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七帖》全释全译及欣赏临摹提要-老徐精编打印版(上)

《十七帖》全释全译及欣赏临摹提要-老徐精编打印版(上)

《十七帖》全释全译及欣赏临摹提要-老徐精编打印版(上)
《十七帖》全释全译及欣赏临摹提要-老徐精编打印版(上)

《十七帖》全释全译及欣赏临摹提要

(第1帖—第15帖)

1、《郗司马帖》

《十七帖》丛帖的第一通尺牍,3行,26字。因《郗司马帖》首行有?十七日先书?一语,《十七帖》之名即由此而定。

褚遂良《右军书记》著录。并收刻于《淳化阁帖》、《鼎帖》、《二王帖》、《澄清堂帖》等历代法帖丛帖。

【释文】: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大意】: 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注解】:郗司马,王羲之妻郗璿幼弟郗昙(字重熙),《晋书》卷六七本传载:?简文帝为抚军,引为司马?,故有?郗司马?之称。郗昙之女道茂为王献之前妻,后献之与其离婚,娶新安公主。

【欣赏临摹提要】:

⑴变化从心。相比《十七帖》其他诸帖,如《省别帖》《诸从帖》等等,《郗司马帖》首行即作变局,行轴线左旋右盘,如风吹杨柳。第二行和末行的行气则平铺直叙,但字本身的欹侧变化仍与首行呼应。审视其点画,俯仰自如,顾盼有姿,变化从心,神融笔畅。

⑵动静得宜。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

⑶云水胸襟。王羲之其豁达随和的云水胸襟,刚正真诚的骨鲠个性,在《郗司马帖》中是以简炼安详的笔墨形式实现的。在临习和欣赏《十七帖》时,不仅可以从中领会到作品的内在意境美,同时还能感受到右军的人格美,给人以意蕴深长的无限遐想。

2、《逸民帖》

4行,39字。文意显见隐逸之志,字势转顾多姿。

《逸民帖》于《右军书记》著录。入刻《淳化阁帖》、《十七帖》、《鼎帖》、《二王帖》。

【释文】: 吾前东粗足①作佳观②。吾为逸民③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④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注解】: ①粗足:大致,粗略。南朝梁萧统《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虽未为精核,亦粗足讽览?。②佳观:优美的景致。③逸民:古代称节行超逸、避世隐居的人。④等:一样,同样。

【大意】: 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备注】: 《逸民帖》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一句,应解读成?我前段时间向东略行(至金庭),构筑臵办了一处可心的住所?为宜。关于家居住宅可参照清代道光《嵊县志》:?(王羲之)《宅图帖》:'丘令送此宅图,云可得四十亩,尔者为佳,可与水丘共行视,佳者,决便当取问其价。’此宅似即金庭,盖在郡日遣人行视者。设在蕺山,则无须图矣。?

【欣赏临摹提要】:

⑴章草之韵。《逸民帖》中的?东?、?久?字等,明显保存章草书的笔法特征如捺脚、回钩、转折处的隶书笔意。《十七帖》为今草(小草)书,但当细细品味其作,感到一种清晰的章草余韵荡漾在字里行间。《十七帖》的草书基本上字字独立,大部分字的体势趋于扁平,笔画的横平竖直基调贯穿在每一件作品之中。

⑵趣长笔短。刘涛所著《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认为:?《逸民帖》《丝布帖》《盐井帖》的字字独立,不相映接。这些作品又有笔短而形密,‘含质’甚于‘耀文’的共同特征。后人评王书‘趣长笔短’、‘森严有法’、‘备八分气度’,拟其形式为‘虎卧凤阙’,在这类今草作品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⑶首尾呼应。草书的?起?,就是首字领篇,?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草书的第一个字很重要,要有高屋建瓴、统领全局的气势。草书的?结?,就是尾字照应。实际上,尾字和首字不仅要求风格一致,互相瞻顾,而且字形的大小,笔势的欹正,节奏的快慢,都要相对的统一。《逸民帖》中首字?吾?与尾字?悉?前呼后应,一气贯注,顾盼生姿,眉目传情。

3、《龙保帖》

3行,20字。《龙保帖》在褚遂良《右军书记》有记录,惟?耳?作?早?字。收刻于《淳化阁帖》、《大观帖》、《十七帖》等历代刻帖。有唐临本。

【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大意】: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注解】:《龙保帖》中的?龙保?为王羲之的幼辈。?甚迟见卿舅可耳?的?迟?,《广韵》解为?待也?。为期待、盼望之意。与王羲之《瞻近帖》里的?喜迟不可言?同意。?至为简隔?意味疏远间隔太久。

【欣赏临摹提要】:

⑴章法。《龙保帖》的?龙保?二字与《诸从帖》和《严君平帖》等帖相似,首字笔势和字形均向右上倾侧,而第二字则向右下,一上一下,偃仰欹正,变化丰富。传王羲之《书论》中说:?夫书,不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其理论于《龙保帖》可窥一斑。第一行首字与末字小,中间变大;而第二行恰好与之相反,上下两端大,中间小。避让开合,错落有致,形成了奇特的章法。

⑵笔势。作品整体以圆势为主,遒劲圆活。清人朱履贞说:?书贵圆活,圆活者,书之态度流丽也。?但间以方笔处理,例如?之?字,顿显骨健气清。

4、《丝布帖》

2行,12字。为王羲之赠送丝布单衣衣料与友人的简函。

褚遂良《右军书记》未录此帖。《鼎帖》收刻。

【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大意】:兹送上丝布做的单衣一件,聊表一点心意。

【注解】:?丝布单衣财一端?中的?财?指财物,多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礼记〃坊记》:先财而后礼。注:币帛也。?端?是量词,为古代布帛的长度单位。

《丝布衣帖》文意略同《药草帖》。《药草帖》是王羲之征询周抚是否需要药草,若需就来信告知,当会寄去。《丝布衣帖》则是直接寄送上丝布单衣一件。可见朋友间除信件往来外,还互相寄送所需物品。

【欣赏临摹提要】:

《丝布衣帖》帖文不足两行,像这样文字简短的信札,在《十七帖》丛帖中,有《药草帖》和《严君平帖》;墨迹本中有《行穰帖》和《妹至帖》等帖与《丝布衣帖》接近。

《丝布衣帖》首行首字至末字,字形由横到纵、由小及大,用笔先转后折,沉着痛快。这在写作时与文意内容有关。?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恰好一句成一行,且此句为信札全部目的,因此作者无须过多构思词句。因此心中所思,无所羁绊,用笔肯定,刚柔并济。反观《药草帖》《行穰帖》等帖,文字内容多征询话语,且须换行书写,下笔自然会委婉,字势相应变化增多。虽然《行穰帖》首行上半段同样也由小及大,凸显浑穆之气,但心存?应决不?这样的疑问,下半段的?九人还?也因此逐渐变小。

5、《积雪凝寒帖》

6行,64字。这是王羲之在冬天里写给朋友周抚的一封信。这个冬天寒冷,积雪未化,五十年来未曾遇见。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起与朋友二十多年的友情,不禁产生悠悠之情。王羲之在书写用笔上方处锋棱可截铁,圆处婉转若飘带。

褚遂良《右军书记》有录文。收刻于《二王帖》。

【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大意】: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解读】:《积雪凝寒帖》写于积雪凝寒的严冬,当时寒冷之状,羲之五十年里未曾见过。根据文意知此信写于王羲之五十七八岁许。收信人是一位阔别二十六年之久的老友,益州刺史周抚。二人虽时有书函往还,由于山河阻隔,书信联系并不便当,故信中说:?希望明年夏秋之际,能够再得到您的来信。?这样的联系,当然不解?阔怀?。?阔怀?即远怀之意。

【欣赏临摹提要】:

⑴方笔。《积雪凝寒帖》从拓本来看,多方笔,如?计、廿、顷、十所?诸字,而且方笔落笔处多处于字的左偏旁,如?顷、信、何?。这样的用笔特征,

在墨迹中可以得到验证,如《丧乱帖》中的?顿、乱、临?等字,《频有哀祸帖》的?切?字等。?方笔特征?是王羲之书法雄强的一面,也是王羲之在行草书创作上广纳百川、博观约取的一个结果。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书论》中说?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结合王羲之?又之洛下,见蔡邕《三体石经》?的叙述,可以窥出王羲之取法的广泛。从出土的秦系文字和楚系文字来看,秦隶多逆入平出,楚竹书则切笔外转,则王羲之的方笔运用是在东汉隶书的基础上,取法自古文(六国文字)——楚文字。

清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中叙及?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相比圆笔,方笔技巧更为复杂,或落锋切翻、或揭腕抢入、或外逆翻回、或振笔快入,不一而足,这些特征在王羲之墨迹中都可寻见。?方笔是逆锋过来以后增加一个向下切的动作,然后再铺毫进入行笔阶段?(胡抗美《〈十七帖〉之我见》),这个逆锋包含着一个弧线的顶锋动作。

⑵比较:《积雪凝寒帖》的?下问耳?如同《侍中帖》?侍中书?三字一样,笔势贯注而下,三个字作一个字来写,形成字群字组效果。《积雪凝寒帖》整体风格与《十七帖》第二十二帖《诸从帖》类似,同为六行,行间节奏都较散淡,不缓不急。两帖都以单字为主,只是最后两行上部加快书写速度,稍纵即收。《积雪凝寒帖》最后四字?如何可言?字形字势与《旦夕帖》极为相似,均为由大及小。

⑶风神:《积雪凝寒帖》用笔方圆兼备,方处锋棱可截铁,圆处婉转若飘带。但自然调和。明安世凤《墨林快事》称:?羲之《积雪凝寒》帖六十三字,表里莹润,骨肉和畅,有法有致,最为合作。?

6、《服食帖》

《服食帖》为《十七帖》丛帖中的第六通尺牍。草书,3行,30字。有刻帖墨拓本和敦煌残纸墨迹临本两种。王羲之在信中对朋友谈起自己服药虽久但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时,发出惆怅之感。

【释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大意】: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欣赏临摹提要】:

《服食帖》字势开张,方圆兼备,时舒时敛,擒纵有度。首行波澜不惊,疏密停匀;自第二行风声渐起,时连绵不断,时点画怒张,?比之年时?导之若泉注,?为复可可?则顿之似山安;末行时避时让,摇曳多姿,至最后两字变大,形成最强音。

同为捺笔(永字八法的磔笔),?久?、?大?、?复?各不相同,或长点,或短点,或波磔,根据书写行气节奏安排着笔势。点画疏密关系,除?为?字外,全部大开大合,以?服食?二字为最。在字内空间上,王羲之保持了章草草隶的独有特点,以开为主,点画分明。作为一个站在旧体章草和新体今草交汇之际的书法巨匠,很娴熟地游走于两者之间。自五代杨凝式以降,宋代之时这种宽博的气象已鲜觅。

7、《知足下帖》

3行,19字。褚遂良《右军书记》著录帖文。《淳化阁帖》、《大观帖》、《澄清堂帖》、《二王帖》收刻。

【释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大意】: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欣赏临摹提要】:

《知足下帖》?知足下行至吴?在书写上看成是一笔书,王羲之着手落笔时,就将力点放在最后一字上,中间字都是过渡。因此?知?入笔便走,在字底部作着力点,右侧作横势,末笔左带,?足?字承势,不提笔写成;?下?字全部作点,一侧一勒、一勾一掩,笔力在顿挫之间增大,以至于末笔借势前行,稍驻即作?行?字。?行?字增加纵势,书写右侧部分时,边走边压笔,笔锋弹起,凌空长跃,点下即写?至吴?两字,?至?字快速写就,与?吴?上半部分连成一体,形成?字群结构?,?吴?字下半部分斜顿笔反手右旋,压锋铺毫,以徐行短线,将跌宕起伏的动作缓缓收起。

纵观?知足下行至吴?,?知?字若高山,?足?字若山谷,?下?字似溪间圆石,?行?字似垂帘瀑布,?至?若水势跌落,?吴?若清流盘旋。六字宛如一高山流水,在山涧盘旋,回荡,奔跳,在断壁处跃起后一泻而下,痛快淋漓,落入天池。钩环盘纡,使转纵横,止行敛放,一气呵成。?一笔书?并不单单是一笔

下去写数个字,而是以凝炼精简的线条将字的字内空间全部释放,只剩下字外空间,即行间布白。这也正是今草的魅力,是王羲之一变横势为纵引草书的魅力。在魏晋时代,不仅仅是名士书家,就是从敦煌残纸看到的不知名的书家,以笔势字势见胜的书家不在少数,为何王羲之独成巨擘,灿古耀今,胜就胜在布白空间与书写节奏上。更在于王羲之超越了点画的书写形态,进入了塑造?心象?的点画造型境地。

8、《瞻近帖》

7行,64字。是王羲之写给妻舅郗愔的一封信,信中对郗愔来会稽居住的消息感到高兴和期盼,并希望他能告知来期。《法书要录》卷十《右军书记》著录《瞻近帖》全文。刻入《十七帖》等。《瞻近帖》另有墨迹两件:一为唐代敦煌临本,二为元代赵孟頫补写唐人临本。

【释文】: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大意】: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我意料您不想住在京都建康,这里地既隐僻,又当时令特佳,所以很高兴您能前来。这封信的用意是期待您能回信。

《瞻近帖》?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中的?足下?指王羲之的妻舅郗愔。?小大?指小孩和大人,意谓全家。文中第一行、第三行两个?苦?字,《右军书记》皆作?告?。清代包世臣对两‘告’字的看法是摹刻错误,并说:?晋人言苦皆谓病,帖意殊不尔。?文中?此既避?的?此?指会稽。?避?包世臣谓?嚣尘不及。?【欣赏临摹提要】:

⑴结字。十七帖的结字,看似平淡,实则字字有变化,错位挪位的手法自然运用到字形中。骨气内涵,俊逸灵动,有的开张活脱,有的清劲挺拔,有的平正典雅,这是基本笔画的长短粗细和偏旁的上下高低配臵得当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如《瞻近帖》的?居?、?苦?字,上放下收,?叹?、?来?左放右收,?度?字外放内收,增加了字的动态。

⑵用笔。《瞻近帖》的用笔顿挫有致、擒纵自如,在一定的速度中,完成折搭、调锋等一系列复杂动作。从不同的刻帖墨拓本来比较地看,更能看到这些

微妙的变化。例如对比《十七帖》上野本和三井本的?悲、当、京、期?四字,上野本的点画多为圆形顺势,而三井本的部分点画明显地看出调锋后逆势用笔。胡抗美对此作评述道:?‘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表达了笔在运动中施加提按顿挫之后生动而神奇多姿的形状变化。从墨本上看,由于经过千百年的磨砺,本来‘奇怪生焉’的细微末节更加奇怪难测了,那种在不提笔的情况下的挫和衄,永远蒙着神秘的面纱,扑朔迷离,可望不可即。从刻本看,其妙在于敞开了‘奇怪’之谜,揭开了衄挫面纱,分解了古人的用笔动作,使复杂的技法清晰化?、?刻本的用笔不仅保持了墨本的初衷,而且将墨本笔法通俗化,使人们看到了古人用笔的轨迹?。

9、《天鼠膏帖》

2行,16字。《右军书记》著录,《十七帖》、《鼎帖》收刻。

【释文】: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

【大意】:天鼠膏治耳聋有效吗?若有效的话,(对我来说)乃是一种重要的药物。

【注解】:清包世臣《艺舟双楫》所附《十七帖疏证》:?天鼠即今飞鼠,毛赤而尖,苍白,似黑狐,蜀产也。?

天鼠,兽名,即猞猁孙,亦作?失利?、?失利孙?,又名土豹。野猫的一种。毛皮极贵重,可为裘。?取天鼠熬膏用以治耳聋,应是当时民间偏方。?【欣赏临摹提要】:

⑴笔意。《天鼠膏帖》?天鼠?二字字形相同,均上疏下密,主笔呈三角形。用笔爽利劲挺,?天?字一撇不作掠笔,一捺也不作磔笔,而是将力直贯到底,揭腕外旋,覆腕顶笔作长点,瞬间翻笔,落点写下一字。?鼠?字笔势同样勾挑点按,长戈短戟,风樯阵马。不过由于刻本的不同,三井本(僧权全本之一)的与上野本、上图本(僧权不全本)等不尽相同。例如三井本?鼠?字的戈勾为圆势。上野本、朱释本等的?耳聋?末笔一竖为顿笔出锋,而三井本的则为弧笔出锋。

⑵互补。《天鼠膏帖》的?膏、治?二字,体现出折与圆、疏与密和抑和扬的多重互补关系。?膏?字承接了?天鼠?的折笔与上疏下密的特征,但到?治?字却上密下疏。?治?左偏旁与右半部分应为两笔,王羲之却以宽厚的笔触,圆弧外拓,一笔书写,丝毫未作停顿,显出浑厚态势;也有意与?天鼠膏?三字多

折、多点的内擫之势拉开关系。

⑶点画。《天鼠膏帖》两行字上下部分点画多匀称疏朗、仪态多姿,中间部分点画均长线开合、明丽畅达。两个?验?字各有姿势,一个开,另一个合;一个左低右高,另一个则左高右低,尽视行气,随意生发。

《中国书法全集》载阿涛《远宦帖》文说:?(远宦帖)第五行末?安?字映带多一折笔,或许是摹时所误。?观之《天鼠膏帖》?要?字下部的?女?字书写与墨迹《远宦帖》的?安?字中的?女?一样,都是一个反手作?勒?(永字八法之一)的动作,并非摹误。区别在于《远宦帖》?女?字第一笔弧笔动作大,随之第二字则向内并,稍作顿住,继而?勒?后右旋;而刻本《天鼠膏帖》?女?字第一笔动作小,近乎直,相应地直接?勒?后左转压毫行笔。

10、《朱处仁帖》

《朱处仁帖》为《十七帖》丛帖第十通尺牍。草书,3行,26字。王羲之在与周抚通信时偶然得知朋友朱处仁的下落,由于多年未能与他联系上,王羲之在信中希望周抚转交给朱处仁的书信。

【释文】: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

【大意】:朱处仁现在何处,以前得过他写来的信,信使送往后没有得到答复。现在想借着给你的回信再附寄给他,请你一定转交送达。

【注解】:《朱处仁帖》中的朱处仁,指东晋朱焘。?信遂不取答?的?信?是指使者。?遂?意为行、往。《广雅?释诂一》:?遂,往也。??取?为取得、得到,即信已送往没有得到回信答复。?今因足下答其书?中的?因?是依、凭借之意。

【欣赏临摹提要】:

⑴节奏。《朱处仁帖》第一行字字独立,首三字字形较大,字距较宽,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片段,?今所?二字以下字距紧密,节奏短促有力。第二行,节奏稍快,开始?书信?衔接,结束?足下答?三字一笔书,中间几字独立,形成三个清晰的段落组,快与慢相间,欲行欲止;第三行,更为流畅,后四字每两字相连,结束于欢快的节奏中。

⑵笔意。在《朱处仁帖》中,首行上下字形小、中间大,这种纺锤状的?行形?,在《十七帖》丛帖中多见,如《胡母帖》、《汉时讲堂帖》、《龙保帖》

以及《胡桃帖》等帖的首行。《朱处仁帖》前三行行气特征与《胡桃帖》较为接近:两者均在前两行中段铺毫以方笔徐进,上下段行笔速度皆快而婉转。

《朱处仁帖》用笔刚劲处若壁立,柔和处似水流。刚劲之字如?今、所、在、往、取?五字,柔和之字如?遂、足、下、答?四字。首行?所、往?左偏旁笔画短而粗,梁少膺《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分期研究(续)》:?运笔以方笔、方折为主,每帖中有几字的竖画甚粗,有切金断玉之功。?

⑶欹正。《朱处仁帖》首行字势稳正,?仁今所在?四字作为一个书写字组,通过点画的映带,在稳中取得动势。第二行?书信遂?三字变化较大:?书信?二字左摇右斜,?遂?字左倾,左右摆动形成曲形行轴线。?取今?字势正,不过由于?今?字首画与上字左偏旁取齐书写(这种单字上下连接时,脱离整体而刻意安排笔画的现象,邱振中1985年在《章法的形成》中定义为?奇异连接?)位臵左移,变得字正而行欹,继而由?因?字开始?足下答?三字并作一字书,筋脉相连。由于连绵之笔画都向右倾侧,似汇聚于一点,且?答?字右侧密实,因此?足下答?三字虽字正而字势看似欹侧。纵观全篇,欹正相间,刚柔兼备:?书信遂?三字?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仁今所?三字?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

11、《七十帖》

9行,82字。帖中,王羲之叙及自己已届?年垂耳顺?,并对自己的身体表现出担忧的情绪,并希望一游汶岭。

该帖褚遂良《右军书记》无录文。《宣和书谱》王羲之草书有此帖目,北宋时有墨迹本传世。《淳化阁帖》、《大观帖》、《二王帖》、《宝晋斋法帖》均收刻。

【释文】: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大意】:足下今年刚好七十岁吧?知道你身体很健康,这是大可庆幸的事。推想你会勤加保养。我即将六十岁了,按照一般的人生规律,能活到这个年纪也不容易,算是我的大幸。但担心往后的身体变坏,可能会窘局难堪。正是这个原因,我想近快到你蜀地,一游汶岭。这不是随便说一说的,足下你尽管多加保养身体,等着我来游的这一天。不要以为是虚言,如果能完成我们这一计划,可以说是当今的一段奇事了。

【注解】:?政七十?之?政?字为?正?,王羲之祖父名正,晋人避家讳甚严,故王羲之尺牍中凡遇?正?字均改写为?政?,而?正月?则改写为?初月?。汶领即今之岷山,晋时在汶山县境。汶山县在今成都北面。而峨眉则在成都南面,都是当时益州境内的名山。

【欣赏临摹提要】:

⑴和谐中求违拗。?和?就是和谐,就是统一;?违?就是违拗,就是变化。孙过庭有一句名言:?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即是说,要在和谐中求违拗,统一中求变化。它不仅适合于楷书和行书的章法,更适合草书的章法。所谓?和谐中求违拗?,就是善于把章法中互相矛盾的因素统一起来。如《七十帖》中,?足?字轻,?今?字重;?耶?字柔,?知?字刚;?也?字直,?想?字曲;?垂?字肥,?推?字瘦;?但?字方,?转?字圆;?尔?字疏,?要?字密。轻重、刚柔、曲直、肥瘦、方圆、疏密本是截然相反的,王羲之却把它们统一于一篇草书之中,和谐而不紊乱,丰富而不单调。

⑵统一中求变化。所谓?统一中求变化?,就是在风格一致的条件下把相同的字、相同的单体乃至相同的笔画千变万化,以避免过度的重复引起人们感官的厌倦。如《七十帖》中?下?字三点有呼有应,?佳?字四横有伸有缩,?顺?字三竖有粗有细,?路?字两撇有藏有露;两个?但?字前小后大,两个?常?字前欹后正,两个?耳?字前短后长,两个?也?字前重后轻。真是?字字异性,行行殊致?,?众巧百态,无尽不奇?。

12、《邛竹杖帖》

又名《邛竹帖》,4行,31字。

【释文】: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大意】:去年夏季您送致的邛竹杖,都收到了。此间士人中许多人年纪已老,我随即将这些邛竹杖分送给他们了,并告知他们是您从遥远的益州送来的。

【欣赏临摹提要】:

《邛竹杖帖》作为《十七帖》丛帖的一种,它的风格也体现了《十七帖》的整体面貌。《十七帖》的用笔特点主要表现为一种不激不厉的平和状态,笔画的提按转折交代得十分明确,点画稳定、扎实。加之刻本的原因,更是增加了其古朴的质感。正如《湛园书论》所说的?点画拖曳之间,若断若续,而锋棱宛然,

真意不失,此为至精至妙。?

《十七帖》结字温文尔雅,从容潇洒,没有过度的夸张、强调、冲突,而是以理性的架构为主,从而表达出一种蕴藉、含蓄的文人气质。单字以独立的形式为主,连带不多,而气势贯通畅达,主要靠体势上的?暗连?,上下字之间的大小、方圆、长短、欹侧,默契配合,生动自然,不着痕迹,?状若断而还连?——这也是一种深层次、高境界、以内涵为主而非形式至上的行气特征(或曰章法模式)。

13、《游目帖》

又名《蜀都帖》、《彼土帖》、《山川诸奇帖》。11行,102字。帖中,王羲之表达了他对蜀地山山水水诸多奇景的向往之情。他期盼一登汶岭、峨嵋而畅游意足,并希望这个日子早日到来。《中国书法全集》评价《游目帖》?行、草书间杂,笔画遒劲爽利?。

《游目帖》收录于《十七帖》、《淳化阁帖》。收藏于日本广岛安达万藏的《游目帖》摹本墨迹于1945年毁于战火,2007年7月10日由文物出版社与日本二玄社合作复原。

【释文】: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大意】:您信中所说的巴蜀山川的种种奇胜之处,扬雄《蜀都赋》、左思《三都赋》都没有记叙。您那儿山川奇异,更使人感到游览观瞻才能意足。可以成行,当请您迎接,如果迟误这一机会,真当以日为岁了。您镇守巴蜀,朝廷不会有调动之理。真想趁您还在巴蜀任上是与您一起登汶岭峨眉山而还,那才是不朽的盛事。

【注解】:《游目帖》文中?迟此期?的?迟?为?待?之意。与《龙保帖》?甚迟见卿舅?、《瞻近帖》?此喜迟不可言?句同意。王羲之对巴蜀之地一直很向往,曾于公元345年(永和初年)报扬州刺史殷浩书,说:?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七十帖》中也有?要欲一游目汶领?、?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之句,与?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同意。

【欣赏临摹提要】:

⑴行气轴线。《游目帖》相比刻本(以上野本为例),字和行轴线都将刻本的动线走势变为稳正和直线化,以第八行?动理耳要欲?五字比较,刻本?理?字右偏旁?里?已向左下倾侧,?耳?字末笔承接其势继续左下出锋,因此?要?字也偏左,?欲?则字势右倾,由此行轴线趋向曲线化,而摹本《游目帖》自?理?字开始,近乎垂直书写。王羲之?转左侧右?的书写节奏丰富性减少,正如王羲之《书论》(传)中所说?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

⑵字势开合。墨迹本字体的开合疏密关系已不如刻本关系大。以第二行?左太冲?三字为例,《蜀都帖》刻本有开有合,?左?字一笔书,第一笔勒笔(横笔)末端上扬,具有隶意,末笔顿向右下方,左下方、右上方布白大开;?太?字下部开,末笔写为长直点,掠笔亦近乎直线,劲峻峭拔,更增加了字势的疏朗关系,?冲?字左开内合,左部首作直线书写,右部首则圆线书写,刚柔兼备。但在墨迹本里?左太冲?三字稳正,?左?字已接近行书写法,开合关系也已改变,每一个字每一笔都圆势书写,笔意变得包裹内敛,已无刻帖主笔之间近乎三角形的凌厉之势,弱化了刻帖的擒纵、张弛的书写节奏。

⑶妍美矫捷。《游目帖》书法妍美而不柔媚,矫捷而不轻佻,求雄强而不强作怒张,得巧妙而不矜持造作。明方孝孺称赞云:?《游目帖》寓森严于纵逸,蓄圆劲于蹈厉,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惊叹自失。?

14、《盐井帖》

2行,20字。帖中,王羲之表示对蜀地风情物产很感兴趣,希望周抚来信告知。

《右军书记》未有《盐井帖》录文。《淳化阁帖》、《大观帖》、《宝晋斋法帖》等收刻。北宋时有墨迹本传世,故《宣和书谱》著录帖目。

【释文】: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大意】:您所在的益州,盐井、火井都有吗?您亲眼见过吗?想广布奇异之说,请来信告知。

【背景】:王羲之对蜀地风情物产颇有兴趣,但他所知可能仅限于书本上的扬雄《蜀都赋》、左思《三都赋》的记载和描述。《蜀都赋》有?火井沉荧于幽泉,高焰飞煽于天垂?及?滨以盐池?的景观描写。但王羲之认为自己对蜀地奇物异景?殊为不备悉?,既然好友周抚在彼,王羲之自然希望从朋友那里得知目睹后

的真切叙述。在《十七帖》中,除此帖外,尚有《邛竹杖帖》、《游目帖》、《汉时讲堂帖》、《成都城池帖》皆为与蜀中风物相关的信函。王羲之晚年对蜀地是至为关切。

【欣赏临摹提要】:

⑴字形。《盐井帖》首行字形以竖长形为主,?井、火?二字行笔提中有按,按中有提,书写速度相比?彼、盐?二字慢,可以觉察到王羲之书写盐井、火井二字时若有所思,或联想起《蜀都赋》对蜀地的描述(《蜀都帖》亦有述及),或驰想那里山川诸奇。?井、火?二字布白停匀,笔意雍容,颇具《集字圣教序》闲雅之感。

首行两个?井?字,同中见异。第一个?井?字的第一笔横勒写毕,向下左方向映带;而第二个?井字?则向上左方向盘旋。这个特点在三井本《盐井帖》反映得最为显著,朱释本略具,上野本则刻为一点。但在阁帖系统里,如《淳化阁帖》、《大观帖》等,不同于十七帖系统,《盐井帖》上下两个?井?笔势均一致。

⑵行气。《盐井帖》的?彼盐?二字与《龙保帖》、《诸从帖》和《严君平帖》等帖相似,首字笔势和字形均向右上倾侧,而第二字则向右下。?彼?字为左右结构,外实内虚;?盐?字本身为上下结构,在草书中变为左右结构。王羲之书写?盐?字时将其右偏旁倾侧角度增大,形成内紧外松的效果。?彼盐?二字分别施以方笔和圆转笔势,因此显得变化有致。

15、《远宦帖》

亦称《省别帖》,6行,53字。王羲之在信中对周抚对家人的问候表示感谢,提及自己的妻子的情况时,对其病重非常担忧。信中还问及陶侃家人和一些同僚的近况。《中国书法全集》对《远宦帖》的书法风格评价为?偏锋侧锋甚明显,体势多有章草意味?

《淳化阁帖》、《大观帖》、《鼎帖》、《宝贤堂帖》等均有摹刻。有墨迹本,无款,为唐人摹本。24.8厘米,横21.3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大意】:看到你另外来的信,问候起我家里的大大小小,甚为感谢。大家

多分散各地,感念你的挂念之情,陶武昌(陶侃)诸子亦多远在各地作官。你同时亦多关怀,都常通信吗?我的老妻最近常病重,为了病危抢救常担忧。其他人都大致平安。非常感念您的情深意厚。

【欣赏临摹提要】:

⑴用笔与气势。《远宦帖》草法以简约为主,虽间有萦绕,亦简略不繁。两字连属者仅有?省别?、?小大?、?子亦?、?数问?、?救命?、?足下?六处,无三字相连者。偶有收笔如章草者,如?不?字,也因笔毫不易遣锋之故,?远?字最后之萦绕,向上回笔处笔锋分岔,正能说明用笔为硬毫,使转、收纵不甚灵便。《远宦帖》其字间隔不大,较为拥密,与《十七帖》中间疏润者不类。字形多向横扁发挥,无一笔纵情直下者。行距颇有余地。

整篇气势虽不畅速,但和谐无碍,中无滞阻之处。笔画洒落有致,粗细之间匀净清爽,又不失其古朴之趣,从中甚可体会古人作草并不一味求其潦草恣肆,而是凝重而无阻塞;但全面来看,气充意随,一气呵成,如瀑流之激荡,时有浪花泛起,足可流连其间,领悟寄情其间,遣词造句之含蕴。

⑵结构与章法。《省别帖》用笔的来龙去脉交代得非常清晰,体现了王羲之草书线条的丰富性——用笔中的圆转、方折、连带、割断、轻重、提按等对立因素在起笔、收笔、运笔过程中的运用与变化。其次,结构与章法方面的大小错落、左右穿插、上下移位等因素,也增加了字势的运动感,显得虚活灵动,生机盎然。

⑶版本与临习。《远宦帖》历代刻本、临本很多,蔡梦霞于《十家论坛〈十七帖〉研究》(2009年)中,从不同拓本、刻帖和石刻、名家临摹的墨迹等三个方面做比较,深入探寻王羲之的书法用笔特征以及对《远宦帖》进行临摹:以《远宦帖》唐摹本和宋拓本做对比,如?分?字在唐摹本里转折微妙,提按变化大;但石刻本就比较直接,以之临创大字就不会那么复杂,较容易掌握。将《十七帖》宋刻本反白处理后,能看出尚有连带关系,但与唐摹本相比,这种连带关系就相对减弱了。而且宋刻本把唐摹本里许多逆势的连带改成了顺势的;刻本同时将笔画简化,变为中锋。如《远宦帖》的?不?字,勾摹本具有空中反转的势,刻本则直接连下来。虽然从流畅角度讲,刻本大多变成顺连,在视觉走向上更直接,更显流畅;但唐摹本的空间变化多,顺势、逆势交汇变化,势的走向更宽远。

历代书家临摹《十七帖》的作品宋代以前用笔多侧锋,宋以后用中锋较多,

到明清则以中锋为主。如元代康里巎巎简化用笔,用同一种笔势,追求书写的流畅感;明代董其昌取淡雅一路,拉开字距,中锋走势,多用顺转,鲜有宋刻本翻转的逆笔。中锋是用笔的方法,不是质感,但晋代书家使用侧锋也能给人以中锋的质感。

文徵明朱释本《十七帖》是石刻本,线条清晰,比上海图书馆藏本要细劲一些。如果临习者心慕奔放张扬风格的,可临摹?朱释本?;如果欣赏圆润、温婉特质的,可从?上图本?入手。唐摹本和石刻本不同,唐摹本的点画精细,变化较大,临创大字难度较大,相对来说用刻本写大字则容易掌握。由于临摹者刚入手时不可能掌握所有技术、并将技术充分地表现出来,可选简洁一些的石刻本来临习。从《十七帖》的临摹角度来说,临习者既可以仿刻帖本身的味道,也可以使用摹本中的点画质感去理解《十七帖》。另外也可以加入大草的势态,比如清代王铎临《十七帖》的作品就加入了张芝、王献之书法中?势?的连绵。

⑷点画与书写。《中国书法全集》载阿涛《远宦帖》文说:?(远宦帖)第五行末?安?字映带多一折笔,或许是摹时所误。?观之《天鼠膏帖》?要?字下部的?女?字书写与墨迹《远宦帖》的?安?字中的?女?一样,都是一个反手作?勒?(永字八法之一)的动作,并非摹误。区别在于《远宦帖》?女?字第一笔弧笔动作大,随之第二字则向内并,稍作顿住,继而?勒?后右旋;而刻本《天鼠膏帖》?女?字第一笔动作小,近乎直,相应地直接?勒?后左转压毫行笔。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

十七帖的翻译(林丽娥教授) (2010-08-28 16:42:08) 今依日本二玄社《十七帖》原色法帖進行翻譯,計28則尺牘。 【本文】(1.郗司馬帖) 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即日得足下書為慰。先書以(已)具,示復數字。 【翻譯】 十七日這天,信已寫好了,本想請郗司馬(王羲之的妻弟郗曇)帶去,還未啟程,當天就得到您(王羲之的好友周撫)的來信,甚感安慰。要說的的話已都寫在先前的信上了,這裏只簡單寫幾個字作為答覆。 【本文】(2.逸民帖) 吾前東,粗足作佳觀。吾為逸民之懷久矣,足下何以方復及此,似夢中語耶!無緣言面為歎,書何能悉? 【翻譯】 我上次東行,略見當時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隱居當逸民的想法已經很久了,你(王羲之的妻弟郗愔)怎麼現在才又提起,像是夢中的話哩!沒有機緣見面,甚為感歎,書信中何能盡表我的心意? 【本文】(3.龍保帖) 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卿舅可耳,至為簡隔也。 【翻譯】 龍保(王羲之的幼輩)等人都平安,謝謝您。很想見您舅舅(遲,待也),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好久、好遠呀! 【本文】(4.絲布衣帖) 今往絲布單衣財(才)一端,示致意! 【翻譯】 茲送上絲布做的單衣,只此一件,聊表一點心意! 【本文】(5.積雪凝寒帖) 計與足下別,廿六年於今,雖時書問,不解闊懷。省足下先後二書,但增歎慨。頃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想頃如常,冀來夏秋間,或復得足下問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翻譯】 算算日子,和您(王羲之的好友周撫)分別,至今已廿六年了,雖時常有書信往來,卻難以舒解久別思念的情懷。讀您先後寄來的兩封信,只更增加心裏的喟歎和感慨!最近積雪未消,天氣嚴寒,是五十年來所未曾見的景象。想您近況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間,或能再得到您的來信。方今歲月漫長,要從那裏說起呢? 【本文】(6.服食帖) 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比之年時,為復可可。足下保愛為上,臨書但有惆悵。 【翻譯】 我煉丹服藥雖久,功效還是不怎麼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來,大概還是差強人意的。您(王羲之的妻弟郗愔)自己保重珍愛為要。寫這封信時,有無限的惆悵! 【本文】(7.知足下帖) 知足下行至吳,念違離不可居。叔當西耶?遲知問。 【翻譯】

达芬奇简介及作品赏析

《美学原理与赏析》结课论文 引言: 听了《美学原理与赏析》这门课,我对“美”有了一定的了解,却又不怎么了解了。因为在我原来的印象里,“美”就是好看,远没有这么深远的意义,同时也对老师渊博的学识深表钦佩。虽然课时很短,但我学到的东西很多。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可能显现不出来,但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多了一份评判美丑的意识,对“美”也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 学生平时就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颇感兴趣,听了老师的课,兴趣愈发浓厚。怎奈平时苦于课业,无心专门查阅学习。想到老师留此作业,苦思冥想也不知该如何下手,索性写一篇有关文艺复兴时期我最感兴趣的人物—达·芬奇的论文,也借此机会好好学习一下,但绝无半点糊弄搪塞之意。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正是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也造就了许多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 在众多的艺术家中,我最为感兴趣的是列昂纳多·达·芬奇。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杂家”。他所精通的学科门类范围之广,恐怕连《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也望尘莫及(不知道诸葛亮美术方面有何造诣)。正是由于他天赋异禀,使得后人为他杜撰了许多传奇的经历,因为就像没有福尔摩斯断不了的案一样,仿佛任何事情发生在他身上都不足为奇,这也为他的一生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还有好多影视作品中出现过达·芬奇的影子,例如《盗走达芬奇》,《达芬奇密码》等,足见后人对他的仰慕之情。我便是被他的才华和神秘所深深的折服了。 列昂纳多·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这位奇才对各个领域的知识几乎是无师自通,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不仅如此,他还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其中包含滑翔机,弓弩,自行车,降落伞等设计雏形的手稿,令人惊叹不已。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452年4月15日,达·芬奇降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海滨小镇—芬奇镇的一个叫安奇雅诺的小村庄里。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庄园中度过的,家境很富有,用现在的话说,应该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孩童时代的他不但聪明伶俐,而且勤奋好学,兴趣广泛。随着他一天一天的长大,他惊人的回话天赋也慢慢的展现出来,而后被他的父亲皮耶罗·达·芬奇发现。在他14岁那年,父亲皮耶罗将他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艺术家韦罗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从此,达·芬奇开始了他的艺术之旅。 韦罗基奥的作坊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中心,经常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这里聚会,讨论学术问题。在这里,达·芬奇结识了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科学家和人文主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我意料您不想住在京都建康,这里地既隐僻,又当时令特佳,所以很高兴 您能前来。这封信的用意是期待您能回信。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郗司马帖 【释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十七日先发的书信,郗司马未去,今日有得到阁下的书信,非常高兴。先发之信已经说的很清楚,今只又副简短几个字 郗xī(古读chīㄔˉ)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沁阳县。姓。 慰去 马具

足 逸民帖 【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我以前在东山的时候差不多也看过不少好山好景。我要隐逸之民的想法已经好久了,阁下你最近回我信时怎么对我的想法不与关注,尽谈些不着边际,似梦中的话语呢没有机会当面表达的向往只情真是令我叹息。仅凭着封书信怎么说的清楚呢耶? yé? 文言疑问词,相当于“呢”或“吗”:“独不怜公子姊耶”。是耶非耶。? 古同“爷”,父亲。? 矣? yǐ? 文言助词(a.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如“由来久矣”,“悔之晚矣”;b.表示感叹,如“大矣哉”)。? 耶?

yē? 〔耶稣〕基督教的创始人。 等 观 悉 粗

梦民 何 叹 龙保帖 【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迟舅

耳 至隔 平 龙 丝布帖 【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兹送上丝布做的单衣一件,聊表一点心意。《丝布衣帖》为《十七帖》丛帖第四通尺牍 积雪凝寒帖 【释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慨? kǎi? 情绪激昂,愤激:愤慨。慷慨。? 叹息,叹气:慨叹。感慨。? 豪爽,不吝啬:慨允。慨诺。慨然。 顷? (顷)? qǐng? 中国市制田地面积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碧波万顷。? 短时间:顷刻。有顷。少顷。俄顷(很短的时间)。? 刚才,不久以前:顷闻。顷接来信。 冀? jì?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听说您将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

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我意料您不想住在京都建康,这里地既隐僻,又当时令特佳,所以很高兴您能前来。这封信的用意是期待您能回信。 8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译文:天鼠膏治耳聋,是不是真的灵验?如真的有效,则是我需要之灵药。 9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译文:朱处仁现在何处,以前得过他写来的信,信使送往后没有得到答复。现在想借着给你的回信再附寄给他,请你一定转交送达。 10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译文:足下今年刚好七十岁吧?知道你身体很健康,这是大可庆幸的事。推想你会勤加保养。我即将六十岁了,按照一般的人生规律,能活到这个年纪也不容易,算是我的大幸。但担心往后的身体变坏,可能会窘局难堪。正是这个原因,我想近快到你蜀地,一游汶岭。这不是随便说一说的,足下你尽管多加保养身体,等着我来游的这一天。不要以为是虚言,如果能完成我们这一计划,可以说是当今的一段奇事了。(正字是王羲之祖父讳,故改为政。初月帖中同。) 11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译文:去年夏季您送致的邛竹杖,都收到了。此间士人中许多人年纪已老,我随即将这些邛竹杖分送给他们了,并告知他们是您从遥远的益州送来的。 12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译文:您信中所说的巴蜀山川的种种奇胜之处,扬雄《蜀都赋》、左思《三都赋》都没有记叙。您那儿山川奇异,更使人感到游览观瞻才能意足。可以成行,当请您迎接,如果迟误这一机会,真当以日为岁了。您镇守巴蜀,朝廷不会有调动之理。真想趁您还在巴蜀任上是与您一起登汶岭峨眉山而还,那才是不朽的盛事。 13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译文:您所在的益州,盐井、火井都有吗?您亲眼见过吗?想广布奇异之说,请来信告知。 14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译文:看到你另外来的信,问候起我家里的大大小小,甚为感谢。大家多分散各地,感念你的挂念之情,陶武昌(陶侃)诸子亦多远在各地作官。你同时亦多关怀,都常通信吗?我的老妻最近常病重,为了病危抢救常担忧。其他人都大致平安。非常感念您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 《十七帖》第一帖开始因是“十七”两个字而得名, 1 郗司马帖【原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释意】此帖致周抚(周抚为王羲之好友,当时周抚为益州刺史,在今四川。而王羲之在南京、会稽,书信一直不断)十七日先写了一封信托郗司马(为郗昙,郗鉴之子,是王羲 之妻舅)带去,但他还没走。今天我又收到您(足下为古代对对方的尊称,大致等于我比 你低的说法)的来信,心里十分快慰。先前那封信已经将我意思写的非常清楚了,这里只 再附上几行字请郗司马一起稍去。 2 逸民帖【原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 ,书何能悉。 【释意】此帖致郗愔(亦为王羲之妻舅)。我前日向东去,(为王羲之去官后到会稽,会稽在金陵东。)略见沿途风景很是好。我想隐居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一直在等什么 不肯做决断呢?我回想与您谈隐居事,好像是在梦中一般。现不得与您见面而谈,徒有叹息。书信怎么能说得清呢。 3 龙保帖【原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今往丝 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释意】此帖致家族中人。龙保等身体安好(龙保为王羲之晚辈),承蒙您问及,谢谢了。想见您的舅舅一面,我才能放心。与他相别真是好久了。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才(通财)一件,仅表薄意。 4 积雪凝寒帖【原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此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释意】此致周抚。算算时间我与您相别已经二十六年了,今天我们虽然常常书信往来问候,但是不能放下思念。读您先后来的两封信,只能增加感慨和叹息。这里大雪所积,非 常寒冷,五十年来所没有的气候了。想来您还是老样子,希望来年夏秋之间,还能再次得 到您的书信。岁月悠悠,又从哪里说起呢。 5 服食帖【原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至上,临书,但有惆怅。 【释意】此至周抚。我服食很久了(服食为东晋人炼丹服药的通称,意想做神仙),效果还是不好。大概比去年还算可以。您要保重身体为上,我在写这封信时,心里只有惆怅。 6 知足下帖【原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释意】此至郗愔。听说您要出行到吴郡了,想那个地方离家太远,也不合乎人的居住。叔(指郗愔弟郗昙)要向西走?等候您的回信。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 译文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译文 译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 译文: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 也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译文:计与足下别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 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瞻近无缘省苦(告)但有悲叹 译文: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告)有期耳亦度 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天鼠膏治耳聋有验 译文:不有验者乃是要药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 其书可令必达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愚加 译文: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译文: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杨(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 译文: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 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 译文:言此心以驰于彼矣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 译文: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具(一一)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弈外任(住)数书问无他仁祖日 译文: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严君平司马相如杨(扬)子云皆有后不 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复匆匆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29篇高清合集(附释文译文)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此帖为一组书信,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十七帖》单独成“帖”,编排顺序上也是大有讲究,从开始的从容点画、字字清晰流畅,到中间的恣意奔放,到《青李来禽帖》以楷书稍事休整,再入《虞安吉帖》的狂放奔洒,纵贯起来犹如一整篇交响巨制。此帖收入各家法帖,是为千古以来,可谓草书教科书。 王羲之《十七帖》之郗司马帖 【释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收到您的来信,甚感欣慰。要说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 【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您怎么又反复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王羲之《十七帖》之龙保帖 【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久没见您舅舅了,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王羲之《十七帖》之丝布衣帖 【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译文】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料一件,仅表薄意。 王羲之《十七帖》之积雪凝寒帖 【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时间,和您分别至今已经二十六年了,虽经常有书信往来,却难免对您的思念。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心里更加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来您近来一切安好,希望明年的夏秋时节,还能再收到您的来信。岁月漫长,要从哪里说起呢? 王羲之《十七帖》之服食帖。 【释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塞尚作品分析

塞尚作品分析 《穿红背心的少年》 1895年,油画95.5×64厘米,苏黎世,比尔勒收藏。 塞尚曾以一位名叫罗萨·德·米开朗基罗的意大利少年为模特儿,画了四幅角度不同的油画肖像。而这幅取四分之三侧面角度的肖像,是其中最成功和最著名的一幅。在这幅画中,人物的头部倚靠在弯曲的左臂,右臂则随意地垂放在腿上。这种姿势与德国画家丢勒的著名版画《忧郁》中的人物姿势颇为相似。也许,这种姿势本身便带着某种伤感意味。这一姿势在塞尚后来其它一些肖像画中也曾有出现,如:《吸烟的男子》、《坐在头盖骨旁的男

孩》、《意大利女孩》等。在《穿红背心的少年》中,男孩的形象占满整个画面,他那呈弓形的身躯是整个构图中主要的构成要素。这一形象被牢牢地限定在一个紧密的空间结构中——左侧被窗帘的斜线限定;上端被后部墙上的水平线框住;而右侧则被那三角形的深颜色所限制。弧形的手臂与弧形的身体彼此协调。全画形、色、点、线等因素,均按一定的理性秩序一起组构。为求得画面结构的妥贴与和谐,画家有意改变客观形象的外形及比例。他特别拉长了画中少年的左臂,从而使那延长下垂的冷色袖子,在画中成为一泻而下、有着足够份量的白色块,与上部大面积的白色及冷色取得均衡。画中那些不同形状与颜色的色块的安排,皆独具匠心。就连少年发问和额头那闪光的白色与留空,也决非随意或偶然之笔;少年左肘下那块方形白纸,在画中则更是举足轻重,假如我们将它遮挡,整幅画便失却了平衡,失去了光彩。

《玩纸牌者》 1890年—1892年,油画,45×57厘米,巴黎奥塞博物馆藏。 塞尚曾画过多幅玩纸牌者题材的画,画上人物多寡不一(其中最大的一幅上,共画了五个人物)。而最为著名的,要算是这幅只画有两个人物的<玩纸牌者)。在这幅画上,塞尚将两个沉浸于牌戏中的普通劳动者形象,表现得平和敦厚,朴素亲切。虽然主题十分平凡,然而画家却通过对形状的细心分析以及通过诸形式要素的微妙平衡,使得平凡的题材获得崇高和庄严之美。 在这里,相对而坐的两个侧面形象,'一左一右将画面占满。一只酒瓶置于桌子中间,一束高光强化了其圆柱形的体积感。这酒瓶正好是整幅画的中轴线,把全画分成对称的两个部分,从而更加突出了牌桌上两个对手的面对面的角逐。两个人物手臂的形状从酒瓶向两边延展,形成一个“W”形,并分别与两个垂直的身躯相连。这一对称的构图看起来是那样的稳定、单纯和朴素。全画充分显示了塞尚善以简单的几何形来描绘形象和组建画面结构的艺术风格。画面的色调柔和而稳重。一种暖红色从深暗的色调中渗透出来。左边人物的衣服是紫监色;右边人物的是黄绿色。所有远近物象都是用一片片色彩所组成。不同的色块在画中形成和谐的对比。塞尚其实是以所谓的“变调”来代替“造型”,即以各色域的色彩有节奏的变换来加强形象的塑造。正象他自己所言:“当颜色丰富时,形状也就丰满了。” 保罗·塞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塞尚) 跳转到:导航, 搜索 保罗·塞尚(1839~1906,法国人),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的重要画家。 塞尚由毕沙罗介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于后期印象派。

十七帖原原文及注解

《十七帖》原文及注解 第一帖开始因是“十七”两个字而得名, 1 、郗司马帖【原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释意】此帖致周抚(周抚为王羲之好友,当时周抚为益州刺史,在今四川。而王羲之在南京、会稽,书信一直不断)十七日先写了一封信托郗司马(为郗昙,郗鉴之子,是王羲之妻舅)带去,但他还没走。今天我又收到您(足下为古代对对方的尊称,大致等于我比你低的说法)的来信,心里十分快慰。先前那封信已经将我意思写的非常清楚了,这里只再附上几行字请郗司马一起稍去。 2 、逸民帖【原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释意】此帖致郗愔(亦为王羲之妻舅)。我前日向东去,(为王羲之去官后到会稽,会稽在金陵东。)略见沿途风景很是好。我想隐居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一直在等什么不肯做决断呢?我回想与您谈隐居事,好像是在梦中一般。现不得与您见面而谈,徒有叹息。书信怎么能说得清呢。 3、龙保帖【原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释意】此帖致家族中人。龙保等身体安好(龙保为王羲之晚辈),承蒙您问及,谢谢了。想见您的舅舅一面,我才能放心。与他相别真是好久了。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才(通财)一件,仅表薄意。 4 、积雪凝寒帖【原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此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释意】此致周抚。算算时间我与您相别已经二十六年了,今天我们虽然常常书信往来问候,但是不能放下思念。读您先后来的两封信,只能增加感慨和叹息。这里大雪所积,非常寒冷,五十年来所没有的气候了。想来您还是老样子,希望来年夏秋之间,还能再次得到您的书信。岁月悠悠,又从哪里说起呢。 5 、服食帖【原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至上,临书,但有惆怅。 【释意】此至周抚。我服食很久了(服食为东晋人炼丹服药的通称,意想做神仙),效果还是不好。大概比去年还算可以。您要保重身体为上,我在写这封信时,心里只有惆怅。 6、知足下帖【原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王羲之《十七帖》(大图全本)

王羲之《十七帖》(大图全本) 王羲之《十七帖》(大图全本) 引用:王羲之《十七帖》(大图全本) wnagxizhi_shiqi00.0.jpg (592.69 KB) 2010-11-16 23:58 《十七帖》书法地位《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十七帖》是一部汇帖,以第一帖首二字“十七”名之。凡27帖,134行,1166字。其中的一些帖尚有摹本墨迹传世,如《远宦帖》、《游目帖》等。据载:唐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十七帖》即其中的一卷。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云:“《十

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煊赫著名帖也。”此载略与今传本异。摹刻本甚多,传世拓本最著名的有明邢侗藏本、文徵明朱释本、吴宽本、姜宸英藏本等。唐蔡希综《法书论》说:“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它在草书中的地位可以相当于行书中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十七帖》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南宋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直”。《十七帖》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这些可以说是习草者必须领略的境界与法门。此帖前人评价甚高。如宋黄伯思说:“此帖逸少书中龙也”。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也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电子教案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 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一)郗司马帖 【释文】十七日先书,郗(xi)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先给你写了一封信。郗司马(郗昙tan字重熙)没有去。当天收到你的信,很是欣慰。先前的信已经都陈述清楚,写几个字作为回复吧。 (二)逸民帖 【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过去在会稽内史任上时,总体上看还是有政绩的。我想做隐士的想法已经很久了,你(郗愔)怎么现在还犹豫不决?像是说梦话一样哩!没有机会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如何能表述清楚我的心意呢? (三)龙保帖 【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zhi)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王羲之的晚辈)等人都平安,谢谢您。很希望见到你。舅还好;路途遥远,只能书信问候了。

(四)丝布帖 【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译文】现在送上丝布做的单衣,只此一件,聊表一点心意! (五)积雪凝寒帖 【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xing)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起来和您(周抚)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现在虽然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也许能再得到您的来信。近来悠闲自得,怎么能用语言表达呢! (六)服食帖 【释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服丹药很久了,但效果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凑合可以吧。您(王羲之的妻弟郗愔)自己保重珍爱为要紧。面对书信,只有无限的惆怅而已!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 文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

阿尔布雷特·丢勒作品赏析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urer) 阿尔布雷特·丢勒是德国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他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形式,和理论传播到欧洲北部,才创造和奠定了德意志民族画派的传统和基础,并极大地影响了此后德国艺术的发展。 丢勒的艺术作品体现了,现实与人文特点。就其艺术风格而言,保留了中世纪的哥特式遗风,同时又率先展现出些巴洛克特征。艺术表现技法,运用了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风格和技法上注重色彩的协调和自然,不拘一格。 自画像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正三角形犹豫其对称的形势而与新柏拉图主义相结合,从而被赋予了理性主义的神学含义。研究者也常以此为基础,指出丢勒在正三角形构图背后的理性诉求。不过一般人往往忽略(或有意忽略)的是,画面中存在的题词定位出来,并以衣领和眉骨进行强化。两个方向相反的正三角形相互叠合,形成了一个大卫之星的形状。在丢勒的时代,这是一种神秘信仰的符号。大卫之星被画家的手指支撑着,这种手势曾经在丢勒一副未完成的话中出现过,那是耶稣的手。这已不在是理性的几何学了,画家强烈的神秘注意倾向浮现出来。不仅如此,画中的众多尺度同样具有复杂的含义,这幅画高67.1cm,相当于28法兰克寸,那一年丢勒正好28岁,画宽48.7cm,相当于1.5法国尺,而1.5在此象征了1500年。再看画布的比例,67.1:48.7≈11:8。在这里,其中1+1=2,11:8这个比例再次与28联系在一起。如果我们将这幅画是为一个边长11与8的矩形,那么他的对角线恰好是13.6。136这个数字同样是丢勒习惯使用的一个数字,因为,在拉丁字母与数字的对应之中Albrecht Durer这个名字对应的数字分别为1、12、2、18、5等等,将这个字母所对应的数字相加,所得之和为136,因此,136是丢勒常用的数字签名,这样,从政幅画的高、宽以及对角线正好象征了画家的名字、年龄以及创作的年份。 三位一体崇拜(万圣图) 这一幅人物众多的宗教题材类似意大利的教堂壁画,构图采取严格的对称形式。全画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为神界,即天际,在中轴线上描绘了光芒万丈的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圣子形象是被钉十字架的基督,基督之上是天父形象,最上面是象征圣灵的鸽子。在鸽子的周围,是天使和圣者。其余人物围绕三位一体分成两列,以马利亚与约翰为中心,这两个圣者队伍里有各种人物,包括《旧约》里所提到的诸王、预言家、先知、女巫等等。我们要请读者注意的是在这最下面象征大地的地平线一角,有着画家丢勒自己的一个孤零零全身像,一张桌子前有文字标明,这是画家签名的一种方式。这个传统来自意大利,但丢勒作了一些创造性的变化。这幅画构图严谨,人物均衡而显得呆板,两侧几乎象反射镜那样,人物的比重绝对地平衡。但这里也画着丢勒的许多熟人,他发挥了肖像的技能。如左侧一个温和地手拿帽子的,是慈善院院长兰达威尔。站在院长身旁的有他的父亲;在右侧,则是院长的女婿、骑士威尔赫里姆·哈雷尔,和他的家眷与母亲等。当然,因为这是一幅宗教画,肖像的特征仅限于面部,而且不够生动,人物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 1.郗司馬帖【釋文】 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即日得足下書,為慰。先書以具,示覆數字。 2.逸民帖【釋文】 吾前東,粗足作佳觀。吾為逸民之懷久矣,足下何以等複及此,似夢中語耶!無緣言面,為歎,書何能悉。 3.龍保帖【釋文】 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卿舅可耳,至為簡隔也。 4.絲布帖【釋文】 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 5.積雪凝寒帖【釋文】 計與足下別二十六年,於今雖時書問,不解闊懷。省足下先後二書,但增歎慨! 頃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想頃如常,冀來夏秋間,或複得足下問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6.服食帖【釋文】 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比之年時,為複可哥。足下保愛至上,臨書,但有惆悵。

(《右軍書記》';可哥';作';可耳';) 7.知足下帖【釋文】 知足下行至吳,念違離不可居,叔當西耶!遲知問。 8.瞻近帖【釋文】 瞻近無緣省苦(告),但有悲歎,足下小大悉平安也,雲卿當來居此,喜遲不可言。想必果言,苦(告)有期耳。亦度卿當不居京,此既避,又節氣佳,是以欣卿來也。此信旨還具示問。 9.天鼠帖【釋文】 天鼠膏,治耳聾有驗不?有驗者乃是要藥。 10.朱處仁帖【釋文】 朱處仁今所在?往得其書,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書,可令必達。 11.七十帖【釋文】 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體氣常佳,此大慶也。想複勤加頤養。吾年垂耳順,推之人理,得爾以為厚幸,但恐前路轉欲逼耳。以爾要欲一遊目汶領,非複常言。足下但當保護,以俟此期,勿謂虛言。得果此緣,一段奇事也。

12.邛竹杖帖【釋文】 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佈,令知足下遠惠之至。 13.遊目帖【釋文】 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楊雄《蜀都》、左太沖《三都》,殊為不備悉。彼故為多奇,益令其遊目意足也。可得果,當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時示意,遲此期真以日為歲。想足下鎮彼土,未有動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嶺、峨眉而旋,實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馳於彼矣。 14.鹽井帖【釋文】 彼鹽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見不?為欲廣異聞,具示。 15.遠宦帖【釋文】 省別,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恒憂慮。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17.旦夕帖【釋文】 旦夕都邑動靜清和,想足下使還乙乙。時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2)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一)郗司马帖 【释文】十七日先书,郗(xi)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先给你写了一封信。郗司马(郗昙tan字重熙)没有去。当天收到你的信,很是欣慰。先前的信已经都陈述清楚,写几个字作为回复吧。 (二)逸民帖 【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过去在会稽内史任上时,总体上看还是有政绩的。我想做隐士的想法已经很久了,你(郗愔)怎么现在还犹豫不决?像是说梦话一样哩!没有机会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如何能表述清楚我的心意呢? (三)龙保帖 【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zhi)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王羲之的晚辈)等人都平安,谢谢您。很希望见到你。舅还好;路途遥远,只能书信问候了。 (四)丝布帖

【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译文】现在送上丝布做的单衣,只此一件,聊表一点心意! (五)积雪凝寒帖 【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xing)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起来和您(周抚)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现在虽然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也许能再得到您的来信。近来悠闲自得,怎么能用语言表达呢! (六)服食帖 【释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服丹药很久了,但效果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凑合可以吧。您(王羲之的妻弟郗愔)自己保重珍爱为要紧。面对书信,只有无限的惆怅而已!(七)知足下(至吴)帖 【释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zhi)知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