆是有懈可击的。1616年笛卡儿结束学业后,他就没有继续接受正规教育,而是决定漫游整个欧洲,开阔视野,见悉世面。由于笛卡尔的家庭经济富裕,足以使他囊满无挂,悠哉游哉。 从1616年到1628年,笛卡尔做了广泛的游历。他曾在三个军队中(荷兰、巴伐利亚和匈牙利)短期服役,但是他显然未参加任何战斗。(背景:按照法国当时的规定:贵族子弟可以带一个仆人自费参军。)1617年在荷兰军队。(背景:1617年荷兰爆发了尼德兰革命反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法国是荷兰的同盟国。)在此,笛卡尔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 说起笛卡尔投身数学,多少有一些偶然性。有一次部队开进荷兰南部的一个城市,笛卡尔在街上散步,看见用当地的佛来米语书写的公开征解的几道数学难题。许多人在此招贴前议论纷纷,他旁边的一位中年人用法语替他翻译了这几道数学难题的内容。第二天,聪明的笛卡尔兴冲冲地把解答交给了那位中年人。中年人看了笛卡尔的解答十分惊讶。巧妙的解题方法,准确无误的计算,充分显露了他的数学才华。原来这位中年人就是当时有名的数学家贝克曼教授。笛卡尔以前读过他的著作,但是一直没有机会认识他。从此,笛卡尔就在贝克曼的指导下开始了对数学的深入研究。所以有人说,贝克曼“把一个业已离开科学的心灵,带回到正确、完美的成功之路”。 1621年笛卡尔离开军营遍游欧洲各国。观光过意大利、波兰、丹麦及其它许多国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简介

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简介 理学院张兵 1091110202 在活生生的希望和恐惧面前,不确定充满痛苦,但是如果我们不愿依赖安慰人心的神话故事生活,那么就必须忍受······告诉人们离开确定性如何生活,又不因怀疑而寸步难行,在我们的时代可能是哲学为那些研究它的人可做的主要贡献了. ——波特兰·罗素现代西方哲学泛指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的传统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顶峰,黑格尔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最全面的体系,但这一庞大体系在黑格尔去世之后不久便崩溃了,这也标志者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从此西方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现代哲学阶段.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按其本质特征可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按阶段则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两大思潮的形成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是两大思潮对立发展的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两大思潮则开始出现合流的趋势。 两大对立思潮的形成 科学主义思潮最早产生于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主义,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经历了从培根,霍布斯的唯物主义转向贝克莱的主观经验主义,有转化为休谟的不可知论的演进过程.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思潮就是休谟不可知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早期的科学主义思潮包括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新实在论以及批判实在论。 实证主义就广义而言,即对于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求知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辩,都可称为实证主义.狭义而言,则是指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哲学,认为对现实之认识只有靠特定科学及对寻常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实证主义的目的是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亦名经验批评主义,本质上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19世马赫主义,“” 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德国,奥地利以及其他国家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认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把实证主义进一步物理学化,吸收假设主义的把一切科学理论归结为假设的观点,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

试论近代法国工业化进程

试论近代法国工业化进程 ——十八世纪下半期至十九世纪上半期 【摘要】法国早在1789年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为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一直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强国。然而,正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不断反复中艰难推进一样,其工业化道路也并不平坦。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同,法国工业化似乎没有经历过飞速的发展,甚至一度被认为是工业化不太成功的国家。 近代法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本文将简要介绍十八世纪下半期到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的工业化发展状况,并分析造成其工业化发展特殊性的各种因素。 【关键字】法国;工业化;发展;十九世纪;资本主义 法国是最早走上工业化的国家之一,其产业革命仅仅迟于英国。法国的工业发展具有许多优越条件:其地处欧洲中心,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人口较多,较早地参与殖民扩张,有丰富的原始积累。但从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一个多世纪时间里,同英美等国相比,法国的工业化却呈现出发展速度慢、经历时间长、

没有“真正的工业革命或起飞1”等显著特点,“表现不出真正的、成熟的和自信的工业资本主义的迹象2”。法国工业化的这种特殊性要归因于其特殊的历史进程。 一、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工业化发展 十八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拉开了英国乃至欧洲工业革命的序幕。英国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紧随其后,于十九世纪60年代末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取得了统治地位。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法国工业经历了较快的发展,并一度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强国。 (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1792-1804) 1789年到1794年的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法国的封建障碍,促使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地发展起来。法国是十八世纪后半期除英国以外西欧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工业化水平相对于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来说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与英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统治期间,法国工业虽然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其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农产品产值比工业 品多出近2倍。此外,法国绝大多数工业仍处于工场手工业发展阶段,其大型集中的手工工场数量不多,而城市工人和家庭手工业者联合在一起的分散的手工工场十分普遍。“十八世纪末期,羊毛加工和棉纺织工场手工业在法国北部的城市 1[法]弗朗索瓦?卡龙.《现代法国经济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6页 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