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人类学:探究疾病与文化互动关系

医学人类学:探究疾病与文化互动关系

医学人类学:探究疾病与文化互动关系
医学人类学:探究疾病与文化互动关系

医学人类学:探究疾病与文化互动关系

文/明海英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疾病就与之相伴。对疾病与健康,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理解。认识疾病与文化之间互动的关系是医学人类学的独特切入点。

研究视角非常宽阔

医学人类学是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生态、文化和医学等多学科结合的视角,研究人类的疾病、健康、医疗体系、求医行为等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医学人类学是在人类与疾病和死亡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张实介绍说,其主要研究内容有:生物医药文化问题;保健和疾病的社会体制的相互作用问题;营养、生育、老龄化、严重精神病等在用药物的人类学问题;古今中外种族社会中的医学制度的分析比较问题等。

医学人类学的研究视角非常宽阔。中山大学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华介绍,纵向来说,从生命的起源、人类的起源追溯疾病的起源;从人类与其他生物共生的角度,探讨病原体与人类宿主的关系,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从医学起源和发展的角度,探讨人类对抗疾病的进程和不同的手段。横向来说,擅长于跨文化比较,从全人类各种不同文化中抽提出不同的病因学观念、治疗方法,并探讨潜藏在这些医疗现象下的文化特征。

疾病、健康与文化的关系是医学人类学研究的焦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张有春介绍,围绕疾病与文化的关系,医学人类学大体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文化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人们透过它来认识疾病与健康;另一种认为,人类所有的文化都是为了保持自身身心健康与安全、适应生存环境而设计,文化只是人的生物性的延伸,是平衡生物性的一种现实。他表示,上述观点构成了医学人类学的两种主要理论视角:社会文化视角与生物文化视角。20世纪80年代末,生物文化视角受到抨击。

揭示医疗行为的社会文化环境

医学人类学的研究资料涉及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方方面面。张实表示,医学人类学者应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应用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方法,观察当地的传统治疗方法、医疗体系、风俗习惯和生育行为,收集相关的民族志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形成自己的理论。

医学人类学在收集材料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观察的方法。“研究者要在治病仪式、医疗行为或其他活动中集中进行系统观察和记录,并随时随地观察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行为、礼节,以及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等,以揭示其医疗行为的社会文化环境。”张实介绍,参与观察者要深入当地社会生活,尽量用当地人的视角来分析观察事物,研究当地人的文化。这一过程要求研究者转变角色、态度和行为,成为启发者、引导者和讨教者,使被调查者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陈华表示,近年来,医学人类学的定性研究已发展出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主要包括:医疗民俗收集、书写或视觉材料分析、录像录音和照片分析、家谱和家系图、社会网络分析、画图与塑模、投射技术、结构式短文、医疗机构民族志、多点民族志、计算机分析等。他说,为提高资料的有效性,在收集资料时,研究人员、研究技术和研究场景要标准化。对于同一个现象要使用几种不同的研究技术进行调查,相互验证,这种方法称为三角构型。此外,医学人类学家还进行实验室工作,例如在实验室对传统药物进行药理学分析。

从吸收借鉴向本土化应用转化

在我国,医学人类学研究呈现出从译介国外学说、理论,到逐步快速发展的态势。张实介绍,我国的医学人类学从吸收借鉴转向自觉本土化的应用研究,有更多的学者开始把它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艾滋病研究、毒品问题、生育健康、青少年饮酒问题等。

由于同时关注到人的生物性与文化性,医学人类学成为最活跃、最具理论创新潜力的人类学分支之一。张有春表示,在中医研究领域,对人类学方法与视角的呼唤尤为强烈。人类

学知识的应用成为中医研究的热点话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中医研究的范围与思路。他说,我国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系统的疾病认知与医学体系,这既需要医学专家的整理与临床应用,也需要人类学家从本学科视角出发进行研究,以加深对人类病痛体验及应对的普同性与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由于各个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不同,民族医学的发展现状也各有不同。有的民族医学不仅有多样的诊疗方法,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医药理论体系;有的民族则只保留了少量的医学书籍,且散落在民间,目前尚在系统整理中;有的则没有文字记载,只流传了一些单方和验方或简单的诊疗方法,有待进一步发掘和整理。”张实认为,对民族医药的研究应以各民族医学理论体系为主线,借助宗教学、民族文学、医学人类学、民族史、地方志等进行考察研究。

在陈华看来,我国医学人类学的任务在于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去探讨各民族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的本质,从文化的角度去探讨医学理论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功能。

2019年 语言与文化 期末考试答案

语言与文化 一、单选题(题数:40,共分) 1被称作“美国人类学之父”的是()。(分) A、索绪尔 B、洪堡特 C、康托尔 D、鲍亚士 正确答案: D 2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出自哪位文学家()(分)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正确答案: A 3 ()是西藏那曲中“曲”的藏语含义。(分) A、湖泊 B、河流 C、丘陵 D、山峰 正确答案: B 4 “包氏父子”属于哪种所指关系()(分) A、无限集 B、空集 C、不定集 D、有限集 正确答案: D 5 ()是英语、汉语、傣语的亲属称谓中都有区分的语义特征。(分) A、血缘 B、长幼 C、远近 D、性别 正确答案: A

6首先发现了最大序数悖论的数学家是()。(分) A、康托尔 B、布拉里·福蒂 C、华罗庚 D、塞万提斯 正确答案: A 7语言起源的多元论指的是早期智人第几次走出非洲()(分) A、第四次 B、第三次 C、第二次 D、第一次 正确答案: C 8我国哪位思想家提出过符号任意性原则()(分)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正确答案: D 9自相论认为语言系统体现了人类什么能力()(分) A、语言能力 B、后天经验能力 C、语言能力和后天经验能力的交互作用。 D、遗传 正确答案: C 10 “语言是有限规则和单位生成无限的句子”这句话出自于哪位语言学家()(分) A、索绪尔 B、洪堡特 C、乔姆斯基 D、韩里德 正确答案: C 11智人走出非洲称为()。(分) A、第一次走出非洲 B、第二次走出非洲

C、第三次走出非洲 D、第四次走出非洲 正确答案: B 12在语言中形成的最为高级的语言是什么()(分) A、符号 B、英语 C、汉语 D、数学 正确答案: D 13 ()是指由词演变成词组的过程。(分) A、虚化 B、语法化 C、词汇化 D、组合 正确答案: C 14下列哪类人的进化程度更高()(分)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正确答案: C 15沃尔夫的()观点认为“同一个物理证据,并不是所有的观察者都得到相同的宇宙图式,除非他们的语言背景相同或相似。”(分) A、语言共相论 B、语言相对论 C、语言自相论 D、文化相对论 正确答案: B 16茶马古道路过的中甸是现在的()地区。(分) A、丽江束河镇 B、香格里拉 C、西藏那曲 D、云南大理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 专业: 姓名: 学号:

人类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具解放性的。它不仅纠正种族和文化优越性的谬论,而且致力于研究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所有民族。它对人的本质的阐明超过哲人的所有反思或实验科学家的所有研究。 ——美国哲学家格拉斯·德·拉古纳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人类学主要分为: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主要研究内容是文化和人,其主要的代表理论为: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功能主义、历史主义、文化与人格、结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新进化论等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怀着对种族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厌恶和对落后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建立了“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其中以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兹·博厄斯为个中翘楚。文化相对主义理论的核心人物是梅尔赫尔斯科维茨,他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批判甚至摧毁那些与自己原有文化不相吻合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博厄斯认为,19世纪要发现文化进化规律的企图和把文化发展的阶段模式化的企图,都是建立在不充分的经验、证据之上的;而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独特历史,其形态并无高低之分,“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这些术语只是反映出某些人的“种族中心论”观点,这些人以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比其他人更正确。他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都有自己的逻辑、社会思想、世界观和道德观,人们不应该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衡量其他民族的文化——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继博厄斯之后,许多文化人类学家都从文化和个性发展的角度阐发了文化相对主义观点。例如,露丝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指出,各种文化同样都是有效的,现代文化和原始文化都是同样的实现人类潜力的方法,不能认为现代文化比原始文化更为先进高级,不同的文化并无优劣高低之分。而行为的是非标准也是相对的,被一种文化当作异常或病态的行为在另一特定文化体系内却具有特定价值。 对于文化相对主义的“本性”,赫斯科维奇曾有一段精辟的描述:“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尊重差别并要求相互尊重的一种社会训练。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这种强调以寻求理解与和谐共处为目的,而不去评判甚至摧毁那些不与自己原有文化相吻合的东西。” 尽管文化相对主义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模式,肯定了异质文化的多元存在,有利于比较文学在向比较文化学拓展时,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但其观点中也潜藏着一个悖论:如果所有的文化系统都满足于自身的价值标准,必然推导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最优秀的文化,于是会固守自己的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它文化,结果导致文化孤立主义。而且,文化相对主义无视基本的事实,看不到历史上所有文化的发展都是同纵横交错的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包括异已文化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王铭铭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认识论范式的概观与评介 王铭铭 在中国研究中,长期存在规范社会科学范式与中国文化独特范式之争。鉴于这一争论 对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本文对在中国社会研究范式建构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诸种社会人类学理论逐一加以评介,并论述了中国学(汉学)社会科学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识论与解释问题。 作者王铭铭,1962年生,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近年来,汉学界 出现了大量有关“范式”(paradig m )的讨论。这些讨论针对的是传统汉学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汉学研究是否存在自身独特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2)作为区域性研究类别的汉学与一般社会理论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探讨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者那里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从本质上讲,社会人类学综合了两种探讨,即区域性的社会-文化知识的探讨和社会人文学科的理论探讨。在这一社会人文学科中,一部分学者专攻中国社会研究,他们被称为“汉学人类学者”(sinolog ical anthro polo gists)。汉学人类学者一直面临如何使其在中国社会中发现的地方性事实与一般社会-文化理论形成对话的问题,向来十分关注地方性知识与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鉴于他们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对回答汉学研究的上述 参见W illiam Row e,1990,“T he public spher e in mo der n China ”,M oder n China ,16∶3∶ 16—19世纪,欧洲各国统治者为了达到侵略和掠夺的目的,鼓励教会、学者、探险家致力 于中国的研究,组成不同的“东方学”研究团体,使中国成为西欧学界的研究对象,于是产生了中国学。最早的中国学就是注重汉语研究的“汉学”。后来,它扩大成了一门关注一切中国事物如地理、风物、语言、哲学、社会、军事等等的区域研究学科。

人类学课程简介

《人类学》课程简介 一、课程号:04110190 二、课程名称:《人类学》(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三、周学时:2-0 学分:2.0 四、预修课程:世界古代史 五、教学内容简介: 本课程包括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人类学简史和主要理论学派三部分。介绍人类学学科体系,人类起源、人类和猿类的异同。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作为人类规范文化创造的婚姻制度、家庭制度、亲属制度等以及作为精神文化的宗教艺术等形态进行考察。讲述人类学的主要理论学派及其研究方法。 六、推荐教材:《现代人类学》,周大鸣、乔晓勤编著,重庆出版社,1990 《人类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类学(introduction to Anthropology) 一、课程号:04110190 二、周学时:2-0 学分:2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人类学课是历史系历史学专业的相关学科课程,也是文物及博物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听课、阅读讨论、实地调查、写读书报告,了解并掌握人类学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其研究方法。 一.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3学时,共17周 主要内容: (一)人类学研究对象、相关学科、人类学产生简史3学时 (二)灵长目、人猿异同3学时 (三)人类在自然界位置、人类起源理论3学时 (四)人类进化谱系、化石证据、人种3学时 (五)文化的基本特征3学时 (六)作为研究方法的实地调查3学时 (七)婚姻的性质、功能,婚姻形态,其演变3学时 (八)家庭的性质、功能3学时 (九)亲属制度、亲属称谓3学时 (十)讨论课3学时 (十一)宗教的起源、性质3学时 (十二)艺术3学时 (十三)参观3学时 (十四)人类学理论、学派6学时 (十五)应用人类学3学时 (十六)课堂讨论、报告实地调查有关内容3学时

学派介绍模板:文化人类学——文化与人格学派

文化人类学——文化与人格学派 学派介绍 在历史特殊论学派的影响下,一些美国的人类学者结合德奥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民俗心理学,开展了区域性的“文化与人格”(Culture and Personality)的研究。形成了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与人格”学派,又常被称为“文化中的人格”(Personality in Culture)、“心理人类学”、“心理文化分析”等等。 从心理学的传统来看,这个学派的形成与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紧密联系的。精神分析心理学重视个体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决定作用,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人类学家开始对形成成年人典型人格的重要因素——婴幼儿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兴趣,并继而发展成为文化与人格研究的系统理论。 该学派重点研究的是依文化而变化的个人,如个人是如何必然受到特定社会文化或文化要素的影响,如何在该文化的范围内构筑自己的人格等等;强调文化因素与个人因素(或由个人产生的心理事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此外,在承认文化对人格的影响作用的同时,该学派某些代表人物(如林顿和卡迪纳)还十分强调人格对于文化的作用,如林顿写道:“在这种人格结构和个人所属的文化之间有一种密切的联系,这是毋庸置疑的。……反过来,社会中的每个个人的人格又在与社会文化的持续不断的联系中发展着、活动着。人格影响着文化,文化也影响着人格。”1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其他有关的心理学研究为该学派作出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实践上的贡献。在文化人类学领域应用心理分析来研究个体人格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心理分析提供了一种有力地分析模式,借助这一理论模式,可以解决人类行为及其创造的那些不甚明显的意义。这种理论的潜力根植于心理分析对象及其解释的关注。(2)心理分析可以适合对人做两方面的研究,即生物角度和社会角度的研究,从而认识人身体所遇到的经历对人格的影响和人格通过社会制度表现自己的方式。(3)在人类学中利用心理分析要求人们认识到,文化研究中的心理分析强化了研究中个人因素的重要性,这一因素必然限制通过对同类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来客观地验证其资料和结论。(4)这种研究也部分地纠正了一种流传甚广的观点,即认为个人对于社会的影响完全是被动的,或个人是一张白纸,文化可以在其上书写长久程序。2文化与人格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艾布拉姆·卡迪纳(A. Kardiner)、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玛格丽特·米德(Margret Mead)和拉夫尔·林顿(Ralph Linton)等。本尼迪克特和米德对文化与人格相互关系的成功研究,标志着文化人类学界对心理学的把握已经脱离了简单的引用和验证阶段,走向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在米德和本尼迪克特独立开展民族心理研究的同时,文化人类学家林顿与心理学家卡迪纳、杜波依思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结果就是《个人及其社会》、《社会的心理界限》、《阿罗人》等一批民族心理研究成果的正式出版。在这些著作中,研究者们提出了“基本人格结构”、“众趋人格”、“初级制度与次级制度”等概念,方 1林顿:《人的研究》,1936年英文版,P.464。 2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158。

华师教育人类学在线期末作业

1.第1题 简述课堂人种志研究的特点。 答案:课堂人种志研究是质性的;课堂人种志研究是直观的;课堂人种志研究是描述的;课堂人种志研究是微观的。 您的答案:答:课堂人种志研究特点是:1、课堂人种志研究是质性的。2、课堂人种志研究是直观的。3、 课堂人种志研究是描述的。4、课堂人种志研究是微观的。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2.第2题 简述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目标。 答案: 主要目标在于:证明以现存主流文化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可以变更为能够容纳不同族群文化的多元文化教育。 您的答案:答: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证明以现存主流文化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可以变更为能够容纳不同族群文化的多元文化教育。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分析现有课程与教学中的两个领域加以验证:第一,通过修正一系列的文化障碍而达成多元文化主义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即分析课程与教学中的偏见问题;第二,表述一些方法以达成多元文化主义在课程与教学中的结合,通过某些课程的修订而使来自不同族群文化的学生在更高成次上学习和思考问题,并推广和普及一种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多元文化的教学策略。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3.第3题 什么是本质生成模式? 答案:本质生成模式指研究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的互动关系和生成发展,也就是说研究人之所以成为人和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以及他们的互动关系,特别重视从人与教育的本质的形成、发展、改变的一般特性上,把握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一般作用模式。 您的答案:答:本质生成模式是指研究人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的互动关系和生成发展,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人之所以成为人和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以及它们的互动关系,特别重视从人与教育的本质的形象、发展、改变的一般特性上,把握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一般作用模式。 题目分数:10

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

《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 《信息行为学》是北京师范大学乔欢老师在2010年出版的一部新著作,主要介绍了信息与行为相关联涉及部分的某些特点及研究模型。 信息行为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用户在信息查询过程中行为模式和行为规律,以便在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设计以及应用中,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一门学科。 与图书馆学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信息行为学不单单从传统技术角度构建用户查询、检索、筛选信息的技术平台,而是深入到用户的心理、行为、社会交往等方面研究信息资源和系统设计应用的主观方向,根据大多数用户的行为规律进行技术革新和研发,总结出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更全面、更有效、更简练的方法。这就是信息行为学的研究目的。 本书共分为九章: 第1章绪论 第2章人类信息行为 第3章信息行为理论与模型 第4章信息行为的心理基础 第5章信息行为主体 第6章信息需求分析 第7章信息查询与实用行为 第8章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行为 第9章信息行为案例与角色分析 这九章内容从纵向上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人类信息行为的发展,在横向上扩展了传播学、心理学、进化论等各学科相联系的一些观点。 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信息行为学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肯定了信息的传播依赖于人的行为,承认了信息行为学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第二章介绍人类信息行为,其中在2.3.2信息行为研究空间中提出了信息行为环境的概念。作者认为,信息环境是由信息资源、计算机硬件、运行平台、操作系统和存储区域以及社会和文化构成的行为空间。信息行为情境是指各类信息行为发生条件和环境的总和,包括技术、认知和社会等因素(Spink,2002)。由此可见,当前的信息环境主要依赖于信息资 源、计算机、操作系统等数字资源和媒介。构成信息行为情境则有更多条件,其中加入了人为的认知和社会等因素。 第三章信息行为理论及模型 本章首先介绍了范式、理论和模型的概念。 范式中含有科学共同体成员的共有世界观、基本理论、范例和方法等。理论克用于揭示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趋势作出推论和演绎。模型出现于正是理论之前,而且其应用于有限的范围内。模型与理论都是对现实的“简化”,模型多以图表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内容具体而实际。

人类学10大理论

杜尔克姆 尔干 杜尔凯姆 文化人类学10大理论流派 ●第一节古典进化论 文化人类学史上的第一个理论学派,成熟标志是泰勒的《原始社会》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的问世。 进化论学派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类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 一、产生背景 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和研究组织的成立 2、殖民贸易的促进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蓬勃发展,殖民贸易和殖民地统治达到空前的程度。 除殖民贸易和殖民统治官员的需要这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之外,殖民当局的官员和传教士将他们在当地所见所闻报导给国内,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因此,学者研究的方向也为之一变,转向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民族文化风俗的人类学研究。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古典进化论学派产生的思想根源,是19世纪进化理论的提出。达尔文首次详细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机制,并给予了科学的论证。《物种起源》一书概括了达尔文的主要思想,即物种不是永远远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过程中,生物的自然选择机制与高度的变异性起着重要作用;自然选择就是把有利的变异保存下来,把不利的变异淘汰掉,从而使自己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一个建立社会进化理论的是斯宾塞。在一切进化理论中,斯宾塞最系统地阐述了这一问题。他第一次使用进化这个词是在1850年;1857年斯宾塞描述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过程;1862年,斯宾塞给出了进化的明确定义:“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从不确定、不连贯、同质向确定、连贯、异质的的变化。”斯宾塞进化理论的最大缺陷是将生物进化与社会进化视为本质相同的事物。 二、泰勒的文化人类学理论 1、生平与著述 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832—1917),英国文化人类学奠基人,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自学成才,1871年出版《原始文化》而驰名世界。 泰勒是第一个从科学意义上给文化下定义的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泰勒的进化论观点 所有研究社会与文化的进化论各有特点,但在以下三个问题 上基本持相同看法,这就是: 第一,用人类本质的一致性观念来说明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第二,各族文化都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目前各个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实际上代表这条路线的各个阶段,各阶段在程序上是固定的,但在时间上并不一致,有快慢的差别。 第三,整个世界是依自然法则运行的。泰勒主张,一方面,自然科学已经证明整个自然

文化人类学期末考试试题

文化人类学 ----------------------------------------------------------------------------------------------------------------------- 一、单选题(共10分) 1、文化唯物论的代表人物哈里斯的代表作是() A《文化唯物论》B 《原始文化》C 《洁净与危险》 D 《忧郁的热带》 2、《江村经济》的作者是() A 林耀华 B 费孝通 C 瞿同祖 D 吴文藻 3、基诺族属于() A 平等社会 B 阶层社会 C 阶级社会 D 开放的阶级体制 4、马埃男子社团属于() A 年龄社团 B 性别社团 C 区域社团 D 民族社团 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是() A 韦伯 B 涂尔干 C 斯旺森 D 马克思 6、“男耕女织”表达的是一种() A 年龄分工 B 性别分工 C 地域分工 D 阶层分工 7、认为宗教是精神鸦片这是()的观点 A 韦伯 B 涂尔干 C 斯旺森 D 马克思 8、《癫狂与文明》的作者是() A 德里达 B 福柯 C 涂尔干 D 米德 9、年龄和性别分工() A 存在于狩猎社会 B 存在于采集社会 C 存在于工业社会D存在于一切社会 10、对“神圣”与“凡俗”的区分出自() A 布朗 B 涂尔干 C 马克思 D 韦伯 二、多选题(共20分) 1、狩猎与采集社会的一般特点() A小规模的社会群体B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分工C没有恒久稳定的领导者 D食物共享 2、下面关于形式主义流派说法正确的是() A以研究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为自己的基础 B以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作为自己的方法论指导 C形式主义流派是经济人类学中历时最久的、影响最大和人数最多的一个学派。 D主张从社会、生态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互动、交换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经济问题。

文化人类学论文: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文化人类学论文: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异同 摘要: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密切,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社科群。系统研究二者关系对于更好的把握这两门学科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社会工作;差异;共通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2-2589 (2011) 14-0065-03 人类学(anthropology)是研究人类的体质和社会文化的学科。这个名称是由希腊语中表示"人"的"anthropos"和表示"知识"、"学问"的"logos"合成的,意思是"研究人类的学问"。人类学根据其研究的领域分两大部分: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涉及到人类的来源、形成、演变、人种等人体方面的部分称为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相对于"体质人类学"而言的,是研究人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现象。"它研究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起源、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不同人类群体文化的相似性和相异性作出解释,应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和解决现代人类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 社会工作是由social work翻译而来,源于西方,"是指一种有关促进个人与社会福利的措施,乃至包括各种教育、卫生、保险及其他公益事业"。西方有关社会工作一词

的使用,住往是与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公共福利相通的。作为一种助人的活动,其目的是帮助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人,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文化人类学是以人类的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人类总是拥有文化并永远生存于社会之中;人、社会、文化融为一体。因此,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工作经常面临相同的课题。并且学者们常把文化人类学称为社会人类学,或把社会人类学视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社会工作在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观察到的人的行为来研究现代社会中的人及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却永远是描述全部的人的行为和解释各种文化之间的异同。"因此,它不仅对世界上处在不同社会阶段的人类的行为进行研究,而且也分析研究当代社会中人的行为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内在原因。在这一点上社会工作与文化人类学接轨。当然二者的紧密联系并不能掩盖它们本身的特色与独到之处,尽管二者都密切关注并研究,但研究视角却不尽相同,比如社会文化人类学一般侧重研究文化传统及其内容,而社会工作侧重研究行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有必要对二者进行全面把握,既看到二者在产生背景、研究对象和范围及研究方法方面的差异,又不能忽视二者的共同之处。

文化人类学基础知识

文化人类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何为文化人类学 1、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科学,它研究人本身生物性问题及创造的文化,通常从整体上对人本身及其文化进行研究。 2、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一门从物质生产、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整体研究人类文化及文化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跨文化比较指超越我们这一文化,同其他文化相比较的方法。 4、田野调查指深入研究对象所在的地区,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获取资料进行文化研究的方法,是文化人类学家最为重视的一种研究方法。 5、整体观是人类学理解事物的核心态度之一,它把任何一种文化或亚文化都视为一个整体,认为文化中各部分之间存在一种相对稳固、密切相关的结构关系。 6、文化相对论是一种理论,它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它们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人们不能用自己文化中的价值标准作为普遍、共同、绝对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另一种文化的价值。 7、林惠祥《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包括:①人类学总论②文化人类学略史③原始宗教 ④原始艺术⑤原始社会组织⑥原始物质文化⑦原始语言文字等 8、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①为人类积累了许多关于人类自身及其生物的、技术的、文化的发展史的知识。 ②可以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相互交往中避免误会 ③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其他文化习俗的知识④客观评价人类成就以及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 ⑤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中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可以改变的。 ⑥人类学家把自身的专长应用到一些具体领域,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 9、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特色 ①以田野调查为基根的实证主义②泛文化比较③将人类文化现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④以文化相对论的观念看待人类不同的文化⑤“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 ⑥包容、宽容、理解的人文精神 10、专业名词、人类学家的英文写法(题型为英译汉) 第二章何为文化、社会、民族、族群 1、文化(culture)文化是人们创造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社会(society)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3、民族(natio、nation)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表现共同民族文化特点的稳定的共同体。 4、族群(ethnic、group)族群主要是以文化来区别边界的人们共同体,是以社会组织来社会组织来区分边界的社会组织,是一种认同。 5、种族(race)种族指那些具有特定生物遗产特征的人群,是对人们身体特征进行区分的一些标准。 6、Nation 指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接受同一个政府管辖的社会群体,共同的政治生活使得人们凝聚成为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 7、nation的两种不同视角客观派认为nation是历史自然演化的产物,强调nation形成中的客观因素,如地域、血缘等。主观派认为行为、情感、精神以及成员的归属感在nation

纪录片读书笔记

《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读书笔记 学院:传媒学院 年级专业:2010级广播电视艺术学 姓名:时郁婷

一.图书及内容简介 作者:梅冰,朱靖江。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纪录片在中国的文化视野里,长期徘徊在国家话语与民间述说的双行线上。对于任何一个关注中国社会与文化变迁的人来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独立纪录片创作都应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章节。 本书主要收录了吴文光、段锦川、蒋越、康健宁、李红、杜海滨、杨荔娜、郝跃骏等十几位纪录片创作者与研究者的访谈,以及他们代表作品的介绍,内容广泛而又深入。意在为较少专业背景的通读者搭建一个了解当代独立纪录片作者与作品的平台,分享他们的人生经验与创作理念,兼而为一些有志于纪录片创作的影像爱好者作一份入门的参考。 二.作者简介 梅冰,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进入《中国环境报》报社,现供职于一人文地理类杂志。著有《绿色生活指南》一书。 朱靖江,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9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文化人类学专业。著有《DV宝典》一书。 三.读书笔记 纪录片在中国的文化视野里,长期徘徊在国家话语与民间述说的双行线上。前者构成了一种宏大的历史叙事,成为官方正史的影像注脚;后者则源于个体的意志,寻求一种有别于主流意识形态,真实而自觉的记忆形式。 段锦川───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关系,纪录片是一个最基本的电影形态,就像绘画和素描的关系。实际上素描解决什么问题呢?一个是材料,一个是作者的本体,还有一个是客观世界。他怎么通过一个有限的材料手段,把他作为一个主体对客观外部世界的惊艳表达出来。那么素描是一个开始,一个起点。我觉得纪录片在电影文化中解决的就是这么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它是一个基本的电影形式,就是你怎么样通过很有限的电影手段,把对外部世界的直接经验,通过电影的方式纪录下来或者表现出来,传递出来,传递给观众,纪录片从文化角度来说就是完成这样一种功能。 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指以写实主义电影风格排成的纪录片,和“真实电影”的摄制有很多共通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的唯一差别,在于直接电影视摄影机为安静的现实纪录者,以不干扰,刺激被摄体为原则;真实电影则使摄影机主动介入被摄环境,时而鼓励并触发被摄者揭露他们的想法。

(完整版)文化人类学理论试题1

民族学2005级文化人类学理论考试试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10分,2分/题) 1、。在民族学的早期专著中,《原始婚姻》一书尽管作出地结论并不可靠,但是在当时地时代影响很大。该书的作者是。 2、在同一阶段内文化为适应生境而提高其适应度的进化,结果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异种文化,这种进化属于进化。 3、苗族血缘认定、通婚界限的界定、财产继承、祖灵归属都以苗族父子连名制命名法为基础,请问以上相关文化因子结成的功能关系属于关系。 4、借鉴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中“语言”、“音位”、“言语”概念,提出文化也是一种语言,它也可分为两层:表露在外具体社会文化现象相当于言语;现象背后潜藏的无意识结构相当于语言。 5、自然条件对文化的影响力在透过社会时,要经过该社会的 三重加工。在经过此三重加工时,因不同民族自身的特点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文化。这就是相同的地表条件,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的根本原因。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鲍亚士学派 2、原始文化 3、文化 4、索绪尔 三、简答题(共30分,10分/题;4道题中任选3题) 1、摩尔根认为人类的家庭是如何发展进化的? 2、怀特如何描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化? 3、为何往往落后民族反而超前,成了后起之秀? 4、民族与种族有哪些区别? 四、论述题(共40分,从两个题中任选一个完成) 1、结构功能主义其基本理论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理论有何利敝得失? 2、为什么说地理决定论是错误的?

民族学2005级文化人类学理论考试试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共10分,2分/题) 1、。在民族学的早期专著中,《原始婚姻》一书尽管作出地结论并不可靠,但是 2、在同一阶段内文化为适应生境而提高其适应度的进化,结果创造出千姿百态 3、苗族血缘认定、通婚界限的界定、财产继承、祖灵归属都以苗族父子连名制 4借鉴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中“语言”、“音位”、“言语”概念,提出文化也是一种语言,它也可分为两层:表露在外具体社会文化现象相当于言语;现象背后潜藏的无意识结构相当于语言。 5 不同的文化。这就是相同的地表条件,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文化的根本原因。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1、鲍亚士学派(补) 鲍亚士学派的理论基点为文化独立论,即文化是一个独立完整,不依赖地理、经济、社会而存在的自然实体。正因为文化是具体的,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 无法简单评论,所以必须一个一个地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该学派还提 出了文化平行发展论和“辐合论”。文化平行发展理论提出各民族文化不相连贯,只是相对独立的演进;“辐合论”说明表面相似的文化现象,其来源 可以截然不同。因此该学派重资料,轻推导,力图使资料搜集严密完整化, 使文化的内涵丰富化和多元化 该学派对民族学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显著的有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区域论、文化模式和综合决定论。文化相对主义立足于文化具体观的系统认识,是反种族和民族歧视的利器,动摇了欧洲中心论民族学体系。文化区域论反对文化中心的形而上学推理。文化模式是文化分类研究的一种有益尝试,表明了民族分类研究的可能性,是当代文化谱系和族际关系研究的出发点。

对文化人类学的看法

认识社会学之根本——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使用考古学、人种志、人种学、民俗学、语言学的方法、概念、资料,对全世界不同民族作出描述和分析。这是文化人类学最根本的定义,也是我在学习文化人类学以前对于文化人类学的全部理解。简单来说,在我看来文化人类学就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或者说再大一点也可以算作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但是该怎么样理解这门学科、如何去剖析这门学科与社会学内在的联系、学习这门学科能够对我们的社会学学习提供怎样的帮助、以及我们该如何学些这门学科,这些问题我都没有真正思考过。 在上过文化人类学的课程,以及阅读过课程教材和少量的相关书籍以后,我对文化人类学的认识更加深入了。对于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有课属于自己的认识,文化人类学是从“人的文化、文化的人”这个角度来探讨人及其文化发展的脉络、规律,研究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人与自我之间的互动关系等课题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研究范围极其广泛的学科,用徐杰舜先生的说法,文化人类学就是一个"千手观音",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文化人类学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既然文化人类学是从"人的文化、文化的人"这个特殊角度来研究文化和人的学科,所以,我认为,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人,对于学习文化人类学的人以及文化人类学工作者来说,无疑都是很重要的,也是相当基础的问题。在文化人类学领域有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和民族学家。考古学家通常从过去的文化出发研究物质对象,试图以此解释人类行为;语言学家研究语言,文化借助语言得以维持并代代相传;民族学家研究已观察到、体验到的文化,与他们想要了解其文化的那些人进行讨论。这决定了文化人类学这门学科是一门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内涵的综合性学科,与我之前认为的文化人类学就是照本宣科的讲授、枯燥无味的学习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奠定了我现在对于文化人类学学习的全新态度。 所有文化历时而变迁,有时因为他们应付的环境已经变化了,有时由于外人的入侵,或者因为文化内部的价值已经改变了。虽然文化必须变革以调适于新的环境,但是变革中未预见到的后果对社会来说有时是灾难性的。人类是社会成立之根本,而文化亦是名族得以延续传承的之保障,将二者合而为一的文化人类学也是一门了解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历程的一个基础性的学科,这样的课程的学习,更加倾向于拓展个人的视野,让其能够从更加宽广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学、学习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社会学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学科,这种学科的学习对于学习者本身的知识积淀,以及其自身思考问题的宽度有很大的关系。这也进一步肯定了文化人类学的学习对于学习社会学的我们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 撇开其与社会学的联系不谈,这门学科的研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好处也是值得肯定的。文化为生活所必需的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及分配提供保证。它通过其成员的繁衍,为生物的延续提供保证。它使新成员濡化,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有用的成人。它维持其成员之间的秩序,

人类学读书笔记

《体育人类学》读书报告 体育人类学是从体育的角度去研究人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要了解体育人类学就必须了解学习人类学。只有在了解人类学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理论流派沿革及应用分支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对体育人类学有较全面的了解。作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结合点,它揭示和分析人类与体育相关的因素,综合研究人类的体育问题。它从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研究体育的一般规律及其在理论上表现的具体形式,揭示体育过程的内在结构,在不同形式的体育过程和与之相似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共同的规律。体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体育原理,以建立全面认识体育的新视角;民族体育,以深挖和弘扬人类传统文化遗产;竞技,以摆脱单纯追求人体极限的误区;定位和标示,以把握未来人类体育的发展轨迹。 体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类有关体育的文化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体育人类学包括以下主要研究领域 (1)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全球不同文化和社会、传统和现代的体育竞技和运动休闲娱乐行为,各种体育参与者使用话语表达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探讨在体育交流中如何增进对不同文化、不同种族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2)根据考古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所发现的材料,从人类进化、迁徙和交流的角度,研究各种体育运动的起源、进化、发展和传播; (3)将体育或身体文化看做是文化体系中的一种要素,研究体育与其他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体育在提高人类生存适应性方面的作用等; (4)探讨在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体育 和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不同种族的人类群体在生理、体型和运动能力上的差异,如何让选手参加适宜的比赛并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5)研究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体育、竞技和身体娱乐活动,利用全球丰富的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资源,促进体育与人类的同步发展。 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一节是第四章的第四节,从民族体育到奥林匹克竞技。民族体育是当代世界流行的国际体育之母。但是,当代国际体育一旦形成并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便表现出与各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种种差异,进而产生冲突、消长、生灭、融合、共存等种种复杂的情况。西方文化带着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无视其他民族文化包括民族体育的价值,并且蛮横地剥夺其生存的权利。在初始阶段,民族体育抗拒西方体育,是试图摆脱其征服。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随着民族本身的衰亡而衰亡,另一些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也陷入艰难困境之中,他们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在城市生活和教育中的影响急剧削弱。为何近现代体育主要是西方体育在国际体坛占统治地位?原因很简单:体育文化可以借助强大的经济杠杆向生产力欠发达地区渗透。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而获得巨大效益的英国以及紧随其后的德、法等国,把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而初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美国,待自己强大以后,体育文化随经济地位提高而倒灌输出,如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风靡全球。奥林匹克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而东方各国民族传统文化缺乏发展契机,只能够被动接受。 而第五章中还针对人类的种族、文化、性别、生存环境等差异对其竞技水平的影响。在体育和竞技中对人种、种族和种族问题的研究,以及对训练和比赛的环境、性别等问题的研究,正处于兴起阶段。分别从肤色,形态,环境等因素解释了正是高水平竞技的成绩和记录中产生明显的差异的根源。世界上既有人种差异存在,就必然有形形色色的种族问题产生,体育人类学有助于认识和理解种族差异,发掘各人种身体活动的巨大潜能,使人类整体走向健康。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绪论一章对于体育人类学是门交叉学科,对人类学以及人类学的理论流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没有开门见山的讲体育人类学,这样就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文化人类学概论

一、人类学研究定义、内涵、对象、结构 人类学定义:人类学是运用实地考察的手段比较研究各民族文化和社会的综合学科。广义的人类学涵盖了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多种学科。 人类学目标:通过不同社会与文化的比较,以及通过人类文化变迁历史的研究,概括出人类行为的原理、原则及人类文化变迁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学的最高目标。 人类学一词来自于希腊文中的(人)和(科学)。人类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501年,当时专指人的体质方面的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至今才100多年的时间。它被称为“在科学中历史最短、抱负最大”的“研究人类的科学”。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87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是人类学学科正式诞生的标志。 人类学研究对象——文化的特质 文化是共享的,是外在的,可研究性;文化是可习得的;文化是象征的,建基于符号的;文化是整合的广义人类学四个主要的分支: 体质(生物)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或称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狭义人类学则仅指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文化的结构(四层次说) a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 b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 c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性定势构成。 d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熏陶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二、人类学的基本观点(学科观) (一)整体论也称整体观 局部与整体间有关系;局部与其他部分有关系,分三个维度理解: A是共时性维度,整体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各个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B是历时性维度 C是生理——心理学维度,研究人类学者与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文化相对论 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依据它所依赖的文化结构,以及它所属的价值系统的关系来判断和解释由于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不同文化的传统和价值体系是无法比较的,每一种文化都只能按其自身的标准和价值观念来进行判断。 核心:衡量文化标准在该文化内部,不能以本文化的标准去衡量他文化 (三)文化普同观 人类学的核心命题是人性一致,人性需求一致,但解决此需求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可以称之为普同性。 我们特别强调整个人类是一个统一的物种,分享着一个世界,要解决相似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强调文化差异而忽视了这个道理。 (四)自观与他观(主位与客位) 自观又称“本位方法”或“文化主位研究方法”。主位方法是站在被调查对象的角度,用他们自己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即用本地人(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的眼光来努力理解文化。 他观又称“非位方法”或“文化客位研究方法”。客位方法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即从学者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出发去研究文化。 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人类学理论流派复习资料整理

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确立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新大陆的发现,殖民统治扩张开阔了西方的民族志视野。2)启蒙运动,自然法、社会契约论讨论赋予了“野蛮人”新的认知价值: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化;人类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高尚的野蛮人——早期的民族学作品大都出自一些法理学家之手,通过想象他者来确立变革的合理性。3)生物进化论:人类文化的差异被理解成文化进化的差异,人类的多样性被赋予时间意义,具有了新的学术价值,通过想象他者来确立自己的优越性,解释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为什么有不同的境遇。4)知识生产的制度化:学会、刊物、大学职业化。 进化论学派 基本论点:代表人物:巴斯蒂安、泰勒、摩尔根。1、主要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人类社会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认为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样,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地发展,全世界所有的文化都要经历这种循序进化的阶段,而造成这种普遍性的最终原因是在于人类心理的一致性。2、人类心智的一致性决定了文化进化的普同性,能把文化推向相似的发展阶段。3、文化的异同所反映的不过是文化所处的进化阶段的的差异,进化速率上的差异。4、文化的异同被赋予了时间意义,人类的差异被理解成了他们所处时代的差异。 缺点和局限:首先,他们在解释人类文化现象的时候,只考虑文化现象发展的顺序,不考虑文化现象的其他联系和规律。其次,进化论派大多数把欧洲文化当作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高阶段,而把其他民族的文化都冠以蒙昧、野蛮、落后的帽子,因而不免有欧洲中心主义的思想。最后,进化论者把文化的相似性的根源看做是人类心理的一致性,显然忽视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地理与生态环境等客观因素的作用。 泰勒:1、英国人类学之父,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主要代表,第一个在近代科学意义为文化下了一个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2、在《原始文化》中,泰勒主要研究的是原始民族精神文化特别是宗教信仰、神话和传说的产生于发展。在此书中,泰勒透彻和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基本思想,即全人类的思想是基本相同的。泰勒提出了两大原则,他认为这两条原则是普遍适用的原理,第一,“在文明中有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拿一些相同的原因解释相同的现象。”世界各地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人和本性的普遍相似性,另一个是生活环境的普遍相似性。第二,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其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产物,并对将来和历史进程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他把各阶段的文化依次顺序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系列,认为所有的社会都要经过从蒙昧到野蛮再到文明的三个基本阶段。3、泰勒的宗教理论:首先,他明确了什么是宗教,泰勒认为最好“把神灵信仰判定为宗教的基本定义”,这个定义是文化人类学史上关于宗教的第一个定义。其次,泰勒探讨了宗教的起源与产生,提出了万物有灵论,认为宗教起源于梦、死亡的思考和解释,它是一个心理的、认知的解释。4、泰勒的婚姻家庭理论:首先,泰勒研究了“回避”习俗,认为居住模式与回避习俗两者之间存在着粘附,即妻子家庭对丈夫的回避是与同妻居联系在一起,反之,丈夫家庭对妻子的回避也是与同夫居想联系的。其次,泰勒讨论了父系继嗣、母系继嗣、双系继嗣问题,这些继嗣包括家族名称、财产、地位与权力的继承。在此,泰勒又一次提出了人类社会是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发展转变的。第三,泰勒对还“产翁“习俗进行了研究,称这种行为为滑稽的行为,同意人类学家巴霍芬的观点,认为”产翁“习俗产生于亲子关系纽带出现转折的社会中。第四,泰勒还研究了抢婚习俗和外婚制,认为外婚制与亲属分类制度相联系。5、泰勒的人类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比较法、残余法和统计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