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音乐史(1)

中国音乐史(1)

中国音乐史(1)
中国音乐史(1)

骨笛:我国考古发掘年代最早的乐器是属新石器时代的河南舞阳贾湖骨笛,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属裴李岗文化,出土的雌雄骨笛可奏出la,si,duo,re,mi,#fa六声音阶,表明贾湖人已经有了固定音高的概念,他反映出当时的音律水平和计算水平,他们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仍可演奏的管乐器

埙:是一种陶制吹奏乐器,埙顶有吹音孔,无按音孔的埙可发一音,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埙是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音孔埙,可发f3、降a3两个音

远古时期的乐舞:1、葛天氏之乐:远古时期,人们用一边击节,一边载歌载舞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天地、氏族首领的敬仰以及对图腾的崇拜。共分为八个部分《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表演时由三人拿牛尾,顿足而歌,它反映了远古人民已经开始从事农、牧、林、家禽饲养等生产劳动,并能顺应自然时节的变化进行劳作2、伊耆氏之乐:伊耆氏有一种历史悠久的祭祀—蜡祭,以祈求农业丰收,不要发生地震、水、旱、虫类之灾

夏商周的乐舞:周代的乐舞记载于典籍之中,并自称体系,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是宫廷礼乐中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大致可分为几类:1、六代乐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飨活动的最重要的典礼音乐,简称“六舞”包括《云门大卷》,黄帝时的乐舞,《大咸》,唐尧时的乐舞,是人们崇拜天神的乐舞,祈望获得五谷丰收,《韶乐》,虞舜时的乐舞,“萧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使用的乐器有:鼗,笙,萧,镛等,因其有九次变化而被称为《九辩》,歌唱部分有九段而被称为《九歌》,这部作品的内容与表演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孔子在欣赏《韶乐》后称“三月不知肉味,评价《韶乐》为“尽美矣,又尽善也”。《大夏》,夏禹时的乐舞,主要歌颂大禹治水的功绩,舞者头戴皮帽,下着白裙,上身裸露而舞,从装束来看,这种舞蹈粗犷而质朴,《大濩》,商汤时的乐舞,歌颂商汤伐夏桀的功绩,《大武》,周武王时的乐舞,歌颂武王伐纣的功绩,4共六段,在音乐上使用了“乱”的手法,曲式结构完整,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孔子评价“尽美矣,未尽善也”。六代乐舞从颂神到颂人表明了中国原始社会从对神的崇拜进入到对人崇拜的帝制时期2、小舞:周代宫廷乐舞中的一种艺术形式,指规模较小的乐舞,由乐师掌教,特点是都有道具3、散乐,夷乐:民间乐舞,由旄人掌教4、四夷之乐:周王朝四周各部族的乐舞5、宗教性乐舞:如天旱求雨用的舞雩和驱除瘟疫使用的傩舞

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把上层社会的人分成许多等级,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用来维护宗法制度,礼乐制度中处处体现了阶级的等级,不同等级,其乐队排列,舞队人数都有严格的规定《周礼·春官·大司乐》

说:“正乐县(悬)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这种礼乐制度在春秋后期开始瓦解,形成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大司乐:周王朝为实施礼乐制度,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大司乐”,主要掌管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以及一些音乐行政事务,这个机构十分庞大,乐奴,乐师与管理者共1400多人,最高乐官“大司乐”掌管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音乐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子弟,也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学习内容有“乐德”主要重于伦理道德,是音乐政治教化功能的体现“乐语”主要指诗乐教学,诗歌弦诵,以合礼仪“乐舞”以六代乐舞为主,兼习小舞,还有器乐演奏,

周代宫廷音乐中的雅乐:以礼乐制度为基础,西周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对后代影响深远,雅乐主要用于郊社,宗庙,乡射,军事大典等活动之中,雅乐首先强调的是它的教育意义,用来配合道德方面的宣导。音乐风格中正平和,庄严肃穆,曲调一般较简单,节奏缓慢,演奏以齐奏为主,充分体现它的乐教功能雅乐素来为历代统治者推崇,被奉为音乐的正宗

燕乐:宴礼音乐,艺术水平较高,表演形式也很多样,既有歌唱、器乐演奏,又有民间歌舞,以及散乐、四夷之乐等

《诗经》:采风的过程和所采之诗有几个归属:1、采集民间歌曲2、筛选和修改歌词3、由统治阶层对其内容进行审查,以决定对歌词的合理利用,采风制度的直接成果便是《诗经》的诞生,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计,即歌辞集,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下自春秋中期越500年间的歌辞305篇,是由孔子编订而成,诗经305首诗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国风,收录的是十五国的民间歌曲,共160篇,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包含的社会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歌曲数量最多,内容也最丰富,《关雎》《氓》《蒹葭》还有反映人们的劳动生活,反映讽刺统治者的,反映人民苦于战争徭役的。“雅”共105篇,又分为《大雅》《小雅》,主要是贵族上层社会举行各种典礼和宴会上延长的歌曲,反映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及贵族们的思想倾向《文王》《大明》。“颂“共40篇,又分为《商颂》《鲁颂》《周颂》,是上层贵族在祭祀天地,祖考等场合所演唱的歌曲《商颂》《鲁颂》《=鲁颂》。《诗经》的曲式特点:以四言为节,又间有杂言形式,整齐划一而又灵活多变,有十种曲式类型,最常见的曲式就是一个曲调的重复,《诗经》中有一种音乐处理手法—乱,一般是指乐曲结束时的高潮部分。《诗经》是我国音乐文学的光辉起点,它在我国古代,尤其是先秦时期产生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正如孔子所言”不学《诗》,无以言“,它深入到宗周礼制的各个角落,深刻影响着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楚辞:又称“楚词“,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扩展为两种含义:一是诗

歌体裁,一是诗歌总计的名称《楚辞》,”楚辞“是战国时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歌曲体裁,是我古代南方音乐文化的代表,其特点在于他的”巫风“,实质上时楚地原始祭神歌舞的延续,最能体现楚辞风格特色的是屈原的作品,如《离骚》《天问》《九歌》等,这些作品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词藻华丽,婉转动人。《九歌》实际上是由开始的序曲,中间的九首歌以及最后的尾声,共十一首歌曲组成,内容主要是描写太阳、云、水、等几位男神和女神之间的眷念之情,这些祭神歌多是恋歌,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

《诗经》和《楚辞》的区别:《诗经》孔子,北方音乐文化背景,风,现实主义精神,描绘爱情,劳动,政治,多为四言齐言句式,常为齐言体,少助词,音乐处理:乱《离骚》屈原,南方音乐文化背景,骚,浪漫主义气息,原始祭祀鬼神,以六、七句杂言句式为主,多为杂言体,多语气词,音乐处理:少歌(乐曲中间的小高潮部分),倡(不同的歌或曲调联结时插入的过渡部分),乱

八音分类法:八音分类法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法,按照制作乐器所用材料的不同来分成八类,称为八音,金:钟,铙石:特磬,编磬土:埙,缶革:河南安阳商代晚期双鸟饕餮纹铜鼓丝:琴,瑟,筝木:柷,敔竹:笛,蘥,篪

曾侯乙墓:座落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青铜编钟,共65枚,编钟分八组,分三成悬挂在铜、木做成的钟架上,编钟上刻有2800多字的错金铭文,乐律铭文记载了当时楚、齐、晋等过与曾国的各种律命,阶名,变化音命的对照情况,说明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十二律体系存在着不同的命名,铭文中所使用的乐律术语,近代乐理中的有关大、小、增、减音程和有关八度的概念,曾侯乙编钟每枚钟能发出三度关系的两个音。除重复音外可奏出61个音,达五个八度,中心音域十二律齐备,三个八度内可以构成完整的半音阶,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器型最完美,音响效果最好的一套编钟,与曾侯乙编钟出土的还有一套大型的编磬,共41枚,音域达三个八度以上,可演奏五声,六声,七声音阶,也可以进行转调

儒家的音乐思想:1、孔子:强调音乐的政治作用,要求“乐“与”礼“相配合,以巩固国家统治,在音乐审美方面,他提出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是对艺术特征和美的本质认识的一大飞跃,在音乐情感的表现方面,孔子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准则,音乐中情感的表现必须有度,体现了以”和“”中庸“为中心的音乐审美思想,在音乐的政治功用方面,孔子主张正乐,推崇雅乐,反对民间俗乐”郑卫之声“,在音乐的社会公用方面,在他看来,乐以礼为内容,可以修身,治国,事父,事君,乐与礼相配合,可以使民”易使“,维持等级统治,在音乐的教育作用方面,孔子认为音乐帮助道德实施教化作用,好的音乐应该美善尽一,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把音乐作为人修养的最高阶段,孔子强调音乐

的教育功能,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认为音乐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孔子的音乐思想对我国的音乐美育和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2、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以仁政思想为核心,音乐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认为”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人对音乐有共同的美感认知,二是提出”乐之实,乐斯(仁、义)二者的命题,认为音乐所表现的是人的喜乐之情,并且这种喜乐之情是不可抑制的自然流露,有认为音乐所表现的应该是对仁义之德的喜乐之情,这要求用音乐来宣扬仁义之德三是主张“与民同乐“要求统治者的音乐活动和其他娱乐活动不过多加重人民的负担,认为政和,人和才能乐和3、荀子所著《荀子·乐论》是我国古代第一篇系统、完整的音乐论著,这部著作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的将”中和“作为一个范畴提了出来,将中和作为雅正之乐的根本特性与基本功能,音乐思想与孔子的音乐思想一样,还对墨子的”非乐“观点进行了批评,维护了儒家的”倡乐“主张

《乐记》:儒家音乐理论专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著作,采引“诸子言乐事者”编纂而成,其材料来源于战国时期的著述,讨论的音乐内容包括,一、关于音乐的本源:音乐源于人的本性,即人心,乐由心生,正面提出了音乐的本源问题,并从人性论、认识论的高度进行了探讨,具有理论的深度二、关于音乐的特征:(1)关于音乐表现对象的特征,音乐表现的对象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主体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2)关于音乐表现手段的特征,认为声音是音乐的表现手段,而这种表现手段又要经过“文采节奏”的艺术加工,才能成为有意义的形式三、关于音乐与政治的关系:强调音乐与政治,音乐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乐与政通”,迎合了封建统治着维护自身利益的要求四、关于音乐的社会功能:主张音乐应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伦理教育等相配合,为统治者服务五、关于音乐的审美:竭力提倡雅颂之声,反对郑卫之音,认为只有统治者才配欣赏音乐,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乐记》是我国古代光辉的音乐思想论著,是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道家的音乐思想:1、老子:老子的音乐观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他把音乐分为两类,一类是道乐,即符合道的特征的音乐,他是最美的,又是无声的,是最高境界的音乐,另一类是世俗的音乐,即人为的非自然的音乐,他推崇“大音希声”,即理想的音乐或无声之乐是自然、绝对、至美的,反对“五音”,认为五音令人耳聋,对有声之乐,认为他是人为的,有害的,不美的。“音声相和”就是说“音”“声”的美丑既相互依存,又可以相互转化,局部的不协和可以产生整体的协和,老子的“音声相和”说蕴含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能启迪人们去探索“音声”之道,进行艺术创新。“五音”“大音”的对立说则能激发人们超越音乐的外在音响,深入音乐的内涵2、庄子:庄子的音乐思想与老子的观点同源,实质是“法天贵

真”,从崇尚自然的思想出发,音乐的美应是自然朴素之美,音乐的功用是抒发性情,娱乐人心,所以音乐应摆脱礼的束缚,庄子认为声音有三种“人籁”“地籁”“天籁”,其中只有天籁才是完全自然的至圣之乐

墨家的音乐思想:1、墨子:墨子对音乐持否定态度,音乐思想与儒家相对立,他竭力反对儒家以礼乐治天下的主张,提出了“非乐”的观点:首先,音乐不能起到治理天下的作用,统治者制乐,越是多样复杂,对国家的治理就越差,其次,音乐不能对百姓起到有利的作用,也不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再次,音乐不但不能解决百姓的疾苦而且还将花费大量财物,增加他们的负担。墨子的“非乐”思想,从维护自身所代表的中下阶层百姓利益出发,本质不是否定乐的本体,而是否定执政者的享乐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他这种片面否定音乐客观存在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讲物质生产与精神需要,物质生活与艺术审美对立起来,从而完全否定音乐的观点是不可能实现的

法家的音乐思想:商鞅:要求用音乐歌唱战争,用音乐颂扬统治者的功德,而排斥其他一切音乐,否定音乐在教育、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否定人们享受音乐文化的权利

乐府:这一音乐机构始置于秦代,主要职能是收集、整理、改变民歌,并组织乐舞训练与表演,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是乐府机构的领导者,为乐府的繁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元前7年,汉哀帝下令“罢乐府”,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在历史上存在了一百余年后渐趋衰落,但“乐府”一词却传承下来

相和歌:是两汉及魏晋时对民间歌曲进行艺术加工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它经历了徒歌到但歌再到相和歌的发展过程。所用乐器主要有:笙,笛,篪,节等,相和歌的宫调体系为“相和三调”,总共包含五个调:平调,清调,瑟调,楚调,侧调,相和歌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比较复杂的艺术形式—“相和大曲”,它将歌唱、器乐、舞蹈三种艺术有机结合,是一种综合性的歌舞大曲形式。包括“艳、解、曲、趋、乱”结构因素艳:大曲中艳丽,抒情部分,音乐婉转、舞姿优美,类似引子。解与曲:是大曲的主体部分,“曲”即歌曲“解”是每段歌曲之后器乐伴奏的舞蹈部分,速度快,情绪热情奔放。“趋”与“乱”:常用于曲末,是整个大曲的高潮部分,二者只选其一。“艳、解、曲、趋、乱”不仅构成了乐句、速度上的对比,也造成了曲式上的变化。相和大曲的艺术结构对后世的唐大曲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商乐:“魏氏三祖“的曹丕即位后,召集了左延年等一批音乐家成立了音乐机构—清商署,从事改编相和旧曲与另创新曲的工作,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北方的相和旧曲、清商乐也流传到南方,并与南方的吴歌、西曲等民间音乐融合,发展,这种融合后的清商乐又传到北方,清商乐便成为全国性民间音乐的总称。吴

歌:流星与现在的南京一带,大部分是描写爱情的。西曲:流行于以湖北江陵为中心的地区,内容多为抒发游子思归的别离之情。吴歌西曲多为五言四句一曲,较为整齐,其曲式成分有”和声“”送声“。和声在乐句末出现,送声则在乐曲曲末出现,相当于尾声。清商乐的宫调系统承相和三调而来,但改称为情商三调,清商乐所用的乐器较之相和歌增加了箜篌,埙,钟,磬等

太常寺:太常寺是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秦时称奉常,汉以后改称为太常,太常的主要官员称太常卿,唐代太常寺主要管辖大乐署、鼓吹署两个机构。大乐署:掌管雅乐和燕乐,对训练音乐艺人的乐师管理极严。鼓吹署:掌管依仗中的鼓吹乐和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即卤簿与军乐的官署,卤簿,即古代皇族外出时的仪仗队

教坊:是宫廷内管理乐工培训与表演俳优、歌舞、百戏等的机构,其名始于隋代,归太常寺管辖,教坊分为左右教坊,左右教坊各有分工“右多善歌,左多工舞“相因成习。其乐伎分为“内人”“宫人”“搊弹家”三类

梨园: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演习法曲为主

隋唐宫廷燕乐:燕乐又称宴乐,即宴飨之乐,是相对于雅乐而言的

隋代七部乐、九部乐:隋代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了燕乐体制,并以国名、地名作为乐部的名称,置七部乐:一、国伎即西凉伎(甘肃一带),二、清商伎(汉代清商乐和相和歌),三、高丽伎(朝鲜),四、天竺伎(印度),五、安国伎(中亚细亚)六、龟兹伎(新疆库车)七、文康伎又称礼毕(汉族的一种面具舞)隋炀帝时,又增加了“康国”(乌兹别克斯坦地区,规模最小)“疏勒”两部乐舞,扩充为九部乐。

唐代九部乐、十部乐:唐时废除了“礼毕”将“燕乐”作为众乐之首,形成了唐代九部乐:燕乐、清商、西凉、龟兹、疏勒、康国、安国、天竺、高丽。唐九部乐中的燕乐是一部宣扬帝王功绩,歌颂太平盛世的乐舞。后来加入“高昌伎”,形成了十部乐,其中教重要的有清乐、龟兹乐、西凉乐。清乐本是华夏旧声,龟兹乐事少数民族音乐的优秀代表,西凉乐因离汉族地区较近,更多的体现了外来音乐与汉族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

唐代二部伎:“坐部伎”与“立部伎”是唐代宫廷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唐太宗时期。奠定于武则天时代,最终确立与唐玄宗时。“坐部伎”与“立部伎”是以演出形式为区分标志“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二部乐都是中原音乐与西域音乐的结合,其中吸纳最多的是西凉乐和龟兹乐,反映了一种文化选择。“坐部伎”与“立部伎”除演出形式不同外,其他方面也有着明显区别:立部伎规模大,人数多。坐部伎则相反。立部伎场面宏大,金鼓齐鸣。坐部伎则淡雅细腻,注重个人技巧

九十部乐到坐立部伎发展的意义:一、二者的联系:1、二者的沿革是隋唐时期音乐上继承发展与相互融合的现象2、从形式上看,逐渐形成具备组织规范,有系统的器物制度的音乐形式3、从使用范围看,均多用于礼宴外国藩主,使者以及朝会宴飨等重大国事场合4、从象征意义看,二者都有象征华夷融合的政治意义。二、二者的区别:1、从内容演边看,是讲宫廷燕乐中演奏的各民族传统歌舞改为以演奏唐代的创作歌舞为主2、从命名角度看,九、十部乐事从地域性与演出内容的角度命名,坐、立部伎则是以演出形式为命名的主要标准3、其演变历程表明,二部伎是为宫廷宴会的需要而建立的一套乐舞节目,同九、十部乐相比,它的艺术性大大增强,仪式性大大减弱

歌舞大曲,法曲:唐代的歌舞大曲是在相和大曲、清商大曲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音调发展而来的集器乐、歌、舞与一体的艺术形式,典型的大曲分为三大部分:一、散序:节奏自由的散板,纯器乐表演二、中序:节奏已固定,能上“拍“,又叫“拍序”,因以歌唱为主,又称为“歌头”,多为慢板三、破:以舞蹈为主,又称“舞遍”,节奏逐渐加快,至极快而结束。法曲是歌舞大曲的一个品种,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主要特点是在它的曲调和所用乐器方面,接近汉族的清乐系统,比较优雅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是唐玄宗据印度《婆罗门曲》改编而成,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共三十六段:散序六段,由磬、萧、筝等乐器独奏和轮奏。不舞不歌,中序十八段,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舞者翩翩起舞。曲破十二段,在急管繁弦中,以快速急促的舞蹈结束全曲。

百戏:百戏是中国古代各种戏、乐的总称,包括杂技,幻术等多种艺术表演形式。

1、汉代百戏:汉代百戏上承周秦散乐,并汇集了外来的多种民间表演技艺,是汉代最主要的表演形式之一。汉代百戏的表演项目十分丰富,演出规模有大有小,节目也不尽相同,有“鱼龙曼延”“总会仙倡”“东汉黄公”“乌获扛鼎”,南北朝后百戏被称为“散乐”

2、隋唐时的百戏:唐代在宫廷中设有散乐,更为专业化,代表唐代散乐巅峰水平的是“舞马”节目

戏剧:1、参军戏:产生于东晋石勒时期的一种有故事情节和角色表演的戏剧形式,它以诙谐笑谑为主,其中扮演被戏弄对象的角色叫“参军”,执行戏弄任务的角色叫“苍鹘”2、歌舞戏: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和角色表演,载歌载舞,或兼有伴唱与伴奏的戏剧形式,即以歌舞演故事,重要节目有《大面》:产生于北齐,表现兰陵王戴假面与敌作战的情景《钵头》:出自西域,表现湖人被猛兽吞噬,其子上山寻兽为父报仇的故事,反映了西域音乐文化与中原音乐文化的交流《踏谣娘》又名《苏郎中》:是一出讽刺喜剧,男扮女装,小丑扮相,一唱众和

《荀子·成相篇》:被认为是说唱艺术的鼻祖,其内容是关于政治讽谏,要求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政治,全文共三大段,包含同一节奏性的56次反复。33747.“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舂牍,二是指手持木杵舂米或夯土时所唱的“相”歌

说唱艺术:1、汉代的说唱艺术:俳优:类似西方小丑的角色,表演时一般执鼓,说笑,说唱。不只逗笑取乐帝王,更重要的是实行“乐谏”的目的2、唐代的说唱艺术:变文:唐代寺院为宣扬佛教教义,采用叙述性问题,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叫做“俗讲”。变文则是用于俗讲的有说有唱的本子。变文多由散文和韵文想结合而成,一般是以散文讲故事,再以韵文歌唱所述的故事内容。变文的题材原为佛经故事,后来也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王昭君变文》《董永变文》

吹奏乐器:排箫,笛,羌笛,笳,角弹拨乐器: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琵琶(琵琶是一种以演奏技法来命名的乐器,从形制上可分为两种,一是中国本土琵琶,根据鼗鼓的形式,创造的一种直柄,圆形音箱的弹拨乐器,称为“秦琵琶”“汉琵琶”“秦汉子”后简称阮,也是后来月琴的前身。二是西域传入的琵琶,主要有两种:一是曲项梨形琵琶,四弦。一是五弦琵琶,直项梨形。公元八世纪,琵琶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都有很大发展,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拨子演奏,构造共鸣箱变窄,便于左手按下部音位,音位由4个增至16个),古琴打击乐器:编钟、编磬“西汉第一编钟”—在山东济南章丘市洛庄汉墓出土了149件乐器,其中编钟的一种双音的性能良好,七声音阶齐全,可达四个八度之多,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第一套西汉早期编钟。其中出土的编磬多达6套,是我国考古发现的编磬中数量最多的,其中有四套在不同的调高上,均构成完整的七声音阶,音域达两个八度以上,磬底刻有许多铭文。方响,钹

鼓吹乐:鼓吹乐出现于清末汉初,来源于西域,主要用于军乐和公众卤簿踊跃,又分为:骑吹,骑在马上演奏。短箫铙歌,用于行军、出游、郊祀等盛大场面。横吹,在军中列岁演奏。黄门鼓吹,用于黄帝的仪仗乐队或宴乐群臣时演奏。内容原为出关入关的作战军乐,后多为民间歌曲

古琴艺术的发展:1、从演奏者来看;涌现了一批技艺精湛的专业琴家,董庭兰,陈康士2、从琴曲来看;数以百计的琴曲广为流传。《梅花三弄》《离骚》等3、从斫琴来看;已有四川雷氏等造琴世家,斫有诸多名琴流传于世,如“九霄环佩”“春雷”4、从地域流派来看;已有“吴声”“蜀声”等流派之分5、从琴学来看,涌现了不少琴学专著,赵耶利《弹琴手势谱》,陈拙《琴籍》6、从记谱法来看,唐代古琴的记谱法在原文字谱的基础上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出现了减字谱

蔡邕与《琴操》:作有琴曲《蔡氏五弄》,相传蔡邕曾撰有《琴操》一书,该书记录了先秦至汉代产生的近五十首琴曲操弄的歌辞与解题,是现存介绍早期琴曲作品最为详尽的著作,此书将汉代琴曲分为四种,分别是诗歌五首,九引,十二操,问间杂歌二十多首

阮籍与《酒狂》:《酒狂》是古琴中唯一的一首三拍子曲子,主题将调式主音和属音作为每拍首尾的支点,中间嵌入大跳音程,从而造成节拍轻重颠倒的效果,刻画出醉酒者醉意朦胧,步履蹒跚的神态

嵇康与《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汉魏时即已流传,该曲的题材一般认为取自《聂政刺韩王》,描写了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全曲共四十五段,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该曲的序、正声、乱声三大部分,可认为依然保留了相和大曲的“艳—曲—乱”的三部结构,全曲由两种音乐情绪不断交织与变化发展而成,一种是内在而深沉的抑郁性情绪,一种是外在而激昂的抗争性情绪,该曲以“慢商调”定弦(5512356),因商弦与宫弦同音高,故被认为有“臣犯君”的“杀伐之气”,与古琴“中正平和”的审美相冲突,遭到了不少文人与统治者的抵斥

琴曲《梅花三弄》:是唐人颜师古据东晋恒伊所作笛曲改编而成。该曲通过对梅花凌霜傲雪的神态的细腻描绘,表现了梅花高洁超俗的品格与傲世独立的精神,因乐曲由泛音演奏的主题音调在不同段落的不同音位上再现三次,故称为“三弄”琴歌《胡笳十八拍》:以蔡琰的身世为题材而创作的大型琴歌,《胡笳十八拍》共十八段,旋律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对比极为强烈,全曲抒情气息浓郁,音乐形象十分鲜明

十二律名: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载于《管子·地员》中,文中提出了有关音律与农业生产等相关联的观点,把音的高度与井的深度及植物生长三者相联,又把宫商角徵羽与家禽的鸣叫声相比较并把各音的精密高度作了完全合于科学的论断,从数理的角度提出了三分损益法。三分损益法是:先确定宫音的弦长数位81,“三分益一”在其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得到徵音的弦长数为108,再在徵音的弦长数上减去三分之一,即“三分损一”,得到商音的弦长数72,依次推算。宫:81商:72 角:64 徵:108 羽:96 这种律制以自然的五度音程相生而成,与欧洲古希腊时期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五度相生律”的生律原理相似,但三分损益法生律十一次后,不能回到出发律上,即“黄钟不能还原”

为解决黄钟不能返:1、多律思维:(1)京房六十律(2)钱乐之三百六十律2、

管律思维:荀勖笛律:计算不同音高所对应的管的长度时,必须把气柱的长度与管长之间的差数考虑在内,这个差数称之为“管口校正”根据此规律,他制成了12支用于定律的笛,每笛适于吹一律,正十二律,后世称之为“荀勖笛律”3、等律思维:何承天新律:把仲吕相生的“变黄钟”与“正黄钟”相差的弦长长度,分为十二等分,每生一律叠加一份,这样到最后刚好回到黄钟本律,这种生律方法虽不是真正的十二平均律,但就其效果而言,已经相当接近十二平均律了,这也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数学运算方法对十二平均律的探索,后世称之为“何承天新律”

隋唐时的宫调理论:1、苏祇婆三十五调:是西域所用宫调理论--“五旦七调”,即在五个不同调高上,以七声音阶各音作为主音可构成七中调式,共得三十五种调式2、八十四调理论:万宝常在“五旦七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七声”与“十二律”旋相为宫,十二律构成十二个均,每均都构成七中调式,得八十四调3、燕乐二十八调:在八十四调理论的基础上燕乐二十八调按照七宫、七商、七角、七羽分类

隋唐时期音乐专著:1、《乐书要录》:乐律学专著,武则天敕撰,元万顷编纂2、《教坊记》:崔令钦撰著的一部有关唐代教坊制度的著作,史料价值较高3、《羯鼓录》:由羯鼓名手南卓写成的一部有关于羯鼓的专门性著作4、《乐府杂录》:段安节所著,是有关唐代音乐的见闻录

记谱法:1、鼓谱2、声曲折,为声乐谱3、古琴记谱法:从文字谱到减字谱,(1)文字谱:《碣石调·幽兰》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首用原始的文字记谱法保留下来的琴曲,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琴曲谱(2)减字谱:古琴谱由文字谱简化成减字谱的革新是由唐代曹柔完成的,减字谱将原本文字谱描述左右手演奏需用的两句话简化成一个谱字,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减字谱的谱字多达180多种,但没有明确的节拍节奏符号,故同一首琴谱在不同琴派的演奏中,不仅风格上,而且节拍节奏的处理上也各有不同,减字谱的出现是古琴发展史上的质的飞跃4、燕乐半字谱:是工尺谱的一种早起形式,有管色谱和弦索谱两种,这些谱字由笔画简易的半字符号组成

《碣石调·幽兰》:此曲共四拍,清丽委婉,表现了空谷幽兰的清雅素洁及静谧悠远的意境。第一段是引子,曲调深沉,节拍较自由;其余三段是乐曲的主体。第二段与第三段采用泛音与按音交替出现的旋律,音色的变化和对比较大,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感慨;第四段多用清澈的泛音演奏,情调明朗,充满希望。从谱中可见纯律在古琴演奏实践中的应用。“碣石调”,是指乐曲的曲调形式,源于相和歌瑟调曲中的《陇西行》。“幽兰”,即指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抒发了抑郁沉思的情怀,音调古色古香,富有文人气质。

阮籍与《乐论》:作者首先对“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提出质疑,他认为音乐是天地的本体,万物的本性。同时认为统治者创造音乐,目的是在稳定万物,统一天下人民的意志。《乐论》对音乐提出了四点看法:一,音乐为“自然之道”二,音乐须平和恬淡三,音乐须整齐划一四,探讨了对“淫声”与悲乐的看法

嵇康与《声无哀乐论》:这是一篇自成思想体系的音乐美学专著,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八个回合的问答,论述了“声无哀乐”的主要观点:一、音乐是客观存在的,哀乐是人们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情感,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二、音乐的和谐是自然界所赋予的,他不会因外界条件的改变或者人类的哀乐情感而改变三、音乐虽不能表现情感,却能以其音响去刺激人,使人产生“静”“躁”的反应四、音乐本身并没有移风易俗的作用,但“声音以平和为体”,其平和与和谐的特性使人心平和,从而达到移风易俗的作用。《声无哀乐论》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首先体现了嵇康的美学思想实质“越名教而自然”,即超越对音乐的公里追求而回归其本性。将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加以探讨,更多的从音乐自身寻找规律。作为一部道家美学著作,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肯定有声之乐,但又摆脱名教束缚,注重对音乐本性的探讨,发展了道家的音乐美学。《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美学中最具有自律论色彩的著作,在世界音乐美学史上也战友重要地位。

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1、民间与宫廷的交流:相和歌,清商论2、华夷交流:南北朝歌舞戏,隋唐多部伎乐,宫廷燕乐,西域乐器3、域外输出:(1)日本遣唐使:吉备真备,藤原贞敏(2)《乐书要录》(3)唐乐:《秦王破阵乐》《兰陵王》(4)正仓院所藏的唐乐器

近古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市民化、剧曲化的特征。在此时期,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市民音乐活动的中心—宋元时期的瓦子、勾栏。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及重点。勾栏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伎艺。

曲子:是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萌芽于隋,兴起于唐代,繁盛与宋代,是中国文化中音乐与诗歌高度结合的产物。在唐代的发展:“曲子”是独立成一首的歌曲,它与当时齐言不同,是歌词长短相间,节奏灵活,接近口语并倚曲填词的歌曲形式。主要填词文人有白居易、刘禹锡等。作品有《杨柳枝》、《望江南》等。在宋代的发展:民间:曲子流传的基础是民间,歌台舞榭、瓦子勾栏、茶坊酒肆等都市曲子表演的场所。唱曲填词不仅是乐工们的专业活动,且成为广大市民的业余嗜好。民间曲子的广泛流传,直接影响到宫廷及仕宦府第。宫廷:宫廷的音乐机构大晟府与教坊,均以创作和演唱曲子作为重要任务。宋代

曲子的发展,产生了大量优秀的曲牌,涌现而来大批词曲作家。如柳永、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来源与创作方法:曲子主要来源是继承隋唐以来的民歌、曲子或大曲、法曲的片段。创作方法主要有a 依乐填词,方法:“减字”,减少歌句字数;“偷声”,增加歌句字数;“摊破”,在歌句间插进歌句;“犯调”,将属于不同曲牌的乐句连接成新曲牌。b 自创新曲,即“自度曲”或“自制曲”。如姜夔《扬州慢》《杏花天影》等。体裁与类型:体裁形式主要有令、引、近、慢等,“令”指较短小的曲牌。“慢”指较大且委婉抒情的曲牌。“引”、“近”一般较长,节奏较缓,多为大曲开始的部分和高潮之前的曲调。名称根据其表演方式和音乐风格、体裁加以区分。有“小唱”,执板清唱;“叫声”,民间歌吟叫卖;“嘌唱”,击鼓演唱令曲。

姜夔与《白石道人歌曲》:姜夔:南宋词人、音乐家。写有大量诗词和音乐作品。其著述今存《白石道人歌曲》中遗留的曲谱是我国古代音乐中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这部歌曲集中用三种记谱法写了三类不同形式的歌曲,包括祀神曲《越九歌》10首、用律吕谱记谱;琴歌《古怨》1首,以减字谱记谱;词调歌曲17首,用宋代俗字谱记写,其中《霓裳中序第一》、《醉吟商小品》、《玉梅令》三首是他的填词之作,其余14首为自度曲。姜夔作品的内容主要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个人身世的悲吟,他的词调歌曲声韵优美、格调高雅,是保存至今仍可演唱的宝贵音乐遗产。

唱赚:宋代艺术歌曲形式之一,以“缠令”和“缠达”的曲式结构,将各类曲牌组合成为套曲进行演唱,是曲子的进一步发展。表演形式:歌者一人击鼓演唱,另一人拍板,还有一人吹笛伴奏。命名:南宋绍兴年间,一人张五牛根据民间歌曲艺术“鼓板“中具有四片结构的《太平令》,创造了一个新曲牌—《赚》这种独特的曲牌运用到缠令的套曲中,由于演出效果突出,人们便将北宋时已出现的缠令与缠达两种曲式的表演形式以”唱赚“统名之。基本曲式:缠令:前有引子后又尾声,中间由若干同宫的不同曲牌联缀。引子—A—B—C—D……尾声;缠达:前有引子,后由同宫的两个曲牌反复交替。引子—A—B—A1B1A2B2……。

元散曲:定义:元代散曲是在宋代曲子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新音乐风格和语言特色的歌曲形式。它与元杂剧并称为“元曲”。创作方法:旧乐填新词和新创词曲两种。曲牌来源:北方少数民族进入黄河流域所带来的音乐,以及宋元社会流行的各种曲调,还有一定数量的创作曲。散曲的体制:小令、带过曲和散套三种形式。小令,又名叶儿,属单曲结构,短小精悍。带过曲,由两个或三个同宫曲联缀而成,前无引子,后无尾声。散套,又称套数,是散曲中前有曲牌作为引子,后又尾声“煞尾”,中间由若干同宫曲牌联缀而成的套区形式。

宫廷歌曲—《魏氏乐谱》:概念:《魏氏乐谱》是明末流传于宫廷的一些古代歌曲

或拟古歌曲的谱集。来源:宫廷乐官魏双侯避难东渡日本,在长崎定居。其四世孙魏浩将其祖传中国古代歌曲在日本京师教授学生,当时称为“明乐”。为了便于传授,选出50首刊印成《魏氏乐谱》。这些歌曲的词多取自《诗经》、汉乐府和唐诗、宋词,如《阳关曲》、《清平调》等,乐谱则采用带格的工尺谱记谱,反映了明代部分宫廷歌曲的面貌。乐器:笛、笙、横箫、筚篥、小瑟、琵琶、月琴、鼓、云锣、檀板等。另《魏氏乐谱》各曲多注有燕乐宫调名称:道宫、小石调、正平调、越调、双角调、黄钟羽、双调、仙吕调,共8种。日本称之为“明乐八调”。

小曲:定义:为民歌的一种,多有乐器伴奏和过门,艺术性较强,又称为杂曲、时曲、小唱。特征:既有单曲,又有变体,还可多曲联缀;既可一曲分开使用,也可重叠;曲间可加说白,也有加帮腔。伴奏乐器:北方常用三弦、八角鼓、四胡等,南方多用琵琶、弦子、月琴等。

聊斋俚曲:主要流传于山东蒲松龄的家乡淄川蒲家庄、峨山一带。形式:结合当地方言及各种小曲,编成说唱形式,这些作品被人们称为蒲松龄“俚曲”或“聊斋俚曲”。共有十三套,所用曲牌53个。代表作如《磨难曲》。

鼓子词:宋代说唱艺术。产生于北宋时期,因以鼓为节拍而得名。音乐特点是通篇只用一个词调反复演唱,每段兼以说白,构成抒情性和叙述性兼而有之的说唱艺术特点。表演时说白和歌唱相结合,以唱为主。形式:一人说,另有人伴唱。主要曲目:北宋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共12首,赵德麟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系最早以说唱音乐形式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这是目前唯一能够确定为宋代流传下来的鼓子词,也是宋代鼓子词的代表作品。诸宫调:宋元时代的大型说唱形式。有北宋时汴京勾栏艺人孔三传所创。音乐特点:将不同宫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演唱,体制宏大、曲调丰富,适合于表现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表演形式: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伴奏乐器:鼓、板、笛等,也用“水盏”或“弦索”。作品: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金代《刘智远诸宫调》,元代王伯成《天宝轶事诸宫调》,后两部作品都已残缺不全。宋代这种长篇说唱音乐形式的出现,是我国说唱艺术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

货郎儿:最初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歌曲形式,后又演变为一种说唱艺术。宋元时期,沿街挑担叫卖的民间商贩被称作“货郎儿”,其叫卖音调被布点加工后成为《货郎儿》或《货郎太平歌》,后也被作为曲牌用于元杂剧和散曲中。元代,《货郎儿》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用来说唱故事的《转调货郎儿》。表演形式:由一人讲唱,一手摇串鼓,一手打板伴奏,在元代很受下层人民的欢迎。货郎儿由最初的叫卖音调到歌曲,再到说唱,最后进入戏曲的发展过程,典型地体现了我国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一条主要发展规律。

陶真:是一种用琵琶或鼓伴奏的说唱艺术。约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题材和歌词比较通俗。宋代唱陶真的多是“路岐人”,即不入勾栏,只在街巷热闹之处演唱的艺人。

崖词:歌词较文雅,深受城市“子弟”的喜爱。云“唱崖词只引子弟,听陶真尽是村人”。

弹词:又称为评弹、弹唱词话、说小书等,是明代中叶兴起的一种板腔体曲艺,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一般认为它是在宋代陶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弹词因流传地区不同,名称也各有异。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等,其中苏州弹词的影响最大。特点:唱词以七言诗赞为主,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和三弦。形式:一般自弹自唱,有一人的“单档”、二人的“双档”,三人的“三档”。演唱时采用坐唱的形式,演唱篇幅可长可短。弹词的小型形式以基本曲调相同的唱段相接,仅在末尾加上一段表白和一首终场诗作终结。曲式结构:开篇、诗词、赞、套数等组成。著名弹词艺人:陈遇乾、俞秀山、马如飞等。“陈调”苍凉粗犷,“俞调”柔婉细腻,马调爽利清劲。

鼓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诸省尤其是山东、河北一带的说唱艺术。形式:演唱者自击鼓板,另有三弦、琵琶及二胡、四胡等伴奏。早期的鼓词都是长篇巨制,称“大书”清代中叶逐渐兴起了“摘唱”、“段儿书”的短篇形式。出现了木板大鼓、西河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等。

西河大鼓: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与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和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在木板大鼓和弦子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著名艺人:马三峰,他被称为西河大鼓的创始人之一。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伴奏而得名。著名艺人:何老凤。

道情:源于道教的“道家唱情”,因道士用道曲说唱道教故事而得名,后来传入民间。伴奏乐器:渔鼓、简板。

牌子曲:明清流行的小曲以“曲牌联套体”形式构成的套曲,用于演唱某种故事情节,也是各种曲牌体说唱的统称。形式:演唱者手持手鼓或檀板,伴奏乐器北方多为三弦,南方医琵琶、二胡为主。

琴书:曲牌体说唱艺术的一种,因用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曲种: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四川扬琴、云南扬琴等。形式:表演者兼奏乐器,并在唱腔、唱法上还分角色行当,近似不化妆的戏曲清唱。

花鼓:汉族民间歌舞,主要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表演形式:一男一女,男持锣,女背鼓,边奏边歌边舞。所唱曲调是在当地的小调和山歌的基础上形成的,节奏鲜明、旋律流畅。主要有安徽凤阳花

鼓、湖南和湖北的花鼓等。

木卡姆: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有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是一种流传了四、五百年的历史悠久的民间大型器乐歌舞套曲。它保留了许多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被称为“维吾尔音乐之母”。典型代表:喀什地区的十二木卡姆。内容:多是歌唱爱情,反映人们痛恨黑暗势力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意愿等。它具有统一的调式体系,是以歌舞乐组合而成的传统古典大曲。木卡姆除少数是六套以外,一般都有十二套。音乐结构:琼拉克曼(由散板的序唱开始,然后是多段体歌曲与器乐曲),达斯坦(由歌唱与器乐曲相间唱奏),麦西热谱(由数首舞蹈组歌组成,气氛热烈奔放)。2005年11月25日,“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囊玛:原是一种属贵族享用的歌舞音乐。曲式结构:引子—歌曲;引子—舞曲;引子—歌曲—舞曲几种。引子部分由器乐演奏,古朴悠扬。大部分囊玛的引子部分旋律是相同的。歌曲曲调典雅,节奏舒缓;舞曲节奏明快,情绪热烈。

中国音乐史试卷

甘肃联合大学03-----04学年补考试卷 《中国音乐史》试卷 学院 级 专业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 A .《吕氏春秋》 B.《管子·地员篇》 C. 《乐记》 D.《乐府要录》 2、磬属于“八音”分类法中的( )类。 A .金 B.土 C.石 D.匏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音乐机构是( ) 。 A 大司乐 B 乐府 C 教坊 D 大乐署 4、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的是( )。 A 李龟年 B 王麻奴 C 李延年 D 师旷 5、我国民间艺人的专业组织“社会”最早出现在( )。 A ,宋代 B ,商代 C ,汉代 D ,唐代。 6、下列作品中沈心工作曲的是( )。 A 《中国男儿》 B 《黄河》 C 《缠足苦》 D 《地球》 7、1927年,( )于上海筹建国立音乐院。 A 萧友梅 B 黄自 C 黎锦晖 D 冼星海 8、下面哪个大合唱不是马思聪创作的( ) A 《春天大合唱》 B 《牺盟大合唱》 C 《民主大合唱》 D 《祖国大合唱》 9、下列钢琴作品中属于贺绿汀创作的是( ) A 《五首素描》 B 《牧童短笛》 C 《牧童之乐》 D 《中国组曲》 10、下列作品中属于刘天华创作的是( )。 A 《光明行》 B 《怀乡行》 C 《前进操》 D 《三门峡畅想曲》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原始时期的古乐舞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曾侯乙墓编钟是古代________ 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全套编钟 _________枚,每组分三层,总音域可达_______________,每钟可发出 ___________两个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歌舞戏有 、 、 等。 4、“临川四梦”是指《紫钗记》、《邯郸记》、《南轲记》和__________。 5、我国目前所见的一部器乐合奏谱是 。 6、《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他的曲作者是 。 7、赵元任的主要歌曲作品有 、 、 , 其大型合唱作品是 。 8、冼星海创作特色是 、 、 、 。 三、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2.《溪山琴况》 3.《神奇秘谱》 4.黄 自 四、连线题(每题2分,共20分) 张 曙 《内蒙组曲》 任 光 《大刀进行曲》 阎述诗 《渔光曲》 马思聪 《五月的鲜花》 麦 新 《日落西山》 宋 扬 《嘉陵江上》 费 克 《古怪歌》 舒 模 《茶馆小调》 江文也 《跌到算什么》 贺绿汀 《台湾舞曲》

中国音乐史知识

中国音乐史部分知识 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歌思想内容的时代特征:a反应农民的痛苦生活。如:河北张家口的民歌《种大烟》山西河曲《提起哥哥走西口》。b反映在官僚买办的剥削下,工人的苦难生活和迫切要求解放的愿望。c热情歌颂了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d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了不少反映少数民族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压迫的民歌。 2.学堂乐歌的产生于发展:清末民初,新式学堂所开设的唱歌课及课上所教唱的歌曲叫学堂乐歌。 3.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a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b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鼓吹学习新文化。c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4 5.学堂乐歌的基本特点:a 反殖民地。b 现。c 趣。 6.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a 代音乐文化。c 7. 8. 9. 10. 11. 12.b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c上海同立音乐院。 13. 14.黎锦晖儿童歌舞剧:《麻 江》、《毛毛雨》、《特别快车》、《花生米》。 15.肖友梅: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哀掉引》、《新霐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问》、《五四纪念爱国歌》。 16.赵元任:《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收有132首作品,为歌曲,歌曲大部分收入《新诗歌集》、《儿童歌曲集》、《民众教育歌曲》,《老天爷》是最后作品。 17.刘天华: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 18.根据地的革命音乐;活动方式:a在部队中建立各种革命文艺团体。b成立:“高尔基戏剧学校”。c创作革命民歌和工农红军歌曲,这些作品的创作主要是利用各地群众所熟悉的民歌来填词改编,反映革命根据地人 页脚内容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1、学堂乐歌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国内各地建立了很多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大多都设有乐歌课。乐歌课在当时来说,既新鲜又时髦,吸引了不少人为它选曲、写词、配曲,以及投身于乐歌教育工作。1905年以后,随着乐歌课的增多,乐歌活动的声势和范围越来越大,逐步形成了所谓“乐歌运动”,这时期大家所唱的歌,一般称为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当时中国先进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抵御外侮等民主与爱国的思想。乐歌的旋律,大多采自欧美或日本现成的歌曲曲调,也有少量用中国传统乐曲填词的。 主要代表人物是沈心工(1870—1947)和李叔同(1880—1942)。学堂乐歌是中国新音乐的启蒙与开端,开创了近代国民音乐教育之先河。 2、萧友梅的代表作、贡献;。 萧友梅:广东中山县人,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加入“同盟会”。1912年赴德学习音乐并获博士学位。他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也是近代专业音乐创作的主要开拓者和主要作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音乐之父。代表作有声乐曲《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 3、青主、赵元任、黄自等的艺术歌曲、特点。 青主:原名廖尚果,著有《乐话》和《音乐通论》,是中国近代较早的音乐美学专著。出版《清歌集》和《音境》两部歌曲集,其中以《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最为有名。青主艺术歌曲的特点他尝试着运用欧洲的作曲技法,创作中国风格的艺术歌曲,在他的作品中,大都是自己创作并配钢琴伴奏,比较注重调性的布局和曲式结构的安排,注意艺术形式和人文精神内涵的融洽。彻底改变了学堂乐改那种“选曲填词”的方式,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已经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赵元任:著名语言学家,有"汉语言之父"之美称,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作曲家,被称为中国的“舒伯特”。他的代表作有声乐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合唱曲《海韵》等;他音乐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曲创作,尤其是艺术歌曲和合唱曲。而他创作的歌曲,音乐形象鲜明、风格新颖、旋律优美流畅、富于抒情性,同时体现了他在音乐艺术和语言学领域的双重才华。被认为"他是我国最早敏锐地感到和声在色彩上的意义和最早懂得运用…调性感 情?的中国作曲家。" 黄自:黄自艺术歌曲是他全部创作中最具有艺术价值的部分之一。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无论从内容、题材和风格方面都独具艺术魅力,并代表了黄自音乐创作风格的典型特征。他的代表作有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独唱曲《玫瑰三怨》、《花非花》等。其艺术歌曲作品的创作构思,在内容的选择上多是采用中国古诗词或现代近体诗词作为歌曲歌词,在艺术表现上以其唯美、细腻的音乐线条展示诗词本身所蕴涵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黄自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相结合,注重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展示和体现,使钢琴伴奏声部的音乐具有活跃、流畅的特点,丰富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真正使伴奏与旋律、诗词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

古代音乐史总结

古代音乐史总结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宋元时期 第一节市民音乐 一市民音乐的主要美容:包括曲子词、唱赚、鼓子词、陶真、诸宫调、宋元杂剧、元散曲、南戏、器乐独奏、鼓版、清乐、细乐、小乐器等多种艺术形式。二市民音乐的主要特点: 1.音乐艺术具有商品经济的性质。 2.有固定的演出场所——“瓦子”中的“勾栏。 3.有职业艺人和专业行会组织“书会”与社会 4.处于主流音乐的地位 5.艺术样式以综合性为主体,如戏曲音乐即是最突出的代表。 瓦子又称瓦肆或瓦舍,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 勾栏瓦子中用栏杆获帘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书会专为说话人、戏剧演员编写话本和脚本的行会组织,有许多文人加入其中, 社会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人组成的行会组织, 第二节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 一、宋代曲子 曲子是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音乐部分称曲子,歌词部分称曲子词,简称词。 1.曲子的繁盛 2.曲子的来源于创作方法曲子主要来源是是继承隋唐以来的民歌、曲子或大 曲、法曲的片段。创作方法有两种(1)依乐填词(2)自创新曲 3.曲子的体裁形式与名称(1)小唱(2)吟叫(3)嘌唱 4.唱赚(1)缠令(2)缠达 5.姜夔及其《白石道人歌曲》 二、元代散曲 继承宋代曲子的传统,金元时期又兴起了一种新的歌曲形式——散曲。元散曲与杂剧并称曲。用于抒情、写景、叙事等且采用清唱形式者称散曲;用于表演故事且采用代言体者称杂剧。 1.散曲的音乐 2.散曲的内容 3.散曲的演唱 4.散曲的三种体制(1)小令(2)带过曲(3)散套 5.散曲的伴奏 第三节说唱音乐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古代部分: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中国音乐的起源: 模仿说、感情说、劳动说; 乐舞:早期的音乐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所以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修订过,故后世又称此乐为《韶虞》。《箫韶》之名,是由于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代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对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六十四人,分为八行八列。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 “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天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 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 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 二,周秦时期的音乐: 周代的礼乐制度:君主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用二佾。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佾有两种解释:一,每佾固定为八人;二,人数与八佾相同,如八佾每佾八人,六佾每佾六人等。 音乐教育: 对象: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乐”的学习内容:乐德、乐语和乐舞。 乐德:“中、和、祗、庸、孝、友”;

乐语:“兴、道、讽、诵、言、语”; 乐舞:六代乐舞为主,如《云门》、《大咸》、《大夏》、《大濩》、《大武》; 学习目的:达到统治阶级提倡的“礼乐治国”。 六代乐舞:《云门》、《咸池》、《箫韶》、《大夏》、《大濩》、《大武》;前五部参照远古夏商时期音乐。《大武》内容描写周武王伐纣的全过程。 采风:是一种为了解民意、完善施政而采取的一种较为积极的举措。采风制度的建立为宫廷提供了大量的优秀民间音乐和歌词,而且为保存先秦时期的民歌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颂乐: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时等重大典礼时的乐舞。《诗经》里保存了《商颂》、《周颂》、《鲁颂》等三颂。内容大都是史诗性的,带有神话色彩。颂有乐章形式、有乐歌形式、也有纯器乐形式,一般速度较慢。 郑卫之音:代表民间俗乐。“郑卫之音”是郑国与卫国一带的地方音乐,它保留了浓郁的商代音乐特色,节奏奔放活泼,音乐优美抒情,风格上与“雅乐”迥然异同。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荀子曾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成相》篇。“成相”就是手持“相”这种乐器作为伴奏的说唱。《成相》篇的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 乐器:八音分类法:按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诸类乐器中以打击乐器较多。 乐律:三分损益法律是一种用数学计算的生律方法。把一个振动体(即弦长)的长度均分为三段,去掉它的1/3,得2/3,称“三分损一”。如加上他的1/3,得4/3,称为“三分益一”。这种取律的方法称为“三分损益法”。 三,两汉三国时期的音乐: 汉代的官方音乐机构有“太乐”和“乐府”两署,分别隶属于“奉常”和“少府”。 相和歌作为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包含了各种不同内容、形式的民谣。汉魏时期的相和歌作品数量相当丰富,大致分为“相和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以及“但曲”。如“相和引”的作品就有《箜篌引》、《商引》、《徵引》、《羽引》、《宫引》、《角引》等六曲。 汉代的歌舞以粗狂豪放的民间色彩,取代了周秦以来的宫廷歌舞的巫术风格。民间歌舞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讲课讲稿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

中国音乐史考试总结 名词解释: 1.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吕氏春秋?古乐》有记载,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其中包含8首歌曲,主要反映了汉族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 2.朱襄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中记有“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皆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这记载远古朱襄氏部落以音乐来求雨的事情。 3.韶乐:舜帝时的一部宗教性乐舞。韶乐集身于诗、乐、曲、舞为一体,韶乐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由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 4.贾湖骨笛:198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了20余支骨笛,是用猛禽的翅膀骨制成,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吹奏乐器。贾湖骨笛的出土,是我国音乐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音乐文化有九千年文明史的最直接有力的佐证。从已发掘的实物看,其形制固定,制作十分规范,实质较好,表现力极强,多数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以上。 5.大司乐:周初建立的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它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它的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教育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除此之外的另外两个职能是严格的行政管理和音乐表演职能。 6.八音:在周代出现八音的名称,是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的不同,将乐器分成八个类别。这种乐器分类法名称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7.郑卫之音:是我国周代郑国和卫国一带的民间歌舞。原是商民族聚居的地区。是保留了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可以说,它是商族音乐的遗声。 8.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管子·地员篇》中有详细记载。 9.百戏:百戏是汉代俗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它包括角觝、杂戏、魔术、歌舞等形式。常有歌手、鼓、钟、罄等为之伴奏。10.李延年:是汉代协律都尉,他善于歌唱和创作,很受汉武帝的赏识,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的“新声十八解”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 11.京房六十律:西汉乐律学家京房创制了“六十律”理论,此理论是在用三分损益法产生了十二律之后,继续往下相生直至六十律。京房想通过六十律来解决十二律旋宫音律均等问题。 12.吴歌:又称吴声歌,它是东晋始采自江南一带的民歌,风格抒情细腻。从歌词的内容、伴奏形式看,吴歌应是一种独唱性质的抒情曲。如《子夜歌》、《上声歌》等。 13.清商乐:清商乐又称清商曲,隋唐时简称清乐。它是北方和南方民间音乐的融合,但主要是南方音乐,包括江南吴歌、荆楚西声。 14.西曲:西曲大约是在南朝时期流传在今江陵一带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和倚歌。如《莫愁乐》、《那呵滩》等,有一部分为文人所作 15.《碣石调·幽兰》: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它由六朝两代丘明传谱,原谱是唐人手抄的卷子,也是迄今我国最古老的曲谱。曲名前冠以调名,应该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此曲的曲调清丽委婉,节奏缓慢悠扬,主要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概。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3)

1.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出土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2.远古时期的乐舞形式表现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3.孔子看过乐舞《?韶乐?》后,给予了“尽善尽美”的评价。 4.“ ??巫乐??”和“淫乐”是商代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5.周代设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 ?春官?。 6.《大武》是颂赞帝王周武王?的战功的乐舞。 7.《诗经》可分为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雅?多是贵族文人创作的音乐作品。 8.春秋时期产生了我国最早的计算乐律的方法——?三分损益法??。 9. ?编钟艺术?艺术是春秋战国时期乐器最突出的成就。10.先秦诸子中,?孔子?提出了“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持有“非乐”观点的则是?墨子??。11.李延年根据胡曲《摩诃兜勒》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是吸收西域音乐进行创作的最早记载。12.汉代鼓吹可分为黄门鼓吹、横吹、骑吹和?.短箫铙歌?四类。13.相和歌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15.南北朝时期,着名的龟兹音乐家??苏祗婆??曾将龟兹乐律理论传授给长安音乐家郑译。16.清商乐中,流传在今天湖北江陵一带的民间音乐称为?西曲?。17. ??歌舞戏?是兴起于南北朝末年的一种具备戏曲雏形的艺术形式。18.《声无哀乐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着名隐士嵇康?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19.唐代最着名的燕乐大曲《霓裳羽衣曲》,相传由唐玄宗李隆基改编。20.唐代的音乐机构中,隶属于宫廷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21.隋代乐工万宝常提出了“ ?八十四调?”的乐律理论。22.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23.古琴减字谱为唐代曹柔?所创。1.黄帝时的乐舞《咸池》是远古时期一部代表性的乐舞。(×)2.原始音乐的旋律很发达。(×)3.远古时期的乐器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4.商代肯定已经存在五声、七声音阶。(√)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建立于商代。(错)6.五音孔埙最早见于周代。(×)7.西周时期已出现了转调的理论。(√)8.“六代乐舞”在周代各类乐舞中地位最高。(√)9.《诗经》中涉及到的我国古代乐器有 28种。(×)10.《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11.先秦道家的音乐主张表现为提倡音乐。(×)2.相和大曲还没有具备三段式歌舞曲的基本结构原则。(×)13.“百戏”一词首见于汉代。(√)14.卧箜篌是从西域传来的乐器。(×)15.“阮”这一乐器名称是因阮籍善弹此乐器而得名。(×)6.汉代律学家何承天推算出了“六十律”的乐律理论。(×)17.琴曲《广陵散》又被称为《聂政刺韩王曲》。(√)18.北方音乐是清商乐的主要组成部分。(×)19.蔡琰创作的琴歌《胡笳十八拍》是我国古典音乐文化的一部佳作。(√)20.京房找到了“管口校正”的规律。(×)21.曲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

中国古代音乐史 总结

PS:个别字不知道怎么打出来所以就是凑起来的,注意了哈:革及(这是一个字)、春(下面的日要开叉 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1.、远古时期音乐形式以及特点:远古音乐与狩猎、捕鱼等物质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实用性强。宗教及巫术色彩浓厚。原始时期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表演形式,这是我国音乐早期表现形式。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艺术表演形式简单,因而歌、舞、乐三者之间相互依赖依存。原始月舞分两类:一是劳动结合。二是与黄帝等统治者有关,歌功颂德。原始音乐的音调是极为简单的,最初可能没有一定的音律,只是运用一些高低不等的音而且很不肯定的音连接起来。后来经过长期的实践,才逐渐有了简单的音律观念,开始运用他们认为比较谐和的几个音来构成曲调。 2、夏商代表性乐器:1)击乐器:鼓、磬、钟。2)管乐器:骨笛、龠、埙。 (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一座墓葬,出土了共25支鹤骨制成的笛,其年代约8000(正负150)年,七音音阶。 第二章周秦的音乐 1、六代之乐即六代乐舞。包括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以及周初的《大武》。这六部规模宏大的典礼音乐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歌功颂德。特点是规模宏大,有个尤物,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 2、雅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在大典的时候用于表演的乐歌。大雅的内容与送相似,所用场合亦大体相同。如两君相见礼。小雅比较接近于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整理或改编而成的。小雅用于诸侯大射、燕礼以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有唱的,也有只奏不唱的。 3、郑卫之音:当时黄河流域一带以郑、卫、宋、齐等地的民歌最具有特色,在群众中有广泛的影响,所以士大夫们常以“郑卫之音”来作为北方民歌的代称。 4、成相:是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古时人们在进行春米等劳动时,常常伴随杵声而歌唱,称之为“相”。春米所用的杵,后来转化为乐器,是用一根几尺长的竹筒顿地发声,成为春犊。成相是说唱音乐的远祖。 5、八音: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制作材料为准的分类法,将所有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6、春秋战国时代的音乐理论:儒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崇尚“先王之道”,主张“为政以德”,提倡所谓“礼治”。因此他特别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感化人的能力。孔子承认音乐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他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而又特别强调善的重要。他特别推崇以歌颂舜的文德为内容的《韶》是尽善尽美的艺术。而对武王伐纣的《大武》则评之为“尽美矣,未尽善也。”荀子在哲学上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生性是恶的必须经过教育才能善变,因而更加强调礼乐教育的重要性。主张按照“以古持今”、“以时顺修”的原则,改造旧的礼乐,创造新的作品,以适应新时期社会教育的需要。但他仍然把人分为两等,认为上等人可以接受礼乐教育,“众庶百姓则必然以法数制之。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后来在《乐记》中有比较系统的阐述。《乐记》除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上面曾提到的那些儒家音乐观点外,特别在音乐的本源和音乐反映民情、政情方面有突出的见解。墨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是当时儒家处于完全对立地位的学派。墨子是一个从小生产者阶层中涌现出来的伟大思想家、博学的学者和政治活动家。他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力主一国之治必须达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最低生活要求。反对统治阶级的奢侈享乐,主张“节用”、“非乐”。墨子认为,音乐既不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且还“将必厚敛乎万民”,徒然增加劳动者的负担;音乐不但不可能治理天下,而

中国音乐史试卷

中国音乐史试卷 甘肃联合大学03-----04学年补考试卷 《中国音乐史》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学院级专业姓名 得分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生律法“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载在( ) A(《吕氏春秋》 B.《管子?地员篇》 C. 《乐记》 D.《乐府要录》 2、磬属 于“八音”分类法中的( )类。 A(金 B.土 C.石 D.匏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音乐机构是( )。 A大司乐 B乐府 C教坊 D大乐署 4、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 的是( )。 A李龟年 B王麻奴 C李延年 D师旷 5、我国民间艺人的专业组织“社会”最 早出现在( )。 A,宋代 B,商代 C,汉代 D,唐代。 6、下列作品中沈心工作曲的是( )。 A 《中国男儿》 B 《黄河》 C 《缠足苦》 D 《地球》 7、1927年,( )于上 海筹建国立音乐院。 A 萧友梅 B 黄自 C 黎锦晖 D冼星海 8、下面哪个大合唱不是马思聪创作的( ) A 《春天大合唱》 B《牺盟大合唱》 C《民主大合唱》 D《祖国大合唱》 9、 下列钢琴作品中属于贺绿汀创作的是( )

A 《五首素描》 B 《牧童短笛》 C 《牧童之乐》 D 《中国组曲》 10、下列作品中属于刘天华创作的是( )。 A 《光明行》 B《怀乡行》 C 《前进操》 D《三门峡畅想曲》 得分评卷人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原始时期的古乐舞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1 2、曾侯乙墓编钟是古代________ 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全套编钟 _________枚,每组分三层,总音域可达_______________,每钟可发出 ___________两个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歌舞戏有、、 等。 4、“临川四梦”是指《紫钗记》、《邯郸记》、《南轲记》和__________。 5、我国目前所见的一部器乐合奏谱是。 6、《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他的曲作者是。 7、赵元任的主要歌曲作品有、、,其大型合唱作品是。 8、冼星海创作特色是、、、。 得分评卷人三、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新法密率 2(《溪山琴况》 3(《神奇秘谱》 4(黄自 得分评卷人四、连线题(每题2分,共20分) 张曙《内蒙组曲》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word资料13页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 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 第二章周代音乐 1、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雅乐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四夷之乐

中国音乐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儿童歌舞剧: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立的一种旨在教育儿童的载歌载舞的演剧形式。代表作有《可怜的秋香》、《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有着启蒙性的重要意义。此外,以形象的艺术形式对儿童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开拓性的作用。 3.沈心工(1870-—1947),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上海市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1897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堂,1902 年东渡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同年在东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 研究乐歌的创作,1903年回国任教原校,后担任附小校长.1911年任该校校长, 1922年兼任大学训育主任.先后编创了许多学堂乐歌作品和《学校唱歌集》等.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 1947年病逝于上海. 4.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沙川,我国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年入清华学校,1921年开始学习钢琴,1922 年开始学习和声,1924 年赴美国留学,入欧伯林大学学心理学,1926年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 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继续学习音乐,1929 年创作交响序曲《怀旧》并获学士学位并回国.1930年任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兼教务主任.其创作的题材,体裁丰富多样,作品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并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

音乐家。他创作的音乐作品,属于我国30年代高水平音乐创作。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国立音专”,即“学院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及时“国立音专”的光荣,也是中国音乐的骄傲。代表作有《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长恨歌》、《思乡》。 5.《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6.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1年秋考入南洋公学,师从蔡元培先生。1906年编印了《音乐小杂志》。被称为南山律宗弘一大师,前期是我国近代一位才华出众的艺术大师,后期是佛教界荤奉的领袖。《祖国歌》《春游》《送别》《悲秋》《山色》《观心》。 7.萧友梅:专业音乐创作的开拓者---萧友梅,与蔡元培在上海共创立了“国立音乐院”。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钢琴曲:《哀悼引》《夜曲》,代表作《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音乐理论著述:《乐学研究法》《和声学纲要》《近世西洋音乐史纲》《普通乐学》。 8.黎锦晖:高举平民音乐旗臶的音乐家,湖南湘潭白竹村人,1919,在

音乐史学习体会

音乐史学习体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学习体会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1302 陈世豪 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结束了,通过本学期对中国音乐简史及欣赏的学习,我对音乐的认识与感受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还欣赏了歌剧《白毛女》的片段。我想说音乐无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激昂的时候兴奋,低落的时候忧伤,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总是意犹未尽。教室里的音响效果虽然不好,但是我们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精彩的画面和欣赏中去了,感觉不到自己与音乐之间的差距。老师的热情、同学们的积极性就是最好的表现 学习了中国音乐简史至少我对中国音乐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在学习中国音乐起源的时候,我惊讶于它悠久的历史。我记得当时老师讲到秦汉的时候,给我们听了一段《广陵散》,它是汉族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这首曲子我只听过那一遍,但对它的印象却极其深刻。课程中我们欣赏的美妙音乐作品,除了歌曲,也包括婉转悠扬的音乐会视频等,总是让我心里无比激动或者平静起来,音乐就是拥有这样神秘的力量。经过课程中与交响乐的相处,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开始更加热爱中国古代音乐。中国音乐简史及赏析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而作为我们听众,即使不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却也应该用心去聆听,中国古代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古代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这些体会都是在音乐鉴赏课上了解的,一学期的音乐鉴赏课程,虽说时间很短,但是它使我在生活中对音乐的理解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通过老师的讲解,体会音乐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独特魅力,这门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以前我听音乐,只是觉得好听,也不去想其中所要表达的东西,只是单纯的听音乐,而且喜欢听流行的音乐,不喜欢古典类的音乐。现在才发现,只有真的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才能真正的从心里感受它所带给你的感受。一首欢快的音乐,它的旋律,欢快跳跃,所带给你的感觉就是快乐的,幸福的。然而一首悲伤的歌曲,只要听到它的旋律,你就会感觉到一种压抑,从内心中产生了一种悲的情感,一旦理解,就能感受其中的情感。这是我学到的,无论听什么音乐,只要旋律一响起,你就能理解作曲者在音乐中注入了怎样的情感。这就是音乐鉴赏的所在,理解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涵。而且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周围的人和事物,生活态度也积极了很多。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涤荡,使我们感到放松,内心变得宽广。

(0831)《中国音乐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单选题]周朝建立的音乐机构是_______。 A:太常寺 B:教坊 C:大乐署 D:大司乐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________的歌唱被形容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A:秦青 B:王豹 C:韩娥 D:绵驹 参考答案:C 3:[单选题]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共______件。 A:63 B:64 C:65 D:66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周代的乐器分类法"八音”是依据_______分类的。A:演奏方法 B:制作材料 C:乐曲品种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商民族盛行的求雨舞是________。 A:雩舞 B:魌舞 C:大濩

D:桑林 参考答案:A 6:[单选题]孔子在观看_____________的演出后曾经"三月不知肉味”。 A:葛天氏之乐 B:云门 C:咸池 D:箫韶 参考答案:D 7:[单选题]“候人兮猗”相传是________时期的一首情歌。 A:夏桀 B:夏禹 C:商汤 D:商纣 参考答案:B 8:[单选题]原始乐舞___________的表演形式是"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A:伊耆氏之乐 B:葛天氏之乐 C:朱襄氏之乐 D:箫韶 参考答案:B 9:[判断题]曾侯乙墓葬位于湖南省。 参考答案:错误 10:[判断题]“笙”属于竹类乐器。 参考答案:错误 11:[判断题]《云门》是黄帝部族崇拜云图腾的乐舞。 参考答案:正确 12:[判断题]《成相篇》记载于《乐记》一书中。 参考答案:错误 13:[判断题]墨子提出了"非乐”的思想。 参考答案:正确

14:[判断题]乐悬制度对王的规定是"宫悬”。 参考答案:正确 15:[判断题]春秋时期的师况是卫国著名的宫廷乐师。 参考答案:错误 16:[判断题]“三分损益法”记载于《管子?地员篇》中。 参考答案:正确 17:[判断题]陶埙是我国出土数量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的原始吹奏乐器。 参考答案:正确 18:[判断题]贾湖骨笛出土于陕西的舞阳县。 参考答案:错误 19:[判断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歌诗总集,保存了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参考答案:正确 20:[判断题]伶州鸠是周穆王时期的著名乐官。 参考答案:错误 21:[判断题]老子提出了"大音希声”的音乐观。 参考答案:正确 22:[判断题]“六代之乐”被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 参考答案:正确 1:[判断题]乐府机构创建于汉代。 参考答案:错误 2:[判断题]鼓吹曲以鼓、排箫和铙为主奏乐器。 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我国律学史上第一个将弦律与管律加以区分的人是汉代的京房。 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被田青评价为中国佛教音乐史上第一位杰出的中国佛曲作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萧衍。 参考答案:正确 5:[判断题]琴曲《酒狂》相传为三国时期的阮籍所作。 参考答案:正确 6:[判断题]教坊是由政府管辖的音乐机构。 参考答案:错误 7:[判断题]《梅花三弄》最早是一首笛子曲,相传由东晋时期的桓伊所作。 参考答案:正确 8:[判断题]减字谱是晋代的曹柔在"文字谱”的基础上革新创造的一种古琴记谱法。 参考答案:错误 9:[单选题]汉武帝时期乐府机构的重要领导人是_________。 A:司马相如 B:蔡邕 C:李延年 D:嵇康

中国音乐史

1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 18 1、我国音乐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依据是什么? 2、这一章提到有哪些古歌和古乐舞? 3、远古及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类型?请举出八种乐器的名称。 4、我国音阶可以肯定在多少年前已经形成,有何依据? 19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43 简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这时期音乐文化有哪些成就? 我国有明确的音乐教育制度始于何时?如何进行? 周代有哪几种重要的乐舞?什么是六舞? 《诗经》、《楚辞》产生于什么时代?他们与音乐有何关系? 什么叫“八音”?每类列举出两种乐器。 本章论述的时期流行哪几种音阶?十二律是什么? 儒家的音乐哲学、音乐美学最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对于墨子的“非乐”思想如何评价? 44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72 1、名词解释: 百戏、 乐府、 鼓吹、 相和歌、 京房十六律、 李延年。 清商乐、 歌舞戏、 何承天新律、 文字谱、 《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相传为我国东汉流传的一首古琴曲。其曲谱最早见于朱权《神奇秘谱》,共有四十五段,分为六大部分,即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从每段的小标题判断,《广陵散》的表现内容和 《碣石调·幽兰》。 2、汉代俗乐的发展表现哪些主要内容? 3、两汉时期,哪几类乐器的发展反映出值得注意的内容? 4、魏晋南北朝的音乐文化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 5、《声无哀乐论》和儒家音乐思想有哪些相对立的观点? 6、古琴音乐的成熟和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7、简述两汉,魏、晋时期琵琶类乐器的发展。 73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

自己总结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1、山东大鼓是北方各种大姑中较早进入城市、较早成熟成型的曲 种之一。(何老凤、郭大妮) 2、京韵大哥是原流行于河北的木板大鼓与平津的清音子弟书合流 而成的“怯大鼓”,再加上北京的方言,又吸收了京剧等戏曲艺 术的表演、唱腔和器乐伴奏等,形成了京韵大鼓(白云鹏、刘 宝全) 3、京剧是乾隆后期以徽剧、汉剧作为基础的一种“皮黄戏” 4、西洋音乐于唐代传入中国。 5、冯玉祥的三大军歌:《射击军纪歌》《战斗动作歌》《利用地物歌》 6、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春游》《缠足苦》《竹马》《体操— —兵操》 7、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学堂乐歌——《男儿第一志气高》 8、《黄河》沈心工是我国最早的由我国作曲家写的学堂乐歌。 9、李叔同第一个留学国外的音乐人,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 ——《音乐小杂志》,还组织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春柳社” 10、《送别》奥德威曲李叔同词 11、京剧名角: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周信芳程砚秋余叔岩 12、《春江花月夜》由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而成。 13、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二泉映月》 14、1912年时民国政府教育部确立了音乐课,小学音乐课称为“唱 歌课”中学称为“乐歌” 15、萧友梅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管弦乐队(17人)中国历史第一个音

乐家的铜像也是萧友梅。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正 规的高等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名为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他编写的《卿云歌》被确认为我国 的第一个国歌。 16、赵元任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他》(刘半农词)《织布》《劳动 歌》《卖布谣》《老天爷》等 17、黎锦辉中国流行音乐之父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专门培养歌舞人 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后改名为——“明珠歌舞 剧社”,还创办了当时影响最大的儿童文化周刊《小朋友》,创 作了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 18、刘天华创作了第一首二胡进行曲《光明行》代表作还有《病中 吟》又名《安适》是第一首二胡独奏曲,《月夜》《空山鸟语》《良宵》又名《除夜小唱》。 19、陕北民歌《绣荷包》《观灯》《蓝花花》 20、黄自代表作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抗战歌》《旗正飘飘》以 青主之名写了宋代诗人李之仪的诗为词,写作了《我住长江头》。 21、聂耳《卖报歌》1934年是聂耳的音乐年,创作了《毕业歌》选 自《桃李劫》,《牧羊女》选自《飞花村》,还改编了《金蛇狂舞》,《昭君出塞》,为田汉的舞台剧《扬子江暴风雨》配乐,包括《码 头工人》《打桩歌》等,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了主题歌《义 勇军进行曲》和插曲《铁蹄下的歌女》。群众歌曲:《义勇军进 行曲》《毕业歌》《前进歌》《自卫歌》等,抒情歌曲:《铁蹄下

中国音乐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音乐史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1在远古社会中,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溶为一炉,不可分离,所以古代文献中常把音乐写作( );2到周代时,周的统治者把从黄帝开始之周代的由各代所制的乐舞,统称(" "),用于宴飨和祭祀活动中;3《诗经》中的"国风"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北方黄河流域以秦声为主以( )为代表的民歌;一类是长江中,下游以周南,召南为代表的民歌;4春秋,战国时代,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圆篇》中对乐律学提出了(" ")的理论,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 )的律学理论;5到汉武帝时,西汉进入到全盛时期.(" "),公元前112年西汉政府设立了在我国音乐历史上有名的音乐机构———( );6 "相和歌"的另一种含义是一种歌曲的演唱形式.它最早为无伴奏的(" "),以后发展成"但歌",一直发展到由( )相和歌;7北魏的太武帝在统一北中国以后,曾大量接受了先进的汉族音乐文化,( )在这个时期利用鲜卑族民歌曲调,填新词"凡一百五十章",叫作(" "),也叫"北歌".8《声无哀乐论》是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篇 ( )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 ")的对话形式写成;9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的民歌中的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的选 择,( ),加工,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做(" ");10工尺谱是以记写音乐符号的(" ")而得名的的一种记谱形式;11姜夔的词体歌曲现保存有( )首,这些作品都附带乐谱(工尺谱),这是仅见的宋代( ),对于我们考证,了解宋代音乐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12唱赚是唐,宋时期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曲本叫( )其音乐范围很广,既包含传统的艺术歌曲,也有当时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歌曲;13弹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的艺人,其中以乾隆年间的苏州艺人王周士,嘉,道年间的( ),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尤为著名.二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计10分)1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作者是: a(嵇康), b(陈康士), c(郭沔)2见诸记载的琵琶曲《楚汉》最早演奏者是: a(成玉), b(汤应曾), c(张雄)3《弦索备考》的编辑者是: a(荣斋), b(华秋萍) , c(王猷定)4《乐府传声》的作者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