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考核测试题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考核测试题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考核测试题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考核测试题

阎良区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考核测试题

一、在临床诊断中怎样鉴别布鲁氏病和风湿病?

二、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四、感染性腹泻的定义是什么?

五、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丙类传染病有哪些?

六、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是什么?

七、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有哪些流行病学特征?

八、丙型病毒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九、霍乱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十、水痘、风疹、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案

在临床诊断中怎样鉴别布鲁氏病和风湿病?1 诊断依据

1.1 流行学病史

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蓄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区在疫区,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相关。

1.2 临床表现

1.2.1 出现持久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1.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炎

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B。

1.3 实验室检查

1.3.1 实验室初筛

1.3.1.1 平板凝集实验(PAT)或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结果为阳性或可疑。

1.3.1.2 皮肤过敏实验后24h、48h 分别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围有一次在

2.0cm

×2.0cm 及以上(或4.0 ㎝2 以上)。

1.3.2 血清学检查

1.3.

2.1 试管凝集实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 滴度为1:

50++及以上,或对半年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TA 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两周

到四周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 倍及以上).

1.3.

2.2 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

1.3.

2.3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

1.3.3 分离细菌

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液体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2 诊断原则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二、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史

在当地流行季节(如我国北方的冬春季,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一个单位或地区集

中出现大量上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2 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

等中毒症状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卡他性症状常不明显。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少数病例也可并发鼻窦炎、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甚至

会呼吸循

环衰竭而死亡。

在两岁以下的幼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病者.两肺可有呼吸音减低、湿啰音或

哮鸣音,但无肺实变体征。

重症患者胸部X 射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性病变,少数可伴有胸腔积

液等。

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

数及淋巴细胞下降。

3 实验室检查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和鉴定到流感病毒。

患者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 倍或以上。

在患者呼吸道标本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

采集标本经敏感细胞将病毒增殖—代后,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

出特异的抗原。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临床表现

1 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

2 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

时疼痛加剧。

3 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

4 伴睾九炎时有睾丸或附睾肿痛。

5 伴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

四、感染性腹泻的定义是什么?

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我们也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为狭义上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五、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丙类传染病有哪些?

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

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

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

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六、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是什么?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1)判断传染源与续发病例之间的关系:

根据潜伏期可判定受感染的时间,以追踪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2)决定预防措施:

确定使用免疫血清预防临床疾病的时间,如狂犬病的特异性预防,当严重咬伤时,于72小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效果较好。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对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期限。

(3)潜伏期长短影响流行特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潜伏期短的传染病常呈暴发,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可能很长。

(4)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

如实施某项预防措施后,经过一个潜伏期后病例数下降,可认为有可能与该项预防措施有关。

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中的某一阶段后,节肢动物才具有传染性,所需这段时间称外潜伏期。

七、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有哪些流行病学特征?

1、传播途径易于实现,病例常可连续发生,病人常为传染源周

围的易感人群;

2、若易感人群集中,可致短潜伏期疾病的爆发或流行;

3、在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时,此类传染病多有周期性与季节性

升高的现象,一般以冬乙春季多见;

4、儿童多发;

5、流行强度与居住条件、人口密度、人群中易感人口比例及

卫生条件密切相关

八、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丙肝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霍乱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1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

(1)在霍乱流行区、或5d 到过霍乱流行区、或发病前5d 有饮用生水或进食海(水)产品或其他不洁食物和饮料等饮食史。

(2)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

2 .临床表现

(1)轻型病例

无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常无发热和里急后重表现。少数病例可出现低热(多见于儿童)、腹部隐痛或饱胀感,个别病例有阵发性绞痛。

(2)中重型病例

腹泻次数频繁或剧烈,粪便性状为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等休克表现。

(3)中毒性病例

为一较罕见类型(干性霍乱),在霍乱流行期出现无泄吐或泄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3 .实验室检测

(1)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 群和(或)O139 群霍乱弧菌,操作方法见附录A。

(2) 在腹泻病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O1 群和(或)

O139 群霍乱弧菌,操作方法见附录A。

(3)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 检测阳性。

(4)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

十、水痘、风疹、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水痘的临床表现: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经过两周左右的潜伏期后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会出现发热、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便很快出现皮疹。皮疹通常首先在头部、躯干出现,逐渐蔓延到面部及四肢。皮疹起初为红色斑疹伴瘙痒,有小米粒到绿豆粒大;进而形成水疱,呈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如绿豆粒大,四周发红;水疱数小时后变混浊,容易破溃;约1天后开始结痂;再过1周左右,痂皮脱落。病程一般为5-10天。

风疹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发热,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ld~2d。全身皮肤在起病ld~2d 出现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关节炎)。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 天,平均3-5 天,病程一般为7-10 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

传染病诊断标准(新)12种(1)

附件:1、脊髓灰质炎(WS294-2008) 2、甲型H1N1 流感(2009 年试行第三版) 3、甲型病毒性肝炎(WS298-2008) 4、乙型病毒性肝炎(WS299-2008) 5、丙型病毒性肝炎(WS213-2008) 6、丁型病毒性肝炎(WS300-2008) 7、戊型病毒性肝炎(WS301-2008) 8、麻疹(WS296-2008) 9、流行性乙型脑炎(WS214-2008) 1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WS295-2008) 11、风疹 (WS297-2008) 12、手足口病(2009 版)

脊髓灰质炎(WS 294-2008) 1 诊断依据 1.1 流行病学史 1.1.1 与确诊的脊髓灰质炎患者有接触史或近期曾经到过脊髓灰质炎流行地区。 1.1.2 经过3d~35d(一般为5d~14d)的潜伏期。 1.2 临床表现 1.2.1 早期可有发热、咽部不适、婴幼儿可有烦躁不安、腹泻/便秘、多汗、恶心、肌肉酸痛等症状。 1.2.2 退热后(少数可在发热过程中)出现不对称性弛缓性麻痹。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肢体和(或)腹肌不对称性(单侧或双侧)弛缓性麻痹,躯体或肢体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无感觉障碍。 1.2.3 麻痹60d 后仍残留弛缓性麻痹,且未发现其他病因(后期可出现肌萎缩)。 1.3 实验室检测 1.3.1 发病后从粪便、咽部、脑脊液、脑或脊髓组织中分离到病毒,并鉴定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者。 1.3.2 发病前6 周内未服过OPV,发病后未再服用OPV 或未接种疫苗病毒,麻痹后一个月内从脑脊液或血液中查到抗脊髓灰质炎病毒IgM 抗体,或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 抗体滴度比急性期>4 倍升高者。 4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随访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3 诊断 3.1 疑似病例 病因不明的任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包括15 岁以下临床初步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病例。 3.2 临床断病例 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3.2.1 疑似例并同时符合1.1。 3.3.2 疑似例并同时符合1.2。 3.3. 疑似例并同时符合1.3.3。 3.确诊病例 疑似例并同时符合1.3.1。 3.4 排除病例 3.4.1 疑似病例经实验室和临床检查有确凿证据诊断为非脊髓灰质炎的其他疾病。 3.4.2 疑似病例的合格粪便标本未分离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或麻痹后1 个月内脑脊液或血液特异性IgM 抗体阴性,或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或特异性IgG 抗体滴数比急性期无4 倍升高者。 3.5 与OPV 有关的其他病例 3.5.1 服苗者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疑似病例近期曾有OPV 免疫史,且在服用OPV 免后4d~35d 内发热,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无感觉障碍,临床诊断符合脊髓灰质炎。麻痹后未再服用OVP,从粪便标本中只能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该病毒和原始疫苗病毒相比,VP1 区基因序列变异<1%。 3.5.2 服疫苗接触者疫苗相关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病例:疑似病例曾与OVP 免疫者在

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1、下列哪种疾病属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 c ) (单选) a、流脑 b、白喉 c、脊灰 d、乙脑 2、我国已经消除了 c (单选) a、脊灰 b、野病毒脊灰 c、本土野病毒脊灰 d、以上都是 3、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b(单选) a、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增强、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 群。 b、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 群。 c、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增强、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增强或亢进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 群。 d、以上都不正确 4、关于AFP病例的定义下列哪种是正确的?( a )(单选) a、任何小于15岁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 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b、任何年龄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 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c、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d、以上都不正确 5、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是( b、d )(多选) a、硬瘫 b、软瘫 c、中枢性瘫 d、周围性瘫 6、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属于( b) a、疾病监测 b、症状监测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50分) 1、各级医疗机构在诊治过程中凡遇到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必须慎重 诊断,在不能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均作为“急性弛缓性麻痹(原因待查)”诊断,不应做出“类脊灰”和“脊灰 (原因待查)”等其他诊断。 2、医务人员在发现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后应在12小时内进行电话报告, 在报告时要报告麻痹日期,描述麻痹情况(包括部位、肌力、肌张力、腱反射),同时要填写传染病疫情卡片,还要进行网络直报,在网上报告卡的‘疾病名称’中选择‘其他疾病疾病’,在‘备注’中填写‘AFP ’,其他项目按原疫情报告规定填写。外地病例还需报告进京的来京。 3、一般的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应在麻痹14 天内采集 2 份合格粪便标本。 临床高度疑似脊灰病例、高危病例和“0”剂次AFP病例,需采集3份便标本和脑脊液 1-2mL。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培训试题与答案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中,每题5分,总分 100分。 1.按照《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对最终检测结果为 ( 阳性病例 ) 进行网络报告 2.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 有效证件或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 ) 等身份识别号码 3.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在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电 子健康档案时,应具备 (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或者数据自动抽取交换 的功能 ) 。 4.各级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定期进行自查)。 5.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首诊负责制)。 6.医疗机构负责对 ( 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 ) 进行传染病诊断标准和信 息报告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 7.传染病信息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 ( 责任报告单位 ) ;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 ( 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 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8.( 国家卫生计生委 ) 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 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 9.( 省级人民政府 ) 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 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10.根据不同传染病诊断分类,分为 (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

病例 ) 和病原携带者四类。 11.传染病纸质报告卡要求用 A4 纸印刷,使用 ( 钢笔或签字笔 ) 填写,字迹清楚。 12.传染病报告卡由 ( 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 ) 的人员负责填写。 13.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医疗机构 ( 诊断并报告 ) 。 14.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 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 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 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15.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 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16.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 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 (2) 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 17.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 ( 补报 ) 。 1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 录保存 (3) 年。 19.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 ( 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 ) 、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按照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0.医疗机构应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 息报告管理工作 , 二级以下医疗机构至少配备 (1) 名专(兼)职人员。

传染病诊断标准论述(doc 15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论述(doc 15页)

传染病诊断标准 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 丙类传染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甲类传染病 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者; 2.粪便有粘液脓性或间歇发生; 3.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2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加3项 阿米巴痢疾 一、急性阿米巴痢疾: 疑似病例: 起病稍缓,腹痛,腹泻,大便暗红色,带血、脓或粘液,或为稀糊状,有腥臭。 二、确诊病例: 1.粪便检查发现有包囊或小滋养体。 2.粪便检查发现阿米巴大滋养体。 3.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组织内查到阿米巴滋养体。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2或3项 伤寒和副伤寒 一、疑似病例: 在伤寒流行地区有持续性发热1周以上者。 二、确诊病例: 1.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持续性高热(热型为稽留热或驰张热)、畏寒、精神萎靡、无欲、头痛、食欲不振,腹胀、皮肤可出现玫瑰疹、脾大、相对缓脉。 2.末稍血白细胞和嗜酸细胞减少。 3.血、骨髓、尿、粪便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4.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O”抗体凝集效价在1∶80以上,“H”、“A”、“B”、“C”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4倍升高。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或4项 艾滋病 一、HIV感染者: 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法或间接免疫萤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诊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 二、确诊病例: 1.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1项者,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1个月以上; (2)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1个月以上; (3)卡氏肺囊虫肺炎(P+C+P+); (4)卡波济氏肉瘤(K+S+); (5)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 2.若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1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下降;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培训试题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 培训试题 单位:科室: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 40分) 1、法定传染病分类种,其中甲类传染病种,乙类传染病种,丙类种。发现乙类传染病中、、、和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应于2个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并及时通知区疾控中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传染病疫情,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现行网络直报要求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报告的传染病有:、、。 二、单选题:( 20分) 1、下列哪种传染病,能够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 A、乙肝 B、梅毒 C、丙肝 D、淋病 2、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现住地址”是指() 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发病时居住的地址 C、居住时间≥3个月地址 D、户籍所在地 3、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入院前6个月内未做过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进一步检查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4、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患者入院前4月体检报告显示HbsAg阴性。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三、判断题:(40分) 1、法定传染病的诊断原则是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2、不是所有的法定传染病诊断类型都有“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 3、在法定传染病的诊疗过程中,若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出现异常,就一定可以诊断“确诊病例”。() 4、成年患者若无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史或性伴梅毒感染流病史,可以诊断梅毒病例。() 5、幼儿患者若无生母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流病史,可以诊断梅毒病例。() 6、确诊丙肝病例的诊断依据需要患者血清HC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 7、患者既往有明确的乙肝诊断病史,复诊时可以不报告。() 8、脊髓灰质炎按甲类传染病报告但不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9、患了传染病的学生经过诊治后,若临床表现正常,则无传染性,可以为其开具复课证明。() 10、违反《传染病防治法》有可能会同时违反《民法》和《刑法》。()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培训试题(答案)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 培训效果测试题(答案) 单位:科室: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空,计40分) 1、法定传染病分3类39 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 种,丙类11种。发现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应于2个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并及时通知区疾控中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现行网络直报要求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报告的传染病有:乙肝、丙肝、血吸虫病。 4、现行网络直报要求患者工作单位必填的职业种类分别是:学生、幼托儿童、教师、干部、工人、民工、医务人员。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下列哪种传染病,能够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C) A、乙肝 B、梅毒 C、丙肝 D、淋病 2、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现住地址”是指(B) 页脚内容1

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发病时居住的地址 C、居住时间≥3个月地址 D、户籍所在地 3、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属于”是指(A) A、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B、现住地址与户籍地址的关系 C、户籍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D、现住地址与常住地址的关系 4、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入院前6个月内未做过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A )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进一步检查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5、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患者入院前4月体检报告显示HbsAg 阴性。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B)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6、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患者入院前6月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的病史不详,未作抗HBc-IgM检测。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A)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进一步检查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确诊慢性乙肝、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7、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患者入院前6月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的病史不详,作抗HBc-IgM检测,结果显示阳性1:1000以上。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B)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确诊慢性乙肝、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页脚内容2

传染病诊断标准大全

传染病诊断标准 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甲类传染病 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

霍乱 一、疑似病例: 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二、确诊病例: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 临床诊断:具备2 实验确诊:具备1或3或4 乙类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一、疑似病例: 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一)甲型肝炎(HA): 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到过甲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直接来自流行点。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 一、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下列2项: 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甲型肝炎 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吃不洁食物史或饮生水史 2.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3.血清ALT升高。 4.血清抗-HAVIgM阳性。 5.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滴度呈四倍升高。 6.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nm甲肝病毒颗粒。 疑似病例:2+3 ,参考1。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4、5、6中任何1项。 乙型肝炎 ①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如:不洁的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型肝炎病人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 ②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③血清ALT升高 ④病程中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或HBsAg由阳性转为阴性且出现 抗-HBs阳转;抗-HBcIgM滴度高水平,而抗-HBcIgG阴

性或低水平。 疑似病例:②+③,参考①。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④。 病程大于半年为慢性肝炎。 丙型肝炎 ①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或与携带HCV者有非常密切的接触史。 ②长期乏力,有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或肝脾肿大有触痛和叩击痛。 ③血清ALT升高或正常与升高反复波动持续半年以上。 ④用排除法不符合甲、乙、戊型肝炎,CMV,EBV感染。 ⑤血清抗—HCVIgM阳性。 疑似病例:②+③+④参考①。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⑤。 戊型肝炎 ①发病前2个月,曾接触过戊型肝炎病人,或到过戊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聚餐。 ②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③血清ALT升高。 ④用排除法不符合甲、乙、丙型肝炎,CMV、EBV感染。 ⑤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30-32nm病毒颗粒。 ⑥血清抗-HEVIgM阳性 疑似病例:②+③+④两项,参考①。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⑤或⑥中任1项。 肺结核 一、疑似病例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培训试题(答案)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培训试题(答案)

传染病诊断标准及报告规范 培训效果测试题(答案) 单位:科室:姓名:总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空,计40分) 1、法定传染病分3类 39 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 种,丙类11种。发现乙类传染病中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应于2个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并及时通知区疾控中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医疗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现行网络直报要求应分为急性和慢性报告的传染病有:乙肝、丙肝、血吸虫病。 4、现行网络直报要求患者工作单位必填的职业种类分别是:学生、幼托儿童、教师、干部、工人、民工、医务人员。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下列哪种传染病,能够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C) A、乙肝 B、梅毒 C、丙肝 D、淋病 2、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现住地址”是指( B) A、居住时间≥6 个月地址 B、发病时居住的地址 C、居住时间≥3个月地址 D、户籍所在地 3、传染病报告卡中的“患者属于”是指(A) A、现住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B、现住地址与户籍地址的关系

C、户籍地址与就诊医院的关系 D、现住地址与常住地址的关系 4、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入院前6个月内未做过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A )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进一步检查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5、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患者入院前4月体检报告显示HbsAg阴性。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B)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乙肝携带者、不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6、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患者入院前6月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的病史不详,未作抗HBc-IgM检测。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A)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进一步检查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确诊慢性乙肝、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7、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ALT升高3倍以上,患者入院前6月与乙肝相关的健康检查项目的病史不详,作抗HBc-IgM检测,结果显示阳性1:1000以上。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B) A、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急性乙肝、需报告 C、确诊慢性乙肝、需报告 D、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8、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肝脾肿大、HBsAg阳性,未作抗HBc-IgM检测,患者8月前体检报告显示HBsAg阳性。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D) A、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慢性乙肝、需报告 C、无法做出乙肝诊断,尚需进一步检查 D、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9、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肝脾肿大、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未作抗HBc-IgM检测。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C) A、疑似急性乙肝、需报告 B、确诊慢性乙肝、需报告 C、无法做出乙肝诊断,尚需进一步检查 D、疑似慢性乙肝、需报告 10、案例:某患者,入院检查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不详),未作抗HBc-IgM 检测,ALT升高3倍以上。请问该病例该如何诊断、如何报告?( C )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对此范围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治依据。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炎症型腹泻inflammatory diarrhea 指病原体侵袭肠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导致的腹泻。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脓血便,镜检有较多的红白细胞,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等。 2.2 分泌型腹泻secretory diarrhea 指病原体刺激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稀水便。镜检红白细胞不多,如肠产毒大肠杆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等。 3 诊断原则 引起腹泻的病因比较复杂,除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外,其他因素,如化学药品等还可引起非感染性腹泻,故本组病人的诊断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粪便常规检查来综合诊断。由于本组疾病包括范围较广,而上述资料基本相似,故病原确诊须依据从粪便检出有关病原体,或特异性核酸,或从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抗体。 4 诊断标准 4.1 流行病学资料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等)、肠道致泻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则可在婴儿室内引起爆发流行。

4.2 临床表现 4.2.1 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及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病情严重者,因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4.2.2 已除外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 4.3 实验室检查 4.3.1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亦可有少量或无细胞。 4.3.2 病原学检查(详见附录A):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致病微生物,如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 临床诊断:具备4.2.1,4.2.2,4.3.1者,4.1供参考。 病原确诊:临床诊断加4.3.2。

传染病考试题目

医疗机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试卷 姓名单位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种(C) A.32种 B.35种 C.37种 D.39种 2. 下列哪种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A) A.鼠疫 B.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C.艾滋病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 下列哪种传染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D) A.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B.肺结核 C.百日咳 D.流行性腮腺炎 4. 传染病流行过程不包括的是:(A) A.潜伏期 B.传染源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5. 有关疾病的流行强度描述错误的是:(C) A.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呈散在发生。 B.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

C.所有暴发疫情其病人均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 D.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时(如3~10倍) 6. 人禽流感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是:(C) A.血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 B.血液中血小板总数降低 C.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 D.x线胸部检查出现阴影 7. 人患禽流感潜伏期为(D) A.1天 B.14天 C.9天 D.7天以内 8. 引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亚型是(A) A.H5N1 B.H7N7 C.H9N2 D.H9N1 9. 人禽流感抗病毒治疗首选:(D) A.利巴韦林 B.泛昔洛韦 C.金刚烷胺 D.达非 10.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可减轻发病和症状,但应在发病()天内使用。(D)A.5 B.4 C.3 D.2

传染病三基考试题库.

传染1 1.引起儿童黄疸型肝炎最常见的病原为 A.甲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 E.戊型肝炎病毒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儿童的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主要引起成人的急性黄疸型肝炎。 知识点1:病毒性肝炎 知识点2:病原学 2.提示急重症肝炎最有意义的指标是 A.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 B.ALT明显升高 C.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 D.血清白蛋白降低 E.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考察凝血酶原时间对重型肝炎诊断的意义,重型肝炎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40%,若<20%提示预后较差。知识点1:病毒性肝炎 知识点2:实验室检查 3.关于淤胆型肝炎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淤胆型肝炎是毛细胆管化脓性炎症 B.淤胆型肝炎表现为较长时间肝内梗阻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C.淤胆型肝炎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 D.淤胆型肝炎肝脏不大 E.淤胆型肝炎就是肝外梗阻性黄疸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淤胆型肝炎是毛细胆管非化脓性炎症,临床上有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肝大, 肝功检查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γ-GT、ALP、CHOL等升高。 知识点1:病毒性肝炎 知识点2:临床表现 4.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抵抗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A.100℃5分钟灭活 B.煮沸10分钟灭活 C.60℃10小时灭活 D.-20℃可保存10天 E.可被紫外线灭活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考察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HBV抵抗力较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100℃10分钟、65℃10小时或高压蒸汽消毒可灭活。 知识点1:病毒性肝炎 知识点2:病原学 5.下列描述与汉坦病毒特征不符的是 A.属于布尼亚病毒科 B.负性单链RNA病毒 C.DNA病毒 D.圆形或卵圆形 E.基因分L、M、S三个片段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为负性单链RNA病毒。 知识点1:流行性出血热 知识点2:病原学 6.对肥达反应的认识哪项是错误的 A.O抗体效价1:80以上,H抗体效价在1:160以上有诊断意义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行业标准) 规定管理的39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甲类传染病 鼠疫【GB 15991—1995】 诊断标准 1.1 流行病学线索 患者发病前10d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1.2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1.2.1 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1.2.2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2.3 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1.2.4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2.5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1.2.6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1.2.7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1.3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1.4 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2 疑似病例 具备1.1加1.2中任一项。 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1.3或1.4。 4 隐性感染者 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5 追溯诊断病例 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6 病型 6.1 确诊鼠疫病例,有1.2.1临床表现者,为腺型鼠疫。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考核测试题

阎良区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考核测试题 一、在临床诊断中怎样鉴别布鲁氏病和风湿病? 二、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四、感染性腹泻的定义是什么? 五、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丙类传染病有哪些? 六、传染病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是什么? 七、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有哪些流行病学特征? 八、丙型病毒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九、霍乱的临床诊断标准是什么? 十、水痘、风疹、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案 在临床诊断中怎样鉴别布鲁氏病和风湿病?1 诊断依据 1.1 流行学病史 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蓄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区在疫区,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相关。 1.2 临床表现 1.2.1 出现持久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 1.2.2 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各种各样的充血性皮炎 和黄疸;慢性期患者多表现为骨关节系统损害。具体临床表现参见附录B。 1.3 实验室检查 1.3.1 实验室初筛 1.3.1.1 平板凝集实验(PAT)或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结果为阳性或可疑。 1.3.1.2 皮肤过敏实验后24h、48h 分别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 2.0cm ×2.0cm 及以上(或4.0 ㎝ 2 以上)。 1.3.2 血清学检查 1.3. 2.1 试管凝集实验(SAT)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 滴度为1: 50++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TA 滴度虽达1:100++及以上,过两周 到四周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 倍及以上). 1.3. 2.2 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1:10++及以上。 1.3. 2.3 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1:400++及以上。 1.3.3 分离细菌 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液体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2 诊断原则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二、流行性感冒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史 在当地流行季节(如我国北方的冬春季,南方的冬春季和夏季)一个单位或地区集 中出现大量上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

(新)传染病防治知识考试试题

(新)传染病防治知识考试试题

传染病防治知识考试试题 医院名称:姓名:职称;岗位: 题目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院治疗首选() A.SMZ-TMP B.氨苄青霉素 C.头孢唑啉 D.氧氟沙星 E.青霉素 2、对流脑和乙脑,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是() A. 意识障碍出现早晚和程度 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 C.皮肤瘀点和瘀斑 D.发病季节 E.颅内压增高程度

3.霍乱确诊依据() A.与霍乱病人有密切接触史 B.典型临床表现 C.排除食物中毒、菌痢等其他疾病 D.明显脱水及血液浓缩 E.便培养或血清凝集试验阳性 4.血清中常规检查检测不到的HBV标志物是() A.HBsAg B.HBeAg C.HBcAg D.抗-HBe E.抗-HBc 5.构体病的临床表现及病情轻重主要取决于() A.菌量 B.毒力 C.菌型 D.受损脏器不同 E.机体免疫状态 6.中毒性菌痢与普通型菌痢主要的鉴别()

A.发热与腹泻间隔时间的长短 B.是否有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 C.体温的高低 D.脓血样大便的程度 E.腹泻次数的多少 7.甲型肝炎病程中哪个阶段传染性强() A.潜伏期 B.黄疸前期 C.黄疸期 D.恢复期 E.慢性期 8.伤寒病消化道病变最多见于() A.空肠黏膜上皮细胞 B.回肠末段集合淋巴结核孤立淋巴结 C.回肠黏膜 D.盲肠 E.肠系膜淋巴结 9.10岁患儿,9月16日因发烧、嗜睡、头痛3天入院,查体:体温40℃,意识呈浅昏迷,颈软,双侧瞳孔缩小,膝反射亢进,巴氏征(+),最可能诊断() A.癫痫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规定管理的37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结核、血吸虫病、新生儿破伤风、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25)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10) 甲类传染病 1、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 2、霍乱 一、疑似病例: 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二、确诊病例: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

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分类 法定传染病共分三大类,共39种: 甲类2种(强制管制):鼠疫、霍乱 乙类26种(严格管制):包括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 丙类11种(监测管制):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其它感染性腹泻等。 其中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包括: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 传染病的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资料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影像及活组织检查 传染病的诊断 介绍一些常见传染病的诊断,也是日常报告最多,或不清楚该不该报,报告要求如何。 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其它感染性腹泻 诊断标准来自于卫生部诊断标准,2010年5月最新颁布 传染病诊断最新标准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指由HIV感染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性疾患。 HIV感染者: 感染HIV后尚未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 艾滋病患者: 感染HIV后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 潜伏期: 从HIV感染到出现艾滋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平均潜伏期(50%的HIV感染者进展到艾滋病期的

时间)为7年~8年。 1 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1.1.1 患有性病或有性病史。 有不安全性生活史(包括同性和异性性接触)。 1.1.3 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 有医源性感染史。 有职业暴露史。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侣。 1.1.7 HIV感染母亲所生子女。 临床表现 1.2.1 急性HIV感染综合征。 持续性全身性淋巴腺病。 HIV感染中后期临床表现 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 1.1 A组临床表现 a)不明原因体重减轻,不超过原体重10%; b)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近6个月内≥2次; c)带状疱疹; d)口角炎、唇炎; e)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近6个月内≥2次; f)结节性痒疹; g)脂溢性皮炎; h)甲癣。 1.2.3. B组临床表现 a)不明原因体重减轻,超过原体重l0%; b)不明原因的腹泻,持续超过l个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