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回顾DOC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回顾DOC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回顾DOC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回顾DOC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回顾

一月

温家宝:把稳定物价摆在更为重要位置

元月1日至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牧区走访牧民家庭,到超市了解商品供应和物价情况,到社区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温家宝说,中央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将把稳定物价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1月4日《反价格垄断规定》公布八种价格垄断协议被禁

国家发改委4日发布《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并宣布新规定从2011年2月1日起实施,以加强反价格垄断执法,培育市场竞争文化,促使相关企业和市场主体自觉规范经营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胡锦涛: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稳定物价

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8日至21日访问美国前夕,他在书面采访中向《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以及《华盛顿邮报》表示,中国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稳定总体物价水平。他并指出,汇率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胀很难说是决定汇率政策的主要因素。

今年首道“闸门”落下存款准备金率提至新高19%

1月14日,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是继2010年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之后,2011年首度上调这一指标。

国务院打响发令枪上海重庆今起开征房产税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份人民政府制定。备受关注的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细则27日“浮出水面”。上海税率在0.4%至0.6%之间,重庆税率为0.5%至1.2%。

1月27日我国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税率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通知决定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税率,税率下调幅度高达50%。专家表示,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今年政府将出台一揽子扩大进口政策。

二月

央行连续第三次加息活期利息两年多来首次上调

中国人民银行2月8日宣布,自今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人民银行今年首次加息,也是2010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利率。央行曾于去年10月份和12月份两次上调利率。

央行对部分中小银行实施差别准备金率

春节后,央行对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实施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措施。这些银行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这是央行今年宣布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后采取的实质性举措。

发改委:鼓励外资以参股等参与国内企业改组兼并

据中国政府网2月12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有利于规范和促进外资并购持续健康发展,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

银监会紧盯融资平台贷款与房贷

2月16日消息,银监会近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发展加强风险防范的通知》,警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房地产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

以及代销保险六大风险,严控地方融资平台贷与房贷。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商业银行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要严格控制增量。仅允许平台贷款在有偿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适度新增。

2月16日北京出台调控15条细则

外地人购房须五年纳税证明继北京版“国八条”正式获批后,北京楼市调控15条细则在2月16日出台。目前所知的内容有:外地人购房须提供五年纳税证明,限购以认房为标准,开发商定价与成本差异过大将追责,暂不公布北京调控目标。

中央政治局:防止今年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召开会议,会议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李克强:千万套保障房是硬任务

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2月24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强调,今年要求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是硬任务,对于稳预期控房价、扩内需转方式具有重大意义,也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抓紧安排开工,尽早建成投入使用。

2月18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月1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月24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继1月14日之后,央行年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去年以来,第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日起汽油价格每升上涨0.28元

国家发改委2月19日宣布,2月20日零时起,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350元,约合每升上涨0.28元和0.30元。

十二五规划确定经济发展速度为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7日上午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温家宝总理在交流时指出,“十二五”规划确定经济发展速度为7%。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获批升为国家战略

3月1日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规划》,到2015年,浙江的海洋生产总值将突破7200亿元。同时,浙江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

三月

成渝经济区规划终获批5年建成西部重要经济中心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央本次给成渝经济区的初步目标是,力争到2015年,使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国务院正式批复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

国务院于3月4日发文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根据《方案》,提升义乌在国际贸易中的战略地位,使义乌成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示范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世界领先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国际商贸名城。

今年五大经济预期性指标定调

3月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关键数据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热议。经济增长8%?物价涨幅4%?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财政赤字9000亿元?广义货币增长16%。透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十二五”开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继续得到保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更受重视。

“十二五”规划确定节能环保指标体系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十二五”期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新华社受权于3月16日全文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3月18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18日晚在其网站宣布,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上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2月24日。这是央行在今年第3次上次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2010年1月以来第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四月

央行宣布年内第二次加息

央行4月5日晚间宣布,4月6日起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

款利率相应调整。调整后,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达到3.2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31%。

4月7日起汽柴油价格再提高汽油每吨涨500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月6日宣布,自7日零时起,汽油、柴油零售最高限价每吨分别提高500元和400元,相当于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上涨0.37元和0.34元。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前对冲短期流动性释放高峰

中国人民银行4月17日晚间宣布,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10次上调。

国务院常务会部署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一是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改革,二是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廉政建设,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体制机制。

国家修订并发布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4月25日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并发布了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该目录是政府引导投资方向,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金融、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

五月

温家宝:坚定不移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

5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中央十分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外资新政”细化措施出台

商务部5月4日公布了《涉及外商投资企业股权出资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专家指出,该《办法》明确了外商投资股权出资的细项,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自由流转。

今年计划新增用地44.67万公顷保障房供地仍未出炉

5月5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下达〈2011年全国土地利用计划〉的通知》。今年国土部计划新增建设用地44.67万公顷,与去年的42.67万公顷相比,增长4.7%。

5月18日存准金率再调高

央行决定,从5月18日起,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1%的高位。此次上调已经是今年来的第五次、去年以来的第11次。

中欧首次互征“双反”税欧盟再发起三起贸易救济案

5月16日,商务部发布2011年第19号公告,公布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反补贴调查的初步裁定。18日,我国商务部网站一天之内刊登了三起欧盟对华发起的贸易救济案件,引发了国内市场的强烈反响。

六月

15省市非居民销售电价每度平均上调1.67分

6月1日起全国15省市上调销售电价,平均每度电上调1.67分,其中最高是山西,销售电价每度电上升2.4分,最低的是四川,每度电上调0.4分。此次上调涉及工业、商业、农业用户,居民电价不上调。

发改委提高部分水电上网价

6月2日,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家发改委《关于适当调整电价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发改委将核定和调整部分水电企业的上网电价。上述通知指出,发改委将核定贵州石垭子、海南大广坝二期水电站临时结算上网电价每千瓦时分别为0.293元和0.39元。

住建部:各地保障房11月底前须全面开工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6月9日表示,各地要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息,11月末以前必须全面开工。该负责人介绍,信息公开内容包括年度建设计划、开工项目和竣工项目信息。

银监会出优惠政策破小企业贷款困局

6月7日获悉,银监会近日向各商业银行下发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该《通知》首次界定了商业银行针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业务范围。业内人士认为,新政策将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

物流业盼来国八条营业税或统一按3%征收

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推动物流业发展的8项配套措施。这8项措施被业界称为物流业的“国八条”,涵盖了降低物流企业税负,减少过桥费、过路费,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支持等。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再创历史新高点。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将高达18%。

发改委再度发文禁止优惠电价

七月

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个月份,7月份中央领导在国内各个地方密集调研,并就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7月下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党外人士座谈会均表示,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宏观调控取向依然没有明显变化。

7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会议还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稳定物价总水平,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会议指出,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要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市场保障,降低流通成本,整治市场价格秩序,对困难群众采取有力有效的救助措施。

●要全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切实抓好秋粮生产,促进生猪等畜牧水产业稳定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防汛减灾工作。

●要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确保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分配公平。

●要着力促进内需平稳较快增长,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民间投资持续较快发展,优化投资结构,有效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金融监管。

●要下大力气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支持服务业发展,改善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

●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促进出口稳定增长,积极扩大进口,有效利用外资,推进企业走出去。

●要深化医药卫生、资源环境、财税金融、农村、文化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

●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创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财政、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水利建设

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

7月8日,财政部会同水利部联合下发《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的土地出让收入,扣除当年从地方国库中实际支付的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等相关成本性支出项目后,按10%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这是自今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每年提取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的要求之后的落实之举。

其他

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7月4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新标准首次在企业划型中增加“微型企业”一类。四部门明确,根据新标准,小型和微型企业将成

为今后政策扶持的重点。

八月

九月

9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开始施行。修改后的个税法将现行的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即起征点从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

十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

会议研究确定了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二)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三)拓宽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渠道。(四)细化对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监管政策。(五)促进小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六)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会议研究确定了财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二)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三)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更多运用间接方式扶持小型微型企业。

货币政策

银监会10月25日宣布,出台《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在前期出台的《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银十条”)基础上,《补充通知》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其中包

括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小型微型企业专项金融债。继续强化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政策精神,促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

10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一)先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开展试点,条件成熟时可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进行试点。(二)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三)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试点行业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可以延续,并根据增值税特点调整。纳入改革试点的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可按规定抵扣。分析人士认为,新一轮增值税改革启动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特别是服务性行业的税负,进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财政部允许上海浙江广东省深圳自行发债

区域规划

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中—天水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规划》发布

11月

临近年底,“十二五”产业规划进入密集发布期。11月份,就有包括《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内在近10个产业公布了“十二五”发展规划。上述规划的发布只是一个开始,今年底到明年初,将有一个更为密集的各类规划发布高峰出现。

此外,针对近期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也在进行相应调整。在10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后,央行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首次提出“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并决定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财政政策则呈现结构性宽松。资源税、增值税改革、地方自主发债试点等财政措施对改善中小企业负担等产生积极作用。

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

央行下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将分别执行21.0%和17.5%的存款准备金率。

11月17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及上海试点相关政策规定,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试点在现行增值税17%和13%两档税率的基础上,新增设11%和6%两档低税率,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物流辅助和鉴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适用6%的税率。

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

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回顾

2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5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决定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推广期限暂定一年;安排22亿元支持推广节能灯和LED灯;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安排16亿元支持推广高效电机。市场预计,按照补贴额度10%初步计算,节能推广政策将带动近3000亿元的节能家电消费。

中国人民银行5月12日宣布,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金融机构释放大约4200亿元的流动性。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到20%,回到2011年4月21日之前的水平。

6月

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6月份,以鼓励民间投资为重点,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措施。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于6月初宣布降息0.25个百分点,并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财政政策则通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和结构性减税等手段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7月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回落至7.8%。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中央政治局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下半年经济工作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稳增长”的各项措施中,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成为重要手段,自6月份以来,中央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细则。与此同时,降息、结构性减税等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继续发力。

国务院讨论通过《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为确保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动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要推动提高能效水平。切实加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和农村、商用和民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三要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加强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污染物防治,推进农村污染治理和畜禽清洁养殖,控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推进大气中细颗粒污染物治理。四要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2012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第一批)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为稳定经济增长,国务院常务会议7月25日研究部署进一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并讨论通过了《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会议明确,在中部地区加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建

设;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支持武汉、郑州、长沙等地区加快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稳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在政策方面,将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等

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明年继续扩大试点地区,并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范围试点。

13部门出台鼓励和引导民企境外投资的政策措施

7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划》提出,到2020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六部委的民资新政

银监会: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与其他资本遵守同等条件,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并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至15%。

证监会: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参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设立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参与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减少行政审批项目。

国资委: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发股票时,不得在意向受让人资质条件中单独对民间投资设置附加条件,民间资本可以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交通运输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进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服务和新兴业务领域,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保护,支持交通运输民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

卫生部:废除2000年印发的“城镇个体诊所、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一般定为营利性医疗机构”条款,社会资本可以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铁道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铁路线路、铁路渡轮等场站设施建设,鼓励民资参与铁路工程勘探设计、施工等招投标,鼓励民资参与铁路技术创新,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

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再获丰收

全国夏粮总产量12995万吨,比上年增加356万吨,增长2.8%。夏收油菜籽产量1292万吨,比上年增加46万吨,增长3.7%。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925万吨,同比增长5.5%,其中猪肉产量2588万吨,增长5.9%。生猪存栏45526万头,同比增长

3.5%;生猪出栏33837万头,增长5.6%。

二、工业生产运行在适度增长区间,企业利润同比下降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集体企业增长8.0%,股份制企业增长12.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轻工业增长11.1%。分行业看,41个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9%,中部地区增长12.9%,西部地区增长13.2%。分产品看,上半年471种产品中有332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3.7%,钢材增长6.1%,水泥增长5.5%,十种有色金属增长6.7%,乙烯下降3.3%,汽车增长6.7%,其中轿车增长7.5%。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5%,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0505亿元,同比增长7.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0.76%。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434亿元,同比下降2.4%。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3个行业同比下降,1个行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1个行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1元,比一季度增加0.28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34%。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由负转正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07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5.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48986亿元,增长13.8%。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19.3%,中部地区增长25.3%,西部地区增长23.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654亿元,同比增长28.6%;第二产业投资67768亿元,增长23.7%;第三产业投资79288亿元,增长17.4%。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65897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采矿业投资5014亿元,增长20.9%;制造业投资54019亿元,增长2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6864亿元,增长20.5%。上半年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供应)投资21762亿元,同比增长4.4%,一季度为同比下降2.1%。从到位资金情况看,上半年到位资金180950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26.7%,国内贷款增长5.8%,自筹资金增长22.9%,利用外资下降5.5%,其他资金增长1.6%。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8188亿元,同比增长23.2%;新开工项目174665个,同比增加7518个。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71%。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商品房销售降幅缩小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061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6.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6.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2.0%。房屋新开工面积923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1%,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为增长0.3%和23.6%;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0.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9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0%,降幅比一季度缩小3.6个百分点,上年同期

为增长12.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1.2%。全国商品房销售额23314亿元,同比下降5.2%,降幅比一季度缩小9.4个百分点,上年同期为增长24.1%;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6.5%。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75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9%。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31408万平方米,增长33.1%。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43329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国内贷款增长8.1%,自筹资金增长12.9%,利用外资下降53.9%,其他资金下降0.7%。

五、市场销售平稳增长,零售增长快于餐饮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2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6592亿元,同比增长14.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5123亿元,同比增长1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099亿元,增长14.5%。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0837亿元,同比增长13.2%;商品零售87385亿元,增长14.5%。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43065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汽车类增长9.1%,家具类增长25.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3%。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2.1%),环比增长1.08%。

六、进出口小幅增长,一般贸易增速较快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7.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9543.8亿美元,增长9.2%;进口8854.6亿美元,增长6.7%。进出口相抵,顺差689.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9750.9亿美元,增长8.9%;加工贸易进出口6431.5亿美元,增长4.3%。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4605.8亿美元,增长10.1%;加工贸易出口4152.7亿美元,增长6.4%。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5145.2亿美元,增长7.8%;加工贸易进口2278.8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共10页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2.外部性 3.货币流通速度 4.国内生产总值 5.通货膨胀 6.市场失灵 7.负外部性 8.挤出效应 9.潜在GDP 10.赤字依存度 二、简单题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当增加政府支出时,IS曲线如何移动?为什么? 3.财政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关系 5.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7.请阐述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8.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的含义及其关系 三、论述题 1.请说明IS曲线、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并分析曲线斜率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请阐述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 3.请推导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4.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四、分析题 1.假设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在特定的时期内,投资等于100,政府支出为75,净税收固定在100,消费有下面的消费方程决定: C=25+0.8Y D 是可支配收入。请回答: 其中,Y D (1)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数值是多少?税收乘数呢? (3)假设投资下降了40个单位,变成60,请问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 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Y和I=750–2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试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000r,请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 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请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近年来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分析

近年来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及效果分析 2005-8-2 0:0中国财政·邹立文【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1990年前后,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阶段,也打破了“土地”、“消费”和“就业”等日本“神话”,经济进入衰退期。为此,1992-1997财年日本政府实施了价值约60万亿日元的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之后,以阪神大地震灾后重建为契机,加之移动电话和卡拉OK消费的推动,日本经济一度出现好转迹象,实际GDP增长由1995财年的3%上升到了1996财年的4.4%。然而,面对这一良好的发展态势,桥本内阁错误地估计形势、并急于出台了包括提高消费税税率等措施在内的“财政重建”政策,重创复苏中的日本经济,实际GDP增长率1997财年为 -0.4%,而1998财年更为严峻,为-1.9%。1997年7月爆发并迅速蔓延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日本一些重要金融机构的破产又严重挫伤了日本国民的信心。出口乏力、内需不足,从1997年第四季度开始,日本实际GDP曾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实施的经济政策 针对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的严重衰退,日本政府(桥本内阁和小渊内阁)相应采取了以财政、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扩张性经济政策,旨在尽快摆脱衰退,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主要政策措施有: (一)“综合经济方案” .“综合经济方案”是在1998年4月24日草拟、并在同年6月17日的1998财年“第一补充预算”通过后实施。该方案“含金量”超过16万亿日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减税合计达12万亿日元。该方案的三个政策目标是:通过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和减税等措施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处理银行呆坏账。其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扩大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投资7.7万亿日元用于环境、新能源、信息通讯、社会福利、城区再建、以及灾后重建等项目;另外,政府还放松住房信贷合作金库的贷款环境,促进私人住房投资增长。二是推动所谓的“私人融资便利”,促进私人部门采用新技术、管理方法等。三是减税,特别和持续性的所得税和地方居住税减免额将达4万亿日元。这样,每个独立纳税人将减少纳税29000日元,每个受赡养者将减少纳税14500日元。四是通过自由化、培育风险投资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500亿日元的“紧急就业发展项目”、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金融大爆炸”、促进土地和证券市场流通(2.3万亿日元)等措施,致力于建立一个富于弹性和创造性的经济结构。 (二)“紧急经济方案” .“紧急经济方案”是在1998年11月16日决定、并在同年12月17日的1998财年“第三补充预算”通过后实施。该方案的项目投资额超过17万亿日元,如果加上减税额,直接政策“含金量”达27万亿日元,这是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经济方案。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公共投资、减税和低利率政策。财政政策方面,扩大公共投资、创造需求政策的“含金量”总计约17万亿日元。具体措施是,扩大公共投资,1999财年公共投资额达44.8万亿日元,比上年增长10%。税收政策方面,减税总量超过9万亿日元。其中,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由65%降至50%,公司所得税有效税率降为40%,同时,还出台了旨在鼓励购买住房的税收优惠措施。货币政策方面,日本银行在1998年11月和1999年2月两次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坚持维持零利率政策,以扩大货币供给,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 (三)“经济再生政策措施”。“经济再生政策措施”是在1999年11月11日起草的,政策所含投资约17万亿日元(加上婴幼保健项目,达18万亿日元)。其政策目的是,将日本现阶段政府部门主导经济的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

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分行业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中国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21世纪中国经济的总规模必然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机构采用不同的标准来研究和评价中国经济,国际社会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将会进一步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提高在国际产业分工结构中的竞争力,制造业优势的不断强化将可能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世界工厂”。 自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大范围的贫困人口减少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但是,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发展快速的国家.经济增长的收益无法在全国各区域均等分布,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区域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宏观经济政策”(macro economic policy).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宏观调控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政策体制的根本转轨尚未完全实现,计划经济的影响仍然强烈存在,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的关键原因所在。 在宏观经济学中,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种: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它在广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状态。一些经济学家还用所谓奥肯定律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价格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二个目标。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价格稳定成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由于通货膨胀对经济有不良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扁你,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宏观经济的第三个目标是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做生产的人均收入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宏观经济政策可分为需求管理政策和供给管理政策,前者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后者包括人力政策和收入政策等。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即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宏观经济学两大政策的效果习题答案

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与实践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总结:两者实质: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绘图说明) 4.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额(亦即货币供给量)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注意,这是有条件的) 6.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 7.货币供给: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M1);在狭义的货币供给上加上定期存款,便是广义的货币供给(M2);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M3) 二选择题 1.B 不妨考虑古典主义极端情形 2.C 货币政策非常有效财政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形 3.A 财政政策非常有效的情形 4.A 货币供给影响利率,利率变动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5.D 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对利率的影响,以及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6.C 挤出效应发生机制 7.D 收入水平的决定 8.B 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9.B 平衡预算乘数,乘数论 10.B e↑ ,i↑,y↑,t↑,g不变,所以BS=t-g ↑ 11. C 12.C

2020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020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根据人民大学近年来关于就业弹性的估算,目前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分别能够创造约58万个和100 万个就业岗位。因此,如果2017年第二产业增速能够保持在 6.0%,第三产业增速保持在7.5%,则分别可以创造约350万和750万个工 作岗位,总计可以创造约1100万个就业岗位。这就决定了2017年 中国GDP增速应保持在6.5%左右。 第二,考虑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企稳筑底的趋势,2017年实现 6.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具有可行性。这同时也与2020年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增长目标一致。 2016年各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经济企稳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呈现出九大底部特征:第一,实际GDP增速企稳为 6.7%;第二,从总需求来看,消费和投资增速双双企稳,内需较为强劲;第三,从 供给面来看,各产业平稳增长,经济回暖特征明显;第四,企业效益 出现持续改善,是宏观经济回暖的微观基础;第五,就业稳定向好, 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调查失业率下降;第六,价格指数回升,核 心CPI中枢上移,PPI由负转正;第七,景气指数和微观主体信心指 数回升;第八,贸易出现改善,进口和出口跌幅双双收窄;第九,各 项改革举措加速推进,有助于稳定市场主体信心、防范潜在风险、 激发市场活力以及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因此,2017年实现6.5%左右 的GDP增长目标具有可行性。 同时,按照2016年GDP增长6.7%计算,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目标,2017-2020年平均GDP增速需要达到6.5%,以实 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因此,2017年保持6.5%左 右的经济增长,并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中期目标具有兼容性。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研究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作者:————————————————————————————————日期: 2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运用IS―LM模型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经济政策的效果,掌握两种经济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政策会因IS曲线、LM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IS曲线、LM曲线的不同斜率对经济政策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两种经济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政政策效果 一、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在给定的条件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使产出水平提高,这是毋须质疑的,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什么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研究是在IS—LM模型的框架下展开的。从IS—LM模型来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税收和支出的变化所导致IS曲线的变化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研究影响政策效应的因素实际上就是研究IS曲线、LM曲线中的各参数的数值及其变化对曲线的空间位置的变化从而对均衡产出水平的影响。从I S曲线和LM曲线的图形上看,这种影响的大小会因IS曲线和LM 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1.IS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当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政府收支变化使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小,财政政策效果也就越小。这一结果可以用下图表示。

上图中,假定LM 曲线的斜率不变,初始状态下的均衡收入y 0和利率r 0也完全相同,现假定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增加相同的一笔支出量均为Δg ,则会使IS 曲线右移,假定右移的距离是E 0E 3,E 0E 3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出增加额的积,即E 0E 3=K g ·Δg ,也就是说,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带动国民收入增加若干倍,这其中的原理在前面的内容中已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由于IS 曲线斜率的不同,国民收入的增加额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两者的增加额y 0y 1和y 0y 2均小于E 0E 3,原因是要想使国民收入的增加额为E 0E 3,必须保持利率水平不变。但是,保持利率水平不变是不可能的。因为IS 1曲线、IS 2曲线向右分别平行移动到IS 1′和IS 2′时,在(r 0,y 3)点上,商品市场实现了新的均衡,但货币市场却发生了失衡——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政府支出增加势必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导致对货币交易需求增加,但货币供给不变(LM 曲线不变),这势必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必将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导致私人投资水平下降以及总需求水平进一步下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受到了限制,这种限制就是所谓的“挤出效应”。由于存在政府支出挤走私人投资的问财政政策效果因IS 曲线斜率而异 r 0123r r 1 r 0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流动偏好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和财政政策有效D.货币政策有效和财政政策无效 2.如果投资对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由于 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LM曲线的移动将()。 A.不增加收入,但降低利率B.提高收入水平并降低利率 C.提高收入水平和利率D.不增加投资,因而不增加收入 3.采纳下列哪些财政政策可将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 A.确保货币供给不会增加过快或过慢B.改变政府的支出水平和税收水平 C.运用财政赤字政策减缓经济衰退 D.采取能够在整个经济周期使联邦预算保持平衡的政策

4.当政府税收或转移支付有一定变化时,消费将()。 A.变化相等的数量B.保持稳定不变,如果可支配收入不变 C.变化幅度肯定比税或转移支付幅度小 D.变化的多少,要决定于由此而引起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边际消费倾向 5.在三部门经济中,当以下因素如何变动时,IS曲线会变得较为平缓()A.投资对利率的变动较为敏感B.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C.税率较大D.货币供给增加 6.如果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那么()。 A.利率的变动对投资没有影响B.投资的变动对计划的总支出没有影响 C.公开市场活动不会引起货币供给增加D.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没有影响 7.减税将()。 A.通过增加可支配收入而增加总支出B.通过引起利率下降而增加总支出

C.通过减少可支配收入而减少总支出D.通过引起利率的上升而减少总支出 8.如果同时出现货币收缩和政府开支扩大,通过IS-LM分析,则()。 A.GDP和利率都有会上升B.利率会上升,而对GDP的影响则不明确 C.GDP会上升,但利率则会下降D.GDP 会下降,但对利率的影响不明确 9.下列哪项不是政府调整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手段()。 A.改变政府购买水平B.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C.改变税率D.改变货币发行量 10.你认为下列哪些情况在衰退期是不会出现的()。 A.企业减少对耐用设备的投资B.股价下跌,劳务需求下降 C.税收收入增加D.失业补偿支付增加 11.以下哪种因素不引起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流动偏好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和财政政策有效D.货币政策有效和财政政策无效 2.如果投资对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引起LM曲线的移动将()。 A.不增加收入,但降低利率B.提高收入水平并降低利率 C.提高收入水平和利率D.不增加投资,因而不增加收入 3.采纳下列哪些财政政策可将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 A.确保货币供给不会增加过快或过慢B.改变政府的支出水平和税收水平 C.运用财政赤字政策减缓经济衰退 D.采取能够在整个经济周期使联邦预算保持平衡的政策 4.当政府税收或转移支付有一定变化时,消费将()。 A.变化相等的数量B.保持稳定不变,如果可支配收入不变 C.变化幅度肯定比税或转移支付幅度小 D.变化的多少,要决定于由此而引起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变化以及边际消费倾向 5.在三部门经济中,当以下因素如何变动时,IS曲线会变得较为平缓() A.投资对利率的变动较为敏感B.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C.税率较大D.货币供给增加 6.如果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那么()。 A.利率的变动对投资没有影响B.投资的变动对计划的总支出没有影响 C.公开市场活动不会引起货币供给增加D.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对利率没有影响 7.减税将()。 A.通过增加可支配收入而增加总支出B.通过引起利率下降而增加总支出 C.通过减少可支配收入而减少总支出D.通过引起利率的上升而减少总支出 8.如果同时出现货币收缩和政府开支扩大,通过IS-LM分析,则()。 A.GDP和利率都有会上升B.利率会上升,而对GDP的影响则不明确 C.GDP会上升,但利率则会下降D.GDP会下降,但对利率的影响不明确 9.下列哪项不是政府调整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手段()。 A.改变政府购买水平B.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C.改变税率D.改变货币发行量 10.你认为下列哪些情况在衰退期是不会出现的()。

4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一、名词解释 1. 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挤出效应 4 .货币幻觉 二、判断题 1. 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2. 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3. 当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使利率上升很多,或利率上升对投资影响较小时,该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就有较强的效果. 4. LM 曲线水平而IS曲线垂直,则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5. LM曲线水平而IS曲线垂直的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 6. 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没有“挤出效应”。 7.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越大。 8.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十分有效。 9. 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10. 一项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较多,并且利率的下降能对投资有较大的刺激作用,则这项货币政策的效果就较强。 11. 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12. 为了克服衰退,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为了减少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必须同时采用“适应性”货币政策。 13. 经济繁荣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效果较理想。 三、选择题 1. 若IS曲线的斜率不变,LM曲线的斜率越大,则 A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大 B 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 C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越小 D 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 2. 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使均衡收入变动量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 B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垂直 C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3. 在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 A 财政政策无效 B 货币政策无效 C 财政政策有效 D 货币政策有效

高考政治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素材

高考政治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素材 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形势总体较为明朗,然而连续实施了近七个季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因素也开始抬头,主要表现是财政风险的迅速积聚。 基本判断之一:世界经济初放晴———已经恢复增长 基本判断之二:经济复苏又遇阴霾———金融风险财政化 经济危机和反危机政策带来的一些现实问题是世界经济持续复苏的掣肘,尤其是目前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困扰,在发达国家表现为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为通货膨胀。 基本判断之三:驱散迷雾的法宝———政策持续、政策退出与政策协调后危机时期,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是两难选择———经济增长和财政安全。如果持续刺激政策,将难以保证财政安全,也可能进一步诱发通货膨胀;如果启动刺激政策退出程序,则整个经济刺激计划难以收效,甚至牺牲经济增长,发生“二次探底”。我们认为,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推动经济持续复苏是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但必须考虑财政安全,财政政策酌情收紧或不再出台新的宽松措施,同时,为了不影响经济复苏,货币政策应保持宽松;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对政策的敏感度较强,经济复苏的过程较短,但也同时诱发了通货膨胀,为了防止其转为恶性,只能将安全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收紧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但同时必须考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保持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因此,后危机时期,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视情况有弹性地退出,由于遇到的问题不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方向也应有所不同。目前各国的实际做法

虽然还没有完全走上这一轨道,但已初露端倪。美国一方面坚持刺激政策持续,另一方面有重整财政的行动目标,地方政府已经启动了紧缩政策。日本巨额财政赤字和通货紧缩并列为经济复苏的首要难题,其宏观经济政策只能走结构性调控之路:刺激政策持续和退出并进,一边紧缩财政,一边放松银根,做好政策的协调配合。欧盟集中全力治理财政风险,为了保持复苏势头,宽松的货币政策须持续。威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的是通货膨胀以及高通货膨胀预期,以亚太地区为首,掀起了一轮刺激政策退出的浪潮,收紧的主要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暂时保持连续 目前来看,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刺激政策都不应该绝对地退出和持续,应该是科学地“有退有进”,对症下药,同时保持本国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搭建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机制,发挥最大化的政策合力。在后危机时代,摆在各国面前的一个艰巨使命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只有齐心协力营造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实现本国复兴。从经验来看,宏观经济政策的国内协调已经成为常态,但国际协调机制还没有搭建起来,直接原因是各国利益分散并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从实际来看,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是一个初步的政策国际协调平台,但是一开始就期望实现多边协调不大现实,难以达成有效一致。此次多伦多峰会各国达成的预算赤字减半目标也未必真正能实现。因此,相对于国际协调来说,地区协调更容易实现,相对于多边协调来说,双边协调更容易实现,所以,可以从地区和双边协调开始,逐渐向国际协调推进。 基本判断之四:经济复苏迷雾中的曙光———中国的推动 目前,中国的经济政策较好地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世界经济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复苏迷雾中的曙光。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年至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那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被确定为2007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今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坚持稳健的前提下,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已释放出了适当控制货币投放的信号。 2007年12月0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已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在2007年的“一个防止”的基础上增加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2008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年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7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任务: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即“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

200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根据金融危机中的经济现状分析,扩大内需、保增长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因此宏观经济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2009年最突出的政策主线是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成为2009年影响金融市场最为显著的经济变量。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展中小城镇和转变发展方式等调整措施,被各界广泛认同。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明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货币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 2010年延续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1年转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六个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1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掌握运用IS ―LM 模型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经济政策的效果,掌握两种经济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经济政策会因IS 曲线、LM 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IS 曲线、LM 曲线的不同斜率对经济政策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两种经济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政政策效果 一、财政政策效果的IS ―LM 图形分析 在给定的条件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可以使产出水平提高,这是毋须质疑的,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为什么在不同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下面的研究是在IS —LM 模型的框架下展开的。从IS —LM 模型来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税收和支出的变化所导致IS 曲线的变化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研究影响政策效应的因素实际上就是研究IS 曲线、LM 曲线中的各参数的数值及其变化对曲线的空间位置的变化从而对均衡产出水平的影响。从I S 曲线和LM 曲线的图形上看,这种影响的大小会因IS 曲线和LM 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1.IS 曲线的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当LM 曲线不变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 曲线越陡峭,政府收支变化使IS 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大,财政政策的效果就越大;反之,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 曲线越平坦,则IS 曲线发生移动时导致国民收入的变化就越小,财政政策效果也就越小。这一结果可以用下图表示。 上图中,假定LM 曲线的斜率不变,初始状态下的均衡收入y 0和利率r 0也完全相同,现假定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增加相同的一笔支出量均为Δg ,则会使IS 曲线右移,假定右移的距离是E 0E 3,E 0E 3为政府支出乘数和政府支财政政策效果因IS 曲线斜率而异 r S 1 0 1 2 3 r r 1 r 0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及政策的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及政策的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正面临着“双重转型”:第一个转型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型;第二个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正在就此进行重大实践。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双重转型:我国经济形势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型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代表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方向。20XX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所以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通货膨胀。因此,20XX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是“适当的收紧、适当的控制”。 1.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XX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外部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XX年—20XX年我国外贸出口年均增长%,到20XX年第四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下降%。出口的大幅度下降意味着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需即出口这辆“马车”的拉动力在大幅缩减。这时,如果继续维持原来的政策取向,就会约束国内的投资增长,再加上对国内的消费特别是对买房的需求采取了控制措施,因此就可能导致内需的增长速度也持续下跌,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三驾马车”同时减速,有可能使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影响。所以,20XX年第四季度,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决定实施“一揽子”计划。 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一揽子”计划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20XX年相比,政策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即财政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宏观经济政策方向性的重大调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表现最明显的是在20XX年:20XX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率为-16%,外贸出口总额由20XX年的约14 300亿美元减少到12 016亿美元,净减少20XX多亿美元,按照20XX年的汇率计算,相当于万亿左右的人民币出

中国近几年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中国近几年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财政政策 1997~2004 积极财政政策 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调整收入分配,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在需求不振、经济增长乏力阶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需要中间传导过程,时滞短,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 作用是: ——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到2001年,共安排国债项目8600项,国债资金的投入有效带动其他配套资金的投入,使国债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到近3万亿元。建成了一批重要工程,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使我国连续几年保持了7%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 ——提高了居民收入,刺激了消费增长。1999年以来,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建立了艰苦边远津贴制度。1999年至2001年,居民消费分别增长6.54%、9.1%和10.1%。 ——保持了进出口稳定增长。1998年以来,分三次提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使出口货物平均退税率达到15%。同时,完善了加工贸易管理,扩大了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有效地刺激了对外出口。 ——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一是通过税收减免及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方向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2000年,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分别增长13.8%、14.4%,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6.1个百分点。 ——建成和开工兴建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过去4年中,共加固大江大湖堤防3万多公里,长江沿岸移民建镇200多万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55万公里,增加铁路新线4000公里、复线1988公里;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已经开工;退耕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等生态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但它有一些局限性:国家宏观调控过分,挤兑了民间投资。 2004至今稳健财政政策 稳健财政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来说,要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控制赤字,就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近期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大体保持在3000亿元左右。随着GDP的不断扩大,财政赤字比重会不断下降,预计明年将降至2%左右。 调整结构,就是要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着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资金投向结构。资金安排上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对与经济过热有关的、直接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越位”投入,要退出来、压下来;对属于公共财政范畴的,涉及到财政“缺位或不到位”的,如需要加强的农业、就业和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建设、公共卫生、教育、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不仅要保,还要加大投入和支持的力度,努力促进“五个统筹”和全面协调发展。 推进改革,就是转变主要依靠国债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大力推进体制和制度改革创新,建立有利于经济自主增长的长效机制。 增收节支,就是在总体税负不增或略减的基础上,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同时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 货币政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