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全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最全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

1.《骆驼祥子》: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2.《女神》:郭沫若诗集。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3.赵树理: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

4.吴孙甫:茅盾长篇小说《子夜》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性格矛盾复杂,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在吴荪甫身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他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不满,但又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不满蒋介石政府的苛捐杂税、军阀战争,但他又依靠国民党军警来镇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吴荪甫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明强干,有雄心,敢冒险,是一个铁腕人物。同时他又是软弱空虚的。吴荪甫形象的创造,是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

5.“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连续性的长篇,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其中塑造了性格迥异的觉新、觉民和觉慧的形象。《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6.高行健:法籍华裔剧作家、小说家、翻译家、画家、导演、评论家。凭借《灵山》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戏剧《绝对信号》、《车站》等。文论著作《中国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在现代主义思潮之中具有开创意义。

7.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8.艾青:中国诗人,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早年留学法国,回国后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他的诗较多地把个人命运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中去,传达了时代和人民的心声。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诗集。

9.繁漪:曹禺《雷雨》中封建大家族的家长周朴园之妻,与继子周萍有不伦关系,生有一子周冲。繁漪在周家受尽周朴园的欺压,精神上遭受被情人抛弃的痛苦,身心俱疲。人物本身性格体现出“坏”,却也让人“哀”。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10.《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边区农村青年农民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烟显示出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11.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代表作品《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12.新写实小说:源于南京的《钟山》杂志于1989年第3 期开始设立“新写实

小说大联展”栏目。该类小说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烦恼人生》、方方《风景》、刘震云《一地鸡毛》、刘恒《狗日的粮食》。

13.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以《小说月报》为主要刊物。反对把文学作为消遣品,也反对把文学作为个人发泄牢骚的工具,主张文学为人生。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十分注重对外国文学尤其是苏俄文学引介。

14.新月诗派:成立于1928年,是五四后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胡适、梁实秋。闻一多、徐志摩。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晨报》副刊《诗镌》是其刊物。新月社诗歌理论作出了最重要贡献的是闻一多,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齐整)。

15.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人民艺术家。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风格上:1、北京的风俗文化、市民形象、人生步履与作者的主观情愫水乳交融形成特有的“北京味儿”。2、以通俗化得幽默为重要特征的讽刺色彩。3、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北京特色。作家代表作品有:话剧《茶馆》、话剧《龙须沟》、及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断魂枪》等。

16.《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寒夜》代表了巴金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17.曹七巧:张爱玲作品《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是个人性异化的女人,她折磨从而逼死自己的两个儿媳妇芝寿和绢儿,她嫉妒自己的女儿,拆散了女儿的亲事,腰斩女儿和童世舫的恋情;拜金、贪财是她的另一个性格特点。她是金钱

的奴隶,在金钱的枷锁下形成了敏感多疑的性格;曹七巧也有善良的一面:哥嫂每次来姜家,美其名曰看望她,其实都是想来索要金钱,面对贪财而把她推入火坑,葬送一辈子幸福的哥哥嫂嫂,她还是次次解囊。整个社会制度、出身决定论、龌龊势利的家族环境(家庭文化)、伦常和黄金枷锁、社会对于人格尊严的践踏、文化宰割——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曹七巧的性格异化、心理畸变,最终酿成了悲剧。

18.先锋小说,1985年开始,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先锋小说,这些小说有的具有现代派小说的特点,有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点。其特征为 1.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品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消解深度。2.在文学观念上对旧有真实观念的颠覆,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功能。3.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结构散乱破碎,人物趋向符号化,性格缺乏深度。4.在创作姿态上追求自娱写作,追求“语词的快乐”,存在“文本自恋”倾向,具有反主流反启蒙倾向。代表作家有马原、苏童、余华、洪峰、格非、孙甘露等。

19.新感觉派:20世纪我国第一个被引进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1、题材多取材于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并通过描写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相世态,暴露出剥削阶级男女的堕落与荒淫、寂寞与空虚。2.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3.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小说技巧的创新,刻意移植和实验现代派的“新兴”技巧,有意识地把各种非现实主义的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借鉴西方意识流手法也是新感觉派的艺术追求。主要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以《无轨列车》和《现代》杂志为发表阵地,新感觉派小说得以成长为中国最完整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20.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茅盾是“社会分析派”的典型代表作家,其所开拓的革命现实主义对于中国新文学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茅盾生前把25万元稿费捐作奖金,用于设立“茅盾文学奖”。代表作品《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和《蚀》三部曲。21.周作人:周作人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周作人

最主要的成就是散文小品的创作,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成熟的散文风格——“平和、冲淡”,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喝茶》《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

22.《原野》:曹禺的剧作《原野》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为了戏剧化地传达这种认识,《原野》借鉴了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段,并结合本民族的欣赏习惯,成功地对戏剧文本的叙述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23.觉新:巴金小说《家》里面的人物形象。高觉新是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立的一个痛苦的灵魂的典型形象,在他身上表现出新旧社会交替嬗变中的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揭穿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封建文化的极端腐朽、残酷和虚伪。高觉新是一个受害者,同时他又间接损害和毁灭自己所爱的人。他的悲剧命运说明,在反封建斗争中,妥协、调和、屈从是绝无出路的,从而宣告了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的彻底破产。

24.寻根小说: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寻根派的文学主张是立足于我国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国民的劣质,发扬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从文化背景来把握我们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价值标准,努力创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文学。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等。

二、简答

1,简述《边城》的文体风格

a、牧歌田园风格。作者以他特有的审美眼光,放开笔墨,绘出了一幅幅明媚秀丽的风景画,溪边的碾坊,河上的方头渡船,攀渡的缆绳等无不写得美不胜收,使人如置身湘西边地山光水色之中。

《边城》还充分地描绘了湘西边地风俗。元宵节的烟火,端午节的龙船,中秋节的赏月,和月下男女沟下对歌,都表现出湘西边地风俗纯真的美。

小说中的人物都具有淳朴、美好的天性。沈从文以一种美好而自然的人性建构了一个诗意的田园牧歌世界。

b、诗化小说。他实际上是把诗和散文引进了小说之中,打破了三者的界限,从而也就扩大了小说的表现领域及其审美的功能。他注意意境,表现凡夫俗子的日

常生活时重在风俗,重在人情,使优美与平庸交织,淳朴,健康与原始,蒙昧并存。自然景物与人事民俗的融合、作者人生体验的投射、纯情人物的设置、流动的抒情笔致等,共同造成现实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

c、出色的心理描写。作者关于以一种细致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刻画揭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细腻逼真地刻画出一个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从而给人一种诗意般的回味和美的感受。

2.简述《雷雨》的戏剧冲突

一、戏剧冲突具有集中性的特点,周公馆作为这一切一切的爆发场所,一夜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纷纷上演,八个人物全部上场。从这一点上来说,一昼一夜之间,所有矛盾,全都上演,也在最后都取得了解决。蘩漪和侍萍的一夜痴狂,周冲,鲁四凤,周萍的死亡,鲁大海的出走,周朴园的苍老,周公馆的败落,一夜之间,世界仿佛都变了模样。

二、戏剧语言对于戏剧冲突也有很大的影响,其抒情和叙事只要是依靠戏剧人物的语言,表演来体现,对于戏剧冲突的到来具有提示作用。《雷雨》的戏剧语言潜台词充足,为戏剧冲突的爆发做了前戏准备,使得戏剧冲突地爆发更加具有激烈性。

3.简述朦胧诗的创作特点

1。注重诗的观念省略和诗的主题暗示,使朦胧诗作品的主题具隐约性和多义性。朦胧诗人采用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形式,再加上象征、意象、通感、暗示、隐喻、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从而使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不即不离,捉摸不行”的隐约性、“诗无达诂”的多义性。

2。注重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方法。象征附丽并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具有着无可替代的暗指性,常用于表达多层主题,表达复杂感情,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3。注重意象化手法和意象层面的立体组合,常常采用艺术通感(移觉)手法和艺术变形手法。

4。注重跳跃性情绪节奏和自由化的内在结构与韵律,以表达情绪为目的,以喧泄心灵为宗旨,因而不看重外在结构。重视诗行中的内在声音美以及其他各种内在的韵律美。尤其重视把外部的韵律和内部的韵律结合起来,从而使诗歌的韵律

美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4.简述秦牧散文的创作特点

1.寓深刻的思想性于丰富的知识性中,是秦牧散文创作的宗旨。秦牧散文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炉。他的散文被读者称为知识的“花城”,叙述着为人鲜知的掌故、轶闻、传说、故事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地的风物人情。

2.秦牧散文把“形散”与“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纵。从放纵的一面说,丰富的想象、饱满的热情、说理的畅达这些因素构成放纵的张力,是他的笔如同奔马纵横驰骋;从控制的一面来说,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总是贯穿着思想的线索。

3..秦牧散文富有情趣性和幽默感。他的大多数散文,多少继承了无私以来杂文的一些传统和某些杂文的笔法。一些掌故、轶闻、传说、故事新颖、奇异、怪诞,使知识题材本身具有喜剧色彩,因而使散文富有情趣性和幽默感。

4.秦牧散文语言流利酣畅、凝练生动,采用“林中散步”和“灯下谈心”的行文作风,流露出直接面对读者的亲切感和语言氛围。

秦牧散文中也有美中不足,一些知识性材料在不同的篇目中反复使用,失去了新鲜感;围绕一个说理中心,过多的罗列材料,有时难免冗杂拖沓;强烈的政治宣传意识,是一些作品流露出说教气,所表现的哲理失之肤浅。

5.简述郭沫若诗歌的创作特点

1想象新奇而优美,如《炉中煤》用新颖的比喻,托物言志,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又如《凤凰涅槃》中运用象征手法用凤凰象征永生的中华民族,先抑后扬,诗情炽烈地体现“五四”革故鼎新的精神。

2·诗歌的音乐美,复沓、排比手法的运用不仅使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有时还直接起着结构篇章的作用。

3·浪漫的诗情。如《天狗》中直抒胸臆的声势浩大,不可阻挡的感情;和《匪徒颂》中的郁怒的感情;再到《炉中煤》中隐蔽却深刻的情感,不论是缠绵而强烈的感情,还是隐蔽,不易察觉的深情,带给读者的冲击力都是热烈而感人至深的,使人深受感染备受鼓舞的!

6.请以具体作品为例简述茅盾长篇小说创作的特色。此处以《子夜》为例

1、塑造人物的典型化和类型化手法

作者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如吴荪甫就是通过他在政治斗争、经济活动以及家庭生活各个方面的纠葛等方面细致地表现了他的各种心理活动,突出他的色厉内荏的性格。

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

既善于以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又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同时还善于用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例如当吴荪甫听说公债投机失败后与老妈子苟且的场面的叙述,典型反衬出一贯严谨的强人吴荪甫的颓唐的心理和脆弱的性格。

3、个性化的语言

一是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但由于某些人物身份的关系,在—定的场合也使用文言及半白半欧化语言,二是人物对话大多有个性特征;吴荪甫语多专横尖刻;赵伯韬则老辣机诈;屠维岳则舒缓自如,语中有刺;

4.宏大严谨的结构

作品“采用多线交叉发展,然后两条主线先后发展的结构方法”,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时间跨度小,而人物众多,但作者采用了开门见山和盘托出的手法。一开始就在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上把几乎全部的重要人物都推上前台,组成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络,以及设下情节因果关系的伏笔,从而经纬交汇地构成了长篇小说《子夜》的网状结构。

5、强烈的理性色彩

从写作过程到作品的架构等体现了理性控制的成分。作品中对赵伯韬的丑化和对吴荪甫社会性格两面性的刻画都体现了很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念。

7.简述《红旗谱》的创作特点

1、整部作品凸显了浓郁的民族风格。这种浓郁的民族风格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方面,一是描写了具有民族特点和气魄的农民革命斗争。小说着力描写的锁井镇农民几代人的斗争,特别是“反割头锐”和“保二师学潮”,无论从内容或斗争方式上,都带有民族的传统色彩;二是小说所塑造的农民英雄形象,都植根于广袤的冀中大地,都继承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民族传统精神,闪耀着我们民族的性格风采;三是小说以冀中平原为深广的背景,充满了

浓厚的地方色彩,那滹沱河、千里堤、高高的白杨树,那瓜棚、柳巷及坦荡的大平原,都充满着诗情画意,那地方风情,民风民俗,都洋溢着乡土气息和民族感情,构成富有魅力的冀中风景画和风俗画。

2、在形式方面,一是继承古典小说写人的传统技法,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如朱老忠回乡在保定客店遇严志和及安家后春兰探望一节,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活脱脱地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二是学习古典小说的章法结构。在表现手法上,小说以传统白描为主,又适当采用了西方的心理透视法,可谓取中西文化融会之精华,这本身也表明民族化是不排斥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的。

3、某些章节又可各自独立、自成格局,与某些古典小说一脉相承。在结构布局上,小说以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手段精心组织全篇,但又没有完全模仿古典小说的章回体写法,而是保持人物的集中、故事的独立;

4、在语言的民族化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作品在大量采用精彩的群众语言的基础上,熔古典文学与新文学语言之精华于一炉,通俗简练,自然流畅。不但人物对话口语化,叙事写景也简洁明快,洋溢着浓厚的冀中乡土芬芳。语言方面有朴实明快、浑厚粗犷的民族色彩。

8.简述1990年代散文创作的总体态势

90年代散文创作的主要类型,大致有:以汪曾祺、张中行为代表的文人散文,以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化大散文,以季羡林、金克木等为代表的学者散文,以张承志、韩少功等为代表的突出人文关怀的散文,以素素、黄爱、东西等为代表的小女人散文,一些在体制外的非职业散文家的创作如钟鸣、王小波等人的散文创作也受到重视。

9.简述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变化

a.主题内容上,由早期对激进青年反抗性、革命性的颂扬转向对人性的探索。

b.在感情基调上,由早期热烈、酣畅转向冷峻、深沉。

c.小说艺术上,后期小说的结构趋向精练、严谨。

10简述《子夜》的艺术成就

11.简述郭小川诗歌的思想内涵

①充溢着强烈,真挚的革命激情。郭小川对党和革命事业有着无限深情,他的诗

歌热情歌颂党,祖国和革命事业。

②富于哲理性。他善于把自己对人生,社会,现实生活的观察提炼成具有真知灼见的哲理,以此作为诗篇的主题。他还善于提炼富有哲理性的警句。

③他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郭小川被认为是“时代的歌手和号手”。他擅长表现时代生活主流的题材。

④在艺术上,郭小川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他继承中国古典诗歌“感物言志”的传统,同时也借鉴"楼梯式"的长句和民歌的清新。

12.论述《茶馆》的艺术成就

A.宏大主题侧面透露法。在“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下只是聪明地截取了三个横断面,三幕戏相对独立,多达70多个人物长达半个世纪的命运变迁,浓缩在“裕泰”这所普通的茶馆之中。

B.采用“人像展览式”的结构: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两代相承;龙套闲人根据剧情需要来去自由;每个角色自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成功地表现了重大的主题。

C,民族化风格,浓郁的“北京味儿”。剧中的人物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其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精神气质、语言习惯都是我们民族在特定时代的产物;而环境则是典型的北京茶馆,茶馆的陈设、布局,人物间的对话,都是地道的北京味儿。D,新旧社会的对比,《茶馆》写得虽然是历史题材,但作者是立足于今天来反映过去的。作者让在人们看到往昔苦难的同时,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热爱我们的新社会。这同老舍建国后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一样,出发点仍然是歌颂社会主义的光明。

13.请以作品为例简述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特点。

14.简述老舍小说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此处以《骆驼祥子》为例

社会层面:通常认为这部小说反映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样子的悲剧中主要体现社会批判包括国民性批判的内涵;

文明与人性关系的层面:一个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含有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老舍试图揭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城市中的人性的污浊,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的伤害深深忧虑。

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憎恨拉车,厌倦拉车。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了。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在这里,阶级对阶级的压迫,表现为深入人物身心的摧残和折磨。

15.简述《青春之歌》的创作成就

第一,作者严格地遵循革命现实主义的原则,以丰富的细节和细腻的画面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如作者把林道静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生活条件下,按照这一个人物自身的规律和内在逻辑的发展来表现她,给读者带来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的审美感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二,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既有同类相比较、不同类反衬的横向对照,又始终贯穿着同一人物前、后期变化的纵向对比。

第三,作者独具匠心地安排人物关系和情节结构。小说中所有人物故事的开展都紧紧联系着“林道静的道路”这一中心主线,其中卢嘉川和江华是林道静的领路人;林红是林道静的表率,暗示着林道静成长的目标;余永泽、白莉萍从反面衬托“林道静道路”的正确性;王晓燕的单纯幼稚反衬林道静的老练沉着等。小说结构虽然是以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为线索,以学生运动为主要内容,但为了表现“林道静道路”这一主旨,作者在题材处理上还灵活地描写了学生运动以外的某些章节。如小说第一部的前六章,写林道静流落北戴河时苦闷的心境;第二部的前十四章,写林道静在农村的生活和斗争。这样安排使林道静具有更深广的社会活动空间,也拓展了小说的主题意义。

16.简述朦胧诗对中国新诗发展的独特贡献

三、论述

1.《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成就

在思想上,《狂人日记》表达了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

在艺术上,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首先,在结构上,采用日记体,借鉴

西方横截面式结构,按照狂人的病情和意识的流动来组织小说,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结构方式(线性叙事方式)。其次,在艺术表现上,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第三,在叙述视角上,《狂人日记》的“日记本文”部分采用的是白话,叙述者是白话文的第一人称“我”,“序言”部分采用的却是文言,叙述者是文言文的第一人称“余”,这样在文本中就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叙述者(“我”与“余”),形成了两重叙述和两重视角。第四,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复杂、蕴藉深厚的狂人的艺术形象。狂人是表面上的疯子,实际上的战士。

2.王蒙新时期小说的创作特点

⑴打破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注重营造人物的情绪世界,如《夜的眼》;

⑵以人物的心理结构作为小说的通体结构,如《春之声》;

⑶以人物和故事为经,以心理描写(包括意识流)为纬的经纬交错的艺术结构,如《相见时难》;

⑷多元化的主题和主题的深化;如《夜的眼》、《蝴蝶》等。

3.分析阿Q的形象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流浪雇农典型,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首先,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来看,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流浪雇农形象,“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染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其次,从思想上来看,深受封建观念的侵蚀和毒害,具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等特点,有着不少符合圣经贤传的思想意识:如“不肖有三,无后为大”、“严于男女之大防”、“女人是祸水”等,也很有排斥异端的正气和守旧的心态。第三,具有落后的革命观。第四,“精神胜利法”是阿Q形象及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突出特征。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4.论述莫言小说的创作特点

5.论述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准确、形象、精练、辛辣。

二、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具有极强的社会概括性。(阿Q形象不少人对号入座)。

三、文风精练、朴实,具有极其鲜明的独树一帜的个性特征。

6.汪曾祺小说的创作成就

1.汪曾祺的小说同时兼具散文化与诗化的特征。他的小说读起来平和淡泊,但细细地咀嚼却意味无穷,寓人生哲理于凡人小事的叙述之中,寓真善美于平庸琐碎的事件描写之中,化神奇为平淡。他的小说里每一个人物描写都可以看作是一首诗,散发出迷人的诗情画意。他的小说处处均似闲笔,实则处处精心设计。他在"酿造'情调',雅化人物。让人物带上自己的文化心理从而显出丰美的氛围气上却显得谨严而功力厚重"。与好的散文一样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活脱脱的人物形象来,然其人物又有诗的神韵--潜藏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对立的底蕴。

2.汪曾祺的小说强烈地传达出了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他对故乡苏北水乡的风土人情烂熟于心,这些涌入笔底时,作家在游刃有余的叙述中显得得心应手,潇洒自如。《受戒》和《大淖纪事》之所以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它们那种富有别种风情的风俗描写,就像《受戒》结尾处那充满着生活情越的水荡景色描绘那样楚楚动人,犹如一幅美丽的画画恒久地定格在读者的视觉之中。

3.汪曾祺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作者善用口语叙述.但连续起来阅读却韵味十足。他擅长于用短句,往往两三字一句,既简洁又生动。其人物对话的描写也往往采用短句,极富有诗的含蕴。如《受戒》中明海烫戒后与小英子隔河相对的话语,《大淖纪事》中十一子养伤时和巧云的一段悄悄话,都极为简洁平常.然而仔细回味,其中韵

味绵长,不仅精到地刻画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同时使你读出了叙述中的诗意美来。

7.为什么《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

A、题材方面: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主要题材。

鲁迅创作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所以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由此开掘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类题材。

鲁迅表现劳动人民(农民、妇女)有以下特点:1、对下层劳动人民深重苦难的真挚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2、沉痛揭示和批判下层人民的精神弱点,提出和表现了改造国民性的历史主题。

鲁迅《呐喊》、《彷徨》中有大量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鲁迅所写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有各种类型,但仍可分为传统知识分子和现代知识分子两类。但鲁迅着力描写的,倾注了更多艺术心血的,是现代知识分子形象,即那些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寻找道路,彷徨、苦闷与求索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一些具有一定现代意识,首先觉醒,然而又从前进道路上败退下来,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的人物,如《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子君与涓生。

B、独特的眼光:重在表现病态社会里的人(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精神病苦,以及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拷问"。

1、农民题材的视角:在《药》里,鲁迅仅用一床"满幅补钉的夹被"暗示了华老栓一家生活的拮据,正面展开描写的是他们一家的精神愚昧;在《故乡》里,最震动人心的不是闰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所显示的心灵的麻木;《祝福》的深刻性正是在于描写了样林嫂在封建神权下所感到的恐怖。

2、知识分子题材的视角:也是着眼于揭示他们的精神创伤与危机:《在酒楼上》中辛亥革命独战多数的英雄吕维甫摆脱不了孤独者的命运,在强大的封建传统压力下,像一只蝇子飞了一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在颓唐消沉中无辜消磨着生命;甚至进而变为《孤独者》中的魏连殳,"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借此"复仇",虽"胜利"了,却又"真的失败了"(《孤独者》)。

C、小说模式:常见的两种情节结构模式,即"看/被看" 与"离去--归来--再离去"。

1、看/被看: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构成了"看/被看"的二元对立。小说不着意刻画人物或描写,而主要写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氛围、情节,这反而使它具有了极大的包容性,内含着多方面的生长点,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里的许多小说都看作是《示众》的生发与展开,从而构成一个系列。如《狂人日记》、《孔乙己》、《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正传》、《祝福》、《长明灯》、《铸剑》、《理水》、《采薇》等等。

2."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的模式,也称为"归乡"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小说中,无论是《祝福》、《故乡》,还是《在酒楼上》、《孤独者》,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例如祥林嫂的故事,闰土的故事,吕纬甫、魏连殳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影响,构成了一个复调。

二、"格式的特别"--在小说叙述形式、艺术手法、艺术表现、艺术风格、情节设置、人物塑造方面"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A、小说叙述形式:《狂人日记》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13则(日记体)的叙述方式,在中国小说艺术的发展上显然是一个首创;《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断的方式来概括人的一生;《药》从事件中途起笔;《离婚》则主要写了船上和慰老爷家这两个场面。这些写法,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有头有尾、单线叙述的格式。特别是《狂人日记》和《孔乙己》尤富创新精神。

B、艺术手法:《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艺术手法的结果。鲁迅小说创作所受的外来影响主要是来自俄罗斯文学、东欧弱小民族文学与日本文学。俄罗斯作家果戈理、契诃夫对小人物、灰色人物的病态心理的现实主义刻画以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给鲁迅以深刻启悟。鲁迅欣赏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病态心理的挖掘,"显示着灵魂的深",是"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主义者"鲁迅翻译了日本厨川白村建构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苦闷的象征》,作为文艺理论课的教科书。鲁迅以"拿来主义"态度融和了这些外来艺术营养,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现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

C、艺术表现:《呐喊》、《彷徨》在艺术表现上做出了多方面成功的创造。借鉴了诗歌、散文、音乐、美术,以至戏剧的艺术经验来从事小说创作,并且试图将它们熔为一炉,于是出现了"诗化小说"(《伤逝》、《社戏》等),"散文体小说"(《兔和猫》、《鸭的喜剧》),以至"戏剧体小说"(《起死》),等等。

D、艺术风格上:《呐喊》、《彷徨》中的小说也显示出了多样化的特点: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如《伤逝》、《孤独者》、《在酒楼上》等)和杰出的讽刺小说(如《高老夫子》、《肥皂》等),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如《故乡》、《风波》、《社戏》等)。

E、情节的提炼和设置:鲁迅强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他并不追求情节的离奇与曲折,而是注意情节的深刻蕴含。他严格依据表达的主题和塑造的人物性格的需要来设置和提炼情节,使之显出了严谨、凝练、蕴藉深厚的特点。

F、人物塑造方面:1、鲁迅注重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办法,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例如,阿Q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都能在阿Q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使阿Q形象能在读者心目中产生非常广泛的影响。

2、鲁迅强调写出人物的灵魂,要显示灵魂的深,因此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是以"画眼睛"的方式,或采用直接揭示人物心灵秘密的手法。前者如《祝福》中前后几次对祥林嫂眼神的描画,非常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精神状态。后者则如《兄弟》、《肥皂》、《白光》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带有心理剖析色彩。

3、鲁迅在写人物时,还注重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即使"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

4、鲁迅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还特别注重将人物摆在一定的环境中来加以表现,这种环境大到时代背景,小到人物具体生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氛围,从而使作品对人物性格形成原因的揭示和对人物性格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的揭示都得到了强化。

8.论述高晓声小说创作的特点

善于写乡土题材,表现农民的生活和命运变迁;陈奂生系列。

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融合了西方小说技巧(心理分析、意识流等);

善于运用多种手段、个性化的细节和幽默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塑造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