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小学二年级数学苏教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课本第59页例1,第60页“想想做做”。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线段的认识以及用直尺画线段。该部分内容是学习测量的必要前提。线段是比较抽象的几何概念,所以教材在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时,特别注重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促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初步形成线段的概念。

学情分析

认识线段属于抽象概念课,而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比较低,这构成了学生思维水平与抽象数学概念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学生认识和理解线段概念的困难所在,所以在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线段时,主要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

通过仔细的观察,促使学生获得丰富而正确的表象,再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线段。在教学直尺画线段时,通过示范和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的。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教学“想想做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之中。

教学目标

1、让同学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并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

特征。

2、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

的条数,并能借助工具画线段。

3、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线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事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进一步加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可以借助工具画线段

难点:从图形中正确的数出线段的条数。

学具准备

一根棉线、一把直尺、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拿出一根直的吸管,一根弯的吸管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形状。

表格吸附跑道、跳绳、拔河、栅栏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弯曲和直。

2、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准备的一根棉线,随意的把它放在桌上。

观察线段的形状。然后像这样用手捏住这根线的两端,把它拉紧。

提问:与放在桌上相比,这根线拉紧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出: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后,它就直了。像这样把线拉直,

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3、揭示课题。

4、继续捏住这根线的两端,并把它拉紧,但两手位置一高一低。

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

换一根长一些的线,仍然用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拉紧。

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

5、揭示线段的图形。

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谈话: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指线段的图形)来表示,仔细观察

线段,在小组里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以后指名回答。

启发:知道图上的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什么吗?(线段的两端)

指出:这两个短短的线段表示线段的两端。我们把它叫做线段的端

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还有什么基本特征?

指名回答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设计意图:在线“曲”与“直”的变化中,从现实中的实物来感

受线的直,从具体到抽象。明确: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

看成线段。并通过位置、长短的变换,凸显“直”的共同属性。在

此基础上,出示线段图形,并通过观察交流认识线段的基本特征。】

二、感知线段的特征

1、第1题以课程工具包里面的游戏形式出示,先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判

断理由。

2、寻找生活中的线段

结合演示,指出:直尺、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同桌互相在直尺和课本面上指一指,说一说。

提问: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3、折线段

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正方形纸拿出来,对折,再打开。

启发:现在同学们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仔细观察,这条折痕也能看成一条

线段吗?为什么?

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

再问:可以把它看成一条线段吗?

追问:你还能折出比它段一些的折痕吗?

学生操作后组织交流,并指出:线段是有长短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2题。

第2题先示范数出正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再让学生分别数出其他的几个

图形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设计说明:找线段、折线段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征,用长方形纸折“线段”的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通过操作“创造”线段的

机会,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还让学生体会到线段是有长短的。从一组图形

中正确识别线段的练习,既可以反馈学生对线段概念的表征水平,又可以促

进学生内化对线段的认识。数出一些多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既巩固了

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又让学生体会到三角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

围成的。】

三、学习画线段

1、启发:如果让你画一条线段,你打算用什么工具来画?指名回答。

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来画线段。

提出要求:每人用直尺试着画一条线段。

学生各自操作,指名板演。

评点学生所画出的线段,强调:(1)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直

尺,使它不移动,然后沿直尺的边从左往右画;(2)画出的线段一

定要是直的,不能弯曲;(3)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

引导学生编出画线段儿歌。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想一想,

连接两点只能画几条线段?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后,先适当解释“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意思,再让

学生按照题目的要求画一画。

提问:画出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4、做“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题目后,谈话:这里有4个点,如果要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出几条?先自己在书上画一画,再和同学交

流。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共画

出了几条线段,是否在每两点之间都画了线段。

(2)启发:请同学们回顾下刚才画线段的过程,想一想,如果给出的点数再多一些,画出的线段条数会怎么样?(如果点的

条数越多,画出的线段的条数越多)

【设计意图:在画线段的过程中掌握画线段的方法,加深对

线段特征的体验。通过一组富有挑战性的练习,既帮助学生

进一步感知线段的特点,掌握画线段的方法;又为“两点确

定一条直线”等知识做了渗透,渗透点的个数和画出的线段

条数之间的联系,为以后探索和发现有关规律作一些准备。】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在数学王国里,你认识了一个新的伙伴,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呢?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线段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线段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引导先生阅历看法线段的活动进程,会描画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络先生生活的实践,培育先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亲密联络。 教学具预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不时〕、课件。 教学进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不时、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冤家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窗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入手操作,看法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看法线段 〔1〕师:你能想方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

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假定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中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相互指一指。 〔4〕师演示:同窗们捏住的毛线的中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以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状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觉得?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觉得?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具: 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学具: 直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请小朋友把你们带来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哪些东西是直的?把它们放在一起 (2)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摸一摸在这些直的东西中,除了直以外,你还有什么发现?(都有两头,可以摸得到) (3)如果我们把盒子边的一头看作一点,另一头看作一点,从一点到另一点直直的,就是线段,桌子上的什么东西可以看成线段?(注意讲“边”)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学生说一说、评一评。其实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4)刚才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线段,那关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质疑) (5)谁会把线段从它们身上搬下来?试一试,学生动手在纸上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你觉得谁画的是线段?为什么?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6)出示(不同位置的线段):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练习巩固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学生打手势表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号为什么只有2条线段?4号有3条线段,怎么看?) 3.度量线段长度 (1)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并且也会判断了,那么线段可以量出长度吗? (2)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固定,所以线段的长度可以量出来。 (3)说说量线段的方法?请你用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量出书上的线段的长度。 (4)订正答案。 二.画线段. 1.尝试画线段 (1)现在请你画一条长为3厘米的线段,你能画吗?试一试。(书上有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 (2)展示,订正画的结果。(怎样判断画的对吗?○1是不是线段?○2线段是不是3厘米长) 2.示范讲解: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再次画线段:你能用这种方法画一条7厘米的线段吗?巡视指导。 三.巩固反馈。 1.基础练习: (1)练习一的7题(说明理由) (2)练习一的8题 (3)练习一的10题:

(完整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学会读写几分之一.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 教具:月饼实物图、圆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长方形纸片5张、直尺、彩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学过了“平均分”,如果把14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把9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块? 把2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老师现在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应是几块呢?……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我们管它叫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出示一个月饼实物图,把它对折一下,从中间剪开.提问:老师把这个月饼怎么样了?(分成了2份)这两份的大小怎样?(一样大)说明老师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 提问:为什么说是平均分的?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就说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用 指导书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横线下面就写“2”,表示这样的1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

2.老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提问:我把这个圆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请一名同学到前面,分 同学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老师巡视) 么?(强调: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4.让学生用三等分的长方形纸动手折出三分之一,并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三分之一.提问:我们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小结: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要求同桌互相 5.让学生按要求折纸: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观察并填空: (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9页的例题,第60页的“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线段的认识以及用直尺画线段。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下定义。内容大体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通过观察,比较一根线拉直前后的样子,引入线段,使学生初步感知“线段是直的”;进而呈现线段的图形,使学生初步建立线段的直观表象。第二层次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明白这些物体的边以及纸的折痕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再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第三层次,教学用直尺或其他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学情分析: 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线段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

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15分钟) 1.感受线段的“直”。 师:老师这儿有个谜语,敢猜吗? 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服少不了。(毛线) 谈话: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小根毛线,请同学们将毛线摆在桌子上,我们来观察观察: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边演示边谈话: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这条线就由弯曲的变成怎样?(板书:直的)同学们自己动手拉拉看。 谈话:举起你拉直的毛线。大家看: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我们已经知道了线段都是直的。 【设计说明:利用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毛线由弯曲到直的变化,告诉学生这直的一段就是线段,学生很容易形成对线段最初的感受就 是直。选择毛线这个学生生活中很熟悉的物品引出学习内容,拉进学 生对“线段”这个知识的理解。】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在数学上,把它们叫做端点。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学习 内容二年级上册第4、5页内容及练习一第4、5题 学习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 难点教学重难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一、入境生趣 呈现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 台演示。 (预设: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 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二、设疑自探 组内交流1、出示自探内容及要求:【大屏幕出示】 自探内容及要求: (1)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 (2)判断一下下面哪些是线段

(3)试着画一条线段,想想应该怎么画。 2、学生解读自探要求。 3、学生根据自探要求进行独立思考。【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备课时没有预设到 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点】 4、整理个人研究成果,准备组内交流。 (1)组内交流个人研究成果。 (2)提出个性问题,组内共同协作解决。 教师预设: 学生对于线段的特点可能说的方面比较多,教师在巡视时要予以引导,主要总结出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 5、整理组内研究成果,准备全班交流。 三、解疑合探质疑补充1、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2、学生个体提出质疑,全班同学给予解答和补充。 教师预设: (1)、判断是否是线段时要引导学生从线段的特点来判断。 (2)、画线段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边演示边叙述,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3、教师的引导: 画线段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边演示边叙述,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设计有针对性的阶梯式练习,必要的题目教师课前解答出来,内容包括基本题、

线段的认识

线段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段,能用刻度尺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整厘米线段)。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线段的特征,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 策略与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 1、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用简笔画画的房子、大树、小草、自行车等) 2、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画是有怎样的线组合而成的,这些线有怎样的特点。 3、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二、探究体验。 1、认识线段。 (1)抽出绘画中作品的几条线段,教师说明,这些都是线段。 (2)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后,说明两边的点叫做端点。 (3)看图指出那些是线段。 (4)想一想:生活中那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 (5)度量线段的长度。 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请你量一量例4上面的三条线段各有几厘米。 2、画线段。 (1)、学生试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教师演示画线段的方法。 边演示边说明: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尺子的整厘米的刻度数是几厘米长,就是几厘米。 (3)、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方法画一条4厘米长度线段。 三、实践应用。 1、出示练习一的第7题,学生进行判断。 2、数一数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3、画一画。 画一条比4厘米长1厘米长的线段。 4、学生观察练习一第10题,然后在实际比一比。 5、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6、完成作业:练习一第8、9题。 板书设计: 线段 线段是直线,有两个端点画线段 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人教版数学1.4 认识线段教案

1.4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P5~6及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线段的特征。 2、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学生: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6(认识线段)。 1)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 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 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 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 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 3)认识线段是直的。 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拉直,现在呢?(是线段。)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 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4)找线段。 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 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 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 5)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教学例7(画线段)。 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 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 教师演示: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 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怎么画? 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 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word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例外?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例外?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线段的认识

线段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 课后小结: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评析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与评析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董清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学情分析: 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短。因此,在“量长度”这一单元中,教材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线段对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表示,再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一个森林运动会,好吗?瞧,小猫、小羊、小猴正在比赛立定跳远呢?请你们来做小裁判,看谁跳得最远,谁跳得最近?(媒体显示三个动物跳远的图片)

1、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根毛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1、启发:我们以前研究过桌面的形状,

几个与线段相关的数学图形, 教学评析: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得知识。教学中,教师

借助小动物跳远这一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来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又创设三个层次的“夺星练习”这一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练习情境,使学生在获取新知识之后,又能兴致盎然地投入巩固练习,获得对线段的更深层认识。 二、注重操作体验,感知认识。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能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进而将这种知识掌握得最牢固。在认识线段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放手让学生多次操作,深切体验。先让学生在“拉直曲线”的操作中,感受线段的特征,后又让学生“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生活中的线段,最后是让学生利用一些工具尝试着画线段,进一步形成对线段的表象。学生们也在这“再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树立了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注重练习开放,拓展思维。 练习形式多样有趣,富于开放性,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精心设计了“数线段──折线段──连线段”等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线段特征的认识,拓展学生对线段的认识,使学生在练习中充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之所在。

图形初步认识教案

图形初步认识教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案】图形的初步认识 罗央央 【教学内容】 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 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掌握整理和复习 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 1.直线、射线、线段的有关概念及表示方法。 2.垂线的性质。 3.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4.角平分线的概念。 5.余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6.垂线的画法。 【教学难点】 1.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区分。 2.比较角的大小。 3.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整理法,练习法。 【教学用具】 ppt,练习纸 【教学流程】 一、几何图形的知识点 这一章刚开始我们学习了几何图形,这是几何图形的知识框架。(一)几何体 1.那什么是几何图形?是的,我们把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 2.那什么是点、线、面、体?

体:几何体简称为体。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曲线和直线。 点: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3.知道了点、线、面、体的具体概念之后,那么这四者之间有着怎 样的关系呢?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4.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而点本身也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5.除了点、线、面、体称为几何图形之外,我们还把实物中抽象出 来的各种图形叫做几何图形。 6.那几何图形还可以分成什么? 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7.那什么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直线、三角形等。立体图形:图形所表示的各个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如圆柱体、圆锥。 8.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 9.那这些立体图形都是怎么得到得呢? (1)圆柱 圆柱是由一个矩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得到的。如图: 矩形abcd绕直线ab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一个圆柱。 旋转轴ab叫圆柱的轴。圆柱侧面上平行于轴的线段是圆柱的 母线。圆柱的母线长都相等。并且都等于圆柱的高。 (2)球体 半圆以它的直径为旋转轴,旋转所成的曲面叫做球面。 球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球。半圆的圆心叫做球心。 连结球心和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球的半径。 连结球面上两点并且经过球心的线段叫做球的直径。 (3)棱柱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 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4)圆锥 圆锥可以看作是由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如图, 把rt△abc绕直线ac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圆锥。

线段的认识

线段的认识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63页线段,完成想想说说和练习十八第1~6题 教学要求:⒈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感受线段的特征。 ⒉使学生学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⒊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线两根、小棒三根、直尺、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先让学生猜谜语: “同学们喜不喜欢猜谜语?”“喜欢” “今天,我们就来猜一个谜语” “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提问:“这是什么呢?” “线。” 二、揭题: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线。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线段。(板书课题:线段) 三、教学 ⒈引出线段的概念。 ⑴请小朋友将带来的红线放在桌面上。教师同时在投影仪上放一根弯曲的线。 问:“桌子上的线是什么样的?” 指出投影仪上的线也是弯的。拿出另一根黑线让学生双手捏着两端拉紧。 问:“怎么样了?” 指出:这时,两手间的一段直的线就是线段。 ⒉比较,揭示线段的本质特征 ⑴问:“桌子上的线有几个头?手里的线段有几个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指出:这两个头又叫“两端”。 ⑵问:“它们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 ⑶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两根铁丝(一根—形和一根U形),分别用手摸一摸,体验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帮助学生感受由曲变直的过程。 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线段是直的) ⑷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三根小棒。把它们看作三条线段,按三种位置摆一摆。 讨论:摆的位置有什么不同,长短一样吗?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实验小学张露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拉一拉,初步感知线段。 提问: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毛线,它的形状是怎样的? 老师捏住线的俩端,把它拉直。 提问:现在线是什么形状的?(板书:直直的) 说明: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提问:请小朋友找找看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端点)师:它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指的又快又好,还有人想上来试一试吗?) 师:请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毛线的哪一段是线段?两个端点在哪里?(指名同桌演示) (2)教师演示变式。 (先弯)提问:为什么不可以看成线段? (老师再向不同的方向、位置、长短展示)边展示边提问: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师总结:我们把线拉直,不管他的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线段。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小组讨论一下: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指名汇报)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线段,请你来当小判官。(做“想想做做”第1题) 2、找一找、折一折,了解线段的特征。 (1)折一折 师:在生活中,除了可以把一些物体的边看成线,我们还可以折出一条一条的线段。 (教师示范折)先把长方形的纸对折,打开,纸上有了一条折痕,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追问:为什么? 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认识线段(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形成线段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识线段 1、师: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什么东西?(一根毛线)我把这根毛线轻轻地放在展台上,你看到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弯的)。那你们有办法把它变成直的吗?请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毛线试一试。 2、学生摆弄,尝试把毛线变直。 3、师:变直了吗?谁上来演示给大家看看。 4、师:(指一生)你们看他的毛线直吗?你能告诉大家是怎么把这根毛线变直的? 5、生1:右手拉住毛线的一端,左手抓住毛线的另一端,用力拉,毛线就变直了。(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拉紧。) 6、师:(指另一生)你也是这样做的吗?如果我们把一只手松开,看看毛线还直吗?如果我们改变毛线的方向(横、竖、斜不同方向摆放),你看,毛线还直吗?所以我们知道要想让毛线变直,不管什么方向,只要用两只手拉紧就行。

7、请一生回位,另一生站到大屏前,比较: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8、揭题: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师边说边指着学生手上的毛线比划)。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师:我们把这根拉直的毛线请到黑板上。(两端用磁铁固定) 二、直观感受,认识线段。 1、如果要把线段用图表示出来,它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下线段的样子。(师:谁能想办法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呢?) 2、(课件出示线段图)线段是什么样子的?(直直的),有办法把它画下来吗?(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 师:一根毛线放着就能这么直吗? 生:不能,一定要用2只手拉着。 师:你真聪明!在线段上,我们2只手拉的地方往往用2根短短的竖线来表示,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师边讲边画)线段有几个端点? 生:有2个。 3、师:现在谁能说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直直的;两个端点) 4、再次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记住线段的样子。 5、练习: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P、第5页“做一做”1。 三、回归生活,体验线段: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 1、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许多线段。(尺)你们看,这把尺的一边,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这两端是它的两个端点。这把尺上还有线段吗? 2、(数学书)你能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找到线段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线段吗?谁把它找出来? 4、直尺、数学书、黑板的每一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的线段可多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小朋友两人一组,你指给我看我指给你看。 5、全班交流。 小结: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及反思 市盐渎实验学校和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起点,组织开展教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 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安排小朋友通过比较细段的长短,初步认识线段,使课堂教学目的性、针对性更强,也体现了学生“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 2、本节课由学生实际操作比较细线的长短,得知线段的表象, 再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这几个环节,抽象概括出线段。整个过程由具体直观到抽象,并由易到难逐层进行,注重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创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容】国标本教版数学第三册第48页的例题,第49页“想想做做” 的第1-5题。 【教学目标】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主要方法】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初步认识线段并用图形表示,通过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准备】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新本领,在学新知识之前老师要给小朋友猜个谜语,请听好: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用得着,这是什么呀? 生:(线、棉线等) 师:对,我们二()班小朋友真聪明!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板收:线段) 二、直观比较,感知特征 1、感受线段的“直”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条线,不动手请仔细观察它的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弯弯曲曲的、不直) 师:请看(老师拿起线并拉紧),现在是什么形状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线段的初步认识|冀教版

《线段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课后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1.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会用直尺画线段。 学具准备:学生分别一把直尺、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的特征 1.谈话:我们今天学习什么内容?(线段)根据这个名字,你觉得线段跟什么有关?(线,还是一段线)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条弯曲的毛线,谁能上台把它拉直?生上台拉 师:我也来拉一条。一开始没拉直,问:可以了吗?(不行)再拉,拉直。 问:从哪到哪是直的? 生上台指。 师:师示范动作(从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指到另一只手) 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 师:老师给你拍张照,现在老师把线段请上大屏。 课件展示照片,再把照片隐去留下线段。 师:在数学中,线段用这样的图形表示。 师:我再来拉一条毛线,你指指看,从哪到哪是一条线段? 师用不同的姿势拉(上下,左右,斜拉),让学生指。 2.揭示线段的特征 师:(课件出示一组方向、长短不同的线段)下面这些线段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方向不同,长短不同。 师:认真地瞧瞧,有相同的地方吗?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交流,反馈。 生1:它们都是直的。 师:同意吗?(同意)(板书:直直的) 生2:都有两个小竖线。 师:线段是有两端的。为了强调,我们画两个短短的竖线来表示线段的两端,有时也可以用两个圆圆的点表示。我们把它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呢?(两个)(板书:两个端点) 3.回想线段特点 师: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长什么样? 师:现在伸出你的右手,把你头脑中线段的样子比划出来。(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4.找出生活中的线段 师拿起一本数学书,先示范指出一条线段,并提问:“你也能指出一条线段吗?”学生指线段。 师:在我们身边还藏有很多线段,你能找到它们吗?(学生找线段,指线段)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判断 课件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线段与图形的联系 师:我们认识了线段,那线段有什么用呢? 生自由发言,师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先动态展示3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再出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让学生说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并概括成一句话: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 3.数线段 课件出示线段,让学生数出有几条。 三、学习画线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大家想不想创造一条线段?想怎么来创造呢?(用线拉,用笔画,剪,折),这么多种方法,我们选择用折和画的方法来创造吧。 1.学生活动 学生用折或画的方法创造线段。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一生折的作品,纸对折,折痕就是。 师:你能折一条比它长一些的线段吗?你能折一条比它短一些的线段吗?

线段的认识课件汇编

线段的认识课件 “认识线段”一课,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重“线段特征”的传授,轻“线段表征”的感知;重“线段画法”的传授,轻“画法”的尝试探究,为大家分享了线段的认识的教学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48-49页及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初步认识线段,会判断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会按要求的长度画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用直观、描述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具: 课件、直尺或三角板、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学具: 直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度量线段。 1.观察,总结线段特征

(1)请小朋友把你们带来的东西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哪些东西是直的?把它们放在一起 (2)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摸一摸在这些直的东西中,除了直以外,你还有什么发现?(都有两头,可以摸得到)(3)如果我们把盒子边的一头看作一点,另一头看作一点,从一点到另一点直直的,就是线段,桌子上的什么东西可以看成线段?(注意讲“边”)请观察你周围还有那些物体上有线段?学生说一说、评一评。其实在我们教室中的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4)刚才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线段,那关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问,质疑) (5)谁会把线段从它们身上搬下来?试一试,学生动手在纸上画 展示学生的作品,你觉得谁画的是线段?为什么? 小结:大家说得不错!象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 (6)出示(不同位置的线段):瞧,这些都是线段。这是线段的端点,它表示不能再继续延长。 2.练习巩固 (1)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材简介】 这部分内容教学“线段的认识”,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线段的认识是建立长度及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也是学习测量的必要前提。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探究数线段的方法。【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有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活动中感知线段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不遗漏不重复地画出四个点、五个点之间的所有线段。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作业纸。 教具: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故事:小朋友们,两只可爱的小企鹅在沙滩上散步时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多媒体将一个个点连成一条线,一条直的一条弯的。)远远看去他们的脚印连成了线,这两条线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线,有的直、有的弯。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初步感知线段 (1)谈话:在你们的桌上有一条毛线,它是直的还是弯的呢?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曲的毛线变直吗? (2)学生汇报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板书:直的)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线段的初步认识

线段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线段的初步认识。 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 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 找一找:这个线有几头?(两头) 说明:这两头也叫两端。(板书)。请学生齐读。 2、请学生再将一根红线拉直,看一看,这时线怎么了?(直了) 3、揭示课题: 这时两手之间一段直的线叫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4、请学生观察、比较,线段与桌上的白线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线段是直的,桌上的白线是弯曲的)

5、请学生将拉紧的线竖起来。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它斜拉。 提问:这叫不叫线段?为什么? 再将两手放松。 提问:这是不是线段?为什么? 6、小结:线段可长、可短,但是一定要直的,而且它有两个端点,所以弯弯曲曲的线都不能说是线段。 7、请学生摸一摸课桌的边,提问:是不是直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再指一指黑板的每一条边,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一条线段? 8、请学生举一个例子: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9、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 对能说明为什么不是线段的学生给予表扬。 二、教学画线段。 1.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点?(说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画线段) 2.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并借助一些工具,画一条线段。 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是怎样画的? 3.师介绍: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画线段比较漂亮。用直尺画线段时,先用左手将直尺固定,再用笔紧贴直尺的一边画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