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宏观经济学原理曼昆第六版答案

宏观经济学原理曼昆第六版答案

宏观经济学原理曼昆第六版答案

【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课后习题详解】

class=txt>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

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

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

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

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流动性偏好理论(theory of liquidity preference)

该理论假设中央银行选择了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在此模型中,价

格水平p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实际货币余额

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

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

为机会成本较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

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2.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答: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

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

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利用

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

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

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

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

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

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

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

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3.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

答:乘数效应指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的这种倍数放大作用。例如,如果政府支出的每1美元可以增加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大于1美元,就可以说政府购

买对总需求有一种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它的前提假设:①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②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它的内容:假如一国增加(或减小)一笔投资(以?i表示),那么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或减小量)(以?y表示)是这笔投资的若干倍,

即?y?ki?i,其中ki称为投资乘数。

其原因是,各经济部门是相互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中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这些部门的投资与收入。乘数效应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4.挤出效应(crowding-out effect)(北京工业大学2008研;深圳大学2010研)答:挤出指政府借款引起的投资减少。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引起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的下降,产生的这种效应称为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是:①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因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②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由于存在着货币幻觉,在短期内,将会有产量的增加。但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只能挤占私人支出。货币主义者认为,当政府增加政府支出而没有相应地增加货币供给时,那么实际上是用政府支出代替私人支出,总需求不变,生产也不会增长。所以,货币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不能刺激经济增长。

5.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西北大学2006、2008研;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

答:自动稳定器是指当经济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功能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①自动调整的税收。在现代税制中,所得税占有重要地位。所得税一般是累进的。

当经济高涨特别是过热时,大多数居民或居民家庭收入随之增长,

因而不仅有更多的人进入交纳所得税的行列,还有许多人将按更高

的税率交税。其结果是,政府所得到的税收收入不仅增加,而且增

幅还会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这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

和投资的增长,即抑制总需求的进一步扩张,给经济增长降温。假

如经济衰退,情形正好相反,由于居民税后可支配收入减少的幅度

小于总收入下降的幅度,自然对经济的下降趋势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公司或企业所得税的作用机制与个人所得税类似。②财政转移支付

的自动增减。在经济繁荣时期,社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失业救济

金的支付大大减少,税收则大量增加,有利于遏制需求进一步膨胀;而一旦经济萧条,失去工作的人可立即从政府得到收入(失业救济金),以维持一定的消费需求,这就能减轻社会经济进一步下滑的

程度。其他福利支出因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也有内在的反周期、促

稳定的作用。

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税收结构、转移支付结

构及其水平。但总的说来,它的作用很有限。内在稳定器只能对经

济的剧烈波动起到某种遏制作用、缓解作用,而不能改变经济波动

的大趋势。

二、复习题

1.什么是流动性偏好理论?这种理论如何有助于解释总需求曲线向

右下方倾斜?(深圳大学2012研)

答:(1)流动性偏好理论是解释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与需求如何决

定利率的理论。它是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理论,认为利率的调

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流动偏好是指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

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它由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

机构成。出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经济活

动水平所导致的收入状况,与利率变动不太敏感。而出于投机动机

的货币需求,对利率非常敏感,受利率的影响。包括投机动机的货

币需求函数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大创新。

(2)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是

因为:①较高物价增加货币需求。假设经济中物价水平上升,在较

高物价时,人们将选择持有较多量的货币。②增加货币需求导致较

高利率。对于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为了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利率必然上升。利率的这种提高不仅对货币市场有影响,而且

对物品与劳务需求量也有影响。③较高利率减少物品与劳务需求。

在较高的利率时,借款的成本与储蓄的收益都大了,因而借款投资

或消费的少了,储蓄的多了,从而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这

种分析的最后结果是物价水平与物品和劳务需求量之间成负相关关系。

2.用流动性偏好理论解释货币供给减少如何影响总需求曲线。

答:货币供给的减少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如图34-4所示,货币供给减少使货币供给曲线从ms1向左移动到

ms2。由于货币需求曲线未变,为了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

利率从r1上升到r2。利率上升又影响了物品与

劳务需求量,较高的利率增加了借款的成本和储蓄的收益,抑制了

投资需求。家庭储蓄多了,用于消费品的支出少了。由于这些原因,在既定的物价水平时,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从y1减少到y2。总之,在任何一种既定物价水平时,货币供给减少引起较高的利率,这又

减少了物

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因此货币减少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由ad1

左移到ad2)。

图34-4 货币供给减少的影响

3.政府支出30亿美元用于购买警车。解释为什么总需求的增加会

大于30亿美元或小于30亿美元。

答:当政府支出30亿美元用于购买警车时,总需求的增加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30亿美元。分析如下:

(1)当政府支出30亿美元用于购买警车时,直接增加警车生产企

业的利润,这种增加又使该企业雇佣更多工人,并增加生产。随着

工人看到收入更多,企业所有者看到利润更多,他们对这种收入增

加的反应是增加他们自己对消费品的支出。结果,政府对警车的购

买还增加了经济中许多其他企业产品的需求。由于政府支出的每一

美元可以增加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大于一美元,所以说政府购买

对总需求有一种乘数效应。在这第一轮之后,这种乘数效应还会继续。当消费支出增加时,生产这些消费品的企业雇佣了更多工人,

并有更高的利润。更高的收入和利润又刺激了消费支出,以此类推。因此,当政府支出30亿美元用于购买警车时,总需求的增加会大于30亿美元。

(2)在政府增加30亿美元用于购买警车刺激了物品与劳务需求的

同时,它也引起了利

率上升,而且较高的利率往往减少了物品与劳务需求。这就是说,当政府购买增加了30亿美元时,它也会挤出投资。这种挤出效应部分抵消了政府购买增加对总需求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可能会小于30亿美元。

总之,当政府增加30亿美元的购买时,总需求的增加可以大于或小于30亿美元,这取决于是乘数效应大还是挤出效应大。

4.假设对消费者信心衡量指标的调查表明,悲观主义情绪蔓延全国。如果决策者无所作为,总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动?如果美联储想稳定总需求,它应该怎么做?如果美联储无所作为,国会为了稳定总需求应该做什么?

答:(1)当悲观主义情绪蔓延全国时,家庭会减少消费支出,企业会减少投资支出,结果是总需求减少,产出减少,且失业增加。(2)如果美联储想稳定总需求,消除这种不利影响,它可以通过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来扩大总需求。扩张性货币政策会降低利率,使家庭减少储蓄,刺激企业和家庭的消费和投资支出。

(3)如果美联储无所作为,国会为了稳定总需求应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刺激消费和投资。

5.举出一个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的政府政策的例子。解释为什么这一政策有这种效应。答:自动稳定器指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必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就可以刺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比如自动调整的累进制所得税政策,它可以自动地调节经济达到稳定的状态。累进制所得税政策具有这种效应的原因分析如下:

在现代税制中,所得税占有重要地位。所得税一般是累进的。当经济高涨特别是过热时,大多数居民或居民家庭收入随之增长,因而不仅有更多的人进入交纳所得税的行列,还有许多人将按更高的税率交税。其结果是,政府所得到的税收收入不仅增加,而且增幅还会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这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即抑制总需求的进一步扩张,使经济增长降温。假如经济衰退,情形正好相反,由于居民税后可支配收入减少的幅度小于总收入下降的幅度,自然对经济的下降趋势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公司或企业所得税的作用机制与个人所得税类似。

三、问题与应用

1.解释下面每一种发展会如何影响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利率。用图形说明你的答案。 a.美联储的债券交易商在公开市场操作中购买债券。

b.信用卡可获得性的提高减少了人们持有的现金。

c.联邦储备降低了银行的法定准备金。

d.家庭决定把更多钱用于节日购物。

e.乐观主义情绪刺激了企业投资,扩大了总需求。

答:a.美联储的债券交易商在公开市场活动中购买债券,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从ms1向右移动到ms2。货币需求不变,因此货币需求曲线不变。货币市场均衡的结果

是利率下降,如图34-5所示。

图34-5 公开市场购买债券、或法定准备金下降,增加了货币供给b.信用卡增多减少了人们持有的现金,使货币需求减少,货币需求曲线从md1向左移动到md2,货币供给不变,从而均衡利率下降,如图34-6所示。

图34-6 信用卡增加减少了货币需求

c.联邦储备降低了法定准备金,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从ms1向右移动ms2,货币需求不变,从而均衡利率下降,如图34-5所示。

d.家庭决定把更多钱用于节日购物,使货币需求增加,货币需求曲线从md1向右移动md2,货币供给不变,从而均衡利率上升,如图34-7所示。

图34-7 消费、投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货币供给不变 e.乐观主义情绪刺激了企业投资,扩大了总需求,使货币需求增加,货币需求曲线从md1向右移动md2,货币供给不变,从而均衡利率上升,如图34-7所示。

2.联邦储备扩大了5%的货币供给。

a.用流动性偏好理论以图形说明这种政策对利率的影响。

b.用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说明利率的这种变动对短期中产量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篇二:曼昆宏观经济学原理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

1、解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

【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

市场上的相互作用。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

况更好。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

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

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

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因此,微观经济

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

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

【答案】一般来说,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

如此。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

关系。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

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

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

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是适用的?

【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

达到均衡的模型。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个很强

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比如:劳动

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因此,我们必须考虑

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因为,从长期看,

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

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1、列出 gdp 衡量的两个东西。gdp 怎么能同时衡量这两个东西呢?【答案】gdp 同时衡量经济中劳动和服务的总收入和总支出。之所

以能够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和支出

必然相等,正如经济循环流程表中所述,gdp 既是总支

出也是总收入,只是不同的计算方法,两者是可替代的。

2、消费物价指数衡量什么?

【答案】消费物价指数衡量的是整个经济中的物价水平,即相对于基期的一篮子商品与服务价格的现期价格。

3、列出劳动统计局用来把经济中每个人归入的三种类型。劳动统计局如何计算失业率?

【答案】劳动统计局将每个人分为以下三类:就业、失业、非劳动力。失业率是失业者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其计算公式如下:

注意:劳动力总数等于就业人口数量加失业人口数量。

4、解释奥肯定律。

【答案】奥肯定律的含义是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种高度负相关关系。奥肯定律的主要内容:失业率如果超过充分就业界限(通常以 4%的失业率为标准)时,每使失业率降低

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增加 3%。反之,失业率每增加 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减少 3%。

第二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第三章国民收入:源于何处,去向何方

复习题

1.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经济生产的产出?

【答案】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决定一个经济生产的产出。生产要素是生产商品和服务的必备条件:最主要的是劳动力和资本。生产技术决定一定的生产要素最多能生产多少商品和服务。任

何生产要素的增加或技术的进步都会提高经济生产的产出。

2.解释一个竞争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如何决定每种生产要素需求量。

【答案】当一家企业决定该雇用多少工人的时候,这一决定将影响企业的利润。例如,多雇用一个工人就会增加一份产出,从而增加总收入;公司将新增的收入与新增的成本作比较,从而

w。因此,雇用数量的决定取决于公司的利润:

如果新增收入超过了新增成本就继续雇用工人,利润增加。企业将不断增加工人,直到新增收

作为一个竞争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对工人的雇用应使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这同样也适用于资本的使用,应使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利率。

3.在收入分配中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有什么作用?

【答案】规模收益不变是指企业内部生产要素按照相同比例变化所

带来的企业规模收益等于生产要素变化的比例。例如,如果一家企

业同时增加劳动力和资本 50%,那么总收益也增加 50%。

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利润为零。

4.什么因素决定消费和投资?

【答案】消费正相关于可支配收入——完税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

越高,消费越高。投资负相关于实际利率。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收益必须大于成本。由于实际利率即资本的使用成本,

实际利率越高资本使用成本就越高,因此投资需求下降。

5.解释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之间的差距。每种情况举出两个例子。【答案】政府购买是指政府直接采购商品和服务。例如政府购买坦

克和导弹、修路、提供服务(如飞行导航)。所有这些计入 gdp。

与税收相对,转移支付是政府直接支付给个人的津贴或补助:税收

减少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而转移支付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

例如,转移支付包含对老人的社会保障、对失业者的保险以及退伍

军人的津贴。

6.什么因素使经济中商品与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相等?

【答案】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决定了经济中需求的数量,而生产

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了供给的数量。实际利率的调整保证了市场中

供给等于需求。在均衡利率下,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等于供给。

7.解释当政府增加税收时,消费、投资和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案】当政府增加税收时,可支配收入下降,因此消费也下降。

下降的消费数量等于增加的税收乘以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

消费倾向越高,增税对于消费的抑制作用越明显。由于产

量由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决定,政府购买没有改变,下降的消费数

量必须由增加投资来补偿。因为投资的增加,实际利率必然下降。

因此,税收的增加导致了消费的下降,投资的增加,实际利率的下降。

复习题

1.描述货币的职能。

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答案】货币有三种职能:价值储藏、计价单位以及交换媒介。作

为一种价值储藏,货币是

一种把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的购买力的方法;作为一种计价单位,货币提供了可以表示价格和

记录债务的单位;作为一种交换媒介,货币是我们用以购买商品与

服务的东西。

2.什么是法定货币供给?什么是商品货币?

【答案】法定货币是由政府规定或法令确定的,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例如美元和人民币。商品货币是基于某种商品有内在价值的货币,例如金子,当将之用于货币时,它就是商品货币。

3.谁控制货币供给,如何控制?

【答案】在许多国家,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的供给。在美国,中央

银行即美联储(美国联邦储备局),货币供给的控制称为货币政策。美联储控制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

卖政府债券。如果需要增加货币供给,美联储就用美元从公众手中

购买联邦债券,从而增加了公众手中的货币数量。如果要减少货币

供给,美联储就卖出政府债券,将美元从公众手中换走。

4.写出数量方程式,并解释它。

【答案】货币数量方程表示经济中货币量与在交易中用于交易的货

币量密切相关,方程式如下:

数量方程式右边为交易量。t 表示同一时期比如说一年的交易总量。换言之,t 是在一年中

用货币交易的商品或服务的次数。p 是一次典型交易的价格——交

换的货币数量。交易的价格和交易次数的乘积 pt 等于一年中用于交

换的货币量。

数量方程的左边为用于进行交易的货币。m 是货币量。v 为交易的

货币流通速度,它衡量货币在经济中流通的速度。换言之,货币流

通速度即在一个给定的时期中一张美元钞票转手的次数。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衡量是困难的,经济学家通常用与刚才介绍的

数量方程式表述形式略有不同的方程式,用经济中的总产出 y 来代

替交易次数 t。

p 代表价格,产出的货币价值为 py。在这种形式的数量方程式中 v

称为收入的货币流通速

度,即在一定时期中美元进入某人收入的次数,这种形式的数量方

程式是最常见的。

5.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意味着什么?

【答案】如果我们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那么数量方程式就可以作为一种关于什么决定名义gdp 的理论,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货币数量方程式为: m v = py ,因此货币数量(m)的变动必定引起名义 gdp(py)的同比例变动,也就是说,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是固定的,货币量决

定了经济产出的货币价值。

6.谁支付通货膨胀税?

【答案】货币持有者支付通货膨胀税。当价格上升时,人们持有的货币的实际价值下降——由于价格的上升,一定的货币只能买到更少的商品和服务。

7.如果通货膨胀从 6%上升到 8%,根据费雪效应实际和名义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动?

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假设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无关;正如第三章中讨论的那样,是使储蓄和投资达到均衡时的实际利率。因此通货膨胀率与名义汇率之间就有一对一的关系: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

1%,那么名义利率也增长 1%。这种一对一的关系称为费雪效应。如果通货膨胀从 6% 上升到 8%,那么实际利率不变,名义汇率增长2%。

8.列出你可以想到的所有通货膨胀成本,并根据你对它们重要程度的认识排序。

【答案】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如下几种:

a、皮鞋成本: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引起较高的名义利率,而名义利率又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如果人们平均而言减少了所持有的货币余额,他们就必然更频繁的跑银行取款。这是一种不便(使皮鞋更容易穿坏)。

b、菜单成本:因为高通货膨胀使企业更经常改变自己的报价。改变价格有时是有成本的,例如要求印刷并发送新的报价单。

c、相对物价变动较大:由于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不会频繁的改变物价,因此通货膨胀率越高,相对物价的变动越大。当通货膨胀引起相对物价变动时,就会引起资源配置中的微观经济无效率。

d、税则成本:许多税则的条款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会以法律制定者没有想到的方式改变个人所得税负担。

e、物价水平变动所带来的不便:生活在一个物价经常改变的世界中是很不方便的。货币是我们衡量经济交易的尺度。当存在通货膨胀时,尺度的长度也一直在变动。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f、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在人们中间任意再分配财富。例如,如果通货膨胀比预期的猛烈,则债务人获益而债权人受损。同样,靠固定

工资生活的人受损,因为同样的工资现在只能买比较少的商品。

9.解释在引起和结束超速通货膨胀中货币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答案】超速通货膨胀总是与货币政策有关,因为物价的快速增长

总是由于货币发行量的快速增长;而且超速通货膨胀总是以政府急

剧紧缩货币供给而结束的。然而,这种解释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

政府要开始和停止印大量的货币?其答案在于财政政策:当政府税

收不足以支付其支出时,虽然政府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发行债券来为

这种预算赤字融资,但它会发现无法借到钱,

于是政府就转向它能支配的唯一一种机制——印发钞票,结果是迅

速的货币增长和超速通货

【篇三: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5章生产与增长)】

中的真实经济

第25章生产与增长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

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

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

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

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生产率(productivity)

答:生产率指一个工人单位工作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生产率是用来衡量每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量的指标。生产率的决定

因素有物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引起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

素有知识存量的增长,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资本积累,技术进步,

制度创新等等因素。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

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

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从本质

上讲,它反映的则是一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

经济而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

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2.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

答:物质资本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例如,

当木工制造家具时,他们用的锯、车床和电钻都是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会使企业获得成长,企业成长的一

个深层次问题便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激励问题。社会资本在二

者的配置和效能发挥中起着基础性的激励作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

本总是喜爱并追逐着社会资本,并在社会资本的滋养中创造企业经

营绩效。企业社会资本是指企业对其各类社会资本进行的培育、提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是人、财、物、技术、信息的选择和组合的结果,更是三项资本的运动过程。

在三项资本的运动过程中,物质资本固然重要,但人力资本最为关键,而社会资本则起着基础平台和粘合剂的作用。

3.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深圳大

学2008研)答:人力资本指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实践经验、

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人力资本包

括在早期儿童计划、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劳动力在职培训中所

积累的技能。生产人力资本要求以教师、图书馆和学习时间为形式

的投入。物质资本是指对机器设备、建筑物、存货等物质的投资的

积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相同之处在于:①它们都需要有前期

投入,都是前期投资的结果;②都能够使生产率提高;③都能带来

预期收益。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①物质资本是对物的投资;②人

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其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之

内的。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发现传统的资本概念并不正确,忽视了“人”的因素及其生产能力的

差别,进而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和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

问题。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从新的角度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起

了关键性的作用,它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至20世

纪80年代

,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已与新增长理论密

不可分。

4.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

答:自然资源指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生产投入,

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自然资源有两种形式:可再生的与不可再生的。森林是可再生资源的一个例子。当伐倒一棵树后,可以在这个

地方播下种子,以便未来再长成树。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一个例子。由于石油是自然界在几千万年中形成的,其供给极其有限。一

旦石油供给枯竭,是不可能造出来的。

自然资源的差别引起了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一些差别。美国历史上

的成功部分是由于有大量适于农耕的土地供给。现在中东的某些国家,例如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它们之所以富有,只是因为它们正

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储油区。

虽然自然资源很重要,但它们并不是一个经济高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例如,日本尽管自然资源不多,但仍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国际贸易使日本的成功成为可能。日本进口大量的自然资源,再向

自然资源丰富的经济体出口其制成品。

5.技术知识(technological knowledge)

答:技术知识指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技术知

识有多种形式。一些技术知识是普通技术——在某个人使用这种技

术后,每个人都了解这种技术。另一种技术知识是由私人拥有的——只有发明它的公司知道。所有这些技术知识形式对经济中物品与

劳务的生产都是重要的。

区分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是有用的。虽然它们密切相关,但也有其

重要差别。技术知识是指社会对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解。人力资本指

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劳动力的资源消耗。用一个相关的比喻来说,知

识是高质量的社会教科书,而人力资本是人们用于阅读这本教科书

的时间量。工人的生产率既取决于人们可以得到的高质量教科书,

又取决于他们用来阅读教科书的时间量。

6.收益递减(diminishing returns)

答:收益递减指随着投入量的增加,从每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

减少的特性。比如,在工人已经用大量资本存量生产物品与劳务时,给他们增加的一单位资本所提高的生产率是微小的。由于收益递减,储蓄率的增加所引起的高增长只是暂时的。在长期中,高储蓄率引

起高水平的生产率和收入,但在这些变量中并没有高增长。收益递

减还有一层重要的含义: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

时较穷,它就更易实现迅速增长。

7.追赶效应(catch-up effect)(北京师范大学2007研)

答:追赶效应指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增长

更快的特征。在贫穷国家中,工人甚至缺乏最原始的工具,因此生

产率极低。少量的资本投入会大大提高这些工人的生产率。与此相比,富国的工人用大量资本工作,而且,这部分解释了他们的高生

产率。但由于每个工人的资本量已经如此之高,所以,增加的资本

投资对生产率只有较少的影响。对经济增长国际数据的研究证明了

这种追赶效应;在控制住其他变量,例如用于投资的gdp百分比时,穷国往往增长得比富国快。

二、复习题

1.一国的gdp水平衡量什么?gdp的增长率衡量什么?你愿意生

活在一个高gdp水平而增长率低的国家,还是愿意生活在一个低

gdp水平而增长率高的国家?

答:(1)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一国的gdp既衡量本国经济中赚到的总收入,也衡量经济中对

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真实gdp水平是经济繁荣的一个良好判

断标准。

(2)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或下降。但是gdp的增长率这一个指

标并不能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

(3)我愿意生活在一个高gdp水平而低增长率的国家,而不是一

个低水平而高增长率的国家。除非这一低gdp水平的国家经济增长

特别快,而且其gdp水平将很快超过其他国家。

2.列出并说明生产率的四个决定因素。

答:一国的生活水平直接取决于其国民的生产率,因为一种经济的

收入等于该经济的产量。生产率是一个工人单位工作时间所生产的

物品与劳务数量。生产率有四个决定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

(1)物质资本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物质资

本越多,生产率越高。

(2)人力资本是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人力资本同样是人造的或人生产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利

于提高一国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3)自然资源是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自然资源的差别引起了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一些

差异,但它们并不是一个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中生产率高的必要条件。

(4)技术知识是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技术知

识可以提高一个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技术进步的例子是在

农业中发现并采用杂交种子和杀虫剂,以及制造业中的装配线。

3.大学学位是哪一种形式的资本?

答:大学学位是人力资本。具体分析如下:

(1)人力资本是对人的投资的积累。最重要的人力资本类型是教育。与所有资本形式一样,教育代表为了提高未来生产率而在某一时点

的资源支出。但是,与对其他资本形式的投资不同,一种教育投资

是与一个特定的人相联系的,这种联系使教育成为人力资本。人力

资本较多的工人平均收入高于人力资本少的工人。例如,美国大学

毕业生的收入比高中毕业的工人高65%。这种巨大差额在世界上许

多国家都得到证明。在发展中国家这种差距往往更大,在那些国家

受过教育的工人供给稀缺。

(2)正规教育增加工人的工资是因为教育使这些人更有生产率,而

大学学位是受过高等正规教育的一种表现,在获取大学学位的过程

中所学的技能将有助于提高生产率,所以大学学位是一种人力资本。 4.解释高储蓄如何带来高生活水平。什么因素会阻碍决策者努力

提高储蓄率?答:(1)较高的储蓄率意味着用于消费的支出减少了,而更多的支出用于生产资本品。结果,资本存量的增加引起生产率

提高和gdp的更快增长。从长期来看,高储蓄率可以提高生活水平。(2)资本收益递减会阻碍决策者努力提高储蓄率。因为随着资本存

量增加,从增加的

一单位资本中生产的额外产量减少,因而储蓄率增加所引起的高增

长只是暂时的。随着高储蓄率使积累的资本更多,从增加的资本中

得到的收益一直在减少。因此,资本的收益递减规律会阻碍决策者

努力提高储蓄率。在长期中,高储蓄率引起高水平的生产率和收入,但在这些变量中并没有高增长。

5.高储蓄率引起了暂时的高增长还是永远的高增长?

答:高储蓄率引起了暂时的高增长,而非永远的高增长。原因如下:(1)短期来看,高储蓄率引起了高增长。随着一国储蓄的增加,用

于生产消费品的资源少了,而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资本品。结果,

资本存量增加了,这就引起生产率的提高和gdp更快的增长。

(2)长期来看,储蓄率引起了暂时的高增长,而不是永远的高增长。在长期中存在资本收益递减规律。收益递减指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从增加的一单位资本中生产的额外产量减少。换句话说,在工人已

经用大量资本存量生产物品与劳务时,给他们增加的一单位资本所

提高的生产率是微小的。由于收益递减,储蓄率的增加所引起的高

增长只是暂时的。随着高储蓄率使积累的资本更多,从增加的资本

中得到的收益一直在减少,因此增长放慢。在长期中,高储蓄率引

起高水平的生产率和收入,但在这些变量中并没有高增长。然而,

达到这种长期可能需要相当一段时期。

6.为什么取消关税这类贸易限制会引起更快的经济增长?

答:取消关税这类贸易限制会引起更快的经济增长,是因为取消贸

易限制的作用如同技术进步的作用。

在某些方面,贸易是一种技术。当一国取消关税后,该国可以更多

地进口国外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该

国就以一种似乎投资于把本国优势产品变为别国优势产品的技术而

获益。因此,取消了关税这类贸易限制的国家将在重大技术进步以

后出现同类经济增长。

7.人口增长率如何影响人均gdp的水平?

答:人口增长率越高,人均gdp越低。因为人口增长率高将使人均

资本减少并降低生产率。

一国的人均gdp水平部分地由其人口增长率决定。一般而言,人口

多的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生产的gdp往往也大于人口少的国家

(如卢森堡和荷兰)。但高人口增长率减少了人均gdp的水平。因

为当劳动力数量迅速增长时,其他生产要素分摊的就少了。特别是

当人口增长迅速时,用大量资本装备每个劳动力就更困难了。每个

工人较少的资本量就降低了生产率和每个工人的gdp。

8.说明美国政府努力鼓励技术知识进步的两种方法。

答:美国政府努力鼓励技术知识进步的两种方法是:

(1)来自国家科学基金和国家保健研究的研究资金鼓励知识进步,

并用减税来鼓励企业从事研究与开发。例如,十九世纪中后期,美

国联邦采取措施鼓励州政府发展农业教育和研究事业,主要措施一

是赠予土地,二是提供经费补贴。其次是直接组织农业技术研究,

美国联邦政府力图通过引进新品种、改进老品种并把科学方法应用

到农业各部门来刺激生产。

(2)建立保护发明者权益的法律制度,鼓励技术的发明和创新。首

先是宪法职责的确立,在制定美国宪法的过程中,美国的开国先贤

们预见技术创新对于国家命运的极端重要性,

因此把建立专利制度促进技术进步作为联邦政府的职责写入了美国

宪法。其次,是专利制度的确立。专利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专利法的制定,二是专利执法机构的建立。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美国国会于1790年4月10日制定了保护专利权的第一部法律,并在1802年10月2日建立了隶属于美国国务院的联邦专利局来执

行专利法。

三、问题与应用

1.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物品与劳务。

但本章认为,只有一国本身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时,它才能享有

高生活水平。你能使这两个事实一致吗?答:通过讨论国际贸易的

好处,可以分析这两个事实的一致性。

(1)因为通过国际贸易,各个国家可以使本国的居民享用更多数量

和品种的物品和劳务,改善本国公民的经济福利。所以,包括美国

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物品与劳务。

(2)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要想取得国际贸易的好处,一国必须大量

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物品和劳务,再把这些物品和劳务出口。因此

一国本身要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才能使本国居民享有在国际贸

易环境下的高生活水平。所以,本章的观点“只有一国本身能生产大

量物品与劳务时,它才能享有高生活水平”是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大

多数国家都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物品与劳务”一致的。

2.假定社会决定减少消费并增加投资。

a.这种变化会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b.哪些社会群体会从这种变化中获益?哪些群体会受到损害?

答:a.短期内,投资增加将促进经济增长。当社会决定减少消费并

增加投资时,会使社会的储蓄增加,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资本品,

结果,资本存量增加,引起生产率提高和gdp增长得更为迅速。

b.拥有资本品的人会从这种变化中获益,如拥有较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人。而那些依靠政府援助的人将从这种变化中受损,因

为社会减少了现期物品与劳务的消费。这种变化会使那些因经济增

长而拥有较高收入的人获益。这中间可能有一个过渡期,在这期间

消费品行业的工人和资本家收入减少,投资品行业的工人和资本家

获得较高收入。此外,有些人将减少支出来增加投资。

3.社会选择把多少资源用于消费和把多少资源用于投资。这些决策中的一部分涉及私人支出;另一些涉及政府支出。

a.说明代表消费的一些私人支出形式以及代表投资的一些私人支出形式。国民收入账户把学费作为消费支出的一部分。按你的看法,把资源用于教育是一种消费的形式,还是一种投资的形式?

b.说明代表消费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以及代表投资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按你的看法,我们应该把政府用于医疗计划的支出作为一种消费的形式,还是一种投资的形式?你能区分青年人的医疗计划和老年人的医疗计划吗?

答:a.如家庭购买食物和服装是消费的私人支出形式,而个人购买新住房、企业对厂房和设备的投资是代表投资的私人支出形式。资源用于教育既可以看作是一种消费的形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的形式。

b.社会保险、国防和退伍军人津贴等是代表消费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政府修筑铁路、核电站是代表投资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政府用于医疗计划的支出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24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读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 答:消费物价指数也称零售物价指数和生活费用指数,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CPI 100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格 =? 消费物价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其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例如,品质的改善可能带来一部分消费品价格而非商品劳务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但消费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消费价格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之一。 2.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 答:通货膨胀率指报告期物价总水平同基期物价总水平的比率,用以衡量通货膨胀的程度。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一般采用以下三种物价指数:①消费物价指数,反映生活消费物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通常根据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和服务工程的价格编制而成。在中国主要有两种,即社会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②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商品批发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而成;③国民经济平减指数,即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考察一段时期内平均每年(月)通货膨胀率,可根据相应时期的物价指数用几何平均法计算。 3.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 答:生产物价指数指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它等于企业购买的固定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值与基年一篮子价值的比率再乘100。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通常认为生产物价指数的变动在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中是有用的。 4.指数化(indexation ) 答:指数化指定期地根据物价指数来调整有关的名义经济指标(如名义收入、名义工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中文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六版中文答案 【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课后习题详解】 class=txt>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 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 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 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 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流动性偏好理论(theory of liquidity preference) 该理论假设中央银行选择了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在此模型中,价 格水平p也是固定的,所以实际货币余额供给固定。实际货币余额 需求取决于利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当利率很高时,因为机 会成本太高,人们只会持有较少的货币。反之,当利率很低时,因 为机会成本较低,人们会持有较多的货币。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 利率会调整到使实际货币余额供给与需求相等的水平。 2.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 答: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 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 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利用 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 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 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 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 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 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 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 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 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 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 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 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 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 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 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 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 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 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 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 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 分册)》(第6版)第12篇 短期经济波动 第33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衰退(recession ) 答:衰退指收入减少与失业增加较为缓和的经济时期。一般的衡量标准是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在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 2.萧条(depression ) 答:萧条是真实GDP 严重减少的时期,指商业周期的紧缩阶段。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经济活动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和消费者的严重悲观情绪持续很长的一个时期,它紧接着在达到一个高峰之后,以周期的低谷而告终。其特点是:生产急剧缩减,资本投资减少,信用规模收缩,价格持续下滑,失业增多,就业水平降低,企业家与消费者的情绪悲观。在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严重的萧条,一次发生在1873~1879年,一次发生在1929~1933年。政府采取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目的在于缩短或消除这种经济萧条。 3.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model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 答: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指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在图33-3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 ),纵轴代表价格水平(P ),1AD 代表原来的总需求曲线,1AS 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2AS 代表长期总供给曲 线。最初,经济在1E 点时实现了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为1Y ,均衡的价格水平为1P 。这时1E 点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2AS 上,所以,1Y 代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在短期内,政府通 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增加了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从1AD 向右上方平行地 移动到了2AD 。2AD 与短期总供给曲线1AS 相交于2E ,这样,总需求的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 从1Y 增加到2Y ,并使价格水平从1P 上升到2P 。但是,价格的上升必然引起工资增加,总供 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从1AS 向左上方平行移动到3AS ,3AS 与2AD 相交于3E 。这样,国 民收入水平从2Y 减少到3Y ,价格水平从2P 上升到3P 。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2AS )。2AD 与2AS 相交于4E ,国民收入水平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1Y ,而价格水平上升 到4P 。这一模型是用总需求来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的发展。它说明,总需 求与总供给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同时运用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政策。

经济学原理第六版宏观课后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六版宏观课后答案 【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class=txt>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 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 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 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 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西北大学2008研)答: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关系的一种历史悠久的 货币理论。这种理论最早由16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波丹提出,现在继 承这一传统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这一理 论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都由 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动,物价水平与 货币数量同方向变动。这就是说,货币数量越多,货币的价值越低,而物价水平越高;反之,货币数量越少,货币的价值越高,而物价 水平越低。货币数量论还提供了一种对物价水平变动的解释,即认 为一个经济体系的物价水平与其货币供应量成正比例变动。货币数 量论以费雪交易方程式为依据,只考虑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 而未考虑货币作为价值贮藏的作用。 2.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nominal variables real variables) 答:真实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并且 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真实变量。 3.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中国人民大学2004研;西北大学2008研)答:古典二分法指古典模型中将名义变量与真 实变量进行理论划分,从而使名义变量不影响真实变量的一种分析 方法。古典经济学把变量分为真实变量和名义变量。真实变量是用 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25章--生产与增长)

第9篇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第25章生产与增长 25.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生产率 (1)定义 生产率指用以衡量每单位投入要素的产出量的指标。如一个工人单位小时工作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 (2)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①人均物质资本。物质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 ②人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的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③人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自然资源有两种形式:可再生的与不可再生的。 ④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指的是自适应的、可在公众间传递的信息与技巧。 2.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 (1)经济增长的含义和源泉 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具体理解有两层含义:①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经济总产量的增长;②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即人均产量的增长。 经济增长的源泉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是广义概念,包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管理手段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等)。 (2)储蓄和投资 ①储蓄是指个人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所剩余的部分。储蓄是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但是,储蓄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概念,无论从它的来源还是作用方面看,均没有准确的数量限制。储蓄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当可支配收入大于最终的消费支出时,储蓄值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储蓄包括政府机构储蓄、企业储蓄和个人及家庭储蓄三种。 ②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在西方国家,人们购买证券、土地和其他财产,都被说成投资,但在经济学中,这些都不能算是投资,而只是资产权的转移。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3)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 ①收益递减是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从增加的一单位资本中生产的额外产量减少。换句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3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 第7章 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索洛增长模型(Solow growth model ) 答:索洛增长模型是表明储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一个经济的产出水平及其随着时间推移而实现增长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它的基本假定有:(1)社会储蓄函数为S sY =,式中,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2)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例增长;(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其主要思想是:人均投资用于资本扩展化和资本深化,当人均投资大于资本扩展化时,人均产出就会增长;当人均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时,经济达到稳定状态,人均产出不再增长,但总产出会继续增长,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 2.稳定状态(steady state ) 答: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是指长期中经济增长达到的一种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投资等于资本扩展化水平,人均资本存量维持不变,即()0k sf k k δ?=-=。这个维持不变的人均资本存量k *称之为稳定状态人均资本存量。 在稳定状态下,不论经济初始位于哪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总是会收敛于该人均资本水平k *。在稳定状态,由于人均资本存量保持不变,所以人均产出也保持不变,即人均产出增长率为零。 3.资本的黄金律水平(golden rule level of capital ) 答: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在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时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他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 黄金律具有如下的性质:(1)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高于黄金律的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每个人的平均资本下降到黄金律的水平,就能够提高人均消费水平;(2)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低于黄金律的数量,则该经济能够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律的水平。 二、复习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13篇最后的思考 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复习题 1.什么因素引起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影响的时滞?这些时滞对积极与消极政策争论的含义是什么? 答:货币和财政政策不能立即影响经济,其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滞。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而影响总需求。在利率影响支出,特别是住房支出与企业投资时,由于许多家庭和企业提前确定他们的支出计划,因而利率变动改变总需求需要时间。财政政策的作用也有时滞,因为政府改变支出与税收要经历漫长的政治过程。为了做出任何一种财政政策变动,方案必须通过国会各委员会讨论、由众议院与参议院通过,并由总统签署。提出、通过和实施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变动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由于这些长时间的时滞,那些想稳定经济的决策者就要提前知道当他们的行动发生作用时可能存在的经济状况。但是经济预测是极不准确的,因为在一种政策开始实施到它发生作用之间的时间内,经济状况很容易发生变动。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经济的决策很可能无形中扩大了经济波动的程度。 2.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分析,为什么减税对GDP的影响要小于相似规模的政府支出增加对GDP的影响?为什么不是相反的情况? 答:因为根据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分析,政府购买增加是比减税更有潜力的工具。减税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鼓励他们增加消费支出,而政府购买使直接增加了总需求。而且政府支出购买物品或劳务,是直接增加了总需求;政府为家庭减税的美元,其中一部分可能用于储蓄而不是支出。不仅如此,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减税对GDP的影响要小于相似规模的政府支出增加对GDP的影响。 3.什么会促使中央银行领导人引起政治性经济周期?政治性经济周期对政策规则争论的含义是什么? 答:当政府赋予中央银行领导人以维护经济秩序的权威,而并没有给他们以指导时,中央银行就有可能滥用权力,如利用货币政策来影响大选的结果。假设现任总统的选票取决于他连选连任时的经济状况,一个对现任总统有好感的中央银行领导就会在大选之前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刺激生产和就业,因为他知道引起的通货膨胀在大选之前还不会表现出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中央银行领导人会与政治家结盟,相机抉择政策就会引起反映大选日期的经济波动。经济学家称这种波动为政治性经济周期。避免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要中央银行服从于政策规则。因为政策规则将消除中央银行本身的权力滥用,而且也使得政治性经济周期不可能。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量总收入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现期gdp.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0章 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点击加入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西北大学2008研) 答: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关系的一种历史悠久的货币理论。这种理论最早由16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波丹提出,现在继承这一传统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都由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动,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方向变动。这就是说,货币数量越多,货币的价值越低,而物价水平越高;反之,货币数

量越少,货币的价值越高,而物价水平越低。货币数量论还提供了一种对物价水平变动的解释,即认为一个经济体系的物价水平与其货币供应量成正比例变动。货币数量论以费雪交易方程式为依据,只考虑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而未考虑货币作为价值贮藏的作用。 2.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nominal variables & real variables) 答:真实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并且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真实变量。 3.古典二分法(classical dichotomy)(中国人民大学2004研;西北大学2008研)答:古典二分法指古典模型中将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进行理论划分,从而使名义变量不影响真实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古典经济学把变量分为真实变量和名义变量。真实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并且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真实变量。在现实中,在长期,货币供给不会对真实变量产生影响;而在短期,货币供给量会对真实变量产生影响。古典二分法是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它简化了经济理论,考察真实变量而不考虑名义变量。 4.货币中性(monetary neutrality)(深圳大学2007、2012研) 答:货币中性指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真实变量的观点。古典经济学把变量分为真实变量和名义变量,认为货币只会对名义变量产生影响,而不会对真实变量产生影响。货币中性从狭义的角度看,意味着从长远来说货币政策同经济效益、经济增长无关。从广义看,它意味着金融工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