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曹魏邺城

曹魏邺城

曹魏邺城
曹魏邺城

曹魏邺城

曹魏邺城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史上里程碑,它的特点一个就是中轴对称,在汉代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规划思想一经确认下来之后,南北朝、隋唐以至宋元明清都传承下来。

另外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这个都城采用了单一的工程制,汉代的都城里面我们还能够看到它里面有很多的工程,比如西汉长安城有未央宫、长乐宫等等。

还有其功能明晰,曹魏邺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有这样的规划理念在里面,这为以后的宋元明清的都城所采用。

默写《考工记.匠人》营国制度原文中关于城市规模、布局、空间关系、城市等级等方面的段落,并总结营国制度的基本内容及相互间的关系。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内有九室,九

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

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城制。环涂以为

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周礼考工记体现的营国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较早成形的制度,体现

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黄权至上的理念。营国制度

的所奠定的规划系统的主要内容是:整体规划结构:以宫城为中心,宫城南北轴线作为主轴线,前朝后市,

左祖右社,围绕宫城对称布置。以礼治国的规划秩序。形成经纬涂的道路:棋盘式道路,具有方位感。方

格网的规划方法。营国制度主要反映了城邑建设体制,提出了城邑建设体制的基

本内容,即王城——都城——诸侯城建设的差异。反映了礼制营建建筑制度,依据爵位、尊卑而定。也反映了城邑规划控制高度,

城邑规划布局制度以及具体建设制度。我国城郭之制起源于夏代的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早期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城在郭内,江苏武进淹城、山东曲阜鲁城;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雁下都、齐临淄、韩故城;城郭分设,如赵邯郸。

风水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选址,从景观的角度来看,一个理想城址的风水模式应该包含哪些景观特征?

理想的风水模式景观特征:形成围合封闭的景观:群山环绕,自有洞天。形成远离尘寰的世外桃源,与中国道家的回归自然,佛家的出世哲学。陶渊明的乌托邦的社会理想及其美学观点已及士大夫的隐逸思想有密切关系。行程中轴对称的景观,以主山——基址——案山——朝山为纵轴,以左肩右臂的青龙白虎山为两翼,以河流为横轴,形成左右对称的风景歌剧或非对称的均衡格局,这又与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及礼教观念有一定的联系。使人工与自然相结合,体现秩序性,水系在其中丰富景观构图效果。形成富于层次感的景观,主山后的少祖山,祖山。案山外的朝山,左肩右臂的青龙白虎山之外的护山,均构成重峦叠嶂的风景层次,赋予空间深度感。这种风水格局的追求在景观上正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在山水构图上所提到的平远,深远,高远等风景意境和鸟瞰透视的画面效果。使周围景观有深度。富于曲线美,动态美的景观,笔架式起伏的山,金带式弯曲的水。均富有如媚的曲折蜿蜒的动态之美打破了对称构图的严肃性。使风景画面更加流畅,生动,活泼。而水系,天际线,山脉又使得城市景观丰富。

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有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城建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城市,它采用严格的功能分区,改变了以前宫室和闾里杂处的局面。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采用城郭

制度城市平面布局方正整齐,以宫城城内的文昌殿引出主轴线,作为城市主轴线,采用轴线对称的手法是城市主次分明结构清晰,东西干道通向迎春门及金明门、南北三条干道,中轴线干道由南们雍阳门通向宫门及宫廷建筑群以北城中心齐斗楼为终点。城市有明确的分区,统治阶级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与郭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而且区分更明确。反映了阶级的对立及当时登记的森严,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防范。三台就有明显的防御性质。整个城市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的手法扩大应用于城市,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影响。

豪华曹魏传宝物攻略

前期学会策略提示: 郭嘉9级学会冥想11级大补给 荀彧9级学会建言11级学会火阵 荀攸9级大补给13级学会援队 *有道具奖励的关卡都会额外奖励一面旌旗(大部分需要全灭) *触发单挑可以使武将能力上升,但没触发也不要紧,过关后能力就会补偿回来 *本作不提倡翻攻略打游戏,请专心杀敌。宝物一般为过关直接获得或击退武将获得,非过关获得的宝物会在胜利条件中列出。以下提供的简易攻略仅供了解关卡基本设定及获得宝物顺序之用。———————————————————————————————————————1、黄巾讨伐战 进入张宝部队前三格位置,其便会出击,(恶梦级,需进入两格位置) 杀张宝得凤凰羽衣,同时我军HP回满。 杀张梁和张宝后,出现选项1.用计(我军立即移至山上)2.直接攻击,回合上限增加10 战利品: 丹书铁卷 第一章霸王誔生 2、.汜水关之战 此关玩家孙坚 保孙坚得古锭刀 华雄HP100以下,可触发关羽VS华雄(亡) 战利品: 奇门遁甲 3、虎牢关之战 此关玩家可以选择控制公孙瓒与刘备,或公孙瓒部队四人 第四回合,吕布会出击并优先攻击三英.(恶梦级同时袁绍会让玩家控制) 三英撤退后,夏侯惇爆发并且玩家可控制袁绍出战. 战利品:炎狐战衣 剧情得到绝影 全灭敌人奖励肉包 4、董卓追击战 李典VS李催鸣鸿刀 李典攻击力+10 战利品: 漆黑道服、 全灭敌人奖励恢复米 典韦带双铁戟加入 5、青州收编战 中埋伏,敌军全军出击。 发现埋伏,山上的的敌军坚守 战利品: 惊帆 6、徐州复仇战

击退陶谦过关奖励肉包,全灭奖励及神秘酒 7、濮阳夺回战 于禁自带养由基弓加入 杀敌20人以上,吕布和陈宫未撤退,可选择撤退 单挑:典韦VS张辽(平) 典韦防御力+10 爆发力+30 战利品:破岩狼牙棒 击退吕布得肉包,击退陈宫得神秘水 全灭奖励神秘水 全灭敌军亦会进入濮阳逃出战 8、濮阳逃出战 战利品:太平要术赤影甲(敌军人数少于30) 1、敌先头部队少于一定人数时,触发重新敌列队,四将进攻。下回合,我方援军出现。北门火熄灭,敌军全军进攻。 2、没触发敌军部队重新列队,我军任何人逃出内城,敌军全体加速进攻。 全灭敌军亦会进入濮阳攻坚战 全灭奖励肉包 重新列队全灭奖励角黍及神秘水 9、濮阳攻坚战 战利品:八卦宝衣 杀光城外敌军前,我军任何人进城都会自行消失,杀光城外敌军后,我军自动进城。 击退吕布、张辽、高顺各得肉包,击退陈宫得神秘水 全灭奖励角黍 10、献帝救出战 战利品:伏兽棍煌光盾 全灭奖励葡萄酒 11、宛城逃出战 我军强制直接出场7人:曹操、曹洪、典韦,夏侯惇、夏侯渊、荀攸、徐晃 战利品:飞凫飞虻 杀胡车儿夺回典韦战前装备的武器,并且典韦立即装备上。 (若没有杀胡车儿,将失去该武器,没把握杀胡车儿,战前不要给典韦装宝物) 全灭奖励角黍 12、袁术讨伐战 我军强制直接出场8人:曹操、曹仁、乐进、李典、于禁、许褚、郭嘉、荀彧 击退纪灵鹰眼金槊 战利品:玉玺 PS:敌军在若干回合会复活一次,选向刘备求助,防御力,士气上升。,选斩粮官,我军移动力、攻击力上升 全灭奖励角黍及神秘水

曹魏故城许昌

曹魏故城许昌 东汉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袁绍、何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董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董卓入洛后,各州郡推袁绍为盟主兴兵讨伐董卓。初平元年(190),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 混战的局面给出身低微的曹操提供了发展机会。到建安元年(196)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 董卓入洛后,曹操逃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他在济北(今山东长清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建安元年,他把汉献帝迁到许县(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又屯田积谷,以蓄军资。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袁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中原地区。建安十二年,曹军出卢龙塞(今河北遵化西北),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 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赤壁战败后退回中原。曹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 曹操善于用人,实行“唯才是举”的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军事上实行士家制,发展了北方的经济。三国户口,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魏国置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蜀、吴相接。 历来受到正统思想的影响,诗词歌赋、戏剧曲艺等都尊刘边曹,把他塑造成一代奸雄。然而曹操文韬武略、赏罚分明、深谋远虑、治世有方,确实为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不能不提的是,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就从解放战争时期来看,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也依然是诗歌的圣地。 曹操死后,子曹丕称帝(即魏文帝曹丕),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寻遍中国,没有纪念曹魏的祠庙,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沿着历史的遗迹去还原当年的人物和历史。 第一章曹魏故城——许昌 “每闻三国事,常欲来许昌” 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忘不了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节。当时,曹操自诩为天下两个英雄之一,认为淮南袁术为冢中枯骨,河北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刘表虚名无实,孙策藉父之名,而无实才,刘璋乃守户之犬,张绣、张鲁、韩遂等辈则是碌碌小人,不足挂齿。

曹魏猛将

夏侯惇(?-220),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大将,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夏侯渊之族兄。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大将军等,封高安乡侯,谥号忠侯。 夏侯惇14 岁时,从师学习。有人污辱他的老师,被他杀死,由此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汉献帝初平元年(190 年),曹操与袁绍等起兵讨伐董卓,曹操任奋武将军,夏侯惇为司马。曹操为兖州牧时,夏侯惇为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曹操东征陶谦,留夏侯惇守濮阳。以后,夏侯惇随曹操征讨吕布,收复兖州诸城。其间兖州之战,夏侯惇左眼为流矢所伤。战后,任陈留、济阴2 郡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时值大旱,夏侯惇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百姓受益。不久,调任河南尹。曹操平定河北后,夏侯惇为曹操镇守后方,立下功劳,升伏波将军,仍兼任河南尹。建安二十一年(216 年),夏侯惇随曹操东征孙权。曹操留他和曹仁、张辽带兵屯驻居巢(今安徽巢湖西南),以防吴兵。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樊城,夏侯惇随曹操南征关羽,驻军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被授予前将军。曹操死后,魏文帝封夏侯惇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夏侯惇因病去世。

夏侯渊(?-219),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其夫人为曹操之妻妹。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惇族弟。擅长千里奔袭作战,曾率军入凉州,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官至征西将军,假节,封博昌亭侯,谥曰愍侯。 曹操在家乡受某案件的牵连,夏侯渊代其承担。后曹操又设法营救,才得以免祸。夏侯渊跟随曹操起兵,作战勇猛,曾任别部司马、骑都尉,后升任陈留、颍川太守。建安五年(200 年),夏侯渊为督军校尉。建安六年,夏侯渊和张辽奉命率军出战,击降昌豨,以功拜典军校尉。建安十六年,从曹操西征韩遂、马超。同年十二月,曹操引军东还,留夏侯渊督朱灵、路招等镇守长安。他击败盘踞终南山的刘雄,收降其众;又攻破鄠县(今陕西户县),斩杀马超余党。以平定关中之功,封博昌亭侯。建安十八年,马超率羌胡之众,攻陷冀城(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夏侯渊率军救冀城,迎战马超失利,驻屯兴国。次年,马超围祁山,夏侯渊出其不意大败马超,尽收其兵马器械,并收复陇上诸县。接着,夏侯渊进军显亲(今甘肃秦安县),大败韩遂,占据洛阳。建安十九年,夏侯渊率军攻克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斩杀宋建。之后,派张郃渡过黄河进入小湟中(今青海东北湟水两岸之地),降服河西诸羌,平定陇右。为此,曹操下令褒奖,称夏侯渊像老虎那样横行关右,所向无敌。 曹操平定张鲁之后,以夏侯渊为征西将军,令其镇守汉中。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进驻阳平关,夏侯渊与刘备相拒逾年。次年春,刘备南渡沔水,结营定军山。夏侯渊率军来攻,刘备居高临下,奋勇冲杀。曹军大败,夏侯渊战死。

邺城文化

1. 中国历史有个军事家叫鬼谷子,传说他出生在我县的拿个村子? A.邺镇村 B.谷子村 C.盐食村√ 2.鬼谷子是什么时代的人物? A.春秋√ B.战国 C.三国 3.鬼谷子的理论主要讲什么? A.道家文化 B.纵横术√ C.儒家文化 4.西门豹是什么时代的人物? A.战国√ B.汉代 C.现代 5.西门豹治邺城时谁是国军? A.魏王 B.魏文侯√ C.魏武帝 6.西门豹治邺城时主要干了什么? A.给河神修庙 B.投巫修渠√ 7.漳河的发源地在哪里? A.邺镇 B.陕西 C.山西鸡鸠山√ 8.临漳的名称是怎样来的? A.临漳河而得名√ B.古代就叫临漳 9.现在的临漳县城县什么时代修建的? A.明朝√ B.清朝 C.解放后 10.汉代时冀州是哪里? A.冀县 B.邺城√

11.古代三国是指哪三国? A.魏、蜀、吴√ B.燕、赵、秦 12.东汉末年曹操修了那三个台榭? A.金虎、铜爵、冰井√ B.金凤、铜雀、冰井 13.我县的铜雀台古代最高是多少? A.十丈√ B.九丈 14.古代冰井台是做什么用的? A.存放冰块√ B.供应饮水 15.古代邺城作过几个朝代的都城? A.三国、后赵 B.魏国、东魏 C.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 16.建安文学的发祥地是哪里? A.许昌√ B.邺城 17.建安七子是指哪几位? A.曹操、曹丕、曹植、孔融、陈琳、王粲、刘桢 B.阮禹、应、徐干、孔融、陈琳、王粲、刘桢√ 18.临漳县最早的文化是什么? A.仰韶文化 B.新石器文化√ 19.临漳县目前最早的文化遗址在哪里? A.回漳 B.西太平√ 20.邺城遗址是指哪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A.国家√ B.省级

三国两晋南北朝都城遗址考古

三国两晋南北朝都城遗址考古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都城遗址,经过勘查发掘的有曹魏邺城、魏晋洛阳城、孙吴武昌城和六朝建邺城。此外有十六国时期的大夏统万城和吐谷浑伏俟城。 曹魏邺城 邺城遗址在河北临漳县境内,今漳河横贯其间。邺城由北南两座相连的城组成,分称为邺北城、邺南城。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开始营建邺城,后来成为曹魏的五都之一。十六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皆建都于邺北城。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建都于邺南城,邺北城仍继续使用。邺城废于大象二年(580),先后有六个北方王朝在此建都。 1935 年,北平研究院曾对邺城作过实地调查。1983 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邺城考古队进行全面勘查发掘。到目前为止,实地勘测邺北城东西长2400 米,南北宽1700 米,比《水经·浊漳水注》邺北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的记载略小。已探明邺北城的东、南、北三面城墙,确定中阳门、凤阳门、广阳门、建春门、广德门等门址的位置;探明建春门至金明门之间的东西大道,以及连接东西大道的四条南北干道。在这条东西大道以北的宫殿区内,探明十座建筑基址。在西部铜爵园处,探明四座基址。根据勘探发掘,结合文献记载,基本上判明邺北城的平面布局是以建春门和金明门之间的东西大道将城分为南北两区的。北区中央是宫殿区,西边是苑囿,东边是戚里。南区是一般衙署和居民区。城址中间的中阳门大道,正对宫殿区的主要宫殿,形成中轴线,并与凤阳门大道、广阳门大道于行对称。这种规制,标志着我国都城发展史的一个新阶段,改变了汉代以来宫殿区分散的布局。都城中轴线的形成,使都城规划更为对称规整。这种规制对北魏、东魏、北齐、隋唐的都城建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至今仍保存于邺北城西北隅的铜爵台、金虎台以及己毁没的冰井台,也进行了探寻。铜爵台夯土基址现仅存东南角,南北长50 米、东西宽43 米、高4~6 米。南边的金虎台保存较好,现存南北长120 米、东西宽71 米、高12 米。两台相距83 米。冰井台在最北边,早被冲积的泥沙所覆盖,探寻无着。 魏晋洛阳城 (曹)魏(西)晋洛阳城都是利用东汉旧城改建的。北魏洛阳城,除继续利用(曹)魏(西)晋洛阳城以外,并在城外四面兴建了外郭城。 曹魏至北魏,洛阳城的城垣,基本上仍沿袭东汉旧制,绝大多数的城门位置,历代相沿不改。汉魏西晋时洛阳城有十二门,门皆双阙。北魏建都洛阳后,曾对汉晋的旧门进行修缮和改建,并在西北角金墉城南边新辟承明门,实为十三门。1985 年发掘北魏建春门遗址。建春门为东垣北起第一门,汉曰上东门,门址宽30 米,进深约12.5 米,共有三个门洞。门洞结构皆采用以夯土墩台及排叉为支撑的大过梁式建筑形式。地层叠压关系表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朝都相继使用这一门址。 洛阳城西北角的全墉城,始建于曹魏。勘查得知,金墉城由三座南北毗连的小城组成,平面略呈“目”字形,南北长约1048 米、东西宽约255 米,部分城垣残高6 米左右。版筑夯墙,土质纯净,结构坚实。它北靠邙山,南依大城,地势高亢,形同堡垒,实为洛阳城的军事要塞。其方位与作用,都与邺城铜爵三台相似。 魏晋时,还在洛阳城及金墉城城垣外侧附设城垛(亦称“马面”),洛阳城西北两面城垣共发现城垛七座,间距110~120 米。城垛均长方形,夯筑,面积大小不一,大的19.5×12.5 米,小的18.3×8.3 米。金墉城外城垛多已毁,幸存者十一座,形制与大城垛相似。它们是迄今所见我国内地古城中出现最早的城垛实例。 魏晋洛阳城内至今犹存的建筑遗址,多数属于北魏遗存,有些则是北魏沿用汉魏旧物。勘查判明,曹魏时,东汉南北宫制已不复存在。曹魏西晋北魏三朝都在汉北宫故地营建皇宫。北魏时,洛阳城从北到南已逐渐被宫城、衙署、寺院和高官宅第所占据。宫城位于全城正中而稍偏西,平面整体作长方形,南北长约1398 米,东西宽约660 米,面积约为大城的十分

邺城简介(邺城在哪儿,邺城历史变迁)

邺城简介(邺城在哪儿,邺城历史变迁)导读:邺城,古代著名都城。 古邺城遗址主体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漳河岸畔,的香菜营乡邺镇村、习文乡一带,南距安阳市中心18公里,北距邯郸市40余公里。 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 邺本有二城。邺北城为曹魏在旧城基础上扩建,东西七里,南北五里,北临漳水,城西北隅自北而南有冰井台、铜雀台、金虎台三台,即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香菜营乡邺镇、三台村以东邺城遗址。 邺南城兴建于东魏初年,东西六里,南北八里六十步,较北城大,在今漳河南北两岸(今临漳县境内,右侧地图虚线范围为邺北城与邺南城遗址均在临漳县)。 隋唐以后的邺、邺城、邺下、邺中都是指的安阳城,如李白《邺中赠王大》中的邺中及杜甫《石壕吏》诗中三男邺城戍等。 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今临漳县香菜营乡邺镇一带。邺,业之居住地之意。)距今4000余年。 唐尧、虞舜及夏时属冀州。 商属畿内名相。 西周属卫。 春秋属晋。 齐桓公始筑邺城,战国属魏,魏文侯以邺城作为陪都。

秦并天下后,邺属邯郸郡。 西汉汉高祖置邺县(公元前201年) 汉魏南北朝时期都设置有邺县,而且治所一直在邺城。 东汉末年,(公元204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占邺城(临漳县邺北城),营建邺都。 曹丕代汉建魏后定都洛阳,魏以洛阳为京师,长安、谯、许昌、邺城、洛阳为五都,足见邺之重要。 邺城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杨坚焚邺城,一代名都成为废墟。迁民于安阳,原旧邺县地划入安阳县,同时安阳县更名为邺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邺与安阳各复旧名(《隋书》卷30《地理志》中记载) 唐贞观八年(634年)筑小城,为邺县治所(《旧唐书》卷39《地理志》)。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邺县为镇,邺县地并入临漳县,县名迄今未变。邺县终于废为邺镇(今临漳县邺镇)。 隋唐以后的邺、邺城、邺下、邺中都是指的安阳城,如李白《邺中赠王大》中的邺中及杜甫《石壕吏》诗中三男邺城戍等。 两汉三国时期的邺县含今临漳县南部和安阳县北半部。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时,邺县曾扩大至今河北省磁县。北魏中期,邺县又扩大到今林州市。东魏天平初年(公元534年),把荡阴、安

曹魏文化鉴赏

曹魏文化鉴赏 课程名称:曹魏文化鉴赏 学年:2013——2014学年第2学期学院: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14年6 月3 日

《曹魏文化鉴赏》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建安文学 2、建安风骨 3、邺下文人集团 4、“三曹”“七子” 二、问答题 1、试论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2、试论“三曹”文学艺术风格的异同及其原因? 3、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建安文学特征的理解?

一、名词解释 1、建安文学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所以那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著名的七位诗人建安七子也大多死于建安年间,故称这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公元二O四年,曹操彻底打垮了最大的军阀袁绍,攻克邺城,领了冀州牧,遂又平定四州,自这以后曹操基本上常住邺城。“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文人学士亦紧紧追随曹氏父子,多集聚在邺城,这时的邺城是俊才云蒸、群星灿烂。曹操见此便大兴土木,建造了铜雀台作为文人名士集聚、笔会之地,以至文学的繁荣达到了顶峰。因当时的江南文风不盛,作品也很少,后人亦把建安文学称之为“邺下文学”、“魏国文学”或“北方文学”。 2、建安风骨 公元二O四年后文学一改西汉、东汉两朝近四百年死板、格式化的文体和以歌颂宫廷生活为中心的体式,转向重点描写黑暗的社会现实,吟咏战乱时期悲凉的人生,高歌统一国家的理想,讴歌战乱消除给人民带来的安居生活,以及追求美好未来的愿望。不仅文体创新,形式多样,而且辞藻华美,语言质朴刚健、清新自然,形成一代新的艺术风格。后人把建安文学时期慷慨激昂地倾吐胸襟,豪爽磊落地施展才华、抒发胸怀;阐明事理不追求纤细、周密的技巧,遣辞造句、描摹形貌唯求通顺明达;以及慷慨悲歌,激越高亢的思想情调与刚健爽朗、清新自然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称之为“建安风骨”。 3、邺下文人集团 汉献帝建安年间,实际执政者曹氏父子同时又是诗文领袖,他们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作家——七子,蔡琰形成了一个邺下文人集团(艰难时世,内容充实,慷慨悲歌,以风骨著称),作品反映社会动乱与民生疾苦,悲天悯人,表现乱世英雄建功立业,收拾金瓯的使命感。曹操建都邺城,这里聚集了大量名流学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2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形成的关键时期) 皇家园林 1、邺城河北省临漳县 (始建于春秋齐桓公——东周战国魏定都大梁—东汉末魏国曹操封邑邺城) 曹魏盛产稻谷——北方稻米之乡 铜雀园紧邻宫城铜雀台邺城之西(铜爵园) 略具“大内御苑”性质 军事坞堡,藏冰 北面冰井台,南面金虎台——飞阁 玄武苑邺城北郊离宫别馆,训练水军西晋建都洛阳;东晋偏安江南; 邺城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五朝建都之地 后赵石虎铜雀三台高耸巍峨,一如旧观 华林园城北北齐(仙都院)——(龙腾苑) 规模最大,最著名 “天泉池”——完整水系——五岳四渎桑梓苑规模较小御苑,种植桑树 东魏南邺城扩建,于曹魏邺城之南,两倍后燕 慕容熙 龙腾苑引漳水周流城郭 北齐高纬P126 仙都苑邺城西郊 密作堂、贫儿村、城堡 一说扩大城北之华林园 五岳、四海、四渎 开创性意义 2、洛阳 (魏——西晋王朝) 曹魏魏明帝芳林园(西晋——北魏华林苑) “大内御苑”——当时最重要皇家园林 中轴线 景阳山 西晋一仍曹魏之旧主要御苑华林园 北魏P130 孝文帝(主张汉化——划时代的城市建设,奠定中国都城格局)魏晋洛阳城内城:铜骆大街。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而北的城市中轴线供水设施完善 华林园主要大内御苑 城市中轴线北端 霓虹阁——高架廊道 华林园:曹魏、西晋、北魏,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据一定地位 西游园千秋门以北宫城西半部 较小的大内御苑 3、建康南京 (魏晋南北朝时期——吴、东晋、宋、齐、梁、陈六国建都之地)图P133 吴孙权太初宫 显明宫 西苑 孙策的将军府改建 太初宫之东 (西池)太初宫之西朱雀航秦淮河上 东晋建康宫(台城)

曹魏到隋朝的演变

曹魏到隋的统一 作者:胡泽春 2013-9-26 自司马懿杀了曹爽,司马氏在曹魏日渐权倾朝野。篡位野心毕露,司马昭害死魏帝曹髦后,司马炎废元帝曹奂,自立帝号,建立晋朝曰晋武帝,武帝祖父、伯父、父亲皆为善于玩弄权术之人,可儿子惠帝司马衷却是什么也不知晓的低能儿。西晋王室开始争斗,皇后贾氏是位颇有心计的女人,像惠帝这样说出“百姓何不食肉粥?”荒唐透顶的昏庸皇帝权力当然落到贾氏手中。为了满足对权力的私欲,晋室陷入“八王混战”之中,提起“八王之乱”当然与武帝有着深刻的根源。他认为曹魏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给予皇族子弟权力,孤立了皇室,因此,他即位后封了二十七同姓王,诸王皆有自己的军队,文武官员。 武帝临终前立下遗诏,让皇后的父亲杨骏与他叔父汝南王司马亮一同辅政,此时,只有杨在身边,杨欲独揽大权,和皇后串通伪造加遗诏,指定杨一人辅政,排挤汝南王,引起诸王不满。贾后秘密派人与汝南王和楚王司马玮联络,进兵洛阳杀了杨骏,汝南王辅政独揽大权唯兵权在楚王手中,两人有隙,贾后借此假传惠帝指令,派楚王杀了汝南王,贾后也因此惧怕楚王连杀两王之后权势过大,便宣布楚王假造皇帝诏书,擅杀汝南王,遂办之死罪,贾后开始了一人专权。 太子司马yu不是贾后子嗣,贾后欲除之。趁太子喝醉后,骗他抄了一封谋反信,遂被废。掌握禁军的赵王司马伦乘势散播空气:大臣秘密打算扶持太子复位,贾后惊悚,毒死太子,是中赵王之计也。派齐王司马jiong进宫逮捕贾后,杀之。赵王掌握政权,野心更大,身兼相国,软禁惠帝自己即位,同党所有一律任职,军库貂尾不足,狗尾凑数,歌谣疯之:貂不足,狗尾续。八王之乱持续十六年,八王只剩下一王: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另立惠帝之子司马炽为帝,曰:晋怀帝。 刘渊之子刘聪继汉国皇帝,派大将刘再看北边边远郡县部族的举动:其中匈奴贵族认为前代多次和汉朝和亲,认为是汉室亲戚,遂改为刘姓。曹操时统一北方,分匈奴三万部落为五部设部帅,匈奴贵族刘豹为其中一部帅,刘渊乃刘豹之子,幼读汉书、武艺力气过人,继承父职,留于邺城,专管五部匈奴军队,八王之乱时,匈奴贵族已不满自身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尽管有其封号,他们仍商议着恢复地位的时机,推荐刘渊为首领(单于)。刘渊处于成都王司马颖处,值晋朝并州刺史司马腾。将军王浚联络鲜卑贵族攻打司马颖,颖败逃洛阳。渊请求回匈奴带兵助战攻鲜卑兵,此人深谙民心对立国之重。而没有立即攻晋。于是自称汉王,权力愈大周围小郡望风归附。公元308年刘渊称汉帝,次年迁都平阳(山西临汾西南),力攻洛阳无获。此时东海王司马越依旧和一大批大臣相互仇杀,晋朝兵力所剩无几。 曜、石勒攻洛阳。公元311年洛阳攻陷俘虏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后被杀。 身在长安晋国旧臣立怀帝侄儿司马邺继帝位,即晋愍帝。于五年后亦被匈奴俘获杀之,西晋灭亡。 至此北方各族人民(主要为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民族)纷纷起义,上层分子建立政权,前后共十六个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 西晋灭亡之际,仍有一些有志之将领坚持在北方战斗,如刘琨等。刘聪攻下

邺城

邺城 Ye Cheng 邺城 Ye City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魏王曹操营建的王城城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漳水之滨。后 赵、前燕、东魏、北齐等朝代都先后定都于此。 据文献记载,邺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里,南北宽5里。有两重城垣:郭城和宫城。郭城有7座城门(南面3座,东、西各1座,北面2座);城中有一条东西干道连通东、西两城门,将全城分成南北两部分。干道以北地区为统治阶层所用地区,正中为宫城,内有举行典仪用的建筑和广场。宫城以东为宫殿、官署。官署东为戚里,是王室、

贵族的居住地区。宫城以西为禁苑──铜雀园,其中有粮仓、武器库和马厩;园西北隅凭借城墙加高筑成铜雀、金虎、冰井等三台,平时供游览和检阅城外军马演习之用,战时作为城防要塞。东西干道以南为一般居住区,划分为若干坊里;3条南北向干道分别通向南面3座城门,中轴线大道北通宫城的北门──端门。城的东门外为对外交往和设市之地;迎宾馆──建安驿设于此。邺城的西门外有大片皇家苑圃和水面,曹操曾在此操练水军。为供城市用水,引漳河水从铜雀三台下流入宫禁地区,一部分河水分流至坊里区,从东门附近流出城外。

[曹魏邺城想象复原图] 邺城的主要宫殿毁于西晋末年。公元 334年后赵石虎迁都邺城时,沿用曹魏时的布局重建。公元6世纪北齐在城南增建新城,史称邺南城。 邺城的规划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有重要意义。它继承了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改进了汉代长安宫城与闾里相参、布局松散的状况。邺城是一个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的城市,主要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形相交于宫门前,把中国古代一般建

筑群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布局形式对此后的都城规划如 隋唐长安城等有很大影响。 程敬琪 魏建国前以邺为政治中心。它平面为横长矩形,东西宽2400米,南北长1700米,城墙土筑,基宽15~18米。城有七门,南面三门,北面二门,东西面各一门。东西门相对的大道分全城为南北两半。南部被南墙城门内的南北大街分割为四区,布置居住的里坊、市和军营。城之北半部被自北墙东偏门内的南北街分为二区,东区是贵族居住区,西区是宫殿区。宫殿区占全城四分之一以上,北、西两面倚城墙,推想应是东汉时子城所在。自南城中门有南北街北抵宫门,遥对宫中听政殿一组,形成全城的南北中轴线。在这条街两侧建主要官署。经曹操改建,邺城发展为宫殿在北,市里在南,自城南正门有街直抵宫门,夹街建官署,形成全城中轴线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的新模式。

中国城市建设史 思考题

1.试述我国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包含产生的时期,基础,产生条件及评价标准)。 我国最早的城市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也就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大体相当于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的发展起来,频繁的战争,城市逐渐产生。 2.我国最早的城市建设制度出现于何时、何书,并阐述书中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夫,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城)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影响深远,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在唐长安、宋汴梁、元大都、明北京等的实例中,表现明显。 3.促使西周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促成西周城市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分封诸侯。还有一个原因是周王朝也在寻求适中的位置加强都城的建设。 4.试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建设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特点:列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 原因: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 5.试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具有地理意义的措施及其对当时及以后的深远影响。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采用整齐划一的行政方式,统治全国各地,成为后世郡县政区沿革起始的基点。 6.试述秦汉时期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特点。 特点:1.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我国形成了从中央到县城的三级城市体系,即首都——郡城——县城;2.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3.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4.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5.城市建设方面,城区居民住宅开始按闾里制修建,都城实行的是多宫制,并且占据城市很大空间。 原因:政治因素;自然条件;经济、交通状况;军事需要。 7.试述秦咸阳规划布局的主要特点。 1.宫城集中在城北,市集在城南; 2.充分利用地形,宫城建在高城上; 3.重视城市分区 4.继承了择中立宫的传统。 8.绘图说明西汉长安城建设的特点。

曹魏文学鉴赏

《曹魏文学鉴赏》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 曹魏文学鉴赏 学年: 2013-2014学期: 第二学期学生姓名: 李勇学号: 201103010061院系: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方向11-1) 任课教师: 杨玉英职称: 讲师

一、名词解释 1、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一,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二,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社会动乱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内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新的面貌。 2、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造高潮。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去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钟嵘《诗品》“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 3、邺下文人集团 邺下文人集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色彩极为明显的文人集团。诸多文人于汉末乱世,为实现政治理想,因钦慕曹操威名而汇集邺城。因为良好的文学环境和自身的文学才华,在建安十三年至建安二十五年这十三年期间,以曹丕为文学领袖,以曹植、王粲、陈琳、徐斡、刘桢、应瑒、阮瑀等人为主干,游园宴饮,吟诗作赋,同题共作,书信往来,切磋技艺,探讨文道。文人在丰富的文事活动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主要涉及游宴、咏物、赠答、军戎、情爱等五种题材内容,丰富了作品的情感世界,提高了艺术表现技巧,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文学的繁荣进步 4“三曹”“七子”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七子”指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才有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尔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邯郸临漳)中,又号“邺中七子”。

曹魏大将官职排名

曹魏大将官职排名 你知道哪些武将有过重要的战役,对曹魏政权贡献很大/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曹魏大将官职排名,希望能帮到你。 曹魏大将官职排名 曹操早年什么官都做过,就不多说了。后来越做越大,加官也很多,也不多说了。 一切都从建安元年迎帝都许说起。当时曹操得到的官是镇东,爵是费亭侯,很普通的爵位,比较高的官位。如果再领个州牧刺史的,就是标准的武人仕途。如果是武人,到不了很高的地位,也很难赢得士人的尊重。但是不久又假节钺,录尚书事。这两个加官就了不得了,隐隐然要走上光明大道了。后来献帝得救,立马给曹操大,武平侯。曹操看到了袁绍,于是很识相地把大让了出来,当司空(三公)去了。问题是他这个司空是有军权的!二品车骑的代理,何况皇帝在他手里。 打了十三年,废除了三公,于是司空没得当了,只好当丞相。十七年给个特权,叫赞拜不名(朝见天子不用报姓名),入朝不趋(上朝堂不用跑小碎步),剑履上殿(不怕别人暗杀)。这几个前面都是虚的,只有最后那个有用,此前曹操上朝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十八年进爵魏公,同时加九锡。这里废话一下爵位等级。王以下,公侯伯子男想必都了解了。伯子男这里不常见,侯最多,到公的话这人就有点不对劲了。所以侯爵也分等级,由低到高为亭侯、乡侯、县

侯,三个都是以封地广狭作单位的。公爵直接以一个郡起封,王爵也是。曹操封到魏郡(治所在邺城),魏公特许比诸侯王高等,九锡就是九赐,那个锡是通假字,只是九种诸侯才能用的仪仗。 后来得到承制拜封诸侯守相的特权,就是自由任命地方官,以前都是上表申请的。再后来进爵魏王。陆陆续续地得到更多的特权,都是天子才能用的仪仗。 这个神一样的男人生前作出过很多贡献,死后追谥曰武。 曹魏著名武将 夏侯敦 夏侯敦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从曹操初起兵的时候便开始跟随南征北伐,深得曹操信任,曾称赞他道:“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乎!”曹丕即位后更封他为大。性清俭,不治产业,有点钱也都分施掉了。死后被封为忠侯,子充嗣。 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敦族弟。和夏侯敦一样,也是从曹操起兵的时候开始跟上他的。曾先后平定昌狶、徐和、司马俱、雷绪、商曜、枹罕、宋建等人的叛乱,在与韩遂马超的作战中也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惜最终由于过于恃勇而被老黄忠斩于定军山。死后谥曰愍侯,儿子中最有名的大概要数夏侯霸了,在此不予赘述。 曹仁 曹仁字子孝,曹操从弟。在投靠曹操之前就已招募了数千兵马,周旅淮、泗之间。在曹操的众多武将中,曹仁应该算是战功最显赫的

三国晋南北朝中国建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 城市和宫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建筑。这个时期是 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 秦汉中国的建筑基本有了一个雏形,后来的一些建筑特征已经开始具备。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候(实际上三国也还是在东汉的时候),应当说这一时代赋予了中国建筑一种很特别的精神。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于中国历史来说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它是一个非常浪漫、满想象力的、想在不断变化、飞跃,是一个飞翔的时代,不知道这么比喻是不是很合适。 洛神赋

女史箴图 日本平安时代,跟这一时期有某些共同的特点。是一种各种各样神怪、各 种各样信仰、传说充斥到中国社会中的时期。 这样的过程是对中国建筑是有深刻影响的, 赋予了中国建筑很多很独特的精神特质。 三国是个战乱的时期,两晋特别是西晋的 时候有一个稳定时期,但很快这个稳定时期 又被打破了,又进入到一个战乱的时期。 晋武帝司马炎 到了南北朝,各种各样的战争、各种各样的争夺在中国的这片土地上不断发生。与此同时,又是一个缺少一种很系统很强烈的思想来控制这个社会的一个时期,它是充满了一种自由精神的时代。这些都对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南北朝并立形势图 这个时期是玄学盛行的时期。这和士大夫阶层在当时政坛上总是处在不稳定的仕途有关,更多的关注思想上的东西,这个时代清谈之风盛行。比较流行的是老庄的一些思想,这些思想反过来又影响了封建士大夫阶层对自然的看法和理解,影响到他们去追求返璞归真的一种精神状态。应当说玄学也好,庄也

好,包括后来的道教的发展也好,对中国园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竹林七贤 这一时期又是中国园林处在发展转折的过程当中,它赋予了中国园林很多新的东西,或者把中国园林中某些在秦汉时代已经开始出现的东西定型化,固定下来,变成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个时代佛教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新的建筑形制的出现,宗教类的石窟寺也好寺庙也好,都跟这一时期的思想发展有关。它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这种动荡也造成了频繁的迁都。 有很多重要的都城,我们后面会提到像曹魏的邺城、北魏的平城、洛阳、南朝的建康,这些城市的建设都是在过去从周确定的礼制的城市形制。到秦汉的发展过程之后重新总结提炼,到底建一个都城应当如何规划城市?这个时期大量的都城建造推动了都城规划思想的发展。 曹魏的邺城这个时期的城市首先要提到曹魏的邺城。邺城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城市,在很多的只要和三国时代有关的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当中都会提到这个城市。

曹魏邺城

曹魏邺城 曹魏邺城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史上里程碑,它的特点一个就是中轴对称,在汉代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规划思想一经确认下来之后,南北朝、隋唐以至宋元明清都传承下来。 另外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这个都城采用了单一的工程制,汉代的都城里面我们还能够看到它里面有很多的工程,比如西汉长安城有未央宫、长乐宫等等。 还有其功能明晰,曹魏邺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有这样的规划理念在里面,这为以后的宋元明清的都城所采用。 默写《考工记.匠人》营国制度原文中关于城市规模、布局、空间关系、城市等级等方面的段落,并总结营国制度的基本内容及相互间的关系。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内有九室,九 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 隅之制九雉;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门阿之制以为都城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城制。环涂以为 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周礼考工记体现的营国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较早成形的制度,体现 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黄权至上的理念。营国制度 的所奠定的规划系统的主要内容是:整体规划结构:以宫城为中心,宫城南北轴线作为主轴线,前朝后市, 左祖右社,围绕宫城对称布置。以礼治国的规划秩序。形成经纬涂的道路:棋盘式道路,具有方位感。方 格网的规划方法。营国制度主要反映了城邑建设体制,提出了城邑建设体制的基

本内容,即王城——都城——诸侯城建设的差异。反映了礼制营建建筑制度,依据爵位、尊卑而定。也反映了城邑规划控制高度, 城邑规划布局制度以及具体建设制度。我国城郭之制起源于夏代的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早期城郭关系比较随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城在郭内,江苏武进淹城、山东曲阜鲁城;城附之于郭之一角(城郭并置),如雁下都、齐临淄、韩故城;城郭分设,如赵邯郸。 风水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选址,从景观的角度来看,一个理想城址的风水模式应该包含哪些景观特征? 理想的风水模式景观特征:形成围合封闭的景观:群山环绕,自有洞天。形成远离尘寰的世外桃源,与中国道家的回归自然,佛家的出世哲学。陶渊明的乌托邦的社会理想及其美学观点已及士大夫的隐逸思想有密切关系。行程中轴对称的景观,以主山——基址——案山——朝山为纵轴,以左肩右臂的青龙白虎山为两翼,以河流为横轴,形成左右对称的风景歌剧或非对称的均衡格局,这又与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及礼教观念有一定的联系。使人工与自然相结合,体现秩序性,水系在其中丰富景观构图效果。形成富于层次感的景观,主山后的少祖山,祖山。案山外的朝山,左肩右臂的青龙白虎山之外的护山,均构成重峦叠嶂的风景层次,赋予空间深度感。这种风水格局的追求在景观上正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在山水构图上所提到的平远,深远,高远等风景意境和鸟瞰透视的画面效果。使周围景观有深度。富于曲线美,动态美的景观,笔架式起伏的山,金带式弯曲的水。均富有如媚的曲折蜿蜒的动态之美打破了对称构图的严肃性。使风景画面更加流畅,生动,活泼。而水系,天际线,山脉又使得城市景观丰富。 曹魏邺城的规划布局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有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城建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城市,它采用严格的功能分区,改变了以前宫室和闾里杂处的局面。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采用城郭

许昌汉魏古都和曹魏古都之辨(5.27)

许昌:称“汉魏古都”或“曹魏古都”? 一、文化背景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克了邺城,击败了袁氏,四州之地相继克平,曹操大本营迁移邺城。建安十三年(208年)为丞相。十八年(213年)封魏公,“置丞相以下群卿百寮,皆如汉初诸侯之制”,魏公属汉臣。同年在邺建社稷、宗庙,置尚书、侍中、六卿等职,曹操大本营定在邺城。二十一年(216年),汉献帝又封曹操为“魏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属于诸侯国“魏王”。此后,曹操多在邺城召集群臣议事,黄河流域名义上仍属汉朝,都城在许昌,但实际上的政治中心已移向邺城。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在许昌繁城代汉立魏,此“魏”是国家称谓,非原来曹操诸侯封国之“魏”。禅让仪式二个月之后,曹丕正式移都洛阳,现洛阳发掘有完整的“曹魏古城遗址”。 二、三国历史上的“魏五都”之说: “魏因汉祚,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故号五都。”(《水经注·浊漳水》) 【凤麟按:《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壬午,复颍川郡一年田租,改许县为许昌县。”裴注引《魏略》曰:“改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世本》曰:“魏武为魏公,都邺,今魏郡是也。后文帝因汉之旧,复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与洛阳凡五处,故号曰五都。”(《御览》一五五)】 三、张兰花同志认为,许昌称“汉魏古都”比称“曹魏古都”更妥当 1.“曹魏”之称出现较晚,至少在北魏之后。“曹魏”不仅限定了朝代时间段,而且也强调了曹氏家族政权的特点,但不能包容许昌既是东汉末年经济政治中心,又是曹魏集团昌盛之基这两者兼有的历史时空段。又因为“曹魏政权”系后人称谓,此词缩小了“魏政权”的语义范围,容易引人指向曹丕所立的魏国政权,不能涵盖曹魏文化的首领――曹操集团的魏文化内涵。 2.曹操政权的大本营主要在邺城。曹操受九锡称魏公,进“魏王”,是在邺城,邺城又是魏郡的治所。换句话说,曹操集团自有“魏”名开始,王都(属于诸侯国)就是邺城,邺城是曹操政权的大本营,这也是为什么曹操在洛阳去世后,要葬在邺城城外的原因(王都之郊有王陵)。 3.许昌是曹魏陪都。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都制”。出于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因素的考虑,历代的王朝或政权多在正式都城(国都)之外,设置若干个陪都,形成完整的都体系。曹魏建都洛阳,实行五都制,以长安、谯、许昌、邺为陪都,并号“五都”(《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裴注引《魏略》)。五都的名号各有取义,“魏因汉祚,复都洛阳,以谯为先人本国,许昌为汉之所居,长安为西京之遗迹,邺为王业之本基,故号五都”(《水经?浊漳水注》)。“魏五都”释义中“许昌为汉之所居”,即汉代皇都所在之地,是汉献帝皇宫之所。而“邺为王业之本基”。曹丕说“魏基昌于许”,即魏在许昌发萌并从此走向繁荣昌盛。所以,许昌在三国历史时期,可以曹操攻下邺城为节点,前期曹操许昌陪汉献帝在此(196-204年约8年)“奉天子以令不臣”,迁移邺城后,许昌仍为东汉皇帝所居之地,但实事上的政治经济中心已随曹氏集团的迁移而转移至邺城。 4.曹魏官方认定的首都在洛阳。曹丕称帝后,代汉立魏的魏国有别于曹操东汉末年的诸侯国――魏国,是一个全新的高于诸侯国的国家级帝国。尽管他仍沿用了邺城诸侯国“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