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

1、通过检查日光灯零件散障并作修理的思维种类是(D)思维。

A.具体形象

B.抽象

C.语词逻辑

D.动作

2、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概括的(B)的反映。

A.深刻

B.间接

C.抽象

D.综合

3、根据思维的创造性,可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4、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5、沿不同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的思维称为(发散式思维)

6、(抽象思维)是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7、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8、聚合式思维:聚合式思维也叫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9、发散式思维:发散式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

10、常规思维:常规思维是运用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第二节思维的过程

1、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程各个部分、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为(A)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2、(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3、抽象:抽象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他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

4、分类:分类是在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5、简述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三种水平。

分析就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将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有三种水平:

1、知觉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

2、表象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

3、语词符号的分析与综合

以上三种水平的综合,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

第三节概念的形成于掌握

1、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D)

A.综合

B.抽象

C.概括

D.概念

2、所有科学概念,关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各种定理和法则,都是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A)反映。

A.概括

B.抽象

C.直接

D.具体

3、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概念)

4、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

5、变式:变式是事物的变换样式

6、结合教学实践,试析学生如何掌握科学概念。

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

1、过去经验。

2、变式,变式是事物的变换样式,客观事物常常有多种表现形式。

3、词语的运用,掌握科学概念需要丰富的感性知识做基础

4、定义,定义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来表达来表达概念的内涵。

5、结合实践

第四节问题的解决

1、定势: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2、功能固定:功能固定是指当一个人了解到某种物体的某种作用时,很难看出它还有其他作用,特别是最初看到得它的功能影响更大。

3、简述个性差异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个性差异对问题解决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及性格特征上,其次人的智力对问题解决也有显著影响。

4、问题解决分哪几个阶段。

问题解决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能否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①、人对活动的态度。②人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③人的知识经验

(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就是将问题明确或加以具体化得过程,一方面要取决于人是否全面系统的掌握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取决于人的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3)提出假设,找出问题解决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实践活动直接进行检验,一种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通过逻辑推理对假设做出合乎规律的检验。

5、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知觉特点。

(2)定势。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功能固定”是指当一个人了解到某种物体的某种作用时,很难看出它还有其他作用,特别是最初看到的它的功能影响更大。

(3)已有知识经验与动机。

(4)个性差异度问题解决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及性格特征上,其次,人的智力对问题解决也有显著影响。

第五节创造思维

1、灵感通常出现在创造思维形成过程的(B)

A.准备期

B.豁朗期

C.酝酿期

D.验证期

2、灵感:创造者通过长期酝酿,新假设产生或对考虑的问题豁然开朗,这种现象叫灵感。

3、根据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或采取有效途径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3)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5)结合实际

4、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创造思维的形成过程。

创造思维是与创造活动紧密联系的,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准备期。在这一阶段,创造者搜集、整理资料,即搜集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各种信

息,组织已有的旧的经验,掌握必要的技能。

(2)酝酿期,创造者将头脑中原来收集到得各种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加工和重新组织。

(3)豁朗期。这是指创造者经过长期酝酿,新假设产生或对考虑的问题豁然开朗,这种现

象叫做灵感,豁朗期是创作活动最为重要的阶段。

(4)验证期,在这个阶段,创造者要把头脑中产生的新假设或新观点通过实践加以检验。

(5)联系实际

第六节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是指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思维的批判性是以广阔性为基础的。

2、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3、思维的敏捷性:在很快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

4、简述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全面而细致的考虑问题。

(2)思维的批判性,是指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思维的批判性是以广阔性为基础的。

(3)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面去考虑问题,思维的深刻性是以批判性为前提的。

(4)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能够根据所发现的新事实,及时修改自己原来的想法,使思维从成见和教条中解放出来。

(5)思维的敏捷性,是指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也就是说,人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当机立断,不徘徊,不犹豫。

第七节想象

1、幻想是(B)的一种特殊形式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空想

2、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称作( B)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联想

3、看到天上的白云,将他们想象成草原上的羊群,这属于(D)

A.有意

B.再造

C.创造D无意想象

4、阅读鲁迅《祝福》中关于祥林嫂的描述时,我们会想象祥林嫂的形象,这是(B)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D联想

5、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运用(D)方式而形成的想象

A.拟人化

B.典型化

C.综合D夸张

6、一种与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的想象称为(D)

A.表象

B.再造想象

C.梦D幻想

7、读《红楼梦》后,你会在脑中勾画许多人物形象,这属于(再造)想象。

8、想象:是对人脑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9、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进行的想象。

10、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11、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的过程。

12、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以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13、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职业高中心理学第六章练习题

心理第六章 一、选择 1、()是以词为基本单位。 A言语 B语言 C交流 D讨论 2、“动物”、“水果”等词,当人们说出某些词时,其他人都理解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体现了哪一功能() A、言语的符号固着功能 B概括功能 C交流功能 D讨论功能 3、“狗”这个词既代表这李家的黄狗,也代表着王家的花狗,是一切具体狗的总称,体现了哪一功能() A符号固着功能 B概括功能 C交流功能 D讨论功能 4()是指从听说为主的言语 A口头言语 B对话言语 C独白言语 D自言自语 5、聊天、座谈、讨论等属于哪种言语() A口头言语 B对话言语 C独白言语 D自言自语 6、报告、讲课、演讲等属于哪种言语() A口头言语 B对话言语 C独白言语 D自言自语 7、儿童最先掌握哪种言语()

A口头言语 B对话言语 C独白言语 D自言自语 8、书面言语通常以()的形式进行 A对话 B独白 C讲述 D报告 9()是使用书面言语的手段 A识字 B阅读 C写字 D兴趣 10()是自己思考问题时所用的一种特殊的言语形式。 A内部言语 B外部言语 C口头言语 D书面言语 11()的特点是隐蔽发音,默默无声比较简约、压缩与思维密不可分A内部言语 B外部言语 C口头言语 D书面言语 12、()以后,婴儿不哭时开始发音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3、()以后婴儿明显变得活跃起来,当他吃饱睡醒感到舒适时,常常自动发音 A出生两周 B1-3个月 C4-8个月 D9-12个月 14、()人们通常把这段时间称为“牙牙学语” A、1-3个月 B、4-8个月 C、8-9个月 D、12-24个月 15、()婴儿已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语言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第七篇—思维

第七章思维 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而思维则是对输入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加工。 (二)思维的特征 1、概括性 2、间接性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二、思维的过程(思维的心智操作) (一)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1.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心智操作。 2.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各种因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智操作。 (二)比较:比较是在头脑中对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相异及其关系的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1.抽象是在头脑中舍弃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与非本质属性,把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的过程。 2.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取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的过程。如概念、定义、定理的形成。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1.具体化就是在头脑中把抽象、概括的结论应用于具体的事物的过程。 2.系统化就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其属性,纳入到一定的类别

或系统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和方法,可把思维区分为:1.动作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问题的思维称为动作思维或直观动作思维。 2.形象思维以头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或具体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称为抽象思维或抽象逻辑思维。 (二)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区分为: 1.聚合式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的思维。 2.发散式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途径和答案的思维。 (三)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依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区分为: 1. 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 2. 理论思维这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或解决某个问题叫做理论思维。 (四) 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区分为: 1.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具有快速性和跳跃性的特点。如灵感。 2.分析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思维活动。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种类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维活动。 实际动作便是这种思维的支柱。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例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常借助数手指,实际活动一停止,他们的思维便立即停下来。成人也有动作思维,如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进行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思维占据主要地位。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这与尚未完全掌握语言的儿童的动作思维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表象便是这类思维的支柱。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在个体头脑中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人们可以运用头脑中的这种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在幼儿期和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如儿

童计算3+4=7,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的。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例如,要考虑走哪条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便须在头脑中出现若干条通往目的地的路的具体形象,并运用这些形象进行分析、比较来作出选择。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鲜明生动的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艺术家、作家、导演、工程师、设计师等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形象思维。学生更需要形象思维来理解知识,并成为他们发展抽象思维的基础。 形象思维具有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幼儿的思维,它只能反映同类事物中的一些直观的、非本质的特征;第二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成人对表象进行加工的思维;第三种水平的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思维形式。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是指第一种水平。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 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概念是人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因而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科学家研究、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学生理解、论证科学的概念和原理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都离不开抽象逻辑思维。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迅速发展,初中生这种思维已开始占主导地位。初中一些学科中的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证明与判断等,都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 第6章思维与想象资料讲解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教学要求: 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 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 一、思维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比较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 (三)思维的分类 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 (1)直观动作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形象思维 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 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 (1)聚合思维 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1)直接思维 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 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 (1)常规思维 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七章-思维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第七章-思维 一.名词解释 动作思维聚合思维分散思维合取概念析取概念人工概念问题空间功能固着表象遗觉像想象创造想象灵感理想幻想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二、单项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 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木身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 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 3.概念形成的策略中,()是更有效的策略。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4.在下述推理中,正确的是()。

A.所有A都是B,所有C都是B,因而所有A都是C B.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是C,因此所有A都不是C C.所有A都是B,所有B都是C,因而所有A都是C D.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 5.看完《西游记》后(只是一本书!!!),脑中产生一个"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表象形成 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直接具体 B.常规抽象 C.概括间接 D.直接概括 7.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进行了研究。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自然概念 D.人工概念 8.在解决河内塔问题(P273页)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A.算法

教育心理学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概述 基本内涵 发展阶段 研究方法与原则(5原则7方法)教官理发系 概念 学科性质 研究内容 作用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初创时期(1920以前) 发展时期(1920~1960) 成熟时期(1960~1980) 完善时期(1980以后)

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二章 心理发展概述 认知发展与教育 中小学生人格、社会 化发展与教育 学生的个别差异个体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中小学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连续性与阶段性 童年期 少年期 青年初期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注意个体差异 学习准备状态 抓住关键期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人格概述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概念 特征 结构 生物遗传、社会(家庭、学校教 育、同辈群体)、个人主观因素 认知 差异 认知能力的差异 认知方式的差异 表现早晚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 智力类型差异 群体差异 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冲动型-沉思型 具体型-抽象型 辐合型-发散型

第三章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概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的 内涵 学生学习 的分类 巴经典 桑试误 斯操作 班社会 苛勒-格式塔学派: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可恶)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发布)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哦)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假信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观 学生观 教师观 概念 分类 加涅 奥苏贝尔 其他 学习水平分类(8) 学习结果分类(5) 学习要遵循的原则:准备律、联系律、效果律 强化 VS 惩罚 程序教学(小贩定错饭) 普雷马克效应(祖母效应)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结构! 有意义学习的条 件! 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中学生《普通心理学》思维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等。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一切思维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形成到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头脑的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例如,我们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把动物分解为头、尾、足、躯体;把几何图形分解成点、线、面、角、体;分析一个句子由哪些语言成分构成等,都属于分析过程。 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例如,把单词组成句子;把文学作品的各个情节联成完整的场面;把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业成绩、健康状况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评价,作出结论等都属于综合过程。 分析与综合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有不同作用。通过分析,人可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基本结构、属性和特征;可以分出事物的表面特性和本质特性,使认识深化;可以分出问题的情境、条件、任务,便于解决思维问题。通过综合,人可以完整、全面地认识事物,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整体地把握问题的情境、条件与任务的关系,提高解题的技巧。 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过程中彼此相反而有紧密联系的过程,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分析是以事物综合体为前提的,没有事物综合体,就无从分析。综合是以对事物的分析为基础的,分析越细致,综合越全面;分析越准确,综合越完善。例如,学生读一篇课文,既要分析,也要综合。经过分析,理解了词义和段落大意;经过综合,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便获得了对文章的整体认识。对事物只有分析而没有综合,只能形成片面的、支离破碎的认识;只有综合没有分析,只能形成表面的认识。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现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分析与综合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人可以在直接摆弄物体的情况下进行分析与综合,例如,小学生用散装的零件自己组装成舰模或航模的过程;也可以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进行分析与综合,例如指挥员在军事图上分析敌情,服装师设计服装,建筑师设计建筑物等;还可以在思想上对抽象的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例如,公安人员分析案情,学生解题等,这是分析与综合的最高水平。 二、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都是通过比较来进行的。只有经过比较,区分事物间的异同点,才能更好地识别事物。例如,教师要讲清“思维”这个概念,必须与相近的“思想”这个概念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它们的共同点是,二者都是理性认识;它们的差异点在于,思想是理性认识的内容,思维是理性认识的形式。通过比较,对思维这一概念的认识就更加准确了。 比较与分析、综合是紧密联系的。比较总是对事物的各部分、各种属性或特性的鉴别与区分,因此没有分析就谈不上比较,分析是比较的前提。然而,比较的目的是确定事物间的异同,因此比较也离不开综合。要比较事物,既要对事物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进行综合,离开分析与综合,比较难以进行。 比较既可以是同中求异,也可以是异中求同。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某个对象,就把这个对象与它十分相似的各种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普通心理学思维与想象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思维与想象》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在头脑中提取同类事物的本质物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是()( ) A.分析 B.比较 C.抽象 D.概括 2、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能力强( )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3、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 A.表象 B.联想 C.做梦 D.幻想 4、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 ) A.表象储备 B.实践要求 C.知识经验 D.新颖程度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A.想象 B.表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6、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是()() A.发散思维 B.辐合思维 C.再造思维 D.创造思维 7、运用以前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不需要更改地解决类似情境中的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 A.经验思维 B.理论思维 C.常规思维 D.创造思维 8、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 A.表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无意想象 9、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 10、梦是()的极端形式()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幻想 D.空想 11、发散思维的程度由变通性、流畅性和()的能力来揭示() A.求同性 B.求异性 C.反应性 D.独特性

心理咨询师——基础心理学知识思维导图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及内容 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一种主观映象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构造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采用实验的方法,分析意识的内容 机能主义心理学:杜威、安吉尔,反对把意识分解为感觉、情感等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绪论行为主义:华生,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规律性关系,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心理学发展简史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人的心理包含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 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主张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当代心理学研究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生理心理学: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原则:客观性的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研究心理现象的 方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实验法

神经元组成:细胞体、树突(灰色)、轴突(白色髓鞘) 分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从解剖上,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从功能上,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关系 脊髓:脊髓灰质外面是脊髓白质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与脊髓相连,包括延脑(延髓)、桥脑、中脑,脑干上灰色渔网状组织叫脑干网状结构神经系统的脑间脑:脑干之上,包括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构造及功能小脑: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端脑 胼胝体:端脑中间的纵裂上的横行纤维束 大脑灰质(大脑皮质、大脑皮层),大脑蛋白,基底核 大脑结构与功能中央沟,中央前沟,中央后沟 心理活动的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中央前回、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中央后回、顶叶以躯体感觉功 能为主;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 生理基础 大脑两半球功布洛卡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功能占优势 能不对称性罗杰·斯佩里:“割裂脑”实验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高级神经活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动反射学说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条件反射为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

第七章思维 第一节概述 概念特征 定义: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 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间接 的和概括的反映。 内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 形式:间接性和概括性 概括性: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同一类事物特征和规律的概 括。

间接性:感性知识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间接认识时空性:不受时空的限制 加工水平:更高级的信息加工活动,是探索和发现新物 的心理过程。 思维过程 分析和综合 分析:把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智力操作 综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的智力操作 比较:确定对象之间的差异点与共同点的智力操作 抽象和概括 抽象:把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把它们与其它属性、次要特征分离的智力操作。 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联系起来的智力操作。 思维种类 ◆按性质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 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3岁前) ◆具体形象思维:指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学前 期)。 ◆语词逻辑思维;人们面临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抽象的 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按创造性 ◆再生性思维(常规思维):只要重现过去类似情景中已学 会的方法便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创造性思维:要求提出新的、发明性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思 维

◆按思维形式 ?辐合性思维:(又叫聚合式思维,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出的各种信息加以重新组织,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又叫分散性思维,辐射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根据凭借物 ?经验思维: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 ?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个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按遵循逻辑 ?形式逻辑思维:有明确的逻辑形式的思维。又叫分析思维。 ?非形式逻辑思维:没有一定的逻辑形式,不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的思维。例如直觉思维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知识点

第六章思维 1.思维的概述 (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 规律的概括、间接反映。 (2)思维的特点 ①间接性(如:回家闻到饭香,判断妈妈在厨房;医生根据 病人体温,血压,心电图等给予确诊) ②概括性(如:“日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把梨树、 枣树、苹果树都称为果树) (3)思维的种类 ①根据思维的中介方式分 a. 直观动作思维:凭借直接感知,依据实际行动来解决具 体问题的思维过程 b. 具体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的思维过程 c. 抽象逻辑思维: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判断、推理, 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②根据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分 a.辐合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 正确的答案(如:解决数学问题)

b. 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 维 ③根据创新成分的结果分 a.常规思维:利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思维(如:利用长 方形面积公式求面积) b. 创造思维:以新异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 (4)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补充:(5)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概念形成:个人掌握概念的过程 概念的形成阶段: a. 抽象化:了解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对具体事物的各种 属性与特征予以抽象化 b. 类化:将类似的属性加以认同 c. 辨别:概念的形成必须同时认知事物属性间的差异 性,以便加以分类 2.思维的一般规律 (1)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在教学中运用思维规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准确性 ②灵活性 鼓励一题多解,举一反三,例:语文: 自由联想组词;数 学: 一题多解;历史: 列举以少胜多的战役 ③独创性 提出新的解释,核心的结论 ④批判性 吸取优点,摒弃缺点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①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学第九讲 思维与想象

第九讲思维与想象(下) 一、思维的培养 (一)教材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思维总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新事物,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经验酌丰富程度与思维能力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但也不足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有助于思维酌提高。知识要有助于思维必须很好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结构严密的系统,这种知识具有更加概括的性质、更科学的表达形式,因而能够使人在更大范围内加以运用的知识,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学生要事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二)改进教学的方法 研究表明,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是不利于思维的发展的,教学必须注意: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各种思维方法来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 5、提高元认知能力,教会学生思维策略 二、想象 (一)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选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所谓新形象,是指主体从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这种新形象,可以使是现实中已经存在而个人尚未接触过的事物形象,也可能是在现实中尚未有过或根本不可能有的事物的形象。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却处处都是生活的影子。 说明:1.构成新形象的材料来源于客观现实(例: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2.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 (二)想象的种类: 1、根据新形象的有无目的性,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例如,夜间做梦、幻觉等是无意想象。 (2)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的,自觉产生的想象叫有意想象。例如,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想象。有意想象按其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至于幻想则是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 2、根据创造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例如,我们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两下,断肠人在天涯”时,头脑中就会展现一幅充满苍凉秋景。 再造想象产生需要的条件: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 (2)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大学生思维导图心理学

大学生思维导图心理学 导语: 在日常学习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学习能力,包括心理学方面的学习。所以,作为大学生,首先要学习和掌握思维导图的相关绘制方法。 免费获取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https://www.wendangku.net/doc/ef11816772.html,/mindmaster/ 适合大学生用的思维导图app有哪些? 思维导图app有很多,其实软件功能和操作都差不多,但是要适合大学生的话,从各方面来比,性价比最好的还是MindMaster。 MindMaster是可以免费使用的思维导图软件,软件内置海量剪贴画素材,还有大量的模板,精美的配色与样式,想要不漂亮都难。它可以一键分享到微信、微博、Facebook等社交平台供好友直接网页打开阅读,还可以将文件保存到云空间,在其它平台如电脑、iPad无缝切换查看编辑。

MindMaster思维导图软件功能:

MindMaster思维导图APP有什么特色? 一、基本功能完备 MindMaster思维导图APP,作为一款通用性很强的移动端思维导图工具,不仅自带大量免费思维导图模板,还可以通过功能键快速切换主题、布局样式、颜色搭配,甚至是给思维导图添加附件、外框、标签、概要等元素。 二、容易上手 用过MindMaster思维导图PC版的应该都清楚,这款软件拥有非常简洁的界面、通俗易懂的功能、丰富多彩的模板,以及多种风格的布局样式,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能完成各种风格的思维导图。 三、免费而且国产 MindMaster是一款国产思维导图软件,无论你是职场人士,还是在校的学生,都可以用MindMaster免费版本制作出专业又好看的思维导图。

心理学第六章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六章思维和想象 一、名词解释 1、思维:是人脑以语言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间接、概括地反映过程;它具有间接性、概括性的特点。 2、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时所产生的影响;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产生积极影响的叫正迁移,简称迁移;产生消极影响的叫负迁移,又称干扰。 3、定势:又叫心向,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它可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可以妨碍问题的解决。 4、想象:是根据一定的任务和目的,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5、再造想象:根据语词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6、创造想象:指根据一定的任务和目的,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的特点。 7、解决问题:是指寻求处理问题的办法时的心理活动。 8、创造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即改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产生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成果的思维。 9、辐合思维:也称求同思维、聚合思维,它是一种有方向、有条理、有确定范围的收敛性思维方式。 10、求异思维:也称求异思维、辐散思维,它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 向思考,从各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 独特性的特点。 11、直觉思维:是一种不依据明确地分析活动,不经过严密的推理和论证,而仅从感 性材料中直接扑捉,迅速领悟到问题的意义和解决途径的思维方式。 12、灵感: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脑对长期思考而又未解决问题的一种突然领悟的心 理状态。

心理学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 1、通过检查日光灯零件散障并作修理的思维种类是(D)思维。 A.具体形象 B.抽象 C.语词逻辑 D.动作 2、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概括的(B)的反映。 A.深刻 B.间接 C.抽象 D.综合 3、根据思维的创造性,可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4、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 5、沿不同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的思维称为(发散式思维) 6、(抽象思维)是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7、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8、聚合式思维:聚合式思维也叫集中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9、发散式思维:发散式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 10、常规思维:常规思维是运用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第二节思维的过程 1、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程各个部分、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为(A)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2、(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3、抽象:抽象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他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 4、分类:分类是在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5、简述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三种水平。 分析就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将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有三种水平: 1、知觉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 2、表象水平上的分析与综合 3、语词符号的分析与综合 以上三种水平的综合,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 第三节概念的形成于掌握 1、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D) A.综合 B.抽象 C.概括 D.概念 2、所有科学概念,关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各种定理和法则,都是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A)反映。 A.概括 B.抽象 C.直接 D.具体 3、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概念) 4、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 5、变式:变式是事物的变换样式 6、结合教学实践,试析学生如何掌握科学概念。 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有: 1、过去经验。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室实验法:在特定的实验中,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因素进行实验,以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它可以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示. 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各体心理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活动产品分析:通过分析活动产品来研究被试心理特点的方法。 :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个案法。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运动性失语症:运动性语言中枢在额页额下回后方紧靠中央前回的下部,如果这一区受损伤,病

《普通心理学》:思维的过程

;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一切思维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形成到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头脑的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例如,我们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把动物分解为头、尾、足、躯体;把几何图形分解成点、线、面、角、体;分析一个句子由哪些语言成分构成等,都属于分析过程。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例如,把单词组成句子;把文学作品的各个情节联成完整的场面;把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业成绩、健康状况等方面联系起来,加以评价,作出结论等都属于综合过程。分析与综合在人的认识过程中有不同作用。通过分析,人可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基本结构、属性和特征;可以分出事物的表面特性和本质特性,使认识深化;可以分出问题的情境、条件、任务,便于解决思维问题。通过综合,人可以完整、全面地认识事物,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整体地把握问题的情境、条件与任务的关系,提高解题的技巧。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过程中彼此相反而有紧密联系的过程,是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分析是以事物综合体为前提的,没有事物综合体,就无从分析。综合是以对事物的分析为基础的,分析越细致,综合越全面;分析越准确,综合越完善。例如,学生读一篇课文,既要分析,也要综合。经过分析,理解了词义和段落大意;经过综合,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便获得了对文章的整体认识。对事物只有分析而没有综合,只能形成片面的、支离破碎的认识;只有综合没有分析,只能形成表面的认识。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现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分析与综合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人可以在直接摆弄物体的情况下进行分析与综合,例如,小学生用散装的零件自己组装成舰模或航模的过程;也可以在直观形象的水平上进行分析与综合,例如指挥员在军事图上分析敌情,服装师设计服装,建筑师设计建筑物等;还可以在思想上对抽象的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例如,公安人员分析案情,学生解题等,这是分析与综合的最高水平。 二、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人们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都是通过比较来进行的。只有经过比较,区分事物间的异同点,才能更好地识别事物。例如,教师要讲清“思维”这个概念,必须与相近的“思想”这个概念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它们的共同点是,二者都是理性认识;它们的差异点在于,思想是理性认识的内容,思维是理性认识的形式。通过比较,对思维这一概念的认识就更加准确了。比较与分析、综合是紧密联系的。比较总是对事物的各部分、各种属性或特性的鉴别与区分,因此没有分析就谈不上比较,分析是比较的前提。然而,比较的目的是确定事物间的异同,因此比较也离不开综合。要比较事物,既要对事物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进行综合,离开分析与综合,比较难以进行。比较既可以是同中求异,也可以是异中求同。例如,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清楚地了解某个对象,就把这个对象与它十分相似的各种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又把这个对象与它差异很大的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这样,学生就较容易地明确这个对象的本质特征。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将有共同点的事物划为一类,再根据更小的差异将它们划分为同一类中不同的属,以揭示事物的一定从属关系和等级系统。例如,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数和分数等。由于学生年龄的差异,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分类的水平也不祠。小学生往往不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和事物的功能进行分类;少年期学生容易把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并列来进行分类;青年期的学生则会按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教师资格考试普通心理学:第七章思维

;思维是整个脑的功能,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大脑皮层额叶负责编制行为的程序,调节和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同时,还要将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进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完成。大脑半球左侧颞叶和顶-枕叶与思维也有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还发现大脑右半球在推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6.概念结构理论概念结构的理论主要有层次网络理论、特征表理论和原型理论。 1、层次网络理论。具有类属关系的概念组成一个概念的网络。在网络中,层次越高的概念,其概括的水平越高。 2、特征表理论。概念的结构是由概念的特征和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构成的。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和规则相互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概念。 3、原型理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来表征的,原型是指最能代表该概念范畴的成员。 7.概念形成的途径和策略 1、概念的形成有两种学说。假设检验说认为,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而内隐学说则认为,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是在无意识的内隐学习中获得的。 2、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常采用四种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焦、同时性扫描和继时性扫描。 8.推理 1、三段论推理。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关于三段论推理出现不正确的结论的解释有:(1)武德沃斯认为前提出现形式所造成的气氛是造成推理错误的原因,这就是气氛效应。(2)查普曼认为人们错误的解释了前提才造成推理错误。(3)约翰逊-莱尔德认为推理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倾向于在前提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心理模型,而忽略创建其他可能的心理模型造成。 2、线性推理。又叫关系推理。认为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关系。其中休腾洛切尔认为推理的前提是以表象的方式复现在人脑中;克拉克认为推理的前提是由命题来表征的。 3、条件推理。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人们在条件推理中,存在着一种对规则进行证实的倾向。一种观点认为证实倾向是由于材料的抽象性、人工性导致的。 9.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策略】: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算法策略可以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却需要大量的尝试。 2、【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这种方法比较省力。它有以下几种策略:1、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的目标;2、逆向搜索: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3、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10.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解决的策略,选择一种好的策略可以快速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 2、知识在问题的解决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各个领域的专家就具备这种能力。专家和新手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的数量和知识的组织方式上的不同。 3、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有:1,知识表征的方式;2,定势;3,功能固着;4,动机;5,情绪;6,人际关系。 11.创造性的心理成分、测量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包括辐合思维、发散思维和远距离联想能力以及人的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等人格因素。吉尔福特把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并且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主要成分。辐合思维也是创造性的一个组成部分。 2、吉尔福特设计了发散生成测验来测量创造性。测验中,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好坏来衡量创造性的高低。 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酝酿和社会因素。附录名词解释 1.【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解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的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2.【思维操作】也就是思维过程。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 3.【辐合思维】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或者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维。 4.【表象】指当事物不在面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