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章 收入和利润管理

第八章 收入和利润管理

第八章  收入和利润管理
第八章  收入和利润管理

第八章收入和利润管理

8.1 收入概述

8.1.1 收入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人。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因此,收人属于企业主要的、经常性的业务收入。收入具有以下特点:

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有些交易或事项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其流入的经济利益是利得,而不是收入。例如出售固定资产,因为固定资产是为使用而不是为出售而购入的,将固定资产出售并不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也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不能作为收入核算。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现金、应收账款等;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如商品销售的货款中部分抵偿债务,部分收取货币资金。

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如上所述,收入能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或二者兼而有之。因此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公式,企业取得收入一定能增加所有者权益。这里仅指收入本身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人,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销项税额、代收利息等。代收的款项,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资产,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负债,因此不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也不属于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能作为本企业的收入。

(二)收入分类

企业的收入按经济内容分,可以分为业务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等。按其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其主要的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也称基本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在企业的营业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是企业组织收入的重点。主营业务

收入的范围随着企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如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销售收入、施工企业的承包工程价款结算收入等,均属于主营业务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在其次要或者附带的业务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亦称附营业务收入,与企业的基本业务收入相比,在企业中相对处于次要地位。如一般企业固定资产的出租、无形资产的转让、包装物的出租和出售等,均属于其他业务收入范畴。

把营业收入划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目的是为了指明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使企业能够按主次顺序有重点地实施管理工作。

(三)收入管理的要求

收入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综合体现,加强收入的管理也就是要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各环节的管理,做到以市场为导向,高效、协调、有序、高质量地组织好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达到企业人、财、物的最佳配合,才能使企业以准确的市场定位、高水准的运行效率以及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来扩大销售数量和市场份额,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收入管理具有如下要求:

1.识别市场机会。识别市场、抓住机会,投放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加销售收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这是营业收入管理的目标和重要要求,同时还要提高服务意识,巩固市场地位,通过开发新的产品,不断满足顾客需求,不断扩大销售量和增加销售收入。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方向与条件。

2.准确的市场定位。由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条件和地位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有

不同的竞争策略和准确的市场定位,了解对手,把握自身,扬长避短,主动出击,寻找和扩

大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不断增加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保证营业收入的稳定和不断提高,

使企业得到发展。

3.合理的价格定位。价格定位是企业参与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合理的价格通常能使

企业保持市场地位并获取满意的利润,实现营业收入的最优化。价格策略的制定,应充分考

虑市场供求情况、竞争程度、消费倾向和消费心理状态、产品质量及经营实力等综合因素。

4.明察市场动态。企业的生存环境及市场状态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的,而企业又必

须适应环境、把握市场,这就需要进行经常的市场调查,分析可变因素,进行有效的预测和

决策,适时地调节行为动向,使得企业市场占有量巩固和发展,使企业保持住旺盛的竞争态

势。对市场动态的把握,一是要明确企业产品所处的不同寿命周期,二是要了解企业竞争对

手的动向和实力,三是要洞悉需求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四是要储备竞争优势力量,这里既包

括产品,也包括人才优势和资金优势。

8.1.2 价格的制定

在市场竞争中,形式上享有定价权的企业,实际上受价格的支配,即任何企业都不能单

独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只能接受由市场供求和竞争决定的价格,并据以调整自己生产经营

的方向和规模。企业确定商品销售价格的方法主要有:

(一)标准产品定价的基本方法

最常用的就是成本加成定价法,这种方法最为简单,企业只需按单位成本加上一定百分

比的利润,即为产品价格。公式如下:

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单位产品应负担的期间费用+单位产品目标利润 (8-1)

(8-1)式中,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可根据企业会计核算资料确定。

单位产品应负担的期间费用是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在定价时,这部分费

用通常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即:

单位产品应负担的期间费用=产品售价×期间费用率 (8-2)

单位产品目标利润可根据销售收入利润率计算,即:

单位产品目标利润=产品售价×销售收入利润率 (8-3)

将公式(8-2)和公式(8-3)代入公式(8-1),可得:

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制造成年+产品售价×期间费用率+产品售价×销售收入利润率(8-4) 整理公式(8-4),得出产品定价的基本公式为:

产品售价= 1=--单位产品制造成本期间费用率销售费用率

例8-1:甲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为75元,期间费用率为10%.销售收入利润率为15%,

则甲产品售价为: 75100110%15%

=--(元) (二)新产品定价的基本方法

一般来讲,新产品定价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

1. 撇脂定价。这是一种高价策略,即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把产品的价格定得

很高,以迅速从市场吸取高额利润,有如从鲜奶中撇取奶油。运用这一定价策略的时机为:

一是短期内不会遇到竞争压力(如具有专利权保护、市场进入障碍很高或不易模仿的新科技

产品);二是由于产品具有独特性,故价格需求弹性不大;三是在产品普及以前,市场需求

极为有限;四是企业希望能快速收回所投入的资金。

2.渗透定价。这是一种低价策略,即企业把它的创新产品的价格定得相对较低,以吸引大量顾客,迅速打入市场并扩大市场占有率。这种定价策略通常在以下情况应用:一是想迅速地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二是防止竞争者进入;三是估计竞争者不会展开价格大战;四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与投资报酬率为目的。这是一种考虑未来利益的长远的定价方法。

(三)特殊情况下的定价方法

这里所说的特殊情况,主要是指企业剩余生产能力未被充分利用市场需求发生特殊变化、遇到强劲的竞争对手等。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前述的定价方法无法应用。此时,可按变动成本(边际贡献)定价法确定价格。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总额减去相应的变动成本总额后的差额。可用公式表示: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一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是指产品的单位售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的余额,即

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可提供的贡献。用公式表示: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若将边际贡献放入利润基本公式,则为:

利润=边际贡献一固定成本总额

由此可知,边际贡献的大小将直接影响企业产品销售盈亏水平的高低,产品销售能否保本以及产品销售利润的高低将取决于边际贡献能否“吸收”全部固定成本,并有剩余额及剩余的大小。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边际贡献的增减意味着利润的增减。只有当边际贡献大于固定成本时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否则企业将会亏损。当企业有多余的生产能力,暂时又不能作为其他利用,此时的订货价格,可以不考虑价格对总成本的补偿,只考虑价格对变动成本的补偿,只要所确定的价格不低于单位变动成本,即边际贡献大于变动成本,其超过部分的收益可用以补偿固定成本。只要边际贡献能用于补偿固定成本或形成利润,该价格即为可行。如果企业遇到较强的竞争对手,为了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也可以以变动成本为基础而把价格暂时定在全部成本之下;如果市场上某产品需求突然减少,迫使企业不得不降价出售时,只要价格略高于变动成本就能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比完全停产损失要小些。

例8一2 A厂生产甲产品的年设计生产能力为20 000件,销售单价为150元,单位制造成本为100元,其中:直接材料费用50元,直接人工费用20元,制造费用中的变动制造费用12元,制造费用中的固定制造费用18元。该企业目前每年尚有30%的生产能力闲置。一客户欲与该厂签订订货合同,条件如下:以每件90元的价格为其生产6 000件甲产品。接受该批订货,需购置一台专用设备,价值8 000元。请问该厂能否接受这批订货合同?

分析:从表面来看,该批订货价格90元/件低于每件产品的制造成本100元/件,每件亏损10元,同时还要额外增加8 000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损失合计为68 000元,该批订货不能接受。但是按边际贡献法分析,则该批订货价格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为,该企业在目前的状况下,无论是否接受该合同,固定制造费用都是要发生的,因而企业在考虑该项目决策时,不应考虑这部分的固定成本。只要定价高于该批产品的相关成本一产品变动成本和专用固定成本即可。

该批订货提供的利润=该批订货的销售收入额-该批订货的变动成本额-该批订货追加的固定成本额

=6 000×90—6 000×(50+20+12)一8 000

=40 000(元)

即该批订货会使企业增加利润40 000元,所以这批订货合同是可以接受的。

8.1.3 收入的预测

(一)趋势预测分析法

趋势预测分析法,是根据历史资料,按一定时期的预测对象的时间序列的平均数作为某

个未来时期的预测值的一类预测方法,具体又包括算术平均数法、移动平均数法、平滑指数法等。

1.算术平均数法。是直接以一定时期预测对象的时间序列的算术平均数作为未来预测的一种方法,其算术平均数的取值方法有两种:一是简单算术平均数,二是加权算术平均数。 例8-3:B 企业1998—2002年连续5年的销售额如表8—1所

示,试预测该企业2003年的销售额。

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预测如F :

2003年预计销售收入1518222530225

++++==(万元) 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预测如下(假定各年的权数依次为O.1、0.1、0.2、O .3、0.3): 150.1180.1220.2250.3300.3200030.10.10.20.30.3

24.2(?+???+?+?=

++++=年预计销售额万元) 从上面的运算结果可以看出,两种算术平均法的计算结果明显有差异。简单算术平均法的计算简单明了,但准确性较低,通常适用于收入在各期较为稳定、波动不大的情况下。加权算术平均数法根据与预测期的时间远近不同,对各期的数据给予不同的权数。由于近期数据对预测值的影响大于远期数据对预测值的影响,所以对近期的数据给予较大的权数,而对远期数据给予较小的权数。加权算术平均法较为合理,但运算比较复杂,其结果是否准确,主要取决于权数的设定是否科学合理。

2.移动平均数法,又叫趋势平均法,是以过去一定时期销售的历史资料为基础,根据时间序列,逐项移动求序时平均数,并对平均变动趋势加以修正的一种预测方法。计算公式为:

预测期销售量=最后一步的移动平均值十最后一步距离预测期的间隔数?最后一步的平均变动趋势值

式中,移动平均值既可按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也可按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变动趋势值是指每后一步的移动平均值与前一步的移动平均值之差,即每步移动平均值增减额。 例8一4:C 企业2002年12个月的销售额资料及移动平均值、平均变动趋势值如表8一2所示,该表以每3个月为一个间隔期。计算2003年的预计销售额。

表8一2 C 企业2002年销售额移动平均表

销售额(万元) 移动平均值(万元) 趋势变动值(万元) 移动平均趋势值(万元) 1

40 2

42 3

44 (40+42+44)/3=42 4

46 (42+44+46)/3=44 +2 5

48 (44+46+48)/3=46 +2 6

50 (46+48+50)/3=48 +2 (2+2+2)/3=2 7

58 (48+50+58)/3=52 +4 (2+2+4)/3=2.67 8

51 (50+58+51)/3=53 -1 (2+4-1)/3=1.67 9

59 (58+51+59)/3=65 +3 (4-1+3)/3=2 10

58 (51+59+58)/3=56 0 (-1+3+0)/3=0.67 11

63 (59+58+63)/3=60 +4 (3+0+4)/3=2.33 12 56 (58+63+56)/3=59 -1 (0+4-1)/3=1

将表8—2中的资料代入公式,可计算如下:

2003年1月预计销售额=59+2×1=61(万元)

采用移动平均数法计算的预测值中,由于每步的间隔期起到修匀

数据,消除偶然运动因素的作用,从而能使各期数据相互衔接。这种方法适用于各期产品生产和销售数量逐渐增加的企业。

3.指数平滑法。它是根据前期销售量的实际数和预测数,以加权因子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预测下一期销售量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预测期销售量=a ×上期实际销售量+(1一a)×上期预测销售量

式中:a 为指数平滑系数,即加权因子为O ~1之间的正数,为上期实际销售量的权数;而(1一a)为上期预测值的权数。a 的数值可由过去的数据经试算和调整得来,一般数值为0.3~0.7。一般来说,如果a 值取得小,平滑值比较平稳;a 值取得大,平滑指数比较敏感。如果数据变动迅速且有明显的趋势特点,则a 取值宜大些。

例8—5:D 公司2002年8月份的实际销售额为80万元,假设原来预测销售额为75万元,指数平滑系数是0.6,要求按指数平滑法预测2002年9月份的销售额。计算如下:

9月份销售额=0.6×80+(1—0.6)×75=78(万元)

在采用指数平滑系数法时,平滑系数越大,则近期实际销售情况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越大;反之,平滑系数越小,则近期实际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越小。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受不规则变动影响较大的收入预测。

(二)回归直线分析法

回归直线分析法是根据过去若干期的销售额实际数额,确定一条可以反映销售增减变动与时间关系的函数,再将此函数加以延伸,进而确定销售预测值的一种预测法。

回归分析的直线方程一般用y=α+b x 如表示,式中y 代表销售预测值,x 代表时间的间隔期(即观察期,如年份或月份),常数α为某期销售数,b 为销售量变动趋势的平均数。只要确定了常数α、b ,就可以用上述公式预测销售收入。常数a 、6的确定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22222()()n x y x xy n x x n xy x y

b n x x α-=

--=

-∑∑∑∑∑∑∑∑∑∑∑

由于x 通常为时间序列数,间隔期相等,因此可采用简捷方法,∑x =0,则上面二式可简化为: 2

y

n xy b x α==∑

∑∑ 例8一6:E 公司上半年6个月的销售资料如表10—3所示,试用回归分析法预测7月份的销售额。

表8—3 销售资料表 单位:万元

根据资料编制计算表。

表8—4 计算表 单位:万元

1 -5 50 -250 25

2 -

3 45 -135 9

3

-1 55 -55 1 4

1 60 60 1 5

3 62 186 9 6

5 65 325 25

0 337 131 70

由此确定:

233756.2

6

131 1.8770y n xy b x α======∑∑∑

7月份的销售额预测值为:

Y=56.2+1.87x =(56.2+1.87×7)=69.29万元

(三)市场调查法

市场调查法属于定性分析法,它是根据某种商品在市场上的供需情况的变动或消费者购买意向的详细调查等市场动态信息资料,来预测其销售量或是销售金额的一种专门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意见综合法。这种做法通常是通过各种形式收集有关专业人员,诸如营销人员、专家或外聘信息员等的意见,加以综合汇总,从而形成有关的市场调查资料。

2.抽样询问法。这种做法通常是采用访问调查、电话信函调查、座谈会调查等形式来获取市场信息。

3.实验法。这种做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小规模、小范围的实验性销售、试用、展销等方式来获取购买或试用对象反馈的信息。

市场调查法一般适用于缺乏历史统计资料的商品,或影响预测对象的主要因素难以做出定量分析的商品。

8.1.4 收入的日常管理

(一)销售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销售合同是企业为取得营业收入而与购货人或劳务接受人就双方在购销或服务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所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为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企业财务人员在销售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中应认真审查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因为合同签约对方的资信状况的

好坏对合同的签订和未来的履约有很大影响;检查合同价格,控制商业折扣;控制信用规模和信用期限,商业信用本身会在一定程度上占压企业资金,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导致企业利息费用增加,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因而,企业对外提供的商业信用规模不宜过大,期限不可太长;监督结算方式的选择,不同的结算方式,其安全性是不一样的,企业在签订销售合同时,应当在合同中明确款项的结算方式,财务部门应提醒经营部门尽可能选择对本企业有利、能及时收回价款的结算方式;及时收回价款,在向对方提交商品或提供劳务后,财务部门要按合同规定的期限、结算方式向对方收取款项;监督解除合同后的善后处理,销售合同签订后,因己方或对方原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要解除合同,对解除合同的处理过程,财务部门应实施监督,以保证本企业合法利益不受损害。

(二)销售市场的扩展

稳定的市场是取得营业收入的可靠保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是相对的,企业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保住现有市场。为了扩大营业收入,企业还必须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扩展市场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进行市场细分,选择商品目标市场;正确进行广告宣传,选择适当的媒体,精心制作广告内容,选择好广告发布的时间和频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宣传企业及产品;搞好售后服务,企业的售后服务包括送货、安装、调试、退换、修理等许多方面,完善的售后服务可以解除客户的后顾之忧,不但对巩固现有市场不可或缺,也可以以此招揽新的客户,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8.2 利润管理

8.2.1 利润及其构成

(一)利润概述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在数量上表现为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利润构成

企业的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补贴收入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公式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1.营业利润,是利润总额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提供商品和劳务等营业活动所取得的净收益。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一存货跌价损失一营业费用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一销售折让一主营业务成本一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一其他业务支出

2.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收益扣除对外投资损失后的净额,也是利润总额的构成部分。其中投资收益包括:(1)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进行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以及联营、合作分得的利润; (2)企业以购买股票形式分得的股息和红利收人;

(3)企业以购买债券形式投资获得的利息收入;(4)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高于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5)企业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投资损失包括对外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低于投资账面价值的差

额,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减少的净资产中所分担的数额。

3.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具体内容有:固定资产的盘盈和出售净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

4.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正常停工损失:职工子弟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

8.2.2 利润管理的要求

利润既是生产经营成果的反映,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起着一定的作用。为了加强利润管理,在坚持正确的生产经营方向的前提下,要把效益放在应有的位置上,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盈利水平,开展利润预测,制定切合实际的利润目标。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利润必须从全局利益出发,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财经法规。同时,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利润必须首先用以纳税,然后才能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和企业各项福利支出。

8.2.3 利润的预测

利润预测是企业收入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销售量、商品或服务成本、营业费用以及其他对利润发生影响的因素分析和研究,对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期可以实现的利润的预计和测算。正确的利润预测可以为企业未来的经营找到利润目标,便于按利润目标对企业经营效果进行考核。

在利润总额中,营业利润占的比重最大,因而营业利润和预测当然是利润预测的重点,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可以采用较为简便的方法进行预测。

(一)营业利润的预测

营业利润预测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全称为“成本一业务量一利润分析法”,它主要根据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某一因素的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运用本量利分析法预测企业利润,关键是要解决成本和销售量之间关系。成本按其性态可以划分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随业务量增长而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影响的成本;混合成本介于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之间,是指随业务量的增长而增长,但不成正比例增长的成本,可以将其分解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部分。成本、销量和利润的关系就可以统一于下面这个数学模型中:

利润=销售收入一总成本

=销售收入一变动成本一固定成本

=单价×销售量一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一固定成本

=(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一固定成本

上述公式中的利润一般是指未扣除利息和所得税以前的利润,即为息税前利润。它可用来预测企业盈亏平衡点、目标利润以及各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1)盈亏平衡点预测

①单一产品盈亏平衡点的确定。盈亏平衡点也称为保本点,在这点

上销售利润等于零,即销售净收入总龋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加固定成本总额)相等,它是区分盈利和亏损的分界点,其计算公式如下: =

-=固定成本总额盈亏平衡点销售数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

单价边际贡献

上式两边同时乘以产品销售单价,则可得: =固定成本总额

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1-变动成本率

例8一7:A 企业生产甲产品,根据成本分解,甲产品的固定成本总额为20 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市场上甲产品每件销售价格为50元,则: 1000500003050=

===20000盈亏平衡点(保本)销售量(件)50-30

20000盈亏平衡点(保本)销售额(件)1- 从预测结果可知:当甲产品的销售量达到l 000件时,就可以保本;销售量大于1 000件时,就可以盈利;销售量小于l 000件时,则会发生亏损。

②多产品盈亏平衡点的确定。如果企业生产经营多种产品,在采用本量利分析法预测盈亏平衡点时,可先求出各种产品的综合边际贡献率,公式如下:

?∑综合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总额的比重)然后,计算出企业综合的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收入,公式如下:

=固定成本总额

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综合边际贡献率

最后,再计算出各产品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收入,计算公式为:

=?某种产品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该种产品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总额的比重 例8—8: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固定成本总额为100万元,三种产品边际贡献分别为35%,45%,50%,其销售比重分别为30%,30%,40%。则:

综合边际贡献率=35%×30%+45%×30%+50%×40%=44% 2272727.272272727.2730%681818.182272727.2730%681818.182272727.2740%909090.91=

==?==?==?=1000000综合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元)44%

甲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元)乙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元)

丙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元)

③盈亏平衡点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盈亏平衡点作业率是指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占企业正常销售量的比重。所谓正常销售量,是指正常市场和正常开工情况下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或销售额。 100%?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盈亏平衡点的销售收入=正常销售量

这个比率表明企业保本的业务量在正常业务量中所占的比重。由

于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是按正常销售量来规划的,生产经营能力与正常销售基本相同,因此,盈亏平衡点作业率还表明保本状态下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利用程度。

例8一9:若例8—7中的企业正常销售额为60 000元,盈亏平衡点销售额为50 000元,则: 100%83.3%?=50000盈亏平衡点的作业率=60000

计算表明,该企业的作业率必须达到正常作业的83.3%以上才能取得盈利,否则就会发生亏损。

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额超过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的差额。它表明销售额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致亏损。安全边际率是安全边际与正常销售额(或当年实际订货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一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100%?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率正常销售额(实际定货额)

例8一10:根据例8—7的有关数据计算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60 000—50 000=10 000(元) =100%?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率正常销售额(实际定货额)

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的数值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就越

小,企业就越安全。安全边际率是相对指标,便于不同企业和不同行

业的比较。企业安全性的经验数据如表8—5所示。

表8—5 安全性检验标准

正常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安全边际

上述公式两边同时除以正常销售额,得:

1=盈亏平衡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

(2)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及销售收入的预测。本量利分析法不仅可以预测保本点,而且可以进行目标利润的预测。目标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企业通过本量利分析法,可以预测出在一定销售水平下的目标利润,也可以预测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所需要实现的目标销售额或目标销售量。通过这种分析,企业就可以比较分析现有的销售水平与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水平的差距,以研究提高利润的各种方案。预测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只需在盈亏平衡点销售量或销售额计算公式的分子中加上目标利润即可。计算公式为: 1=

-=-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

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 实现目标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率 (3)各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影响的预测。企业利润额的增加或减少,是各有关因素变动影响的结果。根据本量利的关系可知,影响利润的因素有销售量、销售单价、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等。在采用因素测算法进行本量利分析时,首先必须对影响利润的各种因素进行测算,然后将变化了的各种因素代入本量利公式,测算出对利润的影响结果。通常,销售量和销售价格与利润是正相关,销售量的增加与销售价格的提高,都会使利润增加;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与利润是负相关的,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增加,会使利润减少。下面举例说

明各项因素的变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倒8-11.甲企业2002年(基期)有关资料如下:

销售收入(1500?10元/件) 15 000

销售成本:

变动成本(1500?6元/件) 9 000

固定制造费用 1 000

销售和管理费(固定) 2 000

---------------------------------------------------------------

利润 3 000

显然,如果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诸因素中的一项或多项同时变动,都会对利润产生影响。

①外界单一因素发生变化的影响。假设由于原材料涨价,使单位

变动成本上升到7元,则利润将变为:

利润=1 500?10-1 500?7一(1 000+2 000)=1 500元

由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1元,使企业最终利润减少1 500元。企业应根据这种预见到的变化,采取措施,设法抵消这种影响。

如果价格、固定成本或销售量发生变动,也可以用上述统一方法测定其对利润的影响。

②企业拟采取某项行动对利润的影响。由于企业拟采取某项行动,将使有关因素发生变动时,企业需要测定其对利润的影响,作为评价该行动经济合理性的尺度。

方案一:甲企业拟采取更有效的广告方式,从而使销售量增加20%。利润将因此变为:利润=1 500(1+20%)×10-1 500(1+20%)×6-(1 000+2 000)

=4 200(元)

这项措施将使企业利润增加1 200元,它是增加广告开支的上限。如果这次广告宣传的支出超过1 200元,就可能得不偿失。

方案二:甲企业拟实施一项技术培训计划,以提高工效,使单位变动成本由6元降至5元。利润将因此变为:

利润=1 500?10-1 500?5-(1 000+2 000)

=4 500(元)

这项计划将使企业利润增加1 500元,它是培训计划开支的上限。如果培训计划的开支不超过1 500元,则可从当年新增利润中得到补偿,并可获得长期收益。如果开支超过l 500元,则要慎重考虑这项计划是否真的具有意义。

方案三:甲企业拟自建销售门市部,售价由目前的10元提高到15元,而能维持销售量不变。利润将因此变为:

利润=l 500×15一l 500×6一(1 000+2 000)

=10 500(元)

这项计划将使企业利润增加7 500元,它是门市部每年开支的上限。

③有关因素发生相互关联变化对利润的影响。由于外界因素变化或企业拟采取某项行动有关因素发生相互关联影响,企业需要测定其引起的利润变动,以便选择决策方案。

假设甲企业按国家规定普调工资,使单位变动成本增加5%,固定成夸增加1%,结果将会导致利润下降。为了抵消这种影响,企业有两个应对措施:一是提高价格2%,而提价会使销售量减少10%:一是增加产量10%,为使这些产品能销售出去,要追加1 000元广告费。调整工资后不采取措施的利润为:

利润=l 500×[10—6×(1+5%)]一(1 000+2 000)×(1+l%)

=2 520(元)

方案一的预计利润为:

利润=l 500×(1—10%)×[10×(1+2%)一6×(1+5%)]一(1 000+200)×(1+1%)

=2 235(元)

方案二的预计利润为:

利润=1 500×(1+10%)×[10—6×(1+5%)]一[(1 000+2 000)×(1+1%)+1 000]

=2 075(元)

通过比较可知,第一方案较好。

(二)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的预测

1.投资净收益的预测。投资净收益的预测是对未来时期企业投资所实现的净收益进行的预测。进行投资净收益的预测,首先必须对过去投资净收益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投资净收益与投资总额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根据未来时期对外投资总额以及可能引起投资收益发生变化的因素,对投资净收益做出综合判断。

2.营业外收支净额的预测。营业外收入和支出的项目一般由国家统一规定,非经财政部门批准企业不得自行变更。因此,对营业外收支净额的预测,主要是指对其中可以事先预计的项目进行测算。一般可以采用按上期实际发生额作为预测数的方法确定。

8.2.4 利润分配程序

(一)非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程序

根据我国《公司法》等的规定,非股份制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应按国家有关税法的规定作相应的调整,然后依法缴纳所得税。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按照规定,企业当年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税前利润不够弥补时,可以连续5年继续弥补。但超过5年仍未弥补的亏损,则用净利润弥补。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净利润扣除以前年度亏损后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它主要用于弥补企业亏损和按照国家规定转增资本金,但转增资本金后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一般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5%。

3.提取法定公益金。法定公益金按当年净利润5%~10%的比例提取,主要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扣除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后,再加上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即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二)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程序

现行制度规定,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应按以下顺序进行: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余。

3.提取法定公益金。

4.支付优先股股利。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股东会议提取和使用。

6.支付普通股股利。

股份制企业当年无利润时,原则上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但为了维护企业股票的市价和信誉,避免股票价格大幅度波动,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可以按照不超过股票面值6%的比例,用法定盈余公积金向股东分配股利,但在分配股利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8.3 利润分配政策

8.3.1 利润分配政策的概念及意义

(一)利润分配政策概念

利润分配政策是企业对利润分配有关事项所做出的方针和政策。由于税法规定的强制性、严肃性和固定性,任何企业对纳税政策都是无方案可以选择的。因此,利润分配政策从根本上说就是净利润分配政策,就股份制企业而言,就是股利政策。

(二)制定利润分配政策的意义

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利润分配是企业与企业所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集中表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主要是通过利润分配加以实现。另一方面,利润分配对企业来说,既是分配过程,又是筹资过程。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与方案,一方面受企业发展规划及筹资、投资计划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反过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对利润分配的管理,需兼顾所有者利益的实现及企业长远发展两个方面的需要,在保护所有者利益的基础上谋求企业的发展。

8.3.2 确定利润分配政策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虽然是由企业管理者制定的,但是实际上它的决定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客观上、主观上有许多制约因素,使决策人只能遵循当时的经济环境与法律环境做出有限的选择。制约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约束因素

为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利润分配进行了如下限制: 1.资本保全的约束。企业所发放的股利或投资分红不得来源企业募集的股本,而只能来源于企业的各种留存收益或当期利润。其目的是在于保证企业有完整的产权基础,由此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2.资本积累的约束。企业在分配股利之前,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和基数提取各种公积金。只有当累计的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才可不再提取。在具体的分配政策上,贯彻“无利不分”的原则,即当企业出现年度亏损时,一般不得分配股利(除非用以前留存收益弥补完亏损)。

3.超额累积利润的约束。由于投资者接受股利收入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要高于进行股票交易所获取的资本利得所缴纳的税金,因此,西方各国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公司不得超额累积利润。一旦公司保留的盈余超过法律认可的水平,将被加征不合理留利税。我国目前对此尚未做出规定。

4.偿债能力的约束。企业进行利润分配时,不能只看损益表上净利润额的大小,还必须注意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结余情况。只有当企业支付现金股利后不影响企业偿还债务和正常经营时,企业才能发放现金股利。

(二)公司自身因素

公司出于长期发展与短期经营考虑,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并最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配政策。这些因素主要有:

1.债务考虑。企业对外负债时,债权人为保护自身债权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在企业发放股利或投资分红时有所限制。这些限制主要包括:规定每股股利的最高限额;规定企业只有在达到一定财务比率(如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才可发放股利;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偿债基金后,方可支付股利等。

2.筹资成本。与发行新股相比,用保留盈余再投资,不需花费筹资费用,有利于降低筹资的外在成本。因此,很多企业在运筹投资分红时,首先将企业的净利润作为筹资的第一选择渠道,特别是在负债资金较多、资金结构欠佳的时期。

3.未来投资机会。当企业预期未来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保留大量的现金会造成资金的闲置,因此,处于成长中的企业多采取低股利政策;陷于经营收缩的企业多采取高股利政策。

4.资产的流动性。由于股利代表现金流出,企业的现金状况与整体流动性越好,其支

付股利的能力就越强。成长中的、盈利性的企业可能缺乏流动性,因为它的大部分资金投资在固定资产和永久性营运资金上了。这类企业的管理者通常希望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以作为财务灵活性的缓冲,并避免不确定性。

5.企业的其他考虑。如企业有意识地多发股利使股价上涨,使已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尽快地实现转换,从而达到调整资本结构的目的;另外,通过支付较高股利,刺激公司股价上扬,从而达到反兼并、反收购的目的等等。

(三)投资者因素

1.控制权的稀释。所有者权益由资本金、资本公积金和留存收益等组成。如果分利较多,留存收益将相应减少,企业将来依靠发行股票等方式筹资的可能性加大,而发行新股(主要指普通股)意味着企业控制权有旁落他人或其他公司的可能。因此,如果原投资者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投入企业或购买公司新股,他们宁愿企业不分配利润也要反对追加投资、募集新股。

2.投资目的。企业投资者的投资目的一般有两种:一是收益,二是稳定购销关系。如果投资者投资的目的属于收益性的,在分配时就必须考虑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如果属于通过投资稳定购销关系,加强分工协作,那么分配政策就应侧重于留存而不分红。

3.避税。政府对企业利润在征收所得税以后,还要对自然人股东征收个人所得税。许多国家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且边际税率很高。属于高收入阶层的股东为了避税往往反对公司发放较多的股利,属于低收入阶层的股东因个人税负较轻,反而欢迎公司多多分红。需要说明的是我国对股息收入采用20%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因而股票价格上涨比股利更具有吸引力。

8.3.3 利润分配政策

由于股利政策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企业在实际财务管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特点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适合自身的股利政策。股利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剩余股利政策

它是指企业在保证最佳资本结构的前提下,将可供分配股利的净利润首先用于增加投资者权益(即增加资本金或公积金),若还有剩余的用于分配股利。采用剩余股利政策的前提是企业必须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并且该投资机会预期报酬率要高于股东要求的报酬率,这样才能为股东所接受。剩余股利政策确定股利支付额的程序是:

1.确定企业目标资金结构,即确定最佳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率;

2.确定目标资金结构下所需的权益性资金数额;

3.将可供分配股利的净利润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所需的权益性资金的数额;

4.投资方所需要的权益性资金数额满足后,若有剩余的净利润,再将其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

例8一12:某公司2002年提取了公积金、公益金后可供投资分配的利润为3 000 000元。2003年该企业拟扩大投资,其资本支出额有三种不同水平:2 000 000元、3 000 000元和6 000 000元。该公司最佳资金结构为权益资金占60%,负债资金占40%。公司拟采用剩余股利政策,试计算各种投资支出水平下的权益资金需用额和可发放股利率。

方案一:当资本支出为2 000 000元时:

需要权益资金=2 000 000×60%=l 200 000(元)

可发放股利额=3 000 000—1 200 000=1 800 000(元)

1800000100%60%3000000

=?=股利支付率 方案二:当资本支出为3 000 000元时:

需要权益资金=3 000 000×60%=1 800 000(元)

可发放股利额=3 000 000一l 800 000=l 200 000(元)

1200000100%40%3000000

=?=股利支付率 方案三:当资本支出为6 000 000元时:

需要权益资金=6 000 000×60%=3 600 000(元)

可发放股利额=3 000 000一3 600 000=-600 000(元)

应发行新普通股弥补。股利不能发放,股利支付率为零。

由此可见,剩余股利政策的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筹资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保持最佳资金结构。但股利支付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企业盈利和再投资情况,往往会导致各期股利忽高忽低,甚至没有,这会给股东传递公司不良的信息,从而引起股票价格下滑。

(二)固定股利政策

它是指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不管盈利多少,每年都按固定的金额支付股利。股利的发放,不受企业经营状况、当期盈利多少的影响,一直维持固定的投资分红额或股利,除非企业预期收益将会有显著的、不可逆转的增长。

采用这种股利政策的优点是:固定的股利给投资者传递公司稳定发展的信号,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未来前景的信心,稳定股票的价格;稳定的股利额有利于投资者安排收人和支出,特别是对那些对股利有着很高依赖性的股东更是如此;稳定的股利政策不符合剩余股利理论,但考虑到股票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股东的心理状态和其他要求,因此为了使股利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上,即使推迟某些投资方案或者暂偏离目标资金结构,也可能要比降低股利和降低股利增长率更为有利。实践证明,一个有固定的股利发放记录,并且稳步发展的企业,必然会受到银行、退休养老金、保险公司等各类投资者的青睐。

这种政策的主要缺点在于固定不变的股利可能会成为企业的一项财务负担,因为股利支付没有与企业当期的盈利挂钩。当盈利较低时仍要支付较高的红利,从而易引起企业资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同时,不能像剩余股利政策那样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这种股利政策适用于盈利较为稳定的企业。

(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指企业每年从净利润中按固定的股利支付率发放股利。这样,每年的股利会随着企业盈利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保持了股利与利润间的一定比例关系,体现风险投资与风险收益的对等关系。

推行这一股利政策的优点是:可避免企业在盈利大幅度降低的年份,因支付较多的固定股利而陷入财务困境;可使股利与企业的盈余紧密地结合,以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不盈不分的原则;对于实行内部职工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如果采用这种股利政策,可将职工个人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方面会使企业职工和股东的财富稳步增加,另一方面会使企业的股价上扬,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的。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缺点是:由于每年的股利支付额不稳定,容易使投资者产生公司经营不稳定的感觉,尤其在经营不佳的情况下,会向外界传递公司不良的信息,不利于股票价格的稳定和上涨;不像剩余股利政策那样能够保持相对较低的资金成本。因此,企业很少采用这一股利政策。

(四)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这是一种介于固定股利政策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之间的折中股利政策,即企业每年按固定的数额向股东支付较低的股利;当企业盈利较多时,再根据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实际需要,向股东额外加发一定金额的股利。但额外股利额并不固定化,不意味着企业永久地提高了规

定的股利率。

这种股利政策的优点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企业在支付股利方面有充分的弹性。当企业盈余较少或投资需用较多资金时,可维持设定的较低但正常的股利,股东不会有股利跌落感;而当盈余有较大幅度增长时,则可适度增发股利,把经济繁荣的部分利益分配给股东,使他们增强对企业的信心,这有利于稳定股票的价格;这种股利政策可使那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每年至少可以得到虽然较低,但比较稳定的股利收入,从而吸引住这部分股东。因此,在企业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不够稳定时,采用这种股利政策对企业和股东都有利。

这一股利政策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如果企业经济状况良好,并持续地支付额外股利,很容易提高股东对股利派发的期望水平,从而将额外股利视为正常股利,一旦企业因盈利下降而减少额外股利,便会招致股东不满。

以上所述是企业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常用的几种股利政策,其中固定股利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是企业普遍使用并为广大投资者所认可的两种基本政策。企业在进行股利政策决策时,可以比照上述政策的思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股利分配政策。8.3.4 股利支付形式

企业在决定发放股利后,便要做出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的决策。企业分配股利的形式一般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等。

(一)现金股利形式

它是指企业以现金支付给股东股利的形式。由于投资者一般都希望能得到现金股利,而且企业发放股利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因此现金股利是企业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股利发放方式。但这种形式加大了企业资金流出量,增加企业的支付压力,在特殊情况下,有悖于留存现金用于企业投资与发展的初衷。因此,采用现金股利形式时,企业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要有足够的未指明用途的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二是企业要有足够的现金。

(二)股票股利形式

它是指企业以股票形式向股东发放股利。一般都按现在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来分派,对于不满一股的股利,则仍采用现金来分派。具体到增发股票,可以是在公司注册资本尚未足额时,以其未认购的股票作为股利支付;也可以是发行新股支付股利。在操作上,有的企业增资发行新股时,预先扣除当年应分配股利,减价配售给股东;也有企业发行新股时进行无偿增资配股,即股东不缴纳任何现金和实物,即可取得公司发行的股票。

企业发放的股票股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股利,这既不引起企业资产的流出和负债的增加,也不影响股东权益总额,仅仅是直接将企业的盈利转化为普通股股票股利,即盈利的资本化,是一种增资行为,因而它影响的只是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结构发生变化,以及由于普通股股数增加而引起的每股盈余和每股市价的下降,但由于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不变,每位股东所持股票的市场价格总额仍保持不变。严格地说,股票股利不能直接称为分红,因为它既没有改变企业所有者权益数量,股东也未收到现金,所以是不应征收个人所得税的。

例8一13:某公司宣布发放20%的股票权利,并规定现有股东每10股可得l股新发放股票,股票面额1元,市价10元。发放股票股利前,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股东权益情况如表8一6所示。试列出股票股利发放后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的变化。

增发20%的股票股利,即增发普通股,股数为:100 000×20%=20 000(股)。

随着股票股利的发放,需从“未分配利润”项目中划转出的资金为:20 000×10=200 000(元)。

由于股票面额为1元,增发20 000股,普通股只应增加“普通股”项目20 000元,其余180 000元,应作为股票溢价转到“资本公积”项目。相应地,未分配利润账户要减少200 000元,所以股东权益总额保持不变,股票股利发放后的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各项目如表8一7所示。

表8一7 某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后股东权益单位:元

可见,发放股票股利不会对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产生影响,但会发生资金在各股东权益项目之间的再分配。

发放股票股利后,如果盈利总额不变,会由于普通股股数增加而引起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的下降;但又由于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不变,每位股东所持股票的市场价值总额仍保持不变。这可从下例中得到说明。

例8一14:假定上述公司本年盈余为360 000元,甲公司持有该公司10 000股普通股,发放股票股利对该股东的影响如表10—8所示。

表8一8 发放股票股利对甲股东的影响单位:元

项目发放前发放后

每股收益(EPS)360000÷100000=36 360000 ÷120000=3

每股市价10 10÷(1+20%)=8.333

持股比例10000÷100000=10% 12000 ÷120000=10%

所持股总价值10×10000=100000 8.333×12000=100000

尽管股票股利不直接增加股东的财富,也不增加公司的价值,但对股东和公司都有特殊的意义。如对股东的意义在于:在发放股票股利后同时发放现金股利,股东会因所持股数的增加而得到更多的现金;事实上,有时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后其股价并不成比例下降,一般在发放少量股票股利(一般为2%~3%)后,大体不会引起股价的立即变化,这可使股东得到股票价值相对上升的好处。发放股票股利通常由成长中的公司所为,因此投资者往往认为发放股票股利预示着公司将会有较大发展,利润将大幅度增长,足以抵消增发股票带来的消极影响,这种心理会稳定股价甚至使股价略有上升。在股东需要现金时,可以将分得的股票股利出售,有些国家税法规定出售股票所需缴纳的证券交易税比收到现金股利所需缴纳的所得税率低,这使得股东可以从中获得税收方面的处。

股票股利对公司的意义在于:发放股票股利可使股东分享公司的盈余而无须分配现金,这使公司留存了大量现金,便于进行再投资,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在盈余和现金股利不变的情况下,发放股票股利可以降低每股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发放股票股利往往向社会传递公司将会继续发展的信息,从而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股票价格。但在某些情况下,发放股票股利也会被认为是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的征兆,从而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加剧股价的下跌;发放股票股利的费用比发放现金股利的费用大,会增加公司负担。

股票股利相比于现金股利,其作用在于:在企业现金短缺又难以从外部筹措现金时,股票股利可以达到既节约现金支出,又使股东分享利润,从而对企业感到满意的目的;股票股利有助于企业把股票市价控制在希望的范围内,避免股价过高而使一些投资者失去购买股票的能力,促进其股票在市场上的交易更为活跃;股票股利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股利支付比率,又可保留现金,可对投资者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即传播给投资者企业利润将增加的信号;对股东来说,虽然企业盈余不增加,股票股利不增加其实际财富,但如果在发放股票股利之后,维持现金股利的发放,则股东可以多得现金收入,或者股权增加,但股价并不成比例下降,股东财富会有所增长。

8.3.5 股利的发放程序

股份公司分配股利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一般是先由董事会提出分配预案,然后提交股东大会决议通过才能进行分配。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分配预案后,要向股东宣布发放股利的方案,并确定股权登记日、除息日和股利发放日。这几个日期对分配股利是非常重要的。

1.股利宣告日,是董事会宣布发放股利的日期。股份公司董事会一般根据股东大会关于发放股利的决议,确定股利发放的具体政策及有关事宜。在股利宣告日,公司将决定支付的股利总额作为负债确认,同时通知股东办理必要手续,届时领取股利。例如,某公司在2002年2月15日就曾发表声明:“本公司董事会于2002年2月15日开会,并宣布发放每股1元的正常股利,另加每股0.55元的额外股利。公司将于2002年3月15日将上述股利支付给那些已在2002年3月10日登记为公司股东人士。”

2.股权登记日,是指股份公司规定的能获得此次股利分派的最后日期界限,如前文提到的3月10日,这是决定股东能否取得此项股利的期限。凡在这一天前列于企业股东名册上的股东,都将有权获得此次分派股利。证券交易所的中央清算系统为股权登记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一般在营业结束的当天即可打印出股东名册。

3.除息日,是指领取股利的权利与股票相互分离的日期。在除息日前,股利权从属于股票,持有股票者即享有股利的权利。从除息日开始,股利权与股票相分离,新购人股票的人不能分享股利。通常在除息日之前进行交易的股票,其价格高于在除息日之后进行交易的股票价格,其原因在于前种股票的价格包含了应得的股利收入在内。所以除息日对股票价格有明显影响。在不考虑股市波动的情况下,在除息日时,股票每股股价的跌幅一般相当于每股股利。

4.股利发放日,是将股利正式发放给股东的日期,也称为付息日。公司应从付息日开始,以各种手段(如邮寄支票、汇款等)将股利付给股东,同时冲销其负债记录。前文中的公司只有在2002年3月15日才会将股利支票邮寄给名字已列入“股权登记日股东名册”中的股东手中,这就是支付日。

案例分析

2002年10月,中国电信在海外市场进行公开募股,计划当年11月7日在纽约和香港两地挂牌交易。然而,截至蘑菇的最后期限,中国电信面向机构投资者配售的股票仅获得80%的认购,由于认购率不足,首次募股遭遇失败,11月1日,中国电信宣布将重新募股,一时舆

论大哗。同时,此次成效失败在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的股票成效史也是第一次,从而令这一事件更加引人关注。

中国电信此次募股失败,虽与当时全球电信市场的低迷不无关系,但其招股策略的失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为吸引投资者,中国电信推车了高派息率策略,计划以其预期收益的三分之一用于回报投资者,使股息收益率达到3.8%~4.4%,然而这一策略的实际效果适得其反。

中国电信计划募股的股份中,95%是面向机构投资者,而机构投资者不同于散户,他们看中的是股票长期升值潜力,寻求的是股价的差值,他们认为中国电信过高的派息率会影响到其投资其他电信业务,如假设移动网络的资金,如此以来,反而降低了购买该公司股票的热情。

思考题:

1、确定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应考虑哪些因素?

2、分析中国电信募股失败的原因。

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收入和利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人。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在数量上表现为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本章有三种商品定价方法:标准商品定价法、新商品定价法、特殊定价法。熟练掌握收入的预测方法、收入的日常管理,以及利润的预测方法、利润的日常管理。

本章介绍了利润分配分配的程序,利润政策的概念和意义,确定利润分配政策应考虑的因素。四种主要的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企业分配股利的形式一般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等。股份公司分配股利的程序,是先由董事会提出分配预案,然后提交股东大会决议通过才能进行分配。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分配预案后,要向股东宣布发放股利的方案,并确定股权登记日、除息日和股利发放日。

复习思考题

(一)简答题

1.简述工业品价格的订价策略。

2.简述工业品价格的制定方法。

3.如何制定营业收入计划?

4.如何对营业收入进行预测?

5.什么是营业利润?它包括哪些内容?

6.如何进行利润预测?

7.利润分配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8.影响企业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9.公司经常采用的股利分配政策有哪几种类型?每一种股利分配政策有何优缺点?

(二)判断题

1.采用现金股利形式的企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企业要有足够的现金,二是企业要有足够的留存收益。 ( )

2.公司奉行剩余政策的目的是保持理想的资金结构;采用固定股利政策主要是为了维持股价;固定股利比例政策的股利支付与公司当年经营业绩紧密相连,以缓解股利支付压力;而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使公司在股利支付中较具有灵活性。

( )

3.固定股利政策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当企业盈余较少甚至亏损时,仍须支付一固定数额的股利,可能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 )

4.企业收益分配实践中,固定股利政策和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为最常见的两种股利政策。 ( )

5.固定股利比例政策下,各年股利额随公司经营好坏而上下波动,容易造成公司不稳定的感觉,影响公司股价。 ( )

6.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既可增强股东对公司的信心,公司盈余少时保持较低但正常的股利,盈余多时又适度增加股利,从而弥补了其他三种股利政策的缺点,是最佳股利政策。 ( )

7.股票股利发放后,每股市价和每股利润一定会下跌。 ( )

8.盈余不稳定的企业一般采取低股利政策,以防因盈余下降造成无法支付股利、股价猛跌的情况。( )

(三)单项选择题

1.剩余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调整资金结构

B.增加留存收益分配

C.更多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D.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2.制定收益分配政策时,不需考虑的股东因素是( )。

A.控制权考虑 B.避税考虑

C.回避风险考虑 D.偿债能力考虑

3.发放股票股利后( )。

A.每股利润不变,但每股市价变动

B.股东持股比例不变,企业价值变动

C.股东权益各项目结构变动

D.发生了资金的实质性运用

4.能够保持理想的资金结构,使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收益分配政策是( )。

A.固定股利政策 B.固定股利比例政策

C.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D.剩余政策

5.企业在分配收益时,必须按一定比例和基数提取各种公积金这一要求体现的是( )。 A.资本保全约束 B.资本积累约束

c.偿债能力约束 D.超额累积利润约束

6.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一般采取的收益分配政策是( )。

A.很紧 B.很松 C.偏紧 D.偏松

7.制定股利政策时,应考虑的投资者的因素是( )。

A.未来投资机会 B.筹资成本

C.资产的流动性 D.控制权的稀释

8.公司采取剩余政策分配利润的根本理由在于( )。

A.使公司的利润分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B.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C.稳定对股东的利润分配额

D.使对股东的利润分配与公司的盈余紧密配合

9.在( )股利支付方式下,并不直接增加股东的财富。

《财务管理》利润分配管理 习题

第十章利润分配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 我国上市公司不得用于支付股利的权益资金是()。 A.资本公积 B.任意盈余公积 C.法定盈余公积 D.上年未分配利润 2. 本年年初有未分配利润的,提取公积金的基数为()。 A、累计盈利 B、本年的税后利润 C、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 D、加计年初未分配利润的本年净利润 3.为了保持理想的资金结构,使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应选择的股利政策是( )。 A、固定股利政策 B、固定股利比例政策 C、剩余政策 D、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4. 按照剩余股利政策,假定某公司资本结构目标的产权比率为2/3,明年计划投资600万元,今年年末股利分配时,应从税后净利中保留()用于投资需要。 A.400万元 B.200万元 C.360万元 D.240万元 5.在下列公司中,通常适合采用固定股利政策的是()。 A.收益显著增长的公司 B.收益相对稳定的公司 C.财务风险较高的公司 D.投资机会较多的公司 6.在下列股利分配政策中,能保持股利与利润之间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是( )。 A、剩余政策 B、固定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比例政策 D、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7.比较而言,能使公司在股利发放上具有较大灵活性的股利政策是()。 A、剩余政策 B、固定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比例政策 D、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8. 某公司原发行普通股30万股,拟发放15%的股票股利,已知原每股盈余为3.68元,若盈余总额不变,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盈余将为()元。 A.3.2 B.4.3 C.0.4 D.1.1 9.发放股票股利,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每股盈余 B、留存收益 C、股东权益结构 D、股东权益总额 10.对股份有限公司来讲,实行股票分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A、增加股票股数降低每股市价 B、减少股票股数降低每股市价 C、增加股票股数提高每股市价 D、减少股票股数提高每股市价 二、多项选择题(错选、或漏选,该题无分,每小题2分) 1. 处理可供分配利润的方式有()。 A. 缴纳所得税 B. 提取盈余公积 C. 向投资者分配 D. 留存企业 2. 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具有的功能有()。。 A、增强再筹资能力 B、增强投资者信心 C、提高企业的财务形象 D、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

第八章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 第一节销售收入管理 一、销售收入管理概述 (一)销售收入管理含义 销售收入,也可称为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销售收入的确认 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销售收入 企业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销售收入的影响因素 1.价格与销售量 2.销售退回 3.销售折扣 4.销售折让 (四)销售收入管理的意义 1.销售收入是企业补偿生产经营耗费的资金来源 2.销售收入是企业的主要经营成果,是企业取得利润的重要保障 3.加强销售收入管理,可以促使企业了解市场变化 4.销售收入是企业现金流入量的主要来源 (五)销售收入管理的要求 1.加强对市场的预测分析,调整企业的经营战略 2.根据市场预测,制定生产经营计划,组织好生产和销售,保证销售收入的实现 3.积极处理好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销售收入的预测 (一)销售收入预测的程序

1.确定预测对象,制定预测规划 2.搜集、整理有关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 3.根据预测对象,选择适当的预测方法,提出数学模型,对销售情况作出定性分析的定量 测算 4.分析预测误差 5.评价预测效果 (二)销售收入预测的方法 1.判断分析法 ●意见汇集法,也称推销人员意见综合判断法 ●专家判断法师指向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有关专家征询意见 2.调查分析法 ●对产品的调查主要是摸清产品估计的寿命周期以及目前本企业产品所处的阶段 ●对客户的调查主要是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倾向 ●对经济发展趋势的调查主要是了解国际、国内及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 ●对同行业的调查主要是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设计,产品功能和质量、生产规模、价 格和销售情况、售后服务等情况 趋势分析法 3. 根据销售的历史资料,用一定的计算方法预测出未来的销售变化趋势。(适用于产品销售比较稳定) ●简单平均法,也称算术平均法 其中,S表示过去n期销售量的平均值;x i表示第i期的销售量;n表示期数 ●移动平均法 其中,S t表示t期的预测数;x i表示第i期销售数;n表示期数 ●加权移动平均法 其中,S t表示第t期预测销售数;W i表示第i期权数;X i表示第i期实际销售数;n表示期数 ●指数平滑法 S t=aD t-1+(1-a)S t-1 其中:S t表示t期的预测销售量;D t-1表示t-1期的实际销售量;S t-1表示t-1的预测销

企业收入与利润分配管理

收益与分配管理 【考情分析】 本章以广义的收益分配为基础,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以及利润分配均纳入本章之中。本章在考试中既可以出客观题,也可以出主观题。估计2010年本章分数在10分左右。 【基本要求】 1.掌握销售预测的方法和销售定价管理 2.掌握成本归口分级管理,成本形态分析,标准成本、责任成本及作业成本管理 3.熟悉股利政策及其影响因素、股利支付形式、股票回购 4.了解收益分配管理的意义、容 第一节概述 企业的收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收益分配是指对企业的收入和净利润进行分配,包括两个层次的容: 第一层次:对企业收入的分配(是对成本费用的补偿,是一种初次分配); 第二层次: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是一种再分配)。 狭义的分配——仅仅指对企业净利润的分配。 本章所指收益分配采用广义概念。

原则1.依法分配原则 2.分配与积累并重原则 3.兼顾各方利益原则 4.投资与收益对等原则 容1.收入管理(销售预测与定价) 2.成本费用管理 3.利润分配管理 第二节收入管理 一、销售预测分析 (一)销售预测的定性分析法 推销员判断法又称意见汇集法。是由企业熟悉市场情况及相关变化信息的经营管理人员对由推销人员调查得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作出较为准确预测的一种方法。

(二)销售预测的定量分析法

1.趋势预测分析法 (1)算术平均法 将若干历史时期的实际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样本值,求出算术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下期销售量的预测值。 该法适用于每月销售量波动不大的产品的销售预测。 【例·计算题】某公司2001—2008年的产品销售量资料如下: 年度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销售量3250 3300 3150 3350 3450 3500 3400 3600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用算术平均法预测公司2009年的销售量。 【答案】 (2)加权平均法 将若干历史时期的实际销售量或销售额作为样本,将各个样本值按照一定的权数计算得出加权平均数,并将该平均数作为下期销售量的预测值。 【权数的确定】 按照“近大远小”原则确定。

年终利润分配方案-管理层

经理及以上人员年终利润分配方案 为增强激励机制,留住公司需要的人才。公司在当年产生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公司提取一定比例的净利润,对核心人员进行奖励,特制定本方案。 一、分配原则 根据公司每年制定的利润、销售指标,结合个人在公司的表现情况及在岗时间等因素,以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实施再分配。 二、发放范围 公司经理及以上人员(不含营销总监、业务人员)。 三、年终利润分配的前提是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当年净利润率达到3%及以上,二是当年销售额达到2500万元以上。此两项指标每年初由企管部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制定方案报总经理审批后公布。 四、分配办法: 1、公司按净利润的20%提取给经理及以上人员作分配。 2、分配办法:个人利润分配额=当年公司净利润×20%÷经理级以上人员的分配系数总和×个人分配系数×(在职天数/365)×(个人月平均绩效考核成绩/100)。 经理及以上人员的分配系数总和=∑【个人分配系数×(在职天数/365)×(个人月平均绩效考核成绩/100)】

五、发放时间安排:每年2月底,财务部根据上年完成指标情况制订出利润分配额,报总经理审批后,予以发放。当年的个人利润分配额分两年发放:即次年的3月15日前发放60%;再下一年度的3月15日前发放另40%。 六、年终利润分配的其它规定: 1、在利润分配发放日前离职(解除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关系)的,个人利润分配额未发放部分全部取消。 2、如当年有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或严重失职行为,经核实,其当年不能参加利润分配。 3、当年因部门人员责任出现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累计达20万元以上,该部门所有人员按60%享受利润分配。 七、本方案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企管部负责解释。 附件:经理及以上人员年终利润分配计算表 XX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六月三十日

收入、成本、利润的管理制度

收入、成本、利润的管理制度 (草稿) 新余市新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

一、收入的管理

第一章收入管理 第一条收入,是指公司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公司应当根据收入的性质,按照收入确认的原则,合理的确认和计量各项收入。 第二条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当在下列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 (一)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三)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四)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三条销售商品的收入,应按企业与购货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金额或双方接受的金额确定。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作为当期费用;销售折让在实际发生时冲减当期收入。 第四条企业已经确认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应当冲减退回当期的收入;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及以前售出的商品,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退回的,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处理,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

会计报表有关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数字。 第五条提供劳务的总收入,应按企业与接受劳务方签订的合同或协议的金额确定。 第六条让渡资产使用权而发生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 (一)利息和使用费收入,应当在以下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 1、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利息和使用费收入,应按下列方法分别予以计量: 1、利息收入,应按让渡现金使用权的时间和适用利率计算确定; 2、使用费收入,应按有关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第七条根据以上收入确认的规定,房屋销售收入,应在以下条件均能满足时予以确认: (一)首期购房款已经收到,并且购房者已办妥银行按揭手续; (二)所收房屋已经交付给购房者,并已办妥交房手续。 第八条经营租赁收入、劳务收入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确认为收入。资金使用费收入在合同规定的计息日或收款日确认为收

最新21企业年度利润分配的管理2

21企业年度利润分配 的管理2

企业年度利润分配的管理--转载 (一)年度经营亏损 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当获得的所有收入小于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以及资产损失时,企业的经营成果就表现为亏损。亏损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间内,全部收入不能抵补全部成本费用及损失而出现的差额。 企业产生的亏损,根据形成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 1、经营性亏损,即由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它属于非故意性亏损。 2、政策性亏损,是由于执行国家政策造成的,这类业务不一定以盈利为目的。 3、恶意性亏损,即由于经营者恶意经营企业或者贪污侵占、擅自转移企业资产等违法行为造成的亏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亏损属于主观造成的舞弊性、非正常经营性亏损。 (二)企业弥补经营亏损规定 1、弥补的是经营性亏损,即企业用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应该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亏损,对于政策性亏损,应当向国家申请财政补贴。 2、依照税法规定弥补,即依照税法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年度经营性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的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连续5年用税前利润弥补,连续5年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弥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5年的税前利润弥补期限内,无论企业是盈利年份还是亏损年份,均作为亏损弥补期计算弥补年限。而对于5年的税前利润弥补期限内的任何一年发生的亏损,又都可以单独计算各自的亏损弥补期限。 3、符合《公司法》的规定。依照《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的规定,“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按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企业发生的亏损在税后利润不足弥补的情况下,通常可以用企业所提取的盈余公积加以弥补。但是,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应当由董事会提出弥补亏损方案,经股东(大)会或者类似的权力机构审议决定。 4、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比例弥补,即企业在以前年度亏损未弥补完之前,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如果是负数(未弥补亏损),企业就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三)年度利润的分配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在以前年度亏损未弥补完之前,不得提取法定公积金。 2、提取10%法定公积金。提取法定公积金的基数,不是累计盈利,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税后利润。只有在年初没有未弥补亏损的情况下,才能按本年净利润计算提取数。 3、提取任意公积金。企业提取法定公积金后,企业章程对提取任意公积金有规定的,按规定提取任意公积金;企业章程没有规定的,可以根据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比例提取任意公积金。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应当按照“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利润一并进行分配。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在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属违法行为,分配的利润应退还企业。库存股不参与利润分配。因实施股权激励办法而回购股份的,预计的回购支出在当期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中做出预留,对预留

财务管理8 收入与利润答案

第八章销售收入和利润管理 一、单选题 1.已知2004年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为60%,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为20%,预计留存收益为50%,计划销售净利率为10%,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则内含增长率为() A.14.3% B.14.8% C.15.2% D.15.6% 答案:A 解析: 根据外部融资需求量=(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基期销售额+新增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0,求得新增销售额=142.86万元,则内含增长率 =142.86/1000=14.3%。 2.某公司具有以下的财务比率:经营资产与销售收入之比为1.6,经营负债与销售收入之比为0.4,计划下年销售净利率为10%,股利支付率为55%,该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200万元,假设这些比率在未来均会维持不变,并且所有的经营资产和经营负债都会随销售的增长而同时增加,则该公司的增长销售增长到(),才无需向外筹资。 A.4.15% B.3.90% C.15.2% D.15.6% 答案: B 解析: 设销售增长率为g,因为 0=1.6-0.4-0.1*[(1+g) g]*(1-0.55),所以g=3.90%,当增长率为3.90%时,不需要向外界筹措资金。 3.某商业企业2005年预计全年的销售收入为2000万元,假设全年均衡销售,按年末应收账款计算的周转次数为8次,第三季度末预计的应收账款为300万元,则第四极度预计的销售现金流入为() A.500 B.620 C.550 D.575 答案: C 解析: 2005年年末应收账款=2008/8=250万元,由于假设全年均衡销售,所以,四季度预计销售收入=2000/4=500万元,四季度的预计销售现金流入=500+(300-250)=550万元 4、编制生产预算时,关键是正确的确定() A.销售价格B.销售数量C.期初存货量D.期末存货量 答案: D 解析: 由于预计销售量可以从销售预算中查到,预计期初存货量等于上期期末存货量,所以,编制生产预算时,关键是正确的确定期末存货量。 5、企业2004年的销售净利率为8%,总资产周转率为0.6次,权益乘数为2,留存收益比率为40%,则可持续增长率为() A.3.99% B4.08% C.5.14% D.3.45%

《小企业会计准则 第八章 利润

一、利润的构成 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一)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加上投资收益(或减去投资损失)后的金额。 前款所称营业收入,是指小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实现的收入总额。投资收益,由小企业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债券投资取得的利息收入和处置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取得的处置价款扣除成本或账面余额、相关税费后的净额三部分构成。 (二)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三)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净额。 【解读】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利润的构成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基本一致,只是不涉及“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项目,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同。 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利润的构成是: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与本准则差别较大。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要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小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小企业可以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将“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年度终了,应当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为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年末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

第八章利润分配管理

第八章利润分配管理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股份制企业利润分配的特点及股利政策制定的要求。企业的收益分配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活动。它与企业的投资策略和融资策略密切相关,对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股票价格影响巨大。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企业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和程序,理解不同股利政策的含义与适用性,能在实务中确定和运用恰当的股利政策。 【教学要求】 1. 理解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 2. 了解股利理论当中各个学说的含义 3. 掌握不同股利分配政策的含义 4. 应用剩余股利政策进行相关计算 5. 知晓股利支付的形式和程序 6. 熟悉股票分割的定义和用途 7. 理解股票回购的含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和不同股利分配政策的含义,应用剩余股利政策进行相关计算,掌握股利支付的形式和程序、股票分割的定义和用途以及股票回购的含义。 教学难点:不同股利分配政策的含义、应用剩余股利政策进行相关计算、股票分割的定义和用途、股票回购的含义。 【课时】4课时 第一节利润管理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财务关系极为复杂,为了持续经营和发展企业必须处理好各个方面的财务关系。企业如有盈利,则必然对收益进行分配,这就形成了我们的利润分配。 一、利润管理的意义 1、利润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2、利润是企业对社会作出贡献的来源 3、利润是企业对股东回报的源泉

4、利润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保障 二、利润分配的原则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按顺序分配的原则 按顺序分配的原则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确保企业债权人的收益;第二,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第三,确保国家的收益;第四,确保企业优先股股东的利益。 2、按比例分配的原则 按比例分配是指属于同一分配顺序的各项目之间的分配必须按比例进行。国家规定有比例的,按国家规定比例执行,没有规定比例的,应由企业规定合理的比例。 3、按政策分配的原则 资本收益分配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4、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做到后备有余 三、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根据我国《企业财务通则》及行业财务制度,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按下列顺序分配: (1)用于抵补被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违反税法规定的各项滞纳金和罚款。 (2)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后的10%提取。 (4)按规定计提公益金。公益金通常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后的5%--10%提取。 (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向投资者分配。企业当年无利润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企业向投资者分配多少利润,取决于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企业应根据法律规定、股东要求以及企业发展需要等诸方面因素加以确定。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提取公益金后,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①支付优先股股利。 ②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和使用。

利润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章利润管理制度 一、综合性公司的利润中心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办法制订利润中心有关的基本精神、组织原则、管理方式、资产划分及酬金分配等基本事项。 第二条本公司推行利润中心制度,旨在激励员工发挥自动自发精神,工作更加勤奋,使全体股东获得更多的投资报酬,勤奋的员工获得合理的酬金,借以提高敬业的精神,从而加速公司的成长与发展。 第三条利润中心制度的推行。各部(中心)均须制订必须完成的年度盈利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人员个人的能力,同时注重整体管理,这样就能发挥以公司为主体的团队精神。 第四条凡本公司所属单位人员,均依本准则制订的各项业务执行标准。 第二章组织原则 第五条本公司所属单位依产品类别分成若干部,以部为单独盈利的利润中心,依据董事会的决策,总经理的指示及董事会分配的盈利目标,经营该中心所属资材,执行盈利活动。 第六条各部设经理,负责该部投资的经营及业务的经营。 第七条部以下视业务需要设科,执行各项业务活动。 第八条总公司设秘书室、稽核室、人事室、电脑室、总务部、会计部、财务部,支援各利润中心的经营。 (1)秘书室统筹管理全公司文书收发及资料管理。 (2)稽核室专门分析各部的经营管理状况,研究更新的经营管理方式,协助各部提高其生产力,并协助推行年度经营计划,公司章则制度,各部室办事细则,及新产品开发投资计划的审核。 (3)人事室统一掌管全公司有关人事资料、考勤、招聘并支援协助各部的人力。 (4)电脑室掌管统计分析各部有关的经营统计资料。

(5)总务部统筹管理与规划全公司共同性的工作。 (6)会计部除统筹掌管与记载全公司的各类账务外,并按月分别提供各中心的资产负债及盈余损益等经营分析所必需的各项资料。 (7)财务部除掌管公司现金、证券等统收统支外,并协助各部的财务调度。 第三章管理方式 第九条总经理向董事长负责,执行董事会决议的公司年度投资报酬率目标。 第十条各部(中心)经理向总经理负责,指挥各利润中心,负责执行各该部的年度盈利目标,并负责该部财务的经营。 第十一条以部(中心)为盈利单位,以其资产负债计算其损益。 第十二条利润中心相互间物质的收缴、人力的支援,均视为内部交易,若某中心的索价高于外购价格时,其他中心可以请求某中心以外购价格让渡或自行外购。 第十三条各部(中心)为经营所需资金,可经总经理的批准后,向财务部贷款,利息计算如下。 (1)各部当月利息,以上月份流动资金账面余额的1%计算(依银行利息变动)。 (2)各部当年度累积盈余及累积亏损,亦并入流动资金计息。 (3)配合各部内营业计划实施,向银行专项贷款(限进口机器及外销贷款),依原贷款利息拨该中心使用。 第十四条各部(中心)的现金票据、存款、有价证券等均由财务部保管,内部交易用“内部往来”凭证。 第十五条会计部每月十五日前列报各部(中心)前月的资产负债及损益计算,供各部(中心)经理及总(副)经理经营参考,同时需列报各部的成本费用分析,供各部经理作管理措施的参考。 第十六条秘书室、稽核室、人事室、电脑室、总务部、会计部、财务部的费用预算分由各部(中心)依投资额(或服务)多少的比例,按月定额分摊。 第十七条各部除营业活动外,一切对外的承诺、签约及财务的借贷,均由总公司代表统筹办理。 第四章资产划分 第十八条各部(中心)成立之初,各部均依下列方式分配资产与负债。 (1)总公司的现金由各中心申请贷为周转金,账面划拨后,现金由财务部统一保管。 (2)设备依各部(中心)实际所需,划分给各部。 (3)材料、半成品、成品依实存量拨归各部(中心)。 (4)土地除各部占用及必需的空地处,划归财务部。以后各部使用时,计收租金或重新划归该部。

基础会计练习第八章

第八章会计报表 一、判断题 1、在资产负债表中,对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进行单独报告,这一做法实际上是明晰性原 则的体现。() 2、购入日至到期日在3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转换为已知现金的短期投资是现金等价物的主要标 志。() 3、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的多少,而与“利润表”中净利 润的大小无关。() 4、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反映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5、在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填列。() 6、内部报表一般不需要规定统一的格式,但外部报表通常有统一的格式和规定的指标体系。() 7、会计账簿是整个会计核算的中心环节,因此会计对外提供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会计账簿。() 8、编制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最终环节,报表报出后,会计工作就已经结束。() 9、会计报表中有重要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报表不能对外。() 10、按照报表的编制基础,可以将会计报表分为个别会计报表,汇总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 11、编制和披露会计报表的附注,可以促使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增进会 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12、在编制年度利润表时,应将本月栏改为上年数栏,并直接根据上年利润表的本年数栏内所列数 字填列。() 13、企业购入1个月到期的国债,会减少企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4、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保证会计数据正确、准确、完整就可以,一致性与可比性次之。() 15、企业的会计报表应当由企业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签名;设总会计师,还须由总会 计师签名。() 1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销售商品、接受劳务、分配利润等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 17、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所以它是动态报表。() 18、虽然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有些是根据账簿记录直接填列,有些是根据账簿记录计算填列,但 它们共同之处都是来源于账簿的期末余额。() 19、利润表中的项目,有些是根据损益类账户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20、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费”、“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均是根据有关账户即“应交税费”、 “应付股利”、“分配利润”记录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的。() 21、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金额应与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相吻合。() 2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23、建立现金流量表的理论依据是“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值增加额”。() 24、汇总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均是对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上报的会计报表汇总综合编制而成, 故两者的编制结果是相同的。() 25、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应经中华人们共和国政府批准的注册会计师验证和出具证明,方为有效会计 报表。() 参考答案:×√×√×√×××√√√××× ××√××√×√×√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静态报表的是() A资产负债表B现金流量表 C 利润表D利润分配表 2.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项目的数据直接来源于()

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浙江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浙江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利润分配行为,建立科学、持续、稳定的分配机制,增强利润分配的透明度,保证公司长远可持续发展,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浙江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以下简称“《公司章程》”),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制定利润分配政策特别是现金分红政策时,应当履行必要的决策程序。董事会应当就股东回报事宜进行专项研究讨论,详细说明规划安排的理由等情况。公司应当经过多种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电话、传真、邮箱、互动平台等)充分听取中小股东的意见,做好利润分配事项的信息披露工作。 第二章利润分配顺序 第三条公司应当重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制定持续、稳定的利润分配政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公司税后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1)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能够不再提取。 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 (2)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大会决议,还能够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 (3)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后所余税后利润,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东大会违反前款规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 (4)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参与分配利润。 第四条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可是,资本公积金将不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法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将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第三章利润分配政策 第五条利润分配的原则:公司股利分配方案应从公司盈利情况和战略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兼顾股东的即期利益和长远利

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模版

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第1章总则 第1条目的。 为强化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工作,确保在法定的原则下维护国家、股东和职工的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用于公司利润分配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2章利润构成 第3条公司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净收益。 第4条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扣除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后,再扣除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的差额。 第5条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差额。 第6条营业外净收益是指营业外收入扣除营业外支出后的差额。 第3章利润分配 第7条公司集中统一进行利润分配,各分公司无权进行利润分配。 第8条公司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应由董事会制定,报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公司董事会应在每年年底结账后,根据当年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提出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第9条公司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1. 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2.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3.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金50%时可不再提取。 4. 提取公益金。公益金应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5%~10%提取。 5.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提取和使用。 6. 支付股东股利。 第10条公司使用公积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必须符合规定用途并经董事会批准。 第11条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但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12条公司用公积金转增资本必须经股东大会批准,并依法办理增资手续,取得合法的增资文件。 第13条公司用公积金弥补亏损必须按董事会批准的数额转账。 第14条公司应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公司发展规划和近几年的盈利状况制定适当的股利政策。公司可选择的股利政策主要有:剩余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第15条股利政策应由董事会制定,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第4章附则 第16条本制度由财务部负责制定、修改和解释。 第17条本制度经总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生效。

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中通建设公司利润分配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利润分配管理工作,规范公司的利润分配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应按照公司章程规定制定具体利润分配办法。 第二章利润构成 第三条公司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净收益。 第四条营业利润是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扣除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差额)加其他业务利润,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及财务费用的差额。 第五条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差额。 第六条营业外净收益是指营业外收入扣除营业外支出后的差额。 第三章利润分配 第七条公司集中统一进行利润分配,各分公司无权进行利润分配。 第八条公司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应由董事会制定,报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公司董事会应在每年年底结账后,根据当年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提出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第九条公司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应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分配:(一)没收的财物损失,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 (二)弥补税前不能弥补的以前年废亏损。 (三)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金50%时可不再提取。 (四)提取公益金。公益金应按照税后利润扣除前两项后的5%至10%提取。 (五)支付优先股股利。

(六)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提取和使用。 (七)支付普通股股利。 第十条公司使用公积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必须符合规定用途并经过董事会批准。 第十一条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但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二条公司用公积金转增资本必须经股东大会批准,并依法办理增资手续,取得合法的增资文件。 第十三条公司用公积金弥补亏损必须按董事会批准的数额转账。 第十四条公益金只能用于集体福利设施,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五条公司应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公司发展规划和近几年的盈利状况制订适当的股利政策。公司可选择的股利政策主要有:(一)剩余股利政策; (二)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三)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 (四)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第十六条股利政策应由董事会制订,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制度由公司财务部拟定,报公司董事会批准后执行,其解释权、修改权归公司董事会。 第十八条本制度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收入与利润管理

收入与利润管理 13.1本标准所述收入是指公司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具体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13.2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公司销售商品时。应同时满足下述条件,方可确认为销售收入。 13.2.1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13.2.2公司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关联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经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13.2.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公司。 13.2.4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13.2.5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13.3劳务收入的确认。公司如果对外提供劳动服务。应在提供劳务交易完成时确认收入。确认的金额为从接受劳务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价款,确认的原则参照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对于一次就能完成或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在劳务完成时确认收入。劳务开始和完成时间分属于不同的会计年度,且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对该交易的结果做出可靠估计的,应按完工百分比确认收入。 13.4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它包括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形成的使用费收入,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租金,进行债券投资收取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等收入。它同时满足下述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3.4.1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公司。 13.4.2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13.5取得政府补助的确认。政府补助是指本公司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它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3.5.1本公司将所取得的用于构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界定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其余政府补助界定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A政府文件明确了补助所针对的特定项目的根据该项目的,预算中将形成资产的支出金额和计入费用的支出金额的相对比例进行划分,对该划分比例需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复核,必要时进行变更。 B政府文件中对用途仅作一般性表述,没有指明特定项目的,作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贴。 13.5.2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

第八章利润分配管理习题

第八章利润分配管理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适应于采用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的公司是( )。 A.盈利较高但投资机会较多的公司 B.经营比较稳定或正处于成长期的企业 C.盈利波动较大的公司 D.负债率较高的公司 2.某企业在选择股利政策时,以代理成本和外部融资成本之和最小化为标准。该企业所依据的股利理论是( )。 A.“在手之鸟”理论 B.信号传递理论 C.MM理论 D.代理理论 3.某公司现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每股面额 l元,资本公积元,未分配利润元;若按10%的比例发放股票股利并按市价折算未分配利润的变动额,公司未分配利润的报表列示将为( )。 A.元 B.元 C.元 D.元 4.下列哪种股利政策是基于股利无关论确立的( )。

A.固定股利比例政策 B.剩余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政策 D.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5.按照剩余股利政策,假定某公司资本结构是30%的负债资金,70%的股权资金,明年计划投资600万元,今年年末股利分配时,应从税后净利中保留( )万元用于投资需要。 A.180 B.240 C.360 D.420 6.公司采用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发放股利的好处主要表现为( )。 A.降低资金成本 B.维持股价稳定 C.提高支付能力 D.实现资本保全 7.某公司2007年年初的未分配利润为-50万元,当年的税后利润为500万元,2008年年初公司讨论决定股利分配的数额。预计2008年追加投资300万元。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为权益资本占40%,债务资本占60%,2008年继续保持目前的资本结构不变。按有关法规规定该公司应该至少提取10%的法定公积金。该公司采用剩余股利分配政策,则该公司最多用于派发的现金股利为( )万元。 A.380

利润分配管理

第十章利润分配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为借方余额50万元,当年净利润为100万元,则当年以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为() A、15万元 B、5万元 C、7.5万元 D、10万元 2、某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为贷方余额50万元,当年净利润为100万元,则当年以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为() A、15万元 B、5万元 C、7.5万元 D、10万元 3、某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盈余公积80万元,企业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最高限为(A、25万元B、50万元 C、40万元 D、55万元 4、可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再投资权益资金需要股利政策是() A、固定股利政策 B、剩余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5、能使股利与公司盈利紧密结合股利政策是()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6、属于影响股利分配法律因素是() A、资本保全限制 B、资产流动性 C、筹资能力 D、资本成本

7、下列不属于利润分配项目是() A、盈余公积 B、公益金 C、所得税 D、股利 8、制定股利政策时应考虑股东因素是() A、避税因素 B、筹资能力 C、投资机会 D、资本成本 9、要保持目标资本结构,应采用股利政策是() A、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B、固定股利政策 C、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D、剩余股利政策 10、影响股利政策企业因素有() A、避税考虑 B、资本积累限制 C、股权稀释 D、资产流动性 11、股票股利对企业好处是() A、如果股票价格不同比例下降,可增加股东财富 B、节约现金,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C、股东将分得股票股利出售,可获得避税上好处 D、可使股价下降,不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 12、领取股利权利与股票相分离日期是() A、股权登记日 B、除息日 C、股利宣告日 D、股利发放日)13、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从而树立公司良好形象,但与公司盈利脱节达到股利政策是()

企业收入的管理

企业收入的管理 《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七条规定:“投资者、经营者及其他职工履行本企业职务或者以企业名义开展业务所得的收入,包括销售收入以及对方给予的销售折扣、折让、佣金、回扣、手续费、劳务费、提成、返利、进场费、业务奖励等收入,全部属于企业。 企业应当建立销售价格管理制度,明确产品或者劳务的定价和销售价格调整的权限、程序和方法,根据预期收益、资金周转、市场竞争、法律法规约束等要求,采取相让的价格策略,防范销售风险。” [解读]本条是关于企业收入管理的规定。 (一)收入的构成 收入包括企业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以及投资者、经营者因履行职务或者以企业名义开展业务所取得的佣金、手续费、提成、返利等各项收入。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销售收入及业务收入,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告别需要强调的是,进出口企业在核算收入的实务中,出口销售收入按离岸价核算,进口成本按到岸价核算。如果出口合同确定

价格不是离岸价,应该将商品出口后由企业支付的运费、保险费、佣金冲减出口销售收入。 2.销售折扣,指企业根据客户付款时间或订货量的多少而给予的折扣以及给予老客户的价格优惠。销售折扣按折扣方式可以分为现金折旧和商业折扣。 现金折扣,是企业在销售过程中,为促进回款,给予的规定日期以前付款的客户在价款支付方面的优惠。由于这种折扣是在销售实现后的约定,履行该义务将导致企业应收账款的减少,它对于销售方来说是支出,但对于购货方来说是收入。 商业折扣,通常是企业在公布的价目单基础上给予客户一定百分比的价格折扣,又称之为“打折”。其折扣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企业仅将折扣给予经常订货的老客户,有些企业的客户订货量达到某一数量以后才给予一定的折扣,还有些企业需要统一规定市场零售价,折扣则是给予零售商的批零价差。商业折扣通常在企业真正实现销售前协商完成,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实现的收入或收到的货款已经是折扣后的款项。因此,商业折扣的金额不一定能明显反映出来,即其对销售收入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 3.销售折让,指企业在向客户交付商品后,因客户对交付商品的品种、规格或质量等不满意,经双方协商,客户接受商品,而企业在价格或者货款支付上给予一定比例或金额的减让。 4.使用费收入,指企业将货币资金或者除货币资金之外的其他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而取得的收入。通常,企业将资产租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