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方案教学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方案教学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方案教学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方案教学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方案教学

瑞吉欧教育体系源于意大利北部小城瑞吉欧·艾米莉亚。在过去三十年中,住在这个社区的教育工作者、家长与社区居民一起胼手胝足,发展出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以及环境设计的原则,我们称之为"瑞吉欧·艾米莉亚教育取向"(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

(一)瑞吉欧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形成,除了受意大利自身学前教育传统及战后左派政治改革的影响外,也深受欧美主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及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的建构心理学的影响。

1、欧美主流的进步主义教育

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创始人马拉古奇认为,该体系的建立曾受到过许多思想家、教育家的影响,其中主要有杜威、克伯屈、艾沙克斯等一些欧洲和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想家的影响。杜威是进步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对瑞吉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瑞吉欧的创始人马拉古奇说:"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最基本的就是以幼儿为中心……"。教育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必须有自己的空间,成人不能对儿童施加权威,成人是儿童生活的引导者和支持角色。(2)教育应鼓励民主与合作。这在瑞吉欧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学校实行的社区式管理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与儿童一起开展教育与学习,学校的教师、家长、社区的代表共同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民主、合作的精神和态度体现得非常明显。(3)"做中学"的思想。这为瑞吉欧的"项目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奠基石,倡导由儿童决定活动目的,儿童自己制定计划,自己进行活动,自己进行评价。

2、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的建构心理学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指出,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活动是促使儿童主动学习的基础。这种相互作用的活动观自然体现在瑞吉欧教育体系中。维果茨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人高级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他强调社会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瑞吉欧教育非常重视每一位幼儿与其他幼儿、教师、家长及周围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与互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瑞吉欧的多元化教育理念、科学的目标定位、优化的教育环境及合理的评价方式等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正是有了这样的文化和理论基础才孕育出了瑞吉欧课程。以下简单介绍一下瑞吉欧的方案教学。

二、瑞吉欧的方案教学

(一)方案教学主题的来源

瑞吉欧的教学法与方案教学都是通过一个个主题将教学内容串起来,在连续一段时间内使活动的内容都与主题有关。而主题通常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经验,来源于儿童的兴趣,来源于课程指导手册中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相关主题路径,来源于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倾听、了解,或教师的经验与社区的资源。例如,关于"恐龙"的主题就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二)方案主题网络的编制

一旦主题确定之后,便进入了主题网络的编制。主题网络是一种由许多与主题相关的小子题编织而成的放射状的图形,它把各种资料都纳入到主题之下的各子题内。如进行"恐龙"主题时,就可以以"恐龙"为核心概念,向四周作放射性的小子题,如"恐龙的演进"、"生理习性"、"恐龙与人们的生活关系"等等,再依照每一个小子题进行"放大",作再一次的生发。如"生理习性"又可发展为"恐龙的食物"、"恐龙的体积"、"恐龙的行为"、"恐龙的生活习惯"、"雌雄恐龙"等。"恐龙的演进"又可生发出"恐龙的起源"、"恐龙的消失"等等。

主题网络的编制可以明确主题探索的范围,往往由教师与儿童共同完成。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主题网络的编制,瑞吉欧的教师不一定把它写在纸上,而往往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是在脑力激荡后形成的。

(三)方案的实施

1、关于"恐龙"方案的最初情境:一个秋天刚刚开学的时候,瑞吉欧的教师们注意到5、6岁孩子带来了很多恐龙玩具。当教师发现他们对恐龙的兴趣非常浓厚,而且也认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深他们对恐龙的进一步认识,于是教师们决定开始与幼儿进行深入的恐龙研究。

2、教师们讨论方案可能进行的方向:在孩子们尚未正式开始进行方案之前,教师们要先讨论关于方案的各种可能性、假设及方案可能进行的方向。内容包括:(1)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用于和幼儿的第一次讨论中;(2)预定通过与幼儿的谈话,了解与评估幼儿对恐龙的演进、生理习性、行为、生活习惯等初步的认识程度;(3)讨论如何鼓励幼儿以使他们产生观察、提问、建议与假设的欲望,同时让幼儿设定方案的初步方向;(4)讨论教师如何不断地合作以对方案进行关键性的影响,等等。

3、方案的进行:(1)方案教学的第一步是建立包括小组成员在内的小社区,发展出对"我就是我们"的认同感,强调团体学习;(2)鼓励幼儿表达对"恐龙"的认识-绘画;(3)教师与孩子的谈话与讨论;(4)教师记录与分析;(5)查阅资料;(6)与亲朋

好友一起分享;(7)制作恐龙;(8)测量与绘制一个实体大小的恐龙。

从上可以看出,在整个方案进行的过程中,涉及了关于方案执行时的提问、谈话、假设、观察、操作、阅读、实验、建构、绘画、黏贴、制作、测量及角色游戏等调查、建构和戏剧类三大活动。教师都是在相信孩子有潜能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候介入孩子们的活动,并进行指导,他们始终扮演着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的帮助者与向导、伙伴和研究者的角色,从而使方案对孩子们提出了最大的挑战,也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孩子们的发展。

瑞吉欧方案教学主题的由来

方案教学从设计上来看,主要是要协助儿童能全面地、深入地理解他们周围环境及经验中值得注意的事物与现象,使儿童通过方案主题的探索活动获得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互动,从而自主建构、积累一些知识、经验,学习掌握一些技能,发展儿童的主动探索、自由创造、共享、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情感与态度品质,并使儿童学会解决问题,能自由地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方式。通常方案的主题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经验,来源于儿童的兴趣,来源于课程指导手册中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相关主题路径,来源于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倾听、了解,或来源于教师的经验与社区资源。如主题可以来自某个孩子的想法,或来自于某个事件,也可以来自一个大人的建议。马拉古奇曾说,最理想的情况是当成人的兴趣与幼儿的兴趣恰好相同时,教师就能很容易支援幼儿的动机与学习的乐趣。然而,不论主案来源于何处,每个主案都根植于教师对孩子的一言一行所付出的关注,包括孩子没有说的与没有做的。成人必须让儿童有足够的时间去发展他们自己的思考与行动,然后由师生共同讨论,及时去选择。在主题选择时,教师往往要考虑很多,如主题是否对儿童有吸引力,主题是否与儿童的行活(包括幼儿园生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相关,主题是否有助于增进儿童的知识与技能,主题材是否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主题涉及到的一些读、写、算、绘画等技能,主题材是否有利于儿童之间的互动,是否有利于儿童主动的探究,主题能否有利于儿童与家长的交流,家长中有无相关主题方面的志家可以利用等。一句话,主题的选择要根据儿童的兴趣、能力与教师的经验、园内外的教育资源状况,由师生共同决定。

例如,关于“人群”的主题就是教师在幼儿暑假结束后回到学校谈论有关暑假外出旅行的话题中所捕捉到幼儿感兴趣的、引起大多数幼儿兴奋与回应的主题。“小鸟的乐园”主题也是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关于给小鸟栖息解渴用的一池清水而引起幼儿的人性化的想法:他们认为如果小鸟会口渴,也一定会肚子饿。如果它们又饿又渴的话,也许会疲惫不堪的。于是,有的幼儿就建议安排一个音乐旋转木马……于是一个颇具魅力的主题便产生了(具体案例详见第五章)。从这两个主题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能及时抓住幼儿谈话的关键点与兴趣所在。同时这些主题都是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事,有很多可供利用的材料,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容易进行。这些主题都是幼儿熟悉的,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自身的认识提出问题,设定探索的范畴,幼儿将有许多的对话与机会参与不同的活动,从而自己就可以胜任领导,负责观察,收集资料与物品,幼儿就能好奇地、全心全意地投入真实的皖,去体会与体验一些角色,分享意见与经验,学会解决问题。假如方案的主题超出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那么许多问题、想法、点子与计划的进行就会依赖教师与家长,幼儿对主题的探索志认识就会受到限制。当然,瑞吉欧的教师们也进行一些事先无法预计的主题,如关于“太阳系与星际旅行”的主题乃是由于某位幼儿带了一张太阳系行星的海报来到学校,从而激起其他幼儿的生动回应的。然而,太阳系的现象并不是孩子们直接或即刻可知的经验,但幼儿对此却有极大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孩子们投入了积极的探索活动,他们把自己

在电影、电视及画报上看到的有关太空的景象及丰富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绘画、黏土作品中,并建造了一座大型的模拟太空站。主题探索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使人们进一步地认识到幼儿所蕴涵的巨大潜能。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必24小时内删除! )

瑞吉欧的教育理念

瑞吉欧的教育理念 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Malaguzzi)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该地的学前教育。数十年的艰苦创业,使意大利在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之后,又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以及坏境设计的原则”。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取向”。 瑞吉欧的教育取向有三个方面的传统影响:①欧美主流的进步主义教育;②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的建构心理学;③意大利学前教育传统及战后左派改革政治。在这三者交互影响下,瑞吉欧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马拉古齐的一首诗《其实有一百》充分表达了这一思想。他说:“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种……”。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视儿童为一个自己能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的栩栩如生的孩子;一个是自我成长中主角的孩子;一个富有巨大潜能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成人应如何应对?最重要的是要承认“其实有一百”;其次,要以孩子的思维、儿童的立场来看待一切;另外,千万不要压制孩子,应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瑞吉欧的教育成就应该归功于这种“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他们还提出:当前的背景是幼儿的数量越来越少,几乎没有兄弟姐妹,又生活在充满新的需求、新的社会环境之中,过早地被卷入成人生活,经常变成一个过度情感投资的对象,束缚了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有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他们对世界充满兴趣,渴望友谊。为此,瑞吉欧采用弹性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不让孩子生活在成人的包围之中。在幼儿园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减少介入,更不可过度介入,“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百种语言:他们把文字、动作、图象、绘画、建筑构造、雕塑、皮影戏、戏剧、音乐……等都作为儿童语言,归纳为:表达语言、沟通语言、符号语言(标记、文字)、认知语言、道德语言、象征语言、逻辑语言、想象语言和关系语言等等。鼓励孩子通过表达性(动作、表情、语言、体态等)、沟通性及认知性语言来探索环境和表达自我,认为儿童的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特别重要,是儿童探索、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基本活动。瑞吉欧经验显示:“学龄前幼儿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图象和媒介来表达,以及与他人沟通彼此的认知。”“我就是我们”:“我就是我们,代表一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交流,达到超越个人成就的可能性。”以另一个方式来理解,幼儿与成人共存于社会文化和社会现实之中,并通过每日的文化参与发展自我。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处于整个社会背景之下,使个

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

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 1、概述 瑞吉欧.艾米里亚(Reggio Emilia)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小城,具有良好的城市公共生活传统和艺术、人文的精神氛围。本世纪60年代以来,该市在马拉古兹(Loris Malaguzzi)的发起和领导下,凭借市政府和社区民众的全力支持、合作与参与,经过专业人员(包括教师和教研员)数十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继蒙台梭利之后,又推出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堪称影响世界的幼儿教育模式或体系。 瑞吉欧体系的特色几乎体现在所有的方面:机构的组织与管理,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校内校外的人际、群际互动与合作,课程与教学,教师的成长等等。而其中最直接最感性的特色,就是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生动而丰富的表现。 为宏扬进步主义的教育理念,推广自己的教育经验,自80年代初期以来,马拉吉兹率部在欧美各国举办巡回展览。这个名为《儿童的百种语言》的展览获得的巨大成功,使瑞吉欧的精神理念与教育经验得到各国"教育界、学界和政治界人士的赞赏",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全世界最好的教育系统之一",并刮起了一场席卷西方世界的瑞吉欧教育"旋风":不仅慕名前往的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而且它所提倡的哲学观"成为美国、日本、澳洲和欧洲幼教界人士的主要参照对象"。 瑞吉欧成功的关键在于它的教育理念和实际做法,正好应和了当前世界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迫切的呼声。即使剔除这种时代性的因素,瑞吉欧教育体系中,幼儿、教师和家长这三种"主角",在共同活动中所表现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团结互助、友好合作的精神,所营造的自由表达、通融理解、开放民主的氛围,所焕发出的责任心和想像力,以及在长期的合作中所结成的共同体,无不向人们展示了幼儿教育中永恒为真、为善、为美的景象。这种景象,是任何一个真正称得上是成功的幼儿教育机构所必备的人文景观。 2、瑞吉欧教育体系的主要特色。 全社会的幼儿教育:社会支持和家长参与 瑞吉欧一艾米里亚的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事。 社会在育几方面给予家庭以有力的支持,素来是意大利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一种体现。在瑞吉欧市,0-6岁的保育和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市政工程,享有12%的政府财政拨款。许多由社区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对地方政府施加实质性影响,以保障和改善该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和正规教育。 家长在学校中所起的种种实质性的作用,本身也是社会支持的一种表现。在全市所有的幼儿学校中,家长都有权利参与学校所有环节的一切事务并自觉承担起这一责任。例如家长要讨论学校的各项政策,研究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参与课程的计划与实施并给予一定的评价。 民主与合作:学校管理风格 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是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联盟,一个教师与儿童同样能获得"家一样的感觉"的地方。这些学校并没有我们在一般机构中所见的那些行政事务,教师之间也没有任何的层次等级,他们只是平等的共事者与合作者。所有学校由一位主管直接向市政府汇报工作,他还要组织协调一群教研员进行宏观的决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

这是自己从一大本的教综中整理出来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带星的是重点,是需要背诵的。本人就是靠这份资料成功上岸啦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苏联。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状态下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瑞吉欧思想渊源及教育理念

思想渊源: 瑞吉欧教育体系源于意大利北部小城瑞吉欧?爱米里亚。在过去30多年中,由意大利的教育家们与家长、社区工作者共同创建。经由美国学前教育专家凯茨、福门等人的介绍与推广,其教育理念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与地区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瑞吉欧教育系统的主要创建人马拉古滋认为,该系统的建立受到许多思想家、理论家的影响。其中主要有杜威、克伯屈、布鲁纳、皮亚杰、维果茨基、嘉得纳等。这个系统有自己富有特色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哲学观念与教育主张,有其自身的组织方式,还有其环境创设的原则。这个学前教育系统通过符号表征系统促进儿童的成长,鼓励儿童运用各种可用作“表达的、交流的与认知的语言”(《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去探索环境与表现自我。这个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就是以小组形式实施方案教学。 进步主义教育就是20世纪上半期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哲学思潮,对当时的美国学校教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起源自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代表人物有帕克尔,杜威等。主要的理论与方法有前期的帕克的昆西教学法,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沃特的葛雷制与后期的以儿童中心取向的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及社会中心取向的教育理论与实验等。主要观点有以儿童为中心的学生观,以生活为内容的课程观,以解决问题为方法的教学观,淡化权威意识的教师观,强调合作精神的学校观。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极其思想就是美国教育界对美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所引发的挑战的回应,就是现代城市工业文明条件下改革美国教育的一种广泛努力与改革方面的选择。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思想。 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儿童就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就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就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她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与发展。 维果茨基构建主义思想 维果茨基创立了著名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并通过研究得出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理论,认为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维果茨基认为儿童个性也就是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就是社会关系内化的产物。维果茨基关于儿童个性的社会起源的思想揭示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本质规律,即作为个性核心成分的社会性就是在儿童同她人的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渐由外到内发展而来的。 教育理念: 瑞吉欧的教育取向有三个方面的传统影响:①欧美主流的进步主义教育;②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的建构心理学;③意大利学前教育传统及战后左派改革政治。在这三者交互影响下,瑞吉欧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马拉古齐的一首诗《其实有一百》充分表达了这一思想。她说:“孩子,就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种……”。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她视儿童为一个自己

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

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 一、如何理解学习中的儿童瑞吉欧的教育者认为,对于儿童的正确理解是一切教育得以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因此,他们努力去认识、去研究儿童,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儿童、对学习、对教育的认识。他们坚信-- 儿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个体。他们同成人一样需要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他们又是发展中的人,有权利从成人那里得到帮助。这种帮助(即教育)不仅是要将他们“领入”成人世界,使之成熟起来,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人们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理解和互相帮助。教育在这个意义上乃是一种人道主义的事业。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他们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生长、求知和理解自己身边事物的欲望。从生命的初期,他们就在与社会和物质世界进行“交往”,并通过这种“交往”积极地建构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学习本身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经验,而理解也是一种经历自己的渴望被满足的感觉、一种征服感。因此,儿童的学习并非成人教学的必然产物。相反,它大部分要归因于儿童自己在他们的活动和成人所提供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教学应以作为学习者的儿童和儿童的学习这个最关键的要素为出发点和基础,应该成为儿童学习的丰富资源,应该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暗示性的观念和支持性的环境,应该帮助儿童学会如何学习。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他们常常在教师所安排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情境中、在利用自己的各种自然的语言(游戏、绘画、手工、动作等)表达自己看待事物的独特角度和独特认识时显示出这种能力。他们知道如何去获得理解,他们会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创造意义。只要成人视儿童为创造者、发明者和发现者,与他们共享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之乐趣,他们就会对教师所安排的情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投入极大的能量,就会对活动过程中令人惊奇的地方和不一致的地方满怀发现的期待和喜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增强儿童发现的可能性;而成人活动的核心,则在于激发儿童作为全部学习的基础的创造能力。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互动的、以某种相互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建构过程。关系和学习是息息相关的。一个积极的、包含着丰富内容的关系系统自身必然蕴涵着一种真实的自动教育机制。幼儿学校系统中的关系首先表现在角色上,表现在作为学校的三个“主角”--儿童、教师、家长相互以及各自之间的充满温暖、亲善、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上。这种关系不仅“使所有相关人员体验到一种被热情拥抱的感觉”,而且能激发大家参与、研究、贡献的积极性。对儿童来说,从同伴和成人那里获得的认可,会使他们体验到认同感、归属感,从而更加自信地参与学校的活动。而丰富的社会交往确保的丰富的期待、冲突、沟通与抉择,更为学习提供了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其次表现在空间上,开放的空间--有利于游戏和社交的场所,丰富的探索材料和工具,艺术工作室、研究和实验室等,为人际互动、人-物互动、自主探索、交流与分享提供了充分的环境。第三表现在功能上,教育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之间、学习和发展之间、思想和行动之间、不同的象征性语言之间、个体的独立自主性和人际的社会适应性之间应该有密切的关联。一个能够把互动中的各种力量和要素(空间、角色、功能)动态地结合起来朝向一个共同目标的教育体系必然会具有“不同一般的力量”。二、如何看待教育过程中的教师瑞吉欧教育体系的儿童观、学习观和教育观,必然导致对教师的独特看法和要求。

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

教育理论知识学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2.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 A.墨翟 B、孔子 C、董仲舒 D.朱熹3.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4.古代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5.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A.杜威 B.加德纳 C.布卢姆 D.布鲁纳 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 A面向全体学生 B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7.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使少数有特长的学生能得到尽快的发展 B使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达到合格标准 C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D使全体学生的素质达到较高水平 8.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 A.权威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专制型9.多元智能理论的创立者是() A冯恩洪 B孙晓云 C布鲁纳 D加德纳 10.教育部在()颁布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A 2000年 B 2001年 C 2002年 D 2003年 11.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A 直觉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12.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反映出了人格的( ) A. 整体性 B.独特性 C. 稳定性 D.社会性 13. 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教师的社会地位 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 D.教师本身的素质 14. 从迁移的性质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迁移。 A、顺向 B、逆向 C、正 D、负 15.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姆 B、布鲁纳 C、奥苏柏尔 D、加德纳 16.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 A.迁移 B.定势 C. 功能固定 D.原型启发1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A ) A、线性B、正弦曲线C、倒U曲线D、因果 18.有人大器晚成或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或善于言辞。这是心理发展的() A.连续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 19.自信与自卑、大方与羞怯、认真与马虎,指的是人的()。 A、气质 B、性格 C、态度 D、能力 20、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A.外部 B、成就C.交往D.任务 21、学生的阅读、计算、写作、观察一种()技能。 A、动作 B、智力 C、一般 D、特殊 22、生活中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知识的() A.感知B.理解C.迁移D.应用 23、教师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化,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 A、观察 B、训练 C、模仿 D、习惯培养 24、对学习材料适当重复能使信息得以记忆与保持,其学习策略是()。 A、练习 B、精加工 C、组织 D、复习 25.创造力的两个最本质的特征是()。 A、独创性和灵活性 B、流畅性和精密性

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 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我国春秋末期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注,比罗马的昆体良《论演 说家的教育》早300年。其主要思想有:“不陵节而试”,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3. 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 “班级授课制”。 4. 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做中学”,开启现代教育派。 5. 苏联赞可夫《教育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6. 美国的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 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分别被称为“活的教育 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8. 教育的概念:广义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为思想道德教育。 9.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10. 我国封建社会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

书、礼、易、春秋)。 11. 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但环境决定 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收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 我国普通中学的双中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背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 生。 13.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 “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 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其中思维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 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 18.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 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19. 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 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20. 义务教育是指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 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种强制性教育。

瑞吉欧教育理念1

“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潘洁 据1991年的美国《新闻周刊》报道,世界十大最佳学校中,学龄前学校首推瑞吉欧·艾米里亚的学前教育机构,并称其为“全世界最好的学前班”。十年来,意大利瑞吉欧教育取向已风靡全球,近两年,这股风又吹进我国幼教界。 瑞吉欧的教育理念 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Malaguzzi)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该地的学前教育。数十年的艰苦创业,使意大利在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之后,又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以及坏境设计的原则”。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取向”。 瑞吉欧的教育取向有三个方面的传统影响:①欧美主流的进步主义教育;②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心理学家的建构心理学;③意大利学前教育传统及战后左派改革政治。在这三者交互影响下,瑞吉欧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马拉古齐的一首诗《其实有一百》充分表达了这一思想。他说:“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种……”。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视儿童为一个自己能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的栩栩如生的孩子;一个是自我成长中主角的孩子;一个富有巨大潜能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成人应如何应对?最重要的是要承认“其实有一百”;其次,要以孩子的思维、儿童的立场来看待一切;另外,千万不要压制孩子,应让孩子充分表现其潜能。瑞吉欧的教育成就应该归功于这种“走进儿童心灵”的儿童观。他们还提出:当前的背景是幼儿的数量越来越少,几乎没有兄弟姐妹,又生活在充满新的需求、新的社会环境之中,过早地被卷入成人生活,经常变成一个过度情感投资的对象,束缚了幼儿的发展。另一方面,现代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具有潜力,更愿学习、更好奇、更敏感,更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他们对世界充满兴趣,渴望友谊。为此,瑞吉欧采用弹性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不让孩子生活在成人的包围之中。在幼儿园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减少介入,更不可过度介入,“与其牵着儿童的手,倒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双脚站立着”。百种语言:他们把文字、动作、图象、绘画、建筑构造、雕塑、皮影戏、戏剧、音乐……等都作为儿童语言,归纳为:表达语言、沟通语言、符号语言(标记、文字)、认知语言、道德语言、象征语言、逻辑语言、想象语言和关系语言等等。鼓励孩子通过表达性(动作、表情、语言、体态等)、沟通性及认知性语言来探索环境和表达自我,认为儿童的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特别重要,是儿童探索、研究、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基本活动。瑞吉欧经验显示:“学龄前幼儿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图象和媒介来表达,以及与他人沟通彼此的认知。”“我就是我们”:“我就是我们,代表一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交流,达到超越个人成就的可能性。”以另一个方式来理解,幼儿与成人共存于社会文化和社会现实之中,并通过每日的文化参与发展自我。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处于整个社会背景之下,使个人与社会过程两者各自的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的本质有更深切的理解;同时,这一理念还代表在共同分享中,每个人均可提出最好的想法,提升和加强团队间意见交流,并刺激新奇或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而这些是无法靠个人力量独自完成的。这种独特的看法虽然不是出于某些理论的指引,却是瑞吉欧教育取向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儿童的观察、了解及经验的总结,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教育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 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 (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 (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幼儿教育论文:瑞吉欧教育特色及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瑞吉欧教育特色及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前言 瑞吉欧教育是继蒙台梭利教育之后又一重要的教育体系,瑞吉欧教育的理念是关注幼儿、关注学习过程、关注环境、关注团队合作。瑞吉欧教育倡导的是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重视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以及社会性的发展。瑞吉欧教育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整个幼儿教育界的发展,在国外的幼教实践中,瑞吉欧教育有着诸多成功的范例,这对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瑞吉欧教育概念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洛利斯?马拉古齐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该地的学前教育,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创业,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以及坏境设计的原则”。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它是由教师引导,以儿童为中心,围绕某个主题或任务展开探索性学习的课程模式。整个课程模式中的开展是基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对儿童的潜能的激发着重培养,体现了人本主义所倡导的热爱和尊重儿童的精神。 三、瑞吉欧教育特色 瑞吉欧教育的发展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意大利文化的熏陶;二是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的直接作用;三是欧美主流的进步

主义教育推动。在这三者的交互影响下,使瑞吉欧教育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关注幼儿,走进幼儿心灵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是自己发展的主人。”在幼儿教学中,应该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主动的进行思考,幼儿在学习中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自己思索的基础之上,与同伴之间相互交流,主动的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思考方式。作为教师,应以孩子的思维JL童的立场来看待,尊重幼儿的想法。 2.注重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瑞吉欧教育体系非常注重儿童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师通常让幼儿在同伴、教师面前分享自己的家庭活动趣事,通过这种方式增进幼儿之间情感交流,增进儿童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让幼儿们学会与别人协作,并学会接纳与欣赏别人的思想与观点,从协作中认识到自己的知识不足,并逐步从中学习,提髙自己的知识能力。 3.重视记录教学过程 在瑞吉欧教学模式下,每个老师都配备了录像和相机这些设备,目的是将儿童进行活动的全过程都拍摄纪录下来,这些记录的资料,供老师课后分析与评价使用,通过记录的资料,老师能在整个过程中注意到自己的表现,也能从中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这就更好的为了解每一个幼儿的特点提供了机会,也为幼儿共同建构知识提供了机会。

瑞吉欧幼儿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ocx

摘要意大利东北部瑞吉欧?艾米莉亚地区的幼儿教育模式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幼儿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成果。 这一模式对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开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启发我们应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注重关系的建立,构建家园、社区一体化的课程模式;在记录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以方案课程为主,预制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凸显民族文化特色。 借鉴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及其模式,我们可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体系。 关键词瑞吉欧;幼儿教育;学前课程1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的主要内涵20世纪80年代以来,瑞吉欧幼儿教育逐渐走向国际社会,其教育理念非常丰富,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1科学先进的儿童观、教育观在瑞吉欧看来,儿童是社会成员之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继承者、参与者与创造者,儿童拥有自己的文化与权利。 他们能广泛运用、创造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并通过不同的媒介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与看法。 他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及经验。 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马拉古齐形象地说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和说话的方式,如语言、绘画、雕刻、泥工、建造、肢体动作等等。 [1]26瑞吉欧人认为教育要在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

实施,应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及经验出发,让儿童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在重教之时,更应重学,以学定教。 根据幼儿的行为反应决定主题进行的时间与空间。 幼儿教师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权威者、知识与技能的拥有者,儿童也不是被教育者,儿童的行为引领着教师的教育,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 1.2注重关系的建立在瑞吉欧学校,教育者与儿童、家庭、社区公民在一个和谐、民主、文明的世界中对话,民主参与与合作是他们实施幼儿教育的砝码。 教育者在平等、对话的关系中关注、关心每一个儿童,但并不是孤立、片面地看待儿童。 关系是幼儿教育长远发展的枢纽,促使幼儿与他人建立关系并及时、有效、良好的互动,是幼儿完成教育目标、走向世界的基石。 幼儿与教师即使有社会角色及社会地位的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学校与家长、社区人员建立起沟通、合作、共同管理学校的关系。 意大利人坚信,个人———我只有在团体———我们中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 教师之间建立集体协作的关系,通过认知冲突的发生与解决来共同进步。 1.3教学记录的影响力在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教学记录是其重

教育教学基本理论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考试内容 一、新的教学观 1、教学目的的新演变——新的教学目的观 (1)双基观: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2)智能观: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素质观: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 2、教学本质的新定义——新的教学本质观 (1)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即相当于老师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 (2)将“教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 (3)华东师大施良方教授指出,从关注教师的行为的角度来说,“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现代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某些内在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3、教学价值的新内涵——新的教学价值观 (1)重外在价值轻内在价值。教学的外在价值,即教学服务于社会的价值。教学的内在价值,即教学具有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 (2)内外价值并举。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还应关注人的情感智慧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人的精神世界。 4、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新的教师观

(1)教师的职责定位:传授文化知识;教师的角色定位: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员、社会的代表人等。 (2)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生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学的领导和管理者。教师职责的新定位: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5、对学生的新认识——新的学生观 (1)潜能观——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 人的潜能分为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心理潜能又分为智慧潜能、情感潜能和创造潜能。教师所要做的,就在于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 (2)发展观——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①乐观地估计学生的天性。坚持性善论,反对性恶论。性善论注重自省和内在力量的挖掘,性恶论注重外在规范的约束和行为的矫正。 ②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主体观——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①要认识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基础,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教材知识点归纳

综合素质科目 教师观 教师职业的基本特性:教师职业具有一定声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职前训练;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的专业研究领域。 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职责/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与人类延续中起着纽带与桥梁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塑造新一代青少年品格具有关键作用;教师是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职业发展历史: 非职业化阶段 夏商时期出现“庠,序,校”等官办国学,教师由官吏担当。我国奴隶制时期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 职业化阶段 春秋时期随着诸子百家的出现,私学教师逐渐成为一种职业。其中以儒家/墨家两家为主。古希腊智者也有专门的教师,如苏格拉底。 专门化阶段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出现在法国——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诞生于清末——盛怀宣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下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外院即附属小学。 专业化阶段 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在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中得到确认,该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法》于1994年实施。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教育法》于1995年第一次通过并实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07年实施。 教师职业角色 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授业解惑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 示范者 朋友知己/家长代理人,父母的角色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习者/学者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复杂性 创造性 主体性和示范性 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与间接性 个体性与群体性 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