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总论

总论

总论
总论

绪言

有药无量谓之方,有药有量叫做方剂。

方剂是有药物通过一定的配伍定出适当的分量,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方剂就是常说的“处方”或称“药方”。

方剂是医者用于治病的武器,是祖国医学宝库的内容,是经验总结和经验交流的手段(举例说明)。

一、什么是方剂学

方剂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法方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方剂

是理法方药在治疗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

临床上,通过辨证审因决定治疗方法,选择相应的药味按照病情的深浅轻重和具体情况确定适

当的量,作出有法度有比例的配伍与组合,这就是方剂的配伍规律,然后将此方运用于治疗疾病。

方剂是药物组成,方剂是在运用单味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举例),但方和药有区别的:方有

合群的妙用,药有益有害,方能灵活配伍而无弊,药物功能有限。

特点:既有广泛性,又有独特性、系统性。

学习方剂应掌握哪些内容:(1)理解方剂的配伍规律;(2)认识到理法方药的整体性;(3)掌

握常用治疗法的代表方剂。

二、学习方剂学的意义

1.方剂是医者治疗的武器。

2.方剂是祖国医学宝库内容之一。

3.是经验总结,交流经验的重要手段。

4.是基础课到临床的桥梁。与中药中基的关系极为密切,又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所以必须学好方剂学,才能很好的应付临床复杂多病的病情。

如何才能学好和掌握这门课呢?

方剂是药物为基础,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因此:

1.必须有牢固的中基和中药基础。

2.掌握祖国医学已经总结出来的用方规律,即以治法为纲去运用方剂或组成方剂。

3.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代表方剂。

4.结合其它课程和临床实践反复熟悉。

三、方剂的发展及分类

方剂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寻找食物的时候发现了某些植物却治了疾病,因而发

现能治病的草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把几种药物放一起煎熬成为汤剂,发现汤剂的疗效比单味药

效更好,这样就形成了方剂。据论证,汤剂的发明约在奴隶社会时期的夏商时代。从奴隶社会到封

建社会初期,方药治疗的经验日渐丰富,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革,促进了医药学的飞跃发展,从众多的药方中总结出有关治法与方剂的经验和理论,如《汉书艺文志》有十一家方书的记载,《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脏六腑十六病方》四十疮等,这方面的内容在我国第一部医书《内经》得到充分的反映。

《内经》载方13首,并有辨证治则、立法处方配伍宜忌等理论的记载,有汤丸散酒膏等剂型,辨明病情轻重,病位上下,病势缓急,药味奇偶,为制方依据,分“大、小、缓、急、奇、偶、复”,后人引申其义,定名为七方:

大——药味多或药量大,治邪气方盛之病。

小——药味少或药量小,治病邪缓轻之病。

缓——药力缓和,治慢性虚弱病

急——药力猛峻,救急方剂。

奇——单味或组成合于单数。

偶——是指两位或组成合于双数的方剂。

复——指两方或数方合用治较复杂之病的方剂。

《伤寒论》《金匮》东汉张仲景著,载314首。他总结了前人经验,并以辨证理论统括方剂,为方剂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内容,其中大多数方剂组方严谨,疗效确实,经长期实践的检验,至用到现在,我们方剂讲义上就录了不少这上面的方剂。

《药对》北朝北齐徐之才著,他根据药物的功效,把药物归纳为:宣——宣可去壅,通——通可行滞,补——补可扶弱,泄——泄可去闭,轻——轻可去实,重——重可镇怯,滑——滑可去著,涩——涩可固脱,燥——燥可去湿,湿——湿可润燥。最初是指药物功效而言,称为“十”,后人改称十剂并应用于方剂学,给方剂学以治法分类打下了基础。

从七方到创十剂给方剂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晋到唐出现了很多方书。《肘后方》晋代葛洪,收载了许多便、廉、验的方子,民间广泛应用,《千金方》孙思邈,收载了唐以前有效方剂及民间验单方,《外台秘要》王焘著,载方6000余首,促进了方剂学的发展,《太平圣惠方》载方1万余首,《圣济总录》载方2万余首,《局方》载方297首,载方不多,多实用有效,今仍沿用。

宋代寇宗在十剂基础上增寒热两剂称为“十二剂”。

《普济方》明朱棣,载方61739首。

《医方考》明吴昆,以病为纲,共分十门。

《医方集解》清汪昂,按方剂功用分类正方320首。根据方剂不同功效分二十二类。

《成方切用》《医方论》《古今名医方论》评论医方。

第一章方剂与治法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是理法方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在辨证立治的基础上才能运用恰当,才能正确地组方遣药,要明确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先谈一下治法与辨证的关系。

(一)治法与辨证的关系

治法就是治疗大法,它是根据临床证候,辨证求因,在确定成因的基础上,进行审因论治而定出来的。(举例说明)

辨证立法,法从证出。

治法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只有通过辨证才能立出法,无辨证就无从立法。

(二)方剂与治法关系

通过辨证确定治法,治法确定后,它就成为指导临床运用方剂和选药配方的主要原则。

例:头痛。

二者关系为“方从法立,以法统方”。方是法的体现,法是方的依据,“方”可以不一定,“法”必确定。(举例说明)

方与法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既不能有法无方,也不能有方无法。

“方从法立,以法统方”离不开中医的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与原则。

辨证——辨的依据是证,就是通过疾病反映的证候,经过分析,揭露出疾病的本质,分清疾病的真假缓急,为治疗指出方向。

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对疾病的本质提出治疗措施,即产生法与方。

这就是“法从证出,方从法立”。

如果在临床上不辨证不立法,只根据病的症状,头痛治头,脚头治脚,草率选方用药,违反辨证论治的原则,就容易出差错,贻误病情。

例如:茵陈蒿汤治黄疸型肝炎。

主证:黄疸型肝炎——巩膜、皮肤、小便色黄,恶食油腻,腹胀,食少体倦等,

(1)患者身目黄色鲜明,黄如桔红色,发热口渴,小便短赤,便秘,腹胀,苔黄腻,质红,脉滑数。证属湿热互结中焦,热重于湿,治以清热利湿,服上方茵陈、栀子、大黄而愈。(2)患者除主证外,高热烦躁、口、肌肤出斑疹,衄血,甚神昏谵语,昏迷,苔黄燥,质红绛,脉数。证属热毒内盛,热入血分,内闭清窍,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散血,服犀角地黄汤加

减。

(3)除主证外,身目色黄不鲜明,头重身困,腹胀便溏,痞满不适,苔厚腻舌质淡红,脉濡。

证属湿热互结中焦,湿重于热,,治以健脾利湿,清利湿热,服茵陈五苓散。

(4)除主证外,身目色黄,晦暗如烟熏,纳少腹胀,畏寒怕冷,苔白腻质淡,脉弦缓。证属寒湿内困,脾失运化,治以健脾湿化寒湿,服茵陈四逆汤。

(5)除主证外,本病初起,并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黄腻,脉浮数。证属内有湿热,外感风寒,治辛温解毒,清利湿热,服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上述五证均为黄疸型肝炎,不仅有表、里证的不同,里证方面,又有热毒内盛、寒湿内阻、湿热互结的区别,湿热互结又有湿重于热,热重于湿的区别,只有采用不同的方药才可奏效,若不辨证论治,以一方论之,结果有效者为本人侥幸,是病患在本方上;另一方面,不同的疾病,往往会出现相同的病机,从而治疗原则相同,如子宫脱垂病、久痢久泻而引起的脱肛病、强力负重引起的小肠疝气及肾下垂、胃下垂等病,这些病不仅病因病名不同,有男女老少之别,但其主要病机为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在治疗用药上尽管需要照顾其病变部位的不同,药物有所差异,但均可用益气健脾升阳的原则,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准确的辨证扩大了方剂的治疗范围。由上可知,临床时必须辨证立法,才能准确选方用药,正如《成方便读》上说:“古人因病立方,加减出入俱有深意,若不明其受病之由,而概执方以治之,其不至于误事殃人者乎”,正是此理。

二、常用治法

祖国医学治法是丰富多彩的,扼要的概括为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对这八种治疗大法,临床简称为八法。八法是针对八纲辨证而立的,所谓八纲辨证,即阴阳、表里、寒

热、虚实。对疾病在辨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后,方可运用八法论治,确定治法后,然后按照治法选方或选药配方进行治疗。正如程钟龄《医学心悟》上说:“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可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一)汗法

六淫之邪侵犯人体,大多始于皮毛,然后由表入里,当邪在肌表还没有入里之时,采用汗法,使邪从外而解,从而控制疾病的转变,达到时期治愈的目的,故汗法为八法之首。

1.定义:选用辛散轻宣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开发腠理,调和营卫,以解除表邪的方法叫汗法。

2.立法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以及“因其轻而扬之”而法立。

3.作用及适应证作用:发汗解表、解肌透疹、发汗消肿、消散痈肿、透邪外出等作用。适应证:外感表证、麻疹未透、水肿初起、疮疡初起。

4.代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升麻葛根汤等,仙方活命饮也是。

5.变化:汗法+补法(或+化饮或+养阴),以适应一病多法,一法多变的情况。

(二)吐法通过呕吐治疗咽膈胃脘病变。

1.定义:运用具有催吐作用的方药引起呕吐,从而解除病邪的方法叫吐法。

2.依据《内经》“其高者,因而越之”为立论依据。

3.作用及适应证

作用:发越陈腐、催吐痰食以达到推陈致新等作用。

适应证:宿食停留在胃、痰涎壅塞咽喉、误食毒物等邪在咽喉胃者,通过呕吐排除病邪。

4.代表方:瓜蒂散、盐汤探吐方等。

(三)下法通过泻下达到排除病邪的治疗方法。

1.定义:用泻下药物为主治疗各种胃肠积滞不通证候者称为下法,(如肠胃积滞实热内结,大便不能、蓄水等)。

2.依据“其下者,引而竭之”,“泻可去闭”,“中满者泻之于内”。

3.作用与适应证

作用:通导大便、泻下实热、攻泻冷积、攻逐水饮以推陈出新。

适应证:热实内结,食积内停,水邪内聚兼有大便秘结不通。

4.代表方剂: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等(体质有虚实,邪气不兼挟,病情有寒热)。

(四)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达到消除疾病的一种治法。

1.定义,就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之达到脏腑功能协调、气血阴阳得以平复的方法叫和解法。(本法在汗、吐、下三法无均非所宜的情况下运用)。

程钟龄曰:“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惟和之一法也”。再者,根据“疟疾不离少阳”之理论,疟疾的治疗也列入和解法内。

广义的和解(戴北山):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2.适应证与作用

重点适用于病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肝胆发病影响脾胃(如少阳郁遏、肝脾不和、肝胃不和、肝胃不和)以及疟疾或温疫邪伏膜原。

作用: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胆胃等作用。

3.代表方:小柴胡汤等。

(五)温法通过温里祛寒回阳等作用达到寒去阳复,用于治疗一切里寒证的方法。

1.定义:运用温热的方药解除由于寒邪所引起的各种病证叫温法。

2.立法依据根据《内经》所谓“寒者热之”、“治寒以热”而立法。

3.适应证及作用

适应证:阴寒内盛(中焦虚寒、肾阳衰微、寒滞经脉)等各种寒性疾病。

作用:温阳(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等作用。

4.代表方剂:理中丸类,四逆汤类等。

六、清法运用具有清解热邪作用的方剂治疗热证的方法。

1.定义:利用清热泻火药治疗一切热证的方法叫清法。

2.立法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治热以寒”、“温者清之”、“热者寒之”为本法立论依据。3.适应证及作用。

适应证:主治表证已解,里未成实的急性热性病、热极化毒证、劳伤虚热证。

作用: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养阴、清热凉血等作用。

4.代表方剂:白虎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青蒿鳖甲散等。

(七)消法通过消导或散结治疗气血痰食湿火所结成的有形之邪。

1.定义:运用消导或散结作用的方药治疗气血痰食湿火等已结成的有形之邪,使其平复的方法叫消法。

2.立法依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坚而削之”、“结而散之”。

3.适应证及作用

适应证:暴食停滞、消化不良、痞块征瘕以及脏腑肿大肿瘤等证。

作用:消食导滞、消痞化块,推陈致新的作用。

4.代表方剂:保和丸、枳实消痞等。

(八)补法

1.定义:应用补益药补益人体气血阴阳诸不足的方法叫补法。

2.立法依据:《素问·三部九候论》中“虚者补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3.作用与适应证

作用:补益强壮(补气养血、补阴补阳、营养滋补)、强壮人体功能的作用。

适应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形体虚弱及各种慢性虚劳杂证等。

4.代表方药四君、四物、十全大补、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

上述八法,虽一法可治一病,但不能孤立对待,因为病情是复杂多变的,往往不是单用一法所能适用的(例大柴胡证……),常须数种方法结合运用,才能全面照顾,正如程钟龄所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尽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法则可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一法之中,八法备焉”。

这就是说不能孤立对待八法临证处方,必须针对具体病那,恰当掌握,八法灵活应用,才能提高疗效。尽管如此,但历史总是不断发展的,就八法来讲,不能满足临床上的需要,经过改进和历代医家的进一步发展,在治法的内容上大大突破了“八法”的范围,就本教材来说就是选录了十八种方法。

治疗疾病,除了要掌握治疗大法外,还要必须掌握运用治疗原则,使治法的运用更加灵活,更加全面,更加切合病情,下面简略谈一下治疗原则。

三治疗原则

由于病人体质,所处环境条件不同,病情变化兼挟证的宜忌,邪正胜衰等各方面均有不同,为了适应不同情况的治疗,这就是要有一定的治疗原则。

1.治未病

有两个含义,一是防病于未然,一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治未病,包括现代的预防为主的指

导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金匮》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这就是时期预防,时期治疗的观点。

2.治病求本

所谓本就是发生和形成疾病的根本原因,也就是疾病的病因病机,通过分析疾病表现出的现象进而掌握疾病的本质,要达到这一步,必须有熟练的辨证功夫,临床就不会出现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现象。临床有不要见痰治痰,见出血就要止血。举例说明。

3.标本缓急病因为本,症状为标,旧病为本,新病为标,一般来说,“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若标本俱急,可标本兼医。例如大出血:出血症状为标,出血原因为本。

4.虚实补泻

《素问·通评虚实论》上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这是虚证实证的总概念。《素问·三部九候论》上“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这是虚实证的总治则。

正虚用补,邪实用攻,虚实兼见,攻补兼施;微虚微实,论其实,甚虚甚实,论其虚,即正虚邪实不可攻,正盛邪微不可补。

注意:虚实兼挟证,要注意虚实程度,何为主,然后给以恰当的治疗。

5.正治与反治

上面说的治病求本,标本缓急,虚实补泻等都是治病常用的一些原则。但同时还须了解正治与反治。凡用寒药治疗热性病或用热药治疗寒性病,称为正治,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治

因为这些药物恰与病情相反,故又称为逆治法,即“逆者正治”之法。

与此相反,如用四逆汤治疗阴盛格阳的假热证,白虎汤治疗热深厥深的假寒证,称为反治,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从者反治”之法。药物的性质与表面症状的性质相类似,故反治法又称为从治法。反治法又包括寒因寒用、热因热用、通因通用(因积滞热结旁流,用泻法)、塞因塞用(气虚无力大便)。

由此可见,所谓“反治”实际上也是正治,实际上反治法即是“治病求本”之意。临床常用的多是正治,只有较少的特殊的病情才用反治,但这较少的情况,若辨证不清,必误人生命。真热假寒,热药治之,如火上浇油;真寒假热,寒药治之,如冰上加霜,致人速亡。

此外有病情复杂,在寒药中佐以热药或热药中佐以寒药,以及热药冷服或寒药热服等都属于反治的范围。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之法。

6.治贵权变

治病除应掌握上述原则外,但临床症状千变万化,病情是错综复杂的,还须随机应变,在治疗时一般情况症状改变,治法辨证亦随之改变,亦有证变而治法不变或证不变而治法改变,这就产生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同一疾病由于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病因症状、机体反应亦有异而采用不同的治法。例:一哮喘患者,去冬天气严寒,大雪连续数日,病人虚寒,咳喘严重,痰多而清稀不渴等证,临床诊断哮喘。病人多方求医诊治,解表药及止咳平喘药连服数剂,效果不显,治服小青龙汤一剂而愈,病人对此方如获至宝,将本方正楷抄入笔记中,随身不离,以应再犯是服用。此人因公要到广州、上海等地出差,到上海由于路途疲劳,咳喘发作不止,病人面色苍白,语言低弱,动则喘甚,喘时呼吸短促,随打开笔记到药店取小青龙汤一付,随即煎服,想不时即好,却忽然全身出汗,咳

喘不但不愈,反而加重,患者迅速到上海某医院中医科就诊,医者开补中益气汤加减一剂,咳止喘平,患者认为家中医者不如上海高明,随将补中益气加减抄入笔记本中,带回河南,后因天热燥热,哮喘又作,患者仍服上海补中益气汤而喘加重,又服小青龙更甚,无奈只好又找开小青龙的大夫,诊后出桑杏汤加减数剂,服后痊愈。患者不解其意:“人说久病成良医,我患哮喘同是此病,为何用药而异”,医曰:“去冬为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是寒哮,故用小青龙,在上海由于路途疲劳,是气虚而引起的上喘,故用补中益气;今春外感风温化燥,热哮,故用桑杏汤,这是同病异治之道,由于四时气候的变化、地理条件的不同、体质的差异而造成,同一疾病的病因病机不同,故治法而异。

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但病机有共同性,治疗上可采取相同的治法,如久泻久痢、脱肛、子宫脱垂等由中气下陷,所以治疗均可用补中益气升陷而同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在临证治疗时除掌握治疗原则外,也要考虑四时气候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人体素质的不同情况。此外情绪的影响,饮食的不节,用药的不当等不但可以加重病情,甚至可以改变疾病的性质,在临证时都必须加以注意。

四方剂与其它疗法相结合

方剂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不是唯一措施,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需要结合其它治疗方法才能获效。

1.传统的治疗方法:针灸、外治、推拿以及体育锻练等。

2.精神疗法,有些病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好,需要调动患者同疾病作斗争的坚强信心。精神因素不但在发病的病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治疗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慢咽。

3.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些病独用西药不能胜任,单用中药效果力弱,就需要中西医结合,现在对很多疑难病,过去认为不治之症,现在有很多都可以治愈。

4.体育锻练和饮食调养体育锻练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对于一些慢性病身患多种疾病,进行体育锻练增加抵抗力尤为重要,体育锻练治病,贵在坚持,贵在持久。

饮食与疾病有相当密切关系,许多食物也是药物,自古有“医食同源”之说,注意饮食调养,饮食治疗等问题,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宜忌。

第二章方剂的组成

方剂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切合病情的药物定出适当的分量,制成一定的剂型配伍而成。

方剂的组成不是同类药物的并列(例感冒用麻、桂、紫、防、荆、细、白、藿、香、辛),也不是同类药效的相加,而是相辅相成增加它原有的作用,调其偏性(如辛燥),制其毒性(如有毒),消除或缓和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使全方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以适应复杂的病证。

故方剂是运用单味药物的进一步发展,即所谓药有个性的特长,方有合群的妙用。如桂枝汤,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以桂枝、生姜解表散寒以解表,白芍酸寒以滋阴养血,炙草、大枣补中健脾而不解表。

方剂的组成既然不是同类药物的合并,也不是药效的相加,而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起相辅相成的作用,随证用药,全面兼顾,扩大了治疗范围,同时通过配伍消除对人体不利的因素,所以将药物组合成方,既相得益彰,又能相辅相成,既体现药物的配伍的优点、体现方剂组织的原则性,更符合治疗的需要,在这方面历代医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已经从理论上得到总结提高,总

结出了组方的基本规律。

一、组成原则

由药物配合而成方剂,不是药物的堆砌,药效的相加,主要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配伍适当的药物、规定必要的剂量、按一定的原则组成方剂,这种组方原则早在《内经》就已经提出,《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使”,元代李东垣提出:“主病之谓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别之,此制方之要也”,进一步提出了主病兼病配方方法,前人提出的组方原则称之为“君臣佐使”,现改用“主辅佐使”。

至于一方中“主辅佐使”药味的多少,《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和“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这些记载虽规定“主辅佐使”的药味,但并非呆板的规定,在临床上要根据辨证立法的需要而定,这样才能适合病情,发挥更好的疗效,一般是主药要少而辅佐药较多。

现将“主辅佐使”的涵义分述如下。

1.主药(君)——是针对病因或疾病的本质或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主药不要多,针对性要明确,有些方名就是以主药命名的,主药是用来解决疾病的主要矛盾的。

2.辅药(臣)——是协助主药和加强主药功效的药物。由此君臣二者结合都是针对病因主证而设。有这样的提法,主药解决主要矛盾,辅药解决次要矛盾,对吗?

3.佐药——主要是治疗兼或次要证候的药物,其二是制约主药的毒副作用,其三是起反佐作用。

可以消除药的毒性和燥烈性,如辛燥药中加入甘缓之药,反佐药,如大队热药加少量凉药。4.使药——在方中起调和诸药或作引经药,引诸药直达病所。

综上所述,决定方剂中药物的主辅佐使,主要是根据药物在方中所起作用的主次,药量多寡,药力的大小来区分的。

李东垣尤其强调药量的多寡是区分主辅佐使的主要依据,《脾胃论》中提出“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我认为这种提法很偏见。

(1)每个方剂,主药必不可少,简单方剂,辅佐使不一定俱全。

(2)有些方剂,主药或辅药本身有佐药或使药的作用。

(3)方剂组成比较庞杂,则按药物的不同作用以主要次要部分区别,而不分主辅佐使。

下面用一例方具体说明这个问题。

麻黄汤是一首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具有辛温发汗解表作用,主以麻黄为主药,桂枝为辅药,杏仁为佐药,炙草为使药共组成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方剂。

外感风寒表实证主证恶寒发热兼见咳嗽,治疗必应外散风寒兼止咳平喘,反之,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通过麻黄汤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原则性,方剂很重视药物的配伍,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取得更大的疗效,而且通过严密的配伍之后,使方剂能够达到完整和具有更明确的目的性。

所以在临床治病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用方治病,以发挥方剂的优点(但用方时要灵活加减),若不用方(特别是对没有临床经验的大夫),搞药物堆积,外感风寒证,就把辛温解表药全部拿上,这

样既浪费药又不全对证。我提倡用已有的方,一个人的记忆有限,加之病情多变,所以每个人记的方往往不能应付临床,就免不了要组方,我们可按组方原则自己组方,或按处方=病因+症状进行组方,供参考。

方剂的组成是有一定组成原则的,但是临床把方看成一成不变,拿方套病(这样很少有病害到你的方上),很不能应付临床,所以在临床时应随着病情的变化,体质的强弱,年龄的大小,以及水土气候的变异灵活地预以加减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徐灵胎《执方治病论》说:“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证,悉自古方前所陈列之证皆合,否则必须加减,无所加减,则另择一方”,可知在运用方剂时,必须加减化裁,才能切合病情,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组成变化

方剂的组成是由原则的,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在运用方剂时不能固执成方,必须通过各种配伍变化来适合病情的需要。方剂组成变化,是根据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变化亦是有一定原则的,有关变化的内容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药味增减的变化

1.药味增减的变化,是指一个方剂在主药、主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次要症状或兼挟的不同,加减其次要药味,以适应新的病情的需要,这种变化临床上称为“随证加减”。若主证、主药改变,那就不是药味的加减变化,而是属于治法或方剂的改变问题了。

例如: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以桂枝为主药,若在上证基础上新病引起旧病喘息,加厚朴、杏仁,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证误下而致胸满,桂枝证乃在,去芍药(酸收不利于胸满),即桂枝去芍药汤,桂枝证兼有项背强者,加葛根,即桂枝加葛根汤。

上述桂枝汤主证不变,主药桂枝不变,随着病情的变化加入一些适合病情的药物或减去一些与病情不适应的药物,使方子适应变化了的病情,就叫药味加减变化,即临床上据说随证加减,2.增减了药味,主药改变,主症也随之改变,虽然其它药物不变,但原方的性质发生了改变,作用和主治也改变了,这虽不叫随证加减,但也属于药味增减变化的范畴。

例如: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为君,即同解肌发表的方子变化,温中补虚的方子。再如: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细辛、木通,主药变为当归,即成当归四逆汤,治疗厥阴伤寒。

3.增减了药味,方剂的主药不变而在辅治药物上变化了配伍,影响了该方的主要作用,叫药物配伍变化,亦属于药味增减变化的范畴。

例如:麻黄汤主药是麻黄,辅药桂枝,二者配伍辛温解表,发汗散寒,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若配辛凉的石膏,组成麻杏石甘汤,即变辛温为辛凉,二者配伍辛凉解表,宣肺清热,主治风热外感。

再如:左金丸主药苦寒清热之黄连,辅药辛温降逆的吴萸,治胃脘胀痛嗳腐吞酸,若去辛温降逆之吴萸,配伍行气除满的木香,为香连丸,治湿热下利腹痛,里急后重,若配肉桂,名交泰丸,治心肾不交的失眠证。

再如:大承气汤主药系大黄,配伍芒硝等,性为寒,主治热实内结便秘证,若大黄配伍附子等,名大黄附子细辛汤,性为温下,主治寒实内结便秘证。

可见方剂的组成和药物配伍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主药配伍的变化,则其作用和主治亦随之不同。4.病情复杂,单用一方不能治疗复杂的病情,需要在一个方中配伍加一个方剂,这种变化叫复方的变化,这种变化作用使主治证亦随之变化。如四物汤+四君子为八珍汤。

(二)药量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临床上往往和药味增减变化同时运用。)

药量增减的变化,是指方中药物不变,只增减药量,因而改变方剂药力的大小或扩大其治疗范围,甚至可以改变方剂的主药和主治。

例一:四逆汤——通脉四逆汤

例二:桂枝加芍药,其主药仍是桂枝,倍加芍药缓急止痛,主治桂枝证兼腹满时痛,扩大治疗范围。

例三: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大黄厚朴汤

以上四方中一同:药物相同;四不同:主治、立法、主药、用量不同。

由此可见看出,药物用量增减的变化,方中主辅佐使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治疗作用也就不同,故方名也随之改变,以示治疗作用的区别。

三、剂型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指方剂中的药物相同而是改变了剂型,以适应病情的轻重组急,且便于贮藏和携带,如理中丸治脾胃虚寒证,作用慢而力缓,改用汤剂则作用快而力重。

由上述可知,方剂的变化是多样而灵活的,但问题随着临床症状的变化而变化,症变法变,方亦改变,通过这种变化,方剂就能够更适应多变复杂的病情,更准确的用于治疗疾病,所以我们实践中,可根据组方的原则及其变化灵活运用古方,并可创造新方,更好的治疗各种疾病。

第四章剂型

剂型是根据临床上使用中药治疗各种疾病的不同需要,将药物制成一定大小和不同形状的制剂,历代医家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创造了多种剂型,如:汤剂,散、丸、膏、丹、酒剂等,现代又制成了各种新的剂型,如针剂片、冲、糖浆、浸膏以及橡皮膏等剂型,有利于临床运用,这是中药剂型发展的一个方向。

1.汤剂

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药物混合加水煎煮取汁称为汤剂。这是中医过去和现在最广泛运用的一种剂型,适用于一般疾病或急性疾病,可内服,或外熏洗,特点是吸收快,(较丸片散剂等),易发挥疗效;便于随证加减,灵活的照顾到各种疾病的特殊性。缺点是费时间,不便于久留及携带。

2.散剂

将药物研成均匀混合的干燥粉末,内服外用均可。

优点是制作简便,便于服药携带,节约药物,不易变质,但吸收较汤剂慢。

3.丸剂

一般用于慢性病,但有用于急性病如安宫牛黄丸,其特点是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体积小,

服用、携带、存贮方便。

4.膏剂

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而成,可内服或外用。

……

5.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便于服用。

6.针剂

第四章方剂的用法

方剂的用法包括煎法和服法。

为了充分发挥药效,取得治疗的最大效果,必须知道药物的煎服法。

“为了医病,方子开人参,吃法不好,倒落得满身浮肿,用萝卜子来解,这才恢复了先前一样瘦,人参买了,还倒贴了萝卜子。”

一、煎法

煎法是煎药的方法。汤剂是临床常用的剂型,医者应重视煎法,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

根据不同性质的药物可采用不同的煎药法。

1.煎药用具以铝、搪瓷器为好,忌用钢、锡、铁器,古人认为,“银为上,磁次之,”,

2.用水以地上水清净味甜为好,地下水较差,煎药将药放入容器加冷水过药面片刻,再行煎煮。3.发散药取汗药不宜久煎,厚味滋补宜久煎,微火。

4.介类矿石类先煎,气味苦香不宜久煎,宜下。

5.胶类及芒硝不煎入药溶化即可。

6.贵重而以体积小的药,宜研末冲服或另煮。

二、服法

服药是否合法,对疗效也有一定影响,服法包括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

1.一般宜饭前煎服,但对胃肠有刺激及眼科病药宜饭后服。

2.滋补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慢性病定时服。

3.一般一剂分两服或三服,重病可一次顿服。

4.一般一日一剂,分两服,特殊情况可一日数剂。

5.汤剂一般宜温服,热证寒药宜冷服,寒证热药宜热服。

第四篇:干支总论

第四章:干支总论 一、消长:阴阳顺逆 阴阳顺逆之说,《洛书》流行之用,其理信有之也,其法不可执一。 原注:阴生阳死,阳顺阴逆,此理出于《洛书》。五行流行之用,固信有之,然甲木死午,午为泄气之地,理固然也,而乙木死亥,亥中有壬水,乃其嫡母,何为死哉? 凡此皆详其干支轻重之机,母子相依之势,阴阳消息之理,而论吉凶可也。若专执生死败绝之说,推断多误矣。 素庵按:以天干布地支,而生死之道出焉,阳顺阴逆,其理非无出也,然甲木死于午,午为泄之地,理固然矣,乙木见亥,亥中有壬水,乃其嫡母,何为死哉,凡此皆详其干支轻重之机,母子相依之势,阴阳消息之理,而论吉凶可也,若专执生死推断,则误矣. 任氏曰:阴阳顺逆之说,其理出《洛书》,流行之用,不过阳主聚,以进为退,阴主散,以退为进。若论命理,则不专以顺逆为凭,须观日主之衰旺,察生时之浅深,究四柱之用神,以论吉凶,则了然矣。 至于长生沐浴等名,乃假借形容之辞也。长生者,犹人之初生也;沐浴者,犹人之初生而沐浴以去垢也;冠带者,形气渐长,犹人年长而冠带也;临官者,由长而旺,犹人之可以出仕也;帝旺者,壮盛之极,犹人之辅帝而大有为也;衰者,盛极而衰,物之初变也;病者,衰之甚也;死者,气之尽而无余也;墓者,造化有收藏,犹人之埋于土也;绝者,前之气绝而后将续也;胎者,后之气续而结胎也;养者,如人之养母腹也,自是而复长生,循环无端矣。 人之日主不必生逢禄旺,即月令休囚,而年日时中,得长生禄旺,便不为弱,就使逢库,亦为有根。时说谓投墓而必冲者,俗书之谬也。 古法只有四长生,从无子午卯酉为阴长生之说。水生木,申为天关,亥为天门,天一生水,即生生不息,故木皆生在亥。木死午为火旺之地,木至午发泄已尽,故木皆死在午。言木而余可类推矣。 夫五阳育于生方,盛于本方,弊于泄方,尽于克方,于理为顺;五阴生于泄方,死于生方,于理为背。即曲为之说,而子午之地,终无产金产木之道;寅亥之地,终无灭火灭木之道。 古人取格,丁遇酉以财论,乙遇午、己遇酉、辛遇子、癸遇卯,以食神泄气论,俱不以生论。乙遇亥、癸遇申以印论,倶不以死论。即己遇寅岁之丙火,辛遇巳藏之戊土,亦以印论,不以死论。 由此观之,阴阳同生同死可知也,若执定阴阳顺逆,而以阳生阴死,阴生阳死论命,则大谬矣。故《知命章》中“顺逆之机须理会”,正为此也。 丙子 己亥 乙亥 丙子 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 乙亥日元,生于亥月,喜其天干两透丙火,不失阳春之景。寒木向阳,清而纯粹,惜乎火土无根,水木太重,读书未售;兼之中年一路水木,生扶太过,局中火土皆伤,以致财鲜聚而志未伸。然喜无金,业必清高。 若以年时为乙木病位,月日为死地,岂不休囚已极,宜用生扶之运?今以亥子之水作生论,则不宜再见水木也。 戊午 乙卯 癸卯 癸亥 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 此春水多木,过于泄气,五行无金,全赖亥时比劫帮身。嫌其亥卯拱局,又透戊土,克泄并见,交戊午运不寿。 若据书云,癸水两坐长生,时逢旺地,何以不寿?又云“食神有寿妻多子,食神生旺胜财官”,此名利两全,多子有寿之格也。 总以阴阳生死之说,不足凭也。 二、顺悖:顺遂乖悖 天地顺遂而精粹者昌,阴阳乖悖而混乱者亡。 原注:不论有根无根,俱要天覆地载。 任氏曰:取用干支之法,干以载之支为切,支以覆之干为切。如喜甲乙,而载以寅卯亥子,则生旺,载以申酉,则克败矣;忌丙丁,载以亥子则制伏,载以巳午寅卯,则肆逞矣。如喜寅卯,而覆以甲乙壬癸则生旺,覆以庚辛,则克败矣;忌巳午,而覆以壬癸则制伏,覆以丙丁甲乙,是肆逞矣。 不特此也,干通根于支,支逢生扶,则干之根坚,支逢冲克,则干之根拔矣。支受荫于干,干逢生扶,则支之荫盛;干逢克制,则支之荫衰矣。 凡命中四柱干支,则显然吉神而不为吉,确乎凶神而不为凶者,皆是故也,此无论天干一气,地支双清,总要天覆地载。 己亥 丁卯 庚申 庚辰 丙寅乙丑甲子癸亥壬戌辛酉

心理学概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对客观现 实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2、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意志等构成的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 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它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3、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和指标。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 的。 4、常见的心理现象: ?认知活动: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具体的形式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整体及其关系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却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注意是指人脑对外界刺激信息的选择以及对所选择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人类不仅能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还能对过去曾经作 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能储存和积累过去的各种行为经验。这 就是人类的记忆活动。 ?情意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一方面,情感是个体存在状态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情感对人的认知 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 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 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 稳定的心理特征。(脾气、秉性)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行 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5、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也成人格,是指 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6、总而言之,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认知活动、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三个主要 方面。 7、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这 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8、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9、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描述与测量: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解释与理解 ?预测

大学公共心理学重点知识总汇

简答论述 一、心理学人性观对当代教育的启示。P41 1、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丰富多彩的。 2、每个人都是自主选择的。 3、每个人都是情感动物。 4、每个人都是又潜能的。 5、每个人都是发展着的。 6、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 二、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P54 儿童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注意的有意性不断增强,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1、有意注意逐渐占主导地位 2、注意品质不断发展 三、儿童观察的发展趋势,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59 儿童观察的发展总趋势是: 1.有意性不断增强。 2.精确性不断提高。 3.概括性逐渐增强。 感知规律再教学中的应用 1.根据感知的强度规律,作用于感官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清晰地 感知觉。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板书、挂图、实物模型的大小,还是教 师讲课声音的高低,都必须适当,以便使全体同学都能看得清,听得明。 2.根据知觉的整体性,时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感 知。因此,教学内容应分节分段,教师讲课应该有间隔和停顿,教师板书应注 意空间布局和排列顺序。 3.根据知觉的选择性,对象与背景间的差距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4.根据直觉的理解性,言语指导在理解知觉对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们 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准确。 5.根据感知的协同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过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实现的。 6.根据感知的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P66 1.善于识记,增进记忆。 (1)直观形象法 (2)分类记忆法 (3)谐音记忆法 (4)歌诀记忆法 (5)联想记忆法 2、科学复习,克服遗忘。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复习多样化 (4)适当过度复习 五、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P71

奇门遁甲应用手册-天王整理版

奇门遁甲基础知识 逍遥天王整理制作

目录 第一章、奇门用神的种类 第二章、用神的象 第一节、八卦 第二节、十天干 第三节、十二地支 第四节、九星值符 第五节、八门值使 第六节、八神 第三章、用神间的生克制化作用总论 第四章、用神状态总论 第五章、用神关系所衍生出个各种吉凶格

第一章、奇门用神的种类 组成奇门的元素非常多,简言之就是奇门的各种静态的构成元素。他们包括:八卦、九宫、天干、地支、九星、八门、八神等等,这些都可以根据求测事情的不同,而选择作为用神。 第二章、用神的象 第一节、八卦 乾卦 天气:晴天、寒冷、大雪、万里无云。 地理:高岗、高档场所、高楼大厦、 人物:领导、家长、上级、爷爷、父亲、祖父、外公、军警 事体:循环、顺畅、初始、扩大 性格:刚直、冷酷、健谈、阳光、老成 身体:大脑、头、肺、大肠、右腿、骨、硬化病 坎卦 天气:下雨、河流、雾气、潮湿 地理:河沟、起伏不平、江河、色情场所、黑暗场所、娱乐场所。 人物:中男、次子、中年男子、副职、小男孩 事体:起伏不定,困难,灾难,变动、滋润、潜伏 性格:圆滑世故、内柔外刚、聪明、狡猾 身体:泌尿系统、肾脏、耳鸣头晕、出血

天气:多云、天气转变、阴天、雾气 地理:小路、高建筑、大门、休息场所、寺庙 人物:儿童、诚恳之人,蠢笨之人、门卫 事体:阻力、艰难、困境、鬼门,鬼怪 性格:诚实、蠢笨、顽固、呆板 身体:脾胃、关节、鼻、麻木、骨 震卦 天气:大风,雷 地理:国道、高楼、山林、运动场、歌舞厅、飞机场 人物:长子、高大人物、父亲、乘务员、司机 事体:起始、反复、缺乏靠山 性格:暴躁、刚直、锋芒、好动、勤奋 身体:足、肝脏、神经、左肋、头发、精神、小腿、精神 巽卦 天气:风、条状云 地理:果园、花草地、气味浓的地方 人物:女子、长发女子、仙道 事体:进退不安,顺利,外来信息、中间过程 性格:柔顺、心志不定、休闲 身体:胆、感冒、气管、风湿、传染、左肩膀、淋巴、血管、头发、大腿离卦 天气:晴天 地理:亢阳地、学校、文化场所、电器场所、名胜地、书画地 人物:中年女子、眼疾人、带头盔者、文人、孕妇、小女孩 事体:抗拒、否定、批判、文书、焦急、干裂、文化 性格:开朗、活泼、暴躁、懂礼、外强中干 身体:心脏、眼睛、血液、炎症、妇科、血压、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包括动物和人的心理,个体、群体的社会心理) 2、心理现象的内容:心理过程、个性心理、意识与无意识三类。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个过程。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 5、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A、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该学派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 B、行为主义,是心理学上的第一次革命。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后期的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C、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特点,主张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 第二章 1、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系统。神经元是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的作用是接收和传递信息。 2、神经元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 3、神经系统分成周围神经系统好人中枢神经系统。 4、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第三章 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意义:a、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b、感觉保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C、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简答) 3、感觉阈限是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感觉性是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4、感觉的相互作用(简答)含义:指同一感受器接受其他刺激以及其他感受器的技能状态对感受性发生的影响。 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A、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受器中的其他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现象。 ①感觉适应(名词解释)指人的感受性会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现象②感觉对比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B、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①感觉补偿②联觉 5、嗅觉是有气味的气体的物质作用于鼻腔上部黏膜中的嗅觉细胞产生的兴奋引起的。 6、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 7、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包括半规管和前庭。 第四章 1、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2、知觉和感觉的关系(简答):感觉和知觉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a、二者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依赖个别器官,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依赖多种器官。b、感觉介于心理和生理活动,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相同点: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反映,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的感觉的深入发展,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3、知觉的加工方式:a、自下而上的加工b、自上而下的加工 4、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5、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 6、哪些因素提供了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的线索?a、肌肉线索b、单眼线索c、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通过着眼于发生在个体内部的过程以及从自然或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力量来回答这个问题。根据这个一点,我们正式把心理学正式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 所以说心理学不只是一个学科也是一种实验形式的学科在中国这种学科很少,也是因为这样在中国心理学的工作职位并不多也是这样的原因,每年主修这门学科的学生很少。 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行为就是行动。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很大程度是与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有关联,如微笑、哭泣、击打、交谈、以及触摸,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子在生活都是,心理学研究对象往往是一个个体比如一个才出生的孩子,一个著名运动员。或者其他等等,心理学家都在探索个体在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在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和广泛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中做那些事。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还有第五目标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学习心理学的第一任务是学会观察,要对个体有一个精心的观察,心理学家通常把这种观察的数据叫做行为数据。行为数据是关于有机体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这是观察者要记录的数据。当研究者进行数据线收集时,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并且要设计出能保证客观性的度量行为的方法。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中不可以不客观的分析和记录数据;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人的行为受到的因素的共同影响,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动机、智力水平或自尊。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的因素叫作机体变量,它们是关于机体的一些特殊的内容。就人类而言,这些决定因素是所谓的秉性变量。而有些因素是在外部作用的,例如一个孩子试图取悦老师来硬的奖励,一个堵车的人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或着变得沮丧,这些对行为影响的因素叫作环境变量或情景变量。心理学家在考虑变量是都是以这两种类型解释的,心理学家都是通过潜在的问题去解释多种行为的。 在研究时通常都会给出一个大概的解释(一种秉性的解释)然后是一种情景的解释,然后是综合的解释。这样解释有点笼统我们举个例子,研究者要解释一些人为什么要开始抽烟。研究者会认为这些人具有冒险的性格或者具有倾向冒险的可能性(这是一种秉性的解释)或者这些人经历了同辈人的压力(这是情景的解释)或者是,一种倾向冒险的性格以及某种情景下同辈的压力都是必要(一种综合的解释) 心理学的预测是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时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一个科学的预测是基本于对事件互相关联方式的理解,他指出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的事物起来。 控制发生的事情对大多数心理学家来说是最核心的、也是最激励人心的目标。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不发生-引发它维持它,停止它,并且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发生率。如果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能创造控制行为的条件,那么这个解释是有说服力的。 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帮助人们改进他们生活质量的途径。说完

意识体心理学总论

意识体心理学 1、学科目的 美国心理学家金布尔曾作过一项调查,发现可依照六个对立的维度把心理学家划分为两大阵营, 即:1、强调科学价值对强调人的价值。2、决定论与非决定论;3、客观主义与内省主义; 4 . 实验室的研究对场的研究与个案研究; 5 .强调规律的一般性对强调规律的特殊性; 6 .元素论对整体论。持对立维度中第一序列观点的心理学家属于科学主义阵营,除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外, 持对立维度第二序列观点的心理学家属于人文主义阵营。这样两个阵营代表着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以上内容摘自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史研究中心叶浩生所写的《心理学的分裂与心理学的统一》) 以上内容的核心意义,实质上就是在说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是分裂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术语体系和研究方法能够将人们心中默认的那个心理学概念全面而精确的描述出来。 如果,我们把心理学各学派按经验化的程度由浅到深的放在一个坐标轴上,那么从这个坐标轴的原点到正无穷大都将能够找到一门学派标在其上。坐标的原点是生物学或者脑科学,而后往右依次是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甚至有宗教、道德经、佛法、易经不合时宜的出现在最右边。 这种现状的出现可以说是悲剧也可以说是喜剧,悲剧悲的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越往宏大视角方向走,我们的分歧就越多;而说它是喜剧,那是因为任何一个学科在其严格完整的理论被提出来之前,都会是学派林立、争论不休的局面,只是学派林立到一定程度之后,也就是早期积累到足够多的知识之后,严格完整的理论就必然会应时而生,心理学目前的学派丰富程度,应该说已经到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了。 意识体心理学,就是那个不揣冒昧的,认为自己可以结束这个纷争的历史阶段,完成心理学统一工作的学科。 它有个基本的看法是,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一体的,大脑产生的每个神经冲动信号都是嵌入在大脑神经网络之中的。它不会无源而来,也不会无缘而去,它会在这个框架之中不断衍生、共振和被继承。大脑的静息网络虽然个体间的差距

针灸治疗学总论部分复习材料

总论 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 一、填空 1.针灸治疗作用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三个方面。 2.(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 (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3.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黄帝内经》称之为(解结。 4.《灵枢·官针》篇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5.《备急千金要方》云: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 6.经络闭阻不通,因实热引起者宜用针刺;由虚寒引起者宜行灸疗。 7.《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不可不通。” 8.针灸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作用,可以变不通则痛为通则不痛。 9.针灸治病,不外乎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 10.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除了与补泻手法有关外,还与部分腧穴的偏补偏泄 性能有关。 11.《灵枢·根结》篇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二、选择题 (一)A型题(在题下五个备用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全书同。) 1.“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出自:(B) A《灵枢·九针十二原》B《灵枢·官针》C《素问·异法方宜论》D《难经·二十九难》E《备急千金要方》 2.以下哪种属于针灸治疗作用的范畴?(D) A消炎B行气C镇静D调和阴阳E都不是 (二)B型题(每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用答案可以选择一次或多次,也可以一次也不选用,全书同。) A止痛B升压C降压D安眠E增乳 1.疏通经络作用的体现:(A) 2.调和阴阳作用的体现:(D) A咳喘取肺俞B亡阳灸关元C失眠补照海、泻申脉D嗜睡泻照海、补申脉 E都不对 3.阴病治阳:(A) 4.阳病治阴:( B ) 5.阴盛阳虚病症治法:( D ) (三)D型题(在题下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相互间有联系的正确答案,全书同。) 1.在针刺疏通经络中,《金针赋》运用的通经接气手法是:(A)( B) A青龙摆尾B白虎摇头C龙虎交战D阴中隐阳E阳中隐阴 2.下列治失眠用穴体现调和阴阳治疗作用的是:(C)(D) A补心俞B泻行间C补照海D泻申脉E补胆俞 三、改错(在下列各题下划线部分内,找出错误或不准确之处并改正,全书同。) 1、《灵枢·官针》篇曰:“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 2.针刺补法和艾灸,其抑制作用大于兴奋作用。 四、简答题

言语治疗总论

言语治疗总论 一、言语治疗的概念 言语治疗又称为言语矫治,主要针对脑卒中、颅脑损伤和小儿脑瘫等引起的言语障碍者进行矫治的方法。在治疗前,要通过评来鉴别发音异常、构音异常、言语异常或流畅度异常的情况,分别进行发音、构音、会话等练习,以恢复患者言语交流能力。 临床上所指的言语障碍主要指失语症和构音障碍。失语症是指由于脑损伤引起的语言理解、生成和获得能力丧失或受损。构音障碍则是指言语运动功能受损所引起的口语发音障碍。 在学言语治疗学之前必须弄明白言语与语言关系与区别。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社会人们约定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个体系: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形态)。以词汇为建筑构建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其中,语言以其物质化的语音或字形而能被人所感知,它的词汇标示着一定的事物,他的语法规则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因而语言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工具。 而言语则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人们为了交流心理,为了进行交际,可以使用各种语言(汉、英、俄、日等)。这多种语言就成了交际工具。使用多种语言的人们,或说,或听,或写,或读,这些说、听、读、写的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 从概念我们便可知,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对于使用某个语种的人来说是统一的,每种语言都是有发言、语法、句法方面的一整套确定的规则,这些规则一经产生,就有着较大的稳定性。 而言语则是一种心理现象,它表明的是一种心理交流的过程,它就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常有一定个体主观的反映和表述客观现实的印记。因为个别人的言语(由于缺乏统一性)不仅以偏离语言的标准和语法结构而互有区别(多人习惯等不同)。而且,同一个人的言语在不同场合,不同需要之下会表现出的言语方式和风格的不同,因此,言语不同于语言就在于是主观的心理过程。 语言与言语的不同,还可以做这样简单的区别:语言即“话”,言语即“说”。 但是,这种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从19世纪初由德国的语言学开始的,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比较重视这样的区分,在西方心理学,则大部分统称为语言,不再做这种区分了。我国心理学家们的观点不一。

五行总论

【五行总论】 五行者,本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故谓之行。 北方阴极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阳极而生热,热生火。东方阳散以泄而生风,风生木。西方阴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阴阳交而生温,温生土。其相生也 所以相维,其相克也所以相制,此之谓有伦。 火为太阳,性炎上。水为太阴,性润下。木为少阳,性腾上而无所止。金为少阴,性沉下而有所止。土无常性,视四时所乘,欲使相济得所,勿令太过弗及。夫五行之性,各致其用。水者其性智,火者其性礼,木其性仁,金其性义,惟土主信,重宽厚博,无所不容:以之水,即水附之而行;以之木,则木托之而生; 金不得土,则无自出;火不得土,则无自归。必损实以为通,致虚以为明,故五行皆赖土也。 推其形色,则水黑、火赤、木青、土黄,此正色也。及其变易,则不然。常以生旺从正色,死绝从母色,成形冠带从妻色,病败从鬼色,旺墓从子色。 其数则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生旺加倍,死绝减半。 以义推之,夫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和。过与不及,皆为乖道。故高者抑之使平,下者举之使崇,或益其不及,或损其太过。所以贵在折衷,归於中道,使无有余不足之累,即才官印食贵人驿马之微意也。行运亦如之,识其微意,则於命理之说,思过半矣。 【论木】 木性腾上而无所止,气重则欲金任使,有金则有惟高惟敛之德。仍爱土重,则根蟠深固,土少则有枝茂根危之患。木赖水生,少则滋润,多则漂流。甲戌、乙亥、木之源。甲寅、乙卯、木之乡。甲辰、乙巳、木之生。皆活木也。甲申、乙酉、木受克。甲午、乙未、木自死。甲子、乙丑、金克木。皆死木也。生木得火而秀,丙丁相同。死木得金而造,庚辛必利。生木见金自伤,死木得火自焚,无风自止,其势乱也。遇水返化其源,其势尽也。金木相等,格谓斲轮。若向 秋生,反为伤斧,是秋生忌金重也。 木生於春,余寒犹存。喜火温暖,则无盘屈之患。藉水资扶,而有舒畅之美。春初不宜水盛,阴浓则根损枝枯。春木阳气烦燥,无水则叶槁根枯。是以水火二物,既济方佳。土多而损力,土薄则财丰。忌逢金重伤残克伐,一生不闲。设使木旺,得金则良,终生获福。 夏月之木,根乾叶燥,盘而且直,屈而能伸。欲得水盛而成滋润之力,诚不可少。切忌火旺而招焚化之忧,故以为凶。土宜在薄,不可厚重,厚则反为灾咎。 恶金在多,不可欠缺,缺则不能琢削。重重见木,徒以成林,叠叠逢华,终无结果。 秋月之木,气渐凄凉,形渐凋败。初秋之时,火气未除,尤喜水土以相滋。中秋之令,果以成实,欲得刚金而修削。霜降後不宜水盛,水盛则木漂。寒露节又 喜火炎,火炎则木实。木多有多材之美,土厚无自任之能。 冬月之木,盘屈在地,欲土多而培养。恶水盛而忘形。金总多不能克伐。火重见温暖有功。归根复命之时。木病安能辅助,须忌死绝之地,只宜生旺之方。 三春甲木总论 春月之木,渐有生长之象。初春犹有余寒,当以火温暖,则有舒畅之美,水多变克,有损精神。重见生旺,必用庚金斲凿,可成楝梁。春末阳壮水渴,藉水资扶,则花繁叶茂。初春无火,增之以水,则阴浓气弱,根损枝枯,不能华秀。春末失水,增之以火,则阳气太盛,燥渴相加,枝枯叶乾,亦不华秀。是以水火 二物,要得时相济为美。 『三春甲木』 正月甲木,初春尚有余寒,得丙癸逢,富贵双全。癸藏丙透,名寒木向阳,主大富贵。倘风水不及,亦不失儒林俊秀。如无丙癸,平常人也。 正二月甲木,素无取从才从杀从化之理。或一派庚辛,主一生劳苦,克子刑妻,再支会金局,非贫即夭。如无丙丁,一派壬癸,又无戊己制之,名水泛木浮,死无棺椁。如一派戊己,支会金局,为财多身弱,富屋贫人,终生劳苦,妻晚子迟。或无庚金,有丁透,亦属文星,为木火通明之象,又名伤官生财格,主聪明雅秀。一见癸水伤丁,但作厚道迂儒。或柱中多癸,滋助木神,伤灭丁火,其人奸雄枭险,曹操之徒,言清行浊,笑里藏刀。 若庚申、戊寅、甲寅、丙寅。一行金水运,发进士。或甲午日庚午时,此人必贵。但要好运相催,不宜制了庚丁。 或支成金局,多透庚辛,此又不吉,号曰木被金伤,若无丙丁破金,必主残疾。或支成火局,泄露太过,定主愚懦,常有啾唧灾病缠身,终有暗疾。支成木局,得庚为贵,无庚必凶,若非僧道,男主鳏孤,女主寡独。支成水局,戊透为贵,如无戊制,不但贫贱,且死无棺木。故书曰:甲木若无根,全赖申子辰,干得 才杀透,平步上青云。 凡三春甲木,用庚者,土为妻,金为子。用丁者,木为妻,火为子。 总之正二月甲木,有庚戊者上命。如有丁透,大富大贵之命也。 二月甲木,庚金得所,名阳刃驾杀,可云小贵,异途显达,或主武职,但要财资之。柱中逢才,英雄独压万人。若见癸水,困了才杀,主为光棍,重刃必定遭凶。性情凶暴。书曰:木旺宜火之光辉,秋闱可试。木向春生,处世安然有寿。日主无依,却喜运行才地。 三月甲木,木气相竭。先取庚金,次用壬水。庚壬两透,一榜堪图。但要运用相生,风水阴德,方许富贵。

公共心理学试题一

公共心理学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注意; 3、感知; 4、记忆; 5、思维; 6、定势; 7、迁移 8、智力;9、创造力;10、情绪(情感);11、情商;12、意志;13、气质;14、性格;15、学习 二、简答题 1、我们应具备怎样的学生观?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各起什么作用? 4、青少年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有何特点? 5、教学应如何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情商发展? 6、青少年存在哪些意志障碍? 7、教师在课堂中常见的问题行为有哪些? 8、当前青少年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 1、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2、如何根据迁移原理来组织教学? 3、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4、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有哪些方法? 5、如何维护和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四、案例分析答题思路: ?1、说明该案例符合或违背什么心理学原理。 ?2、简要阐明所符合或违背的心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3、结合材料分析(将案和原理融为一体)。 ?实例分析: 在为高年级教师在上课中,发现班上一中队委员思想开小差,老师为促使他“醒悟”,便要这位同学用“以身作则”这个词语造句,这位同学低头不语,于是,老师带着讥讽的口吻造了一句,“中队干部上课应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纪律!”谁知,过了片刻,该学生站起来回敬了一句,“老师是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学生应以身作则,怎么能挖苦学生呢?”话音刚落,全般轰动,气得这位老师脸色发白。请分析,这位老师为什么会碰壁(提示:从心理学的意志、品德、需要谈起)。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需要 2、感觉 3、性格 4、想象 5、技能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心理学是研究及其的科学。 2、反射弧由、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构成。 3、食物入口会引起唾液是反射;“望梅止渴”是第信号系统。 4、人的视觉中枢在大脑的叶;运动中枢在大脑的叶。 5、按照需要的产生和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需要和需要;劳动属于需要。 6、“我饱了”属于感觉;“我好冷”属于感觉。 7、在100克的重量上增加3克,甲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当增加5克时,乙同学能觉察出重量的差异。这说明甲同学的差别阈限比乙同学的差别阈限,乙同学的差别感受性比甲同学的差别感受性。 8、用刀子刮玻璃的声音会让人产生皮肤寒冷的感觉,这属于;吃糖之后吃桔子有酸的感觉属于感觉的。

JC01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2019年

JC01心理学概论单元作业题(2019年11月考生适用) 一、单选题(第1-100小题,每题0.5分,共计50分。)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W?特(得分:0.5) 2.“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和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分值:0.5] 您的回答:D. 行为主义心理学(得分:0.5) 3.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行为主义心理学(得分:0.5) 4.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的阶段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 思维萌芽(得分:0.5) 5.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分值:0.5] 您的回答:B. 神经系统(得分:0.5) 6.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分值:0.5] 您的回答:B.脑干网状结构(得分:0.5) 7.调节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分值:0.5] 您的回答:A.下丘脑(得分:0.5) 8.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分值:0.5] 您的回答:D. 顶叶(得分:0.5) 9.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分值:0.5] 您的回答:B. 颞叶(得分:0.5) 10.脑的最古老部位是[分值:0.5]

您的回答:D. 脑干(得分:0.5) 11.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 嗅觉(得分:0.5) 12.支配脏器官的是[分值:0.5] 您的回答:A. 植物神经系统(得分:0.5) 13.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分值:0.5] 您的回答:D. 发生变化(得分:0.5) 14.音色主要由声音[声波]的决定的。[分值:0.5] 您的回答:B. 波形(得分:0.5) 15.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分值:0.5] 您的回答:B. 恒常性(得分:0.5) 16.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分值:0.5] 您的回答:D. 联觉(得分:0.5) 17.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的声波是频率[分值:0.5] 您的回答:C. 16~20000赫兹(得分:0.5) 1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分值:0.5] 您的回答:B.整体性(得分:0.5) 19.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分值:0.5] 您的回答:C.负后像(得分:0.5) 20.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分值:0.5] 您的回答:B.时间知觉(得分:0.5) 21.位于中央窝上的视神经细胞主要是[分值:0.5]

躯干骨笔记

颈椎7块 胸椎12块 腰椎5块 骶骨1块 尾骨1块 颈椎-7块 特点:①椎体较小,横断呈椭圆形。 ②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③横突有孔,称横突孔。 ④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由前弓、后弓和侧块构 成。 枢椎-第2颈椎 椎体上方有齿突。

胸椎-12块 特点:①椎体横断面呈心形。 ②椎体与椎弓根交接部的外侧面的上下缘有上下肋凹。 ③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 ④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5块 特点: ①椎体粗壮,横断面 呈肾形。 ②椎孔呈三角形,较 大。 ③棘突宽而短,呈板 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 特点:

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底中份前缘向前突出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有骶正中嵴,两侧各有四对骶后孔。两侧部各有耳状面。 骶管裂孔:骶管下端由于第四、五骶椎椎弓板缺如而形成一个裂孔,称骶管裂孔,是骶管麻醉的部位。 尾骨 特点:4块已退化尾椎融合而成。 椎孔: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一孔,称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接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等。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躯干骨——胸骨 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 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胸骨 角,侧方连接的是2肋,可作为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躯干骨——肋骨 肋骨包括肋骨和肋软骨 1~7对肋骨前端借肋软骨连于胸骨称真肋, 8~12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对称假肋 8~10对肋骨的前端借软骨连于上位的肋软骨,形成肋弓 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 骨学总论: 一、分类:全身共有206块骨 颅骨:脑颅骨、面颅骨 1、根据部位分躯干骨:椎骨、胸骨、肋 四肢骨:上肢骨、下肢骨 2 1)长骨:一体(骨干):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 两端(骺):两端膨大,称为骺,其光滑面称关节面 干骺端: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 骺软骨:幼年时骺与骨干之间借透明软骨相连,该软骨称~,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融合骺遗留下来的痕迹称骺线。 2)短骨:立方形,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稍灵活的部位,如腕骨、跗骨。

医学心理学-总论+认知过程

医学心理学-总论+认知过程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多选题)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按方法分类,包括()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 .个案法 2 . (单选题)对于小孩来讲,那种记忆方法是更擅长的() A .形象记忆 B .运动记忆 C .逻辑记忆 D .情绪记忆 3 . (多选题)对于感觉适应的规律,正确的说法有() A .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 B .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升高 C .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升高 D .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降低 4 . (单选题)咬紧牙关忍住疼痛是() A .感觉对比 B .感觉的相互作用 C .联觉

D .以上都不对 5 . (单选题)心理现象包括() A .心理过程 B .人格 C .以上都对 D .以上都不对 6 . (单选题)短时记忆的容量,如果以组块为单位来衡量,一般为() A .3-4个 B .5-9个 C .6-10个 D .7-11个 7 . (单选题)学习两种不同但又彼此类似的材料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前面学习的材料会产生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属于() A .间隔效应 B .前摄抑制 C .倒摄抑制 D .记忆衰退 8 . (单选题)《黄帝内经》所提出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观点,符合哪一种医学模式的特点() A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B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C .生物医学模式 D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9 . (单选题)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保持相对不变,这是知觉的哪种特性() A .知觉的选择性 B .知觉的整体性 C .知觉的恒常性 D .知觉的理解性 10 . (单选题)从明亮的室外进入昏暗的房间,可能会经历哪种感受性的变化() A .适应 B .感觉对比 C .感觉的相互作用 D .联觉

六爻解卦用神分析要灵活选用

六爻解卦用神分析要灵活选用 一、不要捉死一个用神 许多学习六爻的朋友,一拿起卦就急急忙忙地去找用神,别人测求财的话就找财爻,别人测考学就看父母、官鬼,别人测小孩子就看子孙……除此以外,其他爻基本上不看或者少看,也不管日月对爻的生克制化关系,很少管动爻动变出来的变卦包含什么信息,更不要说是安静的交代表着什么了。 实际上,死盯着一个爻去看,是十分受局限的。举一个简单的事例,就例如求财,如果只看财爻旺不旺,动不动,子孙爻来不来生,所得到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当卦中遇到多个爻动起来的时候,更加容易让人找不着北了。 断卦要结合生活。例如测求财,也是分很多种的,有投资做生意的,有打工赚工资的,有靠技术赚钱的自由职业……由于情况不同,所得的卦也不尽相同,卦中信息反映的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而不是片面的局部。所以说不要死捉一个用神,要综观全局,把一个卦作为一个整体看。假设一个卦就是一个人,这个人有头,有身体,有手有脚,有内脏……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人,才是一个整体。下面我举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二、每一交各司其职 有位客人和我见面后,言谈之中请我帮他占算“金钱卦”。他说的“金钱卦”就是我们所说的用铜钱摇卦。我给了他三枚乾隆通宝。他很虔诚地把铜钱合扰在手心,凝神闭目好一会后,摇得《泽水困》卦上爻动,然后静静等待我解卦,再没有说什么。 卦例 占事:生意 预测时间:2000年未月甲申日 兑宫:泽水困(六合)离宫:天水讼(游魂) 六神【本卦】【变卦】 玄武父母丁未土 X 父母壬戌土、 白虎兄弟丁酉金、兄弟壬申金、 媵蛇子孙丁亥水、应官鬼壬午火、世

勾陈官鬼戊午火勾陈、、官鬼戊午火、、 朱雀父母戊辰土、父母戊辰土、 青龙妻财戊寅木、世妻财戊寅木、、应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象曰】困,刚掩也。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见。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样也。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九五】劓削,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上六】困于葛蠤,于詭軏,曰动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蠤,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1、卦象反映处境 《泽水困》卦,外卦兑金为喜悦,内卦坎水为险,外表看起来欢喜,而内藏危险。兑是泽,内坎是陷,沼泽中还有陷阱,踏入此境中,当然是进不得,退不得,困难之极了。我看卦中财星是寅木,而且“困”字“木”在“口”中。于是,我预测:“您是做与木材相关的生意的,现在正处于困境,是进退两难的时候。”资料由人杰地灵风水网提供 对方点了点头,我根遍卦中反映的信息,一个接一个地分析给求测者听:《泽水困》卦是兑宫卦,处于未月得土生,有日建相助,卦气生旺,尽管目前有困境,但最终能够度过的。

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往年试题完整版

公共关系心理学(大纲)+往年试题完整版 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756)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公共关系心理学》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本课程是为了向应考者提供公众心理特征等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提高本专业应考者处理公共关系、人际交往和关系协调等能力。 本课程是在基础心理学课程之后的后继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应考者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与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公众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心理定势等个体和群体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掌握对公众心理认知、与公众心理沟通及影响公众心理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具备处理某一组织的公共关系事务的能力与技术。 二、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二、考核要求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1、识记:(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领会:(1)公共关系的特征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识记:(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领会:(1)公共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1、识记:(1)公共心理的概念 2、领会:(1)公共心理的特征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1、识记:(1)公共关系客体;(2)公共关系主体;(3)公共关系过程 2、领会:(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习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领会:(1)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2)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1、识记:(1)公众;(2)心理特征 2、领会:(1)公众心理特征的成分与结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1、识记:(1)个性心理特征;(2)能力;(3)气质;(4)性格 2、领会:(1)了解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1、识记:(1)公众在性别、年龄

乙木总论1

(1)乙木总论1 乙木总论1 三春乙木总论 三春乙木,为芝兰柳残之木,丙癸不可离也,春乙有丙,卉木向阳,丙癸两见,有癸滋养根基,枝叶自然发生茂盛,丙癸齐透,不逢化合克困,科甲寅贵非轻,书曰:乙木根发种得深,只宜阳地不宜阴,漂浮只怕多逢水,克制自须苦用金,亥卯未逢於甲乙,富贵无疑,木全寓卯辰方,功名有准,活木有埋根之铁,支下有庚辛戕贼其根,木则朽矣。 甲乙同为木,自旺向衰,则为乙木,生於三春,劈如芝兰蒿草,丙火癸水,缺一不可,得丙照暖,枝叶繁茂,得癸滋养,根株润泽,配合中和,无有不贵,独忌金水多见,阴浓湿重,根损技萎,顽铁埋根,戕贼生机,金水二者,同以为忌也,总之乙木不离丙癸生扶,阳壮木渴,则用癸水,阴湿露凝,则用丙火,余皆配合,甲时皆作如是观也。 正月乙木 正月天气,犹有余寒,非丙不长,虽有癸润,恐凝寒气,故先用丙,癸次之。 甲乙木生於正月,其理相同,可以参用,乙为卉草,取

用不离丙癸,丙为太阳,癸为雨露,丙火见癸,名为云雾蔽日,不雨不晴,然卉木得之,则不晴不雨,正好养花之天,日照雨润,天然培泽之用,丙癸两见,混合为一,成为一种性情,不可分离矣,惟时令有不同,初春余寒未尽,以丙火为先,大地春回,喜得阳和之暖也,(参阅甲木节)。 丙癸两透,科甲定然,或有丙无癸,门户显扬,或丙多无癸,名曰春旱,独阳不长,不过粗俗浊富之人。 初春之木,丙火为主,癸为配合,初春余寒未尽,无癸有丙,虽嫌乾枯,乙木之生机不损,亦可门户显扬,乙木之用,不离丙癸,不仅正月为然,十二月悉同此理,有癸无丙,孤阴不生,有丙无癸,独阳不长,皆非有用之材,若丙多无癸,(注意多字)用财泄丙火之旺,此人毫无秀气,不过有财而已,故云粗俗浊富之人,如丁酉癸卯乙酉戊寅,天干癸印,为戊土合破,专取时上戊寅长生之财也。 或丙少癸多,又为困丙,终为寒士,或戊己多见,为湿土之木,皆下格。 癸水多,丙火受其困,阴浓湿重,其用不显,癸己多见,而无丙火,阴湿之土,不能使木繁荣,同为下格。 此即所谓孤阴不生也,癸水以润泽为用,宜少不宜多,多者叶腐根浮,有损无益,不比生於三夏之多多益善也。 用丙者木妻火子,火多用癸水者,金妻水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