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 1 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 1 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定律中“一切物体”是指所有的物体,是定律的对象;“没有受到外力”是条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是结果 .

(2)定律中“总”是指总是这样,没有例外;“或”是指两种情况必居其一,但不可能同时存在.

(3)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

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得出的.

2. 用反例法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1)现象:在操场上滚动的足球越滚越慢.

(2)分析:因为足球受到了阻力作用,使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3)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方法:

(1) 实验中,让相同的小球从相同的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滚到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实验中,无法让木块受到的阻力为零,但我们仍然可以根据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运动时间

越长,越接近匀速直线运动来进行推理,从而归纳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这种实验方法叫理想化实验.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也能够运动 . 也就是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例】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 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后,两小球将( 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 m1

D.无法确定是否相碰

【分析】当小车受阻力停止后,若不计阻力,两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它们将保持原

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两球原来的运动速度和方向相同,故它们后来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也

相同,所以,两球之间的距离不会改变.

【答案】 B

【方法归纳】物体受到的外力消失后,原来静止的仍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外力消失前的一瞬间的

运动状态 ( 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 ) 做匀速直线运动 .

知识点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打出去的门球能够在草地上继续向前滚动,说明运动 _________( 填“需要”或“不需要” ) 力维持;门球受到阻力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 _______( 填“改变”或“维持” )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2.力 ________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 _______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填“是”或“不是” )

知识点 2牛顿第一定律

3.(2013 ·江西 ) 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的

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_ 状态或 ______________状态 .

. 该定律具体表述为:一切物体在

1.牛顿第一定律 ( )

A.它是由大量实验直接证明出来的

B.它揭示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它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经推理概括出来的

D.它是由牛顿凭空想象出来的

2.若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则该物体( )

A. 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C. 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2014 ·东营 ) 看足球比赛的某同学突发奇想,如果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关于足球的运动情

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C. 飞行路径不受影响

D.竖直下落

4.如图所示,“旋转木马”正在匀速转动 . 此过程中,“旋转木马”的运动状态 _________( 填“发生了”或“没有发

生” ) 改变,其 _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 ) 受到力的作用 .

5.(2013 ·呼和浩特 ) 如图,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 毛巾、棉布、木板) ,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自由滑下 .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小车在_________表面速度减小得最慢;伽利略对类似实验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通过 _______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后来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揭示______________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6. 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 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

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内容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7.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距离如下表 . 由此可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表面情况毛巾棉布

. 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木板

小车运动的距离/m0.270.420.79

A.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

B.摩擦力越大,小车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C.小车受到力就运动,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

D.若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保持静止状态

8. 如图是 2014 年南京青奥会女子跳水 3 m 板决赛中吴敏霞在空中翻腾的瞬间,若她从 3 m 板起跳在上升过程中的某时刻,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她将( )

A. 匀速直线上升

B.保持静止

C. 匀速直线下降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9.(2014 ·无锡改编 ) 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各种表述,错误

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B.实验中是利用小车运动的远近来判断其所受阻力大小的

C.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远

D.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一直运动下去

10.人类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得益于物理学中关于运动和力的研究. 对运动和力关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

段: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通过实验说明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力的

作用,将永远做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所示,让小球从 A 点静止释放,运动到 C点时,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球会沿路线继续运动,你判断的依

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题快递

12.(2014 ·南京 )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利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和小车,如图所示.

(1) 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开始下滑,使小车每次进入水平部分时大小相等.

(2)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a、 b 两项内容补充完整 .

实验序号水平部分材料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牛顿第一定律是由此实验直接得来的吗?__________.

第2课时惯性

1. 惯性是物体的属性,所有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

(1)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

(2)由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

会一直静止下去,原来运动的物体会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只有外力才能改变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

2.惯性的影响因素:

(1) 物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无关,它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

(2)汽车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可以用反证法来说明:若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则物体

的速度越小,惯性越小;物体的速度为零,惯性为零. 由此可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惯性不是力 . 因此,不能说“惯性的作用” 、“惯性力的作用” 、“受到惯性”等,而应该

说“某物体具有惯性” .

2.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只与质量有关.

【例】当斧头松了时,将斧头柄往凳子上撞几下,斧头就紧紧地套在斧柄上了,如图所示. 这是为什么呢?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答案】开始,斧头和柄一起向下运动;后来,斧柄撞在凳子上受力而停止运动,斧头由于惯性,仍然继续向下运

动,就紧紧地套在斧柄上了 .

【方法归纳】 (1) 分析惯性现象,首先应明确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然后弄清楚当外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某一部分时,

这一部分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 由于惯性,物体的另一部分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最后得出将会出现的现象. (2)分析惯性现象可以套用如下格式:“开始 ,, 后来 ,, 由于惯性 ,, ”.

知识点 1惯性

1.物体保持 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

2.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_______定律 .

3.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 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 _________.

知识点 2 惯性的利弊

4.滑旱冰时,不蹬地面也能向前滑,是利用________.

5.走路时,不小心被绊倒,是________的危害 .

1.(2013 ·成都 ) 如图所示,与汽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没有惯性

B.静止的汽车没有惯性

C.汽车只有在刹车时才具有惯性

D.汽车在各种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2.(2014·上海 ) 苹果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其惯性( )

A. 变大

B.不变

C. 先变大后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3.(2014·吉林 ) 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 ( )

A.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

B.守门员抓住飞来的足球

C.运动员撑杆跳高时撑杆变弯

D.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

4.(2014 ·河南 )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 通过学习惯性,我们认识到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

________________ 的性质 .

5.(2013 ·烟台)在溜冰场上,甲推乙,结果甲、乙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如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人不能马上停下来,而是继续运动一段距离,这是由于________.

6.(2013 ·泉州 )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箭升空时速度增大,惯性增大

B.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惯性减小

C.宇航员从地球到太空,惯性不变

D.只有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7.(2014 ·成都 ) 如图所示,把卡片放在杯口上面,再把光滑的扣子放在卡片上. 用手指使劲弹一下卡片,卡片飞了出去,则扣子 ( )

A. 落入杯中

B.

C. 飞出去,落在卡片前面

和卡片一起飞出去D. 向后飞出去

8.(2014·乐山) 如图所示,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悬挂的拉手突然向后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做匀速运动

B.汽车突然减速运动

C. 汽车突然加速运动

D.汽车的运动不能确定

9.(2014 ·遵义 )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滚动的越来越慢,是由于它的惯性越来越小

B.高速行驶的汽车即使紧急刹车也要滑行一段距离后才能停下来,这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利用他自身的惯性来提高成绩

D.推出去的铅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10.(2014 ·武汉 ) 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的棋子由于________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_________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11.(2014 ·安徽 )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我们知道战斗机在战斗前都要丢掉副油箱,这是为了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 它的惯性,以提高它的灵活性.

12.(2014 ·绥化 ) 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火车突然刹车,车厢里的乘客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

这是由于小球具有_______的缘故 . 若乘客是朝西坐着,则小球是向_______( 填“东”或“西) 运动的 .

13.(2014 ·福州 ) 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 公交车在紧急刹车时. 乘客会向前倾甚至摔伤. 为避免因此受伤,乘客应采取

何种防范措施 ( 说出一种即可 ).

挑战自我

14.(2014 ·黄冈 ) 小宇在家观看汽车拉力赛的电视节目,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很快

. 其中途经一段“S”形弯道时,如图 . 他想:现场观看的观众为了更安全,应站的位置是图中()

A. 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 1 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课前预习

1. 不需要改变

2.不是是

3.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当堂训练

1.C

2.D

3.A

4.发生了一定

5.木板推理力和运动

课后作业

6.C

7.A

8.A

9.C 10.匀速直线运动11. b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12. ( 1)速度( 2)

a 小车受阻力的情况

b 小车运动的路程( 3)不是

第2课时惯性

课前预习

1.原来运动状态

2. 惯性

3. 越大

4. 惯性

5. 惯性当堂训练

1.D

2.B

3.A

4.运动状态不变

5.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

课后作业

6.C

7.A

8.C

9.C10.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重力 11.减小 12.惯性东 13.坐公交车的时候,人和车都是运动的,当汽车突然停止时,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以前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会向前倾

甚至摔伤;为了所有乘客的安全,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保护措施有:设有扶手、拉环、孕妇老人专座、温馨提示

语、语音提示等 . 14.C

牛顿第一定律讲述讲解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同州中学教师:王亚文 1.知识与技能一、三维目标 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力学体系的基石,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这个“基石”中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惯性的概念,为定量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拉开了序幕。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内容深浅不同:初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是惯性的认识层次不同:初中强调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高中侧重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是实验的设计、探究及思维深度不同:初中为斜面小车实验;高中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突出了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初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一语带过,高中教材回顾了历史,让学生体会一个规律的获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能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历史的了解,对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学生对于“质量是惯性唯一的量度”更是缺乏认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惯性的量度。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配合实验、结合生活事例来澄清概念。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且根深蒂固。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时,一些直觉的错误观点不时冒出来,存在着严重的"口是心非"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 撕纸游戏 猜一猜: 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编者:程文清罗杰 【课前预习】 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1.伽利略为了说明他的思想,设计了一个实验: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但这时它要.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时就会.于是他问道:若将后一斜面放平,球会滚动多远? 2.结论: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物体将以这个速度运动下去.也就是说,,而恰恰是的原因. 3..意义:(1)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 (2)揭示了. 二、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1. 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物理量,它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1)当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时,则这个物体的保持不变.(2)当物体的发生变化时,则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有以下三种情况:①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②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③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改变. 3. 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定受到不为零的外力作用,反之亦然,力与运动状态没有联系. 三、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或,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1)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属性—惯性,即性质.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正因为如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定律.(2)明确了力的含义.力不是,而是.(3)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任何物体只要,它所受的合外力必然为零;反之,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那么物体必受到了合外力. 3.定律成立的条件:惯性参考系 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为惯性系. 四、对惯性的理解 1.概念:惯性是一种性质,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2.决定因素:由惟一决定,与运动状态,与是否受力. 3.表现形式:(1)在不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有“惰性”的意思.(2)在受力条件下,惯性表现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 . 【预习检测】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惯性定律和惯性的实质是相同的D.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火箭上所有推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推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飞船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八年级物理《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学案 鲁教版

八年级物理《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 时)》学案鲁教版 1、体会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了解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推理法)。 2、记住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学习重点难点: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力的作用效果是。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和 二、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并交流展示 1、一个静止的物体,要想使它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有的作用, 2、一个运动的物体,要使它一直运动下去,必须有力维持它的运动吗?举例:在平地上骑自行车的时候,即使不踩踏板,车也会前进一段距离,但因为没有继续用力,它最终还是要停下来。停下来的原因是车受到的作用,如果没有阻力,自行车的运动状态会怎样呢? 三、进行新课: 牛顿第一定律 (一)自学课本,回答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伽利略的观点: (二)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研究方法是:) (三)小组讨论: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小车每次都从同一高度滑下来?三次实验中水平面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远近说明了什么? (四)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记录表格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1 毛巾2 木板3 玻璃推理想象光滑表面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 (1)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 点拨拓展:(2)如果静止的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不受力,它将___________。点拨升华: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状态,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状态。 (六):总结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练习提高:正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当它受到的力同时消失时,物体将()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减速运动 C、继续做曲线运动 D、突然停下来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看得远一些, 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学习目标: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1. 能大致叙述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过程,并能作出初步评述; 2. 能清楚地描述伽利略关于力与运动的思想观念,以及对应设计出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结论; 3.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 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其惯性大小的量度。 新课: 【探究一】 1. 视频导入:女儿推箱子,用力推箱子,箱子动;不推时不动。女儿提出问题? 学生:举例生活中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 小组交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否正确?并分析一下原因? 【探究二】小光盘的运动情况 1. 小光盘被推动后的运动情况? 2. 将套在小光盘上的气球充足气,气球放气的同时,再次推动小光盘,探究小光盘的运动情况? 伽利略猜想:若没有摩擦阻力、流体阻力的影响,物体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伽利略结论:若没有摩擦阻力、流体阻力的影响,物体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呼应引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能帮我解答我女儿提出的问题吗? 思考:谁的研究方法更科学? “我之所以比别人

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笛卡儿的观点与伽利略的观点的区别: 实验探究:利用气垫导轨,探究运动的滑块的运动情况? 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将一直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一)字面理解: (1)一切物体——所有物体,无一例外; (2)总——反映了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3)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平衡状态; (4)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内涵: (1)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定性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探究三】 (壱)小组讨论,举例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现象; “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一些,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姓名: 一、填空题 1.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从______变为运动或从______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______或______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______. 4.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______,他会向跟车行______的方向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倾倒. 5.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______投弹.(填“目标正上方”或“到达目标上方前”) 6.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______汽车的牵引力(=,<,>). 7.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 8.重104N的车厢,在103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受到的阻力是______N;若将拉力增大,则车厢速度将______;若拉力减小,则车厢速度将______. 二、选择题 9.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即停下来 B.先慢下来,然后再停下来 C.改变运动方向 D.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0.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1.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 ( ) A.在起跳点之后 B.在起跳点之前 C.仍在起跳点 D.无法确定 1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 1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 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 14.我国公安部规定,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 新人教版 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预习案知识准备 1、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里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里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运动状态不变。教材助读 1、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2、阻力;阻力对物体运动有影响吗? 3、牛顿第一定律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科学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内容是怎样的?预习自测我的疑惑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信息链接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1582年前后,他经过长久的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算,得到了摆的等时性定律。接着在1585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离开比萨大学期间,他深入研究古希腊学者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他根据杠杆原理和浮力原理写出了第一篇题为《天平》的论文。不久又写了论文《论重力》,第一次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实质并给出准确的数学表达式,因此声名大振。与此同

时,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提出质疑。在1589~1591年间,伽利略对落体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即在忽略空气阻力条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时同时落地,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根据伽利略晚年的学生V、维维亚尼的记载,落体实验是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进行的:1589年某一天,伽利略将一个重10磅,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抛下,几乎同时落地,在场的竞争者个个目瞪口呆,在大笑中耸耸肩走了。但在伽利略的著作中并未明确说明实验是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因此近年来对此存在争议。伽利略对运动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详尽研究并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表达式。尤其是加速度概念的提出,在力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有了加速度的概念,力学中的动力学部分才能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在伽利略之前,只有静力学部分有定量的描述。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过惯性定律(见牛顿运动定律)和外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这为牛顿正式提出运动第一、第二定律奠定了基础。在经典力学的创立上,伽利略可说是牛顿的先驱。探究案探究点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重点)问题 1、书中P45,在“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方法是什么?问题 2、此实验中,保持哪些量不变?分别使用毛巾,棉布,木板的用意是什么?问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生活经验了解惯性,并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l.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 力.2.通过与生活中实例相结合的方法体会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 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达能 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一、重点 1、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理解延伸 3、利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将物理知识回馈生活。 二、难点:

1、实验+推理的物理方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具准备】 小车、斜面、光滑木板、毛巾、棉布、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滑滑板车,引出甲乙两方观点——物体的运动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展现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目的 三、新课教学 [师]回顾刚才的问题,很久很久以前对这一问题就有了不同的观点,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后来通过实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观点是错误的,提出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阻力。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阻力对物体运动到底有怎样的影响。 介绍实验器材,学生自学导学案上的内容,将实验方法补充完整。 [生]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及从哪看出。 [师]简单点拨 [生]分小组开展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及结论填写。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七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1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与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2.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3.通过大量的事实认识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知道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和联系;能够将惯性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验当中,强化STS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 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利用惯性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生产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分析论证法。 教学用具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鸡蛋、光滑的硬纸片、装有水的玻璃杯、化纤桌布、小车、木块、锤子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1.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引入(PPT) (1)给静止的木箱施加一水平方向的推力,木箱沿着水平方向运动,撤去推力后,木箱停了下来; (2)用铁锤敲击钉子,钉子向下运动陷入木板。停止敲击,钉子就不再下陷; (3)踢出去的足球,虽然会继续“飞行”,但它总是会停下来的; (4)关闭了发动机的火车,虽然继续运动,但是最后它也将停下来。 师: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发生运动.不受力的作用,就停止运动。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不受力的作用就不会动。) 师:你们能否再举一些事例说明你们的观点?(学生举例) 早在2000年以前,亚里士多德针对类似情况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他认为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伽利略却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他通过理想实验说明了: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其运动会是匀速的,而且将永远运动下去。 课件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如课本P126图7—3。 配文: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发现,当小球从左侧斜面的一定高度滚下时,无论右侧斜面的坡度如何,它都会沿斜面上升到与下落点几乎等高的地方。假如右侧斜面变成水平放置,小球将为了达到那个永远无法达到的高度而一直滚动下去。 师:伽利略是在分析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乎逻辑的科学推理,不是凭空想像。伽利略的理想实验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学说。 当时法国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的结论是“物体不受到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2.实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我们认为一个物体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即物体不受到力的作用。在实际情况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设想让滑块从相同的斜面顶端滑下,以相同的速度开始运动,逐渐减小平

(完整版)《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铅山县第一中学陈志峰 ★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中应联系生活、贴近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l、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对以后研究问题,受力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举例反复体会。 ★学生分析 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人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样学生要正确认识它,也要克服日常经验带来的错误认识,所以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实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来澄清错误的认识。 2、惯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虽然学生在初中接触过,但仍有一些学生误认为“物体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不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要解决这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慢慢接受。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教学重点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地面上滚动的足球滚动得越来越慢,最终静止,是因为足球受到地面的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________来维持,力是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人们很长时间。其实,利用如图8-1-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实验,然后经过合理的推理,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要确保实验成功,下列关于三次实验的一些描述错误的是() 图8-1-1 A.所用的斜面是相同的 B.所用的小车是相同的 C.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是不同的 D.小车从斜面上下滑的高度不同 3.如图8-1-2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图8-1-2 (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水平面上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力和________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阻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选择光滑木板、棉布、毛巾铺在斜面底端的水平面上,发现从斜面相同高度处由静止运动下来的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时速度都在减小,且水平面越光滑,速度减小得越______,运动的距离越______。 (4)请大胆猜想: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若不受阻力,会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牛顿第一定律

第五节惯性定律

第五节惯性定律 第五节惯性定律从容说课本节内容是在前几节机械运动及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的初步知识.如本节内容中的第一个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上节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运动),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的.惯性是学生生活常见的现象,但同学们很少想过为什么,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提出问题,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解释清楚了现象,对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有了很好的理解和应用.二力的平衡也是在惯性定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了二力的平衡条件.二力平衡的情况随处可见,力学问题中经常要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来进行分析,因此,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和二力平衡是本节的重点,对惯性现象的解释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教师重在引导,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现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合理推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又能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的概念,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3.知道二力平衡,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

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能力目标l.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2.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尝试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浯言表达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体验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的平衡.教学难点惯性现象的解释.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具准备惯性小车、斜面、光滑木板、毛巾、棉布、棋子、直尺、长方木块、两个定滑轮、钩码若干、细绳、投影仪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收集与教材p34图11.5-1中内容相关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放录像] ·自行车比赛中冲过终点的自行车.·滑冰比赛中到达终点后的运动员.·被小朋友弹出去的琉璃球.[师]同学们在录像中看到的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呢?同学们看书p34左下角内容,先了解古人的思辨.(学生看书,还会有小范围的讨论) [师]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1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 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车、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 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观念,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媒体】 学生:小车、木块、斜面、木板、毛巾、棉布、烧杯、水、纸条、滑板车、 教师:惯性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设计】

通过滑板车运动我们知道运动和力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这一节我们就开始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牛顿第一定律

师生讨论后,归纳方案如下: 用同一小车在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后滑下(为了让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具有相同的初速度)在两种不同粗糙程度的平面上滑行。

板书设计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惯性 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优点: 1、用滑板车运动“小游戏”引入新课,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探究时,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论证、交流评估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又一次熟悉探究实验的过程,培养了各种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注重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理论推理法等科学方法的掌握。通过渗透物理学史,水到渠成地得出牛顿第一定律。通过观看“杨利伟在太空吃月饼”视频,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使抽象的问题更直观。

中国人发现的“牛顿第一定律”

由牛顿第一定律想到《墨经》 李树祥(特级教师) 所谓牛顿第一定律就是“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从教科书中,我们知道: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尔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出的的。实际上,早于牛顿两千多年的我国的战国时期,墨家学派所著的《墨经》中就直观的描述了运动物体的停止现象,《墨经》上说:“无久之不止,当牛非马”。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研究《墨经》中的上述相关内容时,认为可以理解为:“运动的停止是由外力造成的-----如果没有外力,运动就永远不会停止。这个道理是真实的,正如牛就是牛,而不是马。”由此可以看出,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非常接近的。除此之外,《墨经》中还包含着哪些物理知识呢? “墨经”是《墨子》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概括了墨家关于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它的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详,大概是在前479年—前381年以内。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提出“兼爱”“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墨子首先是位机械师,因而在他的著作中,包含大量力学与机械设计原理。他在《经上》中明确提出,力是物体加速运动的原因,即“力,刑之所以奋也”。更进一步,他在《经上说》中指出,力与重力等效,即“力,重之谓”。纠正了流传已久的谬误:把重力与重量混淆。他这种论断与近两千年后伽俐略、牛顿的理论极为接近。

在《墨经》中,空间是一个与时间密不可分的概念,墨子认为“宇”即“域徙”,即物体运动的区域。两千多年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这一直觉的朴素时空观添上了完美的注脚。 在光学方面,墨子还详尽地说明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线照入小孔同箭的射入一样,即光是直线传播的,从物体高处射入的光线到达壁的下方,从物体低处射入的光线到达壁的上方。人足在下,蔽着下光,故足的影成于壁的上方,人首在上,蔽着上光,故首的影 成于壁的下方。 《墨经》成书的年代比古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还要早,但其涵盖的内容却要丰富得多。在墨子的著作中,对杠杆、斜面、滑车等于民有利的机械原理大书特书。比如他完整无误地阐述了杠杆原理,短臂叫本,长臂叫标,指出杠杆省力的原因乃“本短标长”。他提倡用滑轮(挈)与斜面(滑车)来帮助提升重物。他设计的滑轮系统与英国的“阿特伍德机”极其相似。 现在看来,墨家学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于科学启蒙的著作。它比阿基米德掌握杠杆原理要早两个世纪,与欧几里得一样对几何学进行了朴素且严密的定义,可是它并没有取得《几何原本》在西方科学史上那样彪炳史册的地位。它也没有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科学革命,这不能不令人嗟叹。当然,主要原因在于墨家遭到当时王公大人的猜忌和反对,再加上墨家本来就是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特征的反映,同时这些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不易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随着封建势力的发展,墨家思想体系也逐渐泯灭,他的闪光的科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公开课教案

安庆蓝天实验学校中学物理汇报课教案 汇报人:操瑞祥 总课题:第八章运动和力总课时:6课时第1课时 课题: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2.能力目标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2.难点:物体的惯性●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教材16页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

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讲授新课 1.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按照教材第17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通过flash演示实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注: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 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注:说明“静止状态”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异同。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要求: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主要内容: 1. 历史的回顾 2000 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直到17 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分析到:运动的车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运动物体减速的原因是摩擦力。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没有加速和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这里所指的减速的原因就是摩擦力。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论点,提出了惯性定律: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看出: (1) 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 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3)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3. 介绍惯性参考系 在有些参考系中, 不受力的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样的参考系叫做惯性参考系, 简称惯性系. 在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时, 一般可以把地面看做惯性系; 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其他参考系, 也可以看作惯性系. 随堂练习: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是一种力. B.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C. 当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必定改变. D. 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质量大小决定,所以惯性就是质量. 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它必定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B. 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C. 物体向东运动,必定受到向东的力的作用. D. 物体运动越来越慢,必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3.在沿水平路面行驶的火车车厢中的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小球,当车厢里的人看到小球突 然在桌面上向右运动,说明( ) A. 火车在向左拐弯. B.火车在向右拐弯. C.火车速率一定在变化. D .火车可能在做匀速运动.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物体受恒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 物体只有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 D .惯性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形成脉络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 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难点)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重点) 3.明确惯性的概念,会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难点)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的观点 (1)理想实验:让小球沿第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然后冲上第二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上升的高度与释放时的高度相同.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 科学推论:当将第二个斜面放平时,小球将会永远运动下去. (2)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三、惯性与质量 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惯性的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判一判(1)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 (2)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3)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科学推论”的方法是一种科学方法.() (4)物体只有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才有惯性.() (5)物体运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6)力无法改变物体的惯性.() 提示:(1)×(2)×(3)√(4)×(5)×(6)√ 做一做 如图所示(俯视图),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有一光滑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一小球.若车厢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图中虚线由A向B运动.则由此可判断列车()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提示:A 想一想冰壶是冬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如果冰壶在冰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作用,它将如何运动? 提示: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冰壶的运动状态将不发生变化,即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和意义 (1)“科学推理”的方法 实验事实: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推理1: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推理2: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推理3: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永远运动下去.实验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测习题及答案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要想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以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力是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从______变为运动或从______变为静止,物体速度的______ 或______发生变化,都叫做运动状态的改变.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 ______. 4.当汽车突然起动的时候,由于乘客具有______,他会向跟车行 ______的方向倾倒;向北行驶的汽车突然向西拐弯时,车上的乘客会向______倾倒. 5.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击中地面目标,应在______投弹.(填“目标正上方”或“到达目标上方前”) 6.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______汽车的牵引力. 7.用钢丝绳系上一个重为500N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

8.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 43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受到的阻力是N的车厢,在109.重10______N;若将拉力增大,则车厢速度将______;若拉力减小,则车厢速度将______. 二、选择题 10.正在运动着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先慢下来,然后再停下来B.立即停下来A. C.改变运动方向 D.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1.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C.物体惯性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有关 D.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12.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轮船的甲板上竖直向上跳起,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 ( B.在起跳点之前A.在起跳点之后无法确定C.仍在起跳点D. 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3.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A.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 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C. D.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一定改变14.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下列说法中哪个正确物体一定处于静止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节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客观公正评价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和理想实验的正确理解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数据/视频投影仪、实物展台、鸡蛋(生的、熟的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蜡块、铜块。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分别让两只鸡蛋旋转,再迅速按住,使蛋停下又立即松手,一只不动,另一只却能继续旋转。 【提问】猜猜看,两只蛋有何不同? 【设疑】猜想是否正确?为什么两只蛋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从这节课开始研究与此有关的内容。这一章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牛顿运动定律。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节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二、新课教学 【提问】放在讲台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怎样才能让书运动起来呢?(学生答:要用力去推它) 【师讲】从这个例子很容易得到: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吗? 这是一个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对它进行了研究,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 历史。 1、历史的回顾: ①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a、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上有哪些代表人物? b、每位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 c、伽利略是如何证明其观点的? ②历史上几位代表人物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学生回答)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伽利略的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笛卡儿的观点: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改变原来的方向。 【设问】伽利略是如何得出结论的呢? 【演示】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及模拟实验。 【结论】改变悬点的高度,摆球仍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演示】模拟伽利略的理想试验。 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抽象思维深刻揭示自然规律。 伽利略通过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的理想实验,从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指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的这种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