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孙凌齐: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演变的历史与改革(上)

孙凌齐: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演变的历史与改革(上)

孙凌齐: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演变的历史与改革(上)
孙凌齐: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演变的历史与改革(上)

孙凌齐: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演变的历史与改革(上)

[内容提要] 最早的俄行政区划单位是省。十月革

命后,国家行政区划进行了几次大的改动,增加了自治区、自治共和国、边疆区等。苏联解体后,联邦主体成为国家的最高行政区划单位。虽然行政区划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地域划分,但是国家的政治、文化、人口以及经济等人文社会因素才是行政区划的最重要的划分标准。研究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的现状和改革的必要性,而且对我们国家的行政区划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俄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的多民族国家。由于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制度的几次变革,行政区划单位也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本文依据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简要描述俄行政区划演变的基本轮廓,力图将这一演变过程同当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以求从另一个侧面为俄罗斯问题研究提供有益的素材。

一、俄行政区划演变的历史

1.沙皇时期行政区划的演变

俄国的第一个省是1702年彼得大帝在从瑞典人手里抢

来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建立的。1708年12月18日俄又通

过法令,建立了8个省:莫斯科省(管辖39个县,280万人

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人)、圣彼得堡省(管辖28个县,200万人口,每平方公里4人)、阿尔汗格尔格罗德省(管辖20个县,90万人口,每平方公里0.6人)、基辅省(西部边界包括第聂伯河在内,管辖56个县,70万人口,每平方公里2.5人)、斯摩棱斯克省(管辖17个县,50万人口,每平方公里5人)、喀山省(管辖71个县,100万人口,每平方公里0.6人)、亚速海省(管辖77个县,160万人口,每平方公里3.6人)、西伯利亚省(包括彼尔姆省和维亚特卡省的北部,管辖30个县,70万人口,每平方公里0.05人)。到1719年,俄国共建立了11个省。1780年颁布的地方自治法令,首次将行政区划分为两级地域单位:省——拥有30—40万人口,县——拥有2—3万人口。1781年6月13日的法令将整个俄国划分成40个省。

到20世纪初,沙皇俄国已经拥有78个省和19个州,其中41个省和6个州位于俄联邦境内。管理省和州的首脑是省长,由沙皇亲笔签署的上谕任命和罢免。作为最高权力的代表,省长的地位高于省里所有的公职人员。省长只接受皇帝和执政参议院的指示和命令,并且只向他们作书面和口头汇报。根据1897年5月26日的法律,参议院如果要对省长进行侦讯、将其交付法庭、临时或彻底解除其职务时,必须预先得到皇帝的许可。

从1775年起,沙俄帝国设立了十个总督管辖区:华沙

总督管辖区(管理波兰王国的十个省)、维尔纳总督管辖区(管理维尔纳省、格罗德诺省和科夫诺省)、伊尔库茨克总督管辖区(管理伊尔库茨克省、叶尼塞斯克省和雅库茨克州)、高加

索总督管辖区(管理高加索地区的省和州)、基辅总督管辖区(管理基辅省、沃伦省和波多利斯克省)、莫斯科总督管辖区(管理莫斯科省)、阿穆尔河沿岸总督管辖区(管理阿穆尔州、外贝加尔州、滨海州和萨哈林岛)、斯捷普诺耶总督管辖区(管理阿克莫林斯克州和塞米巴拉金斯克州)、土耳其斯坦总督管辖区(管理谢米列奇耶州、外里海州、锡尔河州、萨马尔罕州和费尔干纳州)、芬兰总督管辖区(管理芬兰大公国的八个省)。

一个总督管理几个省。接受总督领导的省长只能通过总督向沙皇政府报告自己的活动。

除行政区划外,宗教教会还在俄国设62个教区,这些

教区绝大多数同省的疆界相吻合。

沙皇俄国共有14个军区,俄罗斯境内有6个:圣彼得

堡军区统辖6个省,莫斯科军区统辖14个省,顿河军区统

辖顿河的军队,喀山军区统辖10个省,西伯利亚军区统辖4个省和1个州,阿穆尔河沿岸军区统辖3个州和萨哈林岛。

2.十月革命后的行政区划改革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废除了沙皇俄国时期将俄罗斯民族作为统治民族的政策,开始实施联邦制。

1917年11月2(15)日通过了《俄国各民族人民宣言》,

规定俄国各族人民享有平等和主权,有自由自决直至分立并组织独立国家的权利。[1]1918年发表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宣布,“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是建立在自由民族的自由联盟基础上的各苏维埃民族共和国联邦”[2]。1919年通过的俄共党纲也规定,“党主张按照苏维埃类型组织起来的各个国家实行联邦制的联合,作为走向完全统一的一种过渡形式”[3]。根据这些文件精神,在俄国建立了两种行政区划形式:以俄罗斯联邦境内的自治区为基础的联邦制和苏联各独立

共和国的联邦制。

于是在“让一切非俄罗斯民族成立了自己的共和国和自治区”[4]的基础上,确立了三种苏维埃自治形式: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19年建立的巴什基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0年建立的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土耳其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1年建立的哥里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达吉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克里木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2年建立的雅库特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自治州(1920年建立的楚瓦什自治州、沃特自治州、马里自治州、卡尔梅克自治州,1921年建立的科米(济良)自治州、卡巴尔达自治州,1922年建立的卡拉恰耶夫自治州、阿迪格自治州、车臣自治州、布里亚特—蒙古自治州、奥伊罗特自治州);劳动公社(1918年建立的伏尔加

河流域日耳曼人劳动公社,1920年建立的卡累利阿劳动公社)。自治共和国是自治的最高形式——有自己的法律体系和宪法、最高权力机构和管理机构,各机构的名称都同全俄相应机构的名称相同;有些自治共和国最初还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并参与外交和外贸交往,有运输管理和发行货币的权力。

[5]但到了1920年,后一项职能就被中央收回,交给全俄机构。自治州在法律地位上拥有行政区划最大单位——省的所有权利。而两个劳动公社到1923年就改建成为卡累利阿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和伏尔加河流域日耳曼人苏维埃

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从1917年开始,还逐步建立了一些民族自治区(比如,将阿尔泰省从托木斯克州划分出来,将布克耶夫省从中亚乌拉尔州划分出来),与此同时,俄罗斯帝国原有的省和州开始瓦解。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将全国划分成21个大经济区,其中11个区在俄联邦欧洲部分(一个西部区包括了整个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还有一个南部采矿工业区是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9个区(包括3个吉尔吉斯—土耳其斯坦地区)在俄联邦亚洲部分。

1923年4月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同意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行政区划方案划分区域。当年就将国家的“铁

匠铺”乌拉尔的3个省份——叶卡捷琳堡省、彼尔姆省、车里雅宾斯克省连同秋明省合并成为大乌拉尔州,中心设在叶卡捷琳堡(1924年改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该省管辖15个区(1925年又补充进来一个民族区——科米—彼尔米亚克区)。1924年开始将顿河州、库班—黑海州、斯塔夫罗波尔省和捷列克省组建为东南州,但最终还是决定建成北高加索边疆区,中心设在顿河畔罗斯托夫市,同时还包括高加索的哥里自治区和格罗兹尼区。接着又于1925年建立了西伯利亚边疆区(由鄂木斯克省、新尼古拉耶夫斯克省、托木斯克省、叶尼塞斯克省、阿尔泰省以及奥伊罗特自治州组成),中心设在新尼古拉耶夫斯克市(后改称为新西伯利亚市)。1926年组建远东边疆区(由阿穆尔省、外贝加尔省、滨海省、堪察加省和萨哈林岛北部组成),中心设在哈巴罗夫斯克市。

1929年1月14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宣布,行政区划改革告一段落。共建立了13个大行政区划单位(6个州和7个边疆区)。在俄罗斯联邦境内共建立了176个区(取代了1923年的766个县)。州包括了俄罗斯居民明显占多数的地区以及国内所有的老工业基地;边疆区是多民族地区以及发展农牧业和林业经济的地区;而民族区划单位(7个自治州)绝大多数都在北高加索边疆区,同其他边疆区相比,其经济明显落后。[6]边疆区内保留所有的自治州建制。

取消革命前的行政区划单位和扩大行政区划所有环节

的等级是符合当时的革命形势的,即自上而下改革社会和平衡所有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这种做法主要是根据新经济政策的原则,通过扩大区域化,建立经济相对自给自足的“特殊经济同盟”[7]——更大的州和边疆区,让这些地区能够根据自己的资源和商品交换的需求,利用当地的生产力,生产出更有特色的产品。

20世纪30年代,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夭折以及工业化和“全面”集体化的“推进”,新一轮行政区划改革几乎在第一轮改革刚结束时就马上开始了。

这一轮改革使苏联的“不完全”联邦制向“社会主义单一制”迅速过渡。这个阶段经历了1938年的肃反、1941年的卫国战争和战后权力超常集中的过程。20世纪30—50年代苏联大规模的行政区划改革建立了严格垂直的政治领导,直接由莫斯科通过党政部门各级官员、各部门人民委员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系统以及兵营式的“分支系统”来统一管理国家的工业、建设和大部分农业。

早在1930年夏季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就对“区域划分的总涵义”做了这样的阐述:扩大乡而把它们改为区,取消省的建制,而把它们改为较小的单位——专区,最后“成立州作为中央的直接据点”。[8]进一步改革行政区划就是将这些“据点”扩大到几十个区划单位,把它们置于中央的监督之下,实行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单一制”。

一方面,实行“全盘”集体化要求将行政区划的单位划小,将基层的区分散开来(比如,在乌拉尔州就有200多个区),以利于对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另一方面,实行工业化又要求经济管理的部门原则高于地域原则。于是,1932

年将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分为重工业人民委员会、轻工业人民委员会和林业人民委员会,开创了建立各部门委员会作为振兴经济的部门的先例。

行政专区是20世纪30年代行政区划改革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建立后很快又取消了。专区的数量总共不超过十个。

赫鲁晓夫上台后,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又着手进行“恢复列宁原则”的两种不同的行政区划改革:第一种改革是修改“歪曲列宁民族政策”的行政区划,于1957年恢复了被强制移民的巴尔卡尔人、车臣人、卡拉恰耶夫人、卡尔梅克人的自治区;第二种改革是改变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和监督方针,提出“将具体领导工业和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地方,靠近企业和生产部门”。

在1957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上,赫鲁晓夫建议,把“按行业和部门管理的模式变成按地域原则管理的新模式”[9]。为此成立了国民经济委员会。最初曾计划将全国分为20个大经济区,但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国民经济委员会这个新体系被分成若干块,“列入到”行政区划网中:在俄联邦境内建立了70个国民经济委员会(占全苏行政区划总数105的2/3),

覆盖了14个自治共和国及55个州和边疆区;莫斯科市设专门的国民经济委员会。

苏联最高苏维埃于1957年5月10日批准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和建设管理机构》的法令指出,统一的中央无法深入管理10万个生产部门和20万个企业,计划将国民经济委员会变成经济管理的主要环节。在不久的将来把自治共和国、边疆区和州变成同专业化和合作化有关的行政经济单位。国民经济委员会对隶属于它的企业和国民经济委员会拥有

全部权利和责任,并将75%的工业和建设组织的设备合并起来,用自己的资金(利润、折旧基金、节约资源得到的资金)

进行基本建设投资。声明指出,“通过改革工业和建设管理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机构的主动性……为我们的经济开辟了补充资源。”[10]

最初,这种做法在减少原料和产品在运输中的损耗、加强同一地区企业之间的合作化联系方面确实产生了积极的

效果,仅头两年(1958—1959年),国民经济委员会就保证了工业和建设产品的年增长率超过往年(7%),达到12%,由于降低成本和生产超计划产品,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国民经济委员会常常把保证地区利益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助长了地区主义。

1962年赫鲁晓夫又建议修改宪法,打算用新宪法的形

式将国民经济管理的新结构固定下来。宪法草案第94条规

定,“地方苏维埃根据生产和地域原则组成”。赫鲁晓夫坚持要让最高苏维埃和其他苏维埃在经济领导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民经济委员会成为苏联行政区划的第二种尝试。但是,扩大国民经济委员会的权利是同当时国家稳定的行政区划

相矛盾的。这一改革触及到各部门干部的切身利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大阻力。1962年11月,俄联邦国民经济委员会的数量减少到24个(全苏联减少到48个)。

后来,赫鲁晓夫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上曾提出同贪污行为做斗争的问题,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成立数千个党政监督委员会,但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赫鲁晓夫下台后,国民经济委员会作为“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的表现”被取缔,经济又回到通过部委管理的部门原则上。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于1986—1987年开始实施自由化管理方式并提出改变地区和部门管理原则的新任务。1986

年7月5日,苏共中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提高和加强人民代表苏维埃的责任》的决定。1987年7月17日,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作出关于激进改革的决定。这些决定为各地区提供了新的机会,使它们认识到,现政权依赖的是由各部委、部门及其企业掌握的财政和物资技术资源。因此,各地区开始积极寻找对自己有利的重新分配财富的组织和法律形式。在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以及边疆区和州又开始出现按地区核算的观点。这些观点反映了

地区要求更广泛的自治权:将经济综合体建设所必需的项目归共和国、边疆区和州所有,建立各种预算外基金,将闲置的货币资金集中到本地区,有权进行对外经济活动和建立外汇储备等。[11]地区主义势力得到逐步发展。

与此同时,迫于各地区要求扩大自治权的呼声,俄联邦政府出台了在一些地区建立自由经济区的方案。在地方政权同中央政权发生对立时,俄联邦领导人又提出“想要多少主权,就给多少主权”的口号,从而使脱离苏联中央政权控制的离心过程出现不可逆转的势头。结果,1990—1991年,几乎所

有共和国都宣布自己为联邦共和国,五个自治州中的四个(阿迪格、卡拉恰耶夫—切尔克斯克、哈卡斯、戈尔诺—阿尔泰)也宣布自己是属于俄罗斯联邦成员的主权共和国;犹太自治州、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泰梅尔自治区、汉特曼西斯克自治区以及楚克奇自治区都提出要改称自己为自治共和国。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关于自由经济区的指示成为在建

立市场关系条件下确定边疆区和州的地位的第一个正式文件。继滨海边疆区(1990年10月的“纳霍特卡”自由经济区)

之后,1991年在阿尔泰边疆区、萨哈林、赤塔、克麦罗沃、加里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州等地都相继建立了自由经济区。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奇特现象——联邦中的联邦,加盟共和国中的自治共和国,边疆区或州中的民族自治区。

自治共和国、州和区的“主权化”更加刺激了那些权利受

到侵害的自治共和国、州和区积极开展争取提高地位的活动。为了缓解民族矛盾,避免联邦分裂,政府屈从于“民族独立,建立国家”的胁迫,在国家主权问题上一再作出让步。1992

年3月31日形成法令,承认俄罗斯所有区划部分为俄罗斯

联邦主体,将俄罗斯联邦境内的16个民族自治共和国和5

个民族自治州升格为共和国,不久又以宪法的形式赋予民族共和国以“国家的特殊地位”。

1998年金融危机后,俄罗斯联邦会不会再次解体的问

题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为避免俄罗斯国家分裂,当时的总理普里马科夫曾设想通过合并行政区划,减少联邦主体的数量,达到稳定国家根基的目的,并就此问题开展了讨论。但随之出现的一些地区不稳定的苗头令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12]

综上所述,十月革命后,一直到苏联解体,俄联邦行政区划经历了“分散—集中—再分散”的演变过程以及“条条”(中

央垂直领导)和“块块”(地方部门领导)的发展变革,确实有很

多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但本文不在此一一赘述。

目前,俄联邦存在六种不同的基层区划单位:即共和国(国家);单主体的边疆区和州;多主体的边疆区和州(其中包括自治区);自治州;不包括在其他联邦主体内的自治区;联邦级市。这在世界联邦制国家建设实践中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在89个联邦主体中,有21个共和国、6个边疆区、49个州、2个联邦级市、1个自治州和10个自治区。

现行的俄罗斯联邦制原则是在俄罗斯单一集权制瓦解

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民族区域与行政区域结合的混合型联邦制。它屏弃了单纯按民族区域组成的原则,也没有照搬西方按行政区域组成的模式,而是将民族—地域结合起来。因此,俄罗斯联邦的主体形式呈多样化:以民族共和国为代表的民族区域实体,以边疆区和州为代表的行政区域实体,以自治州和自治专区为体现的自治实体。不同类型的联邦主体和复杂的行政区划,为联邦中央协调中央与各主体之间关系、主体与主体之间关系造成极大的困难。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远没有理顺,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首先,联邦宪法只规定民族共和国可以制定自己的宪法,而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制定与联邦宪法相违背的宪法,因而造成有些共和国的宪法与联邦宪法相对立。比如,车臣共和国的宪法规定,“车臣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和国际社会平等的主体”[13];鞑靼斯坦共和国宪法规定,“鞑靼斯坦共和国是主权国家和国家法的主体,根据相互授予职权和管辖对象成为俄罗斯联邦的联系国”[14]。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决策形成制约,各地区的政治离心倾向增长。一些地区出现严重的“主权化”,时常发生破坏联邦宪法和法律准则的事件,使国家的完整性受到极大的威胁。

其次,联邦主体数量过多,财权过于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呈“诸侯经济”。地方不断向联邦中央讨价还价,使联邦中

央受制于地方。联邦中央拥有的再分配资金越来越少,消灭地区间差距的能力相应地也越来越弱,联邦政府搞经济改革步履艰难。由于俄罗斯幅员辽阔,横跨世界11个时区,地

区差异很大,各地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加之,地方分离主义的种种表现(税收分离主义、预算分离主义、以地方保护主义为特征的分离主义等),造成产业结构单一化和资金外流等。因此,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经济分离主义成为建立俄罗斯统一经济空间的两大障碍。加之,国家财富(自然资源)的分配不

合理,不同领域的市场经济改革不均衡,各地区缺乏统一的人才调节市场,国家在实行统一的社会经济改革政策时遇到很大的困难。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知识讲解

历史专题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1.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 (1)秦:郡县制。 (2)汉: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3)隋:州、县两级制。 ⑷唐:道、州、县三级。 宋:道(或称路)、州(或称府)、县三级制。 ⑹元: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⑺明:承宣布政司(习惯仍称行省)以下设府、县。 ⑻清:省、道、府、县 2. 演变特点: (1)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变化多发生在混乱时期;一级行政区变化较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 (史实: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史实: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逐渐演化为州一级行政机构。发生在政权交替混乱时期的史实:唐朝的藩镇;元朝的行省制。一级行政区变化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史实:一级行政区秦汉为郡,元为行省;县级基本未动。) (2)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元代以前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或山川形便);元代以后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或犬牙交错)。 (元以前: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元后:“犬牙交错”原则, 避免行政区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的吻合。各自的优点: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顺应了封建社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区域内部经济的交流发展和形成独立的经济体;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犬牙交错”原则:有利于削弱地方经济实力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强化中央集权。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抗御自然灾害;对内部交通、文化交流产生了不良影响。) (3 )深层特征: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主动性与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地方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 (4 )整体特征:二级三级制是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主体;局部而言:县是中国历史最稳定的一级政区;州的地位不断降低。 3. 对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整体评价: ⑴积极: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便于征发徭役、兵役,征收赋税,管理地方治安;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评述:以政治为目的为主,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维护了农耕经济的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思想上

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

俄罗斯联邦行政区划 2009-08-04 俄罗斯的行政区划很特别,全国共划分为七个联邦区:中央区、西北区、南部区、伏尔加沿岸区、乌拉尔区、西伯利亚区、远东区,各区均由联邦主体构成(联邦主体这一概念是1993年由俄罗斯联邦宪法引入司法体系的)。联邦区首脑为俄罗斯总统任命的全权代表。 现在俄罗斯共有88个联邦主体:21个共和国、7个边疆区、48个州、2个联邦直辖市、 1个自治州、9个自治区。各主体一律平等,各有其不同的国家法律地位。有的按照民族地域原则构成,如共和国和自治区州,有的按照地域原则,如边疆区、州和直辖市。2004年彼尔姆州和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合并为一个新地区——彼尔姆边疆区。 俄罗斯联邦主体 代码联邦主体名称首府所属联邦区 80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阿金斯科耶西伯利亚区 22阿尔泰边疆区巴尔瑙尔西伯利亚区 28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远东区 29阿尔汉格尔斯克州阿尔汉格尔斯克西北区 30阿斯特拉罕州阿斯特拉罕南部区 31别尔哥罗德州别尔哥罗德中央区 32布良斯克州布良斯克中央区 33弗拉基米尔州弗拉基米尔中央区 34伏尔加格勒州伏尔加格勒南部区 35沃洛格达州沃洛格达西北区 36沃罗涅日州沃罗涅日中央区 79犹太自治州比罗比詹远东区 37伊万诺沃州伊万诺沃中央区 38伊尔库茨克州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区 39加里宁格勒州加里宁格勒西北区 40卡卢加州卡卢加中央区 41堪察加州(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远东区 42克麦罗沃州克麦罗沃西伯利亚区 43基洛夫州基洛夫伏尔加沿岸区82科里亚克自治区帕拉纳远东区 44科斯特罗马州科斯特罗马中央区 23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克拉斯诺达尔南部区 24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西伯利亚区 45库尔干州库尔干乌拉尔区 46库尔斯克州库尔斯克中央区

世界各国及地区区域划分完整版

世界各国及地区区域划 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世界各国及地区区域划分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其中: 亚洲(48个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法罗群岛(丹)(6)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7)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16) 非洲(53个国家/6个地区) 北非: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马德拉群岛(葡)(8) 东非: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10) 中非: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即:刚果(布))、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圣多美及普林西比(8) 西非: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注:未独立)、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加那利群岛(西)(18) 南非: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旺(法)、圣赫勒拿(英)(15) 大洋洲(14个国家/10个地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斐济群岛、汤加、库克群岛(新)、关岛(美)、新喀里多尼亚(法)、法属波利尼西亚、皮特凯恩岛(英)、瓦利斯与富图纳(法)、纽埃(新)、托克劳(新)、美属萨摩亚、北马里亚纳(美) 北美洲(23个国家/13个地区) 北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格陵兰(丹)(4) 中美洲: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7)

俄罗斯旅游目的地市场考察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304 俄罗斯旅游目的地市场考 察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俄罗斯旅游目的地市场考察报告完 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对俄罗斯旅游目的地市场的考察报告 作者:旅行社管理处局办公室 为了能够直观的了解俄罗斯旅游目的地市场的现状,增进与俄罗斯旅游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公民赴俄罗斯旅游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局领导指示精神,由局办公室和旅行社管理处派员参加国家旅游局赴俄罗斯考察团,于8月21日至28日,对俄罗斯莫斯科等城市进行了考察。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资料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 划演变

历史专题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 (1)秦:郡县制。 (2)汉: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3)隋:州、县两级制。 ⑷唐:道、州、县三级。 宋:道(或称路)、州(或称府)、县三级制。 ⑹元: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⑺明:承宣布政司(习惯仍称行省)以下设府、县。 ⑻清:省、道、府、县 2.演变特点: (1)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变化多发生在混乱时期;一级行政区变化较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 (史实: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史实: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逐渐演化为州一级行政机构。发生在政权交替混乱时期的史实:唐朝的藩镇;元朝的行省制。一级行政区变化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史实:一级行政区秦汉为郡,元为行省;县级基本未动。) (2)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元代以前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或山川形便);元代以后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或犬牙交错)。 (元以前: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元后:“犬牙交错”原则,避免行政区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的吻合。各自的优点: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顺应了封建社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区域内部经济的交流发展和形成独立的经济体;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犬牙交错”原则:有利于削弱地方经济实力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强化中央集权。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抗御自然灾害;对内部交通、文化交流产生了不良影响。) (3)深层特征: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主动性与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地方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 (4)整体特征:二级三级制是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主体;局部而言:县是中国历史最稳定的一级政区;州的地位不断降低。 3.对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整体评价: ⑴积极: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便于征发徭役、兵役,征收赋税,管理地方治安;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评述:以政

俄罗斯司法制度

俄罗斯司法制度 篇一:俄罗斯司法体制概述 俄罗斯司法体制概述 俄罗斯全称俄罗斯联邦,它是1991年12月以后由原来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中“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更名而来。俄罗斯实行三权分立,司法权由法院行使,其他参与司法活动的机关,如司法部、内务部、检察院、联邦安全局、联邦保卫局、联邦边防局、对外情报局、国家海关委员会、联邦税务警察局以及律师组织等统称为“护法机关”。检察机关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机关,与法院的关系密切。由于目前俄罗斯的司法制度正处于改革与完善之中,许多重要的司法制度和司法原则还没有定型。 一、审判体制 俄罗斯联邦的司法体系由联邦法院和联邦主体法院两部分组成。仲裁法院、普通法院和军事法院在全联邦境内都实行统一的等级体系;宪法法院系统则分别由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主体宪法法院组成,两者互为独立。 (一)法院设置及管辖 1、宪法法院。宪法法院只在联邦一级设立。内设两个分院。主要职权:(1)审理法律文件是否符合宪法的案件;(2)解决职权纠纷案件;(3)根据俄联邦公民的投诉或法院的询问,对具体案件中适用或者

应予适用的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进行审查;(4)解决俄联邦宪法;(5)对指控俄联邦总统叛国或者犯有其他重大罪行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作出结论;(6)立法提案权即向联邦国家杜马提 出联邦宪法划归宪法法院管辖的问题的立法动议;(7)行使联邦宪法、联邦条约、联邦宪法性法律、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与联邦主体所赋予的其他职权。担任法官的条件是:必须是年满40岁、未满70岁的公民;受过高等法学教育并具有15年以上的专业工龄;在法律界享有良好声誉。 2、普通法院。俄罗斯联邦普通法院由联邦最高法院、各联邦主体、区(市)法院、治安法院以及军事法院组成。联邦最高法院是普通法院体系中的最高审判机关。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有司法监督权。联邦军事法院由各军兵种、军区、集团军、舰队军事法院和各军、卫戍区、兵团、分舰队军事法庭组成,不仅接受军事法院的垂直的司法监督外,还要接受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监督。 (1)治安法官:实行独任制审理。主要审理法定刑不超过2年监禁的案件和其他轻微的民事、行政案件。法官的工资直接由中央财政预算,由联邦财政预算拨付给联邦最高法院司法财政管理局,再由后者下发。 (2)区法院:按照行政区划与行政层次设置的基层法院,除受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外,还受理对治安法官的判决或裁定提出的上诉的案件,是治安法院的上诉法院。 (3)联邦主体法院:各联邦主体法院系统分为联邦主体宪法法院与

俄罗斯行政区划的重新整合

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测绘部门和地图出版单位而言,一级行政区划又是地图上最引人注目的内容要素之一。自去年以来,普京总统为巩固国家统一和完整,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对俄罗斯89个联邦主体予以重新整合,以构筑俄罗斯联邦新的行政区划体系。

周定国 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删绘部‘]和地图出版单位而言,一级行政区划又是地图上最引人注目的内容要素之~。自去年以来,普京总统为巩固国家统一和完整,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对俄罗斯89个联邦主体予以重新整台,以构筑俄罗斯联邦新的行政区划体系。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出现政治上动乱, 1992年1月20日议会决定将印古什从 车臣分出,分别成立印古什共和国 和车臣共和国。对这21个共和国的 部分成员名称重新予以命名,现将 21十共和国的名称和汉字译名介绍 如下: 1.RespublikaAdygeya阿迪格共 和国;2Re8publikaBa舢on08t肌巴 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3.Respublika Buryatiya布里亚特共和国;4 Cheehen8kayaRespubltka车臣共和 国;5Chuv%hskayaReBpublika楚瓦 dovlya莫尔多瓦共和国;17Respub likaSevemaynOsetiyaAlaniya北奥 塞梯一阿兰共和国;18R船publika Sakha(Yakutiya)萨哈(雅库特) 共和国;19R。publikaTatarstm鞑 靼斯坦共和国;20RespablikaTyva 图瓦共和国;21UdmuaskayaRe- spublika乌德穆尔特共和国。 据俄罗斯联邦官方宣布,全俄 划分为21个共和国(”apublika/ mpublic),6个边疆区(kray/tenlto— q),两个联邦直辖市即莫斯科市和 圣馊得堡市,49个扑『(obl∞ohgm),

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_特点与教育

通,面积小,海水浅,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影响,如渤海、波罗的海。 领海,内海完全处于所有国的主权下,非经该国允许他国船舶不得进入。其上空是领空的一部分,受该国主权管辖。外国飞机和其他航空器非经许可不得在其领空飞行,外国飞机特别是军用飞机,侵入一国领空是对该国主权的侵犯。 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是极其严重的对中国主权和领空的侵犯。 51专属经济区 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具有特定法律制定的区域,其宽度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在这种法律制度下,沿海国家享有对该海域的自然资源勘探、开发、养护的主权,并享有在海域进行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人工岛屿与其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的管辖权。其他国家则享有在海域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至1996年全世界有80个国家宣布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中国沿海也申请有专属经济区。美军用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在中国沿海专属经济区上空。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有国家在一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飞越自由,但该公约同时规定,在行使此自由时,应顾及和尊重沿海国的权利。美军侦察机的侦察行为明显违反该规定,早已超越了“飞越自由”的范畴。因此,美军无论是闯入我领空的事实还是在我专属经济区上空的非法行为,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更不要说在此范围内撞毁我军用飞机的嚣张霸道行径了。] 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特点 与教育 □张言顺(江苏省溧水县中学 211200) 一、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 (一)奴隶社会时期 夏朝时,国家表现为囊括诸侯与方国的一种国家联盟,诸侯与方国中是一些城邦及其附属的村落组成的小国,是拥有相当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商朝时,商王直接统治区域称内服,即王畿所在地,诸侯统治区域叫外服。外服诸侯与商王是一种君臣关系,因此该地方行政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其中势力强大的外服诸侯称“方伯”。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度,是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并有宗法制、礼乐制等相配套。地方基层行政区划则实行乡遂制:在国都内及其近郊划分若干乡,乡下设五州一乡、五党一州、五族一党、四闾一族、五比一闾、五家一比;在边远农村地区实行遂制,遂下设五县一遂、五鄙一县、五赞阝一鄙、四里一赞阝、五邻一里、五家一邻。通过乡遂制,形成层层控制的网络系统。其影响直至春秋前期的地方行政体制———国鄙制,即在都城(国)实行乡制、在鄙野(鄙)按遂制组织。 以上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中央管理地方的最初原则———分封制。封疆之内,由于各诸侯、邦国相对独立,政区间的层级关系并不明晰,各政区之间缺乏明确的分界线,因此是不完善的,为我国行政区划体制的初创时期。而西周时地方基层行政体制即乡遂制则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成为后世基层组织的蓝本。 (二)封建社会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期,诸侯争霸,各国相继形成本国的君主专制集权制,郡县制逐渐形成。县出现于秦、晋、楚等国,由君主直属;郡出现于春秋晚期的晋国,主要设在边地,地位比县要低。战国时期,各国交往频繁,边境之地“郡”的地位陡然上升,并在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里下按什伍组编居民。 郡县制与中央集权制相适应,深刻影响了秦朝一统时期。秦郡共36个,西汉中期郡数目超过100个,于是汉武帝设立了监督郡守相的州刺史,并将全国分为13个部州。从东汉末年起,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地方行政区划从而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州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中央集权要求、成为地方割据 ? 3 2 ?  中国地理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1No.7~8  网络信息★★ 石嘴山市确定“十五”环保目标 今后石嘴山市将以治理大气污染为着力点,提高污染治理整体水平,重点解决工业结构性污染等突出问题。在全市实施“蓝天”、 “清水”、 “绿色”三大环境保护工程,共98个子项目。力争用5年时间使城市环境质量和自然生态环境面貌有明显改善,用10年时间建成全国环保模范城市。

由离心到组合浅析俄联邦行政主体与行政区划变动

由离心到组合——浅析俄联邦行政主体与行 政区划变动 张晓东 2011-03-07 09:57:45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3期 【内容提要】普京第二个任期开始合并远东和西伯利亚的一些行政主体,这表明他继2000年设置联邦代表的纵向调整联邦中央与地方关系重大改革举措之后,又在横向层面拉开了俄罗斯联邦新一轮干部治理整顿和行政区划调整的序幕。在俄罗斯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爬坡阶段,类似的举措必将对俄罗斯的政治版图和未来的政治格局的形成产生相当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联邦主体合并背景、俄罗斯政界和学术界代表人物对合并的看法、普京的具体做法以及合并的前景等基本问题入手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俄罗斯叶利钦普京联邦合并 【作者简介】张晓东,197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北京100102) 2005年4月17日,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埃文基自治区和泰梅尔自治区三个联邦主体就合并一事分别举行全民公决,并获得了选民的支 持,2005年10月23日,俄罗斯堪察加州和科里亚克自治区就是否合并问题举行全民公决,也顺利通过。它们的正式合并将在2007年进行。 上述情况表明,届时,在俄罗斯地图上将出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堪察加边疆区两个新的联邦主体,连同此前2004年彼尔姆州和科米—彼尔米亚克

自治区合并后出现的彼尔姆边疆区,俄罗斯联邦主体将减至85个,这可以称得上是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行政区划的一次重大调整。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比较敏感,由于它继承了原苏联的积弊,问题成堆,不易解决。叶利钦在其任期努力求解但最终未果。在世纪之交,中央与地方关系这个老问题留给了新总统,这意味着普京总统必然要应对新的形势,寻找新的破解思路。 一联邦主体合并背景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按民族区域和行政区域相结合的原则组成的混合型联邦制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拥有联邦主体最多的联邦国家。俄罗斯的89个联邦主体具有共和国、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等6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其中21个民族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组成中的国家[1],6个边疆区、49个州和2个联邦直辖市是组成俄联邦的地区——国家构成体。俄罗斯的联邦国家构成如此复杂多样,这在世界各联邦国家中是很罕见的。 在苏联时期,俄罗斯联邦由于主体众多,各种政治、经济管理权限条块分割错综复杂,政府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行政管理资源加以管理。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苏联解体的背景下,地方主体离心倾向日趋明显,开始与中央争权夺利,挑战中央政权。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利用苏联解体和俄罗斯国家改制的机会,将自治共和国升格为共和国,自治区和自治专区升格为联邦主体[2]。 苏联解体后,作为典型的联邦制国家,俄罗斯联邦国家发展处于极不均衡的状态。 (一)叶利钦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失衡的形成

俄罗斯行政区划明细

代码联邦主体名称首府所属联邦区1阿迪格共和国迈科普南部区 29阿尔汉格尔斯克州阿尔汉格尔斯克西北区 22阿尔泰边疆区巴尔瑙尔西伯利亚区4阿尔泰共和国戈尔诺-阿尔泰斯克西伯利亚区80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阿金斯科耶西伯利亚区28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远东区 30阿斯特拉罕州阿斯特拉罕南部区 88埃文基自治区图腊西伯利亚区57奥廖尔州奥廖尔中央区 56奥伦堡州奥伦堡伏尔加沿岸区2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乌法伏尔加沿岸区15北奥塞梯共和国弗拉季高加索南部区 58奔萨州奔萨伏尔加沿岸区59彼尔姆边疆区彼尔姆伏尔加沿岸区31别尔哥罗德州别尔哥罗德中央区 25滨海边疆区符拉迪沃斯托克远东区 3布里亚特共和国乌兰乌德西伯利亚区32布良斯克州布良斯克中央区 20车臣共和国格罗兹尼南部区 74车里雅宾斯克州车里雅宾斯克乌拉尔区 75赤塔州赤塔西伯利亚区87楚科奇自治区阿纳德尔远东区 21楚瓦什共和国切博克萨雷伏尔加沿岸区5达吉斯坦共和国马哈奇卡拉南部区 16鞑靼斯坦共和国喀山伏尔加沿岸区55鄂木斯克州鄂木斯克西伯利亚区33弗拉基米尔州弗拉基米尔中央区 34伏尔加格勒州伏尔加格勒南部区 27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远东区 19哈卡斯共和国阿巴坎西伯利亚区86汉特-曼西自治区汉特-曼西斯克乌拉尔区 43基洛夫州基洛夫伏尔加沿岸区39加里宁格勒州加里宁格勒西北区 7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纳尔奇克南部区 8卡尔梅克共和国埃利斯塔南部区 9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切尔克斯克南部区 10卡雷利阿共和国彼得罗扎沃茨克西北区 40卡卢加州卡卢加中央区 41堪察加州(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远东区 82科里亚克自治区帕拉纳远东区 11科米共和国瑟克特夫卡尔西北区 44科斯特罗马州科斯特罗马中央区 23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克拉斯诺达尔南部区 24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西伯利亚区42克麦罗沃州克麦罗沃西伯利亚区45库尔干州库尔干乌拉尔区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大纲 一、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化 1、秦汉的两级制向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三级制转变 2、隋唐前期的州、县二级制向唐后期至宋辽金的道、州、县三级制转变 3、元代的多级制向明清的省、府、县三级制转变 二、行政区划幅员的变化 1、县级政区的幅员变化 2、统县政区的幅员变化 3、高层政区的幅员变化 三、行政区划边界的变迁 1、山川形便的原则 2、犬牙相制的原则 知识点汇总 T01:郡县制的起源 知识点说明:介绍了郡和县的历史起源及发展,指出郡县制并非老早就有,也非起于秦始皇统一中国。 T02:分封制和郡县制 知识点说明:介绍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形式和性质,应避免将两者混为一谈,两者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但郡县制并非直接继承分封制,两者之间有个延续的过程。 T03:基层政区、统县政区、高层政区 知识点说明:介绍了行政区划的不同层级政区的特点以及各自演变的规律。 T04:山川形便、犬牙相制 知识点说明:介绍了历史上行政区划边界划定的两个基本原则,以及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于这两个原则的运用以及背后所体现的政治背景。 正文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今天我们讲的这一讲是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定的行政区划当中生活,但是不一定有人会注意到行政区划变迁的历史,因为这其实也是一个比较专门的学问。我们今天大概把中国两千五百年以来的行政区划变迁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刚刚统一中国就召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这个会议有两项议程,一是议帝号,二是定制度。议帝号就是秦始皇把自己的称号定为皇帝,他认为自己功过三皇五帝,所以就把三皇五帝的称号合起来,叫做皇帝,他就称为秦始皇帝。这个帝号的议定就是表示皇权专制的出现,另外一个定制度,就是确定如何来划分全国的行政区划。最终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个郡之下设若干县。这个制度虽然在秦统一之前就已经在局部地区实行,但是在统一的国家中却是第一次实行。因为统一的国家也是秦始皇第一次缔造的。 行政区划在全国的实行,表明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所谓的中央集权制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一种分权形式。中央政府把全国的领土划分为不同层级的行政管理区域,在各个

俄罗斯司法体制概述

俄罗斯司法体制概述 俄罗斯全称俄罗斯联邦,它是1991年12月以后由原来的苏维埃 社会主义国家联盟中“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更名而来。俄罗斯实行三权分立,司法权由法院行使,其他参与司法活动的机关,如司法部、内务部、检察院、联邦安全局、联邦保卫局、联邦边防局、对外情报局、国家海关委员会、联邦税务警察局以及律师组织等统称为“护法机关”。检察机关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机关,与法院的关系密切。由于目前俄罗斯的司法制度正处于改革与完善之中,许多重要的司法制度和司法原则还没有定型。 一、审判体制 俄罗斯联邦的司法体系由联邦法院和联邦主体法院两部分组成。仲裁法院、普通法院和军事法院在全联邦境内都实行统一的等级体系;宪法法院系统则分别由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主体宪法法院组成,两者互为独立。 (一)法院设置及管辖 1、宪法法院。宪法法院只在联邦一级设立。内设两个分院。主要职权:(1)审理法律文件是否符合宪法的案件;(2)解决职权纠纷案件;(3)根据俄联邦公民的投诉或法院的询问,对具体案件中适用或者应予适用的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进行审查;(4)解决俄联邦宪法;(5)对指控俄联邦总统叛国或者犯有其他重大罪行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作出结论;(6)立法提案权即向联邦国家杜马提

出联邦宪法划归宪法法院管辖的问题的立法动议;(7)行使联邦宪法、联邦条约、联邦宪法性法律、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与联邦主体所赋予的其他职权。担任法官的条件是:必须是年满40岁、未满70岁的公民;受过高等法学教育并具有15年以上的专业工龄;在法律界享有良好声誉。 2、普通法院。俄罗斯联邦普通法院由联邦最高法院、各联邦主体、区(市)法院、治安法院以及军事法院组成。联邦最高法院是普通法院体系中的最高审判机关。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有司法监督权。联邦军事法院由各军兵种、军区、集团军、舰队军事法院和各军、卫戍区、兵团、分舰队军事法庭组成,不仅接受军事法院的垂直的司法监督外,还要接受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监督。 (1)治安法官:实行独任制审理。主要审理法定刑不超过2年监禁的案件和其他轻微的民事、行政案件。法官的工资直接由中央财政预算,由联邦财政预算拨付给联邦最高法院司法财政管理局,再由后者下发。 (2)区法院:按照行政区划与行政层次设置的基层法院,除受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外,还受理对治安法官的判决或裁定提出的上诉的案件,是治安法院的上诉法院。 (3)联邦主体法院:各联邦主体法院系统分为联邦主体宪法法院与地方治安法官两种。各联邦主体宪法法院的职权与组织方式由各主体相关法律规定,与联邦宪法法院相互独立,各自管辖范围不同,无上下级及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联邦主体法院除直接受理各类案件外,还受理下级法院的上诉案和抗诉案件。

简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简述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一、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萌芽时期 从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一一夏朝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郡县制为止。 国家的产生,是形成行政区划的先决条件。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有效地控制被统治阶级,需要实行分区分级管理,于是产生了形成各种各样行政区划的可能性。但是,并不是产生国家的同时也必然出现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组织系统,国家为了行政管理的方便,更有效地控制各个地域,通常在其所辖的领土范围内按照自然地理条件、政治经济状况、民族与人口的分布、历史文化传统和军事上的需要,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级次的若干行政区,由中央派员组织管理,这种划分叫做行政区划。也就是说,直至郡县制的出现才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肇始。 二、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建立——郡县制时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正式确立郡县制为全国统一的行政区划,直至东汉未年,被州制时代所取代,相继沿革400余年。 县本是天子、诸侯直属土地中的邑,其首领称为“县人”。春秋前期,秦、晋、楚等大国在新兼并的邻国土地上设立一种特殊行政区,称之“县”。在古文中,县即古悬字,意为新设之县,远离诸侯国都,悬于诸侯统治中心之外。郡、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均出现于春秋时期,县早而郡晚,县小而郡大,县近而郡远,县重而郡轻。所以,郡的地位实际低于县。因为此时置郡大多于边远荒辟之地,地旷人稀,经济发展落后于县。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地方有效地控制,从而废除分封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这在我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上堪称划时代的变革。 秦分天下为36郡,标志着郡县制作为我国最早的一种行政制度已正式确立。三、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发展——州制时代 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州由监察体制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长达四百余年,州一直为我国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 在东晋与南朝还实行一种特殊的地方政区划制度,即侨州、郡、县制。该制度是为安置西晋永嘉之乱后的北方移民,笼络人心,维护统治。侨州、郡、县制度是东晋南朝地方行政中的一个特殊问题,它搞乱了地方正常的行政区划,不利于行政统一和国家的有效管理,也加速了州制的变革,直至隋朝建立后,侨州、郡、县才彻底废除。 四、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变革——道路制时代 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察区划,至唐玄宗时,才发展为行政区划,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从而使唐代地方行政体制由州、县两级制转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宋代沿袭唐制,仅将“道”改名为“路”,这表明我国唐宋时代的地方行政区划进入道路制时代,先后长达600年左右。 辽朝所采用的州县制基本上承袭唐代制度,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京城所在地称府。又在州之上以五京为中心,分成5道:即上京、东京、中京、西京、南京,亦称五京道。后又受宋代行政制度影响,表现在道一级所设行政机构就仿效宋代路一级行政机构,采取三权分立制度,所设总管府掌一道之军权,似宋路中

俄罗斯行政区域划分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俄罗斯行政区域划分 篇一:俄罗斯一级行政区划土地面积与人口 篇二:俄罗斯行政区划分 俄罗斯行政区划分 一、俄罗斯联邦构成 俄罗斯联邦现由83个联邦主体组成: 根据俄罗斯的宪法,俄罗斯联邦由89个平等的主体组成,其中包括21个共和国、6个边疆区、49个州、1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2个联邦直辖市。2000年5月,根据总统命令,成立了7个联邦区(中央区、西北区、南部区、伏尔加河沿岸区、乌拉尔区、西伯利亚区和远东区),国家领土也相应如此划分。国家元首在这些区的全权代表促使俄联邦各主体以前通过的立法文件符合联邦立法,并致力于加强垂直权力体系。自20xx年以来,俄罗斯联邦的边疆区相继进行合并。20xx年12月彼尔姆州(Пермскаяобласть)和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Коми-Пермяцкийавтономныйокруг)合并为一个新地区——彼尔姆边疆区。20xx年1月1日,埃文基自治区(Э

венкийскийавтономныйокруг)和泰梅尔自治区(Таймырскийавтономныйокруг)合并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Кра сноярскийкрай)。20xx年7月1日,堪察加州与科里亚克自治区合并而成堪察加边疆区。20xx年1月1日,伊尔库茨克州和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自治区正式合并为新的伊尔库茨克州。20xx年3月1日,赤塔州和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1日正式合并入外贝加尔边疆区。 至此,俄联邦主体减为83个,包括21个共和国、9个边疆区、46个州、1个自治州、2个联邦直辖市和4个自治区。 (一)21个共和国:阿迪格共和国(阿迪格)、阿尔泰共和国、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尔梅克共和国-哈利姆格坦格奇、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卡累利阿共和国、科米共和国、马里埃尔共和国、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北奥塞梯共和国、鞑靼斯坦共和国(鞑靼斯坦)、图瓦共和国、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车臣共和国、楚瓦什-恰瓦什共和国; (二)9个边疆区:阿尔泰边疆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彼尔姆边疆区、堪察加边疆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迁讲课讲稿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迁

地图上的大中华——中国历史上主要王朝的疆域和版图变 迁 图1:西汉版图与疆域 图2:唐代版图与疆域

图3:元代版图与疆域 图4:清代版图与疆域(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就交织着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自夏禹之后,华夏族以居中原之势不断吸收同化周边各方国和各民族。秦朝建立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形态开始形成,既为日后中国形成多民族的统一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石,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由中国中心区域向四周发散扩张的趋势和过程。在这个趋势与过程中,形成了历朝历代的中国版图和疆域,并奠定了现当代中国领土的基础。因此,中国今天有着如此广袤的土地和辽阔的疆域,都是历史上以华夏(汉)族为核心的中华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开发的结果,这份基业是中国历史上各时代疆域和版图不断变迁的最终定型。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了解这个范围有多大,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我们掌握历史的基本事实和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秦汉时代:统一王朝疆域的形成与演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共历时400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这一时期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秦统一前的几年里,通过征伐战争即拥有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和原楚地大部分地区。公元前214年,秦发兵50万征百越,征服了越族,置桂林、南海、象郡3郡,将两广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此前一年秦将蒙恬兵击匈奴,取河南地又置九原郡,将匈奴势力逐至阴山以北,正式将河套地区纳入版图。与此同时,还将战国时秦、赵、燕长城重新修缮和连接,形成“起临洮至辽东,延柔万余里”的秦长城。在南方,征伐越人时还开凿了连通长江与珠江的灵渠,并将政治势力深入到云贵的五尺道。于是一个历史上空前的也是第一个地理上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形成了,“它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逾五岭到琼岛,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面积为500万平方公里。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咸阳,强大的秦帝国由于长期施行暴政终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洪流中。4年后刘邦打败项羽即皇帝位,称高祖建立汉王朝。 到西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家经过汉初以来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增强,开始不断向外扩张领土,使汉代的疆土达到了空前的辽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 演变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历史专题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 (1)秦:郡县制。 (2)汉: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3)隋:州、县两级制。 ⑷唐:道、州、县三级。 宋:道(或称路)、州(或称府)、县三级制。 ⑹元: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⑺明:承宣布政司(习惯仍称行省)以下设府、县。 ⑻清:省、道、府、县 2.演变特点: (1)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变化多发生在混乱时期;一级行政区变化较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 (史实: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史实: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逐渐演化为州一级行政机构。发生在政权交替混乱时期的史实:唐朝的藩镇;元朝的行省制。一级行政区变化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史实:一级行政区秦汉为郡,元为行省;县级基本未动。) (2)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元代以前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或山川形便);元代以后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或犬牙交错)。

(元以前: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元后:“犬牙交错”原则,避免行政区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的吻合。各自的优点: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顺应了封建社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区域内部经济的交流发展和形成独立的经济体;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犬牙交错”原则:有利于削弱地方经济实力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强化中央集权。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抗御自然灾害;对内部交通、文化交流产生了不良影响。) (3)深层特征: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主动性与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地方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 (4)整体特征:二级三级制是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主体;局部而言:县是中国历史最稳定的一级政区;州的地位不断降低。 3.对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整体评价: ⑴积极: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便于征发徭役、兵役,征收赋税,管理地方治安;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评述:以政治为目的为主,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地方割据;维护了农耕经济的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思想上巩固了统一和认同意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⑵消极:①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②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地方行政权力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宋明两代最为明显。)③过度限制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和国家的整体发展。 4. 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与“不变”的具体表现。

历史干货 _ 中国历史地图变迁史:从夏朝到清朝,4000多年艰苦卓绝

一、从万邦林立到战国七雄 夏朝到底位于哪里,至今尚有很大的争议。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夏朝大概位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伊洛河流域,其主要依据是《国语·周语上》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夏朝的疆域大概其北到达山西省南部,其西到达了黄河、潼关一带,其东到开封一带,其南大概到达伏牛山一带。从夏朝开始,中国对地方的管辖就实行了分封制,夏朝分封的诸侯有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等。其越国祖先也是夏朝分封,可能早期分封于今天的淮河上游一带,后来因为周公东征而南迁到了江浙一带。

夏朝版图商朝起源于东夷地区,其疆域比夏朝更大。根据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商朝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京津冀地区、山西省、河南省、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其西到黄河、潼关,其南到淮河一带,其北到达燕山一带,其东到山东半岛。商朝同样实行了分封制,其王畿地区位于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地区,首都为殷(安阳),在西周初期被分为了郑、卫、宋等国。 商朝版图周人主要活动在渭河流域,是西戎北狄中的一支,后来依靠农业而兴起。在公刘期间初步建立了国家制度,在古公亶父时期进一步发展。季历时期,周国强盛起来,曾被商朝册封为“牧师”,称为西部的霸主,发展到了文王时期,正式称王,和商朝对

立。周武王时期,灭商朝,将疆域扩张到了东方。周公东征,继续讲疆域扩展到了东海、黄淮一带。后来周昭王、周穆王、周宣王等不断对南方的楚国、徐国用兵,使得周朝的疆域达到了顶峰。其疆域北到燕山一带,东到大海,西到渭河上游,南到江汉淮地区。西周也同样实行分封制,主要的封国有鲁、齐、燕、晋、宋、卫、郑等。要注意的是楚国是和周朝是对立的国家,楚国国君称“王”,和西周国王并立,周朝也只是在名义上册封楚王为“楚子”而已,因此楚国不算西周的疆域。在整个西周历史上和楚国的战争几乎也是没有断绝过。

俄罗斯帝国行政区划

俄罗斯帝国行政区划(142) 帝国直辖省(70) 亚速省|阿尔汉格尔斯克省|阿尔汉格尔洛哥罗德省|阿斯特拉罕省|别尔哥罗德省|白俄罗斯省|比萨拉比亚省|布拉茨拉夫省|维尔纽斯省|维捷布斯克省|弗拉基米尔省|沃兹涅先斯克省|沃洛格达省|沃罗涅日省|维亚特卡省|格罗德诺省|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英格里亚省|高加索省|喀山省|卡卢加省|科夫诺省|科雷万省|科斯特罗马省|库尔兰省|库尔斯克省|立陶宛省|利沃尼亚省|小俄罗斯省|明斯克省|莫吉廖夫省|莫斯科省|尼古拉耶夫省|下诺夫哥罗德省|诺夫哥罗德-北方省|诺夫哥罗德省|新俄罗斯省|奥洛涅茨省|奥伦堡省|奥廖尔省|奔萨省|彼尔姆省|彼得格勒省|波洛茨克省|普斯科夫省|日瓦尔省|里加省|梁赞省|萨马拉省|圣彼得堡省|萨拉托夫省|西伯利亚省|辛比尔斯克省|自由乌克兰省|斯洛尼姆省|斯摩棱斯克省|斯塔夫罗波尔省|塔夫里切斯基省|坦波夫省|特维尔省|托博尔斯克省|托木斯克省|图拉省|乌法省|芬兰省|哈尔科夫省|赫尔松省|切尔尼戈夫省|爱沙尼亚省|雅罗斯拉夫尔省 帝国直辖州(5) 顿河州|卡尔斯州|关东州|图尔盖州|乌拉尔斯克州 基辅总督区辖省(6) 基辅省|海乌姆省|波多利亚省|波尔塔瓦省|沃利尼亚省|伊贾斯拉夫省 草原总督区辖州(2) 阿克莫林斯克州|塞米巴拉金斯克州 土耳其斯坦总督区辖州(5) 外里海州|撒马尔罕州|七河州|锡尔河州|费尔干纳州 高加索总督区辖省/州(17) 巴库省|巴统州|格鲁吉亚-伊梅列季亚省|格鲁吉亚省|达吉斯坦州|杰尔宾特省|伊丽莎白波尔省|里海州|卡尔斯州|库班州|库塔伊西省|捷列克州|第比利斯省|黑海省|沙马基省|埃里温省|亚美尼亚州 伊尔库茨克总督区辖省/州 (4) 叶尼塞省|伊尔库茨克省|外贝加尔州|雅库茨克州 滨海总督区辖州(4) 阿穆尔州|堪察加州|滨海州|萨哈林州 芬兰大公国辖省(8) 图尔库-波里省|瓦萨省|维堡省|库奥皮奥省|新地省|圣米凯利省|海梅省|奥卢省 波兰王国辖省(13) 奥克斯图省|华沙省|卡利什省|凯尔采省|克拉科夫省|沃姆札省|卢布林省|马佐夫舍省|彼得库夫省|普沃茨克省|拉多姆省|谢德尔采省|苏瓦乌基省 帝国直辖的区(3) 扎卡塔雷区|泽拉夫尚军区|苏呼米区 帝国其他领地(5) 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浩罕汗国|唐努乌梁海|俄属美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