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内高收入人群特征分布及消费习惯复习过程

国内高收入人群特征分布及消费习惯复习过程

国内高收入人群特征分布及消费习惯复习过程
国内高收入人群特征分布及消费习惯复习过程

高收入人群的特征分布及消费习惯

1、需求层面较普通人群更深一层,包含社会需要和自我现实需要

人的需求在每个阶段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家庭月收入15000元以上的被访者的需求已经包含社会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的特点,如购房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自住,更加包含了投资与升值;买车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交通方便,更加包含了身份和地位的自我实现;海外旅游不仅仅是为了去欣赏异国风光,更加包含了追求生活品质和享受生活的精神需求。该部分群体属于非价格主导性群体,更在乎产品的品质和形象,在乎产品给自己的感受和心理需求。

2、自主消费意识强烈

自主消费意识包括主动发现了解所需产品的相关信息,在购买产品前对于产品系统介绍的需求以及独立理性的判断标准。具体体现在:

2-1、主动性

消费者在接受产品信息时不可避免的包含被动接受成分,如广告,促销等,但是高收入消费人群对于所需产品,特别是大件商品的消费时对于产品的认知的主动性要高于普通消费者,他们会相对主动的通过多渠道去客观认知所需购买的商品。

2-2、理性消费

虽然不排除高收入消费人群的冲动性消费可能,但是相对于普通人群,该部分人群在所需产品的选择上的独立性和理性更加突出,他们不会简单的收到广告信息后就被影响去购买,而是会通过自己的判断标准客观的选择想要购买的商品特别是大件商品,这个特点决定着他们需要对产品介绍有系统客观的了解,而这种影响力一方面源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力度,另一方面则源于产品客观的品质和形象,对于产品的细节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更愿意为收益承担风险

在投资理财方面,高收入消费人群对于风险的承担能力相对大于普通消费人群,这是建立在他们自信、独立而又理性的自我实现基础上的,在投资理财上,他们会更加倾向于选择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股票和基金,而较少关注储蓄、国

债等低风险的保障性理财产品,尽管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投资背景知识,但他们愿意为预期中的收益付出自己的努力,并承担相应的损失。

3、31到40岁的挣得最多

在高收入群体中,以50岁以下的人居多,占了总体的90.5%。30岁以下的占24.9%,30到40岁的占30.6%,40到50岁的人占35%。从各个年龄组的收入来看,30到40岁组挣得最多,月人均收入达到8264元,其次是40到50岁组,月人均收入7656元,这两个年龄组占群体的65.6%。

50岁以下的人是这个群体的生力军,他们集年龄、学识、业务专长诸多优势于一身。其中,40岁以下的知识含量最高;高层管理人才最多的是41到50岁的年龄组;科技含量最高的是30岁以下的年龄组。

硕士及以上高学历者收入最高硕士及以上高学历者的收入在高收入人群中排名第一,月人均收入达到11731元,本科学历者收入位居第二。从高收入群体学历构成来看,大专以上高学历者占总数的61%,其中大本29.8%,硕士及以上占3.6%,高中(中专)学历占33.1%,初中及小学低学历所占比重均较低。

4、男性占绝大多数,收入高于女性

北京的高收入群体中,绝大部分为男性,占73%,女性仅占27%。从男女高收入者的具体职业及学历情况看,双方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方面均不相上下,但是收入却有差距,男性月人均收入为7707元,女性为6714元,两者的差额达到993元。

5、私营业主收入位居榜首

从高收入人群的职业排行中,位居榜首的是私营企业经营者,月收入达14984元。其余,依次是股份制单位负责人、事业单位负责人、三资企业中方高级管理者、国有企业负责人。

地理区域时间分布特征

陆军军官学院五四比武 数学建模竞赛 参赛组编号:022******* 所属队别:学员二旅26队 参赛队员姓名:夏旭东刘小均刘豪 参赛选择的题号是: A 论文题目:地理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特征

地理区域气温时间分布特征 摘要 1.问题一 问题一是对较短时间内气温的预测,为了能够较准确的预测较短时间段的气温,我们需要对所给数据进行处理,由于问题一是为了求出一天、几天或者一周的气温,我们首先需要计算出三个区每天的平均温度,其次引入三次指数平滑法,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较精确的预测出较短时间的气温,预测结果如下: 20070624 20070624~26 20070624~30 原平均温度22.4 25.37 25 预测值23.91 26.17 26.43 2.问题二 问题二要预测冬季的最高或最低气温,实际上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预测冬季三个月的气温,但这加大了运算量,其实对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获得的,因此对一年四季随机抽取三天,观察其气温变化曲线,得出了两个时间段,即0-6时和12-16时能达到每日的最低和最高气温,再利用问题一中的基于EMD的神经网络预测,以所给数据为输入,预测下一年同期气温,比较得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如下图: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时间20070221 20061223 平均温度17.6 -9.5 3.问题三 问题三要对2007年冬季气温整体进行分析,由于没有给出2007年的真实冬季气温,我们首先要预测出2007年冬季的气温,第二问我们利用基于EMD的神经网络预测法对2006年的冬季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进行了预测,而得出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相比,非常接近。因此我们预测2007年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在原有的模型基础上进行求解。然后分析:1.对07年冬季气温的整体性分析2.对07年冬季气温的地域情况的分析3.对2007年冬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的分析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希尔伯特黄变换 EMD经验模态分解法神经网络预测时间序列法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分布和结构特征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分布和结构特征 人口的流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口地理现象,它和人口迁移的区别在于它不改变户籍登记地,因此可以把流动人口定义为在本地居住3日以上,不具有本地常住户口的暂住人口和常住人口,以及在旅途中周转的人口。 关于流动人口的总量,很难进行精确的统计。由于在现代社会中,越出“本地”的人口流动基本上全都要使用交通工具,而人口流动量比人口迁移量总要大出许多倍,所以一个地区的客运总量大致可用来反映其人口流动的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除60年代曾出现下降和停滞外,全国客运总量一直是迅速上升的。据此推算,1950~1988年间全国人均每年流动次数增长了18.5倍,全年人均旅行距离也延长了11.6倍,表明人口的流动性显著增大了(见表69)。近两三年来,全国客流量有所减小,1990年人均旅行距离比1988年缩短了11%;究其原因,主要有二:①治理整顿抑制了经济过热;②客运价格在稳定多年后首次大幅提高,从而抑制了一部分非必要性人口流动。 中国人口的流动性虽比过去显著增大,但与一些外国相比,差距仍很大:人均旅行里程在80年代中期仅为日本的1/20,不及美国的1/30。事实上,不仅中国的乡村人口,即使是城市人口,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终生很少离开常住地外出流动,他们的活动范围就是住家周围几公里为半径的狭小圈子,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的相对凝固化。 人口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经济水平,应该说它在某种意义上是生活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而经济部门和地域结构的改善,也必然要在人口流动上有所反映。1989年,辽宁省人均旅行1043.9公里,西藏仅139.2公里,二者相差6倍以上;同年浙江省人均流动7.3次,安徽省仅2.6次,都反映出经济水平的差距。但流动人口的分布还与政治和交通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一些水陆空交通枢纽,如北京、南京、沈阳、武汉、上海、广州等,本身就是特大城市兼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有庞大的中转客流,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流动人口聚会焦点。如1989年南京市市区铁路、公路和水运的客运量分别达到1119万人、1539万人和2519万人,合计达5177万人,相当于市区人口每人流动21次。而广大农村经济水平低,有的地理位置也很偏僻,外来人员少,流动人口就少得多。其中中国东部各县1年人均流动约数次,如辽宁省岫岩县1987年为5.49次,安徽

人群特征分析

人群特征分析: 老人(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相关产品): 老年期的涵义: 生命周期这个概念源于生物学,后移植到社会 科学领域中,指一个个体从出生到逐渐成长、衰退 再到死亡的一系列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过程。通常我 们将人的生命周期分为婴儿、儿童、少年、青年、 中年、老年几个阶段,显然,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 一个阶段。年龄,是标记人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尺度, 老年期的界定也是以年龄为标准的。 生理特点: 视觉能力减退,难以发现目标。思维持续性不佳,行动能力降低,位置控制能力减弱。手与脑的配合能力降低,动作与思维不同步。容易被外界干扰,中断原进行中的动作。听觉能力降低。对周遭环境敏感度降低。视力听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动作与反应均较慢。生理年龄指以正常个体生理学上和解剖学上的发育状况为标准确定的年龄,这一年龄是根据个体目前的健康状况(如细胞、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等)以及反映其健康状况的生理指标来确定的。一般来说,生理年龄会随着生命年龄的递增而增长,也就是说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会随着增龄而发生老化性改变。人们把这种变化分成四个阶段:0-19岁为生长发育期,20-39岁为成熟期,40-59岁为衰老前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生理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其机体内各脏器组织的活动已呈现老化,并逐渐衰竭,因此称之为“老年人”。 当然,生理年龄并不完全等同于生命年龄。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疾病、营养、运动等因素的不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的老化速度是不同的,个体差异很大。例如,同为60岁,有的人身板硬朗,精神抖擞,显得非常年轻,有的人却步履蹒跚,百病缠身,看上去很苍老。 心理特征: 心理年龄是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与功能确定的个体年龄,也叫“智力年龄”。人的心理年龄分为三个时期:0-19岁为未成熟期,20-59岁为成熟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心理年龄在60岁以上的被认为是老年人,它反映出一个人在经历了漫长的人生中其主观感受方面的老化程度。 心理年龄和生命年龄、生理年龄并不完全同步。例如,有些人年纪不大,但心理上却“未老先衰”、“老气横秋”,整日意志消沉,感叹生命苦短;而有些人年纪虽大,仍然思维敏捷、动作稳健,情绪乐观,可谓“老当益壮”、“人老心不老”。很明显,后者的心理年龄要低于前者。 孤独感伴随着与社会的脱离而与日俱增。渴望与人交流,证实自己能力。不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区域分布格局 在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加速推进生物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于2010年明确将包含生物医药在内的生物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上图是2010年中国各省生物医药产值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为统一评价各重点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根据生物医药发展的关键要素,选取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国际交流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如下图:

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人力资源储备最强,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教育资源。各省市在医药产业链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围绕北京形成了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 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水平评分最高。长三角地区拥有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与产业化、外包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逐步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珠三角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成熟,市场潜力巨大。珠三角地区医药流通体系发达,毗邻港澳,对外辐射能力强,民营资本比较活跃。围绕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形成了商业网络发达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中西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各自发展特色。成渝经济圈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创新活跃,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基地;以长春市为核心的长吉图地区是亚洲规模较大的疫苗生产基地;长株潭地区拥有长沙高新区、浏阳生物医药园等多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武汉城市群聚集了各类研发机构及知名企业300余家,已形成支撑创新、产业化发展,较为完善的平台和环境。 武汉中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留美华裔生物科技精英创建的,致力于分子生物检测及临床医学诊断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广泛涉猎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检验领域。2008年在硅谷投资兴建了新技术研发中心——美国Signosis.Inc,成功构建了多生物素信号放大技术、斑点免疫测试技术、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等多项技术平台,其中“模板线性扩增和多生物素信号的双重放大方法”等三项发明已申请中国专利及国际专利。先后开发完成200多种最新的生物标志物分析试剂产品,产品销售遍布北美、欧洲及亚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2011年11月,中帜生物正式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九龙产业园,拟斥资4000万元打造公司管理总部、营销管理中心及分子诊断试剂生产基地。并与国家疾控中心、中科院、军科院、医科院等研究院所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与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建立临床合作。 作为较早一批入驻武汉光谷生物城的高新技术企业,武汉中帜生物科技有

地铁站人群规律及特征研究(广州地铁)

标题:地铁站人群规律及特征研究(广州地铁)billy[ 转载] 发布时间:2012-11-29 13:47:25阅读次数:179地铁站人群规律及特征研究(广州地铁)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扩建和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地铁成为市民工作或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在人群流动高峰时段,各类人群不断涌向地铁站内,造成相关地铁站的拥挤。本文在对密集人群流动规律的基本内涵和分析指标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广州地铁系统中的某换乘车站甲和非换乘车站乙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地铁站内的人群组成规律和人群流动规律,并进一步从地铁进出站人流规律和人群平地移动速度、上下楼梯移动速度的角度对其流动规律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人群流动规律;广州地铁;人群分布;人群流量;人群速度 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展以及交通压力的不断突现,各大城市针对本地的基本情况,分别发展和完善相应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系统。由于地铁具有运行速度快、车次多、旅客运送量大以及运行稳定等特点,人们将其作为工作或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尤其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时段,地铁站可能成为人群流量或人群密度集中的地方。本文以广州地铁为例,深入分析地铁车站闸机

及视频监控资料,挖掘地铁车站大客流人群流动规律,为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疏散模拟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1 密集人群流动规律内涵及其分析指标界定 1.1 密集人群流动规律的内涵 人群流动规律是指人群行走时表现出来的群体运动规律,通常被称为人行走规律、人群运动规律、行人运动规律等。人群流动规律包括宏观规律和微观规律。宏观规律主要指行人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密度、速度和流量等特征;微观规律主要指单一行人在某段时间内因其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决策行为和采取的动作[1]。尽管人的行为比较复杂,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无序性,但其行走仍然可以找到一定的规律性,尤其是人群拥挤时,人的运行互相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人群的运动表现出一些单一个体不具备的群体特征。常见的人群流动规律或现象包括: (1)人群密度越大,由于身体间的相互影响,人群速度越慢。 (2)人们对于绕道或者反向运动表示出强烈的厌恶心理;行人总是与他人或公共设施边界保持一定的距离;行人有时会重复别人的行为方式;在拥挤场合,人群通常会因为恐慌造成推挤和惊跑,从而导致冲撞践踏并引起伤亡事故等。% (3)密集人群中双向流动会产生“自动队列”的自组织现象。自组织不是提前刻意计划、组织形成的,比如通过指示牌、法规和习惯等方式,而是一种自然现象。“自动队列”现象是指在双向人流中,行

中国的人口练习题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 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二、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难点: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自主学习·知识提炼 知识点一数量世界第一 我国总人口为亿,人口特点是人口,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数量世界第一:A、总量:2000年达12.95亿;占世界21.2%。省区分布:最多:省;最少:澳门。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A、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条件的改善。 (2)死亡率下降,出生率上升。 B、我国的人口增长趋势:呈直线上升。 知识点二人口分布人口问题 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市到云南省市。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地区人口密度小。 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带来问题:①生态失衡(或环境恶化);②就业压力增大,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或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交通拥挤等);③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减少(或资源短缺),制约经济的发展等。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典例精讲 考点一人口分布人口问题 【例1】2003年统计数据显示:西藏国土面积为122万平方千米,人口270万;江苏国土面积为10.26万平方千米,人口7406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 B.西藏自治区面积大,所以人口密度也大 C.江苏省地处沿海发达地区,所以人口多 D.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少 解析:此题考查了我国人口的分布和人口密度的计算,通过计算,我们很清楚的得出这样的结论,江苏省的人口密度远远大于西藏;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西藏位于西部内陆,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就人口密度来说,东部的人口密度大于西部,临海、沿河、沿湖的地区,平原和盆地地区,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相反,干旱荒漠、山地和高原,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答案:B 方法指导:人口密度是一个地方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面积,单位是人/平方千米。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较稀疏。 【变试题1】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林家渡和李家坪两个村庄2018年度人口的调查,获得了如下资料:

中国区域划分

中国区域划分 一、按行政区域划分: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大连市; 2、西北地区:指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西北”,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及内蒙古部分; 3、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的部分; 4、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湖北、湖南、河南; 5、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华东六省一市指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上海及宁波、厦门、青岛; 6、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7、西南地区:指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大西南); 注释:传统的西南——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注释: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深圳(7个省、区、市) 二、八大区域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总面积79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0696万。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结构相近,历史上相互联系比较紧密,目前,面临的共同问题多,如资源枯竭问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问题等。 2、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两市两省。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127万。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达,在对外开放中成绩显著。 3、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3582万。这一地区现代化起步早,历史上对外经济联系密切,在改革开放的许多领域先行一步,人力资源丰富,发展优势明显。 4、南部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三省。总面积33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2019万。这一地区面临港、澳、台,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 5、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千米,2001年总人口18863万。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

(完整版)《人口分布》教案

人口分布 课题 《人文地理学》第4章第2节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分布特征; 2、能够运用“世界人口分布图”,分析、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并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3、通过分析人口稠密地区的成因,能够正确认识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的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一般规律; 2、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现在世界上人口的总数量是多少吗?是的,有70亿人口,那么这70亿人口都分布在世界的什么地方呢?他们是平均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吗?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就进入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人口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人口分布的概念 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是人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人口分布的测度 人口密度: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

口数。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通常用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称为人口算术密度。 [引出问题] 刚才我们提到世界人口共有70亿,那么这么庞大数量的人口到底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思考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三、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极其不平衡的: 1、北半球人口稠密,南半球人口稀疏; 2、中纬度地区人口稠密,低、高维度地区人口稀疏; 3、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疏; 4、海拔500米以下的人口稠密,500米以上的人口稀疏; 5、城市人口密集,乡村人口稀疏; 6、欧、亚两洲人口稠密,其它各洲人口稀疏。 (用PPT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让学生看人口分布图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分组讨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征,最后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邦奇的人类大陆图 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东亚和东南亚,第二个为南亚,第三个是欧洲,第四个是北美洲东部(特别是美国东北部)。这四个人类大陆的面积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却集中了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用PPT展示人类大陆图,让学生看图总结出世界上的四个人类大陆) [引出问题] 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是不平衡的,那么我国的人口分布又存在着什么样的特点呢? 五、中国的人口分布 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北半壁人口分布极为稀疏。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最早的论述,提出了自黑龙江的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二个特点是:人口明显

乳品消费者人群特点分析

乳品消费者人群特点分析 一位营销大师曾经说过:"要想抓住你的顾客,首先要了解你的顾客,尊重你的顾客"。由此可见,要想把产品卖得好,第一点,要了解你的顾客群,就是给产品定位,从而找到目标顾客。 女性消费市场特征与分析 女性消费者不是指全部女性,只有在实际市场上有购买能力的女性才是女性消费者。在我国,通常包括青年、中年女性消费者,年龄段从18~55岁左右。这是因为少年儿童中女性购买者多是在家长指导下进行消费活动,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购买行为尚未完全独立,心理特征区别不大,因此,不作为主体单独研究;而老年女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心理从青年、中年时形成了习惯与定式,与中青年女性消费者差别不大,所以我们重点研究中青年女性消费者。女性消费者市场特征 第一,人数多,潜力大,是家庭和个人购买决策的重要参与者。我国人口统计资料表明,人口中女性占一半左右,在市场中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从青年时期开始,她们一般就对自己消费的时装、化妆品等自主决策。在家庭中,她们又承担着妻子、母亲的角色,因此,也是绝大多数食品、日用品、儿童用品的购买者。在家庭大件商品购买中,她们的意见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些人甚至就是最终的决策者。由于性格和生理特点,女性喜欢逛商店、购物的爱好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同。 第二,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消费者往往懂消费、懂时尚、懂的关心家庭成员,所以她们在购物偏重上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注重商品的外表和情感因素。(二)注重商品的使用性和细节设计。(三)注重商品的便利性和生活的创造性。(四)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一)注重商品的外表和情感因素 男性消费者在购物时,特别是购买生活日用品、家用电器时,较多的注意商品基本功能,实际效用,在购置大件贵重商品时,有较强的理性支配能力;而女性消费者则有很大的不同,她们购买穿着类商品,包括服装、服饰、鞋帽、围巾等,对商品外观、形状,特别是其中表现的情感因素十分重视,往往在情感因素作用下,产生购买动机。这里产生情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商品品牌的寓意、款式色彩所产生的联想、商品形状带来的美感、环境气氛形成的温馨感觉等,都可以使女性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有时就会产生冲动性购买行为。女性消费者购物时这种情感因素不但在购买自己使用的商品时发生作用,而且在给丈夫、子女、父母、公婆购买商品时也很强烈。当然,女性消费者因商品引起的情感与个人情趣、兴趣、本身的想象力有密切的关系。 (二)注重商品的使用性和细节设计 由于女性消费者在家庭中的地位及从事家务劳动的经验体会使她们对商品的关注角度与男性有所不同。她们在购买生活日常用品时,更关注商品的实际效用,关心商品带来的具体利益。商品在细节之处的设计优势,往往更能博得女性消费者的欢心。如家庭洗涤剂精巧的喷头设计、家用微波炉使用的专用器皿,多用途的家庭刀具等。她们在购买商品时所表现出来的反复询问,了解使用方法,使人明显感觉到女性消费者的细心。 (三)注重商品的便利性和生活的创造性 目前,我国中青年女性就业率比较高,城镇又高于农村。她们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劳动,所以迫切希望减轻家务劳动量,缩短家务劳动时间,能更好的娱乐和休息。为此,她们对日常消费品和主副食品的方便性,有更强烈的要求。每一种新的,能减轻其家务劳动的方便消费品,她们都乐意接受,并愿意首先尝试。同时,女性消费者对生活中新的、富于创造性的事物,也都充满热情,如一件新装饰品、新房间的布置,做一个从未做过的菜等等,以显示其创造性。(四)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女性消费者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对外界事物反应敏感。她们往往以选择眼光、购买内容及购买标准来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希望自己的购买最有价值、最明智,对别人的否定见解不以为然。即使作为旁观者,也愿意发表意见,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在购买活动中,营业员的表情、语言、广告宣传及评论,都会影响女性消费者的自尊心,进而影响消费行为的

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区系分析

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区系分析 植物区系反映了某地区所有植物种类的组成、现代和过去的分布及它们的起源和历史,植物区系的研究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揭示和解决植物地理学的一些疑难问题,还能为一个区域内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某一地区的植被类型,不仅能够为该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以为生态恢复和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达坂城区是干旱区的典型代表,该区的荒漠植被是乌鲁木齐的重要生态屏障。 近些年来,该区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干扰,保护与恢复达坂城区生态环境是乌鲁木齐市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探明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的植物种类、分布、区系成分,掌握植被类型、群落组成及分布特点,为达坂城区的自然资源保护、生态恢复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全面踏勘法、典型样带和样地法,对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的植被类型和植物组成进行了调查。主要结果如下: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陆地植被可划分为6个植被型、12个植被亚型、24个群系。 荒漠是该区域分布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占主要成分。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的植被垂直带自下而上依次为荒漠带、草原带、草甸带。柴窝堡湖湿分为20个群系,其中,湖的北岸主要为布顿大麦群系、细叶沼柳群系、芦苇群系等,湖的西岸主要为盐穗木群系、盘花乳菀群系、盐角草群系等,湖的东岸和南岸只有多枝柽柳群系。 达坂城柴窝堡湖区域有维管束植物51科194属316种。在科级水平上,植物寡种科占优势,共20科,占总科数的39.2%;在属级水平上,单种属占绝对优势,共137属,占总属数的70.6%。表明研究区寡种科、单种属突出。 科的地理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有13科,占总科数的72.2%;在属的分布

1、分布特征描述类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总体来说,地理事物的分布形状分为点线面三大类;其特征要从位、数、形三方面来描述,每一个具体特征都隐含着不同的原因,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位置:绝对位置有经纬度、高程;相对位置指“在---地区---方向或与----平行或沿---分布”; ②形状看延伸方向、弯曲方向得总体形状(团块状、条带状); ③数量指数值大小、递变规律、变化快慢(梯度)、极值(闭合中心)、面积大小、范围宽窄。 1.点状分布: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如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布等; 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描述角度: (1)点的疏密: ①均匀一致;②分布不均(总分结构描述),沿什么线(或面)密集;沿什么线(或面)稀疏。 (2)点的位置:在----线(沿河谷、海岸线、边境线、交通线)上分布;在----面(面的什么位置)上分布。 (3)点的数量:多少(极值最多、最少、最集中等),反应的规律(哪多哪少)。 (4)点的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 (5)其他:点的动态变化 2.线状分布: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读图时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沿途的变化和事物的走向。 描述角度:位置、疏密、渐变方向、走向(延伸方向) 等值线类的还需说明量的大小。 (1)描述一条等值线:突出位置、延伸方向,凸出(弯曲)方向;明显转折时要分段描述。 (2)描述一组等值线:①变化趋势:由总体延伸方向得递变规律,向……方向逐渐变大(变小) ②分布范围:最大到最小的范围是…… ③分布凸变:某地区偏大(小)、极值或特殊值。 3.面状分布: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一种图例表示某种呈面状分布地理事物的范围。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类别。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读图时要明确事物的地理范围。 描述角度:位置、形状、面积大小、延伸方向。 (1)描述位置属性(相对位置):分布方位、分布范围、伸展方向; (2)数量属性(面积、形状):面积大小、形状、延伸方向态变化趋势。

由地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动态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李馨桐

由地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动态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李馨桐学号:1251410047 日期2012.1.22 摘要:本文通过近百年人口分布地图及数据,详细研究了我国人口分布规律,即东南人口密聚、西北人口稀疏;不同的行政区域,人口密度相差悬殊,但都形成了各自的人口中心;人口重心经度向东、纬度先升后降,总体偏东南。大致预测了本世纪人口分布变化趋势,即人口分布现有的不均衡却相对于发展相适宜的人口分布状况将持续很长时间。但晋陕甘宁及东北地区随着技术的提高与国家政策的配合,移民将增加。黄河、长江及东南沿海仍为人口分布最密集区。川黔滇区由于长年的人地饱和,地质灾害频繁,人口将减少。蒙新、青藏伴随着西部开发的号召人口将稳步增加。 关键词:人口分布因素特征动态变化趋势 一、地图分析人口分布动态变化 1.人口分布概念 1980年有人提出,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定居在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后来又有人概括为“人口在地面上某一区域内所占的空间位置”。以后的研究证明这种定义是初步的、不完全的。只注意了空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范畴—时间。因此,有人进一步提出了一个趋于全面的定义,即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某一时间的集聚状况,时间方面表现为静态分布和动态分布,空间方面表现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还有人认为人口分布是“人口数量、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变动(自然增减和机械增减)、人口质量以及人口构成的组合所形成的地域结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差异性。”这两种定义虽然说法不同, 但在时间和空间两个范畴内认识人口分布问题是共同的。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指出“人口的地域分布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他认为,研究这种过程在时间上的演变和空间上的差异是人口地理学的中心内容。这一定义是比较简明的、全面的。胡先生也认为人口地域分布是涉及到人口再生产、人口结构、城镇化、迁移、人种和民族分布等许多方面的广泛概念。但在狭义上理解的情况下,则把人口分布只看做是人口数量地域差异的状况。 2. 人口分布的现状及变化 对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目前论述的较多。从各个不同侧面分析了以下几点: (1)从全国来看,东南人口密聚、西北人口稀疏。 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的“缓浑——腾冲线”是体现我国人口地区分布差异的一

人口空间分布解读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人口空间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发展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口空间分布受到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第二,合理的人口空间分布也会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则会阻碍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状况,并影响其动态分布特征。另一方面,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同特征也反映了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人口空间分布是否均衡合理对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区域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的重要意义就是探索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和其动态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制订适合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政策,最终促进区域人口合理均衡布局,促进人口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区域人口空间分布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我国人口问题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因此,研究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成为当前人口问题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从1994年的《中国21世纪议程》开始,我国就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我国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提出“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胡主席在报告中又提出新的人口发展战略要求,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功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跟之前研究相比较,有关人口分布合理性的学术研究并不多。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用经济承载力指标考量人口分布是否合理,探讨人口空间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己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重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直辖市之一,2014年总人口己达1732.76万人。重庆市的人口分布格局是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研究重庆地区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从人口容量和自然、经济承载力方面研究重庆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均衡合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对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人口分布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这个时期的人口研究还不是独立的研究课题,它只是在研究空间问题时被涉及的某一个相关方面。主要代表学者有伯吉斯、霍伊特、罗西等人类生态学派和新古典主义学派。1951年Clark以20多个城市的人口数据为依据,研究人口密度与距离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口密度呈指数式衰减趋势,也就是人口密度与距离的关系呈现负指数的关系; Sherratt和Tanner随后研究得出新的人口密度理论模型一正态密度模型,Smeed提出了负 幂指数模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受地理学发展思潮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有人口空间分布特征,此外还有人口分布的数量模式,人们的迁居行为和因人口集聚形成的住房链问题。主要代表学者有克拉克、西蒙斯、劳瑞、摩尔、贝尔、布朗等。1969年,Newling 等深化了Clark理论模型,用二次曲线替代了一次变量,提出了二次指数模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时期主要以阶级关系、政治因素等社会结构深层原因为切入点来研究人口分布,研究人口分布的发展变化规律。代表学者有哈维、史密斯等激进地理学派。90年代,美国人口分布研究主要以国内国际人口迁移和人口特征的区域差异为主,此外还

中国各省份地区划分(整理)

北京(京)天津(津)上海(沪)重庆(渝)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维吾尔自治区(新)西藏自治区(藏)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桂)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黑龙江省(黑)吉林省(吉)辽宁省(辽)河北省(冀)山西省(晋)青海省(青)山东省(鲁)河南省(豫)江苏省(苏)安徽省(皖)浙江省(浙)福建省(闽)江西省(赣)湖南省(湘)湖北省(鄂)广东省(粤)台湾省(台)海南省(琼)甘肃省(甘或陇)陕西省(陕或秦)四川省(川或蜀)贵州省(贵或黔)云南省(云或滇)dian 华东:山东、江苏、江西、安徽、浙江、上海 华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山西 西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 西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 中国各省份简称的由来 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ji),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

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 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 2 年(1404 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 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 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 年,上海设为直辖市。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 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 年,重庆设为直辖市。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 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全国各省区域分布图

全国各省区域(分布图) 中国各省/直辖市行政区域 东北区域: 辽宁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辽阳、铁岭、朝阳等14地级市、17县级市、19县、8自治县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等8地级市,20县级市、18县、3自治县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1地区,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伊春、鸡西、鹤岗、双鸭山、佳木斯、七台河、黑河、绥化12个地级市,19 个县级市、46个县、1个自治县 华北区域: 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海淀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房山区、门头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 怀柔区、平谷区、延庆县、密云县 天津市: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红桥区、南开区、汉沽区、 塘沽区、大港区、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北辰区、武清区、 宝坻区、蓟县、宁河县、静海县 河北省:石家庄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岛、沧州、衡水市等11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 108个县,6个自治县 山西省:吕梁地区、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阳泉市、晋中市、忻州 临汾、运城、长治、晋城等10个地级市 12个县级市 85个县 东南区域: 福建省:福州、厦门、三明、莆田、泉州、漳州、南平、龙岩、宁德等9个 地级市、14个县级市、45个县 江苏省:南京市、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泰州市13个地级市、27个县级市和27个县 上海市:黄浦、浦东新区、闸北、长宁、杨浦、普陀、卢湾、静安、宝山、徐汇、虹口、嘉定、闵行、松江、金山、青浦、南汇、奉贤等18区, 崇明1个县。

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等11低级市,22县级市,35县,1个自治州 安徽省:合肥、巢湖、宣城、池州、六安、毫州、蚌埠、淮南、淮北、芜湖、铜陵、马鞍山、安庆、黄山、滁州、阜阳、宿州17地级市,5个县级 市,56个县 江西省:南昌、景德镇、九江、萍乡、新余、鹰潭、赣州、上饶、宜春、抚 州、吉安等11地级市,10县级市和70县 山东省:济南、青岛、威海、潍坊、烟台、德州、临沂、淄博、济宁、滨州、河泽、聊城、东营、泰安、枣庄、日照、莱芜、17地级市,31县级 市和60县。 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焦作、鹤壁、新乡、安阳、周口、驻 马店、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17地级市, 12县级市和89县 华中区域: 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武汉、黄岗、咸宁、随州等12个地级市,24 个县级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沙、株洲、娄底、湘潭、衡阳、邵阳、 岳阳、常德、张家界、郴州、益阳、永州、怀化13地级市,16个 县级市,65个县,7个自治县 华南区域: 广东省:广州、太平、深圳、珠海、汕头、韶关、梅州、东莞、中山、江门、 佛山等21个地级市,惠东、峡山、澄海、湛江30个县级市、42 个县、3个自治县 广西省:南宁、柳州、桂林、贺州、百色、河池、梧州北海、防城港、贵港、钦洲、玉林(共1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58县、12自治区) 西北区域: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兴安巴彦淖尔、阿拉善等5盟,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呼伦贝尔、鄂尔多斯等7地 级市,13县级市、17县、49区、3自治区。

最新中国大区划分方法及区域销售布局知识分享

中国大区划分方法及区域销售布局 A.省份方式划分 1、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2、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河南); 4、华东地区(包括上海、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山东); 5、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6、西南地区(包括重庆、云南、贵州、四川、西藏); 7、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8、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B.重点城市经济板块划分 东北大区:中心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 环渤海大区:中心城市:北京,天津,大连,烟台,青岛,唐山,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中原大区:中心城市:郑州,济南,洛阳,西安,徐州,淄博 长江中游大区:中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芜湖 长三角大区:中心城市:上海,合肥,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温州 珠三角大区:中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 西南大区:中心城市: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南宁 西北大区:中心城市:兰州,乌鲁木齐,银川,西宁 东南大区:中心城市:台北,高雄,厦门,福州,泉州 共9个大区, 每个大区的核心地区分别是沈阳,北京,西安,武汉,广州,上海,成都,乌鲁木齐,台北;其他省份没有列入的城市暂时属于自己的小区,主要包括,西藏,海南等。

目前,IT厂商划分销售区域,基本上是按我国行政区域来划分,由此来确定渠道的架构。因此,销售区域的划分是否合理,对厂商的销售会有很大影响。 一般在大区划分上,主要是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东北六个大区,有的厂商又增加华中大区,当地的分销商不管是独家还是多家,就设立在这些大区的中心城市。总的来看,这样的划分不错,如华北以北京为中心,华南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因为这些区域的分销商能够有效覆盖到各个省份。然而,也有一些区域,厂商的分销商的设立就不合适,如在华东,把分销商集中在上海,对上海、浙江市场能够很好覆盖,但在江苏、安徽等地,市场占有率却很低;同样,一些厂商在西南大区的分销商集中在成都,但这些分销商在云南、贵州却影响不大。因为虽然都是华东或者西南区域,不同的省份的消费能力、习惯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不同的分销商的有效势力范围也是不同的,有些省份很强,有些省份却很弱,这些大区分销商要覆盖到自己弱势的省份,不仅成本大,而且不容易被当地渠道接受。一些厂商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更细化销售区域的划分,比如把华东划为两个区域,上海、浙江是一个区域,江苏、安徽是一个区域。 而对那些已经深入到省一级市场的厂商,是不是就合理划分好了销售区域了?其实不然,因为不同省份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省会城市的分销商能够影响到该省所有的地市,有的只能覆盖到部分地市。因此,根据各地情况合理划分销售区域就尤为重要。比如江苏,南京的辐射力是很强,但像苏州、无锡等城市本身的内需很大,当地渠道更愿意和厂商打交道,而如果通过南京的分销商去覆盖的话,当地大的渠道商的积极性就不高。清华同方在江苏的成功,就是在苏南有分销商,能够对当地的客户做出及时响应,比别的厂商反应更快。像福建,福州虽然是省会,但厦门在闽南的影响力非常巨大,如果厂商只在福州设立分销商,销售量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山东的济南和青岛也是同样的情况,青岛因为自身的需求量大,对胶东半岛的辐射力很强,所以青岛的渠道不太买济南公司的账,在济南、青岛各设一家总代理或者分销商的厂商的销售情况要远远好于只在济南设立分销商的同类厂商。 还有那些夹在两个省份甚至是几个省份的区域,在考虑市场归属的时候,更是需要考虑到实际的情况,而不能简单处理。比如安徽的马鞍山,因为离南京很近,有不少人甚至直接到南京购买,因此,当地渠道受到南京公司的影响比较大,简单把马鞍山划归合肥的分销商不合适;如果划归南京的分销商管,一些行业单,可能又需要在合肥做关系,合肥的分销商又能起到作用,也不合适。 因此,合理划分销售区域需要厂商根据当地市场特点、渠道合作伙伴实力等综合考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