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流动相梯度的选择

流动相梯度的选择

流动相梯度的选择
流动相梯度的选择

.流动相的选择

常用做反相流动相的溶剂是甲醇和乙腈,甲醇有其性价比的优势,但是甲醇活性高,可能与某些样品发生反应,而且甲醇在低波长下有紫外吸收,会降低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乙腈虽然价格很高,毒性比甲醇大,但是洗脱能力比甲醇强,很少与样品发生反应,用作流动相系统压力要比甲醇低很多,且截止波长比甲醇低20nm,增加了检测出在低波长下才有吸收的杂质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一般倾向于多用乙腈,少用甲醇。但是有时候样品峰形不好或者分离不好,更换溶剂试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不同的溶剂提供不同的选择性。

对流动相的优化主要在水相上下功夫,水里可以加酸、加碱、加盐,从而改善峰形、提高分离度。流动相里加碱的情况比较少,主要还是加酸,常用的酸有磷酸、三氟乙酸、甲酸、乙酸、高氯酸、甲基磺酸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磷酸和三氟乙酸,磷酸在低波长下没有紫外吸收,而三氟乙酸在低波长下有,但是三氟乙酸易挥发而磷酸不行,所以单纯做液相,低波长下磷酸最合适,三氟乙酸有吸收,运行梯度时基线漂移很严重,而做液质就要考虑首选三氟乙酸了,近些年还比较流行加甲酸或乙酸。一般情况下这几种酸没有太大区别,我们更多的是考虑通过加酸改变流动相的pH值,从而改善样品的分离度和峰形。下面两图是流动相的pH值改变对一组样品分离和峰形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

1)流动相pH值改变可以改变样品的保留时间和分离度;

2)流动相pH值改变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样品出峰的先后顺序;

3)流动相pH值改变可以改变样品的峰高,即可以调整峰形。

相同进样量样品峰越高则意味着峰形越好,从图中可以看出多数样品在低pH值下峰形都比中性要好,这个主要是由色谱柱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色谱柱主要都是硅胶基质,现有的填料处理工艺无法将硅胶上残余的硅羟基全部去除,硅羟基会造成样品峰拖尾,一般认为硅羟基的pKa在3.5到4.5之间,低pH值能帮助抑制硅羟基的活性,减

小拖尾,从而改善峰形,提高分离度。水溶液中添加0.1%(体积)的磷酸或者三氟乙酸其pH值大概在2左右,用作流动相正好抑制硅羟基的活性,所以开发液相分析方法时流动相首选水加0.1%的磷酸,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做优化。

在单独用酸不行的时候就要考虑使用缓冲盐,缓冲盐的选择原则是:简单、稳定、缓冲能力强、配制简单,需要调pH值时要有相应的酸或碱。常用的缓冲盐是磷酸盐,主要是钾盐和钠盐,再有就是醋酸盐,常用的盐浓度在10~20mM左右。以前因为色谱柱填料生产工艺的问题,往往需要在流动相里添加三乙胺来减少拖尾,但是三乙胺对色谱柱的寿命有很大影响,现在新的色谱柱都不再需要了。流动相里有时会需要调节pH值到碱性,具体pH要视色谱柱的耐受范围而定,常用NaOH、KOH溶液或氨水做为调节缓冲盐溶液碱性pH的试剂,也可以往水里单独添加氨水做碱性流动相。

在缓冲盐做流动相时,出峰太早、峰形很差、相似结构的化合物峰因为拖尾或峰型太宽而不能达到基线分离时,可以考虑使用离子对试剂,常用的离子对试剂主要是各种烷基磺酸钠和四丁基铵盐,但是流动相里使用离子对试剂时,系统需要的平衡时间长,样品保留时间不是很稳定,因为离子对试剂的背景吸收基线会很差,且做完样品后需要长时间清洗,所以我们尽量不使用离子对试剂。

使用缓冲盐时要注意流动相混合以后盐可能析出的问题和盐背景吸收导致基线漂移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流动相里添加醋酸铵以后,在低波长下梯度变化时基线下降非常严重,严重影响对含量较小杂质的

准确定量,可以考虑在乙腈里加入10%的水,水中预先加入10倍水溶液浓度的缓冲盐,这样梯度中A、B两项盐的浓度相同,可以避免基线漂移严重的问题。

原料药一般结构式比较大,分子构成比较复杂,开发分析方法时用水加磷酸效果可能效果不好,通常还要求最少尝试2和6.5两个pH值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并依据结果对流动相进行pH优化,如效果不理想再进一步尝试其它缓冲盐溶液。开发中间体或者IPC的分析方法时可以根据经验酌情简化流动相的选择过程。

3.梯度的优化

梯度优化主要是通过调节流动相的起始比例和梯度的斜率来调整样品的保留时间,优化样品的分离度。下图是梯度中有机相起始比例的变化对一组样品分离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机相起始比例越小,样品保留时间越长,随着梯度的改变,样品出峰的先后顺序也有可能改变。我们做梯度优化时主要调整梯度的起始比例和斜率。现在的色谱柱或者采用了新的封端工艺,或者内嵌极性基团,耐水的能力都比较高。在酸性条件下很多化合物都以离子形式存在,极性较大,为了提高样品的分离度,尽量使用大比例的水做梯度的起始。对于添加缓冲盐的流动相要注意梯度变化过程中流动相组成改变时不能有盐析出。

对于水加0.1%磷酸的流动相,开始时可以采用95%的水做起始,以95%的有机相结束,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在梯度最后用大比例的有机相冲洗几分钟,以保证把小极性的杂质洗脱下来,防止样品残留到下一针。梯度的斜率一般采用凹线型的先小后大,梯度变化先慢后快,在

此基础上再对梯度进行优化。

使用缓冲盐溶液的梯度水相起始比例一般要从10~20%开始,为了防止盐析出,在梯度最后避免用纯的有机相做冲洗,梯度斜率采用恒定的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方法运行的情况对梯度进行调整。

一般一个API的样品采集的时间控制在40~50分钟左右,样品出峰在15~20分钟左右比较好,如果有极性非常小的杂质存在可以在最后加一段时间的大比例有机溶剂冲洗色谱柱,最后再设置10分钟左右的重新平衡时间。中间体和IPC的样品分析方法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减半或者时间更短。

4.波长的选择

做分析方法开发需要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做色谱峰纯度检查和选择检测波长,通过色谱峰纯度检查来保证主峰里没有掩盖其它杂质,做纯度检测对波长选择的要求比较简单,原则是把尽量多的杂质在色谱图上体现出来。很多杂质只有在低波长下才有紫外吸收,所以我们选择尽可能低的波长,乙腈的截止波长在190~195nm,用乙腈做流动相检测波长可以选择在210~220nm。也有公司要求分别选取产品紫外吸收最强的波段和210~220nm两个波段做对比,哪个纯度低以哪个为准,这样可以更严格的控制产品的质量。

二、分析方法验证

为了保证分析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以证明分析方法符合检测的目的和要求,这就是分析方法验证。从本质上讲,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测项目

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方法验证在质量控制上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只有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才能用于药品生产的分析检测,方法验证是制订质量标准的基础。方法验证内容包括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定量限、耐用性和系统适用性等,检测目的不同验证要求也不尽相同。

1.专属性

专属性是指分析方法能够将产品和杂质分开的特性,也称为选择性。对于纯度检测,可在标准品中加入产品中的已知杂质,或者直接用粗品,考察产品峰是否受到杂质的干扰,对于过程跟踪,可用反应体系样品来考察有没有其它的杂质干扰。必要时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或者质谱检测器进行色谱峰纯度检查。一般要求产品和杂质之间的分离度大于2.0。

2.线性

线性是在设定的范围内,检测结果与样品中原料或产品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的程度。线性是定量检测的基础,需要定量检测的项目都需要验证线性。一般用贮备液经过精密稀释,或分别精密称样,制备得到一系列被测物质的浓度(5个以上),按浓度从小到大运行序列,以峰面积和浓度的函数作图,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计算,考察分析方法的线性。

3.范围

范围指在能够达到一定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线性时,样品中被分析物

的浓度区间。简单的说,范围就是分析方法适用的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最大值和最小值。需要定量检测的分析方法都需要对范围进行验证,纯度检测时,范围应为测试浓度的80%~120%。

4.准确度

准确度是指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的程度,所以也叫做真实度,需要定量得分析方法均需要验证准确度。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对于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标准品或符合要求的原料药进行测定,必要时可与另一个已建立准确度的方法比较结果。

5.精密度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同一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进行一系列检测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取样检测次数应至少6次。

精密度可以从三个层次考察: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

a、重复性是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较短时间间隔内,由同一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一般是用100%浓度水平的样品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b、中间精密度:同一实验室,在日期、分析人员、仪器等内部条件改变时,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c、重现性:指不同实验室之间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6.检出限

检出限是指样品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检测到的最低量,不需要准确定量。检出限体现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检出限的测定可以通过对一系

列已知浓度被测物的试样进行检测,以能准确、可靠检出被测物的最小浓度来确定,也可把已知浓度样品的信号与噪声信号进行比较,以信噪比为3:1时的浓度确定检出限,一般要求能够达到进样浓度的0.05%。

7.定量限

定量限是指样品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检测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需要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定量限体现了分析方法灵敏定量检测的能力。检测需要严格控制含量的杂质,必须考察方法的定量限,以保证杂质能够被准确定量。一般以信噪比为10:1时相应的浓度或进样量来确定定量限。

8.耐用性

耐用性是指测定条件发生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耐用性主要表明方法的抗干扰能力,主要的变动因素包括:流动相的组成、流速和pH值、色谱柱、柱温等。经试验,应说明小的变动能否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以确保方法有效。

9.系统适用性试验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主要依赖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色谱柱,在做方法验证时,有必要将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流动相与实验操作、待测样品等一起当作完整的系统进行评估,并将系统适用性作为分析方法的组成部分,系统适用性便是对整个系统进行评估的指标。一般系统适应性的要求为:分析方法能够达到0.05%的检出限,主峰的拖尾因子

0.5

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是一个整体,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先开发分析方法,经过适当的优化以后再做方法验证,验证的部分内容在分析方法开发时就要做,比如说分析方法的专属性验证。分析方法验证并非必须验证所有的内容,只要注意验证内容充分,足以证明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就可以了,如杂质限度检测一般只需要验证专属性和检出限,而精密度、线性、定量限等涉及定量测定的项目,则不需要验证。

有时需要对分析方法进行全面或部分的再验证。当原料药合成工艺发生改变时,可能引入新的杂质,杂质检查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的专属性就需要再进行验证,以证明有关物质检查方法能够检测新引入的杂质,且新引入的杂质对主成份的含量测定应无干扰。当分析方法发生部分改变时,如检测波长发生改变,则需要重新进行检测限、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等内容的验证,以证明改变后的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

液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经验

一.关于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中分析波长的选择一般来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你的分析目的,也就是你的目标组分是什么,是主要组分还是杂质组分。 2、确定目标组分之后,一般选择目标组分的特征波长。按照朗伯-比尔定律来说只有在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才可以和浓度成正比关系。 3、确定了特征吸收波长之后,根据灵敏度的不同来选择是选择最灵敏度线还是选择次灵敏度线。有时有的组分灵敏度过高,会造成标准曲线的弯曲,所以要选择次灵敏度线。 4、确定了吸收波长之后,根据样品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定量方法。 二.最好是246nm,甲醇,乙腈等吸收都在190左右了,210距离太近,仪器平衡时间常是当然的了,如果选用210,环境一定要稳定才行啊。 不知道你是怎样定量,其他物质在246处是否都出峰呢? 三.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干扰过大,选择肩峰位置的吸收波长是可行的,很多文献就是这么处理的。 四.不知道你使用的流动相有哪些成分,经常使用的甲醇乙腈和水在此波长下是没有紫外吸收的,我经常使用210nm这个波长测定物质含量.在低波长基线不大稳,干扰比较大的情况我也遇到过,在低波长下好多物质都有吸收,经常出现很多未知峰.有的检测器氘灯使用一段时间后,在低波长下检测也会出现上述情况,换到高波长基线就好许多.我觉得你应该再去系统的尝试一下. 五.要求最佳吸收波长做,但不一定是最大吸收波长,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六.DAD收集200-400(700)nm全部数据,分别进空白和标准样品,三维谱图可以清晰地帮助你选择吸收波长。原则是:干扰物吸收尽量小,目标物尽量吸收尽量大! 推荐 326nm 276nm 同时采集不就可以啦,分别能得到分辨率高的色谱图!只要标准样品和试样在同样的采集参数下测试,对于结果的测定没有什么影响!

HPLC流动相的选择

题目:HPLC流动相的选择 来源:中国化学化工论坛 主要内容:主要讲了在进行HPLC时,对流动相的选择及各流动相对样品处理的要求。 液相色谱的柱子通常分为正相柱和反相柱。正相柱以硅胶为柱,或是在硅胶表面键合-CN,-NH3等官能团的键合相硅胶柱;反相柱填料主要以硅胶为基质,在其表面键合非极性的十八烷基官能团(ODS)称为C18柱,其它常用的反相柱还有C8,C4,C2和苯基柱等。另外还有离子交换柱,GPC柱,聚合物填料柱等。 一、反相色谱柱的选择 1.柱子的pH值使用范围 反相柱优点是固定相稳定,应用广泛,可使用多种溶剂。但硅胶为基质的填料,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流动相的pH范围。一般的C18柱pH值范围都在2-8,流动相的pH值小于2时,会导致键合相的水解;当pH值大于7时硅胶易溶解;经常使用缓冲液固定相要降解。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色谱柱入口处会塌陷。同样填料各种不同牌号的色谱柱不尽相同。如果流动相pH较高或经常使用缓冲液时,建议选择pH范围大的柱子,例如戴安公司的Acclaim柱pH 2-9或Zorbax的pH 2-11. 5的柱子。 2.填料的端基封尾(或称封口) 把填料的残余硅羟基采用封口技术进行端基封尾,可改善对极性化合物的吸附或拖尾;含碳量增高了,有利于不易保留化合物的分离;填料稳定性好了,组分的保留时间重现性就好。如果待分析的样品属酸性或碱性的化合物,最好选用填料经端基封尾的色谱柱。 3.戴安公司Acclaim柱子介绍—极性封尾C16固定相柱 戴安公司有28种类型的柱子,Acclaim反相柱填料高纯,金属含量极低,完全封尾。PH 2-9范围内兼容,低流失,高柱效。尤其是2003年推出的Acclaim 极性封尾C16柱,是最先商品化的磺酰氨-O链接键的色谱柱,具极低的硅羟基活性,能在极性溶剂甚至100%水的条件下长期使用。对酸性和碱性化合物有极为尖锐的好的色谱峰形,与现有的一流色谱柱相比有好的立体选择性。 二、液相色谱柱的使用 色谱柱在使用前,最好进行柱的性能测试,并将结果保存起来,作为今后评价柱性能变化的参考。在做柱性能测试时要按照色谱柱出厂报告中的条件进行(出厂测试所使用的条件是最佳条件),只有样,测得的结果才有可比性。 但要注意:柱性能可能由于所使用的样品、流动相、柱温等条件的差异而

液相色谱流动相基础知识-扫盲篇

液相色谱流动相基础知识-扫盲篇 一、液相色谱流动相的性质要求 一个理想的液相色谱流动相溶剂应具有低粘度、与检测器兼容性好、易于得到纯品和低毒性等特征。 选好填料(固定相)后,强溶剂使溶质在填料表面的吸附减少,相应的容量因子k降低;而较弱的溶剂使溶质在SPME填料表面吸附增加,相应的容量因子k升高。因此,k值是流动相组成的函数。塔板数N一般与流动相的粘度成反比。所以选择流动相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流动相应不改变填料的任何性质。低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和排阻色谱填料会计考试有时遇到某些有机相会溶胀或收缩,从而改变色谱柱填床的性质。碱性流动相不能用于硅胶柱系统。酸性流动相不能用于氧 化铝、氧化镁等吸附剂的柱系统。 ②纯度。色谱柱的寿命与大量流动相通过有关,特别是当溶剂所含杂质在柱上积累时。 ③必须与检测器匹配。使用UV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下应没有吸收,或吸收很小。当使用示差 折光检测器时,应选择折光系数与样品差别较大的溶剂作流动相溶剂瓶,以提高灵敏度。 ④粘度要低(应<2cp)。高粘度溶剂溶剂瓶会影响溶质的扩散、传质,降低柱效,还会使柱压降增加,使 分离时间延长。最好选择沸点在100℃以下的流动相。 二、液相色谱流动相的pH值 采用反相色谱法分离弱酸(3≤pKa≤7)或弱碱(7≤pKa≤8)样品时,通过调节流动相的pH值,以抑制样品组分的解离,增加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并改善峰形的技术称为反相离子抑制技术。对于弱酸,流动相的pH值越小,组分的k值越大,当pH值远远小于弱酸会计考试的pKa值时,弱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对弱碱,情况相反。分析弱酸经济师样品时,通常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弱酸,常用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1%醋酸溶液;分析弱碱样品时,通常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弱碱,常用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30mmol/L 三乙胺溶液。 注:流动相中加入有机胺可以减弱碱性溶质与残余硅醇基的相互网上培训作用,减轻或消除峰拖尾现象。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机胺(如三乙胺)又称为减尾剂或除尾剂。 三、液相色谱流动相的选择 在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中,溶剂的洗脱能力直接与它的极性相关。在正相色谱中,溶剂的强度随极性的增强而增加;BR>正相色谱的流动相通常采用烷烃加适量极性调整剂。

选择决策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选择决策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1)悲观原则,或称小中取大原则,由伍尔德提出;(2)乐观原则,或称大中取大原则,由赫威兹提出;(3)最小遗憾原则,或称大中取小原则,由萨凡奇提出。 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模型 一、浴盆模型: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面于三个阶段:(1)早期失效;(2)偶然失效;(3)耗损失效。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实践证明,“浴盆模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提醒人们在,在政策早期失效时,不要为早期失效率一时较大的现象所迷惑,而应着重于失效的质的分析。切忌轻易地修改政策,造成政策不稳定。早期失效过程是难以避免的,除非分析结果确系政策本身错误,否则轻率改变政策必然引起振荡。在偶然失效时,要不断采取追踪检查,提出新措施,修正原方案,尽可能地使这一时期延长。而在耗损失效时,失效率反映政策老化的程度,要抓紧机会,做好政策创新,必须及时制定出新政策,取而代之。 二、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在众多研究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中,美国学者T.B史密斯所提出的模型具有较大影响。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要素。史密斯模型与已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它三个因素。人们习惯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想化政策的制定上,似乎政策执行是简单地照章办事,不太注意目标群体,更少考虑到执行机构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践证明,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对政策执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政策执行组织及其成员政策实施会涉及到多个组织和多层政府,但大致分为三类:初始的政策制定者(中心)执行层官员(外围)政策所指向的团体与个人(目标群体) 政策对象是直接的大范围内的政策利益得失者。公共政策对他们的作用,以及他们对公共政策的反作用同时存在。 政策环境原则上说狭义的政策环境是指政策制定系统外的一切与之想关的因素,他们是决定或影响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总和。 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及作用 一、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过程,除了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执行外,还需要对政策实施以后的效果进行判断,以确定政策的价值,并及时反馈。这种活动就是公共政策评价。它由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所组成:(1)规范,即确定公共政策评价得以进行的标准;(2)信息,即惧有关评价对象的各种信息;(3)分析,即评价者运用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政策的价值做出判断,得出结论。分析是公共政策评价最基本的活动;(4)建议,即对未来的公共政策实践提出建议,以决定现有的公共政策是否继续实行、修改或是终结,是否要采取新的公共政策。 关于公共政策评价的含义,基本上有三种观点:主要是对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价;对公共政策全过程的评价;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评价的着眼点应是政策效果,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选择 流动相 流动相的性质要求:一个理想的液相色谱流动相溶剂应具有低粘度、与检测器兼容性好、易于得到纯品和低毒性等特征。 流动相选择 1:由强到弱:一般先用90%的乙腈(或甲醇)/水(或缓冲溶液)进行试验,这样可以很快地得到分离结果,然后根据出峰情况调整有机溶剂(乙腈或甲醇)的比例。2:三倍规则:每减少10%的有机溶剂(甲醇或乙腈)的量,保留因子约增加3倍,此为三倍规则。这是一个聪明而又省力的办法。调整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各个峰的分离情况。 3:粗调转微调:当分离达到一定程度,应将有机溶剂10%的改变量调整为5%,并据此规则逐渐降低调整率,直至各组分的分离情况不再改变。 选择流动相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流动相应不改变填料的任何性质。低交联度的离子交换树脂和排阻色谱填料有时遇到某些有机相会溶胀或收缩,从而改变色谱柱填床的性质。碱性流动相不能用于硅胶柱系统。酸性流动相不能用于氧化铝、氧化镁等吸附剂的柱系统。②纯度。色谱柱的寿命与大量流动相通过有关,特别是当溶剂所含杂质在柱上积累时。③必须与检测器匹配。使用UV检测器时,所用流动相在检测波长下应没有吸收,或吸收很小。当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时,应选择折光系数与样品差别较大的溶剂作流动相,以提高灵敏度。④粘度要低(应<2cp)。高粘度溶剂会影响溶质的扩散、传质,降低柱效,还会使柱压降增加,使分离时间延长。最好选择沸点在100℃以下的流动相。⑤对样品的溶解度要适宜。如果溶解度欠佳,样品会在柱头沉淀,不但影响了纯化分离,且会使柱子恶化。⑥样品易于回收。应选用挥发性溶剂。 流动相的pH值 采用反相色谱法分离弱酸(3≤pKa≤7)或弱碱(7≤pKa≤8)样品时,通过调节流动相的pH值,以抑制样品组分的解离,增加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并改善峰形的技术称为反相离子抑制技术。对于弱酸,流动相的pH值越小,组分的k值越大,当pH值远远小于弱酸的pKa值时,弱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对弱碱,情况相反。分析弱酸样品时,通常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弱酸,常用50m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1%醋酸溶液;分析弱碱样品

如何选择流动相

流动相的调节是搞液相分析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液相水平高低的度量,每一种液相都有影响它的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问题就容易解决。欢迎大家讨论。一则可以为新手传播知识,二则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先开个头:常用的是化学键合相色谱,分离 中性化合较简单,主要是调节溶剂强度,可从有机相的比例合种类两个方面入手,例如:有机相占的比例大,出峰就早。分离酸碱化合物就就复杂一点,增加了添加剂,明白了添加剂的作用,然后从溶剂,酸碱性,添加剂等方面入手。问题就容易解决。 液相色谱采用键合硅胶可以分离绝大多数的分析物质,针对不同化学性质的单体采用不同的键合硅胶,现在有什么十八烷、氨基柱、氰基、苯基太多了,再加上不同流动相也就是加入不同的抑制剂可以测许多成分,比如:酸性的可以用十八烷加入酸,加缓冲盐;碱性物质可以加缓冲盐,以个人来讲用离子对的形式较多,并且效果也很好,现在分析生物碱是比较难做的,我现在就有一个难题,就说盐酸水苏碱吧,在低波长的吸收,UV是不行了,用蒸发光检测器,但是分离又成了问题,我试了十八烷,氨基柱、氰基、都不理想,并且用过日本的shodex(C18)柱PH9-10不好。不好做呀,在郁闷中………………… 如用反相色谱柱时,一般先改变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再考虑改变pH值,酸 性物质将pH值调低,碱性物质将pH值调高;如两者都无效,可考虑加入离子 对试剂,如庚烷磺酸钠用于(碱性药物) 我觉得溶剂过滤器抽滤时抽走一部分有机相使保留时间相差较大。 其实流动相的调节也是很难的,一个条件下来是非常的不易呀,从查文献到,条件成熟,有一次我做麻黄就是二个月呀,最后才定下来,现在的水苏碱又是一个大头,现在为什么生物碱这样的难做呢,柱前衍生我是考虑过,但对柱子是有影响的,同时处理也麻烦。对于流动相的抽滤对测定是没什么影响的,一个稳定的条件,是不计较那一点损失的,如果抽滤对于测定的影响非常之大这个条件是不稳的。现在的流动相在检验所比例是可调的,但酸碱不变,所以我个人认为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耐用性一定要好。有高手的话对我的水苏碱给一点意见 一. 反相HPLC中的溶剂优化:1.首先应调整k’值:强溶剂→20%递减→选择合适的溶液强度,使得k’在1~20(tR:3~35min)。一种方法是首先试用一种可能过强的流动相,在后面的试验中逐渐减小溶剂强度以增大k’。当所有谱峰符合1<k’<20的范围时,从溶剂强度的观点来说,其流动相已接近最佳了。(观察待分离组分的分离度)。(反相色谱——溶剂极性弱洗脱能力强,组分k’减小)。另一种方法是首次用梯度洗脱试验。通过这一实验,有可能估计出使样品的k’值符合1<k’<20范围的大概溶剂成分。2.改变选择性(á):根据分子间作用力将溶剂分组。不同组的溶剂选择性不同,根据溶剂分组改变溶剂种类即可改变选择性。二. 离子对HPLC中的溶剂优化: 离子对色谱法是分离离子,或可电离的分子的一种色谱技术。关于离子对色谱的机理,至今仍不

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与方法

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与方法 供应链上游企业的活动对决定供应链的柔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今的经济环境充满了竞争性和不确定性。客户的需求总在不断变化,企业对市场反应速度的要求越来越快,相应地,制造商的产品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的多变性,许多企业采用了敏捷制造、精益生产等创新性战略以实现生产的柔性化。然而单纯依靠制造商的能力来强化供应链的柔性是不够的,供应链上游企业的活动对决定供应链的柔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既然供应商的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制造商应该如何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以提高自身的柔性呢? 与供应商建立联盟 供应商选择战略是制造商采用的、评价和筛选可以满足自身需要的供应商的战略。近年来,国外很多制造企业都制定了供应商选择战略,他们致力于供应群的整合,仅仅与少数有资质的供应商建立联盟关系,并运用供应商的优势和技术来支持自己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从而有效地管理了采购和供应。 供应商选择的重要性源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准时制生产 的趋势导致制造商选用的供应商数量减少;其次,由于资源稀缺,供需双方需要更好沟通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再次,许 多企业邀其供应商参与到他们早期的产品研发阶段,以使自己能够更好地为客户带来价值。 供应商选择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集中在 供应商选择标准上,另一方面集中在供应商选择方法上。 对供应商选择研究最早、影响也最大的是Dickson G.W.(1966)。它通过分析170份对美国采购经理协会的采购代 理人和采购经理的调查结果,得到了23项供应商绩效评价标准。Dickson认为,“质量、成本和历史配送水平是供应商选择最重要的3个标准。”自Dickson之后,大量的学者对供应商 的选择准则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Hatherall (1988)对

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的类型和流动相的选择方法_徐红

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柱的类型和流动相的选择方法The Choicing W ays of Chromatographic Colum n and Mobil Phase about HPLC 徐 红 侯 健 (新疆昌吉州产品质量检验所,新疆昌吉831100) 摘 要: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核心是色谱柱。另外,流动相对改善分离效果也有重要的辅助效应。色谱柱的关键内容是制备出高效的填料。现代高效液相色谱填料多使用键合固定相。色谱柱的填充技术直接影响柱效的发挥。在研究制定一个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时,选择适宜的流动相也很重要。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色谱柱;填料;流动相;溶剂 色谱柱的关键内容是制备出高效的填料。这些填料装成的色谱柱既要有好的选择性,又要有高的柱效。要提高柱效是现代高效液相色谱的又一重要问题。所以填料和装柱技术是关键问题。 现代高效液相色谱填料多使用键合固定相,其固定相膜很薄,因而大大提高了柱效。高效液相色谱填料的基质有以下几种:(1)全多孔硅胶。现代高效液相色谱填料绝大多数用键合的方法把活性基团接枝到基质上,全多孔硅胶是使用最为普遍的基质。全多孔硅胶的孔径有三种类型:①微孔全多孔硅胶,孔径<2nm;(2)中孔全多孔硅胶,孔径<50nm,>2nm;(3)大孔全多孔硅胶,孔径>50nm。高效液相色谱填料使用中孔和大孔全多孔硅胶,在分离低分子量的混合物时,选择(6~15)nm孔径的全多孔硅胶,其比表面相当于(500~200)m2/g。在分离合成聚合物或生物大分子时,要使用(15~100)nm的全多孔硅胶。如果使用<2nm的全多孔硅胶,色谱峰就会拖尾。(2)其他金属氧化物基质。由于硅胶有一些缺点:在碱性介质中(pH>8)不稳定;在孔隙中大分子扩散困难,降低柱效;硅胶表面上的剩余硅羟基有离子交换作用。为此近年来用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钍和氧化钛作为高效液相色谱填料的基质有很大的H PLC应用前景。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有以下几种:(1)硅胶表面键合或涂渍各种聚合物。(2)其他氧化物表面上涂渍聚合物。(3)无孔单分散填料。(4)有机高聚填料。(5)灌注色谱填料。(6)手性固定相填料。 色谱柱的填充技术直接影响柱效的发挥。如果色谱柱填充不好,如填料颗粒之间不均匀、不密实,就会使涡流扩散项增加,导致柱效下降。高效液相色谱柱的性能主要决定于固定相填料,但是色谱柱的填充好坏也有很大的影响。填充色谱柱的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种,一般大颗粒的(如外径>20nm)可以用干法填充;一般小粒径的填料宜用湿法填充。湿法填充也称作匀浆法,即用密度和填料相近的液体或混合液作分散介质,用超声波处理此浆液,然后用高压泵快速压入色谱柱管中,这样就可以制备出高效的色谱柱。 在研究制定一个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时,选择适宜的流动相也很重要。在选择流动相溶剂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溶剂的物理性质,其次要考虑溶剂对所要分离样品的容量因子,最后是所使用的溶剂要有分离能力。用作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溶剂,首先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容易得到;(2)适合于所用的检测器;(3)纯净、有一定的惰性;(4)无毒、使用安全;(5)对所分离的样品有一定的溶解性能。 下面介绍选择流动相的要点: (1)首先要考虑溶剂对检测器的适应性。 高效液相色谱在多数情况下要使用紫外检测器,所以必须考虑所用溶剂在紫外波段的吸收。如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要考虑溶剂的折光率。 (2)溶剂的活性 有许多溶剂可能与样品发生反应,或在某些固定相的存在下产生聚合,他们就不能作为流动相使用。 (3)溶剂的沸点和粘度 溶剂的沸点和粘度密切相关,低沸点的溶剂通常其粘度也低。通常选用沸点高于柱温(20~50)℃、粘度不大于5×10-4Pa.S的流动相。 (4)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溶剂的极性 在分配色谱和吸附色谱中,溶剂的极性是用混合溶剂的比例来调节的,一个极性强的溶剂和一个极性弱的溶剂经过适当的混合可以得到一定极性的混合溶剂。 (5)溶剂的选择性和溶剂的分类 选择流动相的极性能使被分离样品的分配容量在1~5之间,这时如果有两个或几个色谱峰重叠,可以通过调节溶剂的选择性来解决。 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是高效液相色谱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富玉,陈能武.高温液相色谱的原理及研究进展.中国测试技术, 2006(3)36. 作者简介:徐红,女,副高级工程师,所长。工作单位:新疆昌吉州产品质量检验所。通讯地址:831100新疆昌吉市健康西路17号。 侯健,新疆昌吉州产品质量检验所(昌吉831100)。 收稿时间:2009-10-16   10 《计量与测试技术》2010年第37卷第2期

流动相的选择

本人最近在做三甲基-喹噁啉二羧酸,但在用甲醇和水(水分别含5%和10%的甲酸),乙肼水做流动相,都没有分开,峰形呈严重拖尾,都是这样,各位大侠能否给点建议,最好应有点依据。谢谢! 分析一个样品,不是一拿来就试着用各种流动相来分离,而是首先要分析样品着手。是否为高分子化合物、粘度大、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分子、有些或全部的样品成分是否可电离(根据这样条件可选择色谱柱、流动相、柱温、流速、离子对试剂、是否需要预处理等等)...... 具体分析:首先应了解样品的溶解性质,判断样品分子量的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分子结构及分析特性,最后再选择HPLC的分离模式,以完成对样品的分析。 样品的溶解度,由样品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的大小,初步判断样品是非极性化合物还是极性化合物,进而推断用非极性溶剂戊烷、己烷、庚烷等,还是极性溶剂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醇、乙腈等来溶解样品,并通过实验判断。 若样品溶于非极性溶剂,表明样品为非极性化合物,通常可以选吸附色谱法或正相分配色谱法、正相健合色谱法进行分析。苦样品溶于极性溶剂或相混溶的极性溶剂,表明样品为极性化合物,通常选用反相分配色谱法或更为广泛应用的反相键合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若样品溶于水相,可首先检查水溶液的pH值,若呈中性为非离子型组分,常可用反相(或正相)键合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若pH呈弱酸性,可采用抑制样品电离的方法,在流动相中加入硫酸、磷酸调节pH=2~3,再用反相键合相色谱法进行分析。若pH呈弱碱性,则可向流动相中加入阳离子型反离子,再用离子对色谱法进行分析。若pH呈强酸性或强碱性,则可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由于除去固定相中的离子对试剂较慢,当改变流动相时,有时需要长时间的平衡;再由于离子对试剂纯度问题,使离子对中的基线波动问题和干扰问题现象比较常见。 优化条件在于最终色谱图中能产生出最多可分开的谱峰。了解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知道是否存在酸或碱,当流动相的pH值=混合物的平均pKa值或接近时,可能会使分离较好。先优化K;随着容量因子的增加,谱峰会展宽,峰形变矮。(当所有谱峰符合1<K;<20的范围时,其流动相已接近最佳了;再α(≥1.05);最后优化N,不同微粒的柱子均有一个最佳流速,流速再高会降低N值;如果降低流速,则会增加工作时间,但分离度会更好。当流动相粘度增加时,N值也将降低;因此尽可能使用低粘度的溶剂。用最小RS法,另加常识(数一下峰!),在大多数情况下将是最佳方案。 至于谱峰拖尾影响因素是很多的,可解决的办法有: 在缓冲不好或离子强度过低的分离中,也会出现保留值重现性差和峰拖尾。增加缓冲浓度(与样品大小相匹配)能大大改善此情况。 柱子变得严重拖尾,甚至出现双峰,通常是进口滤板发生了部分堵塞或柱进口处出现塌陷(可将空隙填满接着反相冲洗柱子)。柱子出现峰展宽、拖尾则标志着样品中有保留性极强的“污物”在柱子的进口处堆集起来。样品在柱子上超载能引起峰展宽、拖尾(或伸舌)。通常减少进样量或提高检测器灵敏度。 早出的峰拖尾最甚是仪器存在柱外效应的最好佐证。要排除柱外效应,这不用我来说了吧! 分析酸性或碱性组分,一般必须采用缓冲液流动相。流动相中无缓冲液,样品组分在柱内形成谱带的哪一部分会引起流动相pH增加或降低,样品组分改变了电离程度,产生峰拖尾。缓冲液除了能改变峰形外,还能改变峰的保留。一般用中等偏高的浓度有利于减少峰拖尾(0.05~0.1mol/L)。 可加适量的修正剂!

各种流量计选型的原则和方法

一、流量计选型的原则 选择流量计的原则首先是要深刻地了解各种流量计的结构原理和流体特性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 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及考察周边的环境条件进行选择。也要考虑到经济方面的因素。一般情况下,主要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选择: ①流量计的性能要求; ②流体特性; ③安装要求; ④环境条件; ⑤流量计的价格。 1、流量计的性能要求 流量计的性能方面主要包括:测量流量(瞬时流量)还是总量(累积流量);准确度要求;重复性;线性度;流量范围和范围度;压力损失;输出信号特性和流量计的响应时间等。 (1)测流量还是总量 流量测量包括两种,即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比如对分输站管道的原油属于贸易交接或石油化工管道进行连续配比生产或生产流程的过程控制等需要计量总量,间或辅以瞬时流量的观察。在有的工 作场所对流量进行控制则需配备瞬时流量测量。因此,要根据现场计量的需要进行选择。有些流量计比如容积式流量计,涡轮流量计等,其测量原理是以机械计数或脉冲频率输出直接得到总量,其准确 度较高,适用于计量总量,如配有相应的发讯装置也可输出流量。电磁流量计、超声流量计等是以测量流体流速推导出流量,响应快,适用于过程控制,如果配以积算功能后也可以获得总量。 (2)准确度 流量计准确度等级的规定是在一定的流量范围内,如果使用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或比较窄的流量范围内,比如,仅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此时其测量准确度会比所规定的准确度等级高。如用涡轮流量计计量油品装桶分发,在阀门全开的情况下使用,流量基本恒定,其准确度可能会从级提高到级。 用于贸易核算、储运交接和物料平衡如果要求测量准确度较高时,应考虑准确度测量的持久性,一般用于上述情况下的流量计,准确度等级要求为级。在这样的工作场所一般是现场配备计量标准设备(比如体积管),对所使用的流量计进行在线检测。近几年由于原油的日趋紧张和各单位对原油计量的高要求,对原油计量提出实行系数交接,即除了每半年对流量计进行一次周期检测后,贸易交接双方协商每1个月或2个月对流量计进行检定确定流量系数,每天根据流量计计量的数据与流量计流量系数计算出数据进行交接,以提高流量计的准确度,也称为零误差交接。 准确度等级一般是根据流量计的最大允许误差确定的。各制造厂提供的流量计说明书中会给出。 一定要注意其误差的百分率是指相对误差还是引用误差。相对误差为测量值的百分率,常用“%R' 表示。引用误差则是指测量上限值或量程的百分率,常用“%FS'。许多制造厂说明书中并未注明。比如,浮子流量计一般都是采用引用误差,电磁流量计有的型号也有采用引用误差的。 流量计如果不是单纯计量总量,而是应用在流量控制系统中,则检测流量计的准确度要在整个系统控制准确度要求下确定。因为整个系统不仅有流量检测的误差,还包含有信号传输、控制调节、操作执行等环节的误差和各种影响因素。比如,操作系统中存在有2M右的回差,对所采用的测量仪 表确定过高的准确度(级以上)就是不经济和不合理的。就仪表本身来说,传感器与二次仪表之间的准确度也应该适当相配,比如说设计出来未经实际标定的均速管误差如在土%-± 4%之间,配上% % 高准确度的差压计就意义不大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检定规程或制造厂说明书中对流量计所规定的准确度等级指的是其流量计的最大允许误差。但是由于流量计在现场使用时受环境条件、流体流动条件和动力条件等变化的影响,将会产生一些附加误差。因此,现场使用的流量计应是仪表本身的最大允许误差和附加误差的合成,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有时候可能现场的使用环境范围内的误差会超过流量计的最大允许误差。 (3)重复性

选择分销商的原则与方法

如何选择分销商 当目标市场购买者众多、分布面又广的时候,不少生产厂商会发现自身的销售力量、资金以及分销经验有限,需要借助于市场上专业销售机构来实现商品分销,于是就提出了联合分销商,开拓分销渠道的任务。 不少生产厂商已经发现联合分销商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分销商有不同类型,企业形象、声誉和市场影响力也有很大差别,而且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采购政策,要找到合适的分销商并不容易。分销渠道拓展,成为企业经营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问题的关键在于,联合分销商不是为了一笔买卖,而是要“结亲"——商品分销的战略伙伴或合作者,在分销渠道中形成相对应的社会分工或引起分销渠道结构的重组。这种分销渠道结构通常能够影响到分销成本,影响到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能否及时、准确地转移到消费者手上,也影响到消费者和最终用户心目中的产品定位。选择分销商的重要性使不少企业感到压力。那么如何选择分销商呢? 一、选择分销商的原则 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说明了这样一个基本道理,明确选择分销商的目标和原则,并且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全面了解每一个将被选择的分销商的情况,是选择分销商的起点和前提条件。明确目标是选择分销商的前提之一。这里有两个层次的目标要加以区分:第一个层次为基本目标,即选择中间商,建立分销渠道

要达到什么分销效果。第二个层次为手段目标,即要建立怎样的分销渠道,它在实现第一层次目标的过程中应当发挥什么作用。建立分销渠道的目标明确之后,这些目标就被转换成选择分销商的原则,成为指导分销商选择工作的纲领。一般来说,应遵循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l.把分销渠道延伸至目标市场原则。这是建立分销渠道的基本目标,也是选择分销商的基本原则。企业选择分销商,建立分销渠道,就是要把自己的产品打入目标市场,让那些需要企业产品的最终用户或消费者能够就近、方便地购买,随意消费。根据这个原则,分销经管人员应当注意所选择的分销商是否在目标市场拥有其分销通路(如是否有分店、子公司、会员单位或忠诚的二级分销商).是否在那里拥有销售场所(如店铺、营业机构)。 2.分工合作原则。即所选择的中间商应当在经营方向和专业能力方面符合所建立的分销渠道功能的要求。尤其在建立短分销渠道时,需要对中间商的经营特点及其能够承担的分销功能严格掌握。一般来说,专业性的连锁销售公司对于那些价值高、技术性强、品牌吸引力大、售后服务较多的商品,具有较强的分销能力。各种中小百货商店、杂货商店在经营便利品、中低档次的选购品方面力量很强。只有那些在经营方向和专业能力方面符合所建分销渠道要求的分销商,才能承担相应的分销功能,组成一条完整的分销通路。 3.树立形象的原则。在一个具体的局部市场上,显然应当选择那些目标消费者或二级分销商愿意光顾甚至愿意在那里出较高价格购买商品的分销商。这样的分销商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具有较好的形象,能够烘托并帮助建立品牌形象。 4.共同愿望和共同抱负原则。联合分销商进行商品分销,不单是对生产厂商、对消费者有利,对分销商也有利。分销渠道作为一个整体,每个成员的利益来自于

HPLC流动相选择

液相色谱的柱子通常正相柱和反相柱。正相柱以硅胶为柱,或是在硅胶表面键合-CN,-NH3等官能团的键合相硅胶柱;反相柱填料主要以硅胶为基质,在其表面键合非极性的十八烷基官能团(ODS)称为C18柱,其它常用的反相柱还有C8,C4,C2和苯基柱等。另外还有离子交换柱,GPC柱,聚合物填料柱等。本文重点介绍反相色谱柱的选择和使用: 一、反相色谱柱的选择 1.柱子的PH值使用范围 反相柱优点是固定相稳定,应用广泛,可使用多种溶剂。但硅胶为基质的填料,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流动相的PH范围。一般的C18柱PH值范围都在2-8,流动相的PH值小于2时,会导致键合相的水解;当PH值大于7时硅胶易溶解;经常使用缓冲液固定相要降解。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色谱柱人口处会塌陷。同样填料各种不同牌号的色谱柱不尽相同。如果流动相PH较高或经常使用缓冲液时,建议选择PH范围大的柱子,例如戴安公司的Acclaim 柱PH 2-9或Zorbax的PH 2-11. 5的柱子。 2.填料的端基封尾(或称封口) 把填料的残余硅羟基采用封口技术进行端基封尾,可改善对极性化合物的吸附或拖尾;含碳量增高了,有利于不易保留化合物的分离;填料稳定性好了,组分的保留时间重现性就好。如果待分析的样品属酸性或碱性的化合物,最好选用填料经端基封尾的色谱柱。 3.戴安公司Acclaim柱子介绍—极性封尾C16固定相柱 戴安公司有28种类型的柱子,Acclaim反相柱填料高纯,金属含量极低,完全封尾。PH 2-9范围内兼容,低流失,高柱效。尤其是2003年推出的Acclaim极性封尾C16柱,是最先商品化的磺酰氨-O链接键的色谱柱,具极低的硅羟基活性,能在极性溶剂甚至100%水的条件下长期使用。对酸性和碱性化合物有极为尖锐的好的色谱峰形,与现有的一流色谱柱相比有好的立体选择性。(下图是Acclaim极性封尾C16柱和市售极性封尾一流色谱柱分离酸性化合物谱图的比较) 二、液相色谱柱的使用 色谱柱在使用前,最好进行柱的性能测试,并将结果保存起来,作为今后评价柱性能变化的参考。在做柱性能测试时要按照色谱柱出厂报告中的条件进行(出厂测试所使用的条件是最佳条件),只有样,测得的结果才有可比性。 但要注意:柱性能可能由于所使用的样品、流动相、柱温等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1、样品的前处理 a、最好使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b、使用预处理柱除去样品中的强极性或与柱填料产生不可逆吸附的杂质。

采矿方法的原则和方法选择

采矿方法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在分析研究矿床地质条件、岩石力学数据,矿山设备材料供应情况、有关矿石加工资料等开采技术经济因素之后,即可根据上述基本要求选择采矿方法。 采矿方法选择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采矿方法初选;第二步,技术经济分析;第三步,技术经济比较. 在采矿方法选择的实践中,主要是根据类似条件矿山的实践经验,采用类比法进行采矿方法方案选择和比较。在一般情况下,在初选几个方案之后,经过第二步技术经济分析,便可选出适合的采矿方法。只有当经过技术经济分析之后,仍然难分优劣的2~3个采矿方法中,才进行第三步的技术经济比较,最后选出最优采矿方法. 1采矿方法初选 根据采矿方法选择的原则和基本要求,提出一些技术上可行的采矿方法方案. (1)全面系统地分析矿石和围岩稳固性,有条件时进行矿床的稳固性分类,根据不同的稳固性类型分别进行采空区允许体积、矿体和围岩允许暴露面积评价。同时可辅助以岩石力学数值计算方法进行采场稳定性分析。 (2)根据矿床地质条件,按采矿技术要求,对矿体的倾角、厚度、矿石品位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类,确定不同类型的比重,分别选择不同采矿方法方案。 (3)根据上述分类资料和参考下表选出技术上可行的采矿方法方案。

表根据矿岩稳固性、矿体厚度和倾角,可能采用的采矿方法

--

--

-- 2采矿方法的技术经济分析 2。1 技术经济分析 对初选的采矿方法方案,要确定其主要结构参数、采准切割布置和回采工艺,绘制采矿方法方案的标准图,参照类似条件矿山的实际资料,选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初选的各种采矿方法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技术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矿块生产能力;(2)矿石贫化率;(3)矿石损失率;(4)采矿工人劳动生产率;(5)采准工作量及时间;(6)主要材料消耗,特别是木材、水泥的消耗;(7)采出矿石直接成本;(8)方案的优缺点. 除了分析对比上述指标外,还应考虑到方案的安全程度、作业条件、灵活性、对开采条件变化的适应性,以及回采工艺的繁简程度等.有时还得考虑与采矿方法有关的基建工程量和基建投资等因素。 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要掌握在具体条件下,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其一是某项指标的差值较大;其二是某项指标对该矿山起着主导作用。 分析哪些指标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这样才能选择适合具体开采条件的采矿方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流动相的选择技巧

流动相的选择技巧 常用做反相流动相的溶剂是甲醇和乙腈,甲醇有其性价比的优势,但是甲醇活性高,可能与某些样品发生反应,而且甲醇在低波长下有紫外吸收,会降低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乙腈虽然价格很高,毒性比甲醇大,但是洗脱能力比甲醇强,很少与样品发生反应,用作流动相系统常用做反相流动相的溶剂是甲醇和乙腈,甲醇有其性价比的优势,但是甲醇活性高,可能与某些样品发生反应,而且甲醇在低波长下有紫外吸收,会降低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乙腈虽然价格很高,毒性比甲醇大,但是洗脱能力比甲醇强,很少与样品发生反应,用作流动相系统压力要比甲醇低很多,且截止波长比甲醇低20nm,增加了检测出在低波长下才有吸收的杂质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一般倾向于多用乙腈,少用甲醇。但是有时候样品峰形不好或者分离不好,更换溶剂试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不同的溶剂提供不同的选择性。 对流动相的优化主要在水相上下功夫,水里可以加酸、加碱、加盐,从而改善峰形、提高分离度。流动相里加碱的情况比较少,主要还是加酸,常用的酸有磷酸、三氟乙酸、甲酸、乙酸、高氯酸、甲基磺酸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磷酸和三氟乙酸,磷酸在低波长下没有紫外吸收,而三氟乙酸在低波长下有,但是三氟乙酸易挥发而磷酸不行,所以单纯做液相,低波长下磷酸最合适,三氟乙酸有吸收,运行梯度时基线漂移很严重,而做液质就要考虑首选三氟乙酸了,近些年还比较流行加甲酸或乙酸。一般情况下这几种酸没有太大区别,我们更多的是考虑通过加酸改变流动相的pH值,从而改善样品的分离度和峰形。 相同进样量样品峰越高则意味着峰形越好,从图中可以看出多数样品在低pH值下峰形都比中性要好,这个主要是由色谱柱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色谱柱主要都是硅胶基质,现有的填料处理工艺无法将硅胶上残余的硅羟基全部去除,硅羟基会造成样品峰拖尾,一般认为硅羟基的pKa在3.5到4.5之间,低pH值能帮助抑制硅羟基的活性,减小拖尾,从而改善峰形,提高分离度。水溶液中添加0.1%(体积)的磷酸或者三氟乙酸其pH值大概在2左右,用作流动相正好抑制硅羟基的活性,所以开发液相分析方法时流动相首选水加01.%的磷酸,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做优化。 在单独用酸不行的时候就要考虑使用缓冲盐,缓冲盐的选择原则是:简单、稳定、缓冲能力强、配制简单,需要调pH值时要有相应的酸或碱。常用的缓冲盐是磷酸盐,主要是钾盐和钠盐,再有就是醋酸盐,常用的盐浓度在10~20mM 左右。以前因为色谱柱填料生产工艺的问题,往往需要在流动相里添加三乙胺来减少拖尾,但是三乙胺对色谱柱的寿命有很大影响,现在新的色谱柱都不再需要了。流动相里有时会需要调节pH值到碱性,具体pH要视色谱柱的耐受范围而定,常用 NaOH、KOH溶液或氨水做为调节缓冲盐溶液碱性pH的试剂,也可以往水里单独添加氨水做碱性流动相。 在缓冲盐做流动相时,出峰太早、峰形很差、相似结构的化合物峰因为拖尾或峰型太宽而不能达到基线分离时,可以考虑使用离子对试剂,常用的离子对试剂主要是各种烷基磺酸钠和四丁基铵盐,但是流动相里使用离子对试剂时,系统

麻醉方法选择基本原则

麻醉方法选择基本原则 麻醉选择取决于病情特点、手术性质和要求、麻醉方法本身的优缺点,应以麻醉者自身的基础知识与临床经验,以及设备与监测条件等方面因素来取舍。各种麻醉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还可因个体差异、具体病情以及操作熟练程度和临床经验的差异而出现效果上的差别。麻醉方法选择的总原则是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来满足手术的要求,尽量选择对病人最为有利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但有些危重病人却只能在麻醉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最简单的手术,因此,麻醉的选择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病人情况 手术病人的各自情况是麻醉选择最主要的依据,包括性别、年龄、体重、精神、心理和一般健康状况,情绪与合作程度,拟手术治疗的疾病与重要合并症及其严重程度、重要脏器功能现状。例如,婴幼儿或学龄前儿童不能配合,只能选择全麻或基础麻醉下辅助各种阻滞麻醉;对老年病人的麻醉选择,主要取决于全身状况。若病人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而需行上腹部手术,可以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结合较浅的全身麻醉,并行气管内插管来管理呼吸较为稳妥;对尿毒症病人行急症手术,则考虑局麻或神经阻滞麻醉。如病人情绪异常紧张,无疑全麻较为合适;但其原则是选择对身体影响最小而稳妥的麻醉方法。如肥胖病人在仰卧位即有明显通气不足的表现,则实施气管内插管全麻应是较好的麻醉选择。还应对病人的意愿给予充分考虑,个别病人要求全麻,有的病人拒绝全麻,如果没有麻醉方面的禁忌证又能满足手术要求,则应满足病人的意愿,没有必要说服病人接受其不愿接受的麻醉方法。如果病人有某种麻醉的禁忌证,则只能选用其适宜麻醉方法。 第二节手术方面 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术者的特殊要求与技术水平等,选择适宜的麻醉方法。如腹部手术需要良好的肌肉松弛,可以考虑椎管内麻醉,也可选择全麻;如果作胸腔镜手术,需要术侧肺萎陷以便于操作,则宜插双腔导管行单肺通气;小儿面部及口咽腔手术,以气管内插管全麻较非插管者安全。术者还可从手术需要或手术习惯而提出某些要求,只要不违反原则而又足以做到,应尽量予以满足;对估计技术难度较大、术时较长者,选择全麻更为合

高效液相色谱法习题答案

第二十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思考题和习题 1.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的主要异同点。 相同点:均为高效、高速、高选择性的色谱方法,兼具分离和分析功能,均可以在线检测不同点: 分析对象及范围流动相的选择操作条件 GC 能气化、热稳定性好、且沸 点较低的样品,占有机物的20% 流动相为有限的几种“惰 性”气体,只起运载作用,对 组分作用小 加温常压操作 HPLC 溶解后能制成溶液的样品, 高沸点、高分子量、难气化、离 子型的稳定或不稳定化合物,占 有机物的80% 流动相为液体或各种液 体的混合。它除了起运载作用 外,还可通过溶剂来控制和改 进分离。 室温、高压下进行 2.何谓化学键合相常用的化学键合相有哪几种类型分别用于哪些液相色谱法中 采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固定液键合在载体表面上,所形成的填料称为化学键合相。优点是使用过程不流失,化学性能稳定,热稳定性好,适于作梯度淋洗。 目前常用的Si-O-Si-C型键合相,按极性分为非极性,中等极性与极性三类。①非极性键合相:常见如ODS键合相,既有分配又有吸附作用,用途非常广泛,用于分析非极性或弱极性化合物;②中等圾性键合相:常见的有醚基键合相,这种键合相可作正相或反相色谱的固定相,视流动相的极性而定:③极性键合相:常用氨基、氰基键合相,用作正相色谱的固定相,氨基键合相还是分离糖类最常用的固定相。 3.什么叫正相色谱什么叫反相色谱各适用于分离哪些化合物 正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小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用于分离溶于有机溶剂的极性及中等极性的分子型物质,用于含有不同官能团物质的分离。 反相色谱法: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色谱法。用于分离非极性至中等极性的分子型化合物。4.简述反相键合相色谱法的分离机制。 典型的反相键合色谱法是用非极性固定相和极性流动相组成的色谱体系。固定相,常用十八烷基(ODS或C18)键合相;流动相常用甲醇-水或乙腈-水。非典型反相色谱系统,用弱极性或中等极性的键合相和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流动相组成。 反相键合相表面具有非极性烷基官能团,及未被取代的硅醇基。硅醇基具有吸附性能,剩余硅醇基的多寡,视覆盖率而定。对于反相色谱的分离机制目前,保留机制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属于分配色谱,另一种认为属于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的作用机制是假设混合溶剂(水十有机溶剂)中极性弱的有机溶剂吸附于非极性烷基配合基表面,组分分子在流动相中与被非极性烷基配合基所吸附的液相中进行分配。吸附色谱的作用机制可用疏溶剂理论来解释。这种理论把非极性的烷基键合相,看作是在硅胶表面上覆盖了一层键合的十八烷基的"分子毛",这种"分子毛'有强的疏水特性。当用水与有机溶剂所组成的极性溶剂为流动相来分离有机化合物时,一方面,非极性组分分子或组分分子的非极性部分,由于疏溶剂作用,将会从水中被"挤"出来,与固定相上的疏水烷基之间产生缔合作用,其结果使组分分子在固定相得到保留。另一方面,被分离物的极性部分受到极性流动相的作用,使它离开固定相,减小保留值,此即解缔过程,显然,这两种作用力之差,决定了分子在色谱中的保留行为。一般说来,固定相上的烷基配合基或被分离分子中非极性部分的表面积越大,或者流动相表面张力及介电常数越大,则缔合作用越强,分配比k'也越大,保留值越大。不难理解,在反相键合相色谱中,极性大的组分先流出,极性小的组分后流出。 5.离子色谱法、反相离子对色谱法与离子抑制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范围有何区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