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13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

第13章组织的变革、组织发展理论与管理

■单元训练

□理论题

▲简答题

1)简述组织变革的动因。

【参考答案】(1)外部动因。主要强调的是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一般环境又称为宏观环境,是指那些在任何时期对所有组织都有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自然资源环境。具体环境因素则是基于组织本身相关很大的环境因素,包括顾客、供应商和竞争者。(2)内部动因。内部动因是指影响组织变革的核心要素,也是组织变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包括组织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机制和社会心理因素。

2)组织变革有哪些层面的阻力?各层面的阻力来自何种原因?

【参考答案】组织变革阻力来自三方面:(1)组织层面变革阻力。(2)群体层面的阻力。(3)个体层面的阻力。

阻力产生的原因:(1)组织层面变革阻力来自六方面的原因:结构惯性;有限的变革点;群体惯性;对专业知识的威胁;对已有权力关系的威胁;对已有资源分配的威胁。(2)群体层面的阻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群体惯性。(3)个体层面的阻力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习惯;安全;经济原因;对未知的恐惧;选择性的信息加工。

3)简述组织变革各种理论模型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1)勒温的三步骤模型主要包括:(1)解冻。解冻主要关注的是组织变革的动力;(2)变革。勒温认为,变革是一个认知和学习的过程,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的概念和信息,其目标在于转变组织机构和个人的行为;(3)重新冻结。如果改革的结果不加以稳定,组织势必会回到以前的状态,所以组织需要对员工新的行为模式和态度加以巩固,这就是所谓的重新冻结,以达到组织新的均衡状态得以强化,使组织处于一个新的平衡稳定状态。

2)李皮特等人的模型包含五个阶段:发展变革需要;确定变革关系;实施变革措施;维持稳定变革;结束协助关系。

3)布洛克和巴藤提出的有计划的变革整合模型包含四个阶段:(1)探索阶段:此阶段包含察觉、收集资料和订立合同等方面;(2)计划阶段:此阶段包括诊断、设计以及决策三个循环的过程;(3)行动阶段:此阶段是由组织变革的执行和评估所构成;(4)整合阶段:此阶段包括巩固、扩张以及创新这三个循环的过程。

4)卡斯特提出的组织变革过程模型把组织变革分解成六个步骤:对组织做出回顾;感知问题;探明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实施变革;反馈。

5)唐纳利模式。唐纳利等人把组织变革分成八个环节:(1)变革的力量;(2)认识变革的需要;(3)诊断问题:弄清变革的原因和目标;(4)确定可供选择的组织发展方法和策略;(5)发掘限制条件并且了解其影响度;(6)选择变革的方法;(7)实施变革,但要注意时机和变革的范围;(8)评估变革。

4)组织发展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1)组织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2)组织发展是以有计划的再教育手段实现变革的策略。3)组织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4)组织发展中明确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

5)简述组织发展各种理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1)现代系统理论的观点。该理论将组织看成为一个开放、有机和动态的系统。一方面是原材料、奖金、能源、劳动力和信息的输入,另一方面是产品、劳务和利润等的输出。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又要经过生产、技术、组织结构及人事等各个分系统的转换过程。这些系统中任何一处的改变,都会影响其他有关的分系统甚至整个系统的改变;而改变的原动力往往要追溯到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

(2)情境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关系应该以环境情境作为自变量,管理作为因变量。作为一个组织,要发挥它的管理有效性,就要不断分析情境,包括组织内人的心理情境的变化,要有的放矢地使管理适应情境。

(3)行为理论。根据行为理论,组织人的行为是组织和个人相互作用的结果。组织能够影响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同时,不同的组织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群体气氛。通过组织发展的具体情况,要有意识地改变人的行为风格、价值定向、熟练程度。与此同时还要改变管理人员的认知方式,以及考察与解决组织问题的方法。

▲理解题

1)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的区别有哪些?

【参考答案】(1)侧重点不同。组织变革重点在于改变自己的组织结构,而组织发展是做出改变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为重点的变革。

(2)发生动因不同。组织变革是有内外多种因素共同驱动,而组织发展更多的是由组织管理者倡导员工参与的保持和增加组织效率的过程。

(3)范围不同。组织变革范围较大,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成员、组织制度等的变革,而组织发展范围较小,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变革。

2)如何理解“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经济全球化导致组织经济环境不断变化,要求组织不断变革以适应这种变化。(2)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促使组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制度创新等。(3)全球资源紧缺趋势不可逆转深刻影响着组织的发展。(4)市场竞争导致组织不断进行变革而增强自身竞争力。

3)如何理解“抵制变革是不理智的反应”,谈谈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1)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组织必然会受到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2)市场经济是全球公认的经济体制,参与竞争,优胜劣汰是生存法则,只有不断变革方能适应市场竞争。(3)变革的目的是发展,抵制变革就是安于现状,不求发展就是坐吃山空。

□实务题

▲规则复习

1)简述组织变革的方法。

【参考答案】(1)重新设计和完善组织结构。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进而充分揭示组织本身的矛盾现象,如结构和功能的矛盾、内外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然后根据当时形势,对组织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

(2)从技术改造的角度入手。改造直接工作技术可以提高工作的现代化程度,提高组织活动效率。改造管理技术能够较快地提高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3)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包括提高员工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三个方面。

(4)调节外部环境。主动改造外部环境,如强化组织自身的功能,使组织成为外界追随的目标,提高组织的竞争和渗透能力,开发和占领新的市场,增加组织和外界的信息交流,掌握活动的主动权等。

(5)提高工作质量。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必须注意提高工作的质量,通过对工作的再设计和对责权利的再安排,使工作扩大化、丰富化和弹性化,富有刺激性。

2)简述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方法。

【参考答案】(1)教育和沟通。对员工进行沟通和劝导,让其接受变革或做好变革准备。(2)参与。让员工吸纳进组织变革,增进其对组织变革的承诺。(3)提供支持。变革机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支持性措施来减少阻力。(4)操纵和协作。操纵是向抵制者承诺变革好处,协作是改变抵制者领导态度。(5)明确的或者含蓄的强制。(6)时间和进程。要恰当的安排组织变革的时间和进程,切不可操之过急。(7)群体促进和支持。运用“变革的群体动力学”,可以推动组织变革。(8)谈判和协议。

3)简述组织发展的方法。

【参考答案】(1)敏感性训练。目的是通过受训者在共同学习环境中的相互影响,提高受训者对自己的感情和情绪、自己在组织中所扮演的角色、自己同别人的相互影响关系的敏感性,进而改变个人和团体的行为,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满足个人需求的目标。

(2)调查反馈是通过问卷和调查,从组织和各部门收集、评估、反馈组织成员所持有的态度、鉴别成员之间的认知差异以及清除这些差异的工具,常用于诊断组织并开发适当的工具来促进组织的发展。

(3)过程咨询旨在帮助部门经理、雇员和团队评估并改进包括沟通、人际关系、决策、任务绩效等过程。目的就是让外部顾问帮助客户(往往是管理者)对

它们必须处理的事件进行认识、理解和行动。

(4)团队建设是有计划地帮助团队改善他们完成任务的方式,帮助团队成员提升其人际交往和问题解决技能的一系列活动。

(5)群体间关系开发致力于改变群体间的态度、成见以及群体之间的相互认知。

4)简述建设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是一个建立愿景和实现愿景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创造和个人成长过程,是一项终身修炼。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基础。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的,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甚至印象等。该修炼主要做到的是对自己心智模式的反思和对他人心智模式的探询。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一个组织中各个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目标,在一个团体内整合共同愿景,涉及发掘共有未来景色的技术,它帮助组织培养其成员主动而真诚奉献和投入的精神。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团体的智慧总是高于个人的智慧。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能产生出色的效果,其个别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学习方式快。对今天的组织而言,团队学习是必须的。

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企业和人类的其他活动一样,也是一种系统,也受到细微且息息相关的行为的牵连,彼此影响着。因此,必须进行系统思考修炼。系统思考的修炼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最重要的修炼。

▲业务解析

1)如果一个组织要进行组织变革,可以从哪个方面入手?谈谈你这样做的理由。

【参考答案】管理措施:组织变革要应该从组织变革的内容和组织优化的途径二者结合起来考虑,一般来讲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重新设计和完善组织结构。(2)从技术改造的角度入手。(3)提高员工自身素质。(4)调节外部环境。(5)提高工作质量。

理由:(1)组织结构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重新设计和完善组织结构,其目的是为了使组织更好地适应组织内外环境所承担的任务。

(2)技术不仅在发生变革,而且技术变革的速度也在加快。今天,新技术对组织的影响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组织必须紧紧地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依托,采取新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使组织立于不败之地。

(3)提高员工思想政治水平能使员工发扬主人翁精神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员工业务素质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组织活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员工能力素质是提高组织效率和强化组织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4)组织变革要主动改造外部环境,使组织成为外界追随的目标,从而有利于占领新市场,掌握主动权。

(5)组织的内部环境能否使员工满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取决于工作的质量状况,即工作本身的性质、开展工作的方式以及合理的工作负担。

2)如何在管理实践中构建学习型组织?

【参考答案】(1)为组织成员构建共同愿景。(2)鼓励组织全员学习,营造学习氛围。(3)建立扁平式组织结构。(4)领导者要树立设计师、仆人和教师的角色。

1.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 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第十三章思考题

第十三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B )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和平与革命 D .发展与革命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 B ) A.和平服从发展 B.相辅相成的 C.发展服从和平 D.二者是矛盾的 3.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是(B ) A.民族独立化 B.经济全球化 C.世界多极化 D.和平与发展 4.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B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5.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A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独立自主 C.不称霸 D .维护世界和平 6.国际旧秩序的实质是( D ) A.军备竞赛 B.划分势力范围 C.操纵和利用联合国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7.我国处理同其他国家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是( D ) A.社会制度的性质 B.国家利益 C.意识形态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在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 C.各国在文化上的差异 D.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9.“东南西北”问题的核心是( C ) A.东西问题 B.南南问题 C.南北问题 D.西西问题 10.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 A )仍然是关键因素。 A.军事力量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文化因素 11.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 C )的跨国流动。 A.技术 B.贸易 C.资本 D.商品 12.( C ),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政策。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3.最初提出要奉行“真正不结盟”外交政策的是( B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4.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 D ) A.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 B.实行真正的不结盟 C.对国际问题应采取客观公正的态度 D.国家主权和安全 1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A )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独立自主、不结盟 C.坚持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第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 1.试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Uo,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 解: (a)图分析: 1)若D1导通,忽略D1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1V,U D2=1-4=-3V。即D1导通,D2截止。 2)若D2导通,忽略D2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4V,在这种情况下,D1两端电压为U D1=4-1=3V,远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D1将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因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分析,正确的答案是U O= 1V。 (b)图分析: 1.由于输出端开路,所以D1、D2均受反向电压而截止,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所以U O=U I=10V。

2.图所示电路中, E

解: (a)图 当u I<E时,D截止,u O=E=5V; 当u I≥E时,D导通,u O=u I u O波形如图所示。 u I ωt 5V 10V uo ωt 5V 10V (b)图 当u I<-E=-5V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E<u I<E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u I≥E=5V时,uo=u I 所以输出电压u o的波形与(a)图波形相同。 5.在图所示电路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F的电位UF及各元件(R、DA、DB)中通过的电流:( 1 )UA=UB=0V;( 2 )UA= +3V,UB = 0 V。( 3 ) UA= UB = +3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解:(1)U A=U B=0V时,D A、D B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0V mA k R U I F R 08 .3 9.3 12 12 = = - =

第十三章 政治文化 思考题参考答案编辑定稿

第十三章政治文化 思考题参考答案 1. 什么是政治文化? 它有哪些特性? 政治文化指的是社会文化的政治方面,它是特定政治共同体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长期积淀而成的一整套政治取向模式。具体而言,构成这套模式的包括政治认知取向、政治态度取向、政治情感取向、政治信仰取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等,这些取向在人们长期的政治交往过程中组合为特定的政治传统和政治价值观念,塑造着人们的政治行为,影响着政治体系的合法性。 政治文化的特性有:(1)显著的民族性。民族共同体在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形成了特定的文化模式,导致了不同民族政治文化的差异性。(2)突出的继承性。政治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是政治共同体成员政治生活的世代积累过程。一些相对稳定的心理取向世代相传,绵延不断。(3)特有的复杂性。这首先表现在其开放性,即变迁和适应带来的多样性;同时还表现在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历史发展的综合性。(4)明显的相对独立性。一方面,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政治文化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逻辑;另一方面,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还通过其稳定性的特征表现出来。 2. 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1)政治认知,即人们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主要是对于政治共同体、政治人物、政治事件及其规律的感知,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判断等,是政治心理体系的基础。 (2)政治情感,即人们对于政治体系、政治人物和共同体政治事务的内心体验和判断。如果说认知偏重个别感知和认识,那么情感则偏重于整体性感受和理解。 (3)政治态度,即政治心理过程的综合体,是人们对政治现象一贯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是政治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4)政治评价,即人们对政治事务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权衡和评判过程。其关键的内容是政治价值,它决定着人们对国家的认同和对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判断。 (5)政治象征,即具有政治意义的象征性表达或表现形式,包括象征符号、象征物、象征仪式等等。它可以代表政治权威或秩序,表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也可以昭示人们的心理

(完整版)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第2章思考题及习题2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在AT89S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答:2μs 2. AT89S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答:12 3. 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 和。答:28H,88H 4. 片内字节地址为2AH单元最低位的位地址是;片内字节地址为A8H单元的最低位的位地址为。答:50H,A8H 5. 若A中的内容为63H,那么,P标志位的值为。答:0 6. AT89S51单片机复位后,R4所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因上电时PSW= 。这时当前的工作寄存器区是组工作寄存器区。答:04H,00H,0。 7. 内部RAM中,可作为工作寄存器区的单元地址为 H~ H。答:00H,1FH 8. 通过堆栈操作实现子程序调用时,首先要把的内容入栈,以进行断点保护。调用子程序返回指令时,再进行出栈保护,把保护的断点送回到,先弹出的是原来中的内容。答:PC, PC,PCH 9. AT89S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是由程序计数器PC的位数所决定的,因为AT89S51单片机的PC是16位的,因此其寻址的范围为 KB。答:64 10.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P0~P3口的各引脚为电平。答:高 11. AT89S51单片机使用片外振荡器作为时钟信号时,引脚XTAL1接,引脚XTAL2的接法是。答:片外振荡器的输出信号,悬空 12. AT89S51单片机复位时,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程序指针PC中的内容为 。答:07H,0000H 二、单选 1. 程序在运行中,当前PC的值是。 A.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前一条指令的地址 B.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地址。 C.当前正在执行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的首地址 D.控制器中指令寄存器的地址。 答:C 2. 判断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第十三章钢筋混凝土设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word版本

第十三章 1 什么是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 框架结构既要承受竖向重力荷载,又要承受水平风荷载,在地震区还要承受地震作用。竖向荷载的方向是单一的,但水平荷载的方向却是随机的。为了提高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特别是要提高框架结构的抗扭刚度,以满足《规范》所规定的位移角限值、位移比限值和周期比限值。框架结构师由梁板柱组成的空间结构,如果结构一个方向的抗侧力较弱时,会率先开裂和破坏,将导致结构丧失空间协调工作的能力,从而导致结构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2柱网布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柱网布置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柱网布置应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的要求 (3),柱网布置要使结构受力合理 (4),柱网布置应方便施工 3承重框架有哪些布置方案? (1),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2),纵向框架承重方案 (3),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方案 4如何确定框架结构的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是什么?基本假定有哪些? 为方便常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抗扭作用,将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分别按平面框架进行分析计算。通常,横向框架的间距,荷载和间距都相同,因此取出有代表性的一品中间横向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计算简图见书182页。 基本假定:1,没有水平位移。2,某楼层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框架梁及与其相连的楼层产生内力。 5.竖向荷载如何简化到框架梁上面的?什么是等效荷载?如何等效? 竖向荷载可以通过分层法简化到框架梁上 假定(1)没有水平位移 (2)某楼层的竖向荷载只对本层框架梁及与其相连的楼层柱产生内力。 分层法是利用叠加原理多层框架在多层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内力,可以看成是各层竖向荷载单独作用的内力的叠加。 等效荷载:等效荷载是指为了简化问题,用新的荷载代替原来复杂的荷载,但要保证两种荷载给构件带来的效应是相同的。 6.风荷载是如何简化到框架梁上的? 风荷载对框架梁的作用一般都可以简化为作用于框架节点上的水平力采用反弯点法或者D值法将风荷载简化到框架梁上,二者的简化条件不同,D值法是反弯点法的改进,先求出个柱的杆端弯矩,然后根据节点平衡条件求得梁端弯矩,进而求出梁端剪力。 7.构件截面的弯曲刚度如何确定? 构件截面的弯曲刚度可以通过材料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的挠度和变形。 8.作用在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哪些? 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两种,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及楼面活荷载,一般为分布荷载,有时也有集中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水平地震荷载,一般均简化成作用于框架节点的水平作用集中力。

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 1 1- 1 回答以下问题: ( 1)半导体材料具有哪些主要特性? (2) 分析杂质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的来源; (3) P 型半导体中空穴的数量远多于自由电子, N 型半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数量远多于空穴, 为什么它们对外却都呈电中性? (4) 已知温度为15C 时,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 I s 10 A 。当温度为35 C 时,该PN 结 的反向饱和 电流I s 大约为多大? ( 5)试比较二极管在 Q 点处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大小。 解: (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会随着温度、光照的变化或掺入杂质浓度的多少而发生显着改变, 即半导体具 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和掺杂特性。 ( 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由杂质原子提供的,例如 供一个自由电子,P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供一个空穴, 浓度;少数载流子则是由热激发产生的。 (3) 尽管P 型半导体中空穴浓度远大于自由电子浓度,但 P 型半导体中,掺杂的杂质原子因获得一个价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杂 质离子(但不能移动),价 电子离开后的空位变成了空穴,两者的电量相互抵消,杂质半导体从总体上来说仍是电中性的。 同理, N 型半导体中虽然自由电子浓度远大于空穴浓度,但 N 型半导体也是电中性的。 (4) 由于温度每升高10 C ,PN 结的反向饱和电流约增大 1倍,因此温度为 35C 时,反向 饱和电流为 (5) 二极管在 Q 点处的直流电阻为 交流电阻为 式中U D 为二极管两端的直流电压, U D U on ,I D 为二极管上流过的直流电流, U T 为温度的 电压当量,常温下 U T 26mV ,可见 r d R D 。 1- 2 理想二极管组成的电路如题 1- 2图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 各电路的输 出电压。 解 理想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为零, 截止时的反向电流为零。 本题应首先判断二极管的工 作状 态,再进一步求解输出电压。二极管工作状态的一般判断方法是:断开二极管, 求解其端口 电压;若该电压使二极管正偏, 则导通; 若反偏, 则截止。 当电路中有两只或两只以上二极管时, 可分别应用该方法判断每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当多只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共阳 极接法)时,阴极电位最低的管子将优先导通;同理,当多只二极管的阴极相连(共阴极接法) 时,阳极电位最高的管子将优先导通。 (a) 断开二极管 D ,阳极电位为12V ,阴极电位为6V ,故导通。输岀电压 U O 12V 。 (b) 断开二极管 D 1、D 2, D 1、D 2为共阴极接法,其阴极电位均为 6V ,而D 1的阳极电位 为9V , D 2的阳极电位为5V ,故D 1优先导通,将 D 2的阴极电位钳制在 7.5V ,D 2因反向偏置而 截止。输岀电压 U O 7.5V 。 N 型半导体中一个杂质原子提 因此 多子浓度约等于所掺入的杂质 P 型半导体本身不带电。因为在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第1章 习题答案 1-1 题1-1图所示信号中,哪些是连续信号?哪些是离散信号?哪些是周期信号?哪些是非周期信号?哪些是有始信号? 解: ① 连续信号:图(a )、(c )、(d ); ② 离散信号:图(b ); ③ 周期信号:图(d ); ④ 非周期信号:图(a )、(b )、(c ); ⑤有始信号:图(a )、(b )、(c )。 1-2 已知某系统的输入f(t)与输出y(t)的关系为y(t)=|f(t)|,试判定该系统是否为线性时不变系统。 解: 设T 为此系统的运算子,由已知条件可知: y(t)=T[f(t)]=|f(t)|,以下分别判定此系统的线性和时不变性。 ① 线性 1)可加性 不失一般性,设f(t)=f 1(t)+f 2(t),则 y 1(t)=T[f 1(t)]=|f 1(t)|,y 2(t)=T[f 2(t)]=|f 2(t)|,y(t)=T[f(t)]=T[f 1(t)+f 2(t)]=|f 1(t)+f 2(t)|,而 |f 1(t)|+|f 2(t)|≠|f 1(t)+f 2(t)| 即在f 1(t)→y 1(t)、f 2(t)→y 2(t)前提下,不存在f 1(t)+f 2(t)→y 1(t)+y 2(t),因此系统不具备可加性。 由此,即足以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而不需在判定系统是否具备齐次性特性。 2)齐次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T[af(t)]=|af(t)|≠a|f(t)|=ay(t) (其中a 为任一常数) 即在f(t)→y(t)前提下,不存在af(t)→ay(t),此系统不具备齐次性,由此亦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 ② 时不变特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y(t-t 0)=T[f(t-t 0)]=|f(t-t 0)|, 即由f(t)→y(t),可推出f(t-t 0)→y(t-t 0),因此,此系统具备时不变特性。 依据上述①、②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时不变系统。 1-3 判定下列方程所表示系统的性质: )()()]([)()(3)(2)(2)()()2()()(3)(2)()()()()() (2''''''''0t f t y t y d t f t y t ty t y c t f t f t y t y t y b dx x f dt t df t y a t =+=++-+=+++=? 解:(a )① 线性 1)可加性 由 ?+=t dx x f dt t df t y 0)()()(可得?????→+=→+=??t t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01122011111)()()()()()()()()()(即即 则 ???+++=+++=+t t t dx x f x f t f t f dt d dx x f dt t d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0212102201121)]()([)]()([)()()()()()( 即在)()()()()()()()(21212211t y t y t f t f t y t f t y t f ++前提下,有、→→→,因此系统具备可加性。 2)齐次性 由)()(t y t f →即?+=t dx x f dt t df t y 0)()()(,设a 为任一常数,可得 )(])()([)()()]([)]([000t ay dx x f dt t df a dx x f a dt t df a dx x af t af dt d t t t =+=+=+??? 即)()(t ay t af →,因此,此系统亦具备齐次性。 由上述1)、2)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线性系统。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 管理:协调工作活动过程(即职能),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效率与效果 效率:正确地做事(如何做) 效果:做正确的事(该不该做) 3、管理者三层次 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4、管理职能和(或)过程——职能论 计划、组织、控制、领导 5、管理角色——角色论 人际角色:挂名首脑、领导人、联络人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6、管理技能——技能论 用图表达。 高层管理概念技能最重要,中层管理3种技能都需要且较平衡,基层管理技术技能最重要。 7、组织三特征? 明确的目的 精细的结构 合适的人员 第二章 泰罗的三大实验: 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记住3个实验的名称:1、搬运生铁实验,2、铁锹实验,3、高速钢实验 4、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之父 管理界中的居里夫妇 5、法约尔的十四原则 法约尔是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记住“十四原则”这个名称就可以了。 6、法约尔的“跳板” 图。 7、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组织理论之父。6维度:劳动分工、权威等级、正式甄选、非个人的、正式规则、职业生涯导向。 8、韦伯的3种权力 超凡的权力 传统的权力 法定的权力。 9、巴纳德的协作系统论 协作意愿 共同目标 信息沟通 10、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之父。职业经理人的先驱 11、福莱特冲突论 管理理论之母 1)利益结合、 2)一方自愿退让、 3)斗争、战胜另一方 4)妥协。 12、霍桑试验 1924-1932年、梅奥 照明试验、继电器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试验 13、朱兰的质量观 质量是一种合用性 14、80/20的法则 多数,它们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少数,它们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 15、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 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第三章 1、管理万能论 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2、管理象征论 是外部力量,而不是管理,决定成果。 3、何为组织文化 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这一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员的行为方式。 4、组织文化七维度

第章 习题提示和答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习 题 2-1 一辆汽车1小时消耗汽油34.1升,已知汽油发热量为,汽油密度 。测得该车通过车轮出的功率为64kW ,试求汽车通过排气,水箱散热等各种途 径所放出的热量。 44000kJ/kg 30.75g/cm 提示和答案:汽车通过排气,水箱散热等散发热量为汽油总发热量与通过车轮出的功率之差,解得。 out 894900kJ/h Q =2?2 质量为1 275 kg 的汽车在以60 000 m /h 速度行驶时被踩刹车止动,速度降止20 000 m/h ,假定刹车过程中0.5kg 的刹车带和4kg 钢刹车鼓均匀加热,但与外界没有传热,已知刹车带和钢刹车鼓的比热容分别是1.1kJ/(kg·K)和0.46kJ/(kg·K),求刹车带和刹车鼓的温升。 提示和答案:汽车速度降低,动能转化为刹车带和刹车鼓的热力学能,。 2165.9C t t ?=o 2?3 1kg 氧气置于图2-14所示气缸内,缸壁能充分导热,且活塞与缸壁无磨擦。初始时氧气压力为0.5MPa ,温度为27℃,若气缸长度2,活塞质量为10kg 。试计算拔除钉后,活塞可能达到最大速度。 l 提示和答案: 气体输出的有用功转化为活塞动能,可逆过程对外界作功最大,故按可逆定温膨胀计算功,。 287.7m/s c =2?4 气体某一过程中吸收了50J 的热量,同时,热力学能增加84J ,问此过程是膨胀过程还是压缩过程?对外作功是多少J ? 提示和答案: 取气体为系统,据闭口系能量方程式 ,解得外界对气体作功34J 。 图 2-14 习题2-3附图 Q U W =Δ+2?5在冬季,工厂车间每一小时经过墙壁和玻璃等处损失热量,车间中各种机床的总功率是375kW ,且最终全部变成热能,另外,室内经常点着50盏100W 的电灯,若使该车间温度保持不变,问每小时需另外加入多少热量? 6310kJ × 提示和答案:车间内产生的热量等散失的热量车间保持温度不变, 解得 。 1632000kJ Q =补2?6 夏日,为避免阳光直射,密闭门窗,用电扇取凉,若假定房间内初温为28℃,压力为0.1,电扇的功率为0.06kW ,太阳直射传入的热量为0.1kW ,若室内有三人,每人每小时向环境散发的热量为418.7kJ ,通过墙壁向外散热1800,试求面积为,高度为 3.0m 的室内空气每小时温度的升高值,已知空气的热力学能与温度关系为 MPa kJ/h 215m

第1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 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简单组成规则间有何关系? 答:最基本的三角形规则,其间关系可用下图说明: 图a 为三刚片三铰不共线情况。图b 为III 刚片改成链杆,两刚片一铰一杆不共线情况。图c 为I 、II 刚片间的铰改成两链杆(虚铰),两刚片三杆不全部平行、不交于一点的情况。图d 为三个实铰均改成两链杆(虚铰),变成三刚片每两刚片间用一虚铰相连、三虚铰不共线的情况。图e 为将I 、III 看成二元体,减二元体所成的情况。 2.实铰与虚铰有何差别? 答:从瞬间转动效应来说,实铰和虚铰是一样的。但是实铰的转动中心是不变的,而虚铰转动中心为瞬间的链杆交点,产生转动后瞬时转动中心是要变化的,也即“铰”的位置实铰不变,虚铰要发生变化。 3.试举例说明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的原因。接近瞬变的体系是否可作为结构? 答:如图所示AC 、CB 与大地三刚片由A 、B 、C 三铰彼此相连,因为三铰共线,体系瞬变。设该 体系受图示荷载P F 作用,体系C 点发生微小位移 δ,AC 、CB 分别转过微小角度α和β。微小位移 后三铰不再共线变成几何不变体系,在变形后的位置体系能平衡外荷P F ,取隔离体如图所 示,则列投影平衡方程可得 210 cos cos 0x F T T βα=?=∑,21P 0 sin sin y F T T F βα=+=∑ 由于位移δ非常小,因此cos cos 1βα≈≈,sin , sin ββαα≈≈,将此代入上式可得 21T T T ≈=,()P P F T F T βαβα +==?∞+, 由此可见,瞬变体系受荷作用后将产生巨大的内力,没有材料可以经受巨大内力而不破坏,因而瞬变体系不能作为结构。由上分析可见,虽三铰不共线,但当体系接近瞬变时,一样将产生巨大内力,因此也不能作为结构使用。 4.平面体系几何组成特征与其静力特征间关系如何? 答:无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就能分析受力) 有多余约束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全部解决受力分析) 瞬变体系?受小的外力作用,瞬时可导致某些杆无穷大的内力 常变体系?除特定外力作用外,不能平衡 5. 系计算自由度有何作用? 答:当W >0时,可确定体系一定可变;当W <0且不可变时,可确定第4章超静定次数;W =0又不能用简单规则分析时,可用第2章零载法分析体系可变性。 6.作平面体系组成分析的基本思路、步骤如何? 答:分析的基本思路是先设法化简,找刚片看能用什么规则分析。

工程热力学习题提示与答案 (12)

习题提示与答案 第十二章 制冷循环 12-1 设有一制冷装置按逆向卡诺循环工作,冷库温度为-5 ℃,环境温度为20 ℃,求制冷系数的数值。又若利用该机器作为热泵,由-5 ℃的环境取热而向20 ℃的室内供热,求其供热系数。 提示:略。 答案: , 。 10.72=ε11.72=ζ 12-2 有一台空气压缩制冷装置,冷藏库温度为-10 ℃,空气冷却器中冷却水的温度为15 ℃,空气的最高压力为0.5 MPa 、最低压力为0.1 MPa ,试求制冷系数、单位质量工质的制冷量及装置消耗的净功。 提示: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循环中各过程可逆,制冷系数1 1 1)(12??? ??????=?κκp p ε,制冷量q 2=c p 0ΔT ,循环净功ε q w 20=。 答案:ε=1.71;q 2=81.49 kJ/kg ;w 0=-47.6 kJ/kg 。 12-3 有一台空气压缩制冷装置,冷藏库温度为-10 ℃,冷却器中冷却水温度为20 ℃,空气的最高压力为0.4 MPa 、最低压力为0.1 MPa 。若装置的制冷量为150 kW ,试求带动制冷装置所需的功率、冷却水带走的热量、装置中空气的流量以及膨胀机和压气机的功率。 提示: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制冷系数1)(1 1)(12?=?κκp p ε,装置所耗功率ε Q P 2&=,制冷量q 2=c p 0ΔT ,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工质流量P Q Q +=2 1&&2 2q Q q m =,膨胀机功率P T =q m w s =q m c p 0ΔT ,压气机功率P c =q m (w c )s =q m c p 0ΔT 。 答案: P =72.9 8 kW ; 2 222.89 kW ,q =1 Q &m =8 159 kg/h ,P T =290.84 kW ,P T =218 kW ,P c =290.84 kW 。 12-4 按上题所述条件,若压气机绝热效率为0.8,膨胀机效率为0.85,试求装置消耗的功率及制冷系数。 提示: 膨胀机的压缩过程和压气机压缩过程的理想过程均为定熵过程。 压气机绝热效率:c c c )(w w ηs s ,=,膨胀机效率:s w w η)(T T T =,膨胀机压气机

第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简述信息经济的主要标志。 答:信息经济是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之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之主导产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结构,其主要标志有: (1)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信息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其表现除了参与创造财富外,还表现在对质能资源的替代节约上,因此把信息当作资源来看待,不仅表现在对信息的重视上,还表现在对物质、能源的节约上。 (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开发和利用、采集、传输、控制、处理信息的技术手段。信息资源的开发,使信息量剧增,信息的经济功能骤显,如何把握瞬息万变的信息,为人们的经济生活服务,成为人类的一大难题。信息技术的适时出现,解决了人类的一大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应用程度,也就成为信息经济成熟与否的一个指标。 (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在信息经济社会,产品中的信息含量增加,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但并不是说每一种产品的信息成分均大于其质能成分,而是就整体而言的,除了增加物质产品中的信息含量外,信息产品日益丰富。也就是说,在信息经济社会中,产品结构以信息密集型物质产品和信息产品为主。 (4)产业部门中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所占比例;就信息劳动者人数而言,将其限制在产业部门,即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部门的劳动者,不包括非产业部门的信息劳动者,其中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农业、工业、服务业中任何一个部门物质劳动者所占的比例。 (5)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产值所占的比重;信息部门的产值一般是指产业化了的信息部门的产值,信息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农业、工业、服务业中任何一个部门产值所占比重。 2.简要叙述信息经济形成的时代背景。 答:(1)人类需求的渐进。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质能经济的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要,只有靠增加物质产品中的信息含量,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产业,才有可能较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这就促使质能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化。 (2)物质经济的滞胀。二战后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得不寻求对策,一方面实行大量资本输出,一方面按照“需求决定论”调整产业结构,使其向着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方向发展。 (3)质能资源的短缺。随着质能经济的发展,加之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资源的挥霍浪费,使质能资源频频告急,从1973年起,人类开始自觉主动地利用信息发展经济。

大学物理13.第十三章思考题

1、如图13-9所示,薄膜介质的折射率为n 1,薄膜上下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并且n 2比n 1和 n 3都大。单色平行光由介质1垂直照射在薄膜上,经 薄膜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已知薄膜的 厚度为e , 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 n 1的介质中的波 长,则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等于多少? 【答案:2 21 12λn e n S - =?】 详解:由于入射光在上表面从光疏介质投射到光密介质上存在半波损失,因此反射光一的光程为 2 1λ = S 由于入射光在下表面从光密介质投射到光疏介质上没有半波损失,因此反射光二的光程为 e n S 222= 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2 2212λ - =-=?e n S S S 其中λ为光在真空的波长,它与介质1中的波长的关系为λ=n 1λ1,因此 2 21 12λn e n S - =?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 1和n 2、厚度均为e 的透明薄膜遮盖。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等于多少? 【答案:λ ?e n n )(π212-= ?】 详解:设从双缝发出的两束光到屏中央处的距离为r ,依题意它们到达屏中央处的光程分别为 n 1 n 2 n 3 图13-9 入射光 射光一 射光二 e

)(11e r e n S -+= )(22e r e n S -+= 它们的光程差为 12S S S -=?e n n )(12-= 因此,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 λ ?S ?= ?π2λ e n n )(π212-=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哪些办法? 【答案: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D 、增大入射光波长λ、减小双缝间距d 、减小折射率n 】 详解: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 dn D x λ = ? 因此,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D 、改用波长λ较长的光进行实验、将两缝的间距d 变小、将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n 较小的透明流体中。 4、如图13-10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 上的P 点处是明条纹。如果将缝S 1 盖住,并在S 1 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置一个高折射率玻璃反射面M ,则此时P 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答案:是暗条纹】 详解:设S 1、S 2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由于 P 点处原来是明条纹,因此 λk r r =-21 如果在S 1 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处放置一个高折射率 玻璃反射面M ,由于从S 2发出的光经M 反射时存在半波损失,因此到达P 点的反射光与直射光的光程差为 212 r r S -+ =?λ 2 λ λ+ =k 2 ) 12(λ +=k 图13-10 P S

高中数学选修1-1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新课程标准数学选修1—1第一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 1.1命题及其关系 练习(P4) 1、略? 2、(1)真;⑵假;(3)真;(4)真. 3、(1)若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这个三角形两边上的中线相等.这是真命题. (2)若一个函数是偶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这是真命题. (3)若两个平面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这是假命题. 练习(P6) 1、逆命题:若一个整数能被5整除,则这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0.这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则这个整数不能被5整除.这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一个整数不能被5整除,则这个整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这是真命题. 2、逆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这是真命题. 否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不相等,这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也不相等.这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有两条边也不相等?这是真命题. 3、逆命题:图象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是奇函数.这是真命题. 否命题:不是奇函数的函数的图象不关于原点对称?这是真命题. 逆否命题:图象不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不是奇函数?这是真命题. 练习(P8) 证明:若a -b = 1,则a2「b2? 2a「4b「3 =(a b)a -b )2(b - )b -2 =a b 2- 2D -3 =a「b _1 = 0 所以,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从而原命题也是真命题. 习题1.1 A组(P8) 1、(1)是;(2)是;(3)不是;(4)不是. 2、(1)逆命题:若两个整数a与b的和a b是偶数,则a,b都是偶数?这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两个整数a,b不都是偶数,则a b不是偶数.这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两个整数a与b的和a b不是偶数,则a,b不都是偶数.这是真命题. (2)逆命题:若方程x2,x-m=0有实数根,则m?0.这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m乞0,贝y方程X2? x-m =0没有实数根?这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方程x2,x-m=0没有实数根,则m^0.这是真命题. 3、(1 )命题可以改写成:若一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则这个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 距离相等. 逆命题:若一个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这是真命题.

第十三章课后习题答案教学文案

第十三章 热力学基础 13 -1 如图所示,bca 为理想气体绝热过程,b1a 和b2a 是任意过程,则上述两过程中气体作功与吸收热量的情况是( ) (A) b1a 过程放热,作负功;b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B) b1a 过程吸热,作负功;b2a 过程放热,作负功 (C) b1a 过程吸热,作正功;b2a 过程吸热,作负功 (D) b1a 过程放热,作正功;b2a 过程吸热,作正功 分析与解 bca ,b1a 和b2a 均是外界压缩系统,由?=V p W d 知系统经这三个过程均作负功,因而(C)、(D)不对.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因此三个过程初末态内能变化相等,设为ΔE .对绝热过程bca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ΔE =-W bca .另外,由图可知:|W b2a |>|W bca |>|W b1a |,则W b2a <W bca <W b1a .对b1a 过程:Q =ΔE +W b1a >ΔE +W bca =0 是吸热过程.而对b2a 过程:Q =ΔE +W b2a <ΔE +W bca =0 是放热过程.可见(A)不对,正确的是(B). 13 -2 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平衡态A 变到平衡态B ,且它们的压强相等,即p A =p B ,请问在状态A 和状态B 之间,气体无论经过的是什么过程,气体必然( ) (A) 对外作正功 (B) 内能增加 (C) 从外界吸热 (D) 向外界放热

分析与解 由p -V 图可知,p A V A <p B V B ,即知T A <T B ,则对一定量理想气体必有E B >E A .即气体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内能必增加.而作功、热传递是过程量,将与具体过程有关.所以(A)、(C)、(D)不是必然结果,只有(B)正确. 13 -3 两个相同的刚性容器,一个盛有氢气,一个盛氦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开始时它们的压强和温度都相同,现将3J 热量传给氦气,使之升高到一定的温度.若使氢气也升高同样的温度,则应向氢气传递热量为 ( ) (A) 6J (B) 3 J (C) 5 J (D) 10 J 分析与解 当容器体积不变,即为等体过程时系统不作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ΔE +W ,有Q =ΔE .而由理想气体内能公式T R i M m E Δ2 Δ= ,可知欲使氢气和氦气升高相同温度,须传递的热量 ? ?? ? ?????? ??=e e e 222e 2H H H H H H H H /:i M m i M m Q Q .再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mM RT ,初始时,氢气和氦气是具有相同的温度、压强和体积,因而物质的量相同,则3/5/:e 2e 2H H H H ==i i Q Q .因此正确答案为(C). 13 -4 有人想像了四个理想气体的循环过程,则在理论上可以实现的为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