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验二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的形态观察

试验二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的形态观察

试验二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的形态观察
试验二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的形态观察

实验二骨髓红细胞系各期细胞的形态观察【目的要求】

1.掌握红系细胞的形态总特征,并能于非红系细胞加以区别。

2.初步掌握各期红细胞形态特点。

3.初步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形态特征。

【实验标本】

1.红系形态正常的溶血性贫血(HA)骨髓片。

2.红系增生、形态正常的骨髓片。

【观察内容】

1.各期有核红细胞形态特点:见表1。

2.各期有核红细胞划分的主要指标:见表2。

表2 各期有核红细胞划分的主要指标

3.各期有核红细胞形态总特征:核圆居中;浆中无颗粒;浆色变化明显(深兰色→灰色→浅红色);胞体圆形(原、早幼红可见瘤状突起)。

【注意事项】

1.骨髓片的选择与保养:

1)肉眼选择好的骨髓片即厚薄适宜、分布均匀、头体尾分明,尾部有骨髓小粒、血膜染色后呈略带淡红色的片子。

2)要确定骨髓片的正反面,有血膜的面反光性差,反之反光性好,如反面放置错误,油镜将看不到片中细胞,易把片子压碎。

3)选择厚薄适宜、染色好的部位观察细胞,合适的部位多在血膜的体尾交界处,其细胞分布均匀,成熟红细胞不重叠也不过分分离,细胞形态完整,染色好,细胞结构清楚。

4)骨髓片观察完毕,应在片上滴加适量镜头清洁液,然后用干净的擦镜纸或棉花轻轻地一次性擦过去。未干净者再加少许清洁液擦一次,直至油被擦干净。

2.显微镜的使用与保养:

1)要按号码取放自己的显微镜。

2)使用显微镜时一律用左手移片子并调微调,右手拿笔记录。

3)每位同学使用显微镜时要调整好眼距,学会用双目观察镜下视野。

4)要正确掌握开灯、关灯的顺序。开灯顺序:接上电源→按显微镜“开”键→将灯光调至适当位置;关灯顺序:将灯光推至零位→按显微镜“关”键→断开电源;如果暂时不用显微镜,请将灯光推至零位即可。

5)显微镜使用完毕后,用擦镜纸蘸少许镜头清洁液,将镜头上的油擦干净,再用干净擦镜纸再擦一次,并将物镜旋转至正确位置。

3.细胞形态的观察:

1)正常骨髓片中粒系约占40~60%,有核红细胞约占20~25%,淋巴细胞约占20~25%,单核细胞<4%,浆细胞<2%,巨核细胞约7~35个/1.5×3.0cm2血膜上。由于细胞成分较多,对初学者来说不易掌握,因此在观察某系细胞时应先要掌握该系的形态特征。

2)观察一个细胞一定要全面,要观察胞体大小、形态、浆量、浆色、颗粒、核形、核染色质、核仁、核位置等,同时要与周围细胞加以比较。由于细胞的形态的变化多端,故观察细胞时不能抓住某一点不符合就轻易做出否定或肯定。

3)各期细胞的划分主要根据某些比较明显的特征来划分,但也要参考其他

方面的特征。

4)介于两个阶段之间的细胞,应统一按成熟方向的下一阶段划分。

5)不同片子,染色的深浅、酸碱度、染色质清楚程度等皆不尽相同。因此判断细胞时,应结合同一涂片内其他正常细胞的染色情况进行分析。

4.观察红系细胞时应注意:

1)要选择无颗粒、核圆形的细胞进行观察。

2)幼红细胞浆中无颗粒,但有时可见呈兰色的嗜碱性点彩。

3)观察中幼红细胞浆色时,要与周围红细胞进行比较,因为片子偏酸或偏碱均会影响浆色。

4)正常人的骨髓象中红系范围为:有核红细胞占总有核细胞占20~25%,以中晚幼红为主。其中原红1<%,早幼红<5%,中、晚幼红各占10%。

5.写实验报告时应注意:

1)用温医实验报告单订成册,报告要在规定时间内交,否则不记分。

2)不许抄写他人报告,一经发现两人均做零分处理。

3)画细胞时要画出该细胞的特征,并要画出每个细胞染色质结构、浆色、颗粒、胞体大小等等变化规律。

浆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浆细胞病及其实验诊断 一、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诊断 1.概念: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属于成熟B细胞肿瘤。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过度增生并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的增生并侵犯骨髓,引起骨骼破坏、骨痛或骨折、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及免疫功能异常。 2.血象:绝大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贫血的严重性随病情的进展而加重。贫血多属正细胞正色素性,少数呈低色素性,也有大细胞性者。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血沉也明显增快。 白细胞数正常或偏低,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与骨髓受损有关。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占40%~55%。外周血片可见到骨髓瘤细胞,多为2%~3%;若瘤细胞超过20%,绝对值超过2×109/L,即可考虑浆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血小板数正常或偏低,血小板减少与骨髓被浸润及微血栓形成有关。 3.骨髓象:骨髓穿刺检查对本病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早期病人的瘤细胞可呈灶性分布,因此,需多部位、多次穿刺,才有助于诊断,瘤细胞常成堆分布于涂片的尾部。骨髓象一般呈增生活跃,各系统比例常随瘤细胞的多少而异。当瘤细胞所占比例较高时,粒系细胞及红系细胞则明显减少。正常骨髓内浆细胞为1%~2.5%,在多发性骨髓瘤时异常浆细胞增多,一般为5%~10%,多者可高达70%~95%以上。瘤细胞的大小、形态和成熟程度有明显异常。 图多发性骨髓瘤骨髓中的骨髓瘤细胞 图Russell小体是浆细胞浆内的一种数目不等,大小不一染成肉红色的球形小体,它是浆细胞中分泌免疫球蛋白的一种小体。如胞浆内充满此小体,核常被挤到一旁,称为葡萄

细胞(grape cell)或称mott细胞(桑椹状细胞)。Russell小体在染色中有时会溶解,以致染成淡黄色或形成空泡,成为泡沫样细胞,须与脂肪细胞区别。 图Dutcher小体是一种含于核内的PAS阳性包涵体,经罗氏染色后,较核染色为淡,可在约7%的骨髓瘤患者中见到,以IgA型骨髓瘤较多见。 图火焰状细胞是指浆细胞内沉积了一些无定形沉淀物,并常染成红色,故名。现已知沉积物也是免疫球蛋白,且多见于IgA型多发性骨髓瘤。 习题某老年男性患者,因骨折住院,检查发现骨髓有大量异常细胞,如下图所示,可考虑诊断() A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 恶性组织细胞病 C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生理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红细胞衰亡,同时,又有1/120的红细胞产生,使红细胞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多种原因可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增多 【正常参考值】 【异常结果分析】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30g/L。

网织红细胞检测意义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就是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其质内尚存留多少不等的嗜碱物质,RNA,经煌焦油蓝,新亚甲蓝活体染色法染色后,嗜碱物质凝聚成颗粒,其颗粒又可联缀成线,而构成网织状,此种红细胞即网织红细胞,仍于骨髓内停留一定时间,然后再释放入血流。因此骨髓中的网织红细胞数,不但比外周血约高3倍。而且亦较幼稚。网状结构愈多,表示该细胞越幼稚,有人将其分成一、二、三、与四级。即当红细胞内几乎被网织物充满者为一级,而红细胞内含网织物极少(上个或几个颗粒)者为四级。通常网织红细胞比成熟红细胞稍大,直径为8-9、5μm。 最新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为网织红细胞计数提供了更进的测试手段。这类仪器采用荧光染色与激光测量的原理,不但能客观地测量大量网织红细胞,而且还能将其分为高荧光强度、中荧光强度、低荧光强度三类,这种分类法对估计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及骨髓移植效果有较重要的意义。 [方法学评价] 由于玻片法容易使混合血液中的水分蒸发,染色时间偏短,因此结果偏低。试管法容易掌握,重复性效好,必要时还可以从混合血液中再取标本重新涂片复查,避免再次给被检者穿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被列为手工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方法。近年来,国内使用米勒窥盘进行计数,规范了计算区域,减少了实验误差,使结果准确性有所提高。

目前,国外逐步使用网织红细胞仪器法测定大致有流式细胞仪法,网 织红细胞计数仪法与多参数血液分析仪法。流式细胞仪法就是将红细胞染色后使含 RNA网织红细胞可被计数,进而得出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与绝对值,此法就是只能计数网织红细胞当选目,不能分析其成熟 程度,网只红细胞计数仪就是专门进行网织红细胞测定的仪器操作简单,只需将抗凝血液吸入仪器内,仪器可自动染色、自动分析,自动找印各阶段网织红细胞的分布图。结果准确。仪器法的优点就是测量细胞多,避免主观因素,方法易于标准化。但仪器价格昂贵,尚难以广泛应用。 [参考值] 成人:0、008-0、02或(25-75)×109/L 初生儿:0、02-0、06 [临床意义] 1.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溶血性贫血时由于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可使网织红细胞高达0、20或更高。急性失血后5-10天,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常0、005。网织红细胞数低于5×109/L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标准之一。 2.网织红细胞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凡就是骨髓增生功能良好的病人,在给予有关抗贫血药物后,其网织红细胞在1周左右可百家高峰,贫 血严重,网织红细胞数升得越高,而且其升高往往在红细胞恢复之前。

人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识别与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人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识别与分析 二级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3年2月 本论文为大义版,有需要+QQ448580230详谈!适用于普通的 大学论文写作.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人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识别与分析【摘要】*** 【关键词】人血红细胞;图像处理系统;MATLAB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human red blood cell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Abstract]Objective: *** [Keywords] Human Red Blood Cell Image Processing MATLAB

目录 1 前言 (1) 2 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 2.1 血细胞形态参数的研究现状 (2) 2.2 血红细胞形态参数研究的发展趋势 (2) 2.3 市场需求分析 (2) 3 系统开发技术基础 (3) 3.1 Matlab简介 (3) 3.2 Matlab的特点 (3) 3.3 Matlab系统结构 (4) 4 详细系统设计 (5) 4.1 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5) 4.2 系统主界面 (6) 4.3 文件操作模块 (6) 4.3.1 图像打开 (7) 4.3.2 图像保存 (7) 4.4 虚拟量尺模块 (7) 4.5 图像处理模块 (7) 4.5.1 图像运算 (8) 4.5.2 空洞填充 (8) 4.5.3 边缘检测 (8) 4.6 图像分析模块 (8) 5 系统程序测试结果 (10) 6 总结 (18) 7 参考文献 (20) 8 致谢 (21)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 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 /L,血液中为65×109/L 。当 骨髓 Ret 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 Ret 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皿型约占20%?30% ,W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I型和H 型Ret。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1)增多:见于①溶 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 Ret 可达 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100×109 /L。急性失血后,5? 10d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 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 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 Ret 计数常低于0.005,绝对值低于 15×10 9 /L。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 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Ret 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Ret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Ret 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 *教育*网整理。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Ret大于15×109 /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 / 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4、网织红细胞生成 指数( RPI)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 Ret 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 Ret 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Ret生存期限。通常Ret生存期限约为2d,若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人血, Ret 生存期限将延长,为了纠正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引起的偏差,用网织 RPI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L,血液中为65×109/L。当骨髓Ret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Ret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Ret。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1)增多:见于①溶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Ret可达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100×109/L。急性失血后,5~10d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Ret计数常低于0.005,绝对值低于15×10 9/L。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Ret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Ret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Ret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教育*网整理。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Ret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Ret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Ret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Ret生存期限。通常Ret生存期限约为2d,若未成熟网织红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L,血液中为65×109/L。当骨髓Ret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Ret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Ret。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1)增多:见于①溶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Ret可达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 100×109/L。急性失血后,5~10d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Ret计数常低于,绝对值低于15×10 9/L。 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Ret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 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Ret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Ret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教育*网整理。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Ret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Ret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Ret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Ret生存期限。通常Ret生存期限约为2d,若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人血,Ret生存期限将延长,为了纠正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引起的偏差,用网织RPI来反映Ret生成速率。计算公式为:被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在估计红细胞生成有效性方面,使用RPI较准确。

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红细胞血红蛋白肯定不会太过于陌生的吧,其实红细胞血红蛋白就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在临床上面的意义是非 相信大家对于红细胞血红蛋白肯定不会太过于陌生的吧,其实红细胞血红蛋白就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在临床上面的意义是非常的重大,所以我们建议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有必要多了解一些关于红细胞血红蛋白的知识,下文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英文名称:MCHC。化验介绍: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种平均值,是根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比积结果计算出来的,对贫血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大细胞性贫血(MCV)94~160fl(>94fl) ,(MCH)32~50pg(>32fl),(MCHC)32~36% 正细胞性贫血 (MCV)80~94fl ,(MCH)26~32pg,(MCHC) 31~35%单纯小细胞性贫血(MCV)72~80fl(<80fl),(MCH)21~25pg(<26fl) ,(MCHC)31~35%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MCV)50~80fl(<80fl) ,(MCH) 21~25pg(<26fl) ,(MCHC)24~30% (<31fl) 正常参考值: 血球计数仪法、人工法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L,血液中为65×109/L。当骨髓Ret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Ret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Ret。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1)增多:见于①溶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Ret可达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 100×109/L。急性失血后,5~10d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Ret计数常低于,绝对值低于15×10 9/L。 2、观察贫血疗效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Ret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 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Ret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Ret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教育*网整理。 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Ret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Ret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Ret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Ret生存期限。通常Ret生存期限约为2d,若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人血,Ret生存期限将延长,为了纠正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引起的偏差,用网织RPI来反映Ret生成速率。计算公式为:被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在估计红细胞生成有效性方面,使用RPI较准确。

尿红细胞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尿红细胞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尿红细胞增加(血尿)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可能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唯一临床表现。因此,对血尿患者必须及早诊断其基础疾 尿红细胞增加(血尿)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可能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唯一临床表现。因此,对血尿患者必须及早诊断其基础疾病。而血尿的诊断首先要鉴别其是肾小球性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常见于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非肾小球性血尿则常见于肾结石、肾肿瘤等。如果是肾小球性血尿,我们需要做有关检查排除继发性肾炎后,才能诊断为原发性肾炎。最好做肾脏病理检查。如果是非肾小球性血尿,我们需要进行B超、IVP检查,必要时做CT、核磁共振检查以尽早明确其病因。 1 尿红细胞形态学和尿畸形红细胞产生的机制 1.1 尿红细胞形态 学正常形态的尿红细胞具有末梢血涂片所见的红细胞同样的形态,双面中央凹陷、圆盘状,呈淡黄色。尿红细胞呈现环形(炸面包圈样)、棘形、锯齿(皱缩)形、靶形、影形、口形、裂形、小型、球状等异常形态称为尿畸形红细胞。 1.2 尿畸形红细胞产生的机制目前认为尿畸形红细胞的产生主要是由于:①尿红细胞通过病变的肾小球滤过膜时受到物理性损伤,②尿红细胞在流经肾小管时受到尿pH、渗透压及尿酶、尿素等化学因素的影响。 1.3 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标 准尿中多样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80%以上,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尿红细胞表面光滑、大小和形态均一,且畸形红细胞20%以下提 示非肾小球性血尿;若尿中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20%以上,但小于80%则为混合性血尿[1]。 2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的方法及其在血尿定位诊断上的意义 2.1 相差显微镜是尿红细胞检查的经典方法。取清洁晨尿10mL,1500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混匀后取沉渣1滴置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相差显微镜观察100个红细胞形态。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肾小球性血尿时尿中多样畸形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80%以上,且畸形红细胞数大于8×106/L;非肾小球性血尿时尿红细胞绝大多数形态、大小正常;正常人尿中虽有畸形红细胞,但其数目不超过5×106/L。为进一步提高相差显微镜检查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检测者主观性所造成的误差,Tomita等将尿红细胞分为5种肾小球性红细胞(G1~G5)、5种非肾小球性红细胞(N1~N5)和未能 分类的红细胞。G类细胞的共同特点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逸出、形成芽孢或细胞膜皱缩、细胞变小。G1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G2细胞为带一个以上芽孢的球形红细胞,G3细胞为表面凸凹不平的炸面包圈样红细胞,G4细胞为酵母样红细胞,G5细胞为明显缩小的红细胞。N类细胞的共同特点是细胞正常或偏大,血红蛋白丰富,无芽孢形成。N1细胞为正常大小的双凹 圆盘状红细胞,N2细胞为正常大小的球形红细胞,N3细胞为扁平肿胀的红细胞,N4细胞为深凹陷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N5细胞为多棘突的扁平或球形红细胞。不能归入上述10类细胞的红细胞为未能分类的红细胞。肾小球性血尿G类细胞出现率明显高于非肾小球性血尿,尤其是G1细胞;而非肾小球性血尿以N1细胞最多见。以总的G类细胞大于15%为标准,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的敏感性为90 4%、特异性为97 5%;以G1类细胞大于1%为标准,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的敏感性为89 0%、特异性为95 0%[1]。我们用同样的研究方法结果是:以总的G类细胞大于20%为标准,对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达95.9%;以G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与临床意义

探讨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与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尿红细胞形态的变化情况,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对血尿性质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对60 例血尿患者的尿标本中的尿红细胞的形态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再鉴定血尿的性质。结果:通过检查尿红细胞的形态,发现非肾性血尿患者与肾性血尿患者的尿红细胞的形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尿红细胞形态变化能鉴别血尿的性质。结论:尿红细胞形态能够为血尿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尿红细胞;细胞形态;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06-02 discusses the red blood cells shape inspection and urine clinical significancechen jinlianjiangshi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lianjiang 524400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urine red blood cells form,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ine of red blood cells form hematuria nature clinical value of diagnosis.methods:in the help of microscope,sixty cases of blood in the urine of patients with urinary red blood cells in the urine specimen of morphology of meticulous observation,and then identify the nature of the blood in the urine.results:through the check urine form of red blood

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

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参数 1.检测系统:一键式操作,从进样、扫描、定位、滴油、各放大倍数间切换、采集、分类、退出到输出打印报告完全自动化; 2.内置光学显微镜,无需操作人员面对显微镜即可完成形态学观察,仅需对预分类结果在电脑屏幕上复查后出报告; 3.细胞分类原理: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形态计数;人工智能神经网络ANN对红细胞、血小板的进行图像识别分类和形态计数;实现了分析结果的客观化、标准化的统一; 4.血细胞采集数量:用户自设计,并配有可添加的标准细胞类型库; 5. 细胞检测功能: 血液中的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涂抹细胞等19种白细胞分类及百分比;具有中性粒细胞分叶指数计算、核左移/核右移的评价;对中毒颗粒指数计算。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巨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低色素、高色素、球形、椭圆形、泪滴形、棘形、靶形等红细胞类型分类识别。非白细胞有核红的识别。血液中的巨血小板、大血小板、小血小板以及血小板的轻度、中度、重度的凝集分类计数及参数统计;计算出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比值。 *6.检测实时性:屏幕实时呈现对单细胞层定位;实时呈现自动聚焦、抓取白细胞分类识别; *7. 检测速度,批量完成标本:每小时20-35片,能快速处理标本,一次批量进样135片血涂片。 *8.仪器光学系统:进口显微镜,使用10倍物镜、100倍油镜,带有>50万像素成像系统,LED光源、寿命>50000小时。 9.血涂片质控要求:有专门的细胞定位程序,能进行准备性检测,验证图片质量; 10.血涂片染色支持:瑞氏-吉姆萨染色,自动化染片机的涂片或手工染色涂片; 11.操作界面:窗口式操作界面,图像可放大或缩小;有红细胞、血小板实时计数。 12.通讯方式:局域网共享,LIS、HIS系统双向转输;能够满足科室间多方讨论研究交流提供平台; 13.报告形式:采集细胞的形态百分比,及其细胞形态学的图文图像信息; 14.结果保存:所配硬盘应可存储20,000张以上涂片图文资料(100个细胞图/涂片), 图片资料可刻录光盘保存,有多种方式检索,并于提高检验质量、建立形态学管理的档案。 15.系统软件:专业形态学检测软件,其系统具有标准细胞类型图型库进行学习交流并定期免费升级;

浆细胞

免疫分泌疾病 IMMUNOSECRETORY DISORDERS 免疫分泌疾病的共同特征为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增生。这些细胞为浆细胞或淋巴细胞,产生单种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肤亚单位,而在血清和尿中作为单克隆蛋白(M蛋白)被发现。诊断需综合形态学、免疫学以及临床资料。表14为WHO修订的造血系统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方案有关免疫分泌疾病分类[109]。不同类型的免疫分泌疾病其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或单克隆蛋白也不同。 表14免疫分泌疾病分类(临床和病理学亚型) 浆细胞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骨髓瘤亚型 浆细胞白血病 冒烟性骨髓瘤 惰性骨髓瘤 骨硬化性骨髓瘤(POEMS综合征) 可卜分泌性骨髓瘤 浆细胞瘤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骨髓外浆细胞瘤 Waldenstrom' s巨球蛋白血症(免疫细胞瘤,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重链病(HCD) γHCD μHCD αHCD 免疫球蛋白沉积病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系统性轻链病 POEMS:多发性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病,M蛋白以及皮肤改 变等。 浆细胞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 PLASMA CELL MYELOMA(Multiple Myeloma) 浆细胞骨髓瘤是最常见的免疫分泌疾病,是以肿瘤性浆细胞多处骨髓浸润,伴有血清和尿单克隆γ球蛋白病为特征(338-344)。当怀疑骨髓瘤时应进行以下分析(339): 血清和尿蛋白电泳 蛋白免疫固定或免疫电泳 血清和尿蛋白定量 放射性骨扫描 骨髓检查 骨髓异常浆细胞增加,或浆细胞瘤伴有血清和尿单克隆γ球蛋白病,和/或放射性骨扫描溶骨性病变等均是建立诊断的参数(339,341,345,346)。在不同诊断标准中,必需的浆细胞最低比率和单克隆蛋白的量有所不同[342,346]。 即使已有可靠的免疫学和放射性骨扫描的证据,也常采用骨髓检查来确定诊断和估计病变程度,许多病例甚至仅靠骨髓检查就可做出诊断。对于恰当的评估穿刺涂片和活检切片两者都是必须的,大多数情况下两者都能独立做出诊断,但有时仅其中之一有确切证据。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 意义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检验科更换网织红细胞计数新方法的公告 我科现更换网织红细胞计数方法,引进了希斯美康配套检验试剂,现发布公告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尤其是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骨髓中网织红细胞均值为150×109/L,血液中为65×109/L。当骨髓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外周血减少时,提示释放障碍;骨髓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增加,提示为释放增加。从网织红细胞成熟类型获得红细胞生成活性的其他信息,正常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中Ⅲ型约占20%~30%,Ⅳ型约占70%~80%,若骨髓增生明显,可出现Ⅰ型和Ⅱ型网织红细胞计数。 1、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 (1)增多:见于 ①溶血性贫血:溶血时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循环,网织红细胞计数可达6%~8%,急性溶血时,可达约20%,甚至50%以上,绝对值超过100×109/L。急性失血后,5~10d 网织红细胞达高峰,2周后恢复正常。 ②放疗、化疗后:恢复造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恢复较敏感的指标。 ③红系无效造血:骨髓中红系增生活跃,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 (2)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之一是网织红细胞计数计数常低于,绝对值低于15×10 9/L。

2、观察贫血疗效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前,网织红细胞计数仅轻度增高(也可正常或减少),给予铁剂或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后,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计数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2周左右,网织红细胞计数逐渐下降,表明治疗有效医学*教育*网整理。 3、骨髓移植后监测 骨髓移植后第21天,如网织红细胞计数大于15×109/L,表示无移植并发症;小于15×109/L,伴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增高,可能为骨髓移植失败。 4、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 是网织红细胞生成相当于正常人的倍数。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网织红细胞计数从骨髓释放人外周血所需时间不同,故网织红细胞计数计数值不能确切反映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功能,还应考虑网织红细胞计数生存期限。通常网织红细胞计数生存期限约为 2d,若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人血,网织红细胞计数生存期限将延长,为了纠正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引起的偏差,用网织RPI来反映网织红细胞计数生成速率。计算公式为: 被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在估计红细胞生成有效性方面,使用RPI 较准确。 【贫血的网织红细胞检查标准】 男:Hb

生理学理论指导: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功能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正常男性每微升血液中平均约500万个(5.0×1012/L),女性较少,平均约420万个(4.2×1012/L)。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呈红色。红细胞在血液的气体运输中有极重要的作用。在血液中由红细胞运输的氧约为溶解于血浆的70倍;在红细胞参与下,血浆运输二氧化碳的能力约为直接溶解于血浆的18倍(详见第五章第三节)。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平均直径约8μm,周边稍厚。这种细胞开头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球形时为大,因而气体可通过的面积也较大;由细胞中心到大部分表面的距离较短,因此气体进出红细胞的扩散距离也较短。这种形状也有利于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常要挤过口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间隙,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卷曲变形,在通过后又恢复原状,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愈大,变形能力愈大,故双凹圆碟形红细胞的变形能力远大于异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球形红细胞。红细胞保持双凹圆碟形需要消耗能量。 红细胞膜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透膜。氧和二氧化碳等脂溶性气体可以自由通过,尿素也可以自由透入。在电解质中,负离子(如CI-、HCO3-)一般较易通过红细胞膜,而正离子却很难通过。红细胞内Na+ 浓度远低于细胞外,而细胞内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这种细胞内外的Na+、K+浓度差主要是依靠细胞膜上Na+泵的活动来维持的。低温贮存较久的血液,血浆内K+浓度升高,就是由于低温下代谢几乎停止,Na+泵不能活动的缘故。 红细胞结合和携带氧的过程并不消耗能量,血红蛋白中的Fe2+也不被氧化,若Fe2+被氧化成Fe3+成为高铁血红蛋白,即失去携氧能力。红细胞消耗葡萄糖,主要是通过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所产生的能量(以结合于ATP的形式)主要是用于供应细胞膜上Na+泵的活动,用于保持低铁血红蛋白不致被氧化,也用于保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细胞的双凹圆碟形。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生理情况下,人体每天约有1/120红细胞衰亡,冋时,又有1/120的红细胞产生,使 红细胞的生成与衰亡保持动态平衡。多种原因可使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数量减少或增多 【正常参考值】 男新生儿 4.0 ?5.5 1012/L 女成年 3.5 ?5.0 1012/L 男成年男性 4.2 ?5.2 1012/L 女新生儿 6.0 ?7.0 1012/L 【异常结果分析】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1 ?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 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岀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 ?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多与机体循环及 组织缺氧、血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有关。 (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2)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痿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在另一些情况下,病人并无组织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增多并非机体需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亦无代偿意义,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v 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v 110g/L为贫血。根据血红蛋白减低 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90g/ L、中度:血红蛋白90?60g/ L、重度:血红 蛋白60?30g/L、极度:血红蛋白v 30g/L。 1.生理性减少:3 个月的婴儿至15 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造血原料相对不

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检验意义

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检验意义 发表时间:2012-12-24T16:48:42.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徐桂兰初桂艳苗梅菊张睿韩吉雪[导读] 目的讨论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检验意义。徐桂兰初桂艳苗梅菊张睿韩吉雪(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中图分类号】R33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5-0147-03 【摘要】目的讨论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检验意义。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进行诊断。结论贫血患者不仅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减少,也常有红细胞质量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从染色后的血涂片上反映出来。对贫血的病因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在贫血病例的诊断中,不仅要进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的测定,还应仔细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改变。【关键词】红细胞形态异常检验意义各种贫血时,不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而且红细胞形态和着色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种形态改变可反应贫血的性质和骨髓造血功能,对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大小异常 正常红细胞大小基本一致,直径为6~9μm,各种贫血时,红细胞的大小可以发生改变,出现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直径为10~15μm者叫大红细胞;大于15μm者叫巨红细胞;小于6μm者称为小红细胞。 (一)小红细胞 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见于低色素性贫血,主要是缺铁性贫血。在贫血严重时,因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细胞体积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球形细胞的直径也小于6 μm,但其厚度增加,血红蛋白充盈良好,中央淡染区消失。 (二)大红细胞 红细胞的直径为10~15μm。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三)巨红细胞 红细胞的直径大于l5μm。常见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红细胞常呈椭圆形,内含血红蛋白量高,中央淡染区常消失。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肝脏疾病。 (四)红细胞大小不均 红细胞大小悬殊,直径可相差一倍以上。这种现象见于病理造血,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系增生明显旺盛。在增生性贫血如低色素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贫血程度达中度以上时,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大小不均,在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尤为明显。 二、形态异常 贫血患者不仅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的减少,也常有红细胞质量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从染色后的血涂片上反映出来。对贫血的病因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在贫血病例的诊断中,不仅要进行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的测定,还应仔细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改变。 (一)球形红细胞 红细胞直径通常小于6μm,厚度通常大于2.9μm。在涂片上显示细胞体积小,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呈小球状。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HbS及HbC)等。此种细胞在涂片中占20%以上时具有参考价值。但在发生急性溶血后球形细胞可以大量破坏,使其比例减低。 (二)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的横径缩短,长径增大,横径/长径<0.78,呈卵圆形。正常人外周血涂片中最多不超过l5%。当这种细胞高达25%~50%时具有诊断价值。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一般可高达25%~50%.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也可达25%。 (三)口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呈扁平裂缝状,宛如微张开口的嘴。正常人血涂片中此种细胞小于4%,在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乙醇中毒时口形红细胞明显增多。 (四)靶形红细胞 此种红细胞比正常红细胞偏薄,中央淡染区扩大,中心部位又有少许血红蛋白存留而深染,部分可与周围的血红蛋白连接,形似射击的靶子。在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C、D、E、S病)等疾病时,该细胞常在20%以上。在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阻塞性黄疸或脾切除后也可见到少量靶形红细胞。 (五)镰形红细胞 形如镰刀状,也可呈麦粒状或冬青叶状,见于镰形红细胞性贫血(HbS病)。由于该种细胞内存在着异常血红蛋白S(HbS),在缺氧情况下,HbS分子易于聚合成长形或尖形的螺旋状结晶体,使细胞膜发生变形,红细胞变成镰形。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HbS与氧结合时,镰变的红细胞又恢复正常形状。因此,查这种镰形细胞需将血液制成湿片,然后加入还原剂如偏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氢钠后用盖片加封(红细胞镰变试验)才能观察到。 (六)泪滴形红细胞 细胞呈泪滴状或手镜状。骨髓纤维化时此种细胞明显增多,海洋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时也可见到该细胞。 (七)棘形红细胞 细胞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棘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β-脂蛋白缺乏症)时,该细胞可高达70%~80%,脾切除术后、乙醇中毒性肝脏疾病、尿毒症等也可见到该细胞。 (八)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异形症) 系指红细胞发生各种明显的形态学异常改变而言。红细胞可呈梨形、泪滴形、新月形、长圆形、哑铃形、逗点形、三角形、盔形以及球形、靶形等。见于红细胞因机械或物理因素所致的破坏。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高血压、心血管创伤性溶血性贫血及严重烧伤等。 (九)锯齿细胞

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参数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分类识别系统参数 1.检测系统:一键式操作,从进样、扫描、定位、滴油、各放大倍数间切换、采集、分类、退出到输出打印报告完全自动化; 2.内置光学显微镜,无需操作人员面对显微镜即可完成形态学观察,仅需对预分类结果在电脑屏幕上复查后出报告; 3.细胞分类原理: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白细胞进行分类、形态计数;人工智能神经网络ANN对红细胞、血小板的进行图像识别分类和形态计数;实现了分析结果的客观化、标准化的统一; 4.血细胞采集数量:用户自设计,并配有可添加的标准细胞类型库; 5. 细胞检测功能: 血液中的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涂抹细胞等19种白细胞分类及百分比;具有中性粒细胞分叶指数计算、核左移/核右移的评价;对中毒颗粒指数计算。血液中的正常红细胞、巨红细胞、大红细胞、小红细胞、低色素、高色素、球形、椭圆形、泪滴形、棘形、靶形等红细胞类型分类识别。非白细胞有核红的识别。血液中的巨血小板、大血小板、小血小板以及血小板的轻度、中度、重度的凝集分类计数及参数统计;计算出血小板和红细胞的比值。 *6.检测实时性:屏幕实时呈现对单细胞层定位;实时呈现自动聚焦、抓取白细胞分类识别; *7. 检测速度,批量完成标本:每小时20-35片,能快速处理标本,一次批量进样135片血涂片。 *8.仪器光学系统:进口显微镜,使用10倍物镜、100倍油镜,带有>50万像素成像系统,LED光源、寿命>50000小时。 9.血涂片质控要求:有专门的细胞定位程序,能进行准备性检测,验证图片质量; 10.血涂片染色支持:瑞氏-吉姆萨染色,自动化染片机的涂片或手工染色涂片; 11.操作界面:窗口式操作界面,图像可放大或缩小;有红细胞、血小板实时计数。 12.通讯方式:局域网共享,LIS、HIS系统双向转输;能够满足科室间多方讨论研究交流提供平台; 13.报告形式:采集细胞的形态百分比,及其细胞形态学的图文图像信息; 14.结果保存:所配硬盘应可存储20,000张以上涂片图文资料(100个细胞图/涂片), 图片资料可刻录光盘保存,有多种方式检索,并于提高检验质量、建立形态学管理的档案。 15.系统软件:专业形态学检测软件,其系统具有标准细胞类型图型库进行学习交流并定期免费升级; 1 /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