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清朝钱币

清朝钱币

清朝钱币
清朝钱币

清朝钱币

清代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以银为主,以钱为辅,银钱兼行的货币流通制度巩固与完善的时期,而且是中国古代钱币铸行制度最为完备的时代。清代十个皇帝都铸有年号钱,满汉文并行,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只行制钱一等,同治、光绪时期,发行的钱币亦只仅小平、当十两种。清政府还在新疆设局开铸红钱,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清初的“三藩”也曾铸钱,其中吴三桂铸“利用通宝”、“昭武通宝”,耿精忠铸“裕民通宝”,吴三桂之孙吴世璠铸“洪化通宝”。

清朝后期,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政权,也发行了各种钱币。

中国方孔圆钱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成为唯一的法定流通钱币形制,除西汉末王莽币制改革中曾出现复古的刀、布形铸币外,其余各朝皆以此式铸行本朝钱币,自秦至清,历二千余年而不变。迄至清末,才随新式币制的倡行和中国封建帝国历史的终结而告结束。

清朝的钱币,大体上是银钱平行本位,大额用银,小额用钱,但是白银的地位更加重要。清朝的铸钱在最初的两百年间,是沿袭两千年以来的传统,采用模型铸造制钱,到了末年,才开始仿效外国,用机器铸造新式的铜钱和铜元。

满人在入关之前就开始铸钱。1644年清兵入关之后,沿袭明朝旧制,在京师设工部宝源局和户部宝泉局,开铸顺治通宝。顺治钱有五种形式,称为“顺治五式”。康熙钱分两种,在北京所铸的,采用的是顺治四式,外省所铸的是采用顺治五式,即满汉文线。雍正以后,

制钱一般都采用顺治第四式。雍正钱一般形制规整,较为精美。乾隆时,内地各局略有增减,同时又在新疆设立钱局,所铸钱用红铜,背后有回、满文纪局,与内地的黄铜钱不同,所以又称“红钱”或“普尔钱”。嘉庆道光年间,因白银外泄,银价上涨,加之铜运艰难,铸钱成本升高,铜钱出现明显减重。

到了咸丰年间,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同时国内南方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清廷为筹措军费,推行膨胀通货的大钱政策,同时国内的铸局也大为增加,大量铸造咸丰重宝、元宝等大钱,版制种类之多,为清钱之最。同治年间铸钱很少。光绪年间铸“光绪通宝、重宝”,钱多轻薄不足重,后来又出现了用机器制造的制钱。

宣统年间,铸宣统通宝,小平钱,此时,由于机制铜元的兴起,方孔圆钱铸量很小,全国只有几个钱局铸造。

清末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军自咸丰三年(1853年)攻入南京后,开始铸钱,“太平天国”既是国号,也是年号,其国字从“王”不从“玉”,钱币称为“圣宝”是受其宗教纲领所影响。

清代的纸币有“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二种,合称钞票。

明朝至清朝铜钱

中国古代铜钱 明太祖(朱元璋)——“大中通宝”是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前称吴王时(公元1361至1367年)铸于应天府(今南京)的钱币。此钱为小平大型钱,背穿上有一“济”字,世所珍罕,是中国名珍之一。 【大中通宝】制造年代: 明朝材料: 铜规格: 直径4.4厘米。 明初期货币。大中通宝的来历具有相当文化价值。确切而言,大中通宝是在元末反元斗争中产生的,是反抗元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一。元末社会动乱,纸币支持的经济体系严重破坏,元境内各地先后恢复了铜钱的流通。六支反元军事集团先后发行了自己的铜币,如韩林儿的“龙凤通宝”钱,张士诚的“天佑通宝”钱,明玉珍的“天统通宝”钱,以及朱元璋“大中通宝”钱。六支钱币中,也唯有“大中通宝”取得成功。战争期间,朱元璋是韩林儿的部下,他采用谋略,一方面协助韩林儿发行“龙凤通宝”,另一方面笼络民心,在战争期间答应老百姓继续使用元代交钞,规定交钞一两值作“龙凤通宝”四十文使用,十两交钞作一贯使用,作为补充。他还在应天府设置宝源局,开始铸造“大中通宝”,与其它货币一起参与流通。直到至元二十四年始大规模发行。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改元洪武,铸行“洪武通宝”,“大中”钱遂即停造。 大中钱分五种,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且除宝源、宝泉两局外,朱元璋还陆续发行带有地名的货币,如鄂、京、浙、广等简称,铸于铜币背面,因之形成了多种等级的大中铜币系列。 “大中通宝”背十钱价格很平,约人民币25元一枚,而部分纪地钱为了昭示朱元璋的丰功伟绩,只象征性发行,传世极少。物稀则贵,如背系大中,价格达人民币2700元;钱币背穿右侧铸“广”,并上穿铸“十”的钱,价格在人民币4800元左右,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洪武通宝】明史·食货志》曰:“(戊申、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钱文真书,直读。当十大钱一般径4.6厘米,重34.4~37克;当一径2.45厘米,重3.4~3.6克。洪武三年(1370)三月下令户部及各行省铸造洪武通宝钱,分为五等,当十重一两,当五五钱,余下当三、当二、当一顺减,并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洪武四年(1371)二月开始改铸大钱为小钱。到了洪武八年(1375)因推行大明宝钞而罢宝源局铸钱,第二年又罢各行省宝源局。洪武十年(1377)五月又下令各省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二十二年又更改钱式,钱背加铸重量,并置各省宝源局开铸。洪武通宝5000元。 清朝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国方孔钱――天命通宝(长命)】天命通宝为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铸造。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价格较一般钱币普通品为高,满文钱为小平大型。而且读法不同与一般钱文制式,安左右上下顺序读,颇为奇特。汉文钱为小平钱制式,发行量不大。天命通宝楷书xp光背80元,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1500元,满文天命通宝(大型)600元,天命通宝(天启版)6000元。

2014年最新清朝古钱币收藏价格表

古钱收藏价格 小平-----指的是直径在2.3---2.6厘米直径的钱币。 折二----是直径3厘米左右的钱币。 折十----直径3.8---4厘米。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 4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 4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 1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 1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 7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 7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 4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 2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 4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 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 15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 6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 2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 13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 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 8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 3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4元 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 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十背“十一两” 5000元

清朝的古币

清朝有10位皇帝,出品的铜钱样式大概也有2钱多中(有私铸造)。 政府制造钱币,民间私自铸造,还有大官僚自己铸造三种。 铜钱的值钱否有以下标准: 1:品种 2:质量 3:最主要是发行量。 没个朝代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 相比较起来清朝10个皇帝的钱币,顺治.康熙.雍正.宣统几位皇帝铸造的钱币比较的值钱,其它6位皇帝的铜钱比较广泛,不大值钱了。 当然有了,有一种钱,是用金、银、铜、铁、锡、铅、玉、象牙等珍贵材料手工雕刻而成,作为试铸的钱样,十分稀有,叫做“雕母钱”,此钱十分美观、均匀,字体大方,乃钱中上品。而以“雕母钱”为准试铸出的第一批钱叫“样钱”,也十分少见,但此钱非手工雕刻,并且用才并不珍贵,所以比之雕母还差很多。这些钱各个年号都有的~~~ 乾隆通宝和康熙通宝里面有好钱 康熙通宝背西,背巩,背台大样,背南上下星月或康熙宫廷钱都很贵,价格都上千了 乾隆通宝大样宫廷钱,背满汉文字的也都价格很高!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 3800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 2800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苏局 20000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

1000 祺祥通宝楷书小型背宝巩局 35000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3500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6800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 35000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 2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八” 15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7000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 700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新十” 8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阿无苏局“当五” 5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10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样钱 1200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伊局“当四” 2000 同治通宝楷书折三背宝巩局“当五” 800

清代钱币满文释义

清代钱币满文释读 宝泉局:顺治元年开铸.至宣统二年底裁撒. 宝源局:顺治元年冬开铸.光绪三十一年停办. 延绥镇局:顺治二年开铸.顺治五年裁撒.因而“延”字币绝少. 荆州镇局:顺治三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荆”字币尤少. 襄阳镇局:顺治七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襄”. 密云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康熙十年停办. 宣府镇局:顺治元年十一月开.顺治八年停.十年复开.十开年又开铸背满汉文“宣”字钱.康熙元年铸满汉文“宣”字钱.旋停.六年复开.十年撤局. 临清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铸.八年十月旋停.十七年复开.钱背铸满汉文“临”字.康熙元年复开.旋停.六年又开,十四年撤局. 巩昌府局:康熙六年开.不久停.雍正五年迁到兰州改名宝巩局.七年又停.咸丰五年

重设.至同治三年废止.因此.除乾隆.嘉庆外.历朝“巩”字钱均少.南昌康熙宝巩更少. 薊州镇局:顺治二年开.康熙十年撤.咸丰四年重开.十二月撤局.铸钱甚少. 漳州府局:建于康熙十九年.二十一年撤.故康熙“漳”字钱亦不多. 江宁府局:建于雍正九年.十二年停.背满文“宝安”. 肇庆府局: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停于康熙三十一年.背文“宝广”. 宝德局:建于咸丰四年.次年被撤销.背满文“宝德”. 河南省局:建于顺治四年.康熙元年停办.六年复开.九年再停.雍正开年重开.九年又停.咸丰四年再次重开.直至光绪末年撤销. 山东省局:建于顺治六年.康熙九年停.雍正九年改为“宝济”局乾隆三年停.咸丰四年再次复开.直至同治.光绪均有铸造. 江南省局:顺治五年建立.康熙九年裁撤.后至光绪年间铸有“宝宁”机制币. 湖广省局:顺治六年改名“宝武”局.光绪末年撤. 宝苏局:康熙六年开.每文重一钱四分.九年停.康熙二十三年复开.因户部变更钱制.每文减重至一钱.康熙四十一处每文改为一钱四分.雍正二十年.每文重一钱二分.至光绪言末年撤.光绪十五年曾铸机制币. 宝津局:光绪十三年建成.以土法铸造重一钱“光绪通宝”十四年用机器铸钱.二十二年起土法.机器同时铸钱.二十四年改铸七分重小钱.二十五年撤. 宝台局:开铸为康熙二十七年.停于同治. 成都府局:雍正十年开.光绪二十九年停.钱背文“宝川” . 长沙府局:康熙六年开铸.钱背“南”字.九年停.二十二年复开.三十九年停.雍正七年又开.乾隆五十九年停铸.嘉庆元年又开.光绪二十五年停. 贵州宝黔局:雍正八年十月开.乾隆五十九年停.嘉庆年间有铸造.道光、咸丰、同

南宋钱币及价格大全

南宋钱币大全 建炎通宝楷书小平点“建”400元高宗建炎元年铸,通宝分小平、折二,折三,钱文有篆,真二体。直 读;多为光背,可配对钱。小径2.4CM,重3.5克;折二径2.8CM,重5.5克以上,折三径3CM,重9.3克,元 宝有小平,钱文篆,隶二体,旋读光背,南宋钱以小平为稀。重宝钱文篆书,直读光背,径3.3CM,重9.5 克左右,较北宋大为减重,此钱铸行于江浙及两湖地区,传世以重宝少见。 建炎通宝楷书折二点“建”500元 建炎通宝楷书折三点“建”1200元 建炎通宝篆书折五光背1000元 建炎通宝楷书小平光背20元 建炎通宝篆书小平光背20元 建炎通宝楷书小平长字50元 建炎通宝篆书小平长字50元 建炎通宝楷书小平背“川”400元 建炎通宝楷书小平铁母10000元 建炎通宝篆书折二省宝10元 建炎通宝楷、篆书折二光背1.50元

建炎通宝楷、篆书折三光背2.50元 建炎通宝楷书折三宽缘15元 建炎元宝篆书小平光背40000元 建炎元宝隶书小平光背30000元 建炎重宝篆书折二铁质200元 绍兴元宝楷书小平官铸光背1800元高宗绍兴年间铸。有铜、铁两种。元宝钱文真、篆两体,旋读光背, 小平径2.4CM,折二径2.75CM背有星月纹,折三径3厘米以上。通宝只见折三径3CM,以瘦金体者为珍品, 绍兴年号长达32年之久,故传世多,然小平少。.. 绍兴元宝篆书小平官铸1800元 绍兴元宝楷、篆书折二星月2元 绍兴元宝楷、篆书折三光背3元 绍兴通宝楷书小平光背300元 绍兴通宝楷书小平铁母5000元 绍兴通宝楷书折二光背4元 绍兴通宝楷书折三光背6元 绍兴通宝楷书折五旋读45000元 绍兴通宝楷书折十旋读60000元 隆兴元宝篆书折二光背25元孝宗隆兴元年铸。元宝钱文有真,篆二体,旋读光背,小平为铁钱。径 2.4CM,折二径3CM。通宝已发现铁钱,折二径3CM,隆

清代钱币价目表

清代钱币价目表

————————————————————————————————作者:————————————————————————————————日期:

清钱币名称书体币形特征参考价(元)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 3800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 2800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苏局 20000 祺祥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 1000 祺祥通宝楷书小型背宝巩局 35000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源局“当十” 3500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6800 祺祥重宝楷书折五背宝巩局“当十” 35000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 2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云局“八” 15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7000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部颁各局样钱 700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新十” 8 同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阿无苏局“当五” 5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泉局“当十” 10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部颁各局样钱 1200 同治通宝楷书折五背宝伊局“当四”2000 同治通宝楷书折三背宝巩局“当五” 800 光绪通宝楷书小平背“金”、“宇” 8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多局监造普品1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50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右“福” 220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 5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4500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合背 150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陕局雕母 8000 乾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母钱 1500 乾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巩局5000 乾隆通宝楷书特大型背宝泉局 3800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10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桂” 500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桂” 10000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直局 400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苏局宽缘 100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泉局雕母 5000 嘉庆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源局雕母 6000 嘉庆通宝楷书小平背宝源局雕母 6000 嘉庆通宝楷书折十背宝川局 3500 道光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 10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壹分” 300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十八年” 20 道光通宝楷书小平背阿克苏局精铸 500 道光通宝楷书折三背阿克苏局1000

元代钱币及价格大全

元代钱币大全 大朝通宝楷书小平银质4000元 蒙古入主中原以前的铸钱币,时蒙古尚无国号,游牧民族而自号大朝,故铸钱文曰大朝,四字楷书,直读光背,径厘米,重克。制作粗劣疏,建国后很少出土。 大朝通宝楷书小平银质背“木” 4500元 大朝通宝楷书小平铜质 8000元 支钞半分隶书小平光背 35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十背“半分” 2800元 大朝金合楷书折十光背 3500元 中统元宝楷书小平光背22000元 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铸,钱文真,篆两体,直读,背无文,小平径,重3克左右,篆书者制作稍精,另有一种残缺小钱径,皆为元钱中之精品。 中统元宝篆书小平光背40000元 至元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700元 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铸,钱文分蒙文,汉文两大类版式,大小不一,蒙文以上下左右序读,汉文楷书直读,小平径厘米,重3克,折二径

厘米,重克,折三径厘米,重9克左右,蒙文钱类似汉文钱。蒙文钱铸量不多,以蒙文小钱,汉文大钱为罕见,其它钱也难得。 至元通宝楷书折二光背 1200元 至元通宝楷书折二大样光背2500元 至元通宝楷书折三光背 4200元 至元通宝蒙书小平光背 2200元 至元通宝蒙书折二光背 850元 至元通宝蒙书折三光背 1050元 元贞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3000元 成宗元贞年间铸。钱文分蒙文,汉文两类,大小不一钱文楷书,直读光背,制作精糙,小平径,重克。 大德通宝楷书小平光背 2000元 成宗大德年间铸,有蒙汉文两种版式,汉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制作粗糙,文字不精,小平径厘米,重克;折二径厘米,重克,折三径3厘米,重克,小钱径厘米左右,大德钱存世出土均少,尤以蒙文折三钱为珍罕。. 大德通宝楷书折三光背4500元

各朝代钱币名称 及清朝造钱机构名称满汉文对照

秦汉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至东汉灭亡(公元220年)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古钱币形制统一和继续发展的阶段,圆形方孔钱取代了刀布,虽然中间经过了反复(王莽的币制改革),但最终“孔方兄”成为中国古钱的代名词,它为以后钱币的标准化和大量铸行奠定了基础。秦国其实在统一之前就铸行了外圆内方的半两钱,钱币界称为“战国半两”,但有些半两的年代不易断定,为便于分类,将秦国半两钱均归入这一类下。 【秦】半两 【西汉】半两三株白金三品五铢 【新莽】 契刀、金错刀→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 六泉→小泉直一幺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 十布→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 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货泉、货布→货布货泉 布泉国宝金匮直万国宝珍匮五千 【东汉】东汉五铢龟兹五铢 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公元220-581年),这一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生产破坏,是中国货币经济的倒退时期,钱币铸量变小,质量变差,物物交换所占比重增大,直到南北朝时期才有所改善,这一时期也是货币理论、钱币美学的萌芽时期,《钱神论》也作于此时。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趋于稳定及佛教的发展,影响了钱币艺术,这时所铸钱币往往特点鲜明,如永通万国、五行大布、布泉(又称北周三品)等,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三国】 魏五铢蜀五铢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世平百钱直百直一定平一百章武直百 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 【西晋】 【东晋十六国】 丰货汉兴太夏真兴凉造新泉 【南朝】 四铢孝建四铢大明四铢永光景和两铢太清丰乐太货六铢续铢五铢 【北朝】 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常平五铢北周五铢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 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是中国又一个统一、繁荣时期,隋五铢、初唐至盛唐的开元通宝,数量虽大但个个精美,部分开元钱的字口如刀削斧劈,令人叹为观止。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力渐衰,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960年)中国又陷入分裂、战乱,朝代更替频繁,这一时期钱币特点是铸量少、工艺粗、品种多、珍品多,其中也不乏精美的(如后周和南唐的钱币),其中南唐钱币最早出现了“对钱”(即两枚钱币仅书体不同,钱文、大小、铜质均相同),成为北宋时期对钱大量出现的先声。 【隋】隋五铢 【唐】 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咸通玄宝 得壹元宝顺天元宝会昌开元高昌吉利突骑施钱 【五代十国】 开平通宝开平元宝天成元宝天福元宝汉元通宝周元通宝

明朝至清朝铜钱

xx古代铜钱 明太祖(朱元璋)——“大中通宝”是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前称吴王时(公元1361至1367年)铸于应天府(今南京)的钱币。此钱为小平大型钱,背穿上有一“济”字,世所珍罕,是中国名珍之一。 【大中xx】制造年代: 明朝材料: 铜规格: 直径 4.4厘米。 明初期货币。大中通宝的来历具有相当文化价值。确切而言,大中通宝是在元末反元斗争中产生的,是反抗元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一。元末社会动乱,纸币支持的经济体系严重破坏,元境内各地先后恢复了铜钱的流通。六支反元军事集团先后发行了自己的铜币,如韩林儿的“龙凤通宝”钱,张士诚的“天佑通宝”钱,明玉珍的“天统通宝”钱,以及朱元璋“大中通宝”钱。 六支钱币中,也唯有“大中通宝”取得成功。战争期间,朱元璋是韩林儿的部下,他采用谋略,一方面协助韩林儿发行“龙凤通宝”,另一方面笼络民心,在战争期间答应老百姓继续使用元代交钞,规定交钞一两值作“龙凤通宝”四十文使用,十两交钞作一贯使用,作为补充。他还在应天府设置宝源局,开始铸造“大中通宝”,与其它货币一起参与流通。直到至元二十四年始大规模发行。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改元洪武,铸行“洪武通宝”,“大中”钱遂即停造。 大中钱分五种,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折十,且除宝源、宝泉两局外,朱元璋还陆续发行带有地名的货币,如鄂、京、浙、广等简称,铸于铜币背面,因之形成了多种等级的大中铜币系列。 “大中通宝”背十钱价格很平,约人民币25元一枚,而部分纪地钱为了昭示朱元璋的丰功伟绩,只象征性发行,传世极少。物稀则贵,如背系大中,价格

达人民币2700元;钱币背穿右侧铸“广”,并上穿铸“十”的钱,价格在人民币4800元左右,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xxxx】明史·食货志》曰: “(戊申、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五等: 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一钱止。”钱文真书,直读。当十大钱一般径 4.6厘米,重 34.4~37xx;当一径 2.45厘米,重 3.4~ 3.6xx。xx三年 (1370)三月下令户部及各行省铸造洪武通宝钱,分为五等,当十重一两,当五五钱,余下当三、当二、当一顺减,并在各行省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洪武四年 (1371)二月开始改铸大钱为小钱。到了洪武八年 (1375)因推行大明宝钞而罢宝源局铸钱,第二年又罢各行省宝源局。洪武十年 (1377)五月又下令各省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二十二年又更改钱式,钱背加铸重量,并置各省宝源局开铸。洪武通宝5000元。 清朝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国方孔钱――天命通宝(长命)】天命通宝为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年)所铸造。铸行量不大,存世较少,价格较一般钱币普通品为高,满文钱为小平大型。而且读法不同与一般钱文制式,安左右上下顺序读,颇为奇特。汉文钱为小平钱制式,发行量不大。天命通宝楷书xp光背80元,天命通宝篆书折十背满文1500元,满文天命通宝(大型)600元,天命通宝(天启版)6000元。清世祖(顺治)——【顺治通宝】是清

中国古币对照表完整版

中国古钱币速查对照表 字序: 一三么大小中五元天太支文半四布平幼弘正民永光同次至西利壮孝宋序良两周定延招明治直金长阜保咸契宣建政昭洪皇致贞重飞唐差泰益高干崇常康得凉淳清祥第统绍货通景开隆顺嗣会祺万圣裕道雍靖嘉寿汉熙福端广庆穆兴龙应丰宝 一刀 战国燕 一刀平五千 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三铢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年)铸。 么泉一十 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么布二百 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中通宝 元朝吴朱元璋宋龙凤年间(公元1356~1367年)铸。 大元至治 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大元国宝 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大元通宝 元朝武宗至大年间(公元1308~1311年)铸。大布黄千 新朝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铸。 大吉铢 南北朝梁敬帝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铸。大安元宝 辽代道宗大安年间(公元1083~1091年)铸。大安通宝 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大安宝钱 西夏惠宗大安年间(公元1076~1085年)铸。大宋元宝 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大宋通宝 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大定通宝 金朝世宗大定年间(公元1161~1189年)铸。大明通宝 南明鲁王监国元年(公元1646年)铸。 大泉五十 西汉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铸。 大泉五百 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当千 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二千 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泉五千 三国吴大帝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铸。 大唐通宝 五代十国南唐玄宗中兴年间(公元958~961年)铸。 大夏真兴 东晋夏真兴元年(公元419年)铸。 大康元宝 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大康通宝 辽代道宗大康年间(公元1074~1082年)铸。大朝通宝 元朝蒙古未改国号大元以前(公元1206~1259年)铸。 大顺通宝 明朝大西国张献忠(公元1644年)铸。 大义通宝 元朝汉陈友谅大义年间(公元1360年)铸。大蜀通宝 五代十国后蜀后主明德年间(公元934~937年)铸。 大齐通宝 五代十国南唐烈祖升元年间(公元937~942年)铸。 大德通宝 元朝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铸。大德元年 元朝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铸。大历元宝 唐朝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铸。大辽天庆 辽代天祚帝天庆年间(公元1110~1119年)

[物品篇;清代货币]清朝货币介绍清朝时期的货币的种类及面值

[物品篇;清代货币]清朝货币介绍清朝时期的货币的种类及 面值 清朝的货币银子下面是银元,银元一看面值,二看成色。相当于现在的百元钞票。银元下面铜板,铜板上印的一般都是“元宝”或“重宝”,这种相当于现在几十元钱币。钢板下面是铜钱,就是“孔方兄”。外圆内方。这种相当于现在的硬币。 从搜藏价值上看,成色,面值、质地、发行数量、现有数量都是价值的直接决定者。从当时使用的价值上看,不同时代不完全一样。早期康乾盛世时国家有钱,就不值钱,后来多次赔款,国家没钱,就值钱。清朝货币-清代制钱清代通宝钱币后金在进关前就开始在关外铸造货币,努尔哈赤天命年间,铸造了满文的天命汗钱和汉文的天命通宝。皇太极时又铸造了满文大钱天聪汉之钱。顺治年间开始铸造顺治通宝,共分5种样式,一式为顺治元年铸造的,是一种仿古式的货币,正面铸有顺治通宝,背面是光背的。不久就又铸了2式货币,正面还是顺治通宝,反面是铸钱的汉字局名,如工,户,东,福等。三式是顺治10年铸造的,是一厘钱,反面铸有一厘 和钱局名。一千文合银一两。四式货币是在顺治17年铸造的,反面有满文宝字和满文局名,五式也是这一年造的,钱背面有满汉文的钱局名。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而吴三桂等人在叛乱时期也大量铸造过货币,吴三桂铸造了利用通宝,

有光背,背面有云字,贵字,一厘,二厘,五厘,一分等。其子吴世潘洪化年间又铸造了洪化通宝。福建的耿精忠则铸造了裕民通宝,分一分,一钱,浙一钱三种。康熙朝自铸的货币有两种,与顺治钱的第四式和第五式相同。雍正年间后,清帝铸钱就只按顺治5式,即钱背面标满汉文局名而铸造,此后又铸造了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因财政紧张而开铸大钱,人为的搞通货膨胀。分为3类,一是通宝,是小平的铜铁铅钱。一为重宝,为当四至当五十的大钱。还有一种是元宝,为当百及当千的大钱,这些货币各地都有铸造。清代货币比较珍贵的当属慈禧时期铸造的祺祥通宝和重宝,这种钱本准备在咸丰皇帝死后用的新年号钱,由于慈禧发动政变,改年号为同治,这种钱没有铸多少就停铸了,因而较少,祺祥年号只用了69天。同治年间只铸造了通宝小钱和重宝当十钱。光绪初年,只铸通宝小钱和重宝当十钱,后慈禧下令从国外进口造币机器,用机器铸造制钱。宣统年间只铸造了宣统通宝,有两种,一种较大,一种较小。清代铸币分两大类,一类是中央造币厂铸造的,令一类是地方造币厂铸造的。太平天国时期,也曾铸造过货币,就是太平天国钱,但是国字从口从王而不从玉,成为太平天国货币的一大特色。此外太平军还铸造过一种中国最大的货币大花钱,数纪念币性质。与太平天国同时在上海的刘丽川领导了小刀会起义,铸造了太平通

清代民国银元价格表

近代银元价格参考目录表 -------------------------------------------------------------------------------- 发布人:点购收藏网发布时间:2010-12-24 浏览次数:5291 次 江南省造银元价格 钱币名称面值特征参考价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 0.36钱无 600元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 0.36钱龙有圈 1000元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 0.72钱无 600元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 1.44钱无 1000元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 3.60钱无 30000元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 7.20钱目省人字齿边 100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 7.20钱日省人字齿边 100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 7.20钱目省直齿边 120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 7.20钱日省直齿边 12000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 7.20钱光边齿 30000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0.72钱小英文 15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0.72钱大英文龙无圈 25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0.72钱大英文龙有圈 6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0.72钱大英文面中心点 4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1.44钱小字版 2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1.44钱大字版龙无圈 6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1.44钱大字版龙有圈 15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7.20钱凸眼龙 28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7.20钱大满文凸眼龙 30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7.20钱戌戊错版 380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7.20钱大英文珍珠龙短刺 85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7.20钱大英文珍珠龙长刺 85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7.20钱大英文珍珠龙面中心点 120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7.20钱凹眼龙 80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7.20钱凹眼龙面凸眼龙背 60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7.20钱中心点 40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7.20钱边内长齿 2800元 江南戊戌光绪元宝 7.20钱边内长齿中心点 4000元 江南己亥光绪元宝 0.36钱无 800元 江南己亥光绪元宝 0.72钱 72 150元 江南己亥光绪元宝 0.72钱 7.2 150元 江南己亥光绪元宝 0.72钱大字版 800元 江南己亥光绪元宝 1.44钱老版大龙 150元

2013年最新清朝古钱币收藏价格表

古钱收藏价格顺治通宝楷书小平光背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二”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户” 8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一” 4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户” 4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工” 1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工” 1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同” 7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浙” 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福” 2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阳” 7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左“延” 4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延” 25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延” 45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南” 500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宣” 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宣” 15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宁” 15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昌” 60元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东”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右“荆” 8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上“荆” 2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同一厘” 6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上下“一厘” 130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东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福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户一厘” 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工一厘” 8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江一厘” 2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原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宣一厘” 2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蓟一厘” 30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浙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昌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阳一厘” 15元 顺治通宝楷书小平背十二种监局4元 顺治通宝楷书大样背上“福” 5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背宝泉局5000元 顺治通宝楷书折二雕母背“原” 20000元

清代钱币满文释读

清代钱币满文释读清代钱币满文释读

清代钱局 宝泉局:顺治元年开铸.至宣统二年底裁撒. 宝源局:顺治元年冬开铸.光绪三十一年停办. 延绥镇局:顺治二年开铸.顺治五年裁撒.因而“延”字币绝少. 荆州镇局:顺治三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荆”字币尤少. 襄阳镇局:顺治七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襄”. 密云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康熙十年停办. 宣府镇局:顺治元年十一月开.顺治八年停.十年复开.十开年又开铸背满汉

文“宣”字钱.康熙元年铸满汉文“宣”字钱.旋停.六年复开.十年撤局. 临清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铸.八年十月旋停.十七年复开.钱背铸满汉文“临”字.康熙元年复开.旋停.六年又开,十四年撤局. 巩昌府局:康熙六年开.不久停.雍正五年迁到兰州改名宝巩局.七年又停. 咸丰五年重设.至同治三年废止.因此.除乾隆.嘉庆外.历朝“巩”字钱均少. 南昌康熙宝巩更少. 薊州镇局:顺治二年开.康熙十年撤.咸丰四年重开.十二月撤局.铸钱甚少. 漳州府局:建于康熙十九年.二十一年撤.故康熙“漳”字钱亦不多. 江宁府局:建于雍正九年.十二年停.背满文“宝安”. 肇庆府局: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停于康熙三十一年.背文“宝广”. 宝德局:建于咸丰四年.次年被撤销.背满文“宝德”. 河南省局:建于顺治四年.康熙元年停办.六年复开.九年再停.雍正开年重开.九年又停.咸丰四年再次重开.直至光绪末年撤销. 山东省局:建于顺治六年.康熙九年停.雍正九年改为“宝济”局乾隆三年停.咸丰四年再次复开.直至同治.光绪均有铸造. 江南省局:顺治五年建立.康熙九年裁撤.后至光绪年间铸有“宝宁”机制币. 湖广省局:顺治六年改名“宝武”局.光绪末年撤. 宝苏局:康熙六年开.每文重一钱四分.九年停.康熙二十三年复开.因户部 变更钱制.每文减重至一钱.康熙四十一处每文改为一钱四分.雍正二十年.每文重一钱二分.至光绪言末年撤.光绪十五年曾铸机制币. 宝津局:光绪十三年建成.以土法铸造重一钱“光绪通宝”十四年用机器铸钱.二十二年起土法.机器同时铸钱.二十四年改铸七分重小钱.二十五年撤. 宝台局:开铸为康熙二十七年.停于同治. 成都府局:雍正十年开.光绪二十九年停.钱背文“宝川” . 长沙府局:康熙六年开铸.钱背“南”字.九年停.二十二年复开.三十九年停.雍正七年又开.乾隆五十九年停铸.嘉庆元年又开.光绪二十五年停. 贵州宝黔局:雍正八年十月开.乾隆五十九年停.嘉庆年间有铸造.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时停时铸.光绪三十一年停. 西安府局:顺治十年开.雍正年间改为宝陕局.光绪十三年撤.钱背文“宝陕”.

元代钱币与价格大全

元代钱币大全 大朝通宝楷书小平银质 4000元 蒙古入主中原以前的铸钱币,时蒙古尚无国号,游牧民族而自号大朝,故铸钱文曰大朝,四字楷书,直读光背,径2.2厘米,重2.7克。制作粗劣疏,建国后很少出土。 大朝通宝楷书小平银质背“木”4500元 大朝通宝楷书小平铜质8000元 支钞半分隶书小平光背3500元 大观通宝楷书折十背“半分”2800元 大朝金合楷书折十光背3500元 中统元宝楷书小平光背 22000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年间铸,钱文真,篆两体,直读,背无文,小平径2.4CM,重3克左右,篆书者制作稍精,另有一种残缺小钱径1.5CM,皆为元钱中之精品。 中统元宝篆书小平光背 40000元 至元通宝楷书小平光背700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铸,钱文分蒙文,汉文两大类版式,大小不一,蒙文以上下左右序读,汉文楷书直读,小平径2.3厘米,重3克,折二径2.7厘米,重6.2克,折三径3.1厘米,重9克左右,蒙文钱类似汉文钱。蒙文钱铸量不多,以蒙文小钱,汉文大钱为罕见,其它钱也难得。

至元通宝楷书折二大样光背 2500元 至元通宝楷书折三光背4200元 至元通宝蒙书小平光背2200元 至元通宝蒙书折二光背850元 至元通宝蒙书折三光背1050元 元贞通宝楷书小平光背3000元成宗元贞年间铸。钱文分蒙文,汉文两类,大小不一钱文楷书,直读光背,制作精糙,小平径2.1CM,重2.5克。 大德通宝楷书小平光背2000元成宗大德年间铸,有蒙汉文两种版式,汉文楷书直读,光背无文,制作粗糙,文字不精,小平径2.4厘米,重3.4克;折二径2.7厘米,重6.3克,折三径3厘米,重9.4克,小钱径1.4厘米左右,大德钱存世出土均少,尤以蒙文折三钱为珍罕。. 大德通宝楷书折三光背 4500元 大德通宝蒙文折二光背 3000元 元贞通宝蒙文折三光背 2800元成宗元贞年间铸。钱文分蒙古,汉文两类,大小不一,钱文楷书直读光背,制作精糙,小平径2.1厘米,重2.5克;折二径2.5厘米,重3.6克。特小钱径1.4克,重不足2克。

清朝钱币

清朝钱币 清代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以银为主,以钱为辅,银钱兼行的货币流通制度巩固与完善的时期,而且是中国古代钱币铸行制度最为完备的时代。清代十个皇帝都铸有年号钱,满汉文并行,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只行制钱一等,同治、光绪时期,发行的钱币亦只仅小平、当十两种。清政府还在新疆设局开铸红钱,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清初的“三藩”也曾铸钱,其中吴三桂铸“利用通宝”、“昭武通宝”,耿精忠铸“裕民通宝”,吴三桂之孙吴世璠铸“洪化通宝”。 清朝后期,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政权,也发行了各种钱币。 中国方孔圆钱自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成为唯一的法定流通钱币形制,除西汉末王莽币制改革中曾出现复古的刀、布形铸币外,其余各朝皆以此式铸行本朝钱币,自秦至清,历二千余年而不变。迄至清末,才随新式币制的倡行和中国封建帝国历史的终结而告结束。 清朝的钱币,大体上是银钱平行本位,大额用银,小额用钱,但是白银的地位更加重要。清朝的铸钱在最初的两百年间,是沿袭两千年以来的传统,采用模型铸造制钱,到了末年,才开始仿效外国,用机器铸造新式的铜钱和铜元。 满人在入关之前就开始铸钱。1644年清兵入关之后,沿袭明朝旧制,在京师设工部宝源局和户部宝泉局,开铸顺治通宝。顺治钱有五种形式,称为“顺治五式”。康熙钱分两种,在北京所铸的,采用的是顺治四式,外省所铸的是采用顺治五式,即满汉文线。雍正以后,

制钱一般都采用顺治第四式。雍正钱一般形制规整,较为精美。乾隆时,内地各局略有增减,同时又在新疆设立钱局,所铸钱用红铜,背后有回、满文纪局,与内地的黄铜钱不同,所以又称“红钱”或“普尔钱”。嘉庆道光年间,因白银外泄,银价上涨,加之铜运艰难,铸钱成本升高,铜钱出现明显减重。 到了咸丰年间,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同时国内南方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清廷为筹措军费,推行膨胀通货的大钱政策,同时国内的铸局也大为增加,大量铸造咸丰重宝、元宝等大钱,版制种类之多,为清钱之最。同治年间铸钱很少。光绪年间铸“光绪通宝、重宝”,钱多轻薄不足重,后来又出现了用机器制造的制钱。 宣统年间,铸宣统通宝,小平钱,此时,由于机制铜元的兴起,方孔圆钱铸量很小,全国只有几个钱局铸造。 清末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军自咸丰三年(1853年)攻入南京后,开始铸钱,“太平天国”既是国号,也是年号,其国字从“王”不从“玉”,钱币称为“圣宝”是受其宗教纲领所影响。 清代的纸币有“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二种,合称钞票。

天眷堂馆藏《古钱币图录--清代第二卷》(康熙雍正)

天眷堂馆藏《古钱币图录--清代第二卷》(康熙雍正) 康熙通宝 铸造时间和背景特征:康熙帝名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铸上代“顺治通宝”钱,改铸“康熙通宝”钱,,面文楷书直读,背记局,分“满文”“满汉文”二种,满文钱仿顺治四式。背宝泉、宝源二局,满汉文钱仿顺治五式,穿左为满文“宝”,穿右为汉文记局名,并规定以后凡是嗣位改元,所铸钱制皆如此例。当时共开设铸钱局二十四处。形成了一首押韵、顺口的康熙钱“背文诗”。诗云: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这首诗将“康熙通宝”钱背满汉文的二十局都囊括其中。所以有人将康熙的这套钱称为“诗文二十品”。后来还出现了“巩”字(甘肃巩昌局)康熙钱康熙通宝宝泉康熙通宝宝泉长足宝康熙通宝宝泉[康熙通宝宝泉特大样(仅见)直径29.5mm 厚度1.4mm [ 康熙通宝宝泉正样与宝泉特大样对比图] 康熙24局诗钱一套:

康熙通宝满汉文同康熙通宝满汉文福康熙通宝满汉文临康熙通宝满汉文临最大样直径29.4MM 厚度1.3MM [康熙通宝满汉文临特大样与正样对比图]康熙通宝满汉文东 康熙通宝满汉文江康熙通宝满汉文宣康熙通宝满汉文原 康熙通宝满汉文苏< 康熙通宝满汉文蓟 康熙通宝满汉文昌康熙通宝满汉文南 康熙通宝满汉文河

康熙通宝满汉文宁康熙通宝满汉文广康熙通宝满汉文浙康熙通宝满汉文台 康熙通宝满汉文桂 康熙通宝满汉文浙 康熙通宝满汉文云< 康熙通宝满汉文漳< 康熙通宝大清 雍正通宝

始铸于雍正元年(1723年),由于雍正在位仅仅13年相对前朝铸造数量最少。雍正通宝计有15个铸 局,宝泉、宝源、宝浙、宝苏、宝河、宝黔、宝安、宝云、宝晋、宝武、宝昌、宝济、宝南、宝川和宝 巩等。其中以折二型“黔、云、济”最少见。雍正通宝早期大样 雍正通宝宝泉宋体雍正通宝早期大样 雍正通宝宝泉大型雍正通宝宝泉阔缘 [ 雍正通宝宝泉(乾隆宫钱手,疑乾隆时期补铸)]雍正通宝宝泉雕母罕见 雍正通宝宝源 雍正通宝宝武

清代钱币中的“ 龙”图

清代钱币中的“ 龙”图 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被视为“龙的传人”;中国人的勤劳勇敢,不畏强暴的精神被视为“龙的精神”。 传说中的龙是一种善于变化,能兴云作雨,利于万物的神异动物。根据传说,中国龙有许多种。有书说:有鳞者称为“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为“虬龙”、无角者称为“螭龙”、未升天者称为“蟠龙”、好水者称为“蜻龙”、好火者称为“火龙”、善吼者称为“鸣龙”、好斗者称为“蜥龙”等。 在中国,“龙”被视为神物予以崇拜。“龙”图是中国人的图腾,以特有的中国元素被广为应用。 中国历代的君皇及皇族子孙被称为“龙”子“龙”孙。龙的形象在皇室用品上被专有使用。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武帝时期的“白金三品”,就铸有“龙”的图形;其后的宋元明代,已有少部分流通币上铸有龙纹。特别是在历代花钱上,龙的图形则更多。清代末期光绪、宣统年间,官铸的金、银、铜元,其背面更是大多铸有龙图。据不完全统计,清代银币上的“龙”币图案约有近千种版别。 这些龙,有盘卧着的蟠龙,有鳞光闪闪的蛟龙,有双角翘起的虬龙,也有从水中跃起的蜻龙等。具体在龙身上,更是千变万化,有像蹲坐着的,俗称“坐龙”;有作站立之状,则是“立龙”;有的龙下方有水波纹,称为“水龙”;而无水纹则是“旱龙”;有在云间盘绕的叫“云龙”;有空中飞腾之势的称为“飞龙”。 龙纹外铸有珠圈的称为“珠圈龙”;有龙须较长的称为“长须龙”;龙须稍短直的为“短须龙”;因龙身作反S状,有异于通常的正S形,称为“反龙”;因龙尾特别肥大的叫“大尾龙”;因龙须向左右作弯曲状的叫“曲须龙”;因龙形作游动之状的称作为“游龙”,还有“驼背龙”、“扫帚龙”、“大头龙”、“四爪龙”、“五爪龙”。也有以钱局名而称为“新疆龙”、“江南龙”、“闽关龙”、“己字龙”的等等。 龙图变化多端,千姿百态。但尚有一些规律。 其一,不管是什么龙的尾,总是朝向左边。但凡龙尾朝向右边,即为“反龙”,十分罕见,属珍品(不包括新疆所铸的龙洋)。其二,龙龙鳞,大都呈鱼鳞状排列,较为平坦,凡与此相异的龙鳞,如点状的珍珠鳞就较为少见,其收藏价值相对较高一些。龙图的附饰也各有不同.主要有大陷,龙珠,水波纹,云纹,珠圈等五种。 藏界视银币的“龙”图纹不同,其收藏价值大不相同。哪怕是同一币种,由于龙的图像异样而价格也十分悬殊。 比如,有藏家认为:“宣统三年(1911年)所铸的“大清银币”,制作精美,受人青睐。因版别不同,其币上的蟠龙图像有长须龙、短须龙、曲须龙、反龙、大尾龙等七种不同版别(长须龙和曲须龙各有两种版别),其中以短须龙和反龙最为罕见,是清代银币中极为难得的珍品,因而价格昂贵。而其他版别的“大清银币”,存世量较丰,市价平平”。 同样,在其他币种方面,也存在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情况。如光绪年间所铸的铜元(俗称铜板),其飞龙图及水龙图都是铜元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笔者涉足藏界多年,主要收藏品为清代银币、铜币,对铜、银币中的龙图特别在意。先

中国古钱币价格表(最全)

中国古钱币价格表 先秦-秦 名称形制特征参考价文字说明 贝币天然贝10元使用海贝打磨穿孔加工而成,始产一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曾亦行使货币之功能;铜贝--始铸于殷商晚期,下迄春秋时期。此当人类史上最早之金属铸币。 贝币骨贝25元 贝币铜贝5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武1300元春秋早期至战国初。周王畿地区。青铜,按今发现,空首布尚有铅质,以及银质者铸。形状为平肩平足,附注于此不另载。铲型,有銎。 平肩弧足空首布册18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南15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安藏10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东周5000元 平肩弧足空首布官考3200元 斜肩弧足空首布卢氏1050元春秋至战国初。周王畿地区。青铜,铲形,斜肩,有銎。 斜肩弧足空首布三川1100元

耸肩尖足空首布八4000元春秋至战国初。晋。青铜。起源于生产工具“耒”,肩,足皆成尖角状,有銎。 耸肩空首布无文2600元 釿布梁半釿2600元战国早、中期,以魏国为主,另赵,楚诸地亦曾铸有。青铜,平首,一般为圆档方足。 釿布梁一釿2000元 釿布梁二釿8000元 釿布晋半釿15000元 釿布晋阳二釿8000元 釿布晋阳一釿2500元 釿布安邑一釿600元 釿布晋阳半釿6000元 釿布虞一釿2000元 釿布虞半釿22000元 釿布氏半釿22000元 布币山阳10000元 布币分布3000元 布币四布当釿30000元

布币殊布当釿、十货1400元 锐角布公100元战国中、后期,韩,魏等地,青铜,首部两端呈锐角,平肩方足。 锐角布垂220元 锐角布涅金200元 布币卢氏涅金6000元战国中、后期。三晋地区、燕国,青铜。平首、平肩、方足。小方足布是目前存世最多的一种布币,历年均有出土。 方足布蔺100元 方足布平阳35元 方足布安阳120元 方足布齐备120元 方足布襄坪背左80元 方足布同是150元 方足布高都180元 方足布奇氏280元 方足布乌壤300元 方足布长安700元 方足布550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