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读书笔记——君主论

读书笔记——君主论

读书笔记——君主论
读书笔记——君主论

读书笔记——君主论

一、背景简介

在15世纪后期,以意大利为发源地,掀起了狂风暴雨般的文艺复兴运动,并席卷整个欧洲。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涌现出来了达芬奇,马基雅维利这样的巨人。他们如彗星般划过天空,为后人留下了无法估量的精神遗产。《君主论》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杰作。马基雅维利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日,却是他的学术上的成功之时,去职后,他所完成的第一部著作便是这本惊世骇俗的《君主论》,而《君主论》是马基雅维利对佛罗伦萨百年间“政治实践与激烈革命”的总结,也是他本人从政10余年的理论教训。是对政治斗争技巧的验尸报告。《君主论》旨在从历史及现实中发现出王国如何取得,如何保有极其丧失之道。

《君主论》也正是他写过君王的治世知道与史鉴。所以《君主论》既是一部学术专著,又是一本特殊时代的宣传鼓动作品。面对意大利长期分裂所造成的恶果,他在《君主论》中提出只有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才能抑制内乱,抵御外辱,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他虽然崇尚共和制度,但“君王倘能运用他的强大而不受制约的权力,动用一切公开或隐蔽的手段,以拯救意大利于水火之中,那么,实行君主制也未尝不是一件让人向往的事”。

对于马基雅维利,目的才是他关注的对象,而手段却是处于道德规范之外的,可以独立研究的技术性问题,它与目的并不构成任何道德上的联系。在讨论君主的统治方式和权术谋求时,他他把博尔贾当做效仿的榜样,认为无论何种手段只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就都是可取的,并应当加以肯定。这一整套政治思想,充分反映了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建立强大而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进步要求。

马基雅维利不可否认的是一名爱国者,假如他对于那些蹂躏他的国土、践踏他美好家园的蛮族无动于衷,没有憎恨的话,他就不是人类的一员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强于他的本身。所以此书的核心部分也正是立足于他的爱国精神。

二、内容综述

我大致将本书主要分为对君主国的论述、对国家武力的论述、对君主统治方式的论述以及对意大利现实问题及解决方法的论述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第一章到第十一章讲的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君主国,十二到第十四章是本书的第二部分讲的是国家应所具有的武力。十五到二十三章为第三部分指君主的统治方式及其处世之道。最后一个部分为二十四到二十六章寄予了作者对意大利复兴的期许。

第一部分:虽说是对各种君主国的论述,但是是以依赖自己武力和德行才干所取得的新的君主国为核心。并列举出摩西、居鲁士、忒修斯等成功范例。在第一部分中,前两章首先是写给合法君主的,而合法的君主最为人所熟知的后嗣世袭继承。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开始的时候,几乎完全遵循传统习俗,称世袭君主为“自然君主”。他提出,自然地体制安排,与既定的体制安排和惯例的体制安排等同一致,也与普通的体制安排和合理的体制安排等同一致。他在最初的两章中,只使用当时的意大利为证。在第三章中,他继续谈论“自然的体制安排和普通的体制安排”,“普通的体制安排和合理的体制安排”。但是他表明,自然对于既定体制,并不比对于推翻既定体制更为赞许,或者,更一般的来表述,自然的体制安

排和普通的体制安排,与惯例的体制安排之间形成某种紧张态势:鉴于征服攫取的欲念是“自然和寻常的”。第四章至第六章几乎全为古代列证,分析那些立国的先贤所取得成就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德行才干而不是偶然机遇,是他们所建立的全新的体制和秩序。第一部分的最后几章则是对旧有君主国君主的专门论述,或者是一些教会君主国。

第二部分:讨论的是独立的君主国所应具有的武力。在此部分中马基雅维利列举了三种武力,及客军、雇佣军,本国军。他分两章对此分别加以比较。指出了雇佣军战斗力不强会使国家遭受外敌入侵;而客军本身极具危险性;最后得出了:“一切国家,无论是新兴国家还是旧的国家或者混合国家,其最主要的根基在于拥有健全的制度、完善的法律和优良的军队。如果没有优良的军队,那就不可能有优良健全的法律这一结论。”在第二部分的最后一章则是以最伟大的例子居鲁士作为对上述观点的证明。

第三部分:君主的统治方式及其处世之道并加以证明,第三部分可以看作是马基雅维利对传统观点的挑战与反驳。他不仅对君主传统的治国方式:身体力行,树德务滋和正理平治发出挑战指出君主不能完全拥有这些美德,也不应该效仿这些美德。他论述道:假如我们细细推敲,就会查觉某些事情表面上是好事,可是君主照做就会自掘坟墓;另一些事表面上看起来是恶性,但是如果君主照办了,却会给他乃至国家带来莫大的福祉。并肯定的说道君主为着使自己的臣民同心同德,对于残暴的恶名就没有必要介意。要懂得如何善用善性,维护自己的美名,又可言行不一或以正当理由粉饰自己的恶行,恩威并施而不引起憎恨,玩弄权术以达长治久安的目的。当守信对君主有利时,君主就应当守信,否则就不需要守信。而他最为人所批判的便是那句“君主必须是一头能认识陷阱的狐狸,同时又是一头能使豺狼惊骇的狮子。关于君主如何选用贤明的大臣,马基雅维里的方法也有着实际的操作价值。他的标准是看他们处事第一考虑的利益是自己还是国家。对于那些考虑国家的贤臣要在物质上和荣誉上的巨大给与,这样君臣才能和谐同事。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也是马基雅维里的论调,他强调,就君主自身来说,一个被贵族所支持和推选的君主远没有一个受人民支持的君主来的安全可靠;一定不能让人民憎恨,否则再多的堡垒都是没用的。第三部分正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是真正写给君主的部分。

第四部分:是《君主论》中最富现实意义的部分,起到了特殊时代的宣传鼓动作用。他首先鼓动的是人民不要依赖于命运,指出命运只是行动的一半主宰,但是它留下的其余一半或者几乎一半全由我们自己支配。也提示君主:任何一位君主只要他是完全听命运摆布的话,命运变化之是就是他的垮台之日。最为重要的鼓动便是奉劝所有的君主与人民将意大利从蛮族手中解放出来,给意大利带来新的荣光。纵观全书,马基雅维利讨论了君主带领人民奠定国家的必由之路,它在展开论证的时候逻辑严密,具有科学的公正性;临到结尾,马基雅维利自己成了人民,与人民融为一体;但这不是“一般”意义的人民,他成了他们的自觉的喉舌,并且他也感觉到这一点,他感觉到自己与他们的认同。这么看来,整个“逻辑”过程不过是人民的自我反思,是在人民意识中做出的内在推理,到结尾发出情不自禁的呼号。激情,从对自身的推论,发展到“激动”、狂热和对行动的迷恋。正因为如此,《君主论》的尾声就不是僵硬的东西;必须把它理解为作品的必要成分,甚至必须把这一成分理解成为全书的点睛之笔。

总结:回顾一下当时读这本书的历程。马基雅维利,一个颇受争议的名字。其著名的理论为“君王须兼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也许有人会说他的观点偏激,其实如果能够理性地换位思考一下就会明白马基雅维利所真正所要阐述的角度。首先,假如“君王须兼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那么他一定会记恨马基雅维利所说的狮子与狐狸的理论。因为他无情地拔光了统治者赖以生存以及保护自己不受羞辱的衣服。那么大众呢?是否因为马基雅维利揭露了一条真理而非常爱戴他?结果相反,大众在无情地鞭挞他以及他的著作,直至今日都颇受争议。懂得他的人,

在无情地骂他,因为他说出了所有的秘密。而不懂得他的人更骂他,因为误解。或许他也是在用一个激烈的方式在警醒世人吧。也有人说他是自私、自利、残暴、势利的代名词,可就是这样一个满篇书写自私自利的人,在动用自己的一切力量保护自己的家园。唯一的儿子战死疆场,以至无后。这样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人,这绝非能用上述所说的这些词语能够描绘。也许用道家的相对理论来解释就能够明白了。满口忠信仁义而一点缺点都没有的人,必定能够在他干净的外表下容纳下所有最脏的污垢。而一个看似最肮脏的人,注定知道最脏的是什么,也必然对灵魂的纯净与正直更加珍视。马基雅维利,一个用最偏激语言来刺激世界的锥子。

三、《君主论》中的政治哲学

一、关于道德,《君主论》中的政治哲学是来自经验的,以马基雅维利本人的事业经验为基础,对于他来说目的才是关注的对象,而手段却是道德规范之外的,可以独立研究的技术性问题,它与目的并不构成任何道德联系,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他表面上也不顾及目的的为善为恶,而他的目的却是被人所称道的。《君主论》也正是讲政治上的不诚实在心智上加以诚实的思考。《君主论》通篇所提倡的那些违反道德的政策也正是基于全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二、关于人性起源,对个人的启发马基雅维里对与人性的假设,他所认为人是自私和总是寻求自身利益的、忘恩负义、不知回报、忘记自己被剥夺的财产和妻女要不忘记杀死自己父亲的仇恨要困难的多,所以他建议君主在仁慈和残酷之间因该选择残酷,而不用总是仁慈,但其中要保持人名不对自己的残酷而不产生仇恨。他从历史中得到具体的做法,所有被杀的人都要经过正式的审判和定罪,这样才能保证威严、表面上的仁慈和正义。他的想法是和荀子“人之出,性本恶”的说法是一致的,但不同的是荀子是劝解人们要学习,以弥补自身的不足,而他是从不同的角度说了解决方法。

三、对神学的认知,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当然也对是人类从神学中这一历史课题走出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马克思曾经对《君主论》进行了客观的评价:“马基雅维利等人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从而摆脱神学的束缚”这就是他进步之处。从但丁神坛走下的马基雅弗利,开始面对历史史实的时侯,人类毕竟是向前进了一大步。

四、《君主论》对我个人的启示

表面上《君主论》是写给君王的治国之道,但实际上也是写给个人的处世之道,从中可以领悟到只要认准一个目标那就踏踏实实走下去。以及不能认由命运摆布,把命运掌握在个人手中,因为“命运易变,人性难易”竞争极端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当利用他的思想,完成自己的崛起。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终究取决于我们自己。

整本书中讨论关于命运对君主的影响的那一章是最精彩和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马基雅维里强调命运有强大的力量,但也只能主宰一半的人生的成败。命运就像一条泛滥肆虐的河流,但只有对那些没有做好防护抵御的人面前才显现出了她的威力来,而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并不可怕。她是一个女子,需要去征服,她更喜欢做事勇猛果敢的人。马基雅维里指出只有人的做法符合时代对他要求,他才能战胜命运,否则就会被命运所打败。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他的这种人身观和历史价值观对后人是有巨大影响的。

综合而言,《君主论》对个人启示在于此外,马基雅维利还提出了人们应当依靠自身的智慧力量,征服命运,有所作为。

《君主论》读后感篇一 “君王需兼有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题记 《君主论》这本书一开始是马基雅维利为了向美第奇家族证明自己的效忠之意而出现的。他只想得到允许,重返公共生活。因为在此之前,一直效忠于共和国的他在其领导失败后并没有随首脑们离开,而是留在佛罗伦萨等待美第奇家族归国并祈求能为国家效力,可是美第奇家族并不愿意那样,而是将他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虽然最终被营救却也只得远离公共生活。 而命运的双手总是玩弄马基雅维利,当马基雅维利在有生之年的最后一年中,终于获得美第奇家族批准返回佛罗伦萨的公共生活,但是那一年,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大败罗马教皇,罗马教廷支持的美第奇家族再次被佛罗伦萨的人民*和驱逐,佛罗伦萨共和国恢复。 这样马基雅维利再次被驱逐出公共生活。这一年,他悲惨去世。直到400 年后,他的梦想才得以实现意大利才统一。 虽然这本书总是被评价为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 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应该被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细细琢磨而不是以现在的道德水平来衡量当时状况下的事情,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如普通大众一般觉得这本书是如此邪恶。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意大利仅仅是又一个又一个很小的国家构成的,它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它的经济并不是那么发达可以直接抵御外敌,它们必须联合却又互相抵触着。 每个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维持一种政治生命,但是由于贵族和人民之间的以及贵族各党派之间长期冲突使得城市共和国无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种冲突带来了暴政。 因此,在这种历史背景条件下,我觉得《君主论》所宣扬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各种历史的种种迹象也曾表明只有强有力的甚至是偏激的政治领导去统一混乱的局面后,逐步改善才可以达到一种和平。如果没有如同《君主论》中那样强有力的就不能完成统一从而使国家和平安稳。 在本书中马基雅维利提到:“一个君主,尤其是一个权利尚未巩固的君主,应该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由此一小小一句话,也

浙江大学 君主论- 读书报告

1. 《君主论》概览 1.1背景 1.1.1时代背景 ?马基雅维利出生于1469年。 ?1513年开始写《君主论》。 ?以弗洛伦撒为中心,意大利在十四五世纪开始了文艺复兴,也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萌芽地。 ?意大利政治体制不成熟,封建,分裂状态:(米兰公国,威尼斯共和国,弗洛伦撒共和国,那波利王国,教皇辖地)。 ?1454年缔结洛迪条约,进入一段和平时期,黄金时期。马基雅维利生于此。 1.1.2作者背景 ?马基雅维利出生于贵族家庭,受到良好教育,服官。 ?弗洛伦撒面临外地入侵,马基雅维利倡导国民军,担任佛罗伦萨军令局局长,在之后的战争中取得辉煌胜利。 ?之后国民军遇到失败,1512年弗洛伦撒共和国瓦解,君主制复辟,马基雅维利入狱,被放逐。 ?这里要说到一个重点,就是马基维维李被放逐以后。 ?共和国瓦解后,马基雅维利没有出走,而是希望能留在新政府中,然而他被入狱最后放逐。之后他进入了贫穷的村夫生活,并且子女多负担过重无力纳税,多次欠税。然而他在晚上过着一种严肃而愉快的精神生活,换上朝服,进入古人所在的往昔的宫廷,与古人对话。马基雅维利就是在这段时间完成了君主论。 1.2内容简述 ?对君主国类型与如何统治这种类型的君主国的讨论 ?旧有的(世袭)君主国 ?不是重点,一般都很好维护 ?混合君主国(半新不新) 从不同侧面进行了讨论

?新旧国家是否共通语言文化 ?占领前是君主统治:是否中央集权还是诸侯管理地方 ?占领前是自由形态(共和国) ?新君主国 根据君主国的类型进行了讨论 ?依靠自己的武力与能力 ?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幸运 ?通过邪恶之道的 ?由市民或贵族选举的(半傀儡性质) ?教会的君主国 ?论君主国的军事力量 ?军事力量的必要性 ?军事力量的种类: ?君主自己的军队(对应于马基维维李一直渴望建立的国民军)?雇佣军 ?国外强大势力的援军 ?混合军队 ?君主应该具有的品德以及如何行动 ?慷慨- 吝啬 ?残酷- 仁慈 ?守信 ?避免蔑视与憎恨 ?关于堡垒 ?大臣与献媚者

《君主论》读后感 君王须兼有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出生在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从小也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是他的父亲贝纳尔却嗜书如命,不惜血本设置了一间私人藏书室。里面收集了不少希腊和罗马哲学家的书籍,还有几部修辞学大师的作品,以及多卷意大利史。也正是如此,马基雅维利才可以阅读这些书籍为其以后的政治思想发展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少年的马基雅维利就参加了起义来反对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独裁的他,在共和国首席秘书的支持下成为自由执政十人委员会的秘书。他主要负责监督国防和外交事务。也正是这种外交使他见识了超出佛罗伦萨更为广阔的世界也使他成就了自己杰出的口才。可是命运女神总是喜怒无常。西班牙军队占领了佛罗伦萨,共和国领袖纷纷出逃,被驱逐的前统治者美第奇家族回国。马基雅维利并没有随共和国领袖们一同出逃。而是留在了佛罗伦萨等待美第奇家族的归国。他向美第奇家族祈求希望能够继续报效国家,可是事与愿违。美第奇家族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马基雅维利逮捕入狱。虽然经过多方营救,他虽不在狱中却也不能返回公

共生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折磨。在后来的14年,他不停的写信给美第奇家族和罗马教皇以示效忠之意。其中就有《君主论》这本书是献给美第奇家族的领导者的。可是都毫无音信石沉大海。在这漫长的14年当中,他白天劳作晚上读书,就如中国古代贤士一般,或如性情旷达的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一般。在他临终的最后一年,他终于获得了美第奇家族的批准返回公共生活,可是这一年,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大败罗马教皇,罗马教廷支持的美第奇家族再次被佛罗伦萨人民推翻和驱逐,佛罗伦萨共和国恢复其统治。然而此时的马基雅维利再次被指认为叛徒,再次被驱逐出了公共生活。也就是在这一年,马基雅维利凄惨去世。 在400多年后,马基雅维利的梦想才逐渐得以实现,意大利也终于完成了统一。就像许多著名的人物一样。马基雅维利在生前并不如他逝世之后出名。因为大多名人都是预言家一样的存在,他们的思想超前。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们所能认知的。 人们在后来漫长的时光当中,对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评价最多的便是这是一本充满邪恶言语的书,是受到恶魔的启示后完成的书。可是我在这里想要阐述的是,这本书并不能被称之为邪恶,而是一本描述现实的预言之书。人们是在400年后才开始热议这本书的,所以往往大多数读者都是根据自己的认知以及自

《君主论》读书笔记 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在世界历史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他们也是很有争议的两个角色。我们不妨暂且抛却这些争议不谈,先来了解一下马基雅维利和《君主论》的一些基本历史背景。 马基雅维利生活在15~16世纪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之下,出生在意大利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未能受系统教育,属自学成才。1498年,梅迪奇家族被驱逐,马基雅维利被任命为佛罗伦萨第二国务秘书,并在此位置上任职14年。在此期间,他亲眼目睹了他国统一的王权为国家带来的兴旺发达,从而思考意大利的问题和症结所在。之后,由于1512年民军的失败及梅迪奇家族在西班牙的扶植下在此回到佛罗伦萨掌权,马基雅维利失掉了自己的政治职位,过上一种隐居的生活。也正是在这个期间,他的政治思想代表作《君主论》、《论李维》和军事思想代表作《战争的艺术》得以完成。 在《君主论》这本书中,主要谈论了三个大方面的内容,笔者将其概括为:一、君主如何获得权力并维护在统治地区内的权力;二、君主对军事力量的掌控方式;三、君主的个人品格或者品行对国家的影响。 第一部分中,按照马基雅维利的观点,君主获得统治权力的方式又可分为两个方面:通过继承获得权力和通过占领新土地而获得的权力。在这两个方面中,马基雅维利主要侧重于论证如何维护在新占领区域的权力。他认为,维护在此类地区权力的最好方式有三种:一、摧毁原来的政治体制;二、御驾亲临驻守在那里;三、允许他们生活在自己的法律之下,对他们收取贡赋并且在这些地区中扶植一个使之与君主保持友好关系的寡头政府。而当这些地区反抗的时候,应该及时予以镇压,因为,背叛的地方后来第二次被占领之后,它们就很难再丢失了。1而对于第一部分中的另外一种获得权力的方式——世袭权力,马基雅维利给出的维护此钟权力的方式是尽量沿用之前争议不大的政策和措施,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政策是具有连续性的,此时不便进行较大的改革,因为在作者看来,“一次改革通常总是为下一次改革的建筑留下一面可供持续建造的齿状墙”2。 第二部分中,作者重点阐述了有关国家、君主与的关系。作者将军队分为自己的军队、雇佣军、援军和混合军,君主依靠这几种军队中的一种或几种来获取和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力。在这几种军队中,只有自己的军队才是最可靠的,其他的军队对君主和国家来说都有或多或少的局限性,对此书中已有说明,在这就不再一一赘述。简言之,作者对于这几种军队得出的结论 1《君主论》第三章“论混合的君主国” 2《君主论》第二章“论世袭的君主国”

《君主论》读后感3000字 “君王须兼有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君主论》马基雅维利出生在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从小也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是他的父亲贝纳尔却嗜书如命,不惜血本设置了一间私人藏书室。里面收集了不少希腊和罗马哲学家的书籍,还有几部修辞学大师的作品,以及多卷意大利史。也正是如此,马基雅维利才可以阅读这些书籍为其以后的政治思想发展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少年的马基雅维利就参加了起义来反对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独裁的他,在共和国首席秘书的支持下成为自由执政十人委员会的秘书。他主要负责监督国防和外交事务。也正是这种外交使他见识了超出佛罗伦萨更为广阔的世界也使他成就了自己杰出的口才。可是命运女神总是喜怒无常。西班牙军队占领了佛罗伦萨,共和国领袖纷纷出逃,被驱逐的前统治者美第奇家族回国。马基雅维利并没有随共和国领袖们一同出逃。而是留在了佛罗伦萨等待美第奇家族的归国。他向美第奇家族祈求希望能够继续报效国家,可是事与愿违。美第奇家族以莫须有的罪名将马基雅维利逮捕入狱。虽然经过多方营救,他虽不在狱中却也不能返回公共生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折磨。在后来的14年,他不停的写信给美第奇家族和罗马教皇以示效忠之意。其中就有《君主论》这本书是献给美第奇家族的领导者的。可是都毫无音信石沉大海。在这漫长的14年当中,他白天劳作晚上读书,就如中国古代贤士一般,或如性情旷达的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一般。在他临终的最后一年,他终于获得了美第奇家族的批准返回公共生活,可是这一年,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大败罗马教皇,罗马教廷支持的美第奇家族再次被佛罗伦萨人民推翻和驱逐,佛罗伦萨共和国恢复其统治。然而此时的马基雅维利再次被指认为叛徒,再次被驱逐出了公共生活。也就是在这一年,马基雅维利凄惨去世。在400多年后,马基雅维利的梦想才逐渐得以实现,意大利也终于完成了统一。就像许多著名的人物一样。马基雅维利在生前并不如他逝世之后出名。因为大多名人都是预言家一样的存在,他们的思想超前。并不是同一时代的人们所能认知的。人们在后来漫长的时光当中,对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评价最多的便是这是一本充满邪恶言语的书,是受到恶魔的启示后完成的书。可是我在这里想要阐述的是,这本书并不能被称之为邪恶,而是一本描述现实的预言之书。人们是在400年后才开始热议这本书的,所以往往大多数读者都是根据自己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时代背景所受教育来评价这本书,从而使得很多人对《君主论》这本书有所误解。在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时代,意大利还没有完成统一,仅仅是一个个城邦组成的小国家。而亚平宁半岛在英国,法兰西,西班牙这些强国的中间,封建割据。谁也不会想到16世纪的意大利会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世界贸易中心在这个时候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经济收到严重影响,意大利版图上还有五个小国家不停处于抗衡制约状态,贸易不稳定,还受到强国的威胁。而马基雅维利作为外加官更是亲眼目睹了这种弱肉强食的局面,也经历了一场场腥风血雨。使得他希望国家统一,从而强大起来。在《君主论》这本书中,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性本恶。正如同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及众多法学家的想法一样。“关于人类,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危难,追逐利益的。当你对他们有好处的时候,他们整个人儿都属于你的。。。。。。。当需要还很遥远的时候,他们表示愿意为你流血,奉献自己的财产、性命和自己的子女,可是到了这种需要即将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背弃你了”。也正是由于性恶论的基础,马基雅维利随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治无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马基雅维利在书中写道。他认为,一位君主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就可以摒弃一切道德,运用权术,软硬兼施,背弃信义。完全打破了传统文化道德所提倡的君主要以德服人,要推崇德政的传统思想。“一个君主,尤其是一个权利尚未巩固的君主,应该的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因为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如果一个君主在一群恶人之中行善必定会带来殃及人民幸福生活的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与《圣经》齐名,被称为邪恶的圣经,这本书的立论基础是人性本恶论,他所描述的人性之恶,主要是以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背景下的现实社会中人的各种丑恶现象为蓝本的。要是高中时期的我,读完君主论,一定会对其十分推崇,然后心中坚信着人性本恶的理论,最后干一些愤世嫉俗的事情。但是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有独立人格,健全的大脑以及还未泯灭的良知的二十一世纪大学生,我对这本书上的某些看法不敢苟同。 之前,我对孔子那一套“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感觉十分不耐烦,但是对类似于像君主论这样:告诉我,我该怎么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宣扬“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这样极端做法的书籍非常感兴趣。但是经过一系列的事情,我认为我的想法是有问题的,世界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黑暗,或许是因为我还没有步入社会,没有见识过社会的阴暗面。但是社会就算再黑暗,我认为社会上总还是有正义的光明的。下面我简要介绍君主论。 《君主论》这本书共有二十六章。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君主权力的形式、来源、管理和维持。 第一部分(1—11),作者论述了君主国的种类以及获得它们的方式。君主国包括:世袭的、混合的、市民的、教会的这么四种,获取君主国的方式包括: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依靠他人的军队和依靠幸运获得、通过犯罪方式获得。 第二部分(11—14),作者论述了军队的种类和君主在军事方面的责任。军队包括:援军、混合军、雇佣军和自己的军队。从政治的角度讲,任何军队都代表了一定的利益集团,军队为自己实质领导服务。所以,要让军队效忠,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军队,其他的军队都是建立在其他利益基础之上,无法反应和执行君主的意志。在军事方面,英明的君主应该:整顿军队训练士卒,思考战略,博览历史,分析成败。 第三部分(15—23),作者论述了君主如何维持国家。在涉及褒贬、慷慨与吝啬、残酷与仁慈、被人爱戴与使人畏惧、是否守信、遭人鄙视与憎恨等方面,君主应该以国家利益和人民立场为重,为维护国家利益,甚至不惜任何代价。

读书报告2——君主论 在读《君主论》之前,我在政治学、伦理学等方面几乎是一张白纸。这倒不是说,我对某些相关的问题没有产生过任何疑惑或看法。对于君主的统治术,接触最多的恐怕在各种古装电视剧上。对于当中统治者的种种做法,我基于自己心中的自然法,以一个普通人,或者如说马基雅维里所说的平民的角度,也总有着这样或那样或褒或贬的评判。至于我所说的一张白纸,在读完《君主论》后感触尤深,指的是从理性的角度。 之前的种种评判,是我,作为一个毫无统治责任人,基于道德而得出的。这种方式,与评价一个身边的人无异。而我的立场是什么呢?是看他的做法有没有损及他人,或有没有在他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而现在,经过马基雅维里的一番阐释之后,我不仅觉得这是不必要的品质,反而,如果从君主的角度,这是个相当要不得的评判方法!因为,正如作者所抨击过的,理想化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君主在国内进行统治活动时,人们总是有着各种利益的冲突,君主不可能不损及所有人,于是评判一个君主的好坏,看他是否损及他人必然是行不通的;至于对于外国,一个国家的统治活动应该是完全利己的,而从一个稍稍现实一点的角度来说,这必然会对他国造成损害,其中有着各种利用、欺骗。最保守的说,作为一个行为上很少损害邻国利益的国家,那么它的存在也是对邻国的损害。于是这世上没有这样的国家,因为如果曾经有,也会在其邻国稍稍有一点实力时被消灭掉。 至此,我好像自己很自觉的走入了马基雅维里的逻辑。这实在不是故意而为。在读《君主论》的过程中,我也有疑惑着照他的观点,什么才是道德、正义。但,请暂且撇开这些。假如我是一个统治者,那么他所阐释的做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我想作者在书中预设的君主统治的目的,是稳定地统治自己的国家。运用各种或高尚或无耻的诸手段,均是为此,于是这样的做法可以被诠释为:为达目的不惜一切手段。这句话说得是那么的赤裸,听起来是那么的邪恶,以至于相当多的反对他的人都是以这句话作为批判他的开始。很多人抨击马基雅维里,说他无耻,是“魔鬼的附身者”,对“人类实践理性的最粗暴的肢解”。那么我想请问这些人,如何统治才是对的、好的、不无耻的?采用诸多不同的手段,是否在统治的结果上能好过作者的目的“稳固的统治”?有人说这个目的是自私的,只是完完全全地从君主的角度来想。好,那么我们就从人民的角度想一想,有什么是比在一个稳定的政治统治下生活更好的生活状态?对内,作者主张君主要安抚善待人们,我们可以说那是出于统治目的,可是那终究是善待。当人们被长期的有保障的善待的时候,还在乎善待他们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吗?对外,我想作者对于战争的看法是最有代表性的:“人们绝不应当为了逃避一场战争而听任发生混乱,因为战争不是这样逃避的了的,延宕时日只是对自己不利而已”,并且,通常会引发今后更大的混乱。至于作者对为了拓宽领地而发动战争的看法,确实显示出了很不友好的样子,貌似与我们向往和平的普遍愿望相悖。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法律、道德,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人能否认,这是我们国际政治至今还奉行的原则),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国与国之间更像是在原始的自然界动物间的关系。那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者总是被强者毁灭。我们已经承认了,这是一个现实的世界,于是,弱者不被我打败,也总会被其他人灭亡,难道要等到其他强国不断地吞并弱者,直到与你一样强大了,再来进行强者间的对决吗?作者说了这是自取灭亡。况且,作者支持的战争是量力而行,绝非穷兵黩武。由此,这样的战争观又有什么问题呢?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渐渐走入了作者的逻辑,并且愈发觉得有道理。很多人批评说他的想法无耻,我却觉得,倒不如说是表达的太过赤裸,原原本本的将人的内心深处权衡取舍的过程表达了出来。其实从这个角度说,这恰恰是《君主论》的成功之处。因为人们要做出明智的决策,必然要学会去掌握能让他们做出明智决策的逻辑。而逻辑这东西,有些想法是人们内心深处产生,隐蔽到自己都或许意识不到的,这是很多时候我们说“只可意会,不可言

读马基雅维里《君主论》有感 DZ1433013 NJU李* 内容摘要:尼科洛·马基雅维里(1469-1527年)是文艺复兴时期博学多才的“巨人”,杰出的人文主义政治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堪称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着作之首的《君主论》,是他对佛罗伦萨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改革”,对历史和现实中各国统治者的政治经验,以及他本人多年从政阅历的理论总结。 关键词: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政治学说《君主论》 正文: 作者的时代背景及生平与着作 16世纪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世界市场的扩大,促使欧洲的商业贸易空前发展。以意大利为代表,城市得到迅猛发展,米兰、热那亚、威尼斯、佛罗伦萨成为欧洲的经济先导。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厂手工业和农牧场开始出现。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早期无产阶级同时出现,瓦解了封建社会制度的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形成。封建贵族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特权地位,加紧对劳动群众的压迫和剥削,阻碍和破坏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世纪以来,天主教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以罗马教廷为首的教会组织,成了封建制度的组成部分和各国反动势力的国际中心。这就使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矛头,往往先指向封建教会。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在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发动了弘扬资产阶级思想的文化的运动和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在其中强大起来的国家为夺取欧洲霸权进行着斗争,而马基雅维里写作的目的就是使祖国意大利摆脱北方列强,包括教皇国的侵扰。 他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曾是一名教师,但当他出生后,家中除了四壁图书外已经一无所有,所以他没有多少受教育的机会,完全依靠自学。在他生活的年代,由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经济发展迟缓,政治上处于封建割据、领土分裂的境地;而此时欧洲的法国、英国及西班牙等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这些强国趁机而入,使得整个意大利处于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之中。1494年,法国入侵佛罗伦萨,当时的统治者美第奇家族不战而降,马基雅维里便参加了反对美第奇家族的起义,并与1498年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掌管军事外交的“十人委员会”秘书。负责外交和国防,经常出使各国,他看到佛罗伦萨的雇佣军军纪松弛,极力主张建立本国的国民军。1505年佛罗伦萨通过建立国民军的立法,成立国民军九人指挥委员会,马基雅维里担任委员会秘书,并在征服比萨,1509年比萨投降佛罗伦萨。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教皇的矛盾中,他到处出使游说,力图使其和解,避免将佛罗伦萨拖入战争,并加强武装以图自卫。但1512年,美第奇家族复辟,重掌佛罗伦

《君主论》读后感 《君主论》是一部政治哲学史。它语言浅显易懂但是思想深刻独到;它文章短小精悍但是史实真实;它的说理深入浅出,给读者很大的思考空间;它的思路清晰明了,给读者很清晰的布局设计。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的有些表述深受诟病,例如君主应狡黠如狐,也要凶猛如狮;如果限制君主讲诚信的条件不存在,那么君主就没有必要守信用,同时君主也不能一味的守信用,要学会随事而变;如果君主想自己的王国能长期稳定,那么君主不能只会行善,也要学会作恶,但是不能为民众轻视,更不能为民众痛恨等,但是我确认为他的思想似一把匕首,深刻剖析了君主的内心;他的语言如一双眼睛,敏锐洞析了君主的行为。《君主论》是一部深深扎根于现实土壤的哲学著作,文章中的语言犀利,露骨的展现了自己的思想,语言很少加以修饰,就是通过事例来证明自己思想的正确性。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言辞恳切地告诫君主要学会居安思危,关注内忧外患;君主要学会用人和远离谄媚者,主君要树立自己在民众中的权威性。作为对世界有些重要影响的著作,处于中世纪时期,作品受限于时代背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作品冲破了时代的藩篱,对政治发展的思考的有着新颖独到的见解。有人说它是人类历史迈向科学研究的郑重的一步,它是人类智慧在政治思想方面最精彩的表现。我认为它是人类理性和实践的结晶,它打破了神学的思维困境。 《君主论》从三个方面布局全书,它讲述了王国的获得、王国的维持与管理及王国的衰落,思路清晰的展现自己对“主君”的思考。正如B.罗素所言:“《君主论》旨在从历史及当代大事中,发现出那些国王如何取得、如何保有以及如何丧失之道。”在讲述王国取得的时候,他列举了世袭的王国、混合式王国、教会国王、市民王国等王国类型,在世袭王国中,他认为国王要谨守成章,不逾定制,乃长久治理之道。在混合式王国中,他认为君主有两件事必须要注意:一是要将旧统治者的血统彻底地斩断和消灭,二是对旧的习俗不可加以改变。在市民王国中,他认为是普通民众和贵族利益的博弈,可能会出现绝对政府、绝对自由或者相对混乱格局三种局面。 对于王国政权的维持,首先他认为国王应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常备军,不能依靠雇佣军或者他国援军,他们是无用甚至是危险的。就国王自身而言,他要慷慨与吝啬兼有,要残暴与宽厚兼有,要失信与守信兼有,同时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适当的性格,国王不能一味的追求贤惠与善良,可以说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与柏拉图《理想国》中所强调的贤人治国理念背道而行,或许这就是现实土壤中开出的思想花蕾。同时君主要学会想贤人请教,但是不能失去自己的权威,他只能允许臣民在自己同意的前提下献言或者国王可以与上层的少部分智囊团自由交流,君王的旨意不断更改,结果会被人轻视。君主要学会远离谄媚者,也要牢牢掌握军队的权利。 同时他也阐述不同君主通过不同手段获得王国的不同特点。对于君主失去自己的王国,他说:“绝不应该埋怨命运,而应该责怪自己的疏忽与无能。”如果君主想要长守疆土,他就要努力的完善自己,善用人才,控制人民。最后他告诫我们要学会与命运抗争,人与其谨慎,毋宁行险,因为命运是一个女人,如果你想要制服她,你就得打她,虐待她。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时代与环境之变易而变易其本性,那么他从来的佳运便不会背弃他了。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生活即使让我遍体鳞伤,我也要以更加强大的我去迎接未来的挑战。我们不能片面的理解马基雅维利,关于政治他提出了三个问题:目的问题、手段问题、权利问题。政治

这篇是寒假里读《君主论》时做的笔记,看完每个章节后INO将一些可借鉴的观点归纳了出来,表述上和作者可能有一些差异,因为这些已经是被INO“消化”的观点了。 关于作者马基雅维里,我最初是从南风窗上的一篇政治评论中认识到的,当时对他的观点非常赞赏,因为INO 一向对政客们那些含情脉脉的虚伪道德感到十分不适,因此偶尔的机会中,能够听到那么真实而具有魄力的声音,感到十分高兴。马基雅维里的政治学观点一直备受争议,甚至许多人将其成为恶魔的导师,但这丝毫没有降低政坛领袖们对他的狂热。事实也证明,在他死后至今的世界政坛里,许多颇具影响力的政治领导人依旧在遵循着他的理论行事。 如果把政治学课本上的满纸道德仁义和社会理想比作阳光和清风,那么马基雅维里的观点就好比一场激烈的暴风雨,你可以说那糟透了,但事实上我们总是离不开这糟糕的暴风雨。或许,这正式因为世界上仍有大片让阳光和清风无奈的灰霾还存在的缘故吧,该是有场大风把他们吹散了。 以下的笔记依照章节依次记录 第一章:君主国的种类和建设的缘由 管理有两种形式,一是权利制衡的共和形式,一是集权的君主形式,共和的形式是理想的,但由于往往管理的范围内暂无共和的条件和觉悟,因此才有必要采取集权的管理形式。 第二章:论世袭君主国 继承式的统治管理中,管理相对容易,只要在常务的事情上工作勤勉,不遇到大的意外和打击,就可以维持下去,并且这种平稳的统治管理的时间越久,稳定性就越强。 第三章:论混合君主国 全新创立的管理体系的维持相对较难,新建立的时候会有很多隐藏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暴露出来,比如被管理者的利益得不到实现或因管理者的承诺无法立刻兑现而产生的不满;支持管理者上台的人要求更多无法取得的利益,因此应该在矛盾暴露的初期就得到重视,用一切办法排除那些威胁管理权利的人,让其行动受限,削弱力量; 若是取得一个别人的管理位置,那么首先就要撤换全部忠诚于原管理者的人马,如果新职位下的体制与管理者原本的体制类似(比如相同地域具有相同文化,作为新的君主;或是在工作上占有类似性质的工作职位等),尽量保持原本的稳定,不要给治下的人群太多的变革和冲击; 若是取得一个别人的管理位置,而且这个位置的体制或性质与之前的完全不同,那么最好的巩固办法就是花尽可能多的时间亲自在新位置上进行督导,防微杜渐;或者有更好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的亲信人马放在新的位置上,同化、监督新领域那些不安分的人; 另外,在新的位置上,还必须留意第三势力的存在,比如统治区域的邻国,比如管理部门周边的其他部门,比如同一部门里的貌似中立的人士,应该成为这群第三势力中弱小者的保护者或是盟友,并不让其强大起来,并留意其中的势力强大者,尽可能削弱它的力量,避免让它捉住任何把柄; 必须注重防微杜渐; 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成绩的,就绝对不要和别人一起合作,尤其是和你势均力敌或者比你强大的人; 把能力强大的人放在自己的阵营里面,就要确定他有足够的忠心或着自己有足够能力制约他的行动; 第四章:亚历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国,在亚历山大死后为什么没有发生叛乱 君主的统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位君主和一群对他忠心的大臣进行管理;另一种是一位君主和各个具有一定独立势力的诸侯进行管理,前者稳定、团结,是理想的管理形式(除非窝里斗,否则不会动乱),是难以被分裂和战胜的;若是处于后者的状态,则均有潜在的被分裂的危机,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领到统治时间的长久削弱他们的分裂意识;这样的特性同样会体现在对手身上; 第五章:那些占领之前在各自法律下生活的城市或国家,应该如何统治 遇着这种情况,建议的办法就是彻底摧毁原统治体系和那些拥护者,并亲自在当地(职位上)督守; 第六章:论通过武力和能力获得的全新的君主国 在通过能力获得的新位置上,最重要和困难的事莫过于建立并推行新的制度,旧制度下的受益者会极力反对,而拥护新制度的人也会因为没有尝试过而半心半意,结果事当反对者进攻时,防守的只是一些半心半意的人。为此,解决的办法要么说服他们,要么强迫他们,前者通常效果糟糕,执行力差,后者一般利用武力、职权的控制力(革职、调任)能够起到很有效的作用;(此时需注意的一点是,采取有效的权谋之策时,也应该注重新制度的适时调整,否则将成为别人眼中的暴君,终不能长久) 第七章:论依靠他人的军队或走运而取得的新君主国 依靠他人的力量或走运而取得地位者,在取得的时候会非常顺利,但是管理的过程异常艰难而且不稳定,这种情况放在职场上面,类似通过金钱、人脉提拔而取得地位的情况,随时都有倒台的危险,与这种人合作也必须保持距离 第八章:论以邪恶之道窃取君主国的人们 从普通人跃居成君主还有两种方法,即依靠某种邪恶卑鄙的手段;或者是依靠同胞的帮助

君主论读书笔记 【篇一:《君主论》读后感】 读书笔记2 许多读过《君主论》的读者,一定都认为作者尼科洛的大胆和决绝 近乎残忍的“治国”手段不近人情,与我国过往历史上强调的“以仁治国”有极大出入。但是,纯粹的仁义用来治国却只是理想国度的治国 手段,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被称为暴君的不少,被称为仁君的确 实不多,但能以暴治国却能把国家治理好的却少之又少,我想秦始 皇算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如果马基雅维里知道秦始皇,我想他也 一定会把秦始皇这一君主列入他的“头号君主人物”,加以分析。马 基雅维里这一本《君主论》最能说服人的不是他精辟甚至偏激的语句,而是他充分利用了他所能了解和熟知的君主们的故事,包括他 们的崛起和执政,他们的事例成为马基雅维里证明他“独特”理论的 有力例子,难怪所有君主都争相模仿学习。 一、以伪善来治理国家 “人们总是认为,君主严守信义,正直坦率,不用诡计,这是多么值 得赞美呀!然而我们这个时代的经验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丰功伟绩 的君主们却并不重视遵守诺言,而是最懂得运用诡计使人晕头转向,并最终征服了那些盲目守信的人。 那些深知狐狸策略的人获得了成功,但是君主们必须深知如何掩饰 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伟大的骗子和伪君子。人们是那样的头 脑简单,目光短浅,为眼前的利益所支配,因此想要进行欺骗的人 总可以找到受骗者。 因此,一位君主事实上根本不必具有我前文所列举的那些优秀品质,但是却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一切,我甚至敢于断言,如果具备这些品 质并身体力行,那将深受其害,而如果总是显得具备这些品质,那 将受益匪浅。 因此,一位君主必须有一种精神准备,虽是顺应变化,当然,如我 所说,如果可能,他还是不要背离善良之道,但是,一旦需要,他 又必须懂得如何作恶。” 二、权力高度把握治理国家与民众 马基雅维利崇尚于对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君主论》提到:对人 们应该要么爱抚,要么铲除,因为人们会对所受的轻微侵犯进行报复,而对所受的重创就无能为力了,所以,人们对他人的侵害应该

读《君主论》有感 09行政管理1班黄桂康 学行政管理的我很早就知道《君主论》这本行政学奇书,据我所知,它是一本毁誉参半的作品,它的积极之处:客观且精辟为人们对政治斗争的内部结构提供了最好的“验尸报告”。也帮助那些处于分裂的国家的君主提供一个强而有力的政治思想参考,帮助其快速兴国。但同时它也是众多不正义的暴力革命的理论基础,如法国民主暴力革命,希特勒的法西斯专政思想来源都源于此。总的来说,它对后世世界的建构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 《纽约时报》评论,千百年来,人类写过三部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智慧奇书:一是《君主论》,二是《孙子兵法》,三是《智慧书》。而《君主论》是三者当中最富争议的一本奇书,其作者马基雅维利更是获得了毁与誉如此尖锐对立的名声:在否定者眼中,马基雅维利是“政治恶魔”、“罪恶的导师”、“邪恶的教唆犯”;而在肯定者眼中,马基雅维利则被称为西方“政治学之父”、“国家学说之父”。而我正是基于马其雅维利的两面极端的影响,才去读《君主论》的,通过阅读,我整理出如下理解: (一)《君主论》的背景、主要内容 《君主论》诞生在在文艺复兴前的意大利分裂时期,那时国家整体处于一个临近崩溃的状态,各小国分离乱政,百姓苦不堪言。而共和、民主的这些平等概念不适合于这个江河日下的国家,马基雅维利本是一个共和主义追随者,但是基于意大利这种情况,他觉得意大利需要一个强大的、有至上绝对权的政府来领导,因此他应势写下了《君主论》这本书。 《君主论》全书分为二十六章,主要分为四部分,主要论述了君主治国的思想、权术、法势的运用和管理手段,比较像我国的儒、法家思想。 第一部分中(1-11),作者认为,在各类君主国当中,世袭的君主国人民习惯了君主的统治,所以维持政权比在新建的君主国里要容易得多,只要不触犯祖宗之法,遇到意外随机应变就够了;而混合君主国要求君主针对不同情况,或者灭绝旧君主血统并保持当地原有法律和赋税,或者御驾亲征并长期驻守来巩固统治,或“把殖民派遣到那个国家的一两处要害地方,或者在那里驻扎大批的步兵和骑兵”。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取得的新君主国,取得时困难、保有时则容易;而依靠他人的军队或者因为走运而取得的新君主国,“登上宝座并没有什么麻烦,而想要坐稳宝座就困难重重”了。在以邪恶之道窃取的君主国中,君主能够巧妙地适用残酷手段,把坏事变成好事,可以稳定他的统治不受外部和内部的反对。在市民的君主国中,君主对于那些约束自己并不贪婪的贵族,应该给予荣誉并加以保护;而对那些不约束自己的,或利用他们,或防范他们,同时君主应当与人民保持友好关系,使他们对自己有所依赖和企求。在教会的君主国中,君主要妥善处理好教会权力的问题。 第二部分中(12—14),作者认为雇佣军和援军都是无用并且危险的。因为雇佣军的懒散怯懦无法保护本国或攻击别国,而其首领不论是平庸还是能干的,都有其害处;而援军不论胜败,都将不会给本国带来什么好处,“他们带来的危险比雇佣军还要多得多”;混合军比单纯是雇佣军或援军要好一点,但也会产生依赖性。只有“臣民、市民或属民”组成的本国军队才是最值得信赖的。“任何一个没有自己军队的君主国都是不稳固的”。“除了战争、训练和军事制度之外,君主不应该有任何其他的目标和思想”。 第三部分中(15—23),作者认为明智的君主应该学会承受吝啬之名,慷慨会最终损害了自己。君主不应介意残酷这个恶名,因为比起那些由于“仁慈”而引起整个社会危害的人要仁慈多了。“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更安全”,但要避免被人们所憎恶。君主应该学会善用野兽的方法,同时效仿狐狸与狮子,既能识别陷阱,又能震慑豺狼,当遵守诺言对自己不利时,就不该遵守诺言。君主必须避免贪婪和霸占臣民的财产,应该努力在行动中表现出伟大、英勇、严肃庄重和坚忍不拔以避免受到憎恨与蔑视。关于堡垒问题,“如果君主害怕外地超过

君主论 1、作为一个世袭王国的君王,只要他的所作所为不过分出格,亦即不犯天理难容的罪恶,那么他就可以为自己的臣民们所深深的拥戴。这是合乎常理的。P5 2、每一个变革是为另一个新变革做准备,并促成一个更新的变革的发生。P6(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具有必然性【自身的必然和社会的必然】;社会发展趋势是前进的、进化的)(eg:统治缺乏变革意识、弊端突出的世袭王国终究要被变革成强盛的国度所侵没) 3、一个君王要进入一块新的领地,首先必须取得该地臣民对你的好感。否则,当你进入这块土地时,那些因你的占地行为而不同程度遭受损害的臣民便都成了你的仇敌;况且,那些起初很忠实的帮助你征服这块土地的同僚们也很有可能成为你的反叛者,因为你并没有兑现你先前的许诺,你坐稳江山后,一反常态的指责他们微不足道的过失,至于他们的德行,在你的脑海中荡然无存。此时无论你的武力多么强大,他们照样要和你反目成仇。P7(正如中国古代倡导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据三国时的司马懿所说,其临死前对司马师和司马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诸侯;得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以及当今我国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一个领导者得民心不易,但是一旦民心所向,那么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以及领导者个人的利益实现都是具有很大的帮助的。)(讲究诚信十分重要,说到就要做到,例如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4、不论是谁,只要他想征服一块土地,并使之永保不失,他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或去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1)、对所得来的土地尚余存的残渣余孽必须斩草除根,不留隐患。(2)、维持该地区原有的法律和税制,若仓促废除它,臣民们会拐不过弯来。这样,在短时间内,实现旧疆域和新领地的国家统一是不难的。P9(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具有惯性思维,在认识上会比较重视以前的一些经验,突然改变他们所固有的传统的规章制度,短时间内他们将无所适从,正如国家的改革要一步一步的推进,切勿冒进【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因为这样不但不能推动国家的发展,有事甚至会产生阻碍或者破坏的消极影响。) 5、人若不受安抚,便待以被灭;人们往往会因为受到小小的伤害而燃起复仇之火,却不能因为自己受到毁灭性的伤害而从事复仇。因此,我们一旦欲加害于人,一定要害到使其无法翻身的地步,这样,对手的锐气丧失殆尽,我们就无须再去担心他的复仇之念了。P11(我认为此观点稍显片面,因为小的伤害尚可弥补,但是一旦造成毁灭性的伤害,那么将激起周围其它民众的愤怒,倘若在这些民众中有一个精明能干的领导人,那么将很可能引起一场新的战争,以发出他们对当前统治者的不满。) 6、谁若是要使别人势力强大,谁就是在自取灭亡。P21(反过来,这个道理可以运用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要想自己活得更久更有价值就必须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只有自己强大了才可以免受他人之辱)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观及其评价《君主论》读书笔记——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是西方乃至世界上的一部奇书,其奇就奇在他敢于在天主教居主导的世界中摒开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追求,公开地向君主提出使用权谋、为了权力不择手段这些背离公众价值的“肮脏”的思想。马基雅维利也是世界上较早把权力作为政治的核心进行研究的思想家,他的权力观使政治脱离了道德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马基雅维利也被称为“近代政治学之父”。 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一书提出了许多他对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权力的建议。他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君主应该拥有的品质,并通过辩证的解释来论证君主的正确做法。他主张君主要吝啬、要残忍、要像狐狸和狮子一样聪明和凶恶、必要的时候可以背信弃义、可以为恶、要让人民都畏惧他······这种种的主张都使马基雅维利显得极度的不道德。 但是,马基雅维利的这些主张都有自己的理由,他的一切理论的基础就是他的一个著名的主张“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也就是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至于他的这一主张是否正确,我们暂且不论,但就马基雅维利论证的过程来说,可以说是非常严谨的。他从正反两面预测了君主做法可能产生的后果,然后依据结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论证了非道德的合利益性,他的思维逻辑就是结果大于过程。 马基雅维利的这些主张到底对不对呢?要判断一个主张是那么,

正确还是错误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没有绝对正确的事物,只有符合实际的暂时正确的事物。依据这个思维,我更倾向于马基雅维利君主观的正确性。理由有以下两点:(1)目的的道德性 既然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观是建立在“目的总是证明手段的正确”这个理论基础上的,那么他所谓的目的就成为了其君主观正确与否的关键。马基雅维利在论述君主为什么要选择非道德行为的原因时,都是把道德、正义、理性作为最终目标的。比如马基雅维利在论述君主应该残酷的时候时他说“为了使自己的臣民团结一致和同心同德而残酷,比起那些坐视发生混乱、凶杀、劫掠而不顾的所谓仁慈,其实是仁慈的多了。君主也许想受人爱戴和令人敬畏二者兼备,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如果必须在二者间作出取舍,则令人畏惧比受人爱戴安全得多。”可 以看出,马基雅维利并不是排斥仁慈,而是对个别人的仁慈并不能带来大多数人的安全,这对于多数人是不仁慈的。也就是说,马基雅维利要实现的是全体人民的仁慈,是一个更宏观、更全面的仁慈观。这种全局观不仅体现在仁慈的论证中,而且普遍的存在于他的整本《君主论》中。在个人道德和全民道德中,马基雅维利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全民的道德。虽然他的理论中也有君主自身的利益考虑,但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马基雅维利的主张是牺牲君主的个人声望来成就全民的安全、利益和道德的献身主义精神,这是需要极大勇气和忍受孤独的。. (2)现实的不可为性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eb17946056.html,) 〔《君主论》读书笔记 3200字〕 《君主论》读后感 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是讲关于君主的,可能是想跟君主阐述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君主应该做什么,应该避免什么,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让自己的百姓生活安定。这些或许都是领导人应该拜读和学习的,而这本书似乎与我们这些老百姓相去甚远,却竟然能在20世 纪80年代被列为最有影响和最畅销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 带着这些疑惑我去拜读了这本西方的《厚黑学》。读罢,顿 时觉得豁然开朗,书中不仅有适合现代社会政治体系的观点,竟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书的—马基雅维里(1469- 1527)是意大利佛罗论萨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理论家、历史学家,同时又是一位政治 思想家。在马基雅维里的几本学术名著中,《君主论》是最 简练也是最有名的一部,但正是这一部代表作,使马基雅维里获得各种各样的名声,褒贬不一。伏尔泰说他是一个“邪

恶的歹徒”,休谟则称之为“伟大的天才”,恩格斯称马基雅维里为“巨人”,马克思也称他为近代政治学的先驱。 这本书共有二十六章。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君主权力的形式、、管理和维持。书中阐述了马基雅维利对当时文艺复 兴时期历史的一些了解和政权分类的一些观点。君主国包括:世袭的、混合的、市民的、教会的这么四种,获取君主国的方式包括: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依靠他人的军队和依靠幸运获得、通过犯罪方式获得。可以说,通过自己的军队和能力获得的君主国最为牢固,对君主国权力的进行了深入分析,教读者如何对当时的形势和权力分布进行分析,并协调这些力量。 在《君主论》当中,说明了君主应该如何治理军队,其中关于包括:援军、混合军、雇佣军和自己的军队。从雇佣军的论点更是对欧洲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 要的影响。军队包括:援军、混合军、雇佣军和自己的军队。从政治的角度讲,军队都代表了一定的利益集团,军队为自己实质领导服务。所以,要让军队效忠,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军队,其他的军队都是建立在其他利益基础之上,无法反应和执行君主的意志。在军事方面,英明的君主应该:整顿军队训练士卒,思考战略,博览历史,分析成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