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人越谷-文言小故事 词义解析

三人越谷-文言小故事 词义解析

三人越谷-文言小故事 词义解析
三人越谷-文言小故事 词义解析

三人越谷-文言文小故事词义解析

初一(13)班班世锟

原文: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1)与之:同他们一起。

(2)勇怯半:一半勇敢一半怯懦。

(3)耻怯:以怯为耻,意动用法。

(4)予:给。

(5)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6)奔:奔走争竞,追逐。

(7)康庄: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道路。

(8)临:来到,走到。

(9)顾:回头看。

(10)须臾:极短的时间。

(11)犹:还是。

(12)要:需要。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 1爱 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 3被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5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6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译:晋国的边疆有两个人,来到秦地就说:“我们是浅陋粗俗的人,希望求得他们的谅解。”居住久了,就轻视秦人说:“秦人也不过如此,都像蛮夷一般浅陋粗俗罢了。”

完整版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一、法律类 1.古代刑法:笞:用竹鞭或竹板打。仗:杖责,用棍子打。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劓:割鼻子髠(k m):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刖:砍脚跟膑:挖膝盖骨 2.法律名称: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 元谋:主犯。从而加功:从犯 6、法律方面的词语: 拘:捉拿;购:悬赏捉拿。 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隐私;勘:审查;赎:罚款。 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从轻论罪或减刑。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圜墙:牢房; 7.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教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 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类: 1.表示授予、提升: ①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③荐、举、弓I: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 ④简、铨(是根据资格条件选授官职的意思):选拔。 ⑤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⑥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 ⑦擢、拔:提升; ⑧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⑨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表示降职、罢免: ①贬:降职。 ②左迁:降职(但“累迁”多是升职)。 ③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④罢、免、黜、废:免官,废弃不用。 ⑤放:驱逐,流放。 ⑥出: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⑦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⑧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⑨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 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高考:十八个文言虚词小故事,掌握虚词有办法!

高考:十八个文言虚词小故事,掌握虚词有办法!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1.而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4)代词,通“尔”。你,你的。(5)连词,表转折。(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9)连词,表承接。(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应她。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文言文120个实词小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读故事记实词 ——120个文言实词 小故事 1、爱 楚人爱()其子,虽爱()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菊,众人爱()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而不见。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闲之地,得旦夕安()寝,常与邻国相安(),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在哉? 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3、被 屈原忠而被()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发被()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衣,身被()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思亲。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本 柳宗元本()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反其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即今日所

文言小故事

孟母断织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选自《列女传》 【注释】 ①既:已经。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③以刀:用刀。④子:古代指你。 ⑤斯:这。⑥是以:因此。 ⑦则:就。⑧旦:早晨。 ⑨夕:泛指晚上。⑩道:法则、方法。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课外文言文小故事(依据网络整理) 1、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高中文言文实词高频词310个

1.安:①指示代词:什么,哪 ?2.按:①考察巡视 ?3.案:①文书,案卷②考察,巡视 ?4.拔:①攻取 ?5.跋:①文体的一种②蛮横霸道 ?6.白:①下对上告诉,陈述 ?7.拜:①授给官职 ?8.般:①种类,类 ?9.傍:①靠近,临近②通“旁”旁边 ?10.谤: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11.被:①蒙受、遭受、覆盖②通披:穿、披散?12.倍:①增加②通背:背叛、后背 ?13.辈:①某一等级,某一类别的人或物②批?14.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推究本源?15.崩:①帝王或王后死叫“崩” ?16.比:①并列,挨着②连接地③勾结④及,等到 ?17.彼:①那②别人,对方 ?18.俾:①使、让 ?19.鄙:①边境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④谦称自己 ?20.弼:①辅佐,辅助

21.辟:①法度,法律②治理③征召 22.濒:①接近,靠近 23.兵:①军事,战争②军队 24.病:①担心,忧虑,损害②困苦 25.薄:①减轻,减损②轻视看不起③迫近 26.逋:①逃亡逃跑②欠交,拖欠 27.哺:①口中含嚼的食物②喂养,喂食③食,吃 28.部:①统率,指挥②官署,行政机关 29.策:①竹制的马鞭子②竹杖,拐杖 30.长:①经常 31.尝:①曾经 32.常:①永久的,固定的 33.诚:①确实,的确②表假设:如果 34.乘:①趁着,凭借②s hèn 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35.笞:①用竹板,荆条打 36.饬(c hì):①整顿,整治 37.敕(c hì):①告诫,嘱咐②帝王诏书、命令 38.除:①台阶②修治,修整③任命,受职 39.黜:①废,贬退②消除,去掉

40.次:①临时驻扎②按顺序排列,等次 41.殂:①死亡 ?42.窜:①放逐,贬官 ?43.存:①思念②看望,问候③抚恤 ?44.达:①通、通行的,公共的②得志,显贵?45.迨:①等到,到,及②趁着 ?46.殆:①危险②大概,恐怕③几乎④精神疲倦 ?47.逮:①及,到达 ?48.但:①只,仅②徒然 ?49.当:①抵、抵挡、阻挡②执掌、主持?50.得:①能、能够、可以 ?51.登:①庄稼成熟②当即 ?52.邸:①官员在京城的住所②旅社,客店③停留 ?53.第:①次第,次序②科举考试的等级③但,只管 ?54.吊:①慰问 ?55.董:①督查,监督②整顿 ?56.督:①查看、管理②责罚 ?57.独:①仅,只有②难道 ?58.笃:①忠诚,厚道 ?59.度:①揣度,推测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译文版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译文版 1.而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 (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4)代词,通“尔”。你,你的。(5)连词,表转折。(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9)连词,表承接。(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 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方法。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腿两只钳,不然,那么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胜仗,可以向我学习。”冯氏年龄虽然小,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比其父更胜一筹。冯婉贞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而不学习)。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冯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 2.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解析: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译文: 3.乎

高考文言文必背高频词汇

高考文言文必背高频词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诣:到,去。 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课:考核、督促、征收。 风、化:教育感化。 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劾:举报,检举,揭发。 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短:进谗言,说坏话。 害:嫉妒。 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折:指斥,指责,驳斥。

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党:偏袒,伙同,包庇。 矫:假托,假传。 质:作人质;抵押。 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 1.表官职的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太尉:军事首脑。 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文言虚词小故事

文言虚词小故事 1.而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4)代词,通“尔”。你,你的。(5)连词,表转折。(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9)连词,表承接。(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2.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3.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 (1)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2)介词,相当于“于”,“在”。(3)(4)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5)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6)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7)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8)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4.乃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老师)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 一、爱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二、安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三、被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四、倍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五、本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六、鄙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七、兵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八、病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九、察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设计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推断出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讲练议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言实词的把握对文言文阅读至关重要,如果能把一篇文言文中的实词全部疏通的话,那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百分之七八十。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诵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多做积累,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库。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有一些能帮助我们判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探究方法 1. 安排学生分组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一) 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以勇力事鲁庄公事:侍奉 B. 乃献遂邑之地以和和:和平 C. 北面就群臣之位就:靠近,引申为“回到” D. 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亡:丢失 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沫执匕首劫齐桓公胁迫君其图之考虑 沫投其匕首丢下桓公怒,欲倍其约通“背”,背叛 (二)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节选自宋光宪《北梦琐言》,有删改。 3.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冠世,不跻大位跻:晋升 B.累有相示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我” C.既启之而复卷之启:启发 D.其见抑也如此见:表被动 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别令收贮,然未一披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箱子;尘埃 有学士才,非宰臣器才能为时所排排斥 (三)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选自后汉书《仲长统传》 5.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020教师招聘文言文高频词汇总结(二)

2020教师招聘文言文高频词汇总结(二)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固定。语文学科笔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模块(字、词、句、阅读和作文)、高等教育模块(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儿童文学)、教材教法模块(语文新课程标准、案例分析以及教学设计)。然而由于考生难以理解文言文文章内容,在答题的时候很难取得高分。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华图教师特对文言文的高频词汇继续进行梳理总结。 (四)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2019备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用)

2019备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 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 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2.禄:官吏的薪俸。 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 3.秩:官吏的俸禄。 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 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 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 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2.乱:无秩序,不太平,与“治”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3.兴:兴起,建立,与“衰”或“亡”相反。 如《史记·文帝本纪》: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 4.盛:旺盛,兴盛。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衰:力量减退,衰落,没落。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6.亡:灭亡。 如苏洵《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三、表人物地位:贵、贱、卑、豪 1.贵:显贵,禄位高,与“卑贱”相对。 如《老子》: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本:根本。基:基础。) 2.贱:地位低下,卑贱,与“高贵”相对。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素贱人。 3.卑:地位低微,卑贱。 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鄙:见识短浅。) 4.豪:收天下之豪杰。所居郡,必夷其豪。 卓越的人,豪杰。 强横的人,豪强。 四、表人物个性的:鲠(gěng)、耿(介)、厚、(仁)矜、悫(què)、刚、毅、恺(kǎi)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nìng) 、诈、(chǎn)、谲( jué) 1.鲠(gěng):直爽,正直。骨鲠:正直,刚强。 如《后汉书·任隗(kuí)传》:鲠言直议,无所回隐。(回隐:回避,隐藏。) 2.耿(介):光明正大,正直。 如《韩非子·五蠹(d 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文言文小故事

文言文小故事 (一)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二)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九)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

2021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2021高考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与技巧 课内实例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解析】“眄”的含义,根据“目”和“眄”的对象“庭柯”就可知其大致是“看”的意思。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析】“畴”的含义可根据“田”字旁能推出“田地”之意。 方法一:字形推断法 (利用汉字字形)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功能。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zhuī)--鸟雀、冖--笼罩、歹--死亡、月--肉、页--首、自--鼻、目---眼、尸--身体…… 课外实例: 1、启听淮北取籴。 【解析】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 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袖空牒窃印

【解析】部首“片”,本义就是“木片”,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牌”“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 02 课内实例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解析】见:被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解析】弥:愈,越 4、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解析】固:险固的地势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解析】族:族灭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7、追亡逐北 【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方法二:语言结构推断法 (利用结构相似的句式)

文言文常用词汇

文言文常用词汇 一、与官职相关 (一)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如蔡邕《陈太丘碑文》: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 2.解官:辞去官职。如《宋史·包拯传》: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后汉书·李通传》: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①《后汉书·王龚传》: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②《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汉书·疏广传》: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如《战国策·秦策三》:应候因谢病,请归相印。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新唐书·白居易传》:以刑部尚书致仕。 9.去:辞职(主动) 免职(被动) 调离 (二)表“兼职、代理”的词语。 1.假:临时的、代理的。如①《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②《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2.兼:兼任,同时监管。如①《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②《旧五代史·甘荷余传》:未几,移镇青州,就加兼中书令。 3.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①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②《南史·虞愿传》: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 4.判: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如《宋史·韩琦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5.权:暂时代理官职。如①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韩愈吏部权京兆。②《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③《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6.摄:暂代官职。如《新唐书·杜如晦传》: 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 7.署:暂任、代理官职。如《三国志·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8.守:代理官职。如《三国志·王修传》: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9.行:代理官职。如①《三国志·武帝纪》:太祖行奋武将军。②《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三)表示官员任职的词语。 1.知:主持。如①《宋史·黄庭坚传》:知舒州。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知政矣。 2.典:主持;主管。如《书·尧典》:命汝典乐。《三国志·吴仪传》:专典机密。 3.主:主持,掌管。如①《世说新语·政事》: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②方苞《狱中杂记》:主缚者亦然,不如何欲,缚时既先折筋骨。4.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如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5.下车:新官到任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后汉书·张衡传》 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新唐书·魏微传》: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8.秩满:官吏任期届满。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裁朞月,便自求解退。《南史·虞寄传》其年秩满,解尹,加散骑常侍,将军、尚书竝如故。《陈书·袁枢传》 9.行部:巡行部属(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署,考察刑政,称为行部。)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 (四)表示官员调动的词语 1.右迁:升职 2.左迁:贬职 3.谪:贬官或发配边疆 (五)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1.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 职; 3.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 以官职; 4.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前太守臣逵 察臣孝廉” 5.进:推荐“教以推贤进士” 升迁“而仕卒不进” 6.拜:授予官职; 1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翻译.docx

精品文档 文言虚词小故事解析及翻译 " 而 "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 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 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 (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 书生终日而(7)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 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 11)。 【解析】 (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 ( 并且 ) 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条 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何 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却比兰 草的颜色更深。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地枯坐 思考啊。大家回应她。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众人都 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 何 " “徐公何( 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 所据何( 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 5) 人能忘情耶?何以( 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解析】 (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 ( 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 ;相当于“为什么”、 “什么”、“什么原因”。 (3)代词,做宾语,什么。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 (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 (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 【译文】“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这样说)本来是错误的,但他的妻子这样 说,为什么呢?她依据什么(才这样说)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爱自己的老公 很深啊。哎,感情造成的谬误多么大啊!但是什么人能够忘情呢?拿什么消除这种弊 端,希望您能教给我(一个)好办法,怎么样? " 乎 "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 乎( 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 3),赋敛之毒

(完整版)高考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学生版)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小故事 1.而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婉贞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思也。众应之。既而(),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其行,乃巾帼英杰而()。 2.何 “徐公何()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也?其所据何()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其大也!然何()人能忘情耶?何以()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 3.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而王胡为乎()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 4.乃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大为感佩,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无乃()自高耳。 5.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无闻邪,其()

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6.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委政不佞之人,则李唐且()亡,必矣。且夫()志士且如()河水清且()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 7.若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人之思,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龙之一爪也。 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8.所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钦。以其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沽名钓誉矣。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以教人向上者也。9.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此为()至理,当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巫所惑。巫者,以诡为()业,其所为()皆为()利也。故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 10.焉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狭狭焉(),未料有伏焉(),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