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
中风恢复期康复训练

中风恢复期的训练

一、站、立位平衡训练

平衡能力是指人体维持重心在支撑面上或使重心尽快回到支撑面上的能力,也就是说人体在静止或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姿势稳定的能力。平衡训练就是维持和发展平衡能力的锻炼方法。

(一)基本原则及注意点

1、从最稳定的体位开始,逐步过渡到最不稳定的体位。即从静态平衡(Ⅰ级平衡)训练开始,过渡到自动动态平衡(Ⅱ级平衡),再过渡到他动动态平衡(Ⅲ级平衡)。

2、当身体各部分处于正确对线关系时,仅需极少神经肌肉活动便能维持直立姿势的稳定。因此在根据平衡效应的程度而设计的一系列训练作业中,治疗重点应在维持正常的支撑面中纠正身体各部的对线。

3、因为重心移动总伴有适当的姿势调整,身体任何部分的运动或移位都可以是失衡的原因。当病人从一种体位转变为另一种体位,或伴伸臂或指向物体时,他需要学习进行姿势调整,其间需要治疗师监测病人的身体对线关系。

4、只有病人在那种体位进行训练,才能很好地重获那种体位下的平衡控制能力。

5、在患者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时,治疗师要给予最大的帮助,使其不致跌到。

6、逐步缩减人体支撑面积和提高身体重心。

(二)坐位平衡训练

1、训练中心转移的姿势调整

1)轻微的重心转移练习

要求患者将重心经常由一侧臀部移向另一侧。坐位,双手放大腿上,患者将头和躯干从肩上向后方看,然后回到中力位,再做另一侧,或抬头看天花板。

2)重心向患侧转移

坐位,治疗师站在患者面前,一手托患者颈后部以增加安全感,一手帮助患者向侧方,用患侧前臂支撑在身侧的1-2个枕头上。治疗师确保他的肩在肘的正上方,并且颈侧屈,治疗师通过放在颈后部的前臂向下加压,促进头的直立反应。3)重心向健侧倾斜

用重心向患侧倾斜的方式使健侧肘关节接触床,但当回到直立位时,要避免健侧

肘关节支撑。

4)不伴有上肢支撑的重心侧方转移

治疗师坐在患者患侧,一只手放在患侧腋下使患肩向上并拉长患侧躯干肌,另一手放在健侧躯干侧屈肌上指示其测屈肌收缩。

2、坐位的上肢伸展训练

坐位,患者向前伸去触碰一个物体,然后向下朝地板方向和向两侧伸手,每次都要求回到直立位。

3、下部躯干的屈伸分离运动

治疗师站或跪在患者前面,用一只手帮助其维持肩部的稳定,预防肩关节向后倾斜,另一手在患者的腰椎部帮助其伸直脊柱,使髋关节屈曲90度,同时患者做屈曲腰椎和伸展腰椎的活动。

4、增加复杂性

1)坐位,患肢伸向侧方和下方,从地板上拿起一个物体。练习时患肢必须移向侧方向而不是向前,因为向侧方要难。

2)坐位,用双手从地板上拿起一个空盒子。向前伸用双手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增加了尺寸或重量的物体。

3)坐位,向后伸并拿起一个物体。当然,如患者缺乏手的控制,可触摸物体而不用拿起。

4)完成需要快速反应的重心移动,比如伸双上肢接住一个飞来的篮球。(三)站位平衡训练

1、中风患者站立平衡的问题

1)通过增加双足之间的距离或单侧或双侧髋关节外旋扩大支撑面

2)患者姿势僵硬和屏气,缺乏必要的姿势调整

3)站立时主要依靠健侧下肢负重,重心向健侧偏移

4)当重心稍有移动,马上跨步或向前、向侧方伸手或用手抓住支撑物。这意味着平衡功能差,需要利用迈步等动作来代偿。

5)要求患者作前伸够物动作时,患者通过屈髋来代偿背屈踝关节,在向侧方伸手时,患者移动躯干而不是屈曲踝关节

5、坐到站起转换平衡训练:指导患者双手交叉,让患者屈髋、身体前倾,重心

移至双腿,然后做抬臀站起动作。患者负重能力加强后,可让患者独立做双手交叉,屈髋,身体前倾,然后自行站立。

站立平衡训练:完成坐到站起动作后,可对患者依次进行扶站、平行杠站立、独自站立以及单足交替站立的三级平衡训练。尤其作好迈步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的重心转移的平衡训练。

2、髋关节伸展训练

a)患者仰卧位,患腿斜放在床边,髋伸展、膝关节屈曲确保下肢对线正确。要

求患者足根慢慢踩地,同时将髋关节稍稍抬起,练习小围的髋关节伸展运动,确保健侧不动或不要绷紧。

b)取站立位,双下肢负重并伸展髋关节。治疗师帮助患者双足负重站立,要求

将双侧髋关节前移到其双脚前,并让患腿负重,预防膝关节屈曲。

c)站立位时将重心向侧方移动:病人通过双腿负重站立,膝关节轻度屈曲0-

15度围治疗师坐在病人面前的凳子上,用其双膝关节支持病人患侧膝关节,预防其过伸。治疗师将双手放在病人髂嵴上,辅助病人重心向侧方移动,注意躯干保持伸直。如病人髋关节不能伸直,治疗师可以用伸直的手指拍打患侧臀部,刺激臀肌收缩。

3、膝关节控制训练

预防站立时膝关节屈曲:站立时穿戴白布夹板或伸膝矫形器。

诱发、强化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患者取长坐位,支持并伸展膝关节,要求患者“活动膝盖骨”,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每次收缩持续时间越长越好。进行股四头肌的离心、向心收缩并控住的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坐床旁,治疗师帮助其伸直膝关节,要求患者在治疗师减少支持力量的情况下,尽量自己控制膝关节。4、骨盆前、后倾的练习

患者站立,两脚分开,治疗师坐在患者前面的凳子上,用自己的双膝将患者双膝分开使其双腿呈外展位。治疗师一手放在患者骶尾处,另一手放在下腹部。在患者伸髋的同时刺激收腹。

5、患腿站立,健腿上踏台阶

治疗师站在患者身后靠近患侧,用一只手轻拍臀大肌刺激患侧髋伸展。当患侧下肢对线正确后治疗师嘱患者将健足迈向前面的台阶。

二、上肢功能锻炼

上肢控制能力训练:包括臂、肘、腕、手的训练。

前臂的旋前、旋后训练:指导患者坐于桌前,用患手翻动桌上的扑克牌。亦可在任何体位让患者转动手中的一件小物。

肘的控制训练:重点在于再伸展动作上。患者仰卧,患臂上举,尽量伸直肘关节,然后缓慢屈肘,用手触摸自己的口、对侧耳和肩。腕指伸展训练:双手交叉,手掌朝前,手背朝胸,然后伸肘,举手过头,掌面向上,返回胸前,再向左、右各方向伸肘。

改善手功能训练:患手反复进行放开、抓物和取物品训练。纠正错误运动模式。作业性手功能训练:通过编织、绘画、瓷工艺、橡皮泥塑等训练两手协同操作能力。手的精细动作训练:通过打字、搭积木、拧螺丝、拾小钢珠等以及进行与日常生活动作有关的训练,加强和提高患者手的综合能力。

三、步行训练

中风偏瘫后下地走路有三个条件:一是不用人扶,自己能站稳;二是抬起正常腿,患腿能单独站立3~5秒钟;三是患腿由髋关节带动膝关节、脚往前走时,有连续性。如果膝关节不能打弯,仅仅是髋关节带动脚往前走,会出现甩腿、划圈步、足翻等异常步态。

怎样练走路才对呢?站立不稳,平衡能力和肌肉力量差,应该先练站和蹲,后练走路。具体做法是:先在床边练坐,待坐稳后,再练双脚站立。刚开始由人扶着,慢慢过渡到不用人扶。除了直立,还可练两腿前后分开站立、闭目站立。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站稳了,说明肌肉力量有一定恢复,就接着练下蹲和起立动作。刚开始可能蹲不下去,可以先找一个高凳子(或床边),用手扶着练。逐渐降低凳子高度,增加运动强度。任亚峰说,蹲起动作能改善下肢关节灵活性和动作的连续性。经过以上训练,患者不用人搀扶,站稳了,蹲起自如了,就可以练习走路了

患者如有以下情况,暂不宜进行步行练习:①血压在200 /120 毫米汞柱以上或80 / 50 毫米汞柱以下;②经常有头痛、头晕时;③心律紊乱、心力衰竭或合并肺部感染者;④合并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者;⑤肾功能不全或全身严重衰弱者。病人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止步或减少活动量:①安静时心率达100 次

/分,运动后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紫绀者;②运动后心率达135 ~140 次/分,或伴有心律紊乱;③运动后出现面色苍白、出汗、严重虚弱者。

(一)偏瘫患者步行中的主要问题

1、支撑期

1)髋关节伸展不充分,躯干及骨盆通过站立足前移幅度减少。

2)骨盆过度水平侧移,伴随摆动下肢的骨盆向下倾斜。

3)支撑早期膝关节屈曲不能。

4)膝关节在支撑中期的伸展不够。

5)支撑末期膝关节屈曲不能。

6)足趾离地时踝关节跖屈向下后方推力下降。

2、摆动期

1)髋关节屈曲力弱。

2)膝关节屈曲力弱,下肢向前摆动时不能“缩短”而离开地面。

3)踝关节背屈力弱影响足趾跨越。

4)足跟接触地面所需的膝关节及踝关节背屈不足。

3、继发步态改变

1)运动幅度减少。

2)步幅、步长缩短

3)步幅长短不一。

4)布基增宽。

5)双下肢同时负重时间增加。

6)步行速度下降。

7)通过上肢来支持及维持平衡。

(二)支撑期的相关训练

1、伸髋训练

站立位,要求患侧负重并髋伸展,病人练习用健腿向前迈步,然后向后迈步。此练习不要做得太慢或迈步太大。确保整个过程中髋关节是伸展的。

2、膝关节控制训练

1)患者用健腿站立在患腿之前。当病人能维持患膝伸展时分别练习移动其体重

于健腿上和患腿上。迈步要小

2)进一步练习:病人用患脚踏在台阶上,健腿迈上及迈下一个8cm高的台阶,进步到能迈过去。当病人将健脚迈上台阶时,保证重心不后移。

3、骨盆水平位侧移训练

患者站立位,双侧下肢负重,双足分开约5-10cm,治疗师站立于患者前面,要求患者练习将重心从一侧下肢转移到另一侧。治疗师用手指提示其骨盆移动的距离不超过2.5cm。在此过程中,确保髋、膝关节伸展。接着,患者练习侧行:病人站立位,双足分开约5-10cm,治疗师站立于患者面前,要求患者练习外展其患腿向侧方迈步,再用患腿站立,健腿向患腿靠拢,如此沿一条直线向侧方行走。

4、屈曲膝关节训练

在患者俯卧位引出膝屈肌群的活动,治疗师被动屈其膝恰好在90度以下,病人练习:

1)通过在小围的运动(离心的和向心的)控制膝屈肌群。注意在屈膝时同时屈髋关节。

2)维持其膝在不同围处,用数数来维持患者的屈膝肌的等长收缩。

3)站立位膝关节的屈曲训练:病人站立位,健侧负重,治疗师帮病人屈膝。病人练习控制离心和向心的膝关节屈曲。在患足落下或提起过程中可要求患足在任意角度停住做等长收缩。

4)最后练习前后方迈步以控制屈膝:病人用健腿负重,患腿向前迈,足跟先着地,治疗师帮助他控制开始的屈膝,病人练习向后走,治疗师知道其开始的屈膝及足背屈,要求患者将足趾放在地上。

5、小腿三角肌的训练

患者双上肢扶助支撑物,双侧足尖站立于台阶上,足跟悬空,患者练习降低双侧足跟以牵拉小腿三头肌,接着抬高足跟至跖屈,在此过程中,要求患者在任意角度停住。

(三)行走能力的训练

1减重步行训练

减重训练装置由马达驱动的运动平板和悬吊装置组成。患者站在有马达驱动的运动平板上,其速度可在0.01-2.25m/s之间调节,可调节的吊带与上方的滑轮向

连接,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减重,可使上、下肢自由运动。

2功能性电刺激

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对下肢进行功能性电刺激。

3生物反馈

4踝足矫形器的使用问题

目前认为对偏瘫患者应早期使用矫形器,如在早期就开始正确的步态训练,往往可完全或部分矫正偏瘫步态。

5助行器的使用问题

偏瘫患者使用助行器应当相当慎重。只有患者在不使用拐杖就不能行走时才给他拐杖。

四、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

早期即可开始,通过持之以恒的ADL 训练,争取患者能自理生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训练容包括进食方法、个人卫生、穿脱衣裤鞋袜、床椅转移、洗澡等。为完成ADL 训练,可选用一些适用的装置,如便于进食的特殊器皿、改装的牙刷、各种形式的器具及便于穿脱的衣服。

(一)穿、脱衣服

患者如穿脱衣、裤困难,手指功能障碍,应建议穿着肥大、前面开合式的衣服;衣扣和袖子可用粘贴式,如用扣子,则用大号的;带有弹性腰带的裤子和带弹性鞋带的鞋较为方便实用。

穿上衣时让患者将衣服里面朝上找到患侧袖口,先将患手放入袖管,用健手拉衣服,从患侧肩后把衣服拉向健侧,然后健手套入衣袖,最后患手辅助健手扣衣扣。脱衣顺序相反。

脱裤子的方法:让患者取床边座位或椅座位,先将患腿搭于健腿上,用健手帮助患腿穿进裤筒,把患侧裤腰先提到膝关节上方,患腿放到地上,然后健腿穿进裤筒,起立站直后,用健手将裤腰拉上腰部,再以健手单独或患手辅助下扣扣子。脱裤顺序相反。

(二)穿、脱鞋袜

患者床边坐位,先把鞋袜摆在病人双脚之间,患者先将患侧下肢放在健侧下肢上面。用健手穿上袜子和鞋,在做这个动作前,病人先将患侧上肢前伸,肩关节前

倾、肘关节伸直。把患腿放在地上,再用同样的方法穿上健侧,这样重心可以移到患侧,防止患侧上、下肢的联合反应。

(三)转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总是用健手朝向移动的目标。从轮椅到床时,将轮椅放在患者健侧,靠近床边,在与床边约成45度角的斜前方,刹车。双足全脚着地,双侧膝关节屈曲不超过90度,患者身体重心前移,健手扶轮椅扶手起立。然后,健腿向前方迈出一步,以健腿为轴,身体旋转,用健手支撑床面,重心前移,弯腰慢慢坐下。(四)上下楼梯

原则为上楼时健足先上,患足后上;下楼时患足先下,健足后下。上楼时,健足先放在上级台阶,伸直健腿,把患腿提到同一台阶;下楼时,患足先下到下一级台阶,然后健足迈下到同一级台阶。在进行训练前应给予充分的说明和示,以消除患者的恐惧感。步态逐渐稳定后,指导患者用双手扶楼梯栏杆独自上下楼梯。(五)进食

发病早期实行喂食,当患侧上肢恢复一定的主动运动时,可用患手进食。病人可用健手来稳定患手。康复期也以半流质为宜,逐步向正常饮食过度。吞咽困难者要用鼻饲,以后可带着鼻饲管练习自口进食。仍用流质或糊状饮食,待进食无呛咳或返流时,方可去掉鼻饲管。

(六)个人卫生

病人用健手洗脸、躯干及患侧的方法:将两块小毛巾缝到一块做成袋子状。治疗师引导患者用患侧手握住毛巾,病人将健手放在里面。

病人用患手洗涤健侧的方法:病人将患侧的上肢放在双腿之间,戴上手套。用健手将手套提上。辅助者引导患侧上肢洗健侧,在肘关节进行支持,保持肩关节伸位。

(七)入厕、洗浴

需对患者进行坐位、站立平衡及体位转移训练。对下蹲、起立困难者,需对浴室、厕所改进,安装扶手,放置防滑垫。最初须有人协助,淋浴或盆浴均可,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次数,然后再逐渐让患者单独试行洗浴。

如有便秘、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者,需给予相应处理。患者一般早期在床上排便,由家属协助或训练有关动作后,再由患者自理。

(八)家务劳动:在部分生活自理的基础上,可从事简单家务劳动,如叠被、洗碗、开关门窗等活动,或在室外晒被、种花等。

五、感觉障碍的康复

(一)基本原则

1、在康复治疗前,应仔细查体,了解感觉障碍的种类和程度。以选择适当的训练用具和方法。

2、训练时要求环境安静、无干扰。

3、每一项活动都要在有和无视觉反馈两种情况下进行。

4、在进行训练前,应首先降低肌力并防止异常的运动模式。

5、治疗者和患者均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浅感觉障碍的训练

1、刺激患侧掌心、足底,增加感觉输入,促进运动的输出。

2、用各种器皿把手或手柄的表面材料或形状进行改造以提供更多的触觉刺激。

3、参与编织或刺绣等作业疗法有利于感觉功能的恢复。

4、采用电刺激方法。

(三)深感觉障碍的训练

(四)单侧忽略的训练

重点是使患者有意识的越过中线并集中于患侧。医护人员及家属尽量站在被患者忽略的一侧与患者对话、交流,并时常提醒患者尽量使用患侧。

(五)偏盲的训练

1、让患者了解到自己的缺陷,进行双侧活动的训练,将物品放在两侧,让患者通过转头,将有效部分的视野做水平扫描,以补其不足。

2、用拼板排左右结构的图案。

六、共济失调的康复

(一)单块肌肉训练

根据不同治疗要求采取不同的体位,较常用的姿势是头部抬高仰卧位,以便让患者看到整个训练过程。要求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到所训练的部位及肌肉上。(二)多块肌肉协调动作的训练

1、弓箭步转身运动、原地摆臂踏步运动、跳跃击掌

两脚与肩同宽站立位,双手平举,跳跃后并足落地,双手上举头顶两掌心相击。

2、水中运动

可帮助练习平衡和协调性。

3、水中步行练习

(三)Frenkel训练法

1、下肢的训练

(1)仰卧位练习:患者躺在表面光滑的床上或垫子上,足跟着窗面,头部抬起,看到小腿与足。双下肢单独沿床面滑动做各种屈曲动作。双下肢交替沿床面滑动做各种屈曲运动。双下肢单独悬浮做各种屈曲运动。双下肢交替悬浮做各种屈曲运动。联合各种下肢运动,并使患者足跟随治疗师指示运动。

(2坐位练习:练习维持正确坐位姿势。

(3)站立练习:

a)侧走:体重量在双足中轮流转移。

b)双足在35cm宽的平行线之间向前走。分别进行1/4、1/2、3/4步及一整步的

练习。

c)转弯:向左右转弯行走。

2、上肢的训练着重训练动作的准确性、速度和节奏性。

(1)单侧肩、纣、腕关节的屈、伸、收及旋转训练。

(2双侧肩、纣、腕关节同时屈、伸、收及旋转训练。

(3)指鼻训练、编织训练、球类训练。

(4)手的抓握动作训练:单个手指的屈伸、收、外展,五个手指同时屈伸、收、外展、对指。双侧手指同时屈伸、收、外展、对指。

七、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

中风后的语言障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失语症,另一种是构音障碍。

失语症是因脑部器质性损伤使原已获得的语言功能缺失的一组语言障碍综合征。患者发病前语言功能完全正常,发病后却无确表达想说的话,甚至听不懂他人说的话,最严重时连发音都很困难。失语症患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伴随右侧肢体的偏瘫。失语症的治疗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把握时机:和肢体训练一样,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只要患者病情相对稳

定,能耐受集中训练30分钟以上,就可以开始了。发病后的3~6个月病情有自愈倾向,在此阶段介入治疗,往往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与速度,一年以后恢复的速度就慢下来了,但如果给予治疗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及时评估:发病早期要及时就医,评估语言障碍的程度及种类,以便制订治疗方案;在家治疗一段时间后最好去医院做一些评估,看看治疗是否有效,还有哪些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及时反馈:患者回答正确要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和表扬。

循序渐进:大部分的语言治疗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家属与患者都需要有心理准备,不能过于急躁。患者的语言中枢受损,往往还伴有记忆力及认知功能障碍,所以再学习过程和儿童时期的完全不同,要困难得多,除非脑部的损伤本身很轻微,否则失语症大多要经过至少半年到一年的训练,才能有一些起色。而且大部分的失语症都不太可能恢复到发病以前的水平,只能为改善患者目前残存的语言功能而努力。

鼓励参与:要经常注意患者的情绪,发现负面情绪要积极予以排解,鼓励患者主动参与配合治疗。

语言训练最好安排在早上进行。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存在脑缺氧,经过一晚上的休息,早上的思维相对比较清晰,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往往效果较好。持续训练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好,不要太长,否则影响疗效。根据失语症的不同类型,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年龄等确立不同的远期目标,再据此设置一些近期目标。训练容的难易程度要恰当,训练难度太大,患者很难完成,自信心受到打击,容易放弃治疗;训练容太容易,又达不到提高的目的,因此,以患者经过努力可以完成70%左右为宜。

训练的具体方法比较繁复,且因人而异。家属可以买一些识字卡片,早期以实物或图片来刺激患者,让患者指出家属所说的物品,物品以患者接触较多的日常生活用品为宜。然后再让患者复述这个词,以训练患者的言语表达能力;渐渐增加训练难度,可以让家属发出一些口头指令,让患者执行。当患者具备了一定的单词理解及表达能力后,可进行语句方面的理解和表达训练;同时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和字卡,让他们匹配,以训练阅读理解能力。

听说读写要配合起来一起训练,随时利用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或事件进

行反复刺激,效果才好。平时就养成和患者交流的习惯,不是只注重训练的一个小时。任何一种失语症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恢复,只要能达到沟通的目的,训练就是有效的。

另外一种语言障碍是仅以口语表达障碍为表现的构音障碍。常见的有大舌头、说话含糊不清,兼有口角歪斜、流口水等。这种情况是因为中风后支配面肌及舌肌的神经瘫痪,以致患者口语表达有问题,但如果语言中枢未受损,那么患者其他的语言功能,包括理解别人的话、阅读报纸、看电视、写字等能力均完好。训练的重点是口、面、舌的运动,包括口闭口、舌头上下左右运动、伸舌、卷舌、舌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鼓腮吹气等,尽量恢复发音器官的肌肉的运动能力,改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改善吞咽功能。

中风后的语言障碍只要足够重视,及时治疗,掌握方法,能做到最大可能地改善患者的交流能力,让患者享受到生活的愉悦。

八、吞咽功能训练

根据吞咽障碍部位对吞咽功能各方面进行训练,以增强其协调能力,为进食训练打下基础。

1.发音训练:由于吞咽障碍时咽喉反射是不随意的,而体器官很难接近,从发音和语言器官考虑皆和咽下有关,可用言语进行康复训练。如属患者口发“a”音,并向两侧运动发“yi”音,然后再发“wu”音。也可嘱患者缩唇然后发“f”音,像吹蜡烛、吹哨动作。发音训练一般在晨间护理后及午睡起床后进行,每次每音发3次,连续5~10次。通过闭口动作促进口唇肌肉运动。

舌部运动:嘱患者开口,将舌头向前伸出,然后作左右运动摆向口角,再用舌尖舔下唇后转舔上唇,按压硬腭部,每隔5min作一次以上运动,每天3次,分别于早、中、下午进行。若患者不能自动进行舌运动时,护士可用压舌板或匙在舌部按摩或嘱患者将舌伸出时用纱布轻轻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

脸、下颌及喉部运动:嘱患者作微笑或皱眉,口后闭上,然后鼓腮,使双颊部充满气体后轻轻吐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天3次。也可帮助患者洗净手后作吮手指动作以收缩颊部、口轮匝肌肉运动。通过主动或被动地活动患者下颌,嘱患者作咀嚼动作,每天反复练习3次。喉部吞咽训练时,护士可将拇指和食指轻置于患者喉部适当位置,嘱患者反复作吞咽动作练习。

2. 进食训练

进食训练包括进食时患者的正确体位、食物形态、用量及综合训练,目的是促进摄取足够

营养,使患者具备足够的体力,逐步恢复自行进食能力。

进食时的最佳体位:进食前应嘱患者放松精神,保持轻松、愉快情绪15~

30min,然后让患者坐直(坐不稳时可使用靠背架)或头稍前倾45°左右,这样使在进食时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道或可将头部轻转向瘫痪侧90°,使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

食物选择:根据老年人饮食特点及吞咽障碍的程度,选择易被患者接受的食物,尤其要注意南方人喜稻米,北方人爱面食的饮食习惯,再由营养食堂配以鲜牛奶、蔬菜汁和果汁等。将食物做成冻状或糊状以便进食。

进食的协助:当患者开始进食时,护士可协助患者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一般食团摄入每次以1汤匙大小为宜,放入食团后可将匙背轻压舌部一下,以刺激患者吞咽。每次进入小食团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使食物全部通过咽部,每咽下一口应清理口腔一次。在协助患者进食过程中,可适当给患者喝一口白开水,一般不用吸管,以免液体误入气管。为防止吞咽时食物误吸入气管,在进食时先嘱患者吸足气,吞咽前及吞咽时憋住气,这样可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中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3〕。对因真性球麻痹而致口腔或咽部运动障碍,不能维持由口摄入足够饮水量与热量的患者,可用鼻饲的方法进行鼻饲,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有效后再行经口饮食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 康复训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老人中风偏瘫后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老人中风偏瘫后,应当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中风后1—3个月为最佳康复期,半年后肌肉渐渐萎缩或形成偏瘫的模式化动作,再想恢复则难度大,所需时间长。步行是中风偏瘫老人独立生活的关键。应该在发生中风后一周,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分五个阶段循序渐进。1.坐起训练。坐位平衡是偏瘫老人最基本的训练。首先在床上帮助老人进行被动训练,扶住老人的肩、肘;踝、足等关节,缓慢有节律地反复做外,展、屈伸、旋转、上举和关节加压等动作,每天1—2遍。并鼓励老人用健侧腿伸人患侧腿下面,将患侧腿抬高,不断重复。开始坐起训练,要在床上放好靠垫,让老人缓慢坐起,由半卧位状态逐渐提高角度,延长时间。还可以在床架系上布带,让老人自己拉布带练习坐起。之后,让老人背部不依靠东西,自己扶床栏保持平衡坐位,最终达到能自己控制坐位平衡,进一步能移位、转身实现动态平衡。2.准备站立训练。老人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亡肢支持下,臀部缓缓离开床面。家人要做好辅助和保护动作。3.站立平衡训练。站不稳,就无法迈开腿。老人在家人帮助下双脚平行站立,脚掌完全着地,足趾不能钩地,膝关节伸直但不能过度。站立时间由开始几秒钟,逐渐延长至几分钟。切忌—串拉老人患侧上肢帮助其站立。老人能自行站立后,可进行靠墙站立、扶床站立的训练。家人两手扶持老人患侧腋下或臀部,用双膝控制好老人膝部至伸直状态,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住老人的手,直至老人能独自靠墙站立。在此基础上,再让老人扶床栏或平衡杆站立,并逐渐做到不扶物而站立。在站稳的基础上,两手扶床栏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和弯腰运动,左右两足交替提起,慢慢扶床横向移步等平衡训练。4.步行训练。主要目的是消除异常偏瘫步态,形成正常的步行姿态。先练习原地踏步,然后以患侧下肢和健康下肢互为重心,交替向前跨步和退步,左右侧向跨步。跨步后重心要随之转移,并保持患侧髋关节伸直位。步行训练时家人应站在老人的患侧进行保护和辅助。尽量将重心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过分将身体重心偏向健侧,反而引起患侧肌张力过高,难以形成正常步态。5.上下台阶训练。遵照健肢先上,患肢先下的原则,进行上下台阶练习。—上楼梯时用健手扶住楼梯栏杆,将身体的重心移向患侧,并使患侧髋关节保持在伸直位,然后用健足踏上台阶,患足跟进站在一个台阶上。下楼梯比上楼梯难,要在重心偏向健侧的同时,适当降低重心,用患足下台阶,待患足放平稳、重心移至患侧下肢后,将健足跟进同一台阶。在练习中,若出现头晕、胸痛、运动后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面色苍白出虚汗,说明运动量过大,应立即停止练习,或者减量练习。 脑梗塞中风病人后期康复训练计划

脑卒中康复训练

急性脑卒中康复训练 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在不影响临床抢救的前提下,主要通过护理、按摩、被动运动(切忌粗暴)及卧床时肢体应置于抗痉挛的体位等措施来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痉挛、变形(如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足下垂等)等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发生,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 恢复期康复治疗: 一般在病后3天—3周(脑出血2—3周,脑血栓3天—1周)即病人意识清醒,无进行性卒中表现,生命体症稳定了便可进行康复训练应按照人类运动发育时的归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顺序进行。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顺序进行,运动方式由被动、辅助到自主运动顺序进行。顺序如下; 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 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强调的是重建正常运动模式,其次才是加强软弱肌力训练。训练中应包含患侧恢复和健侧代偿。 ⑴床上训练: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⑵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

先从半坐位(30度-40度角)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次数和时间→从床上坐→床边坐→椅子或轮椅坐。 因患者坐位时,不能控制,常向患侧偏斜,接着应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从无依靠不能坐稳→躯干向不同方向摆动能坐稳→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能坐稳。 ⑶站立和站立平衡训练: 先作站立准备活动(如坐位提腿踏步,患侧下肢肌力训练等,有条件可利用站立床训练),然后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徒手站立→站立平衡训练,要达到在他人一定外力推动下仍能保持站立平衡。 ⑷步行训练: 步行是偏瘫患者生活自理的重要一环。先作步行前准备活动(如扶持立位下患肢前后摆动、踏步、负重等)→扶持步行或平行杠间步行→扶拐步行→徒手步行。在步行训练中应强调,必须注意改善步态训练。 扶拐步行步态有三种: ①手拐先前伸着地,患足迈出,然后健足跟上。 ②手拐先前伸看地,健足迈出,然后患足跟上。 ③患足和手拐同时向前,然后健足再跟上)→徒手步行。 ⑸上下台阶训练:开始应按健腿先上,患腿先下的原则进行训练。 ⑹复杂步态训练:如绕圈走,转换方向走,越过障碍走等。

偏瘫的康复训练

偏瘫的康复训练偏瘫的定义:偏瘫是指因脑外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原因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的疾病,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 一、常见障碍 1、运动障碍运动障碍是指偏瘫一侧是上下肢不能活动,活动空难或不灵活。 2、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常常表现为偏袒肢体的疼痛、麻木。有些患者的疼痛和冷热感觉全部丧失,热水袋烫伤了皮肤也毫无感觉。 3、语言___言语障碍有一部分偏瘫患者,尤其是右侧偏瘫患者(脑的左半球有病变),说话或交谈时常常发生以下某一种或几种情况:(1) 患者说话不清楚,即所谓口齿不清。 (2) 患者说不出话,或像打电报那样断断续续地说出几个单字。(3) 患者听不懂亲人说的话,成为感觉失语症。(4) 患者有时既说不出话,又听不懂别人说的话。(5) 患者写字困难或不能写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6) 患者看着字不会读。医学上称为失读症,或称阅读障碍。 4、认知障碍认知是一个人认识和理解事物过程的总称,包括识别、记忆、思维、推理等。认识障碍常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辨别不清当时是上午还是下午。时间定向障碍(2) 辨别不清当时所处的地点。地点定向障碍(3) 对病前所熟悉的人现在也不认识了。人物定向障碍(4) 反应冷漠、精力不集中。注意障碍(5) 丢三落四,前面说了后面忘。记忆障碍 5、情绪障碍患者可以表现为不言不语,也可以表现为吵闹不安,甚至哭叫不休,情绪很不稳定。 6、能力下降(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常常表现为吃饭喝水要人喂,洗脸刷牙要人帮着做,自己不能洗澡、穿衣、穿鞋,大小便全靠别人帮助。(2) 行走困难,走路一拐一拐的,有的患者需要别人扶着走或者两个人架着胳膊走,严重者则完全不能行走。 (3) 上下楼梯困难,一部分患者虽然能够行走,但上下楼梯困难或者根本不能上下楼梯。(4) 不能使用日常简单的工具,如不能打电话、不能打伞、不能剪指甲等。(5) 不能与人交流,由于行动、说话、交流、思维等多方面的障碍,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严重者丧失全部工作能力。 7、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患者表现为流口水、喂食时食物常停留在口腔内、喝水呛咳。凡遇吞咽障碍患者,喝水时要将其头歪向肢体正常的一侧,将食物加工成糊状,这样做可减轻吞咽困难。 8、常见的病发症最常见的是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1) 肩关节半脱位多见于脑卒中早期,半数的患者可能发生,尤其在整个上肢处于软瘫期时。患者坐位或站立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使肩关节半脱位更加明显,在肩部可以摸到一个凹陷。一旦发生肩关节半脱位,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①患者卧床时应采取正确的姿势;②护理人员用指尖轻叩患侧肩膀周围的肌肉;③上肢负重训练。 (2 ) 肩—手综合症见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主要表现是:①瘫痪的手部肿痛,以手背肿胀并呈粉红色或淡紫色为常见,用手摸之有温热感;②患侧手的关节屈伸困难;③后期则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掌变平,手的运动功能永远丧失。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与腕关节长时间屈曲受压,过度牵拉患手等有关。具体治疗措施:①保持良好的坐卧姿势,避免患手长时间下垂;②加强患侧上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③对于肿胀的手指可采用压迫缠绕发,通常使用直径1-2mm的线绳由远端向近端缠绕手指,每个手指都缠绕一遍后,最后缠绕手掌。每天缠绕1-2次可获得明显的效果。 9、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偏瘫康复训练根据其病情演变的过程,一般可分为3个时期。(1)急性期从发病开始直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的病情一般不十分稳定,应以治疗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 文章目录*一、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二、脑卒中后的并发症*三、脑卒患者的饮食原则 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方法1、脑卒中的康复要保持良好肢位良肢位就是对抗恢复后期痉挛发生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好肢位。在发病急性期不论是侧卧位还是平卧位,都应使患者上肢保持肩关节向前伸,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背屈、指关节伸展;患者下肢则采用膝关节微屈,防止髋关节外旋。简言之,就是上肢尽量伸展,下肢保持微屈。在替患者穿衣、翻身或搬动患者时,切忌牵拉患侧上肢;乘坐轮椅时,注意防止患侧上肢悬垂于轮椅外侧,这样可以避免在上肢无力时,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减少偏瘫侧肩痛、活动受限的出现。坐位时肘下方提供支撑或佩戴肩吊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肩关节。 2、脑卒中的床上康复方法 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体位,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训练,上下肢活动(例如为端正骨盆,在床上进行单侧和双侧桥式运动)以及洗漱、穿衣、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3、脑卒中的被动康复运动方法 上肢被动运动先从肩部开始,家属及陪床人员一手扶住病人肩部,另一手托住病人肘部,将上臂做外展、内收及向上、向下运

动。动作要轻柔,防止因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造成关节损伤或脱位。做前臂被动运动时,家属一手托住病人手腕,掌心向上,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将前臂做屈、伸及内旋运动。 下肢的被动运动亦先从近端开始,即髋关节的被动运动,将 患肢膝关节屈曲,然后家属一手扶住患侧膝关节,一手扶住髋部,做左右转动动作。小腿运动的方法是家属一手扶住踝部,一手握住膝部,做膝关节的伸屈运动。 脑卒中后的并发症1、痉挛:非常常见,很多脑卒中患者,特别是有运动障碍的患者,后期的康复主要就是和痉挛打交道。对于痉挛最主要的是预防。康复过程中要让患者处于一个合适的、可控的肌张力状态,并且在肌张力增高以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抗痉 挛措施。 2、废用综合征:脑卒中患者常常由于瘫痪而长时间卧床。国外研究显示,长时间卧床后如果不进行主动运动,两周左右就会 出现明显的肌肉萎缩。其他表现还有: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心肺功能减退、吞咽功能和消化吸收功能退化、整个体质的下降等。 3、误用综合征:错误的康复训练目前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脑卒中患者和家属往往主张自己在家训练。但如果损害达到一定程度,在家练习和在专业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的训练,

中风致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中风致偏瘫病人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1-05-16T08:48:28.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房玉华[导读] 瘫痪肢体因运动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之局部受垂直压力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褥疮。 房玉华(黑龙江省鹤岗市新一人民医院 15410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2-0304-02 【关键词】中风偏瘫康复护理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指有潜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中风病大多发生中老年人,其致残率甚高,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负担,近两年来,我科对30例左右偏瘫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效果,观察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中风致偏瘫病人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42岁;发病后3 d~6 d,生命体征平稳,即进行早期康复治疗8例;发病后7 d至1个月进行康复治疗22例。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产生孤独、抑郁、悲观、焦虑等心理变化,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避免刺激,谈病人最感兴趣的。话题,以对待自己亲人的爱心体贴患者,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细心照顾,并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环境,使患者感到心情舒畅。以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 预防褥疮瘫痪肢体因运动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之局部受垂直压力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褥疮。正常毛细血管压力为16~33mmHg(2.1~4.4kPa)之间,超过该压力时,可阻断毛细血管对组织的灌流,而引起组织缺血性坏死,因此皮肤护理十分重要。应做床旁交接班,以引起各班护理人员重视,定时进行皮肤护理,应用气垫褥,减少垂直压力和摩擦,每1小时翻身更换体位1次,昼夜循环。保持皮肤清洁,根据病情每日晨晚晚间为病人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尿液、汗液对皮肤的刺激,且可促进皮肤血运。 2.3 肢体功能锻炼 2.3.1 床上训练:在床上进行各部位的被动运动,包括翻身和上下左右移动身躯,体位变换,腰背肌腹肌及呼吸肌的训练,伸髋练习,上下肢活动,以及洗漱、进餐,使用便器等日常生活训练。 2.3.2 坐起训练,进行坐耐力训练,先从半坐位开始,逐渐加大角度,延长时间和增加次数,然后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位,最后坐到椅子上,接着进行坐位平衡训练。 2.3.3 从坐到站起训练。双脚后移,躯干前倾,双膝前移,然后髋、膝伸展而站起。坐下时先作躯干前倾,膝前移及髋、膝屈曲而坐下。 2.3.4 站立训练,先作站立的准备活动,如坐位捉脚踏步,患侧下肢或双下肢蹬圆木训练,以增强肌力,起立训练,逐渐增强加大角度,双足负重使感受器受刺激引起强烈冲动,对训练下肢伸肌能力,提高活动能力很有好处,然后逐渐步进入扶持站立,平衡杠间站立及徒手站立。 2.3.5 迈步:当病人能站立15分钟而无疲劳感时即可,开始步态锻炼,迈步时不可硬拉。在行走时应防止跌倒,注意患侧踝关节的位置以及患者能否耐受,以免发生意外,加重病情而影响下一步锻炼。 2.3.6 上肢功能训练,应从大关节被动运动逐步到小关节被动活动,主要练习臂、握拳、抓拿、拾物等细致功能的锻炼。 2.4 语言训练 有些病人偏瘫后,因失语而缺乏外界交流,时间长了,就会患孤独症或抑郁症,病情恶化,从而加重死亡,康复期除遵医嘱对病因坚持治疗外,仍需加强语言训练。嘱其调练时勿操之过急,以免引起病人急躁情绪。注意所教的内容应能激发病人的兴趣,尽量创造生活和家庭气氛。因此护士应经常与患者交谈,交谈起初困难时,可先用书面交流,继而进入相互对话,尤其鼓励他本人多练习,如读报纸,讲故事,唱歌等,多为病人提供熟悉的环境和人,借以调动病人讲话的主动性。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次数逐渐增多,对病人讲错的语句,勿急于矫正,语言不完全时可重复练习,达到逐渐恢复的目的。以促进语言康复,还应适当参与社会活动及感兴趣的事情,开扩心胸,促进反应,以免产生抑郁症。 2.5日常生活技能练习如穿脱衣服,系纽扣、洗脸、进餐等。穿衣时先将患臂(腿)伸入袖子(裤筒),然后再穿健侧肢体,被子可采用吊环悬吊。穿鞋时可将患肢脚抬起并跨过健脚或搁在足凳上穿,亦可利用鞋拔,并选用弹性迅速。 2.6 饮食护理 中风患者在饮食上应三少三多,三少:少食大鱼,少食大肉,少食动物内脏,多食这些高脂肪动物内脏及肉食,造成血液粘稠,不利于中风患者的单日康复。三多:多食新鲜蔬菜,多食各种水果,多食豆制品食物,多食这类清淡食物,对心脑血管患者有利无害。另外,有不少中风患者的家属,对中风患者的护理不甚了解,患者在短时间内,病情稍在好转。就急于给各种食品,并食一些高脂厚味食物,这对中风患者的病情是有影响,对于这些家属我们常说服解释,并同他们一起耐心护理危重中风患者,使他们早日康复。 3 小结 在整个康复训练过程中,护士应给予正确指导和执情帮助。任一种技能训练,都要从患侧接触病人,从坐、卧平衡到站立、行走都不可忽视让病人从健侧向患侧转移重心,重视患侧肢体负重。康复训练亦可防止患肢挛缩、残疾。通过康复护理,肢体及语言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好评,护士的自身素质也大大提高了。参考文献 [1]刘晓芳.住院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与实施[J].中国健康教育,2000,(10):602. [2]田德禄,蔡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7.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方法 一、功能锻炼:这是偏瘫病人家庭护理的重要环节,因为病人长期卧床不能活动,全身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如肢体长期不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心、肺功能减退,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因此,功能锻炼有利病体康复,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完全性偏瘫阶段:可采用按摩、推拿和被动活动,帮助病人功能锻炼。动作应该由轻到重、再轻。被动活动不要用力过度。每次全身锻炼约15-30分钟。每天数次。瘫痪肢体位置要适当,肘弯曲、腕和手指伸直、踝关节保持90℃。 三、部分功能恢复阶段:这一阶段要继续前一阶段的各项锻炼。同时帮助病人翻身、起坐。站立锻炼,先扶床架、椅背站立,然后徒手站立。肢体简单运动锻炼,如上肢的上瘵、外展、外旋、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下肢的伸屈和足的伸屈活动。 四、基本恢复阶段:在站立和上肢简单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练习走路,手的精细动作和语言功能恢复。步行锻炼先在扶持下左右摆动身体,两腿轮流负重,继之踏步,逐步过渡到手扶拐杖独自行走。在出现划圈步态时,应练习屈膝和提腿动作。上肢锻炼可练习拿碗、汤匙、筷,穿脱衣服以及编织、打算盘等精细活动。失语者要帮助语言功能恢复锻炼。 五、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以及海带、海蜇、虾皮和虾米,适当进食鱼肉、鸡肉、蛋和奶及奶制品,以保证足够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者要控制食盐的摄入,一般每天

5克为宜。进食有困难者要喂食或鼻饲。鼻饲前应先抽到胃液后再灌注食物,以防食物误入气管。每次食物灌注完毕,要灌注少量温开水清洗管腔,然后夹紧鼻饲管。长期鼻饲者应每周换胃管一次。及时清洁鼻和口腔。 六、其他:要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要经常翻身,以免发生褥疮。注意居室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但又要避免穿堂风,当心着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通便。要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睡眠,以利早日康复。

中风偏瘫的康复流程

评估病情 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 患者处于早期 患者处于中期或后期 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入院 急性期 非急性期 (1) 精神意识状态评定:目的在于评定患者精神意识状态清醒与否。 (2) 认知功能评定:主要是运用MMSE 量 表评定患者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及障碍的类型,主要有失认症、失用症、注意力的评定。 (3) 吞咽功能评定: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评定 患者是否饮水呛咳及确定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分级 (4) 肌张力评定:运用改良Asworth 评定量表评定患者是否有肌张力增高及增高程度 (5) 感知觉功能评定:确定患者是否有感知觉障碍,为康复训练计划的制定及预后 判断提供依据。 (6) 运动功能评定:运用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同时为康复训练提供指导。 (7) BR 分期: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1)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运用改良巴氏 指数即ADL 评定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障碍程度。 (2) 平衡功能评定:Berg 平衡量表评定患 者的平衡功能,同时对临床康复也具有指导意义。 (3) 痉挛评定:使用改良Asworth 评定量表 确定患者的痉挛程度。 (4) 运动功能评定:运用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患者运动障碍程度,同时也可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5) 疼痛评定:确定患者疼痛性质及疼痛程度。 (6) 步态分析:通过步态分析确定患者的异 常步态及分析形成原因,以助临床康复矫正。 (7) 语言-言语功能评定:通过语言-言语功 能评定确定患者语言及言语功能障碍类型和严重程度,并可判断预后。 (8) BR 分期:确定患者功能恢复处于几期。

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

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18T10:02:54.4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周会敏吕冬王向阳 [导读] 总而言之,有效及综合性的康复护理不仅可以促进中风病人功能恢复,同时还能极大改善其生活质量。 周会敏吕冬王向阳(河南省西平县中医院心脑科46390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342-02 【摘要】目的对中风病人的康复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50例中风病人且给予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同时对其进行观察,然后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此次康复护理措施总有效为82.00%且在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上均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有效及综合性的康复护理不仅可以促进中风病人功能恢复,同时还能极大改善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康复护理 据流行病学调查学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习惯改变等因素影响,中风的发病率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如我国每年新增中风患者高达130万、目前已逾700万[1])由于中风具有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病人往往遗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所以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对中风病人在病情稳定后给予了康复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选取50例中风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2]有关诊断标准且为首次发病,同时对存在以下情况者给予排除:①中风急性期者;②心、肝、脑及肺等重要器官存在严重疾患者;③因认知功能下降等原因而影响交流沟通者;④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同时所有患者或是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回顾性观察50例中风病人资料显示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56-72岁、平均(64.00±1.00)岁,病程为15天-30天;同时存在基础疾病分类:高血压26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16例(注:同一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疾病)。 1.2 观察方法 根据《护理学基础》[3]及目前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标准,由专人在康复护理前后对患者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病程、临床表现及康复护理措施及其效果等相关内容进行观察与记录,同时对所得数据给予统计学处理分析。 2 康复护理方法 此次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方法主要含有:①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中风病人病情变化、判断其气血盈亏情况和皮肤等相关护理;②有目的性的情志护理,根据病人所存在的具体心理障碍类型给予情志护理;③中风病人的饮食起居等护理;④中风病人肢体、语言等功能恢复护理。 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所观察到的数据均利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疗效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4 临床护理效果评定标准 护理效果评定标准参考《护理学基础》[3]及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将其分为:①临床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能自理、患者可以参加一般工作;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得以改善、能独立行走30米及上下楼梯,但刷牙、穿衣、吃饭梳头等功能需在他人帮助下完成;③有效:患者下肢功能基本恢复、上肢功能丧失;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虽有改善,但生活却难以自理。 5 结果 5.1 50例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效果见表1所示。 表1 50例中风病人康复护理效果(n,%) 护理效果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例数 24 15 2 9 41 构成比例 48.00 30.00 4.00 18.00 82.00▲ 注: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z=-17.95、▲p<0.05。 5.2 50例中风病人神经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见表2所示。 表2 50例中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分) 时间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护理前 20.21±5.00 4.40±1.00 康复护理后 15.00±5.22▲ 3.35±1.13▲ 注:康复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对比t=18.32、▲p<0.05,日常生活能力对比t=15.63、▲p<0.05。 6 分析 中风作为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彻底根治,而有效的康复护理作为治疗中重要的环节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从本次研究表1及表2中相关数据可知此次实施的康复护理总有效达82.00%且能够极大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病人生活能力(▲p<0.05)。鉴于此种情况,我们现对本次康复护理措施分析如下:①常规护理,包括严密观察中风病人病情变化、判断其气血盈亏情况和皮肤等相关护理,例如加强患者神志、舌苔、脉象、血压及二便的观察;同时对患者定期进行翻身、擦洗皮肤、保持床单被褥干净、干燥与平整等。②中风发病多因“喜怒思悲恐之五志有所过极而卒中者,由五志过极,皆为热甚故也”,同时发病后往往由于机体功能障碍等影响,因此此类人群多存在忧思、悲观和失望等不良心理问题,所以对其康复具有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而有目的性的情志护理则可达到消除病人对陌生环境及疾病的恐惧心理,同时对树立生活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便使患者能够更加配合护理工作,进而达到平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中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0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0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0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0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0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0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0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08、排痰 0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认知及言语治疗。 19、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0、应用中频等物理治疗方法。 21、心理治疗等等。 二、中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 (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中期康复方法: 从被动——助动——主动 1、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

中风病人康复训练实用手册

中风病人康复训练实用手册 发布日期:2011-01-26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1) 病人房间的安排布置要点: 1.为了避免病人偏瘫侧感觉障碍加重,必须创造条件使偏瘫侧受到最大刺激。 2.中风病人房间所有活动应尽量安排在偏瘫侧以利于给病人刺激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2) 病人的偏瘫侧侧卧睡姿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 3.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内旋 5.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手完全放上;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为弯曲,臀部伸直7.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8.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3) 病人的仰卧睡姿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于枕头上,不要灵活能动 3.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 4.偏瘫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和躯干呈90度角伸直;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 5.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偏瘫侧上肢也放同一枕头上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4) 病人的健侧侧卧睡姿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 3.躯干略为前倾 4.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 5.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度角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7.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怎么睡8.健侧下肢:膝关节、臀部伸直

(图中阴影代表偏瘫侧) 中风病人康复图谱(5) 病人的患侧翻身要点: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病人屈膝平躺;足跟紧着床铺3.方法:一手将膝关节向下托,另一手翻转骨盆,接着就着枕头移动肩关节,使病人翻转

中风偏瘫患者如何做家庭康复训练

中风偏瘫患者如何做家庭康复训练据调查数据统计,脑中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难治性疾病,存在着明显的高死亡现象,给人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专家温馨提示: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专家温馨提醒大家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应该注意哪些发那个面? 家庭康复训练之一——饮食动作 喝水时,需要把水送到嘴边,这一过程需要手的握持,上臂的举物等动作以及上肢的平稳、准确动作。拿杯子、瓶子与水壶的动作比用汤匙及端碗容易,所以饮水的动作根据难易程度,可由拿杯子喝水练起,进而用碗、匙训练。进餐活动中,患者的手臂动作也是很重要的。病人(病前习惯用右手做经常性的活动,如用筷子、写字、用工具等),若为脑卒中后左侧偏瘫者,对进餐影响较小,只需右手固定餐具即可。若为右侧偏瘫就极为困难,这时必须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进行系统训练,一直到右手能恢复各种主要动作的进餐能力为止。 家庭康复训练之二——洗漱动作 重度瘫痪的患者不能行走,可坐在床上洗漱;中度、轻度瘫痪的患者,要能逐步步行到卫生间。开始时用健康的手洗脸、漱口、梳头,以后逐渐锻炼使用患手。洗脸时要固定好洗脸盆,以防弄翻。患手泡在水中,健康的手协助按摩,并去掉指甲间污垢。 家庭康复训练之三——更衣动作 更衣动作的基本条件是起码能保持坐位姿势及一侧上肢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因此,应早期对患者上肢各关节进行活动与肌力训练。一般来讲,病人的衣服应宽大、松软、平滑,使病人穿脱方便,穿着舒适。此外,一些衣服可在设计与缝制上做改进,便于病人的穿脱。比如肥大的衣服(尤其是衣袖与裤腿)、前开身的衣服穿起来就方便得多,质轻、柔软的衣料比沉重、粗厚、滞涩的衣料穿着方便、舒适(尤其是衣服衬里)。另外,旁恩说病人一只手扣纽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衣服用纽袢就不好扣,而按扣就比纽扣好些,最方便的是尼龙搭扣。此外,鞋带、腰带改用松紧带,这样在脱衣裤时,就会带来不少方便。

中风的护理查房

针灸康复科护理查房 病历介绍:兴旺,男性,69岁,汉族,退休,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头晕伴恶心3天于2012年8月17日由门诊以中风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恶心,偶有视物旋转,无耳鸣,无呕吐,左侧肢体活动不利。自服“脑心通胶囊、盐酸氟桂利嗪”等药物,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于今日来我院就诊。既往脑梗塞病史8月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已婚,配偶及子女均体健。体格检查:T:36 C, P:60次/分,R:16次/分, BP:120/60mmHg。形体适中,营养良好,意识清楚,面色少华,言语流利,清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左肘关节及肩关节被动活动时稍有疼痛,可独立起坐,保持坐位平衡,可独立站起,并在辅助下行走,不能独立入厕;无吞咽困难,无饮水呛咳,无胸闷憋气及心前区疼痛,寐安,纳差,小便可,大便1-2日一行,质较干,需肛注开塞露。患者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眩细。入科后即遵医嘱给予中医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病重,进食低盐低脂饮食,氧气吸入 2 升/分,并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银杏达莫20ml,静脉点滴,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甲氯酚酯 0.2g,静脉点滴,以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细胞等药物对症治疗 辅助检查:1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 2随机血糖:7.1mmol/L 3头CT示:右侧颞頂区、右侧基底区脑软化灶,脑干密度不均 4经颅多普勒: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不足;右侧椎动脉供血不足;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气虚血瘀) 中医给予:“益气活血为治疗原则,并给予补阳还五汤日一剂口服 西医诊断:脑梗塞,眩晕 入院后给予氧气吸入,甲氯酚酯静滴,银杏达莫静滴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细胞等对症药物治疗。 护理评估: 1)病史:患者男性69岁汉族退休大专文化发病季节立秋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头晕伴恶心3天,由门诊以中风收入院,平车入病室既往脑梗塞病史8月余,无烟 酒嗜好,纳可,寐安,二便调 2)生命体征:T:36C , P:69次/分,R:18次/分,BP: 135/80mmHg 3)四诊容:患者少神,面色少华,左侧肢体活动不利,皮肤完整,舌暗 淡,苔薄白,脉眩细,周身无异味,无特殊嗜好。 4)心理社会评估:患者焦虑,对疾病部分了解,生活起居有规律,本人有城职医疗保险。 护理诊断: 1)自理缺陷:与肢体活动不利有关 2)焦虑:与环境生活方式改变及担心预后有关 3)头晕目眩:与气血不足、脑髓失养有关 4)知识缺乏:与缺乏自我调护知识有关 5)有外伤的危险:与肢体协调能力降低有关 6)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与久病卧床,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脑中风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脑中风家庭康复训练方法 发病后一般患者都未能及时进行相关的康复治疗,往往都是2-3年后出现严重的后遗症后来进行康复治疗,此时患者后遗症较为明显:肩下垂、肘关节屈曲、各手指屈曲畸形、行走时下肢呈明显的划圈步态。后遗症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没有早期效果好,而且住院康复时间长,训练较辛苦,花钱较多,效果也不一定理想,要持之以恒进行训练。 就此情况,家庭康复训练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训练: (—)、肩关节及肩胛的训练: 1、肩胛上抬训练:取坐位,自己有意识的进行上抬肩胛部的运动,每次持续3—5 分钟; 2、辅助上抬肩胛训练:取坐位,家属或陪护用手摸着肩胛下角,然后向上推肩胛 下角,使肩胛部被动的上下运动,每次持续3—5分钟; 3、可进行爬墙摸高的运动,逐渐增加摸高的高度。 (二)、上肢及手的训练: 1、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1)、上肢抬高训练:患者可用健手辅助患手运动或家属辅助被动运动抬高上肢,每次持续3—5分钟;亦可双手交叉握拳,用健手带动患手伸肘后可向上抬高上肢,上抬时要注意力度,以免造成继发性损伤或其他意外的发生。 (2)、肘关节的伸展训练:自己首先要有意识的去进行伸肘运动,同时可用健手或家属/陪护协助进行肘关节的伸展训练,每次持续3—5分钟。练习完毕后,可用硬性塑料或薄木板固定肘关节使其处于伸展位,一天固定时间不少于12小时。 (3)、手指伸展训练:①、可用健手或家属/陪护辅助进行各手指的伸展训练,亦可将各手指被动伸直后置于桌面上,用适当重量的沙袋置于其上,以保持各手指处于伸展位,每次持续3—5分钟;②、患者坐一长条登上,被动使患手各手指处于伸展位后置于长条登上,肘关节处于伸展位,身体重心偏至患侧,每次持续3—5分钟。若有条件者可制作手部支具使各手指处于伸展位,每天佩戴时间不少于20小时。 (4)、手功能的训练:可用患手进行抓握、捏、拿等相关训练。 2、肌力训练: (1)、伸直并抬高患侧上肢,保持5—10秒钟,可反复进行3—5分钟; (2)、当肌力有所增强后,可逐渐进行渐进抗阻训练:健手施加阻力、家属或陪护施加阻力、沙袋或弹力带等施加阻力,每次持续3—5分钟; (3)、抗阻训练并保持5—10秒钟。 (三)、下肢的训练: 1、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1)、屈髋不屈膝训练:取床上坐位,保持双膝关节伸直,并可前后摇晃上身,亦可尽量前倾上身,每次持续3—5分钟; (2)、屈膝不屈髋的训练:取床边平躺位,双膝关节屈曲垂于床沿,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训练,家属亦可辅助进行被动屈曲膝关节训练,但一定要注意力度,每次 持续3—5分钟; (3)、屈髋屈膝训练:①、坐椅子训练:站立→坐下→站立→坐下,反复进行3—5分钟,亦可放置多把椅子,轮流进行坐下训练;②、双膝跪训练:可在床上进 行5—10分钟。 2、肌力训练: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中风后到个是有效康复期

精心整理 中风后3到6个月是有效康复期 □本报记者向然不幸中风后,患者往往会有这样的反应:以后生活不能自理,不光自己难受,也把家里人给“累”住了。对此,医生表示,中风后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溶栓治疗是最佳方法,但实际上由于缺乏对疾病 月底 例如抽烟酗酒、肥胖、有脑卒中家族史,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或曾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河北医大附属以岭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胡秋生主任医师表示,经询问,吴阿姨平时并无烟酒等不良嗜好,而且性格平和,也没有中风家族史,导致其发生脑梗死的最主要的

原因可能就是糖尿病。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血管病变,如血管弹性变差、内膜增厚粗糙、使管腔狭窄,易发生出血或脑梗。另外,胡主任提醒,糖尿病多同时有脂代谢紊乱,造成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缓慢;再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又加重了血液粘稠、血流变缓的状况,早晨起床时若动作过快,就可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若不能恢复就变成中风。医案结论: 项准备工作,并享受一站式医疗服务:脑内科、脑外科、介入科、急诊、重症、康复等相关科室的专家会诊,确定治疗方案,实施溶栓、手术。这都大大简化了诊治过程,缩短了抢救时间。争取最佳治疗“时间窗”医案启示三医案介绍:针对吴阿姨的病情,脑内科医生为她使用了营养脑细胞、改善循环的药物,治疗一周病情稳定后,以岭医院康复科的大夫来会诊,

便为她同时进行了康复治疗,慢慢的,吴阿姨感觉左胳膊和左腿有了劲儿,在老伴的搀扶下已经可以活动了。专家分析:胡秋生主任表示,临床上许多中风患者都存在治疗误区,很多人在病情稳定后仍然在医院继续接受药物治疗;有的患者则过分迷信药物,觉得药物能治疗一切,这种病人总想找到一种特效药来治疗偏瘫等遗留的功能障碍,最终错过了有效康复期。 从而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医案结论: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与恢复的程度与脑梗发生的位置、面积大小、程度等都有关系,因此并不是说只要介入的早就会百分之百地恢复正常,但只要尽早康复,其恢复的程度就要比不进行康复治疗的要好。一般来讲,脑梗死发生后,在生命体征稳定后24-48小时后即可开始早期康复,尽量不要错过三到六个月的有效康复期。康复介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发表时间:2018-08-31T15:36:25.6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3期作者:陈敏妤 [导读]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江苏常州 21316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进展。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病人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48例中风后偏瘫病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的24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的2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特色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24例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研究组24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中风后偏瘫;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3-0239-02 据报道称,中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风疾病的常发人群为老年人群,该病的致残率以及复发率较高[1]。中风患者常伴有半身不遂以及口舌歪斜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正常生活。临床研究表明,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分析了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与进展,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偏瘫病人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48例中风后偏瘫病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的24例患者中男例15,女例9;年龄为53~76岁;研究组的24例患者中男例14,女例10;年龄为54~7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的24例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主要为:给予患者科学的饮食指导,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提升患者自身免疫力与抵抗力,同时要注重患者的生活护理。研究组的2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特色护理,具体为:(1)穴位按摩,由专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主要沿患侧血气运行和经络循环路线对相关穴位进行按摩,这样能够起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有力促进患者肌力恢复。(2)中药熏洗,护理人员要中药煎汤对患者患处进行熏腾,待中药煎汤温度降低后进行浸浴或者是淋洗,这主要能够起到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细胞组织再生。(3)艾灸护理,艾灸穴位主要为:足三里、风池、三阴交以及委中等,艾灸的主要作用是疏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4)运动锻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抬腿、屈膝以及握拳等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伸舌、鼓腮等活动,锻炼患者面部肌力,逐渐纠正患者发音。 1.3 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与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处理研究数据。在处理数据时,用t值检验计量资料,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P值判定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生活自理能力 研究组24例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85.23±6.21)分明显优于常规组24例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64.19±4.78)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24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据报道称,给予中风后偏瘫患者有效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研究表明,虽然常规康复护理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效果并不显著[2]。 随着中医护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医护理技术逐渐应用于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3]。本组研究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应用了中医护理技术,通过穴位按摩、中药熏洗、艾灸护理以及运动锻炼,疏通患者经络,促进患者的细胞组织再生,同时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有效的改善了患者预后。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24例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研究组24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研究结果可知,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参考文献】 [1]陈芊妤,廖若夷,张月娟,罗尧岳.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05):677-681. [2]李淑芹,王宇,郭庆玲.中医特色护理在中风后偏瘫肢体恢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3):38-40. [3]农李宁.中医特色护理和常规护理在中风后偏瘫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对比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1):27-2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