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问答题整理

生物问答题整理

生物问答题整理
生物问答题整理

高三复习—问答题

必修1

第1章走进细胞

1、什么是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①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②多细胞生物→各种分化的细胞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③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3、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哪些层次?是否所有的生物都具有这些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不是(如:单细胞生物无系统、器官、组织;植物无系统)。

4、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

5、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基础是?遗传与变异的基础是?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代谢;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6、病毒的结构与生殖特点是?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的核酸通常是一种DNA或RNA分子;

病毒增殖的培养需在活细胞中。

7、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注意事项是?

使用: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为止。

注意事项:①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时,要注意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②在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8、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倍数小;高倍镜的视野小,通过的光少,放大倍数大

9、在视野内有一异物,若要判断异物在何处,采取的措施有那些?①

①转动物镜;②移动装片;③换用物镜

10、调节视野亮度的措施有?调反光镜和光圈

1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是?

12、蓝藻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

13、细胞学说的内容是?

所有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14、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15、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是?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

16、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对你有哪些启示?

科学发现是有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

C、H、O、N、P、S等,主要元素是指在细胞中起重要作用的元素,可以是大量元素也可以是微量元素。

2、人体细胞在干重和鲜重状态下哪种元素含量最大?分别是C和O元素

3、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有哪些?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4、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5、怎样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常常通过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6、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乙液:0.05g/ml的CuSO4)与

双缩脲试剂(A液:0.1g/mlNaOH,B液:0.01g/ml的CuSO4)的使用方法区别是什么?

斐林试剂中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需水浴加热;

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A液1ml,摇匀,再加入B液4滴;

7、脂肪鉴定中50﹪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

8、氨基酸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上。

9、不同食物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同,要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平时在饮食上我们需注意什么?

饮食要多样化、不偏食,保证必需氨基酸的摄入。

10、为什么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在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担当重要的作用,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DNA与RNA有什么异同?

五碳糖和碱基种类的不同(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碱基有T,而RNA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有U无

T)

12、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与遗传信息有什么关系?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生物的遗传信息

13、细胞中的糖类有什么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4、细胞中的脂质主要有哪几类?作用是?有脂肪、磷脂、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脂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并维持第二性征的发育;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

15、动物冬眠时靠体内什么物质提供能量,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

动物在冬眠前大量取食获得营养,有相当多的部分转化为脂肪储存。

16、水在细胞中的作用是?

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①细胞内生化反应的良好溶剂;

②运输营养和废物;

③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

17、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含量大小与细胞的代谢活动的关系?

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细胞代谢活跃,生长迅速;

结合水比例增加时,细胞代谢强度下降,细胞及生物体的抗寒、抗热、抗旱性则会提高。

18、为什么细胞中的无机盐含量很少,作用却很重要?

许多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①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②维持细胞的酸碱和渗透压平衡。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及其他生物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基本骨架是什么?

答: 组成成分: 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基本骨架: 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什么有关?细胞膜上与识别功能相关的物质是什么?

答: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识别功能:糖蛋白

3.细胞膜的功能有哪些?其中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哪3种?

答: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2)相连两个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

胞.(3)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

4.生物膜系统包含哪些膜结构?功能是什么?

答: 构成成分:核膜和细胞膜,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功能:(1)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许多化学反应的进行.

(3)把各种细胞器分开,使细胞内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不会相互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

有序的进行.

5.哪些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细胞器或细胞结构?此过程需要能量吗?

答:胰岛素,抗体和消化酶等都是分泌蛋白。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此过程需要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6.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分别是?

答: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7.哪些实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细胞的吞噬作用,变形运动及细胞分裂中膜的分割

8.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答:成分:纤维素和果胶.作用;保护和支持

9.请比较主要细胞器的机构和功能

答: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程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2、叶绿体:只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类囊体薄膜

上)上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3、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与蛋白质, 脂质的合

成有关,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4、液泡:单层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

透吸水.

5、高尔基体:单层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7、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脱水缩合成多肽链从而形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10.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不具

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11.细胞器的相关总结:

1.产生水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

2.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3.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和线粒体.

4.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

5.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6.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液泡.

7.含核酸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

12.细胞核的结构包括哪些?细胞核的功能是什么?

答: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双层膜,上面有核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和染色质

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13.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区别是什么?

答:染色质和染色体是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

14.用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实验中,叶绿体本身是绿色的不用染色,而线粒体用什么试剂染色?

答:健那绿染液,它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蓝绿色.

15.观察叶绿体时为什么选用藓类的叶或黑藻的叶?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

肉为什么?

答:因为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菠菜叶下表皮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

16.注意实验过程中临时装片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的状态,为什么?

答:因为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

17.观察线粒体用什么材料?

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比较

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 水,气(二氧化碳,氧气等),脂溶性的物质(甘油,乙醇,苯,脂

肪酸等)

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等

2.发生渗透现象必需满足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的两侧具有浓度差

3.动物细胞发生渗透现象是怎样满足这两个条件的?

答: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膜的两侧具有浓度差.

4.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要发生渗透现象是怎样满足这两个条件的?

答.由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所构成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和外界溶液具有一定的浓度差.

5.质壁分离是指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植物细胞表现出什么现象?在什

么情况下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表现出什么现象?

答: 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1)有大液泡(2)有细胞壁;

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质壁分离产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质壁分离时表现出的现象:液泡缩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

满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液浓度

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液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6.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7.细胞膜上的糖被的作用有哪些?答: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7.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什么?答:胞吞(内吞)、胞吐(外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1.什么是新陈代谢?什么是细胞代谢?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与代谢最为密切的两种物质是ATP和酶。

2.什么是酶?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作用场所:细胞内外都可以)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也有少数是RNA(由DNA转录过来)。

3.什么是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4.酶有哪些特性?酶为什么这么娇气?

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5.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反应速率

温度 PH 值 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没有变.高温,强酸强碱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不可恢复;而低温使酶是活,可以恢复。 6.为什么说酶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

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高效率的进行,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效率高得多;细胞内化学反应需要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等温和条件下进行,而无机催化剂常常辅助以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下才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 7.什么是ATP ?

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ATP 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 被称为高能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8.同样是储存能量的分子,ATP 与葡萄糖具有不同的特点,请概括出ATP 具有哪几个特点?

储能少,一分子ATP 只约为一分子葡萄糖的1/94;ATP 所含的是活跃的化学能而葡萄糖分子所含的是稳定的化学能,葡萄糖中的化学能只有转变成ATP 中的才能被利用。 9

10.ATP 与

ADP ATP 也越快。

12.ATP 13.何谓呼吸作用?

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 的过程。

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 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呼吸作用。 14.细胞呼吸的反应式?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 6H 12O 6 + 6O 2 6CO 2 + 6H 2O + 能量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 6H 12O 6 2C 2H 5OH (酒精)+ 2CO 2 + 少量能量

或 C 6H 12O 6 2C 3H 6O 3(乳酸)+ 少量能量

17.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18.无氧呼吸产物不同取决于什么?

决定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乳酸;植物:除甜菜块根,马铃薯块茎和玉米胚等其余为酒精)19.有氧呼吸的生物是否一定有线粒体?

不一定,如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有些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蓝藻)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20.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

2:环境CO

2

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21.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哪些?

(1)作物栽培: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中耕松土等。

(2)粮油种子贮藏:干燥、低温(不能过低),低氧

(3)水果、蔬菜,鲜花保鲜:低温,低氧(高CO2/N2),低湿

(4)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使有机物向着人们需要的器官积累,常把下部变黄的已无光合能力,仍然消耗养分的枝叶去掉,使光合作用的产物更多的转运到有经济价值的器官中去。

(5)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无氧呼吸

(6)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7)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8)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9)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10)酿酒:先通气后密封

22.某些生理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1)种子萌发:有机物减少,种类增加,水分吸收

(2)土豆发芽:有机物减少,种类增加

(3)胚胎发育:有机物总量减少,DNA总量增加,单个细胞体积减小,总体积开始基本不变

(4)鲜奶制成酸奶(发面):总能量减少,有机物种类增加,营养价值升高

2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关计算?

(1)不消耗O

2

,释放CO

2-

----------只进行无氧呼吸

(2)酒精量等于CO

2

------------------只进行无氧呼吸

(3)CO

2

释放量等于O

2

吸收量-----只进行有氧呼吸

(4)CO

2

释放量大于O

2

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多余的CO

2

来自无氧呼吸

(5)酒精量小于CO

2

释放量--------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多余的CO

2

来自有氧呼吸

24.何谓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5.光合色素分类?

叶绿素a (

蓝绿色)最多

(最宽)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b (黄绿色)最慢

色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最快最少(最窄)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黄色)什么颜色玻璃透什么光

26.实验中几种化学试剂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无水乙醇用于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层析液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3)二氧化硅用于充分研磨

(4)碳酸钙用于防止色素被破坏

27.叶绿体的功能是什么?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28.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光合作用的指标是光合速度。光合速度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米叶面积吸收CO

2

毫克数表示,一般测定光合速度的方法都没有把叶子的呼吸作用考虑在内,测到的是净的光合作用速度,而总的光合作用速度还要加上呼吸速度,关系式是:

总的光合作用速度=净的光合作用速度+呼吸速度

一般习题当中,通常告知净的光合量(如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同时也告知呼吸量(如在黑暗中测得的数据),而要求求的是总的光合量(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释放的氧气)。

(1)光照

光合作用是一个光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光合速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但超过一定范围之后,光合速度的增加转慢,直到不再

增加,这是因为光照促进的是光反应过程,而暗反应的能力(CO

2

、酶的

催化效率等)是有限的。光强与光合速度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注:a点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CO

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

2

量相等。

b点表示光合作用速度到达饱和点。

虚线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实线曲线表示阳生植物。

(2)二氧化碳

CO

2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它的浓度高低影响了光合作

用暗反应的进行。在一定范围内提CO

2浓度能提高光合速,CO

2

浓度

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光合作用速度不再增加,这是因为光反应的产物有限。CO

2

浓度与光合速度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注:实践为C

3植物光合速度,虚线为C

4

植物光合速度。C

4

植物比C

3

植物对CO

2

的利用率高。

(3)温度

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是由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而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温度与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实则上就像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最适温度。

(4)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例如:

N:是构成叶绿素、酶、ATP、NADP+等的元素。

P:是构成ATP、NADP+等的元素。

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

(5)水分

水分是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缺乏时可使光合速度下降。

(6)日变化

白天进行光合作用,一般是中午较高,但在炎热的夏季,中午光合作用速度下降,出现“午休”现象。29.植物正常绿叶上下表面颜色一样深吗?为什么?

不一样,上表面颜色深,下表面颜色浅,因为上表面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含量多,下表面海绵组织疏松,含叶绿体少。

30.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萨克斯: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一半爆光与另一半遮光),因变量为颜色变化。

恩格尔曼:自身对照,自变量为光照(照光处与不照光处;黑暗与完全暴光),因变量为好氧菌的分布。

鲁宾和卡门:相互对照,自变量为标记物质(H

218O 与C18O

2

),因变量为O

2

的放射量

普里斯特利:缺少空白对照,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31.增强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哪些?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2)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3)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5)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6)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32.光合作用的过程?

33.C

3

和C

5

的变化规律?

CO

2

减少,C

3

减少,C

5

增加光照减弱,C

3

增加,C

5

减少

3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

C

6

H

12

O

6

和O

2

光合作用有氧呼吸

CO

2

和H

2

O

35.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什么?

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和固定的能量是整个生物界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基础。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的最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36.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的主要区别?

自养生物:可将CO

2

、H

2

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

2

、H

2

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第六章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癌变专题

1.细胞增殖是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共同点:都有DNA复制)

无丝分裂: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过程:核的缢裂,接着是细胞的缢裂(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

和染色体(形态)而得名。例蛙的红细胞。

原核细胞,如细菌:二分裂。(不属无丝分裂)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①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 ②受细胞核控制范围限制 2. 什么是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分裂间期的特点: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主要变化为:

前期:(1)核仁解体、核膜消失(2)形成纺锤体(3)出现染色体。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1)纺锤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由细胞板形成新细胞壁。

要点: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 分子。复制后,一个染色体上有两个DNA 分子,分别位于两个染色单体上。当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原来的一个染色体成为两个染色体。

染色体有两种形态,细丝状的染色质形态和短粗的染色体形态。染色体在前期高度螺旋化,转变为

34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按下列方式进入到其后的生命活动状态: 受精卵-------→多个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 (单个细胞多次有丝分裂) (经细胞分化) (正常体细胞)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

异的过程。是持久性变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干细胞具有分裂、分化能力)

理解:①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②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

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③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

(2)细胞的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的潜能。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和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细胞核具有。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生殖细胞仍有较高的潜在全能性,植物体细胞具全能性,动物体细胞全能性受到限制,但细胞核具全能性(核移植)

细胞全能性的基础:细胞内含有该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 (3)细胞衰老特征: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②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③色素在细胞内积累;④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细胞衰老原因:

自由基学说; 端粒学说

(4)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意义:对于生物个体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5)细胞的癌变: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不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外因: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砷、煤焦油等;致癌病毒。

由于致癌因子作用下,使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存在的原癌基因从抑制状态转化为激活状态所致。

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激活

癌细胞特征:(1)能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及相互比较

※细胞凋亡、坏死与癌变的比较

5.干细胞及其医学上应用

1、概念: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发育潜能的原始细胞,机体内的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都是由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

2、类型

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

3、应用:为器官移植提供新的思路,为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根治带来希望。 6.减数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

中期: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向两极移动 末期: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减少一半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同有丝分裂

后期:

末期:

7.精子、卵细胞形成比较

8、请画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染色体DNA 变化曲线图

间 前 中 后 末 间

Ⅰ前 Ⅰ中 Ⅰ后 Ⅱ前 Ⅱ中 Ⅱ后 Ⅱ末

间 前 中 后 末 间 Ⅰ前 Ⅰ中 Ⅰ后 Ⅱ前 Ⅱ中 Ⅱ后Ⅱ末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检索表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1.2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2.1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2.2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9.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

染色体含量

时间 时间

DNA

1、同源染色体:1、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

2、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过程中联会。这样的两条染色体叫做同源染色体。图中1和2;3和4是同源染色体。哪些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1和3;2和4或1和4;2和3。

2、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图中A和a;B和b是等位基因,A和

B、A和b或a和B

;a和b是非等位基因。

3、基因的分离规律是指: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过程,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4、自由组合规律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互不干扰,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在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受精卵属于是体细胞。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的来源于精子和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

6、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0.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

1、一个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①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产生4个2种类型的配子,且两个染色体组成相同,而不同的配子染色体组成互补。

②如果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

若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则可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其中亲本类型2种、重组类型2种。若有m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则可以产生4m种配子。

1、有多个性原细胞,设每个细胞中有n对同源染色体,进行减数分裂。

如果在四分体时期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则可能产生2n种配子

11.与生殖相关的概念辨析12.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②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四分体时期)

13.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过程: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接着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最后精子的细胞核与卵子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亲代细胞染色体的数目。14.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是什么?

答: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根尖细胞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2)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分离;(3)压片时,用力的大小要适当,要使根尖被压平,细胞分散开。

必修2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一、杂交育种:

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过程:

现有两个纯种的小麦,一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为矮秆(d)易染锈病(t),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如何获得矮秆抗锈病的新类型?

步骤:(1)先让两纯种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

1

(2)再将F

1

进行自交,得到F

2

(3)将F

2

种植,从中选育出矮杆抗病新类型。

(4)将矮杆抗病类型继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

状分离。

自交 自交

通过运载体导入

卫星搭载

人工选择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

人工选择

秋水仙素处理

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

二、诱变育种:

1、概念: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再经过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意义: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育种的重要方法。

3、优点: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拓展:

①种子 返地种植 多种变异植株

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 F 1 F 2 性状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③甲品种×乙品种→F 1 幼苗 若干植株 新品种 ④正常幼苗 植株 新品种

⑤甲种生物某基因 乙种生物 新品种 (基因工程育种)

育种方法比较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概念:

(二)基因工程基本工具 1.基因“剪刀”:

①剪刀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②特点是: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 分子 ③切割结果是形成粘性末端。 2.“基因针线”:是DNA 连接酶。

①“缝合”的DNA 来源有2种。

②“缝合”的两个DNA 的黏性末端有何特点?

连接的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DNA 骨架的缺口。 3.“基因的运载体”:

①作用是把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种类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三、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如何理解基因工程是把双刃剑?

(1).基因工程的开发对发展育种、制药、环境保护等均有直接的关系,其研究成果将使人类生活发生

革命性变化。

(2).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基因工程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也能带来祸害。

如战争狂人、恐怖主义者可制造难以制服的病菌、病毒,进行讹诈和大规模毁灭人类的生物战争; 转基因动、植物的出现引发物种入侵,有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对原有物种产生威胁;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等等。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 ”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什么区别?

答:以长颈鹿的进化为例,拉马克认为:原来的长颈鹿脖子很短,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长颈鹿不断伸长脖子,结果脖子越来越长。长颈鹿的进化是不断伸长的结果(主观能动性)。达尔文认为:长颈鹿本来就存在变异,脖子有长有短,由于食物缺乏,短脖子的长颈鹿被淘汰,留下脖子较长的,经过逐渐积累,才形成现在的长颈鹿。在进化过程中,“自然环境”起到主导作用。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比达尔文的进化论有什么进步意义?

(1)对自然选择的研究已经从以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单位。

(2)对遗传和变异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3)达尔文没有认识到隔离的作用,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种群和物种有什么区别?

答: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4、生殖隔离:不同物种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5、基因厍: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的基因库。

6、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比如:A的基因频率是A/(A+a) %

7、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什么?

答: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8、为什么说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答;由于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9、为什么自然选择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不断进化。

10、什么是共同进化?

答;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进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11、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三个层次的内容?

答: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必修三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血液pH值如何维持相对稳定?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

2PO

4

/Na

2

HPO

4

、H

2

CO

3

/NaHCO

3

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血液中

含有许多酸碱缓冲对,如H

2CO

3

/NaHCO

3

。当碱性物质Na

2

CO

3

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

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当酸性物质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NaHCO

3

发生作用,生成乳

酸钠和碳酸,碳酸可分解成CO

2和水,血液中的C0

2

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

从而将C0

2

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异同?

3.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是什么?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一种反馈调节。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是细胞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变化。

4.什么是稳态?实质?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实质是稳态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稳定状态,是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动态的稳定。

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引起组织水肿即组织液过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造成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3)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组织蛋白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4)肾小球肾炎时,使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降低,水分重吸收降低。

第2章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什么是反射和反射弧?

反射:在中枢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反射活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向中枢)、神经中枢(对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传到效应器)和效应器(产生相应的活

动)。

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

成反射弧结构的任何一个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

感受器是指游离的感觉神经未梢(复杂的感受器叫感觉器官,

其结构包括感觉神经未梢及其附属结构);效应器是指运动神经未

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一个神经元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神经元的功能有哪些?神经元按功能分为几种?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元按功能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至少需要几个?

不能;至少需要两个,如膝跳反射等单突触反射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中枢(即脊髓)后,直达腹根与运动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而绝大多数的反射活动都是多突触反射,也就是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神经元参与;而且反射活动越复杂,参与的神经元越多。

4.什么是兴奋?兴奋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神经冲动?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兴奋的实质是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这个部位的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是什么?

传导过程:在静息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当受到刺激时,在刺激点上变为膜内为正膜外变负,产生兴奋。邻近的未兴奋部位膜外的正电荷向兴奋部位移动,膜内的兴奋部位正电荷向未兴奋部位移动。这种在兴奋部位与相邻未兴奋部位之间的局部电流达到一定强度后,便会引起未兴奋部位产生兴奋,这样兴奋就传递下去了。而原先兴奋的部位又恢复原先的静息电位。

神经纤维传导的特征:

①生理的完整性:神经纤维的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冲动就不能通过断口继续向前传导;即使不破坏神经纤维的结构上的连续性,而用机械压力、冷冻、电流和化学药品(如麻醉剂)等因素使局部功能改变,也会中断冲动的传导。

②双向传导性: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纤维向两侧方向同时传导。

6.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和特点是什么?

(1)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之间不是直接接触的,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

(2)突触的结构:

突触的定义: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与其它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的膜;(电信号→化学信号)

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化学信号→电信号;

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3)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过程是: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即:

(4)细胞间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

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较多,说明兴奋的传递是一个耗能的主动运输过程。

尽管兴奋在神经纤维可以双向传导,但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最终是单向的。

(5)递质: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信使功能的化学物质,对相应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神经细胞产生特

异性作用。同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泡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或是兴奋的,或是抑制的。

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后膜的膜电位发生改变,使突触后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7.脊椎动物和人的重要的神经中枢及特定的生理功能?

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能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活动。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下丘脑:有调节体温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有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脊髓:调节身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8.人类语言中枢的位置、功能和功能障碍是什么?

兴奋突触小体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另一个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突触小泡

释放递质

刺激

9.什么是体液调节?激素调节?反馈调节?

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组织胺、CO

2

、H+等)通过体液的传送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

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例如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0.动物激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

11.尿液中含有糖就是糖尿病吗?

尿液中出现糖有三种可能:一是正常人是一次食糖过多,多余的糖随尿排出,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二是人的肾小管出现病变,其重吸收能力减弱,原尿中的糖也可能随尿排出。三是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持续较高,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糖便会随尿排出,即糖尿病。

12.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有何区别?

内分泌腺又称无管腺,腺体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进入身体各处发挥作用。外分泌腺又称有管腺,腺体的分泌物一般由导管运输到身体的一定部位发挥作用。

13.为什么说下丘脑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下丘脑中有些神经元不仅能传导兴奋、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而且能分泌激素。即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元细胞可以接受来自大脑的神经冲动,并能把神经冲动转换成激素释放。具体地说就是: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元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促激素再分别作用于相关的腺体,相关的腺体再分泌相应的激素从而调节各项生命活动。因此下丘脑是联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的中间环节,并通过垂体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14.激素的分泌受什么机制调节?方式?

激素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当体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经过分析和综合作用以后发出神经冲动,可以直接控制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效应器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分泌的激素间接控制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

血液中激素的正常含量主要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完成的。

过程:

15. 对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都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激素的作用有的是相互增强作用,有的则是相互拮抗。相关激素间的关系如何?

(1)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2)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

16.请比较激素和酶的关系?

激素和酶都是由生物体内的活细胞产生的,酶一般都是蛋白质,但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是蛋白质,但性激素不是蛋白质。酶的生理功能是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使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能够顺利进行,激素的生理功能是与特定器官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从而对其各种化学反应进行调节,促进或抑制这些反应的过程,从而达到某种生理效应。

17.试归纳水平衡及调节要点:

水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 水平衡的生理意义:水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排出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8.试归纳血糖的平衡及调节要点:

⑴血糖的平衡:血糖浓度维持在50~60mg/dL ,来源和去路达到动态平衡。

⑵血糖的调节:调节中枢——下丘脑;相关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⑶血糖平衡的意义: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⑷血糖失衡: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mg/dL 时→低血糖早期症状;当血糖浓度低于45mg/dL 时→低血糖早期症状;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mg/dL 时→高血糖症;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mg/dL 时发生糖尿。 ⑸糖尿病及其防治

诊断:血糖高且有糖尿; 病因:胰岛B 细胞受损; 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防治:基因治疗、药物治疗、改善饮食习惯、加强锻炼。 18.试归纳人的体温及其调节要点: ⑴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⑵体温调节方式

行为性体温调节:采取保温措施、降温措施 ⑶生理性调节过程:

⑷体温恒定的意义: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生命的代谢速率与温度有密切关系,温度过低,代谢减慢,甚至停止;温度过高,蛋白质将发生变性,酶的活性丧失,生命也就停止。恒定的体温保证了酶的活性,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是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19.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哪些?

⑴微量和高效;⑵通过体液运输;⑶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0.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⑴区别:

⑵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成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动物体内是同时存在的,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二者这两种调节作用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如性激素的分泌就是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的;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激素就是大脑的生长发

育所必需的。在上述这两种调节作用中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调节。)

21.免疫系统的组成: ⑴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⑵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吞噬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T 细胞(胸腺中成熟)和B 细胞(骨髓中成熟)(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⑶免疫活性物质: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人体的皮肤、黏膜等

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寒冷环境 炎热环境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3.抗原与抗体要点知识归纳:

⑴抗原:凡是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如天花病毒、牛痘病毒等; 抗原的特点:

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

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的去向:①在细胞免疫中,被免疫细胞消灭;②在体液免疫中,被相应的抗体消灭;

⑵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如抗毒素、

凝集素等;

分布:主要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 化学本质:浆细胞产生的球蛋白 功能:与特异性的抗原相结合

条件:①只对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族起作用;

②只对内环境中的抗原起作用(在抗原进入细胞后起不到作用)。

24.体液免疫知识要点归纳:

⑴概念:靠抗体实现的免疫方式就称为体液免疫。

⑵过程:看图解 体液免疫三个阶段:

①感应阶段:抗原的摄取、抗原的识别(A 、B 、C 、H)。 ②反应阶段:

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D 、E 、I)。 ③效应阶段: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F 、G 、J)。 小结: 二次免疫:H(感应)→→I(反应)→→→F 、G 、J(效应) 25.细胞免疫知识要点归纳:

⑴概念:不依靠体液中的抗体,而是依靠T 淋巴细胞来完成的免疫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⑵过程:看图解

发生的条件:

抗原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内部,体液中的抗体不能与这些抗原直接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时; 过程:

①感应阶段:与体液免疫基本相同(A 、B).

②反应阶段: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 细胞,同时形成记忆细胞(C 、D);

③效应阶段:效应T 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内的抗原也因失去藏身之处而被抗体消灭;效应T 细胞还能释放出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增强细胞免疫;(E 、F) 小结:二次免疫:H(感应)→→I(反应)→→→F 、G 、E(效应) 感应阶段: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反应阶段:B 细胞、T 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 效应阶段:效应T 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26.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不同点?

27.艾滋病(AIDS)要点知识归纳:

⑴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死于病菌感染和癌症。 ⑵病原体是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⑶发病机理(原因):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使T 淋巴细胞大量死亡,因而患者最终丧失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癌细胞大量增殖、扩散和转移。

⑷主要的传播途经: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性滥交和毒品注射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危险行为。(蚊虫叮咬不传播、拥抱不传播)。

⑸预防的主要措施:洁身自爱;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不用未消毒的器械;输血或血液制品一定要经过艾滋病病毒检查。

28.抗原与过敏原及免疫反应与过敏反应的区别:

⑴过敏原与抗原的主要区别是:①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物质,但过敏原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②抗原对所有的人来讲都是一样的,即不具有个体差异性。而过敏原与人的体质有关,具有个体差异性。

⑵正常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的主要区别:

29.某人感染了SARS病原体痊愈后,他一定能免除再次被感染吗?

不一定。理由是

a、当在短期内被同种SARS病毒感染后可以具有免疫力;

b、如果一段时间内再感染同种SARS病毒,可能由于抗体和记忆细胞失活而患病;

c、SARS病毒为单链RNA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因此变异SARS病毒再度感染后仍可能患病。

30. 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的区别?

二者都与生物的生长有关,是某些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生长激素是动物的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促进动物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骼的生长。人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会因不能正常生长而表现为侏儒症。

31.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因素有哪些?

内因——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内源激素;

外因——光、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竟争、寄生、共生、捕食等生物因素)

32.什么是植物激素?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统称植物激素。(来源——体内合成,含量-------微量,运输——合成部位→作用部位,作用——调节生命活动)

33.生命活动调节的形式有哪些?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处于主要地位。

34.什么是植物的向性运动?

⑴概念: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的局部运动(刺激方向——单一性,植物运动——定向性)。

⑵植物的向光性生长:

刺激——单侧光照射,现象——向光源方向生长,意义——使植物处于最适宜利用阳光的位置,从而有利于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⑶植物的向重力性生长:

刺激——重力,现象——向重力方向生长,意义——使植物的根向土壤深处生长,有利于固定植物,有利于从土壤中呼吸水分、无机盐。

⑷原因:植物体表现出向性运动与生长素的调节作用有关。

⑸意义:向性运动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适应性的具体表现。

35.简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是生长素,是在研究植物向光性过程中发现的。

三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生长素的产生不需要光,有光无光都可产生;生长素的作用部位在尖端以下,向光弯曲生长部位在尖端以下。

36.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知识点归纳:

⑴合成生长素是最活跃的部位:分生组织,如芽的顶端、根尖、形成层组织、幼嫩的种子等。

⑵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着的种子中,色氨酸可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变成生长素。

⑶运输: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即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

⑷分布: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着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37.生长素的“运输”?

⑴极性运输:只能从植物体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⑵横向运输:在单侧光或重力作用下,可以引起生长素在茎和根等处的横向运输。这种运输与单方向刺激有关。

⑶主动运输:生长素在细胞间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耗能,具有方向性,影响了极性运输与横向运输

38.如何用实验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

①用呼吸阻断剂处理胚芽鞘,生长素的运输停止,胚芽鞘的生长也停止;

②顶端优势现象也能说明生长素进行主动运输。

39.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双重性?

过低浓度促进生长的能力弱

............;.低浓度(指适宜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过高浓度引起死亡

...............................。即:既能促进生长,又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究竟发挥哪一种作用,取决于植物的不同种类、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同一种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和生长素的具体浓度。

39.无籽番茄与无籽西瓜

①番茄的无籽性状能否遗传?(不能);

若取这种番茄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所结的果实是否有种子?(有)。

②取无籽西瓜的枝条扦插,无籽性状能否遗传?(能);

扦插后长成的植株其雌蕊的子房壁的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3个)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3、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概念辨析:一口池塘中所有的鲫鱼是种群,一口池塘中所有的生物是群落,池塘是生态系统。

4、种群的基本特征: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迁入率和迁出率

d、年龄组成

e、性别比例

f、种群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6、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方法一:样方法

方法二:标志重捕法

7、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

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预测种群今后越来越大

稳定型:各成员比例适中,预测种群今后保持稳定

衰退型: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预测种群今后越来越小

8、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学模型:

(1)种群增长J型曲线:

模型假设:食物充足,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

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

(2)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食物不充足,空间不充裕,气候不适宜,有敌害。

9、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10、研究种群数量的意义:

(1)提高环境容纳量,保护濒危物种,提高经济生物的产量

(2)降低环境容纳量,对有害生物的防治

11、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12、种间关系: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注意与种内斗争区别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注意和种内互助区别。

13、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

14、(1)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

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称为演替。

主要类型:a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b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初始条件不同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5、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类型:类型众多。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生态系统两大类。自然生态系统又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可进一步分为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等;陆地生态系统可进一步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又可分为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2)生态系统的结构

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绿色植物,化能合成的细菌蓝藻

消费者:主要是动物,一些寄生的植物、细菌和真菌

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有一些腐生动物,如屎壳郎,蚯蚓

结构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起点:生产者终点:这种动物没有被其他动物捕食

思考:细菌在生态系统中是什么成分呢?

16、生态系统的功能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能量输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为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这样,太阳能就输入到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能量分配:输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

①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②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

③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

④另一部分则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摄入体内。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食物网

能量散失:最后都趋向于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食物链越长散失越多

能量传递的效率:10%----20%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A、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B、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物质循环

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物质循环。

特点:全球性循环往复性

注意:循环的物质是元素,而非化合物

在全球,是生物圈,而不是某个其他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碳循环的形式:二氧化碳

碳在无机环境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形式:含碳有机物

碳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叶绿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线粒体)

(5)温室效应

产生的直接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根本原因: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

解决措施:保护现有植被并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6)酸雨

(7)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二者同时进行,不可分割,物质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流动。

17、(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种类:

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如狗撒的尿液

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

如蜜蜂跳舞,孔雀开屏(动物的求偶炫耀)

信息传递的作用: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是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种类

A 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B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二者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关系往往是相反的

(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方法: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而不是数量

(4)人类活动对生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19、生态瓶制作关键点

A、各生物之间要有营养上的联系且比例协调

B、密封

C、放在有光的地方,但避免阳光直射

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20、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

1、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更多的农田;

2、人类还有多种物质和精神需求;

3、人口增长过快,还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2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22、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类型: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物种、基因、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如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指对生态系统起到调节功能,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防风固沙等

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这是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把保护对象从

原地迁出,在易地进行专门保护,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最后的

生存机会。

选修1

一、果酒果醋制作

知识点:1.材料:冲洗后除去枝梗的新鲜葡萄

2.发酵用具要清洗并用70%酒精消毒

3.发酵条件控制:装入葡萄汁后要密闭;发酵瓶中要预留1/3空间;温度控制18-25度,时间控制10-12天;

4.果醋制作过程中,温度控制为30-35度,时间控制为7-8天

5.用带盖的瓶子制葡萄酒时,每隔12小时将瓶盖拧松一次目的是:既放出CO2,又防止空气中杂菌侵入.

问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5.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

2

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二、腐乳制作提示:

知识点:

1.腐乳营养价值高的原因: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

酶可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含水量为70%的豆腐适合做腐乳

3.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时,随着层数的增高而增加盐量的原因: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4.腐乳外面一层”皮”是怎样形成的: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它能形成豆腐的体,使腐

乳成型, 对人体无害.

5.影响微生物繁殖的因素:酒、盐、香辛料。

6.盐的作用:析出豆腐中的水;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7.控制好材料用量:

(1)控制用盐量:盐浓度过低, 不足以抑制微生物,豆腐变质;浓度过高,影响豆腐口味.

(2)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变质.

8.评价腐乳汁做成功的标志:色泽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宜,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问题

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答: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答: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4.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三、 泡菜制作 知识点: 1、乳酸菌种类

乳酸链球菌

2、亚硝酸盐含量与人体健康关系 0.3~0.5g 时 中毒 3g 时 死亡

我国规定: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30mg/kg ,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 ,婴儿奶粉中不超过2mg/kg 。 3、亚硝酸盐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 4、泡菜制作要求

泡菜坛选择:密封、不透气的坛

泡菜制作:按清水与盐的质量比配置盐水,煮沸冷却,注入事先装好新鲜蔬菜和佐料的坛子中,盐水没过全部菜料。坛边缘注满水,保证无氧环境。 5、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估算出亚硝酸盐含量。

6、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 ⑴配制溶液

4mg/ml 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2mg/ml 的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5mg/ml 亚硝酸钠溶液

提取剂:pH 为1的氯化铬和氯化钡溶液 氢氧化铝溶液和2.5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 (2)制备标准显色液

分别取一定量的亚硝酸钠溶液,2.0m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1.0ml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蒸馏水、配制成总体积为50ml 的标准显色液。 (3)制备样品处理液 (4)比色

7.为什么不宜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

蔬菜存放时间过长,蔬菜中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健康。 8.泡菜坛中的白膜是怎样形成的?

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发酵液表面氧气丰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9.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除去溶液杂质,使溶液变得无色透明。 四、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知识点:

1、果胶是分布在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

2、果胶酶是指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的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一类酶的总称。

3、大规模生产与实验室制备果汁主要不同点是: ①有两次瞬间高温灭菌 ②酶处理时间相对较长 ③有高速分离步骤和浓缩步骤

问题:1.为什么在混合苹果泥和果胶酶之前,要将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恒温处理?

提示:将果泥和果胶酶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恒温处理,可以保证底物和酶在混合时的温度是相同的,避免了果泥和果胶酶混合时影响混合物的温度,从而影响果胶酶活性的问题。

2.在探究温度或pH 的影响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如果需要,又应该如何设置?为什么?

分子生物学简答题

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C值反常:也称c值谬误,指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及基因组的大小与遗传复杂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某些较低等的生物c值却很大。DNA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将不同的DNA片段按照预先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的技术。 GU-AG法则:多数细胞核mRNA前体中内含子的5’边界序列为GU,3’边界为AG,因此,GU表示供体衔接点的5’端,AG 表示接纳点的3’端序列,习惯上,把这种保守序列模式称为GU-AG法则。 RNA干涉:是利用双链小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细胞内同源MRNA,从而阻断体内靶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内出现靶基因缺失表性的方法。 摆动假说:crick为解释反密码子中子某些稀有成分的配对(如I)以及许多氨基酸中有两个以上密码子而提出的假设。编码链/有义链:在DNA双链中,与mRNA 序列(除t/u替换外)和方向相同的那条DNA,又称有义链 模板链:指双链DNA中能够作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原则指导mRNA前体的合成的DNA链,又称反义链 操纵子:原核生物中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转录翻译调控原件组成的基因表达单元。 反式作用因子:能直接或间接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中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pro。 基因定点突变:向靶DNA片段中引入所需的变化,包括碱基的添加,删除,或改变基因家族:在基因组进化中,一个基因通过基因重复发生了两个或更多的拷贝,这些基因即构成一个基因家族,是具有显著相似性的一组基因,编码相似的蛋白质产物 基因敲除技术:针对一个序列已知打包功能未知的基因,从DNA水平上设计实验,彻底破坏该基因的功能或消除其表达机制,从而推测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基因组DNA文库:某一生物体全部或部分基因的集合,将某个生物的基因组DNA 或cDNA片段与适当的载体体外重组后,转化宿主细胞,所谓的菌落或噬菌体的集合即为…… 基因治疗:是将具有治疗价值的基因即“治疗基因“装配于带有在人体细胞中表达所必备元件的载体中,导入人体细胞,通过靶基因的表达来治疗遗传疾病 聚合酶链反应:指通过模拟体内DNA复制方式在体外选择性的将DNA某个特定区域扩增出来的 魔斑核苷酸:在应急反应过程中,由大量GTP合成的ppGpp和pppGpp,它们的主要作用可能是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的专一性,诱发应急反应,帮助细菌度过难关 弱化子:原核生物操纵子中能明显减弱甚至终止转录作用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同工tRNA:几个代表AA,能够被一个特殊的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的Trna 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等,本身不编码任何pro,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原位杂交技术:用标记的核苷酸探针,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检测体系,在组织,细胞及染色体水平上对核苷酸进行定位和相对定量研究的手段 转座/移位:遗传信息从一个基因座转移至另一个基因座的现象,由可移问位因子介导的遗传物质的重排 管家基因: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发育的必需基因,所以细胞中均需表达的一类基因转座子:是存在染色体上的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参与转座子易位及DNA 链整合的酶称为转座酶 原癌基因:正常细胞中与病毒癌基因具有显著同源性的基因,本身没有致癌作用,但是经过致癌因子的催化下激活成为致 癌基因,使正常细胞向恶性转化。 SP序列: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 体的序列 无义突变:在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中,一个 核苷酸的改变可能是代表某个AA的密码 子变成终止密码子(UAG UGA UAA),使 pro合成提前终止,合成无功能或无意义 的多肽,这称— 错义突变:由于结构基因中某个核苷酸的 变化使一种AA的密码子变成另外一种AA 的密码 指导RNA:与已正确编码的RNA序列互补 的一小段RNA,被用来作为向未经编辑的 RNA中插入碱基的模板。 上游启动子元件:将TATA区上游的保守 序列称为— 启动子:与基因表达启动相关的顺式作用 原件,是结构基因的重要成分。它是一段 位于转录起始位点5’端上游区大约 100~200bp以内的具有独立功能的DNA序 列,能活化RNA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 准确地相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细菌转化:是一种细菌菌株由于捕获了来 自供体菌株的DNA而导致性状特征发生 遗传改变的过程,提供转化DNA的菌株叫 做供体菌株,接受转化DNA的菌株被称作 受体菌株。 实时定量PCR技术:利用带荧光检测的 PCR仪对整个PCR过程中扩增DNA的累积 速率绘制动态变化图。 基因工程:在体外将核算分子插入病毒, 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 组合,使之进入新的宿主细胞内并获得持 续稳定增殖能力和表达。 应答原件:能与某个(类)专一蛋白因子 结合,从而控制基因特异表达的DNA上游 序列。 增强子:是指能使与它连锁的基因转录频 率明显增加的DNA序列(1.5分)。它可 以在启动子的上游,也可以在启动子的下 游,绝大多数增强子具有组织特异性(1.0 分)。 分子伴侣:是结合其他不稳定蛋白质并稳 定其构象的一类蛋白质(1.0分)。通过 与部分折叠的多肽协调性地结合与释放, 分子伴侣促进了包括蛋白质折叠、寡聚体 装配、亚细胞定位和蛋白质降 负调控:阻遏蛋白结合在操作子位点,阻 止基因的表达。没有调节蛋白时操纵元内 结构基因是表达的,而加入调节蛋白后结 构基因的表达活性被关闭,这种调节称为 负调节。 应急因子:是指与核糖体相结合的蛋白质 RelA,当空载的tRNA进入A位时,它催 化GTP形成pppGpp或催化GDP形成 ppGpp。 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 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 的跨膜。 密码的简并性:由一种以上密码子编码同 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密码的简并性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在 mRNA中,若插入或删去一个核苷酸,就 会使读码发错误,称为移码,由于移码而 造成的突变、称移码突变 简答题 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不同? 答:原核基因组:常仅由一条环状双链DNA 分子组成,结构简单;基因组中只有一个复 制起点;具有操纵子结构,转录的RNA为多 顺反子;有重叠基因(1、基因内基因 2、部 分重叠基因 3、一个碱基重叠);无内含子; 编码pro的DNA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较大; 结构基因为单贝 真核基因组:真核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 大于原核生物;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重复 序列;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 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90%以上;真核基因组的 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真核生物为断裂基因、 有内含子结构;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 作用原件;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 态性;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结构。 2比较RNA转录与DNA复制的异同? 答:相同:都以DNA链作为模板;合成方向 均为5’—3’;聚合反应均是通过核苷酸之间 形成的3’,5’—磷酸二酯建使核苷酸链延长 不同:复制转录 模板:两条链均复制;模板链转录(不对称 转录) 原料:dNDP ; NTP 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 产物:子代双链DNA;mRNA,tENA,rRNA 配对:A---T ,G---C; A—U,T---A,G---C 引物:RNA引物;无 试比较转录与复制的区别。: 1,目的不同,所使用的酶、原料及其它辅助 因子不同,转录是合成RNA,复制是合成DNA; 2,方式不同:转录是不对称的,只在双链DNA 的一条链上进行,只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 复制为半不连续的,分别以DNA的两条链为 模板,在DNA的两条链上进行;3,复制需要 引物,转录不需要引物;,4复制过程存在校 正机制,转录过程则没有;5转录产物需要加 工,复制产物不需要加工;6复制与转录都经 历起始、延长、终止阶段,都以DNA为模板, 新链按碱基互补原则,5'→3’方向合成。 3、 RNA转录的基本过程? 转录的基本过程包括:模板识别、转录起始、 转录的延伸和终止。 模板识别:RNA聚合酶与启动子DNA双链相互 作用并与之结合; 转录起始:RNA聚合酶结合在启动子上以后, 是启动子附近的DNA双链解旋并解链,形成 转录泡以促使底物核糖核苷酸与模板DNA的 碱基配对,当RNA链上第一个核苷酸键产生 标志着转录的起始,一旦RNA聚合酶成功地 合成9个以上核苷酸并离开启动子区,转录 就进入正常的延伸阶段。 转录的延伸:RNA聚合酶释放因子离开启动子 后,核心酶沿模板DNA链移动并使新生成RNA 链不断伸长,在解链区形成RNA—DNA杂合物。 转录终止:当RNA链延伸到转录终止位点时, RNA聚合酶不再形成新的磷酸二酯建,DNA— RNA杂合物分离,转录泡瓦解,DNA恢复成双 链状态,DNA聚合酶和RNA链都从模板上释放 出来,转录终止。 4.DNA复制的过程和机制? 答:分三个阶段:即复制的起始、延伸、终 止。 复制的起始:DNA解旋解链,形成复制叉,引 发体组装,然后在引发酶的催化下以DNA链 为模板合成一段短的RNA引物。 延伸:DNA链的延伸由DNA聚合酶催化以亲代 DNA链为模板引发体移动,从5’—>3’方向 聚合子代DNA链,前导键的合成以5’—>3’ 方向随着亲本双链体的解开而连续进行复 制,后随链在合成过程中,一段亲本DNA单 恋首先暴露出来,然后以与复制叉移动相反 方向,按5’—>3’方向合成一系列冈崎片段。 终止:当子链延伸到终止位点时,DNA复制终 止,切除RNA引物,填充缺口,在DNA连接 酶的催化下将相邻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 完整的DNA长链。 5、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翻译的起始过程中 有哪些区别? 答:真核生物的起始tRNA是met-tRNA met 原核是fmet-tRNA fmet; 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识别mRNA的帽子结 构,而原核生物通过与mRNA的SD序列结合; 真核生物小亚基先与met-tRNAmet结合再与 mRNA结合,而原核生物小亚基先与mRNA结合 再与fmet-tRNAfmet结合;真核生物有较多 的起始因子参与,且核糖体较大为80S,而原 核生物有较少的起始因子参与,且核糖体较 小为70S 6.简述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以大肠杆菌为 例: (1)氨基酸的活化:游离的氨基酸必须经过活 化以获得能量才能参与蛋白质合成,由氨酰 -tRNA合成酶催化,消耗1分子ATP,形成氨 酰-tRNA。 (2)肽链合成的起始:由起始因子参与,mRNA 与30S小亚基、50S大亚基及起始甲酰甲硫氨 酰-tRNA(fMet-tRNAt)形成70S起始复合物, 整个过程需GTP水解提供能 (3)肽链的延长:起始复合物形成后肽链即开 始延长。首先氨酰-tRNA结合到核糖体的A 位,然后,由肽酰转移酶催化与P位的起始 氨基酸或肽酰基形成肽键,tRNA f 或空载tRNA 仍留在P位.最后核糖体沿mRNA5’→3’方 向移动一个密码子距离,A位上的延长一个氨 基酸单位的肽酰-tRNA转移到P位,全部过程 需延伸因子EF-Tu、EF-Ts,能量由GTP提供 (4)肽链合成终止,当核糖体移至终止密码 UAA、UAG或UGA时,终止因子RF-1、RF-2 识别终止密码,并使肽酰转移酶活性转为水 解作用,将P位肽酰-tRNA水解,释放肽链, 合成终止。 7.试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mRNA转录的主 要区别。 答:转录单元:原核生物常为多顺反子转录, 真核生物常为单顺反子转录。酶:RNA聚合酶 核心酶加p因子,原核生物为RNA聚合酶Ⅱ 聚合酶加转录因子。转录产物:真核生物不 需加工与翻译相偶联真核生物需加工与翻译 分开。转录过程:无核小体的结局和组装的 过程,原核生物有核小体的结局和组成的过 程。转录终止“原核生物两种方式分别是依 赖P因子的终止和不依赖P因子的终止,真 核生物转录的终止加尾修饰同步进行。反应 部位:原核生物在类核,真核生物在核内。 8.比较原核和真核生物mRNA的区别? 答:(1)、原核生物mRNA5’端无帽子结构,3’ 端没有或只少较短的polyA结构,真核生物 5’端存在帽子结构,3’端具有polyA尾巴. (2)、许多原核生物mRNA可能以多顺反子形 式存在,而真核生物几乎都是单顺反子(3)原 核生物mRNA的半衰期短,转录与翻译是紧密 相连的,两个过程不仅发生在同一细胞间里, 而且几乎是同步进行的,真核生物mRNA的录 翻译是发生在不同空间和时间范畴内的。(4) 原核生物以AUG作为起始密码有时以GUG, UUG作为起始密码,真核几乎永远以AUG作为 起始密码。 9.乳糖操纵子调控机理 答:是大肠杆菌中控制半乳糖苷酶诱导合成 的操纵子。包括调控元件P(启动子)和O(操 纵基因)阻遏子(I),以及结构基因lacZ(编 码半乳糖苷酶)、lacY(编码通透酶)和lacA (编码硫代半乳糖苷转乙酰基酶)。转录时 RNA聚合酶首先与启动子结合,通过操纵区向 右转录,转录从O区中间开始,按Z→Y→A 方向进行,每次转录出来的一条mRNA上都带 有这3个基因,转录的调控是在启动区和操 纵区进行的。 1、无乳糖时,调节基因lacI编码阻遏蛋白, 与操纵子基因O结合后抑制结构基因转录, 不产生代谢乳糖的酶。 2、只有乳糖存在时,乳糖可以与lac阻遏蛋 白结合,而使阻遏蛋白不与操纵基因结合, 诱导结构基因转录,代谢乳糖的酶产生以代 谢乳糖。 3、葡萄糖和乳糖同时存在时,葡萄糖的降解 产物能降低cAMP的含量,影响CAP与启动基 因结合,抑制结构基因转录,抑制代谢乳糖 的酶产生。 10、色氨酸操纵子及机制? 答:负责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当培养基中有 足够的色氨酸时,这个操纵子自动关闭,缺 乏时操纵子打开,trp基因表达,色氨酸或与 其代谢有关的某种物质在阻遏过程中起作 用。由于trp体系参与生物合成而不是降解, 它不受葡萄糖或cAMP-CAP的调控。 弱化作用:当色氨酸达到一定浓度、但还没 有高到能够活化R使其起阻遏作用的程度时, 产生色氨酸合成酶类的量已经明显降低,而 且产生的酶量与色氨酸的浓度呈负相关。先 导序列起到随色氨酸浓度升高降低转录的作 用,这段序列就称为衰减子或弱化子。在trp 操纵元中,对结构基因的转录阻遏蛋白的负 调控起到粗调的作用,而衰减子起到细调的 作用。 1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复制的差异? 答:原核真核 复制起点:一般为单复制起点;一般为多复 制起点 主要的酶:DNA聚合酶Ⅲ;DNA聚合酶& 单链复制叉复制速度:快;慢 复制的延伸:无核小体的解聚及诚信组装; 有核小体…… 终止:两个复制叉相遇终止复制(环形DNA); 端粒酶复制末端完成复制(线性DNA) 1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合成蛋白质的 起始过程有什么区别。 .(1)起始因子不同:原核为IF-1,IF-2, IF-2,真核起始因子达十几种。 (2)起始氨酰-tRNA不同:原核为 fMet-tRNA f ,真核Met-tRNAi (3)核糖体不同:原核为70S核粒体, 可分为30S和50S两种亚基,真核为80S 核糖体,分40S和60S两种亚基

分子生物学问答题

1.什么是转座? 转座因子在一个DNA分子内部或者两个DNA之间不同位置 间的移动。 2.病毒基因组有哪些特点?答:不同病毒基因组大小相差较大;不同病 毒基因组可以是不同结构的核酸;除逆转录病毒外,为单倍体基因组;病毒基因组有的是连续的,有的分节段;有的基因有内含子;病毒基因组大部分为编码序列;功能相关基因转录为多顺反子mRNA有基因重叠现象。 3.原核生物基因组有哪些特点?答:基因组由一条环状双链DNA组成; 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大多数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结构基因无重叠现象;无内含子,转录后不需要剪接;基因组中编码区大于非编码区;重复基因少,结构基因一般为单拷贝;有编码同工酶的等基因;基因组中存在可移动的DNA序列;非编码区主要是调控序列。 4.真核生物基因组有哪些特点?答:每一种真核生物都有一定的染色 体数目;远大于原核基因组,结构复杂,基因数庞大;真核生物基因转录为单顺反子;有大量重复序列;真核基因为断裂基因;非编码序列多于编码序列;功能相关基因构成各种基因家族。 5.基因重叠有什么意义?答:利用有限的核酸储存更多的遗传信息,提 高自身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能力。 6.质粒有哪些特性? 答:在宿主细胞内可自主复制;细胞分裂时恒定地 传给子代;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能赋予宿主特定的遗传性状;质粒可以转移。 7.什么是顺式作用元件? 答:基因中能影响基因表达,但不编码RNA 和蛋白质的DNA序列。顺式作用元件主要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负调控元件等。 8.简述原核基因表达的特点。答:(1)只有一种RNA聚合酶。(2)原核 生物的基因表达以操纵子为基本单位。(3)转录和翻译是偶联进行的。(4)mR

生化技术复习题 简答题 问答题

思考题 一.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制备 简述生化分离方法与一般化学分离法相比的特点? 特点: 与化学产品的分离制备相比较,生物大分子的制备有其特殊性: (1)生物材料的组成极其复杂,常常包含有数百种乃至及几千种化合物。还有很多化合物未知,有待人们研究和开发。 (2)有的生物大分子在分离过程中还在不断的代谢,所以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方法差别极大,想找到一种适合各种不同类生物大分子分离制备的标准方法是不可能的。(3)许多生物大分子在生物材料中的含量甚微。分离纯化的步骤繁多,流程又长,有的目的产物要经过十几步,几十步的操作才能达到所需纯度的要求。 (4)生化分离制备几乎都在溶液中进行,影响因素很多,经验性较强。 (5)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一旦离开活体,很容易变形破坏,因此常选用比较温和的条件。 生物材料选择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生物材料选择的一般原则是:制备生物大分子,首先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材料选择的一般原则是,有效成分(即欲提取的物质)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则只须考虑材料的选择符合实验预定的目标要求即可。 材料选定后要尽可能保持新鲜,尽快加工处理。生物材料如暂不提取应冷冻保存。 常用于细胞破碎方法可分为哪些类型?简述细胞破碎的目的意义。 细胞的破碎方法可分为:机械法,包括(1)捣碎法(2)研磨法(3)匀浆法 物理法,包括(1)反复冻融法(2)超声波处理法(3)压榨法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1)酶解法(2)化学法 目的意义:除了某些细胞外的多肽激素和某些蛋白质与酶之外,对于细胞内或多细胞生物组织中的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都需要事先将细胞和组织破碎,使生物大分子充分释放到溶液中,并不丢失生物活性。不同的生物体或同一生物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其组织破碎的难易不一,使用的方法也不相同。 何谓提取?影响提取有效成分的因素有哪些? 提取定义:提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溶液)处理原料,使欲分离物质充分溶解到溶剂(溶液)中的过程,也称为抽提。常用稀盐溶液、缓冲溶液和有机溶剂等来提取生物大分子。

生物反应工程期末总结

绪论 1.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由哪四个部分组成? (1)原材料的预处理; (2)生物催化剂的制备; (3)生化反应器及其反应条件的选择和监控; (4)产物的分离纯化。 2.什么是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反应工程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定义:以生化反应动力学为基础,运用传递过程原理及工程学原理与方法,进行生化反应过程的工程技术分析、开发以及生化反应器的设计、放大、操作控制等综合边缘学科。 主要内容:生物反应动力学和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和放大 3. 生物反应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采用生物催化剂,反应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可用DNA重组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制备和改造 2.采用可再生资源 3.设备简单,能耗低 4.专一性强,转化率高,制备酶成本高,发酵过程成本低,应用广,但反应机理复杂,较难控制,反应液杂质较多,给提取纯化带来困难。 4. 研究方法 经验模型法、半经验模型法、数学模型法;多尺度关联分析模型法(因次分析法)和计算流体力学研究法。 第1章 1.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那些催化剂的共性和其独特的催化特性?谈谈酶反应专一性的机制。 催化共性: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生化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状态不变. 催化特性:高效的催化活性;高度的专一性; 酶反应需要辅因子的参与;酶的催化活性可被调控;酶易变性与失活。 机制:锁钥学说;诱导契合学说 2. 什么叫抑制剂? 某些物质,它们并不引起酶蛋白变性,但能与酶分子上的某些必需基团(主要是指活性中心上的一些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因而引起酶活力下降,甚至丧失,致使酶反应速率降低,能引起这种抑制作用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3. 简单酶催化反应动力学(重点之重点) 4.酶动力学参数的求取方法(L-B法、E-H法、H-W法和积分法) L-B法: E-H法: H-W法: 积分法: S S ) (1) S c mI s m s s I I m i K C K ↓ ?++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现代分子生物学 一.填空题 1.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核酶按底物可划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 IF-2 和IF-3 。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 5.真核生物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重组技术三部分。 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 小鼠、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 hnRNA在转变为mRNA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mRNA的5′末端被加上一个m7pGppp帽子,在mRNA3′ 东隅已逝 2 桑榆非晚!

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亚基对DNA的利用来说是一 种经济的方法、可以减少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随机的错误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活性能够非常有效和迅速地被打开和被关闭。 10.质粒DNA具有三种不同的构型分别是: SC构型、 oc 构型、 L构型。在电泳中最前面的是SC构型。 11.哺乳类RNA聚合酶Ⅱ启动子中常见的元件TATA、GC、 CAAT所对应的反式作用蛋白因子分别是TFIID 、SP-1 和 CTF/NF1 。 12.与DNA结合的转录因子大多以二聚体形式起作用,转 录因子与DNA结合的功能域常见有以下几种螺旋-转角-螺旋、锌指模体、碱性-亮氨酸拉链模体。 13.转基因动物常用的方法有:逆转录病毒感染法、DNA 显微注射法、胚胎干细胞法。 14.RNA聚合酶Ⅱ的基本转录因子有、TFⅡ-A、TFⅡ-B、 TFII-D、TFⅡ-E他们的结合顺序是: D、A、B、E 。 其中TFII-D的功能是与TATA盒结合。 15.酵母DNA按摩尔计含有32.8%的T,则A为_32.8%_,G 为_17.2%_和C为_17.2%__。 16.操纵子包括_调控基因、调控蛋白结合位点和结构基因。 17.DNA合成仪合成DNA片段时,用的原料是模板DNA 东隅已逝 3 桑榆非晚!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细胞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P55 2、干细胞:动物胚胎及某些器官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重建、修复病损或衰老组织、器官功能的理想种子细胞。P81 3、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P60 4、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P37 5、固定化酶技术:将酶素服在特殊的相上,让它既保持酶的特有活性,又能长期稳定反复使用,同时又可以实现生产工艺的连续化和自动化。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载体结合法、共价交联法和包埋法。P126 6、工程菌: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一般称为“工程菌”。P114 7、转化: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P43 8、胚胎分割;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切割早期胚胎成二、四等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母畜,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生物学新技术。173 9、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脂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P)和3’-羧酸(-OH)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P21 10、SCP :单细胞蛋白,生产蛋白质的生物大都是单细胞或丝状微生物个体,而不是多细胞复杂结构的生物。P184 11、外植体:即能被诱发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切段。P56 12、生物传感器:用生物活性物质做敏感器件,配以适当的换能器所构成的分析工具。P136 13、基因芯片:利用反相杂交原理,使用固定化的的探针阵列样品杂交,通过荧光扫描和计算机分析,获得样品中大量基因及表达信息的一种高通量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又称为DNA芯片P49 14、脱毒植物:用脱毒剂除去寄生病毒的植物。P68 15、植物次级代谢产物:许多植物在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后,产生并大量积累次生代谢产物,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植物次生代谢途径是高度分支的途径,这些途径在植物体内或细胞中并不全部开放,而是定位于某一器官、组织、细胞或细胞器中并受到独立的调控。 16、基因治疗:指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P240 17、生物能源: 18、单克隆抗体: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在体外大量培养融合细胞,由融合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优点:特异性强、成分均一、灵敏度高、产量大和容易标准化生产。)P226 19、RNA反义技术: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合成的一类RAN分子,它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它的核苷酸顺序与某种mRNA可互补配对,所以这种反义RNA可与mRNA结合配对从而干扰mRNA的翻译,使相应的基因不能表达。P243 20、HGP: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P245 二、基础知识 1、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P12 ①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②基因是可以切割的;③基因是可以转移的;④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⑤遗传密码是通用的;⑥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分子生物学问答题1

1↓参与复制所需要的酶和蛋白因子有哪些。 2↓ (1) RNA 指导的DNA 聚合酶活性; (2) DNA 指导的DNA 聚合酶活性; (3) RNase H 的活性是指它能够从5→'3'和3→'5'两个方向水解DNA-RNA 杂合分子中的RNA 。 ↓转录与复制的区别。 (1)转录只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单链(不对称转录)。 (2)转录得到的链是由NTP 组成的,而不是dNTP 。 (3)RNA 聚合酶不需要引物,可以从头起始转录。 (4)RNA 产物不与模板保持互补状态。相反,RNA 聚合酶在NTP 添加处的几个核苷酸之后,便将正在延长的链从模板上置换下来。这一置换对于同步进行的翻译至关重要,同时也使得一个基因可以同时转录成多条RNA 。 (5)转录的精确度(10-4)不如复制(10-7),因为它缺乏广泛的校正机制。 ↓简述转录延长特点。 ① 核心酶负责RNA 链延长反应; ② RNA 链从5'-端向3' -端延长,新的核苷酸都是加到3'-OH 上; ③ 对DNA 模板链的阅读方向是3'-端向5'-端,合成的RNA 链与之呈反向互补,即酶是沿着模板链的3'向5'方向或沿着编码链的5'向3'方向前进的; ④ 合成区域存在着动态变化的8 bp 的RNA-DNA 杂合双链; ⑤ 模板DNA 的双螺旋结构随着核心酶的移动发生解链和再复合的动态变化。 ↓简述细菌的转录终止机制 称为终止子(terminator )的序列引发RNA 聚合酶从DNA 上脱离并释放已合成的RNA 链。细菌有两种类型的终止子。 Rho 非依赖型终止子或称固有终止子,通过其转录产物形成的发夹结构而终止转录。 Rho 依赖型终止子需要一个称为Rho 的蛋白质来诱发终止反应。 ↓逆转录酶和逆转录过程; 逆转录酶:能催化以RNA 模板合成双链DNA 的酶,全称依赖RNA 的DNA 聚合酶; 逆转录过程:分三步:首先是逆转录酶以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板,催化d NTP 聚合生成DNA 互补链,产物是RNA/DNA 杂化双链;然后,杂化双链中的RNA 被逆转录酶中有RNase 活性的组分水解,被感染细胞内的Rnase H(H=Hybrid )也可水解RNA 链。RNA 分解后剩下的单链DNA 再用做模板,由逆转录酶催化合成第二条DNA 互补链。 ↓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一、转录起始需要RNA 聚合酶全酶;1. RNA 聚合酶全酶(α2ββ'σ)与模板结合,形成闭合转录复合体;2. DNA 双链局部解开,形成开放转录复合体;3. 在RNA 聚合酶作用下发生第一次聚合反应,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 二、 RNA pol 核心酶独立延长RNA 链;1. σ亚基脱落,RNA –pol 聚合酶核心酶变构,与模板结合松弛,沿着DNA 模板前移;2. 在核心酶作用下,NTP 不断聚合,RNA 链不断延长。 三、原核生物转录延长与蛋白质的翻译同时进行; 四、原核生物转录终止分为依赖ρ(Rho)因子与非依赖ρ因子两大类;转录终止指RNA 聚合酶在DNA 模板上停顿下来不再前进,转录产物RNA 链从转录复合物上脱落下来。 ↓真核生物的转录终止; 真核生物的转录终止和加尾修饰同时进行. 真核生物转录终止,和转录后修饰密切相关。转录不是在poly A 的位置上终止,而是超出数百个乃至上千个核苷酸后才停顿。在读码框架的下游,常有一组共同序列AATAAA ,再下游还有相当多的GT 序列。这些序列称为转录终止的修饰点。 ↓试述转录因子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 一、通用转录因子,是RNA 聚合酶结合启动子所必需的一组蛋白因子,决定三种RNA(mRNA 、tRNA 及rRNA)转录的类别。 二、特异转录因子,为个别基因转录所必需,决定该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 ↓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种类。 (1)第二信使: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物质,如:Ca2+、DAG 、IP3、Cer 、cAMP 、 cGMP 、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等。环核苷酸是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 特点:①分子的浓度或分布在细胞外信号作用下发生迅速改变; ②类似物可模拟细胞外信号的作用; ③阻断该分子的变化可阻断细胞对外源信号的反应。 ④作为别位效应剂在细胞内有特定的靶蛋白分子。 (2)许多酶可通过其催化的反应而传递信号,作为信号转导分子的酶主要有两大类。 ①催化小分子信使生成和转化的酶,如腺苷酸环化酶、鸟苷酸环化酶、磷脂酶C 、 磷脂酶D (PLD )等 ②蛋白激酶,作为信号转导分子的蛋白激酶主要是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蛋白丝/苏氨酸 激酶。 ↓Ca2+在信息传递中如何发挥作用? 一、Ca 2+能与胞浆内的PKC 结合聚集至质膜,在DAG 和膜磷脂共同诱导下,PKC 被激活。 二、可激活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Ca 2 / CaM-PK)。 三、可与细胞内其它钙结合蛋白结合,直接导致其构象改变,而表达其信息效应。 ↓试述cAMP 信息传递途径。 cAMP -PKA 途径-活化:①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构象变化②受体活化G 蛋白(结合GTP ,α与βγ解离)③活化后的G 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④AC 催化ATP 生成cAMP ⑤cAMP 活化PKA (依赖cAMP 的蛋白激酶)⑥PKA 使目标蛋白磷酸化,调节代谢酶的活性或调节基因的表达 cAMP -PKA 途径-失活:信息分子与受体解离,受体失活→G 蛋白失活(GTP 被水解成GDP ,αβγ亚基重新聚合)→AC 失活→cAMP 被磷酸二酯酶水解→PKA 失活。 ↓IP3、DG 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由PIP2水解产生的IP3是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离开细胞膜后能在细胞质内很快地扩散, IP3与内质网膜上的特异Ca2+-通道结合后,就能使内质网腔里的Ca2+释放到细胞质,而且释放的Ca2+具有正反馈效应,即释出的Ca2+结合到Ca2+通道,再促进Ca2+释放。 DG 的重要作用是激活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 PKC),PKC 是一类Ca2+依赖的蛋白激酶,能使选择性的靶蛋白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因IP3作用升高的细胞质内Ca2+能使PKC 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膜胞质面。在Ca2+,DG 和细胞膜磷脂成分中的磷脂酰丝氨酸的共同作用下激活PKC 。哺乳动物中脑细胞的PKC 浓度最高,其作用是使神经细胞的离子通道蛋白磷酸化,从而改变神经细胞膜的兴奋性。在许多细胞中,PKC 能通过激活磷酸化级联反应,最后使一些转录因子磷酸化并激活,从而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 ↓酵母双杂交原理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得力于对真核细胞调控转录起始过程的认识。研究发现,许多真核生物的转录激活因子都是由两个可以分开的、功能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组成的。例如,酵母的转录激活因子GAL4,在N 端有一个由147个氨基酸组成的DNA 结合域(BD),C 端有一个由113个氨基酸组成的转录激活域(AD)。GAL4分子的DNA 结合域可以和上游激活序列(UAS)结合,而转录激活域则能激活UAS 下游的基因进行转录。但是,单独的DNA 结合域不能激活基因转录,单独的转录激活域也不能激活UAS 的下游基因,它们之间只有通过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才具有完整的转录激活因子的功能。 ↓翻译机器的组成及其作用。 翻译机器由4种基本成分组成:mRNA 、tRNA 、氨基酰-tRNA 合成酶和核糖体。 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翻译远比DNA 到RNA 的转录复杂,因为mRNA 不可能直接作为模板指导多肽链的合成。 (1)mRNA 的蛋白编码区由称为密码子的三核苷酸单位组成,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顺序。 (2)tRNA 介导氨基酸与密码子的相互作用。 (3)氨基酰-tRNA 合成酶使氨基酸与tRNA 结合起来。 (4)核糖体协调mRNA 与tRNA 的识别,并催化肽键的合成。 ↓叙述使翻译生成的新生多肽链成为有功能的蛋白质所需要经过的加工步骤。 加工步骤包括:化学修饰、折叠、亚基聚合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折叠。蛋白质合成后经靶向运输到达细胞的特异空间。 (1) 氨基酸残基的化学修饰:个别氨基酸可进行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蛋白质糖 基化是一种复杂的化学修饰; 某些蛋白质加入异戊二烯基团;结合蛋白质加入辅基; 大多数蛋白质有二硫键的形成。 (2)肽链的折叠是按等级进行的: ① 在数毫秒内二级结构即沿多肽链形成。蛋白形成紧密但未折叠的结构,将其疏水基团置于内部,与水隔离; ② 其后的数秒或数分钟内,二级结构相互作用,通常经过一系列中间体构象,三级结构逐渐成形。 ③ 多肽链通过非极性残基间疏水作用的介导,自动折叠成一个称之为“熔球”的紧密结构。 ↓遗传密码的特点; 1.方向性:翻译时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向是5'→3',即读码从mRNA 的起始密码子AUG 开始,按5'→3'的方向逐一阅读,直至终止密码子。 2.连续性: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各个三联体密码连续阅读,密码子及密码子的各碱基之间既无间隔也无交叉。 3.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可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密码子为其编码。这一特性称为遗传密码的简并性。 4.摆动性: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之间的配对有时并不严格遵守常见的碱基配对规律,这种现象称为摆动配对; 5.通用性:从简单的病毒到高等的人类,几乎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因此,遗传密码表中的这套“通用密码”基本上适用于生物界的所有物种,具有通用性。 ↓试述(乳糖)操纵子的组成和功能。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含Z 、Y 、A 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透酶和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元件O ,一个启动子P 和一个调节基因I (是调节基因,编码产生阻遏蛋白)。 ↓试述乳糖操纵子的负性、正性调节机制。 一、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没有乳糖存在时,I 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于操纵序列O 处,抑制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作为诱导物诱导阻遏蛋白变构,不能结合于操纵序列,乳糖操纵子被诱导开放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所以,乳糖操纵子的这种调控机制为可诱导的负调控。 二、CAP 的正性调节:lac 启动子是弱启动子,在启动子上游有CAP 结合位点,当大肠杆菌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环境转变为以乳糖为碳源的环境时,cAMP 浓度升高,与CAP 结合,使CAP 发生变构,CAP 结合于乳糖操纵子启动序列附近的CAP 结合位点,激活RNA 聚合酶活性,促进结构基因转录,调节蛋白结合于操纵子后促进结构基因的转录,对乳糖操纵子实行正调控,加速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 ↓以乳糖操纵子例,说明细菌基因表达的调控原理; 1、乳糖操纵子(lac operon )的组成: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含Z 、Y 、A 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透酶和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元件O ,一个启动子P 和一个调节基因I (是调节基因,编码产生阻遏蛋白)。 2、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没有乳糖存在时,I 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于操纵序列O 处,抑制RNA 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作为诱导物诱导阻遏蛋白变构,不能结合于操纵序列,乳糖操纵子被诱导开放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所以,乳糖操纵子的这种调控机制为可诱导的负调控。 3、CAP 的正性调节:lac 启动子是弱启动子,在启动子上游有CAP 结合位点,当大肠杆菌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环境转变为以乳糖为碳源的环境时,cAMP 浓度升高,与CAP 结合,使CAP 发生变构,CAP 结合于乳糖操纵子启动序列附近的CAP 结合位点,激活RNA 聚合酶活性,促进结构基因转录,调节蛋白结合于操纵子后促进结构基因的转录,对乳糖操纵子实行正调控,加速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 4、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中的I 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 的正调控两种机制,互相协调、互相制约。 ↓当培养基中葡萄糖和乳糖共同存在时,细菌先利用哪一种糖?为什么? 1)乳糖操纵子由启动子、操作基因和编码β-半乳糖苷酶、通透酶和乙酰基转移酶的结构基因组成(这三个酶参与乳糖代谢)。若葡萄糖和乳糖共同存在时,细菌首先利用葡萄糖。 2)当葡萄糖存在时,其代谢产物使得cAMP 的浓度降低,使CAP 处于失活状态(其不能单独结合于CAP 位点),RNA 聚合酶不能结合于乳糖操纵子上,使得三个酶的基因不能转录,从而细菌也不能利用乳糖。葡萄糖对Lac 操纵子的阻遏作用称为分解代谢阻遏。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复习题及其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广义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2、狭义分子生物学:即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重组、修复等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与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 3、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 4、基因: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包含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 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功能基因组学:是依附于对DNA序列的了解,应用基因组学的知识和工具去了解影响发育和整个生物体的特定序列表达谱。 6、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7、生物信息学: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转输 8、蛋白质组: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9、功能蛋白质组学:是指研究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和实验条件下细胞内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0、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因而,单细胞蛋白不是一种纯蛋白质,而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化合物等混合物组成的细胞质团。 11、基因组:指生物体或细胞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总和。 12、C值:指生物单倍体基因组的全部DNA的含量,单位以pg或Mb表示。 13、C值矛盾: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14、重叠基因:共有同一段DNA序列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15、基因重叠:同一段核酸序列参与了不同基因编码的现象。 16、单拷贝序列:单拷贝顺序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因而复性速度很慢。单拷贝顺序中储存了巨大的遗传信息,编码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17、低度重复序列:低度重复序列是指在基因组中含有2~10个拷贝的序列 18、中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大致指在真核基因组中重复数十至数万(<105)次的重复顺序。其复性速度快于单拷贝顺序,但慢于高度重复顺序。 19、高度重复序列:基因组中有数千个到几百万个拷贝的DNA序列。这些重复序列的长度为6~200碱基对。 20、基因家族: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重复和突变产生。 21、基因簇:基因家族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段的串联重复单位,定位于染色体的特殊区域。 22、超基因家族: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大基因家族,各成员序列同源性低,但编码的产物功能相似。如免疫球蛋白家族。 23、假基因:一种类似于基因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同其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成功能蛋白的失活基因。 24、复制:是指以原来DNA(母链)为模板合成新DNA(子链)的过程。或生物体以DNA/RNA

生物技术制药问答题.doc

三、问答题(共计50分) 1.基因工程菌的遗传不稳定性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基因工程菌的遗传不稳定性 的主要机制是什么?(10分) 基因工程菌的遗传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重组质粒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具有下列两种表现形式: 1.结构不稳定性:重组DNA 分子上某一区域发生缺失、重排、修饰,导致其表观生 物学功能的丧失2.分配不稳定性:整个重组DNA 分子从受体细胞中逃逸。 基因工程菌的遗传不稳定性的的产生机制 1.受体细胞中的限制修饰系统对外源重组DNA 分子的降解2.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严重干扰受体细胞正常的生长代谢3.重组质粒在受体细胞分裂时的不均匀分配,这是重组质粒逃逸的基本原因4.受体细胞中内源性的转座元件促进重组分子的缺失重排 2.在人胰岛素AB链分别表达法中,为何将AB链编码序列与b-半乳糖苷酶基因融合?小分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不稳定,容易被细胞内蛋白酶降解失活。表达融合蛋白的优点是基因操作简便;在菌体内比较稳定,不易被细菌酶类所降解,容易实现高效表达。人胰岛素AB链分别表达法中,将A、B链编码序列与b-半乳糖苷酶基因融合,分别表达出融合蛋白,使表达的蛋白分子量足够大,避免被蛋白水解酶分解,提高其稳定性及表达率。 3.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10分) 1.悬浮培养悬浮培养即让细胞自由地悬浮于培养基内生长增殖。它适用于一切种类的非贴壁依赖性细胞(悬浮细胞),也适用于兼性贴壁细胞。该培养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培养条件比较均一,传质和传氧较好,容易扩大培养规模,在培养设备的设计和实际操作中可借鉴许多有关细菌发酵的经验。不足之处是由于细胞体积较小,较难采用灌流培养(perfusion culture ),因此细胞密度一般较低。2.贴壁培养贴壁培养是必须让细胞贴附在某种基质上生长繁殖的培养方法。它适用于一切贴附依赖性细胞(贴壁细胞),也适用于兼性贴壁细胞。该方法的优缺点与悬浮培养正好相反,优点是适用的细胞种类广(因为生产中所使用的细胞绝大多数是贴壁细胞),较容易采用灌流培养的方式使细胞达到高密度;不足之处是操作比较麻烦,需要合适的贴附材料和足够的面积,培养条件不易均一,传质和传氧较差。3.贴壁—悬浮培养微载体培养既可创造相当大的贴附面积供细胞贴附生长增殖,满足了绝大多数细胞的基本要求,又由于载体的体积很小,比重较轻,在轻度搅拌下即可携带细胞自由地悬浮在培养基内,充分发挥了悬浮培养的一切优点。 4. 阐述基因工程药物研制有那些主要过程(10分)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必须首先获得目的基因,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将所需目的基因插入适当的载体质粒或噬菌体中并转入大肠杆菌或其他宿主菌(细胞),以便大量复制目的基因。对目的基因要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和核苷酸序列分析。 目的基因获得后,最重要的就是使目的基因表达。基因的表达系统有原核生物系统和真核生物化的难易。将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重组,转入合适表达系统,获得稳定高效表达的基因工程菌(细胞)。建立适于目的基因高效表达的发酵工艺,以便获得较高产量的目的基因表达产物。建立起一系列相应的分离纯化、质量控制、产品保存等技术。5.阐述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改造后的小分子抗体类型(10分) (1)人-鼠嵌合抗体将鼠MAb的可变区和人抗体的恒定区组成嵌合抗体由于这两部分在空间结构上相对独立,其独特的抗体亲和力保持得很好,但因鼠单抗可变区的存在,应用时仍有较强的排斥反应。(2)改形抗体在嵌合抗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鼠MAb可变区中相对保守的FR替换成人的FR,保留与抗原结合的CDR部位(3)Fab抗体Fab段由重链V区及CH1功能区与整个轻链以二硫键形式连接而成,主要发挥抗体的抗原结合功能。Fab抗体只有完整IgG 的1/3。(4)单链抗体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scFv)是由一段弹性连接肽(Linker)把抗体可变区重链(VH)与轻链(VL)相连而成,是具有亲代抗体全部抗原结合特异性的最小功能结构单位。(5)单域抗体只含V区基因片段的小分子抗体,即只有VH或VL一个功能结构域,也能保持原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这种小分子的抗体片段就称为单域或单区抗体,其分子量仅为整个Ig分子的1/12。(6)分子识别单位只含有一个CDR多肽的抗体。 6动物细胞的生理特点? 答:1 细胞分裂周期长(动物细胞分裂所需时间一般为12~48h。)。2 细胞生长需贴附于基质,有接触抑制现象。3 二倍体细胞寿命有限(异倍体细胞系寿命长)。4 对生长环境要求敏感。5 培养基要求高。6 合成的蛋白质有修饰。 7动物细胞培养时加入血清的作用机制? 答:提供基本营养物质;提供激素和各种生长因子;提供贴附因子和伸展因子;对培养中的细胞起到某些保护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