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与建筑艺术

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与建筑艺术

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与建筑艺术
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与建筑艺术

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与建筑艺术

[摘要] 通过对实践作品思想来源以及表达主题的分析,阐述了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与“风格派”的绘画造型艺术,以及其作品的构图特点与其建筑的适用,并深入探讨了建筑艺术的本质,揭示了绘画艺术以建筑艺术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 蒙德里安风格派建筑艺术

引言

现代艺术发展到二十世纪时,逐渐由具象走向了抽象,抽象艺术也随之延生。而所谓“抽象”被明确定义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以致使人们无法辨认具体的物象,二是指一种几何的构成,这种构成并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抽象主义崛起于一战前夕,涌现出了抽象主义的绘画大师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而蒙德里安正是几何抽象派的先驱。

一、实践作品分析

(一)作品形式

以电脑合成以及PS的形式。

(二)作品思想来源

思想来源于蒙德里安在1930年的作品《红、黄、蓝构图》,是属于“风格派”的艺术,该作品是蒙德里安在一步步的研究绘画中将整个图抛弃了任何曲线,除三原色及黑白灰之外的颜色,整个图由横线跟竖线以及三原色、黑白灰构成。是蒙德里安的作品中被如今运用最多的作品。而该实践作品就是根据蒙德里安的这幅作品思想而进行的创作。

(三)表达的主题

实践作品首先运用了蒙德里安代表作《红、黄、蓝构图》做为一个主基调,

在这基础上,其左上角是利用其红蓝黄构图的方式画出了蒙德里安的画像,图片体现了蒙德里安的构图色彩的特点。往下是根据其特点创造的蒙德里安式的英文26个字母以及10个阿拉伯数字,其标题的MONDRIAN 也是这些英文,有着其红黄蓝黑白色的平衡,具有美感及趣味。右边红色格子中首先有个其特点的建筑的立面,整个的构图也是体块色彩的共同平衡,作为建筑的构图也是很有效果,体现出建筑的变化与统一的平衡感;而中间的由红黄蓝构成的世界地图使其具有趣味的,以及人物的横线竖线红蓝白构成也是如此,蒙娜丽莎通过这个方式的构成进行绘画更充满了神秘感。底下的两个建筑分别是流水别墅以及朗香教堂,运用其红黄蓝构图也能和谐融合。整个作品在整体的构图平衡以及各个小图的构图平衡结合起来,使得整体更加丰富并且平衡,表达出蒙德里安代表的《红、黄、蓝构图》动态平衡以及最基本的色相。

二、蒙德里安与“风格派”

蒙德里安及其荷兰"风格派",作为一种艺术运动,并不局限于绘画,对建筑、工艺和设计产生很大影响。

在 1917年蒙得里安和杜斯柏格就创办了以几何抽象形式为主的《风格》杂志。“风格派”的主将则是蒙得里安,但他更喜欢用“新造型主义”这个词来表达这个社团的目标。蒙德里安在解释新造型主义时说:“为了理解艺术由自然向抽象的演变,我们就必须理解,在作为内心化过程的自然环境中的人类演变依然

在继续着……人类今天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离开物质向精神方向发展……作【名称】红、黄、蓝的构成

【作者】蒙德里安

【尺寸】45x45厘米

【类别】油画、名画

【年代】1930年

【属地】苏黎世私人收藏

为纯粹的精神表现,艺术将以一种净化的即抽象的美学形式来表现它自己。”他还说艺术必须“非自然化”,即不需要呈现自然事物的细微末节,而是以抽象的元素建立而成,从而避免个别性和特殊性,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的精神表现。

所以,在蒙得里安的作品中,用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间安排原色红、蓝、黄(间有灰、黑色),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现实性结构和多样性。从大大小小的原色块和矩形直角形状的组合中寻求所谓“表里平衡、个性和集体平衡、自然与精神、物质与意识的平衡”。

三、蒙德里安的绘画与建筑艺术

蒙德里安在建筑中的艺术表现也着相当的作用,他代表的是纯粹的抽象运动,它在观念意识上最强调精神层面的内容;他推崇绘画中的理性思考;反对曲线的运用;强调直线和直角造成的美感;相信有一种普遍的和谐存在于纯粹精神的领域之中,并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蒙德里安把几何抽象绘画称为“新造型”,“新造型”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象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他们用平面、直线、矩形构成艺术的支柱,色彩亦减至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三非色。艺术以足够的明确呈现、以秩序和简洁建立起精确、严格且自足完善的几何风格。

蒙德里安其代表作《红、黄、蓝、构图》就是线条颜色的极简的艺术感与建筑师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有着共同点。蒙德里安在画作中所表现出的横向与竖向的理性和逻辑,迎合了当时的建筑技术与建筑审美观。因此,它在建筑与艺术的共生中得到了体现。比如巴塞罗那展览馆,是密斯“流动空间”思想的代表作,这座建筑地面与屋顶之间的空间墙壁自山划分、似分似合、似开敞似封闭,以流动空间的概念使得一个简单的包含空间变得复杂而丰富;只有有垂直和平行两种形式,你看不到曲线和斜线,所有的线条都是那样肯定和直率强调了抽象的点与线的水平构成,俨然一幅蒙德里安似的风格派作品。

结语

如果我们承认建筑的最高形态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到达,那么建筑就更加接近纯艺术,因为纯艺术是表现那种不可视的事物,即通过造型的具象或者抽象给人

一种暗示,建筑中这种暗示所呈现的神秘性,正是它和伟大的艺术品所具有的同一特征。蒙德里安的绘画和密斯·凡·德罗的建筑的意义在于精神上,就是表现世界的基本秩序,表现永恒的观点和永恒的本质,对纯粹空间关系的表现成为他们共同目的,这样新建筑与绘画就与艺术取得了一致,而且两者互融。

参考文献:

[1]何政广.主编.世界名画家全集一蒙德里安 [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晏理,田浩.纯粹的抽象——蒙德里安和他的新造型主义[J].河西学院学报,2005,21(1):122—125.

[3]胡静.空间的新秩序——蒙德里安的绘画和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艺术[J].艺术探究,2009,23(4):142.

建筑设计技术与艺术关系论文

建筑设计技术与艺术关系论文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缺一不可,优秀的建筑设计要将技术和艺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实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又要将美感带给使用者,符合当代人的审美理念和价值观念,切实把握建筑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打造技术先进、美观实用的建筑艺术品,推动当前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实现美观、坚固和实用这三个建筑物的要素。 设计本身就是艺术和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建筑设计也不例外。建筑设计集科学创造和艺术于一体,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提出,建筑的三个因素应该是美观、坚固和实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建筑设计中的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建筑设计应该实现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实现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统一,不仅能够给人们提供遮风避雨、具有安全性和保暖作用的住所,建筑设计本身还要带给人们艺术、美的享受。 我国拥有辉煌灿烂的建筑文明,创造了很多集实用性和美观性于一体的古建筑,例如宏伟的万里长城、设计精巧的北京天坛、恢宏的故宫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中要结合技术性与艺术性,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本文简要分析了技术和艺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分析了建筑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1.计算机智能技术

当前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的计算机智能技术有,数字化信息技术和CSCD和CAD技术。所谓的数字化指的是,所有的信息形式,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科技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建筑领域也不例外。例如著名的SOHO大厦就吸取了新的生活理念和市场热点作为设计理念,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效果。当前建筑业的设计基础就是CSCD和CAD技术。CAD技术具有强大的制图功能,建筑设计领域使用CAD技术能够从技术上分析和计算平面和空间的结构,推动建筑设计的发展。在建筑业发展的过程中,CAD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一种协同设计技术,也就是CSCD技术。CSCD技术体现了远程管理、,信息关系和CAD技术的统一。 2.绿色环保设计技术 当前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绿色环保设计技术主要有环保技术、太阳能技术以及墙体保温技术。 在建筑设计中选择合适的遮阳环保技术,其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夏季的太阳辐射。其设计思路一是选择合适的新型环保材料,降低建筑物内的太阳辐射,二是对能源进行转换,通过转换太阳能辐射给建筑物带来新型的环保能源,起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太阳能技术具有广泛的设计空间,是由于太阳能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例如太阳能集水灶、净化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等。在建筑设计中积极运用太阳能技术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不仅能实现节能减排,又体现了科技进步给建筑设计带来的新方

中班美术欣赏:蒙德里安和他的画

中班美术欣赏:蒙德里安和他的画 中班美术欣赏:蒙德里安和他的画 活动目标: 1、欣赏蒙特里安的作品,感受画作中线、形、色组合变化所构成的各种格子的韵味。 2、能根据画作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表达。 3、欣赏作品的内容美,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入活动。 请幼儿讲述生活经验:自己找到的格子 二、出示蒙德里安的格子画,让幼儿自由观看和谈论。 提问:1、在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表达。) 2、让你想到了什么?3、你的感觉怎样? 三、分析“格子画”的形式美,介绍作者及其绘画风格。 1、引导幼儿从形、色、线三方面进行观察,从中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 2、提问:你喜欢这些画吗?看完了这些画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介绍画家,小结画家的绘画风格。 四、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作品。 1、师:蒙德里安爷爷也用这些风格画了许多的画,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其中的一幅吧!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觉? 五、用格子画《红、黄、蓝构成》与《百老汇的爵士乐》相比较,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

1、师:我们用这两幅画来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他们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吗?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他想表现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2、请为这幅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六、介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引导幼儿通过感官和肢体动作感受画家绘画风格及意图。 1、介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中表达的意思。 2、听一段爵士乐,引导幼儿用感官和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3、根据画家的绘画风格对《百老汇的爵士乐》进行小结。 七、交代要求,幼儿绘画。 师:小朋友,蒙德里安爷爷用了这些线、形、色来表现自己对百老汇和爵士乐的感觉,你又可以用这些东西表现什么呢?请你先想一想,然后用水粉颜料把它画下来,等一会把你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吧! 八、评价幼儿绘画作品。 师:你画了什么?用了什么表现出来的?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小结:其实我们都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图形、色块来表现自己不同的感受,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德里安爷爷的绘画风格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活动评析 1、从确定以“几何风格抽象派”为重要代表人物的蒙德里安和他的格子画,作为活动内容。再从网上查找所要欣赏的作品及音乐,最后将许多生活中格子实物(制成课件)。我们认真的准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欣赏环境。在此过程中我们老师也积累了相关知识和经验。 2、通过开放式的提问、画作的对比等方法,给了幼儿自由表达的空间,更好地引导幼儿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活动中能体现师幼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老师像朋友般聊天式的引导给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引发了他们大胆、富有个性的表达,不存在人云亦云或不敢说、怕说错的现象。 3、课件中的实物无论从造型、颜色等方面去欣赏都让人感到新颖别致,真是太美了,幼儿的情感被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激发了,他们“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激动与兴奋。这些都是幼儿审美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幼儿审美理解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作为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建筑

作为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建筑 经典的建筑作品,是人类文化最深刻而不朽的纪录,可以达到法国伟大文学家雨果所称赞的“人类思想纪念碑”的高度,雨果同时认为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俄国伟大文学家果戈理也说:“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而建筑还在谈话。”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其前身大连市建筑设计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大型综合性建筑设计院之一。 60年风雨历程,一万件设计产品,她以建筑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刻录下历史的沧桑;她以建筑续写着城市的文脉,诠释着精神文化品格;她以建筑谱写凝固的乐章,彰显着建筑设计者的浪漫追求;她以建筑表达着雄心和高度,昭示着城市发展的未来…… 以潜心钻研建筑设计技术45年乔松年首席总建筑师、徜徉建筑结构设计领域30年的王立长首席总工程师、1990年投身建筑设计工作的崔岩设计师为代表的大建院人,用建筑诠释了一个优秀群体的集体智慧和审美追求。 透过这个作品集中遴选出的设计精品,我们不难想见建筑师与结构师们富有创造力的劳动,不难理解科学与艺术在建筑上如何实现完美的结合,也不难看出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工作充满了科学与艺术的互动。事实上也正如此:建筑需要科学的拓展,也需

要寄托于艺术的创造。 大连棒棰岛宾馆、星海广场、友好广场水晶球、胜利购物广场、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国贸中心大厦、星海国宝……这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名字,形成了大连人的群体记忆,构成了一座城市的地标,事实上,他们已经共同凝结为一座城市文化的DNA,铸就了一座城市的文化丰碑。 早在1940年代,美国学者芒福德(L.Mumford)鉴于现代社会城市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现象,指出在城市的发展有十分难得的“城市黄金时代”现象。最近三十多年来,有赖于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腾飞,中国的城市建设也进入了这样一个黄金的时代,这是大连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幸事,也是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幸事。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了建筑观念的深刻变革,新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流派不断涌现,在给建筑创作带来更大自由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困惑和挑战。 在色彩纷呈、审美标准不一的建筑新纪元,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梳理出建筑设计的基本方向?何为美?怎样实现科学实用与艺术审美的高度统一? 透过这本厚厚的集子,我们看到了一以贯之的轨迹,看到了矢志不渝的追求,更看到了一个优秀设计群体对科学与艺术的坚守、调适与不断超越。

蒙德里安作品赏析

蒙德里安作品赏析 分享 黄淼 11-29 19:19分享 红黄蓝的构成 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看见,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百老汇爵士乐 《百老汇爵士乐》是蒙德里安在纽约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其一生中最后一件完成的作品,它明显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新气息。依然是直线,但不是冷峻严肃的黑色界线,而是活泼跳动的彩色界线,它们由小小的长短不一的彩色矩形组成,分割和控制着画面。依然是原色,但不再受到黑线的约束,它们以明亮的黄色为主,并与红、蓝间杂在一起形成缤纷彩线,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看上去,这幅面比以往任何一件作品更为明快和亮丽。它既是充满节奏感的爵士乐,又仿佛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灯光的纵横闪烁。这是蒙德里安艺术生涯的最后一个新发展。 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山东省美术馆建筑设计方案

山东省美术馆建筑设计方案 山东——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齐鲁大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璀璨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蓬勃跃动的时代旋律交相辉映,构成了今日山东独具魅力的时代画卷。作为传统的美术大省,山东在中国美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美术馆正是在山东从经济强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收藏和展示优秀艺术作品,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激扬开拓创新精神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总体设计:资源共享 空间整合 山东文博中心是济南城市向东发展的重要空间节点,规划定位是未来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尽管文博中心包含了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等各类重要的文化设施,但由于各地块划分相对独立,还不足以形成功能整合、资源集约共享的特色片区,迫切需要建设多功能复合的城市建筑集群以引领文博中心的进一步发展。 整体空间优化: 美术馆建设用地为梯形,如果南向组织主入口将会非常局促,并且会增加对南侧经十路的交通压力。经过分析,我们对现有的地块划分进行了优化:将博物馆与东侧美术馆以及西侧文化建筑之间的现状道路改造为步行广场,与博物馆前广场连成整体,在区域内创建安全、连续的步行空间。这样,博物馆与美术馆将通过共同的广场组织主要人流集散,强化了文博中心区域内部的空间整合。 交通系统重组: 与空间整合相适应,文博中心区域的交通体系也作出相应调整。在博物馆入口平台下形成应急交通环道,并在步行区域外围组织机动车停靠点。同时,强化了博物馆广场地下空间联系东、西地块的枢纽作用,将其商业、停车空间作为区域共享资源。 建筑设计概念:山 . 城相依 泉. 城相映 基本形体的产生: 如何妥善处理美术馆建筑形体与博物馆、档案馆等已建成项目的群体关系?一方面,要与博物馆、档案馆的方整体量以及轴线关系取得呼应,形成品字型格局。另一方面又要与博物馆共同围合馆前广场,形成一定长度的广场界面。这样的分析基本确立了美术馆主体四层、局部六层的体型特征。那么,如何处理主体四层、局部六层的形体关系?场地周边的基本地形特征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发:南部的泰山余脉在此与城市平缓交接,构成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重要地理特征。于是,确立了以山、城相依为主题,从四层的山形自然过渡到六层的方形体量的基本构思。 空间组织与建筑造型: 近200米长的建筑场地隐含着人流穿越的内在要求,山东美术馆需要提供一个城市意义上可供人自由穿越的公共大厅。同时,从博物馆前广场过来的大量人流,经过下沉庭园、地下商业街后引入美术馆的南侧地下空间,与地面人流一起形成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作用力。在考虑多种人流布局的整合之后,我们很自然地组织了从场地西侧穿越公共大厅的公共流线。此外,地下商业空间通过弧形边庭与地面层的艺术品经营、餐饮、咖啡店融为一体,极大地活跃了建筑的边缘空间。这一切,改变了美术馆空间的常规模式,通过无所不在的视线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精编WORD版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严胡伟学号:162 【摘要】基于马克思文艺理论对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进行赏析,运用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理论,最后对这件作品赏析得出来几个结论首先是这件作品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蒙德里安对于战争的反抗,创造一种中性的、理性的新形式,以对抗狂暴的、非理性战争。再者就是在创作这幅画的目的就是进行艺术与设计的探索实践。不像其他艺术家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样可能更多的侧重于作者自己内心的情感、观念的表达。所以相对于《蒙娜丽莎》来说《红黄蓝构图》的受众要少很多,因此知名度也不及这类艺术作品之名气。 【关键字】:马克思文艺理论社会背景受众 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看见,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 对于这样一幅画作,大多数受众会提问这究竟有什么可以欣赏的?它没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罗中立的《父亲》那样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受众体会。那么我们从这幅画作中究竟能读到什么呢?我将从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角度对这件作品进行赏析。

浅谈技术与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e813893280.html, 浅谈技术与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 作者:何静静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05期 摘要:通过叙述建筑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表现形式,介绍了技术与艺术在现在建筑设计中的完美结合,重点阐述了技术与艺术结合的重要性。实践应用表明,建筑设计中,重视技术与艺术的恰当融合,相互促进,能够收到较好的经济社会效果。 关键词:建筑设计;技术;艺术 社会的进步必然使各个领域不断向多元化发展,建筑业也逐渐成为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二者缺一不可。深刻认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建筑除了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外,还充满艺术和文化气息,技术和艺术在一定程度的融合越来越重要,因此,对技术与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有一定意义。 1建筑设计中技术的体现 1.1计算机智能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1.1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 当今社会,数字化的概念已经被无限扩大,不仅仅指数字,还代表着所有的信息形式。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将生活的每个方面都与科技联系起来。例如:SOHO大厦在设计理念上吸取了时尚热点以及新的生活理念,受到了大批青年人的青睐。 1.1.2 CAD和CSCD技术不断更新 建筑设计领域引进了具有强大制图功能的CAD技术,有助于对空间和平面的结构进行技术上的计算和分析,使具体工作有据可依。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需要CAD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从而为建筑设计的发展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CSCD技术出现。它是一种协同设计技术,体现了CAD、信息关系和远程管理的统一。 1.2建筑设计中绿色环保设计技术的应用 1.2.1针对太阳辐射,采用先进的遮阳环保技术 遮阳技术主要针对夏日里强烈的太阳辐射。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采用新型的环保材料;二是实现能源的转换,将太阳辐射变成新型的环保能源。 1.2.2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中国美术馆设计介绍

中国美术馆设计介绍 首都的中国美术馆胜利地落成了。今年五、六月间,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在这里举办了全国美术展览会。 美术馆的建造,主要是为了经常展出我国自五四运动以来,在美术方面的各种优秀作品,包括绘画、雕塑、版面、工艺美术作品和民间艺术品等;同时,将来国内或国外来我国的临时性美术展览会,也可以来这里举行。并有一部分面积辟作中国美术家协会办公和美术家们集会交谊等活动之用。全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其中展出的面积有7,0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仅馆外的庭园绿化工程和馆内某些装修和设备工程,还有待以后逐步实现。 建筑内容和平面布局 根据使用的性质来分析,美术馆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比较主要的部分: 一、展览部分包括大小展厅共17个,这是美术馆最主要的部分。 二、供应服务部分包括装帧、裱画、展品修补和木工车间,还有?藏展品和?藏各种器材的仓库等,他们是为展览部分服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展厅的“后台”。 三、办公部分包括管理用房和美术家协会办公用法等。 四、公共活动部分包括美术家们集会用的大厅——美术家之家——和国际交谊活动用的接待厅、贵宾休息室等。 五、其他包括通风机房、变电所等附属房屋。 以上这些部分,各自有其不同的使用特点,因此在平面布局中,就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来安排。例如,展览厅是直接供广大观众观赏美术品的场所,是美术馆最主要的部分,因此都布置在整个平面中最显要的位置,以便于观众参观。其次如接待厅和“美术家之家”等公共活动的场所,也适当布置在显要位置上。办公部分则和全馆其他部分既要有一定的联系,又需要自成一个“天地”,以避免观众的干扰,这里就把它集中布置在建筑物的西端,有西边大门可供出入。供应部分布置在全馆的后部,连接后院,并右后门为器材出入之用。展品仓库则分设在各展览层和夹层里面。地下水主要作为通风机房,一小部分用作器材仓库。 以上是从内部的使用要求来分析平面布局的情况。从基地周围的环境来分析,建筑物南边临猪市大街,这是横贯北京东西向的一条主要干道。因此,在平面布局上,这两个面部都应当加以适当的重视。由于这一情况,设计中把南面正中作为建筑物的主要入口,东西两边各设次要入口。从南边主要入口进门,有一个作为交通中?的中央大厅,从这里直通中间的综合展览厅、侧展厅和楼上各展厅。从东西入口进门,则各有侧门直达侧展厅和四角展厅(西门兼做美术家协会办公的出入口)。各展厅除内部互相联系外,正门入口的两边还有长廊从外面直接沟通正门和角展厅的联系。东西两边和三层的廊子则作为观众休息只用(图1)。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分析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解析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美国国家美术馆的扩建部 分,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1978 年落成。它包 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 机构用房。原西馆落成于1941 年,两者前后时间差长达 37 年。新老两馆的建筑风格和处理手法差异较大,但又 能相互协调统一。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 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 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 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对于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描述:建筑与周围环境,建筑空间,建筑形式。 建筑与周围环境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在接授委托案从华府回纽约的飞机上,贝氏分析基地为东馆绘出了远景的草图,首先他尊重所有既定的条件,沿着宾州大道画了一条平等线,顺着西馆的建筑线在南侧定下另一条线,困为西厅呈对称性,为了呼应此古典主义的基本美 学,同时延续西馆的中轴特性,乃将原轴线向 东延伸,,轴线与北侧边线相交,如此决定了 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的梯形, 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一等腰三角形,一直 角三角形,前者是艺廊,后者是研究中心,在 构思阶段,贝氏拟将等腰三角形对分成两相等的空间,在第四街配置一个圆环,经再三琢磨,决定以三角形作为模矩,首先将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略加分开,以彰显出个别的特殊的机能,这是贝氏忠诚表现的一贯手法,等腰三象形的三个角配置四边形的空间,作为展览室,以实践“馆中馆”的构想,艺廊与研究中心间以一个三角中庭结合,使两似分实合,而为了打破研究中心南侧朝向陌区笔直单调的立面,他用心地的设计三角的造型,以

河南省艺术中心建筑设计理念

河南艺术中心 一、建筑概况 河南艺术中心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五”期间重点项目,是建国以来河南省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设计水平最高的公益文化设施。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CBD核心区,占地面积10公顷,投资总概算9.39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77396平方米。建筑密度23.6%,可绿化面积42578平方米,绿化度43%,可停机动车辆471辆,非机动车辆400辆。建筑方案由加拿大OTT/PPA 建筑师事务所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卡洛斯?奥特先生设计。施工图设计由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施工总承包单位为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监理单位为上海建科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建筑方案由1800席大剧院、800席音乐厅、380席多功能小剧场、美术馆、艺术馆五个椭圆体和两片翻卷上升的艺术墙组成,造型独特,规模宏大,设备先进,功能齐全。河南艺术中心在建设中,运用了27项全国首创的新技术、新工法,写下了全国同类文化项目建设史上功能最全、施工难度最大、单位面积造价最低的新记录。比如钢结构滑动支座、标志塔阻尼器均为新的专利发明技术;大剧院基坑支护采用了目前所有的支护手段才得以确保基坑安全,是目前国内最为复杂的基坑,因为河南艺术中心基坑支护工程,国家基坑支护规范正在修改;屋面防水系统为国内首次采用直立锁边系统,并申请了建设部行政许可。大面积艺术墙钢结构—索驳结构体系也在国内首次使用;整个建筑群为不规则椭球体,斜

梁斜柱倾斜角度均不相同,艺术墙玻璃和金属屋面外饰板没有一块尺寸完全相同等。河南艺术中心的落成启用,结束了河南省没有国际一流标准超大型专业剧院、没有专业音乐厅的历史,使人民群众拥有了自己的欣赏高雅音乐的艺术殿堂,艺术家们拥有了自己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它的落成启用,必将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成为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文化艺术明珠。 二、各个单体基本功能 1.大剧院——建筑面积24864平方米,设1806席观众席,分池座、椅座和包厢三部分。是艺术中心核心功能建筑,以演出中外歌剧、舞剧、大型歌舞为主,同时亦可满足芭蕾舞、话剧等各种艺术形式需要。舞台设计为国际通用的品字形舞台,设备采用国际先进的舞台机械,舞台具有升降±4.00m、侧台对开、后舞台旋转及开向前台功能;三种大幕自动开启方式、升降乐池;布置53道灯光和布景吊杆;其声学设计、灯光系统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演员休息、残疾人观众服务设施等一应俱全。 2.音乐厅——建筑面积5685平方米,可容纳观众802人。是设计为建筑声学扩声的演出大型交响乐的专用音乐厅,具有接待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演出的能力,配有39栓管风琴、12英尺钢琴等大型乐器,声学设计、灯光系统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3.小剧场——建筑面积3919平方米,可容纳观众384多名,设有六种形式变化的舞台及可活动的座席,舞台部分设地下台仓,可满足舞台升降和座椅存放要求,并适应不同演出形式和不同观众区布置。厅堂的空间为“黑匣子”,适用于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如小型话剧、小型音乐演奏,实验艺术表演、时装表演及产品和广告发布等。 4.美术馆——建筑面积11133平方米,设有大中小各类展厅、同声传译学术报告厅藏品库房、培训中心等,担负着对河南艺术珍品的收藏、研究、展示及对公民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河南省美术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主要收藏和展示近现代美术珍品及雕塑作品,并充分发挥其展览、交流、收藏、培训等社会功能。 5.艺术馆——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设有动态艺术表演厅、非物质文化展示厅、民间艺术品展厅、藏品库、研究制作室等,是展示、交流、研究河南群众文化艺术精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场所,承担国内外捐赠艺术

建筑学专业:科学、人文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建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现代感十足的学科,是科学、人文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专业性强,既需要美学素养又需要科学才华。西方自古就将建筑师比喻为用石头建造历史丰碑的艺术家,建筑师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薪酬。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大城市不断发展更新、中小城市(乡)发展迅猛,建设市场对建筑师的需求量空前增大,高质量、高素质的建筑设计专门人才供不应求。 考生报考该专业要具备怎样的条件?不同院校的这个专业会开设哪些课程?该专业近几年招生、就业情况如何呢? 『专业解析』不同院校各具特色 提起国内知名的建筑院校,就不得不提几所开设该专业的老校,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它们分布在祖国各地,开设着相同的专业但却各具特色。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前身是清华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于1946 年10月创办,这是我国最早的建筑学专业之一,创建至今,一直在全国建筑教育中处于引领地位。30年来,该学院逐步确定了以“专业帅才”为目标的人才 培养战略,以人居环境学科为基础、关注国家建设前沿和学科发展前沿、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结合,注重教育国际性。 同济大学的建筑学专业以持续体现国际现代建筑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为主 要特色,着力于培养以未来建筑师为主的、具有多种职业适应性的通才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以提高学生在建筑及相关问题上的质疑、判断、选择、操作、交流等综合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该校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有建筑设计类、建筑理论类、建筑技术类和艺术修养类等四大系列。近年来,该校的建筑学专业同欧美、日本一流建筑院系实行联合设计教学机制,与国际先进建筑教育的前沿密切接触。 『报考指南』90余所本科院校招生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在开设建筑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有90余所,这其中既包括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校,还包括北京工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延边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省、市属高校。同为建筑学专业,不同院校有着各具特色的培养理念,考生要在了解学校的培养特点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院校。使用土木文化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查看院校简介与招生录取情况、分数线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历史悠久,国内地位领先,在国际上也有着一定知名度。1994年以A级通过全国首批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2000年、2006 年再次以A级通过复评。学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 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职业建筑师。由于该专业具有技术学科与艺术学科的双重特性,学校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入学后加试美术,不合格者按高考成绩调至相应专业学习)。以建筑观培养为根本,以建筑设计课程为主线,以基本训练为前提,重综合技能培养,重实际工程训练是该专业的培养特点。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 析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严胡伟学号:162 【摘要】基于马克思文艺理论对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进行赏析,运用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理论,最后对这件作品赏析得出来几个结论首先是这件作品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蒙德里安对于战争的反抗,创造一种中性的、理性的新形式,以对抗狂暴的、非理性战争。再者就是在创作这幅画的目的就是进行艺术与设计的探索实践。不像其他艺术家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样可能更多的侧重于作者自己内心的情感、观念的表达。所以相对于《蒙娜丽莎》来说《红黄蓝构图》的受众要少很多,因此知名度也不及这类艺术作品之名气。 【关键字】:马克思文艺理论社会背景受众 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看见,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 对于这样一幅画作,大多数受众会提问这究竟有什么可以欣赏的?它没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罗中立的《父亲》那样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受众

浅谈建筑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

建筑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 09建筑学张福春 建筑的技术与艺术,从建筑的发展史来看是共存的。建筑是综合的学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建筑离不开艺术,技术也是在所有建筑中所共有的一个东西,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只讲究技术,那建筑就会成为一堆没有拼砌好的积木,乱糟糟的。如果只讲究艺术,也无疑会增加建筑物的风险,所有的建筑都会变得华而不实,犹如纸做的高楼一样,被风一吹便会倾倒。 每一个建筑物都有其特有的艺术特征。首先他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建筑中的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许多外漏构件既是景观重点,也是美学处理上的难点。所以建筑物应协调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把握之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审美方向和标准,创造出大众认可的建筑物。 建筑艺术美的基本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空间: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在建筑作品中,空间位置的转换是最迷人、最激动人心的。巧妙地利用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比如住宅中不同房间之间的空间比例关系,公共建筑中的广场上各种所得分配等。(2)比例:巧妙地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可以改善人们的视觉形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3)均衡:主要指建筑物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物上下、左右、前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最常见的均衡方式是在中轴线的左右实现对称。如北京故宫,埃菲尔铁塔,普通建筑中的大部分教学楼和办公楼,另外还有部分民居等。其中北京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太和殿,以此为中由南向北伸展。(4)形体:主要是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突出建筑独特的个性色彩和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其中”色彩“能给人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5)与自然达成一种和谐之美:建筑之美最重要的是美在自然。有的建筑设计只顾个体,不考虑群体。单独看起来不错,然而和其他建筑放在一起“王顾左右而言他”,则往往成为遗憾的作品。例如现在在北京城中的许多重要的街道中地很多建筑,单独看起来很不错,然而放在周围环境中则显得很不协调。建筑设计不仅要与周围的其他建筑物相协调,而且还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在这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应属别墅了,一座成功的别墅住宅首先要与周围的山水等构成和谐的统一。只有这样才做到了重视历史的连续性和文脉的完整性。 技术的进步主要来源于艺术的挑战。建筑与艺术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在建筑早期,比如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人们建造房屋只是为了避寒和躲避野兽的侵袭,当时并没有考虑到什么建筑的艺术特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到了艺术对建筑的重要性,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是建筑美。我认为艺术美主要决定了建筑的外在美。“美”是建筑创作的最终要求。因为“美”不但主宰着建筑本身的面貌,而且更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市容。他可以表现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他可以表现出这个国家和这座城市的强大生命力,给市民和观光者以丰富的艺术享受和心灵上的快慰。 在以后的建筑发展中,人们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美观而设计出了斗拱,屋顶的翘角飞檐等,同时还在上面饰以兽纹,这样更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而人们的审美情趣的提高无疑给技术带来了一个难题。也就是如何去建造他们。再就是后来出现的混凝土技术,虽然他完美的体

美术:红黄蓝构成

中班:红、黄、蓝构成(重点领域:美术) 活动目标: 1.感受作品中色块大小对比、三原色搭配所带来的美。 2.通过对比欣赏遮住黄色色块的画面和完整的画面,感受作品中不对称的均衡风格。 3.(添加:学习欣赏名著。) 活动准备: 1.投影仪1台。 2.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构成》及(添加:其他作品若干幅。) 3.幼儿用书:《蒙德里安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黄、蓝构成〉。 引导幼儿描述观察后的初步感觉。 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欣赏一位大画家的画,看看他的画和我们以前看的画有什么不一样? (二)师幼共同欣赏画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线条、色彩。 1.师:你在画面上看见了什么? 2.针对幼儿回答,进一步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画面上有哪些线条?它们在一起变出了哪些形状? 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幼儿欣赏画面。 教师:画面上的格子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画面上有哪些颜色?让你想到了什么?(比如蓝色可以想到大海、夜空,是冷色;红色想到太阳、火,是暖色) 3.引导幼儿发现画面色彩搭配的美。 教师:如果我们把红颜色换成蓝颜色好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对比欣赏遮住黄色色块的画面和完整的画面,感受作品中不对称的均衡风格。 教师:现在老师遮住黄色色块,你再看看这幅画,有什么感觉?没有遮住黄色色块的画,你有什么感觉? 4.教师:除了颜色,画面上还有什么?有些什么样的线条?它们在一起就变出了哪些? (三)引导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作品。 教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请你为它起个名字。

(四)教师简单介绍画家蒙德里安。 师:蒙德里安是外国的一位大画家,他的画不像我们以前看到过的作品,他的画面上没有小动物、人、花,只有一些线条和色块,但这样简洁的图案也很好看,有很多喜欢他的作品。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欣赏蒙德里安的其他作品,引导幼儿讲述画面,巩固已有的知识。 2.区角活动:在美工区提供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在欣赏经验的基础上为大小不同的格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蒙德里安作品演变

彼埃·蒙德里安的画 风格 三原色 直角 立体派 蒙德里安 巴黎 分类: 图像 造型经验说明,艺术家不能以完全写实的手法去再现事物的表象而必须对其加以改造,从而产生美感。” 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 ;1872-1944),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出生在荷兰的阿姆尔弗特,曾在海牙、鹿特丹、罗伦、巴黎和伦敦等十多处地方居住作画,晚年移居纽约,大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对建筑、工艺和设计产生很大影响。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与德士堡等组织“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亦即今日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蒙德里安早年画过写实的人物和风景,后来逐渐把树木的形态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 他出身于一个严格信奉加尔文教的家庭,父亲是位小学教员,要求儿子也从事教育.但最终,他的儿子还是拒绝了这一职业,并在两个公共学校获得了图画教学证书之后,进了阿姆斯特丹美术学院,成为一名勤奋刻苦,颇受教师赏识的学生. 然后,他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画的很多,卖掉的很少,靠在博物馆临画卖和绘制科技挂图过活.他主要画阿姆斯特丹周围的风景,并经常重复一个题材.例如,他以同一角度多次重画杜旺德里兹农庄.他的颜色尽管以灰和暗绿为主,却往往柔和秀美.他的画风爽直,笔法也非常肯定. 1903年,他在荷兰布拉拜特信奉天主教的农民地区住了很长时间,这似乎给他的绘画展开了新的前景.宗教问题使他着迷,他读着" 神智学

艺术馆设计任务书

建筑设计任务书 一、教学目的 1 .巩固和发展建筑设计的基本能力 在掌握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中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提高综合把握影响建筑的社会、环境、经济、技术、文化、功能等诸多因素的能力。 2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观念 在建筑设计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学习和掌握各种在建筑设计中对能源、资源合理利用并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环境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3 .关注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 该建筑作为文化类型的建筑,具有社会、文化方面的象征意义。应结合具体地段,发掘建筑在文化和艺术上的特点和潜力。 4 .培养建筑设计的创意能力 广义的创造贯穿设计的始终,设计的任何前提条件,都有可能成为创造的契机。希望在设计中综合运用生态设计的理念,巧妙利用各种生态设计的要素,在满足建筑生态要求的同时,设计出具有创意的形式和空间。 二、设计要求及功能组成 当代艺术中心设计 当代艺术中心是一个具有博物馆性质的当代艺术空间,它将为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等各方面人士提供创作及展示的空间,可以进行开放的、多媒介的当代艺术展览。当代艺术中心以展示、研究和收藏当代艺术,并以反映实验性先锋思想及都市现代文化为主要方向,并可以定期举办电影放映、学术研讨等活动。建筑的功能组成见下表:

总、建筑奁私4000 ir/ ( =5% ) L艺札為良顽部分:1000 ■'2+詩究办O及迓备机庆郵1000 m2 良厅1200 分研究室30X4 = 120 cn1临时展厅300 nt1办■会室3014 = 12D tn3 400 nf4、金眾室30 m' 多功能厅200 nf團书黃料室100 N Mr啡厅100 m230 ti: 囲书和圮念吕林售60 ii120 m: t需2C m2渭疥控制宣20 m: 值班2Q m:空询机房100 B: 寄存20 :交配电室20 ra' 陽妥2C m1水舉房30 n: 20 m3' I另殺4门厅、走道*楼摆间、卫土禹等公拱服 另盪门厅、走道‘搂嗚间?卫生间务公务空间n 共服券空间. 其也地而停车:环少于弭轲 用地范围确定:基地面积根据项目容积率控制要求:地段使用及改造说明: 学生可根据以下地段对基地上的既有建筑进行删除后, 0.3-0.4 。 重新整合地块环境,设定基地与环境 条件,在充分考虑基地周边环境基础上展开课题设计训练。 运卑州朋馆

建筑学的艺术与技术

建筑学 艺术的建筑学,从广义上来说,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它旨在总结人类建筑活动的经验,以指导建筑设计创作,构造某种体形环境等等。建筑学的内容通常包括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 传统的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内家具的设计,风景园林和城市村镇的规划设计。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园林学和城市规划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建筑学服务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不仅要满足人们物质上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政治、文化、宗教、生活习惯等等的变化,都密切影响着建筑技术和艺术。 如上所述,古希腊建筑以端庄、典雅、匀称、秀美见长,既反映了城邦制小国寡民,也反映了当时兴旺的经济以及灿烂的文化艺术和哲学思 想;罗马建筑的宏伟壮丽,反映了国力雄厚、财富充足以及统治集团巨大的组织能力、雄心勃勃的气魄和奢华的生活;拜占廷教堂和西欧中世纪教堂在建筑形制上的不同,原因之一是由于基督教东、西两派在教义解释和宗教仪式上有差异;西欧中世纪建筑的发展和哥特式建筑的形成是同封建生产关系有关的。 封建社会的劳动力比奴隶社会贵,再加上在封建割据下,关卡林立、捐税繁多,石料价格提高,促使建筑向节俭用料的方向发展。 同样以石为料,同样使用拱券技术,哥特式建筑用小块石料砌成的扶壁和飞扶壁,这同罗马建筑用大块石料建成的厚墙粗柱在形式上大相径 庭。 此外,建筑学作为一门艺术,自然受到社会思想潮流的影响。这一切说明建筑学发展的原因、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绝不能离开社会条件,不能不涉及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 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建筑的技术和艺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技艺在建筑学发展史上通常是主导的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又促进技术的研究。 就工程技术性质而言,建筑师总是在可行的建筑技术条件下进行艺术创作的,因为建筑艺术创作不能超越技术上的可能性和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埃及金字塔如果没有几何知识、测量知识和运输巨石的技术手段是无法建成的。人们总是可能使用当时可资利用的科学技术来创造建筑文化。 现代科学的发展,建筑材料、施工机械、结构技术以及空气调节、人工照明、防火、防水技术的进步,使建筑不仅可以向高空、地下、海洋发展,而且为建筑艺术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建筑学在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技术方面和其他工程技术学科相似。但是建筑物又是反映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艺术思潮的艺术品,建筑学有很强的艺术性质,在这一点上和其他工程技术学科又不相同。 建筑艺术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这是和其他视觉艺术相似之处。建筑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某种情感,例如创造出庄严、雄伟、幽暗、明朗的气氛,使人产生崇敬、自豪、压抑、欢快等等情绪。汉初萧何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 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严胡伟学号:162135100004 【摘要】基于马克思文艺理论对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进行赏析,运用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理论,最后对这件作品赏析得出来几个结论首先是这件作品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蒙德里安对于战争的反抗,创造一种中性的、理性的新形式,以对抗狂暴的、非理性战争。再者就是在创作这幅画的目的就是进行艺术与设计的探索实践。不像其他艺术家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样可能更多的侧重于作者自己内心的情感、观念的表达。所以相对于《蒙娜丽莎》来说《红黄蓝构图》的受众要少很多,因此知名度也不及这类艺术作品之名气。 【关键字】:马克思文艺理论社会背景受众 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看见,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 对于这样一幅画作,大多数受众会提问这究竟有什么可以欣赏的?它没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罗中立的《父亲》那样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受众体会。那么我们从这幅画作中究竟能读到什么呢?我将从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角度对这件作品进行赏析。 马克思说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蒙德里安创作这幅巨作的背景。 大的社会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奥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荷兰作为中立国逃脱了战争的蹂躏,同时,作为一个中立国,他提供了各国艺术家、设计家一个庇护所。各国的艺术家,特别是前卫的艺术家在战争期间都来到荷兰避难,因而一时人才济济,比如凡通格卢是比利时的艺术家,在德国入侵比利时期间作为难民逃到荷兰;蒙德里安与凡特·霍夫战前在巴黎和伦敦工作,因为战争也逃入荷兰。由于战争的原因,荷兰与外界在战争期间完全隔绝,因此基本没有可能与欧洲其他国家联系,这批艺术家和设计家在完全隔绝的情况下,开始从单纯荷兰的文化传统本身寻找参考、发展自己的新艺术。他们对于荷兰这个小工业国的文化·设计·审美观念进行研究,深入探索和分析,从中找寻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这场战争对于蒙德里安个人的影响是1918年签署了反战、反个人主义,宣扬和平团结的“风格派宣言”。 蒙德里安自己说:“我一步一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只由直线和横线构成,形成诸十字形,各自互相分离地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的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在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中表现的正是追求一种视觉上的平衡,画面中的红色的面积占的比重最大,但是经过蒙德里安的处理,画面最后给人的感受并不是失衡。他通过画面的探索,折射出内心的思想境界,他的目标是反映生活的秩序、精神的秩序和宇宙的秩序。他从这种组合中寻求“个体与集体的平衡、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平衡”等等。联系一战对于蒙德里安的影响,我们不难想象到这幅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