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
(完整版)土壤肥料学授课教案

土壤肥料学教案课程代码: 0745006 课程类别:学科核心课

课程学时: 36 教师姓名:范富

教师职称:教授

授课学期: 2015-2016第二学期

年级专业: 14草业科学

2016年2月27日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

绪论

一、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一)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二)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三)土壤是农业生产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四)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肥料是农业优质高产的保证

二、土壤及土壤肥力

(一)土壤

(二)土壤肥力

三、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

(一)古代土壤肥料科学的发展

(二)近代土壤肥料科学的发展

(三)建国以后土壤肥料科学的发展

四、2l世纪土壤肥料科学的任务及发展前景

(一)21世纪土壤肥料科学的任务

(二)21世纪土壤肥料科学发展前景

五、土壤学科体系、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分支学科及研究内容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第一节岩石的风化

一、地壳的元素组成

(一)地壳的元素含量

(二)地壳元素组成的特点

(三)地壳如何变成具有肥力的土壤

二、成土的主要矿物

(一)矿物(Mineral)

(二)主要成土矿物

三、成土的主要岩石

(一)岩石(Rock)

(二)主要成土岩石

(三)岩石矿物的种类对土壤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的影响

四、岩石风化的类型

(一)物理风化(Mechanical weathering)

(二)化学风化(Chemical weathering)

(三)生物风化(Biological weathering)

第二节土壤母质的性质和类型

一、母质的性质

(一)土壤母质(Soil parent material)

(二)土壤母质的性质

(三)土壤母质的肥力远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

二、土壤母质的类型

(一)残积物(Elvium)

(二)坡积物(Slope wash)

(三)洪积物(Flood deposit)

(四)冲积物(Alluvial deposit)

(五)湖积物(Lake sediment)

(六)海积物

(七)风积物(Aeolian sediment)

(八)黄土沉积物(Loess deposit)

(九)保德红土

重点难点:重点岩石的风化

教学方法:案列分析法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

第三节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一、土壤的矿物组成

(一)原生矿物(Primary mineral)

(二)次生矿物(Secondary mineral)

二、土壤矿物的化学组成

**第四节土壤的机械组成

一、土壤粒级

(一)土粒分级

(二)各粒级理化性质

二、土壤质地(Soil texture)

(一)概念

(二)土壤质地的生产特性

(三)不同质地土壤的利用

(四)土壤质地的改良

重点难点:难点是土壤机械组成,重点不同质地的生产特性。

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法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和组成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类型

(一)来源

(二)类型

二、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及其性质

(一)糖类、有机酸、醛、醇、酮、以及相近的化合物

(二)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三)木质素

(四)含氮化合物

(五)树脂、脂肪、蜡质、单宁等

(五)树脂、脂肪、蜡质、单宁等

*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一、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承担者——土壤微生物

(一)为什么土壤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转化中的作用特别重要

(二)土壤微生物(Soil microorganism)

二、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Mineralization of soil organicmatter)

(一)不含氮有机质的分解

(二)含氮有机质的分解

(三)含磷有机质的转化

(三)含磷有机质的转化

三、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Humification of soil organicmatter) 第三节土壤腐殖质

一、腐殖质的分离提取

(一)溶于碱,而不溶于酸和酒精的胡敏酸(褐腐酸)

(二)溶于碱和酸的富里酸(黄腐酸)

(三)溶于碱和酒精,而不溶于酸的吉马多美朗酸(棕腐酸)(四)不溶于碱、酸和酒精的胡敏素(黑腐素)

二、腐殖质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

三、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

(一)胡敏酸与富里酸有共同特征

(二)胡敏酸的组成和性质

(三)富里酸的组成和性质

重点难点:难点是土壤有机质转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法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

主要内容: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第四节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和标志

一、影响有机质转化的条件

(一)植物有机残体的碳氮比

(二)土壤环境条件

二、有机质转化特点的指标及其意义

(一)有机质转化特点的指标

(二)意义

**第五节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一、土壤有机质是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二、有机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

(一)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二)土壤有机质还可以降低粘土的粘结力,增加砂土的粘结力,改善不良质地的耕作性能。

三、腐殖质调节土壤化学性质的作用

四、有机质对生物性质的影响

五、有机质促进岩石和矿物的风化作用

六、有机质对提高土壤温度的作用

七、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能力

八、腐殖质在植物营养中的间接作用

第六节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一、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作用

二、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

三、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

*第七节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

一、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的因素

(一)腐殖化系数(Humification coefficient)(二)矿化率(Mineralization rate)

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途径

(一)种植绿肥

(二)发展畜牧业

(三)秸秆还田

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法

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讲授式、互动式

教学设计包括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互动环节等主要内容:

第三章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状况

*第一节土壤水分

一、土壤水分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一)是有机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二)是植物生存及生长的必需物质

(三)是植物吸收养分的主要输入渠道

(四)土壤水还参与土壤中许多重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五)土壤水分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机能

二、土壤水分的能量状态

(一)土水势(土壤水分势能)(Soil water potential)

(二)土壤水吸力(Siol suction)

(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Soil moisture characteristic curve)

三、土壤水分的保持和分类

(一)土壤水分的保持

(二)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性质

四、土壤水分含量及其有效性

(一)土壤墒情(Soil moisture)

(二)土壤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三)土壤含水量的测试技术

(四)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五、土壤水分运动

(一)液态水运动

(二)气态水(vaporous water)运动

(三)水进入土壤

(四)地下水类型、分布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六、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

(一)土壤水分平衡(Soil moisture balance)

(二)土壤水分状况

(三)作物对水分的需求

七、土壤水分状况的调节

(一)灌水

(二)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三)精耕细作,防旱保墒

(四)地面覆盖

(五)保墒增温剂的应用

(六)搞旱播种

(七)排水

重点难点:重点是土壤水分状况与作物生长,难点是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教学方法:启发式,案列分析

1.在一垂直土层中,地下水位离地110cm,A点离地10cm,与其垂直的B点离地面40cm,A点的基质势为-100cmH2O,B点为-80cmH2O,判断B点垂直水流的方向。

2.假定某一立方体的土壤为10cm×10cm×10cm,其湿重为1460g,其中水重为260g,土壤比重为2.65,试求该立方体土壤的水重%,土壤容重,土壤总孔度。

3.某土壤比重为2.7,容重为1.55g/cm3,若现在土壤自然含水率为25%,问此土壤含水的空气容积是否适合于一般作物生长的需要?为什么?

4、某土壤样品,其湿重为1000g,体积为640cm3,当在烘箱中烘干后,它的干重为800g,土壤比重为2.65,试计算:①该土壤样品的容重;②该土壤样品的总孔度;③该土壤样品的孔隙比;④该土壤样品的水容%;⑤该土壤样品的三相比(固:液:气)。

经测定,麦田根层贮水为50mm,其中无效水为30mm,此时期小麦的日耗水量为1.6mm,在干旱无雨的情况下需要多少天就必须灌溉?

5.某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4%,当时的土壤自然含水量为14

%,土壤容重为1.5,每亩1m深土层灌水定额为若干?

6.什么是田间持水量?试评价其意义。

7.什么是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它是怎样求得的?利用它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保险学教学大纲

《保险学》课程教学大纲 (Insurance )(宋体小四号)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48;实践总学时0 周学时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0 学分 3学分 课程性质适用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保险学》是金融、保险专业的专业课,也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掌握保险学的基本理论,保险的性能、职能和作用。保险合同的签订及保险经营、保险精算、保险营销、保险基金的运用及保险市场和保险监管的具体运作过程和操作方法。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积极参加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学生通过学习应达成以下基本要求:明确掌握保险的性能、职能和作用;保险合同的特征要素及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的具体险种的内容及保险经营、保险精算、保险营销及保险基金的运用。保险市场及保险市场监管的相关理论。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概率统计原理、会计学。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保险学》,魏华林, 林宝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保险学原理》,许谨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闭卷考试。要求学生功过本课程学习后能够掌握保险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课程考试。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危险、危险的分类。 (二)熟悉:危险管理的方法。 (三)了解:危险与保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危险概述 (一)重点讲解××× 危险的涵义;危险的特征危险的种类; (二)一般介绍××× 危险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危险管理 (一)重点讲解××× 危险管理的概念。如何进行危险处理。 (二)一般介绍××× 危险管理的过程。 第三节危险与保险 (一)重点讲解××× 可保危险 (二)一般介绍××× 危险与保险的关系 第二章保险概述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保险的概念;保险的分类;保险的职能和作用。 (二)熟悉:保险的起源与发展。 (三)了解:保险的代价

【农学课件】《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

【农学课件】《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园林专业)《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2014228 适用专业:园林 课程性质:限定选修课 开课学期: 总学时:40 教学时数:30/10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土壤肥料学包括土壤学和肥料学两部分。土壤学主要讲解土壤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肥料学主要讲解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主要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化学肥料的成分和性质、化肥施入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及有效施用方法。另外也介绍有机物料的性质及施用方法。 2、地位和任务 土壤肥料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园林植物栽培的基础。 3、总体要求 掌握土壤的组成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植物营养原理及氮、磷、钾元素的生理功能和氮、磷、钾化肥的性质及施用知识,了解微量元素肥料、复合肥料的作用,了解主要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用技术。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修订的依据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1章绪论 Introduction 1、教学目的:介绍课程基本情况、重要性、发展概况及主要研究内容。 2、教学内容: (1)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概况。 (3)土壤肥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3、本章的基本要求: (1)了解土壤、肥料的重要性。 (2)掌握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概念。 (3)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发展情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土壤、土壤肥力的概念。 5、实验与实践内容: 6、自学指导: 第2章土壤的组成 soil component 1、教学目的:学习土壤的物质组成,重点讲述矿物质和有机质的性质。 2、教学内容: (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质;岩石的类型;岩石的风化;土壤母质。 (2)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腐质化过程);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 (1)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第一章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了解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 土壤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 风化: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有物理、化学、生物风化。 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没有层次和化石,包括侵入石和喷出岩。 沉积岩:由各种先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积而成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有层次性和生物化石。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重新结晶或结晶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岩石。坚硬、呈片状组织。 土壤粒级:将土粒分为石粒、砂粒、粉砂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的分类: 砂土类(“热性土”、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保肥性差、松散易耕、“发小苗不发老苗”) 粘土类(“冷性土”、保水力强、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发老苗不发小苗”)。 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四砂六泥”、“三砂七泥”、“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土壤有机质:除了矿物质外的固相土壤。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农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每年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每年作物的残茬和根系以及根系分泌物。 土壤有机质形态:新鲜有机质、半分解的有机质、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主要元素组成:C、O、H、N。有机质类型:糖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N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树脂、蜡质和单宁;灰分物质。 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最终产物为CO2、H2O等,而N、P、S等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包括糖类化合物的转化;含氮有机物的转化(氨基化(水解)、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含磷、含硫有机物的转化。 有机质的腐殖化作用: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合成为腐殖质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通常把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土壤水分类型:土壤吸湿水、土壤膜状水、土壤毛管水、土壤重力水。 土壤吸湿水:固相土粒籍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多)分子层。 土壤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 土壤毛管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支持水:指地下水层籍毛管力支持上升进入并保持在土壤中的水分。 毛管悬着水:指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时,降雨或灌溉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重力水:指当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当重力水达到饱和,即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全蓄水量或饱和持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指土壤中保持的水分质量占土壤质量的分数。 土壤容量含水量:指土壤水分容积与土壤容积之比。 土壤相对含水量:某一时刻土壤含水量占该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5132 【英文名Experiment of Crop Culture 【课程学时】32学时,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学期各16学时。 【适用专业】农学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是在《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从事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作物生产技术创新、推广及相关生产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本课程属于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理解所开设实验的目的、意义及关键环节,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分析和解决科研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实验课程以《作物栽培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紧密联系,必须把本实验课程与以这些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还应将本课程内容与《作物栽培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互完善和补充。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小麦、油菜田间种植密度测定 【目的要求】掌握作物田间种植密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内容】实测小麦、油菜的种植规格,计算其种植密度。 【方法】选择不同种植方式的小麦、油菜田各2-3块,学生分小组分别测定不同田块的行距、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根据株、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计算单位面积种植密度,并做出比较。 实验二、小麦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小麦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小麦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调查小麦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小麦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小麦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种植一定面积的小麦,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小麦茎蘖数,并根据小麦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三、水稻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水稻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水稻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水稻育秧、移栽及田间管理;调查水稻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水稻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水稻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培育水稻秧苗和大田移栽,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水稻茎蘖数,并根据水稻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四、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观察和识别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 【内容】观察和比较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种子的形态、结构。 【方法】以不同类型的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等作物种子为材料,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后在实验室观察和比较,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种子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五、主要农作物幼苗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幼苗形态特征。 【内容】观察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蚕豆、豌豆、大豆等农作物种子的幼苗形态特征。 【方法】在盆栽条件下播种上述农作物种子,在发芽后分2-3个不同时期观察幼苗形态,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幼苗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六、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 【目的要求】熟悉冬、春常见农田杂草的名称、所属科及特征特性 【内容】观察常见冬、春农田杂草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现场识别和采集不同种类农田杂草。

土壤肥料教学大纲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YUN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土壤肥料 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技术学部 园艺系

云南科技信息学院 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壤肥料 [英文名称]Soil and Fertilizer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技术模块)]专业必修课 [学时]:68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是高职高专院校园林花卉、园林园艺、园林工程等专业的重 要专业课,直接服务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科技能力奠定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应用技能培养为主线。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技应用技能 为根本。让学生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土壤、肥料的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关系,能有效的运用土壤、肥料为企业的花卉生产和园林工程建设服务。 三、教学要求:在课程内容上,以土壤肥料理论和操作方法为主要内容,以 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要环节,以学生实验为辅助手段,多渠道、多种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通过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内容要点】 序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 2、土壤是人类生存的资源和环境; 3、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种的地位与作用; 4、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 三、重点 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土壤肥料学发展概况。第一章土壤固相组成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及土壤的形成,知道土壤有机质及作用和调节。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矿物质:组成土壤的矿物和岩石; 2、土壤的形成:成土因素及作用,岩石矿物的风化,土壤的形成; 3、土壤颗粒与土壤质地:土壤粒级,土壤质地; 4、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腐 殖质,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调节。 三、重点 土壤的形成、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有机质的转化、作用与调节。 第二章土壤的物理性质 一、教学要求 了解土壤孔隙、密度和容重,土壤结构与肥力关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孔隙性:土壤的密度和容重,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 2、土壤结构:土壤结构的类型与特征,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 结构的形成和团粒结构土壤的培养。 3、土壤物理机械性与耕性: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土壤耕性。 三、重点 土壤孔隙类型及其性质、土壤结构与肥力的关系、土壤结构的形成和团粒土壤的培养。 第三章土壤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要求 知道土壤胶体,土壤的保肥与供肥性,土壤的酸碱性和其它化学性质。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土壤胶体:土壤胶体的概念与种类,土壤胶体的特性。 2、土壤的保肥性与供肥性:土壤吸收性能的类型,土壤阳离子交换吸 收作用,阴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供肥性。 3、土壤的酸碱性和缓冲性:土壤酸碱性概述,土壤酸性,土壤碱性, 土壤酸碱性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的缓冲作用。 4、土壤的其它化学性质:土壤溶液,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三、重点和难点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 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土壤颗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个不同等级。(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________毫米。(0.01) 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三大类。(层状硅酸盐类简单的盐类含水氧化物类) 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大类。(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新鲜的有机物质半腐解的有机物质腐殖物质) 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矿物质化腐殖质化) 土壤中腐殖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个组成成分。(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 一般有机质含量高于_______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20%) 砂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砂土,粗粉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壤土,黏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黏土。(50%30%30%) 单项选择题: 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 时(B)。 A 吸附能力比较强 B 吸附能力比较弱 蛭石是(A)。A 次生矿物 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A 强 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A 50%以上 黏重的土壤一般含有(B)。B 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D)。D 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B)。B 腐殖酸 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B)。B CO2和H2O等 一般来说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A 比黏土矿物强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D)。D 吸附能力强 问答题: 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有哪些类? 答: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2)含水的铁、铝和硅等氧化物类,(3)层状硅酸盐类如高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大多数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是层状硅酸盐矿物,其基本结构单元是铝氧片和硅氧片。 如何改良土壤质地? 答:土壤质地的改良途径: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影响土壤有机物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有机质组成及状态。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些什么影响? 答: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有些什么途径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 答:大量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垃圾肥,将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等。 第三章 名词解释 永久电荷: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价键,即带有电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不随土壤环境pH的变化而变化。 活性酸:指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一般用pH来表示。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能吸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一般在pH=7的条件下测定。法定单位为:mmol?kg-1。 土壤钠离子饱和度:交换性Na+与全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摩尔比。

《保险学》教学大纲

《保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74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选修学时32学分2 适用专业会计学 I 大纲文本 一、课程内容 (一)风险管理和保险 1.定义与种类 2.相关要素 3.对付风险的方法 (二)保险概论 1.本质与发展史 2.保险与赌博、救济、储蓄的关系(课堂讨论) 3.保险种类与保险学的研究对象 4.保险基金 (三)保险的基本原则 1.保险利益原则 2.最大诚信原则 3.损失补偿原则 4.近因原则 5.代位原则 6.分摊原则 (四)保险合同 1.概述 2.内容 3.订立、变更、终止与争议 (五)保险合同的数理基础 1.随机事件与概率 2.概率分布与期望报告 3.保费与保费率 4.费率界定方法及财产险与人身险的费率界定 (六)财产保险 1.概述 2.企业财产保险 3.家庭财产保险 (七)人身保险 1.概述 2.案例分析 (八)责任保险 1.责任保险概述 2.产品责任保险 3.公众责任保险

4.雇主责任保险 5.职业责任保险 (九)再保险 1.再保险的概述 2.再保险的作用与发展 (十)社会保险 1.社会保险的功能与特点 2.社会保险制度 3.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 二、课外作业无 三、实验无 四、实习无 五、课程设计无 六、教材及参考书 建议选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保险学——理论与实务》,吴荣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参考书:《农村保险理论与实务》陈万明,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金融与保险》期刊,中国人大 《保险学概论》朱志忠、彭喜锋编著,学苑出版社出版 1999 《保险学导论》许罗平、陈平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 《保险概论》《保险概论》编写组,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保险学》徐文虎、曹恒春、周建中主编 2000 II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金融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会计、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选修课之一。计划课时32课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保险的基本概念、产生背景、中外保险史及其现状。掌握财险,人身险及责任险的基本条款等等。 二、课程的具体要求 (一)风险管理和保险 掌握风险、纯粹风险、投机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定义;了解风险的组成要素以及在日常实例中的辨别;掌握风险管理的方法和选择。 (二)保险概论 记住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定义;理解保险与储蓄、救济的区别;重点掌握一般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 了解社会后备基金的主要形式;熟悉保险基金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保险资金的运动过程。 (三)保险的基本原则 精读全章,灵活掌握各项原则在保险中的运用。 (四)保险合同 了解保险合同的概念、特性;理解保险合同的种类。掌握保险合同的主体和基本内容;掌握保险合同的订立与效力变更;了解合同终止的几种形式。掌握仲裁的定义。 (五)保险合同的数理基础

园艺专业土壤肥料学理论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土壤肥料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40/2.5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2.课程说明 《土壤肥料学》是为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学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学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土壤的组成、性质、肥力因素、形成、分类、分布、土壤培肥与土壤污染、植物营养与施肥、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肥技术。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实验与实习,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开设的相关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对土壤的组成、性质、肥力因素给予说明; 2.学生能对无机肥料、有机肥料的性质和施用方法作出系统的归纳; 3.学生能能举例说明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的形成过程; 4.学生能依据施肥原理,制定出主要农作物施肥方案。 三、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教法建议 《土壤肥料学》所涉及的内容较多,由于受学时数的限制,应以土壤肥力为突破口,侧重于土壤肥力因素、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土壤污染、土壤培肥、植物营养与施肥的讲授。对于土壤的组成、性质、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性质及施肥技术,拟定适度的自学提纲,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补充,使学生及时了解土壤肥料学发展前沿动态,使其成为未知领域的开拓者。该课程采用课堂讲授法、演示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自学指导法,使教学效果生动活泼。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 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 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成绩(1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40%)+实验成绩(30%)。 本文 绪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举例说明国外土壤学的代表人物;

土壤肥料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每空0.5分,共 12 分) 1、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的粒径范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mm。 2、土壤养分向植物根部迁移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肥的加工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然土壤形成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______________形态存在,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氮主要以__ _________________态存在,土壤中的有效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6、根据土壤肥力产生的原因和生产上的有效性,可将土壤肥力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二、判断改错题(在正确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题后的括号内打×,并写出 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 1、2:1型黏土矿物是由1个硅氧四面体片层和2个铝氧八面体片层组成的。 ( ) 2、施用硝态氮可抑制植物对Ca、Mg、K等阳离子的吸收。() 3、水旱轮作中磷肥应重点施在水作上。() 4、我国北方土壤胶体在通常状态下带有负电荷。() 5、最小养分律中的最小养分是指土壤中养分含量的绝对数量最小的那种养分元素。 ( ) 6、硫酸铵是生理酸性肥料,最适合与钙镁磷肥混合施用。( ) 7、重力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8、土壤盐基饱和度就是土壤溶液中盐基离子总量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酸性水稻土壤往往铁锰有效性较低。 ( )

土壤肥料学总结肥料部分重点笔记

第六章植物营养概论 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领域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环境之间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植物营养学与多个学科交叉,目前其主要领域包括如下: 1.植物矿质营养生理学 2.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物质环境及其调控 3.逆境植物营养生理学 4.作物产量生理学 5.植物营养生态学 6.植物矿质营养遗传学 7.植物土壤营养 8.肥料学与优化平衡施肥 三、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方法 1.田间生物方法 1)最基本的研究方法 2)接近于生产条件 3)比较客观地反映农业实际 4)结果对生产更有实际的和直接的指导意义 5)其他试验结果在应用于生产以前,都应该通过田间试验的检验 2.模拟研究方法 通常叫盆栽试验或培养试验 特点:在人工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在特定的营养环境下对植物的营养问题进行研究。 优点: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有利于开展单因子的研究和开展在田间条件下难于举行的探索性试验。 -----结果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有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检验,才能应用于生产。 方法:土培、砂培和水培(溶液培养)等 3.植物根系和根际研究方法 根系:摄取、运输和储存营养物质以及合成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器官,是植物的地下生长部位。 根系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 主要领域有:根系生态学、根系生理学、根系解剖学 根际是受植物根系生理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理学特征上不同于原土体的特殊区域,是土壤-植物根-微生物三者相互作用的场所。根际研究在理论及生产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 4.生物统计和生物数学的方法 在近代植物营养研究中,数理统计已成为指导试验设计、检验试验数据资料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方法。 优点:能正确对试验方法进行设计和研究试验误差出现的规律性,从而确定误差的估计方法,帮助试验者评定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能客观地认识试验资料,合理地判断试验结果,从而做出正确的科学结论。 近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数学模拟、数学模型 其它:p166-167 5.近代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

保险学教学大纲

保险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风险与保险 第一节风险概述 一、知识点 1.风险的概念 2.风险的特点 3.风险的三要素 4.风险的分类 二、重点与难点 风险的三要素 第二节风险治理 一、知识点 1.风险治理的概念 2.风险治理的差不多程序 3.风险的处理方式 二、重点与难点 风险的处理方式 第二章保险概述 第一节保险的概念 一、知识点 1.保险的含义 2.保险的要素 3.保险的对象 4.保险的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的要素 第二节保险的职能与作用一、知识点

1.保险的职能 2.保险的作用 二、重点与难点 无 第三节保险资本与保险基金 一、知识点 1.保险资本的含义 2.我国保险资本的要求 3.保险基金的含义 4.保险基金的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基金的特点 第三章保险的分类 第一节保险的宏观分类 一、知识点 1.保险的三种宏观分类 2.各类保险的区不 二、重点与难点 各类保险的区不 第二节商业保险的分类 一、知识点 1.按照保险实施方式分类 2.按照保证主体分类 3.按照保险标的分类 4.按照保证范畴分类 5.按照承保方式分类 二、重点与难点 无 第四章保险合同 第一节保险合同的概念及其特点

1.保险合同的概念 2.保险合同的特点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合同的特点 第二节保险合同的要素 一、知识点 1.保险合同的主体 2.保险合同的客体 3.保险合同的内容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合同的主体 第三节保险合同的订立、生效与履行 一、知识点 1.保险合同的订立 2.保险合同的生效 3.保险合同的履行 4.保险合同的中止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合同的履行 第四节保险合同的变更与终止 一、知识点 1.保险合同的变更 2.保险合同的终止 二、重点与难点 保险合同的终止 第五节保险合同的争议处理 一、知识点 1.保险合同的讲明原则 2.保险合同的讲明方法 3.保险合同的争议处理的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无 第六节保险合同的种类

土壤肥料学实验教案-农学

^ | You have to believe, there is a way. The ancients said:"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trying to enter". Only when the reluctant step by step to go to it 's time, must be managed to get one step down, only have struggled to achieve it. -- Guo Ge Tech 教师所在系:农学系 讲授课程:土壤肥料学 教师姓名:桂枝 教师职称:讲师

天津农学院教务处制 天津农学院教案 课程名称 土壤肥料学 学 分 1 总学时: 学时 讲 课: 学时 上 机: 学时 实 验: 28 学时 课程类别 (√ ) 理论课( ) 公共课( ) 必 修 课( ) 实验课(√ ) 专业课( ) 院级任选课( ) 授课年级 三年级 授课专业 园艺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对《土壤肥料学》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有关土壤、肥料和植物 样品常用分析项目的分析技能,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对有效磷、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粗蛋白等概念的理解; 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电导率仪、索氏脂肪提取器等仪器的基本原理及具体的操作步骤; 各个实验在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如滴定中点的把握、指示剂的选用。

教材和参考书《土壤肥料学》 《植物营养与施肥》 《土壤学实验指导》 《植物营养与施肥实验讲义》 课程名称土壤肥料学授课周次第 2 周 1 次授课方式演示、讲解 章(节) 名称 实验一土壤分析样品的制备和保存课时 3 教学目的掌握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野外认土、采样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在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过程中任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均一性。

园林专业土壤肥料学期末复习要点

绪论 1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作物并能获得收获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是肥力。 2土壤肥力:在太阳辐射热周期变化的影响下,土壤能够稳,匀,足,适地协调供应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热,气,肥养分的能力。 3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理化,生物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第一章 4岩石矿物的风化按作用因素和作用性质的不同分为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5地质大循环:岩石矿物经分化作用释放的可溶性养分和黏粒等分化产物受风雨的淋溶使其随雨水流入江河沉积以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又重新形成岩石,我们把这种从岩石分化产物再到岩石的长期循环过程称为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6地质小循环: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形成植物体,动植物死后残体回到土壤中,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释放养分,这种由分化释放的无机养分转化生物有机质再转化为无机养分。 7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第二章 8土壤的三相四物质: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土壤固相),土壤空气(土壤气相),土壤水(土壤液相)。 9土壤矿物质是构成土壤的主体物质,是土壤的骨骼。 10土粒的分类:石砾和砂粒,粉粒,黏粒。 石砾和砂粒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二氧化硅含量在80%以上,有效养分贫乏。 11土壤质地的分类方法:卡庆斯基质地分类,国际制质地分类,美国制质地分类。 卡庆斯基质地分类的三大类:砂土,壤土,黏土。 12砂质土类特点:土壤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成为热性土,可施用冷性有机肥料和半腐熟有机肥料作为基肥适宜种植生长期短及块茎块根的作物以及种植耐旱耐瘠的作物。 13黏质土类特征:土粒间孔隙小,透水性差,保水抗旱力强,早春升温阶段由于土温不易上升而被农民称冷性土,保肥力强,肥效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作物生长,籽实饱满。 14 土壤质地改良常用方法:1)大量施用有机肥;2)黏质土掺砂改良,砂质土掺黏改良;3)采用引洪漫淤或漫砂;4)根据不同质地采用耕作管理措施。 15土壤有机质的转化:1)矿质化过程: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座椅作用下分解转化成无机矿质养分的过程。2)腐殖化过程:进入土壤中的转化形成腐殖质的过程才,称为腐殖化过程。 16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1)有机质的碳氮比和物理性状:在C/N比为25是有机质转化最适C/N比;在一定范围内,小于1um的土粒含量(%)含量越大,腐殖化系数越大。 2)土壤水热状况:在0~35℃范围内,有机质的分解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25~35℃

保险学授课教案 第一章 保险概述

第一章保险概述 本章重点:理解风险、危险的概念、危险与风险的关系;可保危险的特征;危险管理的步骤;危险管理各种技术的特征和适用情况;保险的定义和本质;保险的构成要素。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风险、纯粹风险;掌握可保风险的特征,了解风险的构成要素以及在日常实例中的辨别;理解风险的特征;掌握风险管理的定义,了解风险管理的过程;牢记保险的定义;深刻理解保险的职能,正确认识保险的作用。 本章内容 第一节危险管理与保险 问题:为什么要保险? 1.各种危险的客观存在及其给人类带来的物质与精神损害巨大 2.个人或集体对危险损害后果难以独自承担,需要社会化的危险分散与控制机制 一、危险的概念 危险是纯粹风险,也是产生保险的前提和根源。危险和风险是二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1.风险-----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或决策的过程中,未来结果的随机 不确定性。 随机不确定性: 2、风险的分类 风险分类:收益风险 纯粹风险 投机风险 3、危险----纯粹风险即“危险”。指损失发生及其程度的不确定性,它是存 在于人们活动中的负面效应。 危险的特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普遍性、社会性、可测性、

可变性 4、危险的分类: 使损失增加的条件。 危险因素根据性质可分为:有形危险因素和无形危险因素。 ◆有形危险因素―――是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物物理功能的因素,也称 实质危险因素;物理危险因素。(即某一标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或增 加损失机会和损失幅度的客观原因和条件。) ◆无形危险因素――包括: 道德危险因素:人们以不诚实、不良企图或欺诈行为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或扩大已发生的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的风险。在保险的场合,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投保人利用保险谋取不正当利益——故意的 心理危险因素:由于人们主观上的疏忽和过失,导致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的风险——非故意的 3.危险事故:被称为危险事件,是指引起损失或损失增加的直接的或外 在的事件。 危险事故和危险因素的区分有时并不是绝对的。 4.危险损失:包括: 直接损失----在发生危险事故时立刻或首先导致的损失,亦称事故现 场损失 间接损失----关联损失或费用损失,是事故发生后,受其影响而发生的损失或额外费用的支出 5.危险载体-----指危险的直接承受体,即危险事故直接指向的对象。

《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土壤肥料学》 土壤学部分教学大纲 总学时:30 理论24 实验实习6 课程学分:1 课程面向专业:蚕学本科专业、农学本专科 Ⅰ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土壤肥料学》课程是为农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学和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Ⅱ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土壤的组成、性质及其与水、热、气、肥耕作等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土壤粘土矿物类型与电荷、离子交换、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水、肥、气、热等性质的动态变化关系。 二、能力、技能方面 通过实验分析、野外观察等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测定土壤水、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土壤养分等到方面的技术,初步掌握野外认土和剖面观察方法,并将所分析观察结果与生产问题进行综合解释,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 Ⅲ选用教材的基本依据 虽然已有面向21世纪的《土壤肥料学》统编教材,一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吴礼树主编;还有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的,陆欣主编的教材。但由于我国南方、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有较大的差异,为结合实际,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也不相同。如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采用陆欣主编的,面向21世纪的《土壤肥料学》教材;南京农业大学使用的是《土壤肥料学通论》,沈其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采用的是谢德体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土壤肥料学》,湖南农业大学、贵州农业大学以及广西大学也有采用此教材。 Ⅳ课程讲授大纲(24学时,1学分) 绪论(2 学时) 教学目的:1、明确土壤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了解土壤学的地位以及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土壤学的地位以及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1、土壤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3、土壤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4、土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5、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肥力:是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填空题 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 2.土壤肥力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或________ 和________ 。(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水肥气热)问答题 什么是土壤自然肥力、人工肥力?什么是有效肥力,什么是潜在肥力?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各种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力;人工肥力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人类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肥力,农业土壤的肥力就是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是指水、肥、气、热都能够发挥作用,满足当前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的能力;而潜在肥力则是指土壤中某些肥力因子,在当前条件下没有发挥作用,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发挥作用。 第二章 名词解释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同晶替代: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和铝氧片中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土壤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质量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矿质化系数: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内(一般为一年)土壤中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的数量。 腐殖质化系数: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形成的腐殖物质数量。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 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