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沉降观测点成果汇总表

沉降观测点成果汇总表

沉降观测点成果汇总表
沉降观测点成果汇总表

沉降观测点成果汇总表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山西昔阳阳煤职工住宅小区1#住宅楼 昔阳县鑫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一月四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2、观测依据 3、观测设备及仪器 4、观测时间与次数 5、建筑物施工阶段沉降观测人员 6、结论与建议 7、建筑物沉降观测原始记录 8、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表 9、建筑物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10、沉降展开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1、工程概况 受甲方委托,我公司对山西昔阳阳煤职工住宅小区1#住宅楼进行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 2、建筑物沉降观测依据 2.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 G J8-2016) 2.2沉降观测方案 3、观测设备及仪器 观测仪器精度是满足沉降观测成果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成果,必须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本次观测采用D S Z2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F S1光学平板测微器、N3铟刚水准标尺,精度要求可以达到0.1m m/k m。 4、观测时间与次数 观测时间和次数,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情况等决定,“规范”规定如下: 4.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物可在±0.00完成2~3天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完成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于加荷情况而定,普通宿舍楼每层观测一次,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4.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稳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 m/d 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

沉降观测记录表完整版本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编号:DLMJTC-001工程名称美景天城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水准点编号M1 - M16 水准点所在位置4号家属楼水准点高程 观测日期观测性质 工程地点辽源市东辽县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 测 点 编 号 观测 点相 对标 高(m) 上午下午 实测标高 (m) 沉降量 (mm) 实测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本次累计M1 M2 M3 M4 M5 M6 M7 M8 M9 M10 M11 M12 M13 M14 M15 M16 工程进度 状态 技术部 施测人记录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1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22.53M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15始观测性质见证观测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相对标 高(m) 第一次 2013年2月28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M1 -2.2 -2.2 0 0 M2 -2.25 -2.251 1 1 M3 -2.1 -2.1 0 0 M4-2.3 -2.301 1 1 M5-2.32 -2.32 0 0 M6-2.23 -2.23 0 0 观测点布置简图 - 工程进度 状态 架空层层顶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2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22.53M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15始观测性质见证观测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 相对标 高(m) 第二次 2013年3月30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M1 -2.2 -2.201 1 1 M2 -2.25 -2.252 1 2 M3 -2.1 -2.101 1 1 M4-2.3 -2.302 1 2 M5-2.32 -2.322 2 2 M6-2.23 -2.231 1 1 观测点布置简图 - 工程进度 状态 一层顶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

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3、观测点的要求 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米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物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9# -

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 梅家塘小区9#楼 沉降观测工作报告 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2018年6月

工程名称: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梅家塘小区委托单位: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管委会 设计单位:湖北天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批准/审定: 审核: 校核: 编写: 主要观测人员: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二.观测目的 (4) 三.沉降观测的级别及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4) 四.观测仪器及设备 (5) 五.观测依据 (5) 六.基准点及观测点布置 (5) 七.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5) 八.观测成果 (6) 九.结论 (6) 附后: 1. 基准点、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2. 沉降观测成果表

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 梅家塘小区9#楼 沉 降 观 测 工 作 报 告 一.工程概况 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梅家塘小区工程位于蕲春县河西工业园,本工程地上总建筑面积98936㎡,规划净用地面积77975㎡,主要结构形式采用框架及框架剪力墙。其中9号楼建筑层数17F 。 受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由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完成本工程各楼沉降变形观测工作。 二.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使用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为了解施工及使用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测量其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沉降观测的级别及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精度级别的选定原则,确定本工程各栋建筑沉降观测等级为二级,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mm ,观测指标及技术要求如下: ① 往返较差 、附和或环线闭合差:n b a h 0.1≤∑-∑=?,n 表示测站数; ② 前后视距 :≤50m ; ③ 前后视距差 :≤2.0m ;

沉降观测汇总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 检验(建)表D.0.11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明发·半岛祥湾B02地块(20#楼)观测起始时间2011年4月16日至2012年12月1日 观测点编号总沉降量(mm)备注 1 8 2 9 3 8 4 8 5 8 6 8 7 10 8 9 10 附图:(后附沉降观测布置图、沉降观测值曲线图) 填表单位安徽三建工程 有限公司 审核制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 检验(建)表D.0.11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明发·半岛祥湾B02地块(21#楼)观测起始时间2011年4月11日至2012年12月1日 观测点编号总沉降量(mm)备注 1 7 2 8 3 6 4 8 5 8 6 8 7 7 8 9 10 附图:(后附沉降观测布置图、沉降观测值曲线图) 填表单位安徽三建工程 有限公司 审核制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 检验(建)表D.0.11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明发·半岛祥湾B02地块(22#楼)观测起始时间2011年4月8日至2012年12月1日 观测点编号总沉降量(mm)备注 1 9 2 8 3 8 4 5 5 7 6 6 7 7 8 9 10 附图:(后附沉降观测布置图、沉降观测值曲线图) 填表单位安徽三建工程 有限公司 审核制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 检验(建)表D.0.11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明发·半岛祥湾B02地块(23#楼)观测起始时间2011年4月3日至2012年12月1日 观测点编号总沉降量(mm)备注 1 8 2 8 3 7 4 9 5 7 6 6 7 6 8 9 10 附图:(后附沉降观测布置图、沉降观测值曲线图) 填表单位安徽三建工程 有限公司 审核制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要求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 9.8.1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高耸构筑物、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重要工业厂房及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采用 锚杆静压桩进行地基处理或基础托换的新建或改建建(构)筑物,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规定应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物,以及设计有要求的建筑物,均应进行沉降观测,并应按单位工程提供沉降观测记录; ? 2 沉降观测的每一个区域,必须有足够的水准点,不得少于3个;水准点布设应坚固稳定,应 设置在基岩上或设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应避开沉降和振动影响的范围,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距离宜为30m~50m;水准点埋设必须在基坑施工前15d完成,水准点应定期核对; ? 3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 2)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应影响建(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 3)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且应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 4 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隔10m~15m或每隔2~3根柱子处; 2)变形缝和防震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及纵横墙的交接处; 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 ? 5 沉降观测测量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观察时应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和测量人员,观测 前应严格校验仪器,每次观测均须采用环形闭合法或往返闭合法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mm,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应符合±0.5mm的要求; ? 6 测量精度宜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m~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前后视 距应基本相等;前后视观测应使用同一水准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7 沉降观测周期和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进度、基础荷载的增加以及意外情况等因素而定, 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主体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完工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1~2层观测一次;工业建

沉降观测报告材料(实用模板)

沉降观测报告模板 一.工程概况: 简述工程规模,结构形式,地基,高度,建筑面积,抗震烈度,抗震设防等级,设计的沉降观测要求,观测点建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等级等。 二. 沉降观测采用的规及标准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2006;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 50007-2002) 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5《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GB/8-2007 7.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三. 沉降观测依据及要求 依据工程设计图纸要求及沉降观测施工规、规程做观测详细说明。 四. 观测目的及要求: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构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建筑沉降观测能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数据。 五. 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1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埋设沉降观测水准基点,所埋基准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JGJ/T8-2007中的规定进行建立。基准点的个数,可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合理布设。本建筑共埋设4个基准点,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BM1=?m,也可采用施工区域国家高程系统,高程值为甲方提供绝对高程值。基准点的建立必须用高精度水准仪引测,经过闭合、平差计算而来,并定期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至提交报告时基准点稳定可靠,符合规要求。 2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JGJ/T 8-2007中的规定,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进行,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位置。点位设置的高度应有利于观测,且不影响施工的原则,并有利于长期保存。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点上。每个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施工平面图上,都合理设置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0.4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 求施测。 5.5.5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

沉降观测报告(施工单位版)

河北衡水建设工程 沉 降 观 测 报 告 中建五局建设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河北衡水建设工程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乡。本次沉降观测建筑为生活工艺用房,层高为9层。按有关规范规定,建筑物施工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等级为二级。 此次观测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工作自2016年3月23日开始观测,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累计观测10次。应委托方要求,提供沉降观测竣工报告。 2、沉降观测目的及要求 建筑物沉降是建筑整体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建筑沉降观测能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数据。 3、沉降观测依据 本次测量主要依据以下规范及设计要求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JG32/J 18-2006 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 4、观测点布置 4.1、基准点布置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点,所埋基准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的规定进行建立。本建筑共埋设3个基准点,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BM1=1962.6m,并定期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至提交报告时基准点稳定可靠,符合规范要求。 4.2、沉降观测点布置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的规定,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进行,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位置。点位埋设的高度应有利于观测,且不影响施工的原则,并有利于长期保存。针对本工程,共布置观测点8个,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一、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二、适用 ?记录建筑物施工过程直至沉降稳定的变化情况,为工程验收提供质量安全保证依据。 三、填写 ?根据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层及其逐次沉降量的成果表(单位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 ?绘制沉降量、荷载与延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每一观测点均应绘制曲线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总沉降量、最后100d沉速率、总沉降量汇总曲线图) 四、要求点埋设 ?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10~15处或每2~3根基上,一般观测点少于6点 ?裂缝或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级纵横墙交接处

?学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等高耸高低位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点 五、次数和时间 ?沉降观测应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首次测量(即零周开始)应连接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关取观测点结果中的中数作为测量初始值。?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频次应根据建筑物的地基类型和加荷情况确。 一、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的单层或多层的工业厂房,按不同施工阶段(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各观测一次)分别进行观测。 二、多层民用建筑及其他工业建筑物,每施工完毕1~3层后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三、建筑物和构造物封顶后,应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 四、沉降观测必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沉降观测报告样本

目录 文字部分 一、概述 (1) 二、观测目的 (1) 三、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 四、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 4.1、基准点的布设 (1)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2) 五、沉降观测 (2) 5.1、仪器与观测 (2) 5.2、观测级别及精度 (2) 5.3、水准线路的观测限差 (3) 5.4、观测时间 (3) 六、沉降数据统计分析 (3) 6.1、沉降量及倾斜度分析 (3) 6.2、时间-荷载-沉降关系分析 (4) 七、沉降数据评价 (4) 八、结束语 (5) 图表部分

一、概述 受委托,我公司对位于榆林市高新产业园区高新第六小学一号楼进行了沉降监测工作,该楼长73.8m宽17.6m,地上十层,地下一层, 框架剪力墙结构、片筏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二、观测目的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在沉降观测的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下列规范执行: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四、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4.1、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

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埋设沉降观测使用的2个水准基点,编号分别为GX1,GX2。详见附录2(基准点及观测点示意图) 。其高程系统为独立高程,其中GX1高程值为甲方提供的绝对高程,GX1高程值是以GX2为基准,用高精度水准仪引测计算而来。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院的图纸要求,布设于地上首层位置,共布设8个观测点,其编号为1、2、3、4、5、6、7、8、详见附录2(基准点及观测点示意图)。 五、沉降观测 5.1、仪器与观测 仪器采用日本拓普康AT-G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测微仪,其精度为: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0.40mm/Km,同时配合水准测量专用的精密铟钢尺施测。现场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等精度观测,最大限度减少误差。 5.2、观测级别及精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第3.0.4条及表3.0.4规定,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时,对应的变形测量级别为二级,观测精度指标即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0mm,并以其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沉降观测总体报告(竣工必须检测的报告)

车间辅楼建筑物沉降观测总体报告 工程名称:二期项目车间辅楼 建设单位:上海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有限公司 检测类别:沉降观测 观测人员:张炜 审核人员:吴浩杨剑 检测日期:2015-08-04~2016-03-05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观测目的 (1) 三、观测依据 (1) 四、观测仪器设备及观测方式 (1) 五、观测方案 (2) 六、观测成果 (3) 七、结论 (5)

一、工程概况 ****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二期项目车间辅楼由****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投资建设,受********有限公司的委托,拟由湖北省**测绘院承担该工程的沉降观测任务。 二、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结束以及建成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沉降限度内的变形属于正常现象,一旦超过了某个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及周围人员的安全。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施工及使用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必须要对建筑物进行长期持续的沉降观测,测量其沉降量、沉降速度,为建筑物施工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2007)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四、观测仪器设备及观测方式 本项目采用徕卡DNA03精密数字水准仪进行观测,采用aBFFB的测量方法。

五、观测方案 1、观测级别及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建筑变形测量精度级别的选定,确定本工程建筑沉降观测等级为二级,观测点测站高度中误差不大于±0.5mm,观测指标及技术要求如下:闭合差:≤2,L表示线路总长度;前后视距:≤5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视线高度:≥0.3m;水准仪精度:不低于DS1级别。 2、基准点及观测点的布置 基准点布置: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具体要求,基准点布置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位置。结合本测区实际情况,为便于沉降观测作业以及基准点间的互相校核,在测区周边区域共布置3个基准点,标志规格及埋设按照水准测量规范执行,点位选定后独立埋设。 沉降观测点布置:为了防止观测点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外界的破坏,保证观测的效果和质量,将观测点布置在承重柱距离地面0.5m 的位置,并做好保护措施。 二期项目****车间辅楼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1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 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 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3.43(1)、7.1.7、7.5.6、10.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为行业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3.0.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同时废止。 此外,经江苏省建设厅审定,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6-2006)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目前省内建筑物沉降观测参考的主要规范依据。 2008年4月,昆山市建筑业协会制定《关于对创优工程进行现浇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通知》(昆建协字(2008)第11号),对本地区创优工程沉降观测的观测点布设、观测周期及时间等要求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了本地区创优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对象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1条(强条)及昆建协字(2008)第11号文要求,下列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需进行沉降观测: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C、加层、扩建建筑物; D、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E、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F、创优工程。 在此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就不需要沉降观测(创优工程除外)。

沉降观测阶段报告

沉降观测阶段报告一、工程概况 受横山县教育局委托,由我公司对其正在建设的横山县职教中心实训综合楼主体进行沉降观测。本工程为6层全框架结构,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共埋设12个观测点。本次总结时间自2015年09月27日起至2016年04月01日止,观测时间共计187天。目前建筑物主体保持正常,现将历次观测情况进行阶段总结。 二、作业依据: 1. 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国标《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4.甲方有关技术要求; 三、观测内容: 1.该建筑区域布设3个水准基准点; 2.该建筑布设12个沉降观测点. 四、沉降观测的实施 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以基准点A1标高为起算点,经过其它2个基准点作闭合水准测量。得出其它基准点的高程。并且对这3个基准点进行定期观测监控。 本楼的沉降观测每次从基准点A2出发,经过12个沉降观测点再闭合

至A2点(即每次沉降观测用同一个基准点起算)。沉降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作业,一测站的观测次序为“后、前、前、后”。外业观测仪器采用中纬电子水准仪(ZDL700)配合铟钢水准尺进行观测(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3MM),该仪器能实现自动观测、记录、储存及平差。 每次外业结束后,将水准仪中数据传输到微机上,采用威远图公司的建筑物沉降分析系统ST4.31版软件进行沉降分析和成果输出。 后附以下成果: 1.沉降观测记录表; 2.T-S(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3.T-V(时间、沉降速率)曲线图; 4.等沉降曲线图; 5.沉降观测点及基准点布置示意图; 6.变形分析结论。 五、结论 本工程沉降观测自2015年09月27日开始,至2016年04月01日为止。期间共进行了10次观测。 该工程共布设12个观测点。 观测结果:沉降量最小的观测点为C2,沉降量为4.100mm,沉降量最大的观测点为C1,沉降量为4.600mm,平均沉降量为4.4mm;速率最小的观测点为C2,速率为0.022mm/d,速率最大的观测点为C1,速率量为0.025mm/d,平均速率量为0.023mm/d。相邻两点沉降差最大点为C1-C2,

沉降观测记录表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1#楼编号: 致:安徽世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1#楼一层梁板至顶层梁板沉降观测测量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2013年5月17日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页第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1#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所在 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19.92 观测起止日 期 2013.1.15至2013.3.5 观测性质见证观测 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 测 点 编 号 观 测 点 相 对 标 高 (m)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次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标高 (m) 沉降 量 (mm) 标高 (m) 沉降 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标 高 (m) 沉降量 (mm)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M1 M2 M3 M4 观测点布置简图 工程进度 状态 二层顶梁板四层梁板五层梁板闷顶层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 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报验申请表 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编号: 致:安徽世强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单位已完成了8#楼架空层梁板至三层梁板沉降观测测量工作,现报上该工程报验申请表,请予以审查和验收。 附件: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2013年7月20日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海淀区西北旺镇辛店居住组团A02地块3#人防出口观测时间:2012.9.29 依据高程:45.1 序号位移 尺寸 点位高 程(M) 位移方向本次位移 (MM) 累计位 移(MM) 本(MM) 次沉降 累计沉 降 (MM) Z1 10 44.516 向西 Z2 72 44.502 向西 抄测人: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海淀区西北旺镇辛店居住组团A02地块3#人防出口观测时间:2012.10.02 依据高程:45.1 序号测点 读数 点位高 程(M) 位移方向本次位移 (MM) 累计位 移(MM) 本次沉降 (MM) 累计沉 降 (MM) Z1 10 44.516 向西0 0 0 Z2 72 44.502 向西0 0 0 抄测人: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海淀区西北旺镇辛店居住组团A02地块3#人防出口观测时间:2012. 10.5 依据高程:45.1 序号测点 读数 点位高 程(M) 位移方向本次位移 (MM) 累计位 移(MM) 本次沉降 (MM) 累计沉 降 (MM) Z1 11 44.511 向西 1 1 5 Z2 73 44.499 向西 1 1 3 抄测人: 基坑位移沉降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海淀区西北旺镇辛店居住组团A02地块3#人防出口观测时间:2012. 10.8 依据高程:45.1 序号测点 读数 点位高 程(M) 位移方向本次位移 (MM) 累计位 移(MM) 本次沉降 (MM) 累计沉 降 (MM) Z1 11 44.510 向西0 1 1 6 Z2 73 44.498 向西0 1 1 4 抄测人: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一、前言 1、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位于******北侧,东接建*****,北与*****相望,西侧是 *****用地。本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地 下** 层,地上**层,建筑总高:****** 米。需观测的项目包括 *****。其中*****建筑面积为****平方米,为******结构,现已施工完成 主体结构工程。 2、沉降观测目的 了解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情况,给设计、施工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同时,也为该建筑物的最终验收提供可靠的资料。 二、编制依据 1、*********《结构设计总说明》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4、《地基与基础工程及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三、沉降观测的任务及其内容 1、观测点的设置:按照****规划设计院提供的《结构设计总说明》第7.5条,并根据沉降观测的有关规定,布置沉降观测点;另外,需在建筑物附近较隐蔽且土层较稳定的地方设置不少于两个永久性的基准点,每次观测前先校核基准点的稳定性,判断选择稳定点作为沉降观测的起算点,基准点的布设是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布设的。 2、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①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要求为二级。②观测要求:观测点稳固后即开始,以后每层一次直至完工.完工当年每3个月测一次共四次,第二年6个月一次,第三年起每年一次直到稳定(连续二次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则观测为止)。③施工中途停顿,应在停工

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2010年4月27日 电话:0755-/ 传真:0755- 联系人:赵中良 一、工程概况 洪桥头好利万、米诺厂边坡位于。该人工边坡为岩土混合边坡,岩坡坡面裂隙发育。边坡所在区地形地貌为丘陵斜坡,自然斜坡坡度15~200,原始植被发育茂密。边坡底边周长约190m,为折线形展布,整体呈南北走向。 原有边坡分为2级,上级边坡及下级边坡,边坡中部有一宽平台。坡底标高11.50~15.0m,中间大平台标高23.0~35.4m,坡顶标高33.0~66.9m,下级边坡坡度500~700,上级边坡坡度600~800。边坡高度22m~52m。 边坡坡面岩土裸露,局部发育有少量的爬藤类植物,覆盖率极低;坡面没有进行任何的支护处理,坡顶坡脚没有任何截排水措施,边坡坡底分布有好利万、米诺厂以及1栋在建厂房。 1.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质调查资料,边坡周围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及侏罗系下统桥源组石英砂岩(Jq)。现将各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⑴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杂填土:褐黄色、褐灰色,主要由粘性土及少量块石组成,并含少量建筑垃圾,松散,湿,可塑,合金钻进易,主要分布在坡脚建筑场地。 (2)侏罗系下统桥源组石英砂岩(Jq) 场地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下统桥源组石英砂岩,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黏土矿物及少量暗色矿物等。按其风化程度划分为全、强、中、微风化四个风化带,本次勘查仅揭露其强、中、微风化带: 强风化石英砂岩:褐黄、褐灰,棕红色,主要矿物为石英、长石等,风化裂

隙发育,局部夹杂中风化岩,岩石呈砾砂状、碎块状,岩块可折断,合金钻进易。主要分布在坡体的上部,揭露层厚2.60~22.30m。 中风化石英砂岩:青灰、褐灰色,风化裂隙较发育,上部夹杂薄层强风化石英砂岩,岩芯较破碎,呈短柱、长柱状,局部呈碎块状,岩块坚硬,锤击反弹,合金钻进较易。主要分布在坡体的中、下部,揭露层厚3.30~49.30m。 微风化石英砂岩:青灰色,岩芯较完整,呈长柱状,岩块坚硬,锤击反弹,合金钻进困难,需金刚石钻进。揭露层厚2.80~5.70m。 1.2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场地内无常年性地表水,雨季有大气降水形成的临时性地面片流,对坡上岩土体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内强风化及下伏岩层的风化裂隙中,主要含水层属弱含水、弱透水地层,水量贫乏。 二、沉降、位移观测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4、《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5、《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洪桥头好利万、米诺厂边坡地质灾害勘察报告》,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02月。 三、沉降、位移观测方案 (一)、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的点位布设 (1)沉降观测点: 根据甲方提供并确认的监测布置图进行沉降观测点布设,观测点布设在能全面反边坡周边沉降特征的地面上,共布设沉降观测点约26点。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1)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2) 五、观测周期 (3) 六、沉降观测 (3)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4)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九、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5) 十、测量管理制度 (5)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本工程施工图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 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 建设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设计单位: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重庆七星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宏峰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总建筑高度,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观测原则 1.参照设计图纸; 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 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 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观测点布置 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设在房屋周边各大角,长边增设观测点,观测点数不少于6点。 为了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通视好的墙上,以减小搬动仪器的次数而造成的误差叠加。沉降观测点置于相对标高+处,以便观测方便。 观测点采用20钢筋制作,采用后植筋锚固方式埋入结构柱内,为了保证观测点牢固性,埋入深度不小于100,外露部分长度为60,上端焊圆形铁球以便观测,并涂上防腐漆,如右图所示。 根据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地面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D2进行复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每幢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幢均采用首个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在固定的竖向钢筋砼柱抄测+控制点,以供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五、观测周期 .施工阶段 在建筑物首层施工完成后,拆模后进行沉降观测点布置,并进行首次观测。施工至±标高后换成永久性观测点,每施工三~五层观测 1次;封顶后至竣工验收,根据施工进度每一~三个月观测一次;使用期间第一年至少观测3~5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观测 1次,直至隔半年最大沉降量不超过3mm,可停止观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