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教案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教案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教案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教案

授课课题: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第一课时)授课班级:14秋学前教育2班

授课时间:2015年4月24日,周五第二节

授课科目:幼儿心理学

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气质的概念;理解气质类型的各种学说;掌握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能正确看待人的不同气质类型对人的影响。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气质判别气质类型的兴趣;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因材施教”。

3、行为目标:通过学习能在教学实践中按幼儿不同气质类型,“因人施教”

教学重点:1、掌握气质类型概念

2、掌握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气质类型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提出一个问题情景,请同学们假设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大家会有不一样的做法?从而引出“气质”概念。

问题情景:

电影演出开始后,电影院门前聚集了4个迟到的观众。他们被检票员员拦在门外,不让进去,理由是为了不影响其他观众的观看,只能在幕间休息的时候才能进去。

假设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大家会有不一样的做法?

教师概述:的确,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为人处事表现出不同的做法,有的心急,有的性子慢,有的娇柔有的强悍风行…。这就是气质类型的区别,那么什么是气质呢??

【新课部分】

一、气质的概述:

(一)气质定义:

气质是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定义分析

动力特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

速度(如知觉的速度、思维敏捷性)

强度(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程度)

稳定性(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

倾向性(外部事物、内部事物)

稳定性:先天遗传而来,很难改变。

(二)气质类型学说

1、体液说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类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2、体型说

德国精神病医生克瑞奇米尔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发现,病人所犯精神病的种类和他的体型有关。美国医生谢尔顿提出同样观点,人的气质类型与人的体型相关。

3、血型说

日本学者,古川竹二认为人的气质是由不同的血型决定的。:

A型血:温和老实、消极保守、焦虑多疑、冷静但缺乏果断,富于情感

B型血:积极进取、灵活好动、善于交际、爱说寡信,多管闲事。O型血:胆大好胜,自信,意志坚强,爱支配人

AB:其外表像B,其内在却像A

4、激素说

伯曼认为,人的气质特点是由内分泌活动所决定的。他根据人的某种内分泌腺特别发达而把人划分为:甲状腺型、垂体型、肾上腺型、性腺型、副甲状腺型和胸腺型。他认为,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气质特点。

甲状腺型

甲状腺分泌增多者精神饱满、不易疲劳、知觉敏锐、意志坚强、处事和观察迅速、容易动感情甚至感情迸发。甲状腺分泌减少者可能发生痴呆症。

脑垂体型

脑垂体分泌增多者性情强硬、脑力发达、有自制力、喜欢思考、骨骼粗大、皮肤甚厚、早熟、生殖器发达。脑垂体分泌减少者身材短小、脂肪多、肌肉萎弱、皮肤干燥、思想迟钝、行动懦弱、缺乏自制力。

肾上腺型

肾上腺分泌增多者雄伟有力、精神健旺、皮肤深黑而干燥、毛发浓密、专横、好斗。肾上腺分泌减少者体力衰弱、反应迟缓。

副甲状腺型

副甲状腺分泌增多者安定、缺乏生活兴趣、肌肉无力。副甲状腺

分泌减少者注意力不易集中、妄动、容易激动。

胸腺型

胸腺位于胸腔内,幼年发育,青春期后停止生长,逐渐萎缩。如果成年胸腺不退化者,则单纯、幼稚、柔弱、不善于处理工作。性腺型

性腺分泌增多者常感不安、好色、具有攻击性。性腺分泌减少者则性的特征不显现,易同性恋,进攻行为少。

5、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根据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两个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4种典型类型。

(1)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两个,即兴奋和抑制。

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这就是它们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可以有不同的组合。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高级神经

活动类型气质类型

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强不平衡兴奋型胆汁质

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

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黏液质

弱弱型抑郁质(三)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四)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作业:

根据今天所学气质类型理论,试分析你是哪种气质类型?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各位同学大家好,这个视频他们来谈一下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我们会谈到以下几个问题:1、气质概述;2、气质的类型;3、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特点;4、学前儿童气质和教育的关系; 首先来看气质概述:气质是人心理活动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特点和差异的组合。 气质是先天的遗传的,具有稳定性。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是受神经系统影响的,具有先天遗传性和稳定性。我们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就是在谈气质的稳定性。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把气质分为四种: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行为外向、了与交往、直爽热情、情绪激烈,比如孙悟空、毛泽东、李逵等人; 多血质活泼好动、热情开朗、行动敏捷、兴趣多变。比如猪八戒、时迁等人; 粘液质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行为内向,做事循规蹈矩如诸葛亮、宋江; 抑郁质多疑多虑、内心体验深刻、行为极端内向,敏感胆小孤僻。如林黛玉; 斯波克拉迪的体液说符合现实情况,却缺乏科学依据,近代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展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更加科学。 巴甫洛夫通过大脑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机制,发展出人的气质类型分为:1、强、平衡、灵活,对应的是多血质;2、强、不平衡、灵活对应的是胆汁质; 3、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是粘液质;弱、不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是抑郁质。具体如图所示。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学前儿童的气质的发展特点 托马斯把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分为三种:1、容易型(40%);2、困难型(10%); 3、迟缓型(15%)。 容易型指的是婴儿轻松随和、情绪积极,对新环境容易适应,有规律有节制,比较好带;困难型指的是生活规律极差,难以适应新环境,有时显得抑郁,对新

个性发展教案复习进程

个性发展教案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 步骤1:导入新课(10分钟) 回忆上一节课内容 在童年、青少年甚至成人的身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幼儿期的生活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如有个二年级的小女孩,为了让许多小朋友跟她玩,就买了一些小玩具,并告诉周围的人,谁跟她玩就可以玩这些玩具。从她妈妈那儿得知,用玩具等新鲜物品来作为结交伙伴的手段在她上幼儿园时就有。因为这个女孩长

得非常矮小,在班里的玩伴较少,为了和别人有更多的机会玩,她就经常从家里拿些好的玩具,去贿赂那些在班里较有地位的孩子……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性格类型测试 步骤2:教学内容(100分钟) 一、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概念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而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因此,个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业、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3.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

个性发展教案.doc

「次课教学整体设计 2、掌握幼儿性格发展的年龄特点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性格、气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幼儿个性发展特点 教学设计: ?授课思路简述:(围绕所选用教学方法分条编写授课步骤,要涵盖课前准备、课程导入、师生活动安排、任务训练、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效果检测等主要环节。) 课前准备:问题准备、资料收集、教具制作 课程导入: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讨论:“3岁看大,7岁看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师生活动安排:讲述个性的内涵、个性的分类,幼儿个性特点及发展规律以及幼儿电热社会性行为 任务训练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课堂发言,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效果检测: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对提出的疑问的同学进行答疑。

?课堂训练内容安排: 1.测试:性格类型测试 2.学生讨论、分析案例,了解幼儿的社会行为发展 3.“3岁看大,7岁看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设计巩固性作业、项目式作业、预习性作业、推荐参考书及网站) 作业: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实施步骤及时间分配) 步骤1:导入新课(10分钟) P1忆上一节课内容 在童年、青少年甚至成人的身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幼儿期的生活在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如有个二年级的小女孩,为了让许多小朋友跟她玩,就买了一些小玩具,并告诉周围的人,谁跟她玩就可以玩这些玩具。从她妈妈那儿得知,用玩具等新鲜物品来作为结交伙伴的手段在她上幼儿园时就有。因为这个女孩长得非常矮小,在班里的玩伴较少,为了和别人有更多的机会玩,她就经常从家里拿些好的玩具,去贿赂那些在班里较有地位的孩子……俗话说“3 岁看大,7岁看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性格类型测试步骤2:教学内容(100分钟) 一、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概念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C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而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因此,个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业、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的各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3.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 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因此,个性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4.个性的社会性 在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个性的本质方面是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给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因此,个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教案

课时教案 编号:第10号 课时安排: 2 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1) 教学目的要求(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 1.能做出本节思维导图并讲解; 2.能说出自我意识的结构; 3.体验合作、探索、表达、欣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自我意识的结构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讨论法、讲授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科书,投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气质的概念、分类和拟合度教育 二、案例导入: 苏格拉底、雅典神谕、狮身人面像 三、学习新知: (一)自我意识概述 1.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它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发展水平的标志。成熟的自我意识变现在三个层次,即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2.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认识成分):人对自身特点、特征的认识;自我认识包括自我观察、分析和评价。 自我体验(情绪成分):人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产生的情绪体验;基础是自我评价。 自我调控(意志成分):人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控制和调节。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1.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2.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1)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2)幼儿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3)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 我国心理工作者研究了自我控制发展各个时期的年龄特征,普遍认为学前儿童自我控制开始发生的年龄转变期为4—5岁,自我控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力上。4岁之前,幼儿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弱,自我控制水平也是非常低的,他们的行为主要受成人的控制。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自我控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三)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策略 1.在自我评价中树立信息 ① 多给儿童具体而真诚的赞美 ② 多给儿童公正而客观的评价 ③ 多给儿童提供更多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机会 2.在自我体验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① 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② 创设表现机会,获得成就感 3.在交往中增进自我调节能力 ① 提高同伴交往的质量,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约束力 ② 通过游戏等活动提高儿童自控能力的水平 四、学习资料:中国慕课、课本中的资源 五、辅导答疑 六、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层次和结构,阐述了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运用这些规律和特点,塑造和形成学前儿童良好和正确的自我意识。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教案

课时教案 编号:第8号 课时安排: 2 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教学目的要求(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 1.能做出本节思维导图并讲解; 2.能说出气质的概念、分类; 3.能用所学知识分析气质类型并提出解决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气质的特征;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讨论法、讲授法、探究性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科书,投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需要概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案例导入: 西游记神话故事 三、学习新知: (一)气质概述 1.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的组合。 气质的特征:先天性、遗传性和稳定性。 2.气质的类型 气质分为不同的类型: (1)希波克拉底的气质分类(体液说):分类依据不科学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2)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二)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特点 1.婴儿的气质发展特点

让学生自己学习和领悟: (1)托马斯的三类型说 (2)巴斯的活动特性说 (3)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 2.幼儿的气质发展特点 幼儿气质发展,表现出稳定性和可塑性两大特点: (1)稳定性 由于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具有先天性和遗传性的特点,因此气质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成分。 (2)可塑性 幼儿的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这并不是说气质是绝对不可变的。幼儿期大脑神经系统尚未结束发育,再加上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幼儿气质的类型和行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变或被掩蔽。 气质测评。 五、学习资料:中国慕课、课本中的资源 六、辅导答疑 七、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气质的概念、特征和分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了解了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的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气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为指导和教育气质类型不同的孩子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教案

公 开 课 教 案 授课课题: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第一课时)授课班级:14秋学前教育2班 授课时间:2015年4月24日,周五第二节 授课科目:幼儿心理学

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气质的概念;理解气质类型的各种学说;掌握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能正确看待人的不同气质类型对人的影响。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气质判别气质类型的兴趣;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因材施教”。 3、行为目标:通过学习能在教学实践中按幼儿不同气质类型,“因人施教” 教学重点:1、掌握气质类型概念 2、掌握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气质类型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提出一个问题情景,请同学们假设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大家会有不一样的做法?从而引出“气质”概念。 问题情景: 电影演出开始后,电影院门前聚集了4个迟到的观众。他们被检票员员拦在门外,不让进去,理由是为了不影响其他观众的观看,只能在幕间休息的时候才能进去。

假设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大家会有不一样的做法? 教师概述:的确,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为人处事表现出不同的做法,有的心急,有的性子慢,有的娇柔有的强悍风行…。这就是气质类型的区别,那么什么是气质呢?? 【新课部分】 一、气质的概述: (一)气质定义: 气质是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定义分析 动力特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 速度(如知觉的速度、思维敏捷性) 强度(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程度) 稳定性(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 倾向性(外部事物、部事物) 稳定性:先天遗传而来,很难改变。 (二)气质类型学说 1、体液说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类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学前儿童的气质(荟萃内容)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学前儿童的个性远还没有形成,但个性系统中的若干因素已经有所发展,我们将在本节中阐述学前儿童的气质、自我意识、性格等个性的因素及发展特点,并阐述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一、气质的类型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如言语速度、思维速度等)、强度(如情绪体验强弱等)、稳定性(如注意集中的时间长短)和指向性(如内向或外向)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组合。气质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色彩,不同气质的人其行为特点、言语速度、情绪类型、思维习惯、交往风格、性格特征都有各自明显的特色。这些特色反映在他的所有心理活动中,并直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对气质类型的划分一直影响至今。他认为个体内有四种体液,其分布多寡构成人的气质差异:有的人激动,如发怒,不可抑制,是由于黄胆汁过多,这种人称为“胆汁质”;有人热情,活泼好动,是由于血液过多,被称为“多血质”;另一些人敏感、抑郁,是由于黑胆汁过多,被称为“抑郁质”;还有一些人冷静、沉稳,是由于黏液过多,被称为“黏液质”。虽然,希波克拉底用体液来解释气质成因有点儿缺乏根据,但他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却比较切合实际。心理学至今一直沿用这一分类。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具有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点。它们在条件反射形成或改变时得到表现。由于在个体身上在各种不同组合,从而产生了各种神经活动类型。其中最典型的有四种。 (1)强而不平衡型。兴奋占优势,条件反射形成比消退来得更快,易兴奋、易怒而难以抑制,又叫兴奋型。 (2)强、平衡而且灵活型。条件反射形成或改变均迅速,且动作灵敏,又叫活泼型。 (3)强、平衡而不灵活型。条件反射容易形成而难以改变,庄重、迟缓而有惰性,又叫安静型。 (4)弱型。兴奋与抑制都很弱,感受性高,难以承受强刺激,胆小而显神经质。 这四种神经活动类型,恰恰与希波克拉底所划分的四种气质类型相对应(见表2-5)。 表2-5气质类型对照表 神经系统的特性和类型气质 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组合类型气质类型主要心理 特征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精心整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2 首页 注: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 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主要内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熟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2 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一、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的实质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为一切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一、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一)成熟学说 格塞尔(Gesell, A. , 1880-1961 )是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研究的兴趣集中于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格塞尔本人很少费神去注意其他人的观点,而是醉心于自己的研究。他的著作大部分是介绍自己的研究材料。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对同卵双胞胎的对照性研究。他曾将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作为被试,在不同的成熟期训练他们走路、攀登、滑旱冰等动作。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格塞尔还认为,儿童的兴趣和活动是在逐渐扩大的,起初只是身体的自我活动,以后涉及社会环境。 双生子实验(P10)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 )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48 周起每天作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6 周。到第52 周,他能熟练地爬上5 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53 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这个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分析要点: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观点辨析】你认为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遗传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都上中班了,老师应该教他多识字,多做数学题。” 实验说明的问题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原则:发展方向、相互交织、机能不对称、个体成熟的原则、自我调节的原则。 实验说明的育儿观念: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 (二)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学派简述 1、精神三种层次理论 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

周盼盼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教案

第十章学前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一节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 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 到学前晚期,情绪对行为的动机作用仍然相当明显。 【补充】动机是一种心理倾向性,踢易拉罐的孩子 二、情绪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情绪随认知的发展而分化。情绪对认知的发展起着激发、促进或抑制、延缓的作用。学前儿童认识过程的很大特点是“无意性”,无意性更多地受情绪的左右。 情绪对识记和保持的作用。美感情调色彩VS恶感情调色彩的词不同的识记和保持效果。 情绪态度对幼儿语言发展有重要影响。 ?幼儿最初的话语大多是表示情感和愿望的; ?用情绪激动法可以促进儿童掌握某些难以掌握的词。 ?儿童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甚至改变词序。 【自学】孟昭兰的实验研究P287-288 孟昭兰有关婴幼儿情绪状态及其智力操作影响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情绪状态对婴幼儿智力操作有不同的影响。 ?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和恐惧之间游动。 ?愉快强度与操作效果之间呈现倒“u”字形关系。即适中的愉快情绪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这时起核 心作用的是兴趣。 ?恐惧和痛苦的程度与操作效果之间为直线关系,即惧怕和痛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 ?强烈的情绪状态或淡漠无情,都不利于儿童的智力探究,兴趣和愉快的交替,是治理活动的最佳 背景,惧怕和痛苦对儿童智力发展不利。 三、情绪对学前儿童意识发展的作用 伊扎德等研究者提出,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是情绪的功能。可以说婴儿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 四、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一)情绪的品质特征,是个性的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当情绪和认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结构,即所谓的内向和外向、主动和被动的个性等等。比如,一时的焦虑,成为焦虑状态,而经常出现稳定的焦虑状态,则形成焦虑品质。 【补充】心理咨询中的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 (二)婴儿的情绪发展影响到他早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特征的形成,甚至影响到以后乃至成人后的行为,早期的情绪损伤,则可能导致怪癖的性格和异常的行为。 五、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 成人对新生儿的了解,几乎完全依靠观察婴儿的表情动作。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直到幼儿期,表情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其作用不下于语言。幼儿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来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

(完整版)第四章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人格的发展 知识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人格的概念及构成,进而宏观把握学前儿童人格的基本知识。 2、熟悉学前儿童人格的主要结构,即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和组成成分。 3、掌握塑造学前儿童人格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技巧,进而在实践中运用。 技能目标 1、辨别学前儿童的气质类型,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前儿童进行相应的教育。 2、掌握并灵活运用学前儿童性格的塑造方法和途径。 3、把握培养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关键点和培养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 气质:指个体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的特征,包括活动水平、易怒性、恐惧性和社交性等方面 影响气质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一)传统的“四类型说” 这个类型说是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类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1、多血质 特点:比较外倾,善于交际,比较有精力,灵活性比较高比较变通,情感易于变化且不持久,适应能力比较强,也容易接纳来自外界的环境因素,可塑性最大,兴趣比较广泛,办事效率高,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耐心。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2、胆汁质 特点:比较外倾,但相对比较刻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占主要优势,反应速度虽然快但不够灵活,情绪容易激动、不容易遏制;但持续时间不长,行为比较敏捷,客服困难时意志力比较强,但注意力容易起伏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3、黏液质 特点:比较沉稳、镇静、有耐心,自制力也比较强;但比较刻板,能够埋头苦干,但不容易适应,也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比较内倾,情绪兴奋性较弱,反应速度比较缓慢。 粘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 特点:比较内倾,反应速度比较缓慢,多愁善感,不善交际,尤其不善于与陌生人交往,对消极事情比较不安,并且难以安静,不容易接受外界的环境刺激,但感情比较细腻、隐晦。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教案

项目十: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学前儿童个性及其构成、个性形成理论 (二)熟悉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的特点和组成部分(三)掌握家庭对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 (四)掌握塑造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家庭对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影响 (二)难点 (五)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视频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引导学生读书上案例,并思考:针对两个个性迥异的孩子,教师该怎么做才最适合他们的发展? 讨论,教师小结 任务一:个性的基础知识 一、个性的概念 (一)讲解个性的概念 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及能力等。 二、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一)先天气质差异(出生至1岁前) 【例】有的孩子爱哭闹,有的孩子好动,有的孩子好安静。 (二)个性特征的萌芽(1-3岁前) 孩子的各种心理过程包括想象、思维等逐渐齐全,发展迅速。 (三)个性初步形成(3-6岁) 孩子个性的完整性、稳定性、独特性及倾向性各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标志着儿童个性逐步形成。 三、个性形成理论 (一)重点介绍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所

说的“性”,英文为“Libido",指的是人们追求一切快乐的原始欲望,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 2.介绍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 (1)口唇期(0到18个月)在这一阶段口,唇,舌是动情区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依赖和攻击性。 (2)肛门期(18月到3岁)这一阶段的性感区是肛门,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两种性格:肛门排放性性格和肛门便秘性性格 (3)性器期(3岁到6岁)其性感区在生殖器,出现了性格分化,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恋母情节和恋父情节 (4)潜伏期(6到12岁)在这一阶段。儿童的玩伴多为同性 (5)生殖期(青春期到成长)这一阶段也叫两性期 (二)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1.介绍埃里克森: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 2.06.15—1994.05.12)美国精神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的特殊社会心理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2.介绍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的冲突(0~1.5岁) 解读:(1)社会性信任表现在胃口好,睡得深,大小便通畅。 (2)如果成功解决了本阶段的发展危机,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希望的品质,这种儿童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容易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 (3)如果危机不能成功解决,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恐惧的特质,这种儿童胆小懦弱,易成为不信任他人、苛刻无度的人。 第二阶段:自主对害羞、怀疑的冲突(1.5~3岁) 解释什么叫自主:一个人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 解读本阶段发展重点:生理特点:支配自己的身体 心理特点:有独立自主要求 语言特点:“我”的出现 本阶段发展任务: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获得自主和自我控制感,克服羞怯感和自我疑虑。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 解读:本阶段发展任务: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生理发展特点:身体活动更精细,活动扩展家庭以外 心理发展特点: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 形象思维发展最快发展时期 行动更有目的性和主动性 游戏是儿童的主打活动 3.解读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中,解决了核

(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精心整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2首页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主要内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熟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2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一、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的实质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不同儿童的个别差异。 三、学习这门学科的意义:1、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为一切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一、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 (一)成熟学说 格塞尔(Gesell, A. , 1880-1961)是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研究的兴趣集中于生理成熟、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同步关系。 格塞尔本人很少费神去注意其他人的观点,而是醉心于自己的研究。他的著作大部分是介绍自己的研究材料。其中最著名的研究是对同卵双胞胎的对照性研究。他曾将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孩子作为被试,在不同的成熟期训练他们走路、攀登、滑旱冰等动作。研究结果表明,在儿童没有达到明显的成熟准备之前,经验的训练是收效甚微的。即使在最初的训练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也同样没有多大价值。到了一定的成熟准备期,从未接受过这种行动训练的孩子,只要略加训练就可以迎头赶上。格塞尔还认为,儿童的兴趣和活动是在逐渐扩大的,起初只是身体的自我活动,以后涉及社会环境。 双生子实验(P10)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 48 周起每天作 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 6 周。到第 52 周,他能熟练地爬上 5 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梯训练,而是从 53 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这个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分析要点: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观点辨析】你认为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遗传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都上中班了,老师应该教他多识字,多做数学题。” 实验说明的问题揭示了儿童发展的原则:发展方向、相互交织、机能不对称、个体成熟的原则、自我调节的原则。 实验说明的育儿观念: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 (二)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学派简述 1、精神三种层次理论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教案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 培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公 开 课 教 案 授课课题: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第一课时)授课班级:14秋学前教育2班 授课时间:2015年4月24日,周五第二节 授课科目:幼儿心理学

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气质的概念;理解气质类型的各种学说;掌握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能正确看待人的不同气质类型对人的影响。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气质判别气质类型的兴趣;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因材施教”。 3、行为目标:通过学习能在教学实践中按幼儿不同气质类型,“因人施教” 教学重点:1、掌握气质类型概念 2、掌握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气质类型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提出一个问题情景,请同学们假设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大家会有不一样的做法从而引出“气质”概念。 问题情景: 电影演出开始后,电影院门前聚集了4个迟到的观众。他们被检票员员拦在门外,不让进去,理由是为了不影响其他观众的观看,只能在幕间休息的时候才能进去。

假设如果当时是你,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大家会有不一样的做法? 教师概述:的确,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为人处事表现出不同的做法,有的心急,有的性子慢,有的娇柔有的强悍风行…。这就是气质类型的区别,那么什么是气质呢? 【新课部分】 一、气质的概述: (一)气质定义: 气质是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 定义分析 动力特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举例分析: 速度(如知觉的速度、思维敏捷性) 强度(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程度) 稳定性(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 倾向性(外部事物、内部事物) 稳定性:先天遗传而来,很难改变。 (二)气质类型学说 1、体液说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利特认为人类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

学前儿童气质类型及教育——讲义

一、导入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做完示范后会问小朋友:“谁上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有的小朋友左顾右盼,犹豫不决; 有的小朋友踊跃举手,嘴里喊着“老师,我来,让我来”; 有的小朋友神色紧张,低头偷望着老师,生怕老师叫自己; 还有的小朋友已经忍不住了,冲到讲台上要求做示范。 为什么面对同样一个任务,不同的小朋友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和情绪反应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这是因为每个小朋友的气质或者说脾气、秉性不一样。那么,什么是气质呢? 二、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动力特征。动力特征具体指每个人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倾向性。如:言语快慢、情绪的强弱、内隐还是外露等。 气质具有天赋性和稳定性。气质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不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能稳定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 三、气质的类型 那么人究竟有哪些气质类型呢?主要有两种学说。 一是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复杂的人体是由黄胆、血液、黏液、黑胆四种体液组成,四种体液在人体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四种不同气质,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二是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的兴奋

过程具有三个基本的特性: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特性结合的不同,就可以形成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分别是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郁型。这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可以一一对应。 这四种典型气质类型的人分别有哪些特点呢? 1.胆汁质的人兴奋性很高,脾气暴躁,性情直率,精力旺盛,兴奋时,决心克服一切困难,精力耗尽的时候,情绪又一落千丈,一般具有外倾性。代表人物有张飞和李逵。 2.多血质的人热情、适应性强,喜欢交际,精神愉快,机智灵活,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易改变,办事重兴趣,富于幻想,一般具有外倾性。代表人物有王熙凤。 3.粘液质的人安静稳重,生活有规律,善于自制,不易激动。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注意力稳定,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缺乏激情,一般具有内倾性。代表人物有薛宝钗。 4.抑郁质的人沉静,对事物比较敏感,善于觉察别人易忽略的信息;情感发生较慢,但持续时间长,体验深刻,容易受挫折,孤独,行动缓慢,一般具有内倾性。代表人物有林黛玉。 当然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是四种典型气质,更多的人是两种或三种气质的混合型。 思考:现在考考大家,西游记中四个典型人物分别倾向于哪种气质类型?说对了。孙悟空倾向于胆汁质和多血质的混合型,猪八戒倾向于多血质,沙和尚倾向于粘液质,唐僧倾向于粘液和抑郁质的混合型。 练习: 再做两道国考在线题。请看屏幕。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属于哪种气质类型?答案是A,胆汁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答案是C,粘液质。 四、婴儿气质类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 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1首页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主要内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概念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概念 2、熟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概念 2、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1 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新年的第一堂课,我们首先总结上学期《幼儿教育学》的学习情况。 我们使用的是幼儿教师考证试题,在试卷中达到60分以上的同学,都是很优秀的成绩,如果继续加强学习,是很有希望通过资格考试的。我在考试前提供了部分题的复习,在考证的时候,就是全面复习,系统复习,才可能通过考试。 本学期,我们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希望大家能够象上学期一样,平时一定要表现好,遵守纪律,按时出勤,取得好成绩。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接触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大家一定想知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时研究什么内容的?为什么要学习它?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要了解这些,我们需要先从相关概念了解和学习起。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概念 (一)心理学的概念 1、什么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如观察一个人,有人观察得很细,身高、肤色、体貌特征都能描绘,有的人则观察得很粗。又如学习,有人对公式记忆深刻,有人对年代记忆准确,有人则对事件印象很深,当然也有人对学习内容记不住,但对影视名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对一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人痛恨,有人可怜。对一交通事故现场,有人挤着凑热闹,有人远远躲开。男孩喜欢车,女孩喜欢娃娃,有人勇敢、有人文静等都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2、什么是心理呢? 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前面提到的观察就是知觉,知觉与记忆都是认识过程;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 二者的关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前者是基础,后者又影响前者。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心理概念的外延,其内涵是三句话: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但目前也有另一种说法,心脏也能产生心理,因为一名曾做过换心脏手术的人在术愈后常常光顾酒吧、大吼,这是他不曾有过的行为,后来经过了解才知是交通事故中捐赠心脏的人的嗜好。目前对此现象仍无法解释。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这也是说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都是对客观现实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会有差异,这就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现实或反作用于现实。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出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有人说绕道,有人说游过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语,很久才说为什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船开始营运。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则反映出每人能动性不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3首页 注: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主要内容】 1、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2、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2、熟悉: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 2、影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 3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上节课教学了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格塞尔的成熟学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华生和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学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等理论。了解了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方法,以及各方法的优缺点。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引入课题: 【自我分析】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你心理的发展?是怎样影响的?举例说明。 概括起来,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复杂多样。一般可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指儿童心理发展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而这些客观条件是人脑和周围现实。我们可归结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两大类。 (一)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特征。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的自然物质前提。 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1)提供人类发展的最初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共有的遗传因素是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有可能形成人类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儿童有可能达到一定社会所要求的那种心理水平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条件。 (2)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一些同卵双生子的研究说明,同卵双生子有近乎相同的智力。同卵双生子是有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发育而成的,具有相同的遗传素质。 英国心理学家西里儿?伯特(Cyril Burt)的研究材料表明:在一起长大的无血缘关系的儿童智力相关很小,而有血缘关系的儿童之间的智力相关依家族谱系的亲近程度而逐渐增高,同卵双生子的智商有很高的相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詹森(Jenson,1968)对8个国家100多种有关不同亲属关系者的智商相关的研究材料作了总结,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儿童与亲生父母的智商相关高于

第14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14 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4.1 复习笔记 一、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含义 1.概念 心理学上所说的“个性”,又称“人格”,它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2.个性心理的成分 (1)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包含下列五种成分: ①个性倾向性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 ②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地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 ③自我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控制系统。 ④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情感等。这些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成分或基础成分,是人对现实发生反应和联系的基本形式。 ⑤心理状态 它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表明心理活动进行的时候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平,起提高或降低个性积极性的作用。 (2)狭义的个性,只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或者只是指一个人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个性并不是各种心理成分随便凑合而成的,它是各种心理活动有机组成的体系。它的基本特征是: 1.心理活动的整体性 心理活动的整体性是指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有机的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2.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体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的方式或方向,它影响着一个人经常出现的特点。 3.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是指一个人经常性地表现出某些比较固定的心理特点或品质,在各种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不同时候都表现出某些共同的特点。 4.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心理活动的独特性是指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之处,各人对事物的反应都有自己的独特倾向性,这既由个性各结构成分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决定,也由个性各心理成分之间的不同结合而决定。 5.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是指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具有选择性及对改变外部和内部(内心) 世界具有能动性。每个人特有的稳定的倾向性,使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不同的反应,每个个体都积极地以不同的态度、特有的行为方式去反映、适应或改造客观现实。 (三)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个性开始萌芽,是指心理结构的各成分开始组织起来,并有了某种倾向性的表现,但是还没有形成有稳定倾向性的个性系统。 1.儿童期是个性开始形成期的原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