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试+认识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试+认识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试+认识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试+认识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试+认识图形

姓名:分数:

一、看图写出四道算式

二、看图列式计算。

三、请你填一填。

1、6后面的3个数是()、()、()。

2、9比6多(),3比7少(),

3、比4小的数有()、()、()、还有()。

5、和8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3\2\0\5\4\8\9\6\7\10\1中

(1).这里共有()个数,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从左往右数,第5个数是(),第7个数是()。从右往左数,第4个数是(),第8个数是()。

(2)

.把这些数按从大到小排列:。(3)、再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8、按顺序填数。

9、○○○○○○○■■■■■□□□△△△△△△

☆☆☆☆★★★★★★○○○○○○○○○○○○○○○○比☆多_____个;★比■多_____个;

□比○少_____个;○比△少_____个

四、先提问题,再列式计算。

1、问题:?列式计算:。

2、问题:?

13586

列式计算:。

3、问题:?列式计算:。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 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 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 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8《认识图形(一)》。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分类、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从实物抽象 到抽象,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 难点: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积木、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min) 1.分一分,将形状相同的物品分在一类。 师:小朋友们,村长给姐姐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她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姐姐想让你们帮帮她的忙,你们可以吗? (PPT上出示文具盒、水瓶、书本、足球、骰子、可乐罐等立体图形) 师:我们先来看文具盒,你们发现了什么物品和文具盒形状相同吗? 生:纸巾盒、肥皂盒…… 师:同学们真厉害,那哪个是和魔方形状相同呢? 生:墨水盒、骰子…… 师:剩下的这些物品还能进行分类吗? 生:能!水杯、可乐瓶、茶叶罐是一类。足球、乒乓球是一类。

师:同学们找得又快又准确,让我们一起鼓励一下自己。 生:棒棒棒,我真棒。 师: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课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27min) 1.说一说(10min) 学生找出形状相同的物品,并简单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教师总结,出示一般模型,揭示其名称。并让学生说说身边还有哪些相同的物体。教师PPT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师:我们帮姐姐完成了村长布置的任务。那老师现在想让你们帮老师一个忙,你们可以吗? 生:可以!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物品,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之间一起说一说。 PPT上演示从实际物品抽象为一般模型,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画法,再给出图形名称。 师:老师觉得这两个物体是一样的啊(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什么它们的名字不同呢?有聪明的小朋友帮老师解开这个疑惑吗? 生: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一样的,长方体则不是。 师:这位同学真是火眼金睛啊,这都被你发现了,真厉害! 2.玩一玩(3min) 在玩一玩的活动中巩固立体图形的特征。如:圆柱、球易滚动,球能在地面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 师:翻开35页,看做一做里面的四位小朋友在做些什么,你们学着他们的样子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这些图形,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圆柱和球比较容易滚动,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桌子上推着比较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已有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使学生更深入直观认识平面图 形,体会这些图形间的关系。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五种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折和拼感受图形间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说一说这些物体的面是哪些你认识的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准备用印泥…… 生2:我用水彩笔…… ……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和长方形。 师:小朋友面目全非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平平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2、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天花乱坠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一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式解决问题专项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看图列式、解决问题专项练习题 1.看图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 ○□=□ □○□=□ □○□=□ □○□=□ 3. □○□○□=□ □○□○□=□ 4. 2、 □○□=□ □○□=□ 2. 7. 5.

5. 6 6○□○□=□()7. . □○□○□=□□○□○□=□8. 一共有17只小兔子。 左边9只,右边几只? = () 黑兔7只,白兔几只? = () 9.

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1)-------------------------------------------------------- = () (2)------------------------------------------------------------ = () 10、明明小农场饲养动物的情况如下:先说一说:说一说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 8只6只10只15只 (1)和共有多少只? =(只) (2)比少多少只? =(只) (3)比多多少只? =(只) (4)再多几只就和一样多了? 11.和参加运动会,来了11只,来了9只,一共来了多少小动物? 12.找规律填数 2,4,6,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10,________ ________ 13.原有6只小猫,又跑来3只,现有几只?

14.学校要种9棵树,已经种了4棵树,还剩下几棵没种? 15. 共有颗数:○= (颗) 16. 一共有超人:○= (个) 17. 18. ☆☆ 我吃了5个桃子。 = ☆☆☆☆ ☆☆☆☆ 24

小猴子原来有的桃子数:○= (个) 20、 21、 22、认真的我能列对算式。 □○□=□□○□=□○○○○○○○○○ △△△△△ ○比△多个 △比○少个 ●●●● ○○○○○○○ 比少个19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三角(实用文本)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三角(实用文本)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三角(实用 文本) 课题:三角形圆形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圆的形状和名称;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机器人图图的带领下来到了图形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图形国里到底有什么宝藏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跟着图图去游览图形国.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三角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学生举例.还有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的? (2)教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三角板、七巧板,问:它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画三角形),问:这叫什么形?(板书三角形)(3)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三生在前,学生分三组用三种不同长度的小棒)摆后问:这三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归纳:从上边用小棒摆三角形来看,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定是同样长的.因此三角形的形状也不一定是一样的. (4)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三角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 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 形的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优秀教案

认识图形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五.教学观点 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六.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生:答 师:再来看看,这种图形我们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种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的各个面是怎样的吗? 生:想 师:那请拿起的物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 学生摸模型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摸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教案

四、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实物画出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不同形状的物体。(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 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④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他的一种实物,让学生摸并判断它的形状。 ⑤出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⑥区别、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男生闭眼,老师同时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男生说说哪个动了,哪个没动。男生可能回答;长方体在动,正方体没动。这时女生证明,长方体、正方体都在动。从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相同,都一样大。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三、练一练 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能前后滚动,球可以随意滚动,而长方体不能滚动,只能平移。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组一人说物体的形状,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还可以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学生摸。 3、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首先说出实物图的形状,再与下面的图形相连,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四、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看图列式常见题型及练习

一年级数学解决“看图列算式”问题的几种类型 1、加法问题: (1)这类问题没有大括号和小问号的提示,也没有虚线和斜线的提示,通常是写一道加法算式,如果题目给出两道算式的空要你填的话,就写两道加法算式:从左往右加写一道,从右往左加写一道。如下 (2)这类问题因为有大括号和小问号的提示,明确了问题是什么,所以通常是根据问题问的是什么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算式就可以了,所以只写一道。当小问号在大括号的小尖尖处的时候,通常求左右两部分合起来一共有多少。要求学生可以这样描述:有4只小兔,又来了2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算式只写一个,可以是4+2=6,也可以是2+4=6) ¥ 2、减法问题: (1)这样的问题有虚线,但是没有明确去掉的是哪一边的,所以通常情况下是要写两道减法算式的。两道算式都要先数出总数是多少,再减去左边部分,得到右边部分—6-2=4;总数减去右边部分,得到左边部分—6-4=2。 (2)这类的问题有明确的指示,虚线和斜线都表示拿走去掉的意思,这里虚线圈走的部分和斜线划掉的部分都表示从总数中去掉了一部分,这种情况只能写一道算式,但是要强调的是一定要用物体的总数来减,学生容易写成用剩下的部分减拿走的部分。

" 算式应写成:10-4=6 8-3=5 (3)这类问题有大括号和小问号提示你,问题问的是什么(有时问的是左边部分有多少,有时问的是右边部分有多少),所以先要找到总数是多少,然后去掉没有小问号的一边,就知道了。但是学生的描述也很重要,不少学生会看图,但是不会说题目的意思,家长要让孩子在家多说,例如“一共有7只小兔在吃草,走了1只,还剩几只小兔”或“一共有9只小鸡在吃食,现在只有5只在吃食,走了几只小鸡”。后一种是逆向思维,学生较难表述。 算式应写成: 7-1=6 9-5=4 1、连加和连减问题: 下面的两道题是对比的,表达的是不同的意思。左边的是连加,右边的是连减。 | 左图表示: 左部分有3个气球,中间有4个气球,右部分有2个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算式是:3+4+2=9 因为:图中气球没有表示减少或去掉的标志——虚线或斜线,只是单纯的3部分气球, 所以用加法来表示。 右图表示: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小学教育资料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身处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应该求创新,加强能力,居安思危,无论你发展得多好,时刻都要做好预备.钱 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 在操作活动中 经历平面图形的认识过程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感知其特点 正确辨认几种图形 在摸、找、描、说、拼等活动中 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倾听、交流和思维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发展想象力、创造性以及空间观念 体验数学美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感知其特点 正确辨认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1、在摸、找、描、说、拼等活动中 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知道"面由体得"

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等能力 培养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 发展想象力、创造性、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棱角的教具、CAI课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棱角的学具 胶泥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导入新课 1、奇妙的口袋:同学们大家好 我给你们带来一个奇妙的口袋 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那就请同学们上来摸一摸 然后告诉大家摸到的是什么?答对的将得到一颗智慧星 2、同学们快看看 在你的课桌上就有他们的好朋友 请拿出你最喜欢的一个物体 摸摸它的表面 你感觉到了什么?

意图:利用学生已有"认识物体"的知识经验组织学习活动 引导他们观察、感觉物体的特点 引出新课 (二)操作交流 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师启发谈话:"你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你所认识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 "让学生自主活动 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 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学生汇报:(1)从长方体上得出长方形 揭示名称;(1)从正方体上得出正方形 揭示名称(2)从圆柱上分离出圆 揭示名称;(3)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 揭示名称 2、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意图:通过"看" 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一年级数学看图列式

看图列式 一、数一数,填一填。 1、从后往前数,小狗是第()个,小猴是第()个,小猫是第()个。 2、一共有()只小动物? ()()()=()(只) 1、有()只小熊在拔河。有()只小熊在跳绳。 2、一共有()只小熊。 ()()()=()(只)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一共有()盆花。从左边数,第四盆有()朵,最右边一盆有()朵。 2、从左边数,有六朵花的是第()盆,它左边的一盆有()朵,右边的一盆有 ()朵。 二、数一数,填一填。

12和17两个数,()接近10,()接近20。 男生有()人,女生有()人,一共有()人。 ()()()=()(人) 三、逛超市。

四、填一填。 五、广场上有16个小朋友排成一队,从左边开始编号。

1、从右边数,第八个小朋友是()号。 2、从右边数,第12个小朋友是()号。 3、站在队列中间的两个小朋友是()号和()号小朋友。 4、和5号小朋友相邻的是()号和()号。 5、10号小朋友的左边是()号,右边是()号。 六、玩具柜台。 1、假如每次只能买2样玩具,你想买什么?需要多少钱? ()()()=()(元) ()()()=()(元) ()()()=()(元) 2、如果15元钱要买2把水枪和一只机器狗,钱够吗? 七、先提问题,再列式计算。 1、?()()()=()(个) 2、?()()()=()(个) 3、?()()()=()(个) 八、数一数,涂一涂。

九、列式计算。 一共做了多少朵? ()()()=()(朵) 一共摘了多少个? ( )()( )=( )(个)

()()()=()(条) 1、()()()=()(个)1、小花钓了()条鱼。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2、小明和小花一共钓了几条鱼? ()()()=()()()()()=()(个) 3、小红比小花多钓几条鱼? ()()()=()(个)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十、数一数,填一填。 图中有()个球,()个长方体,()个正方体,()个圆柱体。十一、小猫钓鱼。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不是平面图形。 A. B. C. 2.像这样先折后再沿着虚线剪下一个()图形。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平行四边形 D. 圆 3.右图中是一个()边形。 A. 6 B. 5 C. 4 4.一副完整的七巧板由()种图形构成。 A.3种 B.4种 C.1种 5.像下图这样先折后剪会得到一个()图形。 A. 圆形 B. 三角形 C. 平行四边形 6.用一定不能画出()。 A. B. 7.七巧板是由( )组成的。 A.1个圆、2个半圆、1个三角形、1个梯形和2个不规则图形 B.1个平行四边形、1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 C.1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和5个三角形 8.用画出( )。 A. 长方形 B. 三角形 C. 圆

9.下列图片中,没有图形() A.三角形 B.圆 C.正方形 10.下列哪个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 A. 正方形 B. 三角形 C. 圆形 二、判断题(共5题;共16分) 11.这是个长方形() 12.三角形一共有四条边。 13.后面第30个是三角形。 14.判断对错 (1)一个正方形可以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2)4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 (3)任意4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 (4)我可以用图形拼成各种美丽的图案。 15.这是个圆形() 三、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 16.数一数,填一填。 小明摆了3辆这样的火车,一共用了(________)个○ 17.这是一个________形状的黑板。 18.用________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长方形。

一年级数学看图列算式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看图列算式练习题(A4直接打印版)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第六题: 第七题: 第八题:

第九 题: 第十题: 第十一题: 第十二题: 一年级数学解决“看图列算式”问题的几种类型(二) (2011-03-01 11:50:11) 标签: 分类:一年级数学练习题库 小学 一年级 数学

育儿 1、连加和连减问题: 下面的两道题是对比的,表达的是不同的意思。左边的是连加,右边的是连减。 左图表示: 左部分有3个气球,中间有4个气球,右部分有2个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算式是:3+4+2=9 因为:图中气球没有表示减少或去掉的标志——虚线或斜线,只是单纯的3部分气球, 所以用加法来表示。 右图表示: 原来有9个气球(这个一般学生很难找对)先飞走了2个,又飞走了3个,还剩几个 算式是:9-3-2=4或9-2-3=4 还有这样的题: (1)(2)(3)

算式 是:9-1-4=4 7-1-2=4 8-4-2=2 这两题同样是连减,但是(2)(3)要难于(1),因为小鸡已经走开了,不在原来的位 置,所以要找出原来有几只要先思考一番;汽车后面冒尾气的表示是开走的,远处的又表示是 先开走的,没有冒尾气的又表示是停着的没有开动的。 (1)(2) 这两题都是连加,(1)算式是:4+3+3=10 (2)表示车上有4名同学,先来了3名同 学,又来了2名同学,一共有几名同学算式是:4+3+2=9或2+3+4=9或4+2+3=9 2、加减混合问题: (1)(2)(3) 算式是:6-2+3=7或6+3-2=76-2+3=7或 6+3-2=74-2+3=5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感知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并会识别;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进行教学:(一)物品重新认识,导入新课。(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四)讲解图形,认识特征。(五)结合生活,体验特征。整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了各种物体的特点。 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比较好的方面是: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时使学生对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物品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2、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体验,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由浅入深逐步探究图形的特征,使探究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效。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这些形状的。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慢慢学会发散地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用数学的乐趣。4、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用感观来体验不同立体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加深对各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动手操做,用脑想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创新。 不足之处:1、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的组织教学不到位,学生不听指挥,随意玩桌上的物品。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求不够明确,学生没有听清楚就操作。3、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多说说图形的特征。4、在“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立体图形”这一问题时,我觉得虽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但还不够大胆展开。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看图列式练习题

班级: 姓名: 1.下面左图有( )个长方形,中图由( )个三角形, 右图有( )个正方形。 2、画一画或者算一算,填一填。 缺了( )块砖。 3.看图分别列一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4、15位同学每人分一个苹果,篮子里有8个苹果。还差几个? 5、小朋友玩投球比赛. (1)小明投了12个,5个没中.他投中几个? (2)小乐投了15个,中了9个.没中的有几个?

班级:姓名: 1. 一个正方形可以折成2个完全一样的()或()。 2. 可以拼成( ) 或()或()。 3.画一画还缺()块砖。 4.填一填. 18 – 9 = 12 – 9 = 16 – 9 = 14 – 9 = 16 – 8 = 11 – 8 = 14 – 8 = 17 – 8 = 5.解决问题.

班级: 姓名: 1、看图列式并计算. -------------------- ----------------------- 2、按要求填数。计算15-9=( ) 法1: 算减想加: 想: 9加( 6 )等于15,所以15减9等于( 6 )。 法2:破十法: 先用10-9=( 1 ),再用( 5 )+( 1 )=( 6 ) 法3:连续减(平10法):9可以分成( 5)和(4 ), 先用15-(5)=( 10 ) 再用( 10 )-( 4 )=( 6 ) 当计算13-8=( )时 法1: 算减想加: 想: 8加( )等于13,所以13减8等于( )。 法2:破十法: 先用10-2=( ),再用( )+( )=( ) 法3连续减(平10法):8可以分成( )和( ) 先用13-( )=( ) 再用( )-( )=( ) 3、一本书有18页, 方方看了9,还有几页没看? 4、小华做了15朵花, 送给幼儿园8朵, 他还有几朵? 5、有10个大人带13个小朋友去公园玩,小男孩有7人,小女孩有几人?

一年级数学看图列式计算和应用题练习

一年级上册 (块) 3 △ △ △ △ △ △]△氓 1" I 5 △ △△△ A:A : 1 I I - I △ △ △ △ △ II I L /□' J =- 看图列式计算 2 6

二、解决问题。 IOO = 口 (个) 4个后,还剩几个? U — = □(个) —一—=—(只) 小明栽了 10棵树,小方栽了 6棵树,两人一共栽了几棵树? —U —=—(棵) 今天老师布置了 18个生字,圆圆已经写了 5个字,圆圆还要写多 少个字? (个) 8小丽得了 8颗星星,小明得的星星和小丽同样多,他们共得 了几颗星星? —共多少牛o? ___ 」=_(棵) —(朵) 4、 5、 丽丽家有8只小羊,又买了 5只,现在有几只? 6、 7、 下午5C 种了吕杯* 一-舟幵V 客?京核 、解决问题。 上v -f 醉』疚 從运< T 专介疋 ii 竿9尸討介肓> 送给妈dft7个后? 还? F6个" 小育兔原来有 多少卜旌苗? 原来有 ,小明吃了

_J' J U =—(颗) 9、公交车上有14个人,到某站下去3个人,又上来2个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个人? 0 ...—.—=—(人) 10、小明要写15个大字,上午写了5个,下午又写了4个,他还要写几个大字? 口 -—一—=—(个)

一年级下册 (1) 一、看图列式计算 □onfe (5) ?个(6 11 个 □O口=□ () ⑺ 「: : △ 【△△△△△ i * I L— ■■■■■■■ ■■■■■■ ■■■■■. 15个 on=a ) 30 个 □O口=□() (8) 17 4* Odd 、 ___________ □o口 =□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准备用印泥…… 生2:我用水彩笔…… 生3:我用纸把它盖住折出边角痕。 ……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主备人:XXX 分享人:XXX 二、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因此本单元主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过程与方法: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难点: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3、关键: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学习内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科书第16~18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围一围等操作实践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感受到图形间的异同。 2.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这三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2、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具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物体。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玩这个游戏。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我们是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个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3、教师揭示课题。(板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二、教师口述学习目标。 三、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1)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上有好几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2)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你能把这个面的样子在纸上画下来吗?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3)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你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教师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4)揭示名称。 想像: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做长方形。 (5)找一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